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原发性肝癌临床分期及治疗路线图(2019版)

原发性肝癌临床分期及治疗路线图(2019版)

原发性肝癌的分期

肝癌的分期对于预后评估、合理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国外有多种分期方案,如:BCLC、TNM、JSH、APASL 等。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及实践积累,依据病人一般情况、肝肿瘤情况及肝功能情况,建立中国肝癌的分期方案(China liver cancer staging,CNLC),包括:CNLC Ia 期、Ib 期、IIa 期、IIb 期、IIIa 期、IIIb 期、IV 期,具体分期方案描述见图 3。

CNLC Ia 期:体力活动状态(p erformance status,PS)评分 0~2 分,肝功能 Child-Pugh A/B 级,单个肿瘤、直径≤ 5cm,无血管侵犯和肝外转移;

CNLC Ib 期:PS 0~2 分,肝功能 Child-Pugh A/B 级,单个肿瘤、直径>5cm,或 2~3 个肿瘤、最大直径≤3cm,无血管侵犯和肝外转移;CNLC IIa 期:PS 0~2 分,肝功能 Child-Pugh A/B 级, 2~3 个肿瘤、最大直径>3cm,无血管侵犯和肝外转移;

CNLC IIb 期:PS 0~2 分,肝功能 Child-Pugh A/B 级,肿瘤数目≥4 个、肿瘤直径不论,无血管侵犯和肝外转移; CNLC IIIa 期:PS 0~2 分,肝功能 Child-Pugh A/B 级,肿瘤情况不论、有血管侵犯而无肝外转移;

CNLC IIIb 期:PS 0~2 分,肝功能 Child-Pugh A/B 级,肿瘤情况不论、血管侵犯不论、有肝外转移;CNLC IV 期:PS 3~4,或肝功能 Child-Pugh C 级,肿瘤情况不论、血管侵犯不论、肝外转移不论。

图 3 中国肝癌临床分期及治疗路线图

肝癌分期

综述 原发性肝癌的分期方法及比较 介绍: 原发性肝癌是成人肝脏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位于全部恶性肿瘤的第五位,占与肿瘤有关的死因的第三位⑴。在欧洲和美国,肝癌发病率逐年上升,预计在20年内可能达到目前日本的水平⑵。中国是原发性肝癌的高发区,全世界一半以上肝癌病例发生在中国,肝癌死亡率自1995年上升到恶性肿瘤的第二位⑶。肝癌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肝硬化和慢性肝炎是最主要的因素。近几年来,肝癌诊断技术及治疗水平有了较大的进步,对高危人群的随访发现了更多的早期患者。但是,对肝癌的早期诊断依然是个巨大的挑战,肿瘤确诊时仅仅只有20-30%的切除率,术后的5年生存率30-50%(4)。对于进展期、晚 期肿瘤和因肝功能原因不能手术的患者,最近也发展出一些新的治疗措施,如PEI(经皮酒精注射)、微波治疗、激光治疗、冷冻治疗、TACE(经动脉化疗栓塞)等等,对这些治疗措施疗效的评价也正在进行之中。 肿瘤的分期是肿瘤及患者的重要特征之一,和其他特征如原发肿瘤部位、肿瘤的组织细胞形态、分化情况、生长速度、患者的免疫状态、年龄、有无合并症等一样重要,应该对每一个患者进行彻底地分期⑸。它有助于对患者的预后进行预测,有助于治疗方式的选择,有助于在不同单位之间进行资料交流和比较,它还能在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中将患者分组来评估某种治疗方式的作用(5,6)。许多肿瘤都有良好的、被广泛接受的分期方法,但是对于原发性肝癌来说,情况却较为复杂。这是由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预后不仅仅与肿瘤有关,还与肝脏的功能状态有关。世界各地原发性肝癌病因的流行病学资料不同,肝脏合并病变各异,诊断水平及治疗水平也不一样,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肝癌分期方法(5-17)。但是没有一个公认的、最好的分期方法。 本文比较了目前国际上的几种肝癌分期方法,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阐明了目前临床对一个好的、广泛接受的分期方法需要的迫切性,并对未来相关研究的可能方向进行展望。 原发性肝癌的分期方法: 下面共分析了11种肝癌分期方法,我们将按照其发表时间顺序分别予以介绍。对于经过多次改进的分期方法,我们参考其最新版本发表时间为标准。 1、Okuda 分期: 肝癌的Okuda分期法是由Okuda等于1985年(7)提出(见Table 1)。它是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也是第1个将肿瘤情况与肝脏功能结合在一起的评分方法,它更是目前唯一一个提供了未加干预措施的各期肝癌患者生存期资料的评分方法。其stageⅠ、stageⅡ及stageⅢ期未经治疗平均生存时间分别是8.3、2.0和0.7个月(7)。Okuda评分法一直被广泛地应用,研究表明即便加上各种治疗 措施的影响,它也能有效地评估不同分期病人的预后,以至于目前各种评分方法提出及推广时均将其作为对照(6、9、10、13、14),甚至有的评分法直接将 其作为评分参数之一(11)。但是由于受当时对肝癌认识水平的影响,Okuda 评分法没有纳入一些重要的与预后有关的因素,如血管的侵犯、肿瘤的数目等等;它对肿瘤侵及范围的确定有些过大;总胆红素3mg/dl的标准也过高(18)。因此,Okuda评分对于早期肝癌的鉴别能力较差,难以将之与进展期肝癌区别开来。当前随着对肝癌高危人群随访加强及诊断水平的提高,许多肝癌在早期得到确诊,Okuda评分显得有些过时,难以满足临床需要,这也是目前出现多种分期方法的

