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放飞蜻蜓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放飞蜻蜓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放飞蜻蜓课文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放飞蜻蜓》课 文原文 一天午后,陶行知从村里走出来,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 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翠贞想了一下,回答道:“吃虫子。” “吃露水。”一个男孩说。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 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孩子们点点头。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阳光下,蜻蜓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陶先生又问:“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 “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 “尾巴是掌握飞行方向的。”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指着它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接着他又指指蜻蜓的头部对孩子们说:“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孩子们入神地听着。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说着,把蜻蜓还给翠贞。翠贞看着小伙伴们,孩子们纷纷说:“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翠贞张开小手将蜻蜓往上一送,蜻蜓展开翅膀向空中飞去。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放飞蜻蜓》课 文内容 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告诉我们必须爱护益虫的道理,是富有启迪意义的好教材。孩子们放飞的是蜻蜓,其实也是在放飞童稚,放飞爱心,放飞希望。

2019-2020年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9 放飞蜻蜓习题精选第二十五篇

2019-2020年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9 放飞蜻蜓习题精选第二十五篇 ?第1题【填空题】 比一比。 纹______ 掌______ 购______ 埂______ 蚊______ 常______ 构______ 便______ 【答案】: 【解析】: ?第2题【填空题】 给下面字加部件组成字,再组词语。 青______ ______ 雨______ ______ 更______ ______ 【答案】:

【解析】: ?第3题【填空题】 我会填 ①陶:共______画,音序是______。 ②衡:共______笔,第五画是______。【答案】: 【解析】: ?第4题【填空题】 请写四个带数字的成语 例:七嘴八舌成千上万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答案】: 【解析】: ?第5题【填空题】 【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写出反义词 复杂—______ 平常—______ 细心—______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形近字组词 蜓______ 淘______ 塘______ 蚊______ 挺______ 陶______ 唐______ 纹______ 【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比一比,再组词。

陶______情______挺______唐______ 淘______蜻______蜓______塘______ 【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读课文《放飞蜻蜓》填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①他停下脚步______慈爱地抚摸着一个名叫翠贞的女孩儿的头______说______翠贞______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______ ②陶行知又问______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______谁知道______? 【答案】:

放飞蜻蜓

《放飞蜻蜓》说课稿 教材解读 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告诉我们必须爱护益虫的道理,是富有启迪意义的好教材。孩子们放飞的是蜻蜓,其实也是在放飞童稚,放飞爱心,放飞希望。 设计理念 1、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渐次深入探究。 2、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根据标题“放飞蜻蜓”的特殊性,启发学生由此出发,提出自己的猜想,相机亮出故事结构“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进而兼顾首尾,聚集“放飞”,导向深入探究,使教学不致平板化。 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学中尽量注意陶先生关爱儿童、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等闪光点,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佩情绪,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 4、作者描写了一群儿童,充满了童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在创设的意境中去感受情、体味趣,于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从陶行知先生的言行举止中体会其独特的教育方式,他是如何让孩子们懂得这个道理,志愿放飞蜻蜓的,感悟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教学准备 1、了解陶行知的其人其事; 2、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特点、习性等); 3、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这篇文章短小且非常容易理解,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极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在这课的教学设计中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以趣激学,以情系说。 以情导趣意境呈趣趣例生趣 ※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在一个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对色彩鲜艳夺目、活动的东西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蜻蜓飞舞的画面导入课题,不仅激起学生对美丽蜻蜓的喜欢,而且由此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感情进入下面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将对后面的教学产生了铺路搭桥的效用。 ※以趣为径,乐中学习。 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我以为并不难,学生只要读读课文就能说出来。我打算采取以趣导读;以读入境的方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观察讨论蜻蜓的特点后适当地插入一段“蜻蜓的自白”,这是我自己的一段录音,轻柔动听的声音配上精彩的课件制作,一只活灵活现、唯妙唯肖的小蜻蜓就仿佛在面前晃动!学生的情绪也会渐渐高涨起来,这种以趣为径,乐中学习的方式可以产生一种奇妙的效果。教学重点1也就轻而易举的解决了。

