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典数学故事----“无理数”的由来

经典数学故事----“无理数”的由来

经典数学故事----“无理数”的由来

经典数学故事----“无理数”的由来

公元前500年,古希腊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学派的弟子希勃索斯(Hippasus)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与其一边的长度是不可公度的(若正方形边长是1,则对角线的长不是一个有理数)这一不可公度性与毕氏学派“万物皆为数”(指有理数)的哲理大相径庭。这一发现使该学派领导人惶恐、恼怒,认为这将动摇他们在学术界的统治地位。希勃索斯因此被囚禁,受到百般折磨,最后竞遭到沉舟身亡的惩处。

不可通约的本质是什么?长期以来众说纷坛,得不到正确的解释,两个不可通约的比值也一直被认为是不可理喻的数。15世纪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称之为“无理的数”,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称之为“不可名状”的数。

然而,真理毕竟是淹没不了的,毕氏学派抹杀真理才是“无理”。人们为了纪念希勃索斯这位为真理而献身的可敬学者,就把不可通约的量取名为“无理数”——这便是“无理数”的由来.

同时它导致了第一次数学危机。

(完整word版)数学家精彩小故事

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长大后他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数学王子”。 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 “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的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 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 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为了中华民族的富强-------苏步青的故事 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量,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

中国古今26位著名数学家的故事[001]

中国古今26位著名数学家的故事 1.赵爽,三国时期东吴的数学家。曾注《周髀算经》,《周髀算经注》 中有一篇《勾股圆方图注》全文五百余字,并附有数幅插图(已失传),这篇注文简练地总结了东汉时期勾股算术的重要成果,最早给出并证明了有关勾股弦三边及其和、差关系的二十多个命题,他的证明主要是依据几何图形面积的换算关系。 2.朱世杰(公元1300年前后)朱世杰数学代表作有《算学启蒙》(1299) 和《四元玉鉴》(1303)。 3.祖暅,祖冲之之子,同其父祖冲之一起圆满解决了球面积的计算问 题,得到正确的体积公式。现行教材中著名的“祖暅原理”,在公元五世纪可谓祖暅对世界杰出的贡献。 4.祖冲之(429-500),中国南北朝时代南朝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 家。他的最杰出贡献是求得相当精确的圆周率。经过长期的艰苦研究,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七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 5.杨辉,字谦光,钱塘(今杭州)人,中国古代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 生平履历不详。(一)主要著述 《详解九章算法》,《日用算法》,《乘除通变本末》,《田亩比类乘除捷法》,《续古摘奇算法》,其中后三种为杨辉后期所著,一般称之为《杨辉算法》。 6.熊庆来(1893—1969),字迪之,云南弥勒人,他是中国近代数学研 究和教育的奠基人。 7.许宝騄(19l0.9.10一1970.12.18)是中国数学家,生卒于北京.许宝騄是中国概率统计领域内享有国际声誉的第一位数学家。他的主要工作是在数理统计和概率论两个方面。 8.徐光启(公元1562—1633年)字子先,编写了著名的《农政全书》。《几何原本》是我国最早第一部自拉丁文译来的数学著作还有《数理精蕴》。 9.吴学谋是中国数学家,生于广西柳州。 10.汪莱(1768一1813),是中国古代数学家,《参两算经》的最早的数学作品。1796一1798年,汪莱先后与自己的同乡好友巴树谷、江玉讨论数学,完成《弧三角形》和《勾股形》两部书稿。1789年,巴树谷将此两书合为一帙刊行,取名《衡斋算学》,这就是汪莱数学著作的最早刊本。

数学中的归纳类比(填空)

