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理解教育地方教材认识世界

国际理解教育地方教材认识世界

国际理解教育地方教材认识世界
国际理解教育地方教材认识世界

《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教案

礼河实验学校储琴

活动目的:

1、使学生懂得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文明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做人的美德,更是一个现代文明人必须具备的美德。

2、通过主题班会活动,使学生继承优良传统美德,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把礼仪贯穿到歌谣、听故事、知识抢答、朗诵等各种表演形式中,让学生受到情趣的熏陶和思想品德的教育,懂得礼仪对于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摆放桌椅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主持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利益之邦,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新一代的少年儿童,我们更不能忘记传统,应该力争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让文明礼仪之花常开心中,把文明之美到处传播!现在我宣布:“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活动开始

(一)家庭文明礼仪

主持人: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文化源远流长。作为礼仪之邦,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故事至今仍深深的教育着我们,下面请观看历史故事:“孔融让梨”“黄香诚心敬父母”

主持人:看到这两个小故事,同学们觉得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对待我们的父母和兄弟姐妹?

学生自由发言

主持人:现在我们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那么我们就把我们的同学们当成我们的兄弟姐妹吧!

(二)、校园文明礼仪

中国古代的礼仪规范不断发展改革形成了我们的现代文明礼仪,在校园这个既庄严又活泼、既紧张又文明的环境中,我们不仅要学好文化知识,还要自觉加强道德修养,讲礼貌,懂礼仪,做一个文明少年。你知道有那些文明礼貌用语吗?知识抢答:答对的会有小小的奖励!(文明礼仪小知识)

看来我们的同学在学校和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下,学会了许多的文明用语,你们真棒!主持人:你知道校园礼仪都有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言

主持人:规范的校园礼仪是怎样的呢?下面请欣赏同学表演的几种最基本的礼仪形式。学生表演校园礼仪:正确的走姿、正确的站姿、正确的坐姿、早上同学

见面问好、课上举手回答问题等

主持人:这是我们常用的校园礼仪,对于我们小学生,“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请听“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字歌”

主持人:刚才我们共同朗诵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字歌”那下面我又要来考考大家了

1、升旗是应该怎样做?

2、上课时应该怎样做?

3、上操时应该怎样做?

4、集合时要怎样做?

主持人:看来大家通过这次班会都收获了文明之果,希望你们能把礼貌用语挂嘴边,团结友爱记心间。

(三)国际文明礼仪

我们生活中,礼仪无处不在。它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外在素质的体现。简单说,礼仪就是尊重他人的一种方式。正确的礼仪,在国际交往中尤为重要。

例如:今天,小东和玲玲要参加“国际儿童联欢会”,他们想为外国小朋友准备一些小礼物。在准备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呢?

小朋友初次拜访,送礼物时应注意些什么?

(1)避免中国人送礼时的口头禅;

(2)给英国人不要送百合花;

(3)给美国人要送单数,讲究包装;

(4)给日本人送礼,要用双手;

下面请看儿歌表演:

儿歌:集体小天地,大家在一起,今天你帮我,明天我帮你,谢谢你同学,不用谢,别客气,你我同进步,团结友爱记心里。齐说:你我同进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记心里。

三、活动总结

主持人: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很多礼仪方面的知识,作为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我们要做到遇到师长、来宾,主动敬礼问好;上下楼梯,人多拥挤,注意谦让,靠右行走,保障畅通;讲究卫生,不乱扔果皮,见到纸屑随时捡起;爱护公共财物,不乱写乱划,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相互监督,共同促进,争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好学生。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方案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 方案

国际理解教育下中西文化对比(侧重礼仪文化)课程方案(修订稿) 前言 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其宗旨是培养青少年在对本民族主体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尊重、了解其它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学习、掌握与其它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形成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国家和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的意识。 一、课程简介 “国际理解教育下中西文化对比(侧重礼仪文化)”课程系我校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局教育科领导下,及其国际理解教育项目要求下,在上海浦发教育评估中心专家指导下,为合理补充国家课程, 而分别在六、七、八年级开设的。该课程由外籍教师用英语教授,内容为介绍西方文化,同时比较中西文化异同点,侧重礼仪学习。在关注中西文化差异的同时,引领学生感悟、学得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与人相处,以及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该课程符合我校“把学生培养成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21世纪国际型人才”的办学目标,以及“在交际中感受英美文化,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英语学科特色。 二、背景分析 21世纪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日益加快,学习外国文化,对外宣传中国文化、开展对外交流是对这个世纪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信息化,使世界愈来愈融合为一个

