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总结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总结

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课题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知识网络

研究和应用微生物的前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培养基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

2.培养基的种类包括_____培养基和_____培养基等。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_____,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_____。

3. 培养基的化学成分一般都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类营养成分

此外还需满足微生物生长对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等要求。

牛肉膏和蛋白胨主要为微生物提供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营养物质。

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添加_______,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pH调节为______,培养细菌时需要将pH调节为____________,培养厌氧微生物需要提供_____的条件。

二.无菌技术

1.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___________ 。

2. 无菌技术包括:

(1)对实验操作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___________;

(2)将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___________;

(3)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___________旁进行;

(4)避免已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___________相接触。

3. 比较消毒和灭菌(填表)

4.消毒方法:

5.灭菌方法:

(1)接种环、接种针、试管口等使用___________法;对接种环灭菌时要用酒精灯火焰的___________层灼烧

(2)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使用________灭菌法,所用器械是___________;

(3)培养基、无菌水等使用___________灭菌法,所用器械是___________。

三.实验操作

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1)方法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倒平板操作的讨论

1.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50℃左右时,才能用来倒平板。你用什么办法来估计培养基的温度?(提示:可以用手触摸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感觉锥形瓶的温度下降到刚刚不烫手时,就可以进行倒平板了。)

2.为什么要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通过灼烧灭菌,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3.平板冷凝后,为什么要将平板倒置?

(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凝固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度也比较高,将平板倒置,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4.在倒平板的过程中,如果不小心将培养基溅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部位,这个平板还能用来培养微生物吗?为什么?

(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培养基上滋生,因此最好不要用这个平板培养微生物。)

2.纯化大肠杆菌

(1)微生物接种的方法最常用的是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 ____。

(2)平板划线法是通过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_______ 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在数次划线后培养,可以分离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这就是_______。

(3)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_______,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

_______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分为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 两步。(4)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的目的是:使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以便于纯化菌种。

(5)平板划线法操作步骤:(课本18页)

平板划线操作的讨论

1.为什么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吗?为什么?

答:操作的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从而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目逐渐减少,以便得到菌落。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2.在灼烧接种环之后,为什么要等其冷却后再进行划线?

答:以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3.在作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为什么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答: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6)涂布平板操作的步骤:(课本19页)

涂布平板操作的讨论

涂布平板的所有操作都应在火焰附近进行。结合平板划线与系列稀释的无菌操作要求,想一想,第2步应如何进行无菌操作?

提示:应从操作的各个细节保证“无菌”。例如,酒精灯与培养皿的距离要合适、吸管头不要接触任何其他物体、吸管要在酒精灯火焰周围;等等。

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都放入______的恒温箱中,培养12h和24h后,分别观察并记录结果。

3.结果分析与评价

1培养未接种培养基的作用是_______,若有菌落形成,说明培养基灭菌_______。

2在肉汤培养基上,大肠杆菌菌落呈白色,为圆形,光滑有光泽,边缘整齐。

3培养12h和24h后的菌落大小_______(相同、不同);菌落分布位置_______(相同、不同)。原因是时间越长,菌落中细菌繁殖越多,菌落体积越大;菌落的位置不动,但菌落数增多。

四.菌种的保存

(1)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_______ 的方法。

①临时保藏方法

将菌种接种到试管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在合适的温度下培养。当菌落长成后,将试管放入4℃的冰箱中保藏。以后每3~6个月,都要重新将菌种从旧的培养基上转移到新鲜的培养基上。

②缺点:这种方法保存的时间不长,菌种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

(2)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_______ 的方法。

在3mL的甘油瓶中,装入1mL甘油后灭菌。将1mL培养的菌液转移到甘油瓶中,与甘油充分混匀后,放在-20℃的冷冻箱中保存。

课题2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知识网络

一.研究思路

1.筛选菌株

1.1 尿素是一种重要的氮肥,农作物_____直接吸收利用,而是首先通过土壤中的细菌将尿素分解为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细菌能合成________。(反应式:_______________)

1.2 科学家能从热泉中把耐热细菌筛选出来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也适用于实验室中微生物的筛选,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1〗在该培养基配方中,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碳源的是____________,提供氮源的的是______,琼脂的作用是___________。

〖思考2〗该培养基对微生物______(具有,不具有)选择作用。如果具有,其选择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统计菌落数目

2.1在统计菌落数目时,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数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此之外,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

2.2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菌落数目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统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___________________的平板进行计数。

〖思考3〗从平板上的菌落数推测出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的计算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4〗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成功统计菌落数目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5〗第二位同学的结果接近真实值。你认为这两位同学的实验需要改进的操作是第一位同学需设置重复实验组;第二位同学统计的三个菌落数相差太大,说明操作有误,需重新实验。

2.3统计的菌落数比活菌的实际数目-------。这是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______菌落。因此,统计结果一般用______________来表示。

3.设置对照

3.1设置对照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对照实验是指除了______的条件外,其他条件都______的实验。满足该条件的称为______组,未满足该条件的称为______组。

〖思考6〗请设计本实验的对照实验组:

方案1:其他同学用A同学的土样进行实验。

方案2:A同学以不接种的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

2.实验设计

2.1 实验设计的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材料用具、______________和时间安排等。

2.2 根据图示2-7填写以下实验流程:

2.3 分离不同的微生物采用不同的稀释度,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其目的是保证获得______________ 的平板。细菌稀释度为______________,放线菌稀释度为______________,真菌稀释度为______________。

2.4 培养不同微生物往往需要不同培养温度。细菌一般在______________培养1~2d,放线菌一般在______________培养5~7d,霉菌一般在______________的温度下培养3~4d。

