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旗制度参领佐领都统

八旗制度参领佐领都统

八旗制度参领佐领都统
八旗制度参领佐领都统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八旗制度参领佐领都统

篇一:满洲xx旗下参领、佐领一览

满洲正黄旗

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万历二十九年,上三旗。兵丁人口最多,至清末,下辖92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约3

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5万人。《光绪会典事例》:佐领成分,宗室三、觉罗四、新满洲四、蒙古八个半、朝鲜二、番子一、满洲七十。正黄旗满洲都统第一参领所属十九佐领:注:第十八佐领,暂列于此。

正黄旗满洲都统第四参领所属十八佐领:

注:第五佐领为寨三所管半佐领与颜都所管半佐领合为一整佐领。康熙13年,将寨三所管人丁分出。注:据载,正黄旗有勋旧佐领15,世管佐领56,族中承袭佐领2,互管佐领3,公中佐领21,番子佐领1。

满洲正白旗

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上三旗之一,顺治初,多尔衮将自己所领上正白旗纳入上三旗,遂成定制。至清末,下辖86个整佐领,约2.6万兵丁,总人口约13万

人。《光绪会典事例》:佐领成分,宗室二、觉罗四、新满洲四、蒙古二、满洲七十四。

正白旗满洲都统第一参领所属十七佐领(《清朝会典》作十八):

篇二:清代八旗佐领抬旗现象论析

清代抬旗现象论析

——以佐领抬旗为中心的考察

孙静

(大连民族学院东北少数民族研究院,辽宁大连116600)【摘要】抬旗是清代满洲统治者酬答旗人的一种恩赏行为。八旗内部旗人之间的上下、亲疏之别是抬旗得以产生的根本前提。旗分佐领的升转变化不拘定限,形式多样,但上承恩眷的旗人在八旗内部的流动掩盖不住其被清廷置于更

加严密控制之下的事实。从根本上说,抬旗不过是满洲统治者藉以维护自身地位与巩固统治的一种手段,它深深地烙上了满洲居于主导地位的清政权统治的鲜明印迹。

关键词:清代八旗佐领抬旗

八旗是清代最具民族统治特色的社会组织,它是满洲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根基。因此,清历代统治者都不断维护并完善八旗建制,使之发展成为体制严密、等级分明的组织形式。抬旗则为八旗辖制下的旗人升转提供了一种方式。相对于规模庞大的八旗组织而言,有清一代享受到抬旗殊荣的旗

人屈指可数。抬旗是令地位低下的旗人企及和羡慕的。但是,在抬旗问题上,清代未能形成有章可循的完备定例,封建帝王恩赏旗人偶尔行之的抬旗举措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旗人自

下而上升转的一种特殊制度。特别是被抬旗者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以后,他们一般都会极力掩饰自己卑微的出身。因此,清代官修史书有关抬旗的记载或语焉不详,或互有歧义,从而导致后人对抬旗缺乏清晰完整的认识。作为清代特有的一种重要社会现象,杜家骥先生曾对“抬旗”多有研究,在《清代八旗制度中的“抬旗”》、《八旗与清朝政治论稿》1等论著中,他主要梳理了抬旗的不同形式,揭示了旗人内部的等级差别,探讨了旗内各色成员间的政治关系。不过,现有研究对佐领的抬旗现象尚未有专门探讨。《钦定八旗通志》是乾

隆帝敕令编修的一部以八旗为专门内容的志书。其中,旗分志是四库阁臣对旗分佐领编设源流及发展变化等具体情况

的记录,在研究八旗佐领升转变化这个问题上,其文献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本文主要以《钦定八旗通志·旗分志》为考察依据,在借鉴前贤研究成果和参稽各种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拟对清代抬旗的背景,旗分佐领抬旗的形式、原因及影响等相关问题进行尝试性分析,以期丰富并推动清代抬旗及八旗等问题的深入研究。

清朝入关后,君主专制逐步取代“八固山王共理国政”

而成为清代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孟森说:“太宗(皇太极)以来,苦心变革,渐抑制旗主之权,且逐次变革各旗之主,使不1杜家骥:《清代八旗制度中的“抬旗”》,载《史学集刊》1991年第4期;《八旗与清朝政治论稿》,人民出版社20xx年版。

能据一旗以有主之名,使各旗属人不能于皇帝之外复认本人之有主。盖至世宗(雍正)朝而法禁大备,纯以汉族传统之治体为治体,而尤以儒家五伦之说压倒祖训,非戴孔、孟以为道有常尊,不能折服各旗主之秉承于太祖(努尔哈赤)也。世宗制《朋党论》,其时所谓‘朋党’,实是各旗主属之名分。”2其实,旗主与皇权较量的结果在顺治时期已初见端倪。顺治初年,正白旗主多尔衮以摄政王和皇叔父的身份独断专行,俨然太上皇。他死后两个月,顺治帝遂以“阴谋篡弑”的罪名,“籍其家,诛杀其党羽”,“削其尊号及其母妻追封,撤庙享”,甚至掘墓鞭尸。3其后顺治帝将多尔衮统领的正白旗收归己有,加上原有的正黄旗、镶黄旗,是为“上三旗”。上三旗为“天子自将”,地位高贵,人多势众,是八旗的核心。其余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旗为“下五旗”,由宗室王公领辖。自此,八旗内部开始严格上、下之分。另外,八旗中的每色旗下又包括以满洲、蒙古、汉军名称冠之的三个旗。对于满、蒙、汉之间的等第区别,满洲统治者并不隐讳,雍正帝曾明言:“如宗室内有一善人,满洲

内亦有一善人,朕必先用宗室;满洲内有一善人,汉军内亦有一善人,朕必先用满洲;推之汉军、汉人皆然。”满洲人与蒙古人、汉人相比,拥有同等条件下的优先择用权。乾隆帝在赦撰的《清朝文献通考》中亦明言:“我朝封爵之制,亲亲而外,次及勋臣,所以隆报功之典,广世禄之恩也。兹所纪载首满洲,次蒙古,又次汉军。”可以说,在清朝不断加强中央集权的过程中,八旗内部各色人员之间的上下与亲疏之别亦得以不断强化,其结果自是身份有别的旗人之间形成了清晰可鉴乃至不可逾越的界限,八旗本身具有的这种级差性的组织结构正是抬旗得以产生的根本前提。

根据现有文献记载,抬旗最早发生在顺治八年,是年九月初七日,内翰林秘书院大学士、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洪承畴趁顺治皇帝亲政之际,自请“准臣入镶黄旗乌金绰哈固山牛录下”,被准“听从其便”,遂归入镶黄旗汉军第五参领第三佐领。5其子士铭、孙奕沔及玄孙德标都曾经担任佐领。6洪承畴降清之初,应编在内务府镶黄旗下,顺治八年之后方被抬入八旗汉军。清代的内府旗人

就是内务府三旗的成员。内务府三旗即从皇帝亲自统帅的镶黄、正黄、正白等上三旗所属的户下包衣(满语booi,汉译“家人”之意)挑选组成。内府三旗最早设于入关之初,顺治元年(1644年)共有九个内府佐领(满洲佐领)、十二个旗鼓佐领(系由包衣尼堪即家奴汉人所编成)、一个高丽(朝鲜)

佐领,下设满洲佐领护军校,旗鼓佐领内管领、护军校各若干人,隶于领侍卫内大臣。康熙十三年(1674年),改隶于内务府。内府旗人的身份较低,由于他们在皇帝身边侍从职差,一旦受宠擢至将相大员,便有可2孟森:《八旗制度考实》,载《清史讲义》第一编,中华书局20xx年版,第20~21页。

3《世祖章皇帝实录》卷53,顺治八年二月,第1915页。

4《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30,雍正三年三月十三日谕,载《四库全书》第414册,第259页。

5顺治八年十月初一日《户部题本》,载《明清史料》丙编·第二本,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2年版,第131页。需要注意的是,《清史稿》“列传二十四·洪承畴”记:“承畴既降,隶镶黄旗汉军,太宗遇之厚。”根据这一记载,在崇德后期,洪承畴即隶于汉军镶黄旗,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另外,《清史列传》的记载亦隐去了洪氏曾编隶于内务府的事实。

