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股权激励惹的祸__滥用股东权利第一诉_的来龙去脉

股权激励惹的祸__滥用股东权利第一诉_的来龙去脉

股权激励惹的祸__滥用股东权利第一诉_的来龙去脉
股权激励惹的祸__滥用股东权利第一诉_的来龙去脉

中外管理 2010?11

92Operation 运营

/商海拍案

本栏目投稿信箱:lijing@https://www.doczj.com/doc/ba7262652.html, 创业之初,大部分企业的用人之道是“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这一顺序。创业者因为感情聚集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事业一起拼搏,这时候待遇被排在最后。可看看现在,已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往往待遇被排在了最前面,感情却被抛到了最后。是高端人士更喜欢利益,还是不屑于情感?有人说这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的必然趋势,是好事,是进步。但真是这样吗?

时下最流行的股权激励机制真的能显奇效吗?以下发生在一家上市公司大股东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纠纷,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公司剧变

2010年春节后第一天,苏州德瑞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一大早就来到公司,因为按照惯例,每年这时候都要开一个由总经理卢峰主持的春节团拜会。

会议原定8点准时开始,可是,总经理卢峰7点55都没出现。反而,董事长何润福带着董事会成员神色严峻地出现在会议室,似乎要有大事发生。果然,何润福坐下后,开门见山地宣布了一个消息:总经理卢峰已经提出辞职申请,董事会也刚刚开了

会,同意他的辞职申请,总经理暂由他来兼任。

听到这个消息人们非常震惊。总经理卢峰是公司功臣,如果没有他,公司还只是一个二流企业,正是在卢峰带领下,公司成功上市,而且目前在所有生物制药上市公司中已经排名三甲,今年的目标就是拔得头筹,为什么这个关键时候卢峰要辞职呢?

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争斗,对公司职工来说是一个非常不好的消息,而其他不好的消息随后袭来,公司股价在节后开始大跳水,短短一个月下跌了20%。大家知道这和公司高层内讧有直接关系。可是,人们始终不清楚,一向和睦的董事长和总经理为什么会突然翻脸呢?更令人们不能理解的是,总经理持有的2亿多股票,有一半在春节后就可解禁套现,他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辞职呢?

空降来的职业经理人

德瑞新公司是一家以生产生化试剂和生化分析仪器为主的高科技公司,创始人和董事长都是何润福。2005年,德瑞新具备了上市的实力,但是,公司团队忙活了一年多总没有进展。在朋友的建议下,何润福通过猎头公司四处寻找职业经理人。

何润福以前没有和猎头公司打过

交道,也没有使用过职业经理人。几次接触后,何润福很失望,一些人从简历上让何润福很看重,可面试后却往往很失望。何润福希望找到一个能和自己一样对这个企业有感情、对生物科技这项事业有执着追求的人。可事与愿违,面试的人里面,大家关注最多的还是待遇,虽然有人表现得很委婉,但难逃何润福的法眼。

后来何润福面试了一个叫卢峰的职业经理人,40岁,似乎是最佳人选。卢峰是东北人,喜欢开门见山,了解公司情况之后,他向何润福保证一年内能让公司上市。但是,他也提出了让何润福有点心疼的待遇条件。何润福是个生意人,他懂得物有所值,但是心里还是有些不快。他想起创业之初,大家从来不谈自己能得到什么,都是一心地为公司做些什么。可现在,这些职业经理人怎么就这么现实呢?

后来,何润福求教北大的尹教授。对方告诉他,应该理性看待职业经理人群体,他们和创业者心态是不一样的,不能指望职业经理人忆苦思甜。职业经理人很清醒,他们在这个企业不是主人。他们深知,所服务企业给予的职务和权力都是阶段性拥有,只要老板一句话就完全可以剥夺,惟一让他们有安全感的就是利

国美“去黄”过程中一个重要管理概念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股权激励。股权激励机制真能显奇效吗?老板和职业经理人的有些冲突真的无法解决吗?让我们从这个案例的来龙去脉,来透视股权激励过程中老板与职业经理人的心事种种。

股权激励惹的祸?

文 / 迟忠波

“滥用股东权利第一诉”的来龙去脉

益。尹教授告诉他,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是职业经理人的软肋。所以,选择职业经理人最初最重要的是能力,人品是面试中看不到的,职业忠诚度要看入职后老板的能力和手段了。

听了尹教授的高论后,何润福下定决心启用卢峰任总经理,当然给卢峰的年薪也是个让他有点心疼的数字,可为了上市,他觉得值。另外尹教授告诉他,股权激励是发达国家企业留住人才很重要的一项措施,微软、谷歌都采取了这样的制度。于是,何润福也模仿这些企业的做法,将自己名下3.5%的股份赠与了卢峰。

成功的烦恼

卢峰果然很有能力,在他带领下,德瑞新公司第二年就成功上市。上市后公司股价节节攀升,从10.3元

一直涨到30.6元。上市融资来的巨款

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

可是,老板和职业经理人永远

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既有合作也有对

抗,何润福和卢峰也一样。尤其在成

功上市后,两人心态都发生了一些微

妙变化,不再相敬如宾,公司运营中

两人矛盾逐渐增多起来。对公司重大

事情的决断上,卢峰做事喜欢求快、

求大,而且敢于冒险。但是,公司上

市后,何润福似乎已经完成了最大心

愿,企业的超速发展让何润福心里渐

渐没有底,他多次和卢峰提出步子要

小一点,公司发展要稳当一些。

老板和职业经理人的有些冲突

注定是无法解决的。对于职业经理人

卢峰来说,公司如果做得好,他今后

跳槽会有更大的资本,而如果企业垮

了,他也可以离开寻找新的东家,所

以他不怕冒险,甚至敢于冒险。但

是,何润福却不是这样,公司是他的

全部,所以他不能允许公司有任何闪

失。他宁可公司发展慢甚至不发展,

也不希望公司垮掉。出发点的不同导

致两人在一些事情上产生严重分歧。

在何润福看来,卢峰是居功自

傲。而卢峰眼里的何润福,是在卸磨

杀驴。更让卢峰心里不痛快的是,公

司上市后,他觉得何润福应该给予他

奖励,再次赠送他股份,但是何润福

一直没有表示。其实,对何润福而

言,他知道卢峰对上市起到了很关键

的作用,但是从内心深处来说,何润

福始终认为职业经理人是外人,他终

究会离开自己、离开这个企业。上市

/

93

2010?11中外管理

Operation

运营/商海拍案

后是否一定给他奖励?何润福也想过

这个问题,但是已经赠与了卢峰3.5%

的股份,公司上市后卢峰已经是亿万

富翁了,他还有什么不知足呢?

