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设部、国家计委城市供热规划内容深度

建设部、国家计委城市供热规划内容深度

类别:文件级别:全国性适用城市:全省(直辖市)发证机关建设部、国家计委城市供热规划内容深度

第一章概述

一、城市概况

1·1·1以城市总体规划要求收集的城市概况为基本内容。

1·1·2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划分各功能区(包括:工业区、文教区、科研区、居住区和旅游区等)。

1·1·3城市现在及今后5年或10年燃料需要量,及产地分析和煤质分析。

1·1·4地热、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利用情况和开发前景。

二、规划范围

1·2·1供热规划范围,主要指在城烟划区内用热负荷比较集中的市区,不包括城市郊区的

农田、山区、水域、荒地等。

1·2·2城市供热系统,主要是指热源市点。热力管道主干线和热力站布点等。

第二章供热现状与热负荷

一、供热现状

2·1·1说明全市主要工业的类别和分布,及其供热现状和存在问题。

2·1·2市区建筑物面积、供热面积、民用采暖的建筑面积等,不同使用性质建筑物的面积及占总面积的百分比,集中供热普及率等。

2·1·3现有采暖用热的供应方式、比重及生活热水的供应情况;利用热能制冷的现状。2·1·4职工冬季烤火费标准、供热成本、热价。

二、规划热负荷

2·2·1现有工业、民用热负荷(采暖、空调、生活热水)及近、远期规划发展热负荷。按现有热负荷、已批准项目的发展热负荷及远期规划发展热负荷分别列出,热负荷中应分别列出采暖期与非采暖期的最大、最小、平均热负荷。

2·2·2热负荷调查资料来源与分析。

2·2·3说明主要工业用汽参数、工艺要求、热负荷性质、生产班次、年运行小时数和凝结水回收情况。

2·2·4建筑采暖热负荷中,采暖供热指标的取值及采暖建筑物中不同性质建筑物所占的比重。根据供热面积及采暖热指标,计算采暖热负荷。对各类工业热负荷应根据各部门产品单

耗、生产量或参照同类企业计算。

2·2·5确定生活热水负荷的热水供应量及供应方式。探讨本市利用热能制冷的前景和可能需要的热负荷,并提出制冷的起止时间。

第三章热源的现状与规划

一、现状热源

3·1·1现有火电厂和热电厂(站)概况,每个热电厂(站)的位置、装机型号、台数、安装年月、运行状况、年发电量、供热能力。

3·1·2市区工业和民用锅炉的现状,锅炉台数,容量,安装年月,设备状况,实际蒸发量,各类型锅炉构成,平均锅炉单台容量,热效率,燃料来源及价格,灰渣处理和环境影响,烟囱个数,操作人员,锅炉房和煤场、灰场占地等;运行状况、供热能力。

3·1·3已利用的余热资源,供热能力、运行情况和开发的前景。

二、规划热源

3·2·1拟扩建或新建热电厂(站)的位置,装机型号、台数、供热能力、供热参数、投产后的年发电量、供热量。拟扩建的热电厂或改造的火电厂,有无扩建场地。包括厂房、煤场、

灰场、水源、运输条件等。

3·2·2拟新建的集中锅炉房,每个集中锅炉房的位置、护型与台数、供热能力、供热参数、年供热量,确定拟保留原来锅炉为尖峰锅炉。

3·2·3将要开发的余热资源、回收利用情况、供热能力、年供热量。其他能源可以利用的情况。

第四章实现热电联产与集中供热

一、确定每个热泪的供热范围

4·1·1根据热源的位置、供热半径和最远供热距离,确定其热源的供热范围。一般在供热

半径3公里的范围内不宜建第H个热电联产热源点。

4·1·2确定该热源周围所供热的工业与民用热负荷。

二、进行热电联产与分户的方案比较

4·2·1对拟新建或扩建的热电厂(站)应进行热电联产与分产的方案比较。只有论证经济合理时,才确定热电厂(站)的建设。一般锅炉单台容量在10吨/时,年运行小时数在4000

小时以上时,经技术经济论证合理,应搞热电联产。

4·2·2根据热源所供应的工业与民用热负荷的大小、热负荷的性质、参数以及建厂的条件,

选择合理的供热机组。

三、介绍联片供热的规楼、供热量闻。近期集申供热,近期可发展轨电联产的情况。

第五章热力网

一、热力网系统规划

5·1·1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安排近、远期热力管网新建和改建的计划,说明起止年限。

