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练习题

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练习题

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练习题
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练习题

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1、孙中山在评价近代中国的某运动时说:“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他所评价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2、1895年有人题联京师城门:“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其中“割地”是指( ) A.割九龙司给英国B.割香港岛给英国

C.割台湾、彭湖列岛给日本 D.划分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3、1900年7月,八国联军组成“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俗称都统衙门,负责管理天津城厢事务。右列款项是该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这批款项可能是用于履行下列哪一条约的?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目的与前几次列强侵华战争相比,主要不同在于( )

A.打开中国商品市场B.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C.获取在华特权D.扩大对华资本输出

5、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发出这样的感慨:“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对于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有以下两种不同看法:一种认为,巨大的灾难总是以历史进步作为补偿,甲午战争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另一种看法,甲午战争使中国在20世纪几乎遭到亡国之祸,阻碍了中国近代化进步。下列不能支持第一种观点的史实是()

A、唤醒了先进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感,掀起救亡图存运动新高潮

B、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促使了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D、清政府开始自救运动

7、“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这是近代爱国诗人丘逢甲的一首诗,它充分表达了作者

A.对鸦片战争失败的痛心B.对俄罗斯侵占中国领土的不满

C.对清政府割台的强烈不满 D.对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歌颂

8、“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导致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得出此结论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维新变法运动

D.义和团运动

9、鲁迅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健康,我偏生病……”他描述的现象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中 B.辛亥革命中 C.义和团运动中 D.新文化运动中

10、在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清政府应允将发布“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该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1、1896年3月,《马关条约》墨迹未干,中国第一批赴日留学生13人即踏上了负笈东渡的旅程,他们的航向同千余年前的遣唐使们截然相反。这一事件反映出

A.日本已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发达国家 B.向日本学习已成为当时国人的共识

C.甲午战争后中日民族矛盾基本消除 D.战后中国领会到了日本的自强成功

12、据学者统计,甲午战争之前的三百年中,日本翻译中国的书籍有129种之多,但是之后的几十年中,日本翻译中国的书籍仅有16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甲午战争后中日交恶,文化交流锐减 B.中国已经落后,日本不再以华为师

C.中国战败之后,不再向日传输先进文化 D.日本崇尚西学,中文翻译人才匮乏

13、小明在旧书摊上发现了一本《庚子西狩丛谈》,该书的序言上写道:“庚子之役,国家以乱民肇衅,外国连衡而入京师,两宫微服出狩……”读到这,小明对该书的内容做出了判断。你认为下列哪项是小明做出的正确判断

A.描绘了古代史上某位皇后出宫打猎的情形 B.分析了太平天国给清王朝带来的打击和混乱

C.叙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侵略者胡作非为的历史D.记录了八国联军侵华中太后皇帝出逃的过程

14、鲁迅先生曾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思想 D.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15、某年,英国伦敦一本杂志上刊登了一幅新闻漫画,描绘了日本人的形象。解析下图,该新闻事件应该是( )

小小的、矮矮的小家伙跑到瓷器店里欺负中国人

A.中日甲午战争 B.巴黎和会 C.抗日战争D.明治维新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了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满蒙,第四期征服支那,第五期征服世界的对外扩张战略。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决定在1892年前完成对华作战的准备,进攻的方向是朝鲜、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舟山群岛。

材料二:中日战争前,英国《泰晤士报》驻东京记者布林克莱在一篇题为《朝鲜和他的邻居》的报道中说:“(日本)比中国人自己更清楚地知道(中国)每一省可以抽调多少人出来作战”。

材料三:在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而甲午孝钦皇太后六旬万寿庆典,先是修三海,共花费白银600万两,其中挪用海军经费437万两,后又修建颐和园,耗资1000万两,挪用海军军费750万两。

材料四:清政府自始即采取求欧洲列强干涉,速行终止中日战争之政策,李鸿章屡求各国代表援助,且电训其驻欧洲各国之使臣,使直接哀求各驻在国之政府。

(1)据材料一、二,说明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6分)

(2)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必然性。(6分)

1、B

2、C

3、D

4、B

5、C

6、D

7、C

8、D

9、C 10、D 11、D 12、B 13、D 14、C 15、A

16、(1)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大陆政策》,把征韩侵华作为对外侵略的首要目标;发动侵华战争成为日本的既定国策。(3分)早在甲午战争之前日本在军事上已做好侵华战争的准备,并加紧搜集情报,对中国状况了如指掌。(3分)

