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文学论文 《挪威的森林》

日本文学论文 《挪威的森林》

日本文学论文 《挪威的森林》
日本文学论文 《挪威的森林》

原创性声明

本人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数

据、图片资料真实可靠。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毕业论文的研究成

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

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本毕业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培养单位。

本人签名: XXXXX 日期: 2014/6/10

摘要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于1987年所著的一部长篇爱情小说。20世纪60年代,日本已经进入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人们的精神危机也与日俱增。物质生活的丰富与人的欲求膨胀,造成了精神世界的严重失衡。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减少,心理距离拉大。生活在都市的人们像无根的浮萍,孤独、虚无、失落,却又无力面对强大的社会压力。都市的繁华,掩饰不了人们内心的焦虑。。村上春树从自我救赎和孤独普遍存在的角度阐述了该作品。以前对他的该文学作品多以自我救赎的角度进行分析,本文将采用方法论分析作品中孤独普遍存在的原因。村上春树认为小说中人物的悲剧命运,并非是几个都市青少年的不幸,它有着深刻的现实压力和时代烙印,都是有着深层的社会原因。在村上春树的写作手法中,他对人物心理给予高度关注,他认为孤独与社会是紧密联系的。本文利用方法论下内因和外因的角度, 并通过文献综述法,从社会因素和自身因素的关系两方面来揭示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中孤独普遍存在的原因。通过揭示孤独普遍存在的原因和现象,最终呼吁我们回到人类的原点去寻找自我生存的真谛,孤独也不再是那么可怕的东西,而是在特定场合下可以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力量。

关键词:孤独《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树

ABSTRACT

"Norwegian Wood" is a romantic novel written by Japanese writer Haruki Murakami in 1987. In 1960s, Japan has become a highly developed capitalist society.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 people's spiritual crisis is also increasing. The expansion of material life and human desires has resulted in a serious imbalance in the spiritual world.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reduced and the psychological distance widen. People living in the city like the rootless duckweed、loneliness、emptiness、loss、but unable to face strong social pressure . Bustling city could not hide the anxiety of people's inner world. Haruki Murakami made this work from self-salvation and solitude ubiquitous perspective. Prior to his literary works and more to the point of view of self-redemption analyzed using the methodology of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prevalence of solitary work. Haruki Murakami considers the tragic fate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is not the unfortunate few urban youth, it has profound practical pressures and brand of the times, there are deep social causes. In Haruki Murakami 's writing style , he paid great attention on the psychology of the characters , he thinks solitude and social reason are closely linked . In this paper, the methodology under internal and external point of view , and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 two factors from social factor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reveal the cause of Haruki Murakami "Norwegian Wood " in lonely ubiquitous . By revealing the causes and prevalence of the phenomenon of loneliness and eventually appealed to us back home to find the true meaning of human self- survival , loneliness is no longer so terrible thing , but in certain situations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positive forces .

Key words: Loneliness Norwegian Wood Haruki Murakami

目录

1.引言 (1)

2.唯物辩证法的核心理论和简介 (2)

2.1 唯物辩证法 (2)

2.2唯物辩证法中内因与外因的简介和关系 (2)

3.从内因与外因的角度分析《挪威的森林》中的孤独普遍存在 (4)

3.1外在因素分析小说主人公的孤独以及产生的影响 (4)

3.2主人公的内在因素对孤独的态度 (5)

4.小说中孤独普遍存在对当代读者的启迪 (7)

4.1小说中孤独普遍存在所表现的现象 (7)

4.2当代读者对于小说中孤独普遍存在的现象所受到的启迪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9)

1. 引言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于1987年所著的一部长篇爱情小说。20世纪60年代,日本已经进入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人们的精神危机也与日俱增。物质生活的丰富与人的欲求膨胀,造成了精神世界的严重失衡。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减少,心理距离拉大。生活在都市的人们像无根的浮萍,孤独、虚无、失落,却又无力面对强大的社会压力。都市的繁华,掩饰不了人们内心的焦虑。。村上春树从自我救赎和孤独普遍存在的角度阐述了该作品。以前对他的该文学作品多以自我救赎的角度进行分析,本文将采用方法论分析作品中孤独普遍存在的原因。村上春树认为小说中人物的悲剧命运,并非是几个都市青少年的不幸,它有着深刻的现实压力和时代烙印,都是有着深层的社会原因。在村上春树的写作手法中,他对人物心理给予高度关注,他认为孤独与社会是紧密联系的。本文利用唯物辩证法下内因和外因的角度, 并通过文献综述法,从社会因素和自身因素的关系两方面来揭示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中孤独普遍存在的原因。通过揭示孤独普遍存在的原因和现象,最终呼吁我们回到人类的原点去寻找自我生存的真谛,孤独也不再是那么可怕的东西,而是在特定场合下可以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力量。

2.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理论和简介

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世界存在的两个总的基本特征,从总体上揭示了世界的辩证性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各个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这两个基本特征的内涵和外延;矛盾(即对立统一)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2.1 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是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式之一;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经其他马克思主义者(比较突出的如恩格斯、列宁、托洛茨基、毛泽东等)发展而形成的一套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想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世界存在的两个总的基本特征,从总体上揭示了世界的辩证性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各个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这两个基本特征的内涵和外延;矛盾(即对立统一)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唯物辩证法(Materialist Dialectics),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是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式之一;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经其他马克思主义者(比较突出的如恩格斯、列宁、托洛茨基、毛泽东等)发展而形成的一套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想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

唯物辩证法认为:“与万物普遍联系”和“按自身规律永恒发展”是世界存在的两个总的基本特征,从总体上揭示了世界的辩证性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各个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这两个基本特征的内涵和外延;矛盾(即对立统一)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2.2 唯物辩证法中内因与外因的简介和关系

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原因和动力来源的范畴。内因是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内在原因,即内部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外部原因,即外部条件,是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关联互相作用。在欧洲哲学史上,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最早猜测到对立面的斗争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动因,而近代的机械唯物主义者霍布斯等人却认为运动发展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在于外力的推动。黑格尔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第一次具体论述了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认为根据是内在本质,条件则是外在的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产生、发展和灭亡都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是由它本身所固有的内部原因所引起,又同一定的外部条件密切联系。但是二者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外因是变化的

条件,内因则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据,又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要理解和掌握事物的发展过程,必须把握事物的内因。事物的存在又不是孤立毫无联系的,它每时每刻都与外部的其它事物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着,从而构成外部条件,这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它通过影响事物的内部矛盾关系进而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和外因是辩证统一、互相联系、互相转化的。一方面,无内因也就无外因,无外因也无所谓内因。另一方面,由于物质世界的范围无限广犬、复杂以及发展的无限性,内因和外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在一定场合、一种联系中是内因,在另一种场合和联系中则可以是外因,反之亦然;现代系统论丰富了内因和外因的辩证思想,它认为系统作为整体而言,其内部的各个子系统都是内部因素,而从子系统来说,一个子系统对另一个子系统的影响和作用,则是一种外部的因素或条件。系统的运动与其环境因素紧密相联,彼此处在能量信息的交换中,这说明内因和外因是不可分割的,二者具有相对性。形而上学割裂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否认事物因内部矛盾引起发展的学说,简单地从事物外部去寻找发展原因,因而不能说明事物何以有性质上的千差万别及相互转化,无法确认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和外因的学说是我们党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哲学理论依据。

内因与外因,事物的产生、发展和灭亡都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是由它本身所固有的内部原因所引起,又同一定的外部条件密切联系。但是二者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则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据,又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3. 从内因与外因的角度分析《挪威的森林》中的孤独普遍存在