2.5 在菌落计数时,每隔h统计一次菌落数目。选取_______________的记录作为结果,以防止因而导致遗漏菌落的数目。

2.6菌落的特征包括形状、大小、隆起程度、颜色等方面。

〖思考7〗土壤微生物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原因是什么?(土壤中营养物质含量丰富,环境条件适宜等。)

2.7 实验过程

1)取土样用的小铁铲和盛土样的的信封在使用前都要。

2)应在旁称取土壤g。将称好的土样倒入盛有mL无菌水的中,塞好棉塞。

3)在稀释土壤溶液的过程中,每一步都要在旁进行。

4)实验时要对作好标记。注明等。

5)为了提高效率,在操作时更加有条不紊,应当。

3.结果分析与评价

3.1对分离的菌种作进一步的鉴定,还需要借助的方法。

3.2在细菌分解尿素的化学反应中,细菌合成的将尿素分解成了。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PH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检测培养基变化来判断该化学反应是否发生。

3.3在以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指示剂。培养某种细菌后,如果PH升高,指示剂将变,说明该细菌能够。

〖思考8〗测定饮水中大肠杆菌数量的方法是将一定体积的水用细菌过滤器过滤后,将滤膜放到培养基上培养,大肠杆菌菌落呈现色,通过计算得出水样中大肠杆菌的数量。你认为在该实验中至少应取个水样。

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一、基础知识

(一)纤维素与纤维素酶

1.纤维素的化学组成:三种元素,是一种由首尾相连而成的多糖。纤维素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这是因为它们能够产生酶。

2.纤维素的分布: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此外,木材、作物秸秆等也富含纤维素。

3.纤维素酶的作用:纤维素酶是一种,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酶、酶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

〖思考1〗实验分析:P27的小实验是如何构成对照的?

(二)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

1.筛选方法:染色法。

2.筛选原理:刚果红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但并不和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当纤维素被_________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为中心的透明圈,可以通过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二、实验设计

实验方案流程图

1.土壤取样:采集土样时,应选择富含的环境。

〖思考2〗为什么要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寻找纤维素分解菌?

〖思考3〗将滤纸埋在土壤中有什么作用?你认为滤纸应该埋进土壤多深?

2.选择培养:称取土样20 g,在无菌条件下加入装有30mL培养基的锥形瓶中,将锥形瓶固定在上,在一定温度下振荡培养1~2 d,直至培养液变。也可重复选择培养。

〖思考4〗培养基选择作用机制是什么?

〖思考5〗若设置一个对照实验说明选择培养的作用,应控制的变量是什么?

3、梯度稀释:依次将培养液稀释101~107倍。思考是如何操作的?

4、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

<1>制备培养基:参照课本旁栏中的比例。 <2>倒平板操作。 <3>涂布平板:将稀释度为104~106的菌悬液各取0.1 mL涂布在平板培养基上,30℃倒置培养。

5、刚果红染色:

①刚果红染色法: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即

②填表比较两种染色法的各自的优缺点

1.复习微生物技术:

制备培养基、无菌操作技术、稀释涂布平板法、土壤取样。

2.选择培养的操作方法:

称取土样20 g,在无菌条件下加入装有30 mL培养基的摇瓶中。将摇瓶置于摇床上,在30 ℃下振荡培养1~2 d,至培养基变混浊。此时可以吸取0.1 mL培养液进行梯度稀释和涂布平板

〖思考6〗本实验流程与尿素分解菌的分离实验流程有哪些异同?

〖思考7〗为什么选择培养能够“浓缩”所需的微生物?

四:结果分析与评价

1为了确定分离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实验,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发酵和发酵。

2纤维素酶测定方法是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所产生的含量进行定量测定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总结

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课题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知识网络 研究和应用微生物的前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培养基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 2.培养基的种类包括_____培养基和_____培养基等。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_____,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_____。 3. 培养基的化学成分一般都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类营养成分 此外还需满足微生物生长对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等要求。 牛肉膏和蛋白胨主要为微生物提供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营养物质。 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添加_______,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pH调节为______,培养细菌时需要将pH调节为____________,培养厌氧微生物需要提供_____的条件。 二.无菌技术 1.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___________ 。 2. 无菌技术包括: (1)对实验操作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___________; (2)将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___________; (3)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___________旁进行; (4)避免已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___________相接触。

3. 比较消毒和灭菌(填表) 4.消毒方法: 5.灭菌方法: (1)接种环、接种针、试管口等使用___________法;对接种环灭菌时要用酒精灯火焰的___________层灼烧 (2)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使用________灭菌法,所用器械是___________; (3)培养基、无菌水等使用___________灭菌法,所用器械是___________。 三.实验操作 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1)方法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倒平板操作的讨论 1.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50℃左右时,才能用来倒平板。你用什么办法来估计培养基的温度?(提示:可以用手触摸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感觉锥形瓶的温度下降到刚刚不烫手时,就可以进行倒平板了。) 2.为什么要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通过灼烧灭菌,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3.平板冷凝后,为什么要将平板倒置? (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凝固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度也比较高,将平板倒置,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4.在倒平板的过程中,如果不小心将培养基溅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部位,这个平板还能用来培养微生物吗?为什么? (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培养基上滋生,因此最好不要用这个平板培养微生物。) 2.纯化大肠杆菌 (1)微生物接种的方法最常用的是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 ____。 (2)平板划线法是通过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_______ 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在数次划线后培养,可以分离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这就是_______。 (3)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_______,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