原发性肝癌临床分期及治疗路线图(2019版)

原发性肝癌的分期 肝癌的分期对于预后评估、合理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国外有多种分期方案,如:BCLC、TNM、JSH、APASL 等。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及实践积累,依据病人一般情况、肝肿瘤情况及肝功能情况,建立中国肝癌的分期方案(China liver cancer staging,CNLC),包括:CNLC Ia 期、Ib 期、IIa 期、IIb 期、IIIa 期、IIIb 期、IV 期,具体分期方案描述见图 3。 CNLC Ia 期:体力活动状态(p erformance status,PS)评分 0~2 分,肝功能 Child-Pugh A/B 级,单个肿瘤、直径≤ 5cm,无血管侵犯和肝外转移; CNLC Ib 期:PS 0~2 分,肝功能 Child-Pugh A/B 级,单个肿瘤、直径>5cm,或 2~3 个肿瘤、最大直径≤3cm,无血管侵犯和肝外转移;CNLC IIa 期:PS 0~2 分,肝功能 Child-Pugh A/B 级, 2~3 个肿瘤、最大直径>3cm,无血管侵犯和肝外转移; CNLC IIb 期:PS 0~2 分,肝功能 Child-Pugh A/B 级,肿瘤数目≥4 个、肿瘤直径不论,无血管侵犯和肝外转移; CNLC IIIa 期:PS 0~2 分,肝功能 Child-Pugh A/B 级,肿瘤情况不论、有血管侵犯而无肝外转移; CNLC IIIb 期:PS 0~2 分,肝功能 Child-Pugh A/B 级,肿瘤情况不论、血管侵犯不论、有肝外转移;CNLC IV 期:PS 3~4,或肝功能 Child-Pugh C 级,肿瘤情况不论、血管侵犯不论、肝外转移不论。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文将介绍原发性肝癌的基本知识、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了解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是指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常见的病因包括慢性肝炎、肝硬化、酗酒、遗传因素等。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较高,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晚期可能出现肝区疼痛、食欲不振、乏力、消瘦等症状。 二、原发性肝癌的诊断 1、病理检查:病理检查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金标准,主要包括肝穿刺活检和腹腔镜肝活检。肝穿刺活检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的优点,但存在一定的误诊率。腹腔镜肝活检适用于病变位置较深或多个病灶的情况,但操作相对复杂,费用较高。 2、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手段,包括超声、CT、MRI等。超声检查具有无创、简便、价格低廉等优点,但分

辨率较低,对小病灶的检出率有限。CT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肝脏病灶的位置、数目和大小,但存在辐射损伤。MRI检查具有更高的组织分辨率和无辐射损伤的优点,但价格较高。 三、原发性肝癌的治疗 1、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方法,适用于早中期肝癌患者。手术切除可以彻底清除肿瘤组织,提高患者生存率。手术治疗的疗效与肿瘤大小、部位、肝功能等因素有关。 2、化疗:化疗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手段,主要采用肝动脉灌注化疗、全身化疗和靶向治疗等方法。肝动脉灌注化疗是将化疗药物直接注入肝动脉,使药物在肝脏局部达到高浓度,提高疗效。全身化疗适用于晚期肝癌患者,可有效缓解症状和延长生存期。靶向治疗是针对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或标志物进行治疗,如索拉非尼等。 3、放疗:放疗适用于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肝癌患者,可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放疗主要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和立体定向放疗等技术,具有定位准确、剂量集中等优点。 四、预防原发性肝癌的措施 1、饮食调整: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饮酒,减少高脂肪、

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及各种分级和分期标准!

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及各种分级和分期标准!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死亡率的第三位,其治疗效果仍不理想,目前其治疗原则仍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但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健康保健制度,医疗发展水平不平衡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目前临床上有手术机会的仪占15%左右,并且手术后的复发转移率高达70-95%。所以,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是原发性肝癌治疗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肝癌的1977年国内分期 Ⅰ期:1或2个、≤5cm、在1叶, 无门静脉癌栓(下腔静脉、胆管癌栓), 无肝门、腹腔淋巴结肿大, 无远处转移, 肝功能Child 分级A级, 对应分期:1977年Ⅰ,TNM Ⅰ、Ⅱ; Ⅱa期:1或2个、5-10cm、在1叶或≤5cm、在2叶,无门静脉癌栓(下腔静脉、胆管癌栓), 无肝门、腹腔淋巴结肿大,无远处转移,肝功能Child 分级A 或B级; Ⅱb期: 1或2个、>10cm,或3个、≤10cm、在1叶,或1或2个、5-10cm、在2叶, 无或分支有门静脉癌栓(下腔静脉、胆管癌栓), 无肝门、腹腔淋巴结肿大,无远处转移,肝功能Child 分级A 或B级, 对应分期:1977年Ⅱ,TNM ⅢA; Ⅲ期:癌结节>3个,或>10cm,或在2叶,1或2个、>10cm、在2叶,