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一个国家都与国际社会密切相关,将不可能脱离整个世界而独立存在。因此,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越发突显,亦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在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形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也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国家课程进行了必要补充。国内外较多地区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均将国际理解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国内许多学校大胆实践,研发该课程,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国际理解教育作为一个富有根基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尊重她人,理解世界的多元性,学会共处,学会合作,具有国际责任感、民族自豪感和全球意识。 从礼仪的角度来说,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老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作为中华民族的传承人——青少年儿童,她们有责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使中国“礼仪之邦”的美称名副其实,“礼仪之邦”的美名响誉中外。 三、校情分析 我校自建校以来一直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学校先后开设了书法、礼仪等校本必修课程。自,学校研发校本礼仪课程,并在六年级试行,至形成较成熟的校本课程体系,该课程每年在六年级开设,并由专门老师任课。学校多年来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活动,先后与澳大利亚、苏格兰等国家的中学建立友好学校,组织学生进行互访交流活动;另外,学校每年组织学生赴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进行学访,形成了“多元开放教育”特色。我校多年拥有外籍教师授课的经历,本校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渗透英美文化介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 龙泉驿区第十一中学校宁小红 摘要:英语教学中的国际理解教育就是通过师生在课堂内外的英语教学活动,改变传统英语教学重知识,轻文化;重语法,轻审美;重知识理解,轻文化交流的教学现状。让学生在习得英语语言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异域文化,并在学习和交流中尊重对方文化与习俗的同时树立文化自信。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国际理解能力和教学水平,转变教学思路和教学观念,以交际为出发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在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推动学生国际意识的逐步形成。在尊重异域文化的同时,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关键词:国际理解教育英语教学文化渗透 前言 随着当代全球化进程的深化,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与文化冲突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中,强势经济体的文化往往也成为强势文化,它们借助强大的经济与技术力量逐步向世界各地扩展,吞噬着包括中国在内的各种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使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度几乎遭到了淡忘。从当代青少年来看,他们中的“洋风洋气”已经十分盛行,他们崇尚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痴迷于西方的影视剧、动画片、肯德基、麦当劳,却对中国传统的节日、艺术、饮食文化不屑一顾。从某种意义上讲,民族独立不仅仅是经济与政治上的独立,更是文化上的独立与自觉。这就要求加强国人尤其是青少年儿童的传统文化教育,保持民族的文化主体意识。 一、国际理解教育与中学英语教学 在《英语课程标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中,规定了有关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 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学习一门外 语,不仅要掌握其语音、语法、词语、习语,还要了解使用该语言的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人生观、政治信仰和宗教信仰。 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 就是重视培养具有丰富的本国文化知识和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传统的教育。国际理解教育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增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种族的、不同宗教信仰的和不同区域、国家、地区的人们相互了解和相互宽容;加强他们之间相互合作,以便共同认识和处理全球社会存在的重大共同问题。其核心思想是平等地对待不同文化,尊重、理解文化差异,促使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来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 对于中学英语教学来说,国际理解教育应该包括:了解世界各国文化,理解世界的多元性;认识世界的关系,理解地球社会与人类自身的关系;审视自我,尊重他人,容纳世界的

国际理解教育教案一

国际理解教育教案一

地方教材《认识世界》 第二课国际交往礼仪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基本的国际礼仪。 2、在阅读与交流的基础上,学会以礼待人。 3、通过讨论与感悟,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交往态度。 4、帮助学生开阔国际交往视野,尊重、包容和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礼 仪习俗。 二、教学重点: 了解一些基本国际礼仪。 三、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国际视野。 四、设计思路: 1、以“故事”和“常识”构建课堂,增强课堂趣味性。 2、以“讨论”、“阅读”和“交流”为主要形式,深化课堂感悟。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语: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请大家跟老师一起读一读《弟子规》中的一段话。边读边想,这几句话要告诉我们什么? 2、多媒体出示《弟子规》选段,学生跟教师诵读。 (1)多媒体出示《弟子规》 (2)师生一起诵读《弟子规》。 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 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3、简单感悟《弟子规》: (1)教师问:“长”是什么意思?这几句话要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回答: ①“长”就是长辈的意思。 ②这几句话告诉我们要尊敬长辈。 4、引入、揭示课题:

(1)教师小结:尊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礼仪。随着当今社会的迅速发展,各民族之间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国际交往礼仪已越来越重要。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国际之间交往的基本礼 仪。 (2)板书课题:《国际交往礼仪》 (3)齐读: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二)初步了解各国不同的见面礼仪 1、点拨:初识礼仪 (1)教师:同学们,你认为什么是礼仪?(板书:礼仪) (2)学生:礼仪,就是礼节与仪式。 (3)教师:我们生活中,礼仪无处不在。它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外在素质的体现。简单说,礼仪就是尊重他人的一种方式。正确的礼仪,在国际交往 中尤为重要。 2、教师过渡:礼仪表现的方式有很多,赠送合适的礼物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天,小东和玲玲要参加“国际儿童联欢会”,他们想为外国小朋友准备一些小礼物。在准备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呢?请大家自自由阅读教材第一和第二页 的内容。 3、学生自由阅读教材。 (1)自由阅读教材第一和第二页的内容。 (2)把你感兴趣的地方做上记号。 4、指名回答:小朋友初次拜访,送礼物时应注意些什么? (1)避免中国人送礼时的口头禅; (2)给英国人不要送百合花; (3)给美国人要送单数,讲究包装; (4)给日本人送礼,要用双手; 5、出示课件,教师过渡:除了准备合适的礼物,打招呼也是人际交往中基本的礼仪形式。生活中,遇到自己熟悉的人,你们都是怎样打招呼的?哪个同学愿意先和我打个招呼呢?注意,我现在可以是你生活中任何一个熟悉的人。 (1)学生同老师打招呼。 ①学生同老师打招呼:同学们,先和我打个招呼吧? ②教师:你这样和我打招呼,是把我当成什么人? A:把自己当成老师同龄人;B:当成长辈;C:当成朋友;

国际理解教育SWOT分析

国际理解教育SWOT分析 随着21世纪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际理解教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下一代,是我们共同的期望”。 教育国际化: 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这种人才能立足于本土,放眼于世界,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 国际理解教育: 在国际交往日益密切的背景下,为增进民族、国家、地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宽容,培养青少年认同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初步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探讨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念的教育实践。 国际理解教育SWOT分析 SWOT即:优势( 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 机遇( Opportunities) 、威胁( Threats)。 (一)国际理解教育优势因素 1、各级政府的支持和重视 在“十三五”规划中,中央政府加大对教育的开支,体现了对教育的重视。国际化教育是提高学校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各学校对外交流的重要手段,因此,地方政府也会相应加大投入,促进各校的国际理解教育发展。 2、发展潜力大,具有后发优势 因为,国际化教育发展的历史较短,有较大的改进、完善和创新的空间。 3.学生们的国际化意识不断加强 来自00后的青少年,对于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尤其是国际理解教育方面,大部分学生都希望与国外优秀学校进行交流,希望学校学习国外的教学模式。这是发展国际理解教育的一个很大的优势和动力所在。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方案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方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国际理解教育下中西文化对比(侧重礼仪文化)课程方案(修订稿) 前言 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其宗旨是培养青少年在对本民族主体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形成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国家和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的意识。 一、课程简介 “国际理解教育下中西文化对比(侧重礼仪文化)”课程系我校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局教育科领导下,及其国际理解教育项目要求下,在上海浦发教育评估中心专家指导下,为合理补充国家课程, 而分别在六、七、八年级开设的。该课程由外籍教师用英语教授,内容为介绍西方文化,同时比较中西文化异同点,侧重礼仪学习。在关注中西文化差异的同时,引领学生感悟、学得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与人相处,以及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该课程符合我校“把学生培养成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21世纪国际型人才”的办学目标,以及“在交际中感受英美文化,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英语学科特色。 二、背景分析 21世纪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日益加快,学习外国文化,对外宣传中国文化、开展对外交流是对这个世纪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信息化,使世界愈来愈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一个国家都与国际社会密切相关,将不可能脱离整个世界而独立存在。因此,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越发突显,亦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在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形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国际理解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76996159.html, 国际理解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意义 作者:卢睛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8年第02期 【摘要】 国际理解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种重要理念,旨在增进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甚至是不同国家的人们之间的理解与交流,养成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与理解。幼儿教育在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在幼儿教育中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对于小朋友今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着重要的帮助。本文我们将就国际理解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意义及实施策略进行详细的介绍,帮助完善现有幼儿教育课程体系。 【关键词】 国际理解幼儿教育意义与策略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发展,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走出去”和“引进来”程度都越来越深,为了符合国际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具有国际化眼光和能力的人才,我们必须要加强对国际理解教育的培训,让中国人更深入的了解世界各国、各文化之间的异同,为合理处理国际关系打下优良的基础。幼儿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处于初级阶段,是个人性格、价值形成的起点,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育从娃娃抓起的重要作用,由浅入深的将国际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之中。 一、国际理解教育的概念 国际理解教育的概念就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议领导下,以“国际理解”作为教育的理念和主题,而对应开展的相应教育活动。国际理解教育是全球化大发展的产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其目的是为了能够增进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种族、不同地域和国家、不同宗教信仰等环境下的人们之间的互相宽容和理解,促进世界的团结发展,促进各国文化交流发展,促进人类的和睦相处。 二、国际理解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国际理解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培养幼儿从小树立正确世界观的重要内容,对于幼儿教育而言,国际理解教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当前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就是全球化,我国各个领域都急需专业化的国际性人才,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开展国际理解教育,能够从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方案

