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放飞蜻蜓》的教案及原文阅读

《放飞蜻蜓》的教案及原文阅读

《放飞蜻蜓》的教案及原文阅读

《放飞蜻蜓》本文是一篇记事的文章,放飞蜻蜓的故事,教育学生要爱护有益的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放飞蜻蜓》的教案范文及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放飞蜻蜓》的教案范文篇一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在读文的基础上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明白道理。

2、学习多种途径收集、处理资料。

教学难点:

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蜻蜓的习性、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

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配套光盘

教学时间:3课时(包括课堂练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扣题引发,理清脉络。

1、启发猜想:出示课题,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2、导入: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大家的猜想来写的。不过,这个和小朋友们说蜻蜓的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你们想了解陶行知先生让孩子们放飞蜻蜓的经过吗?快读读课文吧!

3、初读,理清脉络:

(1) 第一遍读,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2) 第二遍读,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弄清词语意思。

(3) 第三遍读,根据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让学生填上恰当的词,弄清文脉。

二简析首尾,聚焦“放飞”

1、指名读第一段,了解大意,想象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2、读第三段(11自然段)

(1)从“纷纷”一词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同意放飞蜻蜓

(2)从“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遍,体会孩子们的心情。

3、激起悬念。

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呢?(在“放飞”下加重点号)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再次认读。

2、学生找出简单的,可以自己写好的字:舌、蝇、蚊、饿、构描红、记忆字型。

3、教师范写:陶、慈、抢(强调左边不是“仓”)、复,抓住重点笔画进行提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问题导入

1、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2、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回顾上节课的提问: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

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1、学生自由读二、三段,想一想: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

2、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形成自己的理由。

3、教师组织课堂讨论:联系前后文说明自己放的理由,关键点:

(1)陶行知的语气:“慈爱的”、“商量的”(尊重孩子,耐心、民主,孩子们容易接受他的教育)

(2)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的对话内容:蜻蜓吃什么?尾巴有什么作用?眼睛的结构。(了解蜻蜓的特点,认识到它是益虫,应该保护) 提问: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什么了解?(学生读议)

(3) 孩子们的回答内容和神态。(“入神”说明陶行知先生的话太吸引人了)

4、练习分角色朗读。

(1)同座间练习,再次体会人物的心理。

(2)指名演读,集体评议。

5、启发小结。

师:为什么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谈了蜻蜓后,会自觉自愿、非常乐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呢?请结合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对理由作一个小结。

学生小结。(教师点评)

三拓展交流,深化理解

1、师:读了这篇课文,你对文中的哪个人物印象最深?

2、学生整体默读全文,从人物的角度再次感悟。

3、指名谈感受,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相关段落。

课后研究性学习:陶行知先生说: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这个说法对吗?找找有关资料验证一下。(组织学生结合问题查找资料,展开交流。)

《放飞蜻蜓》的教案范文篇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扣题质疑,理清脉络,学习生字新词。

一、揭示课题:

1、指读以下词语:放飞理想、放飞青春、放飞心情

2、理解“放飞”:纵放出去,任其高飞。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是:

放飞蜻蜓(板书课题)读题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蜻蜓的曾经不自由是怎么造成的?为什么要“放飞”?谁放飞?怎么放的?……)

二、初读课文:

1、带着心中的疑问听老师读课文。

2、自读课文:

A、一读注意编写小节,画出生字词语。

B、二读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理解课文中的词语的意思,有不懂的可以四人小组讨论。

C、三读注意把每个词语句子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思考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的大意。

3、读后交流:

A、读准字音:蜻蜓陶行知慈爱抚摸孑孓复杂

B、理解:

慈爱:慈祥。

孑孓:蚊子的幼虫。

口吻:口气。

D、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

4、再读课文,按照以上“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5、分小节指名朗读课文,涉机纠正读音。

三、学习生字:

1、学生带读生字,注意“抢、蝇”后鼻音。

2、分组互相学习生字,识记字形。

3、交流,辨析:

抢——枪蝇——绳纹——蚊

钩——构饿——我夏——复

4、指导书写

5、描红习字

四、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读文入境,探究自悟,从中得到启迪。

一、复习导入:

1、检查本课字词的掌握情况。

2、介绍陶行知其人。

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第一段:

1、指名读

2、是一个孩子在捉蜻蜓吗?

第三段:

1、指名读

2、这群孩子捉了几只蜻蜓?

3、这只蜻蜓当时在谁的手里?

4、只是翠贞一个孩子同意放飞蜻蜓吗?

“纷纷”一词可以看出,是所有的孩子都同意放飞蜻蜓。

5、个别读孩子们的话。

这里有两个“放了它”,你从中感觉到了什么?(快快放飞蜻蜓,迫不及待地放飞蜻蜓的心情。)

读出这种心情来!

课文重点段:

1、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它放掉呢?

(在课题下的“放飞”二字下加着重记号!)