数学中的归纳类比 1.某校数学课外小组在坐标纸上,为学校的一块空地设计植树方案如下:第k 棵树种植在点 ()k k k P x y ,处,其中11x =,11y =,当2k ≥时,111215551255k k k k k k x x T T k k y y T T --??--?????=+--? ? ???????????--?????=+- ? ??????? ,. ()T a 表示非负实数a 的整数部分,例如(2.6)2T =,(0.2)0T =.按此方案第2012棵树种植点 的坐标应为______________. 2.根据下面一组等式: 1234561,235,45615,7891034,111213141565,161718192021111, s s s s s s ==+==++==+++==++++==+++++= ………… 可得13521n s s s s -+++???+=__________. 3.对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m 的n 次幂进行如下方式的“分裂”: 1 3 7 22 32 42 3 5 9 1 7 25 23 3 33 9 43 27 5 11 29 仿此,若3 m 的“分裂”中最小的数是211,则m 的值为________. 4.已知实数数列{}n a 中,1a =1,6a =32,2 12 n n n a a a ++=,把数列{}n a 的各项排成如右图的三角形状。记(,)A m n 为第m 行从左起第n 个数,则若()50 (,),2A m n A n m ?=,则m n +=________. 5.观察下列各式:2 2 1,3,a b a b +=+=3 3 4 4 5 5 4,7,11,a b a b a b +=+=+=L 则1010 a b += A .28 B .76 C .123 D .199 1a 2a 3a 4a 5a 6a 7a 8a 9a ? ? ?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类比迁移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类比迁移法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610106)冯德雄李璐杨肖摘要:类比迁移法降低了认知结构建立的系数,在数学教学中有广泛的应用。本文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应用类比迁移法,分析类比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指出当前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类比迁移法教学的误区。一方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类比思想方法,学生学会类比思想方法。另一方面教师恰当地用类比促进小学生学习的正迁移。 关键词:类比迁移;思维;小学数学;数学教学 关于类比迁移的研究中表明,类比迁移的方法对于学习新的技能、科学知识和数学知识、进行科学发现和探索、培养创造力有比较显著的作用。这是因为人类已经逐渐认识到,学习并不仅仅是简单地给认知结构里增加新知识,掌握抽象的规则,学习的成功也经常依靠我们从记忆中提取出相关的知识、技能、经验,并以这些成功经验为出发点又去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这样循环反复的学习和更新即类比迁移。因此,实践证明,有关类比迁移的研究,为人类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以及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以及实践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不只是教会学生会计算、做题,而是要求学生学会数学思维的方法。数学在培养人的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是其他任何一个学科都不能代替的。一方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类比思想方法,学生学会类比思想方法。另一方面教师恰当地用类比促进小学生学习的正迁移。本文以教学中的课堂片段为例,具体分析类比迁移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更好的应用类比迁移。 一、小学阶段研究类比迁移法的意义 小学是幼年儿童走进知识殿堂学习的最初的一个大的环境,是人们接受最初阶段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成分。在这个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对于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甚至是影响他一辈子的成就和幸福。伟人曾说过,一个答案只能用一次,一个方法可以用很多次,但是一种思想或者思维方法却可以用一辈子。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类比法,可以锻炼学生不同的思维模式,同时为学生学习、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如果能在小学这个阶段不断渗透学习思维方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定不会能教出只会做题的迂腐学子。 成都市小学使用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在内容设计上也含有类比的思想。但是,北师大版教材的难度较大,隐身知识很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紧密,新接触这个教材的教

趣味数学小故事50字

有一天,数字卡片在一起吃午饭的时候,最小的一位说起话来了。 0弟弟说:“我们大家伙儿,一起拍几张合影吧,你们觉得怎么样?” 0的兄弟姐妹们一口齐声的说:“好啊。” 8哥哥说:“0弟弟的主意可真不错,我就做一回好人吧,我老8供应照相机和胶卷,好吧?” 老4说话了:“8哥,好是好,就是太麻烦了一点,到不如用我的数码照相机,就这么定了吧。” 于是,它们变忙了起来,终于+号帮它们拍好了,就立刻把数码照相机送往冲印店,冲是冲好了,电脑姐姐身手想它们要钱,可它们到底谁付钱呢?它们一个个呆呆的望着对方,这是电脑姐姐说:“一共5元钱,你们一共十一个兄弟姐妹,平均一人付多少元钱?” 在它们十一个人中,就数老六最聪明,这回它还是第一个算出了结果,你知道它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一位农夫请了工程师、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来,想用最少的篱笆围出最大的面积。 工程师用篱笆围出一个圆,宣称这是最优设计。 物理学家将篱笆拉开成一条长长的直线,假设篱笆有无限长,认为围起半个地球总够大了。 数学家好好嘲笑了他们一番。 他用很少的篱笆把自己围起来,然后说:"我现在是在外面。"

唐僧师徒摘桃子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长时间,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兴兴回来。师父唐僧问:你们每人各摘回多少个桃子? 八戒憨笑着说:师父,我来考考你。我们每人摘的一样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个,如果3个3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沙僧神秘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个4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悟空笑眯眯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个5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多少个? 唐僧很快说出他们每人摘桃子的个数。你知道他们每人摘多少个桃子吗? 质数:

趣味数学大家分享一些数学小故事

和大家分享一些数学小故事,有趣生动,提高咱们宝贝的学习兴趣.每个故事都包含了一个数学小知识,让孩子在愉快中学习。孩子听不懂没关系,只要引导对数学的兴趣就可以了。 第一篇是一个很经典的小故事,“0”和“1”的争斗 在神秘的数学王国里,胖子“0”与瘦子“1”这两个“小有名气”的数字,常常为了谁重要而争执不休。瞧!今天,这两个小冤家狭路相逢,彼此之间又展开了一场舌战。 瘦子“1”抢先发言:“哼!胖胖的‘0’,你有什么了不起就像100,如果没有我这个瘦子‘1’,你这两个胖‘0’有什么用” 胖子“0”不服气了:“你也甭在我面前耍威风,想想看,要是没有我,你上哪找其它数来组成100呢” “哟!”“1”不甘示弱,“你再神气也不过是表示什么也没有,看!‘1+0’还不等于我本身,你哪点儿派得上用场啦” “去!‘1×0’结果也还不是我,你‘1’不也同样没用!”“0”针锋相对。 “你……”“1”顿了顿,随机应变道,“不管怎么说,你‘0’就是表示什么也没有!” “这就是你见识少了。”“0”不慌不忙地说,“你看,日常生活中,气温0度,难道是没有温度吗再比如,直尺上没有我作为起点,哪有你‘1’呢” “再怎么比,你也只能做中间数或尾数,如1037、1307,永远不能领头。”“1”信心十足地说。听了这话,“0”更显得理直气壮地说:“这可说不定了,如,没有我这个‘0’来占位,你可怎么办” 眼看着胖子“0”与瘦子“1”争得脸红耳赤,谁也不让谁,一旁观战的其他数字们都十分着急。这时,“9”灵机一动,上前做了个暂停的手势:“你俩都别争了,瞧你们,‘1’、‘0’有哪个数比我大”“这……”胖子“0”、瘦子“1”哑口无言。这时,“9”才心平气和地说:“‘1’、‘0’,其实,只要你们站在一块,不就比我大了吗”“1”、“0”面面相觑,半晌才搔搔头笑了。“这才对嘛!团结的力量才是最重要的!”“9”语重心长地说。 第二篇速算小明星"5"