国际理解教育下中西文化对比(侧重礼仪文化)课程方案(修订稿) 前言 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其宗旨是培养青少年在对本民族主体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形成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国家和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的意识。 一、课程简介 “国际理解教育下中西文化对比(侧重礼仪文化)”课程系我校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局教育科领导下,及其国际理解教育项目要求下,在上海浦发教育评估中心专家指导下,为合理补充国家课程, 而分别在六、七、八年级开设的。该课程由外籍教师用英语教授,内容为介绍西方文化,同时比较中西文化异同点,侧重礼仪学习。在关注中西文化差异的同时,引领学生感悟、学得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与人相处,以及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该课程符合我校“把学生培养成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21世纪国际型人才”的办学目标,以及“在交际中感受英美文化,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英语学科特色。 二、背景分析 21世纪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日益加快,学习外国文化,对外宣传中国文化、开展对外交流是对这个世纪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信息化,使世界愈来愈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一个国家都与国际社会密切相关,将不可能脱离整个世界而独立存在。因此,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越发突显,亦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在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形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也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国家课程进行了必要补充。国内外较多地区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均将国际理解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国内许多学校大胆实践,研发该课程,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国际理解教育作为一个富有根基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世界的多元性,学会共处,学会合作,具有国际责任感、民族自豪感和全球意识。 从礼仪的角度来说,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老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作为中华民族的传承人——青少年儿童,他们有责任继承和发

《两只鸟蛋》教材理解_国际理解教育教材

《两只鸟蛋》教材理解_国际理解教育教材 一、教材简说 这是一首儿童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小朋友从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的事。在这首小诗里,我们能看到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的心灵里已萌生出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当孩子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时,孩子看到了小鸟的明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希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读一读,想一想,你与你的学生还看到了什么呢? 二、学习目标 1.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听、唱等6个字。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课,并喜欢朗读诗歌。

3.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⒈检查预习。如果有些字大多数学生已经认识,可让学生当小老师,说说是怎么认识这个字的。 ⒉可用偏旁带字的方式识字:捧、抬、投,注意这一组字都是表示手的动作,可让学生做相应的动作帮助识字,引导学生感悟形声字的认识规律。 ⒊可用熟字带生字的方式识字。如:冷凉。由此可看出,带冫旁的字与寒冷、冰凉有关。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⒋结合课文,通过组词识字:蛋、取、轻、仿、佛(鸟蛋、取出、轻声、仿佛)。 ⒌用换一换、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如定、连、向(字定,车连,口向)。对既要求认又要求写的字,可采取认写结合的方法识字。 ⒍注意指导学生区别前后鼻音,如蛋、连与凉、定、捧、轻、仿、向。 ⒎写字指导。 本课写字指导的重点是口字旁和走之。听、唱二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左边的口字要写得小而高。连、远二字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关键要指导学生写好走之:(1)走之三笔写成;(2)点不要和下面的横连在一起;(3)横折折撇要向左下方稍斜一点;(4)捺是平捺,不要写得太斜。向字是半包围结构中上包下的形式,要指导学生注意把里边的口字写得往上一些。定、连、向是既要认又要写的字,要结合认字指导书写。 (二)朗读感悟

浅谈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成绩 课堂教学平时作业 (2014 —2015 学年度第1 学期) 作业题目浅谈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原理基本概论 任课教师 姓名 班级 学号

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世界存在的两个总的基本特征,从总体上揭示了世界的辩证性质。矛盾(即对立统一)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唯物辩证法揭示了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而且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同样,当马克思主义科学地解释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规律时,也内在包含了唯物主义。所以唯物辩证法的一系列规律和范畴,都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观点和方法。这就要求我们能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用发展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实际问题。 唯物辩证法认为: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具有客观性、稳定性、可重复性和普遍性。换言之,规律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既不能被人创造,也不能被人消灭,只要条件具备就一定要发生作用,所以必须尊重规律。但辩证法也强调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其一,在认识世界时,