2、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有关蜻蜓的呢?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二到十小节多读几遍,想想: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情后,你会很自觉自愿地将捉到的蜻蜓放飞掉吗?说说原因。(要找出课文中有关

能说清楚自己乐意放飞蜻蜓的理由。)

3、指导学生课堂讨论,引领他们自己思考、同桌商量、四人组讨论,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4、课堂讨论:为什么你也同意放飞蜻蜓?

A、从蜻蜓本身讲:它是益虫,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

它是一种有趣的昆虫,尾巴可以掌握方向,保持平衡,饿极时自己吃自己的尾巴,而且眼睛大,看得清四面八方……

B、从陶行知先生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讲:

与孩子说话态度和蔼可亲,不摆架子,方法巧妙。

(1)“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 ??婊?斫狻按劝?保?寤崽招兄?壬?劝?⒆印?

(2)谈话不是指责,而是问翠贞蜻蜓吃什么入手。

(3)从孩子“七嘴八舌抢着说”看出孩子和陶行知先生是朋友——涉机理解什么情况是“七嘴八舌抢着说”,可以让学生表演“七嘴八舌”抢着说“吃草”、“吃树页”、“吃泥土”的样子。

(4)陶行知“拉着孩子坐在田埂上”。表扬翠贞说得对……

(5)陶行知先生用商量的口吻问大家:“把它放了好不好?”——涉机理解什么是“口吻”?,表演以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

C、陶行知先生知识丰富,说的是孩子们都不知道的新道理,新知识,所以孩子觉得新鲜有趣。

5、这样一个知识丰富,和蔼可亲的先生,讲得孩子们心服口服,所以答应把蜻蜓放飞。我们练习一下谈们的对话,注意把握人物的特征。

6、指导同桌练习——全班展示

三、归纳总结

1、为什么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谈了蜻蜓以后,回自觉自愿地把蜻蜓放飞?把前面大家讨论的做个归纳。

2、听了他们的理由,我们真的也想把这只蜻蜓放飞,一起读一读“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读出大家一同的愿望。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查找资料: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

《放飞蜻蜓》的原文阅读

一天午后,陶行知从村里走出来,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

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翠贞想了一下,回答道:“吃虫子。”

“吃露水。”一个男孩说。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

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孩子们点点头。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阳光下,蜻蜓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陶先生又问:“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

“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

“尾巴是掌握飞行方向的。”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指着它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接着他又指指蜻蜓的头部对孩子们说:“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孩子们入神地听着。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说着,把蜻蜓还给翠贞。翠贞用征询的目光看着小伙伴们,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翠贞张开小手将蜻蜓往上一送,蜻蜓展开翅膀向空中飞去。

放飞蜻蜓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案 本文是关于放飞蜻蜓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人物导入,初步感知人物形象。5 1、上课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个字,谁会念(1人),这个字左右结构,书写时左窄右宽,请同学们拿起手,和老师一起写,左边耳朵旁,右边-----里面的一竖不能出头。一齐读。谁来为“陶”组组词? 这个“陶”还可以成为一个姓,我们再来认识一个人,一个姓陶的名人,(板书:陶行知)(你来念指读2人) 2、出示画像,这就是陶行知。课前,我请同学们去查阅他的相关资料,谁来介绍? 陶行知一生最伟大的成就就是投身到教育事业中,毛主席陈赞他---,郭沫若也这样赞他:----陶行知受到世人的尊敬,让我们也尊敬地喊一声:陶行知先生。 3、陶先生可喜欢孩子了,为小朋友编了很多儿歌,我们曾经学过的一首儿歌《人有两个宝》就是他编写的,谁来背给大家听---(指生答)你背得真好! 4、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讲关于陶先生和孩子们的故事。板书:放飞蜻蜓,一起读。 二、一读课文,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5) (一)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请大家打开课本,再大声地读一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二)我先请这五位同学依次来读课文的一—五小节。其他同学认真听。 1、指5名学生读1-5小节。 相信这两个词语难不倒你们,出示句子,你来读。 这里的三句话该怎么说才是七嘴八舌地抢着说?(指生答),四人一小组来练一练。 (指小组读)你抢着说,他抢着说,大家争先恐后地说这才叫-----七嘴八舌地抢着说(齐读) 2、谁来读第六小节?(指读)(老师评价--你读得又正确又通顺)

