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供热工程设计规范

城市供热工程设计规范

城市供热工程设计规范

篇一:城镇供热管网结构设计规范CJJ105-2005

篇二:城市供热工程设计

第三篇城市供热 1 工程设计

1.1 供热介质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CJJ 34-90 1.0.2 供热介质设计参数适用范围:

一、热水热力网压力小于或等于2.5MPa,温度小于或等于200℃;二、蒸汽热力网压力小于或等于1.6MPa,温度小于或等于350℃。 3.3.1 以热电厂为热源的城市热水热力网,补给水水质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溶解氧小于或等于0.1mg/L;二、总硬度小于或等于0.7mg/L;三、悬浮物小于或等于5mg/L;四、pH(25℃)7--8.5。

3.3.2 以区域锅炉房为热源的城市热水热力网,补给水采用炉外化学处理时,其水质应符合第3.3.1条的规定;当热力网设计供水温度等于或小于95℃时,可采用炉内加药处理,补给水水质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总硬度小于或等于6mg/L;二、悬浮物小于或等于20mg /L;三、pH(25℃)大于7。

3.3.3开式热水热力网补给水质量除应符合第3.3.1条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的要求。

1.2 压力工况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CJJ 34—90

6.3.1 热水热力网供水管道任何一点的压力不应低于供热介质的汽化压力,并应留有30--50kPa的富裕压力。

6.3.2 热水热力网的回水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不应超过直接连接用户系统的允许压力;二、任何一点的压力不应低于50kPa。

6.3.3 热水热力网循环水泵停止运行时,应保持必要的静态压力,静态压力应符合下列要求:一、不应使热力网任何一点的水汽化,并应有30~50kPa的富裕压力;二、与热力网直接连接的用户系统充满水;三、不应超过系统中任何一点的允许压力。

6.3.4开式热力网非采暖期运行,回水压力不应低于直接配水用户热水供应系统静水压力再加上50kPa之和。

1.3 管网布置与敷设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CJJ 34—90

7.2.6 工作人员经常进入的通行管沟应有照明设施和良好的通风。人员在管沟内工作时,空气温度不得超过40℃。装有蒸汽管道的通行管沟每隔lOOm应设一个事故人孔。

7.2.7 地下敷设热力网管道的管沟或检查室外缘,直埋敷设或地上敷设管道保温结构表面与建筑物、构筑物、道路、铁路、电缆、架空电线和其他管道的最小水平净距、垂直净距应符合表7.2.7的规定。

热力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其他管线的最小距离表7.2.7

续表

注:1 当热力网管道的埋设深度大于建(构)筑物基础深度时,最小水平净距应按土壤内摩擦角计算确定

2 热力网管道与电缆平行敷设时,电缆处的土壤温度与月平均土壤温度比较,全年任何时候对于电压1 0KV的电力电缆不高出10℃,对于电压35~110KV的电缆不高出5 ℃ 时,可减小表中所列距离;

3 在条件不允许时,经有关单位同意,可以减小表中规定的距离。

7.2.8 地上敷设热力网管道穿越行人过往频繁地区,管道保温结构距地面不应小于2m。 7.2.10 河底敷设管道必须远离浅滩、锚地,选择在较深的稳定河段。对于一至五级航道河流,管道(管沟)应敷设在航道底标高2m以下。对于其他河流,管道(管沟)应敷设在河底标高1m以下。 7.2.16 燃气管道不得穿人热力网不通行管沟。当自来水、排水管道或电缆与热力网管道交叉必须穿入热力网管沟时,应加套管或用厚度不小于100mm的混凝土防护层与管沟隔开,同时不得妨碍热力管道的检修及地沟排水。套管应伸出管沟(检查室)以外,每侧不应小于1m。 7.2.19 地上敷设的热力网管道在架空输电线下通过时,管道上方应安装防止导线断线触及管道的防护网。防护网的边缘应超出导线最大风偏范围。

7.2.20 地上敷设的热力网管道同架空输电线或电气化铁路交叉时,管网的金属部分(包括交叉点两侧5m范围内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钢筋)应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7.3.3 室外采暖计算温度低于—5℃地区,露天敷设的不连续运行的凝结水管道放水阀门及室外采暖计算温度低于—10℃地区,露天敷设的热水管道设备附件均不得采用灰铸铁制品。城市热力网蒸汽管道及室外采暖计算温度低于—30℃地区露天敷设的热水管道,应采用钢制阀门及附件。

《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CJJ/T 81—98

3.1.2 直埋供热管道最小覆土深度应符合表3.1.2的规定。

1.4 管道机械强度计算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CJJ 34--90

8.0.1 进行管道机械强度计算时,供热介质计算参数按下列规定取用:

一、蒸汽管道取用锅炉、汽轮机抽(排)汽口、减温减压装置的最大工作压力和温度;二、热水热力网供、回水管道的计算压力均取用循环水泵最高出口压力加上循环水泵与管道最低点地形高差产生的静水压力,计算温度取用室外采暖计算温度下的热力网设计温度;三、凝结水管道计算压力取用户凝结水泵最高出口压力加上地形高差产生的静水压力,计算温度取用户凝结水箱的最高水温;

四、管道工作循环最低温度,对于全年运行的管道,地下敷设时取30℃,地上敷设时取15℃,对于只在采暖期运行的管道,地下敷设时取10℃,地上敷设时取5℃。

8.0.5 管道作用于固定支座的水平荷载应考虑最不利运行状态,按下列规定计算:一、固定支座的水平荷载应包括管道由于活动支座摩擦力产生的轴向力、内压力不平衡力(当安装套筒补偿器、波纹管补偿器时应考虑产生此项荷载的可能)、补偿器反力等;

二、计算固定支座轴向推力时,应考虑固定支座两侧管道水平荷载的抵消作用,考虑固定支座两侧管道由支座摩擦力、补偿器反力引起的水平荷载抵消时,水平荷载较小一侧荷载数值应乘以0.7的系数;

三、当固定支座承受分支管道引起的侧向水平荷载时,侧向水平荷载按第一款规定计算,当有双向分支管时,只考虑荷载较大一侧支管的水平荷载。《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CJJ/T81-98

4.1.1 直埋敷设预制保温管道的应力验算采用应力分类法。

4.1.2 直埋敷设适用于整体式预制保温直埋热水管道;同时,钢制内管材质应具有明显的屈服极限。

4.1.3 直埋敷设预制保温管道在进行受力计算与应力验算时,供热介质参数和安装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热水管网供、回水管道的计算压力应采用循环水泵最高出口压力加上循环水泵与管道最低点地形高差产生的静水压力。

2 管道工作循环最高温度,应采用室外采暖计算温度下的热网计算供水温度;管道工作循环最低温度,对于全年运行的管网应采用30℃,对于只在采暖期运行的管网应采用10℃。

篇三:城市供热规划的技术要求

城市供热规划的技术要求

发布《关于加强城市供热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委(计经委)、电力局(供电局),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市政管理委员会,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电业管理局,计划单列市建委、计委、电力局:

城市集中供热(以下简称城市供热)是城市重要基础设施,是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城市供热事业发展较快。目前,全国已有172个城市建设了供热设施,“三北”地区(东北、华北、西北)供热普及率在19%以

上,山东、河南、江苏、浙江、湖北、上海等南方地区也相继建设了城市供热设施。实践证明:制定科学的供热规划并按规划组织实施是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的有效手段。为了促进城市供热事业健康发展,加强城市供热规划管理工作,我们编制了《城市供热规划技术要求》和《城市供热规划内容深度》。现随文印发,并就加强城市供热规划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城市供热专业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各个城市在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时,应结合实际需要编制城市供热专业规划,其内容深度要符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对各专业规划的要求。

