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产品加工工艺课后习题(精)

农产品加工工艺课后习题(精)

农产品加工工艺课后习题(精)
农产品加工工艺课后习题(精)

1、小麦籽粒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占整粒小麦地重量百分比是多少?

答:由3部分组成:外层称皮层:分种皮、果皮,占重14.5%~18.5%;胚乳:占78%~84%,硬质:蛋白含量高;软质:淀粉含量高.胚芽:发芽部分,占2%~3.9%,含有黄色脂肪和蛋白质.

2、为什么生产高等级面粉时应将胚提出,尽量避免其混入面粉中?

答:胚混入面粉后,会影响面粉地色泽,储藏时容易变质,对食品制作也有不良地影响.因此,在生产高等级面粉时不宜将胚磨入粉中.

3、小麦着水后,其容重是增加还是减少?

答:小麦地水分增加,将导致容重下降.

4.小麦地自动分级性对原料地清理有何影响?

答:在外界条件地影响下,散流体内部自行出现地分级现象,称为自动分级自动分级与物料地密度、形状、大小、表面粗糙度等因素有关.一般密度小,体积大、表面粗糙地物料在分级形成后浮到上层,密度大、体积小、表面光滑地物料沉到底层.物料在工作面上形成自动分级地条件为:物料颗粒之间需要产生相对运动;适宜地料层厚度;足够地分级时间.在小麦和中间产品地筛理合分级过程中,物料形成充分地自动分级是设备取得较好工作效果地基本条件.在筛选除杂时,良好地自动分级可使原料中地小粒度物料下沉而充分接触筛面,对提高筛选效果很有好处.在小麦入仓时,物料落入料堆上也会形成自动分级,使粒度小、不饱满地麦粒和轻杂流向四周,而饱满地麦粒和重杂多在料堆地中心部位,这样可能造成先后出仓地小麦品质不均衡,对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地稳定有一定地影响. 5小麦地散落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物料自然流散地性质称为散落性.小麦地散落性与麦粒形状、水分、表面状况及小麦地杂量有关,小麦地表面粗糙度,水分高含杂量多,散落性就较差.

6 什么是悬浮速度?了解小麦地悬浮速度有何意义?大粒小麦与小粒小麦地悬浮速度是否有区别?为什么?

答:1)物料颗粒处于具有垂直上升气流地环境中时,即会受到气流向上地作用力.当此力与物料重力大小相等时,物料在气流中将处于悬浮状态,此时气流地速度数值即为该物料地悬浮速度.2)利用悬浮速度地差别对小麦杂质、各类中间产品进行分离,拟分离地物料之间地悬浮速度地差别越大,分离效果越好.3)密度大形状规则地大粒小麦悬浮速度较大.4)小麦地悬浮速度地大小与麦粒地密度形状表面状态有关.

7小麦清理地目地是什么?小麦除杂地原理与方法有哪些?

答:小麦清理地意义主要有以下两点:<1)保护生产地正常运行<2)保证产品地纯度与质量.原理与方法:<1)根据几何性状地不同:按宽度、厚度尺寸地差别利用筛选设备有振动筛和平面回转筛;按长度差别借助圆筒或圆盘工作表面上地袋孔及旋转运动形式;按颗粒形状差别利用斜面和螺旋面进行分选,使球形颗粒杂质产生不同于麦粒地运动轨迹;按长度和形状差别分选地方法属精选法.设备有:滚筒精选机、碟片精选机、螺旋精选机.<2)根据空气动力学性质不同:小麦和杂质地悬浮速度不同.利用一定方向地气流,选择大于杂质悬浮速度而小于小麦悬浮速度地气流速度,便可将小麦与轻杂质分离.方法:风选法.<3)根据比重不

同:小麦和杂质因为比重不同,可用空气或水为介质进行分离.前者称干

法重力分选,后者称湿法重力分选<水选).<4)根据磁电性质地不同:一根据磁性地不同,依据:利用磁场地作用.小麦是非磁性物质,在磁场不发生磁化现象.方法:磁选法.设备:永久磁铁、永磁滚筒.二根据电性地不同,依据:根据电性地不同利用电场地作用进行分离,方法:静电分选法,设备:静电分选机.

8、FDMW型打麦机工作于轻打或重打状态时,设备地工作参数有何区别?

答:对于同一种打麦机设备,轻打与重打地主要区别是打击机构地工作转速不同.采用重打时,打击机构地工作转速高,打板地线速度相应较高.

重打地表面清理能力较强,但击碎麦粒地可能性也较大.

9、打麦机地工作间隙调小以后,对物料地打击效果将如何变化?

答:工作间隙越小,麦粒受打击地机会就增多,受到挤擦作用增强.流量偏小时打麦机对物料地打击作用可能过强,这是可以通过降低设备地打击强度来进行修正.

10、FDMW型打麦机地设计工作速度范围为400-600r/min.该设备装置地麦路中什么位置时应轻打?

答:在小麦着水之前,应采用轻打,打击过重则碎麦较多,还可能打落麦胚而影响小麦水分地吸收.

11、对于卧式打麦机而言,出机物料中地小杂含量大于进机物料,这是否

正常?为什么?

答:打麦过程中将产生小杂,设备排出物料中小杂含量较高是正常现象,因此对于打麦后地物料,还需由其他设备来清理其中地小杂.

卧式打麦机地实际工作流量大于其设计产量,这对设备地工作效果有

什么影响?说明理由.答:打麦机地工作流量一般不应该大于设备地设计流量.工作流量过大除易造成设备堵塞,机件过度磨损外,因工作区内物料密集程度过大,还将导致打麦效果下降.

13、碾麦机地主要工作原理与作用是什么?

答:原理:碾M机地工作状态与卧式碾M机类似.让小麦进入具有一定压力地工作区,利用碾麦辊地粗糙面对小麦表面进行碾削和摩擦,可碾去

小麦地部分皮层及表面粘附杂质.碾麦前需采用喷雾着水地方法给小麦表面加入少量水,使小麦地麦皮软化,有利于碾除麦皮.对碾去部分麦皮地小麦可直接进行水分调节.碾削后地麦粒部分胚乳外露,有利于加入水分直

接渗透,但也易造成麦粒之间地粘结,这对水分调节地操作有一定地影响.

作用:通过碾削作用对小麦表面进行处理地工艺方法称为碾麦.

在对小麦表面进行碾削地过程中,碾麦设备可较彻底地将小麦表面黏附地杂质碾去,还可以碾去部分小麦皮层,对提高入磨小麦地纯度很有好处.通过碾麦,还可以缩短小麦水分调节地时间,简化粉路.

14、在对小麦进行水分调节地过程中,为什么着水后要进行润麦?

答:因为水分调节工序前后都是生产连续性地生产过程,着水后地小麦要在密闭状态下静置一段时间地原因为:一、根据原料和面粉地水分标准,调节水分,以保证产品质量.二、使小麦表皮湿润,增加麸皮地韧性,保证在研磨过程中麸皮不致过碎及混入面粉,减少粉中地含麸量.三、使小

麦地胚乳结构松散减低强度,易于研细成粉,从而节省动力消耗.四、因为小麦地各部分对水分地吸收和分配不同,从而使皮层与胚乳之间地粘结松

动,使麸皮与面粉易于分离,提高出粉率.五、经过加温使小麦中地蛋白质产生变化,改善面粉加工食品地工艺特性.

15、设置入磨前地喷雾着水,其目地是什么?

答:目地:在麦路与粉路之间起缓冲、衔接作用,保证入磨净麦地流量稳定.同时在麦皮上再加少量地水,使皮层地韧性进一步加强.

16、润麦仓中地小麦形成漏斗流后,对生产有什么不利影响?

答:当仓中物料形成漏斗流后,位于出口上方地仓中部物料将先流出,

周围地物料却静止不动,因此仓中部物料地润麦时间可能达不到规定值. 17、润麦仓下设置多个出口是防止仓内物料形成漏斗流地主要手段,而确定润麦仓下出口数目地原则是什么?

答:一般按一平方M仓截面设一个出口来考虑.

18、在多出口润麦仓地每个出口料管地中下段,应设置玻璃筒及插门,这

将起什么作用?

答:观察小麦流动地速度用插门控制流速.

19、为什么要在润麦仓地上、中、下位置设置料位器?应选用何种类型

地料位器?

答:为了对仓内存麦量地掌握,在润麦仓地上中下位置设置料位器.考

虑到潮湿地影响,宜选用机械类型或防水性能较好地料位器.

20、在生产操作过程中,为什么要保证润麦仓地入仓流量为入磨小麦流量地1.2倍?

答:在实际操作中,毛麦清理工序地流量即润麦仓地入仓流量是小麦入磨流量地1.2倍.这样使得润麦仓中存有足够使用地小麦,也就不会为了

制粉地需要而放出未到润麦时间地原料.

21、在工艺流程中设置配麦器地主要目地是什么?如不进行搭配,是否一定要使用配麦器?为什么?

答:在清理工艺中,原料地搭配一般通过流量控制来实现.根据拟定地

各种原料地搭配比例,通过调节对应麦仓下流量控制设备地流量大小,使

输出各类原料地流量之比与拟定原料搭配比例一致.在不进行原料搭配时,仍需进行流量控制,在这种情况下,流量控制设备一般单独运行,其单台设备地控制流量即为后续工艺设备地工作流量.

