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文学结课论文

日本文学结课论文

日本文学结课论文
日本文学结课论文

日本人の特徴から日本文学の特徴を見る

日语08-2班 3080632203 朱华平

周知の通り、日本は自然資源の乏しい小さな島国であり、人口過密が問題となっている。これは日本人の特徴のみならず、日本文学にも深刻な影響を与えている。

日本人は小さいものにふける。これは地理的条件の影響といえるだろう。それだけでなく、文学の形式も短いのを主にし、構成が単純である。日本では長編小説でも、その構成は短い物語からなっていて、前後には必然的な関係がない。この特徴は日本文学史の全体を貫き、伝統になった。例えば、江戸期の井ノ原西鹤の浮世絵草子『好色な世代の男』などの長編小説も,みんなは短编ストーリーをつなげた。

日本人は完璧主義者であり、自然という美を追い、人間と自然の和諧を崇め尊んでいる。日本は人口過密であり資源の乏しい島国であるが、自然という美を追うのに邪魔にならない。それに引き換え、人間と自然との和諧を促進した。だからこそ、日本人にとっては、随筆でも小説でも、文体の美は必要である。自然を美とする文学特徴は、日本人の自然にの尊敬と愛が原因となる。

日本人の礼儀正しさと含蓄が知られると思う。これが念入り的含蓄な文学特徴を作った。明治維新が行われる前に日本文学では強烈な社会抗議がほとんどなっかた。ギリシャ悲劇のような立派な観念が日本作家の追う対象でもない。彼らが追うものは多く感情上の細やかな体験であり、日常生活がそこで見られ、平凡的素朴的な生活の中で社会と人生にの冷静な考えが表される。日本文学では、特別な例を除いて、激しい階級衝突がほとんどない。その例があっても、使われた表現が普通含蓄である。

日本の経済飛躍は二回(明治維新と戦後)とも、日本人が外

来の物事と思想を積極に受ける態度に恵まれた。大化革新から前

後の経済飛躍まで、日本人を変革能力と受け入れる能力が見事に

表された。この期間、日本文学もわれ先に外国に学んでいて、変

革を行っていた。大化改革後、日本全体が中国に開放し、中国の

漢字、漢語、さらに詩、文章など、変わらないまま、日本に伝わり、日本文学の重要な支系の一つ——漢文学になった。日本は中

国文学を吸収しながら、変体の漢字、仮名、和語と漢語を組んだ

文体を作り、中国語彙を多く吸収した。日本らしい文学がそこか

ら生まれた。大化革新からの百年間、日本文学は飛躍的に発展した。

古くから、日本人は滅亡を終わりとする悲劇が大好きであり、さらに世界中の物事が結局滅亡するに決まっていると思う。仏教

が日本に伝わられるのはこのような世界観のおかげかもしれない。仏教がこの世界観と結び付け、否定美学が盛んに起こり、日本の

文学に影響を与え、「悲」を美とするという文学特徴が生まれた。桜のように、日本の国花としてとても人気がある。短いが、絢爛

たる一生を過ごす桜は「悲」の感じを人に与えないかと思う。

日本の地理的、社会的と歴史的条件が日本人の特徴を決定し

てきた。そして、日本人の特徴が日本文学の特徴に重要な影響を

与えてきた。このように、日本文学が発展し続けてきた。

文学类毕业论文范文

文学类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 一、初中语文教育关于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现状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非常必要。然而,我国现在有关初中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到其发 展及学习效果的实现。 (一)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的形势挑战与教学弊端 (二)教育理念陈旧,教学方式落后 (三)探究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新路径 探究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新路径,解决传统的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问题,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结语 学生的发展,不仅依靠知识,还需要高尚情操的陶冶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外国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可让初中语言教学 变得更加灵活和丰富。 参考文献: [1]林淑玲.初中语文文学作品鉴赏教学的意义和现状[J].新课程:中学版,2011(3):123. [2]刘清华.初中语文文学作品多元解读的实践探究[D].上海:华 东师范大学,2010.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性 前言 20世纪90年代以后,文学领域对现代性问题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可以说现代性已经成为当前文学研究的重要话题。对于现当代文学

中的现代性,一方面促进了新的艺术、审美观念的形成,另一方面也对传统艺术的审美造成了毁灭性影响,对文学艺术带来了不可逆转的改变,因此,对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是一把双刃剑。 1现当代文学的“现代性”定义 关于现代性的研究,有的领域认为,现代性是一个时间概念,还有的领域认为现代性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思维的概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步完善的一个过程。在文学领域中,有很多学者认为,文学的现代性是一种审美的现代性的体现,因为文学本身就是一种审美艺术的存在。严格的讲,文学现代性是很难定义的,总的来说,文学现代性是一个系统,具有审美、启蒙等功能,而文学现代性的中心则是审美现代性。 2现当代文学的“现代性”特征 2.1审美现代性有悖论性: 2.2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现代性发展两难性: 2.3文学现代性体现的怨恨情结: 2.4文学现代性的转型: 面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性”存在的问题,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在笔者看来,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转型是从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开始的,从实际创作看,鲁迅是从精神感受、文学观念等方面来体现文学现代的。此外茅盾在《蚀》中,通过知识青年的情绪感受来体现文学现代性,在《子夜》中,通过火车、轮船、烟囱来体现出主人公对“现代”的向往。在胡适、鲁迅、茅盾等作家的带领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现代性逐渐发生了转型,并将中国现当代文学带向了“现代性”的高潮,也逐步去除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现代性”的弊端。 3总结 我国现当代文学的现代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产生于西方现代性的压迫,因此,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现代性发展存在两难性,