二、要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城市供热规划的技术要求》和《城市供热规划的内容深度》的规定编制城市供热规划,并与城市规划部门进行协调。

三、为了提高城市供热规划质量,必须委托具有相当资质和级别的城市规划或供热专业设计单位编制城市供热规划。

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规划供热面积在1000万平方米以上(含1000万平方米)的城市供热规划,应由具有甲级资质的规划或供热专业设计单位承担。规划供热面积在1000万平方米以下的城市供热规划,应由具有乙级资质的规划或供热专业设计单位承担。

四、城市供热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后,要组织进行相当级别的从事供热专业工作的专家论证。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规划供热面积在1000万平方米以上(含1000万平方米)的城市供热规划,要由五名以上(含五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城市规划和供热专家参加论证,其中供热方面专面家不得少于三名。规划供热积在1000万平方米以下的城市供热规划,要由三名以上(含三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城市规划或供热专家参加论证。

五、强化城市供热规划的审批工作。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规划供热面积在1000万平方米以上(含1000万平方米)的城市供热规划,要报请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规划供热面积1000万平方米以下的城市供热规划,要报请市人民政府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六、对于没有编制城市供热规划或者城市供热规划不符合上述规定要求的城市,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不予批准城市供热工程项目建议书和企业新建、扩建热电项目的技术改造。国家各级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专业银行不得贷款用于供热工程建设,也不得享受有关节能贷款、技术改造贷款或贴息补助。有关燃料部门不得供给燃料煤等。

七、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持城市供热规划的编制工作,并监督实施,当地计划、电力、环保等有关部门要参与供热规划编制工作。

八、调整、修改城市总体规划时,城市供热规划也要做相应的调整。城市供热工程建设中出现热源和热网主干线等有较大变化时,供热规划应相应调整。由于热负荷变化较快,城市供热规划五年左右进行一次调整。

九、本通知适用范围为《城市规划法》所规定的城市规划区内。

附件:1、城市供热规划技术要求;2、城市供热规划内容深度

建设部国家计委

一九九五年三月十四日

抄送:国家经贸委,电力工业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节能投资公司。

附件:1

《城市供热规划的技术要求》

一、总则

第一条为了贯彻国务院《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执行国家对能源开发和节约并重的方针,合理利用能源,治理环境污染,保证城市供热规划的编制质量,发展城市供热,制定本技术要求。

第二条城市供热规划是对城市总体规划中供热专业规划的深化,是城市集中供热和热电结合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依据。城市供热规划要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编制。

第三条城市供热规划包括集中热源向城市市区供应生产和生活用蒸汽、热水的所有供热方式。

第四条编制城市供热规划既要实事求是,又要为今后的发展留在余地,既要与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目标相适应,又要与城市其它基础设施相协调。

第五条编制城市供热规划要打破部门、行业的界限,要贯彻近、远期相结合,工业与民用相结合,大、中、小相结合,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分期实施的原则。

第六条编制城市供热规划应采用先进、可靠的技术,以节约能源为前提,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来源:考试大-城市规划师考试

二、供热现状及热负荷调查

第七条对现有工业与民用用热的热源、热网、热用户的现状进行调查;调查工业和民用供热锅炉的现状及其环境影响。根据锅炉的参数、容量、运行状况及所在位置,拟定将来承担尖蜂负荷的锅炉。

第八条对现有的工业与民用(采暖、空调、生活热水)热负荷进行详细准确地调查,并逐项列出现有热负荷、已批准项目的发展热负荷及远期规划发展热负荷。在调查表中应列出采暖期与非采暖期最大、最小、平均热负荷。

第九条在确定某些宾馆或特殊用户的生活热水热负荷时,应考虑热水的供应方式。确定夏季热负荷时,在需要空调负荷的地区应考虑夏季用热介质制冷后,热负荷的增加量。

第十条对各类型建筑采暖供热指标的选取,应遵守CJJ—90《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中的规定。对各类工业热负荷应根据各部门产品单耗,生产量或参照同类企业计算。

三、热源及供热方式

第十一条在规划城市热源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现有资源、能源交通、工业发展、住宅建设、环境保护、气象水文等方面的实际情况,经过技术经济比较,优化选择合理的城市供热方式。第十二条有条件的城市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对地热、太阳能、低温核供热和热泵等新能源、新技术的研究与利用,开辟城市集中供热热源的新途径。

第十三条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热电厂(站)的建设应遵循“以热定电”的原则,合理选取热化系数,热化系数要小于1。以工业热负荷为主的系统,热化系数宜取0.8—0.85;以采暖热负荷为主的系统,热化系数宜取0.52—0.63;以工业和采暖热负荷兼有的系统,热化系数宜取0.65—0.75。

第十四条充分发挥现有热电厂(站)的作用,通过增加尖峰热网加热器,配置尖峰热水锅炉,降低热化系数,扩大供热能力。

第十五条加快老电厂的改造,可将现有火电厂中的中小型凝气机组改造为供热机组,在火电厂中增装供热机组或将大型高温高压凝汽机组,改造为发电供热两用机组。

第十六条工业热负荷和民用热负荷常年稳定的地区,要积极建设区域热电厂(站),禁止搞许多小型的自备热电厂(站);有条件的城市应积极开展对冶金、石油、化工等工矿企业余热资源的利用,发展集中供热。

第十七条热电厂(站)供热机组的选择,要严格执行《小型节能热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及附件》中的有关规定。

第十八条新建或改建锅炉房应结合当地具体情况,选用容量大、热效率高的锅炉。一般特大城市单台锅炉容量不小于

20t/h,热效率不小于75%;

大、中城市单台锅炉容量不小于/10t/h,热效率不小于70%,

小城市单台锅炉容量不小于4t/h,热效率不小于70%。

对于民用采暖,锅炉房安装的锅炉以3—6台为宜。

第十九条积极开展联片供热,以较大的锅炉取代无消烟除尘设备的小锅炉。对各单位自建小锅炉要采取严格有效的控制,近期将实现集中供热的地区不应再建永久锅炉房。

第二十条集中锅炉房的建设要考虑将来实行多热源联网运行时,参与供热调峰的可能。

四、热力网

第二十一条城市热力网和用热设施与供热热源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同步建设。

第二十二条热力管网的布置要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进行多种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力求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主干线应沿热负荷中心敷设,并靠近热负荷大的用户。同时还要考虑多热源联网的可能。

第二十三条根据用户的要求和特点确定供热介质和供热参数。对于生产热负荷应以蒸汽为热介质,供热参数根据工艺要求而定;对于热水供热系统,在供热规模较大时,应首先考虑以高温水作为热介质;既有工业用汽负荷又有民用热水负荷,要通过技术论证确定介质和参数。对于循环水供热系统,热源部门应考虑提高供水温度的措施。

第二十四条城市供热系统合理输送距离:蒸汽管网的输送距离一般不宜超过4公里;热水管网的输送距离一般不宜超过10公里。

第二十五条热网建设应首先考虑采用直埋管道的敷设方式。

第二十六条热力管网与热用户的连接方式需经过技术经济论证确定。

五、热电

厂(站)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第二十七条调查现在和将来发展的用电负荷,及当地电力系统的供电情况、小火电的现状等。

第二十八条调查现有的和规划建设的水电站与火电厂装机容量、水火电比重以及丰水和枯水季节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

第二十九条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根据“以热定电”的原则,确定热电厂(站)的运行方式。

