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专用语言,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⑴请从氧气、二氧化碳、氯化钠、盐酸、硫酸、氢氧化钙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可供给呼吸的气体单质_____②参与光合作用的氧化物_____

③一种不易挥发的无机酸_____④常用于食品调味的盐_____

⑵铁缺乏被认为是全球三大“隐性饥饿”之首(微量营养元素缺乏),全球约有1/5的人患缺铁性贫血。食物铁强化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经济、有效和可持续的给人群补铁的方法。中国疾控中心研制的新型铁强化剂(EDTA钠铁)在人体内的铁吸收、利用率高于其他铁剂,是传统补铁剂硫酸亚铁的2倍至3倍。它在酱油中的溶解性较好,不影响食品口感,不改变酱油的原有口味。此外,EDTA钠铁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性质稳定,它在酱油中可稳定保持两年以上。研究表明,应用铁强化酱油补铁效果显著。EDTA钠铁的化学式为

C10H12FeN2NaO8,它是一种淡土黄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性质稳定,不易被氧化,其水溶液pH在3.5~5.5之间。

根据上述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EDTA钠铁属于_____。(选填“混合物”、“有机物”、“无机物”或“氧化物”之一)

②EDTA钠铁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_____(填最简整数比)。

③EDTA钠铁中,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元素。

④EDTA钠铁的化学性质有_____(至少答一条)。

⑤若经常使用铁锅炒菜做饭,也能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其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已知胃液中含有盐酸)_____。

【答案】O2 CO2 H2SO4 NaCl 有机物 5:4 H 不易被氧化,其水溶液显酸性

Fe+2HCl=FeCl+H

22

【解析】

【分析】

【详解】

(1)①可供给呼吸的气体是氧气,化学式为O2;

②参与光合作用的氧化物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③盐酸有挥发性,硫酸没有挥发性,故填H2SO4;

④常用于食品调味的是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

(2)①EDTA钠铁的化学式为C10H12FeN2NaO8,EDTA钠铁属于有机物;

②EDTA钠铁的化学式为C10H12FeN2NaO8,EDTA钠铁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10:8=5:4。

③EDTA钠铁中,碳、氢、铁、氮、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0×12):12:56:(14×2):23:(16×8)=120:12:56:28:23:128,故质量分数最小的是氢元素。

④EDTA钠铁的化学性质有性质稳定,不易被氧化,其水溶液pH在3.5~5.5之间。

⑤若经常使用铁锅炒菜做饭,也能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其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H 。

22

2.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青铜古称“吉金”,多为金黄色,主要是铜、锡、铅的合金。因其铜锈呈青绿色, 故名青铜。运用现代仪器分析青铜器及其锈蚀成分可以帮助我们对青铜器文物进行研究和保护。

研究人员利用X射线能谱仪对我国西周晚期某墓地出土的青铜容器、兵器、乐器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其中锡含量的分布频次如图。

研究人员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对“镇国之宝”后母戊鼎西南足部位的锈蚀样品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Cu2Cl(OH)3Cu2O Cu2CO3(OH)2SnO2其他198%2%000

25%95%000

329%34%12%025% 461%04%9%26%

上述成分中,碱式氯化铜[Cu2Cl(OH)3]对青铜文物的危害极大,器物一旦沾染上这种物质,在环境湿度适宜的条件下,就会像患上瘟疫一样传染和蔓延,将会造成溃烂、穿孔,直至彻底瓦解。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青铜名称的由来是_________。

(2)由锡含量的分布频次图推断,某件青铜兵器的锡含量可能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 4%

B 10%

C 18%

D 26%

(3)后母戊鼎西南足上的锈蚀成分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

(4)碱式氯化铜[Cu2Cl(OH)3]的生成与环境中的氧气、水和_________密切相关。

A 氯化物

B 二氧化碳

C 水

D 氮气

(5)下列说法不合理

...的是__________。

A.青铜器的锡含量可能与用途有关

B.珍贵的青铜器应保存在绝氧、干燥的环境中

C.保护青铜器时,无须关注环境中的氯化物

D.后母戊鼎西南足的锈蚀样品中都含有Cu2Cl(OH)3和Cu2CO3(OH)2

【答案】其铜锈呈青绿色C Cu2O、SnO2A CD

【解析】

【详解】

(1)因其铜锈呈青绿色,故名青铜;故填:其铜锈呈青绿色;

(2)由锡含量的分布频次图推断,青铜兵器的含锡量在14%~22%之间,某件青铜兵器的锡含量可能是18%;故填:C;

(3)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因此氧化物有

Cu2O、SnO2;故填:Cu2O、SnO2;

(4)碱式氯化铜[Cu2Cl(OH)3]是由铜、氯、氢、氧四种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碱式氯化铜[Cu2Cl(OH)3]的生成与环境中的氧气、水和氯化物密切相关;故填:A;(5)A.物质的组成决定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所以青铜器的锡含量可能与用途有关,故选项正确;

B.碱式氯化铜[Cu2Cl(OH)3]的生成与环境中的氧气、水和氯化物密切相关,所以珍贵的青铜器保存在绝氧、干燥的环境中正确,故选项正确;

C.碱式氯化铜[Cu2Cl(OH)3]的生成与环境中的氯化物有关,所以保护青铜器时,需要关注环境中的氯化物,故选项错误;

D.由锈蚀样品分析图可知,后母戊鼎西南足的锈蚀样品中都含有Cu2Cl(OH)3,并不都含有Cu2CO3(OH)2,故选项错误。

故填:CD。

【点睛】

本题是一个信息题,解题时根据题干信息、所需知识来分析解答即可。

3.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2018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北京8分钟”惊艳世界。演员们穿着的轻便防寒服是用“石墨烯”制成的。演员上场前,需先对服饰内的电池进行充电,充电完成后,石墨烯发热膜防-︒的环境中工作4小时,确保演员穿着舒适和演出成功。

寒服可在20C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六角形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如图1所示。英国两位物理学家因从石墨中成功分离出石墨烯,共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实际上石墨烯本来就存在于自然界,只是难以剥离出单层结构。石墨烯一层层叠起来就是石墨,厚1mm的石墨大约包含300万层石墨烯。

石墨烯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薄且坚硬、透光性好、导热性强、导电率高、结构稳定等特点。根据其层数不同,石墨烯可以分为单层石墨烯、双层石墨烯、少层石墨烯和多层石墨烯。层数不同,石墨烯的性能也不同,如图2所示。

通过石墨烯与氢气反应可得到石墨烷,其中所有的碳原子形成六角网状结构,氢原子以交替的形式从石墨烯表面的两端与碳原子相连,石墨烷表现出半导体性质。

石墨烯具有优良的光学、电学、力学特性,在材料学、微纳加工、能源、生物医学和药物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被认为是一种未来革命性的材料。

依据文章内容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石墨烯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2)“厚1mm的石墨大约包含300万层石墨烯”反映出的微粒特性是__________。

(3)给防寒服内的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__________能:由图可知,石墨烯的层数对其导热性的影响是__________。

(4)由石墨烯制成的石墨烷是由__________元素组成的(填元素名称)。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石墨烯属于单质 B.以石墨烯为原料可以合成其它化合物

C.石墨烯只能通过化学反应制备 D.石墨烯与石墨材料性能完全相同

【答案】坚硬(或透光性好或导热性强或导电率高)体积很小热一定层数内,石墨烯的导热性随着层数增多而减弱;到一定层数以后,石墨烯的导热性随着层数增多变化不大碳、氢 A、B