6《钦定八旗通志》卷22,旗分志二十二,吉林文史出版社20xx年版,第404页。

4

能被抬入八旗之中。《大清会典则例》中有关抬旗的规定就是专门针对包衣而言的,顺治九年清廷议准:“内府三旗佐领、内管领下官员,有军功劳绩,奉特旨令其开出内府

佐领、内管领者,各归上三旗旗下佐领。五旗王公府属(即包衣),惟有军功劳绩,或奉特旨,或由王公奏准,令其开出府属佐领者,各归本王公所属旗下佐领,或归上三旗旗下佐领。”7内府旗人与八旗分属两个独立的组织系统,彼此互不相干。从内府系统转到八旗系统,表明内府旗人奴仆身份的解除。在人数众多的内府旗人中,能够膺此殊荣的只是凤毛麟角。

所谓“抬”,即往上托,举,有抬高、提升之意,抬旗即各色旗人由低位向高位的一种升迁现象。徐珂对清代的抬旗现象有所总结,他指出:“徙居内地之旗人,有以建立功勋或上承恩眷而由内务府旗抬入满洲八旗,或由满洲下五旗抬入上三旗者,皆谓之抬旗。然仅限其本支子孙,虽胞兄弟不得与。皇太后、皇后之丹阐(满语,母家)在下五旗者,皆抬旗。”8事实上,抬旗的形式更为复杂多样,仅旗分志记载的21例佐领抬旗就超出了徐珂的概括。笔者依据抬旗佐领的流动方向,对清代佐领抬旗作了初步归类,基本情况如下:

最常见的抬旗当属由内府系统抬入八旗旗分佐领,旗分志记载了10例,且被抬入八旗的包衣属下均编隶于镶黄、正黄、正白上三旗满洲之中。镶黄旗满洲中有一个半分佐领、三个整佐领是由包衣发出编隶本旗的。第一参领第十八佐领

系乾隆四十年将懿皇贵妃之外戚人等,由内务府发出,编于本旗。因人丁不敷,作为半分世管佐领,以员外郎包衣佐领德馨管理。9第四参领第十六佐领系雍正十二年九月,将纯

裕勤太妃本氏子孙由包衣发出编隶世管佐领,令太妃之兄晋观之子陈镤管理。10第五参领第十四佐领系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将包衣佐领哈达合族人等由包衣发出编隶本旗。11第五参领第十五佐领,原系康熙十九年奉旨将包衣下侍卫飘色与前锋统领索柱巴图鲁由包衣拔出,合各姓满洲编立之佐领。初以飘色管理。12正黄旗满洲第三参领第十四佐领、第五参领第十七佐领两个佐领的成员均来源于包衣。第三参领第十四佐领系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九日,由镶蓝旗包衣佐领内太后之亲族及阿萨纳佐领内太后之亲族合编一佐领,以一等公散秩大臣伯起管理。13第五参领第十七佐领系雍正元年将履郡王之外祖陶尔弼合族人丁,由包衣发隶本旗,编为半个佐领,即以其族子谢尼管理。后正红旗郎中商吉图之族人归入谢尼佐领内,成为一整佐领,仍以谢尼管理。14正白旗满洲中有四个佐领系由包衣或属下抬入本旗。第一参领第十八佐领,系乾隆六年五月因原任7《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32,户部·户口上,载《四库全书》第621册,第3页。

8徐珂:《清稗类钞》第四册,种族类·旗人抬旗,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901页。

9李洵、赵德贵等主校点:《钦定八旗通志》卷2,旗分

清代八旗制度

1、八旗制度是一个集()为一体的组织。 A、经济、政治、文化 B、经济、政治、社会 C、经济、军事、社会 D、政治、经济、军事 我的答案:D 2、清代的八旗制度是由哪三个部分组成的?() A、八旗满洲、八旗中原、八旗蒙古 B、八旗满洲、八旗汉军、八旗蒙古 C、八旗满洲、八旗汉人、八旗蒙古 D、八旗东北、八旗中原、八旗蒙古 我的答案:B 3、八旗制度最基本的特征是“以旗统人”。() 我的答案:√ 4、八旗制度是一个军政合一、军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并不完全是一个军事组织。()我的答案:√ 5、“指婚”步骤中最重要的是()。 A、呈报宗人府 B、钦天监合算八字 C、颁发御旨 D、授予品级 我的答案:C 6、一般旗人的婚嫁权归()所管理。 A、自己 B、父母 C、贝勒 D、佐领 我的答案:D 7、清朝时期允许皇室男女与民人通婚。 我的答案:× 8、选秀女合例年龄应当是()。 A、12-19岁 B、12-18岁 C、13-17岁 D、13-16岁 我的答案:D 9、清朝选秀女制度变化,秀女范围逐渐缩小最主要的原因是()。 A、受汉族传统礼教的影响 B、八旗人口增长很快

C、限制部分宗族在朝廷的权势范围 D、以上都不是 我的答案:B 10、清朝中期以前,所有的八旗女子曾经都要参加阅选秀女。() 我的答案:√ 11、以下关于清朝宫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务府一年一次阅选宫女。 B、宫女可以充当内廷使女。 C、宫女的选择范围也逐渐缩小。 D、宫女到了二十五岁可被遣送回家。 我的答案:C 12、清朝的宫女主要来自于外八旗。() 我的答案:× 13、关于清朝对儒家学说态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儒学非常尊崇,并付诸实践 B、汉族士大夫在这个方面的影响力远大于满族学者 C、儒学是清朝社会两性关系、妇女观念的核心 D、由皇太极开始,将儒家伦理道德作为满族社会遵行的准则 我的答案:B 14、清朝接受儒学伦理道德后,对妇女生活、婚姻的规范发生了哪些改变?() A、婚娶按照辈分,不许一夫多妻 B、严格的嫡庶之间的区别 C、禁止从死,禁止收继婚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15、清朝在尊崇儒学的情况下,满族社会尤其是旗人妇女保留了哪些固有特点?() A、禁止旗人妇女缠足 B、服满族衣冠和服饰 C、旗人妇女善于操持家务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16、清朝对八旗寡妇的优抚包括旗兵孀妇、旗人寡妇终生半俸半饷政策。() 我的答案:√ 17、“出旗为民”政策的实施是在()。 A、雍正年间 B、康熙年间 C、嘉庆年间 D、乾隆年间 我的答案:D

满清八旗制度文档

满清八旗制度文档 Documents of Eight Banners system in Manchu and Qin g Dynasty 编订:JinTai College

满清八旗制度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规章制度是指用人单位制定的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理的规则和制度的总和。本文档根据规则制度书写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修改及打印。 八旗制是清代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制度,由太祖努尔哈 赤在女真人牛彔制基础上建立的。下面小泰为大家精心搜集了一篇“满清八旗制度”,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满清八旗 八旗制是清代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制度,由太祖努尔哈 赤在女真人牛彔制基础上建立的。明万历二十九年(162019年)始建四旗,正黄旗、正蓝旗、正白旗和正红旗。明万历四十三年(162019年)增设四旗,称镶黄旗、镶蓝旗、镶红旗 和镶白旗。定三百人为一牛彔,五牛彔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固山即旗)。满族人按八旗制分隶各旗,平时生产,战时从征。初建时,不但在军事上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具有行政和生产职能。清朝统一,太宗皇太极为加强对旗人的束缚,增强了八旗制的军事职能,并为扩大军事实力和笼络人心,又建立了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各旗有军营、前锋营、骁骑营、健