出示:田埂苍蝇蚊子 这里有三个生字。轻声读读,读音上需要注意什么? 埂、蝇是后鼻音,-----还应注意什么?看谁观察最仔细?苍蝇、蚊子读轻声,谁来读准这三个词语。我们一起读。 老师再来考考大家,出示“孑孓”这个词怎么读?指读2人 孑孓是什么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图片,这就是孑孓,蚊子的幼虫,生活在水里,也是害虫。 3、我请这一组的四位同学来读7-10小节,其他同学仔细听 老师发现你这一句话读得特别好?再读一遍,哪一位学生也愿意读? 陶先生又问:“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呢?”继续读(8—10小节)(读错的地方及时纠正) 在预习朗读时,哪一句话你觉得很容易读错?---读课文时,不能漏字也不能添字,一起读。 这里还有一组词,我请这一组同学开火车读(出示:掌握据说结构复杂)(2组) 这四个字在书写时,你们认为哪一个字最容易写错?怎么记住它呢?有一个词语叫“日复一日”,所以这个复的中间是个日字,举起手和老师一起来写这个字。这个日很懂得谦让,要把它写得扁些。 4、最后一小节我们一起读。(指生读) 三、二读课文,概括课文大意(5) 同学们经过课前认真的预习,把课文读通读正确了,那么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我先请一个同学再读一读课题,指读 1、我请男同学来读第一小节,女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一小节写了什么?板书:捉蜻蜓 3、可是,我们知道最终孩子放飞了蜻蜓,(板书:放蜻蜓)找找看,哪一小节中知道的? 2、(出示第十一小节)哪一句话描写了放飞蜻蜓的情景?(指读)最后孩子们把蜻蜓放了(一起读) 3、引:孩子们起先捉蜻蜓,后来又放飞了蜻蜓。那么2—10小节又讲了什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放飞蜻蜓教案1语文S版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字,掌握9个词语。 2、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动物。 5、了解课文叙述顺序,初步感受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读中感悟陶行知的和蔼可亲和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教学难点:体会陶行知良好的精神品质。 教学准备: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课前准备: 1、说说你最喜欢的老师或你心目中的好老师。 2、猜谜语:蚊子苍蝇蜻蜓等。 3、唱歌《小蜻蜓》。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解读课题,引发质疑。 1、猜谜语引出蜻蜓,板书“蜻蜓”,学习生字“蜻蜓”。

2、板书:放飞。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谁捉了蜻蜓?谁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 板书:捉? 放? 3、过渡: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学会文中的生字。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自由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标出自然段序号。 2、抽读三个学生读生字新词,评价,纠正字音。 3、去掉音节男女生赛读新词,齐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个人自己读,可以同桌或四人小组合作读,或几个同学一人读一个自然段。思考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来。(抽学生回答可能不完整,可能不够简洁,随即按以下程序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师:要能准确地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首先得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引导学生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呢?抽学生回答。关键词是什么?板书:捉(起因) (2)故事的结果怎样?抽生回答。板书:放(结果) (3)事情的经过是哪些自然段?能用一句话概括吗?抽生回答。板书:讲或劝(经过) (4)讲解:概括这类写事的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用简洁的语言叙述出来。这种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写的文章,我们就说它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板书: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

研究性课堂的“一字之师”——《放飞蜻蜓》例谈_教案教学设计

研究性课堂的“一字之师”——《放飞蜻蜓》例谈 本文是关于研究性课堂的“一字之师”——《放飞蜻蜓》例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学科名称:语文 教材版别:苏教版国标教材三年级下册 适应对象:三年级学生 案例片段 一、紧扣“放”字,导入新课。 1、从“了解陶行知”入手,揭示并板书课题。 2、抓住“放”字,设置悬念,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片段实录】 老师:同学们,陶行知是我们国家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直以“生活教育”而享誉中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他和孩子们之间发生的故事。板书课题:放飞蜻蜓。 老师:孩子们为什么要放飞蜻蜓?(在课题“放”字下面打个一个重重的“?”)【我的思考】 这是本次授课的主问题!我们一直希望语文学科的教与学能够从整体上对文章进行把握,避免细枝末节的紧抓不舍而耽误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悟。由此,我们反思自己的教学,是不是我们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在和学生的对话中,所提的问题太碎、太繁呢?我们是不是能够从整体上抓住文本让学生进行感知呢? 二、初抓“放”字,初读课文。 (1)初读课文,初步回答“孩子们为什么要放飞蜻蜓”。 (2)师生紧扣“放”字,探讨“放飞蜻蜓”的原因。 【片段实录】 老师:通过我们的第一次朗读课文,你知道“孩子们为什么要放飞蜻蜓”吗? 学生1:因为蜻蜓是我们的朋友,所以孩子们放飞了蜻蜓。(板书:我们的朋友。) 老师:你从文中什么地方知道蜻蜓是我们的朋友?

学生2:因为蜻蜓吃苍蝇、蚊子、水里孑孓,吃的都是害虫,所以蜻蜓是我们的朋友啊! 学生3:因为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蜻蜓吃苍蝇、蚊子、水里孑孓,所以我知道了蜻蜓是我们的朋友。 学生4:我通过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得到蜻蜓是吃害虫的,所有它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老师:那我们能不能通过再现当时热烈讨论的场景,让全班同学都能够对“蜻蜓是人类的朋友”这一看法有具体的认识呢? 投影出示: 陶行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 翠贞(想了一下):吃虫子。 男孩:吃露水。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 陶行知:还是翠贞说得对。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孩子们点点头。 在分学习小组练习的基础上,请两个小组上台汇报,在汇报中让全班同学对“孩子们为什么要放飞蜻蜓”有初步的认识。 老师:这一场对话,让孩子们明白了: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所以……——齐读课题——放飞蜻蜓。 三、再抓“放”字,熟读课文。 (1)抓住“放”字,再读课文,深度解读,全面回答“孩子们为什么要放飞蜻蜓”。 (2)在师生共同讨论的基础上,让同学们对“放飞蜻蜓”有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认识。 【片段实录】 老师:孩子们放飞蜻蜓仅仅是因为它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吗?认真读课文七至十小节,看看你对“孩子们为什么要放飞蜻蜓”有没有新的认识? 生1、2、3、4分别朗读课文的七至十小节。

