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一、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二、均衡分析和边际分析

三、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四、经济模型

一、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掌握两种分析方法:

1.实证分析

2.规范分析

实例:

对政府最近公布的最低工资法令的经济分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步,政策产生的效应。

定性分析,判断本质和后果。

第二步,政策效应的大小。

定量分析,用数据说话。

1.实证分析

(1)含义:企图超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

(2)主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3)特征是:命题可以测试真伪

(4)分析方法: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2.规范分析

(1)含义: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2)主要回答“应该怎么样”的问题

(3)特征是:带有主观色彩、个人道德准则和好恶的价值判断(4)命题无法验证

两种分析方法相辅相成

二、均衡分析和边际分析

掌握两种分析方法:

1.均衡分析

2.边际分析

1.均衡分析

在物理学中,均衡指的是物体由于所受各方外力正好相互抵消而处于静止状态

1.均衡分析

在经济分析中,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状态,各个经济决策者所做出的决策正好相容,并且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个人都不会愿意再调整自己的决策,从而不再改变其经济行为。

1.均衡分析

所谓均衡分析方法,就是假定外界诸因素(自变量)是已

知的和固定不变的,然后再研究因变量达到均衡时所具备的条件。

2.边际分析

(1)边际在经济学中的含义

①在经济学中,边际指的是一个微小的增量带来的变化,即数学中的微分的含义。

②以后各章会提到许多有关边际的概念,概括起来有两大类: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

③边际分析是一种十分有用的分析方法。

2.边际分析

(1)边际在经济学中的含义

2.边际分析

(1)边际在经济学中的含义

教材实例

人们是如何决定受教育年限的

首先假定受教育的年限越长,越容易找到薪水高的工作。

其次,至少从某一年后,受教育的边际收益是递减的,这也符合现实。

他受教育的年限,应该是使受教育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实际无法预测。

现实中的其他例证

三、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把握以下三个问题:

1.静态分析

2.比较静态分析

3.动态分析

1.静态分析

在均衡分析中,一般假定自变量是已知的和既定的,来考察因变量达到均衡状态的条件和在均衡状态下的情况,这种分析称作静态分析。

2.比较静态分析

对变化前后两套自变量条件下的因变量值进行比较,不考察从原均衡状态到新均衡状态的变化过程。这种分析方法称作比较静态分析。

3.动态分析

(1)含义:考察两个均衡状态之间的变化过程,这种方法称作动态分析

(2)作用:了解外界条件变化后,经济活动达到新的均衡状态所需要的时间、经过的路径等。

四、经济模型

1.必要性:高度简化,解决最本质的问题。

2.例如:某市出租车的供求状况

需求:Qd =?(P,P1,P2,P3,…Y)

供给: Qs =g(P,P’1,P’2,P’3,…T)

需求 = 供给则: Qd = Qs

3.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

4.需要牢记:

模型只是一种工具

不要成为单纯的数学游戏

微观经济学图示分析汇总 (2)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分析 1,需求的变动(教材P22)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2,供给的变动(教材P21) 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P D 1 E 4 D 2 P 1 P 2 E 1 E 2 E 3 S 1 S 2

4。需求弧弹性的五种分类 5。需求点弹性的五种类型 在需求的价格点弹性中,上述分析的五种基本类型也同样存在。见下页说明。

6。供给弹性的几何测定: 供给的价格点弹性也可以用几何方法来求得。在此用图2-8以线性供给函数为例加以 在A 点的点弹性值: Esp = Q P dP dQ ?=OB AB AB CB ? =OB CB 7。供给价格弹性的分类及几何表示 8。支持价格的含义及影响 图2—21表示政府对某种产品实行最低限价的情形。政府实行最低限价所规定的市场价格为P 0。由图可见,最低限价P 0大于均衡价格P e ,在最低限价P 0的水平,市场供给量Q 2大于市场需求量Q 1,市场上出现产品过剩(过度供给)的情况。 A B e s >1 (a ) P O Q S C A B e s <1 (b ) P O Q S C A B e s =1 (c ) P O Q S (C )