孤独是《挪威的森林》的主旋律。在这部小说中,每个人都陷于孤独的包围中。人们渴望摆脱孤独,企盼理解和真爱,在实际生活中却又无法被爱,也无法爱别人。小说几乎没写青年人的家庭生活,但是这种“忽略”或“淡化”家庭背景,恰恰造成了深厚的无家可归的阴影。亲情阙如,个体独立,深陷自恋,彼此封闭,村上春树用人际关系的简单性表现着现实世界的冷漠与寡情。没有朋友,恋人会孤独; 可是有了朋友,恋人就真能摆脱孤独? 渡边喜欢直子和绿子,还有木月、永泽、敢死队、伊东等朋友,然而他无时无刻不在孤独之中。他似乎也关心他人,但是与谁都没有深交。他也表示愿意彻底了解直子,爱直子,可是一直到直子死去,他也没能了解直子,以及弄明白爱是怎么回事。他自我陶醉于一个人喝酒、听音乐、看小说,恍若津津有味地把玩孤独,其实心中的痛苦感受只有他自己知道。孤独到不知孤独,是最可怕的孤独。这一点,渡边有时全无意识,有时是不愿面对。他已成为孤独的动物,习惯了不理解别人也不让别人理解自己的环境与氛围。孤独是村上春树剖析人生的一个抓手。孤独从哪里来,孤独的根源在哪里? 《挪威的森林》给读者揭示了这样一个深邃的原因———人性中最自然而又最隐秘的内心幽闭。批评家们喜欢直接把人类孤独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的黑暗方面,这个观点从社会学的角度讲,永远正确,而且理由相当充

3.1 外在因素分析小说主人公的孤独以及产生的影响

《挪威的森林》让每一个人物的生活都流淌出痛苦的音色,那惨白色的音乐涡流就是命运的咏叹调,是命运传递孤独旋律的未知数。尽管这个命运及其未知数都让人难以捉摸,可是小说人物毕竟作为孤独旋律的每一个音符,透过作家妙不可言的演奏技巧,在每个读者的心灵上引起共鸣。孤独的制造机器是病态的社会,黑暗的社会是孤独的病灶,孤独是病态社会的产物。《挪威的森林》越是用白色的幽默点化这个病态的社会,这个社会的本来面目就更是跃然纸上。小说中主人公的孤独与无奈,正是人类生存困境的象征。人们在疯狂地追求物质财富和肉体欲望,而灵与肉、梦想与现实,却因极度的张力而濒临崩溃。在这个方面,《挪威的森林》给人们揭示了一幅触目惊心的画卷。直子不会把玩孤独,只会在极度的孤独中沉沦、疯癫和绝望。她把感情纠结成一团乱麻,所能做到的宣泄也只是痛哭而已。直子的孤独是撕心裂肺的,她的生命就像秋风萧瑟中的一片落叶。身陷孤独,她无从选择坚强和抗争,沉浸既久,终于酿成自杀的结局。渡边是直子生命的一条缆绳,他能够施以援手,实际上却麻木不仁。作为一个自身也不是十分成熟的青年,渡边移情别

恋也合乎其性格发展的逻辑。他与绿子的恋情,等于给直子致命一击。他本来可以给予精神病加重的直子以更多的温暖与呵护,但是仅仅去疗养院看望过两三次。“他者”,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社会。“他者”实际上就是扫荡孤独阴霾的一缕阳光。然而在直子的生活中,渡边这个“他者”并不十分到位。

社会制造孤独,社会也以孤独为杀手。《挪威的森林》不啻是悲凉的森林,绝望笼罩,颓废蔓延,生活于其中的人物都孤独得无药可救。不论小说中的人物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无法摆脱社会规则的束缚。“社会力量无形之中束缚着人、制约着人、残害着人。人在这个强大的社会力量面前变得如此软弱、渺小,以致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变得可怜与可悲。”②社会是培植孤独病症的温床,也是孤独病症扩散的传染区。在《挪威的森林》中,村上春树从侧面折射出他对社会规则的态度。木月、直子、初美的自杀,社会无疑是刽子手。大学里的学潮,是小说家掀开那个时代的帷幕,让读者看到社会的压迫。从永泽的角色中,特别让读者感受到社会制造孤独,并且利用孤独的残酷现实。

3.2 主人公的内在因素对孤独的态度

孤独是《挪威的森林》的主旋律。在这部小说中,每个人都陷于孤独的包围中。人们渴望摆脱孤独,企盼理解和真爱,在实际生活中却又无法被爱,也无法爱别人。小说几乎没写青年人的家庭生活,但是这种“忽略”或“淡化”家庭背景,恰恰造成了深厚的无家可归的阴影。亲情阙如,个体独立,深陷自恋,彼此封闭,村上春树用人际关系的简单性表现着现实世界的冷漠与寡情。没有朋友,恋人会孤独; 可是有了朋友,恋人就真能摆脱孤独? 渡边喜欢直子和绿子,还有木月、永泽、敢死队、伊东等朋友,然而他无时无刻不在孤独之中。他似乎也关心他人,但是与谁都没有深交。他也表示愿意彻底了解直子,爱直子,可是一直到直子死去,他也没能了解直子,以及弄明白爱是怎么回事。他自我陶醉于一个人喝酒、听音乐、看小说,恍若津津有味地把玩孤独,其实心中的痛苦感受只有他自己知道。孤独到不知孤独,是最可怕的孤独。这一点,渡边有时全无意识,有时是不愿面对。他已成为孤独的动物,习惯了不理解别人也不让别人理解自己的环境与氛围。

孤独是村上春树剖析人生的一个抓手。孤独从哪里来,孤独的根源在哪里? 《挪威的森林》给读者揭示了这样一个深邃的原因———人性中最自然而又最隐秘的内心幽闭。批评家们喜欢直接把人类孤独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的黑暗方面,这个观点从社会学的角度讲,永远正确,而且理由相当充分。在孤独中,月、直子和初美选择了自杀,渡边、绿子、永泽等青年却用其他手段对付孤独。仇恨社会、仇恨金钱、仇恨他人,在一定程度上颇有道理,可是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基点,就是人作为心理动物必须清楚地了解自身的身心局限。

人天生具有社会化的一面,同时也有自我封闭乃至孤独的一面。在积极的意义上,孤独和享受孤独,对于有顽强意志的人而言,是一种锻炼和升华。不过,孤独的积极意义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受用,而其负面意义却是无处不在,每个人都为之胁裹。村上春树正是以其洗练的笔触揭示出了孤独现象的后一面。

《挪威的森林》把孤独的特性描绘得相当深刻。孤独是足以消蚀生命的毒药,它让善良的人在寂然中慢慢死去,让邪恶的人在疯狂中加速灭亡。孤独也是社会给每一个存在者早就准备好的精神陷阱,个性生命的展开如同在虚掩着的地表上自掘深坑,其归宿一如直子所说,通向一个没有希望的“深井”,①让人体会在绝望中一点一点等死的感受。渡边———小说主人公———回忆直子的第一件往事,便将读者置于直子的处境之中,那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孤苦人生,也是一种情人近在咫尺,却又神隔两世的、似明实暗的心灵写照。孤独更是可使脆弱心灵快速遁世的阀门,它让每一个孤立无助的弱小者借此逃避生活的打击和命运的蹂躏,虽然这种逃避实际上又是构成另一个打击的连环杀手。这个阀门是病态的,至少心理医生会这样看。这个阀门也是潜意识自卫和有意识自尊的一个“策略”,如同建筑学上的“影壁”,把喧嚣的尘世暂且隔开。对于强者,孤独或许是铸造峻拔个性的冷却池,但是对于弱者,则不啻是滑向深渊的幽暗的森林沼泽,村上春树的小说竖起了一个警戒牌。

4. 小说中孤独普遍存在对当代读者的启迪

在村上春树的小说中,《挪威的森林》是最成功者之一。其最大的优点就在于他成功地刻画了现代孤独。就这个主题而论,村上春树虽然不是第一个描写孤独题材的作家,但是他在撰写孤独小说艺术方面达到的成就却是匠心独具的。

4.1 小说中孤独普遍存在所表现的现象

作品中的几位主人公都或多或少地有孤独感, 而其孤独感又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自闭。他们无论对父母、对朋友, 还是对所爱的人, 都保持一定的距离。自己不给别人添麻烦的同时, 也不愿别人进入自己的世界。所以, 自闭是主人公孤独的一个重要方面, 而伴随自闭的又常常是对爱与理解的强烈渴望。二是空虚。孤独的卞人公在自己狭小的世界里,既无目标也无动力地生活着, 感到无限空虚。主人公自我封闭, 快乐时不与人分享, 痛苦时不与人分担。但他们看似坚强的外壳却难以掩饰其灵魂深处的空虚。三是重视自我。孤独的人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将本应投向外界的精力过多地投向了自己。以自我为中心就导致自私, 当自我价值得不到实现时就导致自卑。自私的代表是永泽, 而自卑的代表则是直子。无论是自私还是自卑, 都说明孤独的人容易过多地重视自我, 而不善于认识他人, 因此, 这也是孤独感的一方面。四是生死观。作品中除了直子及其叔叔、姐姐、男友之外, 绿子的父母、初美也死了。因此, 死也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生死观的研究分析也有助于理解主人公的孤独感。