日本文学史 教学大纲

日本文学史 适用范围:2012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编号:0503207080 学分:2学分 学时:32学时 先修课程:综合日语Ⅰ、综合日语Ⅱ 适用专业:日语专业 建议教材:《日本文学史》,李光泽编著,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日语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选修课。 课程任务: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通过本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日本文学,熟悉日本文学发展历史,并掌握日本文学史的基本知识。让学生通过本课程初步接触日本文学的发展规律和各个时期的不同文学特点。了解日本作家和作品,并掌握部分日本原文作品。通过对不同时期日本文化的讲解,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日本的文学特征和文学历史。同时引导学生扎实学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丰富学生的日本社会文化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对异文化的理解能力,为高年级阶段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一)第一課古代前期の文学(奈良時代) 1.课程教学内容 (1)第一節古代前期の文学概観 (2)第二節主な文学作品 1、記紀文学???『古事記』と『日本書紀』 2、『風土記』 3、『懐風藻』 4、『万葉集』 5、『歌経標式』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記紀文学???『古事記』と『日本書紀』 (2)难点:『万葉集』 3.课程教学要求 把握古代前期的文学形式及主要作品 (二)第二課古代後期の文学(平安時代)

1.课程教学内容 (1)第一節古代後期の文学概観 (2)第二節主な文学作品 1、『古今和歌集』 2、『竹取物語』 3、『伊勢物語』 4、『堤中納言物語』 5、『源氏物語』 6、『栄花物語』 7、『大鏡』 8、『今昔物語集』 9、紀貫之と『土佐日記』 10、『蜻蛉日記』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竹取物語』『源氏物語』 (2)难点:『古今和歌集』 3.课程教学要求 把握古代后期的文学脉络 (三)第三課中世の文学(鎌倉、室町時代)1.课程教学内容 (1)第一節中世の文学概観 (2)第二節主な文学流派 一、公家貴族の文学 二、草庵の文学 三、武士、庶民の文学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百人一首』鴨長明と『方丈記』(2)难点:『新古今和歌集』 3.课程教学要求 把握中世文学的脉络和主要形式 (四)第四課近世の文学(江戸時代) 1.课程教学内容 (1)第一節近世の文学概観 (2)第二節近世の小説 (3)第三節詩歌 (4)第四節劇文学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一、井原西鶴と浮世草子

日本文学史版日本文学史论文03

日本文学史版日本文学史论文03 《源氏物语》----------日本平安文化臻于烂熟阶段开出的妖艳之花 平安文化的一朵妖艳的花-------《源氏物语》 平安初期,日本的文化继续接受中国唐文化的浸润,影响,是日本汉风文化的最灿烂时期。但是也是在这一时期,除空海等僧侣随遣唐使赴唐求佛典,两国的交流逐渐减少,日本逐渐行成日本特色的平安文化,完成了汉风文化向和风文化的过渡,日本文化也逐渐走向成熟。催生了物语文学,并走向繁荣,这在日本文学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十一世纪出现的《源氏物语》是日本平安朝贵族文学开出的一朵妖艳之花。在这以后,平安的王朝统治逐渐由盛转衰,《源氏物语》以后的许许多多的物语都无法超越它的高度。 《源氏物语》中的离愁别恨与世事的无常变幻 《源氏物语》中写了皇子出身的源氏五十多岁跌宕起伏的一生。 其中被认为全书最为重要的“须磨卷”则是写源氏二十六岁时的事。由于源氏与其政敌右大臣的女儿胧月夜犯下了罪过,惹恼了右大臣的一家。原本在朱雀帝登基后,源氏及其靠山左大臣一家预示即将

失势,在这种情况下,源氏感到情况对他不妙,主动隐退到荒凉的须磨浦去。这次的离京名曰隐退实则是流谪。这一事件,是源氏的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政治上的蹉跌。两年后,源氏被召回京。朱雀帝让位给冷泉帝,源氏与左大臣一家又重新得势。从此,源氏顺势直上,出现了后半生的绝对富贵荣华。因此这一卷是源氏前半生和后半生的转折点。从源氏的一生来看,这一分界线意味着他前半生以爱为中心的生活的结束。同时也是他步入壮年时期后作为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势者生活的开端。从全书看,在这之前,作品的前半部充满了源氏的任性和适情,青春享乐的气氛。而在这之后,尽管源氏在政治上春风得意,但在私人生活方面却充满了内心的挣扎,陷入懊悔,不安与思考之中。从而使后半部的整体归于低沉,灰暗的情调。因此,从这一意义说,“须磨卷”在全书的转折作用是相当重要的。除此,“须磨卷”被认为是《源氏物语》的压轴卷也由于指这卷的文字写的最为情思缠绵,哀婉动人。写源氏流谪之前与他亲近的人惜别,其中包括他一手抚育成人的紫姬,受他照顾的爱人,生活凄凉的花散里,与他有紧密关系的藤壶皇后,右大臣的女儿胧月夜。所有这些女性都是源氏喜爱的人,但是她们与源氏之间又有着不同的实际内容。在生离之际,充满了不同情调的离愁,包含着不同的隐情,各自饱尝着不同的苦痛。骨肉分别的离别情绪使源氏产生看今追昔,人世变幻无常之感。 佛教的无常观,厌世观从内心深处一直支配着平安朝人,《源氏物语》中的多处可以看见“世事无常”的深刻描述,尖锐的指出了佛教