六、投资估算与经济效益分析

第三十条供热规划中建设的热电厂(站)、现有电厂改造供热或装机供热机组、锅炉房、余热利用、热网管道和热力站等项目,需进行投资估算。

第三十一条按国家计委规定进行年节煤量和年节约吨标煤净投资的估算。

第三十二条提出分阶段实施供热规划的进度和投资,估算投资回收年限。

第三十三条进行综合效益分析。体现出全社会投入少、产出多,综合效益好。

七、环境评述

第三十四条调查当地大气、水体的环境现状,提出改善环境的方法和措施。

第三十五条严格执行环保部门制定颁发的法规、规章。在环保部门的配合下,确定分阶段实现供热规划后,改善环境的状况。

第三十六条积极采用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除尘效果好的设备。研究当地灰渣综合利用并提出处理意见。

第三十七条对实现供热规划后的城市环境,进行综合评述。

附件:2 《城市供热规划的内容深度》

第一章概述

一、城市概况

1.1.1 以城市总体规划要求收集的城市概况为基本内容。

1.1.2 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划分各功能区(包括:工业区、文教区、科研区、居住区和旅游区等)。

1.1.3 城市现在及今后五年或十年燃料需要量,及产地分析和煤质分析。

1.1.4 地热、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利用情况和开发前景。来源:考试大-城市规划师考试

二、规划范围

1.2.1 供热规划范围,主要指在城市规划区内用热负荷比较集中的市区,不包括城市郊区的农田、山区、水域、荒地等。

1.2.2 城市供热系统,主要是指热源布点、热力管道主干线和热力站布点等。

第二章供热现状与热负荷

一、供热现状

2.1.1 说明全市主要工业的类别和分布,及其供热现状和存在问题。

2.1.2 市区建筑物面积、供热面积、民用采暖的建筑面积等,不同使用性质建筑物的面积及占总面积的百分比,集中供热普及率等。

2.1.3 现有采暖用热的供应方式、比重及生活热水的供应情况;利用热能制冷的现状。

2.1.4 职工冬季烤火费标准、供热成本、热价。

二、规划热负荷

2.2.1 现有工业、民用热负荷(采暖、空调、生活热水)及近、远期规划发展热负荷。按现有热负荷、已批准项目的发展热负荷及远期规划发展热负荷分别列出,热负荷中应分别列出采暖期与非采暖期的最大、最小、平均热负荷。

2.2.2 热负荷调查资料来源与分析。

2.2.3 说明主要工业用汽参数、工艺要求、热负荷性质、生产班次、年运行小时数和凝结水回收情况。

2.2.4 建筑采暖热负荷中,采暖供热指标的取值及采暖建筑物中不同性质建筑物所占的比重。根据供热面积及采暖热指标,计算采暖热负荷。对各类工业热负荷应根据各部门产品单耗、生产量或参照同类企业计算。

2.2.5 确定生活热水负荷的热水供应量及供应方式。探讨本市利用热能制冷的前景和可能需要的热负荷,并提出制冷的起止时间。

第三章热源的现状与规划

一、现状热源

3.1.1 现有火电厂和热电厂(站)概况,每个热电厂(站)的位置、装机型号、台数、安装年月、运行状况、年发电量、供热能力。

3.1.2 市区工业和民用锅炉的现状,锅炉台数,容量,安装年月,设备状况,实际蒸发量,各类型锅炉构成,平均锅炉单台容量,热效率,燃料来源及价格,灰渣处理和环境影响,烟囱个数,操作人员,锅炉房和煤场、灰场占地等;运行状况、供热能力。

3.1.3 已利用的余热资源,供热能力、运行情况和开发的前景。

二、规划热源

3.2.1 拟扩建或新建热电厂(站)的位置、装机型号、台数、供热能力、供热参数、投产后的年发电量、供热量。拟扩建的热电厂或改造的火电厂,有无扩建场地。包括厂房、煤场、灰场、水源、运输条件等。

3.2.2 拟新建的集中锅炉房,每个集中锅炉房的位置、炉型与台数、供热能力、供热参数、年供热量,确定拟保留原来锅炉为尖蜂锅炉。

3.2.2 将要开发的余热资源、回收利用情况、供热能力、年供热量。其它能源可以利用的情况。

第四章实现热电联产与集中供热

一、确定每个热源的供热范围

4.1.1 根据热源的位置、供热半径和最远供热距离,确定其热源的供热范围。一般在供热半径3公里的范围内不宜建第二个热电联产热源点。

4.1.2 确定该热源周围所供热的工业与民用热负荷。

二、进行热电联产与分产的方案比较

4.2.1 对拟新建或扩建的热电厂(站)应进行热电联产与分产的方案比较。只有论证经济合理时,才确定热电厂(站)的建设。一般锅炉单台容量在10吨/时,年运行小时数在4000小时以上时,经技术经济论证合理,应搞热电联产。

4.2.2 根据热源所供应的工业与民用热负荷的大小、热负荷的性质、参数以及建厂的条件,选择合理的供热机组。

三、介绍联片供热的规模、供热量等。近期集中供热,远期可发展热电联产的情况。

第五章热力网

一、热力网系统规划

5.1.1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安排近、远期热力管网新建和改建的计划,说明起止年限。

5.1.2 近、远期热力管网建设的规模、主干线总长度、热力站总数和布点、最大管径、最远供热距离。

二、蒸汽系统

5.2.1 介绍工业用汽的蒸汽管网系统,确定每个系统的供汽参数和流量以及凝结水回收情况。

5.2.2 蒸汽管网主干线的总长度及占总长度的百分比、最大供热距离。

三、热水系统

5.3.1 介绍各个热水系统、确定采暖热水系统的供水温度与回水温度。

5.3.2 热水管网主干线的总长度及总长度的百分比、最大供热距离。在有生活热水供应的地区,介绍热水供应量,冬、夏季供应方式。

5.3.3 热力站的布点和用地。

四、管网走向及敷设方式

5.4.1 根据供热近、远期规划要求,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管网走向,并考虑到多热源联网的可能性。

5.4.2 蒸汽管网与热水管网在市区各地段所采用敷设方式。

第六章热电厂(站)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一、电力系统概况

6.1.1 目前和将来发展的用电负荷情况。

6.1.2 水电站的装机容量,丰水和枯水季节以及水电站在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

6.1.3 中低压凝汽机组改为热电站对电力系统的影响,高压凝汽机组改为发电供热两用机组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城市供热规划规范》(51074-2015)【可编辑】

《城市供热规划规范》(GB/T 51074-2015) 目次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基本规定 (3) 4 热负荷 (4) 4.1 城市热负荷分类 (4) 4.2 城市热负荷预测 (4) 4.3 规划热指标 (5) 5 供热方式 (7) 5.1 供热方式分类 (7) 5.2 供热方式选择 (7) 5.3 供热分区划分 (8) 6 供热热源 (9) 6.1 一般规定 (9) 6.2 热电厂 (9) 6.3 集中锅炉房 (10) 6.4 其他热源 (11) 7热网及其附属设施 (12) 7.1 热网介质和参数选取 (12) 7.2 热网布置 (12) 7.3 热网计算 (13) 7.4 中继泵站及热力站 (13) 附录 A 供热规划的编制内容 (14) 本规范用词说明 (15)