5·1·2近、远期热力管网建设的规模、主干线总长度、热力站总数和布点、最大管径、最远供热距离。

二、蒸汽系统

5·2·1介绍工业用汽的蒸汽管网系统,确定每个系统的供汽参数和流量以及凝结水回收情况。

5·2·2蒸汽管网主干线的总长度及占总长度的百分比、最大供热距离。

三、热水系统

5·3·1介绍各个热水系统、确定采暖热水系统的供水温度与回水温度。

5·3·2热水管网主干线的总长度及占总长度的百分比、最大供热距离。在有生活热水供应的地区,介绍热水供应量,冬、夏季供应方式。

5·3·3热力站的布点和用地。

四、管网走向及敷设方式

5·4·1根据供热近、远期规划要求,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管网走向,并

考虑到多热源联网的可能性。

5·4·2蒸汽管网与热水管网在市区各地段所采用的敷设方式。

第六章热电厂(站)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一、电力系统概况

6·1·1目前和将来发展的用电负荷情况。

6·1·2水电站的装机容量,丰水和枯水季节以及水电站在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

6·1·3中低压凝汽机组改为热电站对电力系统的影响,高压凝汽机组改为发电供热两用机

组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6·1·4电力系统中小火电的状况。

6·1·5热电厂(站)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二、热电厂(站)的运行

6·2·1根据“以热定电”的原则,确定各热电厂(站)在全年不同季节的运行方式。

6·2·2预计各热电厂(站)的年发电、供电量,可望达到的年设备利用小时数。

第七章投资估算与经济效益分析

一、投资估算

7·1·1建设热电厂(站),改造老电厂为热电厂(站)和火电厂中增装供热机组的规模与投资。

7·1·2建设锅炉房规模与投资;余热利用工程的规模与投资。

7·1·3热力管网、热力站、中继泵站和凝结水回收站的投资。

7·1·4供热管理机构的投资。

二、主要材料估算

7·2·1分期实现供热规划,其供热管网所需的钢材、木材、水泥量。

三、经济决益分析

7·3·1年节煤量的计算,年节约吨桥煤净投资的估算。

7·3·2供热规划分期实施的年限、分期达到的年供热量、供热普及率。

7·3·3分阶段实现供热规划所需的投资,分析经济效益,估算投资回收年限。

第八章环境评述

一、环境现状

8·1·1当地大气、水体的环境现状。

8·1·2供热灰渣的处理方式及堆埋场地。

二、供热规划实现后的环境评述

8·2·1分阶段实现供热规划后大气、水体环境的改善情况,灰渣综合利用和处理的情况。

8·2·2停运的锅炉房数量、锅炉台数、烟囱减少的数量以及节约的锅炉房、煤场、灰场的占地面积。

三、环境的领会评述

第九章实现供热规划

一、组织机构

二、工程实施

9·2·1分期实现规划的热源、热网和热力站、供热范围、集中供热普及率。

9·2·2最终实现供热规划的年限。

三、建设进度

第十章结论

一、结论

二、存在问题及理议

第十一章附件

一、附表

11·1·1近、远期热负荷调查表。

11·1·2工业与民用采暖锅炉现状调查表。

11·1·3可利用的余热资源调查表。

11·1·4现有热电厂(站)机组型号与供热能力调查表。

11·1·5规划热电厂(站)机组型号与供热能力调查表。

11·1·6规划集中锅炉房的供热能力汇总表。

11·1·7新能源开发调查表。

11·1·8投资估算表。

二、附图

11·2·1全市供热现状图。应标明现有热电厂(站)、余热利用和集中锅炉房的位置。每个热源的供热能力、供热范围。现有工业与采暖热网主干线的单线走向示意。

11·2·2全市近、远期工业与民用热负荷分布图。应标明工业用户与民用供热小区的位置、用热量。

11·2·3全市近、远期工业与民用热负荷曲线图。应分别绘出各热源供热范围的工业与民

用热负荷的年热负荷曲线。

11·2·4供热规划图。应标明现有的和规划的各类热源、每个热源的供热量、供热范围、供热半径。

11·2·5管网规划图。应标明工业与民用供热管网主干线的单线走向、注明管径与根数、各阶段的敷设方式和长度;各热力站、中继泵站、凝结水回收站的位置。

11·2·6热水管网水压图。应标明热水管网主干线沿线地形标高,管线沿程压力损失(仅在地形变化大的城市管网需要)。

供热规划深度规定

建设部国家计委关于加强城市供热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 (1995年3月14日建城字第126号文发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委(计经委)、电力局(供电局),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市政管理委员会,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电业管理局,计划单列市建委、计委、电力局: 城市集中供热(以下简称城市供热)是城市重要基础设施,是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城市供热事业发展较快。目前,全国已有172个城市建设了供热设施,“三北”地区(东北、华北、西北)供热普及率在19%以上,山东、河南、江苏、浙江、湖北、上海等南方地区也相继建设了城市供热设施。实践证明:制定科学的供热规划并按规划组织实施是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的有效手段。为了促进城市供热事业健康发展,加强城市供热规划管理工作,我们编制了《城市供热规划技术要求》和《城市供热规划内容深度》,现随文印发,并就加强城市供热规划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城市供热专业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各个城市在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时,应结合实际需要编制城市供热专业规划,其内容深度要符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对各专业规划的要求。 二、要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城市供热规划技术要求》和《城市供热规划内容深度》的规定编制城市供热规划,并与城市规划部门进行协调。 三、为了提高城市供热规划质量,必须委托具有相当资质和级别的城市规划或供热专业设计单位编制城市供热规划。 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规划供热面积在1000万平方米以上(含1000万平方米)的 城市供热规划,应由具有甲级资质的供热专业设计单位承担。规划供热面积在1000万平方米以下的城市供热规划,应由具有乙级资质的供热专业设计单位承担。 四、城市供热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后,要组织进行相当级别的从事供热专业工作的专家论证。 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规划供热面积在10O0万平方米以上(含100O万平方米)的 城市供热规划,要由5名以上(含5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城市规划和供热专家参加论证,其中供热方面专家不得少于3名。 规划供热面积在1000万平方米以下的城市供热规划,要由3名以上(含3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城市规划或供热专家参加论证。 五、强化城市供热规划的审批工作。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规划供热面积在1000万平方米以上(含1000万平方米)的城市供热规划,要报请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规划供热面积1000万平方米以下的城市供热规划,要报请市人民政府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批准。 六、对于没有编制城市供热规划或者城市供热规划不符合上述规定要求的城市,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不予批准城市供热工程项目建议书和企业新建、扩建热电项目的技术改造。国家各级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专业银行不得贷款用于供热工程建设,也不得享受有关节能贷款、技术改造贷款或贴息补助。有关燃料部门不得供给燃料煤等。 七、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持城市供热规划的编制工作,并监督实施,当地计划、电力。环保等有关部门要参与供热规划编制工作。 八、调整、修改城市总体规划时,城市供热规划也要做相应的调整。城市供热工程建设

