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冷系统匹配基础知识2004

制冷系统匹配基础知识2004

制冷系统匹配基础知识2004
制冷系统匹配基础知识2004

制冷系统匹配基础知识

一、制冷基本原理

制冷的基本原理及基本方法

单级压缩蒸气制冷循环

1、定义

制冷:从低于环境的物体中吸取热量,并将其转移给环境介质的过程。

制冷机:完成制冷循环所必需的机器和设备的总称。

制冷装置:将制冷机同使用冷量的设施结合在一起的装置。如冰箱,空调机等。

制冷剂:除半导体制冷以外,制冷机都是依靠内部循环流动的工作介质来实现制冷过程,完成这种功能的工作介质,称为制冷剂,也称制冷工质,俗称雪种。

2、制冷的基本原理

由于热量只能自动地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因此实现制冷必须包括消耗能量的补偿过程。

制冷机的基本原理:利用某种工质的状态变化,从较低温度的热源吸取一定的热量Q0,通过一个消耗功W的补偿过程,向较高温度的热源放出热量Qk,。在这一过程中,由能量守恒得Qk= Q0 + W。

3、制冷的基本方法

相变制冷:利用液体在低温下的蒸发过程或固体在低温下的熔化或升华过程向被冷却物体吸取热量。普通空调器都是这种制冷方法。

气体膨胀制冷:高压气体经绝热膨胀后可达到较低的温度,令低压气体复热即可制冷。

气体涡流制冷:高压气体经过涡流管膨胀后即可分离为热、冷两股气流,利用冷气流的复热过程即可制冷。

热电制冷:令直流电通过半导体热电堆,即可在一端产生冷效应,在另一端产生热效应。

4、单级压缩蒸气制冷循环

蒸气压缩式制冷机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制冷机,有单级、多级和复叠式之分。

单级压缩蒸气制冷机是指将制冷剂经过一级压缩从蒸发压力压缩到冷凝压力的制冷机。单级

制冷机一般可用来制取-40℃以上的低温。

普通的空调器都是利用单级压缩蒸气制冷机的原理制造的。

4、单级压缩蒸气制冷循环

单级压缩蒸气制冷机的由以下几个基本组成部份:

压缩机

冷凝器

节流机构(毛细管)

蒸发器

制冷剂

4、单级压缩蒸气制冷循环

压缩机:它的作用是将蒸发器中的低温低压制冷剂蒸气吸入,并压缩到高温高压的过热蒸气,然后排到冷凝器。

常用的压缩机有活塞式、转子式、涡旋式、螺杆式和离心式等等。

压缩机有定速压缩机和变频压缩机。现在最新的有变容量的压缩机,例如美的MDV用的谷轮“e-涡旋”压缩机可以在10%-100%之间调节输出量,运用“TS”技术可以使压缩机的能力输出实现级量调节,在控制方面比变频压缩机简单、可靠,更接近空调器的实际负荷要求。

4、单级压缩蒸气制冷循环

冷凝器:它的作用是将来自压缩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气冷凝成过冷的液体,在冷凝过程中,制冷剂蒸气放出热量,故要用水或空气来冷却。

不同制冷剂有不同的冷凝压力。普通家用空调器冷凝器里面的制冷剂(R22)压力:标准制冷工况下一般在18 — 19 bar左右,过负荷工况下一般在22—24bar左右。

节流机构:普通空调常用的是毛细管,高档的空调器用电子膨胀阀。制冷剂经过节流机构时,压力由冷凝压力降到蒸发压力,一部份制冷剂会在节流的过程中闪发成为气体。节流过程中制冷剂的焓值不变。

普通的家用空调器节流结束时大约有20%的制冷剂会闪发成气体。制冷剂没有蒸发就闪发成气体降低了空调器的性能。

蒸发器:它的作用是使经节流机构后的制冷剂液体蒸发成蒸气,以吸收被冷却物体的热

量。蒸发器是对外输出冷量的设备。

普通家用空调器蒸发器里的制冷剂(R22)的蒸发压力在5.5-6.5bar左右。

系统匹配步骤:

选压缩机

选冷凝器

选蒸发器

估算制冷剂充注量

匹配制冷系统

不合格项目的整改

二、系统匹配

一般来说,新匹配一台空调器都有一个参考机型

新匹配机的性能指标对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的选择有很大关系。

室外机、室内机的电机转速-风量-噪音是首先要摸底搞清楚的。

1、选压缩机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压缩机型式:活塞式、转子式、涡旋式及其电源规格

一般来说,家用空调器中活塞式用得比较少,T3型空调器一般会选择活塞式压缩机。

目前3P以下的家用空调器大多数都是转子式压缩机。转子压缩机又分单转子与双转子压缩机。

3P以上的家用空调器一般会使用涡旋式压缩机。

根据空调器的制冷量大小来选择压缩机的大小,一般来说按空调器的额定制冷量是压缩机的单体能力的90%来选择。

压缩机每一个排量(1cc)的能力约为175W。

2、选冷凝器:

长U管管径,内螺纹管还是光管

在正常的范围内,管径越小,换热系数越大,耐压也越大,但流动阻力也越大。

内螺纹管比光管换热系数高,不同形式的内螺纹管换热系数也不一样

小管径冷凝器及新型的内螺纹管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选择非亲水铝箔(普通铝箔)还是亲水铝箔,选择片型是平片、冲缝片还是波纹片,选择片距

选择其它型式的冷凝器

高效的冷凝器有全铝冷凝器、全铜冷凝器等等

3、选蒸发器

长U管管径,内螺纹管还是光管

一般来说蒸发器的长U管径可以选择小管径的。

选择亲水铝箔

一般选择冲缝片,最小片距可达1.3mm。

4、估算制冷剂充注量

参考机型的制冷剂充注量

一台空调正常状态下约有60%的制冷剂会在室外侧的冷凝器里,约40%的制冷剂在室内侧

的蒸发器里。

以参考机型为基础,算出冷凝器和蒸发器内容积增大(或减少)的比例,估算出大概的制冷剂充注量。

比如说:参考机型充注量为1000g,内机不变,室外机冷凝器由单排变为1.5排:侧估算充注量为:

1000*0.6*1.5+1000*0.4=1300(g)

一般来说,估算的充注量要比最后的要稍多。这个只能靠经验掌握。估算的只能提供一个大概。

5、匹配制冷系统

以下各点是对一般情况而言的,以下数据做一个参考。

*制冷工况匹配,以下对策中的“增加冷媒”仅作为最后的手段,此方法应该尽量避免。

在标准制冷工况下匹配的目标:

1)排气温度目标值:85-90℃

高于目标值,则应该减短毛细管,加大室外机风量或追加冷媒。

低于目标值,则加长毛细管,减少冷媒。

如果是特别匹配的高效制冷系统,排气温度较低,一般在70-80 ℃。

2)冷凝器中部温度目标值:45-50℃左右,过冷度目标值在5-10 ℃左右

冷凝器出口最低在37-38 ℃,若过低则与环境35 ℃温差太小,换热量很少

冷凝器中部温度高于目标值,则应该减短毛细管,加大室外机风量或加大冷凝器。

冷凝器中部温度低于目标值,则应该加长毛细管,追加冷媒。

3)蒸发器中部温度目标值:8-12℃左右,过热度目标值在0-1 ℃左右

二、

蒸发器中部温度值高于目标值则加长毛细管。

蒸发器中部温度值低于目标值则减短毛细管,加大室内机风量或加大蒸发器。

蒸发器过热度值高于目标值则减短毛细管,增加冷媒。

蒸发器过热度值低于目标值则加长毛细管,加大室内机风量,减少冷媒或加大蒸发器。

三、

4)压缩机回气温度比蒸发器出口温度可高出1-2℃左右。

若回气温度高出出口温度较大,比如出口为10 ℃,而压缩机回气有20 ℃,这个是压缩机排气温度上升的原因,应该减短毛细管或增加冷媒。

若回气温度低于出口温度很多,比如出口为10 ℃,而压缩机回气有5 ℃,这个是压缩机排气温度下降的原因,这时候冷媒在蒸发器中不能充分蒸发而导致能力不足,应该加长毛细管

或减少冷媒。

5)制冷过负荷工况下。

若过载保护器(OLP)动作,则应该加大室外侧风量,冷媒增多压缩机负荷加大,如果可能的话可减短毛细管,并减少冷媒,或加大冷凝器。

保证高压侧压力不超过26.5bar,26.5bar对应冷凝器中部温度65 ℃左右。

四:压缩机排气温度一般要在115 ℃以下,不要超过125 ℃,压缩机电机的线圈温度比排气温度高10 ℃左右,温度过高的话可能烧线圈。排气温度过高时可减短毛细管或加大冷凝器或增加冷媒(注意减短毛细管时可能会使标准工况下能力下降)

5)过载保护器OLP(Over Load Protector)动作

过载保护器是由电流与温度共同控制的。

OLP曲线图有两种表示型式。如下图,分三个区域或两个区域。

如图所示的OLP曲线,当电流为I1 时只要压缩机温度小于t1 压缩机的OLP是不会动作的。或者,当压缩机温度是t1 时,压缩机的电流小于I1 时,OLP不会动作。

5)最小制冷工况下。

蒸发器温度不能低于0 ℃,到0 ℃以下时,蒸发器上附着的除湿水份会开始冻结,不能制冷,当冰成块掉下来的时候会打坏风轮。

空调器的防冻结功能,当检测到蒸发器的温度T2连续一段时间低于某温度值时,压缩机停止工作,等到T2上升到某温度时才开始工作。如美的分体机:T2连续5分钟低于2 ℃则停压缩机,内风机转速不变,T2上升到8 ℃后再开压缩机。

确保压缩机壳体底部温度高于冷凝器中部温度 5 ℃以上。若不能保证,压缩机油会被冷媒稀释,润滑油会失去机能,这样压缩机滑动部分开始磨损,最终造成不能运转。

6)匹配性能时

调节毛细管和冷媒量的组合,可得出对应的出风温度

选择出风温度最低的毛细管和冷媒量的组合测试能力

针对测试结果作一些微调节,把空调各参数到匹配到一个最佳组合。

7)不合格项目微调与整改

能力不足:

压缩机是否过小?

毛细管与冷媒量是否是最佳组合?

室内侧与室外侧风量是否合理?

两器大小是否合理?

功率过高与最大制冷跳停:

外侧风量是否合理?

冷凝器大小是否合理?冷凝器制作是否有问题(没有胀紧、叠片、倒片、片距不对)是否冷媒过多或者毛细管过长?

冷凝器流路设计不合理造成严重复热,或流路半堵,降低冷凝器性能?

凝露工况不合格

低风风速是否定得过低?(风速过高会造成吹水)

室内机是否漏风?是否流路不均,严重偏流?

冷媒是否不足,造成缺液蒸发?

室外机有冷媒流动声

毛细管组件用防振胶包住

在两个管径变化大的地方加过渡管

在过渡管处包防振胶

异声或噪音超标

如果是风道的异声,则要改变风轮转速、安装位置或换风轮

如果是制冷系统的异声,则在固频不合格处加配重块或防振胶改变其固频

在配管振动大的地方贴防振胶

在压缩机排气管上加消声器

压缩机包隔音棉

钣金件上贴隔音棉

三、影响EER、COP 的主要因素

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

具有传热温差的外部不可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

循环效率(热力完善度)

空调器的EER、COP影响主要因素

1、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

逆向循环是一种消耗功的循环,所有的制冷机都是按逆向循环来工作的。

当高温热源与低温热源的温度不变时,具有两个可逆的等温过程和两个等熵过程的逆向循环称为逆卡诺循环。

1、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

如图所示的逆卡诺循环T-s图,制冷剂放热时的温度与高温热源的温度均为T2,制冷剂吸热时的温度与低温热源的温度均为T1。

2、不可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

如图所示的不可逆卡诺循环T-s图,制冷剂放热时的温度为Tk,高温热源的温度为T2,制冷剂吸热时的温度为T0,低温热源的温度为T1。则制冷系数为:EER1=T0/(Tk-T0)

任何一个不可逆循环的制冷系数总是小于相同热源温度时的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

所有的实际的制冷循环都是不可逆循环。

3、循环效率(热力完善度)

循环效率是表示实际循环的完善性接近可逆卡诺循环的程度,定义为:

η=EER1 / EER0

在两个热源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提高η或EER1的方法有:

降低Tk温度

升高T0温度

同时降低Tk温度和升高T0温度

3、循环效率(热力完善度)曲线图

4、如何提高空调器的EER

从制冷系统上说,降低冷凝温度Tk和升高蒸发温度T0都可以使EER上升

采用高效的压缩机

适当加大冷凝器、加大室外机的风量,使Tk下降

适当加大蒸发器、加大室内机的风量,使T0上升

利用高效的换热器,例如用内螺纹管代替光管、全铝换热器

从整机上说

采用高效的直流电机代替交流电机

采用直流变频压缩机代替普通定速压缩机或交流变频压缩机

冷媒充注量尽量少

采用排量较大的变频压缩机代替排量较小的变频压缩机,以压缩机的额定频率来做制冷的主频

加大内外机风量的同时要考虑风机功率的增加,从整机上说,不一定是风量越大EER越高制冷系统要匹配到一个最佳状态

《计算机应用基础》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填空题: 1.信息技术在现代工业工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CAD是的缩写。 2.冯.诺依曼提出了原理,奠定了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的技术基础。 3.用来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资源,并提供人机界面的系统软件是。 4.在计算机系统中,1MB= bit 。 5.在微机中常用的英文字符编码是码。 6.十进制数向二进制数进行转换时,十进制数90相当于二进制数。 7.二进制数向十进制数进行转换时,二进制数1011010相当于十进制数。 8.运算器和构成CPU。 9.内存主要由和构成. 10.既是输入设备又是输出设备的是。 11.显示器越高,清晰度越好。 选择题: 1.第三代计算机称为。 A、晶体管计算机 B、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C、电子管计算机 D、.集成电路计算机 2.以下ASCII码值最大的是: A、A B、a C、0 D、9 3.下列各数中最小的是。 A、十进制数25 B、二进制数10101 A、八进制数26 D、十六进制数1A 4.计算机中用来保存程序和数据,以及运算的中间结果和最后结果的装置是。 A、RAM B、ROM C、内存和外存 D、高速缓存 5.以下不是影响计算机性能和速度的主要因素是: A、CPU B、内存容量 C、计算机字长 D、磁盘容量 6.下列外部设备中,属于输出设备的是。 A、扫描仪 B、键盘 C、绘图仪 D、光笔 7.下面哪一种不属于外存储器。 A、硬盘 B、磁带 C、ROM D、光盘 8.计算机能直接执行的程序是。 A、汇编语言程序 B、机器语言程序 C、源程序 D、高级语言程序 9.Pentium Ⅳ是64位的微处理器,这里的64位表示的是的技术指标。 A、字节 B、字长 C、速度 D、容量 第二章操作系统及其应用 选择题 1.启动Windows后,出现在屏幕整个区域的称为()。 A、桌面 B、窗口 C、资源管理器 D、工作区 2.在Windows桌面底部的任务栏中,可能出现的图标有()。

第二章-制冷空调基础知识

【课题】第二章制冷空调基础知识 第一节热力学定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工质的基本状态参数,理解热力学定律的涵及应用。 2.能力目标: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实事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热力学定律的涵及应用。 【教学难点】焓湿图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分析法、演示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4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2分钟) 在热力工程中,实现热能与机械能的转换或热能的转移,都要借助于一种携带热能的工作物质即工质,各种气体、蒸气及液体是工程上常用的工质。在热力过程中,一方面工质的热力状态不断地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工质与外界之间有能量的交换。因此,工质的热力性质及热能转换规律是工程热力学研究的容。 〖新课〗 1-2学时 第一节热力学定律 一、工质的物理性质及基本状态参数 1.物质的三态 固态、液态及气态,三态之间是通过吸热或放热来完成其状态转化的。 (1)固态该种状态的物质分子间的引力比其它两种状态大,且分子间的距离最小。固体具一定形状。 (2)液态液态的物质分子间的引力较小而间距较大。分子间相互可移动,因此液体具有流动性而且无一定的形状。 (3)气态和上述两种状态相比较,气态物体的分子间距离最大而分子间引力很小,分子间无相互约束,不停地进行着无规则的运动。因此,气体无形状,元固定体积。 物质的状态取决于分子之间引力的大小和其热运动的强弱。 2.基本状态参数 热力学中常见的状态参数有(基本状态参数)温度T、压力p、密度或比体积v、比能u、比焓h等。 (1)温度描述热力系统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热力学温度的符号用T表示,单位为K (开)。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之间的关系为 t = T-273.15 K或T = 273.15 K + t t——摄氏温度,℃。 (2)压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3. 使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了解并能够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两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不含*号部分)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号部分是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教学要求而设立的内容,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基础模块总的教学时数为96~108学时。 2. 职业模块为限定选修内容,是结合基础模块进行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训练,教学时数为32~36学时。职业模块旨在提升学生在工作、生活中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教学中可根据需要选择内容。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本大纲对教学要求的层次表述 1. 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 了解:指对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 理解:指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有一定的理

空调系统匹配

空调系统匹配 一、制冷基本原理 1、定义 制冷:从低于环境的物体中吸取热量,并将其转移给环境介质的过程。 制冷机:完成制冷循环所必需的机器和设备的总称。 制冷装置:将制冷机同使用冷量的设施结合在一起的装置。如冰箱,空调机等。 制冷剂:除半导体制冷以外,制冷机都是依靠内部循环流动的工作介质来实现制冷过程,完成这种功能的工作介质,称为制冷剂,也称制冷工质,俗称雪种。 2、制冷的基本原理 由于热量只能自动地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因此实现制冷必须包括消耗能量的补偿过程。制冷机的基本原理:利用某种工质的状态变化,从较低温度的热源吸取一定的热量Q0,通过一个消耗功W的补偿过程,向较高温度的热源放出热量Qk,。在这一过程中,由能量守恒得 Qk= Q0 + W。 3、制冷的基本方法 相变制冷:利用液体在低温下的蒸发过程或固体在低温下的熔化或升华过程向被冷却物体吸取热量。普通空调器都是这种制冷方法。 气体膨胀制冷:高压气体经绝热膨胀后可达到较低的温度,令低压气体复热即可制冷。 气体涡流制冷:高压气体经过涡流管膨胀后即可分离为热、冷两股气流,利用冷气流的复热过程即可制冷。 热电制冷:令直流电通过半导体热电堆,即可在一端产生冷效应,在另一端产生热效应。4、单级压缩蒸气制冷循环 蒸气压缩式制冷机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制冷机,有单级、多级和复叠式之分。 单级压缩蒸气制冷机是指将制冷剂经过一级压缩从蒸发压力压缩到冷凝压力的制冷机。单级制冷机一般可用来制取-40℃以上的低温。 普通的空调器都是利用单级压缩蒸气制冷机的原理制造的。 单级压缩蒸气制冷机的由以下几个基本组成部份: 压缩机 冷凝器 节流机构(毛细管) 蒸发器 制冷剂