《城市供热规划规范》(GB/T 51074-2015)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1) 2 Terms (2) 3 Basic Requirements (3) 4 Urban Heating Load (4) 4.1 Classification of Heating Load (4) 4.2 Heating Load Forecasting (4) 4.3 Heating Load Index (5) 5 Heating Mode (7) 5.1 Classification of Heating Mode (7) 5.2 Determination Method of Heating Mode (7) 5.3 Heating Supply Partition (8) 6 Heating Source (9) 6.1 General Requirements (9) 6.2 Power Plant (9) 6.3 Centralized Boiler House (10) 6.4 Other Heating Source (11) 7 Heating Network and Accessory Facilities (12) 7.1 Heating Medium and Parameter Selection (12) 7.2 Heating Network Layout (12) 7.3 Hydraulic Analysis (13) 7.4 Booster Pump Stationand Heating Substation (13) Appendix Contents of Urban Heating Planning (14)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15)

热力供暖设计的执行相关规范及标准

执行相关规范及标准: (一)、设计部分: 1、城镇地热供热工程技术规程CJJ138-2010 2、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09版) 3、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JGJ142-2004 4、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 5、城镇供热管网结构设计规范CJJ105-2005 6、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81-98 7、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2010 8、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 9、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2000(2008年版) 10、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11、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50264-97 12、城镇供热直埋蒸汽管道技术规程CJJ104-2005/J456-2005 13、换热站设计标准CJ/T 191-2004 14、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陆耀庆主编 15、集中供热设计手册 16、热力管道工程 17、热力管道焊制管件设计选用图 94R404 18、压力表安装图 01R405 19、热力设备与管道疏水装置 97R407 20、管道穿墙、屋面防水套管 01R409 21、管道及设备保温 98R418

22、散热器系统安装 K402-1~2 23、分(集)水器分汽缸 05K232 24、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施工安装 03K404 25、热水集中采暖分户热计量系统施工安装 04K502 26、地源热泵冷热源机房设计与施工 06R115 27、新型散热器选用与安装 05K405 28、室内管道支架及吊架 03S402 29、管道及设备保温 98R418 30、室内管道支吊架 05R417-1 31、05系列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图集热力工程 05YN5 32、05系列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图集集中采暖住宅分户热计量系统设计与安装05YN7 (二)、工程造价部分: 1、河南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 A建筑工程 B装饰装修工程 C安装工程 C.3 热力设备安装工程 C.4 炉窑砌筑工程 C.5静置设备与工艺金属结构制作安装工程 C.6 工业管道工程

工程建设标准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 34-90

工程建设标准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 34-90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主编单位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 年月日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字第号各省自治区建委建设厅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建委国务院有关部委根据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城科字第号及城科字第号文的要求由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负责主编的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自年月日起实施有实施过程中如有问题和意见请函告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一九九年二月七日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目次主要符号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耗热量第一节热负荷第二节年耗热量第三章供热介质第一节供热介质选择第二节供热介质参数第三节水质标准第四节补水率及凝结水回收率第四章热力网型式第五章供热调节第六章水力计算第一节设计流量第二节水力计算第三节压力工况第四节水泵选择第七章管网布置与敷设第一节管网布置第二节管道敷设第三节管道材料及连接第四节附件与设施第五节热补偿第八章管道机械强度计算第九章中继泵站与热力站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中继泵站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第三节民用热力站第四节工业热力站第十章保温与防腐涂层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保温计算第三节保温结构第四节防腐涂层第十一章城市热力网的供配电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供配电第三节照明第十二章热工检测与控制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参数检测与控制的内容第三节热力网

检测第四节中继泵站检测与控制第五节热力站检测与控制第六节热力网调度自动化附录一名词解释附录二法定计量单位与非法定计量单位的换算关系附录三本规范用词说明附加说明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主要符号建筑面积水的比热容采暖热负荷热力网设计流量通风空调热负荷热力网设计流量生活热水热负荷热力网平均流量生活热水热负荷热力网最大流量闭式热力网干线设计流量开式热力网干线设计流量混水装置设计流量采暖期天数采暖热负荷采暖平均热负荷通风空调热负荷采暖期通风空调平均热负荷采暖期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非采暖期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生活热水最大热负荷采暖全年耗热量通风空调全年耗热量生活热水全年耗热量采暖热指标居住区生活热水热指标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热力网供水温度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热力网采暖回水温度闭式热力网采暖期开始时的供水温度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闭式热力网采缓期开始时生活热水加热器的回水温度开式热力网采暖期开始时的供水温度冬季通风空调相应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热力网供水温度冬季通风空调相应室外计算温度下热力网通风空调回水温度建筑物室内计算温度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冬季通风空调相应的室外计算温度生活热水温度冷水计算温度非采暖期冷水平均温度采暖期开始时第一级生活热水加热器热水出口温度采暖期通风空调每日平均运行小时数用户采暖系统设计供水温度采暖期开始时热力网采暖回水温度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第一章总则第条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生产方便人民生活加速发展我国城市集中供热事业提高集中供热工程设计水平特制

城市供热工程设计规范

城市供热工程设计规范 篇一:城镇供热管网结构设计规范CJJ105-2005 篇二:城市供热工程设计 第三篇城市供热 1 工程设计 1.1 供热介质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CJJ 34-90 1.0.2 供热介质设计参数适用范围: 一、热水热力网压力小于或等于2.5MPa,温度小于或等于200℃;二、蒸汽热力网压力小于或等于1.6MPa,温度小于或等于350℃。 3.3.1 以热电厂为热源的城市热水热力网,补给水水质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溶解氧小于或等于0.1mg/L;二、总硬度小于或等于0.7mg/L;三、悬浮物小于或等于5mg/L;四、pH(25℃)7--8.5。 3.3.2 以区域锅炉房为热源的城市热水热力网,补给水采用炉外化学处理时,其水质应符合第3.3.1条的规定;当热力网设计供水温度等于或小于95℃时,可采用炉内加药处理,补给水水质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总硬度小于或等于6mg/L;二、悬浮物小于或等于20mg /L;三、pH(25℃)大于7。 3.3.3开式热水热力网补给水质量除应符合第3.3.1条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的要求。 1.2 压力工况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CJJ 34—90 6.3.1 热水热力网供水管道任何一点的压力不应低于供热介质的汽化压力,并应留有30--50kPa的富裕压力。 6.3.2 热水热力网的回水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不应超过直接连接用户系统的允许压力;二、任何一点的压力不应低于50kPa。 6.3.3 热水热力网循环水泵停止运行时,应保持必要的静态压力,静态压力应符合下列要求:一、不应使热力网任何一点的水汽化,并应有30~50kPa的富裕压力;二、与热力网直接连接的用户系统充满水;三、不应超过系统中任何一点的允许压力。 6.3.4开式热力网非采暖期运行,回水压力不应低于直接配水用户热水供应系统静水压力再加上50kPa之和。 1.3 管网布置与敷设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CJJ 34—90 7.2.6 工作人员经常进入的通行管沟应有照明设施和良好的通风。人员在管沟内工作时,空气温度不得超过40℃。装有蒸汽管道的通行管沟每隔lOOm应设一个事故人孔。 7.2.7 地下敷设热力网管道的管沟或检查室外缘,直埋敷设或地上敷设管道保温结构表面与建筑物、构筑物、道路、铁路、电缆、架空电线和其他管道的最小水平净距、垂直净距应符合表7.2.7的规定。 热力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其他管线的最小距离表7.2.7 续表