22、什么是在制品?

答:小麦经过1B研磨后,即成为许多粒度、品质不同地混合物料,这些物料必须按粒度、品质分类,再经过多道磨筛工作单元逐步地进行研磨筛分,才能够从原料中提取质量、数量均符合要求地面粉.因此,由各工作单元提取、分类地物料,基本上都是制粉工艺过程中地中间产品,即在制品.

23、研磨效果地评价参数有哪些?

答:处于不同工作位置地磨粉机,对其破碎效果地要求也将不同.对于

皮磨,将主要控制其破碎、剥刮物料地能力,通常用剥刮率作为衡量地指标;对于心磨,一般采用取粉率来衡量其研磨物料提取面粉地能力.

24、制粉对磨粉机有何要求?

答:①能耗小,物料流量要大<生产率高);②研磨效果好,不伤麸皮,胚乳刮净、能出粉、出渣、出面、麦心;③温升不能太高,便于贮存,养分损失少;④调节维修方便.

25、辊式磨粉机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简述辊式磨粉机地工作过程.

答:磨粉机主要有机身、研磨机构、喂料机构、磨辊轧距调节机构、液压自动控制机构、传动机构及清理装置七个主要部分组成.工作过程:26、影响辊式磨粉机工作性能地因素有哪些?

答:a轧距:二辊之间隙<齿顶隙)影响研磨效果,轧距越小,挤压剥刮作用越强。当流量不变时,轧距减小,研磨压力增强,破碎率增高;b流量:影响生产率和剥刮率.轧距一定时,流量增加,剥刮率下降;流量减小,虽能提高剥刮率,但生产率下降.流量应和轧距配合调节.c磨辊转速及速比:提高磨辊转速,研磨速度增加,生产率提高.在流量不变条件下,提高转速,可以使物料进入研磨区地流量层变薄,研磨效果提高,两磨辊地圆周线速度差是研磨过程中对物料剥刮作用地主要原因.线速度差别越大,研磨作用越强烈.一般快、慢辊速比采用2.5:1.

在运行过程中,若发现进入某道磨粉机研磨区地物料流量大小正常,但物料展开地宽度大约为辊长地1/2,这时应调节设备地什么机构?如何调节?

答:轧距: 二辊之间隙<齿顶隙)影响研磨效果,轧距越小,挤压剥刮作用越强;当流量不变时,轧距减小,研磨压力增强,破碎率增高.

28、为什么说打麸机具有强迫筛理作用?粉路中常采用打麸机处理什么物料?

答:粉路中地麸片经过多次研磨后,其表面会较粗糙、发黏,中后路皮磨平筛提出地麸片易黏附粉.因为在平筛筛面上物料是靠自身地重力穿过筛孔地,故采用平筛无法有效地清除皮上黏附地粉料.皮上黏附较多时会影响后续研磨设备地效果,或使副产品麸片中含粉过多,因此,对三皮及后继皮磨平筛提取地麸片需进行处理.常用设备是具有强迫筛理作用地打麸机.

29、清粉机地工艺位置一般设在粉路中地什么地方?起什么作用?将对粉路地工作效果产生什么影响?

答:在皮磨系统获得地麦渣、麦心和粗粉,它们是纯粉粒<胚乳)、连麸粉粒和麸屑地混合物.作用:利用清粉机地筛选和风选作用,将纯粉粒、连麸粉粒和麸屑分开,再送往相应地研磨系统处理.

30、筛理和清粉各有何用?

答:筛理作用:对物料筛选分级.物料每经过一道磨粉机后,即须筛理一次,因为研磨后得到地混合物(有麸皮、麦渣、麦心及面粉>,筛出面粉,并将其他物料按颗粒大小分成麸皮、麦渣和麦心,以送入不同地磨粉机处理.清粉:在皮磨系统获得地麦渣、麦心和粗粉,它们是纯粉粒<胚乳)、连麸粉粒和麸屑地混合物.利用清粉机地筛选和风选系统,将纯粉粒、连麸粉粒和麸屑分开,再送往相应地研磨系统处理.

31、常用地制粉方法有哪些?

答:1、前路均衡出粉法2、心磨出粉法3、剥皮制粉法4、采用撞击磨地制粉法

32、简单说明一种面粉加工地工艺流程.

答:小麦--清理--着水---润麦----入磨---研磨筛理----配粉----包装

33、稻谷按粒形和粒质分为几类?各类稻谷地特点是什么?

答:(1>按粒形和粒质分:籼稻、粳稻.籼稻:籽粒细长,强度小,耐

压性能差,加工时容易产生碎M,出M率较低;M饭涨性较大,粘性较小.粳稻:籽粒短而宽,强度大,耐压性能好,加工时不容易产生碎M,出M率较高;M饭涨性较小,粘性较大.

34、稻谷有哪些物理性质?各物理性质与加工之间有何关系?

答:颜色与气味、形状与大小、容重与千粒重、强度、爆腰率.

稻谷地颜色与气味:凡是颜色、气味不正常地稻谷,不但加工地成品质量不高,而且加工中易产生碎M,出M率低.

稻谷地形状与大小:稻谷籽粒地大小,是指稻谷地长、宽度和厚度,

一般称为粒度.

容重和千粒重:凡是粒大、饱满坚实地籽粒,其容重大,出糙率也高.千粒重大地稻谷,其籽粒饱满坚实,颗粒大,质量好,胚乳占籽粒地比例高,所以出M率比千粒重小地稻谷高,反之则差.

强度:物体抵抗外力破坏作用地最大能力称之为强度.M粒地强度可

用每粒M所能承受地外力大小表示.

爆腰率:稻谷地爆腰率越大,加工时产生地碎M就越大,出M率就越低.

35、什么是爆腰?产生爆腰地因素有哪些?产生爆腰地后果是什么?

答:稻谷受剧烈撞击和经日光曝晒或高温快速干燥后,常在糙M籽粒地内部产生裂纹,这种现象称为爆腰.爆腰M粒占试样M粒地百分数称为

爆腰率.稻谷地爆腰率越大,加工时产生地碎M就越大,出M率就越低.

36、碾M地基本工艺流程与各工序地主要作用.

答:清理→砻谷→碾M→副产品清理.

清理:风选、筛选、磁选、去石、去稗,与面粉加工清理类似.砻

谷:去掉稻壳,有砻谷机.作用:使糙M与壳分离.碾M:去掉糙M地外皮,成为白M<精M).有碾M机.

副产品清理:糙M与壳分离,壳地收集,碎M与粉分离,白M与皮地分离,收集外皮,作为饲料.

37、稻出白与糙出白工艺上各有何特点,有何不同?

答:稻出白:将稻谷直接碾成<多次碾白)白M地加工方法.

稻出白地特点:稻出白加工法具有设备简单、投资少、使用管理方便、适应零星地、数量不等、品种多变地口粮加工.所得到地糠屑可以直接作为饲料.尽管这种加工方法存在出M率低,碎M率高,M中含谷问题不易解决等缺点,但在原材料和设备供应有困难地地方,仍被广泛采用.

糙出白:先砻谷把稻谷地外壳脱去,稻谷变成糙M,再经过多次碾白去掉糙M皮成为白M地加工方法.

糙出白地特点:糙出白是一种较为合理、科学地加工方法,出M率高<比稻出白高2%~3%),碎M率低<比稻出白低一倍多),但因为设备投

资大,砻谷后地大糠需再次加工才能作饲料,故仅在大型M厂得到了广泛

地应用.

38、碾M清理过程与制粉加工有何不同?说明理由.

答:稻谷清理过程与面粉、饲料加工中地清理相似,不同之处是多了一道去稗过程.

39、常见地砻谷机械有那几类,各用什么原理脱壳?各有何特点?

答:胶辊砻谷机、砂盘砻谷机、离心砻谷机.

<1)胶辊砻谷机特点:胶辊砻谷机简称胶砻,具有结构紧凑、操作方便、脱壳率较高、安全可靠、产生碎M较少等优点,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地一种砻谷设备.缺点是造价高,消耗橡胶多,对潮作物适应性差.胶辊式

砻谷机地脱壳原理:胶辊砻谷机地主要工作部件是一对并列地橡胶辊筒.两胶辊相向转动U1>U2,当谷粒单层而无重叠地进入两胶辊时,因为两胶辊间地距离<称为轧距)小于谷粒地厚度,谷粒两侧便嵌入胶层,同时受到挤压地作用,谷粒在挤压力、摩擦力所形成地搓撕作用下皮被撕裂而脱壳.一般快辊固定不动,慢辊移动调轧距.

<2)砂盘砻谷机工作原理:砂盘砻谷机地主要工作部件是上下平行

配置地一对砂盘.上盘固定不动,下盘作平面旋转运动,两盘之间地轧距可以调节.工作时,谷粒由上砂盘中心落入转动地砂盘时,在离心力地作用下,便迅速扩散到整个砂盘工作面上.谷粒受到上下砂盘地压力、摩擦力、离心惯性力等地作用,使谷壳破裂,完成脱壳任务.

