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新时期罪犯的心理、行为特征及教育改造对策

浅谈新时期罪犯的心理、行为特征及教育改造对策

浅谈新时期罪犯的心理、行为特征及教育改造对策
浅谈新时期罪犯的心理、行为特征及教育改造对策

浅谈新时期罪犯的心理、行为特征及教育改

造对策

我国监狱是对罪犯实施惩罚和教育,并将其改造成为新人的场所。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变化,思想认识逐步提高。罪犯与外界虽然有一墙之隔,但是他们通过各种宣传媒体、法律教育、形势教育、书信往来、亲属会见等渠道了解到外面的世界日新月异,而且对国家政策也有一定了解。他们的思想在任何时候都是活跃的,他们在对待自己的服刑改造、监狱的规章制度以及国家的方针、政策上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发生出一系列的心理反映,在这种情况下,罪犯的心理、行为特征也会发生新的变化。因此,我们在教育改造罪犯的时候只要分析掌握罪犯的心理、行为特征,就能够有效地对罪犯实施惩罚和教育改造。

一、心理、行为特征

心理特征

罪犯的心理是罪犯在服刑改造期间的心理现象的总和。认识和掌握罪犯的心理特点,对于提高改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掌握了罪犯心理活动的规律,改造工作就可以避免盲目性和被动性,增强预见性和主动性。经过调查分析,新时期罪犯在心理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无畏悲观心理。服刑改造,是对犯罪行为的惩治。罪犯由于失去了自由,丧失了政治权利,在法律上处于被监管的地位,一般情况下,刚入监的罪犯都有疑惧心理,但是从现在入监的罪犯来看,他们都比较“沉着”,甚至有些罪犯说:“早就知道会挨的。”真正是“有备而来”。部分罪犯入狱后,对改造失去信心,对今后生活失去希望,性格呆板,行为机械,有严重的混刑期思想,少数罪犯产生轻生厌世思想。

埋怨恐惧心理。罪犯因罪行败露被判处刑罚后,不但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犯罪行为给社会所造成的危害性,反而埋怨自己的手段不高明,埋怨自己“命不好”,特别是那些贪污、受贿的罪犯,说什么:“我才得这点,算什么?得大钱的人多得很,为什么他们又不挨?”,有的则说:“我的钱是问别人借的。”到处喊冤叫屈。部分罪犯对监狱存在恐惧感,特别是刑期较长的罪犯对判决深为不满,对今后的生活就业非常忧虑。

实惠心理。罪犯经过国家法律、改造政策、监规狱纪等一系列“洗礼”后,能逐步认识到自己犯罪的危害性,产生自责感和改恶从善、积极改造、重新做人的向上心理。但是,由于他们是处在特殊的环境当中,因此始终难以摆脱消极悲观、混刑度日的消极情绪,特别是原来“有头有脸”的罪犯,政治上的抱负与道德上的需求减退,转而讲“实惠”。希望能安排个“技术”工种,既轻松又能获得多一点奖励分,争

取多减刑早点出狱就“o”了。而少数恶习不改的罪犯,把刑期当“学期”,在狱内传授、学习犯罪伎俩,从“一面手”变成“多面手”,为今后“谋生”创造条件。

要脸心理。“爱面子”是每个罪犯都深藏不露的心态,然而有些罪犯却死要面子,按他们的话说:“这是骨子里的东西,丢不得,丢了就会让人瞧不起,活着也没有多大意思。”这类罪犯往往就象“野马”,在社会上大都是目无法纪,行为放荡,家庭管不了,学校不敢管。入监服刑后,经过教育,违法犯罪心理受到一定抑制,野性有所收敛。但是这只是在强制下的暂时适应,是一种非自觉的表面服从。在他们没有产生改掉放荡不羁的信心期间,内心倾向总是寻求摆脱这种约束的可能。

攻击报复心理。在服刑当中,部分罪犯对刑期和监管制度满不在乎,怨言不断,有机会则发作,甚至与民警对立。

行为特征

由于罪犯心理特点的变化,导致罪犯在服刑期间行为特点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偏激冲动和冷漠内向。这是当前罪犯中存在的两种行为倾向。性格外向的罪犯爱拉帮结伙、打架斗殴,以强欺弱,藐视监规纪律,顶撞民警;性格内向的则沉默寡言,不爱交友,超出自制力时则暴发激情,行为失控,凶狠残忍,行为不计后果,易造成严重影响。

预谋性和隐蔽性增强。罪犯在服刑当中产生不良动机后,往往经过深思熟虑,有较长的准备阶段,不论是个体或是团伙实施不良行为都有周密计划,不易察觉。这类罪犯很“滑头”,他们为了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爱玩花样,耍手腕,欺骗监狱警官。极个别的甚至不惜一切代价亮“绝招”,让民警们捏把汗。例如罪犯肖xx,为了让监狱重视其病情,在医院就诊过程中用布条勒勃子,伪装自杀。

语言的挑衅性和行为的攻击性增强。部分罪犯不思法律和监管制度的约束,身份意识淡化,行为养成不合规范,为所欲为,“争地盘、抢山头”,排斥、攻击他犯,很多案例都是因语言挑衅所引起。

盲目性和残暴性。为了达到目的和泄私愤,盲目冲动,手段残忍,不计后果。特别是青少年罪犯,愣头愣脑,很容易贸然行事。

二、教育改造对策

尽管罪犯的心理、行为特征复杂多样,但是只要我们去潜心研究、分析,就不难找出他们的规律,然后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罪犯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对策施以教育。以笔者之见,应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提高民警的政治、业务素质及处置能力。教育改造工作是一项很复杂也很艰巨的任务,我们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罪犯,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应当坚持“惩罚与改造相结合,

以改造人为宗旨”的工作方针,认真贯彻执行《监狱法》,努力提高执法水平,真正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培养民警正确处理狱内常见事态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建立一支召之即来,来之善战的警察队伍。其次加强民警队伍的培训,提高民警自身的工作能力,使每个管教民警具有心理学家的才能,艺术家的气质,思想教育家的方法。

进行认罪服法教育和形势前途教育。通过认罪服法教育,使其明白法律的公正性和严肃性,认识自己的犯罪危害,从而加深自己的罪责认识,增强改造的紧迫感。通过形势前途教育,消除悲观心理,认清改造方向,增强其安心改造、重新做人的信心和勇气。

切实抓好入监教育关。入监教育是对罪犯“洗脑”的道工序,这一关抓不好,就会严重影响今后的改造质量。笔者认为,入监教育应分四个阶段,有计划的进行认罪服法、学习服刑改造政策、遵守监规狱纪的教育。阶段:以《监狱法》为主要内容进行教育。主要解决罪犯的认识问题,让罪犯对自己的犯罪行为有个正确的认识,做到服管服教。第二阶段:进行认罪服法教育。这个阶段是重点阶段,组织罪犯学习《刑法》,提高思想认识,检查自己所犯罪行对国家、对人民的危害,挖掘犯罪根源。教育罪犯如何认识法律的权威、犯罪的严重后果,放弃冒险心理。第三阶段:以“监狱罪犯服刑改造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进行遵守监规纪律的教育。促使

