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细胞的培养

微生物细胞的培养

微生物细胞的培养

一般来说,微生物的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需要较多地供给构成有机碳架的碳源,构成含氮物质的氮源,其次还需要一些含磷、镁、钾、钙、钠、硫等的盐类以及微量的铁、铜、锌、锰等元素。不同的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要求有很大的差异。有些微生物是“杂食性”的,可以用各种不同物质作为营养;有的微生物则要求苛刻,需要某种特定物质维持生活。有的微生物可以利用化学成分比较简单的物质,甚至可以在完全无机的环境中生长发育,从二氧化碳、氨及其他无机盐类合成它们的细胞物质。另外,有些微生物则需要一些现成的维生素、氨基酸、嘌呤碱及其他一些有机化合物才能生长。

有的微生物的生长不需要分子氧,这种微生物称为厌氧微生物,它的培养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生产沼气的甲烷菌的培养,是在有盖的沼气池或不通气的发酵罐中进行的。更多的工业微生物需要在有氧的环境中生长,称为好氧微生物。培养这类微生物时需要采取通气措施,以保证供给充分的氧气。

微生物细胞培养按照培养的方式又分为许多类型。

所谓表面培养使用的是固体培养基,细胞位于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这种培养方式多用于菌种的分离、纯化、保藏和种子的制备。表面培养法,多使用在微生物学家的实验室中,这是因为虽然表面培养操作简便,设备简单,但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不易保持培养环境条件的均一性。

微生物细胞培养如果实行工业化,靠表面培养提供足够的生长表面是很困难的。表面培养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能量和培育空间。所以在工业生产上,表面培养法很快被深层培养法所取代。深层培养是一种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的培养方式,采用深层培养法易于获得混合均一的菌体悬浮液,从而便于对系统进行监测控制。同时,深层培养法也容易放大到工业规模。深层培养法基本上克服了表面培养法的缺点,成为大量培养微生物的一个重要方法。

在深层培养中,菌体在液体培养基中处于悬浮状态,空气中的氧气通过通气装置传入到细胞。

在分批培养过程中,可定期取样测定培养基中死活细胞数。微生物深层培养一般可观察到生长繁殖过程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延迟期,在延迟期内细胞数目几乎不增加,这是因为少量菌种接种到新鲜培养基上去以后,一般不立即进行繁殖。延迟期的出现被认为是细胞适应新的物理环境而出现的调整代谢的时期。第二阶段是生长对数期,在生长对数期内,细胞数目呈几何级数增加,细胞数目的对数值呈直线上升。这是因为细胞经过延迟期后适应了新的环境,生理状态也较为活跃,细胞开始迅速繁殖。第三阶段是稳定期,在稳定期内,活细胞数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这是因为细胞经过对数期大量繁殖后,一方面培养基中营养物质渐趋耗尽,另一方面代谢产物逐渐增多,致使细胞繁殖的速度逐渐降低,新生的细胞数与死亡的细胞数大致相等。第四阶段是衰亡期。在衰亡期内,活细胞数显著下降。这是因为细胞经过大量增殖再经平衡期后,由于培养基中营养成分耗尽,

代谢产物大量积累,这时能够增殖的细胞越来越少以至降到零,而死亡的细胞则越来越多。

工业上大规模培养微生物一般是在大型发酵罐中进行的。大型罐具有提高氧的利用率、减少动力消耗、节约投资和人力,并易于管理的优点。目前通用的气升式发酵罐最大容积达3000 立方米。现在的培养罐一般采用计算机自动化控制,自动收集和分析数据,并实现最佳条件的控制。

另外,要实现工业上的微生物细胞自动化培养还需要实行连续培养,这是因为随着微生物的活跃生长,营养物不断消耗,有害的代谢产物不断积累,对数生长期不可能长期维持。所以,在连续培养中,需要控制营养物浓度和培养条件,从而将微生物细胞的生长维持在对数生长期不变。根据控制方式的不同,连续培养可分为恒浊法和恒化法两种。此外,还可以实行中间补料培养法,即当分批培养达到一定程度后,连续或间断加入培养基,而使培养物中的限制性基质和菌体浓度等基本维持不变。

例如,在青霉素发酵中,前期是菌体生长阶段,后期是产物形成阶段。我们希望前期的菌体以最大比生长速率快速生长,后期则希望限制生长和控制氧的消耗,而使青霉素合成高速进行。因此,可以通过控制增加葡萄糖的速度来满足。在微生物细胞培养中,不能不提到新近出现的一种培养方法,即同步培养法。在同步培养法中,通过控制环境条件,使细胞生长处于相同阶段,使得所有细胞同时进行分裂,即保持培养中的细胞处于同一生长阶段。同步培养法有利于了解单个微生物细胞和整个细胞群的生长或生理特性。

此外,通过对微生物生长和生理的深刻了解,可以使用一个培养罐来同时培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微生物细胞。在混合培养条件下,微生物之间存在各种关系。一种是互不相干,一种微生物细胞的生长不因另一种微生物细胞的存在而改变,如链球菌和乳酸杆菌的恒化培养。另一种是互生关系,两种菌相互提供对方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或消耗其生长抑制剂。例如,一种假单胞菌依赖甲烷作为其唯一碳源和能源,在有一种生丝微菌存在时,生长更好。前者生长时产生的甲醇对其生长和呼吸有可逆制作用,而生丝微菌能消耗甲醇而消除抑制。还有,如细菌可以产生酶来分解抗生素,使其同伴能够生长。还有的细菌产生的化合物作为其同伴的碳源或能源,而有利于同伴的生长。

微生物培养方法

微生物培养方法 微生物培养是一种用于研究微生物生理生化特性、生长繁殖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等的重要技术手段。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微生物培养方法: 1、固体培养基培养法 固体培养基是在培养液中加入凝固剂,使培养基成为凝固状态的培养基。这种培养基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以防止培养液中的微生物在培养过程中流失,同时也可以使微生物在固体表面生长繁殖,方便观察和检测。固体培养基一般用于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微生物的培养。 2、液体培养基培养法 液体培养基是一种不添加凝固剂的培养基,使培养基呈液体状态。液体培养基中,微生物在培养液中自由悬浮生长繁殖,可以充分接触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液体培养基一般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微生物培养,如发酵工业中制备各种发酵产品。 3、半固体培养基培养法 半固体培养基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凝固剂,使培养基成为半凝

