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设备的隔振技术及减振器选型(实操分享)

电子设备的隔振技术及减振器选型(实操分享)

电子设备的隔振技术及减振器选型(实操分享)
电子设备的隔振技术及减振器选型(实操分享)

电子设备的隔振技术及减振器选型

1、概述

电子设备受到的机械力的形式有多种,其中危害最大的是振动和冲击,它们引起的故障约占80%。它们造成的破坏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是强度破坏:设备在某一激振频率下产生振幅很大的共振,最终振动加速度所引起的应力超过设备所能承受的极限强度而破坏;或者由于冲击所产生的冲击应力超过设备的极限强度而破坏。其二是疲劳破坏:振动或冲击引起的应力虽远低于材料的强度,但由于长时间振动或多次冲击而产生的应力超过其疲劳极限,使材料发生疲劳损坏。系统的振动特性受三个参数的影响,即质量、刚度和阻尼。对于电子设备的振动和冲击隔离来说,隔振系统的质量一般是指电子设备的质量,而刚度和阻尼则由设备的支撑装置提供。在机械环境的作用下,尤其是在舰船、坦克、越野车辆、飞机等运载工具中,设备及其内部的电子器件、机械结构等都难以承受振动冲击的干扰。

表1 各种运载工具振动、冲击和离心加速度参数

单位:g9.8m/s2

为了减少或防止振动与冲击对电子设备的影响,通常采取两种措施:a) 通过材料选用和合理的结构设计,增强设备及元器件的耐振动耐冲击能力;b) 在设备或元器件上安装减振器,通过隔离振动与冲击,有效地减少振动与冲击对电子设备的影响。

2、隔振技术

2.1隔振

隔振就是通过在设备或器件上安装减振装置,隔离或减少它们与外界间的机械振动传递。

在电子设备与基础之间安装弹性支承即减振器,以减少基础的振动对电子设备的影响程度,使电子设备能正常工作或不受损坏;这种对电子设备采取隔离的措施,称为被动隔振。一般情况下,仪器及精密设备的隔振都是被动隔振。

被动隔振系数:

振动来自基础,其运动用U=U o sin(ωt)表示,也是周期振动。被

动隔振也可用隔振系数η表示其隔振效果,它的含义是被隔离的物体

振幅与基础振幅之比(或是振动速度幅值、加速度幅值的比值),可用下式计算:

η=x O/ U O

={[1+4ξ2(f/f o)2]/[1-(f/f o)2]2+4ξ2(f/f o)2}0.5(1)式中x O——物体的垂向振幅(m);

U O——基础的垂向振幅(m)。

式中f――振动力的频率(HZ);

f o――隔振系统的固有频率(HZ);

k――隔振器的刚度(N/m);

m――物体的质量(kg);

g——重力加速度(9.8m/s2);

ξ——减振器的阻尼比(橡胶减振器的阻尼比为0.02~0.15)。

从η的表达式可以看出,隔振系数η与频率比(f/f o)及阻尼比ξ有关。

当f/f o<<1时,隔振系数η=1。此时振动力变化缓慢,且其几乎等值传递到基础上。

当f/f o =1时,隔振系数η为最大,振动力有放大现象,此时系统处于共振状态;η值随ξ增大而减小,所以,对于启、停频繁的设备,为防止设备在启动或停机过程中经过共振区域时产生过大的共振,减振器选用时应考虑阻尼大一些的。

当f/f o=2时,隔振系数η=1,振动力等值传递,此时系统无隔振效果;

当f/f o>2时,隔振系数η<1,振动力减值传递,此时系统有隔振效果。

因此,要使隔振系统有效果,必须使η<1,即必须使频率比f /f o>2。在电子设备的减振设计中一般取频率比f/f o为2.5~4.5,也就是说要获得满意的隔振效果,应该使隔振支承系统的固有频率为振动力频率的1/2.5~1/4.5。

阻尼在共振区内,阻尼可以抑制传递率的幅值,使物体的振幅不至于过大;在非共振区,阻尼反而使传递率增大。

因此,隔振应强调以下几点:

当f/f o≈1时,发生共振,应力求避免;

不论阻尼大小,只有f/f o>2,才有隔振效果;

一般情况下,建议把频率比f/f o取为2.5~4.5。

隔振系统中控制振动及其传递主要有三个基本因素:隔振器的刚度k、被隔离物体质量m及系统支承即隔振器的阻尼比ξ。它们各自的影响简述如下:

①刚度k——隔振器的刚度越大,隔振效果越差,反之隔振效果越好。因为:

f0=(k/m)0.5/2π(2)

k越大,f0越大,f/f o越小,η就越大(在隔振区)隔振效果差;

k越小,f0越小,f/f o越大,η就越小(在隔振区)隔振效果好。

因此,就隔振而言,刚度k应尽可能小;必须指出的是,过小的刚度k可能无法承受质量m,就像一个重物将一根弹簧压扁了,无法

电子设备的隔振技术及减振器选型

电子设备的隔振技术及减振器选型 1、概述 电子设备受到的机械力的形式有多种,其中危害最大的是振动和冲击,它们引起的故障约占80%。它们造成的破坏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是强度破坏:设备在某一激振频率下产生振幅很大的共振,最终振动加速度所引起的应力超过设备所能承受的极限强度而破坏;或者由于冲击所产生的冲击应力超过设备的极限强度而破坏。其二是疲劳破坏:振动或冲击引起的应力虽远低于材料的强度,但由于长时间振动或多次冲击而产生的应力超过其疲劳极限,使材料发生疲劳损坏。系统的振动特性受三个参数的影响,即质量、刚度和阻尼。对于电子设备的振动和冲击隔离来说,隔振系统的质量一般是指电子设备的质量,而刚度和阻尼则由设备的支撑装置提供。在机械环境的作用下,尤其是在舰船、坦克、越野车辆、飞机等运载工具中,设备及其内部的电子器件、机械结构等都难以承受振动冲击的干扰。 表1各种运载工具振动、冲击和离心加速度参数 2