(2)①清政府的腐朽,是甲午战败的主要原因。(2分)慈禧太后竟在国家危难之秋,削减军费开支,大搞万寿庆典,不惜挪用军费。(2分)②清政府不认真备战,奉行“避战自保”的政策。外交上寄希望于欧洲列强的调和。(2分)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习题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选择题 1、中国近代史上俄国是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之一。下列外国列强侵华史实中俄国参与的有(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对新疆的争夺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近代时期,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标志是( ) A.甲午战争清政府的惨败 B.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C.《辛丑条约》的签订 D.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3、“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图占据,三海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历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这则材料反映的是列强发动的哪一次侵华战争(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4、南京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下列史实不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 A.八国联军侵华 B.中华民国成立 C.日本法西斯制造屠杀惨案 D.蒋家王朝覆灭 二、材料题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增辟重庆等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材料三:赔款4.5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毁大沽炮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

人居住。 (1)三则材料分别是哪三个条约的内容?各与什么战争有关?对中国社会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发动与材料一相关的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依据材料一说明,该条约中哪一内容最能体现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根本目的? (3)依据上述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强在经济侵略方式上发生的变化。 (4)根据材料三中政治方面的内容来分析该条约是近代中国空前屈辱的不平等条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CCCA 二、材料题 (1)材料一出自《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出自《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材料三出自《辛丑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原因: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条款: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变化: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侵略势力延伸到内地。 (4)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完全称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练习题附答案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练习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1894年7月,日军不宣而战争,挑起中日战争。其中,日军袭击清军运兵船的地点是( A ) A、牙山口外丰岛海面 B、大东沟附近海面 C、大连附近海面 D、大沽口海面 2、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将领左宝贵亲临前线指挥作战,中弹牺牲。他牺牲于( A ) A、平壤战役 B、黄海大战 C、辽东战役 D、威海卫战役 3、“这次战争,大大加速了中国社会向殖民地、半殖民地沉沦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近代民族觉醒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次“战争”指( A ) A. 甲午中日战争 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第一次世界大战 D. 人民解放战争 4、有人说:“从前我们国家还仅仅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个苛刻的条约是(C )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5、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台湾》.这首歌创作于l925年3月,此时距台湾“离家”有(A ) A. 93年 B. 65年 C. 50年 D. 30年 4、据相关资料显示,我们国家1898年进口货物总值比1894年增加了29.3%.与这个现象有直接关系的是(C )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左宗棠收复新疆,扩大了同西方各个国家的贸易联系 C. 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 D. 八国联军侵华进一步打开了中国市场 5、《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与《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相比,在地理位置上的突出表现是( D ) A. 深入到中国内地 B. 集中到沿海一带 C. 分布在中国最富饶的地区 D.日本能够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6、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讨论。其中,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C ) A.黄海大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B.战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使台湾人民饱受了日本50年的殖民奴役 C.《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签订的《马关条约》,首次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 7、电影《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发生在(D ) 8、《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相比,在内容上最大的不同点是(D ) A. 割占中国领土面积大 B. 索取的赔款数额大 C. 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多 D.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9、1899年,美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其实质( C ) A、保持中国领土完整 B、要求西方国家之间互相开放 C、重新划分列强在华“势力范围” D、保证美国在华经济利益 10、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军屠城四天三夜,杀害两万多中国人。这个事件发生在( C ) A、九连城 B、旅顺 C、花园口 D、丰岛 二、判断题。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自今以后,大皇帝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材料二现今中国已开通通商口岸之外,庆准添设下各处,立为通商口岸。。。。 (一)湖北省荆州沙市(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 浙江省杭州府 以下结论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内填“A”;与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不符的,