固状态的培养基。这种培养基可以固定培养液中的微生物,同时也可以使微生物在半固体表面生长繁殖。半固体培养基一般用于观察微生物的运动和生长情况。 4、厌氧培养法 有些微生物需要在无氧或低氧分压条件下生长繁殖,因此需要采用厌氧培养法。厌氧培养法一般采用密闭容器或厌氧手套箱中进行,可以提供无氧或低氧环境。在厌氧培养法中,需要使用专门的厌氧培养基和厌氧菌株,以保证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5、富集培养法 富集培养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高浓度微生物的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一些特殊成分,如高浓度营养物质、抑制剂等,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增加目标微生物的数量和浓度。富集培养法一般用于从自然界或工业生产中分离特定种类的微生物。 微生物培养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和特点。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培养方法,以达到最佳的培养效果。还需要注意无菌操作、环境控制等方面的技术细节,以保证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良好环境和条件。

细胞培养实验技术大全

细胞培养实验技术大全 第一章细胞培养的根本原理与技术现代生物技术一般认为包括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和发酵工程技术,而这些技术的开展几乎都与细胞培养有密切关系,特别是在医药领域的开展,细胞培养更具有特殊的作用和价值。比方基因工程药物或疫苗在研究生产过程中很多是通过细胞培养来实现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很多是以CHO细胞作为载体;细胞工程中更是离不细胞培养,杂交瘤单克隆抗体,完全是通过细胞培养来实现的,既使是现在飞速开展的基因工程抗体也离不开细胞培养。正在倍受重视的基因治疗、体细胞治疗也要经过细胞培养过程才能实现,发酵工程和酶工程有的也与细胞培养密切相关。总之,细胞培养在整个生物技术产业的开展中起到了很关键的核心作用。第一节体外培养的概念一、根本概念体外培养〔in vitro culture〕,就是将活体构造成分或活的个体从体或其寄生体取出,放在类似于体生存环境的体外环境中,让其生长和发育的方法。组织培养:是指从生物体取出活的组织〔多指组织块〕在体外进展培养的方法。细胞培养:是指将活细胞〔尤其是分散的细胞〕在体外进展培养的方法。器官培养:是指从生物体取出的器官〔一般是胚胎器官〕、器官的一局部或器官原基在体外进展培养的方法。二、体、外细胞的差异和分化1、差异:细胞离体后,失去了神经体液的调节和细胞间的相互影响,生活在缺乏动态平衡相对稳定环境中,日久天长,易发生如下变化:分化现象减弱;形态功能趋于单一化或生存一定时间后衰退死亡;或发生转化获得不死性,变成可无限生长的连续细胞系或恶性细胞系。因此,培养中的细胞可视为一种在特定的条件下的细胞群体,它们既保持着与体细胞一样的根本构造和功能,也有一些不同于体细胞的性状。实际上从细胞一旦被置于体外培养后,这种差异就开场发生了。2、分化:体外培养的细胞分化能力并未完全丧失,只是环境的改变,细胞分化的表现和在体不同。细胞是否表现分化,关键在于是否存在使细胞分化的条件,如Friend 细胞〔小鼠红白血病细胞〕在一定的因素作用下可以合成血红蛋白,血管皮细胞在类似基膜物质底物上培养时能长成血管状构造,杂交瘤细胞能产生特异的单克隆抗体,这些均属于细胞分化行为。第二节细胞培养的一般过程一、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对开展细胞培养异常重要,工作量也较大,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推备工作中*一环节的疏忽可导致实验失败或无法进展。准备工作的容包括器皿的清洗、枯燥与消毒,培养基与其他试剂的配制、分装及灭菌,无菌室或超净台的清洁与消毒,培养箱及其他仪器的检查与调试。二、取材在无菌环境下从机体取出*种组织细胞〔视实验目的而定〕,经过一定的处理〔如消化分散细胞、别离等〕后接入培养器血中,这一过程称为取材。如是细胞株的扩大培养则无取材这一过程。机体取出的组织细胞的首次培养称为原代培养。理论上讲各种动物和人体的所有组织都可以用于培养,实际上幼体组织〔尤其是胚胎组织〕比成年个体的组织容易培养,分化程度低的组织比分化高的容易培养,肿瘤组织比正常组织容易培养。取材后应立即处理,尽快培养,因故不能马上培养时,可将组织块切成黄豆般大的小块,置4℃的培养液中保存。取组织时应严格保持无菌,同时也要防止接触其他的有害物质。取病理组织和皮肤及消化道上皮细胞时容易带菌,为减少污染可用抗菌素处理。三、培养将取得的组织细胞接入培养瓶或培养板中的过程称为培养。如系组织块培养,则直接将组织块接入培养器皿底部,几个小时后组织块可贴牢在底部,再参加培养基。如系细胞培养,一般应在接入培养器皿之前进展细胞计数,按要求以一定的量〔以每毫升细胞数表示〕接入培养器皿并直接参加培养基。细胞进入培养器皿后,立即放入培养箱中,使细胞尽早进入生长状态。正在培养中的细胞应每隔一定时间观察一次,观察的容包括细胞是否生长良好,形态是否正常,有无污染,培养基的PH是否太酸或太碱〔由酚红指示剂指示〕,此外对培养温度和CO2浓度也要定时检查。原代培养一般有一段潜伏期〔数小时到数十天不等〕,在潜伏期细胞一般不分裂,但可贴壁和游走。过了潜伏期后细胞进入旺盛的分裂生长期。细胞长满瓶底后要进展传代培养,将一瓶中的细胞消化悬浮后

