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学研究方法

经济学研究方法

经济学研究方法
经济学研究方法

经济学研究方法

学习内容

1.为什么说经济学是一门科学

2.什么是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均衡分析

3.什么是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4.实证的经济模型主要部分

学习重点

1.经济学属于社会科学,一般来说,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2.均衡分析方法是基础。

3.静态分析是本书介绍的主要方法。静态分析主要研究什么是均衡状态和达到均衡状态所需要的条件,而不管形成均衡状态的过程和达到均衡状态所需要的时间。

4.经济学研究就是建立相应的经济模型。经济模型是指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现象之有关的经济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的理论结构。

5.当代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一个实证的经济模型主要包括下述部分:定义、假设、假说和预测。

6.其他不变假设是经济模型研究的前提。

重要概念

均衡静态分析

均衡所谓经济均衡是指这样一种状态:经济决策者(作为消费者的个人、厂商)在权衡抉择其使用资源的方式或方法的时候,认为重新调整配置资源的方式已不可能获得更多的好处,从而不再改变其经济行为;或者相互抗衡的力量势均力敌,所考察的事物不再发生变化,称为所研究的事物已达到均衡状态。

静态分析(Static Analysis),主要研究什么是均衡状态和达到均衡状态所需要的条件,而不管形成均衡状态的过程和达到均衡状态所需要的时间。

自我测试

一、判断题

1.如果在两个经济变量之间存在有规则的关系,那么二者是相关的。()

2.当两个经济变量相关时,其中一个的变动导致另一个的变动。()

3.经济模型的关分健假设一是人们所作出的是他们预期能给自己带来最大福利的选择。()

4.经济模型对我们解释现实世界的价值是极为有限的,因为这些模型是从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

5.检验经济模型就要比较它的预期也现实世界的情况。()

二、选择题

1.经济学所建立的理论:()

A.是从一系列假设中推导出来的。

B.是基于一些不现实的假设,因此对解释现实世界的现象没有什么价值。

C.对个体有效而对群体无效。

D.没有什么价值,因为它们不能在实验室中得到验证。

E.在应用之前,人们必须知道和理解它们。

2.经济学被划入社会科学,是因为它研究:()

A.为什么不能作出选择。B.人们偏好的决定。C.人们如何作出选择。

D.关于社会政策的决策。E.社会行为。

3.经济学一般被看作:()

A.关于物质的科学。B.自然科学C.应用科学。D.环境科学。

E.社会科学。

4.经济学理论不能用于研究:()

A.为什么一些人比其他人更加容易戒烟。B.提高香烟税对香烟消费量的影响C.汽车进口配额对国内汽车工业的影响。

D.回学校学习并考取学位对一个人工作前途的影响。

E.降低所得税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5.从非正式的意义上说,一个经济学模型是用于说明:()

A.假设如何影响结论。B.经济学变量如何相互联系。

C.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关系。D.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关系。E.结论如何影响假设。

6.一个变量是:()

A.可以用数学方法表达的事物。B.与其他事物相关联的事物。C.任何可以计量并且会变化的事物。E.任何不能计量的事物。D.与其他事物不相关的事物。

7.在何种情况下我们不仅看到相关性,而且看到因果关系:()

A.两个变量同方向改变。B.一个变量的改变引起其他变量的改变。

C.两个变量分别向相反方向改变。D.一个变量改变后,其他一些变量随着改变。E.正两个变量同时改变。

8.下列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

A.相关性就是因果关系。B.没有因果关系,就没有相关性。

C.没有相关性,就没有因果关系。D.相关性总是意味着因果关系。

E.相关性与因果关系完全无关。

9.只要两件事情同时发生:()

A.则必定是其中一件事导致了另一件事。B.则既有相关性,又有因果关系。C.有因果关系而不一定有相关性。D.有相关性而不一定有因果关系。

E.则两件事情是相互独立的。

10.在一个理想的经济学实验里:()

A.一个变量的改变晚于另一个变量的改变。B.一个变量的改变先于另一个变量的改变。

C.改变同时发生。D.尽可能多的变量发生改变。

E.除了被研究的对象变量外,其他变量保持不变。

三、简答题

1.经济学中的均衡的含义是什么?

2.经济模型的四个基本假设是什么?

四、分析题

1.为什么说采用均衡分析方法总是不完全符合所研究问题的实际情况?假如是这样的话,为什么我们又说,科学理论对于指导实践有重大意义?

现代经济学概论

第一讲导论 ?一、什么是现代经济学 ?1、现代经济学的划分 ?我们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起来的、在当今世界上被认可为主流的经济学称为现代经济学。 ?2、现代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现代经济学以研究市场经济中的行为和现象为核心内容,而市场经济已被证明是目前唯一可持续的经济体制。 ?3、现代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 ?不少人还以为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只能用来研究规范市场制度安排下的经济问题,从而对现代经济学以及它的分析框架和适应范围持怀疑、批判、甚至否定的态度,认为不能用现代经济学来研究中国经济及其转型问题。?现代经济学的理论不仅适用于“西方”社会,也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东方” 经济学,甚至“中国特色”的经济学。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是无地域和国别区分的。 ?二、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二三四五六” ?一个行为假设、两个注意事项、三个制度安排、四个基本原理、五个分析步骤、以及六个研究技巧等。 ?1、一个行为假设:利己性假设,它是经济学中一个最核心的假设,是整个经济学的根基。 ?2、二个注意事项:(1)要注意理论结论的边界条件;(2)不能泛用经济理论,拿社会作实验。 ?3、三个制度安排:(1)法规治理;(2)激励机制;(3)社会规范。 ?政府、市场和社会来实现和实施。要做好或协调好涉及经济人的任何一件事情,无论是做行政、搞管理,或解决经济问题都离不开这三个基本的制度安排。?4、四个基本原理指的是:(1)自由选择、(2)约束条件、(3)信息对称、(4)激励相容。 ?5、五个分析步骤组成:(1)界定经济环境、(2)设定行为假设、(3)给出制度安排、(4)选择均衡结果、(5)进行评估比较。