小学语文《放飞蜻蜓》说课1

小学语文《放飞蜻蜓》说课1 《放飞蜻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21课。这一单元还有《在金色的沙滩上》《和时间赛跑》《计算机之父的童年》三篇课文,在教学时要做到认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他们的好思想,好品质,《放飞蜻蜓》排在本单元的第一位,引领着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对于本课我主要的设计理念是这样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课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的语气背后挖掘人物品质的学习过程。 根据新课标对中年段孩子的要求,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词语,了解他们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培养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体会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代的谆谆教导。

其中,目标1、2是教学重点,目标3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破重难点,我带来了奖品以及与教学同步的课件为上课做好准备。本课需要二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要完成目标1,2这里我着重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二、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安排谈话激趣引入蜻蜓;交流探究蜻蜓,朗读感悟陶行知;拓展延伸三个环节进行教学。 第一个环节是谈话激趣引入蜻蜓。首先,我会亲切地和学生谈话:孩子们大家好,我很想了解一下咱们三年级的小朋友认识昆虫吗?说说你知道的昆虫。(生回答)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种昆虫,想不想知道是什么?想知道就把眼睛闭上,老师数到3再睁开。然后出示蜻蜓的图片。通过闭眼、睁眼的过程给学生以神秘感,通过观察美丽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蜻蜓美好的情感。这个环节的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将对后面的教学产生铺路搭桥的作用。 第二个环节是交流探究蜻蜓,朗读感悟陶行知。这个环节要做到了解蜻蜓的相关知识,懂得保护蜻蜓,体会陶行知对儿童的尊重,关爱,谆谆教导。首先,我会引导学生找出本课讲了蜻蜓哪些方面的知识,包括三个方面,食物、眼睛以及尾巴。在讲解食物这一方面时,我会出示蜻蜓的食物图片(苍蝇、蚊子、孑孓),问学生:你们喜欢他们吗?并说一说它们的危害。孩子们可以认识到,蜻蜓的食物是害虫,蜻蜓是益虫,我们应该把蜻蜓当朋友。我又接着问:你们应该怎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原文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原文 1.长城和运河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眼前: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2.美丽的南沙群岛 传说仙女下凡时,在辽阔的南中国海上撒下了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这就是美丽的南沙群岛;南沙群岛位于祖国的最南端,二百多座岛屿、礁盘星罗棋布;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浩瀚的大海上航行、捕鱼,在小岛上开垦、种植;茫茫南沙,汇入了祖先搏击风浪的汗水;片片岛屿,留下了祖先生息繁衍的烟火; 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她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贮存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仅曾母暗沙,就以丰富的石油储量而享有“第二波斯湾”的美誉; 南沙也是个迷人的世界;天是一片蓝玉,海是一块翡翠;远望水天相连,翡翠和蓝玉合璧,蔚为壮观;俯看清澈明亮的海水,龙虾、燕鱼、海龟五彩缤纷,令人心旷神怡;碧波浩渺的南沙海域,连浪涛都是美的,每一个浪头都托起洁白的浪花,一团团,一簇簇,仿佛是欢迎的人群在挥舞着花束;可以肯定,将来的南沙群岛会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 3.庐山的云雾 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相机学习练习一中的成语: 气象万千 风云变幻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眼前: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外阅读16篇:放飞蜻蜓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外阅读16篇:放飞蜻蜓 (学习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英语资料、语文资料、数学资料、物理资料、化学资料、生物资料、地理资料、历史资料、政治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English material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biolog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放飞蜻蜓 放飞童心

