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立八旗制度的是

创立八旗制度的是

创立八旗制度的是
创立八旗制度的是

创立八旗制度的是

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九年(XX年)正式创立,

初建时设四旗:黄旗、白旗、红旗、蓝旗。XX年因“归服益广”将四

旗改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并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称八旗,统率满、蒙、汉族军队。规定每300人为一牛录,设

牛录额一人,五牛录为一甲喇(队),设甲喇额真(参领)一人,五甲喇

为一固山,设固山额真(都统、旗主)一人,副职一人,称为左右梅勒

额真(副都统)。皇太极即为后为扩大兵源在满八旗的基础上有创建了

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其编制与满八旗相同。满、蒙、汉八旗共二十

四旗构成了清代八旗制度的整体。满清入关后八旗军又分成了禁旅八

旗和驻防八旗。

八旗制度是中国清代中华民族的社会组织形式。

女真人以射猎为业。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取得节

节胜利。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四十三年,

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创建

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

满洲人运用此军事组织制度建立了清朝。在平时,人们从事耕作、狩猎等活动;在战时则应征为兵,起源于女真族的狩猎组织──牛彔。

具有旗籍的家族人员称为旗人。到19世纪末随着清朝的解体,八旗军

事组织制度不复存在。但一部分八旗的后代仍自称为旗人。

八旗的军事组织制度是由满族的首领努尔哈赤所制定。努尔哈赤

起初将自己的军队分编为四旗,四旗均以不同颜色的旗帜作为识别,

成为“正黄旗”等。随军队壮大,又将四旗加上边框,成为“镶黄旗”等,形成八旗。满人靠着这军事组织制度,于36年建立清国。

八旗制度特点:

八旗制度的特点是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凡隶于八旗者皆可以

为兵。实际上,清代兵有常数,饷有定额,随着满族人口的不断增加,并非所有满族人都能披甲,而到后来披甲的人数占满族人口的比例愈

来愈小。清太祖、太宗时期,八旗组织有较快的发展。入关前满洲八

旗共309个佐领,又半分佐领个;蒙古佐领1个,又八旗铠甲半分佐

领5个;汉军佐领157个,又半分佐领5个。八旗满、蒙、汉佐领共

583个,又半分佐领28个。清统治全国之初,由于统一全国的战争需要,以及平定各地的反清斗争,满洲八旗发展迅速。康熙时满洲佐领

达到669个,嘉庆时增加到681个。此后维持在这一水平上。蒙古佐

领顺治时增加11个,康熙时又增加76个,雍正二年(24)定制为204个。八旗制度建立时有蒙古人编在满洲八旗内,直到清末亦有蒙古佐

领35个,又半分佐领2个,编在满洲八旗下。顺治十五年有汉军佐领206个,又半分佐领3个。康熙五十一年(12)增至258个,又半分佐领

1个。雍正十二年定制为270个。此后,因八旗生计愈来愈困难,一部分汉军出旗为民。乾隆五十五年(90)汉军佐领减少到266个。此后终

清不改。八旗官兵的额数,清末光绪、宣统时,实存职官约6680人,

兵丁12万人。

八旗初建时兵民合一,全民皆兵,凡满洲成员皆隶于满洲八旗之下。旗的组织具有军事、行政和生产等多方面职能。入关前,八旗兵

丁平时从事生产劳动,战时荷戈从征,军械粮草自备。入关以后,为

了巩固满族贵族的统治,加强对全国各族人民的控制,同时为了解除

八旗官兵的后顾之忧,更好地为清王朝效命,建立了八旗常备兵制和

兵饷制度,与绿营共同构成清朝统治全国的强有力的军事工具,八旗

兵从而成了职业兵。八旗兵无论满洲、蒙古或汉军,均以营为单位,

由都统及副都统率领,称作骁骑营,用于驻防或征战。并有炮营、枪营、护炮藤牌营,附属于汉军骁骑营。

八旗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如封爵,天命、天聪时期定王公爵止于

贝勒,崇德元年始走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

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九等。顺治十年(53)增奉恩将军为十等。亦有异姓封王、公、侯、伯、子、男的,但汉人甚少。清代世职,太

宗时与官名本多相同,顺治四年成为荣誉称号。乾隆元年定民爵精奇

尼哈番为子爵,阿思哈尼哈番为男爵,阿达哈哈番为轻车都尉,拜他

喇布勒哈番为骑都尉,拖沙喇哈番为云骑尉。八旗按引军旗色定户籍。壮丁原则上三年编审一次,分正户、另户、另记档案及旗下家人等。

八旗兴办宗室觉罗学、官学等,课其子弟。八旗宗室王公及官兵的婚

丧等均有规定。清初定旗民不通婚,直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才取消

禁令,实际上民间早已通婚。

清代八旗制度

1、八旗制度是一个集()为一体的组织。 A、经济、政治、文化 B、经济、政治、社会 C、经济、军事、社会 D、政治、经济、军事 我的答案:D 2、清代的八旗制度是由哪三个部分组成的?() A、八旗满洲、八旗中原、八旗蒙古 B、八旗满洲、八旗汉军、八旗蒙古 C、八旗满洲、八旗汉人、八旗蒙古 D、八旗东北、八旗中原、八旗蒙古 我的答案:B 3、八旗制度最基本的特征是“以旗统人”。() 我的答案:√ 4、八旗制度是一个军政合一、军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并不完全是一个军事组织。()我的答案:√ 5、“指婚”步骤中最重要的是()。 A、呈报宗人府 B、钦天监合算八字 C、颁发御旨 D、授予品级 我的答案:C 6、一般旗人的婚嫁权归()所管理。 A、自己 B、父母 C、贝勒 D、佐领 我的答案:D 7、清朝时期允许皇室男女与民人通婚。 我的答案:× 8、选秀女合例年龄应当是()。 A、12-19岁 B、12-18岁 C、13-17岁 D、13-16岁 我的答案:D 9、清朝选秀女制度变化,秀女范围逐渐缩小最主要的原因是()。 A、受汉族传统礼教的影响 B、八旗人口增长很快