战争“突发”

经营理念上的差异,加上利益分配上得与失、多与少的不同理解,让

何润福和卢峰彼此都认为大家不是一

条路上的人,双方都在寻找着后路。

2010年春节前公司招了两名高管,分

别担任副总经理和总工程师,而何润

福只是象征性征询了一下卢峰意见。

在卢峰看来,这两个人就是他的接班

人。而卢峰也没停止寻找下家,几经

接触,他和上海的一家公司达成协

议,对方提出2010年春节后卢峰就可

以上任。

但是,有一件事情让卢峰很纠结:他手里有公司35万股股票,春节过后5天就可以解禁,卢峰非常想在离开公司前,抛售解禁的这些股票套现。但是,他知道一旦离开公司会令套现产生变数,因为他深知何润福的为人,绝对会对他辞职做出反应。

思前想后,卢峰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于是,他在年前最后一个工作日提出辞职,因为按照相关规定,总经理辞职必须通过董事会讨论,董事会的召开又得提前十天通知董事。这样,在卢峰还是公司总经理的时候对股票进行抛售套现应该不会有什么变数,卢峰对这样一个时间差很满意。

但是,卢峰没想到,在递交辞职信当天,何润福极力挽留,态度诚恳得让卢峰有些不舍。可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董事会秘书就打来电话,说刚才何润福主持召开了临时董事会,董事会已经批准了他的辞职申请,即刻生效!同时,董秘告诉他:因为卢峰没有按照约定服务满5年,所以按照股权赠与协议,他的3.5%股份,何润福要收回!

卢峰万万没想到何润福会这么

我们应该理性

看待职业经理

人群体,他们

和创业者的心

态是不一样的

做!他立即拨通了何润福的电话,面

对卢峰的质疑,何润福言语冰冷,只

是说一切按照公司规定办事,随后就

挂了电话。

卢峰意识到他和何润福的战斗正

式打响了,马上找到自己的律师。律

师告诉他,这种情况对他很不利,理

论上讲,何润福有权收回有条件赠与

的股票。所以,当务之急是首先收回

辞职申请,保住在公司的职务。

当然董事长何润福的这次反击还

是有漏洞的,公司临时召开的董事会

既没有提前10天通知,卢峰作为董事

又没有参加,所以明显有瑕疵。卢峰

对于何润福主张要求卢峰返还受赠的

全部股票不予支持。同时法院认为卢

峰自2005年3月1日持股后在德瑞新公

司服务了近三年零十一个月,还有一

年零一个月的时间未满。所以,把获

赠股份平均折合到每个月,应撤销赠

与的一年零一个月的股份数共计34万

3644股,这些股份卢峰在判决后应退

还何润福。在一审胜诉后,卢峰向法

院提出申请,撤销了恢复其总经理职

务和股东身份的诉求。

滥用股东权利第一诉

二人的争斗给公司带来了极其

不好的影响,一个月内股价下跌了

20%,此后徘徊在20元左右。今年七

月,德瑞新公司又以卢峰滥用股东权

利将其告上法庭。在起诉书中称:卢

峰为了达到个人目的,滥用《公司

法》赋予的诉权,在没有任何根据的

情况下,对公司提起诉讼,其辞职与

不辞职、诉讼与撤诉的出尔反尔,以

及高调的诉讼,引起了媒体和股民的

广泛关注,给公司造成极其严重的社

会负面影响,给公司股价造成波动。

卢峰的行为明显是滥诉行为,请求

法院判令卢峰赔偿公司经济损失1000

万,并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

卢峰接到传票以后很是纳闷,

他对《公司法》和相关法律还比较熟

悉,从来没听说过还有一个滥用股

东权利的案由。于是他向法院提起异

议,法官告诉他滥用股东权利案由是

今年4月1日生效的《民事案件案由规

定》的最新规定。

但今年8月,法院经过开庭审理

做出判决:认为卢峰提起诉讼并无非

法目的,即便客观上致使公司遭受损

失,也无赔偿责任,故驳回对卢峰的

诉讼请求。案件到此,董事长与总经

理之争,终于告一段落。管理

(本文出现的人名、公司名全部

为化名)

责任编辑:李 靖完全可以以董事会议不合法为由要求

撤销董事会决议。第二天,卢峰就向

苏州法院提起诉讼。

面对卢峰的起诉,何润福很快做

出反应。一星期后,卢峰接到江苏省高

院传票,何润福以卢峰单方面终止协

议为由,要求返还公司3.5%的股份。

保住果实

今年4月,江苏省高院开庭审理此

案,而且法院调查显示:公司上市后

连续三年在利润分配时转增股本,三

年的转增之后,卢峰持有的股份已经

增加到了132万1711股。按照公司现有

股价20元计算,其价值已经达到2亿多

元。但如果最初的3.5%股份收回,这

些全都是泡影!

今年6月,江苏省高院做出判决:

中外管理2010?11 94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的本质内涵

论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的本质内涵 一、限制权利——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的原因 权利滥用即权利人在行使权利时,超出权利本身的正当界限,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行为。权利滥用的特征在于行为人原本享有该权利,行使该权利是正当、合法行为,但在行使权利时,行为人有意超越权利的目的和社会所容许的界限,对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权利造成损害,应当为法律禁止。 二、保护权利——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的目的 法律禁止权利滥用是为了保护和实现权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有利于权利冲突的的解决。社会中不同类型、不同主体的权利交织在一起,使权利冲突的可能性必然存在,这就需要考虑权利的兼顾与均衡问题。对可能发生冲突的权利之行使,法律可以明确规定一适当界限,要求权利行使不得超出此界限,从而避免冲突的发生,实现权利间的和谐共存。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与变动性,使得权利行使的具体形态复杂多样,明确的法律规定相对显得不周延与滞后,导致权利间的冲突在一定情况下不可避免。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要求权利行使不超出抽象的“正当界限”,授予法官以自由裁量权,从而有效地克服了法律规定的有限性与社会关系的无限性、法律的正义性与法律具体规定在特殊情况下适用的非正义性之间的矛盾,实现权利冲突的解决,使正当权利均得到充分保护。 其次,禁止权利滥用有利于包括权利在内的多种社会价值共同实现。权利作为民主社会的价值取向是与这个社会的其他价值目标息息相关的。权利与秩序、安全、平等等社会价值一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需要。一般而言,权利是理性的,不会对秩序、安全等社会价值构成危胁;但权利常具有非理性的一面,其行使可能与秩序、安全等社会价值追求相矛盾,甚至可能形成尖锐冲突。当冲突发生时,不受约束或超越界限的权利常会扰乱秩序,危害安全,违背公平正义。为减少它们之间的对立或冲突,保证多种社会价值的共同实现,限制权利,禁止权利的滥用是一有效方法。 再次,禁止权利滥用有利于权利主体承担起社会责任。权利不仅与其他权利,与安全、秩序等其他社会价值是相对的,且与社会责任也是相对的。权利的行使与责任紧密相联,社会生活中权利与责任是对立统一的。一方面,责任是对权利的制约与限定;另一方面,责任又是对权利的保护机制。一定自由权利总是与相应义务或责任构成一个统一体,责任是自由权利的题中之义,两者密不可分。人们行使权利时不得为所欲为,必须考虑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个人行使权利时要对他人、对社会负责,只有重视并能够承担起相应社会责任的人方有资格充分享受权利。当权利与社会责任不能并存时,为使人们不至于只注重权利而忽视责任,法律总是通过限制权利行使来促使人们对社会责任的承担。 三、权力滥用——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的潜在危险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授予自由裁量权的运用可能导致权力滥用,最终损害权利。 首先,自由裁量权行使缺乏限制。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授予法官自由裁量权,正是针对缺乏明确法律规定的种种情况,故该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只能以不违背立法精神为宗旨,而立法精神本身亦不是清晰的规范,导致自由裁量权的“自由度”基本上由法官主观把握,缺乏约束。