教案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义和团运动和“扶清灭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难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结局是签订《马关条约》而告结束。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不但支付了巨额的赔款,丧失了大片领土,更重要的是,大片领土的割让,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在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西方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关头。中国社会各个阶层都起来实行救亡图存,我们今天将要学到的义和团运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义和团运动 1.教师讲述: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时,主要用了三种手段:鸦片、枪炮、十字架。自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欧美的天主教、耶稣教和沙俄的东正教,依靠不平等条约和大炮的保护,先后向中国派遣传教士,到19 世纪末已达三千三百多人。他们在中国建立教堂,网罗教徒,收集情报,干涉词讼,挑拨民族关系,实行文化侵略,并为本国政府出谋划策,掠夺中国利权,起到了侵略者的大炮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中国人民对此极其痛恨,持续实行反抗。作为较早被传教的山东遭到了外来文化宗教侵略更为严重,所以,山东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榨下,首先爆发了义和团运动。 2.教师提问:义和团是由哪些组织发展起来的?最初的斗争矛头是谁? 学生回答: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斗争矛头是:腐败的清朝政府。 3.教师讲解: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的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义和团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为此,义和团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 4.教师提问:谈谈你对“扶清灭洋”口号的理解?(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民族英雄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素材是() A.威海卫战役B.平壤战役 C.黄海战役D.辽东战役 解析:1894年9月,在中日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一直冲杀在前。邓世昌命官兵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第一游击舰队旗舰“吉野”号时,不幸为一条鱼雷所中而沉没。邓世昌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答案: C 2.1894年10月西方列强报刊评说:“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这揭露了日本在甲午战争中的野蛮暴行是() A.朝鲜丰岛海面不宣而战B.镇压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C.在旅顺对和平居民进行大屠杀D.出兵镇压东学党起义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从材料内容分析“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分析,应是日在旅顺进行大屠杀。 答案: C 3.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这里的“要求”是指() A.实施“以华治华”策略B.满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C.阻止英国势力独霸中国D.展开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19世纪末,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正值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此时它们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成以资本输出为主。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取得了在华开设工厂的特权,正反映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答案: B 4.下图中的情景反映的应是哪一次战争带来的影响()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片的能力。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刺激了列强争夺中国的野心。1897年冬,从德国侵占胶州湾开始,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答案: C 5.《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在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甲午中日战争》习题03

甲午中日战争 一、选择题: 1.在黄海战役中,率领致远舰迎战敌舰而壮烈牺牲的爱国将领是() A.邓世昌B.刘步蟾C.林永升D.丁汝昌 2.北洋舰队的基地是() A.旅顺B.大连C.威海卫D.马尾 3.《马关条约》中最为严重地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一项是() A.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B.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C.增辟通商口岸 D.开辟内河新航线 4、“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悼念的民族英雄是() A.林则徐B.关天培 C.邓世昌 D.徐骧 二、比较题: 5、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说明《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三、材料分析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请回答: (1)这首诗应该写于哪一年? (2)台湾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被割占的?割占台湾的是哪个国家?它是通过哪一条约实现其野心的? (3)请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四、简答题: 7、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刘东同学在某杂志看到以下内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日本取得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权利。(1)你认为某杂志的“内容”符合历史事实吗?为什么?

大海之中的岛国日本,原本和中国、朝鲜一样,都是落后于西方世界的东方封建国家。在面临西方侵略者的炮口时,选择了一条和中国、朝鲜截然不同的自强之路,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2)结合所学的日本历史知识,分析日本为什么能够在甲午战争中击败中国? (3)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该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4)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后,你的爱国举动是什么?(举出一例即可) 参考答案:(1)不符合。日本取得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权利是在《马关条约》签订以后。(2)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国力增强,对华战争蓄谋已久。(3)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4)呼吁变法;反对与日本议和;支持公车上书;反对日本割占台湾,谴责清政府投降卖国。(注:答出其中一例即可得分,若学生作答的答案不在此列,但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可酌情 五、论述题: 甲午战争的失败,不仅使清政府苦心经营二十年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而且还被迫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对于战争的结果,有人认为中国战败是必然的。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设计教案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总第5课时) 设计人:临沂汤头中学杜善祥使用人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反帝史实;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掌握《辛丑条约》的签订、内容及危害。 2.综合对比《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分析《马关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综合归纳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的过程,提高分析对比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本课中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这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掠夺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中国人民不会忘记1900年的国耻与国难;中华民族有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义和团的英勇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学习重点]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辛丑条约》。 [学习难点] 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p20导入框和正文第一段,回答: 1)义和团兴起的时间、地点、发展状况、斗争矛头、性质? 2)八国联军的名称、侵华时间、总司令、进犯路线、重要战役? 2、阅读教材p20正文第二段及小字材料说一说:八国联军在中国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清政府又是如何表现的?导致了什么后果? 3、熟练掌握:《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国家?主要内容?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交流结果:

2、我们的问题: 交流结果: 3、老师的问题: 1)《辛丑条约》签订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辛丑条约》中的划定使馆界,与今天的使馆区有何不同? (三)拓展延伸: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归纳: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国家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应该怎样做? (四)系统总结:知识建构 影 响 1、本节课的收获: 2、本节课的不足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设计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课程内容: 1.列举实例,综合多种因素,认清清末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2.讲述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和专制统治的故事,解析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 3.评述重要历史人物的功过,恰当说明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活动建议 1.引导学生思考,八国联军侵华,因何发生、中国反侵略为何失败,《辛丑条约》带来什么后果,帮助他们把握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线索。 2.讲故事,无论以人物为主还是以事件为主,都要注意结合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背景,分析其失败的原因。讨论他们对历史进程的作用,评价其是非功过。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阅读书本了解义和团运动的概况;运用多种资料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知道《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2.通过分析史料和义和团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分析义和团运动的进步性与局限性,学会正确评价、分析历史事件;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学生综合分析《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历史事件,推理事件演变的结果或影响。 3.通过文字资料、故事讲述等,体验中华民族仁人志士的爱国情怀,及探索的艰辛曲折。树立“不忘国耻,警策奋进”的民族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难点: 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 三、教学策略 1.主要采用图文结合、比较学习法、自主学习法,以史导论、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2.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3.学生准备:预习课本,通过网络收集有关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史料或图片。

甲午中日战争试题精选50道资料

甲午中日战争相关试题 一.非选择题 1.甲午战争发生的时间是_1894_; 2. 3.甲午战争历时多久9个月; 4. 5.甲午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6. 7.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条约是《马关条约》; 8.甲午战争中日签订条约是在日本广岛签订的(地点); 9.条约是清政府哪位大臣和日本签订的李鸿章; 10. 11.甲午战争签订的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 化; 12.条约中阻碍中国名族工业发展最严重的是允许日本在中国开场; 13. 14.甲午战争割了那些土地给日本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15.甲午战争中爆发的三次战役为黄海战役、辽东半岛战役、威海战役;二.选择题 1.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日:“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平?” 引自陈旭麓《近代中国新陈代谢》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 B.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 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洋务派失误 D.同僚倾轧、洋务派失误和军费不足答案:D 解析:由题干材料信息“平时请款辄驳洁”,“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

我贪婪”可知,四个选项中对甲午战败最全面的表述应为D。 2.下列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背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B.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势力 C.俄国对朝鲜虽有野心但未准备就绪,对日采取不干涉政策 D.朝鲜东学党起义,中国和日本应朝鲜政府请求出兵镇压 答案:D 解析:当时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东学党起义后,清政府应朝鲜政府请求出兵镇压,日本则乘机派军队开进朝鲜,D与史实不符。 3.“三国干涉还辽”的真正结果是 A.被中国收回,维护了国家主权 B.为俄、德、法三国瓜分 C.表面收回,但仍被日本控制 D.置于俄国势力范围之内 答案:D 解析该题考查的是“三国干涉还辽”知识点。结合有关史实分析选项可知:A项中“维护了国家主权”说法不准确。C、B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说法正确,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俄国租借旅顺、大连湾,将长城以北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因此正确答案是D项。 4.甲午战争以后,外国轮船沿长江最远可以到达: A.汉口 B.九江 C.重庆 D.宜昌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地理方位,需联系地理知识作答。 5.德俄法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充分说明 A.德日在远东地区的争夺激烈 B.日本已不能独霸中国 C.德俄法利益完全一致 D.帝国主义之间既勾结又斗争

