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热电厂气焊(割)工安全操作规程(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

热电厂气焊(割)工安全操作规程(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

市热电厂气焊(割)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气焊(割)工是特殊工种,必须经过专门机构培训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从事气焊(割)作业;

2、工作前,应按规定穿戴好劳保用品;

3、氧气瓶、乙烘瓶严禁在阳光下暴晒,与明火距离不得低于10米,两气瓶间的距离不得低于4米;

4、检查设备、附件及管道漏气,只准用肥皂水试验,试验时,周围不准有明火,不准抽烟,严禁用火试验漏气;

5、禁止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去开启氧气或乙快气阀门,气阀冻结应采用温水溶解,严禁用火烤;

6、工作场地10米之内不准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7、橡胶软管须经压力试验,氧气软管为20个大气压,乙块软管为6个大气压,未经压力试验的橡胶软管及变质、老化、脆裂、漏气及沾上油脂的胶管不准使用;氧气软管颜色为兰色,乙焕软管为红色;

8、软管长度一般为10—20米,不准使用过长或过短的软管,接头处必须用专用卡子卡紧;

9、乙焕软管使用中发生脱落、破裂、着火时,应先将焊炬或割炬的火焰熄灭,然后停止供气;氧气软管着火时,应迅速关闭氧气阀门停止供氧,不准用弯折的办法来消除氧气软管着火;

10、禁止使用没有减压器的氧气瓶,氧气瓶中的氧气不允许全部用完,至少应留0.5kg/cm2的剩余压力;

11、工作完毕,要熄灭火种,清理现场,确认安全后,方可离开。

焊(割)炬的安全操作:

1、使用前应检查焊炬的射吸能力,方法是:先接上氧气管,打开乙焕阀和氧气阀(此时乙焕管不能接上),用手指轻轻接触焊炬上乙焕进气口,如有吸力说明吸射能力良好;接乙焕管时应先检查乙焕气流正常后再进行;

2、根据工件的厚度选择适当的焊炬、割炬及焊咀、割咀;

3、短时间休息时,应把焊(割)炬的阀门关紧,不准将焊(割)炬放在地

上;离开工作地点时,必须熄灭焊(割)炬,关闭气瓶阀门,除去减压阀压力,放出管中余气,收起软管及工具。

4、焊(割)炬点燃安全规则:

(1)点火前,急速开启焊(割)炬阀门,用氧气吹风,以检查喷咀出口但不要对准脸部试风,无风时不得使用;

(2)对于射吸式焊(割)炬点火时,应先微微开启焊(割)炬上的氧气阀, 再开启乙快阀,然后点燃再调节两手把阀门来控制火焰;

5、操作焊(割)炬时,不准将橡胶软管背在背上操作,禁止使用焊(割)炬的火焰来照明;

6、熄灭火焰时,焊炬应先关乙快阀,再关氧气阀;割炬应先关切割氧气阀, 再关乙快阀;当发生回火时,胶管或回火防止器上着火,应迅速关闭焊(割)炬上的氧气阀和乙快阀,再关上一级氧气阀和乙快阀,然后采取灭火措施。

附加说明:

本规程由安委会负责解释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及时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职工伤亡事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伤亡事

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企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伤亡事故,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

第四条伤亡事故的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第二章事故报告

第五条伤亡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直接或者逐级报告企业负

责人。

第六条企业负责人接到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企业主管部门和

企业所在地劳动部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工会。

第七条企业主管部门和劳动部门接到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按系统逐级上

报;死亡事故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企业主管部门和劳动部门;重大死亡事故报至国务院

有关主管部门、劳动部门。

第八条发生死亡、重大死亡事故的企业应当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

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

第三章事故调查

第九条轻伤、重伤事故,由企业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组织生产、技术、安全等有关人员以

及匚会成员参加的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第十条死亡事故,由企业主管部门会同企业所在地设区的市(或者相当于设区的市一级)

劳动部门、公安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重大死亡事故,按照企业的隶属关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企业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劳动部门、公安部门、监察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前两款的事故调查组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还可邀请其他部门的人员和有关专家参加。

第十一条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某一方面的专长;

(二)与所发生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第十二条事故调查组的职责:

(一)查明事故发生原因、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

(二)确定事故责任者;

(三)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的建议;

(四)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第十三条事故调查组有权向发生事故的企业和有关单位、有关人员了解有关情况和索取有关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

第十四条事故调查组在查明事故情况以后,如果对事故的分析和事故责任者的处理不能取得一致意见,劳动部门有权提出结论性意见;如果仍有不同意见,应当报上级劳动部门商有关部门处理;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报同级人民政府裁决。但不得超过事故处理工作的时限。

第十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碍、干涉事故调查组的正常工作。

第四章事故处理

第十六条事故调查组提出的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建议,由发生事故的企业及其主管部门负责处理。

第十七条因忽视安全生产、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玩忽职守或者发现事故隐患、危害情况而不采取有效措施以致造成伤亡事故的,由企业主管部门或者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企业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违反本规定,在伤亡事故发生后隐瞒不报、谎报、故意迟延不报、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或者无正常理由,拒绝接受调查以及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由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有关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在调查、处理伤亡事故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打击报复的,由其所在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伤亡事故处理工作应当在九十日内结案,特殊情况不得超过一百八十日。伤亡事故处理结案后,应当公开宣布处理结果。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一条伤亡事故统计办法和报表格式由国务院劳动部门会同国务院统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

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的确定办法和事故的分类办法由国务院劳动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法律、行政法规另有专门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二条劳动部门对企业执行本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发生特别重大事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四条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发生的伤亡事故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本规定由国务院劳动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本规定自年月日起施行,年国务院发布的《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同时废止。