锐营和步军营等常规伍,司禁卫,云梯和布阵等职。另外,设立了相礼营、虎枪营、火器营和神机营等特殊营伍,演习摔跤、射箭、刺虎和操练检枪等。由於清初诸帝很重视枪炮武功等实战本领,八旗军在平定三藩,收台湾各抵御沙俄侵略等战斗中都取得了辉煌战绩。八旗兵分为京营和驻防两类。京营是守卫京师的八旗军的总称,由朗卫和兵卫组成。侍卫皇室的人。称朗卫,且必须是出身镶黄、正黄和正白上三旗的旗人,如紫禁城内午门、东西华门、神武门等由上三旗守卫。驻防是指驻防全国各要地的八旗。京营总兵约十万,驻防兵人类也在10万 左右。 正黄旗 以旗色纯黄而得名。正黄、镶黄和正白旗列为上三旗, 上三钠无王,都归皇帝所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至清末,是八旗洲中人最多的一个,下辖92个整佐领又 2个半分佐领,约3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5万人。康 熙的爱臣,乾清门一等侍卫纳兰性德就是正黄旗人。 正蓝旗 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闪电河流贯领接河北。清 代八旗之一。建於明万历二十九年(162019年),因旗色纯

清朝时满族的八个显赫的姓氏

清朝时满族的八个显赫的姓氏。 满洲八大姓:佟(佟佳氏),关(瓜尔佳氏),马(马佳氏),索(索绰罗氏),齐(齐佳氏),富(富察氏),那(纳喇氏),郎(钮祜禄氏)八 姓,俗称“满洲八大姓”。 八大姓简介: 佟佳氏:汉姓佟氏,入满洲旗后,加“佳”字以区别未入旗之汉姓。佟佳氏(佟氏)辽东巨族也。佟佳,地名,在今天的辽宁省新宾县境。国初有佟养性、佟养正居佟佳地,因以为氏。著名人物:太祖元妃,顺治孝康章皇后,康熙孝懿仁皇后,道光孝慎成皇后,咸丰端恪皇贵妃。 马佳氏:满族姓氏,后改汉字姓“马”等。为世传“满洲八大姓”之一。以地为名。原氏族起源地“嘉里库马佳”。《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七记载有:“马佳,本系地名,因以为氏。其氏族散处于绥芬、马佳及各地方”。本氏族起先多为镶黄旗和正红旗,入关后部分分支被封为正黄旗。入关后满族同化了部分马姓氏汉人,并授予其旗人身份。 瓜尔佳氏:满族姓氏,后改汉字姓“关”等,为世传“满洲八大姓”之一。是以地域而命名的姓氏,这一姓氏的应用,由明伊始直至清初。瓜尔佳氏部分史料亦有称之为哈尔佳者,但二者之间只是谐音

上的变化。远在明代以前,辽东满族关姓的先世是由金、元时期的女真姓氏古里甲姓氏演变为瓜尔佳姓氏的。著名人物:清初权臣鳌拜。 齐佳氏:又作奇氏,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世居叶赫,齐家营等地,以地为姓,后改汉字姓齐。齐佳氏是满族中特别显贵的家族,人口不多,是“满洲八大姓”之一。 索绰罗氏:亦称索绰络氏,满族姓氏。索绰罗,地名,什么地方待考。其族以地为氏,世居辉发、叶赫、讷殷、乌喇、索绰络等地。大学士英和的高祖都图,曾经管理过国库,因为一丝不苟,被康熙帝赐“石”姓,故其后裔皆以“石”为姓。 富察氏:富察氏是以地命名的姓氏。是满洲八大姓的中的第六个。富察氏,又作“傅察”,“富尔察”。女真最古老的姓氏,唐末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蒲察,金旧姓“蒲察”,以部为氏。蒲察,乃辽代女真旧部,势力强大。金朝时期,为女真黑号之姓第二姓,与皇室世代姻亲。金元时,曾冠汉字姓李。 那拉氏:那拉氏,是叶赫部族的那拉氏,与乌拉那拉氏有所不同。 钮祜禄氏:清朝大姓,钮祜禄,满语“狼”。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主要分布在松花江流域、牡丹江流域、长白山区。狼是满族先世女真的图腾之一,女真人出于对狼的崇拜,而以其为姓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钮祜禄”这个姓氏的称谓曾几度变化,元代称“亦气

满洲中中央银行代用币-管晓明

满洲中内银行代用币 一、伪满洲国 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了侵华战争,南满铁路路轨被炸毁成为日本裁赃嫁祸于中国军队的导火索,9月19日,日军侵占沈阳,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1932年3月1日,由日本关东军为主拼凑扶持的傀儡政权“满洲国”成立,建都新京(长春),年号“大同”。1932年9月15日,签订《日满议定书》,日本担负伪满洲国“国防”,并在附件中规定由日本管理伪满的铁路、港湾,航空等,日本有权开发矿山,充任满洲国官吏,向满洲国移民等。1945年8月5日,日本战败投降。8月17日,溥仪退位,伪满政权彻底灭亡。 二、满洲中央银行 “九一八”事变时,日本关东军就迅速封锁了中国满洲地区四大金融机构,谋划设立伪满州中央银行接管控制,进而全面掌控东北金融,榨取国民财富,为扩大侵华战争和发动太平洋战争提供资金支持。 1932年6月15日“满洲中央银行”在伪满洲国新京设立总行,并在沈阳等大城市设分行,县以上设支行和办事处,分支机构达128处。 伪满洲银行除发行纸币、辅币外,还发行了种类繁多的金属代用币,币值从伍圆至壹佰圆隔五递进,计20种面值,

该币黄铜材质,直径4厘米,中有圆孔,背打制编号,其发行范围涉及航空、海防、空防、防务、军舰、矿业等诸多领域,尤以铁路为甚,目前已发现实物20余种(见后表),且有不同版别。 三、南满铁路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是日本在满洲进行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侵略活动的指挥中心,简称“满铁”。1906年成立于日本东京,1907年迁至大连,同年4月开业。1932年在长春设特别本部(总社),1944年迁往长春。 “九一八”前,东北铁路线日本为2361公里,沙俄为1789公里,中国为1186公里,英国为890公里,合计6225公里。“九一八”后,俄将中东铁路全线卖给“满洲国”,按《满日议定书》协定,铁路委托关东军管理,关东军又委托满铁实施经营管理,至1939年,东北全境铁路总长突破一万公里。 南满铁路除铁路自身经营建设外,另有大片铁路附属地规划利用,总面积达483平方公里,垄断经营煤矿、钢铁、码头等领域,并将触角延伸至制造业、电气、农林牲畜,文教医疗、旅游等方面,鼎盛时期员工达39.8万人,成为一个吞食中国财富、资源支撑侵略扩张战争的庞大托拉斯。 1945年日本投降,满铁于当年9月停止营业。资产清算期间,苏军在占领东北的8个多月时间内,将满铁大量设备

八旗制度

八旗制度 八旗,又称八旗制度,是清代旗人(后演变为满族)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也是有清一代的根本制度。八旗制度是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正式创立。1601年初建时仅三旗:黑旗、白旗、红旗。1615年因“归服益广”将三旗析设为八:原红旗分为正黄、镶黄二旗;原白旗分为正白、镶白、正蓝三旗;原黑旗分为正红、镶红、镶蓝三旗。合称八旗,统率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 1584年,出身建州左卫的努尔哈赤兴兵,以黑旗为帜。随着1589年建州三卫的统一,统治人丁也不断增多,努尔哈赤另设红旗军亲领,将黑旗军交由胞弟舒尔哈齐指挥。1601年征服海西女真哈达部落之后,又分设白旗军,由长子褚英指挥。红白黑三旗是后来八旗制度的主要基础。 1615年,建州已经吞并除叶赫之外的所有女真部落,而且蒙古也多有归附。麾下牛录已有百倍于起兵之初的规模。因此,努尔哈赤于该年将红白黑三旗及所领牛录析设为八个旗:原红旗分为正黄、镶黄二旗;原白旗分为正白、镶白、正蓝三旗;原黑旗分为正红、镶红、镶蓝三旗。正四旗旗帜为纯色四方形,龙首朝后;镶四旗旗帜为五边形,黄、白、蓝三旗镶红边,红旗镶白边,龙首朝前。当时各旗的旗主分别是:正黄旗主多铎、镶黄旗主阿济格、正白旗主皇太极、镶白旗主杜度、正蓝旗主莽古尔泰、镶蓝旗主阿敏、正红旗主代善、镶红旗主岳托。八旗制度,(镶,俗写亦作厢)。 1626年,皇太极继承汗位之后,为名正言顺及巩固权力,将多铎、阿济格二人统领的正黄、镶黄二旗改色为正白旗与镶白旗,而将自己亲领的原正白旗改色为正黄旗,又夺取杜度的原镶白旗主之位,

