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历史-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专题练习有答案

高三历史-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专题练习有答案

高三历史-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专题练习有答案
高三历史-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专题练习有答案

高三历史专题练习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时间:30分钟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2017·湖北八校高三联考)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要求外商交出所有鸦片,而时任英国商务监督的义律却要求所有英商把鸦片交给他,然后由他交给林则徐。义律的决定被誉为“颇具政治家风范的大手笔”,“中国人已经落入了使他们自己直接面对女王陛下的圈套”。由此可见,义律此举的目的是()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B.为侵略中国制造借口

C.提高自己在华政治地位

D.实现中英两国平等贸易

2.(2017·郑州质检)有历史学者说:“就某种意义而言,英国在19世纪对中国的攻击只是先前之论述暴力的翻版,因为在第一把英国枪瞄准中国人之前,中国就已经在著作中被摧毁了。”该学者强调()A.中国的物质文明落后于英国

B.在文化层面上中国未战先败

C.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落后

D.英国主要靠软暴力打败中国

3.(2017·长沙调研)《南京条约》签订后,条约文本一直存放在两广总督衙门,而且并未颁行,以致“历来办理夷务诸臣,但知有万年合约之名,而未见其文”。相反,英国人却将其刊刻成书,四处出售,“民间转无不周知”。清政府的行为成为国际外交史上的一个大笑话。由此可见,鸦片战争()

A.有利于中国人接受近代法治观念

B.并没有对中国产生巨大灾难

C.清政府依然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D.有利于英国的思想在中国传播

4.(2017·郑州质检)有学者在谈到中国近代历史时认为,当时生活在“天朝”的人们,自有一套与今天迥然不同的价值标准和平等观念。他们对于被今天看作“平等”的条款往往愤愤不平,而对于被今天看作“不平等”的待遇却浑然不觉。在该学者看来,让当时的“天朝”人感到愤愤不平的条款应该是()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B.领事裁判权

C.中英双方协定关税D.片面最惠国待遇

5.(2017·淄博调研)1895年4月8日,《泰晤士报》说:辽东半岛的割让没有损害到英国的利益,“而按照协议的其他部分,英国的利益可能有所增加”。该报作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英国()

A.在华享有某些特殊的权益

B.势力范围主要在长江流域

C.在华利益得到了条约保证

1 / 6

D.干涉还辽到清廷的回报

6.(2017·汕头模拟)1900年6月,北京政府向英美等国同时宣战。当时宣战诏书下至各地方时,邮政大臣盛宣怀下令各地电信局将清廷召集义和团民及宣战的诏书扣押。两广总督李鸿章复电北京“此乱命也,粤不奉诏”。此后,湖广总督张之洞提议:一旦北京不保,公举李鸿章任中国大总统以主持大局。材料说明()

A.张之洞主张推行总统制

B.李鸿章支持反清斗争

C.晚清中央集权受到挑战

D.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深

7.(2017·孝感质量评估)义和团被帝国主义勾结清政府剿杀于血泊之中。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导致了清廷媚外虐民面目的充分暴露,使中国人民对清廷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更多的人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美梦

B.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由此兴起

D.义和团运动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发展

8.(2017·福建四地六校高三联考)清代后期,政府根据国内国际形势改革官制,规定外交文书不得使用“夷”字;而且其后在美国、西班牙等国的要求下于1901年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具体负责外交事务。这反映出()

A.中国国家主权严重受损

B.清政府妥协退让、苟且偷安

C.“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

D.清朝外交政策根本调整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8分)

9.(2017·菏泽统测)布洛赫在《历史学家的技艺》中说:“考察历史不仅要了解彼时彼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还要研究人们心理世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

某些有志革新的绅士们在确定中国文化与西方的关系时所采用的方法,可以进一步说明这种矛盾心理。在他们看来,中国必须向西方学习,但是西学从根本上来说并不重要。他们在试图弄懂西学的意思时,最初在七十和八十年代使用“道”与“器”的两分法……这就是著名的“体”和“用”的概念,即“中学为

2 / 6

体,西学为用”之说……不过这种说法具有心理意义,因为它便于中国实行现代化,而不致丧失其文化特性。尽管其效力令人怀疑,但它象征着中国对西方的矛盾态度。

——[美]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材料三:

中国依然不富,兵还是不强,而东洋人却真正的崛起的时候,这种从容和自信的心理崩溃了,人们发现中国实际上还没有醒,他们真正醒来,正是在这个令中国人真正感觉到痛彻心脾的1895年……然而这种苏醒好像不是自然的苏醒,而是被某种惊人的声音突然从睡梦中惊醒,乍一醒来的人,有几分恼怒,几分惊慌,还有几分茫然……这种紧张和焦虑的反应,恰恰导致了后来一系列激烈改革甚至革命思路和策略的出现。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民族的致命伤”指什么。结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意图,说明当时清政府不明白“民族致命伤”的主要原因。(6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实质。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某些有志革新的绅士们”进行了怎样的探索?(6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1895年成为中国人真正感觉到痛彻心脾”的原因。“后来出现的一系列激烈改革甚至革命”对中国经济、政治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8分)