气 焊(割)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气焊(割)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气焊(割)工必须经过专门培训,考试合格并持有特殊工种操作证。学员不准独立从事气焊(割)作业,严禁非气焊(割)人员从事气焊(割)作业。进行焊接、切割作业时,气焊(割)工应穿阻燃工作服,戴专用护目镜。 2、进行焊接、切割时,必须设有防止金属熔渣飞溅、掉落引起火灾的措施以及防止触电、烧伤、爆炸等措施。严禁在储存或加工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周围10米范围内进行焊割。 3、在气焊(割)工作地点周围(包括下方)5米范围内,应清除易燃易爆物品。确实无法清除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遮盖、隔离措施和设专人安全监护的防护措施。 4、对盛装过油脂或可燃液体的容器,应先用水蒸汽吹洗干净或用热碱水冲洗干净,并必须将容器盖打开,方可进行焊接或切割。施焊或切割时,在容器的封头部位严禁站人。 5、严禁在带有压力的容器和管道、运行中的转动机械及带电设备上进行焊割作业。严禁对悬挂在起重机吊钩上的工件和设备等进行焊接或切割。 6、严禁将气瓶在烈日下曝晒,严禁抛掷或滚动、碰撞气瓶。易燃物、油脂和带油污的物品不得与氧气瓶同车运输。禁止氧气瓶与乙炔瓶同车、同电梯运输。当氧气瓶与电焊在同一工作地点,瓶底应垫绝缘物。 7、工作前必须检查焊(割)炬,乙炔瓶、氧气瓶以及橡胶软管的接头、阀门及紧固件等,不得松动、破损和漏气。 8、氧气瓶及其减压器、橡胶软管、工具等不准沾染油脂,若沾有油脂必须洗刷干净。检查设备、附件及管路漏气时,只准用肥皂水试验。试验时,周围不得有明火,不准抽烟。严禁用明火试验漏气。 9、发现漏气和损坏,应及时停止使用进行修理或更换。禁止使用瓶阀损坏、漏气的气瓶,禁止使用损坏、漏气的焊、割炬和减压器。 10、严禁将气瓶靠近热源和接触电线。使用中的氧气瓶与乙炔气瓶的距离不得少于8米,并应垂直放置并固定起来。氧气瓶、乙炔气瓶与明火间的距离应在10米以上,如条件限制也不得少于5米,并应采取隔离措施。 11、禁止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开启氧气或乙炔气阀门。气瓶内的气体不得用尽。氧气瓶必须留有0.2MPa的剩余压力,乙炔气瓶必须留有不低于0.05MPa的剩余压力。 12、用过的气瓶上应写上“空瓶”字样。 13、严禁直接使用不装减压器的气瓶或装设不合格减压器的气瓶。乙炔气瓶必须装设专用的减压器、回火防止器。装卸减压器或因连接头漏气紧螺帽时,严禁操作人员戴沾有油污的手套和使用沾有油污的扳手。 14、安装减压器前,应稍打开瓶阀,将瓶阀上粘附的污垢吹净后立即关闭。

热电厂气焊(割)工安全操作规程(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

市热电厂气焊(割)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气焊(割)工是特殊工种,必须经过专门机构培训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从事气焊(割)作业; 2、工作前,应按规定穿戴好劳保用品; 3、氧气瓶、乙烘瓶严禁在阳光下暴晒,与明火距离不得低于10米,两气瓶间的距离不得低于4米; 4、检查设备、附件及管道漏气,只准用肥皂水试验,试验时,周围不准有明火,不准抽烟,严禁用火试验漏气; 5、禁止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去开启氧气或乙快气阀门,气阀冻结应采用温水溶解,严禁用火烤; 6、工作场地10米之内不准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7、橡胶软管须经压力试验,氧气软管为20个大气压,乙块软管为6个大气压,未经压力试验的橡胶软管及变质、老化、脆裂、漏气及沾上油脂的胶管不准使用;氧气软管颜色为兰色,乙焕软管为红色; 8、软管长度一般为10—20米,不准使用过长或过短的软管,接头处必须用专用卡子卡紧; 9、乙焕软管使用中发生脱落、破裂、着火时,应先将焊炬或割炬的火焰熄灭,然后停止供气;氧气软管着火时,应迅速关闭氧气阀门停止供氧,不准用弯折的办法来消除氧气软管着火; 10、禁止使用没有减压器的氧气瓶,氧气瓶中的氧气不允许全部用完,至少应留0.5kg/cm2的剩余压力; 11、工作完毕,要熄灭火种,清理现场,确认安全后,方可离开。 焊(割)炬的安全操作: 1、使用前应检查焊炬的射吸能力,方法是:先接上氧气管,打开乙焕阀和氧气阀(此时乙焕管不能接上),用手指轻轻接触焊炬上乙焕进气口,如有吸力说明吸射能力良好;接乙焕管时应先检查乙焕气流正常后再进行; 2、根据工件的厚度选择适当的焊炬、割炬及焊咀、割咀;

3、短时间休息时,应把焊(割)炬的阀门关紧,不准将焊(割)炬放在地 上;离开工作地点时,必须熄灭焊(割)炬,关闭气瓶阀门,除去减压阀压力,放出管中余气,收起软管及工具。 4、焊(割)炬点燃安全规则: (1)点火前,急速开启焊(割)炬阀门,用氧气吹风,以检查喷咀出口但不要对准脸部试风,无风时不得使用; (2)对于射吸式焊(割)炬点火时,应先微微开启焊(割)炬上的氧气阀, 再开启乙快阀,然后点燃再调节两手把阀门来控制火焰; 5、操作焊(割)炬时,不准将橡胶软管背在背上操作,禁止使用焊(割)炬的火焰来照明; 6、熄灭火焰时,焊炬应先关乙快阀,再关氧气阀;割炬应先关切割氧气阀, 再关乙快阀;当发生回火时,胶管或回火防止器上着火,应迅速关闭焊(割)炬上的氧气阀和乙快阀,再关上一级氧气阀和乙快阀,然后采取灭火措施。 附加说明: 本规程由安委会负责解释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及时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职工伤亡事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伤亡事 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企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伤亡事故,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 第四条伤亡事故的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第二章事故报告 第五条伤亡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直接或者逐级报告企业负 责人。 第六条企业负责人接到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企业主管部门和 企业所在地劳动部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工会。 第七条企业主管部门和劳动部门接到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按系统逐级上 报;死亡事故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企业主管部门和劳动部门;重大死亡事故报至国务院 有关主管部门、劳动部门。 第八条发生死亡、重大死亡事故的企业应当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 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

