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作品选读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作品选读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作品选读

贺桂梅

这个课是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作品选,给本科生开的课,今天我们要讲一些内容,首先是三个关键词,然后告诉大家我的基本分析方法,这是我们课的重点,然后要开一些参考书目。内容还是比较多的,这个课叫做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作品选读,也可以叫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讨论方式是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课程关键词:二十世纪中国女性解放女性文学有人算在1989,我们还有一个漫长的九十年代,1989开始到现在仍未结束的时间。贺桂梅认为,终点放在新时期之交的地方,起点在五四运动时期。

描述这一时期的方式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战争革命消费社会

新文化运动:二十世纪中国的历史实际上是一个新文化的历史,新文化的出现拓展与实践。在新文化运动之前有旧文化(封建王朝的历史),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三千年王朝国家史,特别是五四时期开始接受新的文化,即西方文化,但是最直接最极端的表现在五四运动时期,即要求民主与科学,自由与解放等,新的社会想象、新的人生理想等产生,因此必须理解新文化。到了今天,新文化已经完全成为了中国/中国人的内在部分。今天有人称之为后现代社会,也就是说二十世纪是实现现代化过程的一个社会,即新文化完全实现。时下比较有意思的是今天的中国人对传统文化有一种乡愁的感情,这是因为已然现代化的人对过去有一种想象式的追溯。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的标识即是女性文学与女性文化。

无论今天我们如何评价,在传统文化的女性生存状况是不自由的,尽管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有万般的不是,但是对于女性来说是特别好的,没有什么值得去批判。女性文化、女性解放是二十世纪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意识到新的文化是怎么出现的,今天已经差不多笼罩了现代社会

战争:二十世纪是暴力的世纪,在这个世纪发生了很多的战争,曾经的大帝国遭遇了西方帝国主义过程。最重要的一场战争是中日战争,这是日本的帝国主义者发动战争,而不是站在民族主义的立场之上讲历史。当时南京被占,但是蒋介石坚决拒绝投降,以空间换时间。今天的中国成为了现代化的国家,以前的中

国是帝国,是一个古典国家的形态,战争之后中国才成为nation state,这是一个现代的国家中国,即民族主义的国家形态,这个词语由欧洲发育过渡到中国。今天的中国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国家有争论,我们并不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西欧式的民族主义国家,但是现代性的国家,时间在抗日战争之中。五四运动知识现代民族的开端,抗日战争使得现代国家得以确立。

五十年代有冷战,今天的社会被称为后冷战时代。

革命:Revolution。在古代即回到以前的天命的时候,当朝代偏离天道时候要通过人力回复到天命的道路上来。二十世纪中国最大的事情就是革命,且形态各异。历史费正清《从传统到现代》:二十世纪的中国,全世界所有的革命形式在中国发生了。此处所讲革命具体到社会主义革命,即左翼共产党领导下完成的社会变革。49年之后牵连出了一个国家,今天的中国就是PRC,中华人民共和国,但是今天常常通过中国这个词语来泛化国家。今天的社会依然是后革命时代,女性处于特别位置,共产党革命愿意将女性的事情变成他们的事情。即女性解放是阶级解放的一部分。

消费社会:从九十年代以来的社会形态,在这个社会里,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消费,即如何被资本的市场所使用,所有人的自由都透过消费活动实现。这样的社会形态改变了女性生存的形态。

这四个关键词可以粗略的描述二十世纪的中国。

没有新文化就不会有今天女性的地位,在传统的中国,女性是家国天下的一部分,无论是士大夫还是上层的知识分子理想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主体是男性,在传统中国不会让女人做这样的事情。从这一点来说,女性的问题是非常现代的问题,要面对中国传统伦理秩序与社会秩序。革命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国家是革命的产物。革命被天生地附属在我们的身上,革命也是二十世纪全球重要的事情。今天的时代是一个保守的时代,在二十世纪经历了很多令人振奋的革命的事情。“所有二十世纪的记忆都是革命的记忆”。(戴锦华语)

女性解放的理解

很客观的描述:中国女性从传统封建国家伦理秩序解放出来,变成一个与现代男性同等的国民,这个就是

女性解放的三个时期:

1.最先锋“新女性”,二十世纪前三十年。新文化运动为主要事件,新女性多为女学生和职业女性。特点是要求个人自由与个人自主。在传统伦理秩序,女性没有选择恋人的权利,所谓包办婚姻即为此。新女性有权利决定与谁结婚,这是二十世纪才有的事情。