C、限制部分宗族在朝廷的权势范围 D、以上都不是 我的答案:B 10、清朝中期以前,所有的八旗女子曾经都要参加阅选秀女。() 我的答案:√ 11、以下关于清朝宫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务府一年一次阅选宫女。 B、宫女可以充当内廷使女。 C、宫女的选择范围也逐渐缩小。 D、宫女到了二十五岁可被遣送回家。 我的答案:C 12、清朝的宫女主要来自于外八旗。() 我的答案:× 13、关于清朝对儒家学说态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儒学非常尊崇,并付诸实践 B、汉族士大夫在这个方面的影响力远大于满族学者 C、儒学是清朝社会两性关系、妇女观念的核心 D、由皇太极开始,将儒家伦理道德作为满族社会遵行的准则 我的答案:B 14、清朝接受儒学伦理道德后,对妇女生活、婚姻的规范发生了哪些改变?() A、婚娶按照辈分,不许一夫多妻 B、严格的嫡庶之间的区别 C、禁止从死,禁止收继婚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15、清朝在尊崇儒学的情况下,满族社会尤其是旗人妇女保留了哪些固有特点?() A、禁止旗人妇女缠足 B、服满族衣冠和服饰 C、旗人妇女善于操持家务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16、清朝对八旗寡妇的优抚包括旗兵孀妇、旗人寡妇终生半俸半饷政策。() 我的答案:√ 17、“出旗为民”政策的实施是在()。 A、雍正年间 B、康熙年间 C、嘉庆年间 D、乾隆年间 我的答案:D

八旗制度是谁首创 八旗制度的作用是什么

[键入文字] 八旗制度是谁首创八旗制度的作用是什么 满人靠着自己的八旗军,打败了明朝的军队,建立了自己的满清王朝。那么八旗制度是谁首创的呢? 说到八旗制度是谁首创,就不得不提清朝的“太祖”努尔哈赤。公元1559 年努尔哈赤出生在,1626 年驾崩,享年六十七岁,是中国长寿的皇帝之一。努尔哈赤戎马一生,成就很大。他统一了女真族,建立了后金,是女真族的可汗,也是出色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努尔哈赤出身贵族,其家庭是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的一个奴隶主。1583 年,努尔哈赤全家被杀,只剩下了他一人。他立下报仇的誓言,一定要杀死尼堪外兰,在家人报仇雪恨。后来努尔哈赤遇到多人拥戴,于是开始起兵统一女真族。努尔哈赤戎马一生长达44 年,历史上更是有许多人称他用兵如神,是一位极其优秀的军事将领。他善于使用军事谋略,他指挥军队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围城攻坚、里应外合、铁骑驰突、速战速决,使得他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这些八旗制度是谁首创的有什么关系? 努尔哈赤在吞并乌拉以后整编了自己的军队。他把自己的军队分为了四部分,分别用四种颜色的旗帜来代表,这就是正黄旗、正红旗、正白旗和正蓝旗的来源。后来随着军队人数的增多,他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镶黄旗、镶红旗、镶白旗和镶蓝旗。他把军队兵种分长成甲、短甲、巴雅喇三,这三个兵种分别是清朝时期前锋、骁骑和护军营的前身,也就是八旗制度的初步形成。 综上对于八旗制度是谁首创的回答是努尔哈赤。 八旗制度是哪八旗 八旗制度是清朝时期的一种制度,关于八旗制度是哪八旗的回答具体如下: 八旗制度是满族人得首领努尔哈赤建立的。他起初把自己军队分为了四旗,分别用 1

满清八旗制度文档

满清八旗制度文档 Documents of Eight Banners system in Manchu and Qin g Dynasty 编订:JinTai College

满清八旗制度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规章制度是指用人单位制定的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理的规则和制度的总和。本文档根据规则制度书写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修改及打印。 八旗制是清代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制度,由太祖努尔哈 赤在女真人牛彔制基础上建立的。下面小泰为大家精心搜集了一篇“满清八旗制度”,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满清八旗 八旗制是清代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制度,由太祖努尔哈 赤在女真人牛彔制基础上建立的。明万历二十九年(162019年)始建四旗,正黄旗、正蓝旗、正白旗和正红旗。明万历四十三年(162019年)增设四旗,称镶黄旗、镶蓝旗、镶红旗 和镶白旗。定三百人为一牛彔,五牛彔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固山即旗)。满族人按八旗制分隶各旗,平时生产,战时从征。初建时,不但在军事上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具有行政和生产职能。清朝统一,太宗皇太极为加强对旗人的束缚,增强了八旗制的军事职能,并为扩大军事实力和笼络人心,又建立了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各旗有军营、前锋营、骁骑营、健

锐营和步军营等常规伍,司禁卫,云梯和布阵等职。另外,设立了相礼营、虎枪营、火器营和神机营等特殊营伍,演习摔跤、射箭、刺虎和操练检枪等。由於清初诸帝很重视枪炮武功等实战本领,八旗军在平定三藩,收台湾各抵御沙俄侵略等战斗中都取得了辉煌战绩。八旗兵分为京营和驻防两类。京营是守卫京师的八旗军的总称,由朗卫和兵卫组成。侍卫皇室的人。称朗卫,且必须是出身镶黄、正黄和正白上三旗的旗人,如紫禁城内午门、东西华门、神武门等由上三旗守卫。驻防是指驻防全国各要地的八旗。京营总兵约十万,驻防兵人类也在10万 左右。 正黄旗 以旗色纯黄而得名。正黄、镶黄和正白旗列为上三旗, 上三钠无王,都归皇帝所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至清末,是八旗洲中人最多的一个,下辖92个整佐领又 2个半分佐领,约3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5万人。康 熙的爱臣,乾清门一等侍卫纳兰性德就是正黄旗人。 正蓝旗 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闪电河流贯领接河北。清 代八旗之一。建於明万历二十九年(162019年),因旗色纯

八旗制度范文

八旗制度范文 第一篇:清朝八旗制度的壮大第二篇:浅论八旗制度与满族文化的关系第三篇:八旗创建于哪一年第四篇:清朝八旗军第五篇:八旗军兴衰与军队管理更多相关范文 清朝八旗制度的壮大 随着后金的发展壮大,蒙古部族和大量汉人纷纷归附。为加强管理,皇太极于1633年正式另编汉军为一旗,后经过数次增扩,到1642年,终于编成八旗汉军。 1634年,皇太极还把在他统治下的蒙古民族改编成了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蒙古和八旗满洲的建制类同,共同构成清代八旗制度的整体。 实际上,八旗中的民族构成非常丰富,除满族外,还兼容了蒙古、朝鲜、锡伯、赫哲、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其他民族。据记载,康熙年间,镶黄旗满洲都统第四参领的第十七佐领,是由先后来归的俄罗斯人编成的。 在满族的发展过程中,不仅有满族的汉化,同时也有大量蒙古族、汉族等其他民族的满族化,有研究表明,在清初时期民族融合的现象已经十分明显,老北京有一句谚语叫做“不分满汉、但问民旗”说的就是此事。各旗委任都统时,一般不考虑担任都统时人的旗籍,满族可以担任蒙古、汉军八旗都统,汉军、蒙古八旗出身者也可以担任满洲八旗的都统。到光绪朝以后,开始任用不在旗的汉族人士做都统,冯国璋、段祺瑞、王士珍等北洋出身的将领都做过八旗都统。