(4)上述材料表明近代中国人的心态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社会心理进入史学家的视野对史学研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分)

3 / 6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答案

一、选择题

1~5.BBAAC 6~8.CDC

二、非选择题

9.(1)“民族的致命伤”:不知道军事失败的理由。主要原因:英国的意图是打开中国市场、掠夺中国原料;没有对清政府统治造成实质性危害。

(2)实质: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或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探索:洋务运动。(3)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影响: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政治,推动了政治民主化。

(4)变化:从“自信从容”到“紧张焦虑”(或从妄自尊大到矛盾心理再到惊慌茫然)。影响:拓宽史学研究的新视野(或新视角);便于深刻理解历史变化。

4 / 6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

一、选择题

1.【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由材料信息可知,义律意在将林则徐收缴外商鸦片的行为上升为中英两国政府之间的争端,以此挑起中英两国之间的矛盾,为侵略中国制造借口,由此可知B项正确。

2.【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19世纪英国对中国的鸦片战争前英国已在其大量文章、著作中充分认识到中国封建农业文明的落后性,可见该学者强调了在文化层面上中国未战先败,故选B.A.C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鸦片战争中英国是以船坚炮利打败中国的,故D错误。

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英国人却将其刊刻成书,四处出售,‘民间转无不周知’”,有利于中国人接受近代法治观念,故A项正确;鸦片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故B 项错误;鸦片战争打破中国长期闭关锁国的状态,故C项错误;英国刊印的只是条约文本,不是英国思想,故D项错误。

4.【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当时,清朝皇帝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这一要求看作奇耻大辱,不符合自身“天朝上国”的身份,故A项符合题意。

5.【解析】据材料“而按照协议的其他部分,英国的利益可能有所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故A项正确。《马关条约》与势力范围无关,故B项排除;在华利益得到了条约保证,过于笼统,故C项排除;英国没有参加干涉,故D项排除。

6.【解析】A项不符合史实,推荐李鸿章为“总统”目的是维护稳定;李鸿章抗命但是并不参与反清斗争,B项错误;盛宣怀、李鸿章、张之洞等人都对朝廷做法表示不满,说明中央集权受到挑战,C项正确;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7.【解析】本题考查了义和团运动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材料内容可知,义和团运动的失败使人民认清了清政府的真实面目,开始走上反清革命道路,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两项叙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项叙述错误。故选D.

8.【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外交的近代化。结合题干材料可知,清政府改革官制并不是自愿的,而是在西方国家的要求和压力之下进行的,这表明中国外交的近代化是在西方观念的冲击下进行的,“外交文书不得使用‘夷’字”表明当时“天朝上国”的观念也受到冲击,与此对应的是C项。外交文书上用词的改变不能等同于“主权严重受损”“苟且偷安”,A.B两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说法错误,排除。

9.【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由材料“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以得出第一小问的答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小问从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影响等方面归纳。(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在他们看来,中国必须向西方学习,但是西学从根本上来说并不重要。他们在试图弄懂西学的意思时,最初在七十和八十年代使用‘道’与‘器’的两分法”中可以得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实质。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第二

5 / 6

小问的答案。(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1895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这是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影响等方面归纳原因;从近代化角度分析其影响。(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论证和阐述问题的能力。从材料“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到“这种紧张和焦虑的反应,恰恰导致了后来一系列激烈改革甚至革命思路和策略的出现”中可以得出第一小问的答案。第二小问从史学研究角度说明影响。