门静脉主干有癌栓,肝门、腹腔淋巴结肿大,有远处转移,肝功能Child 分级C级, 对应分期:1977年Ⅲ,TNM ⅢB、ⅣA、ⅣB 二、肝癌的1999年国内诊断标准 1999年11.29~12.1,在四川成都召开了第4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经与会代表充分讨论、修订并通过7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提出了原发性肝癌临床分期标准,并广泛征求意见。现将修订后的诊新标准刊出,供临床医师参考。 1 病理诊断:肝内或肝外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肝癌。 2 临床诊断: 2.1 AFP>400μg/L,能排除活动性肝病、妊娠、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及转移性肝癌、并能触及坚硬及有肿块的肝脏或影像学检查具有肝癌特征性占位性病变者。 2.2 AFP≤400μg/L,有两种影像学检查具有肝癌特征性占位性病变或有两种肝癌标志物(AFP异质体、异常凝血酶原、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Ⅱ及α-L-岩藻糖苷酶等)阳性及一种影像学检查具有肝癌特征性占位性 三、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2001年修订) 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2001年修订) 源自: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11月第1版,P322-323 1. 病理诊断:肝内或肝外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肝癌者。 2. 临床诊断: ①AFP≥400μg/L,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及转移性肝癌等,并能触及肿大、坚硬及有结节状的肝脏或影像学检查有肝癌特征的占位性病变者。 ②AFP<400μg/L,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

2022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完整版)

2022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完整版) 概述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 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 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1-3]。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ombined hepatocellular- cholangiocarcinoma, cHCC-CCA)三种不同病理学类型,三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病理组织学、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HCC 占75%~85%、ICC 占10%~15%[4]。本指南中的「肝癌」仅指HCC。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肝癌诊疗行为,2017 年6 月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 年版)》,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19 年12 月进行了更新。《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 年版)》反映了当时我国肝癌诊断和多学科综合治疗以及研究的状况,对规范肝癌的诊疗行为、改善肝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以及优化医疗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 年版)》发布,国内、外在肝癌的诊断、分期及治疗方面出现了许多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高级别证据,

尤其是适应中国国情的研究成果相继问世。为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委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联合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等组织全国肝癌领域的多学科专家,结合肝癌临床诊治和研究的最新实践,再次修订并更新形成《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 年版)》,旨在推动落实并达成《「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肝癌患者5 年生存率提高15% 的目标。 证据评价与推荐意见分级、制定和评价(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方法学,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证据评价和推荐意见分级系统[5]。 GRADE 系统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证据评价,根据证据中的偏倚风险、不一致性、间接性、不精确性和发表偏倚,GRADE 系统将证据质量分为高、中、低和极低4 个水平[6]。第二部分为推荐意见分级,GRADE 系统考虑医学干预的利弊平衡、证据质量、价值观念与偏好以及成本与资源耗费等因素来制定推荐意见,并且将推荐意见分为强推荐和弱推荐(有条件推荐)2 种[7]。 医学干预的利弊差别越大,证据质量越高、价值观念与偏好越清晰越趋同、成本与资源耗费越小,则越应该考虑强推荐。反之,则应考

2022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常用临床分期(全文)

2022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常用临床分期(全文) 摘要 原发性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不同阶段的肝癌所采取的治疗方案不同,预后亦不相同。因此,肝癌的临床分期对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长期预后的评估至关重要。截至目前,世界各地已提出了多种肝癌分期系统,如TNM分期、巴塞罗那分期、东方分期、香港肝癌分期和中国肝癌分期等。本文旨在分析常用的肝癌分期,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以下简称肝癌)是世界上第五大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1]。肝癌发病因素复杂,70%~90%的患者有长期慢性肝病史[2]。据估计,到2025年,每年新发肝癌人数将超过100万[3]。虽然肝癌的诊疗手段在不断地更新发展,但患者总体预后仍不佳,死亡率极高,五年生存率不足20%[4]。不同阶段的肝癌所采取的治疗方案差异较大,预后亦不相同。因此,肝癌的临床分期对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长期预后的评估至关重要。 开发具有应用价值的肝癌分期的关键在于确定重要的临床预测因素。与其他恶性肿瘤不同,肝癌的预后评估不仅要考虑肿瘤特性,还要评估患者的肝功能储备和全身状态[5]。 截至目前国内外学者已提出了11种以上的肝癌分期,它们分别被纳入了不同的预后评估因素,并在不同的患者群体中得到应用和发展,包括奥田

分期(Okuda分期)[6]、美国肿瘤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TNM分期(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Tumor Node Metastasis staging)[7]、意大利肝癌计划评分(Cancer of the Liver Italian Program,CLIP)[8]、巴塞罗那分期(Barcelona-Clinic Liver Cancer,BCLC)[9]、香港中文大学预后指数(Chinese University Prognostic Index,CUPI)[10]、日本联合分期(Japan Integrated Staging,JIS)[11]、东方分期(Eastern staging)[12]、香港分期(Hong Kong Liver Cancer,HKLC)[13]、肝癌患者生存率评估模型(Model to Estimate Survival in Ambulatory HCC patients,MESIAH)[14]、意大利肝癌分期(Italian Liver Cancer,ITA.LI.CA)[15]以及中国肝癌分期(CNLC,China Liver Cancer)[16,17,18]。本文综合分析国内外常用的肝癌分期及其特点,以期指导不同肝癌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以及预后的评估。 一、肝癌常用临床分期及特点 不同分期纳入了不同变量(表1),其中部分分期亦为不同阶段的肝癌推荐了相应的治疗方案。