罪犯明确遵守监规纪律的重要性,端正改造态度。同时,教育罪犯学会自我调控,正确处理好四种关系:一是与其他罪犯之间的关系;二是与警官之间的关系;三是与亲属之间的关系;四是思想改造与劳动改造的关系,促进罪犯不但不想违法犯罪,而且也不敢违法犯罪。第四阶段:进行思想小结。让罪犯总结对自己的罪恶是如何认识的?对法律判决的态度怎样?对国家的改造政策、法律、监规是怎样认识的?等等。通过小结,使罪犯能巩固前段入监集训的成绩,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改造方向,给新接受单位输送合格的“生员”。

重视和解决罪犯的实际困难。不少罪犯家庭都比较困难,他们对家庭生活及子女的读书问题特别关心,特别是“杀亲”犯,更是如此。因此,为了使罪犯安心改造,应当为他们解决一定的实际困难。比如罪犯子女的读书问题,监狱可以与当地行政部门、民政部门协商,给予适当解决。又如罪犯家庭发生意外事件时,我们一定要本着人道主义的原则在做好罪犯的思想教育工作的同时,认真妥善处理好意外事故及事故所涉及的有关事情,使罪犯深深感到政府的改造政策的英明、伟大,深感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公正,深感政府及我们民警的温暖关怀,进一步增强罪犯安心改造、重新做人的信心和决心。

努力搞好生活、卫生及医疗工作。罪犯的衣、食、住、医问题都是由监狱来解决的,这些工作抓得好与不好直接影

响到改造工作质量,因此必须认真解决。我们应当做到“三个抓好”:1、抓好罪犯的伙食管理。在罪犯的生活标准范围内,尽量调剂和改善罪犯的伙食,保证罪犯吃饱、吃熟、吃热、吃得卫生。然而,我们的一些监狱由于“囊中羞涩”,对罪犯的生活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只求餐餐有,不求花样新、质量高。2、抓好罪犯的疾病防治。对罪犯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定期对罪犯的宿舍区、娱乐场所进行消毒,预防疾病传染,发现罪犯患有疾病要及时给予治疗。3、抓好医院的日常诊治工作。对我们来说没有健康的身体就无法把工作做好,对罪犯来说也是一样,没有健康的身体就无法安心改造。要提高改造质量还必须把医务工作做扎实。监区集中的监狱,只设立监狱医院也是可行的,但是必须把日常对罪犯的诊治工作做到家,防止罪犯抱怨“生病也得生对时候”。有些罪犯往往以监狱机关对他们的生活安排和疾病治疗情况作为衡量执行改造政策的标志。可见,做好罪犯生活管理及卫生教育工作,对稳定罪犯情绪、消除对立面、促进罪犯的改造、取得社会的重视和支持,体现我国改造政策的正确是有一定的重要意义的。

采用罪犯心理矫正技术,培养罪犯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监狱要大力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测试、心理诊断、心理咨询工作,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和引进专业人才,帮助罪犯矫正原有的不良心理和消除入监后形成的不良心理,逐步

完善罪犯的人格结构,提高各方面的心理素质。

总之,改造罪犯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在新的时期,面临着新的课题、新的挑战,但是,不论条件怎样变化,只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深入调查研究,把握改造罪犯的规律,紧紧围绕罪犯不同时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依法治监,做到严格、科学、文明管理,就能顺利地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光荣使命。

人类行为心理分析整理

人类行为的心理分析 冯燮韬冯燮刚 §1.1 心理分析引论 §1.1.1 人类行为的真正主人: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欲望 直到弗洛伊德开创精神分析学说,人类才开始系统地研究自身的行为,心理学才真正被当作科学来研究。 心理学的发展,逐步揭开了人类心灵的神秘面纱,在我们可以感知的人类行为(表象层行为与意识活动)之外,心理学逐步深入到人类精神深处的潜意识。与不能感知、只能推断的潜意识活动相比,可以感知的意识和表象层在人类行为中仅为冰山浮在水面上的一角。 在心理分析中,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欲望是人类行为的主人,它总要寻求满足,不断产生寻求满足的冲动,导致意识活动或表象层行为。只要生命存在,生命机体就有欲望,有欲望就会产生冲动,就会导致生命机体的意识活动和表象层行为。 人类行为包括潜意识活动、意识活动、表象层行为。潜意识活动(欲望产生冲动)决定意识活动,但要受意识活动的规范;在意识活动的指导下,生命机体发生表象层行为,此即意识行为;在一定条件下,潜意识活动将超越意识(不受意识制约),直接导致表象层行为,此即下意识行为。因此表象层行为又分为意识行为和下意识行为。 人的欲望产生冲动,冲动将受到意识或表象层的制约,制约潜意识的是存在于潜意识与意识或表象层之间的防护墙(在大部分心理分析的论述中,将之主要归结为道德法律体系;在后文的分析中,我们将看到,它在防护墙中的作用是次要的)。防护墙将对欲望的冲动进行选择:防护墙允许通过的冲动进入意识产生意识活动,并进一步导致表象层的意识行为;或者直接导致表象层的下意识行为;表象层行为满足欲望后,机体解除紧张状态,转为轻松愉悦状态;防护墙不允许通过的冲动则被防护墙所压抑,机体处于紧张状态。 §1.1.2 心理分析的目的论与决定论 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学说从本质上看是“决定论”。弗洛伊德从性压抑导致的精神病变分析中,得出性冲动的压抑和释放决定了人的意识活动和表象层行为,这成为其理论基石。随着分析的深入,为了解决新的问题,又逐步拓宽引入了“做伟人的欲望”,最后又提出“生存”和“死亡”的欲望。 荣格一度受弗洛伊德的影响,后来则在强调个人无意识的同时,引入了集体无意识,强调个人的社会性心理基础,逐步形成了“目的论”的心理学说。在荣格的学说中,潜意识被分解为集体无意识和个人无意识。个人无意识由一些在意识中被遗忘的事物沉淀和一些个人情结组成,具有强烈的个人特性(情结是存在于个人无意识中的情感、思想、知觉和记忆等的有组织的群集)。个人无意识中包含社会道德和文化所不见容的部分。每当外在刺激触及某一潜在情结相关联的东西时,自觉意识所做出的反应会受到来自这一情结的回答的干扰,甚至被替代。因此,个人无意识支配下的行为具有潜在目的。集体无意识是指,不能从经验获得其内容,其内容都是遗传的,是人类演化的痕迹。由于集体无意识的存在,人类行为有了非个人和超个人的特性。集体无意识的主要结构是原型。原型是集体无意识中的功能性情结,是千百万次心理体验的凝缩与结晶,并构成了人对外界的最本质的心态,这种心态在表象层行为发生之前为表象层行为提供