2.“半边天”、“男女都一样”1940~1947,即毛泽东时代。这个世界上所有人分为男人和女人,男人和女人是完全一样的。社会主义革命当中,关注的女性与前三十年有差别,主要是农村女性,关注劳工阶级的女性,女性的权利不再是个别的权利,而是普遍权利,如教育、参政、财产继承等权利。但事实上,在座的所有的女生在毛泽东时代才完全拥有。最重要的例子就是继承权,1951年的婚姻饭才最终规定。香港1971年才有,韩国至今也没有或者很晚,日本至今关系暧昧,没有明确规定。关涉个人自由的东西都是来自于毛泽东时代。六十年代恨死了毛泽东时代,七十年代较为客观评价,对于九十年代来说历史的恩怨则较为遥远,到底如何看毛泽东时代成为一个话题。今年春晚的红色娘子军是一个突破,而且还是文革时期的样板戏。虽然很多人不舒服,但是现代人和海外倒还好。所以如何理解社会主义革命成为问题,九十年代没有身体记忆,就可以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来客观的评价。这是女性文学之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这一时代女性获取了很多的权利,男女都一样的说法很暧昧,究竟谁跟谁一样还是一个问题,女性的权利被参照男性的问题所确立。虽然社会权利有了,但是在观念上并没有改变男女一样的东西。男女都工作回来后男性看报纸,女性做饭,这导致了女性的双重劳动。

3.女权主义/女性主义:80~90年代。这一历史时期一个重大历史变化是人们告别了毛时代,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要改变现实状况,即改革。现在的人还在争论要继续推进改革还是完成了改革。三中全会认为要继续改革。毛时代女性在观

念上为得到应有的尊重。这一时期强调女性要有独立意识,男女是不一样的,有生理与心理上的双重差别。

到了今天,这种问题已经不再成为问题。今天会出现另外的问题,也就是说主体的意识到底应该如何被确立,女性解放要如何确立,是不是女的去压迫男的?贺桂梅认为谈这个问题,理想化的情况就是作为一个人生活在这里,性别不应该成为做任何事情的枷锁,但是两性的差异要存在。

女性文学的问题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用几个词来介绍。这是一个绝对现代的产物,虽然有李清照等,但她并不是女性文学。女性文学是现代革命的产物。经历的几个时期:

1.女性作家写作、女作家文学: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东西,但被作为了现代化的产物,当人们重视“女”字的时候,是带有歧视色彩的。如《莎菲女士的日记》,女士二字可以使得很多窥私狂去看。五四时期和三四十年代的作家都属于此。

2.毛泽东时代的女作家:不认为自己有性别差异,都是革命作家。

3.八十年代才出现“女性文学”,作为范畴出现,而且是在反思毛时代男女都一样的产物,后期出现女权主义文学。女性文学的界定方式:女作家写的、女性形象、女作家写的与女性相关的且具有女性意识的文学作品。女性意识是指在写作时站在女性立场之上。女性文学很含糊,有时候就是女作家文学。

4.女性主义文学,八十年代后期,受到西方女性文学理论的影响。林白《一个人的战争》、陈染《私人生活》等。

课程分析方法:

三个界定:

1.在大的历史格局中讨论女性问题,即将女性问题放诸于二十世纪的中国,不是只就女作家谈论女性文学。要涉及到社会性别制度、社会制度、战争革命等,要在此讲女性的问题。

2.采用专题的方法,四个专题,每个专题将两到三个作品,通过文本作品的分析,作为中文系的学生如何分析解读文本,同时,当我们把握了文本的修辞、叙述结

构、内在结构,如何做一个更有深度阐释(文学史与理论阐释)。四个层面来讨论作品:文本细读,这个是中文系的基本功,看到一部作品无论是什么,要有分析的能力,这是最重要的。作家论,写作品的人是很重要的。文学史,作品在二十世纪发展中处于的位置。理论,专门的理论,女性主义理论,或者女性学。希望从这些层面连接在一起。