有理数的由来

由来古埃及人约于公元前17世纪初已使用分数,中国《九章算术》中也载有分数的各种运算。分数的使用是由于除法运算的需要。除法运算可以看作求解方程px=q(p0),如果p,q是整数,则方程不一定有整数解。为了使它恒有解,就必须把整数系扩大成为有理系。关于有理数系的严格理论,可用如下方法建立。在Z(Z -{0})即整数有序对(但第二元不等于零)的集上定义的如下等价关系:设 p1,p2 Z,q1,q2 Z - {0},如果p1q2=p2q1。则称(p1,q2)~(p2,q1)。Z(Z -{0})关于这个等价关系的等价类,称为有理数。(p,q)所在的有理数,记为。一切有理数所成之集记为Q。令整数p对应一于,即(p,1)所在的等价类,就把整数集嵌入到有理数的集中。因此,有理数系可说是由整数系扩大后的数系。有理数集合是一个数域。任何数域必然包含有理数域。即有理数集合是最小的数域。有理数是实数的紧密子集:每个实数都有任意接近的有理数。一个相关的性质是,仅有理数可化为有限连分数。依照它们的序列,有理数具有一个序拓扑。有理数是实数的(稠密)子集,因此它同时具有一个子空间拓扑。采用度量,有理数构成一个度量空间,这是上的第三个拓扑。幸运的是,所有三个拓扑一致并将有理数转化到一个拓扑域。有理数是非局部紧致空间的一个重要的实例。这个空间也是完全不连通的。有理数不构成完备的度量空间;实数是的完备集。p进数除了上述的绝对值度量,还有其他的度量将转化到拓扑域:设p是素数,对任何非零整数a设 | a | p= p- n,这里pn是p的最高次幂除a另外 | 0 | p= 0。对任何有理数,设。则在上定义了一个度量。度量空间不完备,它的完备集是p进数域。一个困难的问题:有理数的边界在哪里? 根据定义,无限循环小数和有限小数(整数可认为是小数点后是0的小数),统称为有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但人类不可能写出一个位数最多的有理数,对全地球人类,或比地球人更智慧的生物来说是有理数的数,对每个地球人来说,可能是无法知道它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了。因此有理数和无理数的边界,竟然紧靠无理数,任何两个十分接近的无理数中间,都可以加入无穷多的有理数,反之也成立。竟然没有人知道有理数的边界,或者说有理数的边界是无限接近无理数的。定理:位数最多的非无限循环有理数是不可能被写出的,尽管它的定义是有有限位,但它是无限趋近于无理数的,以致于没有手段进行判断。证明:假设位数最多的非无限循环有理数被写出,我们在这个数的最后再加一位,这个数还是有限位有理数,但位数比已写出有理数多一位,证明原来写出的不是位数最多的非无限循环有理数。所以位数最多的非无限循环有理数是不可能被写出的。

趣味数学故事大全

趣味数学故事大全 路遇哪吒:八戒正往前走,忽听背后有人叫他:“老猪,好自在啊!”八戒回头一看,是托塔天王的三太子哪吒。 八戒摇晃着脑袋说:“这不是那个三头六臂的妖精吗?” 哪吒听八戒叫他妖精,勃然大怒,大喝一声:“变!”随即变做三头六臂,6只手分别拿着6件兵器: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降妖杵、绣球儿、火轮儿,恶狠狠地朝八戒打来。 八戒不敢怠慢,舞动钉耙迎了上去,两人“叮叮当当”地打了起来。过了一阵子哪吒见没占到便宜,又喊了一声:“换!”6只手拿着的兵器立刻交换了一下位置。就这样哪吒不断变换着兵器的拿法,可把八戒打晕了。 八戒连连摆手说:“不打啦,不打啦,我说你这6只手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拿法?” “720种!”哪吒神气活现。 “吹牛!”八戒把大嘴一撇说,“有个二三十种我还信,720种?你别骗我啦!” 哪吒让5只手依次拿着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降妖杵、绣球儿,对八戒说:“你看,我5只手拿的兵器固定不变,这时我第6只手只有拿火轮儿这一种拿法。” 八戒点点头说:“嗯,不错,就一种拿法。” 哪吒又让4只手依次拿着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降妖杵,这时第5、6只手可以轮换拿绣球儿、火轮儿,共有两种拿法。 哪吒再让3只手依次拿着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而另3只手变换出以下6种拿法: 降妖杵、绣球儿、火轮儿; 降妖杵、火轮儿、绣球儿; 绣球儿、降妖杵、火轮儿; 绣球儿、火轮儿、降妖杵; 火轮儿、绣球儿、降妖杵; 火轮儿、降妖杵、绣球儿。