19. 放飞蜻蜓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叙事性文本,叙述了一个充满童趣的故事。陶行知看到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停下脚步带领孩子认识蜻蜓,了解蜻蜓更多的知识,一步步引导孩子喜欢上蜻蜓后,自愿放飞蜻蜓。这既是一篇启发孩子对益虫保护意识的好教材,也是一篇通过写事来彰显人物品质的好文本。孩子们放飞的是蜻蜓,其实也是在放飞童真,放飞爱心,放飞希望。 【教学目标】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慈爱”、“据说”、“七嘴八舌”、“异口同声”四个词语的意思。 2、反复朗读陶行知和孩子们的对话,品析关键词句,感受蜻蜓的神奇。 3、通过陶行知的语言、神态、动作,认识他慈爱、循循善诱的品质。【教学重点】 品析关键词句,感受蜻蜓的神奇,读好对话。 【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神态、动作,感悟陶行知慈爱、循循善诱的品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生活,激趣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9课,齐读课题——放飞蜻蜓 喜欢蜻蜓吗?喜欢它什么呀? 2、文中就有一句话,描绘了蜻蜓可爱的外形。请你读一读。谁还想读? 蜻蜓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好像…… 尾巴一撅一撅的,也就是…… 一闪一闪,一撅一撅,ABAB的结构,读起来朗朗上口。我们一起读。 3、过渡:蜻蜓这么可爱,难怪孩子们都喜欢捉来玩呢!可是,今天孩子们却要(读课题)——放飞蜻蜓。 通过预习,你们知道,是谁让孩子放飞蜻蜓?(板书:陶行知)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他的名字,陶是本课的生字,注意里面的缶,中间一竖不出头。

4、听说过陶行知吗? 他可是一位大教育家,当过小学校长,还做过大学教授,毛泽东称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二、走进对话,深入探究 过渡:这位大教育家陶行知是怎么让孩子放飞蜻蜓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一探究竟。 (一)整体感知,以问题引出三次对话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陶行知是怎么让孩子们放飞蜻蜓的? 你发现课文主要写了陶行知和孩子们的对话。在对话中,陶行知通过几个问题,一步步引导孩子了解蜻蜓,然后放飞蜻蜓。 陶行知都提出了哪些问题?快速浏览全文,用()括出来。 2、过渡: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四个问题,读读陶行知和孩子们的对话,从中了解蜻蜓,认识陶行知。 (二)品读第一次对话,了解蜻蜓是益虫 1、课文哪几个小节在谈第一和第二个问题。(出示2-6小节) 2、自由读一读,看看在这次对话中,孩子们了解了蜻蜓的什么知识? 3、我们来分角色朗读,好不好? 预设一:“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刚刚三位同学读得好不好? (不好)应该怎么读?应该抢着说,而不是一个说过一个再说。我们再来试一遍好不好?还是这三位同学,记住你们的台词,老师给你们读提示语,好不好?像刚刚同学们这样人很多人抢着说自己的看法,人多嘴杂,就是——七嘴八舌。 预设二:(读得好)真是一群活泼的孩子。像刚刚三位同学这样,很多人抢着说自己的看法,人多嘴杂,就是——七嘴八舌。 4、在这次对话中,孩子们了解了蜻蜓的什么呢? (蜻蜓吃苍蝇、蚊子、孑孓,吃害虫,是我们的好朋友)(板书:吃害虫)是啊,所以当陶行知问“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时, (孩子们点点头。) 小结:通过第一次对话,陶行知让孩子们了解了——蜻蜓是吃害虫的,是我们的好朋友。