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

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 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 联合发布《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 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以急计基础[2000]1268号文联合发出通知,印发了《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 规定全文如下: 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 热电联产具有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提高热质量、增加电力供应等综合效应。热电厂的建设是城市治理大气污染和提高能源利用率的重要措施,是集中供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公益性基础设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热电联产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推动热电联产事业的发展,特作出如下规定:第一条 各地区在制定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节约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等法律、细则和相关地方法规时,应当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制定发展和推广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措施。 第二条

各地区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应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认真贯彻执行“能源节约与能源开发并举,把能源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按照建设部、国家计委《关于加强城市供热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的规定(建城[1995]126号),认真编制和审查城市供热规划。依据本地区《城市供热规划》、《环境治理规划》和《电力规划》编制本地区的《热电联产规划》。 在进行热电联产项目规划时,应积极发展城市热水供应和集中制冷,扩大夏季制冷负荷,提高全年运行效率。 第三条 热电联合规划必须按照“统一规划、分布实施、以热定和适度规模”的原则进行,以供热为主要任务,并符合改善环境、节约能源和提高供热质量的要求。 第四条 各级计委负责热电联产的规划和基本建设项目的审批,各级经贸委负责热电联产的生产管理、热电联产技术改造规划的制定和项目的审批,各级建设部门是——城市供热行业管理部门,各级环保部门要依照相关的环保法规对热电联产进行监督。 第五条 根据国家能源和环保政策,各地区应根据能源供应条件和优化能源结构的要求,从改善环境质量、节约能源和提高供热质量出发,优化热电联产的燃料供应方案。 第六条

城区供热专项规划

延吉市铁南区供热专项规划 (2009——2020年) (初审稿) 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九年三月

编制资质证书:[建]城规编第(******) 证书等级:甲级 延吉市铁南区供热专项规划 (2009——2020年)` 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九年三月

项目名称:延吉市铁南区供热专项规划(2009—2020)规划编号:规设2009-06-03 编制单位:延吉市人民政府 承编单位: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编制资格:甲级 编制资质证书:[建]城规编第(081024) 院长:张晓艳 副院长:张洪杰 总规划师:王斯伟 副总规划师:左群英、吕昌海、林春健 项目负责人:左群英 参编人员:艾莉莉、户哲、赵亚男

前言 (1) 1 概述 (3) 1.1供热规划编制背景 (3) 1.2城市概况 (4) 1.2.1地理位置 (4) 1.2.2地形地貌 (4) 1.2.3水文条件 (4) 1.2.4气候条件 (5) 1.2.5能源资源状况 (5) 1.2.6社会经济 (6) 1.2.7能源消耗及环境状况 (6) 1.3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7) 1.3.1城市性质 (7) 1.3.2城市规模 (7) 1.3.3城市布局结构 (7) 1.4 延吉市城市供热发展史 (8) 2 供热现状 (9) 2.1热负荷 (9) 2.1.1工业热负荷 (9) 2.1.2采暖热负荷 (9) 2.1.3生活热水及空调热负荷 (10) 2.2热源现状 (10)

2.3热网现状 (10) 2.4供热管理 (10) 3 存在的问题 (11) 3.1供热设施 (11) 3.2环境状况 (12) 4 热负荷与发展预测 (13) 4.1中心城区规划建筑面积 (13) 4.2建筑物构成 (13) 4.3工业热负荷 (14) 4.4采暖热负荷 (15) 4.4.1采暖热指标 (15) 4.4.2热负荷 (17) 4.5生活热水及空调负荷 (17) 5 规划设想 (19) 5.1指导思想 (19) 5.2编制依据 (19) 5.3规划原则 (20) 5.4规划范围及规划年限 (21) 5.4.1规划范围 (21) 5.4.2规划年限 (21) 5.5规划主要内容 (21) 5.5.1热源规划 (22)

城市供热工程设计规范

城市供热工程设计规范 篇一:城镇供热管网结构设计规范CJJ105-2005 篇二:城市供热工程设计 第三篇城市供热 1 工程设计 1.1 供热介质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CJJ 34-90 1.0.2 供热介质设计参数适用范围: 一、热水热力网压力小于或等于2.5MPa,温度小于或等于200℃;二、蒸汽热力网压力小于或等于1.6MPa,温度小于或等于350℃。 3.3.1 以热电厂为热源的城市热水热力网,补给水水质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溶解氧小于或等于0.1mg/L;二、总硬度小于或等于0.7mg/L;三、悬浮物小于或等于5mg/L;四、pH(25℃)7--8.5。 3.3.2 以区域锅炉房为热源的城市热水热力网,补给水采用炉外化学处理时,其水质应符合第3.3.1条的规定;当热力网设计供水温度等于或小于95℃时,可采用炉内加药处理,补给水水质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总硬度小于或等于6mg/L;二、悬浮物小于或等于20mg /L;三、pH(25℃)大于7。 3.3.3开式热水热力网补给水质量除应符合第3.3.1条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的要求。 1.2 压力工况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CJJ 34—90 6.3.1 热水热力网供水管道任何一点的压力不应低于供热介质的汽化压力,并应留有30--50kPa的富裕压力。 6.3.2 热水热力网的回水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不应超过直接连接用户系统的允许压力;二、任何一点的压力不应低于50kPa。 6.3.3 热水热力网循环水泵停止运行时,应保持必要的静态压力,静态压力应符合下列要求:一、不应使热力网任何一点的水汽化,并应有30~50kPa的富裕压力;二、与热力网直接连接的用户系统充满水;三、不应超过系统中任何一点的允许压力。 6.3.4开式热力网非采暖期运行,回水压力不应低于直接配水用户热水供应系统静水压力再加上50kPa之和。 1.3 管网布置与敷设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CJJ 34—90 7.2.6 工作人员经常进入的通行管沟应有照明设施和良好的通风。人员在管沟内工作时,空气温度不得超过40℃。装有蒸汽管道的通行管沟每隔lOOm应设一个事故人孔。 7.2.7 地下敷设热力网管道的管沟或检查室外缘,直埋敷设或地上敷设管道保温结构表面与建筑物、构筑物、道路、铁路、电缆、架空电线和其他管道的最小水平净距、垂直净距应符合表7.2.7的规定。 热力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其他管线的最小距离表7.2.7 续表