2017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2017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第7课 义和团抗击抗击八国联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八国联军侵华的经过;理解义和团运动中的口号——“扶清灭洋”;理解《辛丑条约》签订的内容和影响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分析义和团运动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培养学生抓住主要矛盾、一分为二地分析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逐条分析《辛丑条约》的危害,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分析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揭露八国联军破坏和掠夺中国国宝、践踏中华文明的罪行,使学生永远牢记国耻、国难,树立振兴中华的坚定信念 二、重点难点 重点:义和团运动和“扶清灭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难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三、教法:启示法、谈话法、阅读法、讨论法 四、教具:多媒体、地图册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结局是签订《马关条约》而告结束。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不仅支付了巨额的赔款,丧失了大片领土,更重要的是,大片领土的割让,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在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西方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关头。中国社会各个阶层都起来进行救亡图存,我们今天将要学到的义和团运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二、新课讲授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教师讲述: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时,主要用了三种手段:鸦片、枪炮、十字架。自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欧美的天主教、耶稣教和沙俄的东正教,依靠不平等条约和大炮的保护,先后向中国派遣传教士,到19世纪末已达三千三百多人。他们在中国建立教堂,网罗教徒,收集情报,干涉词讼,挑拨民族关系,进行文化侵略,并为本国政府出谋划策,掠夺中国利权,起到了侵略者的大炮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中国人民对此极其痛恨,不断进行反抗。作为较早被传教的山东遭到了外来文化宗教侵略更为严重,因此,山东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榨下,首先爆发了义和团运动。 2教师提问:义和团是由哪些组织发展起来的?最初的斗争矛头是谁? 学生回答: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结社和练拳

精选2019-2020年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练习题十三

精选2019-2020年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练习题十 三 第1题【单选题】 优秀的历史影视是对历史的生动再现。下列影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火烧圆明园②林则徐③ 八国联军④甲午风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2015年1月,中国海军访问英国。有英国网友感慨道:“三艘巨大的军舰……真遗憾,这是中国军舰,不是英国的。记得我们国家曾经侵略过中国”。近代史上,英国发动或参与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有( )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据《大清会典》记载,故宫中共有大缸308口,由于各种原因的破坏,如今只剩下了231口。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一些大缸上留有累累刀痕,原来这是刚刚进入20世纪之初,一批匪徒闯入故宫后刮去了上面的镀金,这批匪徒是( ) A、1860年的英法联军 B、1895年的日本军队 C、1901年的八国联军 D、1937年的日本军队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2012·江西模拟)“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该委员会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款项(如下表)用于履行一项条约。这一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2012·苏州模拟)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太后批准了《议和大纲》,说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说明(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割让了黑龙江北岸大片国土 C、北洋舰队的失利使中国无力再战 D、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答案】: 【解析】: 第6题【多选题】 近代史上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有( ) 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解析】: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同步练习(含材料题答案) 新人教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一、选择题: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 ) A.丰岛海战 B、日本增兵朝鲜 C.平壤战役 D.黄海战役 2.“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中的“公”是指民族英雄( ) A.丁汝昌 B.左宝贵C.邓世昌 D、刘铭传 3.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是在( ) A.马尾海战 B.平壤战役 C.黄海海战 D.威海卫战役 4.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的《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这首诗应写于( )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5.《马关条约》中规定割地给日本,其中由于俄、法、德三国干涉,日本被迫归还中国的是( ) A.辽东半岛 B.台湾 C.澎湖列岛 D.香港岛 6.最早规定允许外国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不平等条约的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天津条约》 二、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战败而告终,然而从战前双方的军事实力来看,战争胜负的筹码并非倾斜于日方。 战争爆发前夕,日本全国可以动员的陆军,包括后备兵员在内,不过22万人。在战争中实际出征兵力最高时达到17万人。日本陆军配备的野战炮不过300门。而清政府可调动的军队约35万人,大部分配备德国的克虏伯炮。日本海军当时有军舰28艘,约5.7万吨,主力舰最大不过4删多吨。清政府则有北洋、南洋、福建、广东4个水师,共有军舰82艘、水雷艇25只,约8.5万吨。其中北洋水师有军舰22艘、4.1万吨,镇远、定远两主力舰均为7350吨,号称东洋第一舰。无论是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教案