微生物培养与应用的原理

微生物培养与应用的原理 简介 微生物培养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研究和应用微生物。通过提供适宜的培养基和环境条件,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本文将介绍微生物培养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微生物培养的原理 微生物培养的原理是基于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要求。一般来说,微生物生长需要适宜的培养基、温度、pH值,以及其他特定的生长条件。 培养基 培养基是用于培养微生物的人工介质。它提供了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培养基的组成可以根据不同微生物的生长特性进行调整,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常见的培养基包括:富含有机物的复合培养基、含有特定细胞寒性营养物质的选择性培养基、特定条件下培养特定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基等。 温度 微生物在不同的温度下具有不同的生长适应性。一般来说,不同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各不相同,有些微生物适应生长在较高温度下,而另一些微生物则适应生长在较低温度下。 通过控制培养环境中的温度,可以调控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和生长数量。 pH值 微生物对于环境酸碱度的适应性也是不同的。不同微生物在不同pH值下有不同的生长要求。 调节培养基的pH值,可以优化微生物的生长环境,促进其生长和繁殖。 其他条件 除了培养基、温度和pH值,微生物的生长还受到其他一些条件的影响,例如氧气浓度、湿度、光照等。这些条件根据不同微生物的生态特点进行控制和调节。

微生物培养的应用 微生物培养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医药、农业、食品和环境等。 医药领域 在医药领域中,微生物培养被用于研发、生产和检测药物。通过培养和繁殖特 定微生物,可以生产出用于制药的有益物质。此外,微生物培养还被用于检测细菌、真菌或其他病原微生物的存在。 农业领域 在农业领域中,微生物培养可以用于土壤分析、植物病理学和农产品质量控制等。通过培养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了解土壤的微生物组成和特性,从而指导合理的土壤管理和植物种植。 食品领域 微生物培养在食品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通过培养和筛选微生物,可以制造一 些发酵食品,如酸奶、面包、啤酒等。这些食品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不仅改善了口感,还提高了其食品营养价值。 环境领域 在环境领域中,微生物培养被广泛应用于水质监测、土壤修复和废物处理等方面。通过培养特定的微生物,可以判断水体或土壤中是否存在有害微生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结论 微生物培养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用于研究和应用微生物。通过提供适宜的 培养基和环境条件,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微生物培养在医药、农业、食品和环境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为这些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人教版高级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级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点归纳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课题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培养基: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是进行微生物培养的物质基础。 ·培养基按照物理性质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一种多糖,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凝固剂)后,制成琼脂固体培养基。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根据菌落的特征可以判断是哪一种菌。液体培养基应用于工业或生活生产,固体培养基应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半固体培养基则常用于观察微生物的运动及菌种保藏等。 ·按照成分培养基可分为人工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是用成分已知的化学物质配制而成,其中成分的种类比例明确,常用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天然培养基是用化学成分不明的天然物质配制而成,常用于实际工业生产。 ·按照培养基的用途,可将培养基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定培养基。选择培养基是指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配制而成的,用以鉴别不同类别的微生物。 ·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等。

·碳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碳元素的物质。如CO 2、NaHCO 3 等无机碳源;糖 类、石油、花生粉饼等有机碳源。异养微生物只能利用有机碳源。单质碳不能作为碳源。 ·氮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氮元素的物质。如N 2、NH 3 、NO 3 -、NH 4 +(无机氮 源)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牛肉膏、蛋白胨(有机氮源)等。只有固氮微生 物才能利用N 2 。 ·培养基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须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是需要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型微生物是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 ·无菌技术·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无菌技术除了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有什么目的 答:无菌技术还能有效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感染。 ·消毒与灭菌的区别 消毒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消毒方法常用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