放飞蜻蜓教案 (1)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蜻蜓,增强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爱惜生命的情感;感受陶行知先生对下一代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 【设计理念】 1.教学过程紧扣一条“线”。本文以课题为文眼,本课教学遵循文路,整合三维目标,形成教学板块,把理解蜻蜓和感悟陶行知作为教学重点,并以课题为媒,将二者融为一体,做到科普与人文和谐共舞。 2.课堂拓展突出一个“实”。立足文本实况,联系学生实际,根据教学实需,考虑教学实效,适度、适时、适量地引入资料性资源,增加课堂信息量,协助学生深入了解蜻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设疑激趣 1.揭示课题,齐读。 2.简洁地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孩子们竟然心甘情愿地把好不容易捉到的蜻蜓放飞了,陶行知先生到底是怎样和孩子们谈蜻蜓的呢?让我们带着问题,继续学习课文。 【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需要问题来引爆,学生的探究需要问题来导航,这个质疑,统领课堂,引领学生披文入情,涵泳文字。】

二、内引外联,理解蜻蜓 (一)了解蜻蜓的特点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7—10自然段,画出描写蜻蜓的语句。 2.感受蜻蜓的可爱和有趣。 出示:阳光下,蜻蜓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 (1)一闪一闪让你想到什么东西?(钻石、珍珠、水晶等) (2)尾巴一撅一撅的,又是什么样的情景?请同学们把整个身体当作蜻蜓,谁来表演一下? (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仿句练习。 出示:蜻蜓的眼睛一(闪)一(闪)的。 蜻蜓的翅膀一()一()的。 3.感受蜻蜓的神奇。 过渡:蜻蜓的眼睛一闪一闪的,真可爱。相关眼睛,你们还画出了什么句子? (1)神奇在眼睛。 出示: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能够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①出示复眼图片,生观察。 ②引读该句:蜻蜓的眼睛真是神奇,它的两只大眼睛里有上万只小眼睛呀,读——蜻蜓的眼睛真是神奇,它能看到9米以外活动的虫子和千米以外飞行的同类,再读——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原文、知 识点及教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原文 一天午后,陶行知从村里走出来,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翠贞想了一下,回答道:“吃虫子。” “吃露水。”一个男孩说。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 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孩子们点点头。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阳光下,蜻蜓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陶先生又问:“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 “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 “尾巴是掌握飞行方向的。”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指着它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接着他又指指蜻蜓的头部对孩子们说:“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孩子们入神地听着。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说着,把蜻蜓还给翠贞。翠贞看着小伙伴们,孩子们纷纷说:“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翠贞张开小手将蜻蜓往上一送,蜻蜓展开翅膀向空中飞去。 词:脚步、田埂、复杂、蜻蜓、翅膀 重点句子: 1、一天午后,陶行知从村里走出来,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2、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放飞蜻蜓》的教案及原文阅读

《放飞蜻蜓》的教案及原文阅读 《放飞蜻蜓》本文是一篇记事的文章,放飞蜻蜓的故事,教育学生要爱护有益的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放飞蜻蜓》的教案范文及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放飞蜻蜓》的教案范文篇一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在读文的基础上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明白道理。 2、学习多种途径收集、处理资料。 教学难点: 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蜻蜓的习性、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 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配套光盘 教学时间:3课时(包括课堂练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扣题引发,理清脉络。 1、启发猜想:出示课题,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2、导入: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大家的猜想来写的。不过,这个和小朋友们说蜻蜓的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你们想了解陶行知先生让孩子们放飞蜻蜓的经过吗?快读读课文吧! 3、初读,理清脉络: (1) 第一遍读,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2) 第二遍读,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弄清词语意思。 (3) 第三遍读,根据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让学生填上恰当的词,弄清文脉。 二简析首尾,聚焦“放飞” 1、指名读第一段,了解大意,想象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2、读第三段(11自然段) (1)从“纷纷”一词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同意放飞蜻蜓 (2)从“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遍,体会孩子们的心情。 3、激起悬念。 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呢?(在“放飞”下加重点号)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再次认读。 2、学生找出简单的,可以自己写好的字:舌、蝇、蚊、饿、构描红、记忆字型。 3、教师范写:陶、慈、抢(强调左边不是“仓”)、复,抓住重点笔画进行提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问题导入 1、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2、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回顾上节课的提问: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 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1、学生自由读二、三段,想一想: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 2、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形成自己的理由。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实录及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实录及反思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双语小学马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3、研读文本,以读促写,能模仿课文的写法来介绍一种小动物。 教学重点: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并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 教学难点:研读文本,以读促写,能模仿课文的写法来介绍一种小动物。 教学准备:蜻蜓眼睛、尾巴、翅膀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回顾文本。 1、(投影出示)慈爱抚摸商量 七嘴八舌入神放飞 结构复杂保持平衡掌握方向 (1)指名读。 (2)集体读。