为了减少或防止振动与冲击对电子设备的影响,通常采取两种措施:a) 通过材料选用和合理的结构设计,增强设备及元器件的耐振动耐冲击能力;b) 在设备或元器件上安装减振器,通过隔离振动与冲击,有效地减少振动与冲击对电子设备的影响。 2、隔振技术 2.1 隔振 隔振就是通过在设备或器件上安装减振装置,隔离或减少它们与外界间的机械振动传递。 在电子设备与基础之间安装弹性支承即减振器,以减少基础的振动对电子设备的影响程度,使电子设备能正常工作或不受损坏;这种对电子设备采取隔离的措施,称为被动隔振。一般情况下,仪器及精密设备的隔振都是被动隔振。 被动隔振系数: 振动来自基础,其运动用U=U o Si n(? t)表示,也是周期振动。被动隔振也可用隔振系数n表示其隔振效果,它的含义是被隔离的物体振幅与基础振幅之比(或是振动速度幅值、加速度幅值的比值) ,可用下式计算: n = X。/ U O ={[1+4 E 2(f / f o) 2 f / f o) 2 ] 2 + 4 2(f/f o) 2} °'5 (1) 式中X O——物体的垂向振幅(m); U o——基础的垂向振幅(m)。 式中f――振动力的频率(H z); f o――隔振系统的固有频率(H Z); k——隔振器的刚度(N/ m);

阻尼减振降噪技术

第十章.阻尼减振降噪技术 A、教学目的 1.隔振及其原理(C:理解) 2.阻尼降噪及其原理(C:理解) 3.阻尼降噪的量度(B:识记) 4.阻尼材料和结构的特性及选用(B:识记) B、教学重点隔振原理、阻尼降噪原理及其量度、阻尼材料和结构的特性及选用。 C、教学难点 阻尼降噪原理及其量度、阻尼材料和结构的特性及选用。 D、教学用具 多媒体——幻灯片 E、教学方法 讲授法 F、课时安排 2课时 G、教学过程 声波起源于物体的振动,物体的振动除了向周围空间辐射在空气中传播的声(称”空气声”)外,还通过其相连的固体结构传播声波,简称“固体声”,固体声在传播的过程中又会向周围空气辐射噪声,特别是当引起物体共振时,会辐射很强的噪声。 振动除了产生噪声干扰人的生活、学习和健康外,特别是1~100Hz的低频振动,直接对人有影响。长期暴露于强振动环境中,人的机体将受到损害,机械设备或建筑结构也会受到破坏。 对于振动的控制应从以下两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对振动源进行改进以减弱振动强度;二是在振动传播路径上采取隔振措施,或用阻尼材料消耗振动的能量并减弱振动向空间的辐射。从而,直接或间接地使噪声降低。 一. 振动对人体的危害 从物理学和生理学角度看,人体是一个复杂系统。如果把人看作一个机械系统。 振动的干扰对人、建筑物及设备都会带来直接的危害。振动对人体的影响可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全身振动是指人直接位于振动体上时所受的振动;局部振动是指手持振动物体时引起的人体局部振动。可听声的频率范围为20~20000 Hz,而人能感觉到的振动频率范围为1~100 Hz。振动按频率范围分为低频振动(30Hz以下)、中频振动(30-100Hz)和高频振动(100 Hz以上)。 实验表明人对频率为2—12 Hz的振动感觉最敏感。对于人体最有害的振动频率是与人体某些器官固有频率相吻合(即共振)的频率。这些固有频率是:人体在6 Hz附近;内脏器官在8Hz附近;头部在25 Hz;神经中枢则在250Hz左右。低于2Hz的次声振动甚至有可能引起人的死亡。人对振动反应的敏感度按频率和振幅大小,大致分为6个等级,见图10-1。(P203) 振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损害或影响振动作业工人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干扰居民的正常生活,还影响或损害建筑物、精密仪群和设备等。根据人体对某种振动刺激的主观感觉和生理反应的各项物理量,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一些国家推荐提出了不少标准,主要包括局部振动标准(ISO5349-1981, P203)、整体振动标准(ISO2631-1978, P204)和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 P205)。 局部振动标准(ISO5349-1981):如人的手所感受的振动。

振动的隔离与阻尼减振

振动是造成工程结构损坏及寿命降低的原因,同时,振动将导致机器和仪器仪表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工作精度的降低。 控制振动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隔振。从振动控制的角度研究隔振,不涉及结构强度的计算,它只是研究如何降低振动本身。这里所介绍的隔振方法,就是将振源与基础或连接结构的近刚性连接改成弹性连接,以防止或减弱振动能量的传递,最终达到减振降噪的目的。 隔振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减少振源振动传至周围环境;二是减少环境振动对物体或设备的影响。原理是在设备和底座之间安装适当的隔振器,组成隔振系统,以减少或隔离振动的传递。有两类隔振,一是隔离机械设备通过支座传至地基的振动,以减少动力的传递,称为主动隔振;另一种是防止地基的振动通过支座传至需保护的精密设备或仪表仪器,以减小运动的传递,称为被动隔振。 在一般隔振设计中,常常用振动传递比T 和隔振率η来评价隔振效果。主动隔振传递比等于物体传递到底座的振动与物体振动之比,被动隔振传递比等于底座传递到物体的振动与底座的振动之比,两个方向的传递比相等。 隔振效率: η=(1- T ) ·100% 传递比T : ]u D )u -/[(1u D (1T 2 2 2 2 2 2 ++= ) 式中D 为阻尼比,0 f u f = 为激振频率和共振频率的比。 只有传递比小于1才有隔振效果。因此T<1的区域称为隔振区。 隔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作为振动源的机械设备采取隔振措施,防止振动源产生的振动向外传播,称为积极隔振或主动隔振;另一类是对怕受振动干扰的设备采取隔振措施,以减弱或消除外来振动对这一设备带来的不利影响,称为消极隔振或被动隔振。对于薄板类结构振动及其辐射噪声,如管道、机械外壳、车船体和飞机外壳等,在其结构表面涂贴阻尼材料也能达到明显的减振降噪效果,我们称这种振动控制方式为阻尼减振。