公司股东不得滥用股东权利

成都精英律师团都燕果律师 公司股东不得滥用股东权利 【法条解读】 《公司法》第四条:公司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根据本条的规定,股东作为出资者享有的权利主要有:按投入公司的资本额享有的资产收益权;参与公司生产经营以及利润分配等重大问题的决策权;选举公司董事、监事等选择管理者的权利等,具体包括:收益权、管理权、知情权、诉权以及其他派生权利。《公司法》第二十条: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股东滥用股东权利是指股东为了私利或追求公司、其他股东不利而对股东权利的随意使用。如:为了达到自己的个人的某种目的,恶意运用自己的股权优势,迫使股东会无法召开、召开无法达成有效决议或达成对自己有利而对其他股东不利的决议的行为。为了有效防范这种情况的发生,投资人应该充分利用公司章程“自治原则”,在公司章程中对大股东或控股股东的权利做出限制。如在公司章程中明确约定股东的忠实义务,不得控制公司、损害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利益,股东在某些重大事项决策中股权代表表决权比例可作适当调整,股东拒不参加股东会的制度限制及应承担的相应责任。 【相关案例】 2002年5月13日,甲与原告乙公司签署设立被告丙公司的章程,主要条款约定:被告丙公司注册资本50万元,股东甲与原告乙公司分别出资25万元;股东有权了解公司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2002年6月25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了被告营业执照。原告分别于2007年7月9日、24日两次向被告提出查阅公司会计账簿,被告拒不提供。现原告起诉要求判令被告向原告提供会计账簿,供其查阅,诉讼费用被告承担。 法院经审查认为,查阅权和信息获取权的行使并非是绝对的,依法应当受到限制,即不得侵犯公司及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被告会计账簿包括原始凭证,必然会涉及被告以往产品的销售渠道、客户群、销售价格等商业秘密。原告设立的分公司从事同种类产品的销售工作,通过查阅会计账簿了解上述情况后,势必会掌握被告的该项商业秘密,从而存在损害被告利益的可能,遂驳回原告诉讼请求。 【律师意见】 作为一个正常、理智的股东,应合理地使用法律赋予的权利,不应滥用股东权利。 (一)、股东知情权滥用风险的应对

中国政法大学复试辩论题小组讨论题目汇总16

1组 第一题正方利大于弊:1.民法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2.法的规范指引 3.加大违法犯罪的打击4.有利于保护网络信息与虚拟财产 5.有利于维护秩序 6.当前网络乱象需要实行实名制7.有利于对网络进行管理 第一题反方:①科学技术发达,实行网络实名制可能会给网络上的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便利,给公民的隐私权等权利造成侵犯②现在网络上的违法犯罪活动可以通过其它途径进行解决③可能会对公民的言论自由权造成侵害 总结方:比较偏向于正方观点,补充一点就是,网络实名制有利于更快更准确定 位犯罪分子,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司法效率。 第二题 正方观点:土地使用权到期后应该自动续期。 理由:1.从土地使用权重要性来说,土地使用权对于民事主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公民还是公司法人,比如说住宅用地,如果不自动续期的话就会导致公民居无定所,就有可能引起社会的不安定。 2.从法律的公平原则来看,民事主体在取得土地使用权时已经支付了一定的价款,如果不自动续期就会引起不公平现象的出现,我们可以通过支付一定的费用进行续期,这样就有利于保护双方的利益。 3.对于反方所说的自动续期不利于土地的流转这一点来说,我有不同的意见,土地自动续期并不是限制土地的流转,土地的流转可以通过转包、承包等方式进行并不会收到自动续期的影响。 4.土地使用权主要包括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主要涉及的是农民的利益,而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如果不自动续期不利于保护农民的利益。 5.自动续期有利于减少程序上的开销,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节省成本。 第二题反方:①不利于土地流转,发挥土地的效益②通过相关手续进行续期,不会对民事主体的利益造成损害③有利于土地权属证书与时俱进的完善④保护土 地流转中交易相对方的安全 第二题总结方不自动续 1.土地是国有国家实施管领 2.有利于管理土地市场3.有利于土地使用权人珍惜土地使用权 第二组 辩题一正方 网络实名制利大于弊,1.有利于净化网络环境,2.有利于打击犯罪3.有利于保 障网民的利益4.手机实名制已实行,效果良好。 第一题反方 1、网络是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不应过多的约束,法律有其局限性,如果过多介入网络生活,要求必须实名制的话,会压抑人们表达意见的愿望。 2、不利于保护隐私,如果要求一切都实名制的话,当人们在网络上涉及一些