经济学文献综述写作

经济学文献综述写作 一、文献综述的含义 文献综述(以下简称综述),不同于学术论文或科研论文。学术论文或科研论文是作者亲自对某一具体课题进行研究后所做的文章。综述是一种综合性或专题性的情报资料,属于三次文献。具体地说,是指对某一专题的近期文献,经过阅读、摘选、融会贯通、分析、对比、归纳、加工、整理而成的综合评述。文献综述有两大特点,一是“综”,即收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二是“述”,即结合作者的观点和实践经验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 文献综述虽不是科学论著,但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却不容低估。通过阅读近期原始文献而写成的综述,可以反映某一领域或某一专题的新动态、新进展、新水平、新发现、新趋向以及未来展望。因此,综述被看作是新知识突破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开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的写作是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毕业生在进入毕业论文写作之前,应该先写一篇有关的综述,以便掌握该专题的最新信息,从而为选定研究论题和修订研究计划提供有益的信息和依据。 二、收集资料:文献综述写作的基础 收集文献资料是写作文献综述的基础。因此,收集的文献资料力求广泛与全面,且尽可能收集与研究论题有关的原始文献,同时也应收集相关的权威的综述性文章。 一般地,收集文献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通过各种检索工具,如文献索引、文摘杂志进行检索。选择文献时,应由近及远,主要应用近2~3年内的文献,这样才能体现出文献综述的新观点、新水平。二是从其它文章的参考文献追溯。即从一篇或数篇最新发表、有权威性的论著或综述,及这些文章所附的参考文献中寻找所需资料,这是一种较为快速而方便的方法。 收集到的文献如何阅读取舍?通常,阅读文献大致有三个步骤:

经济学的性质与研究方法

Ch1 经济学的性质与研究方法 本章将围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向扼要介绍西方经济学的一些差不多名词概念。那个地点研究的问题是在整个经济学的基础上对一些问题的概括,初学者可能会感到有些抽象,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最终能够获得具体深入的理解。 §1-1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一、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生活中经济问题的一门学科 经济生活,即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消费,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进展的差不多的物质基础。古代的思想家曾经提出过许多有价值的观点,但与其他社会科学如哲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比较起来,经济学是一门相当年轻的学科,成为一门系统的科学是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建者,英国的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于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宝的性质和缘故的研究》,简称《国富论》

把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划小为并列的财宝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三部分。 随后英国的(James Mill,1773-1836)于1821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纲要》一书,首创四分法,即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部分。 英国的(Nassan William,Senior,1790-1864)于1836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大纲》一书提出政治经济学同自然科学一样,只应该是一门实证科学(Positive Science),而不应该是一门规范科学(Normative Science),讨论客观的事实是如何样的,至于在生产、分配环节中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增进一个社会的福利,涉及到每个人的价值推断,不是政治经济学所要研究的问题。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分不在奥国、英国、法国有三位经济学家(Karl Mengers 1840-1921)(W.S.Jevons,1835-1882),(Leon