肝癌临床路径

肝癌临床路径 肝癌临床路径 一、肝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肝癌(ICD-10:D01.553) 可行肝脏肿瘤导管介入治疗和/或射频消融治疗(ICD-9-CM-3:99.253、88.472、99.691)。(二)诊断依据。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2001年修订) 源自: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11月第1 版,P322-323 1. 病理诊断: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肝癌者。 2. 临床诊断:①AFP≥400μg/L,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及转移性肝癌等,并能触及肿大、坚硬及有结节状的肝脏或影像学检查有肝癌特征的占位性病变者。 ②AFP<400μg/L,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及转移性肝癌等,并有两种影像学检查有肝癌特征性占位病变;或有两种肝癌标志物(AFP异质体、异常凝血酶原、g-GT同工酶Ⅱ、α-L-岩藻糖苷酶及CA19-9等)阳性及一种影像学检查具有肝癌特征性占位性病变者。③有肝癌的临床表现,并有肯定的肝外远处转移病灶(包括肉眼可见的血性腹水或在其中发现癌细胞),并能排除转移性肝癌者。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依据巴塞罗那肝癌临床分期标准 巴塞罗那肝癌临床分期标准 肿瘤分期患者健康状况肿瘤特征Child评分 O 超早期良好单个结节<2cm A或B A 早期良好 单个结节<5cm;

或不超过3个结节,每个结节<3cm A或B B 中期良好大的,多中心结节A或B C 进展期衰退血管侵犯,肝外转移A或B D 终末期严重衰退不论 C 0期:(患者及/或家属充分知情,不愿选择切除、肝移植治疗方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射频消融治疗。 A期:(患者及/或家属充分知情,不愿选择切除、肝移植治疗方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射频消融治疗。 B期: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射频消融治疗。 C期: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射频消融治疗,门静脉癌栓伴有临床症状者,可行门静脉支架成型和门静脉癌栓射频消融治疗,可推荐患者口服索拉菲尼或其他分子靶向治疗。 D期:原则上不进行专业性治疗,只给予保守治疗和支持治疗。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D01.553肝癌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 如果进行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4 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肿瘤标志物、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腹部超声、CT 或MRI; (4)胸片、心电图; (5)经患者知情同意后,可行病理学活组织检查与诊断。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5-6 天。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2.手术耗材:相关手术器材。 (九)术后住院恢复8-10 天。

肝癌临床分期方法

原发性肝癌TNM分期(AJCC,2010年)。 T—原发病灶: Tx:原发肿瘤不能测定 T0:无原发肿瘤的证据 T1:孤立肿瘤没有血管受侵 T2:孤立肿瘤,有血管受侵或多发肿瘤直径≤5cm T3a:多发肿瘤直径>5cm T3b:孤立肿瘤或多发肿瘤侵及门静脉或肝静脉主要分支 T4:肿瘤直接侵及周围组织,或致胆囊或脏器穿孔 N—区域淋巴腺: Nx:区域内淋巴腺不能测定 N0:无淋巴腺转移 N1:区域淋巴腺转移 M-远处转移: Mx:远处转移不能测定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肝癌分期: I期:T1N0M0 II期:T2N0M0 IIIA期:T3aN0M0 IIIB期:T3bN0M0 IIIC期:T4,N0M0 IVA期:任何T,N1M0 IVB期:任何T,任何N,M1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修订“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与分期标准” Ⅰa 单个肿瘤最大直径≤3cm,无癌栓、腹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肝功能分级Child A. Ⅰb 单个或两个肿瘤最大直径之和≤5cm,在半肝,无癌栓、腹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肝功能分级Child A. Ⅱa 单个或两个肿瘤最大直径之和≤10cm,在半肝或两个肿瘤最大直径之和≤5cm,在左、右两半肝,无癌栓、腹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肝功能分级Child A。 Ⅱb 单个或两个肿瘤最大直径之和>10cm,在半肝或两个肿瘤最大直径之和>5cm,在左、右两半肝,或多个肿瘤无癌栓、腹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肝功能分级Child A。肿瘤情况不论,有门静脉分支、肝静脉或胆管癌栓和(或)肝功能分级Child B。 Ⅲa 肿瘤情况不论,有门静脉主干或下腔静脉癌栓、腹腔淋巴结或远处转移之一;肝功能分

原发性肝癌临床路径(最新版)