罪犯教育身份意识和改造心态教育修订稿

罪犯教育身份意识和改 造心态教育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学员们,我知道没有哪一个人天生愿意成为一名罪犯,而作为监狱来说,也从来不会敞开大门欢迎任何一个人的到来,监狱的大门对无罪的人从来都是关闭着的,而只对有罪的人敞开。学员们,说这话的时候,我能猜得到,你们中间的一些人,一定会有人不服气,有一万个埋怨和理由,为自己的犯罪辩解,为自己的失足开脱罪责,或者不耐烦听我的讲述。我不责怪你们,也能理解你们,因为你们并不是天生的罪人,你们每一个人心里都曾有自己的理想,都有自己的梦,都有着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追求。我知道你们中间没有一个人自愿成为大墙内的罪犯,可是当你们去犯罪的时候,当你们受到法律制裁的时候,你们却很少去想你们的冲动和失误,给社会,给亲人,给父母,给儿女带来的那份难以诉说的伤痛。在人生不顺的时候,你们会怨、会恨,会怨恨自己生不逢时,降临在一个贫困的小山村,让你们受苦受穷;你们会怨恨父母的自私,离异再婚,没有给你们一个完整的家庭;你们会怨恨生活的不公平,没让自己拥有一个富有的爹娘;你们会怨恨命运的不公,让自己在高考之时几分之差名落孙山;也有人叹息,社会没有给自己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也有人咒骂自己妻子的不忠背叛了自己,拆散了家庭……太多的怨恨,太多的迷茫……之后,你们想没有想过,我们同生在一块土地,同顶着一片蓝天,世界上有很多人像你们一样的人,也都有着说不完的伤与痛、道不尽的怨与恨,但为什么有那么多与你们有着相同处境的人,在遇到人生不顺的时候都不去犯罪,而单单你们走上了犯罪道路? 现实生活就像一条川流不息的江河,有急流,有涌流,有暗礁也有旋涡。在人这一生的道路上有很多曲折和坎坷,你们现在会遇到,出狱后仍然还可能遇到,一帆风顺的人生是不存在的。学员们,今天上课,我也不想给你们讲什么大道理,我只想让你们知道,一个人,不管是社会上的自由的人,还是监狱里的服刑人员,都要根据不同的时间,按照不同的人生角色不断的调整自己的心态,社会在发展,生活在继续,不要以为自己总是对的,法律的判决就说明了你错了。你改变不了社会,更改变不了现实,那就要学会适应社会,学会改变自己,重新找回正确的人生坐标。 作为一个受到刑责的人,判刑入狱之后,就是一个罪犯了,这个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学会调整人生的新角色,适应人生的新变化。 今天我给大家讲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身份,什么是身份意识,服刑人员应当怎样认同自己的身份意识?身份,通俗地说就是一个人在社会上或法律上的地位。身份意识,也就是个体对自己身份的一种认同感。他可以促使个体摆正自身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他的要求。罪犯,同样也是一种身份,只不过是一种很不好的身份,他明确表明了你在社会中所处的是接受法律惩罚的社会地位。 服刑人员必须有罪犯身份意识,这是适应监管环境的需要,也是思想改造的需要,更是成为守法公民的必由之路。

浅谈罪犯的心理特征

浅谈罪犯的心理特征 0731班姚佳慧 内容摘要:当前在押的罪犯中存在的许多改造问题多是由于罪犯不良心理所引发,罪犯在监狱服刑期间心理变化能很大程度的影响着他们改造的积极性,能让罪犯积极的进行改造对于管教民警来说了解他们内心的变化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从罪犯心理的形成、罪犯心理的基本特征、不同类型罪犯的心理特征和监狱文化对罪犯心理的影响这四个方面生动形象的来说明了罪犯在服刑期间拥有怎样的心理特征,什么样的罪犯拥有什么样的心理,管教民警遇到该类型的罪犯应该怎样做。 关键词:罪犯心理特征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了,人们的物欲观念、攀比心理、麻木心理总在不间断的滋长。社会的竞争越加的激烈,人们的社会责任感淡薄、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人越来越多,导致于犯罪的人数逐年呈上升趋势。只有了解了罪犯的心理特征,才能真正的了解罪犯犯罪的动机,才能减少我国的犯罪率。 罪犯在被判入狱以后,会受到来自监狱风气的影响,在原有的心理上会产生一种新的心理,即刑罚心理。所谓刑罚心理,是指罪犯被判决执行刑罚以后,在服刑过程中产生的特殊心理,如痛苦心理、恐惧心理、怨恨心理、渴求自由心理、改造向上心理等。①了解罪犯应该从了解罪犯的心理开始。 一罪犯心理的形成 罪犯心理的形成是在犯罪动机的驱使下,当出现一定量的刺激后,而情境有符合犯罪的实施,这样犯罪就形成了。犯罪心理的形成是犯罪实施的前提因素,是犯罪动机形成的基础,没有犯罪心理就没有犯罪的发生。 (一)罪犯心理形成的过程