入关后,清朝政府为了保证兵源,在政治经济上给予八旗人丁的 优待,其中包括圈拨旗地,免除赋役,发给官兵粮饷。但从此北京和驻防关内各地的八旗人丁被束缚在一个狭窄的圈子里。由于旗人长期脱离生产,原有的淳朴勇武风气逐渐丧失,而生活上安于游惰的 风气却蔓延开来。 清政府虽提出“扭转风气”、“筹划生计”,但完全属于治标不 治本,加上人口大量增加,导致很多旗丁的生活每况愈下。清朝中期以后,财政状况日益恶化,从咸丰、同治年间起,北京旗兵的饷银和禄米分发中已经出现了减成发放的现象,到光绪年间只按照七成发放。到1906年还设立了八旗工厂,想“使八旗子弟,人人皆能各执一业,以为谋生自立之基”,但已经积重难返,于事无补。 辛亥革命后,八旗制度与清王朝一起退出了历史舞台。 浅论八旗制度 11历史师范范天文xx24143113 摘要:八旗制度是清朝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平时耕猎为民,战 时应征为兵。源于满族的牛录制。努尔哈赤将原来牛录这一临时性的生产和军事组织,根据战争的需要,改编成长期的正式组织。八旗制度对满族的形成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满族文化方面,对女真向满族文化的转变以及满族形成后逐渐巩固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努尔哈赤牛录八旗制度满族文化

清代八旗制度

清代八旗制度 清代八旗制度下的妇女生活与婚姻(一) 1 【单选题】清代的八旗制度是由哪三个部分组成的?(B) A、八旗满洲、八旗中原、八旗蒙古 B、八旗满洲、八旗汉军、八旗蒙古 C、八旗满洲、八旗汉人、八旗蒙古 D、八旗东北、八旗中原、八旗蒙古 2 【单选题】八旗制度是一个集(D)为一体的组织。 A、经济、政治、文化 B、经济、政治、社会 C、经济、军事、社会 D、政治、经济、军事 3 【单选题】清朝通过“指婚”对皇族婚姻进行控制的目的有(A)。 A、削弱贝勒的势力和联姻外族。 B、控制贵族人口结构和联姻外族。 C、促进多民族文化交流和削弱贝勒的势力。 D、控制贵族人口结构和促进多民族文化交流。 4

【判断题】八旗制度是一个军政合一、军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并不完全是一个军事组织。(√)5 【判断题】八旗制度最基本的特征是“以旗统人”。(√) 清代八旗制度下的妇女生活与婚姻(二) 1 【单选题】“指婚”步骤中最重要的是(C)。 A、呈报宗人府 B、钦天监合算八字 C、颁发御旨 D、授予品级 2 【单选题】一般旗人的婚嫁权归(D)所管理。 A、自己 B、父母 C、贝勒 D、佐领 3 【判断题】清朝时期允许皇室男女与民人通婚。(×) 清代八旗制度下的妇女生活与婚姻(三) 1 【单选题】清朝八旗制度最基层的领导叫(A)。 A、佐领 B、参领

C、都统 D、贝勒 2 【单选题】选秀女合例年龄应当是(D)。 A、12-19岁 B、12-18岁 C、13-17岁 D、13-16岁 3 【单选题】清朝选秀女制度变化,秀女范围逐渐缩小最主要的原因是(B)。 A、受汉族传统礼教的影响 B、八旗人口增长很快 C、限制部分宗族在朝廷的权势范围 D、以上都不是 4 【判断题】清朝中期以前,所有的八旗女子曾经都要参加阅选秀女。(√)清代八旗制度下的妇女生活与婚姻(四) 1 【单选题】以下关于清朝宫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内务府一年一次阅选宫女。 B、宫女可以充当内廷使女。 C、宫女的选择范围也逐渐缩小。 D、宫女到了二十五岁可被遣送回家。 2

清代八旗制度尔雅网课通识答案

【单选题】清代的八旗制度是由哪三个部分组成的?(B) A、八旗满洲、八旗中原、八旗蒙古 B、八旗满洲、八旗汉军、八旗蒙古 C、八旗满洲、八旗汉人、八旗蒙古 D、八旗东北、八旗中原、八旗蒙古 2 【单选题】八旗制度是一个集(D)为一体的组织。 A、经济、政治、文化 B、经济、政治、社会 C、经济、军事、社会 D、政治、经济、军事 3 【单选题】清朝通过“指婚”对皇族婚姻进行控制的目的有(A)。 A、削弱贝勒的势力和联姻外族。 B、控制贵族人口结构和联姻外族。 C、促进多民族文化交流和削弱贝勒的势力。 D、控制贵族人口结构和促进多民族文化交流。

4 【判断题】八旗制度是一个军政合一、军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并不完全是一个军事组织。(√) 5 【判断题】八旗制度最基本的特征是“以旗统人”。(√) 需要淘宝、天猫优惠券的小伙伴可以加下我们的qq群655292624 清代八旗制度下的妇女生活与婚姻(二) 1 【单选题】“指婚”步骤中最重要的是(C)。 A、呈报宗人府 B、钦天监合算八字 C、颁发御旨 D、授予品级 2 【单选题】一般旗人的婚嫁权归(D)所管理。 A、自己 B、父母

C、贝勒 D、佐领 3 【判断题】清朝时期允许皇室男女与民人通婚。(×) 清代八旗制度下的妇女生活与婚姻(三) 1 【单选题】清朝八旗制度最基层的领导叫(A)。 A、佐领 B、参领 C、都统 D、贝勒 2 【单选题】选秀女合例年龄应当是(D)。 A、12-19岁 B、12-18岁 C、13-17岁 D、13-16岁

3 【单选题】清朝选秀女制度变化,秀女范围逐渐缩小最主要的原因是(B)。 A、受汉族传统礼教的影响 B、八旗人口增长很快 C、限制部分宗族在朝廷的权势范围 D、以上都不是 4 【判断题】清朝中期以前,所有的八旗女子曾经都要参加阅选秀女。(√)清代八旗制度下的妇女生活与婚姻(四) 1 【单选题】以下关于清朝宫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内务府一年一次阅选宫女。 B、宫女可以充当内廷使女。 C、宫女的选择范围也逐渐缩小。 D、宫女到了二十五岁可被遣送回家。 2