微生物、动物、植物细胞培养的异同点

微生物、动物、植物细胞培养的异同点如下: 不同点:首先在培养基上,微生物是固体、半固体培养基都有,成分主要是水、无机盐、生长因子、碳源、氮源等。如果是病毒的话要用细菌进行培养;动物的话用天然培养基加生长因子比较好,一般是液体培养基,成分主要是水、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动物血清;而植物培养基用合成培养基就可以了,一般是固体培养基,成分主要是矿质元素、蔗糖、纤维素、植物激素、有机添加剂。其次是各自培养的原理上的不同,微生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微生物细胞的增殖,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细胞的增殖,植物细胞培养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 最后,微生物细胞培养主要是获得其代谢产物或次级代谢产物或得到细胞本身;植物细胞培养主要是获得新个体或细胞产品,应用与快速繁殖试管苗、细胞产品、人工种子、转基因植物的培育等。动物细胞培养是获得大量新生细胞或细胞产品,应用是获得细胞的产物或细胞等。另外,动物细胞分散用到的是胰蛋白酶,植物是纤维素酶等。 相同点:两者都需要培养基、都需要无菌操作,防止染菌、培养时候都需要适当的温度等条件。 综上所述见下表: 微生物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大小(um) 1~10 10~100 10~100 悬浮生长可以,多数细胞需附着表面才能生长可以,但易结团无单个细胞营养要求简单非常复杂较复杂生长速率快,倍增时间为0.5~5小时慢,倍增时间为15~100小时慢,倍增时间为24~74小时代谢调节内部内部激素内部激素 环境敏感不敏感非常敏感能忍受广泛范围 细胞分化无有高 剪切力敏感低非常高高 传统变异,筛选技术广泛使用不常使用有时使用 细胞或产物浓度较高低低 由于他们所用的培养基不同,培养是所要求的条件不同所以在批量生产我们所需的目的产物时就要选择相应的生物反应器。在选择生物反应器时要注意到生物反应器在生物反应过程的剪切力、传质问题如气-液质量传递和液-固质量传递。生物反应器是利用生物催化剂为细胞培养(或发酵)或酶反应提供良好的反映环境的设备,通常称为发酵罐或酶反应器。用于污水生物处理的曝气池或厌气消化罐也可作为生物反应器的一类。生物反应器是生物反应过程中的关键设备,它的结构、操作方式和操作条件对生物技术产品的质量、转化率和能耗有着密切关系。现在就三种生物反应器进行说明。 (一)微生物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的选择 生物处理的主体是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微生物,由于氧化分解恶臭,微生物细胞一方面获得了生物所需的能量,另一方面获得细胞增殖所需的细胞物质,从而维持了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微生物有其自身的新陈代谢,代谢活动都是在酶的作用下进行的,只有创造适宜的生存条件,使酶的机能得以充分发挥,微生物才能正常生长,才能利用恶臭物质作为生长所需的能源、碳源和氮源等,因此微生物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的选择首先要确保微生物生长的基本条件。根据微生物的培养特点,一般选择生物反应器为膜生物反应器和光合微生物生物反应器等。 (二)动物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的选择

微生物细胞的培养

微生物细胞的培养 一般来说,微生物的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需要较多地供给构成有机碳架的碳源,构成含氮物质的氮源,其次还需要一些含磷、镁、钾、钙、钠、硫等的盐类以及微量的铁、铜、锌、锰等元素。不同的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要求有很大的差异。有些微生物是“杂食性”的,可以用各种不同物质作为营养;有的微生物则要求苛刻,需要某种特定物质维持生活。有的微生物可以利用化学成分比较简单的物质,甚至可以在完全无机的环境中生长发育,从二氧化碳、氨及其他无机盐类合成它们的细胞物质。另外,有些微生物则需要一些现成的维生素、氨基酸、嘌呤碱及其他一些有机化合物才能生长。 有的微生物的生长不需要分子氧,这种微生物称为厌氧微生物,它的培养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生产沼气的甲烷菌的培养,是在有盖的沼气池或不通气的发酵罐中进行的。更多的工业微生物需要在有氧的环境中生长,称为好氧微生物。培养这类微生物时需要采取通气措施,以保证供给充分的氧气。 微生物细胞培养按照培养的方式又分为许多类型。 所谓表面培养使用的是固体培养基,细胞位于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这种培养方式多用于菌种的分离、纯化、保藏和种子的制备。表面培养法,多使用在微生物学家的实验室中,这是因为虽然表面培养操作简便,设备简单,但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不易保持培养环境条件的均一性。 微生物细胞培养如果实行工业化,靠表面培养提供足够的生长表面是很困难的。表面培养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能量和培育空间。所以在工业生产上,表面培养法很快被深层培养法所取代。深层培养是一种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的培养方式,采用深层培养法易于获得混合均一的菌体悬浮液,从而便于对系统进行监测控制。同时,深层培养法也容易放大到工业规模。深层培养法基本上克服了表面培养法的缺点,成为大量培养微生物的一个重要方法。 在深层培养中,菌体在液体培养基中处于悬浮状态,空气中的氧气通过通气装置传入到细胞。 在分批培养过程中,可定期取样测定培养基中死活细胞数。微生物深层培养一般可观察到生长繁殖过程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延迟期,在延迟期内细胞数目几乎不增加,这是因为少量菌种接种到新鲜培养基上去以后,一般不立即进行繁殖。延迟期的出现被认为是细胞适应新的物理环境而出现的调整代谢的时期。第二阶段是生长对数期,在生长对数期内,细胞数目呈几何级数增加,细胞数目的对数值呈直线上升。这是因为细胞经过延迟期后适应了新的环境,生理状态也较为活跃,细胞开始迅速繁殖。第三阶段是稳定期,在稳定期内,活细胞数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这是因为细胞经过对数期大量繁殖后,一方面培养基中营养物质渐趋耗尽,另一方面代谢产物逐渐增多,致使细胞繁殖的速度逐渐降低,新生的细胞数与死亡的细胞数大致相等。第四阶段是衰亡期。在衰亡期内,活细胞数显著下降。这是因为细胞经过大量增殖再经平衡期后,由于培养基中营养成分耗尽,