集中供热工程供热管网设计规范

集中供热工程供热管网设计规范 1.1 供热范围 根据太仆寺旗宝昌镇北区集中供热规划要求,确定太仆寺旗宝昌镇北区集中供热工程供热范围,根据《城镇供热直埋蒸汽管道技术规程》(CJJ104-2005),本工程热水管网采用直埋敷设,采用有补偿敷设方式。 热力管道均沿人行道直埋敷设,根据城市规划要求及实际情况,一般布置在道一侧,支管道主要沿街区道路及院区道路直埋敷设。(双管敷设) 1.2 敷设方式 整个供热管网采用直埋方式敷设,对有三通、阀门部件等薄弱环节在应力不满足安全条件时,采用波纹补偿器予以保护。管道覆土深度一般大于1.1m,分支处设阀门井,管道低点设放水井,高点设放气井。

1.3 管道保温 管道保温材料:高温水管道选用聚异氰脲酸脂泡沫塑料,保护层选用高密度聚乙烯 保护层。根据不同管径,保温厚度按国家标准确定,其范围一般在30~60mm。 1.4 管道材料 根据管内供热介质参数较低(温度<120℃,压力<1.6MPa)的特点,管材选用Q235B 钢,公称直径DN≤200 时,选用无缝钢管,DN>250mm 时选用螺旋焊缝钢管,管网测漏方法采用在予制管予埋测漏导线,在锅炉房设测漏仪检漏。 太仆寺旗供热系统管道技术要求:供热管道采用螺旋焊缝钢管,焊接及法兰连接安装。 保温层采用聚氨酯发泡,容重≥55kg/m3。保护层采用聚氯乙烯塑料管壳(管中管结构)。 表

1.5 管网水力计算 1、水力计算 管网计算流量考虑了网损(包括热损和漏损)系数1.05。在水力计算时,供水温度为110℃,回水温度75℃,管道粗糙度为0.5mm,局部阻力当量长度比例,干管为0.2,支干管为0.3,使用《城市供热手册》中所给的热水管道水力计算表进行,计算结果见表4-1-5 水力计算表 1.6 管道热补偿、保温材料及附件 1、管道热补偿: 根据供热管网走向,管道热补偿考虑采用自然补偿,在三通、分支和弯头等应力集中处若不能满足应力条件时选用直埋式波纹补偿器。 2、保温材料: 管道保温材料:高温热水供热管网采用预制直埋保温管,并配备相应的管道附件如三通、弯头及保温管接头材料。预

城市供热力网设计规范

城市供热力网设计规范 (该信息仅供参考)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城镇供热管网维修技术规程 主编单位: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批准单位: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施行日期:2001年4月1日 前言 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89)建标协字第19号《关于下达推荐性工程建设标准规范计划的通知》的要求,制订本规程。 本规程是在总结我国供热企业数十年运行管理经验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对城镇供热管网的维修管理及设备完好要求作了规定。由于热力站的形式多样,站内设备规格不一, 因此站内设备的检修规定未能全部涵盖,仅作为本规程附录的内容。附录A中归纳了热力站常用供热设备的维护检修方法;附录B归纳了常用设备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根据国家计委标(1986)1649号文《关于请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委员会负责组织推荐性工程建设标准试点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现批准协会标准《城镇供热管网维修技术规程》,编号为CECS 121︰2001,推荐给工程建设设计、施工、使用单位采用。本规程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城市供热工程委员会CECS/TC 34(北京朝阳区慧新南里2号院,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院标准科技信息研究所,邮编:100029)归口管理,并负责解释。在使用中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资料径寄解释单位。 主编单位: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参编单位:吉林市供热总公司唐山市供热总公司 主要起草人:闻作祥李谋德张红斌白仁宇杨时荣马健董秋虹 崔莲素李国祥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2001年2月20日 目次 前言 (3) 1 总则 (6) 2 求语 (6)

3 维护、检修人员及设备 (6) 3.1 维护、检修机构设置及人员要求 (6) 3.2 维护、检修用主要设备与器材 (6) 3.3 备品备件 (7) 4 主要设备的维护、检修 (7) 4.1 一般规定 (7) 4.2 管道与钢支架的维护、检修 (8) 4.3 阀门的维护、检修 (9) 4.4 补偿器的维护、检修 (9) 4.5 法兰与螺栓的维护、检修 (10) 5 管道的防腐、保温,土建结构及附属物的维护、检修 (11) 5.1 管道的防腐 (11) 5.2 管道的保温结构 (11) 5.3 土建结构(管沟、井盖、爬梯) (11) 6 供热管网的运行维护 (11) 6.1 一般规定 (11) 6.2 维护质量要求 (12) 7 供热管网检修及验收 (12) 7.1 一般规定 (12) 7.2 检修前后的停运和启动 (13) 7.3 法兰连接式阀门的更换 (14) 7.4 焊接式阀门的更换 (14) 7.5 套筒补偿器盘根的增加或更换 (15) 7.6 空间补偿器除锈防腐 (15) 7.7 法兰垫的更换 (16) 7.8 管段的更换 (16) 7.9 套筒补偿器的更换 (17) 7.10 波纹管补偿器的更换 (17) 7.11 球型补偿器及自然补偿器的更换 (17) 8 故障处理 (17) 8.1 一般规定 (17) 8.2 故障处理的前期准备 (18) 9 检修技术资料及归档 (18) 9.1 检修 (18) 9.2 故障处理 (19) 9.3 归档 (19) 附录A热力站主要设备的维修 (20) A1 热力站主要设备附件的维护、检修 (20) A2 热力站内常用换热设备的检修 (22) A3 故障处理及检修技术资料归档 (24) 附录B 一般设备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25) 本规程用词说明 (29) 1 总则 1.0.1 为使城市供热管网的维护、检修工作更为规范和科学合理,确保安全运行,制定本规

城市供热工程施工规范

城市供热工程施工规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供热工程作为一项关键基础设施建设 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确保供热工程质量和运行效果,制定和遵守工程施工规范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从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以及施工后的质量保障等方面,进行全面论述。 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规划设计:供热工程的设计应综合考虑城市规划、环境因素、管 网布局等因素,并与相关部门进行充分沟通和协调。设计应符合相关 规范,并确保有足够的供热能力满足用户需求。 2.选址与土地准备:供热站、锅炉房和管道走线等设施选址应考虑 到交通便利、用地安全等因素,并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相关土地准备 工作包括清理、平整土地,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3.人员培训和技术准备:施工前需要进行相关人员的培训,确保技 术人员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进行必要的技术准备,包括 工程测量、施工设备的准备和物料采购等。 二、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1.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供热站、锅炉房和管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应按照设计方案的要求进行施工,确保设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管道敷设和焊接:管道敷设应符合设计要求,确保管道走向合理,避免弯曲或过度拉伸。管道焊接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确保焊缝的牢 固性和密封性。 3.阀门和附件安装:安装阀门和附件时,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布置 和连接。阀门应安装在合适位置,方便操作和维护。 4.保温层施工:保温层的施工应符合相关规范,并确保保温材料的 质量和密封性。 5.设备安装和调试:锅炉、泵等设备的安装需要确保牢固可靠,同 时进行必要的调试,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三、施工后的质量保障 1.验收和测试:供热工程的施工完成后,应进行相关的验收和测试 工作。包括设备性能测试、管道压力测试等,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2.运行管理和维护:供热工程的运行管理和维护要做到定期检查、 维护设备、清理管网,确保供热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 3.安全措施:供热工程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范,做好 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确保工程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安全。 4.应急处理和应对措施:供热工程在运行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应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和应对措施,确保及时处理,并降低对供 热系统的影响。