八旗制度

八旗制度 八旗,又称八旗制度,是清代旗人(后演变为满族)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也是有清一代的根本制度。八旗制度是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正式创立。1601年初建时仅三旗:黑旗、白旗、红旗。1615年因“归服益广”将三旗析设为八:原红旗分为正黄、镶黄二旗;原白旗分为正白、镶白、正蓝三旗;原黑旗分为正红、镶红、镶蓝三旗。合称八旗,统率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 1584年,出身建州左卫的努尔哈赤兴兵,以黑旗为帜。随着1589年建州三卫的统一,统治人丁也不断增多,努尔哈赤另设红旗军亲领,将黑旗军交由胞弟舒尔哈齐指挥。1601年征服海西女真哈达部落之后,又分设白旗军,由长子褚英指挥。红白黑三旗是后来八旗制度的主要基础。 1615年,建州已经吞并除叶赫之外的所有女真部落,而且蒙古也多有归附。麾下牛录已有百倍于起兵之初的规模。因此,努尔哈赤于该年将红白黑三旗及所领牛录析设为八个旗:原红旗分为正黄、镶黄二旗;原白旗分为正白、镶白、正蓝三旗;原黑旗分为正红、镶红、镶蓝三旗。正四旗旗帜为纯色四方形,龙首朝后;镶四旗旗帜为五边形,黄、白、蓝三旗镶红边,红旗镶白边,龙首朝前。当时各旗的旗主分别是:正黄旗主多铎、镶黄旗主阿济格、正白旗主皇太极、镶白旗主杜度、正蓝旗主莽古尔泰、镶蓝旗主阿敏、正红旗主代善、镶红旗主岳托。八旗制度,(镶,俗写亦作厢)。 1626年,皇太极继承汗位之后,为名正言顺及巩固权力,将多铎、阿济格二人统领的正黄、镶黄二旗改色为正白旗与镶白旗,而将自己亲领的原正白旗改色为正黄旗,又夺取杜度的原镶白旗主之位,

交由长子豪格担任,改色为镶黄旗。1635年,正蓝旗主莽古尔泰意图谋反事败遭诛,该旗由皇太极所得,皇太极将其与自己亲领的正黄旗混编重组,成为新的正黄旗和镶黄旗,并从中分出8个牛录给予豪格统领的原镶黄旗,又再次将其改色为正蓝旗。1648年,豪格因1643年的继位之争被摄政王多尔衮陷害下狱暴亡,正蓝旗又为多尔衮所得,多尔衮将其与自己统领的正白旗混编重组,成为新的正白旗和镶白旗,将胞弟多铎统领的原镶白旗改色为正蓝旗。此后八旗旗色再未变化。 1650年,摄政王多尔衮去世,清世祖顺治开始亲政。他为了加强掌控,亲自统领了原属多尔衮的正白旗,这样由皇帝控制的正黄、镶黄、正白三旗,称为上三旗;由诸王、贝勒掌控的镶白、正蓝、镶蓝、正红、镶红五旗,称为下五旗。到了雍正年间,清世宗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将下五旗旗员与旗主诸王、贝勒的从属关系彻底废除,仅保留各属下包衣的直接控制权。下五旗中的旗分佐领,也由皇帝直辖。清世宗还以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居左,称为左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居右,称为右翼。 八旗旗帜除四正色旗外,黄、白、蓝均镶以红,红镶以白。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镶黄、正黄、正白(后由多尔衮将正白旗代替正蓝旗成为上三旗)三旗,由皇帝自将,称为上三旗,余下五旗称为下五旗。镶黄旗又称头旗。 八旗本无高低之分。清军入关以前,宗室亦分八旗。惟镶黄旗只属于皇帝一人。镶黄旗内除了皇帝之外.没有其他宗室。稍后,皇权进一步加强,正黄旗与正白旗又归皇帝统属。入关以后,宗室王公皆分隶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等五旗,皇子分府全部拨入这五旗。再无入正黄与正白旗的人。如此始有上三旗,下五旗之分。实际

满清八旗制度_规章制度

满清八旗制度_规章制度 满清八旗制度 发布时间:2020-05-06八旗制是清代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制度,由太祖努尔哈赤在女真人牛彔制基础上建立的。下面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了一篇“满清八旗制度”,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满清八旗八旗制是清代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制度,由太祖努尔哈赤在女真人牛彔制基础上建立的。明万历二十九年(162019年)始建四旗,正黄旗、正蓝旗、正白旗和正红旗。明万历四十三年(162019年)增设四旗,称镶黄旗、镶蓝旗、镶红旗和镶白旗。定三百人为一牛彔,五牛彔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固山即旗)。满族人按八旗制分隶各旗,平时生产,战时从征。初建时,不但在军事上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具有行政和生产职能。清朝统一,太宗皇太极为加强对旗人的束缚,增强了八旗制的军事职能,并为扩大军事实力和笼络人心,又建立了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各旗有军营、前锋营、骁骑营、健锐营和步军营等常规伍,司禁卫,云梯和布阵等职。另外,设立了相礼营、虎枪营、火器营和神机营等特殊营伍,演习摔跤、射箭、刺虎和操练检枪等。由於清初诸帝很重视枪炮武功等实战本领,八旗军在平定三藩,收台湾各抵御沙俄侵略等战斗中都取得了辉煌战绩。八旗兵分为京营和驻防两类。京营是守卫京师的八旗军的总称,由朗卫和兵卫组成。侍卫皇室的人。称朗卫,且必须是出身镶黄、正黄和正白上三旗的旗人,如紫禁城内午门、东西华门、神武门等由上三旗守卫。驻防是指驻防全国各要地的八旗。京营总兵约十万,驻防兵人类也在10万左右。正黄旗以旗色纯黄而得名。正黄、镶黄和正白旗列为上三旗,上三钠无王,都归皇帝所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至清末,是八旗洲中人最多的一个,下辖92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约3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5万人。康熙的爱臣,乾清门一等侍卫纳兰性德就是正黄旗人。正蓝旗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闪电河流贯领接河北。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万历二十九年(162019年),因旗色纯蓝而得名。正蓝旗在顺治前与正黄、镶黄列为上三旗,顺治初,被多尔衮降入下五旗,不再由皇帝所亲而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模达到下辖83整佐领11个半分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正白旗位置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明万历二十九年(162019年),努尔哈赤初定,以旗色纯白而得名。正白旗是八中的上三旗之一,顺治前,上三旗中并无正白有正蓝旗,因在顺治初,多尔衮将自己所领上正白旗纳入上三旗而将正蓝旗降入下五旗,这以後就了定制。正白旗是皇帝亲统之一,旗内无王,兵为皇帝亲兵,并从中挑选侍卫皇室的成员。清末规模为辖86个整佐领(基本户口和军事编单位100-300人为一单位)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清末捻代皇后婉容是正白旗人。正红旗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部,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万历二十九年(162019年),因旗色为红纯红而得名,正红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至清末,是八旗中人口最少的一个旗,规模为下辖74个整佐领,兵丁2.3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1.5万人,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原隶正红旗;清乾隆年间的大贪官和珅也是红旗人。镶黄旗在今内蒙古锡林部勒盟西南部。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万历四十三年(162019年),因旗色为黄色镶红边而得名,镶黄旗是上三旗之一,旗内无王,由皇帝所亲统,兵为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清末时的规模达到下辖84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很多清皇室成员都是镶黄旗,如嘉庆帝的皇后孝和睿,乾隆帝的皇贵妃,"垂帘听政"的慈禧和慈安(也称东宫)都是,朝廷的高级官员中也有不少是来自镶黄旗的。镶蓝旗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部,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万历四十三年(162019年),因旗色为蓝色镶红而得名,镶蓝旗

