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斑岩型钼矿床研究进展

斑岩型钼矿床研究进展

斑岩型钼矿床研究进展
斑岩型钼矿床研究进展

!# 年 $月 "" % ' , "" ( &) !# 文章编号: 9;#= !# ) !"";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1 34 + - % - 2+ 3
第! 卷 第! 期 5 6) ! , 8 78 5 7 !
斑岩型钼矿床研究进展
简 伟#, 柳 维#, 石黎红!
!
(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 ;河南省灵宝市地质矿产局,河南 灵宝 $!" ) # ""> <9" 摘 要 文章总结了北美西部及中国斑岩型钼矿床的研究成果, 介绍了斑岩型钼矿床的分类, 共生岩浆岩, 矿
化方式及蚀变特点, 重点探讨了斑岩型钼矿床的成矿流体特点, 钼在岩浆 热液系统中的富集沉淀机制以及斑岩型钼 ; 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 关键词 地质学; 斑岩型钼矿床; ( A 型钼矿床; 特征; 流体; 富集; 沉淀; 物质来源; 综述 ? @B ) 文献标志码: % 中图分类号: =:= 1# 8 9
! #%' ) *" - /010 2 34'+ '- * "$&( %( , . -/ ,, - "% 2"/( ( + ) ,
# # C% D (F + D (AI3 +/J H ! + , E / G E H J ( 7K
#MN) R-' N HE AI*H' E 'E F S P P ( A 7 H H 'P U TQ7 ET ENT W(H ""> ?( Y (KA N H L AO Q7 A S3 ENT H (E ).TONT ?(AG (E ( RV7 (HE F E(K#": F S A !/HZ7 X W'A RV7 K AI*H' E ONT /HZ7 <9" J HH ?(A OEO7 E 7Q H (E ).T 'E F (KA $!" F EA F S [ ) A 7 H !( $* 4 0& * 1'S' 7 ZEO E7PFS 7 ( &' H 7 ZEO E ONTH S 7 I A TAAQ P@ 7AQ H KHP A 7&QQ@) IH @I&TT PE@T @ 7 AP@) IH @' 7'E( PE\' F' &P) FE &') AI EEN ] ( P P T ) E () ) () Q Q ) A 7 A I \ S&'S'( H O 7T A I7 T (E P (N( ' ( E O @' A 7 R' E' E H&'S' 7 IH @ E7P H E EH (P T N ( P Q T N P ( 7&QP P T H ^WT HAT @ A_ (H7 E A ST7 7&QQ @)ZEO I&TT( \T ' Q ?'(E 7 7 S% EN AI?(A P( AE E T\ STN TE T R 7&QQ@)ZEO E7P A PE N TR A 7 F 7I) A R,' @' A H S FS &'IA ( OSA&N 7 &'S' 7 IH @I&TT T S( ) T( P H )' P ( H T& ) P P ( ' A (N ( Q N KHP (H7T 7' F (E )A 7 H ) ' (HNA N 'PT \ SPEE &AT& NI7 'H&' P HAII&T(H7 7 EEN KEO 'NT @H'( P HAIAE P S' P (( F ( S @ ST ) E HP T7 A 7 H E7P R ; ( A_ ( P A7 A ETN P ( A A P( (7 @)ZEO NA N 'PT R ' R @H R (T AI 7'E 7 A @T H E ) 7 PE I&TT 7 IH @F S' P (( 7 7E 7 (K) I F H TONT R@ K A AI@P T R ST E7P^ A ETN ;' O A E ( Q 5,60( K7 K F 7&QQ@)ZEO E7PF ) A; & 7 ZEO E7PFS'N 'PT R (T NHEP P H ' -" 7 E 7Q &'S' 7 IH @I&TT ? @ B QE@) IH @I&TT NA P (( F O F7NH A 7 F ) ( ( P ( A ETN ) I '( Q Q I&T(H TONT 'U \ E7P F7'E FE( (7 E 斑岩型钼矿床是金属钼最重要的来源, 在时间, 空间, 成 因上与斑状花岗质体有关, 是由岩浆在结晶过程中释放出的 富金属热液形成的.侵入体成分上从花岗闪长岩到高硅富碱 的花岗岩均有, 钼主要呈辉钼矿的形式赋存于相关侵入岩的 顶端 (侵 入 岩 体 顶 部 靠 近 围 岩 的 部 位) 网 状 石 英 细 脉 中 的 仅次于北美西部的全球第二大钼成矿带, 分布有金堆城, 雷门 沟, 上房沟, 东沟等斑岩型钼矿床 (李永峰等, " ) 辽 ! 9 .此外, " 宁, 吉林, 江西等地也有重要的斑岩钼矿床分布 (罗铭玖等, 成矿年龄进 #5 ) 5# .中国的研究者对斑岩钼矿床的地质特征, 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 (罗铭玖等,5# 杜安道等,5$ 黄典 #5 ; #5 ;
(D 7NN PA8 #< ;D T AE ) ,5# D ( PA8 7I7'E ) , 5: E ' PA8#: ; S EE ) , 豪等, 5 ;5= 李永峰等,"= 叶会寿等,"= 代军治, P P # $ #5 ; 5 !" ; !" ; 加拿大, 秘鲁, 格陵兰, 俄罗斯, !" ; A E A8 !" ; #: ) 5# .斑岩型钼矿床在美国, ": * 7 P ) , ": 周珂等, " ) 对斑岩钼矿的成矿物 ! 5, " 挪威和中国均有分布, 矿床的形成时代较新, 多晚于 #" * 质来源及成矿的地球动力学背景进行了探讨 * 7E ) , ( A PA8 9 A (?' HE A8 5> , 如中国的 #5 ; A E P ) , 5 )其他地质时代亦有少量成矿, P # 55 毛景文等, " ; ! 9 李永峰等, " ; " ; " ! 9 ! = 叶会寿等, " ; " " ! = " 兰家沟 钼 矿 床 #= * , 典 豪 等,5=) 加 拿 大 的 * 8 代军 治 等,"= 代 军 治,": 李 诺 等,"< * 7E ) , (: A黄 和 ; ; ; A PA8 #5 P !" !" !" ( > ! > A ?' HE A8 5> . )T P EA P # & A H 钼矿床 >! >5* ,A E P ) , 5 ) 斑岩型钼矿床是中国钼矿床的主要类型, 东秦岭地区是 !" )但对于斑岩钼矿的成矿流体以及钼在岩浆 热液系统 ": , ; 中的特性方面关注较少.
( ":55 !"$"5 , ( !!#=$" ) ! 本文得到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 ! "5$ ," : ## ) 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 # #"">" # 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 的联合资助 $$$# ) 第一作者简介 简 岩石学, 矿床学专业.- A :\ 9 QS7N 伟,男, 59年生,硕士,矿物学, #: @( X : " A7 8 ) H 收稿日期 !";>! ;改回日期 !";=! .李德先编辑. "5";< "5";>

第@ 卷 8
第 @期

伟等:斑岩型钼矿床研究进展
<8 ?
鉴于北美科迪勒拉山脉的西部是斑岩型钼矿床的最大 集中区, 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和美国阿拉斯加东南部的邻 近地区向南延伸通过美国西部直到墨西哥, 分布有 ! $ & " %, # ( -* ' )( - , /, , )%- 等著名的斑岩型 钼 矿 床 3 -4 (*+ ) . ( % 1 *2 , 0 , 8: 3 # ( %6 7: ;% ( 0 " , 8 ) 且 ; ; ( 0 " , 87 !+ )( %6 8< , 55 0 " 79 -2( %6 0 0 7 研究程度较高.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主要介 绍北美西部斑岩型钼矿床的分类, 共生岩浆岩特点, 矿化方式 及蚀变特点, 重点探讨斑岩型钼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 钼在岩 浆 热液系统中的富集沉淀机制以及斑岩型钼矿床的成矿物 = 质来源等问题, 为中国斑岩型钼矿床的研究提供参考.
( %6 87 3 , %( %67: ;( M( %6 @? ;"$ 0 0 " , : ; ( + 0 " ,87 >" 0 " , ?? B( $( 7 0 J %6 ?: . ", ? ) @ 碱钙性 碱性型斑岩钼矿与碱性, 碱钙性以及高钾钙碱性 = 岩浆系列有关, 共生岩浆岩以富 I , > 为特征.其中 !4 J低 + " # ( # @ C 质量分数, 下同) 富钾 $ &型斑岩钼矿与高硅 >E #9 F, % 准铝质侵入岩有关.共生的岩浆岩富 (B E! F) C 的过铝质, @ ( I @? 7 OP! ? N ? P)H( C 7 OP!! ? N ? P) J ?N? :? 7 O ,J@ N ? @? 7 O , ( A( N7 OP!9 -C ? ?N7 OP)> $7CN7 OP) Q , # L@ + @ ? , % L #E$?@ ) 3 , %( " , D F ( ( + 0%6 0 )高的岩浆分异指数 8 ! R 反映了这些岩石是岩浆经 , (7 8) 7: 87 历高度分异后的产物 3 # ( %6 7: ) ( ; ( 0 " , 87 . 0 钙碱性型斑岩钼矿与钙碱性和高钾钙碱性岩浆系列有 关, 母岩浆通常形成岩基, 成分上由石英闪长岩到花岗岩, 尤 其以花岗闪长岩和石英二长岩最为常见.钼矿化与过铝富硅 的白岗岩和细晶岩关系最密切, 代表了岩浆结晶分异最后阶 段的产物.共生的岩浆岩以富 > 7? ? P!:? ? P) ( + ? N7 O ? N7 O , 中等 I( ? J7?N7 OP!( $7 斑岩钼矿床的分类
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斑岩钼矿床进行了分类:"4 >" # # ( 0(7: ) - 8? 从大地构造背景的角度将斑岩钼矿床分为裂谷相 关型和俯冲相关型@大类; / 5" 等 7: ) A 0 ; + ( 87 根据侵入体的 , ( 化学成分将斑岩钼矿床分为花岗岩型和花岗闪长岩型@种类 型;% ( 等 78 ) !+ ) ( 8< 则将斑岩钼矿床划分为与富氟流纹岩浆 0 有关的高品位裂谷型和与低氟钙碱性岩浆有关的低品位岩 浆弧型@大类.3 , %等 7: ) ( + ( 87 根据岩浆系列的 B9C指数 0 CD (岩浆系列中 >E 为 CD F 时 B E 的含量) 侵入体的微量 , #@ 9C @ 元素含量 G H ,J> )热液系统中的 G 和 > 含量, ( ,* I , , 并结合 + ) 大地构造背景, 将斑岩钼矿床划分为碱钙性 碱性以及钙碱性 = (见表7 . ) @大类 碱钙性 碱性型斑岩钼矿与高钾钙碱性, 碱钙性以及碱性 = 岩浆系列有关, CD ! D .具有强烈的钾化, 热液系统中辉 B9C @C 钼矿品位通常! D F, 有大量的萤石和黄玉, (钨锰矿, 钨 钨 ?@ 锰铁矿) 常见.该类又可进一步划分为 ! $ 型, 过渡型和碱 " & # 性型.其中, # % 型是最重要的斑岩型钼矿床类型, 储量 ! $& " 大, 品位高, 形成于与俯冲有关的弧后扩张环 境, 著 名 的 如 ! $ &钼矿床和 K%= (*+ )钼矿床. "% # +*' )( , 钙碱性型斑岩钼矿形成于大陆板块边缘的岩浆弧, 与钙 碱性和高钾钙碱性岩浆系列有关, CD "@C B9C D .热液系统中 辉钼矿品位很少超过?@ F, 仅在绢云母化带中较富集, DC G 3 常以白钨矿的形式出现, 一般不出现 > .根据矿床的形成深 ) 度, 热液和流体包裹体特点, 该类型钼矿床又可进一步划分为 岩株型 (如 B ,/ 钼矿床) 和深成侵入体型 (如 1 *2 钼矿 # %" 0 0 )%床) .
< 钼矿化特点
斑岩型钼矿床的矿化带位于母岩顶部, 在有利于流体运 移的围岩条件下 (如角砾岩筒和断裂发育) 矿化也可远离侵 , 入体而发生于围岩中 3 -55 0%679 ; ( + 0%6 ( -*-2( " ,8: 3 , %( " , 0 一般小于< ? , 7: ) 87 .矿化深度较浅, ??$ 少数形成于较大的 深度 (如 1 *2 和 . ( % 矿床, ? )%/, 0 +S+# 79 ) 但在 " 石英 辉 ! $ &型钼矿中较少见.在加拿大 1 *2 钼矿床, = "% # )%钼矿大脉是主要的矿体, 宽度多大于 C5 , $ 含数层的辉钼矿, 辉钼矿呈细粒, 多与绢云母共生, 条带状的构造反映了受围岩
@ 共生岩浆岩
斑岩型钼矿床的成矿母岩从花岗闪长岩到高硅富碱的 花岗岩均有, 多呈岩株产出, 少数情况下也可呈岩基产出 (如 加拿大的 1 *2 矿床, 美国的 A /0L" % 矿床) 岩株常 , )%-) -$ ) 见斑状结构 (基质从隐晶质到细粒的显晶质) 平面上呈圆形 , 或椭圆形, 岩株直径一般在 C?!7C?$, 岩株的下部有可 ? ? 能存着一个巨大的下覆岩基 3 -55 ( %6 8: A 0 ; + ( -*-2 0" , 9 ; / 5" 7 , (