政府实行最低限价的目的通常是为了扶植某些行业的发展。农产品的支持价格就是西方国家所普遍采取的政策,在实行这一政策时,政府通常收购市场上过剩的农产品。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 1.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根据表3—1所绘制的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曲线如图3—1所示。 图中的横轴表示商品的数量,纵轴表示效用量,TU 曲线和MU 曲线分别为总效用曲线和边际效用曲线。由于边际效用被定义为消费品的一单位变化量所带来的总效用的变化量,又由于图中的商品消费量是离散的,所以,MU 曲线上的每一个值都记在相应的两个消费数量的中点上。 在图中,MU 曲线因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而成为向右下方倾斜的,相应地,TU 曲线则随着MU 的变动而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动特点。总结MU 与TU 的关系: 当MU >0时,TU 上升 当MU <0时,TU 下降 当MU =0是。TU 达极大值。 从数学意义上讲,如果效用曲线是连续的,则每一消费量上的边际效用值就是总效用曲线上相应的点的斜率。这一点,也体现在边际效用的定义公式(3.3)式中。 2,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及图形(Indifference Curve ) 图2-20 最高限价 S D P e O Q 1 P Q Q 图2-21 最低限价 S D P e Q 1 O P Q 2 Q 2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导论 (一)经济学的定义 西方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使用稀缺的生产性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 西方经济学包含的最基本的思想: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以有效率的方式使用它。 (二)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 1. 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 2. 怎样生产。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生产这么多的产量与劳务,与生产方式,技术水平直接有关。 3. 为谁生产。生产出来的产量和劳务用什么样方式分配到社会的各个成员中,即怎样分配。 (三)微观经济学的含义 微观经济学通过对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的研究来说明现代经济中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以及改善这种运行途径,其中心理论为"看不见的手"价格机制。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层次,分析单个消费者如何做出最优的生产决策以取得最大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以最优的经济决策取得最大利润。第二层次,分析单个市场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这是作为某一市场中消费者和生产者(需求和供给双方)在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的条件下,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三层次,分析所有单个市场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这又要取决于所有单个市场(如产品市场、劳动市场、资本市场)的共同作用。 (四)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经济的总体行为为研究对象,考察作为总体的市场表现,说明社会的资源总量是如何决定的。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消费者和厂商如何选择,以决定消费和投资数量,从而决定总需求。消费者和厂商如何选择供给、投入以决定整个经济的总供给。经济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如何决定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的长期变动趋势。 (五)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 首先,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互为补充的; 其次,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再次,宏观经济学并不是微观经济学的简单加总或重复; 最后,两者共同构成了西方经济学的整体。 (六)微观经济学包含的主要内容第二章:供给、需求及价格理论;第三章:介绍消费者行为理论;第四章:生产分析;第五章:厂商的利润和成本;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第11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第二章 需求 (一)需求的定义 需求是在一定的时期,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需求的表示:需求表、需求曲线和需求函数。 需求表:它是一张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根据需求表中的商品的不同的价格与需求量的组合,在平面上拟合的一条曲线。 需求函数:假定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化具有无限的分割性,把商品价格视为自变量,把需求量作为依变量,贝U:D=f (P) 即为需求函数。 (二)需求规律(需求定理) 当影响商品需求量的其他因素不变时,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价格下降而增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需求规律。需求曲线的特例。 (三)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1. 商品本身价格。一般而言,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越高,需求越少,反之则反是。 2. 相关商品的价格。当一种商品本身价格不变,而其他相关商品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 3.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当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时,会增加商品的需求量,反之则反是,劣等品除外。 4. 消费者的偏好。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相反偏好程度减弱,需求量就会减少。 5. 消费者对未来商品的价格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即将上升时,社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因为理性的 人会在价格上升以前购买产品。反之,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预期需求量。 6. 人口规模和结构、政策等。 正常商品与劣质商品的区分:当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时,如果会增加商品的需求量,则为正常商品。当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时,如果会减少商品的需求量,则为劣质商品。 替代品和互补品:第一,替代品,这是指两种可以互相替代的商品,如,馒头的价格不变而花卷的价格上升时,馒头的需求量上升。第二,互补品,这是指两种互相补充使用商品,如照相机和胶卷,胶卷的需求量与照相机的价格有着密切关系,一般而言,照相机价格上升,胶卷的需求量下降,两者呈现反方向变化。