【解析】

【分析】

【详解】

(1)石墨烯具有的物理性质:薄且坚硬、透光性好、导热性强、导电率高等。

(2)“厚lmm的石墨大约包含300万层石墨烯”反映出的微粒特性是很小。

(3)给防寒服内的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由图可知,石墨烯的层数对其导热性的影响是一定层数内,石墨烯的导热性随着层数增多而减弱;到一定层数后,石墨烯的导热性随着层数增多变化不大。

(4)由石墨烯制成的石墨烷是由碳、氢元素组成的。

(5)A.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B.以石墨烯为原料可以合成其它化合物,例如可以合成石墨烷等;

C.石墨烯不只是通过化学反应制备,实际上石墨烯本来就存在于自然界;

D.石墨烯与石墨材料性能不完全相同。

故填:AB。

4.某地屠宰厂发生液氨泄漏事故,经环保监测人员对现场空气进行监测,发现空气中氨气浓度远高于国家标准参考值35mg/m3。所幸救援及时,没有造成燃爆和中毒事件。请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查阅)

①氨气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对人体黏膜和皮肤有强刺激、腐蚀性;

②液氨是由氨气加压降温液化而成极易液化成的,液氨泄漏后极易挥发出氨气;无色的液氨常用于冷库制冷;

③人一旦吸入氨气易中毒,而且与空气混合浓度达到一定比例后,极易发生爆炸。

(1)如果氨气不慎泄露,在关闭阀门和防止明火的前提下,喷洒大量水雾即可。由此可知氨气可能具有的一条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

(2)消防队员迅速组织转移事故周边的居民,则要求的正确处置方法是_________;已知氨气的化学式为NH3,其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有人认为只要逃离到地势高的地带,就能保障人员安全,你对此的看法和理由是_____________;

(3)迅速使用水枪稀释泄露中心周边,利用氨气与水溶解后转化为没有危害的氨水的特性。取少量氨水,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可观察的现象为_________,则说明氨水呈___(选填“酸”、“中”或“碱”)性,因此还对氨水需要进一步中和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答案】具有可燃性、极易溶于水用湿毛巾堵往口鼻、佩戴防毒面具、迅速远离事故中心等 17 不对,因为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酚酞溶液变成红色碱

【解析】

【分析】

【详解】

(1)如果氨气不慎泄露,在关闭阀门和防止明火的前提下,喷洒大量水雾即可。由此可知氨气可能具有的一条性质是:具有可燃性,能燃烧;极易溶于水形成氨水;

(2)消防队员迅速组织转移事故周边的居民,则要求的正确处置方法是:用湿毛巾堵往口鼻(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佩戴防毒面具、迅速远离事故中心等;已知氨气的化学式为NH3,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4+1×3=17。有人认为只要逃离到地势高的地带,就能保障人员安全,此看法是不对的,因为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可以飘到较高的地带,吸入后会引起

身体不适;

(3)迅速使用水枪稀释泄露中心周边,利用氨气与水溶解后转化为没有危害的氨水的特性。取少量氨水,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可观察的现象为:酚酞溶液变成红色,则说明氨水呈碱性,因此还对氨水需要进一步中和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5.二氧化碳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早在公元三世纪,我国西晋时期的张华在其所著的《博物志》中就有“烧白石作白灰既讫……”的记载,其中“白石”即石灰石,同时生成CO2。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化石燃料的消耗量急剧增加,释放的CO2越来越多…….当大气中CO2等气体的含量升高时,会增强大气对太阳光中红外线辐射的吸收,阻止地球表面的热量向外散发,从而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科学家一直致力于将CO2分离回收、循环利用和再生转化成资源,化学吸收法是利用吸收剂与CO2发生化学反应来吸收分离CO2的方法,常见的吸收剂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钾溶液以及各类胺溶液等。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会发生生成甲醇、一氧化碳和甲烷等的一系列反应,实现再生转化,我国科学家在催化剂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分别合成出了ZnGa2O4介孔光催化材料和单晶纳米带,并将其用于CO2的光还原,成功地实现了将CO2转化为碳氢化合物燃料。

请回答:

(1)《博物志》中所记载“白灰”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

(2)温室效应加剧对环境的影响有______(写一条即可);

(3)ZnGa2O4中Ga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4)用碳酸钾溶液吸收CO2时,产物是KHC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一定条件下,CO2和H2反应生成CH4和H2O.请在以下框图中将该反应的微观粒子补充完整。____

K CO+CO+H O=2KHCO

【答案】CaO 全球气候变暖 +3 23223

【解析】

【分析】

(1)《博物志》中所记载“白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

(2)温室效应加剧对环境的影响有: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

(3)有关化合价的计算要准确;

(4)碳酸钾溶液吸收CO2生成KHCO3,配平即可;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作图。

【详解】

(1)《博物志》中所记载“白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故答案为:CaO;

(2)温室效应加剧对环境的影响有: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

故答案为:全球气候变暖(合理即可);

(3)设ZnGa2O4中Ga元素的化合价为x,+2+2x+(-2)×4=0,x=+3,故答案为:+3;(4)碳酸钾溶液吸收CO2生成KHCO3,配平即可;故答案为:

K CO+CO+H O=2KHCO;

23223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査的是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空气中各个成分的作用等,有关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问题,不仅引起了全球的重视而且也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问题。本题中还有一点要注意要用化学符号表示,不能用名称。

6.阅读下列科普文章。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主要含碳、氢、氧、氮、硫等元素)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相对单一的能源消费模式,导致了能源供需结构的失衡,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影响。2016年,我国石油产量为1.997亿吨,消费量却达到5.787亿吨。因此,把煤制成油,一直是我国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战略决策。

煤制油被称为煤的液化。一种工艺是先将煤送入汽化炉内,转化成粗煤气,再进一步处理后得到仅含CO和H2的合成气,然后以合成气为原料,在一定的温度、压强和催化剂条件下合成甲醇(CH3OH),再利用甲醇合成燃料油。

我国在煤制油工业生产上的优势之一是用非常廉价的原材料做成催化剂,这一技术为我国能源结构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模式的弊端是_____。

(2)在2016年能源消费结构图中,能代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是_____(填“A”或“B”)

(3)甲醇(CH3OH)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4)将煤转化成煤气的反应为,该反应中涉及的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我国的能源消费主要是化石燃料

B 我国在2016年的石油消费量远大于产量

C “煤制油”技术有助于解决煤多油少的结构性缺点

D “煤制油”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答案】导致能源供需结构失衡,并带来严重的环境影响 A 3:1 H2O和CO ABC 【解析】

【详解】

(1)由材料可知,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模式的弊端是导致能源供需结构失衡,并带来严重的环境影响;

(2)由材料信息: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主要含碳、氢、氧、氮、硫等元素)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可知,在2016年能源消费结构图中,能代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是A;(3)甲醇(CH3OH)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4)=3:1;

(4)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所以属于氧化物的是H2O和CO;

(5)A、我国的能源消费主要是化石燃料,故选项正确;

B、2016年,我国石油产量为1.997亿吨,消费量却达到5.787亿吨。我国在2016年的石油消费量远大于产量,故选项正确;

C、“煤制油”技术有助于解决煤多油少的结构性缺点,故选项正确;