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 教学难点:“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一组义和团的拳民被清朝当地政府和八国联军折磨斩杀的现场照) 在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西方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关头。中国社会各个阶层都起来进行救亡图存,我们今天将要学到的义和团运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义和团运动 (一)义和团运动 1.材料展示:于是西人之教堂遂为若辈之城社,而民教涉讼之案,地方官几于不敢问矣!因而教焰日张,民气日积,自来教堂之变端,何莫非平时积忿之所致哉! 2.问题思考:结合材料分析义和团是在怎么的历史背景下兴起的? 3.教师讲述: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时,主要用了三种手段:鸦片、枪炮、十字架。自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欧美的天主教、耶稣教和沙俄的东正教,依靠不平等条约和大炮的保护,先后向中国派遣传教士,到19世纪末已达三千三百多人。他们在中国建立教堂,网罗教徒,收集情报,干涉词讼,挑拨民族关系,进行文化侵略,并为本国政府出谋划策,掠夺中国利权,起到了侵略者的大炮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中国人民对此极其痛恨,不断进行反抗。作为较早被传教的山东遭到的外来文化宗教侵略更为严重,因此,山东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榨下,首先爆发了义和团运动。 4.教师提问:义和团是由哪些组织发展起来的?最初的斗争矛头指向谁?(学生讨论) 提示: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初期斗争矛头:腐败的清朝政府。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习题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一.选择题 1、图片承载着历史。下列图片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史实的是() 虎门销烟圆明园遗迹侵略者坐在清朝皇帝的宝座上日军在旅顺的暴行 A B C D 2、“第八款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该条款出自()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3、清末一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4、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选项是() A.开放从沿海到内地的许多城市 B.允许帝国主义在中国开设工厂 C.巨额赔款给人们增加了沉重负担 D.清政府保障严禁人们参加反帝活动 5、“《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是指()A.冲击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帝国主义直接统治中国人民 C.赔款数额巨大,增加了人民的沉重负担 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6、在资本主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使中国开始沦为和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分别是() A.《南京条约》《辛丑条约》 B.《北京条约》《马关条约》 C.《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D.《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7、对下面图示解读准确的是() 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B.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C.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8、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的消息付出,全国上下一片哗然,众人议论纷纷,忧心忡忡。下列议论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A.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C.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开办工厂,中国民族工业没指望了 D.清政府的统治已经被洋人的统治完全取代了 9、110年前列强对中华民族发动了一场残酷的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0、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太后批准了《议和大纲》,说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说明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割让了黑龙江北岸大片国土 C.北洋舰队的失利使中国无力再战 D.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019年精选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第 3 课 甲午中日战争中图版习题精选【含答

2019年精选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第3 课甲午中日战争中图版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七 第1题【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共同点的是( ) A、都极大的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B、都有列强割占中国领土的内容 C、都有巨额赔款 D、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历时三年取得重大成果,确认在当年大东沟海战战场发现的沉船为清北洋水师致远舰,被评为“2015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以下考古发掘信息中,可作为判断该沉船就是当年“致远”舰的最直接证据是( ) A、长60多米、宽9﹣10米的舰体残骸 B、舰体上留有繁体“致远”字样的瓷器碎片 C、舰体上的多处火烧及爆炸痕迹 D、抛撒在舰体周边的钢板、木板、锅炉残片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邓世昌毅然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有此场景的史实是( )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黄海大战 D、义和团运动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马关条约》的哪一项措施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 A、赔款白银2亿两 B、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C、开放苏州、杭州等为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与1842年的《南京条约》相比,1895年的中日《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强侵华的新特点,这主要体现在( )

A、割地赔款 B、开埠通商 C、协定关税 D、设立工厂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通过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日本从清政府获得了一项以前西方国家都没有获得过的特权,这一特权是( ) A、清朝向日本割让土地 B、巨额的战争赔款 C、允许日本开设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答案】: 【解析】: 第7题【判断题】 史实: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推论:《马关条约》的签订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 A、正确 B、错误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