4.2 当代读者对于小说中孤独普遍存在的现象所受到的启迪

村上春树在小说开头写道: 献给许许多多的祭日,对于游离于现实世界的人来说,过去的每一天都是生命的祭日。孤独是祭日的本质,孤独也是现代都市的幽灵,孤独更是《挪威的森林》的主题。孤独何尝不是村上春树的身影。销蚀人心的孤独,被村上春树谱写成了催人泪下的旋律。每一个被裹挟于其中的读者,都会读出不同于他人的自我意味。

当《挪威的森林》的时候,我们不仅在接受着村上给你的故事,也在接受着他给你的情绪、思想。这个故事讲了孤独,书中的人没有一个不是孤独的,却没有一种孤独的形态是一样的。书中形形色色的人,都在尝试远离孤独,但方式却一样,通过爱,尽管爱的形态不一样,珍爱、情爱、恋爱、怜爱。各种形态的爱却都只是让他们走了一段旅程,和一个自己所爱的人同行的旅程,然而,他们发现终究逃不过别离,这段旅程终究会结束。然后,他们才明白不可能逃离孤独,因为孤独停留在他们每一个人身上。孤独是本质,爱只是形式。通过爱与被爱,我们走了一条有人同行的路,然后在告别的时候知道,孤独从未远离我们。孤独是爱的起点和归宿。

致谢

本次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写论文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问题都得以解决。她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在此,谨向导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四年多来,感谢辅导员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所以在此,再次对老师道一声:老师,谢谢您!这次做论文的经历也会使我终身受益,我感受到做论文是要真真正正用心去做的一件事情,是真正的自己学习的过程和研究的过程,没有学习就不可能有研究的能力,没有自己的研究,就不会有所突破,那也就不叫论文了。希望这次的经历能让我在以后学习中激励我继续进步。

参考文献

1. 冯明舒. 从《挪威的森林》解读村上春树作品语言特色[J].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04)

2. 刘建戈. 日本文学意味与电影艺术的融合[J]. 电影文学. 2012(14)

3. 董群智. 村上春树的青春舞伴——青春三部曲中的“鼠”及其朋友[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5)

4. 陶箭. 浅谈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的艺术内蕴[J]. 作家. 2010(16)

5. 刘静. 浅论村上春树小说中人物孤独感的缓解与释放[J]. 中国校外教育. 2010(06)

6. 韩艳平. 生还是死是个问题——《挪威的森林》生死观探析[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8(03)

7. 郭勇. 穿越生与死的界线——论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J]. 国外文学. 2006(04)

8. 王红梅.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中人物性格特征解读[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0(03)

9. 秦源. 幻与真——从《挪威的森林》看村上春树小说中的两重世界[J]. 文教资料. 2009(14)

10. 高欢欢. 孤独的舞者——浅谈《挪威的森林》的精神特质[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11. 吴思佳. 《挪威的森林》之精神分析[J].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4)

12. 林岚. 记忆的再现与陈述——读村上春树的小说《挪威的森林》[J].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6)

日本文学史版日本文学史论文03

日本文学史版日本文学史论文03 《源氏物语》----------日本平安文化臻于烂熟阶段开出的妖艳之花 平安文化的一朵妖艳的花-------《源氏物语》 平安初期,日本的文化继续接受中国唐文化的浸润,影响,是日本汉风文化的最灿烂时期。但是也是在这一时期,除空海等僧侣随遣唐使赴唐求佛典,两国的交流逐渐减少,日本逐渐行成日本特色的平安文化,完成了汉风文化向和风文化的过渡,日本文化也逐渐走向成熟。催生了物语文学,并走向繁荣,这在日本文学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十一世纪出现的《源氏物语》是日本平安朝贵族文学开出的一朵妖艳之花。在这以后,平安的王朝统治逐渐由盛转衰,《源氏物语》以后的许许多多的物语都无法超越它的高度。 《源氏物语》中的离愁别恨与世事的无常变幻 《源氏物语》中写了皇子出身的源氏五十多岁跌宕起伏的一生。 其中被认为全书最为重要的“须磨卷”则是写源氏二十六岁时的事。由于源氏与其政敌右大臣的女儿胧月夜犯下了罪过,惹恼了右大臣的一家。原本在朱雀帝登基后,源氏及其靠山左大臣一家预示即将

失势,在这种情况下,源氏感到情况对他不妙,主动隐退到荒凉的须磨浦去。这次的离京名曰隐退实则是流谪。这一事件,是源氏的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政治上的蹉跌。两年后,源氏被召回京。朱雀帝让位给冷泉帝,源氏与左大臣一家又重新得势。从此,源氏顺势直上,出现了后半生的绝对富贵荣华。因此这一卷是源氏前半生和后半生的转折点。从源氏的一生来看,这一分界线意味着他前半生以爱为中心的生活的结束。同时也是他步入壮年时期后作为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势者生活的开端。从全书看,在这之前,作品的前半部充满了源氏的任性和适情,青春享乐的气氛。而在这之后,尽管源氏在政治上春风得意,但在私人生活方面却充满了内心的挣扎,陷入懊悔,不安与思考之中。从而使后半部的整体归于低沉,灰暗的情调。因此,从这一意义说,“须磨卷”在全书的转折作用是相当重要的。除此,“须磨卷”被认为是《源氏物语》的压轴卷也由于指这卷的文字写的最为情思缠绵,哀婉动人。写源氏流谪之前与他亲近的人惜别,其中包括他一手抚育成人的紫姬,受他照顾的爱人,生活凄凉的花散里,与他有紧密关系的藤壶皇后,右大臣的女儿胧月夜。所有这些女性都是源氏喜爱的人,但是她们与源氏之间又有着不同的实际内容。在生离之际,充满了不同情调的离愁,包含着不同的隐情,各自饱尝着不同的苦痛。骨肉分别的离别情绪使源氏产生看今追昔,人世变幻无常之感。 佛教的无常观,厌世观从内心深处一直支配着平安朝人,《源氏物语》中的多处可以看见“世事无常”的深刻描述,尖锐的指出了佛教

新鲜、规范、原创、精准日本文学选读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全国最大的在线直播日语网校 https://www.doczj.com/doc/bc1458558.html, 最全的日语语法库:https://www.doczj.com/doc/bc1458558.html,/grammar.php 来挑战一下你的日语水平:https://www.doczj.com/doc/bc1458558.html,/test.php?ac=leveltest&pid=3 §更多日语学习方法请加早道官方微信:早道日语§