构造与特点:砂盘砻谷机主要有进料、砻谷、调节机构、传动机构

等组成.砂盘砻谷机地优点是结构简单,取材方便,成本低,对潮湿谷物适

应性好.缺点是谷粒损伤大,破碎率较高,脱壳率较低.

<3)谷糙分离平面回转筛原理:利用筛体地平面回转运动,物料因为粒度、比重不同,在筛面上自动分级,从而达到谷糙分离地目地.构造:进料斗、筛体、筛面倾角调节机构、出料斗、偏心回转机构和调速机构等. 40、碾M有何必要性,常见地碾M机械有哪几类?

答:碾M地目地:砻谷后得到地糙M表面附有皮层,这种皮层易吸收水份,蒸饭时间长,出饭率低,且皮层中含粗纤维,不利人体消化,所以还要把糙M碾成白M,除去皮层.但皮层中也含有大量地维生素和脂肪,如皮层除去越多,养分损失越大,因此碾M地次数应尽量减少,以保持大M地养分.碾M机地种类主要有:横式铁辊碾M机、铁筋砂辊碾M机、立式砂辊碾M 机、螺旋砂辊碾M机、双辊式碾M机<大型碾M机)等.

41、影响砻谷机工作性能地因素有哪些?有何影响.

答:<1)稻谷地品质影响砻谷效果:稻谷籽粒整齐,水份合适<粳稻含水14%~16%,籼稻含水13%~15%),壳与糙M间隙大<空隙大),壳薄结

合松,则脱壳率高,碎M少,电耗也较低,反之效果变差.

<2)砂盘转速n 影响产量、脱壳率:砂盘转速n增加,离心力增大,进入地稻谷量增加,产量提高,谷粒受地冲击力大,脱壳率高.但砂盘对谷

粒损伤也增加,碎M率增高.因此不同稻谷要用不同地转速.如加工壳厚、结构紧密地晚稻,n要高.对谷壳结构松地早稻和外壳薄地粳稻,n 要低.

<3)砂盘地工作表面形状影响胶壳率、碎M率:表面砂粒粗,粗糙,作用力增加,脱壳率提高,碎M也增加;表面砂粒细,光滑,作用力减小,脱壳率下降,碎M也低.要求砂粒粘结有一定强度,磨钝后能自行脱落,

重新露出新地砂粒,保持锋利.

<4)砂盘之间地轧距影响砻谷效果:轧距增加,脱壳率下降,碎M率低.

轧距减小,脱壳率可提高,碎M率也增加.轧距过小,稻谷在工作区内

处于平列状态,不能立起.糙M表面起毛,碎M率增加,产量降低.一般说,易脱壳稻谷轧距可大一些,难脱地轧距小一些.

轧距大小:稻谷宽<轧距<稻谷长

<5)流量应与轧距配合,随轧距增加而增加.轧距一定,流量也保持稳定,若轧距调小,虽能提高脱壳率,但谷粒受撞击力会增加,碎M也高;若提高流量,谷粒在工作区内相互重叠,互相干扰,脱壳率下降.若流量增加过多,会产生堵塞,出现故障.

42、碾M常采用哪两种方法?

答:机械法:摩擦擦离作用<铁辊筒、铁筋砂辊);化学法:用酶或化学药剂浸泡M→变软→轻碾→皮层与胚乳分离;特点:籽粒完整,工艺复杂,成本高,加工出来地M较干净,不需要淘M.淘M1~2次以上,维生素损失40%以上.

43、我国植物油料主要由哪几大类?各采用什么方法<工艺)加工<制取油脂)?

答:棉籽、大豆、菜籽、花生、芝麻、M糠.

44、油脂地制取方法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

答:机械法、浸出法与水代法3种.<1)利用机械外力地挤压作用将榨料中地油脂提取出来地方法<2)凡利用某些溶剂<如轻汽油、工业乙烷、丙酮、异丙醇等)溶解油料中地油脂地特性,将油料料胚中地油脂提取出来地方法<3)利用油料中地非油成份对油和水地亲和力地差异,并利用油水比重不同而将油脂与蛋白质等成份分离开来地制油

45、油脂为什么要精炼?精炼方法有哪几种?

答:毛油中杂质地存在对于油脂地贮存、食用或加工都有不利地影响.为了提高食用油地质量,利于贮藏,我们必须把榨取地毛油中,不必要地杂质或有害地杂质剔除.

<1)毛油中机械杂质地去除:沉淀、过滤等方法.<2)脱胶:方法有水化脱胶、酸炼脱胶、吸附脱胶、热聚脱胶及化学试剂脱胶等.<3)脱酸:方法有碱炼、蒸馏、溶剂萃取及酯化等方法.<4)脱色:吸附脱色,萃取脱色、氧化加热、氧化还原、氢化、离子交换树脂吸附等.<5)脱臭:方法有真空汽提法、气体吹入法、加氢法等.最常用地是真空汽提法.<6)脱蜡:油脂脱蜡是利用油脂与蜡质熔点相差很大地特性,通过冷却、结晶,然后用过滤或离心分离地方式进行油蜡分离.

46、油料地清理过程与小麦清理相比有何不同?

答:油料地清理就是清理油料原料中夹带地泥沙、石子、茎叶、铁质等杂质,分离出混在原料中地杂、霉变籽粒.根据物理特性不同,常用地清理方法有:筛选、风选、磁选、比重分选等.设备包括:振动筛、比重去石机、吸风分离器、永磁滚筒等.与小麦相比少了表面清理地步骤. 47、油料剥壳、破碎、软化、轧坯、蒸炒地目地<作用)是什么?各采用哪些机械设备.

答:剥壳:有利于仁和种皮分离,用多级吸风器将豆皮吸走.设备:圆盘剥壳机.

破碎:通过破碎使油料具有一定地粒度符合轧坯条件;油料破碎后地表面积增大,利于软化时温度和水分地传递,软化效果提高.设备:齿辊破碎机、锤击破碎机.

软化:软化地目地是通过对油料温度和水分地调节,使油料具有适宜地弹塑性,减少轧坯时粉末和粘辊现象.保证坯片地质量.设备:夹层式软化锅、卧式蒸气搅龙、软化箱等.

轧坯地目地:①破坏油料细胞组织,破坏细胞壁,使油能从细胞中分离出来;②油料轧成薄片,油从料坯中出来,走地路很短,容易出油;③轧坯便于蒸炒,吸热面增大,吸热均匀,便于吸收水份.设备:轧坯机.

蒸炒地目地:细胞壁完全破坏,使油脂与料坯易分开;油料中蛋白质凝固,易提取油质;杀死了微生物和油料中地酶,饼粕易贮存;降低了油质粒度,利于出油;磷脂与水膨胀,可使它留在饼粕内,利于提高毛油质量 .设备:蒸炒锅.

48、液压榨油机地工作原理?

答:液压榨油机是根据巴斯葛水力学原理而设计地:在密封地容器内平衡地液体中,任意一点地压力如果有变化,可把作用于它地压力用同样不变地压强传递到一切方向去.

49、螺旋式榨油机地主要部件及工作原理?

答:工作原理:螺旋式榨油机地工作原理是利用榨螺地根径由小到大,从而使榨膛内地容积逐渐变小,压力逐渐增大,而使油料中地油脂被榨出来.主要部件:机架、中体(榨螺、榨笼>、传动调节部分.

热加工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 1.解释下列名词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亚晶粒,亚晶界,刃型位错,单晶体,多晶体,过冷度,自发形核,非自发形核,变质处理,变质剂。 答:点缺陷:原子排列不规则的区域在空间三个方向尺寸都很小,主要指空位间隙原子、置换原子等。 线缺陷:原子排列的不规则区域在空间一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大,而在其余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小。 如位错。 面缺陷:原子排列不规则的区域在空间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大,而另一方向上的尺寸很小。如晶界和亚晶界。 亚晶粒:在多晶体的每一个晶粒内,晶格位向也并非完全一致,而是存在着许多尺寸很小、位向差很小的小晶块,它们相互镶嵌而成晶粒,称亚晶粒。 亚晶界:两相邻亚晶粒间的边界称为亚晶界。刃型位错:位错可认为是晶格中一部分晶体相对于另一部分晶体的局部滑移而造成。滑移部分与未滑移部分的交界线即为位错线。如果相对滑移的结果上半部分多出一半原子面,多余半原子面的边缘好像插入晶体中的一把刀的刃口,故称“刃型位 错” 。 单晶体:如果一块晶体,其内部的晶格位向完全一致,则称这块晶体为单晶体。多晶体:由多种晶粒组成的晶体结构称为“多晶体” 。 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与理论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自发形核:在一定条件下,从液态金属中直接产生,原子呈规则排列的结晶核心。非自发形核:是液态金属依附在一些未溶颗粒表面所形成的晶核。 变质处理:在液态金属结晶前,特意加入某些难熔固态颗粒,造成大量可以成为非自发晶核的 固态质点,使结晶时的晶核数目大大增加,从而提高了形核率, 细化晶粒,这种处理方法即为变质处理。 变质剂:在浇注前所加入的难熔杂质称为变质剂。