手工气焊(割)工安全操作规程

手工气焊(割)工安全操作规程 [一]一般规定 1.严格遵守一般焊工安全操作规程和有关溶解乙炔气瓶、橡胶软管、氧气瓶的安全使用规则和焊(割)炬安全操作规程。 2.必须检查所有设备。乙炔瓶、氧化瓶及橡胶软管的接头,阀门及紧固件均应紧固牢靠,不准有松动、破损和漏气现象。氧气瓶及其附件,橡胶软管,工具上不能沾染油脂的泥垢。 3.检查设备、附件及管路漏气时,只准用肥皂水试验。试验时,周围不准有明火,不准抽烟。严禁用火试验漏气。 4.氧气瓶、乙炔气瓶与明火间的距离应在10米以上。如条件限制也不准小于5米,并应采取隔离措施。 5.禁止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去开启氧气或乙炔气阀门。 6.气瓶设备管道冻结时,严禁用火烤或用工具敲击冻块。氧气阀或管道要用40℃的温水溶化,回火防止器及管道可用热水或蒸气加热解冻,或用23%~30%氯化纳热水溶液解冻,保温。 7.焊接场地应备有相应的消防器材。露天作业时应防止阳光直射在氧气瓶或乙炔发生器上。 8.压力表应按规定定期送交校验和试验。 9.工作完毕或离开工作现场时,要拧上气瓶的安全帽,收拾现场,把气瓶和乙炔发生器放在指定地点。 [二]橡胶软管 1.橡胶软管须经压力试验。氧气软管试验压力为2兆帕;乙炔软管试验压力为0.5兆帕。未经压力试验的代用品及变质、老化、脆裂、漏气的胶管及沾上油脂的胶管不准使用。 2.软管长度一般为10~20米。不准使用过短或过长时软管。接头处必须用专用卡子或退火的金属丝卡紧扎牢。 3.氧气软管为黑色,乙炔软管为红色,与焊炬连接时不可错乱。 4.乙炔软管使用中发生脱落、破裂、着火时,应先将焊炬或割炬的火焰熄灭,然后停止供气。氧气软管着火时,应迅速关闭氧气瓶阀门,停止供氧。不准

气焊(割)安全操作规程

气焊(割)安全操作规程 1、工地现场必须修建专用的氧气、乙炔瓶存放库房,并配备相应的 消防器材,库房明显的墙上要悬挂“严禁烟火〞标志;2、氧气、已炔 瓶进场前,材料主管人员应确保气瓶帽齐全,运输中严禁撞击,严禁在地 下滚动或阳光下曝晒,以免爆炸。3、使用前须检查乙炔瓶、氧气瓶及 软管、阀、仪表是否齐全有效,紧固连接,不得松动;检查乙炔、氧气瓶、橡胶软管接头、阀门等可能泄露的部位是否良好,氧气瓶及其附件、胶管、工具上均不得粘有油污;操作人必须随身携带专用工具如板手、钳子 等。4、乙炔瓶的压力要保持正常,压力超过1.5Kgf/cm2时应停止使用,不得用金属棒等硬物敲击乙炔瓶、氧气瓶;5、氧气瓶、乙炔气瓶 应分开放置,间距不得少于5米,距离明火不得少于10米。作业点宜备 清水,以备及时冷却焊咀。乙炔瓶、氧气瓶应放在操作地点的上风口,不 得放在高压线及一切电线下面,不得在强烈日光下长时间暴晒;6、新 胶皮软管必须经过压力试验,变质、老化、不合格的胶管严禁使用;使用 的胶管应为经耐压实验合格的产品,不得使用代用品、变质、老化、脆裂、漏气和沾有油污的胶管,发生回火倒燃应更换胶管,可燃、助燃气体胶管 不得混用。7、气割作业时,应先开乙炔气,再开氧气。焊〔割〕炬点 火前,应用氧气吹风,检查有无风压及堵塞、漏气现象当气焊〔割〕炬由 于高温发生炸鸣时,必须立即关闭乙炔供气阀,将焊〔割〕炬放入水中冷却,同时也应关闭氧气阀。在作业时,如发现氧气瓶阀门失灵或损坏不能 关闭时,应将瓶内的氧气自动逸尽后,再行拆卸修理;严禁将胶皮软管背 在背上操作;严禁使用未安装减压器的氧气瓶进行作业;8、气焊〔割〕作业中。当乙炔管发生脱落、破裂、着火时,应先将焊机或割炬的火焰熄灭,然后停止供气。当氧气管着火时,应立即关闭氧气瓶阀,停止供氧。 禁止用弯折的方法断气灭火。进入容器内焊割时,点火和熄灭均应在容器

气焊(割)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气焊(割)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一、前言 气焊(割)是一项需要高度警惕的工作,因为它涉及到明火和 高温,如果不小心操作,就可能引发事故。因此,在气焊(割)工 作中,必须要有严格的安全规程,以确保操作员和周围人员的安全。为此,我们制定了以下的气焊(割)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二、使用气体的安全要求 1. 瓶体必须定期检验并保持在良好状态。 2. 气瓶必须固定在特定的支架上,以保证不会移动。 3. 气瓶和瓶阀必须保持干燥、清洁和不锈蚀。 4. 在使用瓶体时,必须关闭阀门,确保瓶体和设备之间的连接 器处于完好无损的状态。 5. 对于气瓶,应尽量避免使用老化的或携带维修标记或贴纸的 瓶子。 三、操作人员要求 1. 必须是经过相关培训和考试合格的人员,具有操作本工种所 需的知识和技能。 2. 保证操作人员处于良好的状态,无任何酒精或药物对应对工 作的影响。 3.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适合的工作服,包括防护帽、护目镜、防 火服等必要的安全装备。 4. 必须了解和遵守气体操作规程,防止产生操作失误和人员伤害。 四、工作场所的安全要求