微生物培养与应用的原理

微生物培养与应用的原理 简介 微生物培养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研究和应用微生物。通过提供适宜的培养基和环境条件,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本文将介绍微生物培养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微生物培养的原理 微生物培养的原理是基于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要求。一般来说,微生物生长需要适宜的培养基、温度、pH值,以及其他特定的生长条件。 培养基 培养基是用于培养微生物的人工介质。它提供了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培养基的组成可以根据不同微生物的生长特性进行调整,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常见的培养基包括:富含有机物的复合培养基、含有特定细胞寒性营养物质的选择性培养基、特定条件下培养特定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基等。 温度 微生物在不同的温度下具有不同的生长适应性。一般来说,不同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各不相同,有些微生物适应生长在较高温度下,而另一些微生物则适应生长在较低温度下。 通过控制培养环境中的温度,可以调控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和生长数量。 pH值 微生物对于环境酸碱度的适应性也是不同的。不同微生物在不同pH值下有不同的生长要求。 调节培养基的pH值,可以优化微生物的生长环境,促进其生长和繁殖。 其他条件 除了培养基、温度和pH值,微生物的生长还受到其他一些条件的影响,例如氧气浓度、湿度、光照等。这些条件根据不同微生物的生态特点进行控制和调节。

微生物培养的应用 微生物培养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医药、农业、食品和环境等。 医药领域 在医药领域中,微生物培养被用于研发、生产和检测药物。通过培养和繁殖特 定微生物,可以生产出用于制药的有益物质。此外,微生物培养还被用于检测细菌、真菌或其他病原微生物的存在。 农业领域 在农业领域中,微生物培养可以用于土壤分析、植物病理学和农产品质量控制等。通过培养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了解土壤的微生物组成和特性,从而指导合理的土壤管理和植物种植。 食品领域 微生物培养在食品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通过培养和筛选微生物,可以制造一 些发酵食品,如酸奶、面包、啤酒等。这些食品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不仅改善了口感,还提高了其食品营养价值。 环境领域 在环境领域中,微生物培养被广泛应用于水质监测、土壤修复和废物处理等方面。通过培养特定的微生物,可以判断水体或土壤中是否存在有害微生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结论 微生物培养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用于研究和应用微生物。通过提供适宜的 培养基和环境条件,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微生物培养在医药、农业、食品和环境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为这些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微生物纯培养的方法

一、固体培养基分离 1、稀释倒平板 特点:菌落分离较为均匀,进行微生物计数结果相对准确。但操作相对麻烦,热敏感菌有时易被烫死,而严格好氧菌也可能因被固定在培养基中生长受到影响。 2、涂布平板法 特点:操作相对简单,是较常使用的常规方法。但有时会因涂布不均匀使某些部位的菌落不能分开,进行微生物计数时需对稀释和涂布过程的操作特别注意,否则不易得到准确的结果。 3、平板划线法 特点:操作简单,多用于对已有纯培养的确认和再次分离。 应用:这三种方法可用于所有能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菌落的微生物的纯培养分离。并且,通过选用适当的选择平板及培养条件,可直接分离各种具有特定生理特征的微生物。和厌氧罐或厌氧手套箱技术结合,这3种方法也可用于获得各种厌氧菌的纯培养。 4、稀释摇管法 特点:稀释倒平板法的一种变通形式,但由于菌落形成在琼脂柱的中间,观察和挑取都相对困难。 应用:在缺乏专业的厌氧操作设备的情况下对严格厌氧菌进行分离和观察。 二、液体培养基分离 1、稀释法 特点:工作量大,是否获得纯培养需依靠统计学的推测。 应用:不能或不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进行纯培养分离或数量统计。 2、富集培养 特点:一般不能直接获得微生物的纯培养,在通过富集培养使原本在自然环境中占少数的微生物的数量大大提高后,需再通过平板法进行相应微生物纯培养的分离和检测。 应用: (1)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生长要求,按照意愿从自然界中对这种微生物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分离; (2)分离培养出由科学家设计的特定环境中能生长的微生物,尽管我们并不知道什么微生物能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生长。 三、显微操作 单细胞(孢子)挑取 特点:分离过程直观,可靠,但对仪器和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多限于高度专业化的科学研究。而挑取的微生物单细胞或孢子需经固体或液体培养基培养后才能获得其纯培养物。 应用:从样品中直接分离所需的微生物细胞或孢子,获得其纯培养。

微生物培养方法

实验目的:学习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学习接种方法;学习常用的分离、纯化菌种的方法。 一、接种 将微生物接到适于它生长繁殖的人工培养基上或活的生物体内的过程叫做接种。 1、接种工具和方法 在实验室用得最多的接种工具是接种环、接种针。由于接种要求或方法的不同,接种针的针尖部常做成不同的形状,有刀形、耙形等之分。有时滴管、吸管也可作为接种工具进行液体接种。在固体培养基表面要将菌液均匀涂布时,需要用到涂布棒。(图1) 图1 接种和分离工具 1.接种针 2.接种环 3.接种钩 .玻璃涂棒 6.接种圈 7.接种锄 8.小解剖刀 常用的接种方法有以下几种: 1)划线接种这是最常用的接种方法。即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作来回直线形的移动,就可达到接种的作用。常用的接种工具有接种环,接种针等。在斜面接种和平板划线中就常用此法。 2)三点接种在研究霉菌形态时常用此法。此法即把少量的微生物接种在平板表面上,成等边三角形的三点,让它各自独立形成菌落后,来观察、研究它们的形态。除三点外,也有一点或多点进行接种的。 3)穿刺接种在保藏厌氧菌种或研究微生物的动力时常采用此法。做穿刺接种时,用的接种工具是接种针。用的培养基一般是半固体培养基。它的做法是:用接种针蘸取少量的菌种,沿半固体培养基中心向管底作直线穿刺,如某细菌具有鞭毛而能运动,则在穿刺线周围能够生长。 4)浇混接种该法是将待接的微生物先放入培养皿中,然后再倒入冷却至45°C左右的固体培养基,迅速轻轻摇匀,这样菌液就达到稀释的目的。待平板凝固之后,置合适温度下培养,就可长出单个的微生物菌落。 5)涂布接种与浇混接种略有不同,就是先倒好平板,让其凝固,然后再将菌液倒入平板上面,迅速用涂布棒在表面作来回左右的涂布,让菌液均匀分布,就可长出单个的微生物的菌落。 6)液体接种从固体培养基中将菌洗下,倒入液体培养基中,或者从液体培养物中,用移液管将菌液接至液体培养基中,或从液体培养物中将菌液移至固体培养基中,都可称为液体接种。