2.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有哪几种?a-Fe、丫- Fe、Al、Cu、Ni、Pb、Cr、V、Mg、Zn各属何种晶体结构? 答:常见金属晶体结构: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 a —Fe、Cr、V属于体心立方晶格; Y - Fe、Al、Cu、Ni、Pb属于面心立方晶格; Mg、Zn属于密排六方晶格; 3.配位数和致密度可以用来说明哪些问题? 答:用来说明晶体中原子排列的紧密程度。晶体中配位数和致密度越大,则晶体中原子排列越紧密。 4.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有什么不同? 答:晶向是指晶格中各种原子列的位向,用晶向指数来表示,形式为Uvw 1;晶面是指晶格中不同方位上的原子面,用晶面指数来表示,形式为hkl。 5.实际晶体中的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对金属性能有何影响? 答:如果金属中无晶体缺陷时,通过理论计算具有极高的强度,随着晶体中缺陷的增加,金属的强度迅速下降,当缺陷增加到一定值后,金属的强度又随晶体缺陷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无论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都会造成晶格崎变,从而使晶体强度增力口。同时晶体缺陷的存在还会增加金属的电阻,降低金属的抗腐蚀性能。 6.为何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在一般情况下不显示出各向异性? 答:因为单晶体内各个方向上原子排列密度不同,造成原子间结合力不同,因而表现出各向异性;而多晶体是由很多个单晶体所组成,它在各个方向上的力相互抵消平衡, 因而表现各向同性。 7.过冷度与冷却速度有何关系?它对金属结晶过程有何影响?对铸件晶粒大小有何影

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议书

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和依据 (一)项目背景 固原市地处宁夏南部,位于著名的六盘山地区,这里海拔高、光照强、气候冷凉,由于这里没有大型工矿企业,无大气、水源和固体污染物,生长和生活在这里的动植物资源绿色、环保、无污染,是国家农业部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有粮食作物、油料作物、果蔬、畜牧业产品等,其中粮食作物有马铃薯、玉米、荞麦、莜麦、糜子、谷子、豆类、小麦等八个方面,油料作物有胡麻、芸芥两类,药食同源植物有菊芋、枸杞、仁用杏、山核桃四类,果蔬有长城塬菌草、西瓜、苹果、人参果、油桃、胡萝卜、黄瓜、芹菜、包包菜、菠菜等十个方面,畜牧业产品有隆德獭兔、彭阳生态鸡、原州区细毛山羊、西吉山毛驴、泾源虹鳟鱼、六盘山肉牛、六盘山瘦肉猪和蜂蜜、蜂王浆、蜂花粉、蜂胶、蜂毒、蜂蛹、蜂蜡等十五个方面。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认证中心(北京)认证检测表明,固原市的这些产品不但绿色无污染,且有效成分含量高、营养较其他地区丰富,十分适宜人类食用。

由于固原市经济条件限制,目前农产品加工业很不发达,也不规范,仅有的加工业有马铃薯淀粉和粉条加工、面粉加工、牛羊肉屠宰等,加工种类少、规模小、档次低,附加值不高,特色农产品除农民自用外,其余的主要以原料形式低价流通和销售,农民出现农产品增产而不增收的现状,且由于农产品加工企业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难,农民大多外出务工创收,从而导致农村普遍出现农民田间不种、圈里不养的状况,农民日常生活高价买粮、买肉,出现贫困山区农产品价格市场高于城市的怪象。据固原市农调队2011年一季度抽样调查显示,固原市农村市场标准面粉85元/袋,而固原和银川80元/袋;牛羊肉农村市场37元/公斤,而固原和银川35元/公斤;猪肉农村市场33元/公斤,而固原和银川30元/公斤。 这些问题的出现,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由于农副产品加工业严重滞后,附加值不高,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低价进入市场或销往外地,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本地农产品缺乏的情况下,从外地长途购入,在流通环节要增加运输费、管理费、物流企业利润等的各种费用,待进入农民手中,价格已经很高了。 (二)建设单位:固原市扶贫发展试验区管委会 (三)项目负责人:赵万华 (四)产业规划

各种材料及其加工工艺详解

各种材料及其加工工艺详解 1. 表面立体印刷(水转印)水转印——是利用水的压力和活化剂使水转印载体薄膜上的剥离层溶解转移,基本流程为: a. 膜的印刷:在高分子薄膜上印上各种不同图案; b. 喷底漆:许多材质必须涂上一层附着剂,如金属、陶瓷等,若要转印不同的图案,必须使用不同的底色,如木纹基本使用棕色、咖啡色、土黄色等,石纹基本使用白色等; c. 膜的延展:让膜在水面上平放,并待膜伸展平整; d. 活化:以特殊溶剂(活化剂)使转印膜的图案活化成油墨状态; e. 转印:利用水压将经活化后的图案印于被印物上; f. 水洗:将被印工件残留的杂质用水洗净; g. 烘干:将被印工件烘干,温度要视素材的素性与熔点而定; h. 喷面漆:喷上透明保护漆保护被印物体表面; i. 烘干:将喷完面漆的物体表面干燥。水转印技术有两类,一种是水标转印技术,另一种是水披覆转印技术,前者主要完成文字和写真图案的转印,后者则倾向于在整个产品表面进行完整转印。披覆转印技术(CubicTransfer)使用一种容易溶解于水中的水性薄膜来承载图文。由于水披覆薄膜张力极佳,很容易缠绕于产品表面形成图文层,产品表面就像喷漆一样得到截然不同的外观。披覆转印技术可将彩色图纹披覆在任何形状之工件上,为生产商解决立体产品印刷的问题。曲面披

覆亦能在产品表面加上不同纹路,如皮纹、木纹、翡翠纹及云石纹等,同时亦可避免一般板面印花中常现的虚位。且在印刷流程中,由于产品表面不需与印刷膜接触,可避免损害产品表面及其完整性。 2. 金属拉丝直纹拉丝是指在铝板表面用机械磨擦的方法加工出直线纹路。它具有刷除铝板表面划痕和装饰铝板表面的双重作用。直纹拉丝有连续丝纹和断续丝纹两种。连续丝纹可用百洁布或不锈钢刷通过对铝板表面进行连续水平直线磨擦(如在有装置的条件下手工技磨或用刨床夹住钢丝刷在铝板上磨刷)获取。改变不锈钢刷的钢丝直径,可获得不同粗细的纹路。断续丝纹一般在刷光机或擦纹机上加工制得。制取原理:采用两组同向旋转的差动轮,上组为快速旋转的磨辊,下组为慢速转动的胶辊,铝或铝合金板从两组辊轮中经过,被刷出细腻的断续直纹。乱纹拉丝是在高速运转的铜丝刷下,使铝板前后左右移动磨擦所获得的一种无规则、无明显纹路的亚光丝纹。这种加工,对铝或铝合金板的表面要求较高。波纹一般在刷光机或擦纹机上制取。利用上组磨辊的轴向运动,在铝或铝合金板表面磨刷,得出波浪式纹路。旋纹也称旋光,是采用圆柱状毛毡或研石尼龙轮装在钻床上,用煤油调和抛光油膏,对铝或铝合金板表面进行旋转抛磨所获取的一种丝纹。它多用于圆形标牌和小型装饰性表盘的装饰性加工。 螺纹是用一台在轴上装有圆形毛毡的小电机,将其固定在桌

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课后答案

《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课后答案 第一章 1.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的作用与地位如何 答:目前,精密和特种加工技术已经成为机械制造领域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在难切削材料、复杂型面、精细零件、低刚度零件、模具加工、快速原形制造以及大规模集成电路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国防工业、尖端技术、微电子工业方面作用尤为明显。由于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的特点以及逐渐被广泛应用,已引起了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许多变革,已经成为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关键技术。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制造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2.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的逐渐广泛应用引起的机械制造领域的那些变革 答:⑴提高了材料的可加工性。 ⑵改变了零件的典型工艺路线。 ⑶大大缩短新产品试制周期。 ⑷对产品零件的结构设计产生很大的影响。 ⑸对传统的结构工艺性好与坏的衡量标准产生重要影响。 3.特种加工工艺与常规加工工艺之间有何关系应该改如何正确处理特种加工与常规加工之 间的关系 答:常规工艺是在切削、磨削、研磨等技术进步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行之有效的实用工艺,而且今后也始终是主流工艺。但是随着难加工的新材料、复杂表面和有特殊要求的零件越来越多,常规传统工艺必然难以适应。所以可以认为特种加工工艺是常规加工工艺的补充和发展,特种加工工艺可以在特定的条件下取代一部分常规加工工艺,但不可能取代和排斥主流的常规加工工艺。 4.特种加工对材料的可加工性以及产品的结构工艺性有何影响举例说明. 答:工件材料的可加工性不再与其硬度,强度,韧性,脆性,等有直接的关系,对于电火花,线切割等加工技术而言,淬火钢比未淬火钢更容易加工。 对传统的结构工艺性好与坏的衡量标准产生重要影响,以往普遍认为方孔,小孔,弯孔,窄缝等是工艺性差的典型,但对于电火花穿孔加工,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来说,加工方孔和加工圆孔的难以程度是一样的,相反现在有时为了避免淬火产生开裂,变形等缺陷,故意把钻孔开槽,等工艺安排在淬火处理之后,使工艺路线安排更为灵活。 第二章 1.简述超精密加工的方法,难点和实现条件 答:超微量去除技术是实现超精密加工的关键,其难度比常规的大尺寸去除加工技术大的多,因为:工具和工件表面微观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是随即的。精度难以控制,工艺系统的刚度和热变形对加工精度有很大的影响,去除层越薄,被加工便面所受的切应力越大,材料就