2、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轻声读一读第一行词语,你能发现什么呢?第二行词语、第三行词语又会让你想到课文中的谁?(指名回答) 过渡:课文讲述的就是陶行知先生和孩子们一起放飞蜻蜓的故事。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走近我们的好朋友——蜻蜓。 (相机板书:好朋友) 二、自主阅读,互动交流。 1、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7——10节,从陶先生和小朋友的对话中,你对蜻蜓又有了哪些了解? 2、生自主阅读。 3、组织交流。 (1)阳光下,它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 (2)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 (3)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4、指导朗读。 三、感悟写法,迁移练习。 1、(投影出示) 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 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

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案放飞蜻蜓一等奖教案

《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案|放飞蜻蜓一等奖教案》 摘要:、这群孩子捉了几只蜻蜓?3、这只蜻蜓当谁手里?、只是翠贞孩子放飞蜻蜓吗?“纷纷”词可以看出是所有孩子都放飞蜻蜓,、交流讨论、从蜻蜓身讲(三方面吃食、尾巴、眼睛)吃食()孩子们是怎么回答?(翠贞、男孩、几七嘴八舌孩子角色扮演体会“七嘴八舌”,(3)从孩子“七嘴八舌抢着说”看出孩子和陶行知先生是朋友——涉机理什么情况是“七嘴八舌抢着说”可以让学生表演“七嘴八舌”抢着说“吃草”、“吃树页”、“吃泥土”样子 然有很多像蜻蜓这样朋友她们都我们人类作出了贡献 我们每人都要关心爱护这些可爱朋友那样人与然就会变得更加和谐我们世界也定会变得更加美!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 准生,能用己话说出生词思 3细课了蜻蜓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有关语句和己集到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识 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特 教学重难用上课有关语句和己集到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识 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特 ”教学程、复习回顾问题导入 、检词语(出示词语) 、请学生简要说说课主要容 (陶行知先生看见群孩子捉蜻蜓就引导他们认识蜻蜓是人类朋友孩子们放了蜻蜓 )根据学生回答板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二、入境探究悟段渡课哪然段写“捉蜻蜓”?、指名 、是孩子捉蜻蜓吗?3、想想他们捉到蜻蜓心情会说些什么?(快乐)三段、指名 、这群孩子捉了几只蜻蜓?3、这只蜻蜓当谁手里?、只是翠贞孩子放飞蜻蜓吗?“纷纷”词可以看出是所有孩子都放飞蜻蜓 5、别孩子们话 这里有两“放了它”你从感觉到了什么?(快快放飞蜻蜓迫不及待地放飞蜻蜓心情

三年级语文阅读课教案

三年级语文阅读课教案 三年级语文阅读课教案1 《放飞蜻蜓》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对资料的合理运用,了解有关蜻蜓的有关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教学重、难点重点: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知识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认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教学难点: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知识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认识。 教学步骤 导入课文 1、继续学习放飞蜻蜓,请同学们回忆,课文围绕蜻蜓只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教师介绍陶行知 (1)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法。 (2)学生了解陶行知语文阅读教学要走两个来回: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这个环节的设计,对课文内容的回忆概述,既锻炼了语言的表达能力,也对内容有个整体的感知,同时介绍陶行知先生,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基础。 指导精读,感悟知情: 1、走近蜻蜓 2、走近陶行知学习重点词语,体会陶先生对孩子的关爱和尊重。 反复练读,深化感情 拓展、延伸

作业1:借助教材,走近蜻蜓(出示蜻蜓休息实物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从陶行知和孩子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请同学们打开书,在课文中找一找,画一画) 2、交流:可以用我知道了还知道了 3、理解七嘴八舌 3、媒体出示:陶行知说:据说,在它这个说法正确吗?据说这个词语说明了什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谁查找了资料?请你为大家作介绍。 4、引读:它的眼睛很,结构是由可以6、指导朗读蜻蜓的眼睛很特别,那读的时候要注意哪些词语,才能读出它的特点呢? 作业2:活用资料,走近蜻蜓 1、关于蜻蜓,同学们手中还有一份资料,大家都读过了吧?你能借助资料把蜻蜓介绍得更加具体吗? 2、如说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方面来作补充。课文介绍了蜻蜓吃苍蝇、蚊子、孑孓,但没讲吃多少,资料上是怎样说的? 3、看看介绍蜻蜓眼睛和尾巴上你还有没有补充? 4、创设情境,在言语交际中走近蜻蜓。同学们介绍了这么多蜻蜓的'知识,老师也感到受益匪浅,也喜爱上蜻蜓了。瞧,这位同学也很喜爱蜻蜓,他在干什么呢?(用网兜捉蜻蜓)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5、交际训练。(注意教师角色的转换)现在老师就是这位同学捕捉蜻蜓的同学,你想对我说什么? 过渡:蜻蜓是飞行家,是捕虫能手,是我们的朋友孩子们入神地听着陶行知先生的话。 6、读了课文,你对陶先生这位教育家有什么影象? 7、再读一读课文,把文中描写陶先生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的词语画出来,体会一下,陶先生是一位怎样的教育家? 三年级语文阅读课教案2 《鹿和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放飞蜻蜓 语文S版