D、“煤制油”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ABC。

7.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799年,伏特把一块锌板和一块锡板浸在盐水里,发现连接两块金属的导线中有电流通过,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块电池——伏特电堆。1836年,英国的丹尼尔对“伏特电堆”进行了改良,制成了如图1所示的Zn -Cu电池。

Zn-Cu电池几经变化,演变成现在的多种电池。其中用量最大的是普通干电池,其结构如

图2所示。普通干电池电压随使用时间而下降,直至报废,所以也称为一次性电池。

给电池以反向电流,使电池电压回升,能反复使用的电池为“蓄电池”,铅酸蓄电池充电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22242PbSO 2H O PbO Pb 2H SO +=++。 纯电动汽车使用的就是各种蓄电池,其使用寿命与充电次数相关, 2-6年不等,靠充电桩直接供电。2018年,我国的电力结构如图3所示,其中火电主要以燃煤为主。

燃料电池又称“连续电池”,即只要活性物质连续地注入,就能不断地进行放电的一类电池,专用于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如图4)。 氢燃料电池就是其中的一种,它靠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电能。电池的生产原料中含有汞、铅、镍等重金属,处理不当会造成污染。 (1)普通干电池使用的合成材料是_____。

(2)铅酸蓄电池在充电时能量的转化是_____。

(3) Zn- Cu 电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目前,国家大力推广电动汽车的使用。关于这一举措,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氢燃料电池汽车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

B 各种蓄电池的回收和处理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C 使用纯电动汽车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D 要想通过发展纯电动汽车改善环境,还必须减少火力发电

【答案】密封塑料 电能转化成化学能 Zn+H 2SO 4=ZnSO 4+H 2↑ ABCD

【解析】

【分析】

【详解】

(1)普通干电池中,密封塑料属于合成材料。故答案为:密封塑料;

(2)铅酸蓄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答案为:电能转化成化学能;

(3)由题干信息可知,Zn-Cu 电池中发生反应的是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故答案为:Zn+H 2SO 4=ZnSO 4+H 2↑;

(4)A 、氢燃料燃烧只生成水,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A 正确;

B 、各种蓄电池的回收和处理是必须解决的问题。B 正确;

C 、使用纯电动汽车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C 正确;

D 、要想通过发展纯电动汽车改善环境,还必须减少火力发电。D 正确。

故答案为:ABCD 。

8.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

在离地面约25 km高空处有一层厚度极薄的气体层,主要成分是臭氧(O3),它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保护层。与O2不同,通常状况下O3是淡蓝色气体,有难闻的鱼腥味。O3不太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O2,并放出大量的热。O3比O2活泼的多,它能跟很多物质(SO2、CO、NO、氟利昂等)发生反应。如除去工业废气中的SO2,一种方法是在微热条件下,O3与SO2化合成SO3,SO3再跟H2O化合就得到了硫酸。臭氧发生器可以制得O3,其原理是在放电条件下,O2能转化为O3。从臭氧发生器出来的气体中含O3约3%。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飞机排出的废气(含CO、NO等)以及常用的制冷剂“氟利昂”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O3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

(2)O3与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O2转变为O3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4)O3与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5)你认为保护臭氧层的有效方法是________。

【答案】淡蓝色气体,有难闻的鱼腥味分子构成不同3O2放电

2O3

O3+3SO2微热

3SO3禁止使用氟利昂

【解析】

【详解】

(1)O3的物理性质是淡蓝色气体,有难闻的鱼腥味;

故答案为:淡蓝色气体,有难闻的鱼腥味;

(2)由于O3与O2分子构成不同,所以O3与O2化学性质不同;故答案为:分子构成不同;

(3)在放电条件下,O2能转化为O3,故O2转变为O3的化学方程式为:3O2放电

2O3;

故答案为:3O2放电

2O3;

(4)在微热条件下,O3与SO2化合成SO3,故O3与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O3+3SO2微热

3SO3;

故答案为:O3+3SO2微热

3SO3;

(5)由于制冷剂“氟利昂”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所以保护臭氧层的有效方法是禁止使用氟利昂;

故答案为:禁止使用氟利昂。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从题目中获得信息并结合自己学过的知识处理信息的能力。

9.阅读下列科普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臭氧的化学式是O 3,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O 2,并放出大量的热。臭氧的氧化能力比氧气(O 2)强得多。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它是一切生命的保护层。超音速飞机排出的废气中的一氧化碳(CO )、二氧化碳(CO 2)、一氧化氮(NO )等气体,家用电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剂“氟利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1)写出臭氧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一点即可);

(2)氧气转变成臭氧的过程属于_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应采取____________的方法保护臭氧层;

(4)二氧化硫(SO 2)遇到O 3微热,即被迅速氧化成三氧化硫(SO 3),SO 3跟水反应生成硫酸,这是除去废气中SO 2的理想方法。写出SO 2与O 3反应的化学表达式_______,该反应属于的基本类型是____反应。

【答案】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一点即可) 化学 使用“无氟冰箱”、减少使用“氟利昂”等制冷剂(一点即可) 23

3SO +O SO u u u u u r 微热 化合反应 【解析】

【分析】

物理性质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详解】

(1)臭氧的物理性质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

(2)氧气转变成臭氧的过程中生成新物质臭氧,故属于化学变化。

(3)家用电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剂“氟利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故应采取使用“无氟冰箱”、减少使用“氟利昂”等制冷剂的方法保护臭氧层。 (4)二氧化硫(SO 2)遇到O 3微热,即被迅速氧化成三氧化硫(SO 3),SO 2与O 3反应的化学表达式为23

3

SO +O SO u u u u u r 微热,反应符合多变一,故该反应属于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

【点睛】

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10.阅读下列材料。

美丽富饶的云南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其中铝、锌、锡的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一位,铜、镍的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三位,是国家重要的锡、铜生产基地。

我国古代曾用“湿法炼钢”“火法炼钢”。“湿法炼铜”的原理是“曾青(硫酸铜溶液)得铁则化

为铜”;“火法炼钢”中用辉铜矿(主要成分Cu2S)炼钢的原理是:Cu2S与氧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一种会导致酸雨的气体(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4)。

在河南安阳、湖北荆州,湖南宁乡、云南江川等地分别出土了后(司)母戊鼎、越王勾践剑、四羊方尊、牛虎铜案等青铜文物,充分反映出我国古代青铜器的高超熔铸技艺。青铜是铜锡合金,锡的加入明显提高了铜的强度,抗腐蚀性增强,因此锡青铜常用于制造齿轮等耐磨零件和耐蚀配件。

虽然云南有色金属资源丰富,但是矿物的储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所以保护金属资源刻不容缓。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矿石的主要成分为氧化物的是_____(填标号)

A 菱铁矿(主要成分FeCO3)

B 铝土矿(主要成分Al2O3)

C 锡石(主要成分SnO2)

D 黄铜矿(玉要成分CuFeS2)

(2)青铜的抗腐蚀性比纯铜的_____(填“强”或“弱”)。

(3)本材料中,“湿法炼铜”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火法炼铜”产生的能造成酸雨的气体是_____。

Fe+CuSO=Cu+FeSO SO2

【答案】BC 强44

【解析】

【详解】

(1)

A FeCO3是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 Al2O3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C SnO2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D CuFeS2是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故选BC;

(2)根据“青铜是铜锡合金,锡的加入明显提高了铜的强度,抗腐蚀性增强”可知,青铜的抗腐蚀性比纯铜的强;

(3)本材料中,“湿法炼铜”的反应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Fe+CuSO=Cu+FeSO,根据“‘火法炼钢’中用辉铜矿(主要成分Cu2S)炼钢程式是44