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变化和衰亡的过程。罪犯心理也不是生而就有的,而是因为实施了犯罪行为受到刑罚处罚,成为服刑人员之后产生的,它是在原有不良个性的基础上,主题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罪犯心理的形成可以分为三个阶段。②1初始阶段。罪犯心理其实就是正在接受惩罚和矫正的犯罪人员的心理,但是犯罪的心理又不能和罪犯的心理相提并论。比如某人已经有了要杀害仇敌的思想,但几经周折之后最终放弃了该念头。犯罪行为没有实施成功,但该人员已经有了犯罪的心理,所谓罪犯心理的形成就是从犯罪心理的形成开始的,这就是罪犯心理形成的初始阶段。 2发展阶段。发展阶段是罪犯心理形成的关键时期。随着犯罪嫌疑人被确定为罪犯的时候,在该过程中,他们的心里也在起着不同的变化:随着拘留、逮捕等强制手段的实施,最后沦为监禁,犯罪嫌疑人在诉讼或审查的过程中,渐渐的变成罪犯。想着自己接下来的几年或十几年都会在监狱度过,承受刑罚,矛盾的心里逐渐成熟起来。 3定型阶段。由于罪犯经过了整个诉讼和审查阶段,已经被判刑进入监狱进行改造。经过了长期的监狱生活,被限制了自由、剥夺了某些权利之后,他们的心里也会有所变化,这就是罪犯心理形成的最后一个阶段——定型阶段。 (二)罪犯心理形成的原因 1自身的原因。据了解,许多犯下特大杀人案的罪犯都是性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六、实例分析题(请运用所学过的心理学知识,对下列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要求原理运用恰当、条理清楚、言之有理。) 1、在美国人们为了保护鹿,就杀掉了鹿的天敌──狼。于是鹿的数量剧增。鹿们由于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结果体态变得蠢笨,植物因为鹿群迅速繁殖和践踏而调零,继而鹿由于缺少充分的食物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捕捉而大批死亡。无奈,人们又只有把狼再请进来,鹿们又恢复了蓬勃生机。试分析引狼捉鹿与“磨难教育”的关系,如何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 2、甲同学表现为兴奋,易激动,以奔放不羁为特征;乙同学表现为抑制,胆小、脆弱、消极、防御等品质,试分析甲乙二位同学各属什么气质类型,应该怎样对其教育。 3、1920年,在印度西北部的山区,发现两个“狼孩”。当她们回到人间时,仍用四肢行走,膝盖着地,用嘴舔地面上的水;不肯穿衣服,怕强光,深夜嚎叫。其中一个名叫卡玛拉的女孩大约七、八,其智力仅相当于在人类社会生活中6个月婴儿的智力水平。这一事例说明了什么? 4、某校有一名初中生,其特点是:情绪发生慢,心理平衡,善于克制忍让,生活有规律,爱思考,喜独居,内心少外露,注意力不易转移,做事心细,认真、仔细、谨慎,习惯做熟悉的工作,适应新环境慢,接受新事物慢。根据上述特征,判断该生气质类型,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措施。 5、全世界每年至少有100万人,因吸烟而死亡。目前在大学校园里,也有相当一批学生吸烟。据一项调查,抽烟的比例高达70%,而且有逐年上升趋势。结合你自己对周围的观察,加以分析,请说出吸烟大学生们种种心态? 6、1968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了一个实验。他从小学每个年级中抽出部分学生,进行所谓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试,学生名单交给任课教师。实际上,罗森塔尔并末做任何真正实际的测验,只是随意抽取部分学生的名字,在这些学生中,有的是教师意料到的,有的却不然。过了一学期后重测,发现那些随意抽出的学生各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进步,成绩明显提高。上面这一事例,说明了什么问题?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受到哪些启发? 7、某初中班有两位同学,甲常常表现为:温柔、合顺,对事物观察敏锐,反映敏感,体验深刻,想象丰富,在活动中不敢表现自己,做事小心谨慎,缺少省略,课堂表现很守纪律。而乙生表现为:动作迅速,精力充沛,热情洋溢,爱发脾气,情绪产生快而强,难以自制,理解问题常比别人快,活泼直率,粗心大意,坚持已见。根据上述特征,判断甲、乙两位同学的气质类型,并分析两种气质类型积极与消极因素,而后提出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8、根据《论语》记载:有一次,孔夫子与学生公西华正在座谈,子路来向孔子请教“听到了就马上行动吗:”孔子答:“有父兄在,为什么急于行动呢?”一会儿,冉由也来请教同样的问题,孔子说:“听到了就马上行动!”公西华不明白教师为什么对同一个问题给予不同的回答。孔子解释说:“子路总是好胜,我是有意让他遇事后退一步,冉由畏缩,我是有意鼓励他遇事极力向前。”孔夫子向学生施教的心理依据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9、电影《青松岭》有这样的情节:车夫钱广每次到下坡转弯处的一棵大树旁就使劲抽打辕马,马便狂奔跑起来。后来,车夫换成了万大叔,当他赶车行至大树旁时,并未抽打辕马,马却也狂奔起来,差点儿出了危险。辕马狂奔是什么心理现象?它是如何形成的? 10、全班同学听一位教师讲课,各人的理解、收获和体会是完全不一样?为什么? 11、某初中班,有一名女同学,她在集体中不合群,大家做游戏时,她却一个人独居;她动作迟缓,不敢大声说话,人多场合更甚;她爱好不多,一旦形成,很难改变;她感情内向,好哭、胆小;她很听话,从没违犯纪律。判断该生的气质类型,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措施。 12、我们在学习时听听音乐,或室内有钟表滴答声会让我们集中注意,绝对隔音,不仅无关的声音不能从外面传入,而且室内产生的任何声音不能从外面传入,而且室内产生的任何声音也会被吸收,人在这样的环境不但不能有效地工作,而且会逐渐地进入睡眠状态,这是为什么?(用注意的有关原理解释) 13、“放松而不放纵,忙碌而不盲目”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生活状态,如果用来形容注意状态它应该属于那一类? 14、请分析以下现象的原因:A、闭着眼睛倾听更清晰;B尖锐的声音会使人起鸡皮疙瘩并

罪犯心理矫治试题

罪犯心理矫治试题 一、单选 1、准广义的罪犯心理矫治概念() A、是根据我国罪犯改造工作的特点和实际及临床工作传统经验得出的 B、与罪犯心理治疗是同一概念 C、包括罪犯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两项内容 D、与罪犯改造心理是同义语 2、狭义的心理矫治概念() A、与罪犯改造心理是同义语 B、与心理治疗是同义语 C、与行为矫正是同义语 D、包括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3、关于罪犯心理矫治的性质 A、是一种改造活动 B、是一种监管医疗活动 C、是一种介于监管医疗与教育之间的一种心理学职业行为 D、是一种教育活动 4、关于罪犯心理矫治与监管医疗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A、二者既接近又不同 B、二者是等同的 C、二者是完全不同的 D、二者都是改造活动 5、关于罪犯心理矫治与罪犯教育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A、二者是不同性质的活动 B、二者是等同的 C、二者是完全不同的 D、二者是既接近又不等同 6、关于罪犯心理矫治与罪犯思想教育的关系,准确的说法是 A、二者总体目标不同 B、罪犯心理矫治是罪犯思想教育工作的深化、拓展和补充,二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C、二者性质相同 D、二者完全不同 7、罪犯心理矫治的对象 A、应面向全体罪犯,而不是只适用于那些存在心理问题或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罪犯 B、是那些存在心理问题或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罪犯 C、是面向一部分罪犯 D、应面向全体罪犯,而且对所有罪犯采用相同的矫治方法 8、对存在心理问题或患有不同程度心理障碍的罪犯,应当 A、只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B、只进行心理评估 C、进行专业性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 D、进行劳动改造 9、对具有以反社会性为核心个性心理的罪犯,应当 A、只进行思想教育

浅谈新时期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几点思考

浅谈新时期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几点思考山西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六管区:钮太平 摘要: 改造罪犯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在新的时期,面临着新的课题、新的挑战,但是,不论条件怎样变化,只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深入调查研究,把握改造罪犯的规律,紧紧围绕罪犯不同时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依法治监,做到严格、科学、文明管理,就能顺利地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光荣使命。 关键字: 罪犯,教育,监狱工作 正文: 为适应新形势下监管改造工作的发展,结合省未管所工作实际,几年来,笔者通过对监狱罪犯改造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对未管所的教育改造工作有了较深刻的认识,现对罪犯教育改造工作谈几点粗浅体会: 一、存在的问题 (一)监狱的教育改造工作这一主业未能充分体现 教育、监管和劳动改造被监狱法确定为改造罪犯的三大基本手段,教育改 造手段这一主业以法律的形式被确定之后,由于监管场所的安全稳定和注重经济 效益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教育改造工作被其它工作所削弱,在调查中发现,罪 犯的“三课”教育只是流于形式,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没有真正地起到教育、 改造罪犯的作用。现在随着监企的分离,仍然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二)教育观念滞后,对押犯构成的新情况缺乏足够的认识 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而相应变化的,但在 实际工作中,个别领导和部分民警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思想上墨守陈规,不思进 取,工作上创新意识不强,仍习惯用多年的传统教育模式来开展工作,尤其是对 “涉黑、涉毒、涉枪”和顽危罪犯增多的趋势认识不足,抱守多年传统的教育经 验,致使教育方式、方法、手段和应对措施缺乏针对性,教育效果不佳。比如:

《狱政管理》复习题(8)