制冷空调基础知识教案设计

【课题】 第二章制冷空调基础知识 第一节热力学定律 新授课【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工质的基本状态参数,理解热力学定律的涵及应用。 2.能力目标: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实事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热力学定律的涵及应用。 【教学难点】 焓湿图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分析法、演示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 4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2分钟) 在热力工程中,实现热能与机械能的转换或热能的转移,都要借助于一种携带热能的工作物质即工质,各种气体、蒸气及液体是工程上常用的工质。在热力过程中,一方面工质的热力状态不断地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工质与外界之间有能量的交换。因此,工质的热力性质及热能转换规律是工程热力学研究的容。 〖新课〗 第一节热力学定律 一、工质的物理性质及基本状态参数 1.物质的三态 固态、液态及气态,三态之间是通过吸热或放热来完成其状态转化的。 (1)固态该种状态的物质分子间的引力比其它两种状态大,且分子间的距离最小。固体具一定形状。 (2)液态液态的物质分子间的引力较小而间距较大。分子间相互可移动,因此液体具有流动性而且无一定的形状。 (3)气态和上述两种状态相比较,气态物体的分子间距离最大而分子间引力很小,分子间无相互约束,不停地进行着无规则的运动。因此,气体无形状,元固定体积。 物质的状态取决于分子之间引力的大小和其热运动的强弱。

2.基本状态参数 热力学中常见的状态参数有(基本状态参数)温度T 、压力p 、密度ρ 或比体积v 、比能u 、比焓h 等。 (1)温度 描述热力系统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热力学温度的符号用T 表示,单位为K (开)。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之间的关系为 t = T -273.15 K 或 T = 273.15 K + t t ——摄氏温度,℃。 (2)压力 S F p = F ——整个边界面受到的力,N ; S ——受力边界面的总面积,m 2。 绝对压力、工作压力和环境大气压力之间的关系为 (负压)(正压);e am b e am b p p p p p p -=+= p amb ——当地大气压力; p e ——工作压力。 (3)比体积和密度 系统中工质所占有的空间称为工质的体积。而单位质量的工质所占有的体积称比体积,用v 表示,单位为m 3/kg 。决定压缩机制冷量的重要参数。与工质密度互为倒数。 例2-1 锅炉中蒸汽压力表的读数Pa 103.325e ?=p ;凝汽器的真空度值,根据真空表读为Pa 105.94e ?=p 。若大气压力Pa 1001325.15amb ?=p ,试求锅炉及凝汽器中蒸汽的绝对力。 解 锅炉中水蒸气的绝对压力 Pa 1033.313Pa 1032.3Pa 1001325.1555e am b ?=?+?=+=p p p 凝汽器(电压电容)中的绝对压力 Pa 10633.0Pa 105.9Pa 1001325.1445e am b ?=?-?=-=p p p 3.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RT p =υ R g ——气体常数 对于质量为m (kg )的理想气体,其状态方程为 mRT pV = V ——质量为m (kg )的气体所占有的体积,m 3;其它各参数同前。 二、热力学定律及应用 能量守恒及转换定律: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系统转移到一个系统。 在实际的工质状态变化中,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为: w +?=u q q ——加给1 kg 工质的热量,J/kg ; △u ———1 kg 工质能,J/kg ; w ——机械功,J/kg 。 热力学第二定律:

2019春国开网《计算机应用基础》答案

第一章 1.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当包括()。 正确答案是: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 2. ()是一种系统软件。 正确答案是:操作系统 3. 某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程序属于()。 正确答案是:应用软件 4. ()构成计算机的物理实体。 正确答案是:计算机硬件 5. 微型计算机中()的主要功能是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 正确答案是:运算器 6. 下列设备中,()属于输出设备。 正确答案是:显示器 7.微机的核心部件是()。正确 答案是:微处理器 8.()是微型计算机中运算器、控制器及内存储器统称。 正确答案是: CPU 9.1MB=()。 正确答案是: 1024KB 10.下列数中最小的数是()。正确 答案是:( 75)8 第二章 1. Windows 7是一种()的操作系统。 正确答案是:单用户/ 多任务 2. 在 Windows 7 中,若要运行一个指定程序,应使用()菜单中的“运行”命令。 正确答案是:开始 3. Windows 7 提供了一种()技术,以方便进行应用程序间信息的复制或 移动等信息交换。 正确答案是:剪贴板 4. 关闭 Windows 7 ,相当于()。 正确答案是:关闭计算机 5. 按住鼠标器左钮同时移动鼠标器的操作称为()。 正确答案是:拖拽 6. 在 Windows 7 中,显示在应用程序窗口最顶部的称为()。 正确答案是:标题栏 7. 在 Windows 7 中,应用程序窗口()颜色的变化可区分活动窗口和非活动窗口。