的原理是:Cu2S与氧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一种会导致酸雨的气体(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4)”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气体为二氧化硫(SO2)。

【点睛】

氧化物的概念可简记为:两元素、氧元素、化合物。

初中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初中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阅读下列短文:氢氧化钾(化学式KOH)的性质与氢氧化钠的性质相似。 A.纯净的氢氧化钾是白色固体; B.它极易溶解于水; C.氢氧化钾固体露置于空气中易吸水而潮解; D.氢氧化钾固体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E)氢氧化钾和硫酸铜溶液混合可以制得氢氧化铜。 根据上面短文的内容,运用你学过的有关知识填空: (1)从上面的短文中得知,氢氧化钾的物理性质为(填序号) 。 (2)写出上面短文中涉及到的与氢氧化钾的化学性质有关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氢氧化钾的性质,你认为氢氧化钾固体的保存方法应是。 【答案】(1)A、B、C (2)2KOH+CO2=K2CO3+H2O;2KOH+CuSO4=Cu(OH)2↓+K2SO4 (3)密封保存 【解析】 (1)氢氧化钾的颜色、状态、水溶性、吸水性等方面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填:ABC.(2)氢氧化钾和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碳酸钾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KOH+CO2═K2CO3+H2O; 氢氧化钾和硫酸铜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钾,化学方程式为:2KOH+CuSO4═Cu (OH)2↓+K2SO4. (3)因为氢氧化钾容易吸收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应该密封保存.故填:密封保存. 2.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和我们的生活中。在粮食、豆类,蔬菜、肉类、蛋类等食物中,都可以检测出一定量的亚硝酸盐,蔬菜中一般都含有硝酸盐,含量高的是茎叶类蔬菜、其次是根茎类蔬、然后是瓜类蔬菜,它们在煮熟后如果久置,硝酸盐就会被分解为亚硝酸盐。 大剂量的亚硝酸盐能够将人体内血红素中的铁元素由+2价氧化为+3价,从而使其失去携氧能力,引起全身组织缺氧,即产生亚硝酸盐中毒。当体内+3价铁血红蛋白达到20%-40%就会出现缺氧症状,达到70%以上可导致死亡。 亚硝酸盐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使用,是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的,而且它对预防致命的肉毒梭菌中毒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和许多国家都批准把亚硝酸盐作为食品添加剂以防止食品腐败,改进肉类颜色。亚硝酸盐与肌肉中的乳酸作用会产生亚硝胺,亚硝胺不稳定易分解产生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肌红蛋白结合产生红色的亚硝基肌红蛋白,使肉制品产生稳

(化学)初三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初三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⑴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域面积十分辽阔。习主席在三亚考察时指出,一定要向海洋进军,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加强创新协作,加快打造深海研发基地,加快发展深海科技事业,推动我国海洋科技全面发展。 海水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我们应予以合理开发及综合利用。 ①海水淡化的常见方法有_____(至少答一条)。 ②海水制镁工艺中,电解熔融氯化镁制取金属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③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为_____(选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④我国著名化学家_____创立了联合制碱法,极大优化了纯碱Na2CO3的生产工艺。 ⑵我国有9900多万公顷盐碱地,根据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分为滨海盐渍区、黄淮海平原盐渍区、荒漠及荒漠草原盐渍区、草原盐渍区四大类型。盐碱地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农作物产量极低,甚至寸草不生。盐碱土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水分状况不良,各种易溶性盐类在集盐地区的土壤表层逐渐积聚起来。有些地区春季地表水分蒸发强烈,地下水中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而聚集在土壤表层,此即"返盐"季节;有些地区到了秋季,土壤中会析出芒硝(主要成分是Na2SO4?10H2O),人们将上述现象俗称为“春泛盐,秋泛硝”。 根据上述信息,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由图2可知,50℃时,两者中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是_____。 ②将40℃等质量的NaCl和Na2SO4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1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 _____。 ③40℃时,将25gNa2SO4固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Na2SO4的_____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中考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专用语言,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⑴请从氧气、二氧化碳、氯化钠、盐酸、硫酸、氢氧化钙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可供给呼吸的气体单质_____②参与光合作用的氧化物_____ ③一种不易挥发的无机酸_____④常用于食品调味的盐_____ ⑵铁缺乏被认为是全球三大“隐性饥饿”之首(微量营养元素缺乏),全球约有1/5的人患缺铁性贫血。食物铁强化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经济、有效和可持续的给人群补铁的方法。中国疾控中心研制的新型铁强化剂(EDTA钠铁)在人体内的铁吸收、利用率高于其他铁剂,是传统补铁剂硫酸亚铁的2倍至3倍。它在酱油中的溶解性较好,不影响食品口感,不改变酱油的原有口味。此外,EDTA钠铁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性质稳定,它在酱油中可稳定保持两年以上。研究表明,应用铁强化酱油补铁效果显著。EDTA钠铁的化学式为 C10H12FeN2NaO8,它是一种淡土黄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性质稳定,不易被氧化,其水溶液pH在3.5~5.5之间。 根据上述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EDTA钠铁属于_____。(选填“混合物”、“有机物”、“无机物”或“氧化物”之一) ②EDTA钠铁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_____(填最简整数比)。 ③EDTA钠铁中,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元素。 ④EDTA钠铁的化学性质有_____(至少答一条)。 ⑤若经常使用铁锅炒菜做饭,也能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其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已知胃液中含有盐酸)_____。 【答案】O2 CO2 H2SO4 NaCl 有机物 5:4 H 不易被氧化,其水溶液显酸性 Fe+2HCl=FeCl+H 22

九年级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炼草成油不是梦 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会产生大量CO2,同时产生一些有污染的烟气,威胁全球生态。为了有效改善生态,有的国家利用富含纤维素的草本植物、可食用作物(包括玉米、大豆、甘蔗)为原料,制造草油。用可食用作物制造生物燃料是最简单可行的,但是并非长久之计,因为没有足够的耕地来满足发达国家对液态燃油的需求。其实,可转化为草油的原料有很多,从木材废料到农业废弃物,再到“能源生物”,这些原料耕作成本低、产量大。这些植物都能够在农田的边际土地上快速生长,它们的种植不会干扰和危及粮食作物的生长。放眼全球,每年可利用上述物质能转化的生物燃料相当于340亿~1 600亿桶原油,已超过全球每年30亿桶原油的消耗量。 纤维素类草本植物能转化成任何类型的燃料,如乙醇、普通汽油、柴油甚至航空燃油。在2011年,第一个商业化生物燃料炼制厂已建成。人类历史上的能源新纪元﹣﹣﹣﹣﹣草油时代就要到来。 (1)开发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是当今能源发展方向,其原因是_____(写一条)。 (2)生物燃料的能量来源于自然界中的_____能。 (3)纤维素类草本植物能转化为乙醇,乙醇属于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草油的大量使用可缓解温室效应”的说法是错误的,原因是_____(写一条)。(5)推动草油业的发展,可提高周边农户的收入,给出你的建议_____(写一条)。 【答案】化石能源不可再生且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太阳可再生 C2H5OH+3O2点燃 2CO2+3H2O 草油燃烧也会产生二氧化碳在农田的边际土地上多种植能 制作草油的作物 【解析】 【分析】 【详解】 (1)化石能源不可再生且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所以开发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是当今能源发展方向。 (2)生物燃料的能量来源于自然界中的太阳能。 (3)纤维素类草本植物能转化为乙醇,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其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点燃 2CO2+3H2O。 (4)草油中含有碳元素,草油燃烧也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草油的大量使用可缓解温室效应”的说法是错误的。 (5)在农田的边际土地上多种植能制作草油的作物,推动草油业的发展,可提高周边农户的收入。