小学语文_《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课题:《放飞蜻蜓》 年级:三年级学科:语文 【内容简析】 这是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写人的精读课文。主要讲述了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便引导他们认识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体现了陶行知先生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对孩子们的关心爱护。通过教学,教育学生要爱护有益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情境中理解“七嘴八舌”的 意思。 2、默读课文,在陶先生的话中了解蜻蜓的科学知识,从他的动作、语气、神态 中体会陶行知对孩子的关爱和循循善诱。 3、学习使用提示语把文章写具体,学习如何生动表现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难点】 从陶先生的动作、语气、神态中体会他对孩子的关爱和循循善诱。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 谈话导入,出示蜻蜓图。 2.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跟它有关系的文章放飞蜻蜓,伸出小手, 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指导书写 3.质疑。 二、自读感知 1.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检查 (1)孑孓田埂一撅一撅【加拼音】 (2)露水调整 (3)理解词语。 小结:把这两个字分别解释出来,再和起来不就是这个词的意思了吗?这个好 方法大家要记住。 (4)理解:七嘴八舌 小结:联系上下文的句子也是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好办法。 (5)理解:异口同声 小结:反义词也是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方法。这些好方法希望大家都能记住。 (6)了解陶行知 介绍陶行知。他可是个特别慈祥的人呢。 (7)学写:慈 3.理解文章大意。 教授方法。 三、质疑释疑 1.了解蜻蜓 (1)仔细读读陶先生和孩子们的对话,对蜻蜓有哪些了解呢? 默读课文,用——画出描写蜻蜓的语句。画完后小组交流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三年级阅读理解训练题《放飞蜻蜓》及答案

三年级阅读理解训练题《放飞蜻蜓》及答案 一天午后,陶行知从村里走出来,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 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翠贞想了一下,回答道:“吃虫子。” “吃露水。”一个男孩说。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 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孩子们点点头。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阳光下,蜻蜓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陶先生又问:“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 “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 “尾巴是掌握飞行方向的。”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指着它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接着他又指指蜻蜓的头部对孩子们说:“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孩子们入神地听着。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说着,把蜻蜓还给翠贞。翠贞用征询的目光看着小伙伴们,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翠贞张开小手将

蜻蜓往上一送,蜻蜓展开翅膀向空中飞去。 1.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部分用词语替代。 (1)孩子们用多而杂乱的声音抢着回答:“吃草。”“吃树叶。”“吃泥土”。( ) (2)蜻蜓的眼睛是由数量很多很多的小眼睛构成的。 ( )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蜻蜓的尾巴是一节一节、_________ 。它能_________ 、_________ 。 (2)蜻蜓的眼睛结构很_________,是由很多小眼睛构成,可以看清________________。 3. 陶行知为什么劝说翠贞他们放飞蜻蜓,他是为了保护蜻蜓,还是为了教育这些孩子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4.当你看见别人捕捉益虫益鸟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参考答案: 1.点拨:仔细阅读短文,通过词语的含义,可以找到相应的词语。答案:(1)七嘴八舌 (2) 成千上万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生字组词、反义词及近义词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生字组词、反义词及近义词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生字组词、反义词及近义词 1.长城和运河 驾(驾驶)(驾照)(劳驾)折(曲折)(折断)(打折) 蜒(蜿蜒)(蚰yóu蜒)(海蜒)谱(乐谱)(谱曲)(谱写) 朽(朽木)(朽烂)(朽坏)篇(诗篇)(篇章)(篇幅) 创(创业)(创意)(创造)族(民族)(种族)(族长) 绸(绸带)(丝绸)(绸子) 近义词:驾驶(驾驭yù)连绵起伏(连绵不断)奇异(奇特)曲折(弯曲)动人(迷人) 反义词:奇异(平常)曲折(笔直) 2.美丽的南沙群岛 辽(辽宁)(辽阔)(辽远)阔(宽阔)(广阔)(辽阔) 屿(岛屿)(鼓浪屿)(孤屿)罗(罗马)(罗汉)(星罗棋布)库(车库)(水库)(宝库)资(资源)(资本)(资金) 仅(不仅)(仅有)(仅仅)暗(黑暗)(暗号)(阴暗) 合(合适)(合同)(合理)龟(海龟)(乌龟)(老龟) 近义词:辽阔(广阔)珍贵(宝贵)蕴藏(储藏)弥漫(充满)五彩缤纷(五颜六色)用之不竭(取之不尽) 反义词:珍贵(低廉)辽阔(狭窄)美丽(丑陋)难以计数(屈指可数) 3.庐山的云雾 庐(庐山)(庐江)(茅庐)瀑(瀑布)(飞瀑)(冰瀑) 幻(幻境)(幻想)(梦幻)似(似乎)(好似)(似是而非) 姿(姿态)(姿色)(姿势)笼(笼子)(笼罩)(鸟笼) 罩(灯罩)(笼罩)(罩住)系jì(系牢)(系领带)(系鞋带)泻(泻药)(飞泻)(倾泻)返(返回)(返工)(往返) 近义词:增添(增加)神秘(神奇)缠绕(围绕)转眼间(刹那间)飘荡(飘动)