6. 0




,0 年 ..
表 ! 斑岩钼矿的分类及特征 (据 " $ ' % ( , + ) # & # ') *! % ! ( ,- ! .' /1% 3'41''% // 2 6&5& 8(-#9 #2 % ' # # & # ') !+ ) '( # ( $/ / 3 5&1 &% $ 0 2677 2 43 846$$ 0 &" $ ' % ( , *! $0 ' 2 # $1 / % % 7
碱钙性 碱性系列 ! 对比项目 " % '型 #& $ 岩浆系列 (*+ ) ) 大地构造背景 高钾钙碱性, 碱钙性 ,) -+! + 俯冲有关的弧后扩 张环境 碱性型 岩株型 缺少石英的源岩型 碱钙性, 碱性 -. /. +! + 大陆弧后扩张环境 淡花岗岩型 碱钙性, 碱性 -. /. +! + 钙碱性, 高钾钙碱性 0) ,) +! + 钙碱性, 高钾钙碱性 0) ,) +! + 汇聚大陆板块边缘 的岩浆弧 深成侵入体型 钙碱性系列
共生岩浆岩
流纹岩石英安粗 ! 岩; 岗 岩 细 晶 花 ! 岩; ( ( 1)! ! , ) ; (31 ) 2 ! $, " *2 ) 有 # + ., ,. ;. .!. $, 0) , !! . ) ,. ,. . ? ., .+! + .) , +! =!! !BC! EF!GH >@ A3!BD!9"! 高 常见
大陆弧后扩张环境, 汇聚大陆板块边缘 克拉 通 内 部 的 裂 的岩浆弧 谷环境, 或与洋盆 形成有关的裂谷, 热点 二 长 岩 正 长 岩; 淡花 岗 岩; (( 1) 石 英 二 长 岩; 岗 花 ! ! , ( , 岩; 白岗岩; 细晶 ! (1 4 5 , ) &1 " 2;(31 ) ) ! $, : 岩 ! . ;( $ ,) 02 ! 3 : 1 * 2! / 6 *2 / 2! ) 0 /2 有或无 ! + .) 有 $ + .0 !. ,. $. 0. ". 0. 小 $ + .6 = !!B A >@3! 0!) 0. 6 ) ., ! + + .6 ) . 0 ) ! = !!B A >@3! ! (I) D ) $( J ! 有 ! + ., 0. 6. )!) 6. ;. .!. $. , 6 . .0 ., +! + ) .0 ., +! + ) =! ! G >A " 低 有 无
花 岗 闪 长 岩; 英 石 二长岩; 花岗岩; 白岗岩
斑状结构 岩石地球化学 ( $,/ ! 71 )2
: !8/. / 90 : !3/. / <0 : !5/. / 90 热液系统化学成分
有或无 .0 ., +! + 0. 6. .!) 0. ;. .!. $. 0 0. / .0 ., +! + . .. ! + + .0 ) ) ( = ! G A) >"! 低 无
最大钼储量 万吨 / 矿化带中 ! =3)2 ( >,/ 最大 !@ 2 / 元素组合 流体中 K / " 比值 @ K# 多个矿化壳 矿床实例
" %' H& KBM # & ; < ! ML ! 7< $ JB = GN % >J > ; >B O %B; 8# J U $N N W &> > F M P>M(RM $ M P U"Q M ;=#9< ; (J #;K# IUS OLW ; LB ; & & MT W & XE %M # B&> D&& U $&N & ; GW NG I $ ; NF& LW #J $ V% B& R&YK# = + G N $; N < # E N & B N 7 %B; & > & OJ # (G< >B L &
注:%为过渡型
多次破裂产生的多期矿化特点 3#Z N # , .. . ( M M &+ ,. ) 9 角砾岩型 辉钼矿赋存于岩浆 热液事件形成的角砾岩 ! 中, 角砾岩可 形 成 近 垂 直 的 柱 状 角 砾 岩 筒 (如 美 国 8L M M [# # 钼 矿 床, V< ,?; 中 国 鱼 池 岭 钼 矿 床, 珂 等, ; 周 3&T 0* IJ &B $ (如 美 国 ,. ) 也 可 形 成 水 平 方 向 延 伸 较 大 的 角 砾 岩 带 .? , R M &钼矿的 P& $ 矿体,> M &+,. ) 辉钼矿分布 GJ N >NK# # 8J N # ,., , J 于角砾岩基质或岩屑中. 岩体中的单独钼矿化 此种矿化方式经济价值不高, 辉 钼矿呈薄膜状分布于岩石裂隙面或呈薄片状, 薄片状集合体 的形 式 散 布 于 侵 入 岩 中 A#U N&+0* ;A >UU N ( &&MM # ,?; >L>WM # , * ; & M N# , ; ) &+ ?; "< BM &+ ?; . #0 N 0
云母化, 泥化.此外, 在侵入岩与围岩接触部位还可发育青磐 岩化带." % '型斑岩钼矿蚀变较钙碱性型斑岩钼矿具有 #& $ 更强烈的钾化和大量萤石的发育 A J & N # , ?0 . ( M < M &+ 0; ) N 钾化 钾化蚀变带是钼矿体的主要赋存部位, 该带的主 要矿物是钾长石, 石英以及少量的黑云母, 以斜长石被钾长石 交代为特征.如 K BM > 矿床, 钼矿体基本位于钾化带之 ML< B J 中, 钾化带中的斜长石完全被蚀变为钾长石, 在钾化带边缘可 观察到斜长石逐渐被钾长石交代的过程, 发生钾化的斑岩斑 晶由石英和钾长石组成, 钾长石和石英斑晶都发育有窄的增 生边, 钾长石晶粒之间的边界不规则, 钾化带斑岩的基质由等 粒的钾长石和石英组成, 基质中的钾长石和石英没有增生现 象, 钾长石低程度地被蚀变成绢云母, 粘土, 碳酸盐以及微量 的萤石, 少量黄铁矿和独居石的团块是早期黑云母蚀变后的 产物, 亦有少量次生的黑云母散布于钾化带中 A $ M &+ ( VM N # , N
- 蚀变特点
斑岩型钼矿床在空间上由内到外常依次发育有钾化, 绢

第> 卷 "
第 >期

伟等:斑岩型钼矿床研究进展 !# 流体包裹体研究 ,
F! !
!# ) "! . 绢云母化
绢云母化蚀变带以出现石英 绢云母 黄铁矿 $ $ 的矿物组合为特征, 钾长石, 斜长石被绢云母交代, 黄铁矿常 呈分散的颗粒状 % ' ) *, "! , ( & ) ( + , # )绢云母化的形成时间常 ( !
斑岩型钼矿床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集中于 >7! 7 ( *+ ( N7 , 9 P 盐度 ! Q B) )变化较大 !9 S!"N S) 7 .成矿流 R 体可为高盐度 (如 O ) * ? 3) 6 ,./3矿床) 也可为中 ,)41 3 ? 46 , ./ ( / 低 盐 度 如 B : T 2 45 , 1. *) -3 H5 矿 床; ( + * , 3*6 J6(H5 , '5 *) ' , @ ; * ) *, !@ ; +6 , "! % ' ) *, I)41! ! ?+ ( + , "G U : !# ; & ) ( + , 64) " + 6 ( !# ; '33) + , "7 B 3 (*,!" ; ) =) + , "! H3) (*, !" ; + )) + ,"G ;+ (*, ' < ; +: ( + , 7# . ) >7 V) :) *, >7 77 ( *+ 多位 值得注意的是, 斑岩钼矿中流体的盐度! Q B) ) R 于!! S 与 "F S 两个区间内, 缺少中间的过渡盐度区 (图 9 7 ) ! .这可能是因为具有中间过渡盐度的流体在斑岩钼矿形成 的温压条件下不稳定, 发生相分离, 这可以由 Q B ? A 系统 *+ > $ (图> : )设定N7 为斑岩钼矿岩浆的 的 "#W 相图得到解释 $$ 7P 结晶温度 B 3 ) *, "G , ( + ) ( + , " ) 如果岩浆侵位的深度 # 8 : ' ! FN5 (符合绝大多数斑岩钼矿侵位的深度)从岩浆中演化出的中盐 , 度流体就会立即分离成高盐度的卤水和低盐度的气相.但是, 一些斑岩钼矿有较大的形成深度 (如 245 ,. ( 矿床形成 3*6 O) * / 深度为F77 977:)自然界流体的成分也并非简单的 QX , 7! 7 * B ? A 系统,A 等组分对相分离条件的影响也应纳入考虑范 + > $ B> 围.这只是个初步的解释, 还有待进一步的验证和完善.
晚于钾化带并对其进行叠加改造 - ( & 1 ( + , # ) ( . 0+ ) *, "! .如 / ) ! 钼矿化与绢云母化蚀变关系最密切, 在条带状 2 45 矿床, 3*6 矿化脉两侧绢云母呈团块集合体 7! 79: ) ( 8 ! 8 : 分布并与辉 钼矿共生, 靠近矿化脉的斜长石, 钾长石和黑云母被强烈蚀变 成绢云母和绿泥石, 远离矿化脉, 绢云母化蚀变减弱 ;+=) () ( < *, >7 ) + , 77 . 泥化 绢云母化蚀变带向外 向 上 可 过 渡 为 泥 化 带, 如 泥化带延伸到矿体以上的 97:, 矿体边缘 ? 3) 6 矿床, )41 3 / > ( & )) *,!# ) 高岭土, 叶 >7: 以外 % ' ( + ,"! .该带以蒙脱石, @ ( 腊石, 地开石为特征矿物, 长石被蚀变成粘土矿物, 且斜长石 相对于钾长石更易被蚀变, 石英和绢云母在泥化带处于稳定 状态 - ( & 1 ( + , # ) ( . 0+ ) *, "! .泥化蚀变有时也会受断裂的控 / ) ! 制, 2 45 矿床, 近 断 裂, 化 蚀 变 加 强 ;+=) + , 如 3*6 靠 泥 ( ) (*, < >7 ) 77 . 青磐岩化 没有 青磐岩化以 ? A,A , 的加入为特征, > B >;
显著的酸蚀变, 典型的矿物有绿帘石, 绿泥石, 碳酸盐, 钠长 石, 钾长石, 黄铁矿 C * 6!" ) ( ' D ,"> .青磐岩化构成斑岩型钼 13 矿床外部的蚀变晕, 通常位于围岩中.如 ? 3) 6 矿床, 青 )41 3 / 磐岩化主要发生于前寒武的;E1 +: 花岗岩 (矿化侵入体 +) C ) ' . 的围岩)以绿泥石, , 绿帘石, 方解石, 粘土, 绢云母的出现为特
沉淀及富集 N 钼在岩浆 热液系统中的赋存, $ 机制
$" 钼的赋存形式 ,
征, 在地表形成了最大直径达F5 的椭圆形蚀变带 % ' ) N!! 岩浆中的钼 ( &)( ,, : ( 根据 Y1) 等 >7 ) 钼在岩浆中主要呈六价, , "! . ) *Z/ ( 7N 的实验, * !# + 以钼酸根的形式存在, - A M , 如 6 > 只有少量呈四价. G
9 成矿流体研究
!" 稳定同位素研究 , 氢, 氧同位素的研究表明, 斑岩钼矿的成矿流体来源于岩 浆水或岩浆水与天水不同程度的混合, 而在成矿期后, 天水可 能会广泛地渗入到矿化系统中, 叠加改造矿床 ?+) + , ( * (*, + !@ ; ( 3) + ,"9 H3) (*, !" ; ) =) + , "G ;) (*,!# ; '33) + , "7 ;+ (*, ' < ; 6 ) *, 7> .如 J6(H5 矿床, ,7) 成矿流体来源 >7 I/ ( + > 77 / 1. *) 于岩浆 "# 值为 #7 ( !A 成矿流体 8 K! 8 K) 而 2 45 矿床, #> ; 3*6
! 则是岩浆水与天水的混合 〔低的 "# 值 F" A ( 8 K! 8 K) 9> 及显
N!> 流体中的钼 ,, ]1 & 等 >7 ) W Q ; W1=^/1( 3 Q* )Z +0 ( 7# 的 ^ 2( $ ' * <6\ 6 )1 4) ' $ 在 主 ; .(1 ) 析 结 果 显 示 , 纯 水 中 钼 以 钼 酸 存 在 , 要 为 (0 ) 分 1 .
著的低" 值 M 7 K!M!F ), L ( !9 @ K 〕 成矿后大量的天水加入
! 系统 (成矿后方解石脉流体的 "#A 值为 @N 8 K!M!8 K; FG ! 略 (8K ;+= (*, >7 ) O ) * 矿 床, 低 的 "#A 值 9! ! ) ) + , 77 ; ./ < ( ) 反映出岩浆水主导系统中少量天水的贡献 I/ ( ( 6 #N 8K /)
图 ! 斑岩型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盐度分布频率图
数据来源于 ?+) *, !@ ; +6 "! % ' ) *, "! * ( + , "G U :!# ; & ) ( + , # ; + 6 ( ! H3) ( + , " ; ) =) *, >7 ; +: ( + , 7# '33) *, "7 ;+ ( + , 77 V) :) *, >7 ! <
*, >7 ) + , 7> 或是单一岩浆流体经历了动力学分馏的表现(围 岩的破裂导致流体的释放, 此时岩浆流体会因动力学分馏产 生轻的水, 由于流体主导系统的形成, 围岩中硅酸盐矿物对流
! 体的缓冲作用会减弱, 因此形成的矿物具有略低的 "#A 值,
YZ ! ?/ Z* [ *3' 6 [ ' '0 / 3 ' ') 3 ', ' 61:6 /' (/ [+ 4 3 . 6/ 34[ )( ( +') . +' [1 6\==:+ 43 :4\// ' \1&1 6 <). )6( =
L( [ : ?+) *, !@ ; +6 "! % ' ) *, "! * 1 ) 6 * ( + , "G U :!# ; & ) ( + , # ; + 6 ( ! H3) ( + , " ; ) =) *, >7 ; +: ( + , 7# '33) *, "7 ;+ ( + , 77 V) :) *, >7 ! <
;) ( + , # ) ( 3) *, "9 . ' !