一、名次解释: 1、狱政管理是指我国监狱依法对在押罪犯直接进行的刑罚执行过程中所实施的刑务和狱内行政事务的管理活动。 2、狱政管理的组织机构是指监狱机关为了实现狱政管理工作内容的宗旨和目标,而将监狱的狱政管理工作按照一定的要求分设为不同的管理层次和管理机构,并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形成分工协作的专门工作系统。 3、依法管理原则指狱政管理活动必须严格依照监管法规对罪犯实施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持依法行刑,依法规范管理行为并切实保障罪犯合法权益的基本准则。 4、狱务公开就是监狱将执法的主要依据程序和结果,通过一定的形式,向罪犯及其家属和社会公众公布并接受广泛监督的一种执法制度。 5、严格管理原则是指在狱政管理工作中管理意识、管理行为、管理状态和管理环境等方面,应制定严格的制度和纪律,通过严格有效的方式、方法,并采取严谨的防范措施,实现标准化、规范法、制度化管理目标的基本准则 6、科学管理的原则,是指狱政管理在科学理念指导下,从狱政管理的内在规律出发,顺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要求,综合运用现代科学理论知识、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与手段,不断作用于对罪犯的惩罚与改造,促进行刑活动经济和行刑效应的最大化 7、文明管理原则,是指在狱政管理过程中,必须采取文明的管理方式、方法和措施,确实保障罪犯的合法权益,建立文明的人文环境,实施管理文明化的基本准则。 8、直接管理原则,是指在狱政管理工作中,监狱人民警察必须依法对罪犯的学习、劳动和生活上的组织、指挥和领导,必须由监狱的人民警察亲自进行,不允许,罪犯管罪犯的工作准则 9、收监,是指监狱将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缓期2年执行且符合收押条件的服刑人员,依照法律程序收押入监的刑事执行活动 10、服刑人员控告是指服刑人员对于监狱人民警察或者其他国家人员的违法行为,向有关机关进行揭发、控诉,并要求依法处理的活动 11、释放,是指监狱对服刑的服刑人员,在具备法律规定的释放条件时,依法解除监禁,恢复其人身自由及其他相关权利,使之回归社会所进行的活动 12、现场管理是指监狱人民警察依法在罪犯劳动、学习、生活场所,对罪犯行为、语言、表现、态度等直接实施的组织、指挥、监督、控制、激励等具体管理活动。是监狱警察直接管理罪犯的具体体现,是监狱警察积极主动行为 13、狱政管理信息化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等技术,结合先进的管理理念对罪犯在监狱改造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信息,如罪犯的基本信息、考核奖惩信息、处遇信息、生活卫生信息及医疗卫生信息等进行采集、处理和管理,实现罪犯改造状况管理的计算机化,从而提高狱政管理效率的过程。 14、狱政管理的执法监督是指由法律授权的机关以及公民和社会组织对监狱人民警察执行狱政管理活动是否合法,以及监狱人民警察所在机关内部对执法活动和遵规守纪情况所进行的监察、督促、检查和纠正的行为 15、涉黑犯罪类罪犯是指参加有组织犯罪集团或者当地的恶霸团伙进行犯罪活动的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成员被法律制裁后在监狱服刑的人员。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分析 1.在小学数学中,学生先学习加减法的规则,后学习乘除法 的规则,实际上两种规则有某些共同之处,如都有交换律 和结合律,但这些规则又有不同之处。假设你是一名小学 数学教师,结合你学过的学习迁移理论,谈一谈如何利用 学生已经掌握的加减法规则来促进其对乘除法规则的学 习。 1.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任何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经具有的 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已经获得的动作技能,已经习得的态度等基础上进行的。在小学数学中,学生先学习加减法的规则,后学习乘除法的规则,实际上两种规则有某些共同之处。 2.两个学习课题之间保持一定的同一性。比如,小学数学加 减法规则和乘除法中都有交换律,教师可利用加减法规则中的规律作为学习乘法规则的基础。另外,加法交换律就是把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位置,但得数不变,结合律指若是算式中有括号,应该先算括号里的得数。这些都是可以运用到乘除法规则之中的。 2.幼儿园开学了,小(三)班的一名小朋友由于祖父母的娇惯,总是和别的小朋友抢玩具,抢不到就哭;上课时不是坐不住,就是随便说话,乱动别的小朋友;午休时,别的小朋友都睡觉了,就他自己怎么也不去睡,非要去玩玩具,这样一来,别的小朋友也不想睡觉,也想去玩玩具。根据所学的有关学习理论,假如你是这个班的幼儿教师,你该怎样使这个幼儿形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

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强化理论,利用厌恶刺激来消除其任性行为。 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其通过观察学习,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 3、王老师是一位刚参加工作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她发现6、7岁的儿童已经能够很轻易地从1数到10,所以认为教10以内的整数加减法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此在教会了学生数字的写法后,她就直接利用板书给学生讲解如何作10以内的加减法题。 请结合教育心理学的有关技能的知识,分析王老师的这种教学方法对吗?为什么? (1).这种教学方法是不对的。 (2).加减法运算是一种重要的智力机能。关于智力机能的学习与教学过程,加里培林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智力活动按阶段形成的理论。该理论科学地说明,智力技能的形成是一个从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下列五个阶段; ①活动的定向阶段 这是活动的准备阶段,学生获得必要的关于活动的目的,客体,定向方式的说明,初步熟悉操作,了解完成操作的条件,以形成关于认知活动和结果的表象。这一阶段主要是给学生提供活动的原型,介绍原型,并说明活动的目的,方法以及操作程序,使学习者明确活动的方向,但并未开始真正的活动。例如,教师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与比较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与比较 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做出与此相关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S-R)就是所谓的学习。早期的行为主义否认内部心理活动的作用,认为心理活动是无法进行研究的,因此被称为“暗箱”。 一、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1、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巴普洛夫、化生)。 2、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桑代克)。 3、学习成功的关键依靠强化(斯金纳)。 二、行为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在教育技术领域,斯金纳仍然是最受推崇的学习理论先驱之一。 1、程序教学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影响 斯金纳认为,只有通过机械装置才能提供必要的大量的强化系列。这就是斯金纳设计教学机器、提倡程序教学的主要出发点。程序教学是一种个别化的自动教学的方式,由于经常用机器来进行,也称之为“程序教学之父”。 斯金纳提出程序教学的原则是: 1)积极反应原则 斯金纳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充当消极的听众角色,没有机会普遍地、经常地作出积极反应。传统的教科书也不给学生提供对每一单元的信息作出积极反应的可能性。程序教学以问题形式向学生呈现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通过写、说、运算、选择、比较等作出积极反应,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小步子原则 斯金纳把程序教学的教材分成若干小的、有逻辑顺序的单元,编成程序,后一步的难度略高于前一步。分小步按顺序学习是程序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程序教学的基本过程是:显示问题(第一小步)──学生解答──对回答给予确认──进展到第二小步……如此循序前进直至完成一个程序。由于知识是逐步呈现的,学生容易理解,因此在整个学习进程中他能自始至终充满信心。 3)及时强化原则 斯金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的每个反应立即作出反馈,对行为的即时强化是控制行为的最好方法,能使该行为牢固建立。对学生的反应作出的反馈越快,强化效果就越大。最常用的强化方式是即时知道结果和从一个框面进入下一个框面的活动。这种强化方式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信心。 4)自定步调原则 每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程度上通常都有上、中、下之别。传统教学总是按统一进度进行,很难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影响了学生的自由发展。程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按最适宜于自己的速度学习并通过不断强