中考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技巧和方法完整版及练习题

中考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技巧和方法完整版及练习题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阅读下面的科普材料。 浩瀚的海洋是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它不仅孕育着无数的生命,还蕴藏着丰饶的矿产;而海水本身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又是宝贵的化学资源。海水中含有多种盐类,如氯化钠、氯化镁、硫酸钙等。 利用海水制盐的方法在我国仍以蒸发法为主,它的原理很简单,即在太阳照射后,海水受热使水分蒸发,当各种盐分别达到其饱和浓度时,依次以固态形式析出。随着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利用其他方法从海水中制盐,如电渗析法、冷冻法等,用这两种方法不但可以制盐,同时也可以得到淡水。 食盐不仅是人类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物质,还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例如,作为基本化学工业之一的氯碱工业,就是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得到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并进而生产盐酸、漂白粉、塑料、肥皂和农药等,其他如造纸、纺织、印染、有机合成和金属冶炼等,也都离不开由食盐制得的化工产品。 海水可以提取食盐,还是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可以得到溴、镁等物质。目前,从海水中提取的溴约占世界溴年产量的三分之一。常用的技术叫做吹出法,即用氯气与溴化钠在酸性条件下反应,使其转变为溴后,用空气将其吹出。也可以用水蒸气,使溴和水蒸气一起蒸出。 而海水中的镁,则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工业规模海水提镁的方法,是将海水抽入反应槽中,加入石灰乳,将海水中的镁转变为沉淀;再加入稀盐酸转化为氯化镁溶液,过滤、烘干,然后电解熔融状态的氯化镁就得到镁和氯气;氯气可以用来制取盐酸,再循环使用。从海水得到的粗盐中含有泥沙、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钠等杂质,用于电解法制碱必须经过精制。精制食盐水常加入一些试剂,使杂质沉淀过滤出来,再加入稀盐酸调节盐水的pH。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可知,从海水中提取溴常用的技术叫做_______。 (2)铝和镁一样,属于活泼金属,铝在常温下具有较强抗腐蚀性的原因是_______。(3)如果加入稀盐酸后盐水的pH=7,则溶液显_______性。 (4)根据材料可知,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要除去粗盐中含有的Na2SO4、MgCl2、CaCl2等可溶性杂质,可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是为了除去_____;在除去上述杂质时,应该先除去,________(选填“Na2SO4”或“CaCl2”)。 【答案】吹出法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碍铝的进一步反应 中2NaCl+2H2O 通电 2NaOH+H2↑+Cl2↑MgCl2Na2SO4 【解析】 【详解】 (1)从海水中提取的溴约占世界溴年产量的三分之一,常用的技术叫做吹出法,即用氯气

【化学】初中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化学】初中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 析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和我们的生活中。在粮食、豆类,蔬菜、肉类、蛋类等食物中,都可以检测出一定量的亚硝酸盐,蔬菜中一般都含有硝酸盐,含量高的是茎叶类蔬菜、其次是根茎类蔬、然后是瓜类蔬菜,它们在煮熟后如果久置,硝酸盐就会被分解为亚硝酸盐。 大剂量的亚硝酸盐能够将人体内血红素中的铁元素由+2价氧化为+3价,从而使其失去携氧能力,引起全身组织缺氧,即产生亚硝酸盐中毒。当体内+3价铁血红蛋白达到20%-40%就会出现缺氧症状,达到70%以上可导致死亡。 亚硝酸盐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使用,是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的,而且它对预防致命的肉毒梭菌中毒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和许多国家都批准把亚硝酸盐作为食品添加剂以防止食品腐败,改进肉类颜色。亚硝酸盐与肌肉中的乳酸作用会产生亚硝胺,亚硝胺不稳定易分解产生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肌红蛋白结合产生红色的亚硝基肌红蛋白,使肉制品产生稳定的红色。 为了测定煮熟后的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研究人员选用白菜进行了测定,实验1温度为20℃,实验2温度为13℃,实验中分别取放置2、4、6、8、10、12、24小时的熟白菜汁3滴,滴入1滴稀硫酸,再滴入2滴0.03%高锰酸钾溶液,若溶液的紫红色褪去,表示含有亚硝酸盐,实验记录见表: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高锰酸钾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2)亚硝酸盐使人体中毒的原因______。 (3)下列有关亚硝酸盐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煮熟蔬菜中的硝酸盐会被逐渐分解为亚硝酸盐 B温度越低,熟蔬菜中亚硝酸盐产生的速率越快 C亚硝酸盐与肌肉中的乳酸作用产生亚硝胺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D我国规定食品中禁止添加亚硝酸盐 (4)根据实验现象,你对一次吃不完的熟蔬菜的建议是______。 【答案】KMnO4它能将人体内血红素中铁元素由+2价氧化为+3价,从而使其失去携氧能力,引起全身组织缺氧 AC ①低温下贮存;②尽早食用 【解析】 【详解】

【化学】九年级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化学】九年级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含答案)及 解析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如图是不同时期科学家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 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他认为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同一类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的原子是以简单的整数比相结合。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森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1904年汤姆森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西瓜式”结构的原子结构模型,电子就像“西瓜子” 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西瓜狐”中。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做了一个实验:用一束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带正电的高速运动的粒子轰击金箔,结果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还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据此他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汤姆森发现了原子中的电子,这在当时是件很了不起的事,但由于受到那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他们的理论中存在一些缺陷甚至错误,按照目前初中阶段你学的原子结构的理论,你认为道尔顿的原子论存在的缺陷是_________。汤姆森原子结构模型的缺陷是________。 (2)根据卢瑟福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不能够获得的结论是______。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质量较大 C原子核带有正电 D核外电子带有负电 (3)通过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史,你对科学的发展有哪些感想?____________。 【答案】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没有发现带正电荷的原子核 D 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每一种科学理论都有它的局限性 【解析】 【分析】 (1)根据物质的构成、原子结构知识回答; (2)根据卢瑟福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分析判断,注意着重分析现象发生的原因; (3)随研究的深入和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越来越接近事实真象回答。【详解】 (1)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它们都能直接构成物质,故物质都

初中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初中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村料一:人通过食物获得的蛋白质,在胃肠道里与水反应,生成氨基酸。氨基酸的种类很多,如:乙氨酸(C 2H 5O 2N )、丙氨酸(X )、丁氨酸(C 4H 9O 2N )、戊氨酸(C 5H 11O 2N )等。 材料二:乙氨酸的化学式也可写成NH 2CH 2COOH .乙氨酸的某些性质与醋酸类似,如都能与NaOH 溶液反应。已知醋酸与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 3COOH+NaOH =CH 3COONa+H 2O 。 (1)根据材料一,推测丙氨酸的化学式X 为_____。 (2)根据材料二,写出乙氨酸与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C 3H 7O 2N 22222NH CH COOH+NaOH NH CH COONa+H O = 【解析】 【分析】 根据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详解】 (1)根据材料一,推测丙氨酸的化学式X 为C 3H 7O 2N 。 故填:C 3H 7O 2N 。 (2)根据材料二,乙氨酸与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222NH CH COOH+NaOH NH CH COONa+H O =。 故填:22222NH CH COOH+NaOH NH CH COONa+H O =。 【点睛】 掌握酸的化学性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目前我国空气质量常规监测的项目为二氧化硫(SO 2)、二氧化氮(NO 2)、可吸入颗粒(PM 10)、细颗粒物(PM 2.5)、一氧化碳(CO )和臭氧(O 3)。某研究小组依据2005-2016年的监测数据,研究中国部分污染物的时间分布特征,结果如下。 表1 部分污染物随季节变化的统计数据