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汇总

微观经 济学基本知识点汇总 微观 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 "经济人 "假设和 "完全 信息"假设,前者假设人总 以利已作为其行为的基本动力 ,具体而言是指人们要么在 给定的经济代价下追 求自 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要么是寻求给 定经济利益下所付出的经济代价的最小值。 完全信息 "假设指经济 行为主体对相关经济馆况具备完全的信息 。 实证 分析与实证经济学,规范分析与规范经济学 实证分 析 是 描述经济现象 "是什么 "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 上是如何解决的。在揭示有关经 济变量之间的函 数关系和因果关系。 实证经 济学 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它 对经济行为作出有关假设,根据假设分析和 陈述经济行为 及其后果,并试图对 结论进行检验。 规范分 析是研究经济活动 "应该是 什么 "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 是怎样解决的。这种方法通 常要以一定的价 值判断为基础,提出 某些准则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和制定政策 的依据,并考察如何才能符合这些准则。 规 范经 济学 试图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 ,根据这些标准,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 行评价,并进 一 步说明一个经济体 系应当怎样运行,以及为此提出相应的经 济政策。 静态 分 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新的均衡状态变动过 程的分析。 个人 需 求 个人需求指消费者在 某一特定期间内 ,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条 件下 ,其愿意并且能够购买 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需求 的 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 法则(规律)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 况下,随着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 (或下降 ),会导致对该商品的 需求 弹性的种类 ①若Ed = o ,为完全无弹性。②若0< Ed <1,为缺乏弹性。如多数生活必需品。 ③若Ed = 1,为单位弹性或 量的相对变化幅度与价格的相对变化幅度 ⑤若Ed =无穷,为完全弹性。 需求 的 收入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指在 某特定时间内,某商品的需求量变动的百 M*M/Q 。需求的 收入点弹性的计算公式: EM=dQ/Dm*m/Q ) 商品 分 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需求 的 价格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指在 时期 内,需求量变动 计算公式为: 一定时期内,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 率与价格变化的百分率之比,它表示在一定 对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弧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上面点之间的 弹性,其 Ed=- △Qd/ A P*P/Q 。点弹性表示的是需求曲线上 某一点的弹性,其计算公式为 : Ed=- 也就是说,商品或劳 务的价格与其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 dQ/dP*P/Q ) 在经济分析中,按照 分 析就是分析经济现 衡状态的过程,即完 变化,以及有关经济 是否考虑时间因素,均衡分析分为:静态 象的均 衡状态以及有关经济变量处于均衡 全不考虑时 间因素。比较静态分析就是分 变量达到新的均衡状态时的相应变化。动 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桥。所谓静态 状态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但并不论及达到均 析已知条件变化后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 态分析是指考虑时间因素对所有均衡状态向 需求量的变动指在其 指在同一条需求曲线 化所 引起的需求数量 移动。 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商品自身的价格 上各点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指在商品自身 的变化,也就 是说,需求的变化是同一价 发生变化时,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这里 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中的变 格下需求量的变化,表现为整个需求曲线的 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指在某一特 定市场和某一特定时期内,所有消费者在 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将购买某种两品的数量。 市场需求是由所有个 人需求水平相加而成的。 需求量的减少 (或增加 ); 单一弹性。此时需求 数是奢侈品的需求。 相等。 ④ 若 l< Ed <无穷,为富有弹性。大多 分比与消费者收入变化的百分比之比,它表 示商品需求量相对变 动对于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的收入弧弹性的计算公式: EM=- △ △△

浅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2

浅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13会本24班陈世杰 2013102022406 摘要:经济学是研究经济行为和经济运行的规律的学问。经济活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济学本来没有宏观和微观的划分。随着分工的发展,为了研究的方便和深入,才出现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划分。微观的英文是“micro”,原意是“小”。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的英文是“macro”,原意是“大”。所谓宏观经济学则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西方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二者究竟有何联系又有何区别?首先从基本假设、基本内容、研究对象、核心理论等不同方面比较二者之间的区别;从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角度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最终指出了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要解决的本质问题是相同的,都是面对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所进行的资源配置的选择。通过对二者联系与区别的研究,得到一些有助于我们大学生的启示。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区别;联系;启示 一、西方经济学从古至今 西方经济学从产生到现在,已经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以及当代西方经济学四个时期。重商主义是西方经济学的萌芽阶段;古典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形成时期;新古典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建立时期;当代西方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时期。正是因为经济学的逐步发展,导致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的逐步分离,形成我们当下所看到的完整的体系。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究竟有何区别呢?首先二者基本假设不同,微观经济学有三点最基本的假设:(1)完全理性;(2)市场出清;(3)完全信息。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有两个:(1)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2)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其次二者基本不同在于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等等,现代微观经济学还包括了产权经济学、成本-收益分析、时

微观经济学图示分析汇总分解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分析 1,需求的变动(教材P22)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2,供给的变动(教材P21) 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P D 1 E D 2 P P E E E S 1 S 2

4。需求弧弹性的五种分类 5。需求点弹性的五种类型 在需求的价格点弹性中,上述分析的五种基本类型也同样存在。见下页说明。 Q Q Q

6。供给弹性的几何测定: 供给的价格点弹性也可以用几何方法来求得。在此用图2-8以线性供给函数为例加以 在A 点的点弹性值: Esp = Q P dP dQ ?=OB AB AB CB ? =OB CB 7。供给价格弹性的分类及几何表示 8。支持价格的含义及影响 图2—21表示政府对某种产品实行最低限价的情形。政府实行最低限价所规定的市场价格为P 0。由图可见,最低限价P 0大于均衡价格P e ,在最低限价P 0的水平,市场供给量Q 2大于市场需求量Q 1,市场上出现产品过剩(过度供给)的情况。 A B e s >1 ( P O Q S C A B e s ( P O Q S C A B e s ( P O Q S (