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的形式有哪些

股东行使权利不得损害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利益,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的形式包括: (1)《公司法》规定,股东在涉及公司为其担保事项进行表决时,应当回避,如股东违反这一规定强行参与表决,则构成滥用股东权利; (2)《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有查账权,但前提是股东应当有正当的理由,一般为公司的经营活动特别是在财务处理上有损害股东利益之嫌。如果股东为个人经营的目的,以查账为由,窃取公司商业秘密,则构成股东滥用权利。 (3)公司章程规定公司出售重大资产需股东大会特别决议通过,公司的控股股东无视章程的规定,不经法定程序,强令公司经营层出售该资产,也构成股东权利的滥用。 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的形式有哪些 二、控股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的法律风险 控股股东利用其对公司的控制地位,违反对其他股东的信义义务,滥用股东权利,迫使公司接受控股股东的个人意志作出决议或决定,可能存在如下法律风险: (1)控股股东利用其控股地位,迫使股东会或董事会作出违反法律或公司章程的决议,导致公司决议无效或被撤销。 (2)控股股东利用其控股地位,作出的公司决定在表面上符合法定条件和程序,但实质上损害公司或其他股东合法权益。 (3)如果控股股东控制公司意志作出决定,无论程序上是否存在瑕疵,无论作出的决定是否符合公司利益,如果损害其他股东行使股东权利,将会被其他股东提起诉讼程序。 (4)如果控股滥用控股股东地位损害其他股东利益,应对其他股东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如果违反刑法有可能构成犯罪。根据《公司法》第20条:(1)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2)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3)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因下列情形致使公司与其股东或者该公司与他公司难以区分,控制股东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1)公司的利益与股东的收益不加区分,致使双方财务账目严重不清的; (2)公司与股东的资金混同,并持续地使用同一账户的; (3)公司与股东之间的业务持续地混同,具体交易行为、交易方式、交易价格受同一控制股东支配或者操纵的; (4)“夫妻店”公司家庭共同财产与公司财产不分; (5)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一人组成多个公司,各个公司表面上独立,但实际上财务不分、人员不分、资产不分。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禁止权力滥用原则 案例:某西式餐厅,其店门玻璃上有“衣冠不整者禁止入内”的告示,在该店内有“为了维护多数顾客的权益,本餐厅保留选择顾客的权利”为内容的店堂告示。某日,周某身穿短裤、脚穿塑料拖鞋到该店就餐。该店当日值班经理向周某出示了上述告示,请其改日到该餐厅用餐。周某先后两次被拒绝用餐,于是起诉某公司。原告周某认为,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只有消费者选择消费的权利,而没有经营者选择消费者的权利,同时,这种做法伤害了其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尊心,并侵害了其名誉权。 被告公司辩称,为维护在本餐厅就餐顾客的权益,向顾客提供文明有序的就餐氛围,本公司专门设立“为维护多数顾客的利益,本店保留选择顾客的权利”为内容的告示牌,对少数衣冠不整或举止粗鲁,明显影响其他顾客的客人进行劝阻。周某身穿短裤及塑料凉鞋到公共场所就餐,有影响其他顾客的可能,故礼貌地拒绝其用餐,行为并无不当。 我国对消费者权益有所保护,但其存在界限。此处则体现了法治的一个基本原则——权利不得滥用。权利都有一定的界限,没有不受任何限制的权利。就此案看,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受尊重权等各项基本权利。而企业作为经营者也享有合法的经营权。消费者对消费的选择包括对消费环境的选择,尤其选择服务方式的消费者对消费环境的要求往往包含在其消费目的之中。某公司中关村分店作为西餐式快餐店,其食品特点及环境具有西式餐饮特色,营造了某公司特有的饮食文化氛围。其将“衣冠不整者禁止入内”和“为了维护多数顾客的权益,本餐厅保留选择顾客的权利”以店堂告示的方式告知来此消费的消费者,目的是为所有消费者创造一种文明有序的良好消费环境。 公民作为消费者时依法享有的权利与企业的经营权同等受到法律的保护。法律禁止任何权利主体以行使自己的权利为由侵犯其他权利主体的合法权利或权益。原告周某的行为,则是滥用权力的行为。 [案情结果]法院经审理判决驳回起诉。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已在司法实践中得以广泛运用,然就该原则尚存在诸多认识不清的地方。本人在初次看到这一原则时就肤浅的将其理解为限制掌权者权力的一种手段。但此处权利不等于权力。禁止权力滥用涉及到的是公权利与私权利的问题。公权力的极度膨胀,就是专制,就是中央集权制;私权利的极度泛滥,就是自由主义,就是无政府主义。 古往今来,公权力与私权利一直处于一个此消彼长的状态。关于禁止权利滥用的法律观念最早见于罗马法,但罗马法也有“行使自己之权利,无论对于任何人,皆非不法”的法谚。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由于个人主义与自由主义思潮盛行,个人权利被视为与生俱来,不可剥夺的权利,如所有权绝对就被视为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这一时期更多的是强调绝对权利保护,对禁止权利滥用缺乏系统的理论与规定。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后,经济危机频发,社会生活更加复杂,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私权利与公权力矛盾激化,客观要求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对

论法国公司法关于防止股东滥用权利制度的借鉴价值

论法国公司法关于防止股东滥用权利制度的借鉴价 值 贾林青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公司法人治理股东地位和权利法国法 内容提要: 新《公司法》颁布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讨论进入了新的阶段,尤其是股东地位和权利行使。为达到我国公司制度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接轨,笔者借鉴法国法,对比研究公司股东的地位和权利问题。法国的公司法在近二十多年经历了重大的更新,对于公司内部结构的研究也有重要改变,但股东地位和权利始终居于其核心。法国知名学者Véronique Magnier在《公司法》一书中专章对此予以论述,对我国的公司法研究和司法实践具有诸多借鉴价值,故笔者选译相应部分,以飨广大读者。 一、防止股东滥用权利制度设计在法国公司制度发展中的地位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近年来我国公司法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随着我国《公司法》于2005年10月27日的修改颁布,既为该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注入了新的内容,也提出了新的问题。其中,围绕着股东的地位和其权利问题,如何达到既充分确立和保护股东的投资者权益,又有效地防止股东滥用其权利而损害社会公众利益已成为构建公

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根本原因和最终目标。为此,应当立足我国的公司制度发展的实践,借鉴国外公司法的先进经验,加大其研究力度,达到我国公司制度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接轨。正是在此意义上,笔者借鉴以长期输出法律技术著称的法国法,对比研究防止公司股东滥用权利的制度建设问题。

法国的公司制度 [1]主要存在于其《民法典》、《商法典》、《商事公司法》及《有限责任公司法》中。进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法国公司法领域经历了以2001年5月15日的《新经济规制法》(NRE 法)为代表的最大一次更新,此后,又有2003年8月1日的《经济创新法》和《金融安全法》的规定内容涉及到公司制度。 [2]概括这些立法对于法国原有公司制度的修改和调整内容,包括公司领导机关职权的重新界定、股东地位的变化、企业委员会地位的强化、加强透明度、审计人的地位和对民法典的修改等六个方面, [3]笔者认为股东地位的变化在上述的所有改变中居于核心,是其他各种调整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而防止股东滥用权利的制度设计则是保证股东地位实现的有利措施。对此,法国知名学者Véronique Magnier。在其2005年所著的《公司法》一书中结合上述立法规定,全面研究了防止股东滥用权利制度,有助于我们认识公司股东在法国现行公司制度中的法律地位。 二、法国公司制度有关防止股东滥用权利的制度内容

论公民基本权利限制的基本原则(一)