《放飞蜻蜓》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认“蜻、蜓、陶、塘、抚、贞、蚊、掌、衡、整、构、商“12个生字,会写”陶、贞、埂、衡、构、吻“6个生字,理解”七嘴八舌、平衡、复杂、纷纷“等词语的意思、2。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小孩们的谆谆教导,并树立保护益虫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陶行知对小孩们的尊重、关爱之情。明白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树立保护益虫的意识。 【教学难点】 体会细节描写在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方法】 讨论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推测,导入新课 1、小飞机,沙翅膀,飞来飞去捉虫忙; 低飞雨,高飞晴,天气预报它内行。 (打一昆虫) (蜻蜓) 2、同学们,今天老师给您们带来了一种可爱的小动物,瞧它们来了! (图片展示、音频播放:晚霞中的红蜻蜓)

3、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词。 2、师范读课文,按要求扫除生字、词障碍并指导朗读。 3。用喜爱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我会读 蜻蜓qīngtíng陶táo行知抚fǔ摸蚊wěn子 商shāng量池塘táng 手掌zhǎng 调整zhěng 平衡héng 构gòu成翠贞zhēn (2)我会写 陶、贞、埂、衡、构、吻 4、词语解析:七嘴八舌:形容人多口杂。 平衡: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力作用于一个物体上, 各个力互相抵消,使物体成相对的静止状态。 复杂:(事物的种类、头绪等)多而杂。 纷纷:(1)多而杂乱。 (2)一个接一个地,接二连三地。 5.文学常识 陶行知:我国现代伟大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千教万教叫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出示图片) 6、同桌互读课文,互相评价,假如他能做到读正确,并比较流利,就奖励红星给他、 7、教师范读,学生拿起课本动情地朗读课文,开展朗读“夺旗”活动。 (三)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在识字王国里,同学们结识了这些新朋友,让我们与这些朋友手牵手,一起走进课文殿堂。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让学生生复述故事,并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放飞蜻蜓 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本文是关于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4、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渗透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教学准备: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读课题,引发质疑。 1、谈话引入课题,学习“蜻蜓”: 板书:蜻蜓 学习“蜻蜓”:(1)提问:认识这两个字吗?读一读。 (2)都是什么偏旁?怎样记? (3)提示:易错处:“蜓”右边不是“延” 对于蜻蜓,你都有哪些了解?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蜻蜓的课文,板书:放飞。 齐读课题:放飞蜻蜓。 2、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看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3、学生质疑:谁捉了蜻蜓?谁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

4、板书:捉放?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理清顺序。 1、自由读课文,用以往的学习方式认识课文中的字,标出自然段。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3、初步回答质疑:我们捉蜻蜓我们放蜻蜓陶行知讲蜻蜓 4、板书:讲 5、浏览课文:哪几节讲的是捉蜻蜓?哪几节讲的是放蜻蜓?哪几节讲的是讲蜻蜓? 6、自愿选择分别读三部分,再次熟悉课文,熟悉生字,纠正读音,统一认识。 7、小结: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顺序写的。 8、导入:看来小朋友放飞蜻蜓是因为陶行知跟他们谈论了蜻蜓。那么他都谈了 关于蜻蜓的哪些知识呢?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 三、感悟课文“讲蜻蜓”部分(2——10自然段),了解有关蜻蜓的知识。 1、学生自由读2——10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讲述关于蜻蜓知识的语句。 2、指名读,小组交流,大家议。同时课件演示蜻蜓的构造及特点。激发情趣再读再读。 [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边动笔,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时,在学生充分自由品读的基础上合作互动学习。] 3、总结概括:我们都了解了蜻蜓的哪些知识?用“我知道了……,还知道了……”的句式练习说话。 [发展学生的语言要落实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四、布置作业,拓展学习: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蜻蜓的知识?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回家收集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字词,回顾课文 1、读生字卡片及词语。