《日本文学选读》试卷 (课程代码0612) 试卷说明:1. 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答案必须写在答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近世文学部分 次の内容を読んで各グループの選択肢から最も相応しい答えを一つ選びなさい。 1.江戸前期の文学は上方を中心とし、その最盛期は()のころである。 A文化B文政C元禄 2.俳諧では、近世になって、京都の松永貞徳を中心とする①()が広まった。一方、それに対して、十七世紀後半に西山宗因を宗匠とする②()が大阪からおこった。 ①A談林派B貞門派C蕉風俳諧 ②A談林派B貞門派C蕉風俳諧 3.江戸時代の文学は、①()といえる。②()は、厳重な身分制度に縛られていた中で、経済的余裕ができると、遊里や芝居に楽しみを見出していた。そういった遊びの世界で、社交的に洗練された享楽精神を③()と呼び、この理念が浮世草子や浄瑠璃に取り入れられている。江戸文学期の洒落本?人情本には、遊里の事情によく通じていて失敗しないことを誇りとする④()の理念、また、都会風に洗練された、江戸っ子のさっぱりした意気地をさす⑤()の理念が描かれている。 ①A庶民の文学B役員の文学C町人の文学 ②A庶民B役員C町人 ③A粋B意気C通 ④A粋B意気C通 ⑤A粋B意気C通 4.江戸における読本の基礎を作ったのは①()である。『南総里見八犬伝』で読本の代表的作者となったのは②()である。 ①A山東京伝B滝沢馬琴C上田秋成 ②A山東京伝B滝沢馬琴C上田秋成 5.賀茂真淵は、①()を著して国学を体系化し、発展させた。真淵はまた歌人としても活躍し、『ますらをぶり』という②()の歌を詠んだ。 ①A『万葉考』B『万葉代匠記』C『万葉集』 ②A五七調B万葉調C新古今調 6.俳諧で、「さび」「しをり」などで表される幽玄?閑寂の句風は()と呼ばれる。 A浮世風B蕉風C古風 7.芭蕉の『俳諧七部集』はそれぞれ①()、②()、③()、④()、⑤()、⑥()、⑦()を指す。 ①A『夏の日』B『秋の日』C『冬の日』 ②A『春の日』B『夏の日』C『秋の日』 ③A『矌野』B『嵯峨野』C『宇野』 ④A『奥の細道』B『ひさご』C『野ざらし紀行』 ⑤A『猿蓑』B『鹿島紀行』C『更科紀行』 ⑥A『笈の小文』B『炭俵』C『幻住庵記』 ⑦A『嵯峨日記』B『笈の小文』C『続猿蓑』 8.江戸幕府は、身分の秩序?礼節を重視する①()を官学として採用し、林羅山を登用した。やがて、中江藤樹とその弟子の熊沢蕃山は②()を信奉し、それを批

日本文学作品鉴赏 论文

日本文学作品鉴赏感悟 摘要:日本文学,指的是以日语写作的文学作品,横跨的时间大约有两千年。早期的文学作品受到中国文学一些的影响,但在后来日本也渐渐形成自有的文学风格和特色。19世纪日本重启港口与西方国家贸易及展开外交关系之后,西方文学也开始影响日本的作家,直到今天仍然得见其影响力。在日本,也有因为考虑到近来非日本籍的日裔作家,而采用“日语文学”称呼的情形。作为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其影响力在亚太地区尤为明显,而其中有重大影响的作品层出不穷,而本文主要对老师课上所讲解的一些代表作品做一些简介,并表达感悟。 关键词:《古事记》、《源氏物语》、《伊豆的舞女》、《罗生门》、《万叶集》、《平家物语》、《失乐园》、《快跑,梅洛斯》、《白夜行》、东野圭吾、村上春树、渡边淳一、日本史。 第一次接触日本文学是在刚要上高中的时候,那时候刚毕业,正值暑假,还在读书的时候听周围人聊过村上春树的《且听风吟》,并且在暑期看了电影《嫌疑犯X的献身》,知道了这部电影改编自东野圭吾的同名小说。所以,这两部作品就是我接触的最早的两部日本文学作品,而这两位作家就是最早接触的日本优秀作家。在这之后,我与日本文学的缘分,就算正式开始了。 也正是从那时起,我才真正开始了解日本的历史与文化,尽管中日之间有过无法抹消的深仇大恨,但我还是忍不住想更深刻地对日本进行了解。为此,我还去看了与日本历史有关的一些电视剧和电影,了解了

一些在动漫、电影、电视剧、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历史名人,例如:德川家康、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伊达政宗、明智光秀、圣德太子、新选组众人等,另外还特地去了解了一些历史事件,如:倒幕运动、本能寺之变、黑船事件、明治维新等,尤其对日本的战国时代有特别的兴趣。而本学期第一堂课讲的第一个内容——《古事记》,便是包括日本古代神话、传说、歌谣、历史故事等内容的日本第一部文学作品。不得不感叹中日虽同为亚洲国家,而文化差异却是十分之大,与中国文化中的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不同,中国的创造神话是劳动创造、神的意志等多种形式的结合,而日本的创生神话主要是两性结合孕育的方式,如日本列岛就是由伊邪纳岐和伊邪那美两性的结合产生。从对这两个日本神的故事展开,可以了解到日本文化的性文化意识崇拜的产生。而本作的各个方面都对后来的日本文学发展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 世界第一部长篇小说《源氏物语》,老师在课上拿了《红楼梦》作为对比小说以日本平安王朝全盛时期为背景,通过主人公源氏的生活经历和爱情故事,描写了当时社会的腐败政治和淫乱生活上层贵族之间的互相倾轧和权力斗争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而源氏的爱情婚姻,则揭示了一夫多妻制下妇女的悲惨命运。在贵族社会里,男婚女嫁往往是同政治斗争的手段,妇女成了政治交易的工具和贵族男人手中的玩物。这点和《红楼梦》中,以宝黛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十分类似,也难怪此书被誉为日本的《红楼梦》。

2018-2019-考研日语作文写作常见问题分析-范文模板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考研日语作文写作常见问题分析 我们在准备考研日语复习的时候,需要把作文写作的常见问题了解清楚。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考研日语作文写作常见问题指南攻略,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考研日语作文写作常见问题解析 前面分析了考研日语作文的评分规则和出题规律,这一次,明王道为大家分析一下考生写作过程中常见的问题。看一看你是否能对的上号呢?查缺补漏,改正自己常犯的错误,那么离高分作文就更近了一步。下面,就来看看大家写作过程中常常出现的5个问题: 1.审题不准确 犹豫考试中时间有限,加之作文是试题的最后一部分,所以经常有考生留给作文写作的时间不足,结果是匆忙审题,不加思考,占卷面分数四分之一作文写作部分留出充裕时间。写作文时应该遵循 2.不会使用接续词 准确使用接续词,衔接是作文写作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 3.用词不当 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是:(1),应该是“都会生活に憧れる”而不是“”;,应该是“公園を散歩する”而不是“公園で散歩する”。 2)比如“妈妈的个子不太高”,应该说成“母は背があまり” (国家”,就写成“”,日语中虽然有“発達”一词,但是用法与含义与汉语有一定的区别。这句话用日语表达一般表达为“日本は経済力のある国である”。 (4)“文体”混乱

近几年的作文题目考试对“体”有所要求,要求用“だ?である”体进行 写作。这虽然规避了一些考生摆脱了不知道用什么体写作的困境,但是需要 注意“だ?である”体的表达方式和节句方式,尤其要注意不要将书面体的 “だ?である”体和礼貌体的”です?ます”体。 考研日语复习书目 初试参考书目 245| 英语 :不指定参考书目,题型可参考我校招生网上的考试样题 606|日语水平考试:上海外语学院陈生保等编:《日语》(第六册-第八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1987 806|日语写作与翻译:不指定参考书目,题型可参考我校招生网上的考试样题 复试参考书目 964|日语语言学方向综合考试或日本文学方向综合考试或日本文化方向综 合考试: 1.日语语言学(复试) (1)皮细庚:《日语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陈访泽:《日语句法学》吉林教育出版社,201X (3)杨诎人等:《现代日语语法》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X (4)小泉保:《言外の言語学——日本語語用論》,三省堂,1991 (5)陈访泽等译《言外的语言学——日语语用学》,商务印书馆,201X 2.日本文学(复试) (1)肖霞:《日本文学史》,山东大学出版社,201X (2)魏育邻《日语文体学》,吉林教育出版社,201X (3)叶渭渠《日本文学思潮史》,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 3.日本文化(复试) (1)丸山真男:《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各中译本)