国产阻尼减振降噪材料

国产阻尼减振降噪材料(潜艇等) 前言 ?nbsp;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降低舰船等交通工具的振动和噪声越来越迫切。如何控制舰船的振动和噪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衡量一个国家造船水平的重要标志。 ?nbsp; 舰船上存在着多种振源,其产生的振动和噪声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如引起铆钉松动,结构破坏;影响船员的舒适性,易造成船员疲劳;影响仪器、仪表的正常工作,降低使用精度等等。对军船而言,振动和噪声还会降低声呐、雷达的作用距离,大大削弱其战斗力。 ?nbsp; 传统的减振降噪方法是结构加强,其主要缺点是振动能没有消耗掉,从而导致噪声向其它部位传播。阻尼材料利用高分子材料的粘弹性将振动能转化为热能耗散掉,从而有效地降低结构振动和噪声。阻尼技术对宽频带随机振动和噪声特别有效,尤其适合于以框架结构为主的造船业。 ?nbsp; 阻尼技术发展简史 ?nbsp; 本世纪50年代初,德国专家H.Oberst 最先提出自由阻尼结构的理论并在飞机上得到应用。50年代末,美国专家Kerwin 和 Ungar等人将Oberst的复刚度法推广至约束阻尼结构,该结构最早应用于核潜艇壳体和主机机座上。理论和应用表明:约束阻尼结构具有更好的减振降噪效果。目前,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舰船上广泛使用各类阻尼材料。 ?nbsp; 我国从60年代起开始研究自由阻尼材料,70年代初具规模。80年代末期约束阻尼结构的阻尼材料在舰船上得到应用,主要产品有上海钢铁研究所的阻尼钢板、七二五所的SBⅡ阻尼涂料、化工部海洋化工研究院(青岛)的ZHY-171和T54/T60阻尼涂料等。 ?nbsp; 目前,阻尼材料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舰船、汽车、机械、纺织、建筑、体育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nbsp; T54/T60阻尼涂料的主要性能 ?nbsp; 阻尼材料的作用原理是将振动能转化为热能耗散掉,使产生噪声的振动能量大大衰减,即从声(振)源上有效地控制振动和噪声。因此阻尼涂料主要用于振动和噪声的产生

4-1汽车减振器的选型设计.

汽车减振器的选型设计 东风汽车工程研究院陈耀明 2010年11月12日

目录 一、汽车减振器的作用和功能---------------------------4 1、减振器的作用--------------------------------------4 2、减振器的功能--------------------------------------4 (1)对自然振动--------------------------------------4 (2)对强迫振动--------------------------------------6 二、汽车减振器选型设计的任务-------------------------8 三、汽车减振器额定阻力和工作缸直径的选择-------------9 1、线性减振器的阻尼特性------------------------------9 2、实际减振器的非线性--------------------------------9 3、减振器示功试验的标准规范-------------------------10 4、悬架系统相对阻尼系数与减振器阻尼系数的关系-------11 5、计算额定阻力-------------------------------------12 6、选择减振器工作缸直径-----------------------------13 四、验算悬架系统在各种工况下的振动特性--------------14 五、减振器行程和长度的确定--------------------------14 1、减振器最大压缩(上跳)行程-----------------------14

阻尼减震橡胶

阻尼减震橡胶 现实生活中振动无处不在,振动的现象是不容忽视也是不可缺少的,人们一直致力于振动的产生,控制和消除的研究,所有的物体的振动都会产生声音,如果没有振动就不会有音乐,人类也无法进行语言交流了.但是振动也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许多不利的影响,如:共振会导致装置的损坏,噪音会影响人类的生活环境等.怎样将振动对人们产生的不利影响减到最小,是当前减震技术发展和追求的方向。减震技术的核心是消除干扰性振动或找出解决的方法,现在比较适用和成熟的减震方法是橡胶减震系统,早在橡胶应用于工业之初,人们就使用了橡胶隔离来进行减震。 橡胶是一种很理想的阻尼材料,阻尼减震技术是利用橡胶特有的粘弹性,在震动过程中,在外力作用下导致剧烈的内摩擦,产生了反作用力,将动能转化为热能,实现了能量转换,从而达到降低震幅的目的。 减震橡胶的作用: 代替金属弹簧起到消振,吸振作用.其主要的性能要求在静刚度、动刚度、耐久性能上。 减震橡胶的特点: ①橡胶是由多种材料相组合而成,同一种形状通过材料调整可以拥有不同的性能. ②橡胶内部分子之间的摩擦使它拥有一定的阻尼性能,即运动的滞后性(受力过程中橡胶的变形滞后于橡胶的应力). ③橡胶在压缩、剪切、拉伸过程中都会产生不同的弹性系数 减震橡胶的性能特征: 静刚度的定义:指减震橡胶在一定的位移范围内,其所受压力(或拉伸力) 变化量与其位移变化量的比值. 动刚度的定义:指减震橡胶在一定的位移范围内, 一定的频率下, 其所受压力(或拉伸力)变化量与其位移变化量的比值. 动倍率的定义指减震橡胶在一定的位移范围内所测定的动刚度与静刚度的比值,即:Kd/Ks 损耗系数: 在减震橡胶的受力过程中,橡胶的变形与橡胶的应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位差,而橡胶的应力一般要超前于橡胶的变形一定的相位角δ 扭转刚度: 指减震橡胶在一定的扭转角范围内,其扭转力矩与扭转角之间的比值. 耐久性能: 指减震橡胶在一定的方向一定的预加载荷、振幅、振动频率下,经往复振动n次后产品完好或将产品往复振动直至破坏时的振动次数, 耐久性能是衡量一个减震橡胶件的安全性能和综合性能的重要指标.

汽车减振器的选型设计

汽车减振器的选型设计

目录 一、汽车减振器的作用和功能---------------------------4 1、减振器的作用--------------------------------------4 2、减振器的功能--------------------------------------4 (1)对自然振动--------------------------------------4 (2)对强迫振动--------------------------------------6 二、汽车减振器选型设计的任务-------------------------8 三、汽车减振器额定阻力和工作缸直径的选择-------------9 1、线性减振器的阻尼特性------------------------------9 2、实际减振器的非线性--------------------------------9 3、减振器示功试验的标准规范-------------------------10 4、悬架系统相对阻尼系数与减振器阻尼系数的关系-------11 5、计算额定阻力-------------------------------------12 6、选择减振器工作缸直径-----------------------------13 四、验算悬架系统在各种工况下的振动特性--------------14 五、减振器行程和长度的确定--------------------------14 1、减振器最大压缩(上跳)行程-----------------------14