浅谈清代八旗_杨永琴

黑龙江民族丛刊(双月刊) 2003年第4期(总第75期)民族历史 〔收稿日期〕2003-04-31 〔作者简介〕杨永琴(1967-),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黑龙江省博物馆馆员。 浅谈清代八旗 杨永琴 (黑龙江省博物馆,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 要〕八旗制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入关前,它实行兵民合一,即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兼有军事、行政和生产三方面的职能,对推动满族社会经济的发展,强化各族人民的统治起了积极的作用。入关以后,八旗官兵又被派往各地驻防,成为单纯的职业军人,他们为巩固边疆、抗击外来侵略、促进民族间的大融合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清朝由盛及衰的转变,八旗官兵骄奢淫逸的弱点充分显现出来。最后,八旗制度在清朝的消亡中走向解体。 〔关键词〕八旗制度;常务兵制;八旗生计 〔中图分类号〕K 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22(2003)04-0082-03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太祖努尔哈赤以13副遗甲起兵,拉开了征伐诸部统一全国的序幕。由于努尔哈赤指挥有力,所率部众作战积极,战事节节胜利,归附日众。经过60多年的战争,在顺治元年(1644)统一了全国,建立大清王朝,统治中国267年。在满族统一过程中,为了适应生产和军事需要,建立了八旗制度。 一、八旗的建立 八旗制度建立之初,实质上是一种军政合一的社会组织形式,兼有军事、行政和生产三方面的职能,即“出则为兵,入则为民,耕战二事,未尝偏 废”[1] ,对推动满族社会经济的发展,强化各族人 民的统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努尔哈赤把从战争中俘获的人统一起来,规定每300人编一牛录,每 牛录置一牛录额真(佐领);每5个牛录立一甲喇额真(参领);每5个甲喇组成一个固山(旗),固山是满洲户口编制的最大单位。每一个固山,各有一个专用的颜色做旗帜。由于人口的增加,打破了5个甲喇编一固山的限制,所以清朝只有八旗。“八旗户口每三年调查一次,不许旗外的人假冒入 册,也不许旗下人远离本人所属的牛录居住。” [2] 随着吞并渐广,纠合渐众,除女真诸部统一外,大量的汉人、蒙古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纷纷归降,从161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创建八旗制度,到1635年清太宗皇太极编设八旗蒙古,1642年编设 八旗汉军,八旗实为二十四旗,即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的旗色分别为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八旗成为清朝入关和统治人民的支柱。八旗的旗主是努尔哈赤,其子侄宗亲分领八旗,称“和 硕贝勒”或“固山贝勒”(贝勒,意为旗之王,是宗臣贵族的统称)。满洲的各阶级都包括在八旗之中, “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3] 。而封爵有亲王之名, 即仿明制,定为十四等,等级较明为多,而待遇较明为薄。清皇子封王,除开国八王外,例不世袭,封王无国,皇子受封,或仅称公。 努尔哈赤建国以后,军政大权掌握在他自己的几个兄弟与儿子的手中,建立一套以加强中央集权为目的的封建统治制度。清代八旗有上三旗,下五旗之分,是皇帝与诸王旗主权力斗争的产物。上三旗为天子自领,包括正黄、镶黄、正白旗;下五旗为诸王贝勒贝子公分封之地,按爵位大小分给领地及属人,下五旗王公的权力实际掌握在皇帝手中,各旗旗主与旗内属人隶属关系加强,分别是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旗。清军入关后,八旗的攻战职能削弱,防御职能加强,以后佐领增加,各旗也分设前锋、护军、火器营、亲军、步军等营伍。章制日趋完备,兵数也不断增加,清朝统一全国后,八旗兵分为禁卫营和驻防两类。禁卫营又分为郎卫和兵卫。郎卫侍御帝室,在上三 ? 28?

清朝后宫制度(多篇范文)

清朝后宫制度 清朝八旗制度的壮大 随着后金的发展壮大,蒙古部族和大量汉人纷纷归附。为加强管 理,皇太极于1633年正式另编汉军为一旗,后经过数次增扩,到 1642 年,终于编成八旗汉军。 1634年,皇太极还把在他统治下的蒙古民族改编成了八旗蒙古。八 旗汉军、八旗蒙古和八旗满洲的建制类同,共同构成清代八旗制度的整体。 实际上,八旗中的民族构成非常丰富,除满族外,还兼容了蒙古、 朝鲜、锡伯、赫哲、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其他民族。据记载,康熙年间,镶黄旗满洲都统第四参领的第十七佐领,是由先后来归的俄罗斯人编成的。 在满族的发展过程中,不仅有满族的汉化,同时也有大量蒙古族、 汉族等其他民族的满族化,有研究表明,在清初时期民族融合的现象已经十分明显,老北京有一句谚语叫做“不分满汉、但问民旗” 说的就是此事。各旗委任都统时,一般不考虑担任都统时人的旗籍,满族可以担任蒙古、汉军八旗都统,汉军、蒙古八旗出身者也可以担任满洲八旗的都统。到光绪朝以后,开始任用不在旗的汉族人士做都统,冯国璋、段祺瑞、王士珍等北洋出身的将领都做过八旗都统。 入关后,清朝政府为了保证兵源,在政治经济上给予八旗人丁的优待,其中包括圈拨旗地,免除赋役,发给官兵粮饷。但从此北京和驻防关