八戒摸摸脑袋说:“这要是6只手都随便拿可怎么个排法呀?还不排晕喽!” 哪吒笑骂着:“真是个呆子!你观察一下下面的3个数:1=1,2=1×2,6=1×2×3。由此推想:如果固定两只手,而剩下的4只手随意拿,可有1×2×3×4×=24种拿法。而6只手都随意拿呢?有1×2×3×4×5×6=720种不同拿法。” 八戒向哪吒一拱手:“你的变化真多,我服了。” 大约1500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知道用“0”的。他们使用罗马数字。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同的数目。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 而在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他非常高兴,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过了一段时间,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知道了。当时是欧洲的中世纪,教会的势力非常大,罗马教皇的权利更是远远超过皇帝。教皇非常恼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如今谁要把它给引进来,谁就是亵渎上帝!于是,教皇就下令,把这位学者抓了起来,并对他施加了酷刑,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注,使他两手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残忍的罗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是,虽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罗马的数学家们还是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数学上的贡献。后来“0”终于在欧洲被广泛使用,而罗马数字却逐渐被淘汰了。 小朋友你们可知道数学天才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呢?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 1+2+3+ ..... +97+98+99+100 =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 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至 100 与 100 加至 1 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于 <5050> 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在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比如说:买菜、卖菜、算多少钱……

数学中的归纳与类比

数学中的归纳与类比

数学教学中的归纳与类比 摘要:数学教师要想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并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就要认真研究数学发现中的规律, 研究数学的思想方法,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 才能学得深刻, 理解得透彻, 才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教学归纳类比 学习数学史, 看看数学家们实际的工作, 我们会发现, 和其他自然科学一样, 数学家们的科学研究工作也是从观察和实验开始, 通过归纳和类比, 经历失败和挫折, 终于领悟而发现一条规律, 做出一个证明的。伟大的数学家拉普拉斯曾经说过, “甚至在数学里, 发现真理的主要工具也是归纳和类比。”而开普列是说到“我珍惜类比胜于任何别的东西, 它是我最可信赖的老师, 它能揭示自然界的秘密, 在几何学中它应该是最不容忽视的。”欧拉, 这位十八世纪里领袖的数学家和带头的物理学家, 也正是一位用归纳和类比方法的大师,他曾经用正确的归纳和大胆的类比做出了很多惊人的著名的数学发现。 本文通过一些教学中的例子,来说明归纳与类比的重要性。 1、归纳 所谓归纳, 作为数学思想方法, 是指通过对特例的分析去引出普遍的结论,主要是通过实验、观察、分析从而归纳出结论, 有时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是正确的, 要求对归纳出的结论进行严格的证明。具体过程是:归纳(不完全) ——猜想——完全归纳(数学归纳法证明) 。数学归纳法是应用范围相当广泛的论证方法, 其基本形式是: 为了证明与参数n 有关的命题对一切自然数成立, 首先验证归纳基础, 其次提出归纳假设, 最后完成归纳过渡, 从而得到结论对一切自然数成立。归纳包括:枚举归纳、、类比归纳、实验归纳、统计与模式归纳。 1.1 枚举归纳 枚举归纳法是从枚举一类事物中的若干分子具有某种性质得出这类事物的

高中数学教学中类比思想方法

高中数学教学中类比思想方法 古语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学知识,更要学方法。清华网校的学习方法栏目由清华附中名师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和附中优秀学生学习心得组成,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目的,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事半功倍。 全日制中学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综合、归纳、类比等重要的思想方法。在各种逻辑推理方法中,类比思想方法是富于创造的一种方法。这是因为它可以跨越各个种类进行不同类事物的类比,可以比较本质的特征,也可以比较非本质的特征,因而具有较强的探索和预测作用。根据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急剧转化的心理特点和高中数学教材的特点,教学中恰当地应用类比方法,不仅能突出问题的本质,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等思维品质,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南安县教育局陈进兴老师把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类比形式分成两大类: 第一类,同构类比。 这是类比中的一种极端形式。同构的意义是一个集合M和N之间的一一对应f是一个对于代数运算O和来讲的M和N 之间的同构对应,假如在f之下,a∈M,b∈M, 如果在M、N之间,对代数运算O和,M和N同构,记为M?N。例如,坐标平面上有序实数对(x,y)所组成的集合X 与平面上向Z的集合Y的对应f:(x,y)→x+yi,那么X?Y。 在中学数学中,最常见的同构类比就是数形结合、函数与图像,代数与解析几何等。 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几何意义为点P(X,O)到点A(1,2)与点B(2,3)距离之和的最小值,利用同构类比转化如图,根据几何定理,|PA|+|PB|的最小值为A关于X轴对称点A′(1,2)与点B的距离, 第二类,非同构类比。 即从对象的某些属性相同推出它们的其它属性相同,这是高中数学中大量采用类比形式,常常又可分为: 1.相对概念的类比。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类比就是一种相似。”把两个数学对象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相似的地方,从而推出这两个数学对象的其它一些属性也有类似的地方,这在教学中关于概念、性质的教学是最常用的方法。 例如:高中立体几何中“二面角的定义”,从模型引入二面角后可以从平面几何角的概念,类比概括二面角的定义,见下表:

趣味数学小故事

趣味数学小故事 1、0和它的数字兄弟 有一天,森林里面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它们长相很特别,动物们都很奇怪,要求他们一一介绍自己。第一个走出来一个瘦子,它说:“我是1,像支铅笔细又长”。接着又走出一个说:“我是2,像只小鸭水上飘。”第三个说“我是3,像只耳朵听声音。”“我是4,像面小旗随风飘。”“我是5,像支衣钩挂衣帽。”“我是6,像棵豆芽咧嘴笑。”“我是7,像把镰刀割青草。”“我是8,像支麻花拧一道。”“我是9,像把勺子能盛饭。”“我是0,像个鸡蛋做蛋糕。”他们刚介绍完了,小鹿又问道”你们中间谁最大?谁最小呢?”9站出来,很骄傲地说“我是9,我最大。”0耷拉着脑袋说“我最小。”“对,就是这个表示什么都没有的0。”9用冷淡的口气说道。9刚说完,动物们和它的数字兄弟都笑了。0更加不好意思了,动物们看到0这么没有用,都不愿意和它一起玩。它们在一起唱呀!跳呀!非常开心。突然一只大象在里面挣扎了很久,用了很大的力气总想爬上来,它爬呀爬累得满头大汗,腿也挂破了,鲜血直流。可是,怎么也爬不上来,它只好在里面大声“救命呀!救命呀!”动物们听到了,就纷纷跑到洞口边,想把大象救出来。数字1到9也来帮忙了。他们组成最大的数字987654321,显示了最大的力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把大象拉上来。这个时候,只听见后面有一个微弱的声音说道“我也来试试。”它们一看是0,就勉强的同意它也来帮忙。它们重新组成数字9876543210,它们的力量一下子就增大10倍。哈哈……,一下子就把大象拉上来了。动物们都很感谢数字兄弟,同时也为冷落

了0感到愧疚,它们都来到0的身边,愿意和0做朋友。数字兄弟也开始重视0了,愿意和它一起玩耍。从此以后,0再也不自卑了,它觉得自己还是很有用的。

经典数学故事

经典数学故事----高斯的故事 高斯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故事的第一手资料常来自高斯本人,因为他在晚年时总喜欢谈他小时後的事,我们也许会怀疑故事的真实性,但许多人都证实了他所谈的故事。 高斯的父亲作泥瓦厂的工头,每星期六他总是要发薪水给工人。在高斯三岁夏天时,有一次当他正要发薪水的时候,小高斯站了起来说:「爸爸,你弄错了。」然後他说了另外一个数目。原来三岁的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里跟着他爸爸计算该给谁多少工钱。重算的结果证明小高斯是对的,这把站在那里的大人都吓的目瞪口呆. 高斯常常带笑说,他在学讲话之前就已经学会计算了,还常说他问了大人字母如何发音後,就自己学着读起书来。 七岁时高斯进了 St. Catherine小学。大约在十岁时,老师在算数课上出了一道难题:「把 1到 100的整数写下来,然後把它们加起来!」每当有考试时他们有如下的习惯:第一个做完的就把石板﹝当时通行,写字用﹞面朝下地放在老师的桌子上,第二个做完的就把石板摆在第一张石板上,就这样一个一个落起来。这个难题当然难不倒学过算数级数的人,但这些孩子才刚开始学算数呢!老师心想他可以休息一下了。但他错了,因为还不到几秒钟,高斯已经把石板放在讲桌上了,同时说道:「答案在这儿!」其他的学生把数字一个个加起来,额头都出了汗水,但高斯却静静坐着,对老师投来的,轻蔑的、怀疑的眼光毫不在意。考完後,老师一张张地检查着石板。大部分都做错了,学生就吃了一顿鞭打。最後,高斯的石板被翻了过来,只见上面只有一个数字:5050(用不着说,这是正确的答案。)老师吃了一惊,高斯就解释他如何找到答案: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一共有50对和为101的数目,所以答案是50×101=5050。由此可见高斯找到了算术级数的对称性,然後就像求得一般算术级数合的过程一样,把数目一对对地凑在一起。 经典数学故事----“无理数”的由来 公元前500年,古希腊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学派的弟子希勃索斯(Hippasus)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与其一边的长度是不可公度的(若正方形边长是1,则对角线的长不是一个有理数)这一不可公度性与毕氏学派“万物皆为数”(指有理数)的哲理大相径庭。这一发现使该学派领导人惶恐、恼怒,认为这将动摇他们在学术界的统治地位。希勃索斯因此被囚禁,受到百般折磨,最后竞遭到沉舟身亡的惩处。 不可通约的本质是什么?长期以来众说纷坛,得不到正确的解释,两个不可通约的比值也一直被认为是不可理喻的数。15世纪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称之为“无理的数”,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称之为“不可名状”的数。

推荐2019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时分层训练34归纳与类比文北师大版

课时分层训练(三十四) 归纳与类比 A组基础达标 (建议用时:30分钟) 一、选择题 1.正弦函数是奇函数,f(x)=sin(x2+1)是正弦函数,因此f(x)=sin(x2+1)是奇函数,以上推理( ) A.结论正确B.大前提不正确 C.小前提不正确D.全不正确 C[因为f(x)=sin(x2+1)不是正弦函数,所以小前提不正确.] 2.如图6-4-3,根据图中的数构成的规律,得a表示的数是( ) 图6-4-3 A.12 B.48 C.60 D.144 D[由题图中的数可知,每行除首末两数外,其他数都等于它肩上两数的乘积,所以a =12×12=144.] 3.下面四个推导过程符合演绎推理三段论形式且推理正确的是( ) 【导学号:00090214】A.大前提: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小前提:π是无理数;结论: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B.大前提: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小前提: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结论:π是无理数 C.大前提: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小前提: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结论:π是无理数 D.大前提: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小前提:π是无理数;结论: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 B[A中小前提不正确,C、D都不是由一般性结论到特殊性结论的推理,所以A、C、D 都不正确,只有B的推导过程符合演绎推理三段论形式且推理正确.] 4.(2018·渭南模拟)古希腊人常用小石子在沙滩上摆成各种形状来研究数,例如:

图6-4-4 他们研究过图中的1,3,6,10,…,由于这些数能够表示成三角形,故将其称为三角形数,由以上规律,知这些三角形数从小到大形成一个数列{a n },那么a 10的值为( ) A .45 B .55 C .65 D .66 B [第1个图中,小石子有1个, 第2个图中,小石子有3=1+2个, 第3个图中,小石子有6=1+2+3个, 第4个图中,小石子有10=1+2+3+4个, …… 故第10个图中,小石子有1+2+3+…+10=10×112 =55个,即a 10=55,故选B .] 5.如图6-4-5所示,椭圆中心在坐标原点,F 为左焦点,当FB →⊥AB →时,其离心率为5-12 ,此类椭圆被称为“黄金椭圆”.类比“黄金椭圆”,可推算出“黄金双曲线”的离心率e 等于( ) 【导学号:00090215】 图6-4-5 A .5+12 B .5-12 C .5-1 D .5+1 A [设“黄金双曲线”方程为x 2a 2-y 2 b 2=1, 则B (0,b ),F (-c,0),A (a,0). 在“黄金双曲线”中, 因为FB →⊥AB →,所以FB →·AB →=0. 又FB →=(c ,b ),AB →=(-a ,b ). 所以b 2=aC .而b 2=c 2-a 2,所以c 2-a 2=aC . 在等号两边同除以a 2,得e =5+12.]

数学中的类比教学

数学中的类比教学 摘要:类比是根据两个对象之间存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推知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数学中常见的类比有雷同性类比、反意性类比、夸张性类比等。 哲学家康德曾指出:“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应用类比,就把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既可增加了知识的趣味性,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又可使学生学有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授课效果和学习效率。类比在教学中的应用,已引起国内外的普遍重视。 在数学中,类比是发现概念、方法、定理和公式的重要手段,也是开拓新领域和创造新分支的重要手段。例如我们可将平面几何的一些概念和判断与空间几何类比。长方形类似于长方体,长方形各边之间的关系类似于长方体各棱之间的关系;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与长方体(一)类比教学的概念 “类比”一词,出自逻辑学。逻辑学上有一种“类比法”,是根据两个对象在许多属性上相同,便推出它们其他属性也可能相同的一种推理方法。用图式表示为:甲对象具有属性a、b、c、d;乙对象具有属性a、b、c,所以,乙对象也具

有属性d、a。 (二)类比的分类及应用 按照类比的含意不同,可将类比分为三种: 1.雷同性类比 就是根据被说明的事物和类比的例子涵义和形式上的 相似性进行类比。 2.反意性类比 把被类比的事物反其意而用之,这样反过来之后,便会引出错误的结论,从谬误中可使学生悟出其中的道理来。 3.夸张性类比 微观现象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不易理解。若把微观夸大为宏观的物体,比拟为能看见的物,学生就易于接受了。 (三)初中数学类比教学的常用情境 1.在创设教学情境中运用类比,架设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 在创设教学情境中运用类比,一般是在课堂的开始阶段或教学过程中某一新知的起点。数学概念,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对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高度概括,具有抽象性、严密性和专业性的特点,根据学生已有的概念,运用类比的数学思想得到新的概念,是数学教学的一种常用方法。如分式类比分数、不等式类比方程、相似三角形类比全等三角

16个趣味数学小故事集锦

16个趣味数学小故事集锦 数学在人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息息相关。若能良好的使用数学,则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快捷。 进入数学的礼堂,让一个一个字符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乐趣与方便。其实计算,就是这么简单。 1、趣味数学小故事——200字 泰勒斯看到人们都在看告示,便上去看。原来告示上写着法老要找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于是就找法老。 法老问泰勒斯用什么工具来量金字塔。泰勒斯说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旁边,等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样长的时候,他量了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和金字塔底面边长的一半。把这两个长度加起来就是金字塔的高度了。泰勒斯真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不用爬到金字塔的顶上就方便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2、趣味数学小故事——200字 战国时期,齐威王与大将田忌赛马,齐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马:上马,中马与下马。比赛分三次进行,每赛马以千金作赌。由于两者的马力相差无几,而齐威王的马分别比田忌的相应等级的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为田忌必输无疑。 但是田忌采纳了门客孙膑(着名军事家)的意见,用下马对齐威王的上马,用上马对齐威王的中马,用中马对齐威王的下马,结果田忌以2比1胜齐威王而得千金。这是我国古代运用对策论思想解决问题的一个范例。