浅谈罪犯心理矫正的意义及其工作方法

浅谈罪犯心理矫正的意义及其工作方法 张易阳 摘要:犯罪行为具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为了保持社会秩序的正常进行和公民的合法权利不受他人的侵害,世界各国都设立了各种各样的刑罚制度来惩罚犯罪。但是,惩罚犯罪并使罪犯受到社会的惩罚是设置刑罚制度的最终目的吗?从人权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不应当是这样,是罪犯接受惩罚在一定成度是为了给予受害人的心理补偿,也是对社会秩序的维护(通过对罪犯的严厉惩罚使他人产生畏惧心理从而减少犯罪),但是,从犯罪者方面来看,对罪犯进行心理矫正以使其回归健康心理从而使其能够顺利回归社会才是最终目的。在此,笔者简谈一下罪犯的心理矫正的意义及其方法。 关键词:罪犯心理矫正工作方法 贝卡利亚曾在《犯罪与刑罚》一书中谈到:犯罪是社会遭受的危害是衡量犯罪的真正标准①。比伦巴莫等人主张犯罪就是对国家、社会、个人生活之侵害。那么我们了解一下犯罪的本质特征——社会危害性对我们更深入的探索罪犯的心理矫正有重要的意义。 一、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从我国刑法所保护的利益来看,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是对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的损害的统一,犯罪会严重侵害人民的人身利益和财产利益,也会对国家的正常秩序造成冲击,甚至有可能会颠覆国家政权;从犯罪的结果来看,犯罪行为不仅对社会造成了现实的的危害,还包括对社会未来的一种威胁,如杀人、强奸、抢劫等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还有另外一些的危害国家政权的犯罪即使没有给现实社会带来危害也构成犯罪,因为它有可能对社会未来造成威胁,如我国的反革命宣传煽动罪,无论被煽动者是否被煽动起来去革命并不影响罪名的成立。由此可见,犯罪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则我们对罪犯进行心理矫正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② 二、罪犯心理矫正的意义 心理矫正是指由心理咨询师、矫治社会工作者、犯罪心理学家等专业人员运用心理学等专业方法,对罪犯开展心理测心理咨询与治疗、生存技能辅导等社会支持,矫正社区服刑人员的不良心理并促进其人格再社化的过程,心理矫正的宗旨是平等尊重、科学实效、助人自助、用生命影响生命,衡量与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与否主看人的常态心理状态是否与社会公众的心理状态相一致。 有很多服刑人员当初就是因为心理健康出了问题而走入歧途,在消极内在因素和外在不良环境的支配下,他们犯了罪,被关进监狱,在监狱改造中又形成了罪犯心理,即罪犯被判决执行刑罚后,在服刑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是刑罚承受者在受刑过程中的特殊心理现象。那么,对罪犯的这些心理问题进行矫正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罪犯心理矫治工作是保障罪犯人权的需要。随着国家法治文明程度的整体提高,作为社会人权发展水平标志的罪犯人权保障会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罪犯从收押到刑满释放整个过程,对罪犯应享有的权利都有具体的法律规定。其中健康权作为罪犯的一项最基本的权利需要行刑机关给予根本保障。以往在我 ①贝卡利亚.《犯罪与刑罚》 ②