政府实行最低限价的目的通常是为了扶植某些行业的发展。农产品的支持价格就是西方国家所普遍采取的政策,在实行这一政策时,政府通常收购市场上过剩的农产品。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 1.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根据表3—1所绘制的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曲线如图3—1所示。 图中的横轴表示商品的数量,纵轴表示效用量,TU 曲线和MU 曲线分别为总效用曲线和边际效用曲线。由于边际效用被定义为消费品的一单位变化量所带来的总效用的变化量,又由于图中的商品消费量是离散的,所以,MU 曲线上的每一个值都记在相应的两个消费数量的中点上。 在图中,MU 曲线因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而成为向右下方倾斜的,相应地,TU 曲线则随着MU 的变动而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动特点。总结MU 与TU 的关系: 当MU >0时,TU 上升 当MU <0时,TU 下降 当MU =0是。TU 达极大值。 从数学意义上讲,如果效用曲线是连续的,则每一消费量上的边际效用值就是总效用曲线上相应的点的斜率。这一点,也体现在边际效用的定义公式(3.3)式中。 2,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及图形(Indifference Curve ) 图2-20 最高 S D P O Q P Q Q 图2-21 最低 S D P Q O P Q Q

论微观经济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论微观经济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摘要: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资源配置问题。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体系社会资源配置 一、微观经济学的产生 微观经济学的产生以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性质原因的研究》为标志,至今已经有231年的历史了。亚当·斯密通常被学术界认为是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 斯密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已的,从事经济活动的动机和目的就是为追求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但每个人都不能独立生存,通过分工使交换成为可能,并接受“看不见的手”的约束,实际这种对人类经济活动的抽象描述就是经济学范式研究的对象逻辑,因此,在此观念范式层提供的逻辑空间上,亚当·斯密提出了货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工资、利润等经济范畴,构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规则范式。斯密反对重商主义政策,主张放任自由政策,取消限制经济自由的种种障碍,建立起合乎规律的“ 自然秩序”,使每个人追求的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协调起来,最终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这些促使财富增长的主张,构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操作范式。当然以观念范式为基础,还可演绎出更多的定理,从而使其理论更加完善。 亚当·斯密通常被学术界认为是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微观经济学从创建到目前不断有新的理论、新的观点充实到微观经济学的知识框架中,使得微观经济学的体系更庞杂,内容更丰富,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更加多样化。微观经济学由对经济问题的定性分析为主发展到要采用大量的定量分析才能得出相应的定性结论。现实生活中大量的经济学问题的解释和说明需要借助建立经济学模型并运用数学、微积分、运筹学、概率论等相关学科中的概念和工具分析才能完成。使得微观经济学的理论越来越抽象,越来越深奥,其逻辑性也越来越强,甚至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对某一问题的分析,因为假设条件不同,结论会差别巨大。有时对于同一个经济问题,不同经济学流派的观点与结论竟然截然相反。这就使得微观经济学成为财经类学生学习的难点,使得众多的初学者无从下手。对部分微观经济学教学人员而言,他们在讲授微观经济学的时候,往往迷恋于介绍复杂的经济学模型,繁琐的数理推导过程,忽略了对经济学基本思想的介绍,造成微观经济学成为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习难度系数最大的一门课程。 二、微观经济学的逻辑体系 微观经济学是一个严格的演绎逻辑体系。演绎逻辑的好处是只要给定前提假设,其结论的正确性就一定得到保证。它从反映人类偏好的最简单的5条公理出发,描述出人类偏好的效用函数,即无差异曲线,从而决定了人类经济行为中至关重要的主观交换比率,即边际效用替代率。在既定预算约束的前提下,客观交换比