4! ;




!; 年 ..
还原硫 的 增 加 会 导 致 钼 的 溶 解 度 急 剧 降 低, 6B 等 X6
! ( 的溶解度为 ...;[; Z\!! 0. . 1[; Z\, . 远远小于钼在无还 原硫系统中的溶解度 ! ( <[; Z\!\;.[; Z\)$6 ;/ ) ( . . . ,# << 的研究也显示, 随着溶液中还原硫的增加, 钼的溶解度由 ! 1
! [.\ ; Z(溶液中 V Z 含量为 . ;[; Z\) - . 降低到 .. 01[; Z\ . ! Z . (溶液中 V Z 含量为< [ . \) ; ;
温度降低有利于辉钼矿的沉淀, 当流体中的硫伴随钼一 起运移到岩浆房的顶部, 在高温条件下, 氧化硫处于主导地 位, 不会发生钼的沉淀; 当温度降低, 还原硫逐渐处于主导地 位, 导致钼的沉淀 $6 , / ) ( # - << .如 ] * #矿床, 温度降低是 ; 7A , 导致钼沉淀的主要因素, 当温度从 =. 降低到 4. , !> 1 > 钼在 流体中的含量降低了< R )* +* #- !. ) < ( %+ , % , ./ . 在一些钼矿床中 (如 U BI ,87 #* $B% ;#* 9#6 J6,^I , #:# J 98 %3 * #- ;< ; :99* #-;< ; * F* #- !. )? 值 , % , Z 或4 DV ( L ' L ' 6 = L 'V D! DV (.) ( : ) % 4 / = L ! Q ( = ! _) % % 4 ; :
图 ! " $ ' ( 系统的 ! " 相图 (据 )* +* #"$ # #% ! & %+ , % , !. 修改) ./
压力为静岩压力, 取岩石密度为 !123 4 579 8 ;< ) 0 / +( 68: , << 计算 * 压力与深度对应关系.图中的曲线代表不同温度条件下气液共存 加粗的竖线为=. 时液相与石盐共 面在盐度 压力面上的投影, & .> 存的边界
52 ! " $ ' (! " ?# B 2#( C 8)* + :#% ! " $ @A : 8+ # * %+ & # * # , , ./ ) * #- !. ,%
DA + B?* 7*A 6, % BE %@A , ?* 7* 9 #*#* ?H A7 * 8A 8 :39 6* F: 6 #3 8A 8 #B G82 A* A 8% , ,: A 3: 8G F C G8 :2 6I !123 4) J *:7 :32#: 6 6* F 83( 0 / + - @ % : C , %9 #6 3*H K BLG?8 6M : *3 A8 3 : ?6 3 B6, ,*!$ ? 9 #B 6,7* C8 * H A 9* 7 #*A 8 * * 96 @ " % * 9 3968B 6 ,+ , C # N, *# 8 - @ % : , #, 3*: *3 69#F# =.$ A % : A A ?8 7* J *:7 K BL @%* 6M ,9*E7B8 , .O : # 6 A6 9E ,* @ IG83 % * @ P F @ ,: * : %: 3 ,# 9
(( )L ) L V( L Q V L ' ( ! ' ! ! L \: ! ! 6! \ ! L( !# 钼的富集 \4; 残余岩浆中钼的富集 -岩浆中低的铁和钛含量及高的氧逸度, 有利于钼富集于 残余熔浆相, 成为高度不相容元素, 这是因为磁铁矿, 钛铁矿 的形成会使钼以 5 Q ( 和 5!Q ( 的形式进入结晶相, 从 * 64 * 6= 而使残余熔浆中的钼含量减少, 如果岩浆中氧逸度较高, 就能 阻止钼进入磁铁矿, 钛铁矿 $9* ,#-;< ;J3* , ( #B #* % ,<. #I8* % ,/) . #- 〔 ( $* !; R 溶液中钼以离子对 'Q(, ! 6 = 在中低盐度 % ) % ) ; 〕 K (如 ) 6 =) 高盐度 % ) % ) . 〕 〔 ( $* "! R 溶液中 'Q ( 的形式存在, K 则以 钼 氧 氯 络 合 物 (如 Q ( $ L ) 形 式 存 在.S I: 等 && 6 !% 的 66 (;< ) 过 T " V 和 U D V U,9* & FDA8, 9 <4 通 D U T 5( M*BBT8 # E6? 6 : 认为在 59 , 3 8 ) :*V 7, * 方法分析了钼在酸溶液中的赋存状态, 8 7 高 ' %浓度 " ( 4Q) 的溶液中, 钼会形成钼 氧 氯络合物. $ && 但是,#B #等 ;/ ) ) ?% 等 ;< ) $9* ( <= 和 *? 8 ( <; 的实验显示, % * 钼在流体中的溶解度与 " $ ,) %或 ' %含量无关或负相 #% $ $ 关, 因此排除了钼在流体中与氯离子形成络合物的可能性. 相对而言,%3 等 !. ) S I:等 ;< ) W8 @ ( ./ 和 66 ( <4 光谱分析的结 : 果更具直接的指示意义.大量的实验结果也显示出, 钼在流
验研究也显示出, 钼具有向流体分异的特性 $9* , % , ( #B #* #% 体中 的 溶 解 度 与 " $ ,) %或 ' %含 量 呈 正 相 关 性 ) H ;/ ;*? 8 , % , <; .因此, ( 7 #% $ $ ) 如果有足够的流体, 就可 <= ) ?% * #- ;< * , / ;X E * ,

第5 卷 ,
第 5期

伟等:斑岩型钼矿床研究进展
!! +
道上升.这一对流过程可使大量的流体聚集于岩浆通道的顶 部 (图! .流体的岩浆扩散, ) 通过连通的气泡渗透以及富挥 发分的气泡上涌也对流体的聚集有一定作用, 但岩浆的对流 机制起主导作用. 聚集于柱状岩浆通道的流体可沿微裂隙渗透交代围岩, 形成石英 辉钼矿 (萤石) 细脉, 流体在岩浆通道顶部不断聚 " 集, 当压力超过围岩压力, 就能导致围岩破裂以及角砾岩化, 形成开放充填的石英 辉钼矿大脉和角砾岩型矿化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1) ' $* ,+ . + 0 ' +
然而,3 亿年以来, 科罗拉多洛基山地区不同时期的地 + 壳各类岩石就有异常的钼, 氟富集, 钨, 暗示了这些岩石和元 素的源区应为大陆岩石圈而非俯冲板片和软流圈, 因为俯冲 板片和软流圈在每次板块运动期一般会发生移动, 而大陆岩 石圈则相对稳定 4 < & ) , ,+ , ( 2 '' $* +- ) 俯冲导致的富集上地 & 幔的形成可能也并非斑岩钼矿形成的必要因素. 4 )1 +3 ) $$' ,- 认为 # 9 = 型斑岩钼矿的形成与洋壳俯 )( )$ < 冲无关, 源于大陆地壳, 岩浆源于下地壳, 成矿金属源于上地 壳, 氟源于地幔.美国克罗拉多地区的大陆地壳具有厚, 热, 轻的特点, 是地壳发生熔融的理想条件,在上地壳的底部就 能达到流纹质岩浆熔融的温度.I?J$D 裂谷的发育使该 < %( 地区前寒武的剪切带所形成的构造薄弱带的压力降低, 降压 熔融产生流纹质的岩浆.根据矿床赋存地的热流梯度较陡的 特点, 可推断上地壳为岩浆的熔融提供了热源, 而该地区上地 壳的>C% )9 花岗岩富放射性元素钍 (为花岗岩平均值的 )' K ' < /
3 物质来源
4 0 $等 +- ) ' % ( ,+ 提出一种与洋壳板片俯冲有关的来源 & 模式, 当俯冲洋壳板片的深度介于 +6!568 时,俯冲板 5 7 9 片部分熔融产生了钙碱性型斑岩钼矿的初始岩浆, 初始岩浆 在上升过程中会受到上覆的地幔楔少量改造, 但钼应主要源
, @倍)能成为是理想的热源.由于矿床的微量元素组合与围 成矿金属很可能源于上地壳, 是岩浆获取 于 俯冲板片. 俯冲深度继续加大, 俯冲板片金云母被破坏, 产生 岩体现出的相关性, 了围岩中的金属.该地区厚, 热的地壳成为岩浆从围岩中获 富 : ;,; , 诱发地幔楔橄榄岩的部分熔融形成 # 氟的流体,
5 5
极度的富钾, 氟以及不相容元素的熔浆.当其上升到上地幔, 会增加上地幔的金云母, 不相容元素, 锡以及氟等挥发分 钼, 含量.富集的上地幔由于降压或地幔对流发生部分熔融, 产 生碱性和碱钙性的岩浆.这种初始岩浆经过分异也可能混入 深部地壳的物质, 最终成为 # 9 =型和碱性型斑岩钼矿的母 )$ < 岩浆.
取成矿金属的有利因素, 高的围岩温度条件下可加速岩浆与 围岩的反应速率, 同时还可降低岩浆与围岩间的热不平衡从 而降低岩浆上升的速度, 再加上厚的地壳, 势必大大增加了岩 浆在地壳中的残留时间, 从而使岩浆与围岩充分反应. 但是, 金属的上地壳来源与同位素数据相矛盾.>' 等 &( < ( ,@ 通过对比 : (' ? 矿床成矿岩体与围岩的铅同位素 +- ) 'D% ( 0 组成, 认为成矿金属与岩浆同源而不是岩浆获取了上地壳围 岩中的金属.# 9 = L ' $ M$" 'D% (等矿床成矿岩 ) $ , /0 , %D: (' ? < & 0 - /N 3 3 体的 > > 比值 63@ O+ ) % % ( O6 !636 远小于前寒武纪围岩的(O ( O6 ) 2 '' >/N %比值 6-!+6 , %-> O ) 接近现今地幔值 637( 4 < & & $*+- ) # 9 = M$ ,. /&P 9 ( 等 矿 床 方 铅 矿 ) ,,+ . ) $ , %D ?( 9 ?0 <
5N 6 6 (平均+O! , - H 57 H比值较高 (平 K/6 K 比值较低 H 57 H 3, )5 K/6 K ( 2' &) , - ) 均 !ON , ,6 )反映了金属的下地壳的来源 4 < ' $* ,+ . & +
综上所述, 斑岩钼矿系统很可能起源于上地幔或中下地 壳熔融产生的中性岩浆, 其下部存在一对其提供热能和挥发 分的基性岩浆源 (源于软流圈或地幔熔融) 中性成分的岩浆 , 上升到上地壳形成岩浆房, 结晶分异作用使岩浆由中性成分 演化为长英质成分, 来自软流圈的基性岩浆不断侵入岩浆房 的底部并为其提供了大量的挥发分 (氟, 硫,; 等) 这些 氯, # 5 , 挥发分对钼的富集有重要意义 4 < ' $* +- ; $ ' & ( 2 ' & ) , ,+ #% (' & & 降低 $* ,! , ) , , )如岩浆中高的氟含量能增加岩浆中水含量, + 岩浆的结晶温度 4 0 $ & ) , ,+ , ( ' % ' $* +- ) 从而使岩浆对流能更 & 充分的进行, 将大量含矿流体富集于岩浆房的顶部. # 9 =型钼矿相对于其他斑岩钼矿品位较高的一个重 )$ < 要原因就在于岩浆中大量的挥发分的存在, 处于强张应力条 件下的中下地壳能加速基性岩浆的上侵, 从而使基性岩浆去 图 ! 斑岩钼矿岩浆对流模式 (据 >

+Z )