现代经济学分析框架有五个基本组成部分

现代经济学分析框架有五个基本组成部分:界定经济环境、设定行为假设、给出制度安排、选择均衡结果、以及进行评估比较。任何一个经济理论基本上都是由这五个部分组成的。对这五个部份的讨论自然会引申到如何按科学的研究方法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可以逐步深入地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发展出新的经济理论。这就是现代经济学中通常所采用的一些基本研究方法。它包括提供研究平台,建立参照系,给出度量标尺,提供分析工具. 1、研究平台、参照系和度量标尺 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首先提供各种层次和方面的基本研究平台、建立“参照系” ,从而给出度量均衡结果和制定安排的优劣度量标尺。提供研究平台和建立参照系对任何学科的建立和发展都极为重要,经济学也不例外。提供研究平台和建立参照系有利于:(1) 简化问题,抓住问题特征;(2) 建立评估理论模型和理解现实的标尺,以及(3) 理论创新。 研究平台:现代经济学中的研究平台是由一些基本的经济理论或原理组成,它们为更深入的分析打下了基础。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类似于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即先将问题简化,再抓住问题的核心部分。当有众多因素形成某种经济现象时,我们需要弄清每个因素的影响程度。这可以通过假定其它因素不变,研究其中某个因素对经济现象的影响来做到。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现代微观经济学,而微观经济学中最基础的理论是个人选择理论---消费者理论和厂商理论。它们是现代经济学中最基本的研究平台或奠基石。这就是为什么所有的现代经济学教科书基本上都是从讨论消费者理论和厂商理论着手的。它们为个人作为消费者和厂商如何作出选择给出了基本的理论,并且为更深入地研究个人选择问题提供了最基本的研究平台。一般来说,个人的均衡选择不仅依赖于自己的选择,而且也依赖于其他人的选择。为了研究清楚个人的选择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个人选择在不受他人影响时是如何作出决策的。现代微观经济学中标准的消费者理论与厂商理论就是按照这样的研究方法得到的。在这些理论模型中,经济人被假定处于完全竞争的市场制度安排中。这样,每人都把价格作为参数给定,个人选择不受他人选择影响,并且每个人的效用或收益只依赖于自己的选择,而不依赖于他人的选择。于是消费者的决策就是在给定价格参数和收入的条件下最大化自己的效用,从而个人的最优选择是价格和收入的函数而不是其他人选择的函数。通过完全竞争市场制度安排假设及没有消费外在性假设,可使得我们先考虑最简单的个人选择问题,而先不需要考虑自己的选择对别人的影响,也不考虑别人的选择对自己的选择的影响。厂商理论也是从研究完全竞争市场下的企业是如何做出权衡取舍开始的。 刚开始学现代经济学的人往往会对这种研究方法感到不解,认为这种简单情况离现实太远,理论中的假设和现实太不相吻合,从而认为现代经济学理论没有什么用。其实,这样的批评表明这些人对科学的研究方法还没有什么理解。这种将问题简化或理想化的研究方法为更深入的研究建立了一个最基本的研究平台。这就像物理学科一样,为了研究一个问题,先抓住最本质的东西,从最简单的情况研究着手,然后再逐步深入,考虑更一般和更复杂的情况。标准的消费者理论和厂商理论就是按这个思路进行的,先研究最简单情况下的个人选择问题,以此建立一个研究个人选择的基本研究平台。从这个平台出发,人们可以考虑经济人之间相互影响这个更一般情况下的选择问题:个人效用或利润不仅依赖于他自己的选择,也依赖于他人的选择,从而个人的均衡结果是他人选择的函数。微观经济学中关于垄断、寡头、垄断竞争等市场结构的理论就是在更一般情况下---厂商间相互影响下---所给出的理论。为了研究经济人相互影响决策这更一般情况下的选择问题,经济学家同时也发展出博弈论这一有力的分析工具。 一般均衡理论是基于消费者理论和厂商理论之上,属于更高一层次的研究平台。消费者理论和厂商理论为研究在各种情况下的个人选择问题提供了基本的研究平台,一般均衡理论则为研究在各种情况下所有商品的市场互动,如何达到市场均衡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研究平台。例如,前面谈到的宏观经济学中大多数学派就是在一般均衡理论这个平台上展开的,用市场一般均衡来分析市场和研究宏观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关系和变化规律。 最近30年发展起来的机制设计理论又是更高一层次的研究平台,它为研究、设计和比较各种经济制度安排或经济机制(无论是公有制,私有制,还是混合所有制)提供了一个研究平台,它可以用来研究和证明完全竞争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和利用信息方面的最优性及唯一性。完全竞争的市场制度安排不仅导致了资源的

《西方经济学(精要本,第二版)》思考与练习解答49333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版)》思考与练习解答 导论 一、简答论述题 1.西方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案要点: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总体行为。具体而言,微观教学研究单个的居民户如何做出消费和劳动供给决策,研究单个的厂商如何做出产品供给和要素需求决策。与此相对应,宏观经济学研究一个经济体的总体消费、总的就业、总的供给。在上述基础上,微观经济学研究某一类商品的供求均衡与价格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宏观经济学则是研究一个经济体所有商品与服务的总供求、总产量和一般物价。另一方面,宏观经济学是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的,宏观经济学的结论是通过微观分析得出来的。 2.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案要点: 西方经济学研究资源的配置与利用问题。 3.西方经济学一般方法论与具体研究方法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要点: 一般方法论包括演绎推理、方法论个人主义、理性原理假设和求解均衡,这些属于根本性的方法,是基础层面的,是目前所谓主流经

济学都要遵循的一种研究范式,是一种原理。而具体研究方法则是用来实现上述研究方式的工具,研究者会根据自己的研究主题和目的而从各种研究工具中选择合适的工具。一个理论有没有采用上述一般方法论决定了这个理论是不是经济学,而上述各种具体研究方法则不具有这个性质。 4.什么是方法论个人主义?它在西方经济学研究中是怎样体现的?它的局限性是什么? 答案要点: 方法论个人主义是经济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思路,不是鼓励个人主义行为。方法论个人主义相信,不管是哪个层面的总体经济结果,都是由经济体中每一个参与者的决策带来的。简单来说,它认为总体是个体的加总。因此,不管是研究一个市场或是一个行业,还是研究总体经济,都需要从分析单个经济决策者如居民户和厂商等的选择行为着手展开研究,由此推断他们的选择会带来什么样的经济后果。 例如,西方经济学研究商品的需求时,它会讨论一个代表性的消费者是如何在价格与收入约束下选择各个商品的消费需求,然后由此推知所有的消费者对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是什么。如果要研究的是一个经济体的总需求,那还是按照上述思路研究,然后把所有人对各个商品的需求加总起来。 方法论个人主义的局限性在于,总体往往并不是个体的简单加总。例如,当每个人都采取对自己有利的行动时,他们的互动会带来

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的读后感

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的读后感 田国强的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从目前普遍存在的针对经济学的误解和批判的现象入手,探讨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并系统的论证了人们对现代经济学的混乱的认识根源就在于没有理解清楚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文章分为四部分,分别是:提出问题、介绍理论研究进展、具体的分析阐述、总结陈述。 写作目的是帮助读者澄清对现代经济学及其研究方法的一些误解,理解现代经济学最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并指出人们的种种错误认知,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对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的认识不到位引起的,所以加强对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的认识非常的重要。 第一部分,提出问题 经济学因其与人们日常生活的相关性和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总是容易引发人们的兴趣,但是经济学也是最容易被人误解的学科之一,因为经济学不仅存在着庞大的理论体系和流派,许多理论似乎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论,其中不少理论还用到了高深的数学,这些让不少人感到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难以把握,从而对现代经济学产生了误解或畏惧,一些人只是从个别的经济学的结论或模型出发,就要么认为经济学自相矛盾,没有共同的地方,要么认为经济学原理社会现实,难以指导经济发展,甚至质疑现代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科学性,对现代经济学大肆进行批判,并宣称要创造出自己的经济学。这些存在的现象对很多的人产生了很大的误导。作者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就是没有理解清楚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介绍理论研究进展 作者简要的介绍了国内对于经济学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的最新进展,说明了有什么研究成果,文章的写作目的,以及作者文章与现有的理论的区别何在,解决的是问题是什么。