经济学研究的主题

经济学研究的主题 稀缺和效率——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经济学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它的两大核心思想包括稀缺性和效率。人们承认其稀缺性的存在,在此基础之上有效率地分配有限的资源。同时经济学也是一门成长中的学科,30年来它覆盖了很多主题。经济学到底是研究什么?经过千锤百炼,各种主题的PK,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们认为重要的经济学定义包括以下几大方面: 研究如何在经济活动中确定劳动、资本和土地;考查收入分配,以及在不损害经济运行的前提下提高穷人的生活水平;考查政府支出、税收、预算赤字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经济周期;考查各国贸易;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人。其思想是:稀缺性、效率。 稀缺性 我们生活的世界不是伊甸园,也不是乌托邦,不能对于物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东西都是稀缺的,不是无限供给的。粮食、石油、工作机会等,都不是无限供给的。需求无限和资源有限,构成了物质的稀缺性,有限的物质无法满足人类无限的欲望。 效率 欲望无限,资源有限,这样一来,我们就得有效率地分配资源。效率就是在不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的前提条件下,一项经济活动不再有可能增进任何人的经济福利,该经济活动就是有效率的。比如,将1美元分配给拾荒者而不是给世界首富。因此,经济学的精髓在于,承认稀缺性的存在,研究一个社会如何组织,从而最有效地利用资源。 经济学研究什么 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一般说来分为六大部分,而其核心只有五个字——稀缺性、效率。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个体与总体的和谐 经济学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却又有各自的魅力,各有侧重。 微观经济学 “微观”是从希腊文“μικρο”意译过来的,原意是“小”。顾名思义,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就是单个实体的市场、企业、家庭的行为。 18世纪,英国诞生了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人们称其为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亚当·斯密。他写了一本流传千古的微观经济学宝典——《国富论》。在这本宝典中,斯密考查了如何确定单个价格以及土地、劳动和资本的定价问题,并研究了市场机制的优势和劣势。最重要的是,他指出,个人的自利行为产生经济利益。也就是说,每个个体经济参与者都是力图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正是这样的个体行为,导致了有效率的经济活动。这么多年以来,经过后人的潜心研究,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已经相当广泛,主要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的总体运行。水滴汇成了大海,微观中的经济个体汇成了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经济。 出生于英国的凯恩斯,成了宏观经济学的鼻祖。他写了一本具有革命性的巨著《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简称为《通论》。这本书被后人所推崇,成为宏观经济学的真经。时代造

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1)

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1)

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第一章、经济学方法论 说明:三个大的主题,侧重方法是比较优势。 一、科学是对现象规律性的系统解释 1、什么是现象的规律性 科学研究中的现象必须是现实当中的可观测的事物,实际上有人就认为可观测性决定了科学的边界,当然,随着观测技术的发展,科学的边界就可以不断的拓宽。我们需要区分可观测性和现实性,后者是前者的必要条件,例如,偏好是现实之物,但却不可观测。据说,实验经济学可以显示人们的偏好。 我们需要能够区分理论虚构的概念和现实之物。例如,需求、供给等都是理论虚构。 规律实际上指的是事物间的稳定的关系,稳定的含义在于这种关系会重复,实际上,这是科学研究方法能够被接受的重要原因,这种方法要求世界观接受这样的思想,世界不仅有序而且稳定,只要能够找到这些决定性的作用力量,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上的物的运动和人的行为都具有

相当的规律,困扰我们的只是由于特定的条件变化而产生的作用机制的不同的表现而已。(重复产生了对科学的需求,例如建水电站,例如管理和经营。我们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财大周边麻辣烫红火的含义) 科学的方法论需要假设物的运动和人的行为是有规律的,这是科学研究的前提。因此,如果讨论经济学是否是一们科学,需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人的行为是否有规律。 物体下落、报纸和钞票的命运。 找到现象的规律性仅仅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现象的规律性仍然需要解释。在科学哲学上,这一原则被认为是事实不能解释事实,现象的规律性仅仅是变量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借助理论来解释这种关系。或者说,现象的规律仅仅表明了所以然,理论则告诉我们之所以然。举了例子来看,物体的重量会随着海拔而改变,但是海拔不能解释物体重量的变化,解释这一规律的是引力理论,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观测海拔变化来推测物体重量的变化。(钟伟评价非典的方法)规律的获得的基本方法:人们如何从经验中学习。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微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市场经济中各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经济规律作为考查的对象,研究单个生产者或企业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利润;单个消费者或家庭如何利用有限的货币收入购买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的满足。其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内容主要包括:消费理论或需求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理论、要素价格或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等。由于这些理论均涉及市场经济和价格机制的作用,因而微观经济学又被称为市场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利用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学问。 所谓资源配置,就是指把现有资源用于生产可供人们消费的物品或劳务的过程。相对于人们的欲望而言,经济社会的资源是稀缺的,因而资源最优配置的机制必须决定资源用于何种物品的生产以及如何实现有效率的生产。此外,在资源的所有权既定的条件下,一定的资源将是获得产品的唯一途径。与资源配置有关的经济问题归结为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即社会利用总量为既定的生产资源生产哪些产品,产量有多大;如何生产,即采用何种生产方法进行生产;为谁生产,即生产出来的产品怎样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即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是现代社会面临的最基本的问题,从而构成了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核心是稀缺资源的配置。,因而社会不得不以有效率方式生产人们需要的产品。经济学要研究社会如何进行选择,这些选择又怎样决定资源的配置。因此,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把经济学定义为: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人。 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边际的含义是增量,指自变量增加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增加量。在边际效用中,自变量是某物品的消费量,而因变量则是满足程度或效用。消费量变动所引起的效用的变动即为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消费某特定商品或服务,随着商品或服务数量不断增加,对消费者产生的满足程度的增量不断减少。 水对人来说是必需品,在生活中很常见,把它加工处理成达到要求的生活用水或工业用水的成本,成本相对来说是比较低廉的,故很容易得到.;而钻石挖掘难度大,在自然界的产量较少,从地下把它采取出来再加工成饰品的成本又较高,故较难得到。人们从水的消费中所得的总效用远远大于人们从钻石的使用中所得的总效用.但是,商品的需求价格不是由商品的总效用而是由商品的边际效用决定,即P=MU/λ. 那么,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得到的水越多,增加一个单位的水给人们增加的效用就很低了,即水的边际效用很低,所以水的价格自然也就很低了。钻石作为一种奢侈品,可以给人们用来表达情感、炫耀财富,但数量很少,所以增加一个单位的钻石消费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很大,即钻石边际效用很大,价格就比水高。