1. 选择操作场所时必须考虑安全和可取性两方面,确保操作环 境符合安全要求。 2. 操作场所应该清洁整洁,且周围不存在可燃物质(如易燃液体、气体和杂物等)。 3. 各种电气设施应符合安全标准,并有专门的维护人员进行日 常维护。 4. 工作场所必须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材以备不时之需;当气 体操作面积超过50平米时,必须设置自动灭火装置。 五、操作规范 1. 操作之前,必须进行仔细的检查,确保工具和设备的运行状 况和完好无损。 2. 操作之时,操作人员必须认真观察操作环境,确保不存在可 燃物质,同时防止操作设备与周围的可燃物质碰撞。 3. 操作之后,必须将设备与管线周围的气体除去,以及对设备 及工具进行整理与清洁,切断电源、关闭相关阀门,并整理好所有 的物品。 六、事故处理规定 1. 如发生气体泄漏事故,应立刻关闭气阀,用毛巾或沙子等材 料来覆盖泄漏的口部,并通知专业人士进行处理。 2. 如发生火灾事故,应立刻切断电源和气源,并立即进行报警,并迅速疏散工作场所。 3. 如果有人员受伤或遇到其他不可预见的事故,应立即通知急 救人员进行处理,并进行记录,及时通知领导有关情况。

电焊(气焊)工安全操作规程

电焊(气焊)工安全操作规程 1 电焊工所用焊钳、焊线必必需绝缘合格,电焊机保险丝必必需适当,严禁二台焊机共用一组保险丝。在推上电源闸刀时,应带防护手套,不得将另一只手按在焊机外壳上。电焊机外壳必必需接地合格,其电源的装拆应由电工进行。能正确使用劳作保护用品。 2 氧气、乙炔钢瓶禁止曝晒、撞击,存放时应分开隔离存放。保证汽瓶不染油脂等易燃物质。作业时,这两种瓶必必需保持5 米以上的安全距离。 3 电石要做好防潮工作,切忌户外存放。乙炔发生器距离明火焊接工作场地不得小于10 米;与氧气瓶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发生器四周严禁烟火。乙炔钢瓶内应留有一定的余压(冬季49KPa~98KPa,夏季196KPa)。 4 乙炔发生器上的压力表应灵敏,防止回火装置应完好,装置不齐、性能不良的乙炔发生器禁止使用,高温明火作业间内禁止设置乙炔发生器。 5 气瓶上的截止阀、减压阀应完好,氧气瓶内压力降到196KPa(2 个大气压)以下,不得使用。气焊操作中必需要停止10~15 分钟时,须将减压阀调整螺杆拧松,较长时间不工作应将阀门关闭,减压器取下。 6 输送氧气、乙炔的皮管应完好,不可与油脂高温接触,严禁重物压管,防止火花和锋利的材料落在胶管上。 7 使用气焊枪点火时,必必需按"先开乙炔、先关乙炔'顺序操作。 8 必必需遵守明火作业"十不焊割'制度:

8.1 没有领取《特别工种操作证》的,不能单独上岗操作焊制,在容器或狭小仓室内焊割时,无人监护不能割焊。 8.2 重点要害部位及重要场所,未通过安全部门同意批准,未落实安全防护措施不能割焊。 8.3 明火作业的场所,未作安全检查,易燃物品未作处理之前不能割焊。 8.4 不了解焊割内部是否有易燃易爆的危险性时,不能割焊。 8.5 盛装过易燃、易爆的液体、气体的容器(如钢瓶、油箱、油仓、槽车、贮罐)等未通过彻底清洗和测试合格不能割焊。 8.6 用可燃材料(如塑料、软木等)作保温层、冷却层、隔音、隔热的部位或火星能飞溅到的地方,在未采纳可靠的安全措施之前不能割焊。 8.7 对有压力或密封导管、容器等不能割焊。 8.8 焊割四周有易燃易爆品未作清除或采纳安全措施之前不能割焊。 8.9 在禁火区域内,未通过消防、安全部门批准,不能割焊。 8.10 四周有与明火作业相抵触的工种在作业(如油漆、喷涂202胶水等)时不能割焊。 9 焊工高处作业必必需戴安全帽、系安全带,不准将焊接电线、皮管缠在身上攀登,立体作业时应设隔离板,以防火花溅落或切割余料掉下。 10 焊条烘干操作时,要检查烘箱的蒸汽导气阀,以防因失效造成事故;送焊条进烘箱时,必必需切断电源,材料取出后要强化烘箱内检查,以防止焊条或杂物落在电钨丝上,造成短路或触电事故。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 1991年3月1日国务院发布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及时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职工伤亡事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伤亡事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企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伤亡事故,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 第四条伤亡事故的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第二章事故报告 第五条伤亡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直接或者逐级报告企业负责人; 第六条企业负责人接到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企业主管和企业所在地劳动部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工会;第七条企业主管部门和劳动部门接到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按系统逐级上报; 死亡事故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企业主管部门和劳动部门;重大残废事故报至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劳动部门; 第八条发生死亡、重大死亡事故的企业应当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

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 第三章事故调查 第九条轻伤、重伤事故,由企业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组织生产、技术、安全等有关人员以及工会成员参加的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第十条死亡事故,由企业主管部门会同企业所在地设区的市或者相当于设区的市一级劳动部门、公安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重大死亡事故,按照企业的隶属关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企业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劳动部门、公安部门、监察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前两款的事故调查组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还可邀请其他部门的人员和有关专家参加; 第十一条事故调查组成成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某一方面的专长; 二与所发生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第十二条事故调查组的职责: 一查明事故发生原因、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 二确定事故责任者; 三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的建议; 四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第十三条事故调查组有权向发生事故的企业和有关单位、有关人员了解有关情况和索取有关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

气焊(气割)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气焊(气割)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一、工作环境安全规范 1. 工作场所应保持通风良好,确保气体排放畅通,不得存在明火,有防火设备。 2. 工作区域应有明确的警示标识和隔离措施,确保他人不会意外接近。 3. 在施工场地上应保持整洁,工作区域应保持平整,没有障碍物。 二、安全用具和防护设备 1. 工人必须穿戴符合安全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包括焊接手套、防爆眼镜、防护面具、防火工作服等。 2. 工作期间必须佩戴适当的防护面罩,以防止火花、灼伤和烟尘。 3. 使用气瓶时必须检查其安全性和正常使用,定期检查气瓶是否有变形、损坏等,严禁使用问题气瓶。 三、施工前的检查和准备 1. 施工前必须检查气焊设备的完整性和使用性能。如发现异常情况,必须及时修理或更换设备。 2. 清理工作区域,确保没有易燃物或易燃气体,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 3. 施工前应清理、检查焊接切割区域,并确保没有腐蚀、漏气或其他问题。