交由长子豪格担任,改色为镶黄旗。1635年,正蓝旗主莽古尔泰意图谋反事败遭诛,该旗由皇太极所得,皇太极将其与自己亲领的正黄旗混编重组,成为新的正黄旗和镶黄旗,并从中分出8个牛录给予豪格统领的原镶黄旗,又再次将其改色为正蓝旗。1648年,豪格因1643年的继位之争被摄政王多尔衮陷害下狱暴亡,正蓝旗又为多尔衮所得,多尔衮将其与自己统领的正白旗混编重组,成为新的正白旗和镶白旗,将胞弟多铎统领的原镶白旗改色为正蓝旗。此后八旗旗色再未变化。 1650年,摄政王多尔衮去世,清世祖顺治开始亲政。他为了加强掌控,亲自统领了原属多尔衮的正白旗,这样由皇帝控制的正黄、镶黄、正白三旗,称为上三旗;由诸王、贝勒掌控的镶白、正蓝、镶蓝、正红、镶红五旗,称为下五旗。到了雍正年间,清世宗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将下五旗旗员与旗主诸王、贝勒的从属关系彻底废除,仅保留各属下包衣的直接控制权。下五旗中的旗分佐领,也由皇帝直辖。清世宗还以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居左,称为左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居右,称为右翼。 八旗旗帜除四正色旗外,黄、白、蓝均镶以红,红镶以白。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镶黄、正黄、正白(后由多尔衮将正白旗代替正蓝旗成为上三旗)三旗,由皇帝自将,称为上三旗,余下五旗称为下五旗。镶黄旗又称头旗。 八旗本无高低之分。清军入关以前,宗室亦分八旗。惟镶黄旗只属于皇帝一人。镶黄旗内除了皇帝之外.没有其他宗室。稍后,皇权进一步加强,正黄旗与正白旗又归皇帝统属。入关以后,宗室王公皆分隶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等五旗,皇子分府全部拨入这五旗。再无入正黄与正白旗的人。如此始有上三旗,下五旗之分。实际

羊城寻踪:广州满族八旗的故事 满族八旗

广州满族是有故事的民族。广州世居满族族源几乎都来自八旗驻防军,在近三百年历史岁月中,八旗兵在广州驻防和繁衍,从被动的南下戍边执行军事任务,到成为具有老广州历史名分的南方居民,历史文献都留下广州满族生活的记录,老街巷、旧石碑也留下广州满族的历史残片。 城西八旗驻防区 在整个广州府城内,满汉军全部集中在城西部,城东部为“民境”和文官行政区、教育区,满汉八旗兵地段主要在今天的越秀区范围内。 广州满洲八旗兵驻防状况正北面是镶红旗,北起进土里,由云台里起,包括南海学宫街、米市街和光塔街北,一直到仙羊街东北及甜水巷和北仙邻巷,就是今天的惠福西路一带; 西北是镶蓝旗,从光塔街南和仙羊街北算起,包括纸行街、木牌坊、莲花巷、白沙巷、红沙巷,直到西城根; 正西是正蓝旗,以大市街为中心,包括进土里、南仙羊街、牛头巷、四栅门、诗书街、安义街、大利巷,即从西辕门起到小水关止; 正西偏南是正白旗,以七株榕为中心,由象牙巷口起,经梳篦巷、麻行街至诗书街止;

西南是镶黄旗,由归德门内的梓德里起,至上古里及前锋营箭道城根止正南是正黄旗,由东绒线巷起,到白薇和毕公巷止; 正东是正红旗,由大市街南起,以走木巷为中心,经绒线巷、走木巷、竹篙巷、扁担巷、温良巷、南濠及西濠街、七株榕、关路巷; 东北是镶白旗,以米市街、甜水巷为中心,从大市街北起,包括玉华坊、米市街、南仙邻巷、南甜水巷,直到东辕门。 清代仙羊街和西濠街于民国21年扩建为马路,因路南端与海珠石相对,又处中段,故名海珠中路。清代早亨坊、大市街和安义街于20年代初扩建为马路,因路东有惠福巷,故称惠福西路。 现在的惠福西路 将军东路上的广州将军署 驻防广州八旗兵的最高长官为将军,其公署俗称将军衙门(古时官厅门首均插旗帜,是三角式,边缘作狗牙状,因此官厅呼为牙门,后因牙字不雅,改用衙字,是为衙门之名所由来)。

1932-1943年伪满洲国将官名录(首发)

1932-1943年伪满洲国将官名录(首发) 1932年08月24日 海军上校尹祚乾任海军少将。 1933年03月03日 郭恩霖、张文铸任陆军中将; 赵振邦、应振复、吉井静吉、傅梦严、李盛唐、王之安、刘茂义、鹏飞、王永清、广轮、唐豫森任陆军少将。 1933年03月03日 王静修、吉兴、于琛徵任陆军中将; 涂全胜、周作霖、冯广友、王克镇、王树棠、贾金铭、杨镇凯、刘维汉、张耀廷、李维权、德楞额任陆军少将。 1933年03月03日 张景惠、张海鹏、于芷山任陆军上将; 邢士廉、王殿忠任陆军中将; 张益三、尚志、刘宝麟、白文清、李文炳、陈德才、朱榕、刘玉琨、王树棠、吴元敏、李毓久、杨秉藻、杨玉书、藤井重郎、田德胜、廖弼宸、李寿山、董国华、张宗援、曹秉森、傅布彦、巴特玛拉布坦任陆军少将。 1933年03月03日 张俊哲、傅铭勋任陆军少将。 1933年06月14日 石丸治都麿任陆军中将。 1933年09月15日 彭金山、李振声、李静、满良、宪源、赫慕侠、郭宝山、金恩奎、崔文林任陆军少将。 1934年02月24日 陆军中将吉兴、于琛徵特任陆军上将; 陆军少将应振复、李文炳、彭金山、李振声、廖弼宸、涂全胜任陆军中将; 王之佑任陆军少将。 1934年05月21日 陆军少将周作霖任陆军中将。 1934年09月15日 陆军少将王永清、李盛唐、巴特玛拉布坦任陆军中将。 陆军步兵上校吕衡、高明、任永和、于治功、李文龙、裴英贤、刘文清, 陆军骑兵上校张泰达、绰罗巴图尔、尹保衡, 陆军炮兵上校王济众、卢静远、石兰斌任陆军少将。 1934年07月01日 王遇甲、索景清任陆军少将。 1934年08月15日 王作震任陆军少将。 1935年03月01日 陆军步兵上校朱家训任陆军少将。 1935年03月19日 陆军少将傅布彦任陆军中将。 1935年03月29日 陆军步兵上校阎家梅任陆军少将。

清代八旗制度

清代八旗制度 清代八旗制度下的妇女生活与婚姻(一) 1 【单选题】清代的八旗制度是由哪三个部分组成的?(B) A、八旗满洲、八旗中原、八旗蒙古 B、八旗满洲、八旗汉军、八旗蒙古 C、八旗满洲、八旗汉人、八旗蒙古 D、八旗东北、八旗中原、八旗蒙古 2 【单选题】八旗制度是一个集(D)为一体的组织。 A、经济、政治、文化 B、经济、政治、社会 C、经济、军事、社会 D、政治、经济、军事 3 【单选题】清朝通过“指婚”对皇族婚姻进行控制的目的有(A)。 A、削弱贝勒的势力和联姻外族。 B、控制贵族人口结构和联姻外族。 C、促进多民族文化交流和削弱贝勒的势力。 D、控制贵族人口结构和促进多民族文化交流。 4