建设部、国家计委城市供热规划内容深度

类别:文件级别:全国性适用城市:全省(直辖市)发证机关建设部、国家计委城市供热规划内容深度 第一章概述 一、城市概况 1·1·1以城市总体规划要求收集的城市概况为基本内容。 1·1·2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划分各功能区(包括:工业区、文教区、科研区、居住区和旅游区等)。 1·1·3城市现在及今后5年或10年燃料需要量,及产地分析和煤质分析。 1·1·4地热、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利用情况和开发前景。 二、规划范围 1·2·1供热规划范围,主要指在城烟划区内用热负荷比较集中的市区,不包括城市郊区的 农田、山区、水域、荒地等。 1·2·2城市供热系统,主要是指热源市点。热力管道主干线和热力站布点等。 第二章供热现状与热负荷 一、供热现状 2·1·1说明全市主要工业的类别和分布,及其供热现状和存在问题。 2·1·2市区建筑物面积、供热面积、民用采暖的建筑面积等,不同使用性质建筑物的面积及占总面积的百分比,集中供热普及率等。 2·1·3现有采暖用热的供应方式、比重及生活热水的供应情况;利用热能制冷的现状。2·1·4职工冬季烤火费标准、供热成本、热价。 二、规划热负荷 2·2·1现有工业、民用热负荷(采暖、空调、生活热水)及近、远期规划发展热负荷。按现有热负荷、已批准项目的发展热负荷及远期规划发展热负荷分别列出,热负荷中应分别列出采暖期与非采暖期的最大、最小、平均热负荷。

2·2·2热负荷调查资料来源与分析。 2·2·3说明主要工业用汽参数、工艺要求、热负荷性质、生产班次、年运行小时数和凝结水回收情况。 2·2·4建筑采暖热负荷中,采暖供热指标的取值及采暖建筑物中不同性质建筑物所占的比重。根据供热面积及采暖热指标,计算采暖热负荷。对各类工业热负荷应根据各部门产品单 耗、生产量或参照同类企业计算。 2·2·5确定生活热水负荷的热水供应量及供应方式。探讨本市利用热能制冷的前景和可能需要的热负荷,并提出制冷的起止时间。 第三章热源的现状与规划 一、现状热源 3·1·1现有火电厂和热电厂(站)概况,每个热电厂(站)的位置、装机型号、台数、安装年月、运行状况、年发电量、供热能力。 3·1·2市区工业和民用锅炉的现状,锅炉台数,容量,安装年月,设备状况,实际蒸发量,各类型锅炉构成,平均锅炉单台容量,热效率,燃料来源及价格,灰渣处理和环境影响,烟囱个数,操作人员,锅炉房和煤场、灰场占地等;运行状况、供热能力。 3·1·3已利用的余热资源,供热能力、运行情况和开发的前景。 二、规划热源 3·2·1拟扩建或新建热电厂(站)的位置,装机型号、台数、供热能力、供热参数、投产后的年发电量、供热量。拟扩建的热电厂或改造的火电厂,有无扩建场地。包括厂房、煤场、 灰场、水源、运输条件等。 3·2·2拟新建的集中锅炉房,每个集中锅炉房的位置、护型与台数、供热能力、供热参数、年供热量,确定拟保留原来锅炉为尖峰锅炉。 3·2·3将要开发的余热资源、回收利用情况、供热能力、年供热量。其他能源可以利用的情况。 第四章实现热电联产与集中供热 一、确定每个热泪的供热范围 4·1·1根据热源的位置、供热半径和最远供热距离,确定其热源的供热范围。一般在供热

武城热力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及《山东省武城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为促进武城县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城区基础设施水平,优化城区生态环境,保障城市热力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任务 本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武城城市热力发展目标及供热负荷,提出并论证城市热源发展方案,合理布置城区供热管网及设施,初步制定城区供热机构设置,并对本工程的节能环保、投资估算、效益分析,近期建设、应急预案及实施措施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为武城县的城市热力发展提出科学合理、经济可行的规划方案。 第三条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3、《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 4、《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07]37号) 5、《关于加强城市供热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建设部、国家计委、建城字[1995]126号文,附:《城市供热规划的技术要求》和《城市供热规划的内容深度》) 6、《热电联产和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发改能源[2007]141号文) 7、《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8、《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计基础[2001]26) 9、《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 10、《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2008) 11、《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城市供热工作确保群众冬季采暖的意见》(鲁政发〔2008〕89号文) 12、《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城市供热节能工作的通知》

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

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的通 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建设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1995.06.08 •【文号】建规字第333号 •【施行日期】1995.06.08 •【效力等级】部门规章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城乡规划 正文 *注:本篇法规已被《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发布日期:2005年12月31日实施日期:2006年4月1日)废止 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 (1995年6月8日建规字第333号文发布)各省、自治区建委(建设厅),直辖市建委(规委)、规划局,计划单列市建委、规划局: 现将《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从发布之日起执行。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统一城市规划技术文件的内容和深度,依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以及未设镇的县城。