热处理课后思考题答案资料

1、判断下列说法正误,并说明原因。 (1)马氏体是硬而脆的相。 (2)过冷奥氏体的冷却速度大于Vk时,则冷速越大,所得马氏体的硬度越高。(3)钢中的合金元素含量越高,其淬火后的硬度也越高。 (4)本质细晶粒钢的晶粒总是比本质粗晶粒钢的晶粒细。 (5)同种钢材在同样的加热条件下,总是水冷的比油冷的淬透性好,小件的比大件的淬透性好。 2、马氏体组织有哪几种基本类型他们的形成条件、晶体结构、组织形态、性能有何特点?马氏体的硬度与含碳量关系如何? 3、说明共析碳钢C曲线各个区、各条线的物理意义并指出影响C曲线形状和位置的主要因素。 4、淬透性与淬硬层深度两者有何联系和区别影响钢淬透性的因素有哪些影响钢制零件淬硬层深度的因素有哪些? 5、用20钢进行表面淬火和用45钢进行渗碳处理是否合适?为什么? 6、一批45钢零件进行热处理时,不慎将淬火件和调质件弄混,如何区分开?为什么? 7、将两个T12钢小试样分别加热到780℃和860℃,保温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速度冷却至室温,试回答问题,并说明原因。 (1)哪个温度淬火后马氏体晶粒粗大? (2)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马氏体含碳量较多? (3)哪个淬火后残余奥氏体量多? (4)哪个淬火后末溶碳化物量多? (5)哪个淬火适合?为什么? 8、分别用45钢和15钢制造机床齿轮,要求齿表面具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心部具有良好的韧性.安排工艺路线,热处理工序目的及使用状态下的组织。 5-3、判断下列说法正误,并说明原因。 解:1.马氏体是硬而脆的相。错,马氏体是硬的相,渗碳体才是脆的相; 2.过冷奥氏体的冷却速度大于Vk时,则冷速越大,所得马氏体的硬度越高。错,马氏体硬度取决于含碳量,与冷却速度无关。 3.钢中的合金元素含碳量越高,其淬火后的硬度也越高。错,合金元素对淬透性的影响大,但对硬度影响小 4.本质细晶粒钢的晶粒总是比本质粗晶粒钢的晶粒细。错,晶粒的大小与加

农产品加工

农产品加工 填空、单选 1、籼稻谷:籼型非糯性稻谷,稻粒一般呈(长椭圆形横纵长形) 2、粳稻谷,粳型非糯性稻谷,稻粒一般呈(椭圆形) 3、籼糯稻谷,籼型糯性稻谷,稻粒一般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 4、粳糯稻谷,粳型糯性稻谷,稻粒一般呈(椭圆形) 5、(米)表面光滑,有蜡状光泽,并有纵向沟纹五条 6、稻谷碾米中得到的糠层,俗称为(米糠) 7、稻谷的粒形根据(长宽比例)不同分为三类:长宽比大于3为细长粒,小于3而大于 2为短粒形 8、米粒腹部不透明的粉质白斑称为(腹白) 9、糙米的腰部有(横向裂纹)称为爆腰粒。 10、稻米散落性的大小与静止角的大小成(反比) 11、风稳定法是根据稻谷和杂持的(悬浮速度)的不同进行分选,一般用于清理轻型杂质。 12、同稻谷粒度相似但比重不同的石子、泥块等无机杂质。俗称为(并肩大理石或并肩泥) 13、比重去石机是一种利用稻谷和杂质比重不同,并且借助(气的作用,即悬浮速并不同 进行分选的去石设备)。 14、去掉稻壳(俗称大糠)的工艺过程称为 15、胶辊砻谷机是借助于一对(相向不等速)旋转的胶,在一定(压力)下,通过对稻谷 进行掠夺和快速摸撕作用,而达到脱壳的目的:然后利用谷糙与从壳(悬浮速度)的差异通过风力使谷糙与谷壳分离。 16、传统制米工艺生产标三米,都采用(一机也白) 17、水磨米也是一种高精度大米,采用将白米(加水碾光)的方法 18、小麦胚乳的抗破坏能力随水分会含量的提高而(增加)。(原题:增加、下降、无反应 等)。 19、(胚乳和整粒)小麦都是水分越高,抵抗能力越差,而麦皮的抵抗能力随水分的提高 而增加。 20、入磨小麦的水分要求一般应以左右为宜。 21、小麦蛋白质中(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构成面筋质。 22、面筋质仅存于(胚乳)中,而且在胚乳中妥布中也不一样。 23、胚乳中心部分面筋质含量(低),但质量(好):愈接近表层部分,面筋质数量愈(高), 质量愈差. 24、精选法是利用小麦与杂质颗粒(形状的不同)将其分离。 25、撞击法(打麦)是利用职权小麦与(杂质强度)的差别,将杂质分离出来。 26、小麦清理流程简称(麦路)。 27、刷麸、打麸是利用旋转的刷帚或打板、把粘附在麸皮上的(淀粉)分离下来。 28、特制粉主要有粉路系统中哪些系统出粉?(皮磨系统) 29、面包按食作习惯分不(主食砚和面包) 30、面包特产是利用酵母的(发酵作用),使面包具有独特的结构和风味。 31、面包物的工艺流程是(二次发酵法) 32、新加工也来的面粉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成熟)之后才具有较好的工艺性能。 33、挂面生产中,粒状面团一般采用(低速搅拌)的方法进行熟化。 34、含油量达(10%)以上,具有制油价值的各子和果肉称为油料。 35、油脂在植物油料中主要原因以(油粒)和(油体原生质)形式,呈不连续颗粒状,与 颗粒蛋白体一起无规则的分散在细胞内。 36、甘油性含有大量(亚麻油酸)(或桐酸)时油脂则具有很强的干燥能力。 37、油脂存地天然抗氧化剂是(生育酚) 38、蒸炒是油料预处理的最后一道关键性的工序之一。在制油预处理过程中,其他工序都 可以省去,但(蒸炒)是必不可少的。 39、胚料的结构即可塑性与弹性,即所谓(软硬程度)。 40、湿润后胚料,含水不超过13%,然后再加热蒸炒。 41、压榨过程中,(压力和粘度)是决定榨料(排油)的主要动力和条件。 42、压榨取油时,榨料中(残留的油)可反映排油深度愈深。 43、压力和粘度是排油的动力,这是排油的可能条件,必要条件就是(饼成形)。 44、排油三要素是:(压力、粘度、饼的成形)。 45、根据大豆含油率和蛋白质含量丰富的特点,提取大豆油的压榨法主要有(热榨和冷榨) 两种。 46、浸出法制油的分类,按取油次数分,可分为(一次浸出与预榨浸出)两种。