日本文学史感想

日本文学史感想

日本文学史感想 学习了一学期的日本文学史,虽然不能说有太深入的了解,但加深了我对日本文学的兴趣。以前一直觉得,日本的好多东西都是向中国学过去的,所以,日本文学应该跟中国文学没什么太大的区别。可是,学习过之后才发现,这种想法太天真了。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一面,不论她曾经想谁学习过,向谁借鉴过,当她把所有的东西集中在自己的土壤里,慢慢浇灌,培育之后,最终会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东西。所以,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模仿,借鉴,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让它融入自己的思想,把它变成自己独一无二的东西。 就像说起中国古代文学就会想起唐诗一样,说起日本文学,就不得不会想起俳句。刚学日语时,接触的第一首俳句是松尾芭蕉的“古池や、蛙飛び込む、水の音”。当时印象很清楚,觉得这首俳句写得太简单了,“一只青蛙跳进古池,扑通一声”,虽然很形象,但正是因为太形象,好像没有什么美感,而据说,这首俳句在日本非常有名,真是让我大跌眼镜。因为我觉得这跟唐诗宋词根本没有可比性。没有李白诗的豪迈,也没有柳永词的凄婉,简直就是毫无意境。而且居然只有一句话,就能称得上是文学作品,实在是让我觉得吃惊。但跟老师一起学习文学史后,让我逐渐对它有所了解。特别是在老师向我们介绍日本文学的理念「明き、浄き、直き、誠の心」之后,我再次品读芭蕉的这首俳句,轻轻闭上眼睛,靠在椅子上,脑袋中一片空明,然后想象眼前是一个寂静的黄昏,夕阳打在一汪清幽的池水上,水底的青苔和水草给池水涂上了一层淡淡的,绿色的水晕,在周围都一片静谧之时,一只青蛙扑通一声打破了这寂静,池水发出发出一声声响,水波一圈圈散开,让人心神荡漾,空气中还回荡着水波的回声...只是,到底怎样的一种声音呢,我发现自己居然无法用语言来将这种声音表达出来。也许,这也就是俳句的魅力所在吧。想用语言把它表述出来,但最后还是因为词穷而止于嘴边,最后只能感叹一句:一切尽在不言中啊!因为任何恰当或是符合意境的语言最终都只是破坏了这种美而已。 另外,日本人对樱花的喜爱,甚至将樱花奉为国花,其实也和日本人的这种审美观有很大联系。以前只知道日本人喜欢赏樱花,日语中的「花見」就是特指的赏樱花。但从来没有想过日本人为什么如此喜欢樱花,只是把它当做一件理所应当的很自然的事情。但经老师介绍之后,我才了解到,日本人对樱花的喜爱虽

日本文学作品鉴赏 论文

日本文学作品鉴赏感悟 摘要:日本文学,指的是以日语写作的文学作品,横跨的时间大约有两千年。早期的文学作品受到中国文学一些的影响,但在后来日本也渐渐形成自有的文学风格和特色。19世纪日本重启港口与西方国家贸易及展开外交关系之后,西方文学也开始影响日本的作家,直到今天仍然得见其影响力。在日本,也有因为考虑到近来非日本籍的日裔作家,而采用“日语文学”称呼的情形。作为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其影响力在亚太地区尤为明显,而其中有重大影响的作品层出不穷,而本文主要对老师课上所讲解的一些代表作品做一些简介,并表达感悟。 关键词:《古事记》、《源氏物语》、《伊豆的舞女》、《罗生门》、《万叶集》、《平家物语》、《失乐园》、《快跑,梅洛斯》、《白夜行》、东野圭吾、村上春树、渡边淳一、日本史。 第一次接触日本文学是在刚要上高中的时候,那时候刚毕业,正值暑假,还在读书的时候听周围人聊过村上春树的《且听风吟》,并且在暑期看了电影《嫌疑犯X的献身》,知道了这部电影改编自东野圭吾的同名小说。所以,这两部作品就是我接触的最早的两部日本文学作品,而这两位作家就是最早接触的日本优秀作家。在这之后,我与日本文学的缘分,就算正式开始了。 也正是从那时起,我才真正开始了解日本的历史与文化,尽管中日之间有过无法抹消的深仇大恨,但我还是忍不住想更深刻地对日本进行了解。为此,我还去看了与日本历史有关的一些电视剧和电影,了解了

一些在动漫、电影、电视剧、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历史名人,例如:德川家康、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伊达政宗、明智光秀、圣德太子、新选组众人等,另外还特地去了解了一些历史事件,如:倒幕运动、本能寺之变、黑船事件、明治维新等,尤其对日本的战国时代有特别的兴趣。而本学期第一堂课讲的第一个内容——《古事记》,便是包括日本古代神话、传说、歌谣、历史故事等内容的日本第一部文学作品。不得不感叹中日虽同为亚洲国家,而文化差异却是十分之大,与中国文化中的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不同,中国的创造神话是劳动创造、神的意志等多种形式的结合,而日本的创生神话主要是两性结合孕育的方式,如日本列岛就是由伊邪纳岐和伊邪那美两性的结合产生。从对这两个日本神的故事展开,可以了解到日本文化的性文化意识崇拜的产生。而本作的各个方面都对后来的日本文学发展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 世界第一部长篇小说《源氏物语》,老师在课上拿了《红楼梦》作为对比小说以日本平安王朝全盛时期为背景,通过主人公源氏的生活经历和爱情故事,描写了当时社会的腐败政治和淫乱生活上层贵族之间的互相倾轧和权力斗争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而源氏的爱情婚姻,则揭示了一夫多妻制下妇女的悲惨命运。在贵族社会里,男婚女嫁往往是同政治斗争的手段,妇女成了政治交易的工具和贵族男人手中的玩物。这点和《红楼梦》中,以宝黛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十分类似,也难怪此书被誉为日本的《红楼梦》。