微观经济学学习方法

微观经济学学习心得 本课程是经济学的入门课程,目的是向学生介绍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构架和分析逻辑,培养对现实世界经济行为与经济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训练经济学直觉,教授经济学思维方式,使学生能够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去观察、分析和解释现实生活中典型的经济现象和问题,并指导自己在工作、学习、生活和商业活动中做出最优决策。作为一个有别于其他社会科学的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微观经济学也可以广泛用来解释我们周围的世界,既可以解释人们的经济行为,也提供了一个有用的补充性视角,解释人们在非经济活动中的行为方式。首先我先简单列举下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具体内容,其包括: (1)供求均衡价格理论——分析市场机制的运行,以讨论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2)需求理论——分析消费者如何进行消费决策,以讨论商品需求是如何决定; (3)生产与成本理论——分析投入和产出之间的物质技术关系; (4)厂商行为与市场结构理论——分析厂商在不同市场条件下如何做出产量与价格决策; (5)要素市场理论——分析厂商在不同市场条件下如何做出生产要素投入的决策,以及劳动、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需求、价格如何决定; (6)一般均衡理论——分析当所有市场相互影响时所有产品与要素的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如何确定; (7)福利经济学——分析市场机制是否有效率,是否存在着市场失败,是否需要政府干预; (8)行为经济学——以实验的方法和认知心理学的思路分析人们的全部行为方式。那对于微观经济学的具体学习方法是什么呢?我总结如下: 1.掌握框架结构 在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书本框架结构,以免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后期复习时,重点从框架结构的角度来复习备考。 2.多画图,学会用文字分析和解释图形 利用图形来分析某个经济学原理、解释某个经济现象,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方向,也是经济学专业出题的一个趋势。在学习时,一定要对图形予以重视,对于核心图形,一定要熟练掌握,最好是自己在纸上画几遍,脑海中有一个很清晰的图形印象。另外,除了会画图,还要学会用文字分析和解释图形。 3.提升数理水平 (1)学生一定要高度重视高数,高数学好了,学习初级甚至中级偏高级微观经济学就容易多了。 (2)对于书中涉及到的数理分析,学生一定要高度重视,能够独立推导。 (3)平时多加练习计算题,掌握解题思路以及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4.重视课后习题 虽然考试考题难度高于课后习题,但是通过作答课后习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考试知识点以及养成良好的解题思路。从历年考试可以看出,考题大多来自或改编自相关教材课 后习题。 5.不拘泥于一本教材,遵循“由简入难”的方法。 -------公管8班王飞翔

《微观经济学》概念

《微观经济学》概念 1.经济人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2.经济学 研究如何对稀缺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 3.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稀缺就是资源有限,资源的稀缺性就是相对于人的欲望来说,满足人的欲望的条件是有限的。 4.市场出清 市场上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的状态 5.经济模型 济模型是经济理论的数学表述,是一种分析方法,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变量之间相互关系,本身可以用带有图标或文字的方程表示。一个经济模型通常包括:变量、假设、假说、预测。 6.支持价格(最低限价) 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低价格。最低限价总是高于市场的均衡价格。 7.限制价格(最高限价) 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最高价格总是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 8.需求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9.需求函数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需求函数Q d=f(P)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10.供给 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11.供给函数 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和影响该供给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供给函数Q S=f(P)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12.均衡价格 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13.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14.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15.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生变量指一个经济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