初中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初中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阅读下面的科普材料。 浩瀚的海洋是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它不仅孕育着无数的生命,还蕴藏着丰饶的矿产;而海水本身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又是宝贵的化学资源。海水中含有多种盐类,如氯化钠、氯化镁、硫酸钙等。 利用海水制盐的方法在我国仍以蒸发法为主,它的原理很简单,即在太阳照射后,海水受热使水分蒸发,当各种盐分别达到其饱和浓度时,依次以固态形式析出。随着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利用其他方法从海水中制盐,如电渗析法、冷冻法等,用这两种方法不但可以制盐,同时也可以得到淡水。 食盐不仅是人类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物质,还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例如,作为基本化学工业之一的氯碱工业,就是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得到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并进而生产盐酸、漂白粉、塑料、肥皂和农药等,其他如造纸、纺织、印染、有机合成和金属冶炼等,也都离不开由食盐制得的化工产品。 海水可以提取食盐,还是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可以得到溴、镁等物质。目前,从海水中提取的溴约占世界溴年产量的三分之一。常用的技术叫做吹出法,即用氯气与溴化钠在酸性条件下反应,使其转变为溴后,用空气将其吹出。也可以用水蒸气,使溴和水蒸气一起蒸出。 而海水中的镁,则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工业规模海水提镁的方法,是将海水抽入反应槽中,加入石灰乳,将海水中的镁转变为沉淀;再加入稀盐酸转化为氯化镁溶液,过滤、烘干,然后电解熔融状态的氯化镁就得到镁和氯气;氯气可以用来制取盐酸,再循环使用。从海水得到的粗盐中含有泥沙、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钠等杂质,用于电解法制碱必须经过精制。精制食盐水常加入一些试剂,使杂质沉淀过滤出来,再加入稀盐酸调节盐水的pH。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可知,从海水中提取溴常用的技术叫做_______。 (2)铝和镁一样,属于活泼金属,铝在常温下具有较强抗腐蚀性的原因是_______。(3)如果加入稀盐酸后盐水的pH=7,则溶液显_______性。 (4)根据材料可知,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要除去粗盐中含有的Na2SO4、MgCl2、CaCl2等可溶性杂质,可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是为了除去_____;在除去上述杂质时,应该先除去,________(选填“Na2SO4”或“CaCl2”)。 【答案】吹出法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碍铝的进一步反应 中2NaCl+2H2O 通电 2NaOH+H2↑+Cl2↑MgCl2Na2SO4 【解析】 【详解】 (1)从海水中提取的溴约占世界溴年产量的三分之一,常用的技术叫做吹出法,即用氯气

初中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改编自屠呦呦2015年12月7日瑞典演讲稿)。 很多中药古方都提到了青蒿入药抗疟疾,但当1971年开始从青蒿中提取有效成分时,结果却总是不理想。屠呦呦研究组反复研究中医古籍,其中“青蒿一握,以水两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激发了她的灵感。是不是高温下破坏了青蒿中抗疟的有效成分?屠呦呦立即改用乙醚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提取,成功获得了抗疟有效单体的提纯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完成样品纯化后,通过元素分析、光谱测定、质谱及旋光分析等技术手段,测定相对分子质量为282,得出了青蒿素的化学式。但青蒿素的具体结构是什么样的呢?有机所得专家做了一个定性实验,加入碘化钾后,青蒿素溶液变黄了,说明青蒿素中含有过氧基团;而后专家又通过X射线衍射法等方法,最终确定了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 由于自然界中天然青蒿素的资源是有限的,接下来就要把自然界的分子通过人工合成制成药物。在这一过程中,研究组又有一项重大研究成果,获得了青蒿素的衍生物。衍生物之一是双氢青蒿素,它也具有抗疟的疗效,并且更加稳定,水溶性好,比青蒿素的疗效好10倍,进一步体现了青蒿素类药物“高效、速效、低毒”的特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中国古代青蒿入药,到2004年青蒿素类药物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对抗疟疾的首选药物,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将下列三项针对青蒿素的研究按时间先后排序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 确定结构② 分离提纯③ 人工合成 (2)屠呦呦用乙醚提取青蒿素,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改变了哪种条件:______。 (3)青蒿素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______。 (4)向无色的双氢青蒿素溶液中加入碘化钾,实验现象为______。 (5)根据上述文字介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确定了青蒿素的组成元素,由此就可以确定青蒿素的化学式 B.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 C.由于自然界中有青蒿,因此我们应用青蒿素时只需从青蒿中提取即可 【答案】(1)②①③ (2)温度(多答溶剂不扣分)(3)15:22:5(4)溶液变为黄色(5)B 【解析】

【化学】初中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化学】初中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 析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课堂上老师分析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时指出,生此反应的条件是:金属要比盐中金属活泼但要除去钾、钙、钠。泽元同学很好奇,他想探究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什么物质? (进行实验一)取绿豆大的一小粒钠放入盛有饱和CuSO4溶液的锥形瓶中 (实验现象)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出现蓝色絮状沉淀,一会儿部分变黑色。 (1)探究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将锥形瓶塞上单孔塞,导管通入肥皂水中,有肥皂泡飘到空中,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鸣声。说明生成的气体是_____。 (2)探究沉淀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难溶性碱通常遇热时会分解为对应的金属氧化物和水。 (猜想与假设)剩余物质为有Cu(OH)2和_____,可能有Cu。 (验证猜想) (实验结论)钠加入硫酸铜溶液中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反思与交流)出现黑色固体可能的原因是_____。 (进行实验二)泽元同学将饱和 CuSO4溶液滴加在一小块钠上至钠完全反应,观察到表面有灰黑色固体,周围有大量蓝色糊状物。同学们加入试剂X 将黑色和蓝色固体除去,看到有金属光泽的红色铜。与实验一对比,从实验原理角度分析实验二中得到红色铜的原因可能是_____。 (3)其他金属与盐反应,是否也有此现象呢?同学们又做了以下实验:取大小形状都相同的不同金属与不同浓度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记录如下:

请根据上表中信息,猜想金属与盐产生气体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写出两点,合理即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氢气 氧化铜 H 2SO 4 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2NaOH+CuSO 4═Cu (OH ) 2↓+Na 2SO 4 钠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 实验二中水较 少,钠和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 金属的活动性 盐溶液的浓度 【解析】 【分析】 【详解】 (1)将产生的气体用导管通入肥皂水中,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飘起的肥皂泡,有爆鸣声,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氢气,点燃该气体前一定要先检验纯度;故填:氢气; [猜想与假设]氢氧化铜沉淀受热会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所以沉淀中有Cu (OH )2和氧化铜,可能还有Cu ;故填:氧化铜; [验证猜想] 氧化铜、氢氧化铜会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铜不会与稀硫酸反应,所以: 故填:H 2SO 4;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实验结论]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2Na+2H 2O=2NaOH+H 2↑,2NaOH+CuSO 4═Cu (OH )2↓+Na 2SO 4;故填:2NaOH+CuSO 4═Cu (OH )2↓+Na 2SO 4; [反思与交流]氢氧化铜受热分解为相应的金属氧化物和水,所以出现黑色物质的可能原因是:钠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的氧化铜。故填:钠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 [进行实验二]当水较少时,钠容易和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则与实验一对比,实验二中得到红色铜的原因是实验二中水较少,利于钠和硫酸铜反应。故填:实验二中水较少,钠和