供热热网规范

热网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生产,方便人民生活,加速发展我国城市集中供热事业,提高集中供热工程设计水平,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 本规范适用于以热电厂或区域锅炉房为热源热泵新建或改建的城市热力网管道、中断泵站和用户热力站等工艺系统设计;其它型式热源的城市热力网设计可参考本规范; 供热介质设计参数适用范围: 一、热水热力网压力小于或等于,温度小于或等于200°C; 二、蒸汽热力网压力小于等于, 温度小于或等于350°C; 第1.0.3条城市热力网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并注意美观; 第1.0.4条 城市热力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在地震、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等地区进行排水和煤气热力网工程设计时,尚应遵守现行的室外给水排水和煤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TI32,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TJ25,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以及国家和有关专业部门颁发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耗热量 第一节热负荷 第2.1.1条热力网支线及用户热力站设计时,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应采用经核实的建筑物设计热负荷; 第2.1.2条没有建筑物设计热负荷资料时,或热力网初步设计阶段,民用建筑的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可按下列方法计算: 一、采暖热负荷 Qn=q·A10-3 2.1.2-1 式中Qn—采暖热负荷,kw; q—采暖热指标,W/m,可按表2.1.2-1取用; A—采暖建筑物的建筑面积,m2; 采暖热指标推荐值表..2-1 建筑物类型住宅居住区综合学校办公医院托幼旅馆商店食堂餐厅影剧院大礼堂体育馆 热指标W/m2 58-64 60-67 60-80 65-80 60-70 65-80 115-140 95-115 115-165 注:热指标中包括约5%的管网损失在内; 二、通风、空调冬季新风加热热负荷 Qtk=k1Q`n 2.1.2-2 式中Qtk—通风、空调新风加热热负荷,KW; Q`n—通风、空调建筑物的采暖热负荷,KW; k1—计算建筑物通风、空调新风加热热负荷的系数,可取三、采暖期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 Qsp=mvtr-t1/T 2.1.2-3 式中Qsp—采暖期间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KW; m—用热水单位数住宅为人数,公共建筑为每日人次数,床位数等; v —用热水单位每日热水量,L/d,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选用; tr—生活热水温度°C,按热水用量标准中规定的温度取用; t1—冷水计计算温度,取最低月平均水温,°C,无资料时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取用;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一) 总则 1.0.1 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发展我国城市集中供热事业,提高集中供热工程设计水平,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供热热水介质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 2.5MPa,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200℃;供热蒸汽介质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1.6MPa,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350℃的下列热力网的设计: 1 由供热企业经营,以热电厂或区域锅炉房为热源,对多个用户供热,自热源至热力站的城市热力网; 2 城市热力网新建、扩建或改建的管道、中继泵站和热力站等工艺系统设计。 1.0.3 城市热力网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并注意美观。 1.0.4 在地震、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等地区进行城市热力网设计时,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遵守现行的《室外给水排水和煤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TJ 32)、《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J 25)、《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 112)以及国家相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3 耗热量 3.1 热负荷 3.1.1 热力网支线及用户热力站设计时,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宜采用经核实的建筑物设计热负荷。 3.1.2 当无建筑物设计热负荷资料时,民用建筑的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可按下列方法计算: 1 采暖热负荷 Qh=qhA·10-3 (3.1.2—1) 式中Qh—采暖设计热负荷(kW); qh—采暖热指标(W/m2),可按表3.1.2—1取用; A—采暖建筑物的建筑面积(m2)。 2 通风热负荷 QV=KVQh (3.1.2—2) 式中QV——通风设计热负荷(kW); Qh——采暖设计热负荷(kw); KV——建筑物通风热负荷系数,可取0.3~0.5。 3 空调热负荷 1) 空调冬季热负荷 Qa=qaA·10 -3 (3.1.2—3) 式中Qa——空调冬季设计热负荷(kW); qa ——空调热指标(W/m2),可按表3.1.2-2取用; A——空调建筑物的建筑面积(m2)。 2) 空调夏季热负荷 Qc=qcA·10- 3/COP (3.1.2—4) 式中Qc——空调夏季设计热负荷(kW); qc——空调冷指标(W/m2),可按表3.1.2-2取用; A——空调建筑物的建筑面积(m2); COP——吸收式制冷机的制冷系数,可取0.7~1.2。 表3.1.2—2 空调热指标qa、冷指标qc推荐值(W/m2)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条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生产,方便人民生活,加速发展我国城市集中供热事业,提高集中供热工程设计水平,特制订本规范。 第条本规范适用于以热电厂或区域锅炉房为热源热泵新建或改建的城市热力网管道、中断泵站和用户热力站等工艺系统设计。其它型式热源的城市热力网设计可参考本规范。 供热介质设计参数适用范围: 一、热水热力网压力小于或等于,温度小于或等于200°C; 二、蒸汽热力网压力小于等于, 温度小于或等于350°C。 第条城市热力网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并注意美观。第条城市热力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在地震、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等地区进行排水和煤气热力网工程设计时,尚应遵守现行的《室外给水排水和煤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TI32,《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TJ25,《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以及国家和有关专业部门颁发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耗热量 第一节热负荷 第条热力网支线及用户热力站设计时,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应采用经核实的建筑物设计热负荷。 第条没有建筑物设计热负荷资料时,或热力网初步设计阶段,民用建筑的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可按下列方法计算: 一、采暖热负荷 Qn=q·A10-3 (式中 Qn—采暖热负荷,kw; q—采暖热指标,W/m,可按表取用; A—采暖建筑物的建筑面积,m2。 采暖热指标推荐值表..2-1 建筑物类型住宅居住区综合学校办公医院托幼旅馆商店食堂餐厅影剧院大礼堂体育馆 热指标(W/m2) 58-64 60-67 60-80 65-80 60-70 65-80 115-140 95-115 115-165 注:热指标中包括约5%的管网损失在内。 二、通风、空调冬季新风加热热负荷 Qtk=k1Q`n (式中 Qtk—通风、空调新风加热热负荷,KW; Q`n—通风、空调建筑物的采暖热负荷,KW; k1—计算建筑物通风、空调新风加热热负荷的系数,可取三、采暖期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 Qsp=(mv(tr-t1))/T 式中 Qsp—采暖期间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KW; m—用热水单位数(住宅为人数,公共建筑为每日人次数,床位数等); v —用热水单位每日热水量,L/d,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选用; tr—生活热水温度°C,按热水用量标准中规定的温度取用; t1—冷水计计算温度,取最低月平均水温,°C,无资料时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取用。 T—每日供水小时数,住宅、旅馆、医院等一般取24h。 计算居住区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时可按下式计算:

集中供热工程集中供热锅炉房热源厂设计规范

集中供热工程集中供热锅炉房热源厂设计规范 1.1 热源选择 1.1.1 集中供热站的炉型选择: 根据燃烧方式不同,锅炉可以分为链条锅炉、循环流化床锅炉、煤粉炉等。供采暖和生活用热的锅炉不宜选择煤粉炉。 链条锅炉和循环流化床锅炉有各自的特点,选择什么样的炉型最好,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不是绝对的。 1、锅炉燃烧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以下要求: (1)对煤种的适应性好; (2)对负荷的适应性和压火性能好; (3)消烟、除尘、脱硫效果好; (1)劳动强度较小。 当燃用锡盟神华北电生产的11.199MJ/kg(2750 大卡/公斤)低值燃料煤时,不宜选择链条炉排锅炉;当燃用发热量较