浅析日本文学中的“物哀”情怀

浅析日本文学中的“物哀”情怀 发表时间:2018-11-23T09:48:14.970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11月作者:刘斌 [导读] 更对日本人精神价值观产生了诸多影响,在日本人的性格中仿佛注入了一丝婉转、一抹阴柔,形成了一种难以诉说之美。本文以日本文学作品为载体,阐述了“物哀”这一文学理念的发展历程和在日本文学中的地位,希望对正确认识日本文化有所帮助。 刘斌辽东学院 摘要:“物哀”作为日本文学的美学理念由来已久,不仅在日本文学作品的各个方面予以体现,更对日本人精神价值观产生了诸多影响,在日本人的性格中仿佛注入了一丝婉转、一抹阴柔,形成了一种难以诉说之美。本文以日本文学作品为载体,阐述了“物哀”这一文学理念的发展历程和在日本文学中的地位,希望对正确认识日本文化有所帮助。 关键词:日本文学日本文学美学 在岛国的自然风土的熏陶下,日本人形成其特殊的文化性格和精神结构,培育出崇尚悲哀、幽玄、风雅的气质,进而成为酝酿日本艺术精神的底流,产生了相应的独特的日本艺术美的形态。 一、何谓“物哀” 通过古代神话、历史传说,歌谣等口头文学,以及8世纪有文字记载后诞生的历史文学《古事记》、《日本书纪》和最早的歌集《万叶集》等作品,开始萌发日本文学的“哀”的美学理念。在《源氏物语》中,日本江户时代的国学家本居宣长首先提出将平安时期的美学理论命名为“物哀”,并解释为“在人的种种感情中,只有苦闷、忧愁、悲哀——也就是世间诸多不如意的事,才是使人触动最深的。”“物哀”意识在日本文学中,所体现的是纤细而幽怨的情调,着眼点不是炙如烈酒的浓重,却是淡如止水的清雅。 “物哀”先于其他各种美的形态而存在,它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属于日本固有的美范畴。从《古事记》、《日本书纪》时代开始,日本文学就已产生“哀”的美学理念。换句话说,从古代起,“哀”就深深地渗透到并参与了日本文学的形成,其内与容也随着历史的推移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最终形成了“物哀”这样一种特殊的日本艺术美的形态。 二、日本文学中“物哀”产生的根源 日本人何以催生出物哀文化?为何华夏文明、欧美文化都没有衍生出这样纯洁哀婉,不染纤尘的文学形式?物哀的根源据我来看来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阐述: 首先,日本的自然环境是影响物哀文化产生的重要条件。 日本国土狭小,且自然条件多样,列岛四面环海,岛内火山纵横交错,有水汽蒸腾的温泉,茂密森林覆盖大地。由于日本地处岛国,终年雾霭笼罩、景色朦胧。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也产生了日本自然环境的多样;同时,由于岛国较易受到火山、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的侵袭,使日本人时刻处于一种朝不保夕,现在的拥有顷刻就会消散的悲凉感。 其次,日本的宗教及中国佛教、道教也对物哀文化的产生起到了推进作用。 日本的宗教教义奉行“万物皆有灵”,视自然界万事万物为神祇。日月星辰、山川海洋、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它们都是神灵,作为人都应崇敬、亲近以及感怀。至于佛教,日本学者村岗典嗣指出:《源氏物语》中的“物哀”,“流露着一种悲哀、空寂的情调,其中有的平安朝文化的伴随享乐而生的空虚,也可看出佛教无常观和厌世观的影响。”道教崇尚“虚空”,本身就带着消极、悲观的情感色彩,这种消极悲观融合进自然而生凄美悲凉的美感,这种美感就带给人清冷淡泊的超然感受。所以说,物哀文化的产生与当朝宗教的影响密不可分。 再次,日本文学的发展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特别是唐朝以来,中日两国的人员频繁接触,当时中国的文学作品以及文学思想对日本文化和日本文学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特别是魏晋时期的玄学思想和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悲美意识,这些都对日本“物哀”情怀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玄学的最大特征是关注人的个性化发展,强调人格至上,最后演变为人类社会生活的法则。这种思想与法则促使人们形成“指礼法为俗流,目纵诞以清高”的心理,他们抛弃世俗礼法的束缚,注重发挥自身个性、以自我为尊,热衷于通过艺术的方式来表达思想、认识社会。这种文化特质构成日本“物哀”文学观的特质,是一种相对缺乏理性、注重直觉感受、重视细微之处的文化特质。中国古代文学的悲美意识促进“物哀”文学观的深入发展。中国古代文学的悲剧意识对日本“物哀”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中国文化中的悲剧意识主要体现在对生命短暂易逝的感叹,以及社会环境和势力的重压而产生的失落。这些悲剧意识强烈的唤起生命主体痛惜生命的悲愤,以及积极寻回生命的灼热激情,进而引发悲剧主体试图寻求各种方式解脱生命之苦闷以及寻找生命意义的无奈心境。 三、日本文学中“物哀”的体现 1.《雪国》体现出的“物哀”之美 “穿过县境上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大地一片莹白。”这样简单的文字,却勾画出了动静结合、浩大震撼的画面,让人读此书第一眼,就不由自主与身体所处的闹世所隔离,仿佛也跟着飞去了幽冷清寂的雪国。 《雪国》中对人物、情节的描写无不透露出一股淡淡的无可奈何的忧愁,渴望寻找到迷惘的生命意义,并试图回避城市纷扰的岛村终究没能在雪国完成心灵的超越之旅。男主人公岛村在与驹子或明或暗的情感纠缠中,这次看似脱离桎梏的狂欢,却实则弥漫着压抑与虚无的基调。这种美得悲凉的感觉即是“物哀”之美。 2.《伊豆的舞女》体现出的“物哀”之美 《伊豆的舞女》的故事背景位于日本伊豆汤岛,一个雾霭迷蒙,绿意葱茏的所在。两位主人公也是纯洁干净,不染尘埃的天真:他们虽然都对对方有着清浅单纯的好感,然而从未说出口有过任何表达。故事的推进缓慢宁静,在山路上,在客栈中,十几天的相处宁静淡然,清寂优美。当然这样的清寂是不可能有结果的——二人终究是萍水相逢,离别是理所当然。 川端康成用写尽樱花纷落如雨,或是火山喷薄而出的壮烈与汹涌来写他们的离别,与之前相处的宁静淡然产生了强烈的对比,也正是这对比突出了物哀的终极消散的思想观念。

挪威的森林 深度阅读 精确剖析

挪威的森林 前几天刚结束这本书相比其他的作品,挪威的森林留给我的情绪是淡淡的哀伤,淡得几乎不曾察觉。文中的主人公渡边直子木漉(有的翻译为木月)绿子玲子永泽初美。渡边是个平凡很平凡的大学生,没有木漉的风趣,也没有永泽的潇洒,但我觉得平凡才最接近真实,我一闭眼,就仿佛看见他在房间独自念书,写信,抽烟想念直子,抑或是在樱花飘落的季节里坐在庭院里看一整天的樱花。我心中的直子温柔又忧伤,很美。小说开篇便是木漉死后,渡边和直子在一片树林里散步,并且每周日都进行这样的散步,像是固定的宗教仪式,也许是共同缅怀同一个人,也许是不能接受失去生命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失落以致让人窒息的空虚。直子提到了一口井,一口在森林边缘的井,一旦落入便只有孤独陪伴直至死亡的井,象征着危险,却又深深吸引直子的井。而后直子也确实落入了这口井,不同的是渡边一直在井口的附近焦急等待,担忧着直子的担忧,一心想治愈直子,却忘了“失去所爱的人是无法治愈的”,不久直子追随木漉的脚步去了,渡边终于领会到这样的痛觉。 “死不是生的对等,而是潜伏在我们的生之中。我们活着,同时也在孕育死亡。不过那只不过是我们要学习的真理的一部分。”哲人说,我活着的唯一目的便是死亡,甚至死亡是我的乐趣所在。我倒不太认同“唯一目的”这一说,只是想坦诚地面对死亡,在生命的长河中不断超越自我,终此一生,我便能能在生命的末梢——那些岁月静好的日子,翻看曾经的岁月,带着知足的微笑。想到这,便觉就算嗅到死

亡的气息也不会太畏惧了,因为死亡是必定会降临的一个盛大的节日。 渡边的性格中我最喜欢的一部分是,他在自我的世界中并不觉空虚,而是能不慌不忙又执著地做好想完成的事。正如永泽所说,“我和渡边的相似之处,在于我们未曾想过希望别人了解自己,这就是我们与别人不同的地方。别人都忙着让周围的人知道自己,但我不是这样的人,渡边也不是。因为我认为别人不了解也无所谓。我是我,别人是别人。”在永泽的世界里一直是以“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做应该的事”来标榜自己的。他也确实是这样做的,从不向身边的事物妥协,一直按照自己的轨迹行进人生。 触动到心底柔软地带的是直子死亡,渡边颓废过后的海阔天空。虽然遗憾,但没办法。就如以前告诉过你的,耐心等待最要紧,不要放弃希望,把纠缠的线团逐一解开。不管事态如何绝望,一定可以找到线头的。周围纵然黑暗,只好静观其变,等候眼睛适应那种黑暗了。