7) 年 88
同时, 稳定的岩浆房和加厚的地壳能使初始岩浆有充分的时 间结晶分异, 从而演化出高度富集钼等不相容元素的残余岩 浆 !# &% "()* ) ( " % $ ' ,*+ .因此加厚的地壳, 处于强张应力条 $ 件下的中下地壳以及弱或非张应力条件下的上地壳是形成 ! - .型高品位钼矿的有利条件. '" , 志 谢 毛景文研究员, 叶会寿研究员, 张元厚博士, 程
"1V & 0aN )* 6 $1 > $%E% 0 < C,-:>9>> % = 6 *Z /C = & 9 9& - g -0 %;#& -$ 0 , # > > B%, C N 6/$ %': "K , Q U Z D + , , ; R I L +*+SI& >; &" = !,%%A 9X :C B #; 6 9 C , &'9"C " L & $ , $ $ e#% e K A# ":C Q , % % $EQ >"% 3&1#! aQ #A T> &P XQ ,9?&- F "1 3 ""$ ; & T9%CW6 8R K#;0" %? > - & #01-'B%0 & %#& 78 6 $0$# &, & %$ >& > 1& -, ' # C" = C, $ ' CC"1 -' 6' 6X@ $> % G# 0% #C0% ,; %: C '" " % & %C ' @ ; @$- %" # QG% # Q $ % $ C 9' %C"1C' # N 6!&1 > @ " ,%" : $ Z D ]< ' C W gQ " :& & 0 0M O "",& F&# >, Q Z S] 7 S+ S6 e0& #E g6 ** =#$%-'G>% % % $1$ - ? - & @ >#, % )* 6W 1>9# " #;C C# " C ' % > >% %$> @ , @ -G C; &>B $% >4 &$%- : "; G 9# " %? ' 1 # ' $ ,$ #$ #; , 9 " -$< , %-' &, 0 > ", ,' ,% $ _ #& %$N 6 ;& P>6 * D )+)) 6 > - &MO X> 6 %' Q Z )*<7) W' " 'aXQ # 1 " ' & "9 e, - & "1HC N56 *Z e0 ,; C & & ' 9 C _ % )S 6 ' 1 &' , "1, $$ , 0> : " B , $G C 1 > $%! - .-'B%0 %>$Q > #1MO ' C >% $ = @ 9 ' " > 1& -1GCC !' ">N 6 % > 0 , , > = X> 6 %' Q *UZ*) ;& P>6 R D <8 6 8 W 1&0 $ %%[, Na"1\ A &$ &NT )* 6 9 # %> " -C &$% C & > %C # % 6 *Z 5 % > @- : " , 9 ' @# "> @ =#$%-' # 1GCCN 6 "0% +8 ]*]S >-$ &> 91>9# ">% %>$ O H$# Q S D )<7 6 , ,M W ":YWQ 0!dQ 0/Y"1W 0& a Y & %W\6 *Z E< CC$G "% > )* 6 %g , >% :C @ > -'B%0 %>$, %C ,,: & $% C &, &%N 6 ,_ > 1& -1GCC& " && "1 9, , ,; ;MO F& , $V ' # : @" = %" %>$Q ++ D 7<+ , 9 %%A 9X :C B #; 6 # 'YGCC )IL 7)78I , &!, C , &'9"C " L & $ , $ $ W ":YWQY 0& 0/ YQa 0! dQ , \0\K K&d \"1c > Q0 & 90^ V6 )* 6F $' 9>': @-'B%0 ;G%L1GCC, 9 *R % ' ;#& => > 1& -I>G# %>$ &$% "> > , = &# 9 "G $ # E< C"%> > B%, & , %': " > 9!, ' @ -D %g : @F ' 1& %"1 $ > , ' $ & "> $ C: > ; = C &, &% N 6F&# %>$Q ] Z D R,:> 0 K QF QaQJQ % & =, ' 6 *) 3#$ & $, & @! Q & > "1 5 %A% -' & [%0 ' 1, = % C9'>#& % & 9B$ %& % $"1"0>C@ , &CC - " :",< 0 $ $ G ' &% # , ' W g W ' & " :",< 7 < eN 6 >$ B$ & $ ,%" : 7 < ! "19 ># $ W g W MO ! & ,0 >C >F&# >= "13$ ': Q 8 D *)8 & % > = )* ) <] 6 #> + h% -\ FQ % 4 '3$ %5"1W,# 9!/6 8U e0 "1 >#%- : $ & % , &; 78 6 ' 1 & C0; "_ , - ?' ,&> 9 V % "G#9# F %>$ % F . > "%> $ 0 > @$% 0C >G== >1GC QH A %, Q $ , ; J /MO ,%"0 %>$ Q + ]+]7 K N 6F&#,-YGC" Z D +<] 6 ' , h 1 &/i6 ** T9? # @F , "0>CH ! "1h '> $ & " 0# , )U 6 %", > >& [%0 "' & ! C 0 >C $ > ', +8 Z8 MO P>9 -C = &%&$ &' 7 D S* 6 8 ! ] j N 6 %;% ,# '$ ">"Q R U<* $ # , \ ,HQ 9&dN c":WQ 9>53 Y& !% Q 9& c" Q %:^WQa & ":d"1H cd6 & , 78 6F 'B%0 1GCC, " V&& M O " 9 K,&% 8S > 1& - %>$ &%C ,,: N 6X# ; ; , $ ' $ % = e>$ # Q Z] D U<* , 9 %%A 9X :C B #; 6 #& % )IL )R)UI ,C &!, C , &'9"C " L & $ , $ $ \ ,de " NaQ 0WT P >TN & " eN 78 6 %': Q, QF > W Q0 "1T, 6 8] P> = 1 _ > C $ B$ & $GC"1$; & %,: @F Cb ;-'B%0 % # 0 > Q=% & % >, $&C> %>> > 1& -1_ , , $ ;C $ , = > $, " , $V&& #" N 6F&# ' 'YGCC 7 I L 77+Z , GCC&%C ,,:"% MO ,%" %>$Q Z + D *<8 , , C , &'9"C " L &! & $ , $ $ I 9 %%A 9X :C B #; 6 \ ,de F > Q " NaQ , \0YdQa & ":dT 9& Qa ":c\Qa & ":d5Q , \^ e c":cW"1P >TN 78 6 9 - b;&J 3 "1-'B Q 9& & 0 6 8R K# G , > < B & > _ , # = 1& %E< C1$ :@# 9 %- &> >G==-'B%0 % %, %g " & > $%\, %:0G#9# > 1& -1_ $ , = >$ AC &&"1$ %' , ' -'">MO P> , 'E_ , $W C >; , , >; GC Q % %" & , :> : ", G;$ &N 6 %': " % ? AQ 7) D 7<+ , 9 %%A 9X :C B #; 6 , ]IL )7))I % &!, C , &'9"C " L & $ , $ $ \&% ,&&E\"1a'" <>% & , -N&C/X6 *8 X> $ & @ [%0 ;#>, ' , )* 6 ?' , > "0>C "B& 0> < ; @ ,C1# : ;&" -$- #9 -Q A'#; "%"> Q"1 ' 1 0 & >$; % >G, 0 , $ " C "<>4 ' # ,& & ' $ $ -'B%, %>$ &" #0 "% T,C > -, N 6 ;& > 1& %1GC, $5>$\4 Q #, $ ,> $ 9!' B MO X> 6 0 " = P>6 U D U8)] 6 %' Q ] )ZFN c":eFQ >:VdQ 0dEQ , 0 Q 9& Y& ^ \ KF"1\ hW6 *) & , )* 6 F 'B%0 1GCC &!," O c%:90 %" #C @ > 1& - %>$ , 9 MF 6 9&b> DW &&3% , & C> =
彦博博士对本文初稿给予了宝贵的建设性意见, 特此志谢!
!# "& " $%" " '
/ 1$ 02 $/"13$ %56 8+ 5 %- : ";91>9# "%> $ & @ " & %4 $ 78 6 9 " -$<=#$%-' ?' , > , 0> $ >B# &:", C /-'"1' 1 &'C & $1 >$%E > % A " % #& % D % & @ , ,; , C = @ 9 , 1' # $ $ 0 0> 0 $ F 1 "1!&1 3&B$ G $& , &# %&H A F . > J / %, & """ ,"% ' >C& > 9# % %, I K L > % 0 $ ; N 6 %;,, $!C >9-; $ R D S)) " "/ " MO P>9-; % >- ;,, ; Q S *<7 6 T > F K )U 6 ! % ,# > ,; C & @ ,C K>4 >4 ' > 6 *) 9 -C = @ & 0 > ' 1 D $; A# $ ', 0 -'B%0 %>$ @ - V % " H A F . > "1W 1> " > 1& -1GCC # , > 0C Q % %, Q & 0C&T= $ ; = F 0$ &"1X 14 QT,C > -,M O ;& %' Q R >&" & &"> #, , $ 9!' B N 6X> 6P>6 S D 0 " )8<*8 *R)7 6 !&% "1' /"1W' & "3 & >"1W Y6 *Z 9 " ,>,:> >G#"1 ' )U 65 %G#$ & $, & @;G% & -'B%0 B$ %& C, $ -' "1 "0>C @ ,CM O > 1& - %A% ,; % %C & [%0 ' 1 N 6 '" $ 0 = P>9-; % >- ;,, ; Q U+++8 %;,, $!C >9-; $ Z D & >$&K\6 *8 5 %& 0&% @ .:& 0" $ > )* 6 9 ,@ %; > >=% @:; = & ' , $&C &"1 -'B%0 G#$ & :B$ %&C, $ -' & 0: % & > 1& - " ,>, %A% ,; % %C"1 $ $, & '" $ = , %, MO X> 6 %' Q ]R+R8 ' & %N 6 ;& P>6 U D ^6 ** K'B, > > B%, "1 9 $ &G# > > B%0 " )U 6 > , = @-' 1& % & $%# C> @-' 1& 0' $ $ " $ = = , =#$%-' > $ & I, % "> @#Y; # %#%M O K_ &91>9# "C 0 >C 1 C# $ & > >$ 1:%L Y 6 0 ', C $, > %? > D ,9#C&K -C 'A $ %J , #$ 7 G R G , $ ? C= G# C# E;"1> 6/ % D > "K" & % , 68 Q Z Q *G )6 !# &ET P#:$ "% $ Q %"9=X3"1a'% & " #TF6 *U !;;1? > - & 4 )U 6 = , %% G %$ ' ' > ,&>C@"0% & 9, % $ &9 >9 9 % G# 0%9_ @:%0 %$#C"1$% ', C, ## "> G$ , < - %" # = $ :$ 1>9# " @"0% &$% W &% > >G== -'B%0 1_ #$%-' %$#C, 9 %1# &G#9# > 1& - % C = >$ !' ">N 6 ;& P>6 U D R<* 6 , > GC Q > #1MO X> 6 %' Q + 7R7R !# &ET a , "% $ Q 9 %a W"1 $ &WN )* 6 ,9:"% #& % % $1 $ & K% , 6 *+ W:<#1 :",< ' % $ #" -'B%0 = % C ! C@ "> "1 # ,MO P> : " /C_ > 1& -CC - D ' C, $ & & > : N 6 %' , ' C $ " ,; , ,& >; > = ; $ &> """ K% " 3G# Z D 7<] 6 ,, @!&1 Q G;' "% Q 8 ])]Z "> , ! & N "1T1" ' % K & >&#EN )* 6 , ; %> $ & @ # %# -" #C ' , 6 *Z Y % ?' , > B & @ # $ 0> , > ;= " $_ ',: ' 4-' " $%V % " % F . > > B%0 %>$ ,& C; % $ 9 0C QH A %, Q-' 1& -1GC b , $ $ ; , = N 6 ;& P>6 U D 6 %' Q *S8)8 6 Y, QF > "Nc " NaQ ":eVQ %WK c" d& d Q 9>!K ^%PV"1c": Q, & 9& !V6 8R %': " ;"" %C; & %1& -;B;:>& 78 6P> , ' 9#; #$C"1:>=" , "4#01 >; $ ,, > > B%0 ;G%L1GCC" & "C"<, & :-$' @-' 1& -I>G# %>$ ' :d &9&\ >, , > " & % '_ "> = %, ' ;B $> > 9# ": $ &> > 9!, ' 4M O ,%" $ & > ' :& % &&# %&-#, @H# 9 "B ; N 6F&# YGCC 7IL ]UR7I 9 %%A 9X :C B #; 6 %>$Q ]] D *<) , , C , &'9"C " L , &! & $ , $ $ Y, 6 8U 5 %-$':&CC & %1& -; %,: > > B% "Nc 78 6 9 % ' %%% "1:>=" , C $ C @-' 1_ "> $& = & -I>G# %>$ , "<, % ' :& % 1 C# $ & 0 ;G%L1GCC &d &\ >-$' %, ' , % "> , " "> ;B $I C $ , @#Y; # %#%M O KG# C# F > > >$ 1:%L Y 6 0%? > D " Na"1c":cW6 % > , & 9& T, _ , D 9 C ;1 - @P> : " ; ;C R<8I&!, C & & ' ; % & f : !,%%/"% => % >, 'K,&% 6 +U , 9 %% A 9X :C B #; 6 , &'9"C " L $ , $ $ Y 0/YQ %W\Q , W d&H aQ > c0^VQ 0 K&d\Q 0 K&Yc ! % Q 9&Kc