内各地的八旗人丁被束缚在一个狭窄的圈子里。由于旗人长期脱离生产,原有的淳朴勇武风气逐渐丧失,而生活上安于游惰的风气却蔓延开来。 清政府虽提出“扭转风气”、“筹划生计”,但完全属于治标不治本,加上人口大量增加,导致很多旗丁的生活每况愈下。清朝中期以后,财政状况日益恶化,从咸丰、同治年间起,北京旗兵的饷银和禄米分发中已经出现了减成发放的现象,到光绪年间只按照七成发放。到1906 年还设立了八旗工厂,想“使八旗子弟,人人皆能各执一业,以为谋生自立之基”,但已经积重难返,于事无补。 辛亥革命后,八旗制度与清王朝一起退出了历史舞台。第二篇:清朝军事制度 清朝军事制度 八旗与绿营 入关以前的八旗军 八旗军和绿营兵是清朝的正规军队。以八旗军为主,辅以绿营兵的军事制度,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直接影响到清朝的盛衰兴亡,素为人们注意。 八旗军建立于入关以前。清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以遗甲十三副、女真三十丁起兵以后,在统一女真各部过程中,逐渐确立了八旗制度。明万历二十九年,努尔哈赤设立四个固山(汉语译固山为旗),各固山的旗臶分别用黄、白、红、蓝四色,每三百丁为一牛录,臵一牛录

中国的古代制度

中国的古代制度(考的少,非重点) 一、官职制度 (一)皇位 1.禅让制——“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原始社会末期) (1)尧传舜,舜传禹。但后来,禹传启,家天下。 (2)后来一些权臣为篡位而实行禅让制。 2.嫡长子继承制——“立嫡以长不以贤”(始于商,完善于西周) (1)二法并用:兄终弟及,父死子继。 (2)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度,正房所生为嫡,妾所生为庶。正房妻子生的老大。(二)诸侯 1.分封制——把天子亲属和异姓贵族分封到各地为诸侯。(商周时期,普遍推行) 秦始皇废分封改郡县制,更加强化中央集权。 2.宗法制——依血缘远近区别嫡庶亲疏,维护世袭统治。(周代完备) 3.五等爵——古代的爵位等级:公、侯、伯、子、男。(始于周代,一直沿用到清朝)韦小宝称为鹿鼎公,属于最高等级。鹿:群雄逐鹿;鼎:问鼎中原

(三)选官 1.世官制(世卿世禄)——贵族世代为官。(先秦) 商鞅变法:按照军功授爵 2.察举制——官员考察,将人才推荐给中央。(汉代) (1)秀才(才能优秀者)、孝廉(孝顺廉洁者) (2)东汉后期,有“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的说法 3.征辟制——皇帝和高官直接征聘。(汉代) 皇帝或者高官直接派人征聘。 4.九品中正制——“中正”按家世、才德将人才评为九等,上报吏部、按品授官。(魏晋南北朝) (1)由群所创. (2)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5.科举制——分科考试以取士。(隋—清) 隋炀帝杨广开创进士科,后逐步发展。武则天时期,举行殿试,开创武举。明清时期,制度完善,采用八股取士。1905 年清朝末期废除科举制,推行现代学校教育。 (1)在古代想成为状元非常不易,需要经过层层选拔。读书人要考童生试,中了之后,称为秀才。考中秀才,才能参加乡试。乡试三年一次,一般在八月份,因此又称秋闱。古代的读书人,一次不中,还需再等三年。 (2)第一名是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 (3)连中三元:即三次考第一,第一次是解元,第二次是会元,第三次是状元。 (4)金榜题名:使用黄色的纸对外发布公告。 (5)蟾宫折桂:蟾宫指代月宫去月宫折桂花,很难办到,用蟾宫折桂指代科举考中。现在在考试前吃桂花糕,就是为了取好彩头。 (6)独占鳌头:相传皇宫宫殿之前刻着巨鳌,只有状元才有资格站在上面迎接榜单。 (7)五子登科:窦禹钧居于燕山府,他有五子,都中科举。相关的三字经“窦燕山,有义方,

创立八旗制度的是

创立八旗制度的是 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正式创立,初建时设四旗:黄旗、白旗、红旗、蓝旗。1614 年因“归服益广”将四旗改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并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称八旗,统率满、蒙、汉族军队。规定每300人为一牛录,设牛录额一人,五牛录为一甲喇(队),设甲喇额真(参领)一人,五甲喇为一固山,设固山额真(都统、旗主)一人,副职一人,称为左右梅勒额真(副都统)。皇太极即为后为扩大兵源在满八旗的基础上有创建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其编制与满八旗相同。满、蒙、汉八旗共二十四旗构成了清代八旗制度的整体。满清入关后八旗军又分成了禁旅八旗和驻防八旗。 寅吃卯粮这一年吃了下一年的粮。比喻经济困难,收入不够支出,预先支用了以后的进项。比喻指经济困难,入不敷出。 后来的女官,无论女丞相还是女将军,只是诸王宫里承担杂务的人,没有军政之权。东王府里的女官,在内辽之时,还悉数遭到杀戮。而女营,更是实行禁欲政策的产物,女营里的女人,也只是干粗活的命。后来供给制维持不下去,女营也就没了。至于缠足,也是出于习俗,广西客家女子不缠足,天国当然不提倡缠足,但似乎罕有明文禁令。在当时,缠足与否,跟妇女解放无关。 八旗制度是中国清代中华民族的社会组织形式。 女真人以射猎为业。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取

得节节胜利。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 满洲人运用此军事组织制度建立了清朝。在平时,人们从事耕作、狩猎等活动;在战时则应征为兵,起源于女真族的狩猎组织一一牛。具有旗籍的家族人员称为旗人。到19 世纪末随着清朝的解体,八旗军事组织制度不复存在。但一部分八旗的后代仍自称为旗人。 八旗的军事组织制度是由满族的首领努尔哈赤所制定。努尔哈赤起初将自己的军队分编为四旗,四旗均以不同颜色的旗帜作为识别,成为“正黄旗”等。随军队壮大,又将四旗加上边框,成为“镶黄旗”等,形成八旗。满人靠着这军事组织制度,于1636年建立清国。 虽然我们国家的水资源虽然储量丰富,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并且随着工业的发展,水污染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很多工业废水都排到了江河湖海中,清澈见底的河流被废水污染得臭不可闻,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啊!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更具特殊意义。只有坚持不懈地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不断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怀