微生物培养及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微生物培养及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一、培养基配制 培养基是指人工配制的、适合于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累积代谢产物所需的各种营养物的混合基质。 配制培养基是进行微生物检验工作的基础,甚至是任何与微生物有关工作的基础。 注意事項–灭菌锅的使用 ①加水盖过底部铁板—②放入东西—③关门—④調整溫度時間—⑤关紧泄压阀 灭菌結束後,等压力降回零時才可打開門 進入灭菌锅之物品,蓋子不可關太緊或太鬆 拿滅菌後物品請記得帶耐熱手套 培养基中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营养物质:N源、C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 常用的N源:蛋白胨、牛肉膏、肉浸汁、酵母膏 常用的C源:糖、醇类物质(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甘露糖

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多糖:淀粉、纤维素、菊糖;醇类:甘露醇、卫茅醇、甘油) 水:用蒸馏水,不能用自来水凝固剂:琼脂、明胶、血清等 抑制剂: 1、作用:鉴定细菌、抑制杂菌的生长繁殖,增加待检菌的检出率 2、种类: 盐类:氯化钠、氯化锂、氰化钾、亚碲酸钾(钠)、亚硒酸钠等 染色剂类:煌绿、蔷薇酸、结晶紫、孔雀绿、孟加拉红、玫瑰红 胆盐类:猪(牛、羊)胆盐、混合胆盐、三号胆盐、去氧胆酸盐、胆石酸盐 抗菌素:青霉素、链霉素、杆菌肽、多粘菌素 指示剂 1、作用:用于指示鉴别细菌可否利用分解糖醇类物质和含

氮化合物,产酸产碱的能力。 2、常用的指示剂:酚红、溴甲酚紫、中性红、中国蓝、甲基红、复红、伊红、美蓝、孔雀绿等。 培养基的类型: ●根据培养基的物理状态来区分: 1、液体培养基:主要用于增菌培养、鉴别性培养 2、固体培养基:用作微生物的分离、鉴定、检验杂菌、计数、保藏、生物测定 3、半固体培养基:观察微生物的动力,有时用来保藏菌种 4、脱水(商品)培荞基:脱水培养基也称为商品培养基、预制干燥培养基。 ●将各种营养成分按比例配制完全,制成脱水的干粉状,装 瓶出售;使用时只需按比例加人定量的水溶化、灭菌便可。 ●根据培养基的用途来区分: ➢增殖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 1、增殖培养基:在普通培养基中加入

微生物实验中的接种分离和培养操作步骤

微生物实验中的接种、分离和培养操作步骤 微生物实验中的接种、分离和培养操作步骤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各种分离、接种方法。 2、掌握无菌操作基本环节。 二、实验说明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呈混杂状态存在,要获得所需菌种,必需从中把它们分离出来。在保存菌种时不慎受到到污染也需予以分纯。微生物分离和纯化的方法很多,但基本原理却是相似的,即将待分离的样品进行一定的稀释,并使微生物的细胞(或孢子)尽量以分散状态存在,然后使其长成一个个纯种单菌落。然而上述工作又离不开接种,即将一种微生物移到另一灭过菌的培养基上的过程。 三、实验材料 1、恒温培养箱。 2、接种环、玻璃棒、吸管、酒精灯。 3、培养基(上次实验配制的)。 4、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酵母菌。 四、方法步骤

(一)接种的操作 1、斜面接种(接金黄葡萄球菌) (1)操作前,先用75%酒精擦手,待酒精挥发后点燃酒精灯。 (2)将菌种管和斜面握在左手大姆指和其它四指之间,使斜面和有菌种的一面向上,并处于水平位置。 (3)先将菌种和斜面的棉塞旋转一下,以便接种时便于拔出。 (4)左手拿接种环(如握钢笔一样),以火焰上先将环端烧红灭菌,然后将有可能伸入试管其余部位也过火灭菌。 (5)用右手的无名指、小指和手掌将菌种管和待接斜面试管的棉花塞或试管帽同时拔出,然后让试管口缓缓过火灭菌(切勿烧过烫)。 (6)将灼烧过的接种环伸入菌种管内,接种环在试管内壁或未长菌苔的培养基上接触一下,让其充分冷却,然后轻轻刮取少许菌苔,再从菌种管内抽出接种环。 (7)迅速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伸入另一支待接斜面试管。从斜面底部向上作“Z”形来回密集划线。有时也可用接种针仅在培养基的中央拉一条线来作斜面接种,以便观察菌种的生长特点。。 (7)迅速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伸入另一支待接斜面试管。从斜面底部向上作“Z”形来回密集划线。有时也可用接种针仅在培养基的中央拉一条线来作斜面接种,以便观察菌种的生长特点。 (8)接种完毕后抽出接种环灼烧管口,塞上棉塞。 (9)将接种环烧红灭菌。放下接种环,再将棉花塞旋紧。 2、液体接种

培养微生物的方法

培养微生物的方法 培养微生物是研究微生物生长、代谢和适应环境的重要实验手段。培养微生物的主要目的是获得足够数量的微生物细胞进行研究,同时也可以鉴定和筛选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菌种。下面我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培养微生物的方法。 1. 固体培养基法 固体培养基法是最常用的一种培养微生物的方法。固体培养基由含有营养物质的琼脂或琼脂糖制成,将培养基煮沸后倒入培养皿中,待冷凝后接种微生物菌液。接种后,在适当的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微生物的菌落生长。 2. 液体培养基法 液体培养基法适合需要大量微生物菌液的情况。液体培养基中也含有营养物质,但没有琼脂固化剂。将液体培养基倒入试管或培养瓶中后,接种微生物菌液。接种时可以选择不同的混合方式,如悬浮接种、循环接种等。封闭容器后,在适当的温度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可以得到大量的微生物菌液。 3. 光合细菌的光合培养法 光合细菌可以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这种微生物的培养需要提供光照条件。光合细菌的培养一般使用含有光合作用所需的碳源和其他营养物质的液体培养基。将光合细菌接种到培养基中后,将培养瓶置于弱光或适量光照射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光合细菌的生长。