经济管理类论文写作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经济管理类论文写作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

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

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与答案分析详细讲解

第1章导论:经济学基本知识 第1章导论:经济学基本知识 1.1知识要点 本章的目的是引领初学者走进经济科学的殿堂,并解释经济学是怎么产生的,经济学研究什么,用什么方 过对本 法来研究经济学,经济思维是怎么回事??这些都是我们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需要弄清的问题。通 理解和认识。章的学习,可以对这门学科有个整体、框架性的认识,能结合具体的例子和实际生活现象加深 1、经济学的产生源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稀缺性导致人们把资源用在一种用途时会有机会成本,人们在理 足 性人的原则下权衡成本和收益做出经济选择。研究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以满 人类需要的科学就是经济学。 (1)稀缺性:相对于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经济资源总是稀缺的。 (2)机会成本:某种资源用于一种经济活动而放弃的用于其他经济活动而创造的最大价值。 (3)理性人假定:在经济分析中,需要假定进行经济决策的主体(居民户、厂商、政府)都遵循一定行为 准则,这一行为准则是既定目标的最优化。 2、资源配置和利用在不同经济制度中有着不同解决方式。世界上主要有三种经济制度: (1)计划经济制度,即生产和消费都由政府计划部门决定的制度; (2)市场经济制度,即资源配置和利用都由市场价格决定; (3)混合经济制度,即计划与市场有不同程度结合的制度。 3、经济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具体的研究方法。 辑上加(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法不带价值判断,所表述的问题可以用事实、证据,或者从逻 以证明或证伪;规范分析法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分析问题的理论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2)最优化与均衡分析。最优化分析指借助最优化理论分析个体面临决策的时候,从各种可能中选择达到某一目标的最佳行为;均衡分析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经济个体各自在作最优决策时,他们之间是如何互相影响、互相约束而达到一定的平衡的。 (3)边际分析:指增加最后一单位自变量时所带来的因变量的变动量。 一般可以(4)经济模型。经济模型用来描述所研究经济现象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依存关系的理论结构。它 采用语言文字、几何图形、数学符号三种表示方式。一个实证的经济模型主要包含定义、假设、假说和预测四部分。建立一个经济模型的步骤是:明确定义、作出假设、提出假说、进行预测。经济学所建立的理 论(或模型)是从一系列假设中推导出来的。 (5)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前者研究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采用个量分析方法,是通过研究市场经济 在 条件下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相互关系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经济资源配置问题的一系列有美 联系得理论。后者研究整个国民经济运行,采用总量分析方法,是以国民收入决定为核心来说明资源如何 才能充分利用的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理论。 4、我们一般把运用成本和收益比较的经济学分析方法称为经济学的思维。 1.2习题解答 【关键概念复习】 在B栏中寻找与A栏中术语相应的解释,并将序号填在术语前边。 AB 4稀缺1.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 优使用价值。 1宏观经济学2.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是经济品的次 5微观经济学3.不带价值判断(的研究),所表述的问题可以用事实、证据,或者从

第二章 现代经济学理论概述

第二章物流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学习目标 1.了解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与发展。 2.理解物流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成本分析、资金报酬原理、供应链系统原理、技术创新原理等。 3.掌握物流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 1.能够结合物流工作实际选择合适的物流经济分析方法。 2.能够灵活应用供求分析法、成本收益分析法和盈亏平衡点分析法。 3.能够运用贡献分析法分析物流企业如何将有限资源最优使用。 第一节现代经济学理论概述 一、现代经济学的内容 为什么学习经济学?因为资源的稀缺性。人的需求是无限的,相对于人的需求来说,任何资源都可能是稀缺的。正因为资源的稀缺性,节约才可能成为必要,才产生了如何有效配置和利用资源这个问题。设想一下,如果使用的资源是无限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任凭挥霍浪费,经济学又有什么必要呢?当然,资源的稀缺性是指相对稀缺,即相对于人们现实的或潜在的需要而言是稀缺的。这就要求社会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这就是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在西方,对经济学的定义很多,比较流行的定义是:经济学是一门关于经济行为主体如何利用稀缺的社会资源进行生产核对社会产品进行分配的科学。经济学中所说的经济行为主体包括居民、厂商、政府和其他经济组织。经济学也就是研究这些经济行为主体的经济行为的科学。经济学作为一门最主要的社会科学,它所研究的核心问题是资源配置,而资源配置之所以作为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二存在,又在于资源具有稀缺性。 在西方经济学中,资源(resources)又称为生产要素(factor of production),是指用于生产物品和劳务的一切东西,具体包括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由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组成。 (一)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围绕稀缺资源的配置,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定,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其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经济活动的主体是指一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当事人或决策者,因而也就是资源配置者和利用者。一个社会经济活动中有三种类型的经济主体:家庭、企业、政府。相对于政府而言,家庭和企业被称为单个经济主体,是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府的积极行为时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以单个居民和企业的经济行为及其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的具体理论包括: ⑴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消费者如何把有限收入分配于各种物品以实现效用最大。 ⑵生产者行为理论。研究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物品的生产而实现利润最大化,包括生产理论、成本与收益理论、厂商理论等。 ⑶均衡价格理论。研究商品的价格如何决定,以及价格如何调节整个经济的运行。 ⑷市场结构理论。研究交易市场的竞争性。 ⑸收入分配理论。研究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如何决定。 ⑹微观规制与收入再分配理论。研究社会资源配置最优化的视线,正如有关价格管理、消