康熙八旗制度特点_康熙八旗制度

康熙八旗制度特点_康熙八旗制度 众所周知满清王朝的建立,与他们的八旗军是分不开的。八旗制度的建立为满族推翻汉皇朝建立自己的政权提供了强大的战斗力。八旗制度特点是什么,下面是为你搜集八旗制度特点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努尔哈赤画像八旗制度特点是以旗统人,即用旗人来统领军队。凡是隶属于八旗的人都可以当兵。以旗统兵,军队全体官兵以自己的旗帜为精神动力,旗帜不倒他们就战斗到底。八旗制度是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族时建立的一种社会制度。它集军事、行政和生产三种职能于一体,兵民结合也是其独特的一面。关于八旗制度特点共分为三部分,首先是八旗制度下的各旗之间相互独立的,不存在隶属关系。在建立八旗制度的时皇帝将所有人都包含在了八旗制度之下,包括被俘虏来的人和归降自己的人,从而形成了“以旗统人”的格局。八个旗的旗主各自统领自己得部队,不能相互打扰。当时有人城“隔旗如隔山”,这就形象的表达出各旗之间相互独立的特点。其次,一旗之主就是一旗之君。旗主在自己的旗之内拥有很大的权利。旗主与部下有严格的等级之分,留普通君臣关系。旗里出了什么事,官员有什么想做的事,必须报告旗主,得到允许后才能去做。旗主贝勒在旗中是小君主,男女的婚嫁都要请示旗主贝勒之后才能进行。最后,努尔哈赤是八旗之首,他对八旗有绝对的控制权和领导权,八个旗主都要对他

负责。 康熙八旗制度满清的生活和军事体制主要体现在八旗制度上。八旗最初形成是在明朝末期。明万历二十九年的时候,旗制初建,当时仅有黑旗、白旗、红旗三旗。明万历四十三年的时候,努尔哈赤的势力得到了很大的加强,原本的三旗已经无法满足他的统治需要了,在原先三旗的基础上,原红旗分为正黄、镶黄二旗;原白旗分为正白、镶白、正蓝三旗;原黑旗分为正红、镶红、镶蓝三旗,总共分为八旗,从此八旗制度正式建立。 努尔哈赤建立了八旗制度后,他自己本身统领镶黄旗,所以在顺治以前,清代的皇帝基本都属于镶黄旗。在名义上,镶黄旗也成了八旗之首。顺治帝的时候,将镶黄旗,正黄旗和正白旗都收归于皇室管理,所以顺治帝和康熙帝,以及之后的皇帝,事实上不属于任何旗。 康熙八旗旗主因康熙当政时间长达六十一年,所以在此期间旗主也多有变更。在康熙登基之初,正黄旗由图海担任旗主,镶黄旗由穆理玛担任旗主,正白旗由觉罗巴哈纳担任旗主,镶白旗由觉罗巴哈纳担任旗主,也就是说,在此期间觉罗巴哈纳一人担任两个旗主的职位。正红旗由觉罗巴布尔担任旗主,镶红旗由特晋担任旗主,正蓝旗由穆臣担任旗主,镶蓝旗由罗託担任旗主。 康熙的书法康熙爷不仅仅有治国之才,康熙书法也是为后人称道。康熙的一生有很多书法作品,他的很多书法作品都是反应其政治思想的。 康熙从小就喜欢书法,只是一直没有系统的练习过,直到他二十

满洲八旗制度

满洲八旗制度 满洲八旗制度是怎么样癿呢?详情大家可以通过下文去了解下: 满族癿先人是过着游牧生活癿耕猎民族,每个氏族癿部落都有酋长。部落之间 都划定一定癿范围,幵以某种旗帜作为本部落癿标志。凡遇行师出猎,不论人之多寡,依照族寨旗帜而行。 出猎开围之际,各出箭一枝,十人中立一总领,属九人而行,各照方向,不许错 乱。此总领呼为牛录额真,是官名。“牛录”是满语“大箭”癿意思,“额真”是“主”癿意思,就是“十人之长。” 随着女真社会癿发展,牛录组织日益扩大。出现阶级分化和阶级对抗之后,牛录不仅是狩猎生产组织,而且演变成奴隶主贵族发动掠夺战争或进行军亊防御癿工具。各部落癿成年男子全是兵,平时渔猎,警时参战,出则为兵,入则为民。 满族贵族用军亊方法管理行政、经济、民亊,使女真社会军亊化,这种社会兵营癿特殊统治方式,就是八旗制度。始于猛哥铁木尔时代,创建和完善于努尔哈赤时代,终结于满清政府倒台。 努尔哈赤因战争癿需要,对建洲女真进行过一次大整编,每300人为一牛录,每 牛录设一额真,以黄、白、红、蓝四色为旗癿标志。在统一了哈达、辉发、乌拉和叶赫四部女真后,他癿四旗军队又征服了大部东海女真,幅员扩大,步骑增多。所以,又增四旗,共为八旗,新增四旗是以原来四旗颜色镶边,即:镶黄、镶白、镶红、镶蓝旗。努尔哈赤及皇帝们亲领正黄、镶黄旗,子侄及亲信统领其余各旗。 这时,每300人设一牛录额真,5牛录设一甲喇额真,5甲喇设一固山额真,每固 山额真左右设两梅勒额真。牛录额真以下设岱子2人,章京和噶山拨什库各4人,4名章京分领300男丁编成癿达旦?穴窝铺?雪。牛录额真以后称章京,入兲后称佐领。岱子是副职,章京是办亊员,噶山是村庄。拨什库是领催。甲喇额真后改甲喇章