低的煤,宜选择循环流化床锅炉。 2、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特点: (1)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优点 循环流化床锅炉是二十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燃烧方式锅炉,其中主要优点是: ①低污染燃烧。由于循环流化床燃烧炉膛温度可控制在850oC 左右,并可在投燃料的同时加投石灰石CaCO3,这样可以达到去除SO2 与控制NOx 有害物质生成的目的。 ②燃烧适应范围广,除燃用一般的煤以外,还可以燃低热值的煤矸石、油页岩、煤泥等。 ③适合调峰运行,循环流化床锅炉能做到在30%额定负荷下不投油稳燃。 ④锅炉热效率高。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料是在多次循环中完成燃烧的,所以燃料的化学不完全燃烧和机械不完全燃烧的热损几乎可以达到“0”的水平。 (2)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缺点 ①对煤的粒径有严格要求,一般应控制在13mm 以下,

最好在6mm 左右,对煤的运输、堆放、破碎有比较严格的要求。 ②由于炉膛风压要求高,鼓、引风机的电动机功率大。 ③锅炉烟尘中原始含尘浓度较高。 ④设备价格较链条炉高。 3、链条炉排锅炉的特点 (1)链条炉排锅炉的优点 ①有比较成熟的制造运行经验。 ②操作简单方便。 ③运行自耗电低于循环流化床锅炉。 ④价格低于循环流化床锅炉。 (2)链条炉排锅炉的缺点 ①对燃料的适应性差,一般只宜燃用Ⅱ、Ⅲ类烟煤。 ②锅炉的热效率和锅炉燃烧效率均低于循环流化床锅炉。 根据以上比较,考虑到太仆寺旗宝昌镇北区的煤源状况,其煤质较差,所以我们经过设计方案比选,集中锅炉房供热

供热设计规范

供热设计规范 供热设计规范是指在建筑物中实施供热工程时应遵循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下面是一个关于供热设计规范的简要介绍,包括从供热方式选择、管道设计、热网循环和热网控制等方面的要点。 一、供热方式选择 供热方式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用热需求、供热设备的条件、能源资源和环保要求等因素。常见的供热方式包括集中式供热系统和分户式供热系统。集中式供热系统适用于多栋建筑物集中供热,热源可以是锅炉、热泵等;分户式供热系统适用于多层住宅供热,每户单独安装热交换器。 二、管道设计 管道设计是供热系统中的重要环节,涉及到管道材料、管径、施工工艺和敷设布局等方面的问题。在设计中应选择合适的管道材料,如钢管、塑料管等,以及合适的管径,保证供热系统的运行稳定和热量传递效率。此外,还应注意管道的敷设布局,使得热量分布均匀且方便维修。 三、热网循环 热网循环是指供热系统中热介质的流动方式。常见的热网循环方式有串联循环、并联循环和混合循环。在设计中应根据建筑物的用热需求和供热设备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循环方式。并联循环适用于多个建筑物的集中供热,混合循环适用于建筑物内部的供热。在循环中还应注意管道的坡度和流速,以避免过于陡峭和过于缓慢的流动。

四、热网控制 热网控制是保证供热系统稳定运行和高效供热的重要措施。在设计中应合理设置调节阀、流量计、温度传感器等控制装置,实现系统的自动控制和调节。此外,还应设置合适的温度和压力保护装置,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 综上所述,供热设计规范是建筑物供热工程实施中必须遵循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其中包括供热方式选择、管道设计、热网循环和热网控制等方面的要点。通过遵循这些规范,可以实现供热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高效供热,满足建筑物的用热需求。

城镇供热管网结构设计规范

城镇供热管网结构设计规范 一、整体规划和布局 1.城镇供热管网应根据城市的地形、道路、建筑物分布等因素,合理规划和布局。管网的走向和分支设计应便于管道施工和维护,同时满足热源和用户的供热要求。 2.管网应设立适当的缓冲区和储备区,以应对高负荷和突发事件的需求。 二、管道材料和规格选择 1.城镇供热管网的管道材料应具有耐高温、耐压、耐腐蚀等特性,常用的材料有无缝钢管、钢塑复合管等。 2.根据供热系统的规模和运行要求,合理选择管道的直径和厚度,以保证热量传递效果和系统的运行效率。 三、管道敷设和保温 1.管道敷设应符合地勘测绘、地形地貌、市政轨道等相关规范。管道在穿越道路、河道等地方应采取合适的敷设方式,确保安全和施工便利。 2.管道保温应根据供热条件和环境温度选择适当的保温材料和厚度,以减少热量损失和节能。 四、井室和阀门设计 1.井室是城镇供热管网中重要的设施,应根据井室的功能合理设计井室的结构和尺寸。井室的通风、防水和防冻措施也需要同时考虑。

2.设备井、调节井、阀门井等应设置在易检修、维护、更换处。井室 和井盖的材料和防盗措施也需符合相关规定。 五、安全防护和监测设施 1.管道路段和井室应设有适当的标识和警示标志,以提醒周围的人员 注意供热管网的存在。 2.管道路段和井室应设置防火、防爆等安全设施,同时配备相应的监 测设备,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故障。 六、维修和更换 1.城镇供热管网应定期进行巡检和维护,及时处理管道泄漏、堵塞等 故障。 2.对于老化严重的管道和设备,应及时进行更换,确保供热系统的安 全和可靠运行。 总之,城镇供热管网结构设计规范是城镇供热工程中的重要指导文件,对于保障供热系统的安全和高效运行非常关键。设计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 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和技术发展不断进行改进和优化。

城市供热系统规范要求

城市供热系统规范要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供热系统的建设和运营变得尤为重要。城市供热系统规范的要求是确保系统运行安全、高效,并减少对环境 的影响。本文将介绍城市供热系统规范的主要要求。 1. 设计要求 城市供热系统的设计应基于当地气候条件和能源资源特点,同时考 虑到系统的可持续性和适应性。设计过程中,需要合理确定系统规模、供热能力和工作参数,确保系统运行稳定、能效高。此外,设计还要 充分考虑安全性与可靠性,确保设备完善,并预留适当的检修通道。 2. 材料与设备要求 城市供热系统涉及的材料与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有良好的 耐热性能、耐久性和耐腐蚀性能。其中主要材料包括管道、阀门、热 交换器等,设备包括热源装置、泵站、水处理设备等。选定的材料与 设备应具备稳定的工作性能、高效的能源利用率,并能够实现系统的 自动化控制。 3. 建设与施工要求 城市供热系统的建设与施工应按照相关规范进行,确保施工质量和 工期。施工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遵守相关安全操作 规程。施工过程中应注重材料与设备的质量控制,确保接口连接的可 靠性和完整性。此外,施工现场应保持整洁,并进行临时设施的规划 和布置。

4. 运行与维护要求 城市供热系统的运行与维护要求包括系统运行管理、设备维护保养、安全监测与应急处理等方面。运行管理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包括 供热计量、能耗统计、数据记录等工作。设备的维护保养应按照制定 的计划和标准进行,定期检查、清洗和更换设备,并进行必要的调试 和维修。安全监测与应急处理是城市供热系统运行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应建立健全的监测机制和应急预案。 5. 环境与能耗要求 城市供热系统应遵循环保理念,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在设计和运行 过程中,应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辐射和废 气排放。此外,还应加强对供热系统周边环境的监测与保护,确保供 热系统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不超过相关规定的标准。 6. 用户服务要求 城市供热系统的用户服务是提高用户满意度的关键。相关部门应建 立健全的用户服务体系,提供便捷的服务渠道,及时解决用户问题和 投诉。用户应得到透明的计量与收费服务,合理的供热质量保障,以 及及时的技术支持与维修服务。 总结: 城市供热系统规范的要求涉及到设计、材料与设备、建设与施工、 运行与维护、环境与能耗以及用户服务等多个方面。遵循规范要求可 以提高城市供热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能效性,保护环境,提高用