6 / 6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导学案

高一历史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记住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及《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能说出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原因、签订的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签订的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难点:结合条约的内容分析战争的影响。 【方法指导】 通过课前自学、搜集资料、分组合作交流,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中中国受屈辱的原因,并结合现实问题探讨近代中国历史所带给我们的启示。 【知识链接】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以壮国威”,你知道这幅对联说的是谁吗?至今,这位中华民族的英雄依然威严地屹立在黄海海面上。你看:他头戴花翎,手举望远镜、海风猎猎,披风飘飘;他曾有过两次获救的的机会,不过,他却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我在阵地在”的豪迈篇章。……今天,如果你来到刘公岛,你会看见他——邓世昌,一位中华民族的英雄男儿! 【知识导学】 知识点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7—1895.2) B(一)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1.根本原因:通过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国势也强盛起来,对外侵略扩张野心持续膨胀,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核心的。 2.导火线:1894年春,朝鲜爆发,中日共同出兵朝鲜,日本借机扩大事端,发动战争。 A(二)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 1.丰岛海战:日本不宣而战 2.平壤战役:左宝贵,日本占领平壤 3.黄海大战:(人物),日本控制黄海 4.旅顺、大连战役:清军将逃兵溃 5. 战役: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B(三)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中国惨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1.时间,双方代表:1895年4月,和伊藤博文。 2.内容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习题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选择题 1、中国近代史上俄国是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之一。下列外国列强侵华史实中俄国参与的有(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对新疆的争夺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近代时期,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标志是( ) A.甲午战争清政府的惨败 B.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C.《辛丑条约》的签订 D.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3、“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图占据,三海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历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这则材料反映的是列强发动的哪一次侵华战争(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4、南京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下列史实不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 A.八国联军侵华 B.中华民国成立 C.日本法西斯制造屠杀惨案 D.蒋家王朝覆灭 二、材料题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增辟重庆等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材料三:赔款4.5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毁大沽炮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

人居住。 (1)三则材料分别是哪三个条约的内容?各与什么战争有关?对中国社会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发动与材料一相关的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依据材料一说明,该条约中哪一内容最能体现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根本目的? (3)依据上述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强在经济侵略方式上发生的变化。 (4)根据材料三中政治方面的内容来分析该条约是近代中国空前屈辱的不平等条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CCCA 二、材料题 (1)材料一出自《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出自《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材料三出自《辛丑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原因: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条款: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变化: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侵略势力延伸到内地。 (4)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完全称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练习题附答案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练习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1894年7月,日军不宣而战争,挑起中日战争。其中,日军袭击清军运兵船的地点是( A ) A、牙山口外丰岛海面 B、大东沟附近海面 C、大连附近海面 D、大沽口海面 2、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将领左宝贵亲临前线指挥作战,中弹牺牲。他牺牲于( A ) A、平壤战役 B、黄海大战 C、辽东战役 D、威海卫战役 3、“这次战争,大大加速了中国社会向殖民地、半殖民地沉沦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近代民族觉醒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次“战争”指( A ) A. 甲午中日战争 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第一次世界大战 D. 人民解放战争 4、有人说:“从前我们国家还仅仅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个苛刻的条约是(C )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5、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台湾》.这首歌创作于l925年3月,此时距台湾“离家”有(A ) A. 93年 B. 65年 C. 50年 D. 30年 4、据相关资料显示,我们国家1898年进口货物总值比1894年增加了29.3%.与这个现象有直接关系的是(C )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左宗棠收复新疆,扩大了同西方各个国家的贸易联系 C. 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 D. 八国联军侵华进一步打开了中国市场 5、《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与《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相比,在地理位置上的突出表现是( D ) A. 深入到中国内地 B. 集中到沿海一带 C. 分布在中国最富饶的地区 D.日本能够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6、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讨论。其中,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C ) A.黄海大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B.战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使台湾人民饱受了日本50年的殖民奴役 C.《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签订的《马关条约》,首次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 7、电影《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发生在(D ) 8、《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相比,在内容上最大的不同点是(D ) A. 割占中国领土面积大 B. 索取的赔款数额大 C. 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多 D.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9、1899年,美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其实质( C ) A、保持中国领土完整 B、要求西方国家之间互相开放 C、重新划分列强在华“势力范围” D、保证美国在华经济利益 10、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军屠城四天三夜,杀害两万多中国人。这个事件发生在( C ) A、九连城 B、旅顺 C、花园口 D、丰岛 二、判断题。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自今以后,大皇帝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材料二现今中国已开通通商口岸之外,庆准添设下各处,立为通商口岸。。。。 (一)湖北省荆州沙市(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 浙江省杭州府 以下结论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内填“A”;与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不符的,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民族英雄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素材是() A.威海卫战役B.平壤战役 C.黄海战役D.辽东战役 解析:1894年9月,在中日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一直冲杀在前。邓世昌命官兵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第一游击舰队旗舰“吉野”号时,不幸为一条鱼雷所中而沉没。邓世昌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答案: C 2.1894年10月西方列强报刊评说:“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这揭露了日本在甲午战争中的野蛮暴行是() A.朝鲜丰岛海面不宣而战B.镇压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C.在旅顺对和平居民进行大屠杀D.出兵镇压东学党起义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从材料内容分析“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分析,应是日在旅顺进行大屠杀。 答案: C 3.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这里的“要求”是指() A.实施“以华治华”策略B.满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C.阻止英国势力独霸中国D.展开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19世纪末,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正值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此时它们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成以资本输出为主。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取得了在华开设工厂的特权,正反映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答案: B 4.下图中的情景反映的应是哪一次战争带来的影响()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片的能力。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刺激了列强争夺中国的野心。1897年冬,从德国侵占胶州湾开始,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答案: C 5.《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在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甲午中日战争》习题03