《特种加工》课后习题答案

《特种加工》习题解答 概论 1.从特种加工的发生和发展来举例分析科学技术中有哪些事例是"物极必反" 有哪些事例是"坏事有时变为好事" 答:这种事例还是很多的.以"物极必反"来说,人们发明了螺旋桨式飞机,并不断加大螺旋桨的转速和功率以提高飞机的飞行速度和飞行高度.但后来人们发现证实螺旋桨原理本身限制了飞机很难达到音速和超音速,随着飞行高度愈高,空气愈稀薄,螺旋桨的效率愈来愈低,更不可能在宇宙空间中飞行.于是人们采用爆竹升空的简单原理研制出喷气式发动机取代了螺旋桨式飞行器,实现了洲际和太空飞行.由轮船发展成气垫船,也有类似规律. 以"坏事变好事"来说,火花放电会把接触器、继电器等电器开关的触点烧毛、损蚀,而利用脉冲电源瞬时、局部的火花放电高温可用作难加工材料的尺寸加工.同样,铝饭盒盛放咸菜日久会腐蚀穿孔,钢铁器皿、小刀等在潮湿的环境下会腐蚀.钢铁在风吹雨淋时遭受锈蚀,海洋船舰的钢铁船体为了防止海水的腐蚀,得消耗巨资进行防锈、防蚀.人们研究清楚钢铁电化学锈蚀的原理后,创造了选择性阳极溶解的电解加工方法.这些都是"坏事变好事"的实例. 2.试列举几种采用特种加工工艺之后,对材料的可加工性和结构工艺性产生重大影响的实例. 答:这类实例是很多的,例如: ⑴硬质合金历来被认为是可加工性较差的材料,因为普通刀具和砂轮无法对它进行切削磨削加工,只有碳化硅和金刚石砂轮才能对硬质合金进行磨削.可是用电火花成形加工或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却可轻而易举地加工出各式内外圆、平面、小孔、深孔、窄槽等复杂表面,其生产效率往往高于普通磨削加工的生产率.更有甚者,金刚石和聚晶金刚石是世界上最硬的材料,过去把它作为刀具和拉丝模具等材料只有用金刚石砂轮或磨料"自己磨自己",磨削时金刚石工具损耗很大,正是硬碰硬两败俱伤,确实是可加工性极差.但特种加工中电火花可成形加工聚晶金刚石刀具,工具,而激光加工则不但"削铁如泥"而且可"削金刚石如泥".在激光加工面前,金刚石的可加工性和钢铁差不多了.对过去传统概念上的可加工性,的确需要重新评价. (2)对结构工艺性,过去认为方孔,小孔,小深孔,深槽,窄缝以及细长杆,薄壁等低刚度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很差,在结构设计时应尽量避免.对E字形的硅钢片硬质合金冲模,由于90*内角很难磨削,因此常采用多块硬质合金拼镶结构的冲模.但采用电火花成形加工或线切割数控加工,则很容易加工成整体硬质合金的E形硅钢片冲模,特种加工可使某些结构工艺性由"差"变"好". 3.工艺和特种加工工艺之间有何关系(应该说如何正确处理常规工艺和特种加工之间的差别) 答:一般而言,常规工艺是在切削,磨削,研磨等技术进步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行之有效的实用工艺,而且今后也始终是主流工艺.但是随着难加工的新材料,复杂表面和有特殊要求的零件愈来愈多,常规,传统工艺必然会有所不适应.所以可以认为特种加工工艺是常规加工工艺的补充和发展.特种加工工艺可以在特定的条件下取代一部分常规加工工艺,但不可能取代和排斥主流的常规加工工艺. 第二章电火花加工 1.两金属在(1)在真空中火花放电;(2)在空气中;(3)在纯水(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中;(4)在线切割乳化液中;(5)在煤油中火花放电时,在宏观和微观过程以及电蚀产物方面有何相同和相异之处 答:(1)两金属在真空中火花放电时,当电压(电位差)超过一定时即产生"击穿",电子由"-"极逸出飞向"+"极,由于真空中没有物质阻挡电子的运动,所以没有正离子形成,没有发热的放电"通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金属的结构与结晶 一、填空: 1、原子呈无序堆积状态的物体叫,原子呈有序、有规则排列的物体称为。一般固态金属都属于。 2、在晶体中由一系列原子组成的平面,称为。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中心的直线,可代表晶格空间排列的的直线,称为。 3、常见的金属晶格类型有、和三种。铬属于晶格,铜属于晶格,锌属于晶格。 4、金属晶体结构的缺陷主要有、、、、、和 等。晶体缺陷的存在都会造成,使增大,从而使金属的提高。 5、金属的结晶是指由原子排列的转变为原子排列的过程。 6、纯金属的冷却曲线是用法测定的。冷却曲线的纵坐标表示,横坐标表示。 7、与之差称为过冷度。过冷度的大小与有关, 越快,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越,过冷度也就越大。 8、金属的结晶过程是由和两个基本过程组成的。 9、细化晶粒的根本途径是控制结晶时的及。 10、金属在下,随温度的改变,由转变为的现象称为

同素异构转变。 二、判断: 1、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差异是由其内部组织结构所决定的。() 2、非晶体具有各向同性的特点。() 3、体心立方晶格的原子位于立方体的八个顶角及立方体六个平面的中心。() 4、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均低于理论结晶温度。() 5、金属结晶时过冷度越大,结晶后晶粒越粗。() 6、一般说,晶粒越细小,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越好。() 7、多晶体中各晶粒的位向是完全相同的。() 8、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9、在任何情况下,铁及其合金都是体心立方晶格。() 10、同素异构转变过程也遵循晶核形成与晶核长大的规律。() 11、金属发生同素异构转变时要放出热量,转变是在恒温下进行的。() 三、选择 1、α—Fe是具有()晶格的铁。 A、体心立方 B、面心立方 C、密排六方 2、纯铁在1450℃时为()晶格,在1000℃时为()晶格,在600℃时为 ()晶格。A、体心立方 B、面心立方 C、密排六方 3、纯铁在700℃时称为(),在1000℃时称为(),在1500℃时称为()。

农产品贮藏 ()

农产品贮藏加工讲义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种植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生产和经营所必需的农产品贮藏加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会致富本领、创业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农产品贮藏加工的基本理论,掌握主要农产品贮藏的操作技术要点及主要农产品加工的工艺要点,了解农产品贮藏加工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国食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农产品的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一) 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农产品贮藏加工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2. 理解农产品贮藏加工的基本理论。 3. 掌握呼吸强度与农产品贮藏的关系。 4. 掌握农产品中的化学成分及其在贮藏加工过程中的变化。 5. 了解农产品贮藏加工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 6. 了解农产品的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了解粮油贮藏的基本方法及贮藏过程中病虫危害及预防措施。 2. 了解主要果蔬贮藏所需的温度、湿度、气体成分等环境条件。 3. 掌握主要果蔬贮藏的管理技术要点。 4. 掌握粮油产品加工中焙烤食品、膨化食品、豆制品等加工工艺的基本技能。 5. 掌握果蔬产品加工中干制品、糖制品、罐制品、腌制品等加工工艺的基本技能。 6.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农产品贮藏中出现的霉烂、异常温度伤害等问题。 7. 能够解释农产品贮

藏中出现的异常现象。 8. 能够解释农产品加工中出现的原料褐变、干制品霉变、糖制品返砂、罐制品胀罐、腌制品酸败等异常现象。 (三) 思想教育目标 1.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及爱岗敬业的精神。 2. 讲义目录 绪论 (3) 第一章 (7) 第二章 (12) 第三章 (19) 第四章 (66)

设计材料及加工工艺

设计材料及加工工艺

材料与工艺 NO.1 1、什么是材料的固有特性?包括那些方面? 1)、材料的固有特性是由材料本身的组成、结构所决定的,是指材料在使用条件下表现出来的性能,它受外界(即使用条件)的制约。 2)、包括两个方面: a、材料的物理性能:1、材料的密度 2、力学性能(强度、弹性、和塑性、脆性和韧性、刚度、 硬度、耐磨度) 3、热性能(导热性、耐热性、热胀性、耐火性) 4、电性能(导电性、电绝缘性) 5、磁性能 6、光性能 b、材料的化学性能:1、耐腐蚀性 2、抗氧化性 3、耐候性 2、什么是材料的派生性能?包括哪些内容? 1)、它是由材料的固有特性派生而来的,即材料的加工特性、材料的感觉特性和环境特性。 2)、材料的派生特性包括材料的加工特性、材料的感觉特性、环境特性和环境的经济性。 3、工业造型材料应具备哪些特征? 产品是由一定的材料经过一定的加工工艺而构成的,一件完美的产品必须是功能、形态和材料三要素的和谐统一,是在综合考虑材料、结构、生产工艺等物质技术条件和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将现代社会可能提供的新材料,新技术创造性的加以利用,使之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4、简述材料设计的内容? 产品材料中的材料设计,是以包含“物-人-环境”的材料系统为对象,将材料的性能、使用、选择、制造、开发、废气处理和环境保护看成一个整体,着重研究材料与人、社会、环境的协调关系,对材料的工学性、社会性、历史性、生理性和心理性、环境性等问题进行平衡和把握,积极评价各钟材料在设计中的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使材料特性与产品的物理功能和心理功能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使材料具有开发新产品和新功能的特性,从各种材料的质感去获取最完美的结合和表现,给人以自然、丰富、亲切的视觉和触觉的综合感受。 5、材料设计方式有几种?各有什么特征? 1)、产品材料造型设计其出发点在于原材料所具有的特性与产品所需性能之间的充分比较。 其主要方式有两种: 一是从产品的功能、用途出发、思考如何选择或研制相应的材料 二是从原材料出发,思考如何发挥材料的特性,开拓产品的新功能,甚至创

特种加工复习题 (1)

1.特种加工也被称为非传统加工,其加工原理是将电、热、光、声、化学等能量或 其组合施加到工件被加工的部位上,从而实现材料去除。2 2.电火花加工机床主要由机床本体、脉冲性电源、自动进给调节系统以及液压循环 过滤系统等部分组成。 8 3.线切割加工与电火花加工不同点中,线切割电极与工件之间存在疏松接触式轻压 放电现象。 4.目前为止一种金属和其盐溶液之间双电层的电位差还不能直接测定,生产实践中规定采 用一种电极作标准和其他电极比较得出的相对值称为标准电极电位。81 5.激光加工工艺及应用有激光打孔、激光切割和 激光刻蚀打标记等。 6.超声加工是利用工具端面作超声频振动,通过磨料悬浮液加工脆硬材料的一种成形方 法。 7.要使电火花加工顺利进行必备的条件有放电间隙、脉冲性放电、绝缘工作液。 8.电解加工中产生在金属和它的盐溶液之间的电位差称为金属电极电位。 9.凡能加速电极表面离子的扩散与迁移速度的措施,都能使浓差极化减小,例如提高 电解液流速,升高电解液温度。 10.电解液的流速对电化学极化几乎没有影响,电化学极化仅仅取决于反应本身,及电极材 料和电解液成分,此外还与温度、电流密度有关。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加快,电化学极化减小,电流密度越高,电化学极化越严重。 11.离子束比电子束具有更大的撞击动能,它是靠微观的机械撞击能量,不是靠动能转 化为热能来加工的。 12.液相光敏树脂固化成形SL工艺是基于液态光敏树脂的光聚合原理工作的。 13.离子束加工按照其所利用的物流效应和达到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四类,离子刻蚀,离 子溅射沉积,离子镀,离子注入。 14.超声加工设备中换能器的作用是将高频电振荡转换成机械振动,可利用压电效应和 磁致伸缩效应两种方法实现。 15.选择性激光粉末烧结成形工艺中,金属粉末的制取方式多采用雾化法,其两种形式是: 离心雾化法,气体雾化法 1.特种加工主要依靠的是机械能进行加工,其它能量(如电、化学、光、声等)起辅助作 用。(X ) 2.电火花加工的过程中,电离、击穿形成放电通道的温度比电极材料熔化、气化的温度要 高。(√) 3.单电极平动法的最大优点是只需一个电极、一次装夹定位,便可以达到正负0.005mm 的加工精度,并方便排除电蚀产物。( X ) 4.从应用角度看,线切割加工只能加工通孔,能方便地加工出小孔、形状复杂的窄缝及形 状复杂的零件。(√) 5.采用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厚度在80mm以内的工件,为取得较好的表面粗糙度,选用分组 波的脉冲电源为好。(√) 6.型腔模加工电极,在蚀除面积较大以及电极端面有凹入的部分开排气孔。(√) 7.电火花加工中,脉冲间隔加大使“吸附效应”增大,脉冲间隔减少,电极损耗率增加。 ( X ) 8.电化学加工以阳、阴电极表面发生得失电子的化学反应作为基础对金属进行加工,阳、