论公民基本权利限制的基本原则(一) 关键词:公民/基本权利/限制/基本原则 内容提要:公民基本权利是宪法所规定的公民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主要的权利。公民基本权利进入行为领域,都应受到限制,但对限制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行为应实行更为严格的“限制”。对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应遵循下述原则:(1)不损害基本权利本身原则。不能只见限制,不见权利;(2)法律保留原则。对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应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进行;(3)明确化原则。限制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条文的文意,应具体明确;(4)司法审查原则。对限制公民基本权利具体行为,公民相对人可提起司法审查。一、公民基本权利的分类及其限制的必要性 什么叫公民基本权利?我国宪法学界的解释可谓众说纷纭,但众多的理解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宪法规范入手,主张宪法规定的权利就是公民基本权利;另一类定义着眼点是放在“基本”二字上面,而不在于宪法有没有规定。笔者赞成第一种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终极来源问题,主要是一个学术问题,宪法规定范围之外公民是否享有其他基本权利,也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我们讨论的是现实生活中宪法确认的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问题,应以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为前提。 对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学者们从不同标准出发,作了不同的分类。有的将公民基本权利分为六个权利群:一是平等权,在我国指法律适用上的平等;二是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监督权等。这是公民追求社会发展、实现高层次需求的重要渠道;三是精神、文化活动的自由、通信自由与秘密等;四是人身自由与人格尊严。这是最古老、最经典的基本权利,也是最易受到伤害的基本权利;五是社会经济权利,包括财产权、劳动权、休息权、生存权、受教育权等,这是发展较快、范围较宽、类型较多的基本权利;六是获得权利救济的权利,包括申告权、求偿权、救助权等,也是基本权利的保障机制1]。还有的将公民基本权利划分为九类:(1)平等权;(2)选举权与被选举权;(3)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自由;(4)人身自由;(5)宗教信仰自由;(6)文化教育权利;(7)社会经济权利;(8)监督权与请求权;(9)特定主体的权利。对这些分类法,笔者只有一个不同意见:应将公民财产权从公民社会经济权利中独立出来,成为单独的一类权利。公民财产权是一种自由权,对抗国家不当侵犯,公民经济权利是以劳动权、社会保障权为主体,包括国有、集体企业员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主要是公民从国家得到受益的权利。从一定意义上讲,公民财产权与属于社会权的公民经济权是一对对抗性权利,将它们划为一类并不合适。 依据传统的自由权和社会权二分法,公民基本权利可以划分为此两大体系。社会权与自由权的区别在于:自由权所依奉的理念是自由,社会基本权所追求的价值是实质平等;自由权是消极的防御性权利,即国家不必对自由权做任何的行为。自由权在其最基本、最狭窄的意义上就是个人排除国家介入私人领域,以确保个人自由决定与自由行动的权利;社会基本权是一种积极权利,要求政府采取积极的措施,如通过促进就业,弱势群体的生存照顾,社会保障来帮助公民实现。自由权一般称为公民的消极权利,社会权又称为受益权,一般称为公民的积极权利。从广义上讲,不论是公民的消极权利还是公民的积极权利,原则上都要受到限制,但限制的原因与方法有根本区别。从原因上看,公民积极权利的限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如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公民,除个别经济发达地区外,多数尚未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平等的社会保障权利,基本原因还是经济条件的限制,国家财力的不支。公民消极权利的限制,根本原因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从限制方式看,一般认为公民积极权利是一种纲领性权利,只有国家立法将其具体化后,公民才能实际享有;公民消极权利是一种具体性权利,国家立法只是限制权利的边界。因此,我们所讨论的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原则上仅指对公民消极权利的限制。基本权利能否受限制,能否被其他权益压倒,取决于相应方有没有更高的价值。公民基本权利非常重要,但无限制的行使会毁损社会其他成员的权利与自由。美国著名大法官

中小股东如何在公司经营中保护自己的权利

公司与投资人应增强法律意识 文/许振梁、俞永 在法制社会中,作为公司和投资人除了关注市场经济环境外,还要特别注意增强法律意识。 一、公司应注意的法律意识 公司有独资、合资、股份制等,成立时要有出资人及出资证明,经营范围、税务、消防、卫生等许可证明,以及雇佣员工劳动合同和工商登记。所以在筹备成立公司时,一定不能草率从事,否则公司成立不合法就不能经营运作,甚至会受到行政处罚。 公司又分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和无限责任公司(中国只有有限责任公司),有限公司以注册资金为限承担责任(无限公司则以出资人的全部财产,包括家庭财产承担责任)。公司又分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是到相关证券交易所融资,发售公司股票,并在证券交易所进行股票交易买卖,但必须符合一定条件,并须得到证监会批准。非上市公司则不能把公司股票上市交易,而只能在公司内部股东之间和合作单位之间进行股票转让,而向社会公众不特定对象转让股票不得超过200人,否则就构成擅自发行股票、非法筹资等,需承担刑事责任公司成立后,面对社会,面对客户、消费者,也有一系列问题需注意。如:经营范围不能超越注册登记的范围,产品或服务质量要保证,税收交付应遵守规定等,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影响公司的信誉。 上市公司则要按时公布经营业绩,按规定分红派息,禁止内幕交易等等,否则也会受到相应的处罚甚至被迫退市。 二、投资人应注意的法律意识 中国在目前投资渠道有一些,但并不多,且收益也不一定大,最安全最稳妥的当属存银行得利息,虽然存款利率在提高,但若物价不断增高,收益相对不大,甚至会出现负利率。 而投资于黄金、外汇、房产等,则需较大量的资金,且要熟悉这些方面的行情和相关信息;投资邮市、古董,这需要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买卖股票虽然简

关于诚实信用原则和权利滥用禁止之机能(1)

关于诚实信用原则和权利滥用禁止之机能(1) 一、问题提示 按诚实信用原则及权利滥用禁止原则,乃以对制定法或当事人所订契约之解释与适用,求其具体妥当性及公平正义性为目的所发展形成之法理。然因被广泛恣意滥用于一般条款,加上其机能领域扩大化之结果,却大大地危害了法的安定性,致使原本为民事法最高指导原理之精灵,反而转成法规及契约滥加解释适用之藉口。因此,如何调和诚实信用与权利滥用禁止等二原则,遂而有加以探讨之必要。 再者,依据此次"民法总则"原修正草案,拟增设第2条之一,于法例规定:"权利应符合公共利益。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依诚实信用方法。"此项草案系参考日本民法第1条第1项及第2项而订,待正式修正公布实施者,则再参考瑞士民法第2条,而与"台湾地区现行民法"第148条之权利滥用禁止规定,混合订定,而于第1项规定:"权利之行使不得违反公共利益,或以损害他人为主要目的。"第2项规定,则系沿用原草案第2条之一之规定,显有意将"台湾地区现行民法"第219条有关行使债权,履行债务之诚信原则,加以删除。按诚信原则已成为民法之一指导原则,此次修正从债篇将之移列到"民法总则"第七章有关权利之行使中,诚属立法上之大进步。但仍有问题发生,即新法第148条之规定,究为何种性质之规定,亦即第1项系本旨及原理规定?抑为权利滥用禁止之规定?又第2项系第1项之例示规定?抑系第1项为第2项之效果规定?抑或第1项前段为本旨及原理规定,而第1项后段及第2项为例示规定?均值得探讨,盖解释之