第四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大致情况 2、识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时间和组成八国联军的八个国家及《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和主要内容 3、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目的,知道八国联军抢掠北京的暴行 二、能力与方法 1、通过引导分析义和团运动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培养学生抓住主要矛盾、一分为二地分析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逐条分析《辛丑条约》的危害,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分析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义和团战士和清军部分爱国官兵团结战斗、共同杀敌的史实,让学生理解人民群众中蕴藏着伟大的力量和不屈的民族精神,加深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解 2、通过揭露八国联军破坏和掠夺中国国宝、践踏中华文明的罪行,使学生永远牢记国耻、国难,树立振兴中华的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 一、重点: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斗争;《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二、难点:《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严重危害的认识。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过“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我们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结局是中国失败,日本胜利。这场战争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而告结束。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我们可以看到我们不仅支付了巨额的赔款,丧失了大片领土,更重要的是,大片领土的割让,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在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当时主要表现为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具体情况在上节课的时候我们已经做了分析,我们知道列强瓜分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中华民族在这时候已处于亡国灭种的关头。中国社会各个阶层都起来进行救亡图存,我们今天将要学到的义和团运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义和团运动 【师】: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时,主要用了三种手段:鸦片、枪炮、十字架。自从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欧美的天主教、耶稣教和沙俄的东正教,依靠不平等条约和大炮的保护,先后向中国派遣传教士,到19世纪末已达三千三百多人。他们在中国建立教堂,网罗教徒,收集情报,干涉词讼,挑拨民族关系,进行文化侵略,并为本国政府出谋划策,掠夺中国利权,起到了侵略者的大炮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中国人民对此极其痛恨,不断进行反抗。那么,作为较早被传教的山东遭到了外来文化宗教侵略更为严重,因此,山东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榨下,首先爆发了义和团运动。我们看到书上20页,讨论回答一下几个问题: 1、义和团最早兴起在什么地方?其斗争矛头是什么?后来运动中心在哪里?

教案第7课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第7课义和团抗击抗击八国联军 二、重点难点 重点:义和团运动和“扶清灭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难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三、教法:启示法、谈话法、阅读法、讨论法 四、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册 五、教学过程: 我们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结局是签订 《马关条约》而告结束。甲午中日战争以后 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不仅支付了 巨额的赔款, 大片领土的割让,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 心,在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 国的狂潮,西方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 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 种的关头。中国社会各个阶层都起来进行救 亡图存,我们今天将要学到的义和团运动就 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 学习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二、新课讲授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1. 主要用了三种手段:鸦片、枪炮、十字架。 自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欧美的天主教、 耶稣教和沙俄的东正教,依靠不平等条约和 大炮的保护,先后向中国派遣传教士,到19 世纪末已达三千三百多人。他们在中国建立 教堂,网罗教徒,收集情报,干涉词讼,挑

提问: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犯下了哪些罪行?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到《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辛丑条约》的签订,即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三、课堂总结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参与国家最多的一次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的失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进一步暴露出清政府的腐朽反动。一些本来对清政府还抱有幻想的人彻底清醒过来,同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一起,决心以武力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革命的风暴即将来临。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7课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练习题

第7课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 一、选择题 1900年7月,清政府曾发布这样的诏书:“(列强)欺凌我国家,侵犯我土地,蹂躏我人民,勒索我财物……此义勇(义和团)焚烧教堂、屠杀教民所由来也……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不如)大张挞伐(讨伐),一决雌雄?”据此回答1-3题 1.义和团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A.推翻清政府的残酷统治B.抵抗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 C.消除鸦片对中国的毒害D.维护清政府对中国的统治 2.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是为了镇压() A.禁烟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戊戌变法运动D.义和团运动 3.面对义和团运动的爆发及八国联军的侵华初期,清政府的态度是( ) A.对义和团“招抚”,对各国宣战B.对义和团“招抚”,对各国投降 C.对义和团“剿灭”,对各国宣战D.对义和团“剿灭”,对各国议和 4. 下列不属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共同点的是() A.都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B.都有列强割占中国领土的内容 C.都有巨额赔款D.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5. 小明在旧书摊上发现了一本《庚子西狩丛谈》,该书的序言上写道:“庚子之役,国家以乱民肇衅,外国连衡而入京师,两宫微服出狩……”读到这,小明对该书的内容做出了判断。你认为下列哪项是小明做出的正确判断() A.描绘了古代史上某位皇后出宫打猎的情形 B.分析了太平天国给清王朝带来的打击和混乱 C.叙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侵略者胡作非为的历史 D.记录了八国联军侵华中太后皇帝出逃的过程 6. 〈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 ( ) A.2100万元 B.2亿两 C.4.5亿两 D.9.8亿两 7.清政府成为洋人的“守土官长”是在签订下列哪个条约之后() A.《马关条约》B.《辛丑条约》C.《南京条约》D.《北京条约》 8. 晚清北京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西太后,真不赖,腿儿长,跑得快,长安一住把国卖,赔钱数不清,割地好大块”这歌谣反映当时() ①清政府腐败无能及帝国主义疯狂侵略的社会现实②八国联军侵华攻陷北京后西太后逃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2、掌握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过程和八国联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3、掌握《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内容。 4、分析《辛丑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 1、引用诗句,引导学生从诗句中寻找历史的能力。 2、通过学习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从中引导学生分析义和团运动的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从而得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3、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这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掠夺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中国人民不会忘记1900年的国耻与国难;中华民族有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义和团的英勇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教学重点: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教学难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教学方法: 1、诗词辅助法。在导入新课时引用康有为的诗句,培养学生从诗句中寻找历史的能力。 2、视频图像法。通过对一些图像资料的观看,加深学生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罪行。 3、讨论法。对于《辛丑条约》的影响,可组织学生讨论,让其把道理想通。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图片:1999年12月31日北京世纪坛前中国人民喜迎新千年。 请同学们说说当时中国人迎接新千年到来时的心情。 (兴奋、喜悦、激动,对新的世纪充满了希望。希望祖国更加繁荣,人民更加幸福。) 2、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祖国更加富强。我们因为我们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但在一百多年前,同样是迎接新的世纪,即20世纪的到来时,当时的世界