微观经济学习题答案1-3章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 一、名词解释 1.欲望: 欲望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一种缺乏与不满足的感觉以及求得满足的愿望。 2.稀缺性: 指经济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研究的前提。相对于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稀缺的,这就产生了研究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利用稀缺资源用于诸多用途以满足人类需要的经济学。 3.机会成本: 当把一定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上最大的收益就是这种产品市场上的机会成本。 4. 生产可能性曲线: 表明在既定的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各种产品最大产量组合的轨迹,又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社会生产在现有条件下的最佳状态。 5.微观经济学: 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以及单个产品市场)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主要内容包括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场上均衡理论、收入分配理论、福利经济学和一般均衡理论等。 5.宏观经济学: 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的以及相互关系。总体经济问题包括经济波动、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支等。 6.实证分析: 实证经济学是描述经济中的事实、情况和关系,指在进行经济活动分析时,只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对社会经济活动的成因、效果及其发展趋势进行解释、分析、证实或预测,用以回答现实的经济现象“是什么”,或社会面临的经济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为何会如此,其发展趋势如何,而基本不涉及价值判断问题,即对某种经济现象好不好,该不该如此,不作评价。 7规范分析:规范分析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据。规范分析有三个特点:它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而不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它分析问题只是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进行判断;它得出的结论无法依据经验事实进行检验。 8.均衡分析: 所谓均衡,指的是经济体系中各种相互对立或相互关联的力量在变动中处于相对平衡稳定的状态。对经济均衡的形成与变动条件的分析方法叫做均衡分析法。 9.静态分析: 静态分析就是完全抽象掉时间的因素和经济变动的过程,是一种静止地、孤立

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汇总

微观经济学基本知识点汇总 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 "经济人 "假设和 " 完全信息 "假设,前者假设人总以利已作为其行为的基本动力,具体而言是指人们要么在给 定的经济代价下追求自身 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要么是寻求给定经济利益下所付出的经济代价的最小值。 " 完 全信息 " 假设指经济行为主体对相关经济馆况具备完全的信息。 实证分析与实证经济学,规范分析与规范经济学 实证分析 是描述经济现象 " 是什么 " 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 在揭示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 关系和因果关系。 实证经济学 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 它对经济行为作出有关假设, 根据假设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及 其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 规范分析 是研究经济活动 "应该是什么 " 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 这种方法通常要以一定的价值 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准则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并考察如何才能符合这些准则。 规范经济学 试图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 根据这些标准, 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 并进一 步说明一个经济体系应当怎样运行,以及为此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在经济分析中,按照是否考虑时间因素,均衡分析分为: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桥。所谓 静态分 析就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经济变量处于均衡状态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但并不论及达到均衡状 态的过程,即完全不 考虑时间因素。比较静态分析就是分析已知条件变化后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 以及有关经济变量达到新的均衡状态时的相应变化。 动态分析是指考虑时间因素对所有均衡状态向新的均衡 状态变动过程的分析。 个人需求 个人需求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期间内 ,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条件下 ,其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当商品自身的价格发生变化时, 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 这里指 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各点的 变动。 需求的变动指在商品自身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 由于其他因素中的变化所 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化,也就是说,需求的变化是同一 价格下需求量的变化,表现为整个需求曲线的移动。 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指在某一特定市场和某一特定时期内, 所有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将购买某种两品的数量。 市 场需求是由所有个人需求水平相加而成的。 需求法则(规律)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 (或下降 ),会导致对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减少 (或增加 ); 也就是说,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与其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 需求的价格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指在一定时期内, 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率与价格变化的百分率之比, 它表示在一定时 期内,需求量变动对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弧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上面点之间的弹性,其计 算公式为:Ed=- △ Qd/△ P*P/Q 。点弹性表示的是需 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 其计算公式为:Ed=-dQ/dP*P/Q ) 需求弹性的种类 ① 若Ed = o ,为完全无弹性。② 若 0< Ed <1,为缺乏弹性。如多数生活必需品。③若 Ed = 1,为单位弹性或单 一弹性。此时需求量的相对变化幅度与价格的相对变化幅度相等。④若 l< Ed <无穷,为富有弹性。大多数 是奢侈品的需求。⑤若 Ed =无穷,为完全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指在某特定时间内, 某商品的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消费者收入变化的百分比之比, 它表示 商 品 需 求 量 相 对 变 动 对 于 消 费 者 收 入 变 动 的 反 应 程 度 。( 需 求 的 收 入 弧弹 性 的 计 算 公 式 : EM=- △ Q/△ M*M/Q 。需求的收入点弹性的计算公式: EM=dQ/Dm*m/Q ) 商品分类 (1)若E M > l ,此种产品属于"奢侈品”⑵若0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绪论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进行有效的配置,以求满足人类无穷欲望之最大满足的一门科学. 稀缺性:不是指资源在绝对数量上的多寡,而是相对于人们无限多样,不断上升的需要来说,用以满足这些需要的手段,即有用的资源,是相对不足的. 实证分析:主要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它怎样以及为什么变化,其后果是什么的这一类的问题. 规范分析:着眼于建立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判定现有的经济状况应该怎样. 均衡分析:假定外界诸因素是已知的和固定不变的,然后再研究因变量达到均衡时应具备的条件.这里的均衡指的是:各个经济决策者所做出的决策正好相容,每个人都不会愿意再调整自己的决策,从而不再改变其经济行为. 经济理性主义:假定人在经济生活中总是受到利己之心的趋势,通过对各种可能方案的理性选择,以便寻求能够实现最大限度利益的方案. 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体的经济行为,采用个量分析方法,通过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单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及相互关系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经济资源配置问题的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理论.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国民经济运行,采用总量分析方法,是以国民收入决定为核心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充分利用的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理论.