正确答案是:标题栏 8. ()击任务栏中的任务按钮,可以弹出相应的快捷菜单。 正确答案是:右 9. 在 Windows 7 中,()是操作系统的控制管理中心。 正确答案是:控制面板 10.在资源管理器中,当删除一个或一组文件夹时,该文件夹或该文件夹组下的 ()将被删除。 正确答案是:所有子文件夹及其所有文件 11. 在资源管理器中,单击第一个文件名后,按住()键,再单击最后一个 文件,可选定一组连续的文件。 正确答案是: Shift 12. 在资源管理器中,若想格式化一个磁盘分区,应()该盘符并选定“格式化”命令。 正确答案是:右击 13.在 Windows 7 中,启动中文输入法或切换中文输入方式到英文方式,应同时 按下()键。 正确答案是: +< 空格 > 14. 在资源管理器中,()菜单项提供了文件夹设置功能。 正确答案是:工具 15. 在资源管理器中,选定文件或文件夹后,按住()键,再拖曳到指 定位置,可完成复制文件或文件夹的操作。 正确答案是: Ctrl 16. 在 Windows 7 资源管理器中,如果工具栏未显示,可以单击()按钮进行设置。 正确答案是:组织 17. 在Windows 7 中,任务栏()。 正确答案是:可以显示在屏幕任一边 18. 使用屏幕保护程序,是为了()。 正确答案是:延长显示屏使用寿命 19. 磁盘清理的主要作用是()。 正确答案是:进行文件清理并释放磁盘空间 20. 死机是指()。 正确答案是:出现鼠标停滞/ 键盘无法输入等现象 第三章 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个阶段。 正确答案是: 4 2. 计算机联网的主要目的是()。 正确答案是:共享软 / 硬件和数据资源 3. 不能完成计算机间互连的介质是()。 正确答案是:飞机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概念、计算机系统组成、计算机各大硬件设备、计算机的数制和信息的表示与存储,并熟悉计算机的产生、发展、特点和应用领域,了解计算机中字符编码的概念。 计算机概述 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及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21世纪的今天,掌握和使用计算机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技能。 1.1.1计算机的诞生及发展 1946年2月,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埃尼阿克)在美国加州问世。ENIAC使用了17468电子管,1500个继电器,体积3000立方英尺(1立方米=35.346立方英尺),占地170平方米,重30吨,耗电174千瓦。内存17K,字长12位,运算速度每秒5000多次加法运算,300多次乘法运算,比当时最快的计算工具快300倍,耗资40万美金。在当时用它来处理弹道问题,将人工计算使用20小时缩短到30秒。但是ENIAC却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它不能存储程序。如图1-1所示。 图1-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几乎在 同一时期,着名数学家提出了“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的概念。其主要思想为: 1)采用二进制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 2)计算机应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 3)采用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的工作方式。 所谓存储程序,就是把程序和处理问题所需的数据均以二进制编码形式预先按一定顺序存放到计算机的存储器里。计算机运行时,中央处理器依次从内存储器中逐条取出指令,按指令规定执行一系列的基本操作,最后完成一个复杂的工作。这一切工作都是由一个担任指挥工作的控制器和一个执行运算工作的运算器共同完成的,这就是存储程序控制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应用基础答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答案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2014年春季期末作业考核 《计算机应用基础》 满分 100分 一、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一个文件大小为10G,这个文件为多少MB、KB、B 答:10G=10240MB ,10G=KB,10G= 2.将十进制数45转换成对应的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各是多少答:二进制 101101,八进制 55,十六进 2D。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请画出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基本构成框图。 答: 2.怎样将d盘“作业”文件夹中的文件扩展名是“doc”的文件复制到e盘的“练习一”文件夹中,写出操作步骤。 答:打开d盘“作业”文件夹,搜索文件名为“*.doc”,就显示全部doc 文件,全选复制。打开e盘“练习一”文件夹,粘贴就可以了。3.“PowerPoint”的超级链接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在哪个菜单选项中进行,提供了几种 链接方式 答:本质上是一个跳转装置,只要触发它,跳转装置可以让你在任何状态下无条件转向目的地,所以通常情况下,需要跳转时使用超级链接。在菜单“动作设置” 选项中进行。三种方法: 1. 利用“动作设置”创建超链接。 2. 利用“超链接”按钮创建超链接。 3. 利用“动作”按钮来创建超链接。 4.在哪个菜单的哪个选项中添加Word分页符和分节符分节符和分页符有什么作用 答:“插入”菜单里的“分隔符”选择分节符或者分页符,“分页符”的作用只是分页,它不影响页眉页脚页码等格式设置。“分节符”的作用除了具有分页的功能外,还可以对每一节内的页眉页脚页码等格式进行独立设置,且还有分节不分页的功能,它比分页符的功能要强得多。 5.在Excel中自动填充“数据序列”应怎样进行操作 答:1.若起始数据中含有半角阿拉伯数字,则填充的效果是字符复制,而其中的数字向下或向右拖动为递增,向上或向左拖动为递减。

(完整版)汽车空调系统匹配计算

摘要 汽车空调的普及,是提高汽车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舒适性,可靠性,安全性的要求愈来愈高。国内近年来,汽车生产厂家越来越多,产量越来越大,大量中高档车需要安装空调。因此,对汽车空调的研究开发特别重要。 本论文针对吉利LG—1空调系统匹配设计,对普通轿车空调系统的设计开发原理和特点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 第一章概论 1.1 汽车空调的作用及其发展 汽车工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其发展必然会带动汽车空调产业的发展。汽车空调作为空调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它能创造车室内热微环境的舒适性,保持车室内空气温度、湿度、流速、洁净度、噪声和余压等在热舒适的标准范围内,不仅有利于保护司乘人员的身心健康,提高其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而且还对增加汽车行始安全性具有积极作用。 就世界上汽车空调技术发展的历史来看,其发展的速度也是惊人的。1927年就诞生了较为简单的汽车空调装置,它只承担冬季向乘员供暖和为挡风玻璃除霜的任务。直到1940年,由美国Packard公司生产出第一台装有制冷机的轿车。1954年才真正将第一台冷暖一体化整体式设备安装在美国Nash牌小汽车上。1964年,在Cadillac轿车中出现了第一台自动控温的汽车空调。1979年,美国和日本共同推出了用微机控制的空调系统,实现了数字显示和最佳控制,标志着汽车空调已进入生产第四代产品的阶段。汽车空调技术发展至今,其功能已日趋完善,能对车室进行制冷,采暖,通风换气,除霜(雾),空气净化等。我国空调产业发长速度虽然较快,但是目前国内车用空调系统生产基本上仍是处于引进技术与开发、研究并举的阶段。 1.2 汽车空调的特点 汽车空调使用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结构、材料、安装、布置、设计、技术要求等方面与普通空调,如建筑物空调,有着较大的差别: 1)在动力源处理上,车用空调压缩机只能采用开启式的结构型式,这就带来空调系统轴封要求高,制冷剂容易泄漏的问题。 2)作为空调的对象,汽车车室容积狭小,人员密集,其热、湿负荷大,气流分布难以均匀,要求所选配的车用空调机组制冷量要大,能降温迅速。 3)当车用空调装置消耗汽车主发动机的动力时,必须考虑其对汽车动力也操纵性能的影响,也必须考虑车速变化幅度大或变化频繁,给空调系统制冷剂流量控制、制冷量控制、系统设计带来的影响。 4)汽车本身结构非常紧凑,可供安装空调设备觉得空间极为有限,不仅对车用空调装置的外形、体积和质量要求较高,而且对其性能和选型也会带来影响。 5)汽车是运动中的物体,对汽车空调系统各组成部件的振动、噪声、安全、可靠等方面的技术要求严格。6)车用空调装置的结构、外形和布置,必须考虑其对汽车底盘、车身结构件及汽车行驶稳定性、安全性的影响。 第二章课题的目的及现实意义 2.1 课题主要目的 本空调系统的国产化开发是按照浙江吉利轿车的要求进行系统仿制,本着通用性和互换性的原则而进行的。本系统参照于日本威驰轿车空调系统,适用于小型轿车空调系统的研发。 压缩机总成的装配位置与原装系统相同,重新设计压缩机支架及涨紧机构,仍采用V型皮带轮。 风机、干燥器、电磁阀及各部件,位置和型号与威驰轿车原装系统选配相同。 管路走向及固定方式与原装基本相同,对接口尺寸按我公司标准做相应的修改。