四、焊接/切割操作规范 1. 确保焊接工具和设备的工作平稳,施工时应遵循相关操作规范和安全操作程序。 2. 气焊和气割时必须远离可燃物,确保安全距离。 3. 在焊接/切割操作中严禁草率行事,必须注意焊接/切割区域的局部温度,并避免操作过热引起火灾。 4. 严禁使用不可靠的气源进行焊接/切割,必须确保使用的气源充足、稳定。 五、火灾预防和应急措施 1. 工作期间应随时注意周围环境,预防火灾的发生。 2. 随时保持焊接/切割区域的清洁,避免引燃附近物体的可能。 3. 准备灭火器材,并确保其可用性和有效性。 4. 一旦发生火灾,立即采取灭火措施并报警,确保自身安全后才能救火。 六、气瓶使用和存储安全 1. 使用气瓶时必须戴上防爆眼镜和呼吸面具。 2. 气瓶必须远离火源和其他易燃物。 3. 气瓶储存必须遵守相关规定,严禁将其暴露于阳光下或高温环境中。 七、安全意识和技术培训

气焊(割)安全操作规程

气焊(割)安全操作规程 气焊(割)是一种高温、高压的危险作业,对操作人员的安全 非常重要。为了确保气焊(割)操作的安全性,需要遵循以下安全 操作规程: 一、操作前准备 1.检查气焊(割)设备、工具以及氧气、乙炔等燃气瓶的状态,确保无明显损坏、泄漏等危险。 2.确定作业区域的通风状况,确保有足够新鲜空气和排除有毒 气体。 3.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品,如手套、焊帽、防护面罩、安全鞋等,以防受伤或烧伤。 4.气瓶应立放,箱内放置,平稳可靠地固定,禁止倒放或过分 碰撞,与火种、与同种或不同种瓶体颜色容积不同的燃气瓶不得接 在同一个比压器内供给使用。 5.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和持有相应证件,有操作资格证 或持证上岗。 二、作业过程 1.禁止使用不合格的气焊(割)设备及工具,严禁修改气接头 等配件。 2.必须确保燃气瓶已正常连接,阀门已经正确开启,压力已经 调整到操作要求的值。 3.必须清理焊缝和冷却管,以免有杂质及水分等进入焊接区域。 4.在作业过程中,必须注意防止火花飞溅,避免引发氧气和燃 气的爆炸。

5.在操作前需要预计周边环境,如同盟瓦斯、爆炸等环境,做好道路隔离工作,避免安全发生。 三、操作后注意事项 1.氧气和燃气瓶使用完毕后必须关闭阀门,扎紧螺母,放置在安全位置上。 2.严禁将氧气和燃气旺瓶进行互换、混用或将燃气瓶置于氧气瓶旁边,并将氧气瓶转动后与燃气瓶放置在一处。 3.当作业结束时,必须清理包括废气,杂物等明显隐患,以防遗留下的隐患后续引发火灾及其它异常的安全问题。 以上是气焊(割)安全操作规则的一些基本要求。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确保气焊(割)过程的安全性,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气焊(割)工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气焊(割)工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了保障气焊(割)工消防安全,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2条本规程适用于从事气焊(割)工的操作人员。 第二章气瓶管理 第3条在操作现场应明确气瓶的存储位置,并设置明显的标志,禁止在电弧或明火近旁堆放气瓶。 第4条进行焊接或切割作业时,应将气瓶垂直放置,保持与地面的距离不小于150mm。 第5条气瓶的运输应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禁止滚动、抛掷、重压、磕碰等操作。 第三章防火设施 第6条操作现场应设置足够的消防器材,包括灭火器、消防水带等,并进行定期检查,保持其完好有效。 第7条操作现场应设有足够的灭火设备,如消火栓、喷淋系统等,以应对突发火灾事故。 第8条禁止在操作现场使用易燃物品,如油漆、油污等,以减少火灾发生的风险。 第四章作业操作 第9条操作人员应取得相应的焊接操作证书,并具备相关技术知识和经验。

第10条操作人员在操作前应查看操作区域是否有可燃物品,如有应进行清理或移动,并确保操作区域通风良好。 第11条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佩戴防火防护服和防护手套,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到火焰或高温。 第12条操作人员在焊接或切割前应确认操作电源已关闭,并进行安全接地处理。 第五章火灾事故应急处理 第13条在发生火灾事故时,操作人员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包括报警、疏散人员等。 第14条在使用灭火器灭火时,应对准火源进行灭火,采用适当的灭火剂进行灭火。 第15条灭火后,应对现场进行清理,排除隐患,确保不会再次发生火灾事故。 第六章日常维护 第16条定期对操作设备进行检修、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17条定期进行消防器材的检查和维护,更换过期或损坏的器材。 第18条在作业结束后,应对操作区域进行清理,清除火花、灰尘等可燃物。 第七章处罚规定

气焊(气割)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气焊(气割)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气焊(气割)是一项常见的金属加工工艺,但由于操作涉及到高温、高压和易燃气体等危险因素,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以确保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以下是关于气焊(气割)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几个方面: 一、前期准备工作 1. 作业前,要检查焊接或切割的零部件、设备和工作环境,确保其完好无损、干燥清洁。 2. 检查气瓶、气管、阀门等气源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并检查各连接点是否牢固,不得有泄漏现象。 3. 确认工作区域内的消防设施是否正常,防火器材是否齐全,应急通道是否畅通,并做好防火、防爆措施。 二、个人防护措施 1. 进入工作区域前,应穿戴好防护用品,如焊接手套、防火服、焊接面罩、耳塞等。 2. 操作人员应熟悉并掌握焊接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安全规程,了解焊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险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3. 长时间操作时,要注意适时休息并保持饮食营养,防止产生过度疲劳。 三、气源设备操作