第O 卷 >
第 O期

伟等:斑岩型钼矿床研究进展
/Q =
!#%$ % $)* , . 023 ) $$ . " " &'("%+ - /10# # 56 $ * %4 % 7* & 89: )% ;&,;4&';&,; <.>> $@ # AB & % C % )% => .?1 5 5 *# A ,* * "' # D+E$# 5 %A$F&+ ,G 9 37 6'B5 %A$%H $% * '% $ # ) # # * A *G * $*A# ) * )H # A I#% 7 GA % % A $+, & 5 %# %$ 8 . $"## A #& *%& 5&'# * # + # #" "J K L*)D" + # 5, * " , C & &$ 45 *)D" " : /3==6 ==122 *D "## &MA N =1O P 2Q== & 7* & 89: # F$LI: )% ;&,;<: # :9 % R FS &,T(: )% ;&,4I&'R % # TS OU . $** + , 5& $ + ,% B+ 5%WH ) & . UQ 7 5V "& $ " $DA+ $# G $# * )4# # H + &* " 5 A % &' *H5*' ,,*-& # 5 A ,JK MA $ * , & # " : % "H B%# $'% D" $# 58 . " A + # ! # $ % A% &X H * " % & O36 =>=23 ) $$Y )Z ,5 E H" . == P N12 # # 5 # %+)&5 & 6 %4 % A # A A 7* & 89: # F$LI: # + %S T [ H# : $= L& % % E* A =2 . H 1 , % $D+E$# 55 DJK Z* . $ . _ P _1> . # * '% $ - $ 58 . "% L* : N 202_ A A A + X & *S => .< '*)H & #$& $*AP H " + % G'^ #] H % . >O -HA$D+D%H B55 X# # $&'C%& +' # %B D %&"%$A CH ) '+ &* $+, A 7 .$# P B %$ $A *"B * A$$B H #%,* # J K [H% !H ,H + 5 *A *5 + # 1 aH , =0 $& . = . + ?$'HZ.>= SG %+5 %5 ' 5* ) *B-- -$*$'^ *'$ =_ . + '#" # A # %A$BH)H1 B H $ # G* G $ A *A & #,& # A) [A :7 %&& &'4 D ' 4+ &* A # * B55 A[%) D:b& : G $ *A% : % + & : * H' 8 . "% L*. N P 2=2 JK Z* . $+ : N >1= . ?5 *5X! 8E& :$Hc78 % & $ 7. UO \ "&, C -HA$ &'9+ H[ c OU . # )H$* )'*)H 5 ^ D++ ' C D&D , &"& EH&'"%* # % CH &* C& &C #5 H G * & D ) D $ % *" DA A *DA %* & # 5 &C 'E$" V% & A$I $ &BH)H * E$G $*A A A# H" & *$ A ) G5 *B--D+ '% D'B5 : H #$ # A # W Y 7 ' *8 . "% L*. > P N>=> . $ $# JK Z* . $+ : _ =_1N> " !+-\: $EA[Z:7 $+%&) $ E W5# A G) E"5d&'X*)5&9. UU $ % H"&c OU .< ^ '*)H & &$&* % + '"$ #H CA$Z 'c *B-HA$D+ + H #%&'C # ) D5 -* ) %&*BH)H A A G A D+E$G $*A [#5 * D# 8 . "% L*. > P21 * '% D'B5 : H# # A )4+ E JK Z* . $+ : Q =/ G & OO U. !&B )H 8Z. >2 MD+E$G #$&V' H" & #$ * B ' ?' =_ . * '% DD%H# E$" B " D+ : $^ +$ # B $ Y+[5 : * H'JK Z* . $+ : //>/O $ & % 4+ &*8 . "% L*. _ P 12 . + # * N !#*&&<: &&&&d&'R Y %A % . >Q a+# A %BH ) )H % dV)% * $5 H 8[ => . * A$ H 5* $ &+ & A # %&"%$ #, D , &"+D Pf B"A % * *B-- 7 *e" % & D * % D+&*5CHBH)H * A G # # D%H# A %8 . $+, : /=>1U0 #$&V # JK L* - O P ==> . +&* * U !+* # A$?<. >U ( B5 C *B--D+E$G $*A 8 . # % + # =2 . -$ * BH)H * '% D'B55 K 7% , #J # 7 ,V $ =OQUQ/ && % : 0 P 1Q . # Q !H,H#MZ. >Q L* , &',%5 * A$[5 *%& * E *$&* + =_ . $+ - % $$5 C ) *57 GA %D+ ^ * # # '% D'B5 : H# * D# 8 . "% L*. _ P = . $G $*A [#5 + E JK Z* . $ : U0 0 # A )4 G & + 1 !$ A %<8 % &%)8R. >Q *$ $A % H # C H C #5 % # &'< %& =2 .7 e D % &'* , # %* *$ + ' # G 4 D ' -$ - $ 58 . $+, : / 0>00 + &1 B 55 DJK L* - = P N1_ . # A A * ("$ &cH?4&'4%$ % &'+ &XM. 2 . & #*#, CD+E$G $Y$ = _ XHA % * * '% DEA $% > A# % D ,$A &'D+P H##&-$BHD %& 5 ' CBHA % &%A$ % $ MB$ D%H '$ $A A -* & #*^ # A + # + G A# #,* *$DA 5 $Y$ 5#"D , & &'"- &#$B&$JK % C H $ + EA $% #" & D5 % H5 +% )558 . & +# A+ Z* . $+ : O=U12N "% L*. 2 P Q=O . 2 (%H<:9+& 1*$ &$ # D8%5MZ&'9 * + # % *'!M. >2 ( $ &G$ * , : => . ) %AH :H # #% &'B- ""$ # + *A + C)'*)H & *[ #$&V #% % )5 *) D" "% * # & H 5* -HA$D+7 1#D%H# A +&* # A$4'+ $*A I $$ : &&&8 .7%H#D\B5& % ) &#& B5 : GE" 4%'JK #$&G $*A : +"' # + # / P _1> . / Q>QU bH )(&'7 e*$$ 8 OU . % '$ D %&5 ' *A$ * E# +" # % &H,%5 . U2 M $BH $A A - C ) 5 G#^ # +G + + 1 +# * Ug * A CD+E$G % < @&'d +< @5 G *5C DQU A -* * '% D# O % 4 O * A % H -
2U &'=UA U 7 &J K $"## A45 *)D" U g: % Q */U X 8 .L*)D" &$ *D "## & MA : O P =1/U " _ O NO/ . & / 9+" !?:7 "$V 9 [ [ # L&' 7 %& $ &&$ + &c% $ # : +H? & % G"5 HW d. >2 A =_ . L* , CA$ b& % < %$ * D+E$# $*A:4 & $+ -* ) H'&' $'H % * '% $'B55 + H * 5 A # $ 4$c4 GA : * H' :Y )&5"* %&" D &5%* A$$ H$ *%- 4+ &* # * A $ #%* A * BH * C )5 # 'B55Y ) )5 & 4 D ' 4+ &*8 . "% L*. / /Q $*A # A*$ A + & : * H'JK Z* . $+ : P O1 # A # * _ /2 N. 9 E $ 8\. >_ '* A %* & DA * A$B&$ H D 4 $5 H A => .Z5 G * CD , &"e+# )55C +# # &+ * + 1 $H )'D%H#% H%# & D5 % # B"A % CH H $ + % "$ #$&V ,,&#"D , & &' D+&*5 * *$DA # +# A # # & A %BH 8 . $"## $ *D "## " : ===1U> H 5* JK L*)D" A45 *)D" A N P _=O . & A & &M & U 9 5 &L&'d# $H A % $ )![ =2 . + 5# A %&',%5 C A" YH A . >= 4 5C &* % $$5* 5 c *c & #" # # * D+E$G $*A 8 . "% L*. _ P 01_ . * '% D'B55 K Z* . $+ : N 202/ #J 9# ) $9 <: *cA DMM: & # A [*5 * H d D+ + #?8 L %A : &5 H7 9: DA $ !# )?X : ?%&\Z&'!$ #,H?4. >= 4 && $ &'* , C4^ &A % A% $ #% =2 . )H" H % H # A # %* + # D ' -$D+E$G 'B55 8 .Z** # $+, Q) M ^ & AB * '% D $*AJ K "% D"L* -_A % 1 # * % $ &-a+D P _1= . # H H * $ OU/N e5 G 9* *'!M: HHH\M&'[H # 4$& % *" c7X =2 . * E# *A$ 5 D 5 . >_ !+ # - C ) & $ ^ G+ A 5 E , - A BH)A$D ,$A 5)+ #1& %1* 1 #% $E ^ + $BH$ -H*A &%A$ B& H$ + & + 5E#1# & #1 #1 # 1 $A , $ , ' A A 5 1 +# * D A# A &,%A D+E$# % < @ W 4 4 O 5 G *5C D G) #1H$A$ * '% $# O 1 &+ @ * A % H %$ #1 A OU */U JK Z* . $+ : O=N12_ U gA Q g 8 . "% L*. 2 P 0=2 . 2 9 *"" *'*c8?&'<+5 HaS =_ . *B--7 +E$# $*A % *# $ +A . >2 XH)H * '% $'B55 A # * A$WH DH & *'+ &8 .7%H !# Z , = P = . C ) * )M $ "%"H#$ JK #$ . ". % : U/ 2 A # +H 1 T $ . ** d: & E-5# 7-%, 5 & &$ &' c' != / & > !G# * ) AGAH CD+E$G 3 f %& ' * A %E A' 5 %A$5 "G$* * '% D a 6# " # + # $ H # "5 G * F W !&'Z M !8 . * )'* : O>=>0 M Z % F S JK X+ $H% = P 1= . = ;* )Gd: $ L* # + )H" HA5 % * '% $?1 55 *# & *" A ## A * " ^ #,* G)#,BH)H 7 $*A % Y5 H < %%X*#" % CT "#% *B-- *'B5 # $ $% $& He $ + # A % 8 .7%H +\B55 O 3 6 =U=03%4# 5 # %+) # % A # JK #$& $*A: 2 O P_12 # ) $$Y )Z ,5 &5 & 6 E H" . A A
附中文参考文献
代军治:毛景文:杨富全:叶会寿:赵财胜:谢桂青:张长青. UN OU . 华北北缘燕辽钼 铜 成矿带矿床地质特征及动力学背景JK 矿 8. 3 6 床地质: QQ P >1= . O36 Q2NO 代军治. U2 燕辽成矿带钼3 6矿床成矿作用及成矿动力学背景 铜 OU . 博士学位论文 J K 导师P毛景文:张作衡.北京P 中国地质科 3 6\ . 学院. /2 . N1U 杜安道:何红寥:殷宁万:邹晓秋:孙亚利:孙德忠:陈少珍:屈文 俊. >0 辉钼矿的铼 锇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方法研究JK 地 => . 1 8. 质学报: 236 P /10 . N 0 />/_ 黄典豪:吴澄宇:杜安道:何红蓼. >0 东秦岭地区钼矿床的铼 锇 => . 1 同位素年龄及其意义 8 .矿床地质: // P O1/ . =36 O=OU JK 黄典豪:杜安道:吴澄宇:刘兰笙: 孙亚莉: 邹晓秋. >N 华北地台 => . 钼 铜 矿床成矿年代学研究——辉钼矿铼 锇年龄及其 地 质意 — 1 3 6

,&
义! # ! & ) + -./ ! ' "$ 矿床地质% (* ,',, 诺%陈衍景%张 辉%赵太平%邓小华%王




0& 年 11

运%倪智勇! 1/ 01 !
东秦岭斑岩钼矿带的地质特征和成矿构造背景"$ 地学前缘% #! &(* &-&2 )' + 2.3 ! 李永峰%毛景文%胡华斌%郭保健%白凤军! 1' 东秦岭钼矿类型, 01 ! 特征, 矿 时 代 及 其 地 球 动 力 学 背 景"$ 矿 床 地 质% ) , + 成 0(* #! 00,) 3.1 ! 李永峰%毛景文%刘敦一%王彦斌%王志良%王义天%李晓峰%张作 衡%郭保健! 1- 豫西雷门沟斑岩钼矿 4 6 8 锆石 : 9 和 01 ! 57 9 .; 辉钼矿 6. >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地 质论 评% 0 & + 0. <= ' ( * &0 #! && ,! 罗铭玖%张辅民%董群英%许永仁%黎世美%李昆华! 3& 中国钼矿 &3 !
床 8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 ! ,.) " $ 毛景文%谢桂青%张作衡%李晓峰%王义天%张长青%李永峰! 1' 01 ! 中国北方大规模成矿作用的期次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岩石 #! 学报% &(* + -.2 ! 0 & &3&2 叶会寿%毛景文%李永峰%郭保健%张长青%刘 君%闫全人%刘国 印! 1- 东秦岭东沟超大型斑岩钼矿4 6 8 锆石 : 9 和辉 01 ! 57 9 .;
钼矿 6. >年 龄 及其 地 质 意义"$ 地 质 学 报% 1( * &/. <= 2 / + 12 #! &2 ! 12 周 珂%叶会寿%毛景文%屈文俊%周树峰%孟 芳%高亚龙! 1 !豫 0 3 1 西鱼池岭斑岩型钼矿床地质特征及其辉钼矿铼 锇同位素年龄 . 0(* &1&) #! "$ 矿床地质% 20 + /.2 !

中国的钼矿床成矿特点及矿床成因

钼矿资源 www555整理 一、资源状况 截至1996年底,我国已探明钼矿区222处,分布于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钼的保有储量达到840.20万t,其中A+B+C级占储量的39.8%,为334.50万t,如以我国的工业储量(A+B+C级)与西方国家的储量基础相比,我国低于美国(540万t,储量基础),而高于智利(250万t,储量基础),居世界第二。 图3.14.1示出了我国40多年来保有储量和工业储量(A+B+C级)增长状况。 图3.14.1中国钼矿保有储量增长曲线图 二、储量分布 我国钼矿分布就大区来看,中南占全国钼储量的35.7%,居首位。其次是东北19.5%、西北14.9%、华东13.9%、华北12%,而西南仅占4%。就各省(区)来看,河南储量最多,占全国钼矿总储量的29.9%,其次陕西占13.6%,吉林占13%。另外储量较多的省(区)还有:山东占6.7%、河北占6.6%、江西占4%、辽宁占3.7%、内蒙古占3.6%。以上8个省(区)合计储量占全国钼矿总保有储量的81.1%,其中前三位的河南、陕西、吉林三省就占56.5%。表3.14.4和示出了我国主要的钼矿床及其开发利用情况。

表3.14.4中国钼矿主要产地一览表

图3.14.2 中国钼矿分布图

三、资源特点 我国钼矿探明储量虽多,但其品位与世界主要钼资源国美国和智利相比,显著偏低,多属低品位矿床。矿区平均品位小于0.1%的低品位矿床,其储量占总储量的65%,其中小于0.05%的占10%。中等品位(0.1%~0.2%)矿床的储量占总储量的30%,品位较富的(0.2%~0.3%)矿床的储量占总储量的4%,而品位大于0.3%的富矿储量只占总储量的1%。 我国钼矿虽然品位低,但伴生有益组分多,经济价值高。据统计,钼作为单一矿产的矿床,其储量只占全国总储量的14%。作为主矿产,还伴生有其他有用组分的矿床,其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64%。与铜、钨、锡等金属共生和伴生的钼储量占全国钼储量的22%。 我国钼矿的第三个特点是规模大,并且多适合于露采。据统计,储量大于10万t的大型钼矿,其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76%,储量在1~10万t的中型矿床,其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20%。适合于露采的钼矿床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64%。大型矿床大多可以露采,而且辉钼矿的颗粒往往比较粗大,属于易采易选型。 就矿石类型来看,在我国已探明的钼矿储量中,以便于利用的硫化钼矿石为主,其储量约占钼矿总保有储量的99%,而不便利用的氧化钼矿石,混合钼矿石及类型不明的钼矿石只占全国总保有储量的1%。 我国钼矿的最后一个特点是,地质工作程度比较高。经过地质工作达到勘探程度的储量占总保有储量的50.5%,达到详查程度的储量占41.8%,二者合计,详查以上工作程度的储量占到我国钼矿总保有储量的92.3%。 钼矿资源地质特征