减振器机构类型及主要参数的选择计算

4.7减振器机构类型及主要参数的选择计算 4.7.1分类 悬架中用得最多的减振器是内部充有液体的液力式减振器。汽车车身和车轮振动时,减振器内的液体在流经阻尼孔时的摩擦和液体的粘性摩擦形成了振动阻力,将振动能量转变为热能,并散发到周围空气中去,达到迅速衰减振动的目的。如果能量的耗散仅仅是在压缩行程或者是在伸张行程进行,则把这种减振器称之为单向作用式减振器,反之称之为双向作用式减振器。后者因减振作用比前者好而得到广泛应用。 根据结构形式不同,减振器分为摇臂式和筒式两种。虽然摇臂式减振器能够在比较大的工作压力(10—20MPa)条件下工作,但由于它的工作特性受活塞磨损和工作温度变化的影响大而遭淘汰。筒式减振器工作压力虽然仅为2.5~5MPa ,但是因为工作性能稳定而在现代汽车上得到广泛应用。筒式减振器又分为单筒式、双筒式和充气筒式三种。双筒充气液力减振器具有工作性能稳定、干摩擦阻力小、噪声低、总长度短等优点,在轿车上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设计减振器时应当满足的基本要求是,在使用期间保证汽车行驶平顺性的性能稳定。 4.7.2相对阻尼系数ψ 减振器在卸荷阀打开前,减振器中的阻力F 与减振器振动速度v 之间有如下关系 v F δ= (4-51) 式中,δ为减振器阻尼系数。 图4—37b 示出减振器的阻力-速度特性图。该图具有如下特点:阻力-速度特性由四段近似直线线段组成,其中压缩行程和伸张行程的阻力-速度特性各占两段;各段特性线的斜率是减振器的阻尼系数v F /=δ,所以减振器有四个阻尼系数。在没有特别指明时,减振器的阻尼系数是指卸荷阀开启前的阻尼系数而言。通常压缩行程的阻尼系数Y Y Y v F /=δ与伸张行程的阻尼系数S S S v F /=δ不等。 图4—37 减振器的特性 a) 阻力一位移特性 b)阻力一速度特性 汽车悬架有阻尼以后,簧上质量的振动是周期衰减振动,用相对阻尼系数ψ的大小来评定振动衰减的快慢程度。ψ的表达式为 s cm 2δ ψ= (4-52)

隔振与阻尼的关系

隔振与阻尼的关系 隔振是利用振动元件间阻抗的不匹配,以降低振动传播的措施。隔振技术常应用在振动源附近,把振动能量限制在振源上,不向外界扩散,以免激发其他构件的振动;也应用在需要保护的物体附近,把需要低振动的物体同振动环境隔开,避免物体受振动的影响。采取隔振措施主要是设计合适的隔振器。隔振的原理是把物体和隔振器(主要是弹簧)系统的固有频率设计得比激发频率低得多(至少低3倍);但对高频振动要注意把隔振器的特性阻抗设计得与连结构件的特性阻抗有很大变化(至少差3倍)。为此,隔振器如用钢丝弹簧,还要垫上橡皮、毛毡等作的垫子。在隔振器的设计中,还应该考虑阻尼的作用。对启动过程中变速的机械,设计隔振器时应加阻尼措施,以免经过共振频率时振动过大。 阻尼是通过粘滞效应或摩擦作用把振动能量转换成热能而耗散的措施。阻尼能抑制振动物体产生共振和降低振动物体在共振频率区的振幅,具体措施就是提高构件的阻尼或在构件上铺设阻尼材料和阻尼结构。如近年来研制成的减振合金材料,具有很大的内阻尼和足够大的刚性,可用于制造低噪声的机械产品。另外,在振动源上安装动力吸振器,对某些振动源也是有效的降低振动措施。对冲击性振动,吸振措施也能有效地降低冲击激发引起的振动响应。电子吸振器是另一种类型的吸振设备。它的吸振原理与上述隔振、阻尼不同,它是利用电子设备产生一个与原来振动振幅相等、相位相反的振动,来抵销原来振动以达到降低振动的目的(见有源降噪)。 隔振和阻尼的关系一般情况下,隔振设备和阻尼设备的功能是差不多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在选型的时候,一定要挑选合理的平衡点。 阻尼的作用 1 / 2

单纯从隔振观点来说,阻尼的增加会降低隔振效果,但是在机器的实际工作过程中,外界的激励,除简谐型外还可能包含一些不规则的冲击,由于冲击会引起设备较大振幅的自由振动,增加阻尼的目的就是能使自由振动很快消失,尤其是当隔振对象在起动及停车而经过共振区时,阻尼就显得更加重要。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减振器选型设计计算书原

减振器选型设计计算书 一、减振器阻力的计算 1. 相对阻尼系数Ψ的选择 对于空气悬架,取Ψ=0.25~0.35,取Ψ=0.3 2. 减振器阻力系数γ的计算 CM ψ=2γ= 14181 式中:C 悬架系统垂直刚度(为: 139667 N/m ) M 悬架的簧载质量(为: 4000 Kg ) 3. 减振器阻力F 的计算 n v F ?=γ= 7374 N 式中:v=0.52m/s 减振器活塞运动速度,(通常在v=0~1.0m/s 的范围内取n=1) 为了减小路面不平传递给车身的冲击,减振器拉伸行程和压缩行程的阻力Fr 和Fc 取值有所不同,一般按下式计算: F F F c r =+ 拉伸行程阻力F Fr 8.0~7.0==0.8F = 5899 N , 压缩行程阻力F Fc 2.0== 1475 N 减振器的复原阻力P f =5899±1160 N ,压缩P y =1475±276N 二、减振器结构参数的计算 1、缸筒的设计计算 根据拉伸行程的最大阻力Fr 计算工作缸直径D []) 1(42λπ-=p F D r = 47~57 (1.1) 式中,[]p 为工作缸最大允许压力,取3~4Mpa ;λ为连杆直径与缸筒直径之比,双筒式减振器取λ=0.40~0.50; 减振器的工作缸直径D 有20、30、40、(45)、50、65mm 等几种。选取时应按标准选用。取D=Φ50mm ,壁厚取为,2.5mm ,工作缸外径为Φ55mm, 材料选35#冷拔精密无缝钢管 贮油缸直径c D =(1.35~1.50)D ,壁厚取为3mm ,材料选Q235直缝焊管。 c D =Φ70mm ,贮油缸外径取Φ76mm