甲午中日战争 一、选择题: 1.在黄海战役中,率领致远舰迎战敌舰而壮烈牺牲的爱国将领是() A.邓世昌B.刘步蟾C.林永升D.丁汝昌 2.北洋舰队的基地是() A.旅顺B.大连C.威海卫D.马尾 3.《马关条约》中最为严重地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一项是() A.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B.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C.增辟通商口岸 D.开辟内河新航线 4、“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悼念的民族英雄是() A.林则徐B.关天培 C.邓世昌 D.徐骧 二、比较题: 5、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说明《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三、材料分析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请回答: (1)这首诗应该写于哪一年? (2)台湾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被割占的?割占台湾的是哪个国家?它是通过哪一条约实现其野心的? (3)请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四、简答题: 7、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刘东同学在某杂志看到以下内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日本取得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权利。(1)你认为某杂志的“内容”符合历史事实吗?为什么?

大海之中的岛国日本,原本和中国、朝鲜一样,都是落后于西方世界的东方封建国家。在面临西方侵略者的炮口时,选择了一条和中国、朝鲜截然不同的自强之路,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2)结合所学的日本历史知识,分析日本为什么能够在甲午战争中击败中国? (3)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该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4)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后,你的爱国举动是什么?(举出一例即可) 参考答案:(1)不符合。日本取得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权利是在《马关条约》签订以后。(2)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国力增强,对华战争蓄谋已久。(3)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4)呼吁变法;反对与日本议和;支持公车上书;反对日本割占台湾,谴责清政府投降卖国。(注:答出其中一例即可得分,若学生作答的答案不在此列,但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可酌情 五、论述题: 甲午战争的失败,不仅使清政府苦心经营二十年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而且还被迫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对于战争的结果,有人认为中国战败是必然的。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设计教案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总第5课时) 设计人:临沂汤头中学杜善祥使用人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反帝史实;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掌握《辛丑条约》的签订、内容及危害。 2.综合对比《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分析《马关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综合归纳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的过程,提高分析对比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本课中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这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掠夺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中国人民不会忘记1900年的国耻与国难;中华民族有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义和团的英勇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学习重点]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辛丑条约》。 [学习难点] 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p20导入框和正文第一段,回答: 1)义和团兴起的时间、地点、发展状况、斗争矛头、性质? 2)八国联军的名称、侵华时间、总司令、进犯路线、重要战役? 2、阅读教材p20正文第二段及小字材料说一说:八国联军在中国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清政府又是如何表现的?导致了什么后果? 3、熟练掌握:《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国家?主要内容?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交流结果:

2、我们的问题: 交流结果: 3、老师的问题: 1)《辛丑条约》签订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辛丑条约》中的划定使馆界,与今天的使馆区有何不同? (三)拓展延伸: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归纳: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国家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应该怎样做? (四)系统总结:知识建构 影 响 1、本节课的收获: 2、本节课的不足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优教导学案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优教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目标1:①通读教材,能够独立自主正确完成填空;②能够发现疑点、难点,提出问题。 目标2: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起止时间、主要战役及涌现出的英雄人物。(重点) 目标3:知道《马关条约》的签订时间、主要内容、影响以及失败原因,了解《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区别。(难点) 目标4: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表现。 目标5:通过回顾知识、动手建构知识体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二、自主学习 甲午中日战争 1.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 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_________、侵略_________、称霸世界的梦想,出兵占领_________国都汉城,接着,又发动侵华战争。 2.战争名称的由来 _________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因这一年是旧历_________,因此,这次战争叫做“甲午中日战争”。 3.黄海海战(1)时间:_________年9月 (2)经过:中国北洋舰队执行护航任务,返航途中,在_________大东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 _________沉着应战,与250余名官兵壮烈牺牲。 (3)结果:日本取得黄海制海权。 4.辽东之战 黄海大战以后,清政府一味向敌人妥协,致使日军肆意横行,无所顾忌。日本海陆两军进攻辽东,很快就侵占了_________。 5.威海卫战役 日军夹攻山东_________,_________全军覆没。

《马关条约》的签订 1.《马关条约》 (1)签订时间:_________年4月;地点:日本_________; (2)双方代表 中国的_________和日本的_________; (3)主要内容 ①割地:清政府割辽东半岛、_________、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款: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③增辟通商口岸:_________、_________、苏州、杭州 ④开设工厂: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4)影响 大大加深了中国_________化程度。 “瓜分”中国狂潮 列强在对华商品输出的同时,设立_______,兴修铁路,开矿办厂,进一步扩展在中国的经济势力。帝国主义纷纷在中国建立“________”,划分“___________”,美国则提出“__________”政策,主张利益均沾。 三、合作探究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以及开始。 2.中日《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地点、代表。 3.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影响 4.《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比较。