集中供热工程供热负荷设计规范

集中供热工程供热负荷设计规范 1.1 供热范围 1.1.1 供热范围 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镇北区集中供热工程供热范围:西至焦家营子,东至变电站,北至党校,南至锡林大街,整个供热范围约570×104m2。 供热范围图—详见附图—01 1.2 热指标确定 1.2.1 供热最大热指标的确定 1、热负荷计算方法: 采暖热负荷采用面积热指标估算法进行计算。 2、耗热指标的选取: 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镇民用建筑及公共建筑多数为170 六层的砖混结构为主,其中~砖墙,民用住宅建筑一般以三.有较多平房,大部分建筑是七十~八十年代建设的。近年来才有高层建筑物落成。根据国家行业标准《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14-2002)规定,未采取节能措施的现有建筑:学校、办公供热设计热指为60~80w/m2、住宅供热设计热指标为64~75w/m2;采取节能措施的规划建筑:学校、办公供热设计热指标为50~70w/m2、住宅供热设计热指标为40~45w/m2,结合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镇北区集中供热工程

供热范围内基本为现有和在建民用及公共建筑,其外墙均为170 厚砖墙,且在本项目供热范围内民用住宅及公共建筑楼房均以1~6 层砖混结构为主,平房占有一定比率的实际情况,经过实地调查和参考其它城市供热指标取值,见“现状建筑构成及分类热指标汇总表: 建筑物构成及分类热指标汇总表 根据上表计算:本项目现有建筑的采暖热指标(包括5%的管网热损失)取值为: 综合性热指标取74.14w/m2。 的管网热5%本项目正建和规划建筑的采暖热指标(包括 损失)取值为: 综合性热指标取64.5w/m2。 1、供热分区及采暖面积的确定 采暖面积是由用地面积乘以建筑容积率,再乘以热化采数而得。民用建筑热化系数取0.7,工业区热化系数取0.4。 1.2.2 平均及最小热指标 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镇北区采暖期室外计算温度为-27℃,室内采暖设计温度为 18℃,采暖期≤-8.6℃,的天数为212 天,采暖期室外平均

CJJ34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

CJJ34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 篇一:城市集中供热工程常用规范 城市集中供热工程常用规范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 《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81-1998) 《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验收规范》(CJJ28-2004) 《城镇供热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8-1990) 《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CJJ/T114-2000)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过程设计规范》(GB50264-1997)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供热工程制图标准》(CJJ/T78-1997) 《锅炉房设计规范》GB 50041-2008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50187-9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 J22-87; 《分散型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定》 HG/T20573-95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093-2002 《锅炉房设计规范》 GB 50041-200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200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16-98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016-98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 锅炉房及附属设施的采暖、通风、除尘设计。 (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2)《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42-2002;(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2002; (4)《火力发电厂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技术规程》DL/T 5035-2004; 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3) 《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告》国发[2007]15 号; (4)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15587-1995; (5) 《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3485-1998; (6) 《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GB/T3486-1998; (7)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1-621-2005;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

五、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 30 本规范适用于供热热水介质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2.5MPa,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200℃;供热蒸汽介质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1.6MPa,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350℃的下列城镇供热管网的设计: 1 以热电厂或锅炉房为热源,自热源至建筑物热力入口的供热管网; 2 供热管网新建、扩建或改建的管线、中继泵站和热力站等工艺系统。 热力网 以热电厂或区域锅炉房为热源,自热源经市政道路至热力站的供热管网。(2.5MPa,200℃) 2.1.10 街区热水供热管网 自热力站或用户锅炉房、热泵机房、直燃机房等小型热源至建筑物热力入口,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1.6MPa,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95℃,与热用户室内系统连接的室外热水供热管网。 2.1.11无补偿敷设 直管段不采取人为的热补偿措施的直埋敷设方式。 当无建筑物设计热负荷资料时,民用建筑的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可按下列方法计算: 采暖热指标推荐值同02版区别,区分了未采取节能措施的热指标和采取节能措施的热指标。 热指标的供热管网热损失按5%考虑 当凝结水回收时,用户热力站应设闭式凝结水箱并应将凝结水送回热源。当热力网凝结水管采用无内防腐的钢管时,应采取措施保证凝结水管充满水 凝结水管道宜采用具有防腐内衬、内防腐涂层的钢管或非金属管道。非金属管道的承压能力和耐温性能应满足设计技术要求。 热力网管沟内不得穿过燃气管道。 8.2.21 当热力网管沟与燃气管道交叉的垂直净距小于300mm 时,必须采取可靠措施防止燃气泄漏进管沟。 8.5.1 热力网管道干线、支干线、支线的起点应安装关断阀门。 10.1.3 站房设备间的门应向外开。热水热力站当热力网设计水温大于100℃,站房长度大于12m时,应设2个出口。蒸汽热力站均应设置2个出口。安装孔或门的大小应保证站内需检修更换的最大设备出入。多层站房应考虑用于设备垂直搬运的安装孔。 11.3.5 阀门、法兰等部位宜采用可拆卸式保温结构。

供热管道设计规范

供热管道设计规范 篇一:城市热力管网设计规定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城市热力管网) 为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发展我国城市集中供热事业,提高集中供热工程设计水平和城市热力管道设计质量,特制定本文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热力管网的设计 本标准适用于由供热企业经营,以热电厂或区域锅炉房为热源,对多个用户供热,自热源至热力站的城市热力管网;也适用于城市热力管网新建、扩建或改建的管道、中继泵站和热力站等工艺系统管道设计;也适用于热水热力管网供热介质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2.5MPa,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200℃;蒸汽热力管网供热介质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1.6MPa,设计温度小于或等于350℃。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定。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 GB 5026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 城市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 28 城市热力管网设计规范CJJ 34 城市供热管网质量检验、评定 CJJ/T 81 城市供热系统安全运行技术规程 CJJ/T 88 3 供热介质选择

3.1 对民用建筑物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供热的城市热力管网应采用水作供热介质。 3.2 同时对生产工艺热负荷和采暖、通风、空调、生活热水负荷供热的城市热力管网供热介质按下列原则确定: a) 当生产工艺热负荷为主要负荷,且必须采用蒸汽供热时,应采用蒸汽作供热介质; b) 以水为供热介质能够满足生产工艺需要(包括在用户处转换为蒸汽),且技术经济合理时,应采用水作为供热介质; c) 当采暖、通风、空调热负荷为主要负荷、生产工艺又必须采用蒸汽供热,经技术经济比较认为合理时,可采用水和蒸汽两种供热介质。 4 热力管网型式的确定 4.1 热水热力管网型式的确定 4.1.1 热水热力管网宜采用闭式双管制。 4.1.2 以热电厂为热源的热水热力管网,同时有工艺、采暖、通风、空调、生活热水多种热负荷,在生产工艺热负荷与采暖热负荷所需供热介质参数相差较大,或季节性热负荷占总热负荷比例较大,且技术经济合理时,可采用闭式多管制。 4.1.3 当热水热力管网具有水处理费用较低的丰富的补给水资源且技术经济合理时,可采用开式热力管网。 4.1.4 当热水热力管网具有与生活热水热负荷相适应的廉价低位能热源且技术经济合理时,可采用开式热力管网。 4.1.5 开式热水热力管网在生活热水热负荷足够大且技术经济合理时,可不设回水管。 4.2 蒸汽热力管网型式的确定 4.2.1 蒸汽热力管网宜采用单管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