供求理论 市场:是某种商品与服务的一群买者与卖着。 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供给:卖着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且能够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 均衡: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静止的状态。市场均衡指价格达到供给量与需求量水平的状态。均衡分析考察的是均衡形成与变动的条件。 局部均衡:假定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分析一种商品或一种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决定。 一般均衡:假定在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需求、价格、相互影响的情况下分析所有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似的价格决定。 静态均衡分析:不引入时间因素来考察均衡形成和稳定的条件。 动态均衡分析:引入时间因素来考察均衡状态的变动过程。 超额供给: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的情况。 超额需求: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的情况。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经济学原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1.基本概念:稀缺、经济学、效率、机会成本、理性人、边际变动、激励、市场经济 2.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权衡取舍、成本、边际量、激励 3.经济相互交易的三个原理:贸易、市场、政府 4.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的三个原理:生活水平—劳动生产率、货币—物价、通货膨胀—失业 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1.循环流量图(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框架) 2.生产可能性曲线: 含义;考察(内部、外部、边界);表达(效率、选择、机会成本) 第四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1.概念:市场、需求量、需求定理需求曲线移动的影响因素 2.基本概念:低档品、正常品、替代品、互补物品 3.基本概念:供给量、供给定理供给曲线移动的影响因素 4.基本概念:均衡、过剩、短缺、供求定理均衡分析的步骤 第五章:弹性及其应用 1.基本概念:弹性、需求价格弹性 2.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 3.计算:中点形式(弧弹性),微分形式(点弹性) 4.收益与弹性关系 5.其它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价格弹性、供给弹性 6.弹性的应用:(1)谷贱伤农(2)OPEC合谋的失败(3)禁毒的社会效应分析 第六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1.价格限制如何影响市场均衡(价格上限、价格下限) 分析步骤:(1)限制价格高于均衡时,……,

(2)限制价格低于均衡时,…… 2.税收影响 (1)抑制了市场活动,销售量…… (2)买者与卖者分担税收负担 (3)对卖者或是买者征税,均衡效果一样 3.弹性与税收归宿 (1)基本概念:税收归宿 (2)供给富有弹性,需求缺乏弹性的时候,买者承担更多的税收。 (3)需求富有弹性,供给缺乏弹性的时候,卖者承担更多的税收。 第七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1.基本概念:支付意愿、消费者剩余、需求曲线——支付意愿——消费者剩余 2.价格变动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 3.基本概念:生产者剩余、供给曲线——成本——销售意愿——生产者剩余 4.价格变动对生产者剩余的影响 5.基本概念:效率、平等 6.市场均衡(完全竞争)的福利结果 (1)自由市场把物品分配给对这些物品评价最高的买者。这种评价由卖者的支付意愿来表示。 (2)自由市场将需求分配给可以以最低的成本生产这些物品的卖者。 (3)自由市场生产使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总和最大化的产量。 结论:市场上的供求平衡可以使买者和卖者得到的总利益最大化。社会计划者通过增加或减少物品的生产量并不能增加经济福利。 第八章:赋税的代价 1.基本概念:无谓损失 2.税收对参与者的影响,画图分析 3.决定无谓损失的因素 供给和需求弹性衡量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状况变动的反应程度,弹性越大意味着无谓损失越大。 第十章:外部性 1.基本概念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个体经济单位 个体经济单位是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 微观经济学对个体经济单位的考察分三个层次 1消费者与生产者的效用与决策 2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 3整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 需求函数 定义: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所谓需求函数是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的之间相互关系 需求表和需求函数 需求函数Qd =f(P)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商品的需求表是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需求曲线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它是向右下方倾斜,即它的斜率为负值。它们都表示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供给函数 一种商品的供给是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供给表和供给曲线 供给函数Qs =f(P) 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商品的供给表是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供给曲线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它是向右上方倾斜,即它的斜率为正值。它们都表示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的规律 均衡的含义 均衡的最一般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均衡价格 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相一致时的市场价格 均衡数量: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时,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时,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求定理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运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