第三条本细则是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配套的具体规定,编制城市规划除遵守本细则外,尚应符合其他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四条城市规划设计成果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一)规划文本:表达规划的意图、目标和对规划的有关内容提出的规定性要求,文字表达应当规范、准确、肯定、含义清楚。 (二)规划图纸:用图象表达现状和规划设计内容,规划图纸应绘制在近期测绘的现状地形图上,规划图上应显示出现状和地形。图纸上应标注图名、比例尺、图例、绘制时间、规划设计单位名称和技术负责人签字。 规划图纸表达的内容与要求应与规划文本一致。 (三)附件:包括规划说明书和基础资料汇编,规划说明书的内容是分析现状、论证规划意图、解释规划文本等。 第二章总体规划 第五条编制总体规划需收集的基础资料一般包括以下各项: (一)市(县)域基础资料 1.市(县)域的地形,图纸比例为1/50000~1/200000; 2.自然条件:包括气象、水文、地貌、地质、自然灾害、生态环境等; 3.资源条件; 4.主要产业及工矿企业(包括乡镇企业)状况; 5.主要城镇的分布、历史沿革、性质、人口和用地规模、经济发展水平; 6.区域基础设施状况; 7.主要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自然保护区的分XXX开发利用条件; 8.三废污染状况; 9.土地开发利用情况; 10.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总值、国民收入和财政状况;

建设部关于推进供热计量的实施意见

建设部关于推进供热计量的实施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建设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2006.06.28 •【文号】建城[2006]159号 •【施行日期】2006.06.28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计量 正文 建设部关于推进供热计量的实施意见 (建城[2006]159号) 北京市市政管委,天津市建委,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山东省、河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设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为了深化供热体制改革,积极推进供热计量,实现按热量交纳热费,促进供热采暖系统节能,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供热计量工作的重要性 实施供热计量收费是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促进供、用热双方厉行节约的一项重要措施。 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要节能20%,全国要节约2.4亿吨标煤,其中建筑节能要达到1.01亿吨标煤。城市供热系统节能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城市集中供热基本上都是按热用户的采暖面积收费,缺乏计量设备和调节手段。绝大多数既有居住建筑是非节能建筑,没有供热计量设施,热用户无法进行自主调节;新建居住建筑相当一部分也未安装供热计量设施;

许多城市的供热设施严重老化,供热能源浪费严重,城市供热热源、管网、热力站、建筑入口无计量装置,无法考核单位和设施的能耗。为此,建设部等八部委在《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稳步推行按用热量计量收费制度,促进供用热双方节能”的要求。积极稳妥地实施供热计量,实行按用热量收费以考核供用热双方的能耗指标,提高供用热双方进行节能改造的积极性,是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的重要措施。 二、推进供热计量的目标 各地在推进供热计量收费过程中,要按照“坚持环保节能的原则,强化节约意识,大力推动建筑节能和系统节能,降低能源消耗”的要求进行。 (一)要把“十一五”建筑节能指标细化到供热节能方面,并落到实处;要从政府机关和公共建筑做起,全面实施供热计量工作,建立和完善供热计量收费机制,有条件的地区应从今年开始实施热计量收费。 (二)新建供热系统必须满足热计量技术要求,既有供热系统原则上应在2-4年内通过技术改造达到热计量要求。 (三)2006年采暖季前各地应选择一定数量的政府机构办公楼等建筑进行供热计量改造;2008年采暖季前,政府机构办公楼等建筑原则上应全部完成供热计量改造,达到热计量的要求。 (四)新建建筑的热计量设施必须达到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定要求,不符合相关供热计量标准规定要求的不得验收和交付使用。 (五)2006年开展既有非节能建筑节能和采暖系统热计量改造试点,“十一五”期间大城市要完成热计量改造的35%,中等城市完成25%,小城市完成15%。 三、实施供热计量的技术措施 供热计量包括供热采暖系统的热源、热力站、建筑物以及用户供热量和用热量的计量。

供热管网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XX供热管网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 编制时间: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 1.1项目概况 (1) 1.2城市概况 (2) 1.3 供热规划简介 (4) 1.4建设必要性 (5) 1.5编制依据 (5) 1.6 编制范围 (5) 第二章热负荷 (7) 2.1 供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7) 2.2 采暖热负荷 (9) 2.3 其它热负荷 (11) 2.4 年供热量及热负荷 (11) 第三章热源简介 (14) 第四章供热管网工程 (15) 4.1 供热现状 (15) 4.2 供热介质和供热参数 (15) 4.3 热力网形式及敷设方式 (16) 4.4 水力计算 (19) 第五章运行调节 (25) 5.1 供热调节方式的确定 (25) 5.2 热水管网水温、水量调节数据 (25)