高中生物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知识总结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一、基础知识回顾 1、培养基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2、培养基种类: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二者的区别是是否添加凝固剂,其中实验室中常用的凝固剂是琼脂。 3、培养基营养成分:(1)主要营养物质: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2)其他条件:pH、特殊营养和氧气。 4、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过程中的无菌技术:(1)目的:获得纯净的培养物。 (2)关键: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3)常用方法:灭菌(培养皿—干热灭菌;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接种环—灼烧灭菌)和消毒(操作者灭双手—化学消毒;操作室—紫外线消毒)。 5、高压蒸汽灭菌法:压力为100 kPa,温度为121℃,灭菌时间为15~30min. 6、巴氏灭菌法,亦称低温消毒法,是由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明的低温杀菌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常常被广义地用于定义需要杀死各种病原菌的热处理方法。 7、干热灭菌法是指在干燥环境(如火焰或干热空气)进行灭菌的技术。一般有火焰灭菌法和干热空气灭菌法。适用于干燥粉末、凡士林、油脂等。 8、倒平板: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 9、菌落: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 10、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连续划线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表面。 11、稀释涂布平板法: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稀释度足够高时,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为了使微生物在培养基上能够均匀分布,一般用涂布法将微生物接种在培养基上。 12、微生物的接种方法还包括斜面接种、穿刺接种等,其核心是防止杂菌污染,保证培养物的纯度。 13、平板划线操作中灼烧接种环的目的:第一次划线前:杀死接种环上原有的微生物,防止外来杂菌污染培养基;第二次及以后每次划线前:杀死上次划线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次划线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 最后一次划线后:杀死接种环上残存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14、菌种的保藏方法:(1)临时保藏法:(适合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先接种到试管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培养,然后放入 4 ℃的冰箱中。(2)甘油管藏法(适合于长期保藏的菌种)转入灭菌后的甘油中,混匀后放在-20 ℃冷冻箱中保存。 15、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确定方法: ①自养型微生物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是无机物,碳源可来自大气中的CO2,氮源可由含氮无机盐提供。 ②异养型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有机物,即碳源必须由含碳有机物提供,氮源也主要由有机物提供,部分异养型微生物也可以利用无机氮源。 16、选择无菌技术的原则。①考虑无菌技术的效果:灭菌的效果比消毒要好。 ②考虑操作对象的承受能力:活体生物材料、操作者的手等只能采用消毒,而不能灭菌。 17、纯化大肠杆菌的两种方法的异同。①相同点: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都能获得单细胞菌落。②不同点:平板划线法不能对微生物计数,而稀释涂布平板法能对微生物计数。 18、微生物的生长需要碳源、氮源等营养物质,培养基中的牛肉膏、蛋白胨为微生物的生长既提供了碳源,也提供了氮源。微生物培养通常采用的培养基是固体培养基,其中的琼脂,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培养基的种类 培养基种类繁多,根据其成分、物理状态和用途可将培养基分成多种类型。 (1) 按成分不同划分 1)天然培养基(complex mediurn) 这类培养基含有化学成分还不清楚或化学成分不恒定的天然有机物,也称非化学限定培养基(chemically undefined mediunl)。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和麦芽汁培养基就属于此类。基因克隆技术中常用的LB(Luria—Bertani)培养基也是一种天然培养基,其组成见表4—10。 常用的天然有机营养物质包括牛肉浸膏、蛋白胨、酵母浸膏(表4—11)、豆芽汁、玉米粉、土壤浸液、麸皮、牛奶、血清、稻草浸汁、羽毛浸汁、胡萝卜汁、椰子汁等,嗜粪微生物(coprophilous microorganisms)可以利用粪水作为营养物质。天然培养基成本较低,除在实验室经常使用外,也适于用来进行工业上大规模的微生物发酵生产。 2)合成培养基(syntheticmedium) 合成培养基是由化学成分完全了解的物质配制而成的培养基,也称化学限定培养基(chemically defined mediurn),高氏I号培养基和查氏培养基就属于此种类型。配制合成培养基时重复性强:,但与天然培养基相比其成本较高,微生物在其中生长速度较慢,一般适于在实验室用来进行有关微生物营养需求、代谢、分类鉴定、生物量测定、菌种选育及遗传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2) 根据物理状态划分 根据培养基中凝固剂的有无及含量的多少,可将培养基划分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三种类型。 1) 固体培养基(solidmedium) 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凝固剂,使其成为固体状态即为固体培养基。理想的凝固剂应具备以下条件:①不被所培养的微生物分解利用;②在微生物生长的温度范围内保持固体状态,在培养嗜热细菌时,由于高温容易引起培养基液化,通常在培养基中适当增加凝固剂来解决这一问题;③凝固剂凝固点温度不能太低,否则将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④凝固剂对所培养的微生物无毒害作用;⑤凝固剂在灭菌过程中不会被破坏;⑥透明度好,粘着力强;⑦配制方便且价格低廉。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微生物培养与应用一、微生物的类群细菌、真菌、病毒★原核生物的细胞质内没有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细胞质中有各种内含物,包括非膜结构的细胞器——核糖体。另外有颗粒状的内含物,包括肝糖粒、淀粉粒、易染颗粒与硫粒等。★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大小细胞核原核细胞较小没有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遗传物质分布的区域称拟核,一个大型环状DNA分子构成。有分散的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真核细胞较大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有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等复杂的细胞器细胞器细胞壁细胞分裂转录与翻译细胞壁不含纤维素,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主要为二分裂出现在同一时间与地点能进行有丝分裂转

录在细胞核内,翻译在细胞质内,转录在前,翻译在后举例细菌、蓝藻、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团藻、真菌、酵母菌、绝乳酸菌、大肠杆菌、硝化细菌大多数动植物的细胞特征只有一个大型环状DNA分子含几个至几百个基团,控制抗药性、固氮、抗生素合成等壁厚,对恶劣环境有很强抵抗能力的休眠体主要为二分裂可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多数子细胞,具有一定形态结构有荚膜、鞭毛、细胞壁、储藏性颗粒等化学成分DNA或RNA 蛋白质蛋白质、多糖、脂质作用是遗传物质①保护病毒、核酸②决定病毒抗原特异性保护作用实例烟草花叶病毒噬菌体流感病毒★重要代表生物——细菌:结构与生理核区细胞质质粒芽孢繁殖菌落其他结构基本结构核酸衣壳非基本结构囊膜细胞器只有核糖体★病毒的结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具体结构列表如下:★原核生物的种类:高中《生物》课本中

介绍了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藻、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而对于哪些“菌”属于细菌,哪些“藻”属于蓝藻,同学们较模糊。以下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扼要的总结。细菌和放线菌:①细菌:从形态上看,细菌可以分成三类——球菌、杆菌、螺旋菌,它们都属于原核生物。球菌有:尿素小球菌、肺炎双球菌、乳酸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杆菌有:结核杆菌、枯草杆菌、醋酸杆菌、破伤风杆菌、大肠杆菌、小螺菌等。②放线菌:它与细菌都属于原核类微生物,但与细菌的区别是能产生分支的菌体,因菌落呈放射状而得名。真菌类:酵母菌、霉菌、蘑菇、灵芝都属于真菌,它们都是真核生物。霉菌有:根霉、毛霉、青霉、曲霉等。藻类:根据藻体形态结构、所含色素的种类、生殖方式与生活史类型,通常将藻类分成蓝藻门、裸藻门、金藻门、硅藻门、甲藻门、红藻门、褐藻门、绿藻门等门类。

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

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 【学习目标】 1、掌握培养基的分类、组成、功能及配制。 2、掌握无菌技术的内容和无菌操作技术。 3、研究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4、掌握分离、纯化特定微生物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掌握从土壤中分理处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并进行技术的操作过程。 【要点梳理】 要点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1、培养基: (1)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①目的要明确(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培养目的等)。如培养基可由简单的无机物组成,生产用培养则可加入化学成分不明确的天然物质,而分类鉴定培养基必须加入已知化学成分的物质。 ②营养要协调。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和比例。 ③pH要适宜。各种微生物适宜生长的pH范围不同。如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生长的最适pH分别为:6.5~7.5、7.5~8.5和5.0~6.0。 (2)培养基的种类和用途