3、趣味数学小故事——200字 动物学校举办儿歌比赛,大象老师做裁判。 小猴第一个举手,开始朗诵:“进位加法我会算,数位对齐才能加。个位对齐个位加,满十要向十位进。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数算得快又准。” 小猴刚说完,小狗又开始朗诵:“退位减法并不难,数位对齐才能减。个位数小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个一。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后少个一。十位数字怎么减,十位退一再去减。” 大家都为它们的精彩表演鼓掌。大象老师说:“它们的儿歌让我们明白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它们两个都应该得冠军,好不好?”大家同意并鼓掌祝贺它们。 4、趣味数学小故事——200字 气象学家Lorenz提出一篇论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会在Taxas州引起龙卷风?》论述某系统如果初期条件差一点点,结果会很不稳定,他把这种现象戏称做「蝴蝶效应」。就像我们投掷骰子两次,无论我们如何刻意去投掷,两次的物理现象和投出的点数也不一定是相同的。Lorenz为何要写这篇论文呢? 这故事发生在1961年的某个冬天,他如往常一般在办公室操作气象电脑。平时,他只需要将温度、湿度、压力等气象数据输入,电脑就会依据三个内建的微分方程式,计算出下一刻可能的气象数据,因此模拟出气象变化图。 5、趣味数学小故事——200字 唐僧师徒四人走在无边无际的沙漠上,他们又饿又累,猪八戒想:如果有一顿美餐该有多好啊!孙悟空可没有八戒那么贪心,悟空只想喝一杯水就够了。孙悟空想着想着,眼前就

数的由来和发展——从自然数到有理数

数的由来和发展——从自然数到有理数 原始社会时,古人用小石子检查放牧归来的羊的只数;用结绳的方法统计 猎物的个数;用在木头上刻道的方法记录捕鱼的数量等等。这些原始的计数方 法表明:人类很早就产生了一一对应的思想,于是产生了像1、2、3、4、 5这样的自然数。 在自然数的符号表示方面,古罗马的数字相当特别,现在许多老式挂钟上 还常常使用它们。罗马数字的符号一共只有7个,分别是:I(代表1)、V (代表5)、X(代表10)、L(代表50)、C代表100)、D(代表500)、M (代表1,000)。这7个符号位置上不论怎样变化,它所代表的数字都是不变的。如: 1.重复次数:一个罗马数字符号重复几次,就表示这个数的几倍。如: III表示3;XXX表示30。 2.右加左减:一个代表大数字的符号右边附一个代表小数字的符号,就表 示大数字加小数字,如VI表示6,DC表示600。一个代表大数字的符号左边附 一个代表小数字的符号,就表示大数字减去小数字的数目,如IV表示4,XL表示40,VD表示495。 3.上加横线:在罗马数字上加一横线,表示这个数字的一倍。与古罗马不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普遍认同十位进制的记数符号,即1、2、3、4、5、6、7、8、9,遇到零就用黑点?表示,比如6708,就可以表示为67?8。后来 这个表示零的?,逐渐变成了0。 后来人们发现,仅仅能表示自然数是远远不行的,比方说:如果分配猎获 物时,5个人分4件东西,每个人该得多少呢?于是分数就产生了。自然数、 分数和零,通称为算术数。自然数也称为正整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又发现很多数量具有相反的意义,比如增加和减少、前进和后退、上升和下降、向东和向西。为了表示这样的量,又产生了负数。 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整数。如果再加上正分数和负分数,就统称为有 理数。有了这些数字表示法,人们计算起来感到方便多了。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只是数的发展的初级阶段。有理数之后,依次还出现 了无理数、实数、虚数这些数的概念。这些数的发现、发展,是与各个历史阶 段的劳动人民和一大批科学家所作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他们的贡献,犹如一 颗颗璀灿的明珠,将永远闪耀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

趣味数学故事 0和1的争斗

趣味数学故事 0和1的争斗 【小编寄语】:查字典数学网小编给大家收集了最新的趣味数学故事 0和1的争斗,让同学们不但可以练脑还可以带来娱乐哦!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是一个很经典的小故事,“0”和“1”的争斗,对于刚刚接触数字的小孩子来说,是个不错的兴趣引入。 在神秘的数学王国里,胖子“0”与瘦子“1”这两个“小有名气”的数字,常常为了谁重要而争执不休。瞧!今天,这两个小冤家狭路相逢,彼此之间又展开了一场舌战。 瘦子“1”抢先发言:“哼!胖胖的‘0’,你有什么了不起?就像100,如果没有我这个瘦子 ‘1’,你这两个胖‘0’有什么用?” 胖子“0”不服气了:“你也甭在我面前耍威风,想想看,要是没有我,你上哪找其它数来组成100呢?” “哟!”“1”不甘示弱,“你再神气也不过是表示什么也没有,看!‘1+0’还不等于我本身,你哪点儿派得上用场啦?” “去!‘1×0’结果也还不是我,你 ‘1’不也同样没用!”“0”针锋相对。 “你……”“1”顿了顿,随机应变道,“不管怎么说,你‘0’就是表示什么也没有!”