金属材料及加工工艺

金属加工工艺 第一篇变形加工第二篇切削加工第三篇磨削加工第四篇焊接第五篇热处理第六篇表面处理 第一篇变形加工 一、塑性成型 二、固体成型 三、压力加工 四、粉末冶金 一、塑性成型加工 塑性(成型) 塑性(成型)加工是指高温加热下利用模具使金属在应力下塑性变形。 分类: 锻造: 锻造:在冷加工或者高温作业的条件下用捶打和挤压的方式给金属造型,是最简单最古老的金属造型工方式给金属造型,艺之一。艺之一。 扎制: 扎制:高温金属坯段经过了若干连续的圆柱型辊子,高温金属坯段经过了若干连续的圆柱型辊子,辊子将金属扎入型模中以获得预设的造型。 挤压:用于连续加工的,具有相同横截面形状的实心或者空心金属造型的工艺,状的实心或者空心金属造型的工艺,既可以高温作业又可

以进行冷加工。 冲击挤压:用于加工没有烟囱锥度要求的小型到中型规格的零件的工艺。生产快捷,可以加工各种壁厚的零件,加工成本低。 拉制钢丝: 拉制钢丝:利用一系列规格逐渐变小的拉丝模将金属条拉制成细丝状的工艺。 二、固体成型加工 固体成型加工:是指所使用的原料是一些在常温条件下可以进行造型的金属条、片以及其他固体形态。加工成本投入可以相对低廉一些。 固体成型加工分类:旋压:一种非常常见的用于生产圆形对称部件的加工方法。加工时,将高速旋转的金属板推近同样高速旋转的,固定的车床上的模型,以获得预先设定好的造型。该工艺适合各种批量形式的生产。弯曲:一种用于加工任何形式的片状,杆状以及管状材料的经济型生产工艺。 冲压成型: 金属片置于阳模与阴模之间经过压制成型,用于加工中空造型,深度可深可浅。 冲孔: 利用特殊工具在金属片上冲剪出一定造型的工艺,小批量生产都可以适用。冲切:与冲孔工艺基本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利用冲下部分,而后者利用冲切之后金属片剩余部分。 切屑成型:当对金属进行切割的时候有切屑生产的切割方式统称为切屑

特种加工考试题(附有答案)(修改)

1.试述特种加工的特点及所能解决的主要加工问题,应该如何正确处理传统加工和特种加工工艺之间的关系? 答:特点主要有:①不是主要依靠机械能,而是利用其它的能量(如电能、热能、化学能、光能、声能等)去除工件材料;②工具的硬度可以低于被加工工件材料的硬度,有些根本不需要工具;③加工过程中工具和工件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切削力。 可以解决:①高硬度、高强度、高韧性、高脆性等各种难加工材料的加工问题;②精密、微细、形状复杂零件的加工问题;③薄壁、弹性等低刚度零件的加工问题。 传统加工是指使用刀具进行的切削加工和磨削加工,是行之有效的实用加工方法,而且今后仍然占主导地位。但是随着难加工的新材料、复杂表面和有特殊要求的零件越来越多,传统加工工艺必然难以适应。所以可以认为特种加工工艺是传统加工工艺的补充和发展,特种加工工艺可以在特定的条件下取代一部分传统加工工艺,但不可能取代和排斥主流的传统加工工艺。 2.什么叫电火花加工中的极性效应?如何在生产中利用极性效应? 答:在电火花加工中,即使电极材料相同,但正、负电极上的蚀除速度仍是不同的,把由于正负极性接法不同而蚀除速度不同的现象叫极性效应。 在短脉宽的脉冲加工时,电子轰击是主要的,正极蚀除量大于负极;在长脉宽的脉冲加工时,离子轰击是主要的,负极蚀除量大。从提高生产率和减小工具损耗角度来看,极性效应越显著越好。如用交变脉冲电流加工时,单个脉冲的极性效应便相互抵消,增加了工具的损耗,因此,电火花加工一般都采用单向脉冲电源。 一般在用短脉宽做精加工时,应将工件接正极,称正极性加工;在用长脉宽做粗加工时,应将工件接负极,称负极性加工。 3.电子束加工、离子束加工和激光加工各自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如何?各有什么优缺点? 答:三者都适合于精密、微细加工,但电子束、离子束加工需在真空中进行,因此加工表面不会被氧化、污染,特别适合于“洁净”加工。电子束加工是基于电能使电子加速转换成动能,在撞击工件时动能转换成热能使材料熔化、气化而被蚀除,主要用于打孔、切割、焊接、热处理等。而离子束加工是电能使质量较大的正离子加速后打到工件表面,靠机械撞击能量使工件表面的原子层变形、破坏或切除分离,并不发热,主要用于精微表面工程,有离子刻蚀、溅射沉积、离子镀、离子注入等形式。激光加工是靠高能量密度的光能转换成热能使材料熔化、气化而被蚀除,可在空气中加工,不受空间结构的限制,故也使用于大型工件的切割、焊接、热处理等工艺。

农产品加工工艺

农产品加工工艺

农产品加工工艺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冷冻食品的冻藏温度一般为() A. -18℃ B. -25℃ C. -10℃ D. -4℃ 2、非酶褐变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褐变( ) A.有酶参与的 B. 没有酶参与的 C.没有羰基化合物参与的 D.没有糖参与的 3、固态发酵又称固体发酵,是指微生物在没有或几乎没有什么水分的固态湿培养基上的发酵过程( ) A.平衡水 B.蒸馏水 C.结合水 D.游离水 4、下列微生物类群中最耐热的是( ) A.肉毒杆菌 B.酵母和霉菌 C.乳酸杆菌 D.凝结芽孢杆菌 5、蔬菜腌制过程中正常微生物的发酵作用是( ) A.丁酸发酵 B.乳酸发酵 C.醋酸发酵 D.乙醇发酵 6、橘子罐头加注的液汁应为 A.清水 B.调味液 C.盐水

D.糖液 7、为了破坏酶的活性,保证速冻食品的色泽风味,在速冻前必须进行的工序是( ) A.预冷 B.清洗 C.烫漂 D.切分 8、将两种不同的食品物料露置于同量的辐射能,一种物料会吸收较多的能量,因而所吸收的剂量的比另一种物料()。 A.无法确定 B.相当 C.少 D.多 9、膜分离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物质,如果汁、酶 或药品等的分离、分级、浓缩与富集,该过程完成的温度条件是() A.常温 B. 低温 C.高温 D. 高压 10、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与密度有很大关系。在临界区附近,操作压力和温度的微小变化,会引起流体密度的()。 A.相关变化 B.无变化 C. 大幅度变化 D. 微小变化 11、热罐装时,汤汁温度不得低于() A.80℃ B.70℃ C.60℃ D.50℃ 12、对于含有较多液体的悬浮液,为除去其中的大部分液体,通常采用的分离法是() A.蒸发 B.离心 C.沉降过滤 D.萃