1. 在使用气瓶前,先检查安全阀和压力表,确保其工作正常,并检查气瓶残余压力是否符合要求,如低于规定值则不能使用。 2. 气瓶压力必须符合规定,不得私自更改气瓶压力范围。 3. 在气源设备操作过程中,不得将明火用于检查气源设备,如气瓶和气管;也不能将油脂或润滑油用于防渗漏和修补气源设备。 四、焊接安全操作 1. 在进行焊接作业前,必须仔细清理焊接表面,确保无油污、尘土等杂物,以免引起燃烧或爆炸事故。 2. 对于属于易燃物质或有可能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的物体,需要提前进行防火措施,如用湿毛巾或防火水喷洒在周围区域。 3. 在焊接作业中,应保持焊接区域周围干燥,并防止有易燃材料靠近焊接区域。 4. 操作时应避免对焊接区域外的人员、设备和物品造成伤害或危险。 5. 完成焊接作业后,及时切断气源,检查焊接表面,确保焊接部位无未熄灭的火花。 五、紧急情况处理 1. 在发生意外事故、火灾或燃爆等紧急情况时,应立即切断气源,启动应急报警措施。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务院 •【公布日期】1991.02.22 •【文号】国务院令第75号 •【施行日期】1991.05.01 •【效力等级】行政法规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劳动安全保护 正文 *注:本篇法规已被《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发布日期:2007年4月9日实施日期:2007年6月1日)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75号) 现发布《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自1991年5月1日起施行。 总理李鹏(盖印) 1991年2月22日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及时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职工伤亡事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伤亡事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企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伤亡事故,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

第四条伤亡事故的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第二章事故报告 第五条伤亡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直接或者逐级报告企业负责人。 第六条企业负责人接到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所在地劳动部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工会。 第七条企业主管部门和劳动部门接到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按系统逐级上报;死亡事故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企业主管部门和劳动部门;重大死亡事故报至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劳动部门。 第八条发生死亡、重大死亡事故的企业应当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 第三章事故调查 第九条轻伤、重伤事故,由企业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组织生产、技术、安全等有关人员以及工会成员参加的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第十条死亡事故,由企业主管部门会同企业所在地设区的市(或者相当于设区的市一级)劳动部门、公安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重大死亡事故,按照企业的隶属关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企业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劳动部门、公安部门、监察部门、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前两款的事故调查组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还可邀请其他部门的人员和有关专家参加。 第十一条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某一方面的专长;

手工气焊(割)工安全操作规程

手工气焊(割)工安全操作规程 手工气焊(割)工安全操作规程 第一章总则 为了有效保障手工气焊(割)工的人身安全和生产设备的安全,减少事故发生,制定本规程。 第二章管理责任 2.1 企业应设置专门的气焊(割)工作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气焊(割)工作的安全管理工作。 2.2 企业应对气焊(割)工进行定期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保证其具备必要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应急措施知识。 2.3 安全管理部门应每月对气焊(割)工作作业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安全隐患。 2.4 安全管理部门应每季度对气焊(割)工作的安全记录和事故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改进措施和预防措施。 第三章作业前准备 3.1 作业前气焊(割)工应仔细查看气焊(割)设备,确保其完好无损,严禁使用有明显安全隐患的设备进行作业。 3.2 作业前应检查所用气体管道和阀门,确保其畅通无堵塞,并保证气压、气量和预热火焰稳定。 3.3 作业现场应做好防火措施,清理可燃物质,保持周围环境整洁。

第四章作业操作 4.1 气焊(割)工在操作气焊(割)设备之前,应穿戴好工作服,并正确佩戴防护用品,如头盔、防护镜、防火背心等。 4.2 气焊(割)工应准确地调节气焊(割)设备,确保气压和气量适宜,预热火焰均匀稳定。 4.3 当进行割碎金属或焊接时,应先在周围放置好防护屏障,确保他人不会被飞溅的火花和熔渣伤害。 4.4 气焊(割)工在操作时应注意身体姿势,保持稳定,并使用正确的焊接和割接方法。 4.5 气焊(割)作业时应遵循周围热源、气流和燃气管线的安全距离,防止引发火灾或燃气泄漏。 第五章事故应急处理 5.1 气焊(割)工在作业过程中如发生意外事故,应立即停止作业,迅速报告事故,并寻求专业人员的援助。 5.2 发生火灾时,气焊(割)工应立即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如遇到无法控制的大面积火灾,应及时向消防部门报警。 5.3 发生严重事故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如疏散员工,关闭气体管道,保护现场证据等。 第六章安全检查和评价 6.1 安全管理部门应每月对气焊(割)作业现场进行安全检查,查看设备是否完好无损,作业操作是否符合规程要求。

气割(气焊)的安全操作规程

一、普通规定 1.严格遵守普通焊工安全操作规程和有关电石、乙炔发生器、 溶解乙炔气瓶,水封安全器、橡胶软管、氧气瓶的安全使用规则和焊(割)炬安全操作规程。 2.乙炔站应由专人操作,遵守乙炔站安全运行规程。 3.工作前或者乙炔站停工时间较长再工作时,必须检查所有设备。乙炔发生器,氧化瓶及橡胶软管的接头,阀门及紧固件均应紧固牢靠,不许有松动、破损和漏气现象。氧气瓶及其附件,橡胶软管,工具上不能沾染油脂的泥垢。 4.检查设备、附件及管路漏气时,只准用肥皂水试验。试验时,周围不许有明火,不许抽烟。严禁用火试验漏气。 5.氧气瓶、乙炔发生器(或者乙炔气瓶)与明火间的距离应在 10 米以上。如条件限制也不许小于 5 米,并应采取隔离措施。 6.禁止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去开启氧气或者乙炔气阀门。 7.气瓶设备管道冻结时,严禁用火烤或者用工具敲击冻块。氧 气阀或者管道要用40℃的温水溶化,乙炔发生器、回火防止器及 管道可用热水或者蒸气加热解冻,或者用 23%~30%氯化纳热水 溶液解冻,保温。 8.焊接场地应备有相应的消防器材。露天作业时应防止阳光直 射在氧气瓶或者乙炔发生器上。 9.压力容器及压力表,安全阀,应按规定定期送交校验和试验。检查、调整压力器件及安全附件,应取出电石篮,采取措施,消除余