奥鹏计算机应用基础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计算机应用基础》 满分 100分 一、判断对错(每小题1分,共10分) (√)1.冯.诺依曼提出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结构理论基础。 (×)2.DOS操作系统是一个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3.没有装配软件系统的计算机不能做任何工作,没有实际的使用价值。 (×)4.Windows中的记事本和写字板都不能插入图片。 (×)5.Windows回收站中的文件不占有硬盘空间。 (√)6.在Word中可以实现文字环绕图片的效果。 (×)7.在Excel中,选取连续单元格必须用ALT键配合。 (×)8.在PowerPoint中,只有备注视图和母版视图状态可以对母版进行编辑和修改。 (√)9.用户可以对某张幻灯片的背景进行设置而不影响其它幻灯片。 (√)10.文件型病毒传染的对象主要是.COM和.EXE类型的文件。 二、计算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设汉字点阵为32×32,那么100个汉字的字形码信息需占用多少字节? 解:32×32÷8×100=12800 100个汉字的字形码信息需占用 12800字节。 2.将二进制数100101转换对应的十进制数和对应的十六进制数。 解:100101=25*1+24*0+23*0+22*1+21*0+20*1=37 二进制 100101转换对应的十进制数值为 37。 10=0010=2 0101=5 合并得 25 二进制 100101转换对应的十六进制数值为 25。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计算机由哪五部分组成?请解释各部分的功能,并画出它们的工作原理图。 答: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运算器是执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功能部件。控制器是按照人们预先确定的操作步骤,控制计算机各部件步调一致的自动工作的功能部件。存储器是用来存储信息的功能部件。输入设备是用来接受用户输入的原始数据和程序,并把它们转变为计算机能识别的形式存放到内存中。输出设备是用于将存放在内存中由计算机处理的结果转变为人们所接受的形式。 2.简述什么是裸机? 答:把电脑的各个配件简单的组装了起来,而没有装上任何软件叫裸机。 3.INTERNET提供的服务有哪些? INTERNET 提供的服务包括 WWW 服务, 电子邮件 (E-mail ) , 文件传输 (FTP ) , 远程登录 (Telnet ) , 菜单式检索器(Gopher ) ,WIAS, 新闻论坛(Usenet ) ,新闻组(News Group ) ,

制冷基础知识

制冷基础知识 一、制冷术语: 什么叫工质? 凡是用来实现热能与机械能的转换或用来传递热能的工作物质统称为工质。在制冷装置中,不断循环流动以实现能量转换的工作物质称为工质。也是制冷系统中完成制冷循环的工作介质。例如:氟利昂、氨、水等。 什么叫制冷剂? 制冷剂即制冷工质,是制冷系统中完成制冷循环的工作介质。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吸取被冷却对象的热量而蒸发,在冷凝器内将热量传递给周围空气或水而被冷凝成液体。制冷机借助于制冷剂的状态变化,达到制冷的目的。 什么叫载冷剂? 载冷剂也称冷媒是指在间接制冷系统中用以传送冷量的中间介质。载冷剂在蒸发器中被制冷剂冷却后,送到冷却设备中,吸收被冷却物体或环境的热量,再返回蒸发器被制冷剂重新冷却,如此不断的循环,以达到连续制冷的目的。载冷剂传递冷量是依靠显热作用,而不象别的制冷剂那样依靠蒸发潜热来实现制冷。例如:空气、水、盐水、有机化合物及其水溶液等。 二、制冷系统中的工作参数的概念 1、温度:温度是表示物质冷热程度的量度。 常用的温度单位(温标)有三种:摄氏温度、华氏温度、绝对温度。

1)摄氏温度(t ,℃):我们经常用的温度。用摄氏温度计测得的温度。 2)华氏温度(F ,℉):欧美国家常用的温度。 3)绝对温标(T,oK):一般在理论计算中使用。 三种温度单位之间换算: A、华氏温度F (℉) = 9/5×摄氏温度t(℃) +32 (已知摄氏温度求华氏温度) B、摄氏温度t (℃)= [华氏温度F(℉)-32]×5/9 (已知华氏温度求摄氏温度) 例: F (℉) t (℃) 212 100 32 0 5 -15 0 -17.8 C、绝对温标T(oK)= 摄氏温度t (℃) +273 (已知摄氏温度求绝对温度) 例: t (℃) T(oK) -30 243 -10 263 0 273

计算机应用基础 答案(1)

2014年春季期末作业考核 《计算机应用基础》 满分 100分 一、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一个文件大小为10G,这个文件为多少MB、KB、B? 答:10GB=10240NB=10485760MB=10737418240B 2.将十进制数45转换成对应的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各是多少? 答:二进制是101101,八进制是55,十六进制是2D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请画出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基本构成框图。 答: 2.怎样将d盘“作业”文件夹中的文件扩展名是“doc”的文件复制到e盘的“练习一”文件夹中,写出操作步骤。 答:打开d盘“作业”文件夹搜索文件名为“*.doc”,就显示全部doc文件,全选复制,然后打开e盘的“练习一”文件夹,全部粘贴。 3.“PowerPoint”的超级链接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在哪个菜单选项中进行,提供了几种链接方式? 答:本质上是一个跳转装置,只要触发它,跳转装置可以让你在任何状态下无条件转向目的