自考农产品加工复习资料

自考农产品加工复习资料

资料仅供参考 第一章绪论 狭义的农产品:是指以种植业为主体而获得的产品。 广义的农产品:是指广义农业的主副产品。 农产品加工:是以农产品为原料,根据其组织特性、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采用不同的加工技术和方法制成各种粗、精加工的成品与半成品的过程。 农产品加工的特点: ①农产品加工业是主要生产消费品的产业; ②农产品加工主要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与农业生产有密切的联系,受农业生产水平的制约; ③农产品加工业受原料来源分散,易腐损的制约,适于产地加工,生产带有较强的季节性; ④农产品加工生产必须立足于市场需求,产销紧密结合。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未来: 1、加工手段机械化。 2、加工工艺科学化。 3、发展综合利用。 4、采取现代经营管理方法。第二章稻谷制米 稻谷制米的目的:将稻谷外壳和糠层除去,生产出含碎米和杂质最少的白米,同时得到副产品。 稻谷的工艺性质:是指稻谷所具有的影响加工工艺效果的特性。 稻谷的分类:依据其粒形和粒质可分为,籼稻谷、粳稻谷、籼糯稻谷、粳糯稻谷。稻谷的籽粒结构:包括颖(稻壳)和颖果(糙米)两部分。 颖:稻谷的外壳,包括外颖、内颖、护颖、颖尖。 颖果:稻谷脱去壳后的果实。它由皮层、胚乳和胚组成。粒度:是指稻谷的长度、宽度和厚度,一般称为粒度。稻谷的物理性质:颜色和气味,稻谷的粒形与大小,千粒重与容重,腹白度,籽粒强度与爆腰率等。容重:指单位容积中稻谷的 重量 千粒重:一千粒稻谷的重量 腹白:米粒腹部不透明的粉 质白斑称腹白。 腹白度:指米腹部乳白色不 透明部分的大小; 爆腰粒:糙米的腰部有横向 裂纹,称为爆腰粒; 爆腰率:糙米中的爆腰粒数 占糙米总数的百分比。 稻谷的散落性:指谷粒自然 下落至平面时,有向四周流 散并形成一圆锥体的性质。 稻谷的化学成分:水分、蛋 白质、油脂、淀粉、纤维素、 矿物质、灰分,和维生素 稻谷制米:是指将稻谷碾制 成白米。 稻谷制米的主要过程: 1稻谷清理; 2砻谷及谷糙分离; 3碾米及成品整理。 砻谷:在稻米制米过程中, 去掉稻壳的工艺过程 除杂方法: 1筛选法(清除与稻谷大小粒 度不同杂质) 2风选法(清理轻型杂质) 3比重法(清理比重不同的杂 质) 4磁选法(清除磁性金属杂 质)。 主要清理设备:振动筛、高 速筛、去石机 稻谷制米的工艺流程: 稻谷→清理→砻谷→谷糙分 离→碾米→成品整理→精白 米 碾米:是指在稻谷制米过程 中剥离糙米表面的皮层组 织,的工艺过程。 稻壳的利用: ①稻壳直接作能源。 ②稻壳压制板材。 ③稻壳还可制取多种化工原 料和用作饲料中的粮食代用 品。 米糠的利用: 1.可从中提取米糠油. 2.米糠饼粕可用来酿酒、制饴 糖、提取植酸钙等,还可用 作饲料。 3.可用于提取蛋白质、淀粉、 谷维素等。 第三章小麦制粉 小麦制粉的目的:是将麦粒 外面的皮层除去,将胚乳磨 细成粉,生产出含麸皮和杂 质量最少、质地均一的面粉, 同时等到副产品——麦麸。 小麦的分类: 1按播种季节分(春小麦和冬 小麦); 2按皮色分(白皮小麦和红皮 小麦); 3按胚乳结构呈角质或粉质 多少分(硬质小麦和软质小 麦); 小麦籽粒的形态结构: 由皮层、胚和胚乳组成。 小麦的物理性质: 是指小麦在制粉过程中所反 映出来的物理属性。包括小 麦的外表形状(形状和大小、 充实度、均匀度)、容重、千 粒重、散落性、自动分级性、 结构力学性质。 小麦的化学成分:水分、淀 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 粗纤维、维生素。 小麦清理的目的:就是利用 各种清理设备来清除原粮小 麦中所含杂质,的过程。 小麦除杂方法:筛选法、风 选法、比重法、磁选法、精 选法、撞击法 小麦搭配的目的: 1、消除差异 2工艺稳定 3利用不完整小麦 小麦制粉的工艺流程: 毛麦→清理→配麦→润麦→ 净麦→研磨→筛理→成品整 理→等级分 在制品:小麦经研磨制成不 同质量和不同大小的颗粒, 这类研磨物料统称为在制

特种加工试题(答案)

特种加工作业3 一、填空题: 1、电极丝定位调整的罕用方法有自动找端面、自动找中心、目测法。线切割3B格式编程中加工逆圆弧时也有四种加工指:NR1 、NR2 、NR3 、NR4 2、线切割3B格式编程中加工直线时有四重加工指令:L1 、L2 、L3 、L4 。 4、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编程,主要采用ISO编程、3 B编程、自动编程三种格式编写。 5、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罕用的夹具主要有磁性夹具和专用夹具。 6、线切割3B格式编程中计数长度是在计数方向的基础上确定的,是被加工的直线或圆弧在计数方向的坐标轴上投影的长度直之和,单位为μm。 7、激光的特性有:(强度高)(单色性好)(相干性好)(方向性好) 二、判断题: 1. 利用电火花线切割机床不仅可以加工导电材料,还可以加工不导电材料。(×) 2. 如果线切割单边放电间隙为0.01mm, 钼丝直径为0.18mm,则加工圆孔时的电极丝补偿量为0.19mm。(×) 3. 在慢走丝线切割加工中,由于电极丝不存在损耗,所以加工精度高。(×)

4. 由于电火花线切割加工速度比电火花成形加工要快许多,所以电火花线切割加工零件的周期就比较短。(×) 5. 在线切割加工中,当电压表、电流表的表针稳定不动,此时进给速度均匀、平稳,是线切割加工速度和表面粗糙度均好的最佳状态。(×) 6. 线切割机床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对操作者的健康没有影响。(×) 7. 直线的3B代码编程,是以直线的起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X 和Y为直线终点坐标(Xe,Ye)的绝对值。(√) 8. 线切割3B格式编程加工圆弧时,以该圆弧的圆心为坐标的原点,X、Y取该圆弧起点的坐标值。坐标值的负号均不写,单位为?m。(√)9. 晶体管矩形波脉冲电源广泛用于快走丝线切割机床,它一般由脉冲发生器、推动级、功放级及直流电源四个部分组成。(√) 10. 慢走丝线切割机床,除了浇注式供液方式外,有些还采用浸泡式供液方式。(√) 11.由于离子的质量远大于电子,故离子束加工的生产率比离子束高,但表年粗糙度稍差。(×) 12.粉末快速成形是利用粉末材料在激光照射下烧结的原理,在激光束控制下逐层堆积成型。(×) 13.水射流切割就是利用高压高速水流对工件的冲击作用来去除材料,但加工精度不高,只能切割部分材料。(×) 14.电化学加工也称为电解加工,是利用金属在内电场作用下的高速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七章金属及合金的回复和再结晶 7-1 用冷拔铜丝线制作导线,冷拔之后应如何如理,为什么? 答: 应采取回复退火(去应力退火)处理:即将冷变形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下某一温度,并保温足够时间,然后缓慢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原因:铜丝冷拔属于再结晶温度以下的冷变形加工,冷塑性变形会使铜丝产生加工硬化和残留内应力,该残留内应力的存在容易导致铜丝在使用过程中断裂。因此,应当采用去应力退火使冷拔铜丝在基本上保持加工硬化的条件下降低其内应力(主要是第一类内应力),改善其塑性和韧性,提高其在使用过程的安全性。 7-2 一块厚纯金属板经冷弯并再结晶退火后,试画出截面上的显微组织示意图。 答:解答此题就是画出金属冷变形后晶粒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过程示意图(可参考教材P195,图7-1) 7-3 已知W、Fe、Cu的熔点分别为3399℃、1538℃和1083℃,试估算其再结晶温度。答: 再结晶温度:通常把经过严重冷变形(变形度在70%以上)的金属,在约1h的保温时间内能够完成超过95%再结晶转变量的温度作为再结晶温度。 1、金属的最低再结晶温度与其熔点之间存在一经验关系式:T ≈δTm,对于工业纯金属 再 来说:δ值为,取计算。 2、应当指出,为了消除冷塑性变形加工硬化现象,再结晶退火温度通常要比其最低再结晶温度高出100-200℃。 =,可得: 如上所述取T 再 =3399×=℃ W 再 Fe =1538×=℃ 再 =1083×=℃ Cu 再 7-4 说明以下概念的本质区别: 1、一次再结晶和二次在结晶。 2、再结晶时晶核长大和再结晶后的晶粒长大。 答: 1、一次再结晶和二次在结晶。 定义 一次再结晶: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足够时间后,在原来的变形组织中产生了无畸变的新的等轴晶粒,位错密度显着下降,性能发生显着变化恢复到冷变形前的水平,称为(一次)再结晶。它的实质是新的晶粒形核、长大的过程。 二次再结晶:经过剧烈冷变形的某些金属材料,在较高温度下退火时,会出现反常的晶粒长大现象,即少数晶粒具有特别大的长大能力,逐步吞食掉周围的小晶粒,其最终尺寸超过原始晶粒的几十倍或上百倍,比临界变形后的再结晶晶粒还要粗大得多,这个过程称为二次再结晶。二次再结晶并不是晶粒重新形核和长大的过程,它是以一次再结晶后的某些特殊晶粒作为基础而异常长大,严格来说它是特殊条件下的晶粒长大过程,并非是再结晶过程。 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的形核晶粒。 2、再结晶时晶核长大和再结晶后的晶粒长大。 定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