4. 原生动物的共培养法与愈伤组织培养法 一些微生物,如原生动物和真菌,需要与其它生物一同培养才能获得充分的生长和繁殖。原生动物的共培养法和愈伤组织培养法是常见的方法之一。原生动物的共培养法是将原生动物与其细胞或宿主一同培养,使其获得营养和生长条件。愈伤组织培养法是将微生物接种到含有植物细胞的培养基中,使其与细胞一同生长并进行相互作用。 5. 连续培养法 连续培养法是一种将培养基和微生物一起连续供应的方法。在连续培养中,培养基通过流动循环系统不断供应新的培养基,同时将已经生长的微生物从培养系统中排除。这种方法可以使微生物维持在一个较稳定的状态下,适合于长时间培养和获得大量微生物的需求。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方法外,还有许多其他培养微生物的方法,如厌氧培养法、微滴培养法、凝胶微滴培养法等。这些方法在特定的研究领域或实验条件下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需要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微生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培养方法。

微生物培养操作及注意事项

引言: 微生物培养是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基础实验技术,通过培养和繁殖微生物可以方便地获取大量的微生物细胞,为微生物学研究、工业生产以及医学诊断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和依据。本文将介绍微生物培养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帮助读者掌握正确的培养技巧并避免常见的操作错误。 概述: 微生物培养操作的目的是为了利用适当的营养条件提供给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温度和pH条件,并且维持适当的氧含量和无菌状态。在进行微生物培养实验前,需要准备培养基、无菌工具和培养设备,并熟悉培养操作的基本原理和注意事项。 正文: 一、选择合适的培养基 1.了解微生物的营养需求:不同的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不同,如碳源、氮源、微量元素等。了解微生物的营养需求是选择合适的培养基的前提。 2.选择适当的培养基类型:常见的培养基类型包括富养基、平衡盐基和选择性培养基等。根据实验目的和微生物特性选择合适的培养基类型。

3.调整培养基的pH值:对于不同的微生物,其最适生长的pH 值有所差异。在制备培养基时,需调整pH值到适宜范围。 4.添加适量的固化剂:常用的固化剂有琼脂、洋菜粉等,添加适量的固化剂有助于培养基的凝胶化。 5.培养基的无菌处理:制备好的培养基需要高温高压灭菌,以确保培养基的无菌状态。 二、准备培养设备和无菌工具 1.烧杀法灭菌无菌器具:包括试管、烧杀针、培养皿等容器,在进行培养前,需要将这些容器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处理,以确保其无菌。 2.使用无菌技术:在进行微生物培养操作时,需要掌握无菌技术,如洗手消毒、穿戴无菌手套、操作台面无菌处理等,以避免污染。 三、培养操作步骤 1.取出无菌培养基:在无菌条件下,将培养基倒入无菌容器中,如试管、培养皿等。 2.加入适量的微生物菌液:从已经纯化和鉴定的微生物菌液中取出适量的菌液,通过吸管、针头等无菌工具加入到培养基中。

微生物的接种与培养

微生物的培养方法 实验目的:学习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学习接种方法;学习常用的分离、纯化菌种的方法。 一、接种 将微生物接到适于它生长繁殖的人工培养基上或活的生物体内 的过程叫做接种。 1、接种工具和方法 在实验室用得最多的接种工具是接种环、接种针。由于接种要求或方法的不同,接种针的针尖部常做成不同的形状,有刀形、耙形等之分。有时滴管、吸管也可作为接种工具进行液体接种。在固体培养基表面要将菌液均匀涂布时,需要用到涂布棒。(图1) 图1 接种和分离工具 1.接种针 2.接种环 3.接种钩 4.5.玻璃涂棒 6.接种圈 7.接种锄 8.小解剖刀 常用的接种方法有以下几种: 1)划线接种这是最常用的接种方法。即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作来回直线形的移动,就可达到接种的作用。常用的接种工具有接种环,接种针等。在斜面接种和平板划线中就常用此法。 2)三点接种在研究霉菌形态时常用此法。此法即把少量的微生物接种在平板表面上,成等边三角形的三点,让它各自独立形成菌

落后,来观察、研究它们的形态。除三点外,也有一点或多点进行接种的。 3)穿刺接种在保藏厌氧菌种或研究微生物的动力时常采用此法。做穿刺接种时,用的接种工具是接种针。用的培养基一般是半固体培养基。它的做法是:用接种针蘸取少量的菌种,沿半固体培养基中心向管底作直线穿刺,如某细菌具有鞭毛而能运动,则在穿刺线周围能够生长。 4)浇混接种该法是将待接的微生物先放入培养皿中,然后再倒入冷却至45°C左右的固体培养基,迅速轻轻摇匀,这样菌液就达到稀释的目的。待平板凝固之后,置合适温度下培养,就可长出单个的微生物菌落。 5)涂布接种与浇混接种略有不同,就是先倒好平板,让其凝固,然后再将菌液倒入平板上面,迅速用涂布棒在表面作来回左右的涂布,让菌液均匀分布,就可长出单个的微生物的菌落。 6)液体接种从固体培养基中将菌洗下,倒入液体培养基中,或者从液体培养物中,用移液管将菌液接至液体培养基中,或从液体培养物中将菌液移至固体培养基中,都可称为液体接种。 7)注射接种该法是用注射的方法将待接的微生物转接至活的生物体内,如人或其它动物中,常见的疫苗预防接种,就是用注射接种,接入人体,来预防某些疾病。 8)活体接种活体接种是专门用于培养病毒或其它病原微生物的一种方法,因为病毒必须接种于活的生物体内才能生长繁殖。所用的活体可以是整个动物;也可以是某个离体活组织,例如猴肾等;也可以是发育的鸡胚。接种的方式是注射,也可以是拌料喂养。 2、无菌操作 培养基经高压灭菌后,用经过灭菌的工具(如接种针和吸管等)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含菌材料(如样品、菌苔或菌悬液等)于培养基上,这个过程叫做无菌接种操作。在实验室检验中的各种接种必须是无菌操作。