原发性肝癌临床路径 一、原发性肝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肝癌(ICD10:C22.0 ):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七版)及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七版)。 1.主要症状:上腹或肝区疼痛不适。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状。消瘦、乏力、体重下降,晚期可以出现恶病质。 2.体征:肝脏肿大以及肝硬化之体征。 3.影像学检查:B超;动态螺旋CT;MRI;选择性动脉造影。 4.实验室检查:血清AFP对于原发性肝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AFP>400ug/L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等,即可考虑肝癌的诊断;其它血清酶学和肿瘤标志物包括:谷氨酰转肽酶、异常凝血酶原、碱性磷酸酶、α-L-岩藻糖苷酶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七版)及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七版),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CSLC)、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2008年征求意见稿)。 根据术前检查所获得的资料,多学科评估结果。 根据肿瘤分期选择治疗方法:手术(肝切除术、肝移植、姑息治疗)、非手术治疗(局部治疗、动脉化学栓塞、化疗、放疗、生物治疗、分子靶向治疗)、以及其他治疗方法(如中医中药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2-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原发性肝癌疾病编码。 2.患者本人有手术治疗意愿。 3.满足肝切除术或肝血管结扎和/或插管术的条件。 (1)(必备条件)患者的一般情况:一般情况良好,无明显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肝功能正常、或仅有轻度损害(Child-Pugh A级);或肝功能分级属B级,经短期护肝治疗后恢复

肝癌(原发性肝癌)诊疗方案

肝癌(原发性肝癌)诊疗方案 【病名】 中医病名:肝癌 西医病名: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按病理学分型可分为肝细胞型肝癌、胆管细胞型肝癌及混合型肝癌。在我国,该病的主要类型是肝细胞肝癌,占原发性肝癌的90%以上。按肿瘤的形态可分为结节型、巨块型和弥漫型肝癌。 【诊断】 (一)中医诊断标准: 早期症状多不明显。一旦出现症状病性,发展迅速。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上腹不适或疼痛,主要为右上腹痛,钝痛间歇加重。胃肠道症状常见,但无特异性,常易忽视,如纳差、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患者还可有乏力、消瘦,30%左右患者有低热,37.5~38℃左右,少数可达39℃以上,热型不规则。 (二)西医诊断标准: 1.临床症状:肝区疼痛,脘闷纳差,乏力,形体消瘦,低热、恶心,呕吐,腹水,黄疸等。 2.体征:肝脏进行性肿大,质较硬,时见肝掌,蜘蛛痣等。 3.实验室检查: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同功酶指标升高;甲胎蛋白阳性。 4.特殊检查:B型超声或CT检查肝内有实质性占位病变。 5.肝穿刺检查找到了癌细胞。 【治疗方案】 (一)中医辨病论治 1.肝气郁结证 主证:胸胁疼痛,胸闷不舒,生气后加重,肝大,纳少,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 基本方:柴胡舒肝散加减。 柴胡 15g 白芍20g 郁金15g 枳壳12g 白术15g 茯苓12g 党参12g 焦三仙15g 2.脾虚湿困证

主证:胸胁闷痛,胁下痞块,食欲不振,或恶心嗳气,乏力,或便溏,舌淡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缓。 治法:健脾祛湿。 基本方:六君子汤加减。 党参18g 白术18g 陈皮6g 甘草12g 茯苓18g 半夏9g 山药 12g 扁豆9g 3.气滞血瘀证 主证:胸胁胀痛,痛处固定不移,夜间尤甚,胁下痞块,嗳气或呃逆,腹胀纳少,便干尿少,舌紫暗有瘀斑,苔薄白或腻,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基本方:桃仁四物汤加化症丸加减。 桃仁15g 红花10gg 川芎 15g 三棱15g 莪术12g 郁金12g 白芍15g 当归15g 元胡12g 4.肝胆湿热证 主证:上腹肿块,脘腹胀满,目肤黄染,腹大如鼓,心烦口苦,恶心纳少,便秘溺黄,舌紫暗,苔黄厚腻,脉滑数。 治法:清利湿热,化淤散结。 基本方:茵陈五苓散加减。 茵陈15g 栀子12g 制大黄12g 虎杖10g 猪苓6g 茯苓6g 黄芩12g 车前12g 大腹皮10g 汉防己6g 5.肝肾阴虚证 主证:胁肋胀痛,消瘦乏力,低热盗汗,五心烦热,肌肤晦暗,便干尿少,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扶正抗癌。 基本方:知柏地黄汤加减。 短母24g 黄柏24g 生地24g 龟板20g 鳖甲20g 青蒿15g 茯苓9g 泽泻9g (二)西医治疗方案

2021年肝癌临床分期方法

原发性肝癌TNM分期(AJCC,2010年)。 欧阳光明(2021.03.07) T-原发病灶: Tx:原发肿瘤不能测定 T0:无原发肿瘤的证据 T1:孤立肿瘤没有血管受侵 T2:孤立肿瘤,有血管受侵或多发肿瘤直径≤5cm T3a:多发肿瘤直径>5cm T3b:孤立肿瘤或多发肿瘤侵及门静脉或肝静脉主要分支 T4:肿瘤直接侵及周围组织,或致胆囊或脏器穿孔 N-区域淋巴腺: Nx:区域内淋巴腺不能测定 N0:无淋巴腺转移 N1:区域淋巴腺转移 M-远处转移: Mx:远处转移不能测定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肝癌分期: I期:T1N0M0