(江文娟)放飞蜻蜓教案

21 放飞蜻蜓 清新区第二小学江文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语言文字,练习读好人物的对话。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从陶行知先生的言行举止中体会其独特的教育方式,他是如何让孩子们懂得这个道理,自愿放飞蜻蜓的,感悟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教学准备: 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启发猜想。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出一个谜语给大家猜。“头上两只大眼睛,身体细长轻又轻,张着翅膀空中飞,专捉害虫有本领。”请同学们猜一种昆虫。 2、出示图片,瞧这就是蜻蜓,你们喜欢吗?看到这么可爱的蜻蜓大家肯定都喜欢。对于蜻蜓,你都有哪些了解? 3、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蜻蜓的课文,板书:放飞蜻蜓。齐读课题:放飞蜻蜓。 4、看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5.学生质疑:谁捉了蜻蜓?谁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子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初步回答质疑:一天,陶行知看到几个孩子在 (),后来他和孩子 们(),最后,孩子 们()。 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 三、精读课文,交流探究蜻蜓,以读促情,感悟陶行知。 (一)激起悬念,了解孩子们放蜻蜓的原因。(学习课文1-6自然段。) 1、孩子们好不容易捉到了蜻蜓,为什么又放了呢?(是益虫,是人类的朋友) 2、你是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3、指名读1——6自然段。 出示第六自然段: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⑴出示图片,认识孑孓。蜻蜓的幼虫吃蚊子的幼虫。 ⑵蜻蜓是吃虫的能手,每小时可以吃800多只蚊子或者20只苍蝇,是不是人类的朋友?(引导说出——蜻蜓真的是人类的朋友;蜻蜓的确是人类的朋友。) ⑶读课文,想想陶行知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孩子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呢?(是要孩子通过蜻蜓消灭害虫的事实真正明白蜻蜓是人类的朋友。)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几个自然段。老师做陶行知,指生读旁白、翠贞、一个男孩,其他同学做孩子们。刚才你们都异口同声,齐读的吃草吃树叶吃泥土,课文中却说“七嘴八舌”,这是怎么说?你们快试试。读他们的对话,理解“七嘴八舌”,注意读出每个人说话的不同语气。

2019小学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2019小学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放飞蜻蜓》。这是语文出版社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下面我从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采用的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一、说教材 《放飞蜻蜓》是三下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真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学习课文中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放飞蜻蜓》是一篇精读课文,放在了本单元的第一课,引领着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这是一篇写人的精读文章。课文讲述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课文层次清楚、通过人物具体明白的对话,推进故事的发展,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从中了解有关科学知识,受到教育,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代的谆谆教导。 根据新课标对中年段孩子的要求以及我班孩子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本课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的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正确读出句子的语气,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2)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抓住重点词句品悟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陶行知先生对孩子的谆谆教导,对其产生敬佩之情。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益虫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理解陶行知如何耐心细致地引导孩子们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启发孩子们放飞蜻蜓是重点也是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主要采用启发式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读读、划划、议议,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放飞蜻蜓》教案

《放飞蜻蜓》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3、研读文本,以读促写,能模仿课文的写法来介绍一种小动物。 教学重点: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并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

教学难点:研读文本,以读促写,能模仿课文的写法来介绍一种小动物。 教学准备:课本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1)揭示课题 (2)指名读。 (3)集体读。

(4)提问:课文讲述的是一件什么故事? (5)过渡,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7——10节,从陶先生和小朋友的对话中,你对蜻蜓又有了哪些了解? 2、 生自主阅读。 3、组织交流。

4、找出蜻蜓的尾巴和眼睛各有什么特点?完成下列表格 5、指导朗读。 6、默读比较,发现课文中描写蜻蜓尾巴和眼睛的两句话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7、师讲解蜻蜒点水 8、检查预习情况:说说蜻蜒的翅膀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作用? 9、迁移练习: 10、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过渡)看起来普普通通的蜻蜓却如此神奇,孩子们听得都入神了。(引读最后一节) 孩子们入神地听着。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说着,把蜻蜓还给翠贞。(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有这样的觉悟,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放飞蜻蜓)翠贞看看小伙伴们,孩子们纷纷说:“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焦急的心情,希望蜻蜓早回家。)翠贞张开小手往上一送,蜻蜓张开翅膀向空中飞去。 如果你就是蜻蜓,你想对人们说什么? 指导朗读:将这些描写陶先生的句子读一读,看看陶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总结全文。

《放飞蜻蜓》教学实录教案

《放飞蜻蜓》教学实录教案 本站原创191 《放飞蜻蜓》教案 一、导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放飞蜻蜓》,齐读课题。这是关于大教育家陶行知的一个故事,故事虽小,意义却很大。二、精读2-6 师:请一位同学先读一下第1自然段。 指名读。 师:读得真好听,当陶行知从村子里走出来时,看到了一群孩子在那儿捉蜻蜓,他停下了脚步。诶?他在想什么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2-6自然段,想一想。 生自由读。 师:好,陶先生在想什么呢?谁来说? 指名说。 师:我最爱听陶先生劝孩子们的这段话了,你们先练练,看看该怎么读? 生自由练。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你一读就要让我们好象看到陶先生和孩子们。 指名分角色读。

师:哦!我知道了,陶先生是这样教孩子们的。陶先生是这样说的吗? 师:对,他是读书,不是说话,谁来说一说? 指名说。 师:你对着他说话,再来一遍。学生读。 师:哎呀!这才像说话,那么我们加上提示语再读一读,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生自由读。 师:你有什么发现? 师:那好,我们就把陶先生的慈爱和耐心读出来。好!谁来读陶先生的话? 指名读。 师:还不够慈爱,你要把自己当成陶先生,旁边就是翠贞,你伸手摸摸她的头,再来读一读! 师:好,谁来读翠贞? 指名读。 师:翠贞是这么说的吗?赶紧看看! 师:那你也想一下。 师:别的孩子怎么说的? 生:七嘴八舌 师:哦,知道了,就是七张嘴八个舌头。 生大笑:不是,是抢着说,争着说。