气后才干进行。 10.工作完毕或者离开工作现场时,要拧上气瓶的安全帽,收拾现场,把气瓶和乙炔发生器放在指定地点。下班时应卸压、放水、取出电石篮。 二、电石 1.贮存地点必须干燥,通风良好。电石桶应密封,桶上涂写“电石桶”和“禁止用水消火’等字样。室内禁止烟火及存放或者敷设水管水沟。坏电石桶不许存于室内。乙炔瓶与电石不得同室存放。 2.电石桶的搬动应轻搬轻放,不许扔甩,以免产生火花,引起爆炸。雨天禁止淋雨搬运。 3.取装电石和砸碎电石时,操作者应戴手套,口罩租眼镜,防止打碎的电石进入眼中。 4.电石起火要用干砂或者二氧化碳灭火器。禁止用泡沫、四氯化碳灭火机或者水消火。电石粒末只能在露天销毁。 三、乙炔发生器 1.罩炔发生器本体外部应涂写“危(wei)险!”“乙炔发生器!”字样。 2.挪移式小型乙炔发生器,须用胶轮或者装有弹簧装置的手推车搬运。搬运时应先卸压。 3.乙炔发生器的零件(特殊是内壁)不得用纯铜(即紫铜)制作,避免产生乙炔铜,引起爆炸,可以用含铜量在 70%以下的铜合金。防爆膜(片)禁止用铜片或者铁片代替。防爆片至少每年更换一次。

气焊(割)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气焊(割)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1. 前言 气焊(割)是一项在企业中经常进行的重要工作,但同时其也是一项高危的工作,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其安全操作规程。本规程旨在为企业内部从事气焊(割)作业人员提供具体的安全操作指导,确保其在操作时注意消防安全,维护人员安全、设备完好和保护环境。 2. 操作规程 2.1 前期准备 •在操作前,必须对用火部位、消防器材、紧急疏散出口等进行检查。 查看周围是否有易燃物体存在,防止引起火灾。 •割架要距离地面不低于300毫米,在地面上铺设隔热材料,并铺在割切工件下面,以防止飞溅的金属或者火星引起热点,造成引燃物品的危险。 •需要携带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手套、防护眼镜、安全鞋等。 2.2 操作检查 •检查气瓶压力,压力不得超过瓶体许可的压力范围,在操作前必须要按要求进行周检或月检。 •检查气瓶标识和使用期限,在使用过程中,不可对其进行任何改动。 •检查切割枪,要确保它能够正常使用,并且有足够的电极、喷嘴和接地线。 •检查配套的气压传感器和切割面板,以确保它们能够正常运作。 •检查切割区域,确保切割区域全部被我们的工作端盖住,并且没有其他人员或者物品接近。 2.3 操作程序 1.开启气瓶后,向增压机注入适量空气,使切割区域内的气压能稳步提 升。 2.把枪头放在切割点的正上方,并拉起电极支撑器,确认电极正常运作。 3.选择适当的手动调节气嘴来确定火焰大小和钝化时间。一般情况下, 应以酸性材料为主,然后再将火焰大小调整到适度。 4.在工作开始前,切割室内应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5.切割开始后,始终保持切割枪的位置稳定,注意观察切割过程中的异 常,如有异常缓慢停机,并进行原因判断和异常处理,确保人员安全。 6.如果发现周围环境或者切割工作中存在火花,请及时使用消防设备灭 火防止火灾发生。

气焊(气割)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与气焊(气割)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气焊(气割)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与气焊(气割)工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气焊(气割)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1工作前应检查气瓶及附件是否齐全、可靠。仪表、胶管、焊(割)___是否漏气,气瓶及附件禁止沾有油脂。 2气瓶中应留有不低于0.5kg/cm2的余压。 3工作场所不得堆放10支以上的备用气瓶。 4气瓶距明火应保持10m远。 5乙炔气瓶不得平放或倒置使用、气瓶减压器不得相互对视放置。 6无论何种情况,带压气瓶不得用火烘烤。特殊环境应采取防止气瓶过热措施。 7不得手持连接胶管的焊___爬梯、登高。 8工作完毕,应旋紧气瓶阀门,确认无着火危险后方可离开现场。 9在易燃区焊(割)时应办理动火证,采取安全措施后方可工作。 10常压焊接时,须经安全、机动、保卫部门共同认可采取可靠安全措施后方可工作。 11铅焊时,场地应通风良好,皮肤外露部分应涂保护皮肤油脂,工作完毕应洗净。 12氧气输送带需有专人负责,检查管内,不准有油脂赃物。附近不准有燃着的火炉。 13氧气转送带不得与电线靠近,以防发生事故。 14试验转送氧气时,先作一个氧气试验。将氧气打开后须全部检查压力加到各部不漏,方可使用150公斤压力。 第1 页共4 页

15装氧气表前要先将风开一下,吹出氧气嘴里的灰尘,以免堵塞氧气管。 16氧气表安好后须要有标志牌写明风压的低量。 17切断器与容解器发生火焰逆流时,须立即将瓦斯带折叠,以免发生瓦斯爆炸。 18氧气储存室内禁止吸烟,搞火与贮藏油质物品。 19明电线、高压电线以及易燃物品,必须离保险罐5m以外,否则容易发生爆炸。 20检查乙炔和氧气时禁止用火类。可用肥皂水检查。 21使用胶皮管前,应检查是否有漏气的地方。 22瓦斯罐及氧气瓶避免在日光下爆晒或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以防爆炸。 23点火前要检查切断器是否有效,以防回火发生爆炸。 24工作时必需戴好有色眼镜,以免光线刺眼。装卸乙炔桶禁止一人抱,必须两人抬,并把头部避开,以免发生事故伤人。在搬运氧气瓶时必须将帽头戴好,并轻拿轻放,以免发生爆炸。 25高空作业时遇狂风(范本)、暴雨、雷电应立即停止工作。 26氧气瓶禁止粘涂油脂,氧气瓶与乙炔瓶必须离开5m以外以免发生爆炸。 27凡遇到没有把握及可能发生危险不能处理时,应及时报告班长或车间主任后再进行工作。 28在切割时禁止在乱堆上割,要吊在地面上来割,以免物件倒落发生危险。 29点火时,焊___口不准对人,正在燃烧的焊___不准放置在工件、地面及设备上。