脉冲阻尼器原理及选型

脉动阻尼器 脉动阻尼器是一种用于消除管道内液体压力脉动或者流量脉动的压力容器。可起到稳定流体压力和流量、消除管道振动、保护下游仪表和设备、增加泵容积效率等作用。 脉动阻尼器的原理主要有两种。 1.气囊式:利用气囊中惰性压缩气体的收缩和膨胀来吸收液体的压力或者流量脉动, 此类脉动阻尼器适用于脉动频率小于7Hz的应用,因为如果频率太高则膜片或气囊来不及响应,起不到消除脉动的效果; 2.无移动部件式:利用固体介质直接拦截流体从而达到缓冲压力脉动或流量脉动的效果,此类脉动阻尼器适用于高频脉动的应用。 脉动阻尼器分类: 1.按照缓冲介质分类: 分为压缩惰性气体缓冲式和无移动部件式,其中压缩惰性气体缓冲式又分为膜片式和气囊式等,无移动部件式分为金属结构式和陶瓷结构式等: 分为三元乙丙橡胶、丁纳橡胶、氟橡胶、聚四氟、金属、陶瓷等内部材质类型; 分为单孔式和双孔式; 分为直通式和非直通式; 消除管道振动;减小压力脉动;减小流量浮动;保护下游仪器和设备;装在泵的前端,增加泵的容积效率,提高输出功率。 选择适合的脉动阻尼器,应首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工艺要求确定所需达到的脉动消除率指标,然后根据此技术指标进行定量选型。 准确的脉动阻尼器选型应根据流量、压力、泵类型、泵转速、泵缸数、泵相位差(多级泵)、脉动消除率、应用目的、管道流体成分、管道流体密度、管道流体粘度、管道流体温度等参数综合计算和分析后确定。 通过以上参数,关键需要计算出流体的脉冲量(即1次脉冲所输送的液体体积)和脉动频率。再结合脉动消除率指标,即可初步计算出所需要的脉动阻尼器类型和容积。

例如,要求残余脉动控制在10%以内、脉冲量为1升/次、脉动频率为2次/秒,则脉动阻尼器可选用膜片式或气囊式,容积至少为10升。 根据客户不同的实际应用,最高可以达到99.9%以上的脉动消除率,即残余脉动控制在0.1%以内。 例如:用于消除管道振动推荐残余压力脉动控制在3%以内; 用于保证涡街流量计精度则推荐残余流量脉动控制在0.75%以内。 脉动阻尼器是一种压力容器,由于材料、制造技术及实际应用的限制,脉动阻尼器一般承压在500公斤/平方厘米左右(特殊应用也可以更高),耐温大约数百摄氏度。

振动隔离

振动隔离 4.1.1隔振概述 振动隔离是采用附加子系统将振源与需减振的对象隔开,以减少振源对隔振对象的影响。 隔振分第一类隔振(隔力)与第二类隔振(隔幅)。振源产生力激励时为第一类隔振,如连于基础的各种动力机械的隔振就是减小振源的激励方向基础的力传递,基础是隔离对象。振源产生运动激励时的隔振为第二类隔振,入震动着的飞机机体会引起连于其上的电子设备的振动,这是的隔振就是减小作为基础的飞机机体的运动激励向以表、电子设备等的运动传递,隔离对象是以表、电子设备等。 作为附加子系统的隔振装置通常称为隔振器,它可由弹性元件、阻尼元件、惯性元件以及它们的组合构成 根据振源的频率特性,隔振可分为单频隔振、多频隔振和随机激励隔振;根据隔振对象的自由度,隔振可分为单自由度系统隔振、多自由度系统隔振及无限多自由度系统隔振;依隔振对象的特性,隔振可分为线性系统隔振及非线性系统隔振。这里只讨论线性系统。 隔振技术有正过程与逆过程两种途径。正过程是先根据振源选定隔振器的布置方式及特性参数,然后计算隔振效果,不满足要求时,修改上次的选择,重新进行计算,知道满足要求为止,逆过程是在振源特性及其参数已知的条件下,利用最优化技术,直接确定满足预定隔振器布置的方式及其特性参数[11]。 本文将主要讨论的是单自由度系统的隔振,采用的技术是逆过程。 4.1.2单自由度系统的隔振 对力激励,研究的力学模型为弹性元件与阻尼元件并联的隔振器。设振源质量m 远小于基础质量,振源只有x 向自由度,基础为绝对刚体,则可得质量m 的运动方程: t F x c kx x m ωsin 0=++ (4—1) 式中 m -----------质量; c ------------阻尼系数; k ------------弹簧常数; x ------------对平衡位置的位移。 上式x 的通解为: ()?ω-=t x x sin 0 (4—2)

噪声和振动控制中阻尼技术的理解

噪声和振动控制中阻尼技术的理解 侯永振 (天津市橡胶工业研究所,天津 300384) 摘要:简要介绍了阻尼材料以自由阻尼、约束阻尼两种阻尼处理方式构成结构阻尼,以及阻尼技术用于振动隔离,通过降低共振可传递性,从而使振动和噪声得到控制的基本原理。 关键词:结构阻尼;振动隔离;阻尼处理;噪声降低 1 导论 机械运转产生的振动现象随处可见,飞机、舰船、机床、汽车、轨道交通(如城市轻轨火车)、水暖管道、纺织机械、空调器、电锯、升降机等机械发出较强的振动和噪声,不仅污染环境,还会影响设备的加工精度,加速结构的疲劳损坏和失效,缩短机器寿命,影响交通车辆的舒适性。 不论怎样的应用,通常都需要几种技术对噪声和振动进行有效控制,而每一种技术都有助于环境的更加安静。对于大多数应用来说,可以采用四种控制噪声和振动的方法:(1)吸收;(2)使用障板和罩子;(3)结构阻尼;(4)隔振。在这些分类中虽然有一定程度的相互交叉,但通过对问题的恰当分析和减振降噪技术的合理应用,每种方法都能够产生显著的减振降噪效果。仅次于吸收材料和大块障板层的应用,通常还要弄明白减振降噪的原理。因此,本文将集中介绍涉及降低结构振动的第(3)和第(4)种方法。 2 结构阻尼 结构阻尼降低振源处由冲击产生的稳态的噪 作者简介:侯永振(1957-),男,天津市橡胶工业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橡胶阻尼材料、橡胶减振材料及制品、橡胶防腐衬里、橡胶吸声材料及制品、乳胶手套、胶粘剂、橡胶杂品等研究和开发工作。 声,它所消耗的是在结构阻尼构成之前并以声的形式在结构中辐射的振动能。然而阻尼仅抑制共振。尽管有时由于敷设阻尼材料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刚度和质量而对于强迫振动的非共振振动的衰减有点效果,但靠阻尼则衰减很少。 阻尼处理由为了提高阻尼结构消耗机械能能力而被应用于阻尼元件的任何材料(或材料组合)组成。当用于强迫振动结构时,在其固有(共振)频率或其附近,它常是最有用的。该固有(共振)频率受由许多频率成份构成的激振力的振动频率的影响,而这许多频率成份受冲击或其它瞬态力或传递到噪声辐射的结构表面的振动的影响。 尽管所有材料都呈现一定量的阻尼,然而许多材料(如钢、铝、镁和玻璃)有如此小的内部阻尼,是传递振动和噪声的良好介质,几乎不具备降低振动和噪声的能力,以致于它们的共振性能使其成为了有效的声辐射器。但钢材等金属材料强度高,常作为结构材料使用;而橡胶等高分子材料,由于本身的化学结构特性,使得它们具有较高的阻尼性能,具备很强的降低振动和噪声的能力,是最主要的减振降噪材料之一,代表着减振降噪材料的发展方向,尤其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高阻尼橡胶或其它高分子阻尼材料,具备非常突出的减振降噪性能,几乎是目前从科学意义上讲最理想的减振降噪材料。但这类阻尼材料