不同,适用之结果亦不同。毕业论文 再者,诚信原则与权利滥用禁止等两法理,究为个别法理?抑为重复法理?亦值得吾人探讨。 以上诸问题之探讨,欲得其妥当结果,非先了解诚信原则与权利滥用禁止二法理之形成过程及其法的机能不可。 二、诚信原则及权利滥用禁止法理 自罗马法以来,所谓权利行使自由之原则(Ouiiure utitus nemini farit inicuriam),指行使权利不得含有加害意思(Animus Vicno nocendi)及应以善意衡平(Konum acqum)进行诉讼程序等二法理。至于应受何种程度之限制,当时乏明文规定,但自资本主义发达以后,社会种种矛盾现象渐告产生,以向来上述二法理应付此等矛盾,已有未逮之嫌。至此,诚信原则及权利滥用禁止等法理,遂而生焉,用以修正资本主义所生之种种社会弊害。19世纪初叶,法国民法第1134条进而规定有契约履行之诚信原则。又1855年日耳曼控诉法院之一连串判决,相继采用权利滥用禁止之法理,继而各种学说理论逐渐展开。其后,德国民法第242条亦规定,信义原则(Treuund Clauben),乃债务人之行为原理,同时于第157条规定,诚信原则为契约解释之一般基准,又于第226条规定,权利之行使不许以加损害于他人为惟一目的。进而学说及判例,将诚信原则作为规律全债权债务关系之法的原则,其发展之结果,认为德国民法第826条(良俗违反行为之赔债责任)适用于民法第226条,仅具备主观要件即足,但权利滥用之要件,则必须客观化。待本世纪,瑞士民法将诚信原则及权利滥用规定于同一条文,

股东承担连带责任的几种情形

1)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公司法第二十条第三款) 第二十条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 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2)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发现作为设立公司出资的非货币财产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的,应当由交付该出资的股东补足其差额;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承担连带责任。(第三十一条【出资不足法律责任】) 3)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的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第六十四条【个人财产连带责任】) 4)公司法第九十四条【足额出资】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发起人未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缴足出资的,应当补缴;其他发起人承担连带责任。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发现作为设立公司出资的非货币财

产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的,应当由交付该出资的发起人补足其差额;其他发起人承担连带责任。(发起人其实就是股份有限公司最早的股东) 5)公司法第九十五条【发起人法律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应当承担下列责任:(一)公司不能成立时,对设立行为所产生的债务和费用负连带责任;(二)公司不能成立时,对认股人已缴纳的股款,负返还股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的连带责任;(三)在公司设立过程中,由于发起人的过失致使公司利益受到损害的,应当对公司承担赔偿责任。(发起人其实就是股份有限公司最早的股东)

关于诚实信用原则和权利滥用禁止之机能

关于诚实信用原则和权利滥用禁止之机能 ;一、问题提示 ; 按诚实信用原则及权利滥用禁止原则,乃以对制定法或当事人所订契约之解释与适用,求其具体妥当性及公平正义性为目的所发展形成之法理。然因被广泛恣意滥用于一般条款,加上其机能领域扩大化之结果,却大大地危害了法的安定性,致使原本为民事法最高指导原理之精灵,反而转成法规及契约滥加解释适用之藉口。因此,如何调和诚实信用与权利滥用禁止等二原则,遂而有加以探讨之必要。 ; 再者,依据此次"民法总则"原修正草案,拟增设第2条之一,于法例规定:"权利应符合公共利益。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依诚实信用方法。"此项草案系参考日本民法第1条第1项及第2项而订,待正式修正公布实施者,则再参考瑞士民法第2条,而与"台湾地区现行民法"第148条之权利滥用禁止规定,混合订定,而于第1项规定:"权利之行使不得违反公共利益,或以损害他人为主要目的。"第2项规定,则系沿用原草案第2条之一之规定,显有意将"台湾地区现行民法"第219条有关行使债权,履行债务之诚信原则,加以删除。按诚信原则已成为民法之一指导原则,此次修正从债篇将之移列到"民法总则"第七章有关权利之行使中,诚属立法上之大进步。但仍有问题发生,即新法第148条之规定,究为何种性质之规定,亦即第1项系本旨及原理规定?抑为权利滥用禁止之规定?又第2项系第1项之例示规定?抑系第1项为第2项之效果规定?抑或第1项前段为本旨及原理规定,而第1项后段及第2项为例示规定?均值得探讨,盖解释之

不同,适用之结果亦不同。 ; 再者,诚信原则与权利滥用禁止等两法理,究为个别法理?抑为重复法理?亦值得吾人探讨。 ; 以上诸问题之探讨,欲得其妥当结果,非先了解诚信原则与权利滥用禁止二法理之形成过程及其法的机能不可。 ; 二、诚信原则及权利滥用禁止法理 ; 自罗马法以来,所谓权利行使自由之原则(Ouiiure utitus nemini farit inicuriam),指行使权利不得含有加害意思(Animus Vicno nocendi)及应以善意衡平(Konum acqum)进行诉讼程序等二法理。至于应受何种程度之限制,当时乏明文规定,但自资本主义发达以后,社会种种矛盾现象渐告产生,以向来上述二法理应付此等矛盾,已有未逮之嫌。至此,诚信原则及权利滥用禁止等法理,遂而生焉,用以修正资本主义所生之种种社会弊害。19世纪初叶,法国民法第1134条进而规定有契约履行之诚信原则。又1855年日耳曼控诉法院之一连串判决,相继采用权利滥用禁止之法理,继而各种学说理论逐渐展开。其后,德国民法第242条亦规定,信义原则(Treuund Clauben),乃债务人之行为原理,同时于第157条规定,诚信原则为契约解释之一般基准,又于第226条规定,权利之行使不许以加损害于他人为惟一目的。进而学说及判例,将诚信原则作为规律全债权债务关系之法的原则,其发展之结果,认为德国民法第826条(良俗违反行为之赔债责任)适用于民法第226条,仅具备主观要件即足,但权利滥用之要件,则必须客观化。待本世纪,瑞士民法将诚信原则及权利滥用规定于同一条文,