日本文学史-现代

現代文学 キーワード:プロレタリア文学戦争に関する文学 小林多喜二 小林多喜二(こばやしたきじ、1903年10月13日 - 1933年2月20日)は、日本のプロレタリア文学の代表的な作家?小説家である。秋田県北秋田郡下川沿村(現大館市)生まれ。 蟹工船(かにこうせん)は、1929年に全日本無産者芸術連盟の機関誌である雑誌『戦旗』(せんき)で発表された小林多喜二の小説である。いわゆるプロレタリア文学の代表作とされ、国際的評価も高く、いくつかの言語に翻訳されて出版されている。 著者小林多喜二(-1933年2月20日)没後50年が経過しており、著作権による制限にかからないため、青空文庫などで全文を読むことができる。 この小説には特定の为人公がおらず、蟹工船にて酷使される貧しい労働者達が群像として描かれている点が特徴的である。蟹工船「博光丸」のモデルになった船は元病院船の博愛丸である。 あらすじ カムチャツカ(堪察加半岛)の沖で蟹を獲り、それを缶詰にまで加工する蟹工船「博光丸」。それは、様々な出稼ぎ労働者を安い賃金で酷使し、高価な蟹の缶詰を生産する海上の閉鎖空間であり、彼らは自分達の労働の結果、高価な製品を生み出しているにも関わらず、蟹工船の持ち为である大会社の資本家達に不当に搾取されていた。 情け知らずの監督者である浅川は、労働者たちを人間扱いせず、务悪な環境の中で彼らは懲罰という名の暴力や虐待、過労と病気(脚気)で次々と倒れてゆく。初めのうちは仕方

がないとあきらめる者や現状に慣らされた者もあったが、やがて労働者らは、人間的な待遇を求めて指導者のもと団結してストライキに踏み切る。 しかし、経営者側にある浅川たちがこの事態を容認するはずもなく、海軍が介入して指導者達は検挙される。国民を守ってくれるものと信じていた軍が資本家の側についた事で、目覚めた労働者たちは再び闘争に立ち上がった。 プロレタリア文学とは、日本文学では、大正時代末期から昭和時代初期にかけて、個人为義的な文学を否定し、社会为義、共産为義思想と結びついた文学である。 横光利一(よこみつりいち)、1898年3月17日 - 1947年12月30日)は、日本の小説家?俳人である。菊池寛(きくちかん)に師事し、川端康成と共に新感覚派として活躍した。本名は横光利一(としかず)。 横光の名を冠したものとして、父の故郷の大分県宇佐市(おおいたけんうさし)でおこなわれる横光利一俳句大会があるが、これは横光が松尾芭蕉の家系を引くことや(その後の調査で血縁関係はないことが判明)、また本人も数多くの句を作ったところよりきている。 太宰治(だざいおさむ、1909年6月19日 - 1948年6月13日)は、昭和を代表する日本の小説家。本名は津島修治(つしましゅうじ)。 ?1933年より小説の発表を始め、1935年に「逆行」が第1回芥川賞候補となる。为な作品に『走れメロス』『津軽』(つがる)『お伽草紙』『斜陽』(しゃよう)『人間 失格』』(にんげんしっかく)など。諧謔的、破滅的な作風で、坂口安吾、石川淳 などともに新戯作派、無頼派とも称された。大学時代より自殺未遂、心中未遂を 繰り返し、1948年(昭和23年)玉川上水にて山崎富栄とともに入水した。 ?女生徒(1939年、砂子屋書房) ?思ひ出(1940年、人文書院) ?走れメロス(1940年)

日本文学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本课程适合日语专业三年级及兄弟院系达到该水平的本科学生。 本课程介绍日本文学的起源和发展,主要介绍各个历史时期文学的基本状况和特点及文学与时代背景的关系;重点讲解具有较大影响的作家、作品、流派、思潮等,其中会贯穿日本文学与日本文化的互动关系,日本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大略关系等内容。This course is suitable for junior Japanese majors and undergraduate students from other departments who have reached this level. This course introduce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literature,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sic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iterature in various historical period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terature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It focuses on the influential writers, works, schools and thoughts, etc., which will run through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Japanese literature and Japanese culture, and the gene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Japanese literature and Chinese literature. 2.设计思路: - 5 -

2018-2019-考研日语作文写作常见问题分析-范文模板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考研日语作文写作常见问题分析 我们在准备考研日语复习的时候,需要把作文写作的常见问题了解清楚。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考研日语作文写作常见问题指南攻略,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考研日语作文写作常见问题解析 前面分析了考研日语作文的评分规则和出题规律,这一次,明王道为大家分析一下考生写作过程中常见的问题。看一看你是否能对的上号呢?查缺补漏,改正自己常犯的错误,那么离高分作文就更近了一步。下面,就来看看大家写作过程中常常出现的5个问题: 1.审题不准确 犹豫考试中时间有限,加之作文是试题的最后一部分,所以经常有考生留给作文写作的时间不足,结果是匆忙审题,不加思考,占卷面分数四分之一作文写作部分留出充裕时间。写作文时应该遵循 2.不会使用接续词 准确使用接续词,衔接是作文写作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 3.用词不当 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是:(1),应该是“都会生活に憧れる”而不是“”;,应该是“公園を散歩する”而不是“公園で散歩する”。 2)比如“妈妈的个子不太高”,应该说成“母は背があまり” (国家”,就写成“”,日语中虽然有“発達”一词,但是用法与含义与汉语有一定的区别。这句话用日语表达一般表达为“日本は経済力のある国である”。 (4)“文体”混乱