地,所以通常情况下,需要跳转时使用超级链接。在菜单“动作设置” 选项中进行。三种方法,1. 利用“动作设置”创建超链接,2. 利用“超链接”按钮创建超链接,3. 利用“动作”按钮来创建超链接 4.在哪个菜单的哪个选项中添加Word分页符和分节符?分节符和分页符有什么作用?答:在插入菜单分隔符选项可以添加分页符和分节符,“分页符”的作用只是分页,它不影响页眉页脚页码等格式设置。“分节符”的作用除了具有分页的功能外,还可以对每一节内的页眉页脚页码等格式进行独立设置,且还有分节不分页的功能,它比分页符的功能要强得多。 5.在Excel中自动填充“数据序列”应怎样进行操作? 答:1.若起始数据中含有半角阿拉伯数字,则填充的效果是字符复制,而其中的数字向下或向右拖动为递增,向上或向左拖动为递减。2. 若起始数据为字符型、逻辑型或其他不含有数字的字符型数据,填充的效果是复制起始单元格的数据;若字符与数字混杂,同字符型数据的填充情形一样;若全为数字,与字符型数据不同的是,若整数部分数字位数不超过15位,都能实现序列填充。3. 若起始数据为日期型,则填充的效果是日期按天数递增或递减,如2004-3-14、2004-3-15、2004-3-16.4. 若起始数据为时间型,则填充的效果是单元格的时间型数据按小时数递增或递减,如3:34、4:34、5:34。5. 若起始数据为已定义的“自定义序列”中的数据,则填充的效果是按自定义的特殊序列中的顺序循环填入。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请详细介绍一个你所熟悉的软件的功能和基本使用方法,谈谈学习本课程的收获。答;例如excel,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工具,可用于创建电子表格并设置其格式,分析和共享信息以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使用、丰富的直观数据以及数据透视表视图,可以更加轻松地创建和使用专业水准的图表。它能够方便的制作出各种电子表格,使用公式和函数对数据进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总结ok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总结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入门课程,开设本课程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牢固地树立“计算机意识”,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理论和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本人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已近多年,结合这些年的教学实践,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作一些粗浅的思考。 1、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首先,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必须全面熟练地掌握所用的教材,然后,精心地对它进行加工处理,并且有目的地收集有关资料,与所用教材有机结合,还必须关注计算机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动态,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更新知识。因为计算机的发展变化真可谓日新月异,教材中难免出现“陈旧过时”、甚至错误的内容。如果教师对计算机的发展现状和动态不闻不问,光知道照本讲解,就有可能把错误信息传授给学生. 例如,在许多版本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中,关于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往往只提到病毒对软件的破坏作用,而根本没提到对硬件也能起破坏作用。但C1H病毒却使计算机硬件遭到严重的破坏,如果教师照搬教材的内容,就可能造成一次错误的传授。 现在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有能动性的教学对象,他们是教学的主体,教师除了课堂的讲解和实践的指导,还应该鼓励学生多使用相关的计算机

辅助教学。 学生有较多自由安排的时间,他们的活动范围也不限于课堂和教室,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和鼓励学生走进图书、阅览室,开阔视野,多翻阅一些有关计算机的报刊杂志,增长知识,以弥补课堂知识的局限性。 2.以应用为目的,以兴趣为动力 对于大多数职业学生来说,将不会从事计算机的科研与开发,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解决或辅助解决实际问题.所以,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目标的确定,就是本着以应用为目的,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就具备一定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的实施,包括教师的讲授,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以及对学生的成绩考核,应本着应用为目的,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教学的线索,靠这根线索把有关的知识点有机地串联起来。 如学习Powerpoint2000应用知识时,在正式讲授前,教师就把任务提交给学生,要求在本章内容结束时,能利用本章知识把个人的简历制作成演示片,并要求对其中幻灯片的表现效果进行个性化设计,这样以应用为目的进行作业设计,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的学习就有方向性,任务完成了,他们也理解了相关的知识。如果说由于应用的目的,学生会出于外在压力“要我学”,那么,由于兴趣的缘故,学生会出于内在动力变成“我要学”,在兴趣的作用下,学习不但更主动,而且也更有效,教师应该考虑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兴趣,使他们在兴趣的推动下,深入学习。

计算机应用基础练习题及答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期末复习(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1.在计算机中,用()个二进制位组成一个字节 A.2 B.4 C.6 D. 8 2.目前市场上流行的“酷睿i7”指的是() A.硬盘容量 B.主频 C. 64位四核CPU D.内存容量 3.显示器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是() A.存储设备 B.输入设备 C.输出设备 D.主(内)存储器 4.在下列存储器中,访问周期最短的是() A硬盘存储器 B. 外存储器 C.内存储器 D.输出设备 5.PC机最主要的工作特点是() A. 高速度 B. 高精度 C. 存储程序与自动控制 D. 记忆力强 6.对待计算机软件的正确态度() A.计算机软件不需要维护 B. 计算机软件只要能复制就不必购买 C.受法律保护的计算机软件不能随便复制 D. 计算机软件不必备份 7.微型机的核心部件是() A.CPU B.外存储器 C. 键盘 D. 显示器 8.计算机存储器的基本单位是() A.字节 B. 整数 C. 字长 D. 符号 9.计算机向使用者传递计算和处理结果的设备称为() A.输入设备 B. 输出设备 C. 存储器 D. 微处理器 10.最接近机器指令的计算机语言是() A.JAVAB.VBC.汇编语言 D.C语言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 1.微型计算机总线一般有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组成。 2.通常人们所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 3.计算机指令是由操作码和操作数组成的。 4.查找和清楚病毒可以使用杀毒软件。 5.计算机发展的各个阶段是以元器件作为标志的。 6.文件具有四种属性设置,即只读、存档、隐藏和系统。 7.通过回收站可以回复倍误删的文件或文件夹。 8.使用鼠标器的基本操作有指向、单击、双击、拖拽。 9.在windows7中管理文件和文件夹可以使用资源管理器或库。 10.windows7提供的截图工具可以在附件中找到。 三.判断题(每题2分) 1.用户如要使用电子邮件功能,需向附近的一个邮局申请,办理并建立一个自己专用的邮箱。(×) 2.高速网络技术是信息高速公路的核心技术之一。(√) 3用户使用电子邮件只能传送文本信息。(×) 4.在计算机局域网中,只能共享软件资源,不能共享硬件资源。(×) 5.多用户计算机系统是计算机网络。(×) 6.打印预览窗口只能显示文档的打印效果,不能进行文档的编辑操作。(×)7.选择“页眉”或“页脚”后系统默认各节之间有相同的页眉或页脚。(√)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教案1

教案

一、新课引入 找同学举例自己利用计算机进行哪些操作。 二、讲授 1.计算机发展与特点 (1)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在美国的宾西法尼亚大学诞生。 (2)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 (3)计算机发展的四个时代: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4)计算机的主要特点:运行速度快,计算能力强(MIPS);计算机精确度高,数据准确度高;具有超强的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自动化程序高,通用性强;支持人机交互。 (5)计算机的发展趋势:超高速、超小型、并行处理和智能化。 2.计算机的分类和应用 (1)按性能差异,计算机分为超级计算机、大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 (2)按用途划分,计算机分为专用计算机(控制轧钢过程、计算机导弹弹道的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 (3)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信息处理(办公自动化、情报检索、图书管理、人口统计、银行业务)、科学计算(航天、军事、气象)、过程控制(工业、交通运输的自动控制,对导弹和人造卫星的跟踪与控制)、计算机辅助X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质量保证CAQ)、人工智能(AI)、网络通信(利用Internet 浏览新闻、检索信息、收发电子邮件、购买商品)、多媒体应用、虚拟现实。 3.常用数制 (1)进制:用一组固定的符号和统一的规则来表示数值的方法。按照进位方式计数的数制称为进位计数制。常用的数制有二进制、十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 (2)基数:数制中包含数码的个数。 (3)计算机采用二进制的原因:易于物理实现、运算规则简单、机器可靠性高、逻辑判断方便。 4.各进制之间的转换 (1)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转换成十进制:按位权展开,逐个相加即可。 (2)十进制转换成二进制:整数部分采用“除2取余倒读”法,小数部分采用“乘2取整下读”法。 (3)二进制转换成八进制:三位的二进制转换成一位的八进制。 (4)二进制转换成十六进制:四位的二进制转换成一位的十六进制。