06第六讲 振动的隔离

噪声治理课程 第六讲 振动的隔离 1 振动及传递 1.1 转动设备的振动 转动的设备产生振动,振动通过基础向四周结构传递。对于旋转的转动设备,如风机、水泵和某些机床等,主要以旋转频率为主导振动频率。如某风机的转动频率为3000转/分钟,那么它正常工作时,振动频率主要在50Hz 。对于往复运动的设备,如气泵、活塞泵、压缩机、内燃机和蒸汽机等,因其运动形式不但包括旋转,还包括曲柄连杆的来回运动,往复发生冲力和撞击,振动形式复杂,存在各种频率分量的振动频率。如气泵的振动,每次活塞的往复冲击相当于在设备上使用锤子敲打,从低频到高频都有很大的振动。 设备产生的某一频率的振动在建筑结构中传播过程中,频率将保持不变,振动的强度可能发生不同变化,既可能增大,也可能降低。降噪工程中总是希望尽可能降低振动的传播,减少结构辐射噪声。但是,当振动发生共振时,振动被增大,严重时会损坏设备和结构。 1.2 固有频率 转动设备和其支撑结构是一个振动单体,振动通过支撑结构传递给基础。每一个振动单体都存在固有频率,即设备在该频率上振动时,发生共振,振动传递给基础的幅度最大。固有频率是物体的自然属性,只与物体的重量和支撑的弹性有关,不受外界作用的影响,与设备运转的状态无关。物体重量越大,支撑结构弹性越软,固有频率越低。发生共振时,能量在固有频率上无穷止地叠加,理论上传递到基础的振动幅度将达到无穷大,基础将被破坏,无坚不摧。曾经发生士兵列队行进时步伐的频率与大桥共振频率一致,发生共振,大桥坍塌。一般情况下,发生共振的时间很短,能量有限,而且,振动时由于阻尼消耗了能量,共振不会达到无限大。但是,共振时,能量叠加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或更大也是常见的事情。 设备启动时,转动频率会由静止逐渐增大到稳态频率,设备停止时,转动频率会从稳态频率逐渐降低到静止。如果发生共振的频率低于稳态频率,那么,设备启停时,转动频率将在某一小段时间内和共振频率相同或近似而发生共振,共振的频率区域被称为共振区。设备启停应尽量迅速通过共振区,防止因共振产生过大的振动。 弹簧系统固有频率与弹簧静态下沉量有关。弹簧静态下沉量 是指,在静态荷载状态下,弹簧被压缩的长度。经验计算公式为:delt f ?=21 0,其中0f 是固有频率,单位Hz ;delt 为静 态压缩量,单位为m 。 1.3 撞击振动 使用手指敲击桌面时,会发出“当当”的声音,其原因是, 手指撞击使桌面发生了振动,振动向外辐射了声音。撞击振动 的特点,作用时间短,振动冲击能量大,频率分量丰富。我们 听到的“当当”声音与桌面的固有频率有关,手指撞击到桌面 在桌面上产生了各种频率分量的振动,固有频率附近的振动被 加强,较多地辐射到空气中,形成空气声被人听闻。锣鼓等由 于缺少阻尼,敲击后,共振非常强烈,能量消耗比较持久,声 音很大,如果将其粘上胶皮,阻尼增大,共振减弱,声音变小。

第四章 电子设备的减振与缓冲

第四章电子设备的减振与缓冲 4.1振动与冲击对电子设备的危害 4.1.1 机械作用的分类 电子设备在使用和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振动、冲击等机械力的作用,具体有以下四种类型。 1.周期性振动 这是指机械力的周期性运动对设备产生的振动干扰,并引起设备作周期性往复运动。 表征周期性振动的主要参数有:振动幅度和振动频率。 2.非周期性干扰——碰撞和冲击 这是指机械力在作非周期性扰动对设备的作用。其特点是作用时间短暂,但加速度很大。根据对设备作用的频繁程度和强度大小,非周期性扰动力又可分为: (1)碰撞设备或元件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冲击力。这种冲击作用的特点是次数较多,具有重复性,波形一般是正弦波。 (2)冲击设备或元件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非经常性的、非重复性的冲击力。。其特点是次数较少,不经常遇到但加速度大。 表征碰撞和冲击的参数:波形、峰值加速度、碰撞或冲击的持续时间、碰撞时间、碰撞次数等。 3.离心加速度 这是指运载工具作非直线运动时设备受到的加速度。 4.随机振动 这是指机械力的无规则运动对设备产生的振动干扰。随机振动在数学分析上不能用确切的函数来表示,只能用概率和统计的方法来描述其规律。随机振动主要是外力的随机性引起的, 4.1.2 振动与冲击对电子设备的危害 上述四种机械作用均会对电子设备造成影响,其中危害最大的是振动与冲击,如果结构设计不当,就会导致电子设备的损坏或无法工作。 它们造成的破坏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是强度破坏:设备在某一激振频率下产生振幅很大的共振,最终振动加速度所引起的应力超过设备所能承受的极限强