“这就是你见识少了。”“0”不慌不忙地说,“你看,日常生活中,气温0度,难道是没有温度吗?再比如,直尺上没有我作为起点,哪有你‘1’呢?” “再怎么比,你也只能做中间数或尾数,如1037、1307,永远不能领头。”“1”信心十足地说。听了这话,“0”更显得理直气壮地说:“这可说不定了,如0.1,没有我这个‘0’来占位,你可怎么办?” 眼看着胖子“0”与瘦子“1”争得脸红耳赤,谁也不让谁,一旁观战的其他数字们都十分着急。这时,“9”灵机一动,上前做了个暂停的手势:“你俩都别争了,瞧你们,‘1’、‘0’有哪个数比我 大?”“这……”胖子“0”、瘦子“1”哑口无言。这时,“9”才心平气和地说:“‘1’、 ‘0’,其实,只要你们站在一块,不就比我大了吗?”“1”、“0”面面相觑,半晌才搔搔头笑了。“这才对嘛!团结的力量才是最重要的!”“9”语重心长地说。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类比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类比 发表时间:2013-01-28T10:13:20.060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2-2013学年16期供稿作者:夏爱香 [导读]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在选修1-2和2-2中明确要求“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推理”,“类比是合情推理常用的思想方法”。 夏爱香江西省抚州市崇仁二中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在选修1-2和2-2中明确要求“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推理”,“类比是合情推理常用的思想方法”。近几年的高考也大量出现类比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研究。类比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创新思维,通过类比的课堂教学也把课堂交给了学生。 一、类比的手段 1.通过类比“旧知”,构建知识体系 按照《课标》的要求教材是按照知识发展的顺序来安排。知识和知识之间螺旋上升,构成了完整的体系,知识之间也存在着思想方法等联系,教学就是要利用这种联系让学生利用旧知来探索新知。 2.通过类比“方法”,领会其中思想 教师教学生,不仅是简单地讲解知识,不能仅满足于让学生模仿性地解题。更要让学生学会一种思考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迁移解题的能力。 定积分中求曲边梯形的面积,步骤为“无限分割-以直代曲-求和-取极限”,核心为“以直代曲”。在同学们探讨得出方法,理解思想方法之后,我给出思考题:“证明半球的体积为23 πR3”。同学们通过讨论想出了分割的多种方法,①底面与圆面平行的若干圆柱;②底面与圆面垂直的若干小半圆柱;③圆锥。在讨论中不断克服困难,以高昂的斗志深化、巩固了思想方法。 3.通过类比“形式”,发展创新思维 在解题的过程中应要求学生不拘一格,以发散的思维来观察分析问题形式。问题情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两个对象在表面上毫无共同之处,但通过观察、创造条件,使两者存在共同点,这种类比不是一种简单的模仿,而是一种创造性。 二、培养学生类比意识的教学途径 1.教师自身要有完善的知识体系和深厚的专业基本功 要想能顺利地引导、组织学生去运用类比的思想去发现新知和创新解题,教师作为组织者一定要具有完善的知识体系和深厚的专业基本功,否则怎能发现不同板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怎能有效组织好类比教学,展示数学的内在和谐美,展示数学知识的统一性。因此在平时的钻研中教师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去把握知识的结构、去研究透知识表象背后的思想方法,不能思维定势地去思考问题,对问题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通过自身的努力夯实专业基本功。 2.经常创设类比问题情境 要想培养学生的类比能力,教学中的类比问题情境显得尤为重要。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恰如其分地创设类比联想的问题情境,暴露数学的思维过程,把每一个环节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和类比。现在的数学教材中,每章都有引人入胜的章头图,同时在很多小节中也有生活的实例,学生可以从实际问题中类比得到数学知识;同时,新教材在编排顺序上按知识的发展顺序进行,也利于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进行前后的类比教学。 3.实行变式教学 应该说变式教学是中国教学中成功的环节,通过变式的教学让学生分析、提炼出不同表象后面相同本质的东西,通过长时间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为进一步的主动类比提供可能。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遇到新的问题时站在一定的高度去认识、把握,才能有新的想法。 4.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生成 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对类比能否顺利实施开展起决定性作用,只有有了相关知识作为保障,才有“跳一跳摸得着”的可能。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更多在学生的主体活动中生成知识,教师作为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学生在自主的活动中感悟到其中的思想方法和内在联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遇到新问题时浮现出已有的思想方法和不同知识形式来进行类比。否则如果是教师的一味灌输只能带来僵硬的思维方式。 5.开展小组合作交流 考虑到中学生的思维的不成熟性、不完善性,类比教学有时对学生的要求可能相对较高,凭一己自力可能难以在短时间内发现内在联系去达成目标。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可适时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式,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通过合理搭配小组的构成,营造轻松的研讨氛围,让平时思维不活跃的学生有勇于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小组的合作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构建知识。在通过展示成果的方式让学生的主体活动充斥着课堂,去批判地接受新知的生成。 三、类比教学中的注意点 1.知识、方法的可类比性 教师在组织学生以类比的方式来学习探究新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所给材料和要探究知识之间一定要存在着形式、方法或思想等方面的联系,不能让学生的类比活动毫无头绪,变成无方向的一种所谓的探究,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类比。譬如学生可以用类比的思想利用等差数列的相关性质来推导等比数列的相关性质,但你不能要求学生利用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来类比探究等比数列的求和方法。 2.类比中的科学性 类比虽然是一种大胆的猜想,但类比不能仅满足于猜想,停留在猜想到的东西,还要进行科学性的验证。 只有我们意识到类比的教育教学价值,通过类比的教学方法去展示数学的知识,才能让学生拓展视野,以极大的热情去研究、学习数学,认识到数学世界的和谐统一,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