反义词:增添(减少)巨大(渺小) 4.翻越远方的大山 跨(跨越)(跨年)(跨度)栏(栏杆)(栏目)(专栏) 赛(比赛)(竞赛)(赛场)腊(腊肉)(腊鱼)(腊味) 雅(高雅)(典雅)(文雅)际(实际)(际遇)(无边无际)隐(隐约)(隐藏)(隐居)绩(成绩)(功绩)(战绩) 纪(世纪)(纪元)(纪念)呐(呐喊) 近义词:急切(着急)顿时(立刻)坚强(顽强)敬佩(佩服)反义词:不幸(幸运)永远(暂时)坚强(脆弱)荣誉(耻辱)迷糊(清醒) 5.雪儿 剩(剩余)(剩饭)(剩菜)鸽(鸽子)(信鸽)(白鸽) 捡(捡拾)(捡到)(捡东西)哀(悲哀)(哀求)(哀伤) 悠(悠闲)(悠扬)(悠久)任(任何)(任意)(任务) 阻(阻挡)(阻止)(阻力)忠(忠实)(忠心)(忠诚) 递(邮递)(快递)(传递)盼(盼头)(盼望)(期盼) 近义词:忠实(忠诚)传递(传送)安心(放心)向往(神往)充满(布满)哀伤(悲伤) 反义词:哀伤(欢喜)忠实(奸诈) 6.花瓣飘香 俯(俯身)(俯视)(俯冲)摘(摘花)(采摘)(摘取) 捧(捧着)(捧场)(捧走)拿(拿笔)(捉拿)(拿来) 措(举措)(措辞)(不知所措)惶(惶恐)(惊惶)(惶惶)恐(惶恐)(恐吓)(恐龙)舍(施舍)(舍弃)(舍得) 惹(惹祸)(惹事)(惹眼)懂(懂事)(懂得)(听懂) 近义词:清晨(早晨)惶恐(惊恐)闪动(闪耀) 反义词:清晨(黄昏)飞快(缓慢)惶恐(镇定)高兴(伤心)7.菩萨兵 藏(藏族)(宝藏)(西藏)区(地区)(区别)(区分) 段(地段)(线段)(段落)胞(同胞)(细胞)(台胞)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学期复习试卷苏教版试题下载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学期复习 试卷苏教版试题下载 试题预览 题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暑假(jiǎjià)里,我又一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啊,只见一棵棵桃树上挂满了桃子。桃子成熟了,一个个光鲜红润,仿佛(fó f ú)胖娃娃的脸蛋。我又惊又喜,不禁(jìn jīn)想起王大伯去年剪枝时说的那番话,还真有道理呢!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2、“--”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填空。这句话是把作。比 3、举例说明王大伯的话中蕴含的道理。 (一)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梭子鱼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要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有些贝类自己不动,但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还有些深水鱼,它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 1、用“--”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2、多音字组词参cān(喷pēn()pèn( ) cēn( ) B 作比较 C 列举数字))shēn( ) 3、选择填空。A 打比方⑴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⑵梭子鱼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要快。()⑶还有些深水鱼,它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 4、这段话中写了哪几种海底动物?你对哪种最感兴趣?为什么? (一)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