微生物的培养方式

微生物的培养方式 1.分批培养(batchculture)将微生物置于一定容积的培养基中,经培养,最后一次收获,谓分批培养。在分批培养中,培养基一次加入,不予补充,不再更换。由于营养消耗,代谢产物积累,对数生长期不能长期维持。 2.连续培养(continuous culture)在培养器中不断补充新鲜营养物质,并不断排出部分培养物(包括菌体和代谢产物),以保持长时间生长状态的一种培养方式。主要有恒浊连续培养和恒化连续培养两类。恒浊连续培养通过不断调节流速,使培养液浊度保持恒定,因而可不断提供具有一定生理状态的细胞,并可得到以最高生长速率进行生长的培养物。恒化连续培养通过控制恒定的流速使营养物浓度基本恒定,从而使微生物保持恒定的生长速率。用不同浓度的限制性营养物进行恒化培养,可得到不同生长速率的培养物。 3.半连续培养(semi-continuous culture)在发酵罐中的一部分发酵液保留下来作为菌种液,放出其余部分进入提练加工工序,在剩余的培养液中加满新的未接种的培养液,继续培养,如此反复,谓之半连续培养。 4.补料分批培养(fed-batch culture)补料分批培养又称半分批培养,是指在分批培养过程中,间歇或连续地补加新鲜培养液,但不取出培养物。待培养到适当时期,将其从反应器中放出,从中提取目的生成物(菌体或代谢产物)。若放出大部分培养物后,继续进行补料培养,如此反复进行,则称为重复补料分批培养(repeated fed-batch culture)。与传统分批发酵相比,补料分批发酵的优点在于使发酵系统中的基质浓度维持在低水平,这有以下优点:①可除去快速利用碳源的阻遏效应,并维持适当的菌体浓度,以减轻供氧矛盾;②避免有毒代谢物的抑菌作用;③大为减少了无菌操作要求十分严格的接种的次数。与连续发酵相比,补料分批培养不会产生菌种老化和变异等问题。故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5.同步培养能使培养的微生物处于较一致的,生长发育在同一阶段上的培养方法叫同步培养法。利用同步培养法控制细胞的生长,使它们处于同一生长阶段,所有细胞都能同时分裂,这种生长方式叫同步生长(图3—4)。用同步培养法得到的培养物叫同步培养物(synchronous culture)。这样,群体和个体行为一致,即可用研究群体的方法来研究个体水平上的问题。由于同步群体的个体差异,同步生长往往最多维持2个~3个世代,然后又逐步变为随机生长。

细胞培养的准备工作

细胞培养的准备工作 细胞培养是生物医学研究中常见的实验技术,它是通过在培养基中提供适当的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使体外培养的细胞可以持续生长和繁殖。为了保证细胞培养实验的成功进行,准备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细胞培养的准备工作,包括实验室设备准备、培养基配制以及无菌操作等关键步骤。希望本文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一、实验室设备准备 在进行细胞培养实验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实验室必备的设备,包括无菌工作台、培养箱、显微镜、培养皿、移液器、离心机等。这些设备能够提供无菌、恒温、湿度适宜的环境,为细胞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1. 无菌工作台:无菌工作台是进行细胞培养实验的重要设备之一,它能够为实验人员提供洁净的操作环境,防止外源微生物对培养细胞的污染。 2. 培养箱:培养箱提供了恒温和适宜的CO2浓度环境,使细胞在体外也能够保持正常的生长状态。 3. 显微镜:显微镜用于观察培养的细胞形态和数量,帮助实验人员了解细胞培养的情况。 4. 移液器:移液器用于在无菌条件下向培养皿中加入培养基、溶液和细胞悬液,是进行细胞培养实验中必备的工具。 5. 离心机:离心机用于离心培养皿中的细胞悬液,帮助实验人员收集和分离细胞。 以上设备的准备是细胞培养实验进行的基础,它们能够帮助实验人员进行规范的细胞培养操作,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培养基配制 培养基是支持细胞生长和增殖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和生长因子的混合物,其配制的质量和无菌性直接影响着细胞培养实验的成败。通常来说,培养基包括基本培养基和添加剂两部分。 1. 基本培养基:基本培养基是细胞培养实验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提供了细胞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和生长因子,如含有丰富氧气和CO2的DMEM培养基、含有丰富营养物质的RPMI-1640培养基等。在配制基本培养基时,需要严格按照配方比例将粉末溶解于无菌水中,再经过滤灭菌或高压灭菌处理,最终得到无菌的培养基液体。

细胞、微生物及其相关培养技术

细胞、微生物及其相关培养技术 1 细胞及微生物 1.1 细胞 高等植物细胞膜外有细胞壁,细胞质中常伴随有质体,体内有叶绿体、液泡及线粒体。动物细胞无细胞壁,细胞质中常有中心体。细胞作为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运动、营养和繁殖的功能。 1.2 微生物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以及病毒。微生物多为单细胞生物,野生生存条件比较简单。此外,虽然其个体十分微小,却与人类关系密切,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重要的联系。 微生物种类繁多,至少有10万种以上。按其结构、化学组成及生活习性等差异可分成三大类。一是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其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核仁以及染色体,且胞质内有完整的细胞器。二是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其细胞核分化程度低,仅有原始核质,没有核膜与核仁。细胞器结构和功能并不完善。这类微生物种类众多,有细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和衣原体和放线。三是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为其代表。它们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和繁殖。 2 植物组织与动物组织 细胞先进行分裂与生长,然后由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把形态、结构相似,在个体发育中由相同来源的细胞群所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