【判断题】八旗制度是一个军政合一、军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并不完全是一个军事组织。(√)5 【判断题】八旗制度最基本的特征是“以旗统人”。(√) 清代八旗制度下的妇女生活与婚姻(二) 1 【单选题】“指婚”步骤中最重要的是(C)。 A、呈报宗人府 B、钦天监合算八字 C、颁发御旨 D、授予品级 2 【单选题】一般旗人的婚嫁权归(D)所管理。 A、自己 B、父母 C、贝勒 D、佐领 3 【判断题】清朝时期允许皇室男女与民人通婚。(×) 清代八旗制度下的妇女生活与婚姻(三) 1 【单选题】清朝八旗制度最基层的领导叫(A)。 A、佐领 B、参领

C、都统 D、贝勒 2 【单选题】选秀女合例年龄应当是(D)。 A、12-19岁 B、12-18岁 C、13-17岁 D、13-16岁 3 【单选题】清朝选秀女制度变化,秀女范围逐渐缩小最主要的原因是(B)。 A、受汉族传统礼教的影响 B、八旗人口增长很快 C、限制部分宗族在朝廷的权势范围 D、以上都不是 4 【判断题】清朝中期以前,所有的八旗女子曾经都要参加阅选秀女。(√)清代八旗制度下的妇女生活与婚姻(四) 1 【单选题】以下关于清朝宫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内务府一年一次阅选宫女。 B、宫女可以充当内廷使女。 C、宫女的选择范围也逐渐缩小。 D、宫女到了二十五岁可被遣送回家。 2

略论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的建立.

略论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的建立. 作者:姚念慈文章来源:中华文史网点击数:652 更新时间:2009年02月19日 一 皇太极在位近二十年期间,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的建立。这不仅解决了大量内附的蒙古人和汉人的组织形式问题,而且也使八旗制的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论述这点之前,先对蒙、汉八旗的建立过程作一简略叙述。 元朝灭亡后,蒙古族北返故土,形成瓦刺、鞑靼两部。到明后期,更分为漠西、漠北、漠南三部。漠西蒙古即原瓦刺部,又称卫拉特四部。漠北蒙古又称外喀尔喀三部。漠南蒙古则以元朝嫡裔察哈尔蒙古最强盛,其余鄂尔多斯、土默特、阿索忒、雍谢布、喀喇沁、内喀尔喀五部、科尔沁诸部皆受其控制。科尔沁、喀尔喀等部蒙古自1593年古勒山战役失败之后,开始与努尔哈齐建立联系,而察哈尔林丹汗则绐终坚持与明朝的结盟。经过努尔哈齐、皇太极两代的努力,终于击溃察哈尔蒙古,将投归后金国的一部分漠南蒙古改编成八旗蒙古,同时对已经臣服但仍留蒙古草原上的漠南、漠北蒙古,也采取了编旗方式,称为外番蒙古各旗。本文涉及的只是统属于满洲八和硕贝勒之下、与八旗满洲并列的八旗蒙古。 努尔哈齐建国之前,已有蒙古人投入其下,吴讷格即是其中最著名者。但八旗刚建立时,来归的蒙古人数并不多,所以直至天命六年(1621)才出现了蒙古牛录的记载。当年十一月,“蒙古喀尔喀部内古尔布什台吉,莽果尔台吉率民六百四十五户并牲畜业归”,努尔哈齐授二人总兵官之职,赐以“满洲一牛录三百人,并蒙古一牛录,共二牛录。”〔1〕此时蒙古牛录尚不多,未有另立八旗蒙古之必要,故古尔布什虽领蒙古牛录,但仍隶八旗满洲之下。 到天命七年初,情况有了变化。原臣属于察哈尔的科尔沁、兀鲁特诸部贝勒明安等十七人举部来投,带来人口凡三千余户。同时,又有喀尔喀部分台吉亦来投。如此大量蒙古人众的拥入,实为后金国与蒙古诸部关系中前所未有。为给尚未来归的蒙古各部树立榜样,天命七年三月,努尔哈齐致书来归之蒙古诸贝勒云:“我思自喀尔喀前来之诸贝勒编为一旗,自察哈尔前来之诸贝勒编为一旗。我念尔等来归,故编尔等为二旗。尔等若以为分旗难以度日,愿与(满洲)诸贝勒结亲通婚,彼此相与,则任尔自便。……我之八家,如同一家。我亲生之诸子与贝勒等携来之诸子,同其爱养,不有歧视。尔等循我国贝勒之例以度日。”〔2〕二旗旗主当是明安贝勒与恩格德尔台吉,其地位与满洲八旗旗主相埒。这反映在天命九年(1624)元旦的朝仪中,恩格德尔所率蒙古诸贝勒仅次于大贝勒代善列于第二班,而排在阿敏等人之前。到天聪元年(1627)十二月外藩蒙古来朝时,明安等人亦是与大贝勒同列,而居阿巴泰等诸小贝勒之前。 蒙古二旗的建立,改变了原来单一的八旗满洲的格局。但是后金统治者一方面以蒙古单立二旗显示优容,另一方面又不让蒙古诸贝勒参预最高决策。从天命七年实行八王共治制,到次年八都堂之设置,甚至皇太极的继位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皆不见蒙古诸贝勒的活动。故实际上蒙古二旗只是属于后金国的附庸,还未能真正同八旗满洲融为一体。 天聪年间,经皇太极不断对蒙古诸部征讨,除察哈尔之外的漠南蒙古诸部已经基本臣服于后金国。此时,皇太极就再也不能容忍后金国内蒙古二旗与八旗满洲并存的二元体制了。天聪六年(1632年)九月,皇太极“以归顺蒙古诸贝勒所行违背,不令别立一旗,令随各旗贝勒行走,所属人员拨与吴讷格、鄂本兑旗下管理。”〔3 〕即令二旗蒙古贝勒归属于各自联姻的八旗满洲贝勒之下。

伪满洲国硬币

伪满洲国硬币一览表 “铝铝”表示字体有横竖之分“镍镍”表示有窄边、宽边之分 较少的铜币:大同二年五厘,大同二年壹分,康德六年五厘 铝币:旧版康德十年壹角,新版满洲帝国康德十年五分 镍币:大同二年五分 镁币:康德十二年五分 完:能介绍一下满洲国样币吗? 周:简单的说吧,有以下几种:

1、铅质硬币,有大同二壹角、大同三壹角、康德元年壹角、康德二年壹角四种; 2、康德三壹角镁质试模样币; 3、康德七五分铝质试铸币; 4、康德九壹角“见本”样币; 5、康德十二壹分镁质币肥厚型; 6、康德十二壹分铝质样币。 注:壹角镍币的样币为银币铝币的样币为铜币 注:康德十年旧版壹角铝币在88年《日本货币录》中标价为1.5万日元(美品),而美国87版《世界硬币目录》中标价更是高达1500美元。由此可见铸行数量之少,可称为“满洲国”硬币中的珍罕品。 完:满洲国钱币收集的重点主要有哪几种年号的钱币? 周:除了上述我介绍的几种少见品种是收藏的重点外,还有满洲铜币当中的五厘和壹分:五厘:大同三、康德元、康德二、康德三、康德四 壹分:大同三、康德元、康德二、康德三、康德四、康德五、康德六 由于满洲钱币制造精美,这些都是以后的潜力品种。 完:满洲国钱币珍品的辩伪是个难题,您能给详细说说真赝特征的区别吗? 周:我介绍一下所见到的赝品中典型的几种: 大同三年改刻大同二年的。主要利用“三”字去掉中间“一”,这种赝品比较好辨认,辨认方法为看“二”字上下两个横的位置和最后一笔的起笔顿笔的笔峰(见图); 十年前铸造的一批大同二、康德六五厘,现在包浆都可以乱真,区别在于真品钱文高挺,不存在弱打现象,赝品一般都是文字弱打现象,马齿和边缘没有明显边界,且平(见图)。 旧版康德十年壹角铝币赝品做工较精美,欺骗性极强,我们可以从边齿、厚度、字体上进行区别,鉴定该币真伪时需要用康德七、八、九年的壹角铝币为样品进行比较,不用真品进行比较的很难区别出真伪。