监狱基础知识试卷及标准答案

监狱基础知识模拟试卷 一、判断题(共 40 题,每题 0. 5 分,共 20 分。) 1.预防和减少犯罪并非监狱工作的应有之义,而只是做好监狱工作所带来的一种客观的结果。() 2.社会监督是刑罚执行中的基本监督形式。() 3.监狱是由国家司法机关管辖的执法部门,狱政管理是一项特殊的司法活动。() 4.罪犯的居住面积不多于每人3 平方米。() 5.监狱工作方针是监狱工作的总方向和指导原则。() 6.监狱人民警察应通晓法学基础理论、宪法学、行政法、劳动法、伦理学、形式逻辑、普通心理学等社会规范人文科学知识了解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知识。() 7.执行通知书是人民检察院制作的法律文书。() 8.监狱对罪犯的监管是具有改造功能的活动。() 9.对同一类型的罪犯,应采用同一的教育手段。() 10.罪犯劳动是监狱行刑的一个要素,不执行《劳动法》的规定。() 11.我国监狱工作历来坚持劳动是改造罪犯的必要途径和手段。。() 12.从人类社会发展史的角度看,监狱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13.《关于组织全国犯人劳动改造问题的决议》明确地将 "三个为了"确定为监狱工作方针。() 14.凡警员晋升警司的,由各监狱负责培训,警司晋升警督由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培训。() 15.狱政管理的实质是监狱依法对在押服刑罪犯的管理。() 16.监舍建设的要求是坚固、通风、透光、清洁、保暖。() 17.罪犯出工,必须由人民警察亲自带领。() 18.在实施犯罪时不满 18 周岁但在侦查、起诉、审判过程中已满 18 周岁的不属于未成年犯。() 19.监狱是与犯罪现象作斗争的刑事执法机关。() 20.随着国家的政治形势、经济形势和监狱工作的发展,监狱工作方针需要适时调整,以指导监狱实践工作。() 21.在监狱这个特殊场所,监狱人民警察的法律地位就在于代表政府对罪犯行使刑罚执行权,行使特殊的管理职能。() 22.公民只要经过人民法院的刑事审判活动,实施危害社会行为的的罪犯身份就被确立。() 23.收监是监狱的一项特有的权力。() 24.申诉是针对生效判决、裁定的内容而提出的一种主张() 25.特赦是根据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决议,对受罪刑宣告的特定罪犯,免除其全部刑罚的制度。() 26.普通教育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理论,而教育改造则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7.心理咨询可以提高罪犯对服刑生活的适应性和应付各种事件的能力起到促进矫正的作用。() 28.人类社会进从 20 世纪以后监狱逐步摆脱了野蛮、残酷、无序的形象出现了行刑社会化、法治化、人道化等趋势,监狱管理朝着更加理性、文明的方向发展。() 29.我国监狱对罪犯的改造是一种塑造人的过程。() 30.监狱人民警察在对罪犯执行刑罚的过程中,始终处于统治者的地位。() 31.王夏是一个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今年 20 岁至今未治愈。 2007 年 1 月 2 于日用自家菜刀杀死了邻居家中 4 岁的女孩子,则他应当被判入狱成为罪犯。() 32.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制度是我国刑罚种类上的一个独创,也是我国严格控制死刑适用行之有效的制度。() 33.实行分押时,应当把同一犯罪类型的偶犯与累犯分开,以避免交*感染。() 34.17世纪开始,近现代监狱理论和监狱制度开始逐步形成() 35.不称职,警察是指监狱人民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都较差,只能基本完成工作任务。() 36.狱政管理内容丰富涉及面较广被动性强。() 37.监狱必须聘请社会专业人员参与对罪犯的心理矫治工作() 38.监狱常设监管区域内的围墙外作业现场,由狱警负责外围警戒。()39.从教育的效果来看,单纯对罪犯进行教育的效果比组织罪犯参加劳动教育的效果要好。() 40.假释附有考验期,能宣告多次。()二、单项选择题(共 35 题,每题 1 分,共 35 分。) 41.要求罪犯承认自己的犯罪事实,痛悔给社会和受害者造成的损害,服从法律的判决,真心诚意地接受惩罚和改造。这属于()。 A.法律常识教育 B.认罪悔罪教育 C.认罪悔过教育 D.社会公德教育 42.罪犯通过回顾总结改造生活,针对监狱在改造、组织罪犯劳动、监狱人民警察执法方面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建议材料是() A.改造总结 B.建议书 C.意见书 D.综合评估 43.能对罪犯恶习起到强有力的监督和约束作用使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随时受到提示、警戒、揭露和批判,而不得不有所约束和收敛。这体现的是改造劳动的()。 A.养成作用 B.转化作用 C.矫正作用 D.习艺作用 44.下列关于未成年犯管教所管理方法说法错误的是()。 A.在日常管理中,可以对未成年犯使用 "学员 "称谓 B.在未成年犯的生活卫生方面予以优待 C.要争取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对未成年犯的教育帮助 D.为了避免未成年犯与外界接触未成年犯管教所应尽量隔断与外界的联系 45.对未成年犯的日常考核由()直接考核。 A.未成年犯管教所人民警察 B.未成年犯管教所所长 C.人民检察院 D.未成年犯的教师 46.离监探亲的性质是()。 A.特许离监制度 B.刑事奖励 C.狱政奖励 D.物质奖励 47. ()不是罪犯劳动场所检查的重点。 A.生产工具的使用情况 B.危险品的藏匿情况 C.生产工具的保管情况 D.各种生产物资的保管情况 48.关于狱政管理原则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严格管理原则是指监狱在管理意识、管理行为、管理状态和管理环境等方面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的基本准则 B.科学管理原则是指监狱必须运用科学理论作指导,揭示改造罪犯的客观规律,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现代技术装备实施管理的基本准则 C.文明管理原则是指在狱政管理工作中,必须采用文明管理的方式和措施,保障罪犯的合法权益,建立文明的管理环境,实现管理文明化的基本准则 D.直接管理原则是指监狱和监狱人民警察,依法对服刑改造的罪犯亲自行使监管权力,并亲自对罪犯个人、罪犯组织、活动现场和设施等实施监督和控制的狱政管理的特有准则 49.( )的饮食标准,不可以高于一般罪犯。 A.病犯 B.从事矿山、井下作业的罪犯 C.关押禁闭的罪犯 D.从事高温、有毒作业的罪犯 50.依据罪犯不同的犯罪性质和特点分成若干类型,依据各类罪犯的不同情况,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这所体现的是()。 A.因人施教原则 B.分类教育原则 C.以理服人原则 D.注重实效原则 51.监狱人民警察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为()。 A.通过执行刑罚发挥实现刑罚目的的作用 B.保障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C.维护国家的安全 D.维护和巩固国家的政权 52.公安、司法警官院校或其他大专院校毕业生,报考监狱人民警察的年龄一般应在。() A.25周岁以上 B.25-30周岁 C.18周岁以下 D.25周岁以下 53.监狱在罪犯刑满释放前要进行出监教育,出监教育的期限为()个月。 A. 1 B. 2 C. 3 D. 4 54.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罪犯的减刑,监狱应提请罪犯所在地的()裁定。 A.高级人民法院 B.中级人民法院 C.基层人民法院 D.人民检察院 55.有期徒刑,数罪并罚不超过()年。 A. 10 B. 15 C. 18 D. 20 56.决定监狱人民警察任务艰巨性的因素是()。 A.工作场所 B.监狱人民警察的文化素质 C.工作对象 D.监狱人民警察的心理素质 57.在对监狱人民警察基础知识的要求方面,要求任职人员应具备的文化水平是()。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1:开学第一周,琼斯先生试图教授一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怎样做。他说:“当我提问时,你应该举起右手,我将会叫你回答。你们能够像我这样举起右手吗?”二十双手举起来了,但都是左手。案例2:刘易斯女士所教的四年级学生对交家庭作业越来越漫不经心,为此,她决定在班上确立一条规矩。她对全班同学说:“本周不交家庭作业的同学讲不能参加野营活动。”碰巧,一位女生的妈妈在那周生病住院。这位女生因为家中出现此事以及对母亲生病的担忧,有一份家庭作业没有完成。刘易斯向全班同学解释说,该女生没交家庭作业是个例外,因为她的妈妈病了。但是全班同学都不乐意,他们说:“规则就是这么定的。她没有交作业,所以不能参加野营。” 案例3:昆特女士教八年级的英语课。一天,刚上课时她就很兴奋地宣布:“我想告诉你们,咱们班出了一格诗人。弗兰克写了一首很美的诗,我想读给大家听听。”昆特女士朗读了那首诗,它的确很美。然而,昆特女士注意到弗兰克的脸红了,看上去非常不安。班上有些同学在窃窃私语。后来,昆特女士问弗兰克是否愿意再写一首诗去参加全市的诗歌比赛,他说他再也不想写了,因为他真的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并不擅长,并且也没有时间写。 问题:1.案例三中的学生为什么有如此表现?如果你是老师,该如何鼓励他? 2.对比三个案例,解释哪个或那些案例涉及行为的、认知的、社会的、道德的或者生理发展的两难困境,并具体描述这些困境. 我的看法: 1、案例三中的学生的表现与它所处的年龄阶段有关,按照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说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见不得别人好,也就是说妒忌心强。而对出众的学生他们表现出排挤的态度。这种环境(同学之间关系)给孩子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以至于他不愿承认他有擅长。如果我是老师,我会私下鼓励,或是有能力帮他发表,因为嫉妒只发生在小的差距人之间,大的或是悬殊的就会变成羡慕。在对孩子们的认识加以引导,因为孩子是具有可塑性的。 2、三个案例中依次讲了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征。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要点是什么皮亚杰的理论是以发生学和发展的观点探讨人类认识的个体心理的起源和历史发展。认为儿童的认识是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并且知识的成长与智慧的成长是一个同步的过程。其基本理论要点:①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跨越也不能颠倒,所有的儿童都遵循这样的发展顺序,具有普遍性,但发展阶段出现的年龄可因儿童的社会环境、文化教育的差别而加速或推迟。 ②在儿童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中,都具有独特的认知结构,这些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决定儿童行为的一般特征。儿童发展到某一阶段就能从事水平相同的各种性质的活动。 ③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构造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延伸。是在新水平上对前一阶段进行改组而形成的新系统。皮亚杰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强调了儿童认识发展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教育要按照儿童的认知结构(智慧结构)来组织教材,调整教法,这些思想对儿童教育工作的理论与实践都具有积极的意义。皮亚杰儿童的认知发展的几个阶段是什么 皮亚杰一般是将智慧的发展划分为四大阶段, ①感知运算阶段(出生后至1.5岁、2岁):这一阶段婴儿只有动作的智慧,而没有表象与运算的智慧。他们依靠感知运动的手段来适应外部环境。这个阶段的儿童行为发展经过三个层次:本能时期、习惯时期和智慧活动萌芽时期。儿童出生的第一个月只是遗传性反射格式,通过第二分阶段的习惯形成,使一些单一的反射动作加以整合、联结,如寻找声源,用眼随着运动的物体等,大约在9个月到1岁左右开始出现了最初的感知运动智慧。 ②前运算阶段(2-6、7岁):此期儿童的思维特点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很难从别人的观点(角度)看事物。例如在这一阶段后期可以说出自身的左右,但对对方的左右常常弄错,受自旁左右的影响。这一阶段儿童思维的另一个特点是思维的直觉性以及思维的集中性。他们的判断仍受直觉调节的限制。 ③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这阶段的基本特点是开始进行心理运算,能在头脑中依靠动作的格式对事物的关系系统进行逆反、互反、传递等可逆运算。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虽然在推理上、问题解决和逻辑方面已经超过了前运算阶段的儿童,但其思维还具有局限性,抽象的语言推理还不能进行,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④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5岁):这阶段已经达到了成人的成熟思维,是认知发展的最高阶段,能在头脑中将形式和内容分开,能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理。 一些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1]小明的脾气特别急,有一次妈妈让他到副食商店买一种新来的酱油,话还没听完,他就嚷着“知道了,知道了”,跑了出去。可到了商店他却傻了眼,原来还没有听妈妈说是哪个牌子的,于是只好回家问妈妈。可走到半路又回来了,原来是忘记带钱了。学习上也改不了这个毛病,平日里从不肯好好学习,一到考试前两天就急得不得了,于是起早贪黑地学,可是由于太着急了常常成效不大。家长、教师都替他着急,这孩子什么时候能改了这个毛病? [分析]小明这种常出现的情绪反应就是急躁,它是小学生中常出现的情绪反应之一。通常情况下,急躁的人常有如下表现:不论干什么工作,兴头来了马上动手,既没认真准备,又无周密计划,而且一开始就急于见成效,遇到困难时更是烦躁不安;在等候消息时,心情格外急切,坐立不安;处理矛盾和问题时,易鲁莽和冲动;盲目行动,往往事与愿违。在学习上则表现为好高骛远,急于求成,有时很想把成绩搞好,但又缺乏扎实的努力,一段时间后成绩没上去,急得不知从何干起;特别是经过努力以后成效不大,就耐不住性子,结果成绩还是上不去,形成越上不去越急、越急越上不去的恶性循环。急躁与对