第六章热网计算机监控系统 (27) 6.1 控制方式 (27) 6.2 热工自动化水平 (27) 6.3 热工自动化功能 (27) 6.4 热工自动化设备选型 (34) 第七章工程量估算 (36) 7.1 各种管径的管线长度 (36) 第八章环境保护 (37) 8.1编制依据及原则 (37) 8.2一般规定 (37) 8.3施工期间环境保护措施 (37) 8.4水土保持生态保护 (40) 第九章节约能源 (42) 9.1编制依据 (42) 9.2能源供应情况分析 (42) 9.3建设方案节能评价 (43) 9.4 能源消耗及能效评价 (44) 9.5 节能措施综述 (45) 9.6 项目节能评价 (46) 第十章消防、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 (48) 10.1 编制依据 (48) 10.2 消防 (48)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国家计划委员会关于加强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工作的报告-国发[1986]22号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国家计划委员会关于加强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工作的 报告 正文: ---------------------------------------------------------------------------------------------------------------------------------------------------- 国务院批转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国家计划委员会关于 加强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工作的报告 (一九八六年二月六日)(国发[1986]22号) 国务院同意建设部、国家计委《关于加强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工作的报告》,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情况贯彻执行。 城市集中供热设施是现代化城市的基础设施之一。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各地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管理,不断地摸索和总结经验,推动城市集中供热工作的开展。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国家计划委员会关于加强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工作的报告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八日) 我国城市集中供热是解放后发展起来的。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设了一批热电厂,初步奠定了我国城市集中供热的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用节能资金又扶植了一批集中供热项目的建设,使这项工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不仅节约了能源,改善了环境,而且促进了工业生产,方便了群众生活。但总的来看,城市集中供热在我国仍然发展较慢。据一九八五年统计,在北方一百零八个城市中,仅有三十个城市建立了集中供热设施,供热面积四千九百万平方米,只占这些城市房屋总建筑面积的5.7%,城

市居民基本上仍用分散的小锅炉和小煤炉采暖。 城市集中供热发展较慢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明确的政策;建设资金缺少稳定来源;管理体制不健全,一些热力公司供热管理水平较低;出厂热力价格不够合理。为了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应进一步加强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工作。为此,提出以下意见: 一、明确发展城市集中供热的方针 城市供热应该明确集中供热的方针。要因地制宜,广开热源,并且力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今后,集中供热要根据工业用热和生活用热的需要,采取热电联产,建设集中供热的锅炉房,充分利用工业余热和开发地热等多种方式,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期实施。凡是新建住宅、公用设施和工厂用热,在技术经济合理的条件下,都应采取集中供热,一般不再建分散的供热锅炉房。 二、健全城市集中供热管理体制 城市供热设施,是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之一。按照国务院关于各部委业务分工的规定,由建设部归口管理,负责拟定城市供热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指导城市供热的管理工作。 凡生活用热规模较大的城市可以设立热力公司,负责城市热网、集中锅炉房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各单位建设各类供热锅炉房,应由计划部门组织规划、环保、供热管理、劳动、煤炭供应等部门审查批准。各城市人民政府要加强对集中供热工作的领导,协调各方面的工作。 以工业用热为主的蒸汽供热设施的管理工作,可采取企业自管、电力部门管理和地方管理等多种形式。 为有利于城市集中供热的发展,建议现归水电部管理的以供热为主的小型热电厂,其供电对电网影响不大的,经双方协商后,可下放地方管理或改为企业的自备电厂,并同时划转财政、燃料指标和人员。所发电量可由电网采取代售办法处理。电价可参照国家经委《关于小火电电价的规定》(经生字[1985]371号 )执行。 各部门管理的热电厂向热网供热,供需双方应签订合同,并各自纳入计划。热网管理部门要按照热源的供热能力发展用户,避免盲目扩大。供热所需的煤炭指标,由地方按计划调拨给供热电厂。 三、采取多种渠道解决城市集中供热的建设资金 为推动城市集中供热的发展,热源厂和热网的建设要紧密配合,同步进行。城市集中供热的建设资金,可采取多种渠道解决,一是地方自筹;二是向受益单位集资,受益单位也可根据具体情况,从自有的更新改造资金和生产发展基金中,适当拿出一部分用于供热建设;三是从城市维护建设税中适当拿出部分资金补助城市民用集中供热热网的建设;四是国家根据情况,可给予部分节能投资,以补助热力建设。 四、对城市集中供热采取优惠政策和合理的价格政策 城市集中供热是公用事业,社会效益好。城市供热企业,是服务性的生产企业,利润甚微,因此,国

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集中供热当前产业政策实施办法》的通知

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集中供热当前产业政策实施办 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建设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1992.02.02 •【文号】建城字第45号 •【施行日期】1992.02.02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基本建设 正文 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集中供热当前产业政策实施办法》的 通知 (1992年2月2日建设部建城字第45号文发 布) 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以及国家计委《关于制定<国务院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实施办法的通知》要求,我部制定了《城市集中供热当前产业政策实施办法》。在制定过程中征求了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的意见,并作了相应的修改。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告知我部城建司。 附:城市集中供热当前产业政策实施办法 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污染治理是国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基本建设领域中重点支持的公用事业之一。城市集中供热是污染治理和节约能源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保证这一政策的实施,现按《决定》和国家计委《关于制定<国务院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实施办法

的通知》要求,制定本办法。 城市集中供热是指由集中热源所产生的蒸气、热水通过管网供给一个城市或部分地区生产和生活使用的供热方式。 集中供热方式包括热电联产、集中锅炉房、工业余热、地热、核能等。 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由热源、热网、热用户三部分组成。 城市集中供热的规模:大、中城市供热能力在7兆瓦以上(锅炉单台容量在10吨/时以上),民用建筑供热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小城市供热能力在3兆瓦以上(锅炉单台容量在4吨/时以上),民用建筑供热面积在4万平方米以上。 工业供热能力不得小于7兆瓦(锅炉单台容量不小于10吨/时)。 我国的城市集中供热始于五十年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尤其是国务院以国发〔1986〕22号文件转发《关于加强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工作的报告》以后,城市集中供热事业有了较大发展。在电力部门的大力配合和支持下,随着我国热电事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集中供热的发展。截止到一九九0年底,全国已有117个城市建设了集中供热设施,供热面积达21263万平方米,三北地区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12%,城市集中供热的建设和发展,在节约能源、治理环境、减少污染、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明显的作用。 但是,集中供热的重要性尚未得到全社会的充分认识,许多城市集中供热的发展还远不能适应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建设资金短缺,规划、计划不落实,供热法规不健全,热价不合理,企业管理水平低,人才缺乏等。这些都制约着城市集中供热的发展。 本办法就城市集中供热提出实施国家当前产业政策的基本原则,并对集中供热的发展、基本建设、技术改造、生产供应等方面提出发展序列、保障政策、实施措施。 一、基本原则