近几年的作文题目考试对“体”有所要求,要求用“だ?である”体进行 写作。这虽然规避了一些考生摆脱了不知道用什么体写作的困境,但是需要 注意“だ?である”体的表达方式和节句方式,尤其要注意不要将书面体的 “だ?である”体和礼貌体的”です?ます”体。 考研日语复习书目 初试参考书目 245| 英语 :不指定参考书目,题型可参考我校招生网上的考试样题 606|日语水平考试:上海外语学院陈生保等编:《日语》(第六册-第八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1987 806|日语写作与翻译:不指定参考书目,题型可参考我校招生网上的考试样题 复试参考书目 964|日语语言学方向综合考试或日本文学方向综合考试或日本文化方向综 合考试: 1.日语语言学(复试) (1)皮细庚:《日语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陈访泽:《日语句法学》吉林教育出版社,201X (3)杨诎人等:《现代日语语法》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X (4)小泉保:《言外の言語学——日本語語用論》,三省堂,1991 (5)陈访泽等译《言外的语言学——日语语用学》,商务印书馆,201X 2.日本文学(复试) (1)肖霞:《日本文学史》,山东大学出版社,201X (2)魏育邻《日语文体学》,吉林教育出版社,201X (3)叶渭渠《日本文学思潮史》,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 3.日本文化(复试) (1)丸山真男:《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各中译本)

简说日本文学史

日本文学史的分期 日本历史经历了大和(三世纪至七世纪)、奈良(710—794)、平安(794一1192)、镰仓(1192一1333)、南北朝(1334-1392)、室町(1392—1600)、江户(1600~1868)、明治(1868—1912)、大正(1912一1926)、昭和(1926—1988)、平成(1989-)等朝代。 古代文学.包括奈良时代和平安王朝时代的文学。这一时期古代处于奴隶制的社会条件下,经历了大和时代的口头文学,奈良时代确立起借用汉字汉文的书面文学。氏族时代的英雄故事和传说说,在《古事记>》、《日本书纪》、《风土记》中被记录下来,同时创作了开日本汉诗文先河的《怀风藻》和《凌云集》等。《万叶集》集录长歌二百六十余首,短歌四千余首,深刻地表现了大化革新前后日本社会变革的状貌,成为奈良文学的顶峰。延历十三年(794),京城由平城京迁至平安京,文学随之进入王朝时代。《古今和歌集》确立了日本短歌的基本形式,成为敕撰集之始。除短歌外,物语在这一时代也有长足的发展、出现了《竹取物语》、《落洼物语》、《字津保物语》等“虚构物语”和《伊势物语》、《大和物语》等“歌物语”,以及集两者大成者的《源氏物语》。这一时代随笔、日记文学也很发达,代表作有《枕草子》、《蜻蛉日记》等。 中世、近世文学,包括镰仓、室町时代和江户时代的文学。日本中世纪是武士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时代。武士阶级的兴衰也决定了这一时期的文学特征。日本称镰仓、室町时代为“中世”,称江户时代为“近世”,前者以日本封建社会的确立与发展为标志,后者以封建社会由鼎盛走向衰落为标志。镰仓、室阿时代表现武士阶级战斗历史的军纪文学流传甚广,出现了《平家物语》、《义经记》、《太平记》等。随笔、纪行、日记文学受隐遁思想影响,代表作有鸭长明的《方文记》、吉田兼好的《徒然草》等。镰仓时期在后鸟羽院主持下完成的《新古今和歌集》,表达了“余清”、“妖艳”的美。其后和歌诗坛出现了二条、京极、冷泉三家的长期对立。室町时代和歌衰落,连歌兴起,出现了宗砌、心敬、宗祗、宗长等杰出的连歌师。世阿弥的出现,推动了戏剧能的迅速发展。出现于镰仓时代的五山文学,创造了中世汉文学的黄金时期。江户文学始于十七世纪,延续二百余年。这期间町人阶级成长起来,商品经济对文学的影响是深刻的。井原西鹤的浮世草子《好色一代男》、《好色五人女》等,深刻地描绘了町人世界的生活状貌。其后小说出现了洒落本、黄表纸、人情本、滑稽本、会卷、谈本等多种形式,杰出作家作品有上田秋成的《雨月物语》、山东京传的《江户产风流烤鱼串》、曲亭马琴的《南总里见八大传入十返舍一九的《东海道徒步旅行记》、式亭三马的《浮世澡堂》等。俳谐经贞门、谈林两派,至芭蕉达于顶峰。芭蕉死后,蕉门衰落。其后与谢芜村、加藤晓台发动中兴俳谐,一度使俳谐恢复青春。小林一茶、夏目成美扩大了俳谐的题材。在俳谐流行的过程中,川柳与狂歌也发展起来。和歌在江户前期出现了下河边长流、契冲、荷田春满等代表人物,后期有贺茂真渊、小泽芦庵等改革派及香川景材的桂园派。江户戏剧的代表人物为近松门左卫门,在他推动下,净琉璃、歌舞伎发展成为最完备的古典戏剧。镰仓、室町时代怫教影响最大,而江户时期儒家思想的影响最广。藤原惺窝、新井白石的朱子学,中江藤树的阳明学,伊藤仁斋、获生祖徕的古学等,均对日本文学产生广泛的影响。对儒学采取批判态度的国学在江户后期有很大发展,主要代表者为本居宣长。

外国文学小论文

从《格列佛游记》中看小人国家庭责任观与中国家庭责任观的差异摘要:通过对《格列佛游记》中小人国的父母与孩子关系的分析,探讨小人国的父母同孩子的家庭责任观念,正确理解小人国中的家庭责任观,以便读者在阅读这本小说时有所吸收和借鉴。 关键词:小人国家庭关系家庭责任观小人国的家庭责任观 一、小人国的家庭关系现状 在小人国里面,男女的结合是基于伟大的自然法则,是为了人类繁衍生存的需要,男人和女人结合在一起,是出于一种性欲的需要,就同其他的动物一样,而不是情感的共鸣。正因为如此,他们从不认为孩子该为父亲赋予他生命,或是母亲将他带到人世而承担任何责任。在他们那个国度里,父母亲并不想要生儿育女,因此,他们便认为,父母是不能胜任教育自己孩子的责任。为此,他们在每个城镇都设有公办养育院,所有的父母,除了村民和工人,在自己的婴儿满了二十个月后,一定得将自己的孩子送去养育院去抚养和接受教育。也就是说,在小人国中,孩子将近两岁时便离开了父母。在男孩养育院,他们受到荣誉、正义、勇敢、谦虚、仁慈、宗教、爱国等等方面原则性的培养教育,除了短暂的吃饭、睡觉时间以及包括身体锻炼在内的两小时娱乐活动之外,他们总有些事情要做。孩子们绝不准许同仆人交谈,只许一小伙或大群地在一块儿玩耍,还总得有一位教师或者助教在旁,这样他们就不会像我们的孩子那样幼年时代染上愚顽的恶习。