甲午中日战争试题精选50道资料

甲午中日战争相关试题 一.非选择题 1.甲午战争发生的时间是_1894_; 2. 3.甲午战争历时多久9个月; 4. 5.甲午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6. 7.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条约是《马关条约》; 8.甲午战争中日签订条约是在日本广岛签订的(地点); 9.条约是清政府哪位大臣和日本签订的李鸿章; 10. 11.甲午战争签订的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 化; 12.条约中阻碍中国名族工业发展最严重的是允许日本在中国开场; 13. 14.甲午战争割了那些土地给日本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15.甲午战争中爆发的三次战役为黄海战役、辽东半岛战役、威海战役;二.选择题 1.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日:“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平?” 引自陈旭麓《近代中国新陈代谢》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 B.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 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洋务派失误 D.同僚倾轧、洋务派失误和军费不足答案:D 解析:由题干材料信息“平时请款辄驳洁”,“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

我贪婪”可知,四个选项中对甲午战败最全面的表述应为D。 2.下列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背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B.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势力 C.俄国对朝鲜虽有野心但未准备就绪,对日采取不干涉政策 D.朝鲜东学党起义,中国和日本应朝鲜政府请求出兵镇压 答案:D 解析:当时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东学党起义后,清政府应朝鲜政府请求出兵镇压,日本则乘机派军队开进朝鲜,D与史实不符。 3.“三国干涉还辽”的真正结果是 A.被中国收回,维护了国家主权 B.为俄、德、法三国瓜分 C.表面收回,但仍被日本控制 D.置于俄国势力范围之内 答案:D 解析该题考查的是“三国干涉还辽”知识点。结合有关史实分析选项可知:A项中“维护了国家主权”说法不准确。C、B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说法正确,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俄国租借旅顺、大连湾,将长城以北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因此正确答案是D项。 4.甲午战争以后,外国轮船沿长江最远可以到达: A.汉口 B.九江 C.重庆 D.宜昌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地理方位,需联系地理知识作答。 5.德俄法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充分说明 A.德日在远东地区的争夺激烈 B.日本已不能独霸中国 C.德俄法利益完全一致 D.帝国主义之间既勾结又斗争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导学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识记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 2 能说出〈〈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 ___________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出兵朝鲜国都汉城,接着又发动了侵华战争。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因此,这次战争叫做______________。 2, 1895年4月,李鸿章和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______________ 二.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16页----17页的黄海大战,独立完成以下问题: 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这场战争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 阅读课本17页----18页的《马关条约》,独立完成以下问题: 1.《马关条约》签定的时间和双方代表? 2.《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三.小组合作探究 四.自我小结 学生用三.四句话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五.达标测试 1.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 A平壤战役 B 黄海战役 C 辽东战役 D 威海卫战役

2.甲午战争后,日本取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是在() A马尾海战后 B丰岛海战后 C 黄海海战 D威海卫之战后 3.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离开祖国50年的宝岛之战后,台湾终于回归祖国,你知道规定割让台湾给日本的条约是() A《马关条约》 B《南京条约》《伊梨条约》《北京条约 4.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的清军舰队是() A 北洋水师 B南洋水师 C福建水师 D湘军 5、下面是几位几司学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讨论。其中,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A.小华:黄海大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B.小李:战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台湾人民饱受了日本50年的殖民奴役C.小林:战争爆发于1895年 D.小王: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6、李鸿章请求道:“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急于一个月内办理割让手续。”伊藤博文回答:“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此对话与下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7.“割台湾,赔两亿,中国人民争争气;开口岸,设工厂,清朝政府无法管。”这首顺口溜便于我们记忆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8、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往事”是指什么战争的失败?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一位工人进日本在重庆开设的工厂做工,此事最早可能发生在 A.鸦片战争后 B.洋务运动中 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D.甲午中日战争后 10、与中英《南京条约》比较,中日《马关条约》新增的内容是 A.割地 B.赔款 C.开通商口岸 D.外国人可在华开设工厂 课后反思: 亮点: 不足: 整改措施:

精选2019-2020年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练习题十三

精选2019-2020年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练习题十 三 第1题【单选题】 优秀的历史影视是对历史的生动再现。下列影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火烧圆明园②林则徐③ 八国联军④甲午风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2015年1月,中国海军访问英国。有英国网友感慨道:“三艘巨大的军舰……真遗憾,这是中国军舰,不是英国的。记得我们国家曾经侵略过中国”。近代史上,英国发动或参与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有( )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据《大清会典》记载,故宫中共有大缸308口,由于各种原因的破坏,如今只剩下了231口。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一些大缸上留有累累刀痕,原来这是刚刚进入20世纪之初,一批匪徒闯入故宫后刮去了上面的镀金,这批匪徒是( ) A、1860年的英法联军 B、1895年的日本军队 C、1901年的八国联军 D、1937年的日本军队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2012·江西模拟)“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该委员会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款项(如下表)用于履行一项条约。这一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2012·苏州模拟)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太后批准了《议和大纲》,说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说明(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割让了黑龙江北岸大片国土 C、北洋舰队的失利使中国无力再战 D、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答案】: 【解析】: 第6题【多选题】 近代史上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有( ) 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解析】: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同步练习(含材料题答案) 新人教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一、选择题: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 ) A.丰岛海战 B、日本增兵朝鲜 C.平壤战役 D.黄海战役 2.“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中的“公”是指民族英雄( ) A.丁汝昌 B.左宝贵C.邓世昌 D、刘铭传 3.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是在( ) A.马尾海战 B.平壤战役 C.黄海海战 D.威海卫战役 4.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的《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这首诗应写于( )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5.《马关条约》中规定割地给日本,其中由于俄、法、德三国干涉,日本被迫归还中国的是( ) A.辽东半岛 B.台湾 C.澎湖列岛 D.香港岛 6.最早规定允许外国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不平等条约的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天津条约》 二、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战败而告终,然而从战前双方的军事实力来看,战争胜负的筹码并非倾斜于日方。 战争爆发前夕,日本全国可以动员的陆军,包括后备兵员在内,不过22万人。在战争中实际出征兵力最高时达到17万人。日本陆军配备的野战炮不过300门。而清政府可调动的军队约35万人,大部分配备德国的克虏伯炮。日本海军当时有军舰28艘,约5.7万吨,主力舰最大不过4删多吨。清政府则有北洋、南洋、福建、广东4个水师,共有军舰82艘、水雷艇25只,约8.5万吨。其中北洋水师有军舰22艘、4.1万吨,镇远、定远两主力舰均为7350吨,号称东洋第一舰。无论是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教案

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 教学难点:“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一组义和团的拳民被清朝当地政府和八国联军折磨斩杀的现场照) 在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西方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关头。中国社会各个阶层都起来进行救亡图存,我们今天将要学到的义和团运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义和团运动 (一)义和团运动 1.材料展示:于是西人之教堂遂为若辈之城社,而民教涉讼之案,地方官几于不敢问矣!因而教焰日张,民气日积,自来教堂之变端,何莫非平时积忿之所致哉! 2.问题思考:结合材料分析义和团是在怎么的历史背景下兴起的? 3.教师讲述: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时,主要用了三种手段:鸦片、枪炮、十字架。自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欧美的天主教、耶稣教和沙俄的东正教,依靠不平等条约和大炮的保护,先后向中国派遣传教士,到19世纪末已达三千三百多人。他们在中国建立教堂,网罗教徒,收集情报,干涉词讼,挑拨民族关系,进行文化侵略,并为本国政府出谋划策,掠夺中国利权,起到了侵略者的大炮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中国人民对此极其痛恨,不断进行反抗。作为较早被传教的山东遭到的外来文化宗教侵略更为严重,因此,山东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榨下,首先爆发了义和团运动。 4.教师提问:义和团是由哪些组织发展起来的?最初的斗争矛头指向谁?(学生讨论) 提示: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初期斗争矛头:腐败的清朝政府。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习题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一.选择题 1、图片承载着历史。下列图片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史实的是() 虎门销烟圆明园遗迹侵略者坐在清朝皇帝的宝座上日军在旅顺的暴行 A B C D 2、“第八款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该条款出自()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3、清末一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4、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选项是() A.开放从沿海到内地的许多城市 B.允许帝国主义在中国开设工厂 C.巨额赔款给人们增加了沉重负担 D.清政府保障严禁人们参加反帝活动 5、“《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是指()A.冲击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帝国主义直接统治中国人民 C.赔款数额巨大,增加了人民的沉重负担 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6、在资本主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使中国开始沦为和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分别是() A.《南京条约》《辛丑条约》 B.《北京条约》《马关条约》 C.《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D.《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7、对下面图示解读准确的是() 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B.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C.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8、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的消息付出,全国上下一片哗然,众人议论纷纷,忧心忡忡。下列议论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A.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C.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开办工厂,中国民族工业没指望了 D.清政府的统治已经被洋人的统治完全取代了 9、110年前列强对中华民族发动了一场残酷的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0、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太后批准了《议和大纲》,说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说明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割让了黑龙江北岸大片国土 C.北洋舰队的失利使中国无力再战 D.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019年精选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第 3 课 甲午中日战争中图版习题精选【含答