II期:T2N0M0 IIIA期:T3aN0M0 IIIB期:T3bN0M0 IIIC期:T4,N0M0 IVA期:任何T,N1M0 IVB期:任何T,任何N,M1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修订“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与分期标准” Ⅰa 单个肿瘤最大直径≤3cm,无癌栓、腹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肝功能分级Child A。Ⅰb 单个或两个肿瘤最大直径之和≤5cm,在半肝,无癌栓、腹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肝功能分级Child A。Ⅱa 单个或两个肿瘤最大直径之和≤10cm,在半肝或两个肿瘤最大直径之和 ≤5cm,在左、右两半肝,无癌栓、腹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肝功能分级Child A。Ⅱb 单个或两个肿瘤最大直径之和>10cm,在半肝或两个肿瘤最大直径之和>5cm,在左、右两半肝,或多个肿瘤无癌栓、腹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肝功能分级Child A。肿瘤情况不论,有门静脉分支、肝静脉或胆管癌栓和(或)肝功能分级Child B。Ⅲa 肿瘤情况不论,有门静脉主干或下腔静脉癌栓、腹腔淋巴结或远处转移之一;肝功能分级Child A或B。Ⅲb 肿瘤情况不论,癌栓、转移情况不论;肝功能分级Child C。 表1 原发性肝癌临床分期标准

原发性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临床路径

原发性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临床路径 一、原发性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ICD-10:C22.001/C22.951)。 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可以手术切除,但由于其他原因(如高龄、严重肝硬化等)不能或不愿接受手术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1.临床症状:肝区疼痛、食欲减退、上腹饱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消瘦、乏力、发热。晚期常出现黄疸、出血倾向。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及肝外非特异性表现等。患者常有慢性肝病病史。

2.体征:肝脏肿大、血管杂音、黄疸、门静脉高压征象,浸润、远处转移和合并症引起的体征。 3.辅助检查:血清AFP等肿瘤标志物;肝脏影像学(腹部超声检查、MRI、CT),选择性肝动脉造影、PET-CT、骨扫描。 4.病理学诊断明确:术后病理、经皮肝穿刺活检或淋巴结穿刺活检。 5.HCC的临床诊断:建议尽可能取得病理诊断。对于无法获得病理学诊断的肝细胞癌,2011年中国《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建议如下,1+2a两项或者1+2b+3三项时,可确定HCC的临床诊断。 (1)具有肝硬化以及HBV和(或)HCV感染的证据。 (2)典型的HCC影像学特征:同期多排CT扫描和(或)动态对比增强MRI检查显示肝脏占位在动脉期快速不均质血管强化,而静脉期或延迟期快速洗脱。

(2a)如果肝脏占位直径 2cm,CT和MRI两项影像学检查中有一项显示肝脏占位具有上述肝癌的特征,即可诊断HCC。 (2b)如果肝脏占位直径在1-2cm,则需要CT和MRI 两项影像学检查都显示肝脏占位具有上述肝癌的特征,方可诊断HCC,以加强诊断的特异性。 (3)血清AFP≥400μg/L持续1个月或≥200μg/L持续2个月,并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AFP升高,包括妊娠、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活动性肝病及继发性肝癌等。 6、临床分期:建议用巴赛罗那(BCLC)分期标准,也可参照中国分期标准。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 2.需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但无TACE禁忌的患者。

原发性肝癌手术临床路径

原发性肝癌手术临床路径 一、原发性肝癌手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肝癌、 2.临床分期(BCLC 2018)为0期及A期的肝细胞癌。 3.行部分肝切除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卫计委《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 1.高危因素:具有乙型肝炎病毒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长期酗酒、非酒精脂肪性肝炎、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的人群。 2.辅助检查:超声检查、CT/MRI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PET/CT、血肿瘤标记物、穿刺活检等。 3.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可作为原发性肝癌的确诊依据。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的原发性肝癌需行穿刺活检,以病理学诊断为确诊依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卫计委《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

1.部分肝切除术 2.肝移植术 非急诊手术治疗前,应当完成全面的治疗计划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临床分期检查),充分评估决定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并制订手术方案。 肝切除术的基本原则包括:(1)彻底性:完整切除肿瘤,使切缘无残留肿瘤;(2)安全性:保留有足够功能肝组织(具有良好血供以及良好的血液和胆汁回流)以术后肝功能代偿,降低手术死亡率及手术并发症。 (四)标准住院日为≤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 C2 2.900原发性肝癌疾病编码。 2.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可以耐受全麻开腹手术。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6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凝血功能、血型、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肿瘤标记物; (3)心功能、肺功能、心电图;