斑岩型钼矿床模式

斑岩型钼矿床模式 地质构造背景 构造位置 活动大陆板块边缘弧内侧的构造岩浆活动带、亲弧裂谷及大陆裂谷。 成矿环境成矿区域有较厚的陆壳,张性构造发育。矿床与钙碱质及次碱质酸性及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成矿于地壳浅部,成矿温度属高温(可高达500-600℃,晚阶段可降至240-250℃)。 含矿岩体 为具斑状结构的浅成-超浅成酸性小型(多<1km 2 )侵入体。其岩石类型多为花岗斑岩、二长花岗斑岩及花岗闪长斑岩,多具有高硅、高碱的特征。岩体多呈岩株状及岩筒状。 成矿时代 可形成于不同地质时代,但目前发现的矿床多为中、新生代。 伴生矿床 同类型铜矿床及钼钨矿床、矽卡岩型钼钨及钼铁矿床。 矿床特征 矿体特征钼的矿体多成环状、锅状、筒状、似层状、凸镜状、脉状产于岩体的上部、顶部、爆破角砾岩筒、接触带及裂隙带中。 矿石矿物组合主要金属矿物主要为辉钼矿、黄铁矿,常可见黄铜矿、黑钨矿、白钨矿、锡石、闪锌矿、方铅矿、磁铁矿等。常见脉石矿物有石英、长石、萤石、云母、黄玉等。 矿石结构构造常见片状、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交代结构,浸染状、细脉浸染状、细脉及网脉状构造。 围岩蚀变常见钾化、硅化、绢云母化、青盘岩化等,并且有从中心向外依次分带规律,但因岩浆的多次侵入和多期次矿化、蚀变的叠加使蚀变分带复杂化。 矿床规模此类矿床往往有重要工业意义,具有品位低、规模大的特征,在世界钼的探明储量中居首位。 矿床实例 (陕西)金堆城、(吉林)大黑山、(辽宁)蓝家沟、(北京)大庄科、(河南)南泥湖-三道庄、(美)Climax 、Henderson 、Redwell Basin 、(格陵兰)Malmbjerg 。 矿床成因 斑岩型钼矿床的成因与板块俯冲作用和裂谷活动有关。当洋壳以较低的角度俯冲于有较厚陆壳的大陆板块边缘之下因俯冲减速或拆沉作用,或在大陆裂谷早期因镁铁质岩浆上升并释放热能,导致下地壳发生小规模的部分熔融形成富含成矿元素的流纹质岩浆(一般高硅富碱)。当此种岩浆侵位于大陆边缘地壳浅部时快速冷凝结晶形成斑状酸性次火山岩体。随后,深部岩浆房中析出的含矿流体迅速上升至次火山岩体的上部,并因减压沸腾形成细脉浸染状矿化或发生引爆形成角砾岩筒。在有化学性质活泼的围岩时也可形成矽卡岩型矿化。岩浆和气液流体的上升可引发地下水的对流循环,使围岩中的矿质活化和参与较晚阶段的成矿(图 1)。

15中国钼矿床的主要类型和典型矿山

15 中国钼矿床的主要类型和典型矿山 熊恒恒(长江大学地化10901 湖北荆州434023) 摘要中国钼矿床的四大基本类型和以前已经探明的主要的大型矿床:吉林黑山陕西金堆城河南南泥湖—三道庄辽宁杨家杖子陕西黄龙铺广东白石障和新发现的大别山东段的特大型矿床的一些主要特征,剖面图,储量等. 关键词钼矿床矿山 中国钼矿床不仅规模大,而且类型多。已探明的矿床包括有斑岩型、斑岩-夕卡岩型、夕卡岩型、脉型、沉积型等各种类型。 斑岩型钼矿床该类矿床又称细脉浸染型钼矿床,呈网脉状产在花岗斑岩体内部及其近旁的围岩中。钼的主要成矿作用明显地晚于岩体的成矿作用,即在主要成矿作用时岩体一般作为容矿岩石存在。矿床的容矿岩石可以是岩体,如吉林大黑山钼矿,矿化主要赋存于燕山期斜长花岗岩体内,有的矿床容矿岩石既可以是岩体,也包括近旁的围岩,如陕西金堆城钼矿,钼矿化发育于燕山期的斑岩体及其外接触带的黑云母化和角闪岩化的细碧岩内;还有的矿床,其容矿岩石可以是爆破角砾岩筒,如北京大科庄钼矿。 (1)斑岩-夕卡岩型钼矿床花岗岩类侵入体形成过程中,由于围岩性质不同,产生不同的接触热变质和接触交代作用,结果铝硅酸盐围岩发育有角岩化,碳酸盐围岩发育了夕卡岩化。随之而来的成矿热流体活动,导致矿化叠加花岗岩类岩石、角岩化围岩和夕卡岩之上。典型代表有河南栾川的上房沟、三道庄等矿床。 斑岩型和斑岩-夕卡岩型钼矿在我国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二类矿床合计储量占到了全国钼矿总储量的71%。 (2)夕卡岩型钼矿床这类矿床主要产于花岗岩类岩体与碳酸盐岩的接触带,以及在外接触带沿层发育。硫化物的主要成矿作用一般晚于夕卡岩的形成,夕卡岩既可与钼成矿作用有一定的生成联系,而在主要成矿作用时又是作为容矿岩石存在。矿床中除夕卡岩化外,还经常发育一系列的热液蚀变。矿体形态多样。如辽宁锦西杨家杖子钼矿,矿体大部分位于夕卡岩内。河南卢氏夜长坪、河北涞源大湾等也属于这种类型。该类矿床在我国居次要地位,其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24%。 (3)脉型钼矿床这是由产在各种地质体裂隙中的含辉钼矿脉状矿体组成的矿床。脉旁经常发育有线型蚀变,矿脉可以是较宽的含矿脉体,也可以是细脉状矿石组成的脉带,脉旁蚀变岩经常形成浸染状矿石。矿脉的主要脉石矿物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石英脉,次为伟晶岩或石英岩脉及硫酸盐脉等。此类矿床意义不大,在已探明储量中仅占2.2%。典型矿床有:浙江青田石坪川、江西大余大龙山、河南嵩县黄水庵等。 (4)沉积型钼矿床按其产出地质体的岩石性质不同,可分为砂岩型及黑色(硫质、沥青质)页岩型两类。该类矿床意义不大,仅占已探明储量的0.68%。 中国钼矿典型矿床(区)案例 (一) 吉林大黑山钼矿

中国钼矿特征

中国钼矿特征 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我国东部的钼、铜-钼、钼-钨等矿床归属于环太平洋钼成矿带,西部在三江地区的铜-钼矿床隶属三江褶皱系铜-钼成矿带(属古地中海成矿带)。根据钼矿床与大地构造单元的关系及成矿特点,把东部环太平洋钼成矿带进一步划分成为四个成矿省:①中朝准地台钼成矿省;②东北海西褶皱系铜-钼成矿省;③扬子准地台铜-钼成矿省;④华南褶皱系钨-铜-钼成矿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朝准地台钼成矿省。业已查明,北缘的燕辽钼矿带和南缘的东秦岭钼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两个钼矿带,它们约占全国已探明工业钼储量的60%以上,尤其是东秦岭钼矿带,钼矿总储量达360万t,共有钼(钨)矿床(点)46个,其中特大型矿床4个:金堆城钼矿、上房沟钼(铁)矿、南泥湖钼(钨)矿、三道庄钼(钨)矿;大型矿床4个:大石沟钼(铼)矿、石家湾钼矿、夜长坪钼钨矿、雷门沟钼矿;中型矿床有:南台钼钨矿、银家沟钼矿、秋树湾铜钼矿等等。区内东西向构造具有一级控制意义;不同构造体系的联合、复合部位控制着岩群及矿带的分布,具有二级控制意义,成矿带内的大矿田或矿区等,均处在新华夏系或弧形构造与纬向构造斜接叠加部位,像金堆城、黄龙铺等矿区处于纬向构造与祁吕贺山字型构造前弧东翼复合部位,栾川南泥湖矿田处在纬向构造与伏牛-大别弧形构造叠加部位;低序次的构造变动或构造交接复合部位,控制着小岩体或矿体,具有三级控制意义。 西部三江印支褶皱系铜-钼成矿带。该区沿深断裂带的构造-岩浆活动强烈,燕山-喜马拉雅早期的中酸性岩浆活动频繁,在喜马拉雅期形成玉龙斑岩型铜(钼)矿床和马厂箐斑岩-夕卡岩型钼(铜)矿床。 钼矿床的成矿时代,就全世界而言,主要为中生代和新生代,这两个时期形成的钼矿床约占世界上已探明钼总储量的90%左右。我国除少数铜(钼)矿床形成于古生代的海西期和新生代的喜马拉雅期外,绝大多数钼矿床和铜(钼)矿床均为中生代燕山期的产物,这是由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的燕山期断裂构造和花岗岩类侵入活动广泛发育所致。 二、矿床类型

斑岩型铜矿床模式

斑岩型铜矿床模式 地质构造背景 构造位置大陆板块钙碱性岩浆活动强烈的边缘火山岩浆深成弧及岛弧,深大断裂带附近。 成矿环境矿床的形成与板块俯冲过程中钙碱质中酸性岩浆的高侵位斑状 侵入体有关,矿床形成于地壳浅部,成矿温度属高-中温。 含矿岩体为钙碱系列的小型(多<1km2)中性及中酸性复式岩体。岩石类型多为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石英闪长岩,可见闪长岩、石英斑岩、花岗斑岩。岩体形状为岩株状、岩筒状,可见岩墙状、脉状。 成矿时代可形成于不同地质时代的板块俯冲时期,但目前发现的矿床多为中、新生代。 伴生矿床矽卡岩型铜(钼)矿床、脉状铅锌矿床及金矿床。 矿床特征 矿体特征矿体产于斑岩体上部、边部及内外接触带附近。常见的矿体形态有柱状、筒状、板状(全岩矿化)分布于斑岩体的上部,呈环状产于岩体的边部或成脉状、凸镜状沿裂隙带分布。 矿石矿物组合常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黝铜矿、辉钼矿、方铅矿、闪锌矿、磁铁矿及金银矿物等。常见脉石矿物为石英、长石、重晶石、绢云母及粘土矿物等。 从中心向上向外矿化从钼(铜)矿化→铜(钼)矿化→铅锌矿化→金矿化 矿石结构构造常见他形及半自形粒状结构、交代结构,浸染状构造、细脉-浸染状构造、条带状构造和角砾状构造等。从斑岩体中心向上、向外,矿石及矿化类型从浸染状→细脉浸染状→细脉状→脉状 围岩蚀变从岩体中心向上、向外,蚀变类型从钾(钾长石、黑云母)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泥化带→青盘岩化带,铜的矿化位于石英绢云母化带。(图28)

图28斑岩铜矿主要蚀变分带及国内外斑岩铜矿形成相对深度示意图(翟裕生等,1979) 矿床规模此类矿床往往有重要工业意义,在世界铜的探明储量中居首位,具有规模大,品位低的特征。对世界各地208个矿床的统计结果见图29。 矿床实例(江西)德兴、(内蒙)白乃庙、(黑龙江)多宝山、(西藏)玉龙、(智利)El Salvador、(美)Bingham。 图29斑岩型铜矿床的吨位(A)和品位(B)(据Donad A.singer等人,1986) 矿床成因

河南嵩县钾长石石英脉型钼矿矿床成因分析.

第45卷第4期2009年7月地质与勘探GE OLOGY AND EXP LORATI O N Vol . 45No . 4 July, 2009 [收稿日期]2008-12-09; [修订日期]2009-06-01。[责任编辑]杨欣。 [基金项目]河南省国土资源厅—东秦岭(河南段钼矿床类型及评价标志(编号:豫财建〔2007〕272号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白凤军(1964年— , 男, 1986年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 获学士学位, 在读博士研究生, 高级工程师, 现从事矿产勘查工作。①赵金洲, 白凤军, 黄传计. 东秦岭(河南段钼矿勘查选区研究报告, 2007. 地质?矿床 河南嵩县钾长石石英脉型钼矿矿床成因分析 白凤军 1. 2 , 肖荣阁1, 刘国营 1. 2 (1.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100083; 2.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总院, 郑州450016 [摘要]河南嵩县钾长石石英脉型钼矿顺层产出于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中, 呈似层状、透镜状

密集平行排列, 与围岩整合产出。矿化石英脉两侧呈条带状蚀变, 钼矿化均伴随着钾长石化、强硅化和黄铁矿化, 远离石英脉则蚀变减弱, 矿化也随之减弱。石英脉可以划分三期, 早期无矿石英脉; 中期石英脉含有辉钼矿-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 构成石英脉型矿石。晚期属于石英-碳酸盐细脉, 无矿化。文章对三期石英脉分别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 。C O 2 的沸腾和不混溶流体成矿, 成矿压力28×105~68×105 Pa, A r/K年龄1352195±27106M a 。根据上述分析, 矿床, 。 [矿床成因 ]. []A[文章编号]0495-5331(2009 04-0335-08 Ba i Feng 2jun, X i a o Rong 2ge, L i u Guo 2y i n g . Genesis of K -Feldspar -Quartz ve i n type m olybde 2nu m deposit i n Songx i a n coun ty, Henan[J].Geology and Explora ti on, 2009, 45(4 :355-342. 钾长石石英脉型钼矿是该区近几年发现的一种 新型矿床类型, 是一种以高温热液充填为主的矿床类型。2005年以来, 在豫西嵩县南部的外方山地区的中元古界火山岩中发现了一系列钾长石石英脉型钼矿, 自西至东已经有凡台沟钼矿、纸房钼矿、土岭 村钼矿和大西沟钼矿等① , 是该区最重要的找矿突 破, 显示了巨大的找矿潜力[1] 。 1地质背景