高一历史练习题及答案: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

1.“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民族英雄邓世昌率领中*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素材是() A.威海卫战役 B.平壤战役 C.黄海战役 D.辽东战役 解析:1894年9月,在中日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一直冲杀在前。邓世昌命官兵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第一游击舰队旗舰“吉野”号时,不幸为一条鱼雷所中而沉没。邓世昌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答案:C 2.1894年10月西方列强报刊评说:“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这揭露了日本在甲午战争中的野蛮暴行是() A.朝鲜丰岛海面不宣而战 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C.在旅顺对和平居民进行* D.出兵*东学党起义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从材料内容分析“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分析,应是日在旅顺进行*。 答案:C 3.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这里的“要求”是指() A.实施“以华治华”策略 B.满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C.阻止英国势力独霸中国 D.展开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19世纪末,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正值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此时它们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成以资本输出为主。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取得了在华开设工厂的特权,正反映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答案:B 4.下图中的情景反映的应是哪一次战争带来的影响()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片的能力。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刺激了列强争夺中国的野心。1897年冬,从德国侵占胶州湾开始,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答案:C

甲午中日战争 习题(含答案)

甲午中日战争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36.0分) 1. “从前我国还只有被西方打败,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东方的小国是() A. 日本 B. 英国 C. 韩国 D. 法国 2. “君不见:黄海波涛怒气冲;吴淞老将立国门;菜市横刀血溅笑;……”(引自丁芒《气节颂》)诗中“黄海波涛怒气冲”的人物指的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海疆英魂() A. 林则徐 B. 关天培 C. 邓世昌 D. 陈化成 3. 《马关条约》的内容中,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野心的条款是() A. 赔款白银二亿两 B. 开埠通商 C. 办工厂 D. 割台湾等大片领土 4. “此日漫挥天下,有公足壮海军威。”光绪帝这副挽联悼念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哪位为国捐躯的清军将领() A. 林则徐 B. 丁汝昌 C. 邓世昌 D. 左宗棠 5.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率致远舰冲锋向前,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是() A. 丁汝昌 B. 林则徐 C. 左宗棠 D. 邓世昌 6. 以下有关甲午中日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战争爆发于1894年 B. 1894年为农历甲午年,故称甲午中日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D. 战争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 在《马关条约》诸内容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危害最大的是() A. 赔款白银数额巨大 B. 增开的通商口岸深入内地 C. 割台湾给日本 D.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8. 《马关条约》的签订“表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最主要的表现是() A. 赔偿白银二亿两 B. 割台湾及其附近岛屿给日本 C. 开放重庆沙市等为通商口 D.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9.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赞誉的此“公”是() A. 邓世昌 B. 林则徐 C. 左宝贵 D. 丁汝昌 10.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赔二百兆始。”梁启超所述与哪一战争有关()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 19世纪后半期,京城一度流传一副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讽刺慈禧太后在民族危难之际仍不忘追求个人享乐。此对联出现的时间是()A. 鸦片战争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辛丑条约》签订后 D. 《马关条约》签订后 12. 请给如图人物进择一个最合适的称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