清代八旗制度尔雅网课通识答案

【单选题】清代的八旗制度是由哪三个部分组成的?(B) A、八旗满洲、八旗中原、八旗蒙古 B、八旗满洲、八旗汉军、八旗蒙古 C、八旗满洲、八旗汉人、八旗蒙古 D、八旗东北、八旗中原、八旗蒙古 2 【单选题】八旗制度是一个集(D)为一体的组织。 A、经济、政治、文化 B、经济、政治、社会 C、经济、军事、社会 D、政治、经济、军事 3 【单选题】清朝通过“指婚”对皇族婚姻进行控制的目的有(A)。 A、削弱贝勒的势力和联姻外族。 B、控制贵族人口结构和联姻外族。 C、促进多民族文化交流和削弱贝勒的势力。 D、控制贵族人口结构和促进多民族文化交流。

4 【判断题】八旗制度是一个军政合一、军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并不完全是一个军事组织。(√) 5 【判断题】八旗制度最基本的特征是“以旗统人”。(√) 需要淘宝、天猫优惠券的小伙伴可以加下我们的qq群655292624 清代八旗制度下的妇女生活与婚姻(二) 1 【单选题】“指婚”步骤中最重要的是(C)。 A、呈报宗人府 B、钦天监合算八字 C、颁发御旨 D、授予品级 2 【单选题】一般旗人的婚嫁权归(D)所管理。 A、自己 B、父母

C、贝勒 D、佐领 3 【判断题】清朝时期允许皇室男女与民人通婚。(×) 清代八旗制度下的妇女生活与婚姻(三) 1 【单选题】清朝八旗制度最基层的领导叫(A)。 A、佐领 B、参领 C、都统 D、贝勒 2 【单选题】选秀女合例年龄应当是(D)。 A、12-19岁 B、12-18岁 C、13-17岁 D、13-16岁

3 【单选题】清朝选秀女制度变化,秀女范围逐渐缩小最主要的原因是(B)。 A、受汉族传统礼教的影响 B、八旗人口增长很快 C、限制部分宗族在朝廷的权势范围 D、以上都不是 4 【判断题】清朝中期以前,所有的八旗女子曾经都要参加阅选秀女。(√)清代八旗制度下的妇女生活与婚姻(四) 1 【单选题】以下关于清朝宫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内务府一年一次阅选宫女。 B、宫女可以充当内廷使女。 C、宫女的选择范围也逐渐缩小。 D、宫女到了二十五岁可被遣送回家。 2

八旗制度

八旗制度 清朝八旗制度的壮大 随着后金的发展壮大,蒙古部族和大量汉人纷纷归附。为加强管理,皇太极于1633年正式另编汉军为一旗,后经过数次增扩,到1642年,终于编成八旗汉军。 1634年,皇太极还把在他统治下的蒙古民族改编成了八旗蒙古。八旗汉军、 八旗蒙古和八旗满洲的建制类同,共同构成清代八旗制度的整体。 实际上,八旗中的民族构成非常丰富,除满族外,还兼容了蒙古、朝鲜、锡伯、赫哲、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其他民族。据记载,康熙年间,镶黄旗满洲都统第四参领的第十七佐领,是由先后来归的俄罗斯人编成的。 在满族的发展过程中,不仅有满族的汉化,同时也有大量蒙古族、汉族等其他民族的满族化,有研究表明,在清初时期民族融合的现象已经十分明显,老北京有一句谚语叫做“不分满汉、但问民旗”说的就是此事。各旗委任都统时,一般不考虑担任都统时人的旗籍,满族可以担任蒙古、汉军八旗都统,汉军、蒙古八旗出身者也可以担任满洲八旗的都统。到光绪朝以后,开始任用不在旗的汉族人士做都统,冯国璋、段祺瑞、王士珍等北洋出身的将领都做过八旗都统。 入关后,清朝政府为了保证兵源,在政治经济上给予八旗人丁的优待,其中包括圈拨旗地,免除赋役,发给官兵粮饷。但从此北京和驻防关内各地的八旗人丁被束缚在一个狭窄的圈子里。由于旗人长期 脱离生产,原有的淳朴勇武风气逐渐丧失,而生活上安于游惰的风气却蔓延开来。 清政府虽提出“扭转风气”、“筹划生计”,但完全属于治标不治本,加上人口大量增加,导致很多旗丁的生活每况愈下。清朝中期以后,财政状况日益恶化,从咸丰、同治年间起,北京旗兵的饷银和禄米分发中已经出现了减成发放的现象,到光绪年间只按照七成发放。到1906年还设立了八旗工厂,想“使八旗子弟,人 人皆能各执一业,以为谋生自立之基”,但已经积重难返,于事无补。 辛亥革命后,八旗制度与清王朝一起退出了历史舞台。 浅论八旗制度 11历史师范范天文 201424143113 摘要:八旗制度是清朝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平时耕猎为民,战时应征为兵。源于满族的牛录制。努尔哈赤将原来牛录这一临时性的生产和军事组织,根据战争的需要,改编成长期的正式组织。八旗制度对满族的形成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满族文化方面,对女真向满族文化的转变以及满族形成后逐渐

伪满皇宫博物院

伪满皇宫博物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 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 伪满洲国皇宫旧址 帝宫莱薰门 所在长春市宽城区 分类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时代1934年 登录1981年4月20日 伪满皇宫博物院是设立在满洲国帝宫(即皇宫)旧址上的宫廷遗址型博物馆,是中国现存的三大宫廷遗址之一,位于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光复路北侧。 历史沿革 满洲国皇帝宝座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扶植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建立满洲国,以此控制中国东北。因为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均不承认满洲国,所以称其为伪满洲国或伪满。1932年3月9日溥仪就任满洲国执政,4月3日执政府迁入原吉黑榷运局旧址。1934年3月1日溥仪称帝,执政府机关改为宫内府。因日本天皇的宫廷叫皇宫,溥仪的这个宫廷就只能对外称为“帝宫”。至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前,满洲国帝宫一直作为溥仪办公和生活的地方。其宫廷区域分为用于政务办公的外廷和帝室生活的内廷两个部分,建筑风格东西合璧,自1945年满洲国解体以后,帝宫建筑毁损严重。 1962年在满洲国帝宫旧址上成立伪皇宫陈列馆,1964年与吉林省博物馆合署,1982年恢复建制,于1984年正式对外开放。其后于2000年7月1日划归长春市管理,2001年2月8日改名为伪满皇宫博物院,现已全面整修,基本恢复旧貌,被定为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 主要景点 伪满皇宫博物院的主要建筑景点有勤民楼、辑熙楼、怀远楼、嘉乐殿、同德殿、书画库、建国神庙遗迹和御用防空洞等,对游客开放的还有跑马场和东北沦陷史陈列馆。

相关文档: ? ? ? ? ? ? ? ? ? ? 更多相关文档请访问:

内务府汉军八旗谱系

内务府汉军八旗谱系 这是从《钦定八旗通志.卷六十八.氏族志八》中抄录下来的,很有价值!里面的汉军旗姓氏都是隶籍于内务府的汉军八旗姓氏,共计一百五十八个姓氏。其中主要是上三旗的汉军八旗姓氏,少部分是下五旗的。《钦定八旗通志》里的汉军八旗姓氏其实就是来源于《满洲八旗氏族通谱》里的尼堪姓氏部分。请大家特别注意的是,这里的汉军旗姓氏只适合原来是隶籍内务府的汉军旗人寻根,不适用于外八旗的汉军旗人,比如内务府的汉军八旗有尚氏,老家是沈阳的,但外八旗的汉军也有尚氏(比如尚可喜)老家是辽阳的,并且两个尚氏的旗籍也不样(内务府尚氏是正白旗的,外八旗尚可喜那支是镶蓝旗的)所以两者虽然同姓但不同宗,不可相混!另外外八旗汉军姓氏数量比内务府的汉军旗姓氏数量还要多得多。 王氏--派出义州,沈阳,纲台,抚顺,辽阳,长白山,中后所,盖州,台安,大凌河 张氏--派出沈阳,辽阳,开平卫,凤凰城,锦州,春家堡,盖州,铁岭,牛庄,抚顺,大凌河高氏--派出沈阳,辽阳,锦州,海州,辽阳,中后所 陈氏--派出海州,辽阳,沈阳,巨流河,大凌河,辽阳,铁岭,抚顺 胡氏--派出辽阳,三韩,沈阳,锦州,抚顺 黄氏--派出沈阳,牛庄,郎家堡,塔山,辽河,辽阳,铁岭,抚顺 吴氏--派出铁岭,沈阳,中后所,抚顺 李氏--派出沈阳,辽阳,长白山,王多罗树鱼后屯,锦州,灵生壁,家邦,和罗,松山,铁岭,抚顺,穆家堡,耀州 雷氏--派出沈阳,辽阳 周氏--派出沈阳,集屯,铁岭,坡子,开原,中后所,辽阳,抚顺,穆家堡,沈阳 董氏--派出抚顺,沈阳,义州,辽阳,抚顺 钮氏--派出辽阳 刘氏--派出长白山,三韩,辽阳,铁岭,沈阳,刘家峪,抚顺,盖州,牛庄,宁古塔,大凌河尚氏--派出沈阳 马氏--派出沈阳,谢河,海州,辽阳,抚顺 曹氏--派出沈阳,抚顺 郑氏--派出沈阳,辽阳,铁岭 魏氏--派出沈阳 白氏--派出抚顺,辽河,沈阳,郭尔泰 韩氏--派出中后所,苏家堡,长白山,沈阳,辽阳,二塞子 丁氏--派出辽阳,沈阳 吕氏--派出铁岭,尚阳堡 罗氏--派出沈阳,吉林乌拉 徐氏--派出沈阳,大凌河,铁岭,辽阳,巨流河,抚顺 崔氏--派出沈阳,铁岭,辽阳 杨氏--派出沈阳,锦州 赵氏--派出沈阳,长白山,铁岭,锦州,沾河,抚顺,榆树沟 许氏--派出抚顺,沈阳,辽阳 郭氏--派出沈阳,辽阳,盖州 何氏--派出沈阳,抚顺 姚氏--派出沈阳,襄平,抚顺 谢氏--派出沈阳 孙氏--派出抚顺,铁岭,三虎石,沈阳

创立八旗制度的是

创立八旗制度的是 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九年(XX年)正式创立, 初建时设四旗:黄旗、白旗、红旗、蓝旗。XX年因“归服益广”将四 旗改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并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称八旗,统率满、蒙、汉族军队。规定每300人为一牛录,设 牛录额一人,五牛录为一甲喇(队),设甲喇额真(参领)一人,五甲喇 为一固山,设固山额真(都统、旗主)一人,副职一人,称为左右梅勒 额真(副都统)。皇太极即为后为扩大兵源在满八旗的基础上有创建了 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其编制与满八旗相同。满、蒙、汉八旗共二十 四旗构成了清代八旗制度的整体。满清入关后八旗军又分成了禁旅八 旗和驻防八旗。 八旗制度是中国清代中华民族的社会组织形式。 女真人以射猎为业。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取得节 节胜利。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四十三年, 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创建 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 满洲人运用此军事组织制度建立了清朝。在平时,人们从事耕作、狩猎等活动;在战时则应征为兵,起源于女真族的狩猎组织──牛彔。 具有旗籍的家族人员称为旗人。到19世纪末随着清朝的解体,八旗军 事组织制度不复存在。但一部分八旗的后代仍自称为旗人。 八旗的军事组织制度是由满族的首领努尔哈赤所制定。努尔哈赤 起初将自己的军队分编为四旗,四旗均以不同颜色的旗帜作为识别, 成为“正黄旗”等。随军队壮大,又将四旗加上边框,成为“镶黄旗”等,形成八旗。满人靠着这军事组织制度,于36年建立清国。 八旗制度特点:

伪满八大部简介

伪满八大部简介 伪满八大部位于长春市中心的新民大街附近,包括伪满洲国的八大机构(治安部、司法部、经济部、交通部、兴农部、文教部、外交部、卫生部),建成于1936年。八大部各幢大楼的建筑风格都各不相同,集中西方风格为一体,既有外观宏伟的大楼,又有垂花拱门的庭院。在新民大街两侧,满是高大挺直的杨树,这八幢建筑独特的大楼就繁华绿树之中隐隐而现,将这条街装点得典雅清净。“八大部”于1936年间基本建成,唯有溥仪的“新皇宫”(今地质宫)只完成地下部分,而金碧辉煌的宫殿,是解放初完工的。宫殿,华丽中透着古朴,翠绿色琉璃瓦的宫顶,高大的六根红柱,使整个宫殿庄严雄伟。宫殿占地31.2公顷。殿前的广场已改建为文化广场,是人们观光休闲的理想场所,那绿色的草坪、白色的广场鸽以及壮美的雕塑太阳鸟每天都吸引着大批游人。站在宫殿的中轴线上向南望去,一条宽阔笔直的大街直插南湖公园,宽约60米,两侧是高高的杨树,中线花坛是松、柏、丁香树带,通街象一条绿色长廊。“八大部”办公楼坐落在沿街两侧。 伪满综合法衙(今中国人民解放军461医院),邻近南湖公园,占地面积10万余平方米,正中塔式楼顶,嵌以紫红色的琉璃瓦,外墙用咖啡色砖贴面,设计新颖独特,外表呈圆角曲线形。它是伪满州国的最高司法机关,是日本帝国主义和伪满傀儡政权统治镇压中国人民的主要工具之一,楼内设有刑讯室和绞人机等10种刑具。无数中华优秀儿女,在此惨遭无辜杀害。 伪满八大部建筑特点 八大部所有的外墙都采用了当年最先进的陶瓷贴面技术,而这种技术在世界范围普及开来,至少已经是半个世纪以后的事情了。陶瓷贴面的色彩以咖啡,褐,赭,淡黄等相对沉静的暖色为主,而大厅内的地面、楼梯及楼梯围面都是淡黄底色的水磨石,墙围多是配套颜色的大理石。工艺讲究,质量上乘,70多年以后,除了极个别的硬伤外,无论是外墙的瓷砖还是室内的地面、墙体,基本保持原色并光滑如新。这些建筑还在混凝土的配比和质量下了很大工夫,使混凝土的强度提高了很多倍。 八大部各部建筑各具特色,绝无雷同。其间各有院落,皆掩映在绿涛之中,错落有致的高大楼房,典雅幽静的庭院,集中西方建筑风格为一体,这里的街心带状花园与和谐的建筑,把长带形风景区妆扮得格外俊美。 伪满八大部建立背景 1932年,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将长春市变为伪满州国国都——新京市,并在新京建起了伪满国务院(今白求恩医大基础楼)及所属八个部,即:伪满治安部(今白求恩医大一院)、伪满司法部(今白求恩医大校部)、伪满经济部(今白求恩大三院)、伪满交通部(今白求恩医大卫生学)、伪满兴农部(今东北师大附中)、伪满文教部(今东北师大附小)、伪满外交部(今社会科学院)、伪满民生部(今省化工设计院)、伪满综合法衙,统称“八大部”。