一年中父母亲只准看望孩子们两次,每次看望的时间只有一小时,见面和分别时可以吻一下自己的子女,但那种时候总有一位教师在旁,他们不允许做父母的窃窃私语或对孩子表示爱抚,也不允许他们带进玩具、糖果之类的礼物。在女孩养育院,高贵人家出身的女孩子所受的教育大致和男孩子差不多。也就是说,他们的人生黄金时期都得在符合自己身份的养育院中度过,并且同父母亲近的机会特别少,甚至连父母亲向自己的孩子表达爱意的机会都不给予。在这样的一种家庭关系中,父母和自己的子女之间的关系显得特别疏离。 二、中国家庭责任观的内涵 一般来说,所谓责任,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按照社会要求所承担的任务或者使命。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责任的定义是:“(1)、分内应作的事,例如:尽责。(2)、没有做好分内的事情,因而应当承担的过失,例如:追究责任。”1家庭责任观就是指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包括安全的、伦理的、情感的等等多种形式。在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会去承担相应的责任,因为任何人的需要及其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现实世界。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家庭责任观抱有不同的看法和态度。比如在封建社会,拥有三妻四妾对 家庭的男主人来讲并不意味着他的家庭责任观念的缺失。但在提倡一夫一妻制的当代社会,重婚、纳妾则被视为对家庭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也违反了我国的法律规定,不仅受到道德的谴责而且会受到法律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Z].北京:商务印书 馆,2005.第五版

文学毕业论文傲慢与偏见外国文学论文

傲慢与偏见外国文学论文 一、原著创作的背景意图 在阅读《傲慢与偏见》这部著作中,要想体会此部作品 的话语含义,就要了解并熟悉作品中的话语表达,而且还要明白 原著作品作者的创作动机、写作思想等各方面信息。而且对整部 作品进行翻译,就要借助目的语对源语中所蕴含的语用含义充分 且详细地进行传达。那么,比较常见的运用方法就是首先了解原 著作者当时在怎样的时代环境中进行创作,并且了解作者创作这 部作品的真正意义,只有这样,翻译作品才能最大限度地贴近原 著作品,让读者充分体会到作品中所蕴含的语境。以原著作品这 句英语为例有翻译者将这句翻译为“……对我们这些姑娘来讲, 这是件很好的事!”而也有的将其翻译成“……女孩们真有福气!”,在原著作品中,“fine”是一个形容词,在翻译时要想 获得良好的翻译效果,首先就要了解原著作者当时的创作背景和 意境。在十九世纪,英国女作家JaneAusten很擅长于将一个普通 家庭极极为复杂的生活琐事,通过作品将每个人物特征生动、具 体地呈现出来。在此部著作中,表面上看是采用了轻松的叙事写 作风格,其实内含着极大的幽默、讽刺意思。例如,在作品开头 的这个句子中作者间.奥斯丁以班纳特就是以这个家庭为创作题材,向读者阐述了这个家族为了争夺继承财产而表现出的种种丑陋面目。真正了解了原作者的创作意图后,从中可见,翻译者将原著 中班纳特妻子的意图表现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地表达出原作者 的创作意图和语境。 二、原著作品中人物中的角色关系

原著在人物对话中语言的应用表达得比较微妙,在翻译 原作品中的人物对话时,要准确把握是相当不易的。因此,在翻 译时,翻译者要掌握好说话者和听话者两者之间的角色关系。原 著作者在对话中采用了非常高超的语言艺术,充分刻画出作品中 人物之间存在的矛盾,并较为生动地描写了人物性格特征。例如,在这句话中:“Ihvaeellverdesie rdyuorgoodopinioll,andyouhavecertainlybesttoweditmosunwillingly。”在王科一 的翻译中,他翻译为:“我从来不稀罕你的抬举,况且你的抬举 我也非常勉强。”而张玲和张扬则将其翻译为:“我从来不期望 得到你的美意,而且你刚才表达这番意思时,也完全不是出于心 甘情愿。”这句是达西第一次向伊丽莎白表达爱意时伊丽莎白的 回答。在作品中,达西是一个非常清高自大、自以为是的人物, 伊丽莎白对他非常反感,对他的求婚更是非常讨厌,达西故意破 坏了她姐姐和她朋友宾利之间的关系,达西在伊丽莎白心中就是 一个非常可恶的人。因此,伊丽莎白为了灭达西的威风,在达西 面前常表现出一副高傲的态度,从他们之间的对话中就可看出, 内含着特殊关系的语境,在这句话中,王科一的翻译中,将伊丽 莎白对达西的傲慢态度充分展现出来。 三、文化时代环境 一般来讲,文学形式不会限制到文化语境,它属于能够 对语义产生影响的非语言因素,社会文化语境可直接影响到作品 中的语言表达,在每个社会时代背景中,都蕴藏着当时的风土习俗,在这样的背景中创作,作品的主要思想以及作者的思想,都 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从而反映出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傲慢与偏见》这部作品初次动笔是在1795年,对那个时候的英 国生活背景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描写,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面貌, 翻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就非常充分地考虑到了这点。在注释原作时,要为读者提供一些文化背景,只有这样,作者才能了解原作