会被()得这么惨;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而人们()了传染病对鹿群的(()要保护的鹿,)森林,())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自己的“祸首”。 1、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语。 2 、“功臣”指是“祸首”指,它是祸首的原因是,它是功臣的原因。。。 3、这个故事告诫人们(一)大作家的小老师(节选) 事后,萧伯纳深有感触地说□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能自夸□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永远谦虚。这是那位小姑娘给我的教育。她是我的老师。 1、在文中的□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她是我的老师”中的“她”是指,“我”是指。 3、小姑娘成为大作家老师的原因是什么?用“-----”画出有关的句子。 4、写近义词:(感触)(成就)(自夸)(谦虚) 事后,萧伯纳深有感触地说:“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成就成绩),都不能自夸。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永远谦虚。这就是那位小姑娘给我的教(jiào jiāo)育。她是我的老师。” 1、在文中的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读音和词语。 2、在文中用“”划出“这”所指的内容。 3、萧伯纳把小姑娘当作老师的原因是: (一)《放飞蜻蜓》(片断)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指着它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接着他又指指蜻蜓的头部对孩子们说:“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1.这段话主要讲了蜻蜓的和。分)(4 突出蜻蜓眼睛 2.文中有两个含有数字的成语,其中,结构很复杂,表明它看的范围很

2019-2020学年度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9 放飞蜻蜓苏教版习题精选三十七

2019-2020学年度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9 放飞蜻蜓苏教版习题精选三 十七 第1题【填空题】 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 慈爱地______ 小心地______ 高高地______ 入神地______ 【答案】: 【解析】: 第2题【填空题】 形近字组词 蜓______ 淘______ 塘______ 蚊______ 挺______ 陶______ 唐______ 纹______ 【答案】: 【解析】:

第3题【填空题】 选词填空。 一闪一闪一动一动 ①阳光下,蜻蜓的眼睛______的 ②弟弟的小腿______的 【答案】: 【解析】: 第4题【填空题】 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蜻蜓用尾巴保持平衡,调(tiáo diào)______整方向。 ②事情还没有调(tiáo diào)______查清楚,我们不能忙着下结论。 ③“吃露(lòu lù)______水。”一个男孩说。 ④小红歌唱得很动听,每次联欢会她都要露(lòu lù)______一手。【答案】: 【解析】:

第5题【填空题】 【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积累表示数字的成语。 例:七嘴八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根据拼音写一写 ①依稀记得,妈妈的眼里包含了无限温暖,融入了无限cí ài______ 。

②“鸟巢”拥有多个令人骄傲的世界之最: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用钢量最多、技术含量最高、jié gòu______ 最为fù zá______ 、施工难度空前的超大型钢结构体育设施工程。 ③我们听话时密切注意说话人的身体姿态、表情,始终bǎo chí ______专注的精神和rù shén ______的姿态。 【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比一比。 纹______ 掌______ 购______ 埂______ 蚊______ 常______ 构______ 便______ 【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精选2019-2020年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19 放飞蜻蜓苏教版习题精选八十七

精选2019-2020年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19 放飞蜻蜓苏教版习题精选八 十七 第1题【填空题】 【答案】: 【解析】: 第2题【填空题】 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部分用词语替代 ①孩子们用多而杂乱的声音抢着回答:“吃草。”“吃树叶。”“吃泥土”。______ ②蜻蜓的眼睛是由数量很多很多的小眼睛构成的。______ ③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______ 【答案】: 【解析】: 第3题【填空题】