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2000)1268号

《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 -计基础〔2000〕126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计委、经贸委、建委(建设厅)、环保局、电力局,国务院有关部门: 为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热电联产事业的健康发展,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关于“国家鼓励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提高热电机组的利用率”的规定,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部联合对原《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若干规定》(计交能〔1998〕220号)进行了修定和补充,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二○○○年八月二十二日 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 热电联产具有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提高供热质量、增加电力供应等综合效益。热电厂的建设是城市治理大气污染和提高能源利用率的重要措施,是集中供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公益性基础设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热电联产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推动热电联产事业的发展,特作如下规定: 第一条各地区在制定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等法律细则和相关地方法规时,

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制定发展和推广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措施。 第二条各地区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应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认真贯彻执行“能源节约与能源开发并举,把能源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按照建设部、国家计委《关于加强城市供热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的规定(建城〔1995〕126号),认真编制和审查城市供热规划。依据本地区《城市供热规划》、《环境治理规划》和《电力规划》编制本地区的《热电联产规划》。在进行热电联产项目规划时,应积极发展城市热水供应和集中制冷,扩大夏季制冷负荷,提高全年运行效率。 第三条热电联产规划必须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热定电和适度规模”的原则进行,以供热为主要任务,并符合改善环境、节约能源和提高供热质量的要求。 第四条各级计委负责热电联产的规划和基本建设项目的审批,各级经贸委负责热电联产的生产管理、热电联产技术改造规划的制定和项目的审批,各级建设部门是城市供热行业管理部门,各级环保部门要依照相关的环保法规对热电联产进行监督。 第五条根据国家能源和环保政策,各地区应根据能源供应条件和优化能源结构的要求,从改善环境质量、节约能源和提高供热质量出发,优化热电联产的燃料供应方案。 第六条在国务院新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办法出台前,热电联产项目审批暂按以下规定执行: 1、单机容量25兆瓦及以上热电联产基本建设项目及总发电容量25兆瓦及以上燃气-蒸气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报国家计委审批。2、单机容量25兆瓦以下热电联产基本建设项目及总发电容量25兆瓦以下的燃气-蒸气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计委组织审批,报国家计委备案。3、现有凝汽发电机组改造为热电联产工程、热电联产技术改造工程和燃料结构变更与综合利用的热电联产技术改造工程总投资大于5千万元的项目报国家经贸委审批;总投资小于5千万元的项目,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贸委组织审批,报国家经贸委备案。4、外商投资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内容深度与成果要求

第三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内容深度与成果要求 一、xx要求 (一)基本要求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市规划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城市总体规划各项指标能够落实的保证,是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重要依据,也是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进行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其成果表达深度应满足以下三方面要求: 1.既能深化、补充、完善落实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意图,又能落实到每块具体用地上。 2.土地租让、招议标底条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控制城市开发在规划意图内有序进行,提供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依据或具体城市开发项目的规划条件。控制性详细规划将控制条件、指标与具体要求落实到相应的建设地块上进行控制,作为土地招议标底条件,在建设中付诸实施。 3.直接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个案建设(规划设计条件)《(城市规划法)解说》第二十条指出: “详细规划根据不同的需要、任务、目标和深度要求,可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两种类型。〃第二十五条指出: “在城市规划区内,应根据旧区改建和新区开发的需要,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管理和综合开发、土地有偿使用的依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1991)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规定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任务: 〃以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控制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以上规定从法律的角度确定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对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个案建设的指导地位。

(二讷容xx 按照我国《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的要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深度要求如下: 1."详细规定所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线,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2.规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建筑间距等要求; 3.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要求; 4.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5.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 6.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落实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的前提下,在满足《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的基础之上,根据规划的具体地段的位置、性质、开发规模的不同要求,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深度方面有所不同。 例如,城市中的工业开发区,规划控制的内容就应当与其他地段不一样。由于开发区内工业的性质,类别往往具有不确定性,仅笼统地区分污染、轻污染和重污染工业还缺少量的控制,因此有必要就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程度作出具体控制,可以分别用允许排放的废气、烟尘、污水的单位有害物含量和噪声等级作出指标控制,此外还可以就其允许耗用水、电等能源量进行控制,而对于工业区内的建筑物体量、体型,则不必作出太多的限制规定。这种做法既适应了工业区开发管理的需要,又能保证良好的城市环境质量和工业区对基础设施在总的容量上的控制。城市的中心区,重要街道、广场和古城保护地区,在城市空间、景观上有较高的要求,在此,城市设计提到了很重要的地位。 对于城市空间、建筑物体量、体型、色彩乃至形式、风格、材料等都需要作出较为详细的控制与引导;对于这些重要地段容积率的控制、奖励以及因地 块性质的兼容性并由此引起的容积率容许变化值,也都需要认真研究,提出可

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电力工业部、建设部印发《关于发展热电联

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电力工业部、建设部印发《关于发 展热电联产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法规类别】电力设施 【发文字号】计交能[1998]220号 【修改依据】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的通知(2000修定) 【失效依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决定废止、宣布失效、修改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发布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含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已变更)电力工业部(已变更)建设部(已撤销) 【发布日期】1998.02.17 【实施日期】1998.02.17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章 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电力工业部建设部 印发《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计交能(1998)220号一九九八年二月十七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计委(计经委)、经委、电力局、建设厅(局),国务院有关部门: 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和实施可持续发展