日本古代文学的审美理念

日本古代文学的审美理念 日本书面文学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八世纪。在漫长的文学发展历史中,其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全体的统一性,或者说历史的一贯性①。具体而言,文学形式和文学审美理念不是以旧换新,而是旧中补新,持续发展。比如,短歌作为抒情诗的主要文学形式有超强的生命力,从八世纪的31音的短歌,到十七世纪以后俳句这一新的形式加以补充,二十世纪以来则常用长自由体诗型,直至今日短歌依然是日本抒情诗的主要形式之一。文学理念方面,上古时代的真实以其朴素性成为日本古代文学的根本精神,进而演变为平安摄关时期的物哀、到古代后期,融入中世的幽玄、空寂和闲寂、近世的风流(日语写作粋),成为日本不易的美学思想。明治以后直至近代,歌人依然重哀能作者求幽玄茶人尊闲寂艺人倾粋。这些美的理念不是随着时代的终结而消失,而是被新的时代所吸收,与新思想并存,成为日本美学发展史的河床。 日本文化精神从萌芽初期,首先表现出以原始万物有灵的神道思想为根基的真实的朦胧意识。所谓真实,既具有如实呈现的、写实的实,又蕴含着道德的、感情的真,是朴素的真实,原始的纯情,如童心般的境地。真实思想最早在上古无文字记载时期的言灵信仰上反映出来,从咒语、歌谣、祝词、古代神话传说这些原始的文学形式,围绕生与死的主题,表现了人的最初生活意识和最原始的愿望,再经过八世纪《古事记》《日本书纪》和最早和歌总集《万叶集》等作品的洗练,逐渐形成了真实的理念。这种重视真心和真诚的真实流贯于日本文学始终,成为日本美学思想的根底。 平安时期开始在真实意识中萌发哀的理念,逐渐演进为情趣化的物哀美学思想。记纪所记载的神话、歌谣所表达的对国家、民族、集团性质的真实感动,是对自然、神灵的共同感动而产生的哀,不是单纯个人的情趣,至《万叶集》后期,逐渐开始产生抒发个人情感,反映朴素的真情实意。平安时代的日记、随笔以反省自己为动因,表现自然的内观世界。紫式部以真实作为根底,深化了主体感情,创作的《源氏物语》被视作物哀文学的先驱,更新了上代的美学精神。这种物哀是心物相接受到感动后的喜怒哀乐诸相,是形式和内容浑然一体的调和,涵有现实的理想化,成为当时美学理念的主流,又超出文学领域,影响到古代日本人的精神和行为规范。如日本人对大自然的钟爱如日本文学纤细、优雅的文风。平安时代中期,源于真实的物哀美学思想的完成,代表了纯粹的日本本土精神,确立了日本文学的美的价值。 时至日本中世的镰仓时代,物哀融入了当时兴盛的禅宗的重悟性好闲寂的精神,当将带有神秘色彩的悟融为富有情趣的艺术来进行象征性表现时,便形成了这个时期美学的最高理念幽玄。幽玄一词源于中国唐代骆宾王的委性命兮幽玄,其后包括佛法在内的一些文献典籍也用此词,以示幽微、玄妙之意。传到日本后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改变,日本最早见于平安时代《古今集》真名序中的歌学用语,当初被用作超俗神秘之意,以示和歌之风韵、雅趣。到了中世,被尊为新古今时代歌坛领袖的藤原俊成,起初把它当作超越姿-词的余情美,在此基础上,以藤原定家的和歌、心敬的连歌、世阿弥的能乐美学论为中心,各个不同时期的代表性文论家又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构建了中世的美学体系。幽玄开始成为日本文学精神后,它的内容有静寂-妖艳-优艳-平淡的变迁,与素材的写实相比,更重视抽象本质的把握和情调的折射,形式上重言外之意的余情、余韵,如同绘画中的生动气韵。和文学方面,和歌中所现的平淡与清新,军事物语中人生的虚无与哀怨,能乐中的情趣与幽邃,随笔中的平易与寂寥,都体现了佛禅的幽深、玄妙。这种余韵-余情-气韵生动是日本文学精神的重要方面,并渗透到日本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日本三弦音色单纯,但余韵悠长;舞姿舒缓简素,但富有张力,不乏流畅美。尤其是茶道,努力在狭小的茶室里,努力创造出一种枯淡、幽寂的氛围,使茶人充分享受‘无即是有,一即是多’的余情与幽韵②,典型地体现了禅的精神与趣旨。幽玄扎根于物哀和佛教的无常观的土壤上,并与余情等因素逐渐融

《日本文学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日本文学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35093 课程名称:日本文学选读 总学时数:32 实验或上机学时:0 先修课程:基础日语、日语阅读 后续课:无 一、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授课对象:日语专业四年级上学期学生 2.教学目标及意义:通过此课的学习,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另外让学生初步掌握文艺批评的理论及方法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总学时为一个学期,32个课时。要求学生了解日本现,当代小 说发展的基本脉络;了解日本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家及重要 作品;了解其产生的社会背景。能够阅读日本现,当代小说, 并对其作品进行分析,有自己的见解。 4.教学重点难点:语句中难词的释义及提示词语在作品中的含义;作者的生平、主要作 品及在文坛的影响;作品的故事梗概、主题思想、创作背景、 人物特征及语言风格等。 5.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与课下阅读相结合。 6.教材:周平主编.《日本文学作品选读》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 主要参考书:谭晶华编著.《日本近代文学名作鉴赏》.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年 7. 其他 考核方式:N+2考核方式 其中“N”包括小论文(15%),小论文(20%),专题讨论 及小结(文学主题课堂发表)(15%);“2”包括笔记(10%)和期末成绩(40%)。 二、正文部分 第一部分文学史 1.教学要求 1)比较系统地讲授现当代日本小说发展的基本脉络以及各个时期的文学思潮,帮助学生了解日本文学发展历史,掌握重要的作家及其代表性作品,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鉴赏日本文学作品的能力。2)批判继承日本文学遗产,领略丰富多彩的异域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3)结合学生实际,力求既讲述基本知识,又把握重点。加强文学经典著作的分析,使之举一反三,让学生初步掌握中日文学与文化的各自特点。 2.教学内容 1)日本文学史的时间划分及标志。 2)几大文学思潮的名称、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3)阐述日本文学史上的文学思潮及历史背景。 4)重点作家及其作品讲解与赏析。 3.本章学时数

论述影响日本古典文学的文学理念

论述影响日本古典文学的文学理念 摘要:日本古典文学中的文学理念有不少。本文只是就几个基本的,在各个不同时代占主流地位的,同时又对以后的文学有很大影响的文学理念,结合具体的作品,作简单的论述。 有关于日本文学史的划分,有不同的看法。普遍认为可划分为上古,中古,中世,近世,近代五个部分。其中上古,中古,中世,近世文学,即日本明治维新之前为古典文学,而明治维新之后的文学则笼统地称作近代文学。本文试就日本古典文学中的几个基本文学理念进行简单的论述。 一,?真实??真实?的文学理念可以说是日本文学理念的基石。这里所说的?真实?不是柏拉图意义上的模仿,而是指从人的内心自然流露出来的朴素美。是感情与理性协调的真诚的?心?。具体来说,日本最早的歌集《万叶集》中的大多诗歌充分体现了这种?真实?的文学理念。 《万叶集》共20卷,编于八世纪后半叶,收有四世纪至八世纪约400年左右的4000余首歌。(歌的数量说法不一,《新编国歌大观》中记载,包括汉诗共 4540 首。《万叶集目录》统计有 4560 首。而据《袋草纸》记载则只有 4313 首)一般认为编撰者是大伴家持。歌体大致有长歌,短歌,旋头歌,短连歌。作者上至天皇,皇子,皇女,贵族,下至普通官吏和一般平民。按内容划分为杂歌,相闻歌,挽歌,其中以恋爱为内容的相闻歌最多。这些歌或温柔优雅,或刚毅雄浑。但无论哪种歌风,读者