度而破坏;或者由于冲击所产生的冲击应力超过设备的极限强度而破坏。其二是疲劳破坏:振动或冲击引起的应力虽远低于材料的强度,但由于长时间振动或多次冲击而产生的应力超过其疲劳极限,使材料发生疲劳损坏。 振动和冲击电子对电子设备造成的危害具体表现在: 1.没有附加锁紧装置的接插装置会从插座中跳出来,并碰撞其他元器件而造成破坏。 2.电真空器件的电极变形、短路、折断;或者由于各电极作过多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噪声,不能正常工作。 3.振动引起弹性元件产生变形,使具有触点的元件(电位器、波段开关、插头座等)产生接触不良或开路。 4.指示灯忽亮忽暗,仪表指针不断抖动(或指针脱落),使观察人员读数不准,视觉疲劳。 5.当零部件的固有频率和激振频率相同时,会产生共振现象。例如,可变电容器极片共振时,会使电容量发生周期性变化等。 6.安装导线变形及位移,使其相对位置改变,引起电感量和分布电容发生变化,从而使电感电容的耦合发生变化。 7.机壳和基础变形,脆性材料(如玻璃、陶瓷、胶木、聚苯乙烯)断裂。 8.防潮和密封措施受到破坏。 9.锡焊和熔焊处断开,焊锡屑掉落在电路中间而造成短路故障。 10.螺钉、螺母松开甚至脱落,并撞击其它零部件,造成短路和破坏。有些用来调整电气特性的螺丝受振后会产生偏移。 由此看出,振动与冲击对电子设备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般振动引起的是元器件或材料的疲劳损坏,而冲击则是由于瞬时加速度很大而造成元器件或材料的强度破坏;振动引起的故障约占80%,冲击引起的故障约占20%。 4.2减振和缓冲基本原理 为了减少或防止振动与冲击对电子设备的影响,通常采取两种措施:a) 通过材料选用和合理的结构设计,增强设备及元器件的耐振动耐冲击能力;b) 在设备或元器件上安装减振器,通过隔离振动与冲击,有效地减少振动与冲击对电子设备的影响。 4.2.1隔振的基本原理

粘弹性阻尼减振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粘弹性阻尼减振的基本概念 1.1振动控制和阻尼的概念 1.1.1振动与噪声的危害 振动是一种普遍的物理现象,我们这里讨论涉及到的震动问题主要是机械结构的振动及由此产生的物理现象。 大多数情况下,机械振动会造成严重危害,必须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加以控制,振动与噪声的危害主要包括: 1)振动造成机械结构的损坏,破坏工作条件。如建筑物在地震中受到随机 激励后,其强度承受不了共振响应造成损坏。 2)振动降低机器、仪器或工具的精度。如运载工具(火箭等)的命中精度 和控制装置如仪器、计算的抗振能力直接有关。 3)振动引起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如一些大型的振动设备工作过程中会产 生严重的噪声污染。 4)振动增加机械磨损,降低及其寿命。如在常高在低不平的路面上行驶, 汽车的寿命会严重减少。 1.1.2振动与噪声控制的主要方法 振动控制的工程含义有两层:振动利用和振动抑制。前者指利用系统的振动以实现某种工程目的;后者则指抑制系统的振动以保证系统正常工作,延长其使用寿命,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后面一个问题。 振动控制的方法很多,就机械产品设计和结构改进的角度上作分析和研究,振动和噪声控制主要是从消除振源或噪声源;隔离振源(及声源)与受影响机构间的传递和联系;以及减少结构本身响应这三个方面采取措施。 1)消除振动源或噪声源。 2)隔离振源(或声源)与受影响机构(或环境)之间的联系及能量传输。 3)结构的抗振及抗噪设计。 1.2阻尼减振降噪技术的定义以及工程应用实例 1.2.1阻尼技术的定义 从减振降噪的角度上来看,阻尼是指损耗振动能量的能力、也就是将机械振动及声振的能量,转变成热能或其它可以损耗的能量,从而达到减振及降噪的目的。 阻尼减振、降噪技术就是充分运用阻尼耗能的一般规律,从材料、测量、

阻尼减振材料滞弹性位移场模型参数寻优及计算

阻尼减振材料滞弹性位移场模型参数寻优及计算* 曹友强1邓兆祥1,2李军1 (1.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30 2.汽车NVH及安全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39) 摘要:针对阻尼材料滞弹性位移场模型多参数、多目标、非线性优化问题,给出了一种粒子群算法与序列二次规划法相结合的多参数变量寻优解法,并将模型优化结果与标准流变学模型、分数导数模型及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基于ADF 数学模型建立了粘弹性集中参数系统及阻尼夹芯板结构的动力学方程,并进行了结构模态响应分析及阻尼预测。计算结果表明:该组合寻优解法不仅能得到较好的最优解,而且确定出的模型参数准确可信,优化后的ADF模型能很好的再现阻尼材料的本构特征。 关键词:阻尼材料;ADF模型;混合算法;多参数优化;动力特性 中图分类号:TH113.1文献标识码:A 在工程实践中,含阻尼材料的复合结构常被广泛用于抑制结构的振动和噪声[1]。粘弹性阻尼材料的本构模型决定了这类结构的动力学方程形式,由此可见阻尼材料本构模型的选用和计算尤为重要。由于粘弹性材料的本构关系随时间、频率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使得粘弹性材料本构模型变得复杂多样,其参数优化计算也变得比较繁琐。目前大多数文献[2-5]都是直接采用经验参数代入本构模型进行计算,缺少对模型参数的优化选取。 由Lesieutre[6-7]于1995年提出的滞弹性位移场(Anelastic Displacements Fields,ADF)模型从位移场的角度出发,将总的位移场分为弹性部分和滞弹性部分。ADF模型的辅助坐标在单元之间是连续的,体现了其位移场的特点,它能直接进行有限元解算,能很容易融入有限元动力学方程,因此受到众多学者的青睐[6-8]。但是,ADF模型各参数的确定是一个非线性、多变量、多目标规划,具有约束条件的优化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难度较大。针对此类问题的全局最优解没有任何数学条件可以表征,基于传统数学规划的优化方法因其优化结果易陷入局部极值而难以处理[9],现代优化算法如遗传算法容易出现早熟状态,导致收敛时间长,优化失败[10]。 基于此,本文详细给出了基于粒子群算法(PSO)与序列二次规划法(SQP)相结合的求解方法。首先利用PSO算法的全局优化功能开展全局搜索,确定全局最优解的可行位置,再用SQP算法的局部精细搜索能力确定其局部最优解。文中建立ADF模型的优化模型,获取了ADF模型的各参数优化结果,并与标准流变模型、分数导数模型两种典型形式的松弛函数曲线进行拟合比较,由此验证了优化算法的可行性;通过 *基金资助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06AA110102)第一作者:曹友强男,博士研究生,1982年7月生。对悬臂阻尼夹芯板结构的动力特性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本文优化结果的准确性。这可为阻尼类材料本构模型的参数优化问题提供参考。 1阻尼材料结构ADF数学模型 ADF材料模型[6-8]是基于热不可逆原理的连续场模型,用于描述粘弹性材料作一维剪切运动时的频率特性和温度特性。ADF模型将粘弹性材料在频域内的复模量模型表示为: ?? ? ? ?? ? ? + + + =∑ = ? n i i i i A j G G 1 2 2 2 1 ) ( ? ω ? ω ω ? ω(1) ) (*ω G是粘弹性材料的复剪切模量, A G对应于 松弛弹性模量, i ?, i ?,代表第i阶ADF模型的材料参数。n是的非弹性位移场的个数的总数目。如果有n 阶摄动量,则需要确定2n+1个参数。 粘弹性材料ADF模型中弹性部分和滞弹性部分的 关系可以通过引入一系列耗散辅助变量 ) ,..., 1 (n i x a i =表示: ∑ ? = n i a i e x x x(2)式子中,x是总的位移场,e x是弹性位移场,a i x是第i个滞弹性位移场。 考虑到粘弹性材料频变和温变特性,并假定粘弹性 材料的泊松比为定值,则由虚功原理可获得含有粘弹 性材料复合结构的动力学模型[8]为 } {F x G K x K x M v e = + +) (*ω ??(3)