(3)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应用实例

(4)培养基中的营养要素 要点诠释: ①微生物最常用的碳源是糖类,尤其是葡萄糖;最常用的氮源是铵盐、硝酸盐。 ②对异养微生物来说。含C、H、O、N的化合物既是碳源.又是氮源。

③有些培养基不需要添加生长因子,生物自己能合成;而绝大多数微生物培养需要加入生长因子,原因是它们缺乏合成这些物质所需要的酶或合成能力有限。 2、无菌技术 (1)无菌技术的概念 在微生物培养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其主要技术是无菌操作。无菌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物理、化学的手段,防止实验室培养物被外来微生物污染,保持微生物的纯培养的技术,其中包括在微生物的分离、转接、保存等过程中防止其他微生物污染的手段。无菌技术主要围绕如何避免杂菌污染展开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手和衣着,进行清洁和消毒。 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或接种箱内进行。 ④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其他物品相接触。 (2)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方法见下表: 注意:灭菌所依据的原理基本上都是使菌体内的蛋白质和核酸发生变性,从而达到杀菌的效果。 (3)消毒是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 ①煮沸消毒法:在100℃煮沸5 min~6 min可以杀死微生物细胞和一部分芽孢。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总结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一、培养基: 1、化学成分(1)一般成分:水、无机盐、碳源、氮源。 碳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碳元素的物质。 无机碳源:CO2、NaHCO3 有机碳源:糖类、石油、花生粉饼等 异养微生物只能利用有机碳源,同时其又是能源。单质碳不能作为碳源。 (2)特殊营养物质(生长因子):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 2、制备: (1)方法步骤:计算、称量、溶化、(调节PH)、灭菌、倒平板 (2)灭菌方法:高压蒸汽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锅、一般压力100KPa,温度121℃,使用时应注意将锅内的冷空气排除干净,否则达不到预订的温度) (3)关于倒平板: a需要冷却到 50℃左右时(即不烫手),才能用来倒平板。 b整个过程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c要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通过灼烧灭菌,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d平板冷凝后,为什么要将平板倒置原因: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将平板倒置,既可以防止培养基表面的水分过度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e在倒平板的过程中,如果不小心将培养基溅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部位,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培养基上滋生,因此最好不要用这个平板培养微生物. (4)制备成功的标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恒箱中保留1—-2天,无菌落生长。 3、种类

(1)按照物理性质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 液体体培养基应用于工业或生活生产,固体培养基应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半固体培养基则常用于观察微生物的运动及菌种保藏等. (2)按照培养基的用途,可将培养基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定培养基。 注意: (1)对于异养微生物来说含C、H、O、N的有机物即是碳源又是氮源和能源。 (2)NH3可做氮源又可作为某些微生物(如硝化细菌)的能源 (3)CO(NH2)2是氮源但不是碳源 二、无菌技术 (1)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2)目的: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有效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感染。 (3)消毒与灭菌 三、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培养技术 1、目的:关键步骤是接种 2、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因为菌落只能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 3、方法: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的目的是:使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以便于纯化菌种。 (1)平板划线法:原理、优缺点 注意: a不同阶段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操作的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

微生物的培养及应用

微生物的培养及应用 微生物的培养及应用是现代生物技术和微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培养微生物,可以利用其在生物学、医学、环境保护和工业领域等各个方面的应用。 关于微生物的培养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 一、微生物的培养方法 微生物的培养方法主要包括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两种方式。液体培养是将微生物培养在液体培养基中,通常是在培养皿或培养瓶中进行。液体培养适合于需大量培养的微生物,可以通过离心等方法将微生物与培养基分离。固体培养则是将微生物培养在固体培养基上,通常是在琼脂培养基上进行。固体培养可以利用菌落形态和菌落特性进行鉴定和分离。 二、微生物的培养技术 微生物的培养技术主要包括纯化培养、分离培养和维持培养。纯化培养是将微生物从混合培养中分离出来,通常通过稀释液体培养基、分层分离等方法进行。分离培养是将微生物从单一菌落中分离出来,通常是通过挑取菌落、划线法等方法进行。维持培养则是将微生物保持在培养基中,并确保其存活和生长。 三、微生物的应用领域 微生物在生物技术、医学、环境保护和工业领域等各个方面都有广泛应用。在生物技术领域,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等方面,如利用

大肠杆菌进行基因克隆和表达、利用酵母菌进行蛋白质表达等。在医学领域,微生物被用于分离和鉴定病原微生物、制备抗生素等。在环境保护领域,微生物被用于生物修复、生物气氛污染物降解等。在工业领域,微生物被用于食品加工、饲料生产、废弃物处理等。 四、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和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微生物的培养条件需要精确控制,包括培养基的配方、温度、氧气、pH值等。其次,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可能出现感染、菌株变异等问题,需要进行严密的监控和检测。此外,微生物的应用也面临着法规、道德和安全等方面的限制和考虑。 总之,微生物的培养及应用是一个涉及广泛的领域,通过合理的培养方法和技术,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微生物菌种,并利用其在各个领域中发挥作用。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以推动微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微生物是一类单细胞有机体,可以生存于各种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以及人体等。微生物可以进行代谢活动,从而产生各种 有用的生化物质,如酶、抗生素等。因此,微生物在医药、农业、食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研究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和代谢产物,需要对微生物进行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分为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两种方式。液体培养 可以提供适当的氧气和养分,以促进微生物的增殖和代谢。常用 的液体培养基包括复合营养液、肉汤液等。固体培养可以提供一 个有机体生长的固体基质。固体培养基往往用琼脂或琼脂糖来制备。固体培养的优点是可以观察微生物的外形,也便于进行微生 物的分离和鉴定。 在微生物培养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生产微生物的最佳生长条件。微生物的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和氧气。不同的微生物对养分和氧 气的需求各不相同,因此在进行微生物培养时,需要对不同微生 物的生长特性进行研究,找到最佳的培养条件。 微生物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医药领域,微生物可以用来制备抗 生素、疫苗等生物制品。在农业领域,微生物可以用来制备农药、