2019年精选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第3 课甲午中日战争中图版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七 第1题【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共同点的是( ) A、都极大的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B、都有列强割占中国领土的内容 C、都有巨额赔款 D、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历时三年取得重大成果,确认在当年大东沟海战战场发现的沉船为清北洋水师致远舰,被评为“2015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以下考古发掘信息中,可作为判断该沉船就是当年“致远”舰的最直接证据是( ) A、长60多米、宽9﹣10米的舰体残骸 B、舰体上留有繁体“致远”字样的瓷器碎片 C、舰体上的多处火烧及爆炸痕迹 D、抛撒在舰体周边的钢板、木板、锅炉残片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邓世昌毅然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有此场景的史实是( )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黄海大战 D、义和团运动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马关条约》的哪一项措施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 A、赔款白银2亿两 B、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C、开放苏州、杭州等为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与1842年的《南京条约》相比,1895年的中日《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强侵华的新特点,这主要体现在( )

A、割地赔款 B、开埠通商 C、协定关税 D、设立工厂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通过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日本从清政府获得了一项以前西方国家都没有获得过的特权,这一特权是( ) A、清朝向日本割让土地 B、巨额的战争赔款 C、允许日本开设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答案】: 【解析】: 第7题【判断题】 史实: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推论:《马关条约》的签订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 A、正确 B、错误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

第四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大致情况 2、识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时间和组成八国联军的八个国家及《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和主要内容 3、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目的,知道八国联军抢掠北京的暴行 二、能力与方法 1、通过引导分析义和团运动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培养学生抓住主要矛盾、一分为二地分析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逐条分析《辛丑条约》的危害,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分析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义和团战士和清军部分爱国官兵团结战斗、共同杀敌的史实,让学生理解人民群众中蕴藏着伟大的力量和不屈的民族精神,加深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解 2、通过揭露八国联军破坏和掠夺中国国宝、践踏中华文明的罪行,使学生永远牢记国耻、国难,树立振兴中华的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 一、重点: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斗争;《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二、难点:《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严重危害的认识。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过“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我们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结局是中国失败,日本胜利。这场战争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而告结束。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我们可以看到我们不仅支付了巨额的赔款,丧失了大片领土,更重要的是,大片领土的割让,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在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当时主要表现为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具体情况在上节课的时候我们已经做了分析,我们知道列强瓜分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中华民族在这时候已处于亡国灭种的关头。中国社会各个阶层都起来进行救亡图存,我们今天将要学到的义和团运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义和团运动 【师】: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时,主要用了三种手段:鸦片、枪炮、十字架。自从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欧美的天主教、耶稣教和沙俄的东正教,依靠不平等条约和大炮的保护,先后向中国派遣传教士,到19世纪末已达三千三百多人。他们在中国建立教堂,网罗教徒,收集情报,干涉词讼,挑拨民族关系,进行文化侵略,并为本国政府出谋划策,掠夺中国利权,起到了侵略者的大炮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中国人民对此极其痛恨,不断进行反抗。那么,作为较早被传教的山东遭到了外来文化宗教侵略更为严重,因此,山东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榨下,首先爆发了义和团运动。我们看到书上20页,讨论回答一下几个问题: 1、义和团最早兴起在什么地方?其斗争矛头是什么?后来运动中心在哪里?

甲午中日战争导学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建议 【学习目标】 1.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黄海海战,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培养自己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 【学习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影响。 【学习难点】:中国战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提前预习课本基础知识,完成导学案,不会的问题做出标记。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资源《甲午风云》视频、参考资料、课堂评价表 时事链接钓鱼岛问题 9月10日,日本政府宣布“购买”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的南小岛和北小岛,实施所谓“国有化”。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和有力反制措施、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和巨大凝聚力、国际社会的正义之声和高度警惕,沉重打击了日方的嚣张气焰,但是,日方拒不改变其错误立场,继续不择手段地侵犯中国领土主权,挑战战后国际秩序安排。(查阅钓鱼岛问题的由来) 教学方法:读图法、归纳总结法、问题探究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利用多媒体播放影片《甲午风云》,再现历史场景,以此导入新课。 二、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基础上,按照分好的六个小组分别进行展示, 梳理基础知识,教师进行点拨。如: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教材中没涉及到,教师应结合参考资料进行指点。 三、小组内讨论,分组展示两个合作探究题,1、3、5、组第一个探究题, 2、4、6、组第二个探究题,讨论好后年把答案写在黑板上,每组派代表讲 解,教师点评,尤其在答题技巧上多讲解。 四、对一些中考中的重点问题进行剖析,做到举一反三。 五、系统本课所学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图展示在黑板上,目的是形成知 识的整合,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让学生掌握讲述任何战争都围绕这