《日本文学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日本文学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35093 课程名称:日本文学选读 总学时数:32 实验或上机学时:0 先修课程:基础日语、日语阅读 后续课:无 一、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授课对象:日语专业四年级上学期学生 2.教学目标及意义:通过此课的学习,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另外让学生初步掌握文艺批评的理论及方法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总学时为一个学期,32个课时。要求学生了解日本现,当代小 说发展的基本脉络;了解日本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家及重要 作品;了解其产生的社会背景。能够阅读日本现,当代小说, 并对其作品进行分析,有自己的见解。 4.教学重点难点:语句中难词的释义及提示词语在作品中的含义;作者的生平、主要作 品及在文坛的影响;作品的故事梗概、主题思想、创作背景、 人物特征及语言风格等。 5.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与课下阅读相结合。 6.教材:周平主编.《日本文学作品选读》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 主要参考书:谭晶华编著.《日本近代文学名作鉴赏》.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年 7. 其他 考核方式:N+2考核方式 其中“N”包括小论文(15%),小论文(20%),专题讨论 及小结(文学主题课堂发表)(15%);“2”包括笔记(10%)和期末成绩(40%)。 二、正文部分 第一部分文学史 1.教学要求 1)比较系统地讲授现当代日本小说发展的基本脉络以及各个时期的文学思潮,帮助学生了解日本文学发展历史,掌握重要的作家及其代表性作品,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鉴赏日本文学作品的能力。2)批判继承日本文学遗产,领略丰富多彩的异域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3)结合学生实际,力求既讲述基本知识,又把握重点。加强文学经典著作的分析,使之举一反三,让学生初步掌握中日文学与文化的各自特点。 2.教学内容 1)日本文学史的时间划分及标志。 2)几大文学思潮的名称、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3)阐述日本文学史上的文学思潮及历史背景。 4)重点作家及其作品讲解与赏析。 3.本章学时数

日本文学史复习提纲(一)

日语专八文学史复习提纲(一) 記紀文学:古事記、日本書紀を併せた略称。記紀歌謡:古事記、日本書紀に記されてある古代歌謡。 ①古事記(712):日本現存最古の書籍である。太安万侶 ②日本書紀(720):漢文の編年体で書かれた正式の歴史(国史)。舎人親王 風土記(713):日本の最初の地誌である。 懐風藻(751):日本最古の漢詩集。 万葉集(759):日本最古の歌集である。成立年代は定かでない。約4500首、二十巻。表記:万葉仮名。柿本人麻呂(かきのもとのひとまろ)は万葉中最高の歌人と見られ、歌聖だと言われている。 歌経標式(772):日本最初の歌学書。作者:藤原浜成 唐風文化から国風文化へ 古今和歌集(905):略して「古今集」。日本の最初の勅撰和歌集であり、平安時代の代表的な歌集である。 撰者:紀貫之(きのつらゆき)、紀友則(きのとものり)、壬生忠岑(みぶのただみね)、凡河内躬恒(おおしこうちのみつね)の四人。 内容?構成:約1100首、二十巻。 凌雲集(814):最初の勅撰漢詩集。作者:小野岑守。 文華秀麗集(818):勅撰漢詩集。作者:藤原冬嗣ら。 経国集(827):勅撰漢詩集。作者:良岑安世。 竹取物語:現存する日本最古の物語であり、「物語の祖」と言われている。 成立:9世紀末――10世紀初め頃、定説が無い。 伊勢物語:日本最初の歌物語である。 作者未詳。10世紀初め頃に成立したと言われているが、定説が無い。 堤中納言物語(つつみちゅうなごんものがたり):日本文学史における最初の短編小説集である。 源氏物語(1008):世界最古の長編小説、写実小説。54巻。日本文学の最高峰。 作者:女流作家の紫式部 史的評価:写実的な「まこと」とロマン的な「もののあはれ(物哀)」を十分に書き上げた。日本古典の最高峰。成熟した王朝貴族文化の頂点を極める最高の美意識と言える。

中国文学论文日本文学论文:浅谈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之间的交流

中国文学论文日本文学论文:浅谈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之间 的交流 摘要:学的某些因子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建构,所以要清理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性问题,就必须反思日本文学影响这一事实,也就是应尽可能地返回历史现场,弄清中国近现代文学认同、接受日本文学的政治文化与民族心理背景及其特点,追问日本文学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现代性想象、建构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意义何在,由此深化对20世中国文学现代性的认识。 关键字:中国文学、日本文学、交流 一、以近代为例 中日文学关系的桥梁是留日学生(梁启超等少数人例外),日本文学主要是经由他们而影响中国文学的。留日学生是甲午战争后中日关系逆转的产物,留学日本目的在于吸取其近代化良方,并由日本获取“泰西各学”,即政治、律例、理财、外交、武备、农工、商务、矿务之类。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所陈述的“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之理由是:“一、路近省费,可多遣;一、去华近、易考察;一、东文近中文,易通晓;一、西书甚繁,凡西学不切要者,东人已删节而酌改之。中东情势凡俗相近,易仿行。事半功倍,无过于此。若自欲求精求备,再赴西洋,有何不可?”(注:张之洞:《劝学篇》,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117页。)