原发性肝癌标准住院流程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肝细胞癌[ICD-9-CM 155.0] 拟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或肝动脉灌注化疗姑息治疗术。 二、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肝癌发病隐匿,早期缺乏典型症状,中晚期肝癌主要表现有:肝区胀痛,食欲低下,乏力,消瘦,腹胀等。常见并发症有:门静脉癌栓形成或肝动脉-门脉瘘可以加重门静脉高压症、侵犯肝静脉可引起下腔静脉甚至右心房癌栓形成;肿瘤破裂出血;合并肝硬化的门静脉高压,引起上消化道出血、脾功能亢进、腹水等。 2.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AFP对诊断肝细胞癌有相对特异性。临床上肝癌患者AFP阳性率仅为60%-70%。其他肝癌标志物有岩藻苷糖酶、碱性磷酸酶、醛缩酶同工酶等。虽然这些标志物不能取代AFP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地位,但是可以提高AFP阴性的肝癌诊断率。 3.影像学诊断:超声诊断是肝癌筛查的首选检测方法。CT、MRI对肝癌的诊断、随访、疗效评估具有更多优势,不仅可以定位和定性,也能显示病变的范围、大小、数目及邻近器官和重要血管的关系等。肝动脉造影是肝癌诊断的重要补充手段,典型表现有:形态不规则、粗细不均、走形迂曲的肿瘤血管;肿瘤中毛细血管被造影剂充盈后,形成边界清楚,密度均一的肿瘤染色;正常的血管受压移位;有时可见动-静脉瘘或动-门脉瘘。 三、适应症:不适宜手术、不希望非手术治疗的小肝癌;外科手术切除前应用,可缩小肿瘤或降低手术分期;失去手术切除机会的中晚期肝癌;手术切除失败或术后复发。 四、标准住院日:10-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肝细胞癌[ICD-9-CM 155.0]

2.患者本人愿意接受介入治疗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第1-4天 1.完成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病历书写,初步评估病情 2.完成必要的检查:心电图、全胸正侧位片、上腹部CT、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肿瘤标记物、血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乙肝病毒DNA定量分析等 3.上级医师查房,根据检查结果,完成术前讨论并确定诊疗方案,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征得其同意,并签署手术同意书 七、手术日第5-6天: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术中情况及术后注意事项;确定无手术、麻醉风险;根据术中造影决定是否使用栓塞剂、弹簧钢圈、金属支架等;一级护理、加强护肝、营养等治疗,完成手术记录,术后首次病程记录 八、术后恢复及出院第7-12天 1.完成相应的病程记录 2.注意观察栓塞后综合症表现,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穿刺点有无出血、血肿等 3.完成必要的复查项目:血常规、肝功能 4.继续加强护肝、营养、减轻化疗反应等治疗 5.上级医师根据相关检查及患者情况,决定是否可以出院。出院带药,并交代患者注意事项,复查时间等。完成病历书写。 九、出院标准:实验室复查无明显异常,肝功能恢复良好,无需要注意处理的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2024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分期

2024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分期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癌(ICc)和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HCC-CCA)三种不同病理学类型,三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病理组织学、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HCC占75%~85%、ICC占10%~15%.本文中的〃肝癌〃仅指HCC。 肝癌的病理学诊断 原发性肝癌:统指起源于肝细胞和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主要包 [舌HCuICCcHCC-CCA o HCC:是指肝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不推荐使用〃肝细胞肝癌”或“肝细胞性肝癌”的病理诊断名称。 ICC:是指肝内胆管分支衬覆上皮细胞发生的恶,的中瘤,以腺癌最为多见。组织学上可以分为: ①大胆管型:起源于肝小叶隔胆管以上至邻近肝门区之间较大的胆管,腺管口径大而不规则; ②小胆管型:起源于肝小叶隔胆管及其以下的小胆管或细胆管,腺管口径小而较规则,或可呈管腔闭合的实性细条索状。有研究显示,上述两种亚型ICC的生物学行为和基因表型特点也有所不同,小胆管型患者的临床预后好于大胆管型。 关于HCC和ICC的分子分型的临床和病理学意义多处在研究和论证阶段,但近年来有研究显示,EB病毒相关的ICC具有特殊的临床病理、免疫微环境及分子特征,预后较好并对免疫检查点治疗有较好的获益,有望成为新的亚型;而丙糖磷酸异构酶1在ICC组织中高表达是评估术后复发风险的有用指标等。2019版《WHO

消化系统肿瘤组织学分类》已不推荐对ICC使用“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ellularcarcinoma和ChOlangiOIoCelIUlarcarcinoma)”的病理诊断名称。ICC的大体取材和镜下检查要求主要参照HCC o cHCC-CCA:是指在同一个肿瘤结节内同时出现HCC和ICC两种组织成分,不包括碰撞癌。虽然有学者建议以两种肿瘤成分占比分别≥30%作为cHCC-CCA的病理诊断标准,但是目前还没有国际统一的cHCC-CCA中HCC和ICC两种肿瘤成分比例的病理诊断标准。为此建议在CHCoCCA病理诊断时对两种肿瘤成分的比例状况加以标注,以供临床评估肿瘤生物学特性和制订诊疗方案时参考。 肝癌病理诊断规范 肝癌病理诊断规范由标本处理、标本取材、病理检查和病理报告等部分组成。 标本处理要点: ①手术医师应在病理检查申请单上明确标注送检标本的部位、种类和数量,对手术切缘和重要病变可以用染料染色或缝线加以标记; ②尽可能在离体30min以内将肿瘤标本完整地送达病理科切开固定。组织库留取标本时应在病理科的指导下进行以保证取材的准确性,并应首先满足病理诊断的需要; ③4%中性甲醛(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固定12~24h. 标本取材要点:肝癌周边区域是肿瘤生物学行为的代表性区域。为此,要求采用7点基线取材法(图1),在肿瘤的时钟位12点、3点、6点和9点位置上于癌与癌旁肝组织交界处按1:1取材;在肿瘤内部至少取材1块;对距肿瘤边缘≤1cm (近癌旁)和>1cm(远癌旁)范围内的肝组织分别取材1块。对于单个肿瘤最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 一、定义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位年纪为40~50 岁,男女发病比例为 2~5:1。我国肝癌年死亡率占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 二、诊疗 1.临床体现 1) 病史:慢性肝炎、肝硬化(病毒性、酒精性)病史。 2)症状: (1)肝区痛:为最常见症状,多为胀痛、钝痛或刺痛;可为间歇性,亦可为持续性。病变侵及横膈或腹膜后时,可有肩背或腰部胀痛。 (2)全身和消化道症状:发热、消瘦、无力、上腹部不适,食欲下降,多为中、晚期体现。 (3)某些全身性反映:是癌组织产生某些内分泌激素物质所引发,如低血糖症、红细胞增多症、类白血病反映、高血钙症等。