周其仁 研究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研究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科斯研究经济学的方法及其在中国的实践 周其仁 天则研究所主持的“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现在已经出版了第一批成果(张曙光,1996)。这批成果的一个显著特点——将自科斯以来新制度经济学的许多新发展运用于中国近年发生的制度变迁——已经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同时,这项研究也比较系统地在中国实践科斯研究经济学的方法。但是这一点,还没有引起已有评论的注意。因此,本文侧重讨论这项研究的方法论含义,并借此机会和读者交流关于科斯研究经济学方法的体会。 一、科斯的经济学研究方法 科斯有一个迷人的特点:他的研究成果好像总也造不成“立竿见影”的“轰动效果”。读者一定知道,科斯在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要到二三十年后才被世人刮目相看。后来大行其道的“交易费用”概念,据科斯自己回忆,形成之时约为1932年。其时,科斯还是一个中国人所讲的“小年轻”,在英国一家经济和商业学院里担任“担心备课达不到水平”的助理讲师。五年后,论文发表,师友学长中有人前来道贺,但竟无一人讨论科斯的新见解。当时看好这篇论文对经济学发展异常贡献潜力的,好像只有科斯自己(他当时写信告诉友人,“我不相信我的一生中还会做出如此重要的工作”)。到20世纪50年代,论文被选入美国一本重要的价格理论文选;60年代,有人在脚注里加以引证;70年代,开始有人讨论;直到80年代,引证和讨论才突然与日俱增,以致比“以前40年的总和还要多”。1991年11月,当科斯在斯德哥尔摩为他在交易费用、产权、企业和社会成本问题上对经济学的贡献而领取诺贝尔奖时,他已经80多岁高龄,垂垂老矣。 不过,即使在科斯名扬四海之后,还是少有人谈到他对经济学研究方法的贡献。我们看到,无论行家里手们同意不同意,“科斯定理”已经被广泛“考虑”过了。“交易费用”概念,有人阐述,有人运用,有人批评,也已经广泛地、甚至过于广泛地被“考虑”了。“社会成本问题”的思想,对产权、商业纠纷、环保和其他公用财产的利用,以及一切具有所谓“外部效果”的合约问题的深远影响,更是有目共睹。但是,科斯何以得出这些影响和改变当代经济学的成果来的?

现代经济学十大主流理论及基本观点

现代经济学十大主流理论及基本观点 经济学派,是为研究经济学的方便对具有相似学术主张和政策主张的一系列经济学说和经济学家进行的归总。主流经济学是指一定时期和地理范围内,在各种相互竞争的经济学说中居于主导和支配地位的某种理论或学说。其主导地位或者表现为它在经济学术界得到大多数经济学家认可和赞同,或者是作为官方做出经济决策和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石,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目前最为活跃的经济学派是新自由主义学派和凯恩斯学派,二者对政府干预的看法截然相反。而国内比较流行的奥地利学派,并不处于现代主流经济学的位置。当前,现代经济学的十大主流学派如下: 一、新古典综合派(美国凯恩斯主义) 1.理论背景 新古典综合派是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经济学由对立转向共存和相互融合形成的学派。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人物是萨缪尔森,在其著作《经济学》中把自己的理论体系命名为“新古典综合”,意在把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理论综合在一起,组成一个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和马歇尔微观经济学之大成的理论体系。 2.基本观点 (1)“混合经济”的理论模型:“混合经济”在实质上就是国家干预的、以私人经济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混合经济”的特点就是以市场经济为主,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2)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综合派通过建立宏观生产函数,指出可以通过调整资本数量和资本产出比率,使经济实现稳定增长。

(3)经济周期理论: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周期理论是“乘数-加速数”理论模型。该模型是新古典综合派用动态过程分析方法建立起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波动的一个重要理论模型。 ⑷通货膨胀和失业理论:新古典综合派为了解释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存的经济现象,将菲利普斯曲线纳入其基本理论框架中。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通胀与失业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二、新剑桥学派(英国凯恩斯主义) 1.理论背景 新剑桥学派是当代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卡尔多、斯拉法、帕西内蒂、约翰·伊特维尔等人。其理论叛离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剑桥学派而著称,所以被称为“新剑桥学派”。 2.基本观点 (1)与新古典综合派的分歧:新剑桥学派的方法论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坚持抛弃均衡概念,树立历史的时间观念;二是强调社会制度和阶级分析的方法。 (2)经济增长理论:最重要的特点是把经济增长同收入分配问题结合起来考察,一方面阐述如何通过收入分配的变化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另一方面说明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分配的变化趋势。 (3)通胀理论:新剑桥学派认为,要解释和说明经济“停滞膨胀”的原因,必须抛弃物价水平仅仅取决于货币数量的传统理论,回到凯恩斯关于物价水平主要受货币工资率支配的论断上来。