安徽铜陵胡村铜钼矿床黄铁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_吴亚飞

620 矿物学报 2013年 安徽铜陵胡村铜钼矿床黄铁矿微量元素 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吴亚飞,曾键年,李锦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胡村矿床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铜陵矿集区狮子山矿田中的一个大型层控矽卡岩型—斑岩型铜矿,近年来深部勘探工程又在原有胡村铜矿床基础上新发现了深部岩体中发育的钼矿床。然而,对于该矿床中深部“层状硫化物”的成矿物质来源和成因机制至今仍存在争议,主要有燕山期岩浆热液成因(常印佛等,1991;毛景文等,2004)和海西期喷流沉积—叠加改造成因(徐克勤等,1978;曾普胜,2002)这两种观点。随着地质科学的发展,黄铁矿的矿物学及其微量元素特征研究对于认识矿床的成因有着重要的意义。前人对胡村铜钼矿的研究工作侧重于矿床地质特征,此次在详细的野外观察和室内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从黄铁矿的微量、稀土元素出发,为探讨胡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及成因机制提供地球化学证据。 1 矿区地质概述 胡村铜钼矿床位于狮子山矿田的南部,构造上处在青山背斜北东段的南东翼或朱村向斜的北西翼,区内发育近SN、NNW和NNE向断裂。地表出露地层为三叠系中统分水岭组,发育不同程度的接触交代变质作用。胡村铜钼矿床分浅部和深部矿体两部分,浅部矿体见于地表以下300~600 m深度,矿体赋存于岩体与三叠系分水岭组至南陵湖组围岩的接触带上,呈不规则透镜状或薄板状,为典型的矽卡岩型铜矿床。深部矿床见于地表以下1000 m深度,发育于二叠系栖霞组地层、岩体及其接触带中。其中二叠系栖霞组地层中的矿体呈层状或似层状,产状平缓,厚度稳定,矿化以铜为主,部分层位发育钼矿化。发育于花岗闪长岩体中的矿化,在岩体南西侧主要发育铜矿化,北东侧邻近接触带处以铜矿化为主,往深部岩体内部仅见钼矿化。主要矿石矿物有黄铜矿、磁黄铁矿、黄铁矿、辉钼矿,次为闪锌矿、方铅矿、白铁矿,少量毒砂、金银矿、辉铋矿等。矿石具自形—半自形或他形粒状结构和交代结构,脉状、浸染状构造。 2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此次采集的样品为胡村矿床深部层状矿体中的铜(铁)矿石,主要为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细脉状构造。样品经过室内洗净晾干,挑选内部新鲜部位,粉碎到60~80目,通过人工重砂法从样品中分离出黄铁矿,再在双目镜下手工挑选出黄铁矿,纯度高于99%。然后送至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用等离子质谱仪(ICP-MS)测试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经重复样检测,分析精度优于5%,详细分析方法见刘亚轩等(2006)。 3 分析结果与讨论 本次实验工作测试了黄铁矿中的42种元素,主要包括Co、Ni、Cr、Sc、Ga、Ti、Mn、Bi、Sn、Cu、Pb、Zn、Cd、Se、Mo、REE等,均以10-6形式给出绝对含量。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黄铁矿中亲铜和亲铁元素(Co、Ni、Cr、Se、Ti)的含量均不高,变化范围较小,其中Co的含量为(14.0~80.3)×10-6,Ni为(12.0~60)×10-6,Cr为(1.48~10.7)×10-6,Se为(19.7~22.5)×10-6,Ti为(12.7~36.0)×10-6。黄铁矿中的成矿元素(Cu、Pb、Zn、Mo)含量较高,Cu含量为(601~629)×10-6, Pb、Zn、Mo依次为(64.0~294)×10-6、(137~1658)×10-6、(0.28~1.68)×10-6,Au、Ag含量低且在检测限之下。 Co、 Ni与Fe属于同族元素,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行为,Co、Ni常以类质同象的形式代替Fe而进入到黄铁矿中,Co/Ni比值常来用来探讨黄铁矿的形成环境和矿床成因。Bralia et al.(1979)在研究不同成因类型黄铁矿Co、Ni含量后认为,沉积黄铁矿的Co、Ni含量普遍较低,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41030425) 作者简介:吴亚飞,男,1989年生,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成矿 规律与成矿预测研究. E-mail:1007769152@https://www.doczj.com/doc/b91181167.html, DOI:10.16461/https://www.doczj.com/doc/b91181167.html,ki.1000-4734.2013.s2.196

钼矿基本状况

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我国东部的钼、铜-钼、钼-钨等矿床归属于环太平洋钼成矿带,西部在三江地区的铜-钼矿床隶属三江褶皱系铜-钼成矿带(属古地中海成矿带)。根据钼矿床与大地构造单元的关系及成矿特点,把东部环太平洋钼成矿带进一步划分成为四个成矿省:①中朝准地台钼成矿省;②东北海西褶皱系铜-钼成矿省;③扬子准地台铜-钼成矿省;④华南褶皱系钨-铜-钼成矿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朝准地台钼成矿省。业已查明,北缘的燕辽钼矿带和南缘的东秦岭钼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两个钼矿带,它们约占全国已探明工业钼储量的60%以上,尤其是东秦岭钼矿带,钼矿总储量达360万t,共有钼(钨)矿床(点)46个,其中特大型矿床4个:金堆城钼矿、上房沟钼(铁)矿、南泥湖钼(钨)矿、三道庄钼(钨)矿;大型矿床4个:大石沟钼(铼)矿、石家湾钼矿、夜长坪钼钨矿、雷门沟钼矿;中型矿床有:南台钼钨矿、银家沟钼矿、秋树湾铜钼矿等等。区内东西向构造具有一级控制意义;不同构造体系的联合、复合部位控制着岩群及矿带的分布,具有二级控制意义,成矿带内的大矿田或矿区等,均处在新华夏系或弧形构造与纬向构造斜接叠加部位,像金堆城、黄龙铺等矿区处于纬向构造与祁吕贺山字型构造前弧东翼复合部位,栾川南泥湖矿田处在纬向构造与伏牛-大别弧形构造叠加部位;低序次的构造变动或构造交接复合部位,控制着小岩体或矿体,具有三级控制意义。 西部三江印支褶皱系铜-钼成矿带。该区沿深断裂带的构造-岩浆活动强烈,燕山-喜马拉雅早期的中酸性岩浆活动频繁,在喜马拉雅期形成玉龙斑岩型铜(钼)矿床和马厂箐斑岩-夕卡岩型钼(铜)矿床。 钼矿床的成矿时代,就全世界而言,主要为中生代和新生代,这两个时期形成的钼矿床约占世界上已探明钼总储量的90%左右。我国除少数铜(钼)矿床形成于古生代的海西期和新生代的喜马拉雅期外,绝大多数钼矿床和铜(钼)矿床均为中生代燕山期的产物,这是由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的燕山期断裂构造和花岗岩类侵入活动广泛发育所致。 二、矿床类型 我国钼矿床不仅规模大,而且类型多。已探明的矿床包括有斑岩型、斑岩-夕卡岩型、夕卡岩型、脉型、沉积型等各种类型。 斑岩型钼矿床该类矿床又称细脉浸染型钼矿床,呈网脉状产在花岗斑岩体内部及其近旁的围岩中。钼的主要成矿作用明显地晚于岩体的成矿作用,即在主要成矿作用时岩体一般作为容矿岩石存在。矿床的容矿岩石可以是岩体,如吉林大黑山钼矿,矿化主要赋存于燕山期斜长花岗岩体内,有的矿床容矿岩石既可以是岩体,也包括近旁的围岩,如陕西金堆城钼矿,钼矿化发育于燕山期的斑岩体及其外接触带的黑云母化和角闪岩化的细碧岩内;还有的矿床,其容矿岩石可以是爆破角砾岩筒,如北京大科庄钼矿。 (1)斑岩-夕卡岩型钼矿床花岗岩类侵入体形成过程中,由于围岩性质不同,产生不同的接触热变质和接触交代作用,结果铝硅酸盐围岩发育有角岩化,碳酸盐围岩发育了夕卡岩化。随之而来的成矿热流体活动,导致矿化叠加花岗岩类岩石、角岩化围岩和夕卡岩之上。典型代表有河南栾川的上房沟、三道庄等矿床。 斑岩型和斑岩-夕卡岩型钼矿在我国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二类矿床合计储量占到了全国钼矿总储量的71%。 (2)夕卡岩型钼矿床这类矿床主要产于花岗岩类岩体与碳酸盐岩的接触带,以及在外接触带沿层发育。硫化物的主要成矿作用一般晚于夕卡岩的形成,夕卡岩既可与钼成矿作用有一定的生成联系,而在主要成矿作用时又是作为容矿岩石存在。矿床中除夕卡岩化外,还经常发育一系列的热液蚀变。矿体形态多样。如辽宁锦西杨家杖子钼矿,矿体大部分位于夕卡岩内。河南卢氏夜长坪、河北涞源大湾等也属于这种类型。该类矿床在我国居次要地位,其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24%。 (3)脉型钼矿床这是由产在各种地质体裂隙中的含辉钼矿脉状矿体组成的矿床。脉旁经常发育有线型蚀变,矿脉可以是较宽的含矿脉体,也可以是细脉状矿石组成的脉带,脉旁蚀变岩经常形成浸染状矿石。矿脉的主要脉石矿物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石英脉,次为伟晶岩或石英岩脉及硫酸盐脉等。此类矿床意义不大,在已探明储量中仅占2.2%。典型矿床有:浙江青田石坪川、江西大余大龙山、河南嵩县黄水庵等。 (4)沉积型钼矿床按其产出地质体的岩石性质不同,可分为砂岩型及黑色(硫质、沥青质)页岩型两类。该类矿床意义不大,仅占已探明储量的0.68%。 三、典型矿床(区) (一) 吉林大黑山钼矿

东秦岭钼矿的主要类型和成矿时代浅析

第33卷第4期2009年8月 中 国 钼 业CH I N A MOLY BDENUM I N DUSTRY Vol 133No 14 August 2009 收稿日期:2009-03-30;修改稿返回日期:2009-04-01 作者简介:孙红杰(1966-),女,1986年毕业于平顶山干部管理学 校,现在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五地质大队从事地质工作,助理工程师。 东秦岭钼矿的主要类型和成矿时代浅析 孙红杰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矿局五大队,河南 郑州 450016) 摘 要:根据钼矿床的成因、控矿构造、矿石成分及结构构造等,把东秦岭钼矿床分为2组七大类:斑岩-角砾岩型矿床、矽卡岩型矿床、斑岩-矽卡岩型矿床;破碎带蚀变岩型矿床、石英脉型矿床、韧性剪切带型矿床和碳酸盐脉型矿床。脉型钼矿的发现,丰富了河南省内钼矿的类型。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的进行了成矿地质特征论述,进一步阐明了成矿时代,东秦岭钼矿的成矿年龄从1884±210~106.89±2.14Ma 。关键词:钼;矿床类型;成矿时代 中图分类号:T D1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602(2009)04-0028-06 ANALY S I S O F THE M A IN T Y PES AN D M INERALO GENET I C EPOCH O F DO NG Q IN L ING MOLY B D ENU M D EPO S I TS S UN Hong -jie (Henan Nonferr ousMetals Geo -exp l orati on Bureau,Zhenzhou 450042,Henna,China ) Abstract:According t o the genesis of molybdenum deposits,contr olling structure,m ineral compositi on and ore fra me,Dong qinling molybdenum deposit was classified int o seven maj or types:por phyry -breccia -type deposits,skarn -type deposits,por phyry -skarn deposit;br oken with altered r ock type deposit,quartz vein -type deposits,ductile shear z one -type deposits and carbonate vein -type deposit .The discovery of vein -type molybdenum m ine in Henan p r ovince enriched the types of molybdenu m.Some rep resentative deposits were selected t o be analyzed on ore -f or m ing geol ogical characteristics,and the f or m ing ti m e was further clarified .The m ineral ogenetic epoch of Dongqinling molybdenum deposits are fr om 1884±210Ma t o 106.89±2.14Ma .Key words:molybdenu m;deposits types;m ineral ogenetic epoch 东秦岭钼矿带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与东秦岭造山带相接的地带,钼矿带西起陕西省的金堆城地区,东至河南省方城县(见图1)。出露地层主要有太古宇太华岩群、中元古界熊耳群、新元古界官道口群、栾川群、下古生界陶湾群;黑沟-栾川断裂以南为北秦岭,出露地层主要有古元古界秦岭群、中元古界峡河岩群、新元古界宽坪群、下古生界二郎坪群。通过钼矿成矿特点的研究,发现钼成矿多与中 生代燕山期(170~100Ma )[1~4] 的花岗岩类有关,并生成一系列斑岩-爆破角砾岩型矿床;近几年的找矿又发现了早、中元古界(1884±210~1352.95 ±27.06Ma )的钼矿床[5] 。从而丰富了成矿类型,钼成矿的时代大大提前。本文根据矿床成因、控矿构造、矿石成分及结构构造等,把东秦岭钼矿床分为七大类(包括过渡类 型)(见表1),并选取有代表性的进行成矿地质特征和成矿时代探讨。 1 钼矿床主要类型 1.1 岩浆矿床 岩浆矿床指与花岗斑岩关系密切,与花岗斑岩体相伴生的斑岩-矽卡岩型矿床、矽卡岩型矿床、斑岩-爆破角砾岩型矿床。 表1 东秦岭钼矿床类型  矿床组类型 矿床类型岩浆矿床组 斑岩-矽卡岩型 斑岩-爆破角砾岩型矽卡岩型构造带矿床组 石英脉型 破碎带蚀变岩型韧性剪切带型碳酸盐脉型钼矿 1.1.1 斑岩-矽卡岩型钼矿床 这类钼矿主要有南泥湖钼矿床、三道庄钼矿床、上房沟钼矿床和镇平秋树湾钼矿床,以南泥湖-三