(4)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突发右上腹疼痛,可有循环系统变化。 3) 体征: (1)肝肿大:中、晚期肝癌最常见的体征。呈进行增大,不规则、质硬、表面凹凸不平结节状,可有压痛。 (2)黄疸:可见于弥漫型肝癌或胆管细胞性肝癌。 (3)自发破裂出血时出现腹膜刺激征。 (4)晚期出现腹水呈进行性增加,恶病质,黄疸多由于胆管受压及肝实质破坏所致。 (5)其它肝实质损害的体现,如皮下出血、肝掌、蜘蛛痣等。 2.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肝功效:多呈慢性肝功损害体现。 (2)甲胎蛋白(AFP)测定:是诊疗肝细胞癌的相对特异性指标。AFP 肝癌诊疗原则是:①AFP≥400µg/L,排除活动性肝炎、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及妊娠等;②AFP 由低浓度逐步升高,持续不降;③AFP 在中档水平200µg/L 持续 8 周,阳性率 70%左右。 (3)HBsAg 多为阳性。

肝癌中医临床路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稿)

肝癌中医临床路径(2015)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 一、肝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肝癌(TCD编码:BNA00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肝癌(ICD-10编码:C2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诊断标准:参考《2001年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标准》。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肝癌诊疗方案”。 肝癌临床常见证候: 肝郁脾虚证 肝胆湿热证 肝热血瘀证 脾虚湿困证 肝肾阴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肝癌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肝癌(原发性肝癌)。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肝癌(TCD编码:BNA001),原发性肝癌(ICD-10编码:C22)。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凝血功能 (4)乙肝两对半、乙型肝炎DNA测定 (5)肿瘤标志物(AFP/AFU等) (6)胸部正侧位X线片 (7)心电图 (8)上腹CT或B超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上腹MR或PET/CT或超声造影检查、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肝郁脾虚:健脾益气,疏肝软坚。 (2)肝胆湿热: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3)肝热血瘀:清肝凉血,解毒祛瘀。 (4)脾虚湿困:健脾益气,利湿解毒。 (5)肝肾阴虚:清热养阴,软坚散结。 2.辨证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3.针灸治疗:可根据病情辨证取穴。 4.中药外敷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5.推拿治疗:根据病情选用。 6.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选用射频消融治疗、中药介入治疗、深部热疗、免疫系统治疗等。 7.内科基础治疗。 8.护理:基础护理及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主要症状(胁痛、腹胀等)明显改善; 2.疗程结束,无明显并发症; 3.初步形成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合并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2.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退出本路径。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版完整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版完整版) 1概述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1,2]。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HCC-ICC混合型3种不同病理学类型,3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HCC占85%~90%,因此本规范中的“肝癌”指HCC。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肝癌诊疗行为,2017年6月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主持制定和颁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该规范的颁布反映了当时我国肝癌诊断和多学科综合治疗以及研究的状况,对规范肝癌诊疗的临床行为、改善肝癌病人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以及优化医疗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自2017年至今,在肝癌的诊断、分期及治疗方面国内外新出现了许多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高级别证据,尤其是适应中国国情的研究成果。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委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组织全国肝癌领域的多学科专家,结合目前肝癌临床研究的实际,修订并更新形成《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以下简称规范)。本规范参照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按照《牛津循证医学中心2011版》进行分级(附录1)。 2筛查和诊断

2.1肝癌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 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在我国,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过度饮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是年龄>40岁的男性风险更大。借助于肝脏超声检查和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进行肝癌早期筛查,建议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1次检查[3]。 2.2肝癌的影像学检查 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各有特点,应该强调综合应用、优势互补、全面评估。 2.2.1超声检查(Ultrasonography,US): 超声检查因操作简便、实时无创、移动便捷等特点,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肝脏影像学检查方法。常规灰阶超声可早期、敏感地检出肝内占位性病变,可鉴别其是囊性或实质性、良性或恶性,并观察肝内或腹腔内相关转移灶、肝内血管及胆管侵犯情况等。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可观察病灶内血供,同时明确病灶性质及与肝内重要血管的毗邻关系。超声造影检查可提示肝肿瘤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帮助鉴别诊断不同性质肝肿瘤,在评价肝癌的微血管灌注和引导介入治疗及介入治疗后即刻评估疗效方面具有优势。超声联合影像导航技术为肝癌的精准定位和实时微创消融提供了有效的手段[4](证据等级3)。术中超声及术中超声造影检查能更敏感地显示肝内直径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