气焊(割)安全操作规程及维护保养

气焊(割)安全操作规程及维护保养 一、操作 1、检查乙炔、氧气瓶、橡胶软管接头、阀门等可能泄露的部位是否良好,焊炬上有无油垢。 2、氧气瓶、乙炔气瓶应分开放置,间距不得少于5米,气瓶与明火的距离一般不得小于10米。 3、使用的胶管应为经耐压实验合格的产品,不得使用变质、老化、脆裂、漏气和沾有油污的胶管,发生回火倒燃应更换胶管,可燃、助燃气体胶管不得混用。 4、当气焊(割)炬由于高温发生炸鸣时,必须立即关闭乙炔供气阀,将焊(割)炬放入水中冷却,同时也应关闭氧气阀。 5、焊(割)炬点火前,应用氧气吹风,检查有无风压及堵塞、漏气现象。 6、对于射吸式焊割炬,点火时应先微开焊炬上的氧气阀,再开启乙炔气阀,然后点燃调节火焰。 7、使用乙炔切割机时,应先开乙炔气,再开氧气;使用氢气切割机时,应先开氢气,后开氧气。 8、作业中当乙炔管发生脱落、破裂、着火时,应先将焊机或割炬的火焰熄灭,然后停止供气。 9、当氧气管着火时应立即关闭氧气瓶阀,停止供氧。禁止用弯折的方法断气灭火。 10、进入容器内焊割时,点火和熄灭均应在容器外进行。

11、熄灭火焰、焊炬,应先关乙炔气阀,再关氧气阀;割炬应先关氧气阀、再关乙炔及氧气阀门。 12、当发生回火,胶管或回火防止器上喷火,应迅速关闭焊氧气阀和乙炔气阀,再关上一级氧气阀和乙炔气阀门,然后采取灭火措施。 二、维护保养、注意事项 1、作业人员需严格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并持证上岗。 2、严禁随意更改气瓶颜色。用于气焊与气割的氧气瓶和氢气瓶属于压缩气瓶,乙炔气瓶属于溶解气瓶。氧气瓶表面为天蓝色,并用黑漆标明“氧气”字样。乙炔瓶表面为白色,并标注红色的“乙炔”和“火不可近”字样。 3、严禁与油脂和灰尘杂质接触。 4、使用过程中如果沾有金属渣屑或其他异物应停止操作,对焊嘴或割嘴进行清理异物,同时打开氧气阀吹出异物。 5、焊嘴或割嘴工作时严禁碰击接触工作面,以免堵塞气孔,造成氧气倒流,进入乙炔系统发生事故。 6、乙炔减压器在使用时,必须安装合格的回火防止器,确保安全可靠作业。 7、使用合格的氧气减压器和乙炔减压器。

气焊(气割)安全操作规程

气焊(气割)安全操作规程 一、进行气焊〔气割〕作业人员必须持"特种作业操作证'方可上岗操作。 二、氧气瓶、乙炔瓶的阀、表均应齐全有效,紧固牢靠,不得松动、破损和漏气。氧气瓶及其附件、胶管和开闭阀门的搬手上均不得沾染油污。 三、氧气瓶应与其他易燃气瓶、油脂和其他易燃物品分开储存,也不宜同车运输。氧气瓶应有防震胶圈和安全帽,不得在激烈阳光下暴晒。严禁用塔吊或其他吊车直接吊运氧气或乙炔瓶。 四、乙炔胶管,氧气胶管不得错装。乙炔胶管为黑色,氧气胶管为红色。 五、氧气瓶与乙炔瓶储存和使用时的距离不得小于10米,氧气瓶、乙炔瓶与明火或割炬〔焊炬〕间距离不得小10米。 六、点燃焊〔割〕炬时,应先开乙炔阀点火,然后开氧气阀调整火焰,并闭时先关闭乙炔阀,再关闭氧气阀。 七、工作中如发现氧气瓶阀门失灵或损坏,不能关闭时,应让瓶内的氧气自动跑尽后再行拆卸修理。 八、氧气胶管,外径18毫米,应能承受20千克气压,各项性能就符合GB255081《氧气胶管》的规定;乙炔胶管,外径16毫

米,应能承受5千克压,各项性能应符合GB255081《氧气胶管》的规定。 九、使用中,氧气软管着火时不昨拆弯胶管断气,应迅速关闭氧气阀门,停止供气。乙炔软管着火时,应先关熄炬火,可弯抓前面一段胶管的办法将火熄。 十、未通过压力试验的胶管或代用品及变质老化、脆裂、漏气的胶管及沾上油脂的胶管均不得使用。 十一、不得将胶管放在高温管道和电线上,呀将重物或热的物件压在胶管上,更不得将胶管与电焊用的导线敷设在一起,胶管经过车道时应加护套或盖板。 十二、氧气瓶使用时可立放也可平放〔端部枕高〕,乙炔瓶必须立放使用。立放的气瓶,要注意固定,防止倾倒。 十三、不得将胶管背在痛上操作。割〔焊〕炬内假设带有乙炔、氧气时不得放在金属管、槽、缸、箱内。 十四、工作完毕后应关闭氧气瓶、乙炔瓶,拆下氧气表、乙炔表,拧上气瓶安全帽。 十五、作业结束后,应将胶管盘起、捆好挂在室内干燥的地方,减压阀和气压表应放在工具箱内。 十六、工作结束,应认真检查操作地点及四周,确认无起火危险后,方可离开。 十七、对有压力或易燃易爆物品气割前必须经技术人员采用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