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田埂(gěn gěng) ______ 一撅一撅(juē jué) ______苍蝇(yīng yíng) ______ 复杂(fǔ fù) ______ 【答案】: 【解析】: 第4题【填空题】 写出反义词 复杂—______ 平常—______ 细心—______ 【答案】: 【解析】: 第5题【填空题】 比一比。 纹______ 掌______ 购______ 埂______ 蚊______ 常______ 构______ 便______ 【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反义词。 ①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______ ②他慈爱地抚摸着一个名叫翠贞的女孩儿的头。______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比一比,再组词。 陶______情______挺______唐______ 淘______蜻______蜓______塘______ 【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给下列词语注音 蜻蜓______ 研究______ 成千上万______ 入神______ 结抅______ 复杂______ 【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给划线的字注音 蜻蜓______ 慈爱______ 翅膀______ 平衡______ 尾巴______ 露水______ 【答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学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学教案 《放飞蜻蜓》叙述了陶行知先生发现一群孩子在捉蜻蜓,他没有喝斥,而是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引导,没有严厉的指责,而是因势利导,跟学生讲起了蜻蜓的相关知识。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学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学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 能力目标:抓住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 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情感目标:通过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搜集到的资料了解蜻蜓, 增强保护有益小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搜集到的资料了解蜻蜓, 增强保护益虫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 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四、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 五、教学过程: 一、抓题眼“放飞”引出质疑, 哪位同学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小伙伴们捉住了蜻蜓为什么又要把它放飞呢? 陶行知向孩子们提出了几个问题呢?让我们一起再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放手”进行探究学习,突出本课重点。 (一)一放——初读课文,走进蜻蜓 梳理问题:1、蜻蜓吃什么? 2、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3、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

4、把它放了,好不好? 二放——细读探究,了解蜻蜓 学生填写表格,用词概括蜻蜓各部分特点。 三放——提炼精要,感受内涵 1.自读课文想一想从陶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中,你感受到陶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慈爱和蔼的陶行知。抓住重点的词、句,朗读体会。 “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谈话的态度和蔼可亲,做一做动作,指导朗读并体会)” “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 “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 ▲爱护蜻蜓的陶行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你们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 ▲教育有方的陶行知。陶先生看到孩子们捉蜻蜓,既没有责怪他们,又没有直接要求把蜻蜓放了。而是……听了陶先生的话孩子们中怎么做的呢?(主要通过孩子们态度的变化体会)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 “孩子们点点头。” “孩子们入神地听着。” “孩子们纷纷地说:‘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 “翠贞张开小手,将蜻蜓往上一送,……” 设计意图说明:这一教学片段是整个教学的重点,围绕“放飞”依次展开。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陶先生关爱学生、循循善诱、讲究民主的精神作风,在教学中突出了“慈爱”“小心”“商量”等词语,学生做动作,联系生活实际感悟。 三、放飞心灵。 1.简单小结陶行知的人物形象:他真不愧为是一个教育家,尊重孩子、爱护孩子……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案三篇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 案三篇 【导语】《放飞蜻蜓》一课叙述了陶行知先生发现一群孩子在捉蜻蜓,他没有喝斥,而是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引导,没有严厉的指责,而是因势利导,跟学生讲起了蜻蜓的相关知识,教育孩子知道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让学生自愿主动地放飞了蜻蜓的一个小故事。 篇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学会保护蜻蜓。 学习重点: 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加深感悟文中重点句 课前准备: 课前组内帮对检查学案5、6完成情况 学习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标,重、难点。 二、课内检查预习 1、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课文,生词都会读了吗?下面小组内帮对互相检查,随即纠正,错的改正过来,一会找同学读一读。看哪个组完成的、最快。

2、同学们把生词都会读了,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吗?下面小组内分工读,读错的及时纠正,再读一读,读对为止。检查读。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老师一会儿检查。 3、质疑解疑: (1)小组内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2)、通过预习,同学们可能还有不明白的地方,下面小组内交流一下,解决不了的小组长进行汇总,一会儿提出来。 (3)、小组长汇报。(抄到黑板上) (4)、小组间解疑。解决不了的,老师引导读书,思考、解疑,或在精读时解决。 4、精读感悟,感情朗读: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6、7、8、9、10自然段,思考蜻蜓是怎样的蜻蜓?读后谈一谈,随即指导朗读,对蜻蜓有哪些了解?相机指导课后第四题。(1)、分自然段读课文。(找5个同学读)师在读中随机指导,读到位。 (2)、全体练习读。每个同学都像刚才老师指导那些同学一样练习读一读。看哪组读得最认真 5、听写生词,帮对检查,错了改3遍 6、指导朗读分角色,自己练习 7、指导课后第四题,从陶行知和小朋友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 三、分配下节课展示任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