(化学)初三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技巧 阅读训练策略及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初三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技巧阅读训练策略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阅读下列短文:氢氧化钾(化学式KOH)的性质与氢氧化钠的性质相似。 A.纯净的氢氧化钾是白色固体; B.它极易溶解于水; C.氢氧化钾固体露置于空气中易吸水而潮解; D.氢氧化钾固体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E)氢氧化钾和硫酸铜溶液混合可以制得氢氧化铜。 根据上面短文的内容,运用你学过的有关知识填空: (1)从上面的短文中得知,氢氧化钾的物理性质为(填序号) 。 (2)写出上面短文中涉及到的与氢氧化钾的化学性质有关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氢氧化钾的性质,你认为氢氧化钾固体的保存方法应是。 【答案】(1)A、B、C (2)2KOH+CO2=K2CO3+H2O;2KOH+CuSO4=Cu(OH)2↓+K2SO4 (3)密封保存 【解析】 (1)氢氧化钾的颜色、状态、水溶性、吸水性等方面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填:ABC.(2)氢氧化钾和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碳酸钾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KOH+CO2═K2CO3+H2O; 氢氧化钾和硫酸铜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钾,化学方程式为:2KOH+CuSO4═Cu (OH)2↓+K2SO4. (3)因为氢氧化钾容易吸收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应该密封保存.故填:密封保存. 2.“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使全国人民欢欣鼓舞.请同学们阅读下列航天技术中的化学短文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2007年10月24日19时10分,“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下图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图案.它以中国书法,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测的终极梦想.整体图形由一弧两点巧妙形成古文“月”字,同时代表“绕”、“落”、“回”三步走战略,此作品中国的意味十足,简洁而明朗,体现了传统和现代的完美结合. 材料二:人类要在月球活居住,首先离不开淡水和氧气,而月球上既没有水又没有空气.科学家发现月球的沙土中含有丰富的含氧钛铁矿,成分为TiO2、Fe2O3的混合物,将这些矿石利用CO来还原提炼单质钛和铁,若用氢气还原,可以得到淡水.将这些矿石通电,还可以从中分离出氧气. 请你从化学视角来见证这一伟大时刻:

中考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7201512日瑞典演讲稿)。年阅读下面科普短文(改编自屠呦呦月1.1971年开始从青蒿中提取有效成分时,结果很多中药古方都提到了青蒿入药抗疟疾,但当“青蒿一握,以水两升渍,绞取汁,却总是不理想。屠呦呦研究组反复研究中医古籍,其中”激发了她的灵感。是不是高温下破坏了青蒿中抗疟的有效成分?屠呦呦立即改用乙尽服之醚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提取,成功获得了抗疟有效单体的提纯物质,命名为青蒿素。完成样品纯化后,通过元素分析、光谱测定、质谱及旋光分析等技术手段,测定相对分子282,得出了青蒿素的化学式。但青蒿素的具体结构是什么样的呢?有机所得专家质量为做了一个定性实验,加入碘化钾后,青蒿素溶液变黄了,说明青蒿素中含有过氧基团;而X射线衍射法等方法,最终确定了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后专家又通过 由于自然界中天然青蒿素的资源是有限的,接下来就要把自然界的分子通过人工合成制成药物。在这一过程中,研究组又有一项重大研究成果,获得了青蒿素的衍生物。衍生物之10一是双氢青蒿素,它也具有抗疟的疗效,并且更加稳定,水溶性好,比青蒿素的疗效好”“的特点。倍,进一步体现了青蒿素类药物高效、速效、低毒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2004年青蒿素类药物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对抗疟疾的首选()从中国古代青蒿入药,到______(填数字药物,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将下列三项针对青蒿素的研究按时间先后排序序号)。③①②人工合成分离提纯确定结构______2。()屠呦呦用乙醚提取青蒿素,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改变了哪种条件:______3。()青蒿素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______4。()向无色的双氢青蒿素溶液中加入碘化钾,实验现象为______5(填字母序号)。)根据上述文字介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确定了青蒿素的组成元素,由此就可以确定青蒿素的化学式B.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C.由于自然界中有青蒿,因此我们应用青蒿素时只需从青蒿中提取即可1②①③ 2 315:22:54 )溶液变为黄色)(【答案】()()温度(多答溶剂不扣分)(B5)(【解析】. 12004年青蒿素类药物)从中国古代青蒿入药,到试题分析:根据短文中的叙述可知,(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对抗疟疾的首选药物,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将下列三项针对青蒿素的②①③2)屠呦呦用乙醚提取分离提纯;人工合成;(研究按时间先后排序确定结构;3)青蒿素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青蒿素,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改变了温度和溶剂;(15:22:54)向无色的双氢青蒿素溶液中加入碘化钾,实验现象为溶液变为黄色;比为;(5说法正确的是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根据上述文字介绍,考点:科普知识 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专用语言,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2⑴请从氧气、二氧化碳、氯化钠、盐酸、硫酸、氢氧化钙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__________②参与光合作用的氧化物①可供给呼吸的气体单质__________④常用于食品调味的盐③一种 不易挥发的无机酸“”1/5的人患缺之首(微量营养元素缺乏),全球约有隐性饥饿⑵铁缺乏被

中考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有删改)。 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指在生产食品的过程中,在食品中加入的化学物质。 食品添加剂一般不单独作为食品来食用;它可以是天然物质,也可以是人工合成的物质;把它加入到食品中是为了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同时也能起到防腐、保鲜的作用。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食品添加剂品种达到25000种,它们都可以食用。但是,像三聚氰胺、孔雀石绿、苏丹红等物质却禁止在食品中添加,因为它们是化工原料。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了各类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安全用量。如作为甜味剂的“甜蜜素”,其使用范围及最大使用量如下表所示。 甜蜜素(C6H11NHSO3Na)是白色固体,味甜,外观与蔗糖相似,甜度为蔗糖的40~50倍,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行业,其熔点是265°C,分解温度约 280°C,无明显现象。蔗糖的熔点是186°C,在190—220℃的较高温度下,蔗糖发生反应,最终形成黑色物质。 目前,97%的食品中使用了各种添加剂,可以说,食品添加剂已成为现代食品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1)苏丹红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食品添加剂。 (2)某检测员在100g某品牌九制话梅中检测出1.01克的甜蜜素,判断该话梅中甜蜜素是否超标,并写出判断依据__________。 (3)鉴别甜蜜素和蔗糖的方法是_________。 (4)下列关于选购食品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只选择不含食品添加剂的食品 B.关注食品营养表中添加剂的品种和用量 C.选择加工度低的食品,以免摄入过多的添加剂 D.只关注食品的营养成分,不在乎是否含有添加剂 (5)我们是否需要食品添加剂?说明理由。(任选A或B作答,若两个均作答,按A计分。)________ A.需要的理由是。 B.不需要的理由是。 【答案】不是超标,判断依据是:100g中添加1.01g甜蜜素相当于1000g中添加