第7课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练习题

第7课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 一、选择题 1900年7月,清政府曾发布这样的诏书:“(列强)欺凌我国家,侵犯我土地,蹂躏我人民,勒索我财物……此义勇(义和团)焚烧教堂、屠杀教民所由来也……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不如)大张挞伐(讨伐),一决雌雄?”据此回答1-3题 1.义和团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A.推翻清政府的残酷统治B.抵抗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 C.消除鸦片对中国的毒害D.维护清政府对中国的统治 2.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是为了镇压() A.禁烟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戊戌变法运动D.义和团运动 3.面对义和团运动的爆发及八国联军的侵华初期,清政府的态度是( ) A.对义和团“招抚”,对各国宣战B.对义和团“招抚”,对各国投降 C.对义和团“剿灭”,对各国宣战D.对义和团“剿灭”,对各国议和 4. 下列不属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共同点的是() A.都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B.都有列强割占中国领土的内容 C.都有巨额赔款D.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5. 小明在旧书摊上发现了一本《庚子西狩丛谈》,该书的序言上写道:“庚子之役,国家以乱民肇衅,外国连衡而入京师,两宫微服出狩……”读到这,小明对该书的内容做出了判断。你认为下列哪项是小明做出的正确判断() A.描绘了古代史上某位皇后出宫打猎的情形 B.分析了太平天国给清王朝带来的打击和混乱 C.叙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侵略者胡作非为的历史 D.记录了八国联军侵华中太后皇帝出逃的过程 6. 〈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 ( ) A.2100万元 B.2亿两 C.4.5亿两 D.9.8亿两 7.清政府成为洋人的“守土官长”是在签订下列哪个条约之后() A.《马关条约》B.《辛丑条约》C.《南京条约》D.《北京条约》 8. 晚清北京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西太后,真不赖,腿儿长,跑得快,长安一住把国卖,赔钱数不清,割地好大块”这歌谣反映当时() ①清政府腐败无能及帝国主义疯狂侵略的社会现实②八国联军侵华攻陷北京后西太后逃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2、掌握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过程和八国联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3、掌握《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内容。 4、分析《辛丑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 1、引用诗句,引导学生从诗句中寻找历史的能力。 2、通过学习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从中引导学生分析义和团运动的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从而得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3、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这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掠夺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中国人民不会忘记1900年的国耻与国难;中华民族有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义和团的英勇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教学重点: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教学难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教学方法: 1、诗词辅助法。在导入新课时引用康有为的诗句,培养学生从诗句中寻找历史的能力。 2、视频图像法。通过对一些图像资料的观看,加深学生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罪行。 3、讨论法。对于《辛丑条约》的影响,可组织学生讨论,让其把道理想通。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图片:1999年12月31日北京世纪坛前中国人民喜迎新千年。 请同学们说说当时中国人迎接新千年到来时的心情。 (兴奋、喜悦、激动,对新的世纪充满了希望。希望祖国更加繁荣,人民更加幸福。) 2、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祖国更加富强。我们因为我们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但在一百多年前,同样是迎接新的世纪,即20世纪的到来时,当时的世界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5 人教版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二、思想教育目标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认识: 、甲午战争是日本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发动的侵略战争,是日本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步骤。 、清政府在战争中的腐败无能、丧权辱国的可耻行径;广大爱国官兵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 、国力弱、社会制度腐朽、军事技术落后是中国近代挨打受辱的重要原因,中国只有强盛起来,才不会挨打。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引发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三、能力培养目标 、引导学生分析清军败因,初步培养学生用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将《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比较,分析其对中国造成的危害,培养学生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 、讲述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史实,培养学生忧患意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 难点:《马关条约》影响 教学设备 课件(由《甲午风云》录像片段、日本“大陆政策”、《日本扩军备战图表》、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的一段材料、《甲午战争形势示意图》、邓世昌像、“普天同庆,万寿无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对联、关于李鸿章的三则材料、“台湾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对联、《帝国主义在华租借地示意图》、《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简表》、《时局图》、《清朝疆域图》、《藏园群书题记》中关于慈禧太后万寿庆典史料、强学会序、谭嗣同的悲愤诗、《甲午中日战争流程图》等组成。) 教学方法 谈话法(以引导、启发、讨论为主) Ⅱ、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放录像:《甲午风云》片断 师:这是一部反映什么内容的影片? 众生:甲午中日战争。 师:甲午中日战争是世纪末日本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一场大规模侵略战争。这场战争为何会发生?其经过怎样?结果、影响又如何?下面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这一课的学习。 、讲述新课 一、原因(板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