计算机应用基础答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模拟卷(A卷) 简答题(40分) 1.冯诺依曼的计算机结构有哪五大部分构成(5分) 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2.按拓扑结构分网络可以分为哪几类(5分) 总线型拓扑结(BUS)、星型拓扑结构(STAR)、环型拓扑结构(RINR)、树型拓扑结构(TRGE)、网型拓扑结构. 3.常见的Internet服务有哪些(4分) 1、环球网(WWW) 2、电子邮件(E-mail) 3、文件传输协议(FTP) 4、远程登录(Telnet) 5、电子公告牌系统(BBS) 4.Windows操作题目(写出关键步骤)(6分) (1)在桌面上建立AA文件夹,在AA文件夹建立一个名为“JSB”的快捷方式,该快捷方式所指向的对象为“记事本”程序。(记事本程序的文件为“C:\WINDOWS\system32\”) 步骤:在桌面空白处右击—选择新建文件夹,重命名为“AA”,打开“AA”文件夹,右击选择创建快捷方式,在“浏览”中找到“C:\WINDOWS\system32\”,点下一步,名称输入“JSB”,完成即可。 (2)将CC文件夹中的“Excel”和“Word ”两个文件夹复制到AA文件夹中,并将“Excel”改名为“TEST”,并将其设置为隐藏属性。 步骤:打开“cc”文件夹,按住“ctrl”键选中“excel”和“word”两个文件夹,右击选择“复制”,打开“AA”文件夹,右击粘贴。在“excel”文件上右击,重命名为“TEST”,右击选择属性,在常规选项卡中,将属性改为“隐藏” 5.WORD操作题目(6分) (1)WORD的视图模式有哪几种 草稿视图、Web版式视图、页面视图、阅读版式视图、大纲视图 (2)修改文档中的首行缩进2个字符,有哪两种方法实现 1.使用段落格式中的首行缩进2字符; 2.在每个段落开头单击空格键缩进2个字符距离。 6.EXCEL题目(8分)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学院计算机学院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主讲教师肖燕 职称讲师

第1xx 计算机基础 【教学目标】 1、解计算机发展概况; 2、熟悉计算机的分类、特点及应用; 3、掌握计算机中常用数制及计算机中数和字符的表示。 【教学重点】 数制及编码 【教学难点】 数制转换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教学工具】 粉笔+多媒体 【教学学时】 2学时 【教学过程】 1.引入 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办公、娱乐的重要工具,了解关于计算机的工作方式,以及会使用计算机成为大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2.教学内容与设计 1.1 计算机的概述 1.1.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1.1.2 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 ①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②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③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④第四代: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1.1.3 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①字长 ②运算速度 ③主频 ④存储容量 1.1.4 计算机的类型和特点 ①计算机的类型

按照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方式分类:模拟计算机和电子数字计算机 按照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分类: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 按照计算机性能指标分类:巨型机、大型机、中/小型机、工作站、微型机、单片机 ②计算机特点 运算速度快、运算精度高、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具有自动控制能力 1.1.5 计算机的应用 ①科学计算 ②数据处理 ③过程控制 ④计算机辅助系统 ⑤人工智能 ⑥电子商务 1.2 计算机中的常用数制 1.2.1 进位记数

①进位记数制 ②进位记数特点: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 1.2.2 不同进位记数之间的转换 ①十进制数与二进制数的相互转换 整数:除2取余法小数:乘2取整法 ②十进制数与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的相互转换 例(725)10=(1325)8=(2D5)16 ③二进制数、八进制数与十六进制数的相互转换 例(1011010101.0101)2=(1325.24)8 1.2.3二进制的算术运算与逻辑运算 ①算术运算 ②逻辑运算 “与”运算,“或”运算,“非”运算,“异或”运算1.3 计算机中数和字符的表示 1.3.1 计算机中数的表示 ①定点数:定点整数、定点小数

计算机应用基础参考答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 网络核心课程形成性考核 学校名称: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班级: 国家开放大学编制

使用说明 本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总成绩 = 形成性考核成绩(30%)+ 终结性考试成绩(70%) 形成性考核构成: 序号内容形式布置时间提交时间 权 重 1形考作业书面及结果文档第6、10、15 周 第8、12、17 周 70 2实训上机及结果文档第1、5、 10 周 第7、11、16 周 15 3教学单位规定 的考核内容 相关考核及记录 表格 第1周第18周15 (1)形考作业 本课程要求完成3次形考作业,满分100分,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70%。 序号要求考核形式分数作业1完成“模块1 Windows 7 操作系统”学习客观题40 作业2完成“模块2 Word 2010 文字处理系统”学习 客观题 实操题30 作业3三 选 完成“模块3 Excel 2010 电子表格系统” 学习 30

一完成“模块4 PowerPoint 2010 电子演示文 稿系统”学习 完成“模块5 Access 2010 数据库应用系统” 学习 (2)实训 “实训”由各教学单位组织,满分100分,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15%。 (3)教学单位规定的考核内容 “教学单位规定的考核内容”由各教学单位组织,满分100分,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15%。 形成性考核分数统计表

“计算机应用基础”形考作业 (本次作业覆盖“模块1 Windows 7 操作系统”的内容,请在学完模块1后完成本次作业,要求第8周内完成。满分为40分,其中基础知识部分10分,Windows 7部分20分,网络部分10分。单选题50道、填空题50道) 基础知识选择题(共20题,分/题) 1. 以(D)为核心组成的微型计算机属于集成电路计算机。 A 机械 B 电子管 C 晶体管 D 微处理器 2.( C)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 A 第四台 B 第二台C第一台D 第三台 3. (B)电子计算机使用的主要逻辑元件是电子管。 A 第二台B第一台 C 第四台 D 第三台 4.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当包括(A)。 A 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 B 计算机与外设 C 主机、键盘与显示器 D 系统硬件与系统软件 5.(A)是一种系统软件。 A 操作系统 B 编译程序 C 工资管理系统 D 数据库 6. 某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程序属于(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