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

■xx 笔者以为,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具有非常的普遍性、高度的规范性和逻辑的一致性。并且,由于相对其他学科,经济学与经济社会更休戚相关,甚至会影响到经济政策的制定,因而非常有必要正本清源,讨论清楚。 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是无地域和国家界限的,并不存在独立于他国的经济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现代经济学的某些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可以用来研究任何经济环境和经济制度安排下的各种经济问题,研究特定地区在特定时间内的经济行为和现象。几乎所有的经济现象和问题都可以通过下面要介绍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来进行研究和比较,从而中国实际经济环境下的各种经济问题也可通过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来研究。事实上,这正是现代经济学分析框架的威力和魅力所在: 它的精髓是要人们在做研究时必须考虑到,并界定清楚某时某地具体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条件。现代经济学不仅可以用来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风俗和文化的人类行为(无论自私自利与否)下的经济问题和现象,它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甚至也可用于研究其他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决策。事实证明: 由于现代经济学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的一般性和规范性,在过去20年,现代经济学的许多分析方法和理论已被延伸到政治学、社会学、人文学科等学科。 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 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具有高度的规范性和一致性。它首先给出想要研究的问题,或想要解释的某种经济现象,即经济学家首先需要确定研究目标,然后试图回答所要研究或所要解释的问题。比如,下列问题是现代经济学直到现在仍在试图研究或回答的一些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周期和经济衰退?面对经济周期和经济衰退,政府应采用什么样的宏观经济政策?为什么一些国家非常富裕,同时另外一些国家却非常贫

经济学研究方法

关于农村居民消费问题研究综述 一、引言 消费需求,特别是作为最终需求的居民生活消费需求,是经济发展的基本推动力。消费问题历来就是中外经济学者研究的重点领域,消费经济理论在西方经过了200 年的研究,已经逐步走向成熟。我国对消费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 世纪70 年代末。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较低,消费产品自给性强,其消费行为和心理明显不同于城镇居民。 二、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1.西方经济学消费理论 西方经济学中,经典的消费理论强调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凯恩斯(1936)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认为,消费是由收入唯一决定的,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稳定的函数关系。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总消费是总收入的函数,可以用线性函数形式表示为:Ct=a+b+Yt,式中C为总消费,Y 为总收入,下标t为时期;a、b为参数。参数b为边际消费倾向,b的取值范围介于0与1之间。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函数仅仅以收入来解释消费,被称为绝对收入消费理论。该理论主要包括以下观点:(1)实际消费支出与实际收入之间存在稳定的函数关系,这里所指的收入是现期绝对实际收入水平。“现期”是指本期的收入,不考虑过去的收入以及未来的收入;“绝对”是指收入的绝对水平,而不是收入的相对水平;“实际”是指按照货币购买力计算的实际收入。在该理论中,凯恩斯强调的是绝对收入水平。(2)边际消费倾向是大于0且小于1的正数。也就是说增加的收入中消费也是增加的,但是小于增加的收入。(3)边际消费倾向本身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的,这就是凯恩斯著名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4)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即MPC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0.2 Research Methodologies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Induction Constructing general theories on the basis of specific observation. Deduction Using a theory to draw conclusions about specific circumstances. Positive statement A value-free statement which can be tested by an appeal to the facts. Normative statement A value judgment. 一、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Cross sectional Longitudinal Experiment Survey Case study Grounded theory Ethnography Action research Sampling Secondary data Observation Interviews Questionnaires Research philosophy Research approaches Research strategies Time horizon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The research process ‘onion ’ Mark Saunders, Philip Lewis and Adrian Thornhill 2003 Research onion process Positivism Realism Interpretivism Deductive Inductive

论发展经济学研究方法(一)

论发展经济学研究方法(一) 论文关键词:发展经济学;历史;流派;研究方法;发展前景 论文摘要:在分析发展经济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前提下,对发展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学术流派作了回顾,着重对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最后对发展经济学未来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一、发展经济学的来源 对任何学科的研究都应该从它的起源开始深入研究它的发展历程。发展经济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它的发展是从20世纪50、60年代开始萌芽,经过十年,该学科就被冷落。从发展经济学定义看这一问题,在上个世纪经济迅猛发展,很多国家渐渐摆脱了发展中国家的桎梏,逐渐走上经济发展道路。 最早的经济学萌芽是从1938年威廉姆·吕彼克用法文发表的《农业国的工业化问题》。一般把发展经济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初。这是结构主义兴盛时期t经济学在这一阶段得到迅猛的发展;第二阶段,60年代中期。这是新古典派理论在发展经济学中复苏并出现依附论,这是发展经济学发展昌盛时期,紧接着在70年代的时候出现了断节。直到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为发展经济学的第三发展阶段,这是一个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和新增长理论时期,这个时期发展经济学达到了理论成熟的时期,很多著作以及一些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学家渐渐地在理论上有所创新。 二、发展经济学的定义 广义的发展经济学概念是:凡是研究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都可以算是发展经济学;狭义的概念是:发展经济学主要任务就是研究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或者说实现经济起飞和经济发展的问题。 三、发展经济学研究方法 经过战后50余年的探索,人们对增长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在研究方法选择上,以及方法论认识上均达到了较高水平。不过,即使如此,人们尚无法解释与经济发展相关的许多问题。可见该学科知识体系的复杂性。了解发展经济学最重要的一些研究方法,这有助于在研究过程中减少因研究工具短缺、选择不当带来的各种困难,也有助于更方便、更科学地解释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大体划分为三类:实证主义、规范主义和实用主义。实证主义的哲学观点认为,只有通过观察(感觉)获得的知识才是可信赖的,旧的实证主义甚至认为推理亦不可靠,而较新的实证主义则信奉事实的逻辑延伸产生的知识也可以认为是可靠的,称为逻辑实证主义。自然科学中的实证主义认为,只有直接可以观察到的事物,即有形的事物及其关系才是真实的,认为只有当理论或命题能够用数量表示时,这种理论才是有效的。 四、发展经济学的发展 如果说发展经济学中工业化理论对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那么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对工业化进行了比较准确的定义。前世行副行长、经济学家钱纳里把工业化界定为“一般可以由国内生产总值中制造业份额的增加来度量”,我国的张培刚教授则运用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从技术创新角度对工业化进行解释,认为“工业化是国民经济中一系列基础的生产函数(或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连续发生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化(或变革)的过程”。概括起来说,工业化的实质就是高效率的工业部门比例上升,低效率的农业部门比例下降。 其次是工业化理论历经几十年发展所形成的一套理论体系,也成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参照物。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这是发展经济学研究工业化问题的最初阶段,以刘易斯模型为代表。刘易斯认为,主导经济发展的是工业部门,决定经济成长的关键是工业部门自身的扩张过程,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是工业化的前提条件;他还提出了发展中国家的三种工业化战