土壤改良剂等。在食品工业领域,微生物可以用来制造醋、咖啡、酸奶等食品。此外,微生物也可以用于环保领域,例如用微生物 处理废水、废气等。 值得注意的是,微生物有时也会产生有害的代谢产物。例如, 酒精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会产生酒精和乙醛等物质,如果过量饮 用酒精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在微生物的应用过程中,需 要考虑代谢产物是否会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危害。 总之,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是一个广阔的领域。通过对微生物 的研究,可以开发出更多的微生物应用技术,为人类的生产和生 活提供更多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二《微生物地培养与应用》知识点归纳

充分混匀后,放在-20℃的冷冻箱中保存。 疑难解答 (1)生物的营养 营养是指生物摄取、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营养物质是指维持机体生命活动,保证发育、 生殖所需的外源物质。 [ 来源:学§科§网 Z§X§X§K] 人及动物的营养物质: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维生素六类。 植物的营养物质:矿质元素、水、二氧化碳等三类。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及特殊营养物质五类。 (2)确定培养基制作是否合格的方法 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恒温箱中保温1~ 2 天,无菌落生长,说明培养基的制备是成功的,否则需要重新制备。 课题二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氮肥,尿素并不能直接被农作物吸收。只有当土壤中的细菌将尿素分解成氨之后,才能被植物利用。土壤中的细菌之所以能分解尿素,是因为他们能合成 脲酶。尿素最初是从人的尿液中发现的 筛选菌株 (1)实验室中微生物的筛选应用的原理 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 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 生物生长。 (2)选择性培养基 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 培养基,称作选择培养基。 (3)配制选择培养基的依据 根据选择培养的菌种的生理代谢特点加入某种物质以达到选择的目的。例如,培养基中 不加入有机物可以选择培养自养微生物;培养基中不加入氮元素,可以选择培养能固氮的 微生物;加入高浓度的食盐可选择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统计菌落数目 (1)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 (2)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的原理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期末综合复习: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 知识点

1、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 注意:(1)选择培养基: ①特点:培养基中加入有利某种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以抑制或阻止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 ②用途:选择出用于培养、分离出特定的微生物 (如培养酵母菌和霉菌,可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在培养基中加入高浓度食盐) (2)鉴别培养基: ①特点: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者化学药品; ②用途:鉴别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如可用伊红—美蓝培养基鉴别饮用水或乳制品中是否有大肠杆菌(若有,菌落呈深紫色,并带有金属光泽)

2、培养基的营养成分:水、无机盐、碳源、氮源。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3、无菌技术——(微生物接种技术的核心)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 (1)消毒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分为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不耐高温的液体,如牛奶。原因:可以杀死牛奶中的微生物,并且使牛奶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化学药剂消毒法(如酒精、氯气、石碳酸等),紫外线消毒法(原理:破坏DNA的结构)。 (2)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分为灼烧灭菌法(接种环、接种针等金属工具、试管口)、干热灭菌法(吸管、培养皿等玻璃器皿、金属用具,所用器械是干热灭菌箱)、高压蒸汽灭菌(培养基、无菌水等,所用器械是高压蒸汽灭菌锅) (3)防止杂菌污染的操作:在酒精灯火焰旁拔出锥形瓶瓶盖;在酒精灯火焰旁打开培养皿一条缝;打开的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平板冷却凝固后倒置。 4、制作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1)各营养成分都有且有一定的比例。牛肉膏提供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等;蛋白胨提供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等;琼脂作为凝固剂。 (2)要将平板倒置的原因: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5、纯化大肠杆菌 (1)纯化方法:微生物接种的方法,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熟读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基础知识2013.3.12