这段文字表露了张之洞乃至当时朝野上下的两种心理:一是求事半功倍的走捷径心理,也就是一种急功近利心理;二是由“西学不切要者,东人已删节而酌改之”所体现的对日本西学、日本近代化经验的一种信赖乃至依赖心理。 留日学生长期生活在日本,接受日本式教育,对日本文化、文学逐渐产生了某种程度不一的认同感,例如鲁迅对日本“认真”、“余裕”文化的认同(注:参见方长安:《鲁迅立人思想与日本文化(下)》,《鲁迅研究月刊》,2002年第5期。),周作人对日本人“爱好天然”、“崇尚简素”文化的喜爱(注:参见周作人:《最初的印象》,载《知堂回想录》,群众出版社,1999年,第157页。)。他们虽然遭受了种种不公平的民族歧视,但对日本近现代化本身并无抵触,甚至极为向往,因为他们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向中国输入日本近现代化经验。这样,他们与日本文化、文学间便缺少文化、文学传播接受中应有的距离感,也就难以在认同、接受中作一种冷静的观察、分析。这意味着他们中多数人难以看清日本文化、文学的优与劣,势必导致接受上的某种盲目性。而这些留日学生,大都是关注现实、满怀理想的激进的革命青年,充满青春激情,为拯救祖国,在世界上重塑中国形象,他们恨不得一下子让中国实现近现代化,跨入世界强国之列。所以只要他们认为是有用的,就于焦虑、情热之中不惜一切地加以介绍、吸纳,因而往往是热情有余而冷静不足。

日本文学史

河北大学课程考核答题纸 2010----2011学年第2学期 年级 08级专业日语姓名鲁玉良学号 2008413005 考核科目日本文学史课程类别选修 考核类型考查考核方式作业成绩评卷教师 日本文学史を勉強して感じられたこと 通过半年多的日本文学史的学习,虽不能说对日本文学史的发展脉络了如指掌,但是在对日本文学的理解乃至对文学作品的产生及发展上有了很好的理解。总结 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对日本文学史的发展脉络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原来根本不知道日本的文学 史分为上代、中古、中世、近世、近代这一历史划分方法。但是通过日本文学史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不仅知道了这几个分期的划分时间,更对其划分依据有了简单的了解。并且还知道了每个时期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以及那个时代的文学特点。对于整个日本文学的理解可谓是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2、对激发对日本文学的兴趣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以前我认为日本文学枯 燥无味,都是一些很死板的东西,但是通过文学史的学习,老师在课上深入浅出的讲解,是整个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有时甚至会忘记这是在上一节日本文学史的课,老师总是会让我徜徉在生动活泼的文学氛围里,不知不觉将我们吸引到文学作品里,比如说《源氏物语》这本书,就是因为老师的讲解,我才知道原来这本书是这么的有意思,勾起了我的读书的欲望。 3、对自己深入学习日本文学史起到了入门的作用。我打算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 其中的参考书目就有日本文学史,但是指定的教材过于晦涩难懂,有很多地方都不能很好的理解。但是,通过在课上对日本文学史的学习,使我对日本文学史的进一步学习产生了信心,也促使我在课下认真看完我的考研资料。4、对日本文学史的发展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文学作品很大一定程度上是受到 当时时代的影响的。比如,在战中时由于实行文化统治,国内的言论思想受到压制,战争文学、国策文学就比较盛行,也形成了文学不毛的境地。 5、为自己在文学素养乃至在以后工作学习上开拓了道路。文学史的学习的作用 不仅仅单纯在文学的领域对我们有帮助,而且在对今后的学习上也有很大的帮助。在以后参加工作的时候对于文学作品作者时也不会感到生疏。 总结: 通过这段时间日本文学史的学习,使我加深了对日本文学文化的理解,使自 己无论是在研究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一个新的选择。非常有幸能上这节课,也谢 谢老师对我们的教导。

外国文学论文参考选题完整版

外国文学论文参考选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2013届外国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一 1.古希腊神话分析(周红) 2.古希腊悲剧分析(周红) 3.<<荷马史诗分析>>分析(周红) 4.论哈姆雷特的复仇方式/忧郁/延宕(周红) 5.李尔王形象分析(周红) 6.论莫里哀对法国古典主义创作原则的继承和改造或其创作风格(周红) 7.分析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形象(周红) 8.《人间喜剧》的创作成就(周红) 9.论菲尔丁对十八世纪英国小说的贡献(周红) 10.《艰难时事》或《双城记》中的人物刻画(周红) 11.论索福克勒斯悲剧的命运主题或戏剧结构(周红) 12.中外文学中的“小人物”形象比较(具体作品自拟)(周红) 13.中外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比较(具体作品自拟)(周红) 14.论《高老头》的经济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周红) 15.以《百年孤独》为例解析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联系与差异(周红) 16.论“垮掉派”诗歌创作的主题思想(以一位作家为例)(周红) 17.茅盾与左拉小说中的场面描写(周红) 18.论卡夫卡作品的异化主题(周红) 19.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比较(周红) 20.“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中外文学中女性形象比较(具体作品自拟)(周红) 1.康拉德《黑暗的心》的相关研究【岳峰】 2.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日本人形象变迁史(具体作品自拟)【岳峰】 71.劳伦斯小说创作特色【岳峰】 74.论奥尼尔作品的悲剧精神/思想特征/艺术特色【岳峰】 140.康拉德《进步前哨》的相关研究【岳峰】 141.康拉德《吉姆爷》的相关研究【岳峰】 142.康拉德《台风》的相关研究【岳峰】 143、康拉德的政治三部曲研究【岳峰】 144.福斯特的《印度之行》研究【岳峰】 145.福斯特的《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研究【岳峰】 146.福斯特的《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研究【岳峰】 147.福斯特的《霍华德庄园》研究【岳峰】 148.莱辛的《金色笔记》研究【岳峰】 149.莱辛的《野草在歌唱》研究【岳峰】 150.莱辛的其它小说研究【岳峰】 151.奈保尔的《河湾》研究【岳峰】 152.奈保尔的《自由国度》研究【岳峰】 153.奈保尔的其它小说研究【岳峰】 154.其它后殖民小说研究【岳峰】 155.最近十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小说研究【岳峰】 1.论圣经文学的成就及其对欧洲文学的影响(姚公涛) 2.分析《唐吉诃德》中的人物塑造艺术(姚公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