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年轻人应不应该为自己而活 辩论稿

年轻人应不应该为自己而活 辩论稿

质询一辩:
1.想请问对方辩友,您方今天所倡导的为自己而活是绝对还是不绝对的。
?绝对:既然您说是绝对的,那我举个例子,我们知道,很多国家地区比如我国的台湾都有强制服兵役的条例,那假设一个人到了要服兵役的年龄,但是他正处于自己专注的研究的重要突破期,这两年刚好是他实现梦想的必要两年,他并不想服兵役他觉得这是他实现自己梦想的唯一机会,那我想请问对方辩友,这时他应该服役还是继续从事研究?短期之内没有任何措施可做,他只可能选择服兵役或逃兵役

逃兵役:说明您方倡导与法律相悖,是不是在某些层面与法律相抵触?在各方社会宣传努力构建法治社会的背景下,这样的倡导是不是让人感官上难以接受呢?而服兵役是多个地区存在的国家层面的制度,因为统治地域小等一系列现实因素决定这个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重建兵役制:是一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且未知对错的一条道路

服兵役:他做了自己并不想做的事情,那是不是没有为自己而活,说明您方也不清楚为自己而活的概念,对不对?那是不是正好说明您方倡导的模糊性?

假设性问题:根据中国台湾网数据表明,台湾逃兵役的男性逐年增加,在35岁前居大陆坚决不回台湾只为逃兵役的群体也越来越庞大,那么我想请问对方辩友,这样的假设还不够接近真实吗?您为什么不回答?
逃兵役人数多不能片面地归结为制度不合理导致,那我还可以说是注重个人私利的思想风气盛行,所以人人为己所以逃兵役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复杂的我们也没有必要去讨论,我们只需要承认有逃兵役人数多这个事实

?不绝对:如果说您方今天提倡的为自己而活是不绝对的,那如何界定一个人行为是为自己而活呢?是不是最终解释权又落回到每个人自己身上,他认为自己是就是。那是不是说明了您的倡导在具体实践时会因为不同理解产生不同效果?那您方今天提倡的为自己而活是不是并没有明确概念,是不是带有模糊性很大的可变性偏差性?
2. 例子a:当同性恋群体顶住社会家庭压力向父母出柜满足自己想公开生活的意愿,您认为这算是为自己而活吗?那当同性恋群体想清静些瞒住社会家人选择形婚,想悄悄地过自己理想的轻松的生活,您认为这算是为自己而活吗?
那是不是也同样说明了社会上对如何算为自己而活这一点的理解不同,从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那么您方的论证的为自己而活是不是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例子b:我想请问对方辩友,当下我们经常听到一种新闻,就是当下的年轻人被父母逼婚现象越来越严重,那么我先想请问对方辩友,

当年轻人不想听从父母意见结婚时而拒绝算不算为自己而活?当年轻人被逼婚时想清静些轻松些,觉得对象也可以选择结婚算是为自己而活吗?
那我们是不是可以看出,每个人心中为自己而活而产生的效果是不是可以是完全相反的?而这些相反的效果是不是都是我们遇到这种事时最常见的几种结果之一呢?这是不是说明为自己而活根本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可以被任意解释呢?
年轻人没有自己做主,并不是他们没有为自己而活,而也有可能是他们太为自己而活呢?会不会是因为年轻人只为自己而活、想活得轻松些,才不肯自己做主、宁愿任凭家长决定呢?

例子c:有些大学生认为人生历练比学业更重要,想获得更多工作经验不想念书辍学工作算不算为自己而活?有些想辍学创业的大学生听从了父母意见后继续读书,以此来获得自己想要的父母的经济和情感支持,获得现阶段安稳的生活,这算不算为自己而活?
这个例子其实和上一个性质是一样的,显而易见,您方所倡导的为自己而活就是抽象的模棱两可的,怎么说都说得通的,对吧?

3. 有没有数据年轻人听了逼婚而结婚了,没有数据论证年轻人的想法是怎样的,有没有数据显示有多少学生觉得父母说的是错的,您方只是列举了这些表象的数据,但这些数据真的和年轻人不为自己而活有关吗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在《论语言的滥用》时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强调提倡式、煽动性的语言严谨性的重要之处,所以我们今天论证的重点就是要理清什么是合格的倡导。倡导是一种理念,行为是否属于合格的倡导,通常有两种评判方式,更高位阶的是社会和国家,也就是他人社会集体的普遍上层价值观来评判你,这层价值观是历经历史实践而没被淘汰的、被时间所认可的。比如说打砸抢烧,从那个时间段到现在社会集体普遍没有认为那是爱国行为,这就是来自社会的评判。另一层评判标准叫作自我,由你自己来判断自己的行为,但是两者相冲突的时候,因为他人评判标准位阶更高,所以服从社会价值是一个完全没有错误的选择,但是落回到今天为自己而活,这五个字先天性地就决定了要你淡化要你尽量地去无视他人社会集体对你判断标准的影响,换句话说,更高层次的位阶被拿掉了,只剩你自己来决定你的行为,显而易见,如此缺乏严谨性的倡导还能算是合格的倡导吗?
再者,这种抽象的提倡的可怕就是在这种虚无缥缈、宽泛,含糊,模棱两可的提倡下任何行为都能具有生命力,因为无法推翻。像年轻的希特勒为称霸世界而发动

世界大战种族屠杀,像急于求富的某些年轻人投身盗窃抢劫,这些我们社会认知上谴责的个人行为都可以躲在为自己而活的温床里得到某些支持,因为从他们的角度他们的确为自己而活,他们顺从自我他们所做为所想。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今天不需要争论年轻人为自己而活是不是容易做错,而是我们需要确认,年轻人为自己而活就无所谓对错了,对不对?只要他们的行为在为自己而活这个目标上解释得通,我们都没有理由批判了。
倡导什么就应该负担一定的代价,而倡导为自己而活的代价就是社会将处于混沌模糊的状态,都无所谓对错那道德底线和法律还有存在的必要吗?这种代价真的是我们承担得起的吗?即使您猜想年轻人不一定都那么坏、程度不会达到那么深,但提倡为自己而活是不是直观地引领年轻人往这个方向走呢?是不是给了他们一个掩盖自己错误行为的掩饰剂呢?是不是在浑浊社会氛围、保护负能量上做了有意无意的一些推动呢?社会需要多元的价值观没错,但我们有没有发现,越是不严谨越是模糊的价值观,尤其在缺少社会认知的评判下越需要各种匡正与辅助,像提倡放生,如果没有表明放生的规则、种类的阐释所带来的就是现在常闻的破坏生态平衡,因为这种单纯模糊的口号提倡社会无法直接否定,谁能直接反对放生呢?放生在某些层面的确有好处。同样地,社会也无法直接否定为自己而活这种模糊的口号。而我们进一步想,这种在运行上高度依赖其他价值观来补充来牵制的价值观,真的有必要拿出来单独提倡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