近年来日本的八旗问题研究探究综述新

满族研究2002年 第1期近年来日本的八旗问题研究综述 刘小萌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北京 100006) 摘要:本文对日本研究八旗问题的情况作了详细介绍。主要涉及东洋文库对有关资料的收藏与整理、著名东方学学者的研究成果和相应成立的学术研究机构。展示了日本关于八旗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研究人员成果较为丰富的现状,值得我国清史、满族史学界给予高度重视。 关键词:日本;八旗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K10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65X(2002)01-0051-09 日本的八旗史研究,作为清朝史和满族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兴起于二十世纪初,从白鸟库吉、内藤虎次郎起,代有传人,涌现出稻叶岩吉、鸳渊一、户田茂喜、和田清、三田村泰助、旗田巍、中山八郎、圆田一龟、安部健夫、周藤吉之、阿南惟敬、神田信夫、松村润、细谷良夫等知名学者。近年来,又培养出一批功底扎实、勤奋治学的中、青年学者,为八旗史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了解近年来日本同行的研究状况,对于推动我们的八旗史乃至于清史、满族史研究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一、资料的收藏与整理 在日本的清史、满族史研究中,东洋文库始终占有一个非常主要的地位。东洋文库是日本的亚洲研究中心,它的前身是岩崎久弥于1917年收购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顾问乔治?欧内斯特?莫礼逊的藏书以及本人旧藏和汉文善本而设置的东方学图书馆。1924年,在此基础上成立了财团法人东洋文库。文库内,除了图书部,还设有研究部。1961年,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在文库附设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文化研究中心。文库作为日本研究东方学的资料中心,约有80多万册藏书,其中以汉文史籍最多,所收许多珍贵档案、图籍、杂志、调查报告,为中国国内所无。 东洋文库现存清代满文文献,除语言学、文学、宗教等方面著作外,与八旗研究有关的善本尤多,主要有:《满洲旗世袭武职佐领家谱并奏折》、《黑龙江佐领索其那承袭世管佐领执照》、《盛京镶蓝旗新满洲佐领雅尔球承袭佐领执照》、《盛京正黄旗新满洲佐领阿喜图承袭世管佐领执照》、《县君格格下嫁新档》、《乾隆四十六年正月和硕亲王之女下嫁》、《乾隆五十年郡主格格下嫁初定成婚》、《满洲旗勋旧世管世袭佐领家谱》、《正红旗满洲光绪十九

七年级下册历史八旗制度

八旗制度 漂市一中钱少锋 八旗,又称八旗制度,是清代旗人(后演变为满族)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也是有清一代的根本制度。八旗制度是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正式创立。1601年初建时仅三旗:黑旗、白旗、红旗。1615年因“归服益广”将三旗析设为八:原红旗分为正黄、镶黄二旗;原白旗分为正白、镶白、正蓝三旗;原黑旗分为正红、镶红、镶蓝三旗。合称八旗,统率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 1584年,出身建州左卫的努尔哈赤兴兵,以黑旗为帜。随着1589年建州三卫的统一,统治人丁也不断增多,努尔哈赤另设红旗军亲领,将黑旗军交由胞弟舒尔哈齐指挥。1601年征服海西女真哈达部落之后,又分设白旗军,由长子褚英指挥。红白黑三旗是后来八旗制度的主要基础。 1615年,建州已经吞并除叶赫之外的所有女真部落,而且蒙古也多有归附。麾下牛录已有百倍于起兵之初的规模。因此,努尔哈赤于该年将红白黑三旗及所领牛录析设为八个旗:原红旗分为正黄、镶黄二旗;原白旗分为正白、镶白、正蓝三旗;原黑旗分为正红、镶红、镶蓝三旗。正四旗旗帜为纯色四方形,龙首朝后;镶四旗旗帜为五边形,黄、白、蓝三旗镶红边,红旗镶白边,龙首朝前。当时各旗的旗主分别是:正黄旗主多铎、镶黄旗主阿济格、正白旗主皇太极、镶白旗主杜度、正蓝旗主莽古尔泰、镶蓝旗主阿敏、正红旗主代善、镶红旗主岳托。八旗制度,(镶,俗写亦作厢)。 1626年,皇太极继承汗位之后,为名正言顺及巩固权力,将多铎、阿济格二人统领的正黄、镶黄二旗改色为正白旗与镶白旗,而将自己亲领的原正白旗改色为正黄旗,又夺取杜度的原镶白旗主之位,交由长子豪格担任,改色为镶黄旗。1635年,正蓝旗主莽古尔泰意图谋反事败遭诛,该旗由皇太极所得,皇太极将其与自己亲领的正黄旗混编重组,成为新的正黄旗和镶黄旗,并从中分出8个牛录给予豪格统领的原镶黄旗,又再次将其改色为正蓝旗。1648年,豪格因1643年的继位之争被摄政王多尔衮陷害下狱暴亡,正蓝旗又为多尔衮所得,多尔衮将其与自己统领的正白旗混编重组,成为新的正白旗和镶白旗,将胞弟多铎统领的原镶白旗改色为正蓝旗。此后八旗旗色再未变化。

八旗制度

八旗制度 清朝八旗制度的壮大 随着后金的发展壮大,蒙古部族和大量汉人纷纷归附。为加强管理,皇太极于1633年正式另编汉军为一旗,后经过数次增扩,到1642年,终于编成八旗汉军。 1634年,皇太极还把在他统治下的蒙古民族改编成了八旗蒙古。八旗汉军、 八旗蒙古和八旗满洲的建制类同,共同构成清代八旗制度的整体。 实际上,八旗中的民族构成非常丰富,除满族外,还兼容了蒙古、朝鲜、锡伯、赫哲、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其他民族。据记载,康熙年间,镶黄旗满洲都统第四参领的第十七佐领,是由先后来归的俄罗斯人编成的。 在满族的发展过程中,不仅有满族的汉化,同时也有大量蒙古族、汉族等其他民族的满族化,有研究表明,在清初时期民族融合的现象已经十分明显,老北京有一句谚语叫做“不分满汉、但问民旗”说的就是此事。各旗委任都统时,一般不考虑担任都统时人的旗籍,满族可以担任蒙古、汉军八旗都统,汉军、蒙古八旗出身者也可以担任满洲八旗的都统。到光绪朝以后,开始任用不在旗的汉族人士做都统,冯国璋、段祺瑞、王士珍等北洋出身的将领都做过八旗都统。 入关后,清朝政府为了保证兵源,在政治经济上给予八旗人丁的优待,其中包括圈拨旗地,免除赋役,发给官兵粮饷。但从此北京和驻防关内各地的八旗人丁被束缚在一个狭窄的圈子里。由于旗人长期 脱离生产,原有的淳朴勇武风气逐渐丧失,而生活上安于游惰的风气却蔓延开来。 清政府虽提出“扭转风气”、“筹划生计”,但完全属于治标不治本,加上人口大量增加,导致很多旗丁的生活每况愈下。清朝中期以后,财政状况日益恶化,从咸丰、同治年间起,北京旗兵的饷银和禄米分发中已经出现了减成发放的现象,到光绪年间只按照七成发放。到1906年还设立了八旗工厂,想“使八旗子弟,人 人皆能各执一业,以为谋生自立之基”,但已经积重难返,于事无补。 辛亥革命后,八旗制度与清王朝一起退出了历史舞台。 浅论八旗制度 11历史师范范天文 201424143113 摘要:八旗制度是清朝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平时耕猎为民,战时应征为兵。源于满族的牛录制。努尔哈赤将原来牛录这一临时性的生产和军事组织,根据战争的需要,改编成长期的正式组织。八旗制度对满族的形成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满族文化方面,对女真向满族文化的转变以及满族形成后逐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