专题:一、“娜拉”走后

讲五四和新女性问题,时段大概在1910~1920,我要讨论两部作品,一部是卢殷《海滨故人》,这是1923年发表的作品,我选择这个作为第一部讨论的作品是有考虑的,因为讲的是五个女大学生的故事,现代的女性的问题和现代的女性文学是出现在现代的大学校园之中的,也即是成为女学生后产生女性意识。这本书说的是五个人之间有同性之间深厚友谊,但是这种友谊仅仅存在于大学校园中,走出校园后等到生孩子等就发生了破灭。要讨论女性的权利如何与校园联系在一起,以及如何造就了青春与青春的想象,如何想象女性权益。丁玲《莎菲女性日记》,现代文学讲过这部作品,我会侧重于从女性的角度来谈,她的照片当时发表在《良友》杂志上,新女性是很时髦的,丁玲因为发表这部作品,就比电影明星还要像明星。我要讨论的是一个是女性生存的空间,都市空间,感受到的绝对自由,但是理想的生活并没有出现。我还要解释娜拉,以及如何与新女性结合在一起,他们与第一代新女性唯一相似的就是有一个离家出走的动作。这是第一个专题,讨论五四时期新女性。

专题二:家国之间。

讨论30~40年代,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社会问题是战争问题,1931年日本开始占领东北(满洲国),1937年是中日之间的全面战争,这个战争改变了绝大部分人的生活,也包括女性,在战乱的时代女性处境如何值得研究,所以我用了家国之间,战乱时代民族的问题特别重要,对女性来说固然要面对民族社会问题,更难堪更不舒服是她们与家庭和男权社会的问题一点都没有解决。讨论的作家是萧红《生死场》,这个小说的封面很有意思,文学史中讲过萧红,我要谈的问题是历史、女性、民族认同。在中国几千年的民族问题中女性问题是怎样的,在战

争中秩序崩溃后对女性意味着什么,是更难堪还是如何值得讨论。《生死场》不太好读,因为写的太好了,会唤起身体上的不适感,这种不适感是中国几千年存在的,特别是在边缘的农村社会。我在读《生死场》和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时,都会用一种较长的历史视野看待两部小说,因为作家本身是有这种意识的,萧红在写这部小说的时候,实际上要说人们就是这么生活的,战乱打乱人的生活时,并不会改变人太多的东西,生死场小说结束的时候所有人都开始觉醒,即民族意识的觉醒,要站起来跟日本鬼子斗争,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女人跟在男人后面,她们是没有名字的。背后涉及的就是女性问题与民族认同的问题,萧红在这部小说中首次提出了女性与家国是处于一种分裂的状态之下的,这也是民族认同的问题。在文学史学习时会学习到,但是在我的课上可以更多的从女性的角度进入,也不必就局限于女性的角度。所有的作品不仅是女性的问题,更是历史与民族的问题。它们都有某种对中国长时段历史的态度,这一时间女性是缺席的,这两部作品是女性写的,而且两位都有女性主义思想。生死场要处理停滞的,西方称中国历史是停滞的,即五千年的历史都是一样的,但是中国古代与现代的农村没有什么变化,从某种角度来说是这样的,但是内在肯定会有差异。生死场好像就是在这样相同的历史背景下的农村,在遭受到外来侵略,打碎了这样的秩序后,民族认同发生了变化,在什么时候他们认识到自己是中国人,这一过程很有意味。

另一部作品是《倾城之恋》,整个小说的叙事是反爱情的爱情故事,而且有张爱玲式的刻薄与冷酷,但是这种刻薄与冷酷与历史背景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就非常有智慧了,也就是小说中“墙”的意象的存在。倾城之恋本来就是中国文化的典范,也就是为了美貌不惜毁掉城池。但是它描述了一个反的故事,即一个女人追求名义的婚姻,而是因为战争才使其愿望实现。两部小说的背景都是日本侵华战争。

专题三:革命及其后,阶级与性别。1950~1980,

三十年的时间,两部作品,《青春之歌》(50年代后期),这部作品是当代文学经典,作为社会主义经典去接受的时候就觉得跟它隔得有的远,好像撞到了一个很硬的东西上去,这部小说尝试现代女性遇到的问题,即娜拉走后到底怎么办。无论是从父亲还是丈夫家出走,如何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这部小说实际上在回答这个问题。语言比较特殊,我会去讨论知识分子与女性的关系。另一部作品是《方