熟读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基础知识2013.3.12 本专题重点内容可概括为: 1.一个核心概念:培养基 ①培养基的概念;②分类,依据不同,分类不同;③营养物质种类 2.两种计数方法: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缺点:不能区分活菌和死菌,会导致计数偏大) 菌落计数法(活菌计数法)(间接计数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偏小。 菌落计数法的菌落一般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得到。 3.三种基本技术: ① 无菌技术 ② 倒平板技术 ③ 接种技术:最常用的是a 、平板划线法 b 、稀释涂布平板法 一、微生物的基本知识 (一)微生物定义及特点 ①微生物的定义: ------一切肉眼看不见的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 ②特点: 个体微小,构造简单,有单细胞的,简单多细胞的,非细胞的进化地位低 ③五大共性: 体积小,相对表面积大; 吸收多,转化快; 生长旺,繁殖快; 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二)微生物类群:目前已经知道的微生物约有10万种,分布在以下各界中: ①原核生物界:例如细菌、蓝藻、放线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 ②真菌界:例如酵母菌、蕈菌 ③原生生物界:例如草履虫、变形虫 ④病毒:例如艾滋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 (表中①核酸和蛋白质衣壳;②严格寄生;) 微生物的共性:形体微小、结构简单 常见的易混淆的几种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 • 蓝藻:念珠藻、色球藻、鱼腥藻、颤藻、螺旋藻 • 细菌:乳酸菌、根瘤菌、原褐固氮菌 及××球菌、××杆菌、××螺旋菌 • 真菌:酵母菌、霉菌、 • 原生生物:变形虫、疟原虫、草履虫等均为真核生物 • 植物:衣藻、团藻等绿藻、红藻、褐藻均为真核生物 芽孢:有些细菌(多为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高度浓缩脱水所形成的一种抗逆性很强的球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对多数细菌来说1个菌体细胞只形成1个芽孢,由于芽孢是在细胞内形成的,所以也常称之为内生孢子,亦称芽孢。每一细胞仅形成一个芽孢,所以其没有繁殖功能。 孢子:孢子是生物所产生的一种有繁殖作用的细胞,它是无性生殖细胞。孢子一般微小,单细胞,可以度过不良环境。正常情况下,在条件适宜的时候能直接发育成新个体。 病毒:是一类不具细胞结构,具有遗传、复制等生命特征的微生物。 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的能力,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有高度的寄生性,完全依赖宿主细胞的能量和代谢系统,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离开宿主细胞,它只是一个大化学分子,停止活动,可制成蛋白质结晶,为一个非生命体,遇到宿主细胞它会通过吸附、进入、复制、装配、释放子代病毒而显示典型的生命体特征,所以病毒是介于生物与非生物的一种原始的生命体。 (三)微生物营养: 凡能够满足机体生长、繁殖和完成种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物质通常称为微生物的营养物质。 营养物质是微生物新陈代谢和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失去这个基础,生命也就停止。营养物质按照它们在机体中的生理作用不同,一般都需要 、 、 和 ,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 、 以及 的要求。(水、碳源 、 氮源 、无机盐 pH 特殊营养物质 氧气) 培养乳酸杆菌时需在培养基中添加 、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PH 调至 、培养细菌时 需将PH 调至 、培养厌氧微生物则需提供 条件。(维生素,酸性,中性或微碱性,无氧) 【补充1】碳源:一切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C 元素的营养物称为碳源。如CO 2、糖类、脂肪酸等有机物,构成微生物的结构物质和一些代谢产物,糖类等含碳有机物还能提供能量。微生物最常用的碳源是糖类,尤其是葡萄糖; 氮源:凡提供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氮元素的营养源,称为氮源。如N2、氨盐、硝酸盐、牛肉膏、蛋白胨等,主要用来合成蛋白质、核酸及含氮代谢物等。含有C 、H 、O 、N 的化合物既可以作为碳源,又可以作为氮源,如氨基酸等。最常用的氮源是铵盐和硝酸盐。实验室配制微生物培养基常用氮源:蛋白胨、牛肉浸膏、酵母浸膏、尿素、铵盐、硝酸盐; 工业生产常用的氮源 :尿素、玉米浆、鱼粉、蚕蛹、黄豆饼、花生饼等. 无机盐:包括P 、S 、K 、Na 、Ca 、Mg 、Fe ;Cu 、Zn 、Mn 、Mo 、Co 、B 等,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水:①是微生物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原生质保持溶胶状态,物质溶剂和运输介质的作用,保证代谢正常进行② 是物质代谢的原料③有效控制细胞内的温度变化 另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 、生长因子以及氧气、二氧化碳、渗透压等的要求,其中生长因子是微生物生长必需,而自身不能合成的化合物,如维生素。 生长因子:在充足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和水等条件下有些微生物仍然不能正常生长,还需要补充其正常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叫生长因子,主要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等,酵母膏、蛋白胨、动植物组织提取液等可提供生长因子。异养微生物和动物细胞的培养需要加生长因子,自养生物的培养不需要加生长因子。 (一、1.营养物质 生长繁殖 液体 半固体 固体;天然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 半合成培养基;基础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2 (四)微生物培养基 定义: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1、培养基配制的基本原则: ①目的要明确:根据培养的微生物种类、培养的目的等确定培养基的类型和配制量。 ②营养要协调:培养基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和比例要适宜。例如:碳氮比4∶1时,谷氨酸棒状杆菌大量繁殖而产生谷氨酸少;碳氮比为3∶1时,菌体繁殖受抑制而谷氨酸合成量大增。 ③理化条件适宜如pH 要适宜:细菌培养基pH 中性或偏碱性,霉菌培养基呈酸性。 ④要经济节约 2、培养基分类: ①按成分不同划分 天然培养基:含用化学成分还不清楚或化学成分不恒定的天然有机物;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麦芽汁培养基 优点:取材便利,营养丰富、配置简单; 缺点:营养成分难以控制,试验结果重复性较差。 合成培养基: 化学成分完全了解的物质配制而成的培养基;高氏1号培养基、查氏培养基 优点:化学成分及含量明确,试验的可重复性好;缺点:配置繁琐,成本较高。 ②按物理状态不同划分 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琼脂配制成的固体状态的基质。琼脂含量一般为 1.5%- 2.0%;常用来进行微生物的分离、鉴定、活菌计数等 半固体培养基:琼脂含量一般为0.2%-0.7%;可用来观察微生物的运动特征、分类鉴定等; 液体培养基:配置成的液体状态的基质,不加任何凝固剂;大规模工业生产及在实验室进行微 生物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方面的研究 ;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包括细菌、真菌、藻类和微型原生动物等。它们具 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功能和应用价值,因此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成为生物学和生物技术领域 的重要研究内容。接下来,我们将总结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点,以便更好地了解微生 物的特性和应用前景。 一、微生物培养的基本原理 1. 培养基选择:微生物培养的关键是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常见的培养基有富营养基、简单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和不同生理功能的专门培养基。 2. 培养条件:微生物培养需要控制适宜的温度、湿度、氧气浓度和pH值,以提供最 适宜的生长环境。 二、微生物培养方法 1. 素养平板法:将微生物悬液均匀地涂抹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培养一段时间后,可 观察到单个菌落的形态和数量,从而进行纯化分离。 2. 液体培养:将微生物悬液加入到培养基中,静置或振荡培养,用于观察微生物在 液体中的生长和代谢特性。 3. 发酵法:通过控制培养条件和提供适宜的滋养物质,使微生物产生有用的代谢产物,如乳酸、酒精和抗生素等。 三、微生物应用领域 1. 医学上的应用:微生物在药物生产、抗菌素研发、疾病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发挥着 重要作用。 2. 工业上的应用:微生物在发酵工业、食品加工、环境保护和生产化工产品等领域 有广泛的应用。 3. 农业上的应用:微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和转基因作物技术的发展,使微生物在农 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 生态环境中的应用:微生物在土壤修复、水质净化、废弃物处理和生物能源生产 等环境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四、微生物应用的新趋势