大股东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利益时

大股东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利益时,小股东该如何救济? [日期:2014-12-18] 来源:吾同公司法作者:佚名[字体:大中小] 【导读】 2014年9月30日,海钢集团与中冶公司及原审第三人三亚度假村有限公司损害股东利益责任纠纷一案,经过海南高院一审、最高院二审,原告申请再审,最高院驳回再审申请告一段落。作为最高院审理之案件,此案判决对审理股东间股东权益纠纷具有指导性意义,明确了公司独立人格下,股东间发生利益纠纷时直接诉讼及股东代表诉讼的适用情形,笔者将一一为读者详析。 【案件介绍】 被告中冶公司为度假村公司之大股东,原告海钢集团亦为该公司股东,中冶公司法定代表人邹健担任度假村公司董事长。后在被告与另两家案外股东的赞同、原告和另一家案外股东反对下,度假村公司在股东会投票后作出决议,与海韵公司签订合作开发协议。后度该开发项目造成度假村公司蒙受巨额损失。原告遂起诉被告,认为被告利用其大股东身份,滥用股东权利,操纵董事会,公司经营失败,要求被告赔偿其损失。而被告认为其并未滥用股东权利,股东会决议合法,且本案中如有损失,亦是度假村公司之损失,而非原告之损失,原、被告皆非本案适格当事人。 【裁判要旨】 最高院判决及再审裁定认为,度假村公司与海韵公司进行一系列正常开发行为,没有证据证明被告不存在滥用股东权利侵犯原告权利;原告提出股东直接诉讼,属侵权之诉,而其主张赔偿之损失实际属第三人公司财产之损失,与本案无关。即使原告海钢集团代度假村公司主张权利,诉讼权利受益人仍是度假村公司,与本案不属于同一法律关系。综上,不予支持。 【作者评析】 大股东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利益时,小股东救济路在何方? 1. 股东间直接诉讼可否? 笔者认为,最高院通过这个案例明确否定了这条路径,依据是判决书中高院认为“该损失不属于本案受理的范围”、“该损失即使存在,请求该项损失救济的权利人应是度假村公司”。 在大股东行为导致公司蒙受损失的情形下,中小股东依据《公司法》第二十条第二款:“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意图

我国民法禁止专利权利滥用原则及案例分析

我国民法禁止专利权利滥用原则及案例分析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曰“法之极,恶之极”,譬如自由,没有任何约束的自由实为不自由,同理,凡权利皆受限制,无不受限制的权利。所谓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是指一切民事权利之行使,不得超过其正当界限,行使权利超过其正当界限,则构成权利滥用,应承担侵权责任。 我国《宪法》第51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这是禁止权利滥用的体现,可见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是我国宪法上的一项基本原则。 《民法通则》第7 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同时第58 条规定: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当为无效。专利权人行使专利权的行为属于民事行为,当受此法调整。可见,《民法通则》也有禁止权利滥用的原则规定。 宪法是母法,专利法又是民事法律规范,因此禁止权利滥用原则也是我国专利法适用的一项基本原则。我国《专利法》适用禁止权利滥用原则,但没有明确规定专利权滥用的条文。根据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如果专利权人在行使其专利权时超出了法定范围,即构成专利权滥用。 实际上,我国在相关司法解释中已有将滥用专利权作为侵权抗辩的规定。《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专利侵权判定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90 条规定:被告以原告恶意取得专利权,并滥用专利权进行专利侵权诉讼的,应当提供相关的证据。恶意取得专利权,是指将明知不

应当获得专利保护的发明创造,故意采取专利规避法律或者不正当手段获得了专利权,其目的在于获得不正当利益或制止他人的正当实施行为。我国司法实践中已经存在这种专利权滥用案例。 【案例1】美国伊莱利利公司诉江苏豪森制药公司专利侵权纠纷一案 1996 年3月22日,美国伊莱利利公司就一项关于治疗精神病的药物及其制造方法在中国申请专利,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依法受理了该申请,并经过实质审查,于2001 年1月13日公告授予专利权。之后,美国伊莱利利公司将该专利的药物产品投放中国市场。在该专利申请过程中,江苏豪森制药公司投资上千万元,与上海某研究院联合研制该药物,取得成功,并取得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生产许可证。 2001年初,在该专利授权后,美国伊莱利利公司发现江苏豪森制药公司取得了该药物的生产许可证,遂以豪森制药公司和某研究院已经做好生产该专利药物和使用该专利方法的全部准备工作,并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生产和销售许可,以全面实施专利侵权为由,于2001年5月15日向法院提出诉前证据保全申请,并提供2万美元的担保。 法院依法受理并裁定:扣押豪森制药公司和某研究院为获得涉及该专利的生产和销售批准证书而提交的所有申请文件;扣押其向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的为获取涉及该专利的药品生产和销售批准证书的所有申请文件;扣押其为获取涉及该专利的药品生产和销售批准证书而向地方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供的临床试验药品原样各一份;扣押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初审所审查的原始资料;扣押地方食品药品监督

《公司法》第二十条规定的“股东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债权人利益”的案例郭占友律师网华律网

《公司法》第二十条规定的“股东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债权人利益”的案例—郭占友律师网华律网 【裁判要旨】 有限责任公司的清算义务人与公司股东身份直接关联,公司债务连带清偿责任应及于怠于清算的全体股东。股东以未实际参与公司经营管理为由对公司债务连带清偿责任提出的抗辩不能成立。 【案情】 原告:上海某贸易公司 被告:常州某机械公司 被告:房某 被告:蒋某 被告:王某 2007年6月28日,原告上海某贸易公司(以下简称贸易公司)与被告常州某机械公司(意见简称机械公司)签订《钢材买卖合同》,约定由原告贸易公司向被告机械公司供应钢材。合同签订后,原告贸易公司按约履行供货义务。2007年11月15日,被告机械公司出具欠条,载明欠原告贸易公司钢材款2,000,000元。嗣后,原告贸易公司又继续供货至2008年1月11日。原告贸易公司合计向被告机械公司供货价值7,095,006.60元,被告机械公司已偿付货款5,699,778元,尚

欠货款1,395,228.60元。2008年12月25日,被告机械公司因未进行年检,被工商局吊销营业执照,股东未组织进行清算。而被告机械公司的办公经营地、帐册及财产情况不明,且该公司已在其他案件中因无财产可供执行而被中止执行。原告贸易公司遂起诉要求被告机械公司支付上述欠款,并要求被告机械公司的股东,即本案其余三名被告房某、蒋某、王某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庭审中,被告蒋某和被告王某共同辩称:其对于原告与被告机械公司之间的上述业务并不清楚;两被告虽然是股东,但并未实际参与经营,因此不排除是被告房某的个人行为,对于欠款金额的真实性无法确认,对于违约金也不予认可,请求法庭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被告某机械公司、房某未到庭发表答辩意见。 【审判】 一审法院认为,被告机械公司未能按约付款,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原告要求被告机械公司支付欠款及自2008年4月12日起的逾期付款违约金,符合合同的约定,予以支持。被告房某、蒋某和王某作为被告机械公司的股东,理应在被告机械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及时组织清算,然房某、蒋某和王某怠于履行清算义务,导致公司主要财产、帐册等灭失,无法进行清算,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一审判决后,被告蒋某、王某不服上诉。二审法院认为,被