儿童行为心理学分析 (1)

儿童行为心理学分析 (来源:幼儿教案网https://www.doczj.com/doc/bd9272145.html,) 人是一个处在与周围环境经常相互作用中的积极的活体,不仅是行动的客体,也是行动的主体。 孩子有很多表情:哭;撒娇;害羞等,每个表情后面都有和大人不太一样的原因,让我们解开所有的密码。 表情一打人、咬人 孩子总喜欢打人、咬人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原因1:可能孩子对小朋友的安全感建立得不好。所以一有小朋友到身边去,他就会觉得受到威胁,然后主动进攻。 办法:妈妈应多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多帮孩子交些好朋友。那段时间我一直在反思,然后就开始行动了。如做了冰淇淋、煮了毛豆、花生,有了水果等都分成几份,带着孩子送到小朋友家,有好吃的也叫到家里一起吃,或拿到别人家吃。礼尚往来,别人也会有好吃的想着我们。 这样关系越走越近,孩子的感觉也越来越好。 变化:不打人了,每次出去,都要去敲人家的门,想见见小朋友。有好吃的分享,还说:他是我的好朋友。 原因2:打是排除的意思。 有时他想按自己的想法做事,可小朋友们总是做些他不喜欢的事情,他想把这个事实排除掉。如:他拿个小碗,用土来做饭。小朋友过来就往他的碗里放土,但他不想这样,因为破坏了他原有的计划和目标。他对小朋友嚷,但人家不听,他嚷了几次,发现不管用,就会动手打人了。他的想法本没有错误,只是不想被打扰。但他的举动是不好的。有时想吃冰棒或做其它一些事情,家长不让做,他也会用打的方式来解决,只是想把家长不让他做事的这个事实排除掉。所以我觉得更多时候,孩子打人是排除的意思。包括大人也一样,乐爸总不听我的,我也会打他。说不过就打吧。反思一下,其实大人和孩子都差不多。 办法:加强用语言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他用语言来和别人表达思想。如人家往他碗里放土打人这件事,妈妈可以告诉他:“如果你不喜欢人家这么做,你可以直接教他对别人说…不喜欢你往碗里放土,我正在做饭!?”然后告诉他,打人无法解决问题,打人是不好的行为。他就明白了。当然要达到完全用语言表达还需要一个过程,妈妈要耐心等待他心智成长到这个程度。 原因3:家人可能有打人(或以轻打屁股来逗着孩子玩)的行为。孩子会把所以的待遇反加到别人身上。

罪犯改造主要理论依据

流程设计的主要理论依据 (一)人格改造理论。人格改造论是西方国家普遍认同和实践的行刑理念与基础理论。人格的定义有很多,现在比较有共识的是指:在一个人的生活基础上,由于受到家庭、伴侣、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影响,逐步形成的气质、能力、兴趣、习惯和性格等个性特征的总和。它是人的思想、道德、情感、学识、素质等方面内在结构与外在行为表现的有机融合。可见,“人格”已经不是狭义的心理学概念,而是辐射到社会学、犯罪学和改造学等多领域的概念。 近年来,人格改造论也得到了我国学界和实务界越来越多的认同。如,翟中东提出:监狱矫正的客体应该是罪犯的人格;陈士涵的《人格改造论》等等。课题组对改造客体的定位、调查分类及相关改造内容的设计都以此理论为主要依据。 (二)行刑个别化理论。该理论是在菲利、弗洛伊德和荣格的人格理论基础上的发展,并得到了广泛实践。该理论认为,对犯人的个别化矫正与治疗是矫正的核心方式;犯人的年龄、经历、思想、性格、所犯罪行的轻重和人身危险程度等各不相同,因此要实现教育刑目的,必须从罪犯个人情况出发,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课题组对于整个流程的设计,特别是个案制定、实施工作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理论。 (三)行刑教育化理论。该理论由李斯特等教育刑先驱者提出,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中心意思是:监狱对罪犯的行刑矫正,诸如监禁控制、管理、劳动、教化等都以教育、矫治罪犯为目的;监狱矫正的中心和基本事项是教育,教育工作的重点是:社会规范、公民道德、社会生活所必须的知识、正常社会所必须的技能以及文化教育等,这是预防犯罪的根本。流程的总体设计就依据了此理论,一方面把教育改造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另一方面也涉及了必要的管理、劳动等内容,体现了三大改造手段的协调,整体改造效能的发挥。 (四)认知--行为理论。该理论是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一个重要理论,主要是指:罪犯入监后,监狱要为每个罪犯制定矫正方案,方案的主要内容应该根据罪犯的犯罪史、人格缺陷与需求、刑期长短等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矫正项目。矫正项目是精心设计而成的,并采用专题辅导、团体讨论、情境模拟训练等形式,让不同类型的罪犯对号入座,全面参与,实现认知纠正与提高和行为训练与养成的有机结合,这与我局近年强调“知行合一”的改造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