师:那你们七嘴八舌地对我说。你们坐下! 师:你坐哪儿? 生:坐凳子上。 师:恩?你呢? 生:田埂上。 师:对。陶先生继续对孩子们说—— 生读。 师:好,我们把这段完整地演一演,推荐好的同学。 生分角色朗读。 师:读得真好。陶先生多么慈爱,多么耐心。同学们似乎也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再回到前面,陶先生除了想一定要孩子们把蜻蜓放了,还会想什么? 生自由说。 师:同学们似乎也听懂了,他们点了点头。这时,陶先生有没有让孩子们马上把蜻蜓放了?他又想______________。请大家读剩下的部分。三、精读7-11 生自由读。 师:想什么呢? 生自由说。 师:想不想让大家了解蜻蜓啊?好,那我们就来读读陶先生告诉孩子们的话。先自己说一说。 师:谁来告诉孩子们?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案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案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案【附评课稿】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三、教学准备: 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展示画面,激趣引出课题. 1、展示蜻蜓飞舞的画面,师导入:同学们,你能用一个词来说说这些忙忙碌碌的小精灵呢?(可爱的,美丽的) 2、复习词语: 慈爱抚摸保持七嘴八舌 复杂结构入神成千上万 3、哪位同学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出示填空题:

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引导他们认识蜻蜓是人类的朋友,最后孩子们放了蜻蜓。 过渡:陶行知先生是怎样劝孩子们放飞蜻蜓的呢?在孩子们的眼中,陶行知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让我们一起再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精读课文。 1、“陶行知怎样劝孩子们放飞蜻蜓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2到10自然段,找一找陶行知先生问了孩子们哪几个问题? 2、学生默读后交流。 出示:“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 3、你会回答这两个问题吗? ▲问题一: (1)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具体介绍蜻蜓吃苍蝇、蚊子、孑孓多少的资料。 (2)孩子们怎么回答的呢? 相机理解什么情况是“七嘴八舌抢着说”,可以让学生表演“七嘴八舌”抢着说“吃草”、“吃树页”、“吃泥土”的样子。 (3)能把这部分都读好吗?分角色朗读2到6自然段。 ▲问题二:

《放飞蜻蜓》原创优秀教案

《放飞蜻蜓》原创优秀教案 教学目的: 1、正确读准本课10生字,书写端正,会组词运用,达到会默写。能认识“贞”和“埂”。 2、通过读文,能对蜻蜓有所了解,进而引导学生喜欢蜻蜓。 3、引导学生由蜻蜓联想到仿生学,进而创造性的进行片段写作。 教学重点: 处理课后第4题。 教学难点: 由蜻蜓而联想到仿生学的运用。(处理办法:上网收集资料,教师简介仿生学的知识) 课前准备: 借助拼音,能读准生字字音。读一遍课文。画出生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1、指名读生字,连词读,集体读,个别读。 2、读出所画的生字词,试着找出一个相近的字组词。帮助学生识记。 掏东西、磁铁、步枪、绳子、花纹、喔喔叫、锯子、水

沟、夏天 3、写一遍生字,要求正确端正。教师也在黑板上示范书写。 二、引读课文,理解文本。 1、初读课文。(自己出生读一遍,找学生读一遍,指导读正确) 2、再读,理清文章的主要事件: 读文思考:(1)文章里出现的主要人物是谁?你认识他吗?他做了什么?(2)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读给大家听听,也可以说。 板书: 蜻蜓:食物、尾巴、眼睛 你还喜欢文章介绍的哪些内容?(从哪儿可以看出来?说说原因) 三、深化学习,拓展训练. 1、由蜻蜓联想到仿生学。 教师介绍仿生学的相关知识。 仿生学简介:乍听仿生学这一名词,相信许多人都无法理解它的科学含义。但是相信绝大多数的人都知道我国最早的仿生师鲁班以及他的故事。在一次上山砍树时,鲁班不小心被一棵小草划破了手,他好奇地摘下草叶观察,发现叶子的边缘有许多锋利的小齿,于是突发奇想,把铁片磨上细

齿用来割断木头,从而发明了常用的伐木工具——锯。锯的发明是鲁班从带齿的叶片得到的启发。 仿生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它是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性质、能量转换和信息加工的处理过程,用来改善现有的或创造出崭新的机械、仪器、建筑结构和工艺过程的边缘学科。仿生学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力学仿生、分子仿生、能量仿生、信息与控制仿生等。仿生学在人类社会今后的发展中仍然有重大的意义,它的前景是无限的。 例子: 1、由令人讨厌的苍蝇,仿制成功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2、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 3、电鱼与伏特电池; 4、水母的顺风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5、人们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已研制成功一种电子蛙眼。这种电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样,准确无误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物体。把电子蛙眼装入雷达系统后,雷达抗干扰能力大大提高。这种雷达系统能快速而准确地识别出特定形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