减振器设计选型与质量检验标准规范实用手册

减振器设计选型与质量检验标准规范实用手册作者:刘俞铭 出版社:北方工业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册数规格:全二卷16开精装 定价:¥568元优惠价:¥280元 详细目录 第一篇减振器基础知识 第一章减振概述 第二章减振试验 第三章减振器性能描述 第二篇减振器设计选型概论 第一章减振器参数设计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减振器阻尼参数的设计基础 第三章减振器阻力特性的计算与分析 第四章减振器的选型设计 第三篇橡胶减振器设计选型 第一章橡胶减振器特性 第二章简便橡胶减振器设计选型 第三章组合式橡胶减振器设计选型

第四篇弹簧减振器设计选型 第一章螺旋弹簧减振器设计选型 第二章异形弹簧减振器设计选型 第五篇流体减振器设计选型 第一章油液减振器设计选型 第二章空气减振器设计选型 第六篇转子减振器设计选型 第一章平衡减振器设计选型 第二章阻尼减振器设计选型 第七篇轴承减振器设计选型 第一章弹性轴承减振器设计选型 第二章油膜轴承减振器设计选型 第八篇铁路机车车辆液压减振器设计选型第一章液压减振器设计选型 第二章柯尼减振器设计选型 第三章迪斯潘减振器设计选型 第四章萨克斯减振器设计选型 第五章国外其他减振器设计选型 第六章国产减振器设计选型

第九篇导管和螺栓的减振和抗振 第一章导管的减振 第二章螺栓的减振 第十篇减振器的性测试 第一章测试系统的组成 第二章测试内容和方法 第三章减振器试验台 第十一篇减振器的检修 第一章提高检修质量的重要性和措施 第二章减振器检修方法 第三章柯尼减振器的检修 第四章迪斯潘减振器的检修 第五章萨尼斯减振器的检修 第十二篇减振器质量检修标准规范 第一章GB/T14654-1993弹性阻尼簧片减振器 第二章GB/T16305-1996扭转振动减振器 第三章GB/T13437-1992扭转振动减振器特性描述 第四章JG/T60-1999振动压路机用橡胶减振器技术条件 第五章JB/T8582.5-2001农用运输车减振器 第六章JB/T8132-1999弹簧减振器 第七章QC/T491-1999减振器汽车筒式尺寸系列及技术条件

汽车减振降噪的不同阻尼材料

主营:汉高乐泰瓦克Dymax EDISON-LIU 汉高给汽车减振降噪的不同阻尼材料 汽车行驶的过程中,总有多种噪声存在,它们通过空气传播和结构振动被传递到汽车客舱。噪声源主要包括发动机和变速箱、进排气系统、传动和转向系统、风、路况和轮胎等。 根据噪声性质的不同,汽车降噪分为吸音降噪、隔音降噪、阻尼(减振)降噪和主动降噪等不同方法。 发动机噪声、路噪、胎噪等都是受激励振动或者振动传递所产生的噪声属于汽车结构噪声,大多属于中低频噪声。低频噪声通常超出人的听力范围不易被察觉,对生理的直接影响没有高频噪声明显。但低频噪声却接近人体器官的共振频率,会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以及代谢功能产生损害影响健康。对于降低结构噪声,我们可以从阻尼降噪入手。

按主要分布位置分类的汽车阻尼 阻尼和阻尼材料 阻尼(Damping)是指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把振动能转化为热能或其他可以耗散能量的一种作用。材料的阻尼越大,结构振动越弱、噪声越小。汽车车身由多种金属材料组成,但一般金属材料(例如钢板)的固有阻尼都很小。 阻尼材料是将机械振动能和声能转变为热能耗散以达到减振降噪目的的材料。在汽车、机械、兵器、航空航天、舰船等领域中,常用阻尼减振技术将外加的(高)阻尼材料附着在结构件表面得到复合阻尼,通过耗散结构件的振动能量有效控制其振动水平从而降噪。 加入阻尼材料以后,复合阻尼因子越大、温域(阻尼材料工作温度范围)越宽,减振降噪的效果就越好。 通过隔音阻尼材料获得 复合阻尼因子以增加振动能量的损耗 汽车阻尼材料 汽车阻尼材料包括粘弹阻尼材料、高阻尼涂料、高阻尼合金、复合型阻尼钢板、高聚物阻尼材料等。在这些阻尼材料中,使用的比较成熟是粘弹阻尼材料和高阻尼涂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