1. 微生物资源的发掘:利用微生物多样性资源,寻求更多的有益微生物群落,以发 展新型微生物产品或提高传统微生物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2. 微生物功能基因的研究:通过深入研究微生物的功能基因,探索其在代谢途径、 抗性机制和生态适应的规律,为微生物工程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3. 微生物生态系统的应用:利用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形成的复杂生态系统的协同作用,发展生物防治、生物修复和生物能源等新技术。 通过以上总结,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到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的基本知识,以及微生 物在医学、工业、农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要作用。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将是未来 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将为人类的生活和健康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点总结

1 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知 识点 2.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1. 养的物质基础. 2 。 养基(应用于工业或生活生产) 鉴定)( 常用于观察微生物的运动及菌种保藏等) 。按成化学物质配制而成,成分种类比例明确,用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和( 用化学成分不明的天然物质配制而成,用于实际工业生产)。 (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微生物生长,促进所需微生物的生长) (根据微生物的特点,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来鉴别不同类别的微生物). 3。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 碳源包括CO 2、NaHCO 3 糖类、石油、 质碳不能作为碳源。氮源包括N 2、NH 3、NO 3—、NH 4+氨基酸、尿素、牛肉膏、蛋白胨等用N 2。 4。培养基还需满足.例:培养乳酸杆菌需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需将pH 调至酸性;培养细菌需将pH 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型微生物需提供无氧的条件。 5。无菌操作技术包括:①对实验操行清洁和消毒.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具进行灭菌。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

2 6。消毒与灭菌的区别是:消毒指使 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 , ( 酒 精、氯气、石炭酸) 7 ; 所用器械是干热灭菌箱; , 所法,所用器械是紫外灯 。 8。制作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1)方法步骤: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2)倒平板操作的步骤包括: ①将 形瓶 .②将锥形瓶的 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③将 , 再将锥形瓶中的培养基(约)倒入培养皿, 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④等待平板冷却凝固然后, , 使培养皿 。 9。倒平板时若不慎将培养基溅在皿盖与皿底上,则这个平板不能用来 10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加例题之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篇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加例题之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篇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1.培养基 (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2)种类: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二者的区别是是否添加凝固剂。 (3)营养成分: ①主要营养物质: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 ②其他条件:pH、特殊营养物质和氧气。 2.无菌技术 (1)关键: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2)不同对象的无菌操作方法(连线): [答案]①—b—Ⅰ②—b—Ⅱ③④—a⑤—a—Ⅲ、Ⅳ⑥—b 3.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1)计算:依据配方比例,计算配制100 mL的培养基时,各种成分的用量。

(2)称量:准确地称取各种成分。 (3)溶化⎩⎪⎨⎪⎧ ①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同放入烧杯②加入少量水,加热③牛肉膏溶化后用玻璃棒取出称量纸④加入称量好的蛋白胨和氯化钠,搅拌⑤加入琼脂,加热使其溶化,并不断搅拌⑥补加蒸馏水定容 (4)灭菌⎩⎨⎧ ①灭菌前,调节pH ②方法:高压蒸汽灭菌法。压力为100 kPa , 温度为121 ℃,灭菌时间为15~30 min (5)倒平板:待培养基冷却至50 ℃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旁倒平板。 4.纯化大肠杆菌 (1)菌落: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 (2)纯化大肠杆菌的方法 ①纯化培养原理:在培养基上得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菌落,即可获得较纯的菌种。 ②纯化大肠杆菌的关键步骤:接种。 ③常用的微生物接种方法有两种。 a .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b .稀释涂布平板法: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5.菌种的保存方法 (1)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临时保藏的方法。 (2)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 1.选择无菌技术的原则 (1)考虑无菌技术的效果:灭菌的效果比消毒的要好。 (2)考虑操作对象的承受能力:活体生物材料、操作者的手等只能采用消毒,而不能用灭菌。

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

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 一、考点解读 1、考点盘点 内容 说明 (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贴近生活且注意和必须一酶的有关知识相联系 2、考点解读 本专题主要考点有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微生物数量的测定、选择培养基的利用、利用微生物发酵来生产人类需要的的产物以及微生物的其他方面的引用。微生物的培养、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利用、利用微生物发酵来生产特定的产物是高考热门。近年来不少地方的试题都多有涉及。 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是选修一选修部分的重点,高考的时候也经常考到。从命题角度看主要是以微生物的应用为考察对象,进行实验设计或者其他考察,考察的内容多种多样。 二、知识网络 三、本单元分课时复习方案 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一)培养基 (1)培养基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按照物理性质)。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琼脂后,制成琼脂固体培养基。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根据菌落的特征可以判断是哪一种菌。 (2)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四种营养物质。满足微生物生长还需要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 离与计数 分解尿素菌的分离与计数 实验设计 1、土壤取样 2、普通培养基与选择培养基的制备原理 3、培养与计数 3、不同种类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比较 微生物的实 验室培养 培养基制备 无菌操作技术 1、目的要明确 2、营养要协调 3、pH 要适宜 1、灭菌与消毒 2、方法和原理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分解纤维素菌的分离 实验设计 1、分离原理 1、土壤取样 2、分离培养、鉴定 基础过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