斑岩型钼矿床研究进展

!# 年 $月 "" % ' , "" ( &) !# 文章编号: 9;#= !# ) !"";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1 34 + - % - 2+ 3
第! 卷 第! 期 5 6) ! , 8 78 5 7 !
斑岩型钼矿床研究进展
简 伟#, 柳 维#, 石黎红!
!
(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 ;河南省灵宝市地质矿产局,河南 灵宝 $!" ) # ""> <9" 摘 要 文章总结了北美西部及中国斑岩型钼矿床的研究成果, 介绍了斑岩型钼矿床的分类, 共生岩浆岩, 矿
化方式及蚀变特点, 重点探讨了斑岩型钼矿床的成矿流体特点, 钼在岩浆 热液系统中的富集沉淀机制以及斑岩型钼 ; 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 关键词 地质学; 斑岩型钼矿床; ( A 型钼矿床; 特征; 流体; 富集; 沉淀; 物质来源; 综述 ? @B ) 文献标志码: % 中图分类号: =:= 1# 8 9
! #%' ) *" - /010 2 34'+ '- * "$&( %( , . -/ ,, - "% 2"/( ( + ) ,
# # C% D (F + D (AI3 +/J H ! + , E / G E H J ( 7K
#MN) R-' N HE AI*H' E 'E F S P P ( A 7 H H 'P U TQ7 ET ENT W(H ""> ?( Y (KA N H L AO Q7 A S3 ENT H (E ).TONT ?(AG (E ( RV7 (HE F E(K#": F S A !/HZ7 X W'A RV7 K AI*H' E ONT /HZ7 <9" J HH ?(A OEO7 E 7Q H (E ).T 'E F (KA $!" F EA F S [ ) A 7 H !( $* 4 0& * 1'S' 7 ZEO E7PFS 7 ( &' H 7 ZEO E ONTH S 7 I A TAAQ P@ 7AQ H KHP A 7&QQ@) IH @I&TT PE@T @ 7 AP@) IH @' 7'E( PE\' F' &P) FE &') AI EEN ] ( P P T ) E () ) () Q Q ) A 7 A I \ S&'S'( H O 7T A I7 T (E P (N( ' ( E O @' A 7 R' E' E H&'S' 7 IH @ E7P H E EH (P T N ( P Q T N P ( 7&QP P T H ^WT HAT @ A_ (H7 E A ST7 7&QQ @)ZEO I&TT( \T ' Q ?'(E 7 7 S% EN AI?(A P( AE E T\ STN TE T R 7&QQ@)ZEO E7P A PE N TR A 7 F 7I) A R,' @' A H S FS &'IA ( OSA&N 7 &'S' 7 IH @I&TT T S( ) T( P H )' P ( H T& ) P P ( ' A (N ( Q N KHP (H7T 7' F (E )A 7 H ) ' (HNA N 'PT \ SPEE &AT& NI7 'H&' P HAII&T(H7 7 EEN KEO 'NT @H'( P HAIAE P S' P (( F ( S @ ST ) E HP T7 A 7 H E7P R ; ( A_ ( P A7 A ETN P ( A A P( (7 @)ZEO NA N 'PT R ' R @H R (T AI 7'E 7 A @T H E ) 7 PE I&TT 7 IH @F S' P (( 7 7E 7 (K) I F H TONT R@ K A AI@P T R ST E7P^ A ETN ;' O A E ( Q 5,60( K7 K F 7&QQ@)ZEO E7PF ) A; & 7 ZEO E7PFS'N 'PT R (T NHEP P H ' -" 7 E 7Q &'S' 7 IH @I&TT ? @ B QE@) IH @I&TT NA P (( F O F7NH A 7 F ) ( ( P ( A ETN ) I '( Q Q I&T(H TONT 'U \ E7P F7'E FE( (7 E 斑岩型钼矿床是金属钼最重要的来源, 在时间, 空间, 成 因上与斑状花岗质体有关, 是由岩浆在结晶过程中释放出的 富金属热液形成的.侵入体成分上从花岗闪长岩到高硅富碱 的花岗岩均有, 钼主要呈辉钼矿的形式赋存于相关侵入岩的 顶端 (侵 入 岩 体 顶 部 靠 近 围 岩 的 部 位) 网 状 石 英 细 脉 中 的 仅次于北美西部的全球第二大钼成矿带, 分布有金堆城, 雷门 沟, 上房沟, 东沟等斑岩型钼矿床 (李永峰等, " ) 辽 ! 9 .此外, " 宁, 吉林, 江西等地也有重要的斑岩钼矿床分布 (罗铭玖等, 成矿年龄进 #5 ) 5# .中国的研究者对斑岩钼矿床的地质特征, 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 (罗铭玖等,5# 杜安道等,5$ 黄典 #5 ; #5 ;
(D 7NN PA8 #< ;D T AE ) ,5# D ( PA8 7I7'E ) , 5: E ' PA8#: ; S EE ) , 豪等, 5 ;5= 李永峰等,"= 叶会寿等,"= 代军治, P P # $ #5 ; 5 !" ; !" ; 加拿大, 秘鲁, 格陵兰, 俄罗斯, !" ; A E A8 !" ; #: ) 5# .斑岩型钼矿床在美国, ": * 7 P ) , ": 周珂等, " ) 对斑岩钼矿的成矿物 ! 5, " 挪威和中国均有分布, 矿床的形成时代较新, 多晚于 #" * 质来源及成矿的地球动力学背景进行了探讨 * 7E ) , ( A PA8 9 A (?' HE A8 5> , 如中国的 #5 ; A E P ) , 5 )其他地质时代亦有少量成矿, P # 55 毛景文等, " ; ! 9 李永峰等, " ; " ; " ! 9 ! = 叶会寿等, " ; " " ! = " 兰家沟 钼 矿 床 #= * , 典 豪 等,5=) 加 拿 大 的 * 8 代军 治 等,"= 代 军 治,": 李 诺 等,"< * 7E ) , (: A黄 和 ; ; ; A PA8 #5 P !" !" !" ( > ! > A ?' HE A8 5> . )T P EA P # & A H 钼矿床 >! >5* ,A E P ) , 5 ) 斑岩型钼矿床是中国钼矿床的主要类型, 东秦岭地区是 !" )但对于斑岩钼矿的成矿流体以及钼在岩浆 热液系统 ": , ; 中的特性方面关注较少.
( ":55 !"$"5 , ( !!#=$" ) ! 本文得到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 ! "5$ ," : ## ) 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 # #"">" # 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 的联合资助 $$$# ) 第一作者简介 简 岩石学, 矿床学专业.- A :\ 9 QS7N 伟,男, 59年生,硕士,矿物学, #: @( X : " A7 8 ) H 收稿日期 !";>! ;改回日期 !";=! .李德先编辑. "5";< "5";>

黑龙江省岔路口斑岩钼矿床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特征_刘军

中国地质GEOLOGY IN CHINA 第40卷第4期 2013年8月Vol.40,No.4Aug.,2013 大兴安岭地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南缘,地处古生代古亚洲洋构造-成矿域与中生代滨西太平洋构造-成矿域强烈叠加、复合部位,是中国20个国家级重点成矿带之一。目前发现的矿床大多与中生代岩浆热液活动关系密切,矿床类型主要为斑岩型、矽卡岩型、热液脉型及浅成低温热液型[1-3]。大兴安岭地区中生代花岗岩及火山岩分布广泛,是著名的大陆内部中酸性岩浆省[4]。大兴安岭南段工作程度相对较高,主要产出铅锌、银、铜、锡、稀土矿床,已发现大井锡多金属矿床[5]、黄岗铁锡矿床[6]、拜仁达坝银铅锌矿床[7]和巴尔哲稀土矿床[8]等大型矿产地;中北段满洲里地区已发现乌奴格吐山铜钼矿床[9-10]、甲乌 拉银铅锌矿床[11]、查干布拉根银铅锌矿床[12]、额仁陶勒盖银(锰)矿床[12]等大型矿床;北部广大地区总体上大中型矿床发现较少,在20世纪50年代发现了多宝山斑岩铜钼矿田,其成矿时代为早古生代[13-14]。大兴安岭北部已发现的矿床规模及数量远不如南段,长期以来,该区一直以寻找热液脉型铅锌银矿床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为主,但岔路口超大型钼矿床的发现,表明该区具有很好的斑岩型钼矿成矿潜力[15]。岔路口斑岩钼矿床发现于2005年,目前已探明工业钼金属量178×104t ,平均品位0.09%;铅+锌金属量37×104 t ,铅+锌平均品位1.27%;伴生银金属量814t ,平均品位2×10-6髴[16-17],属超大型斑岩钼矿床,是目前中 黑龙江省岔路口斑岩钼矿床流体包裹体 和稳定同位素特征 刘 军 1 武广1王峰2罗大锋2胡妍青2李铁刚3 (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 2.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曲靖655011; 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 提要:岔路口超大型斑岩钼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北部,是目前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钼矿床,矿体赋存于中酸性杂岩体及侏罗系火山-沉积岩内,其中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细粒花岗岩与钼矿化关系密切。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岔路口矿床主要发育富液两相包裹体、富气两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花岗斑岩石英斑晶中流体包裹体的形成温度集中在230~440℃和470~510℃两个温度区间,盐度分别介于0.7%~53.7%NaCl eqv 和6.2%~61.3%NaCl eqv 两个区间;成矿早阶段钾长石-石英-磁铁矿脉中流体包裹体的形成温度集中在320~440℃、盐度介于4.2%~52.3% NaCl eqv ;成矿中阶段石英-辉钼矿脉和角砾岩中流体包裹体的形成温度集中在260~410℃、盐度介于0.4%~52.3%NaCl eqv ;成矿晚阶段石英-萤石-方铅矿-闪锌矿脉中流体包裹体的形成温度集中在170~320℃、盐度介于0.5%~11.1%NaCl eqv 。成矿流体具高温、高盐度及高氧逸度的特征,总体上属于富F 的H 2O –NaCl ±CO 2体系。成 矿流体的δ18O W 值为-4.5‰~3.2‰,δD W 值为-138‰~-122‰,表明成矿流体为岩浆水与雨水的混合流体。金属硫化物的δ34S 值介于-1.9‰~+3.6‰,均值为+1.6‰,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源岩浆。多期次的流体沸腾作用是该矿床的主要成矿机制。关 键 词:流体包裹体;同位素;斑岩型钼矿床;岔路口;大兴安岭 中图分类号:P618.5;P59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3657(2013)04-1231-21 收稿日期:2013-04-26;改回日期:2013-06-2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02058和41172081)、云南驰宏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科研项目(201107ZKJS-01)和中国地质 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085260和12120113093600)联合资助。 作者简介:刘军,男,1983年生,博士,矿床学专业,E-mail :junliu@https://www.doczj.com/doc/b91181167.html, 。 髴大兴安岭金欣矿业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松岭区岔路口钼铅锌多金属矿勘探报告,2011.

河北省涞水县安妥岭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第32卷第1期地质调查与研究 Vol.32No.12009年3月 GEOLOGICAL SURVEY AND RESEARCH M ar.2009 河北省涞水县安妥岭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张强1,张晓2,朱凤丽1,王胜权1,陆树文3,胡瑞刚3 (1.天津华北地质勘查总院核工业地质勘查院,天津宝坻301829; 2.天津华北地质勘查总院,天津301810; 3.天津华北地质勘查总院保定地质勘查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通过大量的钻探、坑(井)探及物化探工作,在河北省涞水县境内的燕山斑岩型铜(钼)矿成矿带内的燕山台褶带燕山期安妥岭花岗闪长斑岩岩体的内、外接触带及太古宇阜平岩群角闪斜长片麻岩中发现了安妥岭钼矿床。钼矿体厚大,Z K 2孔见矿30层,最厚13m ,总见矿厚度108m 。Z K 3孔见矿10层,厚度55m ,主矿体厚37m 。钼矿化与围岩硅化、钾化的蚀变发育程度密切相关。目前识别出的矿石类型主要有花岗闪长斑岩型、硅化角闪斜长片麻岩型和青盘岩化蚀变岩型,矿化蚀变具斑岩型矿床特征。该矿属于斑岩型中-低温热液矿床。关健词:地质特征;斑岩型钼矿;成因;王安镇杂岩体;河北省中图分类号:618.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135(2009) 01-0034-07收稿日期:2008-11-15 责任编辑:刘新秒 基金项目: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地质普查项目 作者简介:张强(1968-),男,工程师,1992年毕业于华东地质学院铀矿地质勘查专业,现主要从事地质勘查与研究工作。 ①张道忠,薛皓江,黄武雄,等.河北省涞水县安妥岭铜(钼)矿普查地质报告,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519地质大队,1989.② 陆树文,张强,胡瑞刚.河北省涞水县安妥岭钼矿勘查地质报告,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地勘总院, 2007.安妥岭钼矿位于大海沱-川里构造岩浆成矿 带[1]中部,王安镇[2、3] 杂岩体北缘,有着较好的成矿地质背景和班岩型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原来为一个斑 岩型铜(钼)矿化点,前人1988、1989年先后投入了较多地质、物化探工作①,但一直没有大的找矿进展。 2006、2007年华北地质勘查局在该区展开第二轮深部找矿工作,投入了大量的钻探、坑(井)探及物化探工作,发现并圈定了厚大钼矿体,取得了突 破性进展, ZK2孔见矿30层,最厚13m ,总见矿厚度108m 。ZK3孔见矿10层,厚度55m ,主矿体厚37m ②。随着深部找矿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有望在本区取得中大型斑岩型钼矿的找矿突破。 1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本区位于太行山北段,大地构造位于二级单元燕山沉降带西段,与山西台背斜接壤部位的附近,褶皱断裂发育。岩浆活动强烈,矿产丰富。该区吕梁运动形成结晶基底,结晶基底为太古宙变质岩系[3、 4] ,即太古宇阜平岩群木厂组(Ar 2)角闪斜长片麻岩、 斜长角闪岩、浅粒岩等,变质程度为角闪绿片岩相, 具较强的混合岩化,原岩主要为基性-中基性钙碱性火山岩。之后的1600Ma 间在稳定的地台环境下 形成了几千米厚的沉积岩系,即长城系高于庄组 (Ch g )蓟县系雾迷山组(Jxw )和铁岭组(Jx t )、青白口系下马岭组(Qnx )和景儿峪组(Qn j )组成,主要岩性为含燧石(硅质)条带白云岩、白云岩、杂色页岩及硅质角砾岩(图1)。古生界由寒武系(∈)和奥陶系(O )组成,主要岩性为石灰岩,部分页岩、泥岩。中生界仅出露侏罗系中统(J 2)和上统(J 3),岩性有砾岩、砂岩、页岩和中-酸性火山岩、火山沉积岩等。 区域构造表现为北北东向的乌龙沟断裂和紫荆关断裂[1],近东西向的野狐-东团堡断裂。1)乌龙 沟断裂:向南东倾斜,倾角65~80°左右,属正断层。断裂两侧岩石强烈破碎,宽几米至几十米,最 宽达130余米,由碎裂岩、角砾岩、糜棱岩、断层泥组成。沿此断裂有大量的燕山期中酸性岩侵入,具有多次活动的性质,该断裂形成于晚侏罗世初期。2)紫荆关断裂:倾向南东,倾角55~75°,属正断层。断裂破碎带最宽达100m 左右,由糜棱岩、角砾岩及断层泥组成,形成于晚侏罗世初期。3)野狐-东团堡韧性脆性断裂,发生于吕梁期,多次活动,形成几十至数百米宽的糜棱岩、碎裂岩带,具推覆性质,与北北东向构造交汇部位往往有含矿岩体侵入。褶皱构造为龙门-韦家峪复式背斜,轴部由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