舟》(张杰1982),80年代的文坛上,被称为中国最早具有女权主义。张杰并不同意这个称呼,因为女权这个词语是一个被污染的词,如果我们中性的来使用这个词的话还是有道理的。《方舟》是圣经中的一个故事,讲述的是三个离婚女人的故事,我要讨论伤痕,小说中的三个中年女人拖着有病的身体,这种病还是一种社会的隐喻,这要表达某种对当代社会的一种判断,这种判断方式就是后革命的产物,也即是在一场剧烈革命后可能发生的问题。每一个参与过革命之中的人身上都会有伤痕,这些人又会携带着革命中的乌托邦形式,我们总是有一种理想主义的情怀。最重要的是小说中对于女性情谊的认同,也是因此而被当时人成为女性主义文学,但是写作方式很老派,但是背后问题是一样的。

专题四:消费时代的客体、主体。

90年代以来新时代的女性生活状况,在什么都可以买得到的时代,女性生存状况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当她们以为自己是主体的时候其实是被当为客体的,本来想说是主客体,但就作家的诉求来说是主体,讨论视野是历史与现实之间。我要分析三部作品,《一个人的战争》,这是1994年林白写的一个长篇小说,这个小说发表后引起很多争议,争议是不同层面的,我要讨论在自传式的叙述中什么是个人,什么是女性,在小说里女性欲望和身体的描述开始引人注目,那么身体的叙事是怎样的,我会去讨论这些层面的问题,因为这个小说以及陈染《私人生活》在九十年代中期被称为个人化写作,背景是女性文学热的出现。即去到书店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女性文学书籍,推动热潮的背景是95年在北京召开的世界妇女大会,即有世界的肌理存在。那一时间是我读研时期,我也卷入了浪潮之中,我很愿意读他们的小说,从中讨论我理解到的女性问题。

第二部作品是王安忆的《长恨歌》,我并不是特别喜欢,我更喜欢她的《弟兄们》,但是《长恨歌》很多人都读过,而且涉及到了很重要的问题,90年代女性书写再一次回到尘世,与时尚联系在一起,不仅写了一个女人的故事,还写了上海的故事,她有意将女性与城市同构,要从这一角度来讨论历史。

最后一部是《生活秀》(池莉),2000年发表作品,讲述的是在武汉老街里卖鸭脖子的女人的故事,有现实背景,《生活秀》讲述了消费社会的最大特点,即你要展示出来,否则你多么好都不会被人发现。池莉以满怀的热情在表现这种女性,而且在她的身上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的一些优点。本来我要讨论《上海宝贝》,

但前面有了《长恨歌》,我也不想让我的课太小资,但是女性文学的毛病就是知识分子写的,女性问题不仅是知识分子的问题,知识底层女性无法自我书写,所以我们要打开视野,关注底层。另一考虑来说,这些作品都是20世纪女性文学的经典,而《上海宝贝》无法成为经典,我要讲当代中国都市化的进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在世纪之交的时刻,全部的中国就像是一个建筑工地,哪里都在拆房子、盖房子,我会有意识的去观察,哪里都像是建筑工地,而建楼的过程也是都市化的过程。中国社会巨大的变化之一就是都市急剧化的变化,你曾经生活的地方完全被改变,你不再有童年的记忆。这次春晚很有意思的是很多杂志有记者回家乡的栏目,让他们来写家乡活动,但他们不再有乡愁,小城市都有变化,但是变化最大的还是北京。中国社会近二十年最大的变化就是都市化的问题,我们要思考这些是不是必须的,我们生活在时代之中要怎么办。《生活秀》直面这些问题,一个在汉口卖鸭脖子的女人,叫做莱双扬,这个老街马上要被拆掉(汉正街),现在已经被拆掉了,随着城市化消失,它的叙事很有意思,它讲了市民的生活逻辑,不是知识女性的。我们应该跳出自己的阶层限定,来理解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与逻辑。

这是四个专题的解读作品,我们的课一共有十四次课,5月29日我要去开会,我还要放两部电影,一部是《新女性》(1934),另一个是《人鬼情》,被戴锦华称为当代中国唯一的一部女性主义电影,故事很有意思,女艺术家称为一个假小子成为一个著名艺术家,她必须将自己当男性来看待,她最擅长演的是钟馗,即鬼才是最有情的。叙事也很有意思,一个是女艺术家的故事,另一个是如何创作钟馗的故事,也即是套话式的故事,我觉得它在讲一个恋父的故事。

参考书目:

《浮出历史地表》,孟悦、戴锦华

《女性主义思潮导论》罗斯玛丽·帕特南

《涉渡之舟——新时期中国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戴锦华

《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盛英

《20世纪中国女性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