(化学)九年级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九年级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土豆是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物质,是餐桌上的美味食材。 表1鲜土豆中主要营养物质的含量(每100g) 蛋白质/g脂肪/g淀粉/g钙/mg磷/mg维生素C/mg 1.5- 2.30.4-0.9417.5-28.011-6015-6820-40 土豆切开后发生褐变,用水浸泡能防止褐变,但会引起营养物质流失。用土豆片进行实验,测得其食用品质、淀粉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随浸泡时间的变化如下: 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就算是把变绿、发芽的部位削掉,也不宜食用。除食用外,土豆还可以作为原料广泛用于医药、化工、纺织、造纸等工业中。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表1中的“钙”指的是______________(填“元素”或“原子”)。 (2)由图1可知:60min内,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A浸泡30min比10min脆性分值高 B浸泡10min,硬度、咬碎感均无明显变化 C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粘结性、弹性分值均降低

(3)由图2可知:土豆片的淀粉含量与浸泡时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変绿、发芽的土豆不宜食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土豆是四大粮食作物之一 B土豆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 C用水泡可防止土豆片褐変 D土豆开发应用的前景广阔 【答案】元素 ABC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在研究范围内,土豆片的淀粉含量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 ACD 【解析】 【分析】 【详解】 (1)一般情况下,没有特别说明,表1中“钙”、“磷”是指元素,故此空填写:元素; (2)A、由图1可知:60min内,浸泡30min比10min脆性分值高,故符合题意; B、浸泡10min,硬度、咬碎感跟0min比,均无明显变化,故符合题意; C、由图1可知:60min内,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粘结性、弹性分值均降低,故符合题意。 (3)由图2可知,随横坐标数值的增加,曲线的纵坐标在逐渐减少,故填写: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在研究范围内,土豆片的淀粉含量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4)由题干文字可知,変绿、发芽的土豆不宜食用,其原因是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 (5)A、由题干文字可知,土豆是四大粮食作物之一,故符合题意; B、由表1可知,土豆中维生素C含量不是最高,“磷”和“钙”的含量有可能比它高,故不符合题意; C、由题干文字可知,用水泡可防止土豆片褐変,故符合题意; D、由题干文字可知,土豆开发应用的前景广阔,故符合题意。 2.科普阅读 热敏纸 双酚A(Bisphenol A,化学式C15H16O2)白色针状晶体。 双酚A (简写为BPA)可在热敏纸上充当显影剂和无色染料,浓度高达每克纸约20毫克。这种热敏纸可用于飞机票,ATM机、加油机和收银机的凭据以及其它类型的小票。热敏纸上显影剂的显色反应是可逆的,有色产物会不同程度地自行分解,字迹颜色会慢慢退色越来越浅淡,直至自然退色到字迹完全消失在白纸之中。研究者们首次证明,消费小票(热敏纸)上喷涂的双酚A(BPA),通过接触先粘附在手上,然后经过手的皮肤被人体吸收,使人体内的BPA含量显著提高。

(化学)中考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中考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近日,我国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新的第三种中微子震荡,中微子在飞行中从一种类型转变成另一种类型,通常称为中微子振荡,这将为破解宇宙中的“反物质”之谜再添新的金钥匙。则回答: (信息提供):(1)科学家设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即“反物质”,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产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 (2)好莱坞科幻大片《2012》中描述:当太阳活动突然加剧,释放出大量的中微子,地核被这些中微子加热并熔化,带来了剧烈的地震和火山爆发,我们这个世界面临灭顶之灾。(3)科幻片《星际迷航》里,宇航员利用反物质用作星际飞船燃料进行太空之旅。《天使与魔鬼》将反物质被描述成威力最大的能量源。 (应用拓展)(1)请你根据上述信息进行推测,你心目中的反氢原子结构可能是 (_______)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2)你认为反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表示为,则图中代表各粒子的符号及其所表示 的意义:+1表示_________,-1表示_______。 (3)当质子与反质子、电子与反电子相碰撞而就会立即“湮灭”____(是否)化学变化,请说明你的理由是_____。 【答案】B 1个反电子反氢原子核且其中只有1个反质子(或1个反质子)不是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而原子重新组成新的分子。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资料可知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粒子比较,它们中的电子、质子,与普通粒子中的质子和电子,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氢原子中质子带正电,则反氢原子中质子带负电,氢原子中电子带负电,则反氢原子中,电子带正电,B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 (2)根据题中的信息:反粒子的特点是其质量、寿命等与相应的粒子相同,但电荷、磁矩等与之相反,可推知反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表示为;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 正电荷的电子构成,各微粒的符号及其所表示的意义分别是: +1表示1个反电子;-1表示反氢原子核且其中只有1个反质子(或1个反质子)

初中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 .查阅资料知:甲酸(HCOOH)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与浓硫酸混合加热 的反应为:HCOO H映酸,CO +H2O。实验室可利用下图装置制取CO并还原CuOo请回答下列问题: A BCD (1)甲酸发生了反应。(填反应类型) (2)实验中应先通入一段时间CO,后加热CuO,目白^是。 (3)能证明甲酸生成CO的现象是① ;②。 (4)点燃D处酒精灯的目的是。 (5)写出B中CO与CuO发生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1)分解反应(2)防止CO与空气混合,受热后爆炸(3)①B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②C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顺序可颠倒)(4)除去未反应的CO,防止空气污染 (5) CO+CuC^Cu+CQ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1)甲酸发生了分解反应。(2)实验中应先通入一段时间CO,后加热CuO,目的是防止CO与空气混合,受热后爆炸。(3)能证明甲酸生成CO的现象是①B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②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点燃D处酒精灯的目的是除去未反应的CO,防止空气污染。(5)写出B中CO与CuO发生的反 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O+CuCn Cu+CQ 考点:考查制取CO并还原CuO。 2.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并回答问题: 纯碱的用途非常广泛。纯碱工业始创于18世纪,西方国家对这一技术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

施。一些专家想探索此项技术的秘密,均以失败告终。1943年,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 针对西方纯碱生产时食盐利用率低,制碱成本高,废液、废渣污染环境和难以处理等不足,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又称联合制碱法。 发明原理 第一步:氨气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分子的碳酸氢俊。先添加NH3而不是CO2:CQ在 NaCl中的溶解度很小,先通入NH3使食盐水显碱性(用无色酚酗:溶液检验),能够吸收大 量CO2气体。 第二步:碳酸氢钱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俊和碳酸氢钠沉淀。 第三步:在5C~ 10c时,向母液中加入食盐细粉,而使NH4C1单独结晶析出供做氮肥。向 时液中通氨气,加入细小食盐颗粒,冷却析出副产品,通氨气的作用是:①增大NH4+的浓度,使NH4C1更多地析出②使NaHCO3转化为Na z CQ,提高析出的NH4C1纯度。联合法综合利用了合成氨的原料,提高了氯化钠的利用率,减少了环境污染。NH3、CQ都来自于合 成氨工艺:这样NH4C1就成为另一产品化肥。综合利用原料、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NaCl利用率达96%。 第四步:加热碳酸氢钠制取纯碱。 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侯氏制碱法第二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饱和食盐水中持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后,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 (3)第二步的复分解反应发生时,常温下向溶液中持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碳酸氢钠以沉淀的形式先析出的原因是。 (4)写出侯氏制碱法的一个优点。 (5)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6)侯氏制碱法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7)为检验产品碳酸钠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可取少量试样溶于水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