经济学研究方法

经济学研究方法 方法是指做某件事,或完成一个既定目标的具体的技术、工具或做法.既包括形成精神产品的思维、研究的方法,也包括形成非精神产品的实践、操作的方法方法论是方法的科学安排,特定科学中的方法体系方法论的哲学基础:实证主义,规范主义,实用主义 实证主义产生于自然科学,坚持只有通过包括测量在内的观察获得的知识才是可靠的 规范主义认为有关好与坏这一主观价值描述性知识是存在的,这类知识可用来得出什么是正确和错误规则性结论 强调人们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如效率福利收入、生活标准、生活质量等认为对策性经济研究比严格学科研究更重要 实用主义强调知识为解决现实问题服务,实用主义者的兴趣集中在规则性知识上不太重视理论逻辑,以及实证性知识与价值性知识等抽象概念之间的区别。侧重解决问题,根据理论在解释现实问题中的作用对理论进行评价 决策科学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使用注意的影响 事实与价值的区别 事实陈述之所以受到价值的影响:1.研究现象本身就包研究人员或者听众存在价值偏见,在社会科学领域含了行为人的价值2.研究者的研究以资料为基础,而这些资料取决于其提供者的价值判断3.研究人员本身是人,必须对什么是重要的作出价值判断 事实具有两个基本功能开创理论,观测结果产生建立理论的需要2.有助于对限于理论的重新系统阐述、扩展和澄清

知识可分为二类:实证性知识,规范性知识;规范性知识还可以分为:规则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 实证性知识:关于可以直接观察或测量的条件、情况或事物的知识;规范性知识是关于价值的知识 规则性知识:关于解决一个具体问题时什么应该做或什么不应该做的知识,包含价值判断 价值性知识:是关于环境、处境和事物好与坏的知识,是有关观点和解释的事情 知识还可分为二类:私人知识,公共知识 私人知识是我们自己所接受或“知道”,但不能向其他人证明的知识。如宗教信仰,对它的有效性的接受是建立在“信条”基础上的。任何领域的知识的可靠性如果不是以证据为基础而得到接受,则就是私人知识 公共知识是可以通过逻辑或证据向其他人证明的知识。公共知识是可靠的,不会因共享而枯竭,其他知识也不会因使用它而二倍排斥。在研究领域要慎重使用私人知识,公共知识在科学意义上才是可靠的。在特定条件下,私人知识可以转化为公共知识 获取知识的途径:1.感觉:借助五官,是引申出非价值性的实证性知识的主要手段,是获得私人知识的第一步2经验:是积累的结果,可靠与否取决于知识的性质;从经验中产生新的可靠知识是一个特别繁琐的过程3.直觉:对事物的感觉或感受,是内在的私人知识;是成功研究的一个必要条件,但不是发现可靠知识的充分条件4.测量:获得的知识是数据,与感觉与经验有密切联系,被认为是真实、可靠的知识5.推理:是对知识或获得知识的“最终检验”,是得到可靠知识的唯一途径。没有通过逻辑检验的知识是不可靠的