著作权权利的限制与禁止民事权利滥用的区别

著作权权利的限制与禁止民事权利滥用的区别 概念 著作权,分为著作人格权与著作财产权。其中著作人格权的内涵包括了公开发表权、姓名表示权及禁止他人以扭曲、变更方式,利用著作损害著作人名誉的权利。著作财产权是无形的财产权,是基于人类智识所产生之权利,故属知识产权之一种,包括重制权、公开口述权、公开播送权、公开上映权、公开演出权、公开传输权、公开展示权、改作权、散布权、出租权等等。 对著作权进行限制是为了使作品更大限度地为社会、公众所利用,以推动文化、教育、科学事业的发展。从法律角度讲,权利、义务必须对等。对著作权的限制,也是作者对社会、对国家应尽的义务。对著作权的限制主要指对著作权人行使财产权的限制,它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著作权人某些财产权利,所以必须严格依法行事,不得任意扩大限制的范围。 民事权利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并受法律保护的利益范围或者实施某一行为(作为或不作为)以实现某种利益的可能性。简单的说,就是权利主体对实施还是不实施一定行为的选择权。 依据民法通则规定,公民和法人享有的民事权利、承担的民事义务受法律保护。但是,行为人在行使自己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国家、集体和社会公共利益。民法禁止行为人滥用民事权利,并将其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加以规定。“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指的是一切公民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在行使民事权利和自由时,不得滥用自己的民事权利给他人带来损害,否则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区别 (1)内容 对著作权进行限制,主要表现在对著作财产权的限制。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其限制措施主要有合理使用、法定许可和强制许可。 所谓合理使用,是指在法律规定的条件下使用他人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而不经著作权人同意亦不向其支付报酬的制度。 法定许可,根据法律的直接规定,以特定的方式使用已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的许可,但应向著作权人支付使用费,并尊重著作权人的其他权利的制度。 强制许可,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由著作权主管机关根据情况,将对已发表的作品进行特殊使用的权利授予申请获得此项权利的使用人的制度。强制许可不必征得权利人的同意,但应向其支付报酬。 禁止民事权利滥用原则,为现代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利益、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2)具体情形 著作权权利的限制 1、合理使用 《著作权法》第22条规定,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一)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2012司法测试案例分析-股东滥用表决权 股东会决议无效

2012司法测试案例分析:股东滥用表决权 股东会决议无效 【导读】有限责任公司多数派股东行使表决权时,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或多数股东信任义务原则,形成侵害少数派股东、公司或第三人利益的决议,其所作决议为滥用资本多数决的决议。滥用资本多数决的决议,因违反禁止权利滥用和诚实信用原则,属于违反强行法规定的行为,应认定决议无效。 【案情】 广州天源出租汽车有限公司(下称天源公司)成立于1996年5月21日,属有限责任公司,由林毅民与武汉天立物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天立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天源公司的章程约定了股东会议、董事会议的召集程序和表决方法。1997年6月18日,天源公司股权比例变更为天立公司出资442.2万元,林毅民出资217.8万元,股东会决议由林毅民出任天源公司法定代表人。2000年2月29日,林毅民因涉嫌挪用、侵占公司财产与职务受贿等违法行为被公安机关羁押,3月30日被逮捕,后由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2003年10月30日,广州中院就林毅民犯职务侵占罪、

挪用资金罪一案作出终审判决,判决林毅民无罪。林毅民被羁押期间,天源公司于2000年3月6日召开股东会议,决议:鉴于天源公司总经理(法人代表)林毅民涉嫌经济犯罪,公司股东会于2000年3月6日召开会议,会议一致决定,免去林毅民公司董事、董事长(法人代表)职务,选举何军为公司董事长(法人代表),李元芳为董事,公司办公地点搬迁至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135号5楼。该决议分别由何军在“股东成员签署”栏、由冯远明、李元芳在“董事会成员签署”栏署名,并加盖天源公司公章。同日,天源公司作出与该股东会决议内容一致的董事会决议。上述股东会会议的召开未通知林毅民,其后,天源公司董事会也未将有关股东会决议和董事会决议的内容告知林毅民。2000年3月17日,天源公司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变更登记并获核准。2005年1月25日,林毅民以其股东权益被侵害为由诉至法院,请求撤销天源公司2000年3月6日作出的股东会决议和董事会决议,并宣告现任董事长、董事会成员组成不合法。 【判决】 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根据公司法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九条第二款,遂判决:撤销天源公司于2000年3月6日作出的股东会决议和董事会决议;天源公司现任董事长的任职、董事会成员的组成不合法。天源公司、天立公司不服原审判决,向广州中院提起上诉。广州中院判决:驳回上诉,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的价值分析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的价值分析 [摘要]禁止权利滥用原则作为现代社会中调整权利分配的一项重要原则,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在法权观念的变迁过程中,它由一项一般法观念发展到成文法上的一项基本原则,贯穿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产生和发展成为“社会本位”权利观的重要体现。本文试在明晰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之上,从其利弊分析中,探讨其所存在的正负价值及其冲突,探讨由这种冲突所引发的思考,探讨如何对禁止权力滥用原则所潜在的危机进行规制,实现其真正的协调权利分配,维护公平、正义的价值。[关键词]权利滥用,正价值,负价值,价值冲突[目次] 引言-权利滥用的一般理论 历史起因-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对权利的限制 正价值-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的功能分析 负价值-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所潜在的危机 价值冲突及其引发的思考-对禁止权力滥用原则存在的危机的规制 引言-权利滥用的一般理论 在法权观念从罗马法到现代法的变迁发展过程中,禁止权利滥用由一项一般法观念发展到判例,最后发展到现代成文法上的一项基本原则,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与诚实信用、公序良俗原则相似,禁止权利滥用作为一个高度抽象的法律概念,至今尚无一个完整而明确的概

念表述。究竟何为权利滥用,各国学者对其做出了不同的解释,形成了不同的学说,具体如下: (一)“权利滥用”概念否定说 此说认为,“权利滥用的用语,其自身即属矛盾,因为我们行使我们的权利,则我们的行为不能不说是适法,假若认为违法时,则必然是逾越了权利的范围,而属于无权利行为。权利滥用伊始,即同时失去了其权利滥用的性质”[1].在西方法学家中,法国学者普兰利亦持此种观点,他认为“滥用权利本身是个矛盾的字眼,权利不存在滥用,当滥用的时候权利已经不存在,它已经不是法律所承认的,在一定范围内行使的权利”[2].这种观点与罗马法中“行使自己的权利,无论对于何人均非不法”的思想一脉相承,但至今只为少数学者所采用。 (二)“权利滥用”概念肯定说 此说为大多数大陆法系学者所采用,是大多数大陆法系学者对权利滥用概念所持的观点。而其又因各学者所采用的界定权利滥用概念的标准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学说。 1、恶意说。此说从主观角度出发,将权利的滥用归结于以行使权利的方式损害他人利益之恶意,认为“权利乃法律分配一部分社会利益于权利人行使权利之结果,固不免使他人发生损害,然专以损害他人为目的的,则属权利之滥用”[3].《德国民法典》即为此学说的典型代表,该法典第226条规定:“权利的行使,不得以损害他人为目的。” 2、本旨说。此说将权利滥用归结于对法律设立权利主旨的违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