从这些歌都可以看到歌作者真实情感的直接而朴素的流露,是?真言?,是?诚心?。下面举几首歌为例: (一)伊势海岸边 激浪拍巨石 恋情寄波涛 快传我爱知 这是作者笠女郎一首写给大伴家持的恋歌。感情强烈,歌词也直抒心意,一目了然。 (二)翱翔轻之路 驰骋乡里间 急欲仿吾妹 惟恐人多言 频频来又去 难免人发现 这是著名歌人柿本人麻吕怀念死去的妻子的歌。感情真挚,笔触细腻。 (三)食瓜思幼子 食粟情更急 此源何处来 如此牵挂怀 眼前情万般 就寝入梦难

中国文学论文日本文学论文:浅谈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之间的交流

中国文学论文日本文学论文:浅谈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之间 的交流 摘要:学的某些因子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建构,所以要清理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性问题,就必须反思日本文学影响这一事实,也就是应尽可能地返回历史现场,弄清中国近现代文学认同、接受日本文学的政治文化与民族心理背景及其特点,追问日本文学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现代性想象、建构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意义何在,由此深化对20世中国文学现代性的认识。 关键字:中国文学、日本文学、交流 一、以近代为例 中日文学关系的桥梁是留日学生(梁启超等少数人例外),日本文学主要是经由他们而影响中国文学的。留日学生是甲午战争后中日关系逆转的产物,留学日本目的在于吸取其近代化良方,并由日本获取“泰西各学”,即政治、律例、理财、外交、武备、农工、商务、矿务之类。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所陈述的“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之理由是:“一、路近省费,可多遣;一、去华近、易考察;一、东文近中文,易通晓;一、西书甚繁,凡西学不切要者,东人已删节而酌改之。中东情势凡俗相近,易仿行。事半功倍,无过于此。若自欲求精求备,再赴西洋,有何不可?”(注:张之洞:《劝学篇》,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117页。)

这段文字表露了张之洞乃至当时朝野上下的两种心理:一是求事半功倍的走捷径心理,也就是一种急功近利心理;二是由“西学不切要者,东人已删节而酌改之”所体现的对日本西学、日本近代化经验的一种信赖乃至依赖心理。 留日学生长期生活在日本,接受日本式教育,对日本文化、文学逐渐产生了某种程度不一的认同感,例如鲁迅对日本“认真”、“余裕”文化的认同(注:参见方长安:《鲁迅立人思想与日本文化(下)》,《鲁迅研究月刊》,2002年第5期。),周作人对日本人“爱好天然”、“崇尚简素”文化的喜爱(注:参见周作人:《最初的印象》,载《知堂回想录》,群众出版社,1999年,第157页。)。他们虽然遭受了种种不公平的民族歧视,但对日本近现代化本身并无抵触,甚至极为向往,因为他们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向中国输入日本近现代化经验。这样,他们与日本文化、文学间便缺少文化、文学传播接受中应有的距离感,也就难以在认同、接受中作一种冷静的观察、分析。这意味着他们中多数人难以看清日本文化、文学的优与劣,势必导致接受上的某种盲目性。而这些留日学生,大都是关注现实、满怀理想的激进的革命青年,充满青春激情,为拯救祖国,在世界上重塑中国形象,他们恨不得一下子让中国实现近现代化,跨入世界强国之列。所以只要他们认为是有用的,就于焦虑、情热之中不惜一切地加以介绍、吸纳,因而往往是热情有余而冷静不足。

龙岩学院2012-2013(1)l全校课程表

龙岩学院外国语学院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课程表(一)A 备注:1、东肖校区的计算机上机上课地点在综合楼信息区一层。 2、各班形势政策课安排在周二下午(双)或晚上,具体安排由思政部负责;体育课(体育选项)具体安排由体育系负责安排并通知。 3、晚上上课时间19:00~19:45,19:55~20:40。 4、文虎楼教室门牌号用“文+3位数字”表示,同心楼(综合楼)教学区门牌号用“教+3位数字”表示,信息区门牌号用“信+3位数字”表示。 教务处外国语学院 二○一二年九月

备注:1、东肖校区的计算机上机上课地点在综合楼信息区一层。 2、各班形势政策课安排在周二下午(双)或晚上,具体安排由思政部负责;体育课(体育选项)具体安排由体育系负责安排并通知。 3、晚上上课时间19:00~19:45,19:55~20:40。 4、文虎楼教室门牌号用“文+3位数字”表示,同心楼(综合楼)教学区门牌号用“教+3位数字”表示,信息区门牌号用“信+3位数字”表示。 教务处外国语学院 二○一二年九月

备注:1、东肖校区的计算机上机上课地点在综合楼信息区一层。 2、各班形势政策课安排在周二下午(双)或晚上,具体安排由思政部负责;体育课(体育选项)具体安排由体育系负责安排并通知。 3、晚上上课时间19:00~19:45,19:55~20:40。 4、文虎楼教室门牌号用“文+3位数字”表示,同心楼(综合楼)教学区门牌号用“教+3位数字”表示,信息区门牌号用“信+3位数字”表示。 教务处外国语学院 二○一二年九月

龙岩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课程表(二) 备注:1、东肖校区的计算机上机上课地点在综合楼信息区一层。 2、各班形势政策课安排在周二下午(双)或晚上,具体安排由思政部负责;体育课(体育选项)具体安排由体育系负责安排并通知。 3、晚上上课时间19:00~19:45,19:55~20:40。 教务处化材院 二○一二年九月

日本文学简史 重点纲要

第一章上代文学 1、当时,日本没有独自的文字表达方式,所以歌谣、神话基本上都是依靠口头传承的。这被称为“口承文学”。 2、在口承文学时代,要用异国的文字忠实的记录下日本本土的歌谣、神话,是极为困难的。尽管如此,还是产生了所谓的万葉仮名,用以记录诗歌文学。 3、日本最早的和歌集是万葉集。 4、日本最古老的汉诗集是懐風藻。 5、日本现存最早的书籍是古事記。 6、《古事记》由上中下三卷构成。上卷记录神代之事,也就是神话和传说;中卷记录了从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到第十五代天皇应神天皇之间发生的事情;既有神话,也有史实,不完全属于帝记;下卷记录了第十六代天皇仁德天皇到第三十三代天皇推古天皇之间发生的事情,基本上属于帝記。 7、《古事记》采用古汉语、变体汉文和假名注音相杂的“和漢混淆体”。 8、仿照中国历代正史而编写的编年体史书,被称为日本第一部敕撰正史的是日本書紀。 9、《古事記》和《日本書紀》中收录了不少古代歌谣,这些古代歌谣总称为記紀歌謡。 10、就在《古事记》编撰的第二年,天明天皇下诏撰修各国的地方志。目前仅存的只有五国风土记,即常陸風土記、播磨風土記、出雲風土記、肥前風土記和豊後風土記,其中只有出雲風土記保存完好。 11、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万葉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史的开端。关于其编者,有学者认为是大伴家持。万叶集收录和歌约4500首,其中短歌约4200首。 12、万叶集的和歌按照内容可以分为三大类,即雑歌、相聞和挽歌。 第二章中古文学 1、平安迁都以后,日本的传统诗歌“和歌”的地位逐渐降低,成为“私人空间”的文学。此时编撰的三部敕撰集凌雲集、文化秀麗集、経国集反映了当时汉诗文兴盛的时代特征。日本文学史上又称这个时期为国風暗黒時代。 2、第一部皇帝下令编撰的敕撰和歌集是古今和歌集。 3、假名的普及使日常语的自由变现成为可能,带来了色彩斑斓的假名文字散文文学。其中主要文学成果是物語文学。物语文学最初有两大形态,作り物語和歌物語。 4、第一部物语是竹取物語,被称作物語の出で来はじめの親(物语之始祖),是最早的虚构物语。 5、虚构物语有竹取物語、宇津保物語、落窪物語等;歌物语有伊勢物語、大和物語、平中物語等。 6、第一部具有文学意义的日记是土佐日記。 7、“摄关政治”鼎盛时期,“藤原道纲之母”写作的蜻蛉日記表白了自己内心真实,开始摸索自由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女性文学方法。这种方法为以后的和泉式部日記、紫式部日記、更級日記等日记文学代表所继承。 8、历史物语有栄華物語、大鏡等。 9、进入院政时期,文学上出现了一个重要现象,就是各种説話集的问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今昔物語集。 10、日本第一部敕撰和歌集是古今和歌集,由四位著名歌人(紀貫之、紀友則、凡河内躬恒、壬生忠岑)奉醍醐天皇之命编撰而成。其中收和歌约1110首,所收和歌大约都是短歌