浅谈清代八旗_杨永琴

黑龙江民族丛刊(双月刊) 2003年第4期(总第75期)民族历史 〔收稿日期〕2003-04-31 〔作者简介〕杨永琴(1967-),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黑龙江省博物馆馆员。 浅谈清代八旗 杨永琴 (黑龙江省博物馆,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 要〕八旗制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入关前,它实行兵民合一,即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兼有军事、行政和生产三方面的职能,对推动满族社会经济的发展,强化各族人民的统治起了积极的作用。入关以后,八旗官兵又被派往各地驻防,成为单纯的职业军人,他们为巩固边疆、抗击外来侵略、促进民族间的大融合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清朝由盛及衰的转变,八旗官兵骄奢淫逸的弱点充分显现出来。最后,八旗制度在清朝的消亡中走向解体。 〔关键词〕八旗制度;常务兵制;八旗生计 〔中图分类号〕K 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22(2003)04-0082-03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太祖努尔哈赤以13副遗甲起兵,拉开了征伐诸部统一全国的序幕。由于努尔哈赤指挥有力,所率部众作战积极,战事节节胜利,归附日众。经过60多年的战争,在顺治元年(1644)统一了全国,建立大清王朝,统治中国267年。在满族统一过程中,为了适应生产和军事需要,建立了八旗制度。 一、八旗的建立 八旗制度建立之初,实质上是一种军政合一的社会组织形式,兼有军事、行政和生产三方面的职能,即“出则为兵,入则为民,耕战二事,未尝偏 废”[1] ,对推动满族社会经济的发展,强化各族人 民的统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努尔哈赤把从战争中俘获的人统一起来,规定每300人编一牛录,每 牛录置一牛录额真(佐领);每5个牛录立一甲喇额真(参领);每5个甲喇组成一个固山(旗),固山是满洲户口编制的最大单位。每一个固山,各有一个专用的颜色做旗帜。由于人口的增加,打破了5个甲喇编一固山的限制,所以清朝只有八旗。“八旗户口每三年调查一次,不许旗外的人假冒入 册,也不许旗下人远离本人所属的牛录居住。” [2] 随着吞并渐广,纠合渐众,除女真诸部统一外,大量的汉人、蒙古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纷纷归降,从161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创建八旗制度,到1635年清太宗皇太极编设八旗蒙古,1642年编设 八旗汉军,八旗实为二十四旗,即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的旗色分别为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八旗成为清朝入关和统治人民的支柱。八旗的旗主是努尔哈赤,其子侄宗亲分领八旗,称“和 硕贝勒”或“固山贝勒”(贝勒,意为旗之王,是宗臣贵族的统称)。满洲的各阶级都包括在八旗之中, “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3] 。而封爵有亲王之名, 即仿明制,定为十四等,等级较明为多,而待遇较明为薄。清皇子封王,除开国八王外,例不世袭,封王无国,皇子受封,或仅称公。 努尔哈赤建国以后,军政大权掌握在他自己的几个兄弟与儿子的手中,建立一套以加强中央集权为目的的封建统治制度。清代八旗有上三旗,下五旗之分,是皇帝与诸王旗主权力斗争的产物。上三旗为天子自领,包括正黄、镶黄、正白旗;下五旗为诸王贝勒贝子公分封之地,按爵位大小分给领地及属人,下五旗王公的权力实际掌握在皇帝手中,各旗旗主与旗内属人隶属关系加强,分别是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旗。清军入关后,八旗的攻战职能削弱,防御职能加强,以后佐领增加,各旗也分设前锋、护军、火器营、亲军、步军等营伍。章制日趋完备,兵数也不断增加,清朝统一全国后,八旗兵分为禁卫营和驻防两类。禁卫营又分为郎卫和兵卫。郎卫侍御帝室,在上三 ? 28?

八旗军的武器和生活

八旗军的武器和生活思明洲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看到过很多自称满族的家伙,可是别提满文,满语,就是1个知道自己老姓和哪个牛录的都没见过.户口本民族所言不虚呀?还是给他们普及一下满洲的知识吧,不然吹牛都不知道冲那个墙吹. 建州满洲祖先是布库里山布尔湖的3个洗野澡的仙女吃了野果怀孕的,实际就是说哪个时候还处于母系社会残余,只知道母亲,不知道父亲. 建州女真的祖先,1433.1437年朝鲜3次袭击朝鲜会宁的胡里改女真部落,他们向明朝请求迁居中国辽河,正统3年1438年批准,迁居辽宁新宾[现在是满族自治县],1442年翰朵里部落,毛怜部落组成建州3卫,皇帝册封首领李满为都督俭事.奴儿哈痴的直系祖先猛哥帖木儿是永乐4年1406年被准许从朝鲜会宁进入中国的,封建州卫都指挥使世袭.1411年从会宁迁居中国. 其他女真在明朝初年居住在极北外兴安岭南侧到黑龙江下游.鄂霍次克海到乌第河流域属于乞列迷别种.北山女真,海西女真,叶赫是蒙古土默特部落.可以看到明朝女真和宋朝女真基本上是完全不一样的民族.从文化上也不是,那有从封建社会退回到母系社会的?

明朝驱逐蒙古,在东北建立384卫24所.颁发诏书,准许北山女真南迁进入中国,为明朝世代守卫边疆.原来女真居住桦树皮房子,游马打猎,不知道铁器.采集野果,不知道贫富.早期用木头箭只能射击50步,后来学会铁器使用雕翎做铁箭头的箭,桦木鹿胶,牛角弓才厉害起来,雕鹰,鹞的羽毛做的箭比内地汉族的大雁,鹅毛做的箭射的更远,更平稳,有力量,这些人勇猛无比,建州见闻录说女人之持鞭弛马,不异于男,十余岁儿童也能配弓箭驰逐.能耐饥渴,出征作战只以炒面和水调和而饮.明朝通过互市教会女真种地,输入铁器.直到1599年女真学会大量炼铁,开矿,纺织的组织和技术.这个时候距离女真反叛就不远了.只有17年了. 满洲先民按嘎山组织,每次出猎都是10个人为1组.到1593年奴儿哈痴发展创建了八旗制度,组建环刀军,铁锤军,赤串军,能射军....就是以旗统军,以旗治民的全民皆兵的制度.八旗入关的时候有22.5万军队,难道都是满族吗?不是,还包括了辽东汉族,蒙古族,锡箔族,哈萨克,明阿特,达翰儿,鄂伦春,鄂温克,扎哈沁..........以后还包括了藏族,苗族,俄罗斯人.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的民族人种都有. 八旗军包括很多汉族,咂来的,就是通过把辽东汉人和3次入关掠夺的人口分给披甲人变成户下人,一个没有户籍,依附于主人的家奴,平时种地打猎.战争时期做后勤,也可以作战.1644年615个佐领圈地,1丁5响地,圈了59万响,就是说有59万壮丁,其中12万是正规八旗军[没包括汉族四藩军队和蒙古同盟军].,其他47万就是家奴和没有披甲的满洲人.进入关内的就有300万核心人口.正规八旗军还包括汉军八旗军,1643年是40个佐领,后来收编左梦庚16个佐领,其他35个佐领.三藩归顺编45个佐领.世祖实录卷4说1649年顺治6年批准先年入关的辽东汉人"有愿入满洲旗者,即入旗内",估计是八旗军损失大,难以补充,就把那些户下家奴也拉进满洲八旗军了. 1643 崇8 /1686 康25/ 1735 雍13 / 1758乾23 满319 616 671 678 蒙129 196 210 221 汉167 265 268 266 总615 1077 1149 1165 崇德8年满洲319个牛录,1牛200披甲人,1披甲人家5口,满族就是61.5万人口,康熙25年1牛134人,1丁5口,满族就是72万人口. 满清的武器是铁制长柄刀,挑刀[杆5.4尺,刃2.2尺,,窄而弯曲].虎牙刀[全长5.42尺,2.7尺的刀刃尖锐上翘.].短柄刀有云梯刀,2.64尺,刃长2.3尺,顺刀1.1尺,梨木把3寸,蓝缨.兵丁刀,2.64尺,刃长2.2尺.木柄4.2寸,蓝线.长刃大刀,5.1尺,刀刃3.3尺,木把1.8尺,红漆. 精铁镰,桦木长1.3尺,镰刀长5.8寸.半月短柄斧,木柄1.6尺,背到刃4.5寸.厚4分.虎枪[8.3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