位,称为组织。 2.1 植物组织 植物组织分为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根据分生组织在植物体中的分布位置,可分为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及居间分生组织。 为适应特定的生理功能,细胞出现了更为明显的特化,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成熟组织。薄壁组织:同化组织、吸收组织、贮藏组织、通气组织和传递细胞。输导组织:导管、管胞、筛胞、筛管和伴胞。机械组织: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保护组织:表皮和周皮。分泌结构:外分泌结构和内分泌结构。在植物的个体发育中,由同类细胞构成的组织是简单组织;由多种类型细胞构成的组织构成的组织称为复杂组织。简单组织:分生组织、薄壁组织。复合组织:表皮、周皮、树皮、木质部、韧皮部和维管束。 2.2 动物组织 根据构造、功能和起源的差别可以将动物组织分为4类:上皮组织、结缔组织(包括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网状结缔组织和弹性结缔组织等)、肌组织和神经组织。它们以不同的比例互相联系,相互依存,形成了动物的各种器官和系统,实现了动物的生殖、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等全部的生命活动。 3 细胞培养技术 细胞培养技术也叫细胞克隆技术。细胞培养技术可以由一个细胞经过大量培养成为简单的单细胞或极少分化的多细胞,细胞培养的本质就是对于细胞的克隆。培养过程一般需要光、气体、水、无菌条件、渗透压、营养物、pH和温度的条件。细胞培养是整个生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生物细胞

微生物细胞 微生物学 微生物(microorganism,microbe)一词,是对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较为 简单的多细胞,甚至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总称,或简单地说是对细小的、人们肉眼看 不见的、只有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生物的总称。但近年来发现有的细菌是肉眼可见的。 微生物特点:个体微小、结构直观、产卵快速、原产广为、种类多样、极易变异微生 物的拆分、提纯及培育技术 分离与纯化: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为什么 要进行纯培养:平板上的单一菌落并不一定保证是一种菌。 常用的拆分、提纯方法:单细胞放博采众长吸收涂敷平板法吸收混合平板法平板划线 法吸收涂敷平板法: 1、倒平板: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高氏i号培养基,查氏培养基冷却至55-60℃时,混匀后倒平板,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倒4皿,高氏i号培养基和查氏培养基各倒3皿。 2、制取污水稀释液:10g土样,重新加入90ml无菌水中,在三角瓶中振摇20min。 挑0.5ml重新加入器皿4.5ml无菌水的试管中,以此类推,做成相同吸收度。3、涂敷: 将上述每种培养基平板底面标记吸收度,然后用无菌液体从最后三种吸收度,即10-4、 10-5和10-6的试管中汲取0.1ml对号放进平板上,用玻棒涂敷。 4、培养:高氏i号和查氏倒置培养于28℃培养箱中培养3-5days,牛肉膏蛋白胨琼 脂培养基在37℃培养1-2days。 5、放菌落:转回至斜面,检查与否一致,留存。平板划线法: 1、倒平板,标记培养基名称,编号和实验日期。 2、划线方法稀释混合平板法:1、 先加菌 2、好像平板时特别注意培养基温度 1 3、混合光滑 耗氧、厌氧、兼性微生物的分离方法培养四大微生物培养基种类及条件控制微生物培 养技术1、斜面接种2、液体培养基接种3、穿刺接种 4、将已注射的斜面、半液态和液体培养基置放培养箱中培育 5、将生长不好的菌种用牛皮纸纸盒不好,复置4℃冰箱中留存。几种常用的中草药方法:1、传代培养法

第二章微生物的培养

焦作市技师学院教学设计首页

微生物细胞像其他生物细胞一样,有多种化学物质组成,这些化学物质主要以水和干物质的形式存在。水是微生物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细胞重量的70%-90%,干物质主要以有机物和无机物形式存在,有机物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质、多糖、核酸、维生素及其降解产物等物质,无机物主要指无机盐等物质。 微生物细胞的化学元素主要包括碳、氢、氧、氮、磷、硫六种元素。P39 图2-1 二、微生物的营养来源: 微生物的营养来源分为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素、能源六大类 1.水水对微生物正常生长的意义: ⑴、水尤其是结合水是构成微生物细胞结构的重要化学成分。 ⑵、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 ⑶、水比热大,还可以维持微生物细胞的温度。 ⑷、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可以调节微生物细胞的代谢强度。 ⑸、某些细菌具芽孢,荚膜等特殊结构,可以帮助这些微生物适应缺水环境。 2.氮源

(1)概念:凡是能为微生物提供所需氮元素的营养物质。 (2)种类: (3)功能:主要用于合成蛋白质,核酸以及含氮的代谢产物。 说明:①对于异养微生物来说,含C,H,O,N的化合物既是碳源 也是氮源,还是能源。②大多数的微生物主要利用无机氮化合物作氮源,也可利用有机氮化合物作为氮源。③只有少数固氮微生物可利用N2作为氮源,如:根瘤菌,固氮菌,蓝藻。④对于硝化细菌而言铵盐和硝酸盐既是氮源又是能源。 3.生长因子 (1)概念: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2)种类:维生素,氨基酸,碱基等。 (3)功能:一般是酶和核酸的组成成分。 4.无机盐

(1)无机盐对微生物正常生命活动的意义: ①构成细胞的各种重要的化学成分。 ②参与构成微生物的各种细胞结构。 ③一些无机盐是构成酶的重要成分,起到调节微生物代谢的作用。 ④调节微生物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2)NH4+,Fe2+,S可分别作为硝化细菌,铁细菌和硫细菌的能源,也可作为硝化细菌的氮源。 提问:1、微生物常用的碳源和氮源有哪些?P40 三、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微生物分为光能无机自养型(光能自养型)、光能有机异养性(光能异养型)、化能无机自养型(化能自养型)、和化能有机异养性。 P42 表2-1 四、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 1、影响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营养物质的性质;二是营养物质与微生物细胞之间的环境条件;三是微生物本身的特性。 2、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的方式分为以下4种类型P44 图2-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