田国强: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

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1 田国强 (德克萨斯A&M大学,上海财经大学) 2004年11月 近些年来,不时看到有人从研究方法到结论对现代经济学大肆进行批判,否认现代经济学及其研究方法,并宣称要创造出自己的经济学。但这些所谓的经济学往往只给出了观点,既没有明确的前提假设条件和分析框架,也没有逻辑推理和严格证明;既拿不出周密可靠的数据做依据,又不引用基本的经济理论,随随便便就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并将所谓“自己创新的观点”的作用无限放大。另外,我们还不时听到有人耸人听闻地宣称:自己或某人的理论对现代经济学造成了冲击,他们往往用中国问题的特殊性来否定现代经济学。这些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大众以及学生。 不少人还以为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只能用来研究规范市场制度安排下的经济问题,从而对现代经济学以及它的分析框架和适应范围持怀疑、批判、甚至否定的态度,认为不能用现代经济学来研究中国经济及其转型问题。这也就是为什么一直到现在“西方经济学”一直是“现代经济学”最流行的代名词。许多人直观地认为,现代经济学的理论仅适用于“西方”社会,中国的经济学家应该研究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东方”经济学,甚至“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持有这些观点和说法的学者中还有一些著名的“海龟”经济学家,由于他们的海外留学背景,使得他们的观点更具有误导性。笔者认为,其实是这些人对现代经济学最基本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还没有弄清楚,不知道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具有非常的普遍性、高度的规范性和逻辑的一致性。这些观点和说法误导了不少人,特别是对现代经济学还不太了解的人。并且,由于相对其他学科,经济学与经济社会更休戚相关,甚至会影响到经济政策的制定,因而非常有必要正本清源,讨论清楚。 当然,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现代经济学主要研究现代市场制度,而大多外文教科书的作者和读者对象都生活在市场经济制度相对完善的发达国家中,这些教科书一般也不讨论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另外,由于现代经济学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理论,许多理论似乎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论,其中不少理论还用到了高深的数学,这些让不少人感到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难以把握,从而对现代经济学产生了误解或畏惧。在他们看来,现代经济学似乎高深莫测,难以理解其中许多似乎不一致的理论结论。 笔者作为20多年来一直学习、讲授以及研究现代经济学的一名学者,经历了对现代经济学从无知到有所悟的过程。写作本文的动机就是为了澄清对现代经济学及其研究方法的一些误解,帮助读者理解现代经济学最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并讨论它们在学习、研究、乃至日常工作中所起的现实作用。它们看似简单,但人们对现代经济学的误解,往往正是没有弄清楚这些最基本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已有一些学者,包括钱颖一、林毅夫及笔者本人,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作过一些讨论。但谈及分析框架的,笔者只见到钱颖一教授的《理解现代经济学》一文,这是一篇非常值得一读的文章。尽管本文所讨论的问题与钱文所讨论的问题基本相同,但侧重点不太一样,分析框架的划分也不太一样。本文特别对现代经济学中每一个理论基本上所共有的分析框架作了较详细介绍,并且讨论了其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的现实作用。钱颖一教授和笔者的两篇文章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可结合起来看。另外,文中有些内容在笔者的讲义、书和一些文章中也零散地讨论过,见田国强、张帆( 1993) ,田国强(1996) 及Tian( 2004)。 本文结构如下:第一节讨论掌握现代经济学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的重要性。第二节介绍现代经济学分析框架的基本组成部分。第三节讨论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所要注意的要点。第四节讨论现代经济学基本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的具体现实作用。第五节总结本文,并给出结束语。 一、掌握现代经济学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1本文是为上海财经大学作讲座而准备的报告稿。在此感谢(按拼音顺序排列) 艾春荣、陈志武、费建平、甘犁、李利明、柳永明、谭国富、王一江、文贯中、周晓娟等人的宝贵批评意见和建议,使得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了很大的改进。

谈谈我对经济学的认识

谈谈我对经济学的认识 摘要:本文是在经过一段对于经济学的知识的学习中,经常思考的和常用的几个知识点的总结。包括: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神奇的经济模型,理性人假设,常用的微观经济学理论分析工具,博 弈论中的经典之作:囚徒困境和智猪博弈,学经济学家不要学会计学家这六个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经济学学习几点认识 最初看到的一本关于经济学的书,也是教育经济与管理这个专业的入学考试科目,张学敏版的《教育经济学》,初涉人力资本的知识,总感觉经济学是如此的美妙和深奥,不由自主的开始喜欢。后来,在导师的推荐下,也因为自己的兴趣,慢慢的开始关注于关于经济学方面的书。先后看的 有曼昆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范先佐版的《教育经济学》,靳希斌版的《教育经济学》等。再后来,因为写论文的需要,就常常坐在自习室,翻阅了二十多 本关于经济学方面的书,如欧文·B·塔克(TrvinB Tucker)的《现代微观经济学》,何晖的《西方 经济学》,邹薇的《高级微观经济学》,张亚丽的《经济学原理》,厉以宁的《西方经济学》,陈雯 的《空间均衡的经济学分析》,周天勇的《新发展经济学》,安得鲁·斯科特的《中级微观经济学》等。虽然很多都看不懂,尤其是高级的,图形几乎全不认识,但对于经济学却开始慢慢的了解起 来了,但是好像又写不出什么东西来,下面就简单的谈一下我对于经济学的认识吧。 一.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经济学虽然是一门社会科学,但很多经济学家都在努力以科学家的客观性来研究经济问题。研 究经济学的方法也有很多,比如有一套以数量分析为特征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实证分析法、边 际分析法、均衡分析法、静态分析法、比较静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长期与短期分析法、个量 与总量分析法等。但是这些分析方法都比较专业,作为初学经济的人和几乎没什么经济学知识的 我们来说,这些方法中的很多都不可取。我最常用的是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个量与总量的分析 方法。尤其是实证分析法。这个操作起来似乎更容易。纳进简单的实例,用简单的经济学原理, 如供给与需求,成本和收益这些简单的经济学工具,就可以写成一篇简单的小论文了。 以《初中英语课堂的成本收益分析》为例。先把分析范围锁定到某个地区或者某个学校,找出相 关的数据和材料,就可以开始这个研究了。因为经济学的成本和收益不是简单的会计账目方面的 简单的那些数字,我们就需要来对于成本和收益进行分类计算。分类的方法有几十种,英语课堂 的成本收益又有货币方面和非货币方面的,我们可以把成本和收益分为可以量化的和不可量化的 两部分,这样就不会出现交叉,而最常用的机会成本,显成本显收益,隐性成本隐性收益等,均 存在有交叉现象,是不好用的,此外个人成本与社会成本,固定与不固定成本等就更不可用了。 二.神奇的经济模型 我们上初高中生物课的时候,曾经看到过很多生物模型,如,心脏模型,鱼体标本,人体模型等,这些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学针灸和医疗的就更是深有体会了。那么对于 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来说,我们平常看到的是实体,把这些现象和问题说清楚,不是几句话就能 解释的了的事情,于是,经济学家们就创造了神奇的经济模型。经济模型不是那些石膏或塑料制品,而是一些例子,图象,数字,符号,方程式等,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的理解经济学家所 解释的经济现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