战略,推动热电联产事业的健康发展,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电力部、建设部制定了《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若干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若干规定 热电联产具有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提高供热质量、增加电力供应等综合效益。热电厂的建设是城市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公益性基础设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热电联产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热电联产事业的发展,特作如下规定: 第一条各级地方政府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应认真贯彻执行“能源节约与能源开发并举,把能源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按照建设部、国家计委《关于加强城市供热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的规定(建城〔1995〕126号),认真编制和审查城市供热规划。依据本地区《城市供热规划》和《电力规划》编制本地区的《热电联产规划》。 在进行热电联产项目规划时,应积极发展城市热水供应和集中制冷,扩大夏季制冷负荷,提高全年运行效率。 第二条热电联产的建设必须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并符合节约能源、改善环境和提高供热质量的要求。

供热规划深度规定

供热规划深度规定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建设部国家计委关于加强城市供热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 (1995年3月14日建城字第126号文发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委(计经委)、电力局(供电局),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市政管理委员会,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电业管理局,计划单列市建委、计委、电力局: 城市集中供热(以下简称城市供热)是城市重要基础设施,是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城市供热事业发展较快。目前,全国已有172个城市建设了供热设施,“三北”地区(东北、华北、西北)供热普及率在19%以上,山东、河南、江苏、浙江、湖北、上海等南方地区也相继建设了城市供热设施。实践证明:制定科学的供热规划并按规划组织实施是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的有效手段。为了促进城市供热事业健康发展,加强城市供热规划管理工作,我们编制了《城市供热规划技术要求》和《城市供热规划内容深度》,现随文印发,并就加强城市供热规划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城市供热专业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各个城市在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时,应结合实际需要编制城市供热专业规划,其内容深度要符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对各专业规划的要求。 二、要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城市供热规划技术要求》和《城市供热规划内容深度》的规定编制城市供热规划,并与城市规划部门进行协调。 三、为了提高城市供热规划质量,必须委托具有相当资质和级别的城市规划或供热专业设计单位编制城市供热规划。 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规划供热面积在1000万平方米以上(含1000万平方米)的 城市供热规划,应由具有甲级资质的供热专业设计单位承担。规划供热面积在1000万平方米以下的城市供热规划,应由具有乙级资质的供热专业设计单位承担。 四、城市供热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后,要组织进行相当级别的从事供热专业工作的专家论证。 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规划供热面积在10O0万平方米以上(含100O 万平方米)的 城市供热规划,要由5名以上(含5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城市规划和供热专家参加论证,其中供热方面专家不得少于3名。规划供热面积在1000万平方米以下的城市供热规划,要由3名以上(含3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城市规划或供热专家参加论证。五、强化城市供热规划的审批工作。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规划供热面积在1000万平方米以上(含1000万平方米)的城市供热规划,要报请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规划供热面积1000万平方米以下的城市供热规划,要报请市人民政府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批准。 六、对于没有编制城市供热规划或者城市供热规划不符合上述规定要求的城市,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不予批准城市供热工程项目建议书和企业新建、扩建热电项目的技术改造。国家各级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专业银行不得贷款用于供热工程建设,也不得享受有关节能贷款、技术改造贷款或贴息补助。有关燃料部门不得供给燃料煤等。 七、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持城市供热规划的编制工作,并监督实施,当地计划、电力。环保等有关部门要参与供热规划编制工作。

城镇供热厂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城镇供热厂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建标112—2008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施行日期:2008年12月1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城镇供热厂工程项目决策和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达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推进技术进步的目的,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促进城镇供热事业的发展,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为项目决策服务和控制项目建设水平的全国统一标准,是审核城镇供热厂项目的重要依据,也是监督检查城镇供热厂工程整个建设过程建设标准的尺度。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城镇燃煤、燃气供热厂新建工程,改建、扩建工程可参照执行。 第四条城镇供热厂工程项目的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执行国家城镇供热行业发展和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节约土地、劳动安全、消防等有关政策。 第五条城镇供热厂工程的建设应统筹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相协调,以近期为主,兼顾远期发展,分期建设。 第六条城镇供热厂工程,应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供热规划、环境规划、所用燃料以及用户用热性质,从本地区实际情况出发,对工程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和环境影响评价,综合比选。 第七条城镇供热厂工程项目的建设,应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并积极选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第八条城镇供热厂工程项目的建设,应坚持专业化协作和社会化服务的原则,合理确定配套工程项目,提高运营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 第九条城镇供热厂工程项目的建设,应落实热负荷、土地、燃料、供电、给排水、交通、通信、建设资金等建设条件,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程建成后正常运行。 第十条城镇供热厂与热力网的建设必须同步进行。 第十一条单台锅炉额定蒸发量大于或等于20t/h的蒸汽锅炉、热负荷利用小时大于或等于4,000 h的较大型供热厂,经技术经济比较具有明显经济效益和节能效果的,应采用热电联产的集中供热方式。 第十二条在地震烈度为6度及以上的地区,供热厂的建筑物、构筑物、锅炉本体和管道的设计,均应采取符合该地区抗震设防标准的措施。 第十三条城镇供热厂工程项目的建设,应考虑灰渣的综合利用。 第十四条城镇供热厂工程项目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经济、参数标准和指标及定额的规定。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第十五条城镇供热厂工程建设规模,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供热规划,按照核实后的设计热负荷确定。供热厂的建设规模可按表1执行。 第十六条城镇供热厂工程建设项目由供热厂主体工程工艺与装备、配套工程、生产管理与生活服务设施构成,包括下列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