日本文学结课论文

日本人の特徴から日本文学の特徴を見る 日语08-2班 3080632203 朱华平 周知の通り、日本は自然資源の乏しい小さな島国であり、人口過密が問題となっている。これは日本人の特徴のみならず、日本文学にも深刻な影響を与えている。 日本人は小さいものにふける。これは地理的条件の影響といえるだろう。それだけでなく、文学の形式も短いのを主にし、構成が単純である。日本では長編小説でも、その構成は短い物語からなっていて、前後には必然的な関係がない。この特徴は日本文学史の全体を貫き、伝統になった。例えば、江戸期の井ノ原西鹤の浮世絵草子『好色な世代の男』などの長編小説も,みんなは短编ストーリーをつなげた。 日本人は完璧主義者であり、自然という美を追い、人間と自然の和諧を崇め尊んでいる。日本は人口過密であり資源の乏しい島国であるが、自然という美を追うのに邪魔にならない。それに引き換え、人間と自然との和諧を促進した。だからこそ、日本人にとっては、随筆でも小説でも、文体の美は必要である。自然を美とする文学特徴は、日本人の自然にの尊敬と愛が原因となる。 日本人の礼儀正しさと含蓄が知られると思う。これが念入り的含蓄な文学特徴を作った。明治維新が行われる前に日本文学では強烈な社会抗議がほとんどなっかた。ギリシャ悲劇のような立派な観念が日本作家の追う対象でもない。彼らが追うものは多く感情上の細やかな体験であり、日常生活がそこで見られ、平凡的素朴的な生活の中で社会と人生にの冷静な考えが表される。日本文学では、特別な例を除いて、激しい階級衝突がほとんどない。その例があっても、使われた表現が普通含蓄である。

追寻_物哀_对日本文学传统理念的解读

理论界2007.1 【文化论苑】 摘要:作为日本的传统文学理念,“物哀”是日本民族一个极其重要的审美追求。这种审美意识的形成有着特殊的民族环境和深厚的人文背景。本文通过对物哀概念的解析,物哀审美意识形成原因的探讨,物哀与中国文化渊源的追寻以及对崇尚物哀的日本文学的回溯,从文化角度上对物哀的文化内涵进行一次解读。 关键词:物哀;审美意识;文化渊源;文化解读〔中图分类号〕H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547(2007)01-0134-02 □周萍萍 追寻“物哀” 一、物哀的概念提出及文化内涵 “物哀”一词,日语写做:“物の哀”(ももののあわれ),是日本最古老的文论之一。“物哀”作为日本民族传统的审美追求,作为一种生活和艺术活动中外物动情的审美表现活动,作为一个美的范畴,在日本文化历史上有着久远的历史。“物哀”一说,到底是由谁最先提出来的,并没有统一的说法。不少人认为,它由本居宣长首提,虽不够准确,但对“物哀”进行较为深刻阐释的第一人应该是他。 本居宣长在《〈源氏物语〉玉小栉》中,把日本平安时代的美学理论概括为“物哀” ,认为“在人的种种感情中,只有苦闷、忧愁、悲哀———也就是一切不能如意的事才是使人感动最深的”。从本居宣长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他所理解的“物哀”这一范畴更主要是指“真情”,即对自然及人生世相的深切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是以对生命、生活的变化无常和对人生的短暂易逝的悲哀情绪为基调、为核心的,悲哀是人生种种情感中原初的最真切的情感之一。 “物哀”美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物哀”是客观对象(物)与主观感情(哀)一致 而产生的一种美的情趣,以对客体抱有一种朴素而深厚感情的态度作为基础。 2.“物哀”这种感动或反应所面对的对象,不限于自 然物,更主要的是人。就算是自然物,也是与人有密切关系的自然物,具有生命意义的自然物。 3.从对自然物、对人的爱恋的感动到人生世相的反 应,是从更高层次体味事物的哀的情趣,并用感情去把握现实的本质和趋势。也就是面对现实的发展趋势值得悲伤的就悲伤,值得哀怜的就哀怜,值得高兴的就高兴,值得眷恋的就眷恋。总之,就是动之以情。 二、日本民族独特审美意识形成的原因 有人把日本文化表征为“稻作文化”及“象征文化”,是比较准确的,它得自于对日本民族与大自然关系的考察。正如许多学者指出的那样,日本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得日本民 族和大自然结下了不解之缘。日本著名画家、散文家东山魁夷在谈到这一点时指出:“对于以农耕生活为基础的民族来说,不用说季节的变迁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接受自然的恩惠而生活的意识也很浓。特别是对身处丰富的自然环境之中,经常满怀深情来观察四季变化状况的人们来说,对自然产生亲切感是理所当然的。”客体的大自然何以孕育了日本人的精神和艺术呢?其中介环节就是日本人的“自然感悟”或称之为“自然思维”———与大自然的长期亲和相处以及把每一自然物都视为“灵物”的“泛灵观”。这不仅形成了日本民族敬爱自然的深层文化心理,而且也造就了日本民族把一切自然物都作为有灵性的活物来亲近、来接受、来交流的思维特点。感悟自然,不仅成为他们进行精神内省的重要方式,而且成为他们文化、审美活动的重要内容。物哀便是心灵与灵物之间驾起的一座神奇的桥梁。 物哀意识诞生于日本,与岛国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日本列岛自古以来经常为雾霭所笼罩,自然风光留给人们的是朦朦胧胧、变幻莫测的印象。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像日本一样在狭窄的地域集中了如此之多的美景———雪山、海滩、山涧、峡谷、温泉、瀑布,林木葱葱,繁花似锦,小桥流水,幽雅庭院。故而说处处诗情画意并不为过。同时世界上也没有一个国家像日本一样,自古以来被如此之多的自然灾害所频频袭击—— —火山、地震、雪灾、飓风、……多少年来日本人看到的是美稍纵即逝,顷刻化为乌有。 另外,还有复杂的社会原因,中世400多年间,日本战乱不断,热病流行(传染性疾病),民不聊生,朝不保夕。面对多灾多难,人们发出了无奈的叹息,“无常观”成为了时代的主题。日本长期军事封建统治下的严格的等级制度,也给人,尤其是女性,造成了极大的人性压抑,不少在压抑中痛苦挣扎的人都选择了“物哀”的方式来倾诉郁积的情感。一切使他们相信,美好的事物是不稳定的。而佛教的传入,更强化了日本人的这种认识。 三、“物哀”与中国文化的渊源 (江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对日本文学传统理念的解读 134

《挪威的森林》与日本传统审美观解析

目录 引言 (1) 一、四季自然之美 (1) 二、孤独幽怨之美 (3) (一)物哀之美 (3) (二)情之幽怨 (8) 三、纤柔细腻之美 (7) (一)女性形象的纤细小巧 (7) (二)日常生活的精雕细刻 (8)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挪威的森林》与日本传统审美观 摘要日本著名小说家村上春树的代表作《挪威的森林》,以现实主义手法描绘了后工业社会喧嚣都市中青年们的生活,揭示了他们孤独、虚无与失落的内心世界。小说风格虽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其中蕴含的四季自然之美、孤独幽怨之美、纤柔细腻之美,却鲜明地体现日本人传统的审美观念,并对当代日本人的身心产生了疗伤的作用,让以孤独、无奈为主旋律的现代都市人在阅读中享受审美的愉悦。 关键词挪威的森林日本审美传统 "Norwegian Wood" and Japanese traditional esthetic sense standard Abstract The masterpiece “Norwegian Wood” w ritten by Japanese novelist Harukin Murakami, painted a realistic picture of the post-industrial society, and unveiled the innermost feelings of the youth living in the noisy metropolis, such as loneliness, nothingness, and loss. The novel pregnant with the beauty of seasons, woe, and delicacy represents the Japanese traditional aesthetic standard, even though readers are able to smell the western style from the masterpiece. Meanwhile it serves as a psychologist to heal the hearts of the contemporary Japanese, gives them the pleasure of reading rather than the loneliness, helplessness. Key words Norwegian Wood Japan Aesthetic Traditiona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