由于规律隐藏在事物的内部,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现象、把握规律;其二,在改造世界时,也要依靠主观能动性,根据实践的目的、因势利导地改变规律赖以起作用的条件,从而引导规律起作用的具体方式。 我们大学生都处于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中,知识的积累,道德情操的养成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的明辨是非的能力也是渐进的过程。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来充实自己,来提高自己能力,不为其他的,仅仅是为了将来的发展,所以在此过程中,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我们均会勇往直前,用发展的眼光一步一步地促进自己的发展。 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想去找工作,做兼职,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这样的做法,凡事必须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要用唯物辩证法来看待这个问题,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做兼职时可以培养交际、处事等方面的能力,但也会浪费我们的学习时间,导致学科知识没有学好。所以我们做事情要权衡利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经过慎重考虑后再做决定,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总而言之,不管是对自然、社会、思维这三大领域的矛盾运动规律的本质上的归纳,还是对错综复杂的矛盾的现实世界的具体分析,唯物辩证法都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用唯物辩证法来指导我们改造世界,就能达于应事而变,顺势而为,运筹帷幄,高瞻远瞩。所以唯物辩证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我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所必须遵循和把握的思维逻辑系统。

浅谈国际理解教育

音乐课堂里的国际理解教育 国际理解教育是在国际交往日益密切的背景下,为增进民族、国家、地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宽容,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培养学生认同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初步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探讨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念的教育实践。 我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有义务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有效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我力求以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索音乐学科中的有关知识。我理解该课程所追求的不是教给学生一些问题的答案,而是教会学生探索问题的方法,养成关注人类命运、关心地球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公民”的素质和态度。例如在欣赏乐曲时,我会和学生一起聆听感受,把我们每个人对于作品的理解都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一起探索音乐为什么带给我们这些感受的奥秘,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提高了音乐鉴赏能力。 一、一个有点陌生的名称——“国际理解教育” 谈到“国际理解教育”,人们比较陌生,其实,与国际理解教育类似的术语大家并不陌生,包括国际教育、全球教育、比较教育、多文化或跨文化教育、和平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人权教育和发展教育等。 回顾历史,“国际理解教育”成为国际教育的重大主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并最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倡导。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国际理解教育就是促进国际理解为目标,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和措施,培养具有国际理解品性和能力的人,促使文化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共同发展。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以“国际理解教育的总结与展望”为主题,确立了新时期“国际理解教育”及相应的“和平文化”的内涵,为世界各国在新时期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指明了方向。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宣言》,在青少年中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是为了使青少年在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了解别国历史、文化、社会习俗的产生、发展和现状;学习与其他国家人们交往的技能、行为规范和建立人类共同的基本价值观;学习正确分析和预见别国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对本国发展的影响;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竞争与合作、生态环境、多元文化共存、和平与发展等方面的国际问题;培养善良、无私、公正、民主、聪颖、热爱和平,关心人类的共同发展的情操;担负起“全球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国际理解课程

关注全球变暖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了解全球变暖。 2、关注人类生存的环境。 教学准备: 1、课前分组调查并收集资料。 2、制作ppt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今天,我给孩子们带来了一个短片,请大家一起观看。(生看短片)这是美国灾难片《后天》中的几个经典镜头,这部影片描绘了由于全球变暖造成的气候突变而引发的巨大灾难。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关注全球变暖这一自然现象。(师板书课题) 二、小组汇报交流 师:课前,我们对全球变暖进行了分组调查。哪个组先来汇报? 生:首先,我想问问大家,你们觉得影片中的场景会在我们生活中发生吗? (抽同学答) 我们组的汇报将会解答这一问题。 气温升高的曲线图 国内现象(北京雾霾、洪水、干旱) 国外现象(马扎罗山) 生1:全球变暖是指气温升高。它是一种自然现象。据科学家研究表明,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整体为上升趋势。这就是全球变暖的现象。 生2:全球变暖的现象还表现为大范围的冰雪消融。有非洲屋脊之称的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终年积雪,雪顶奇观令世人惊叹,但由于全球变暖它的冰雪正在逐年消融。 生3:北京的雾霾频率高,强度大。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且强度增加这也是全球变暖的现象。

生:种种现象表明全球正在变暖,在不久的将来,影片中的场景很有可能发生。 师小结:全球正在变暖,它已经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威胁着我们的生命。接下来哪个组来交流。 生:全球变暖不仅影响了人类的生活,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如果任由其发展下去,必将给整个世界带来严重的后果。 对人类的危害:灾难的威胁、食物的恐慌、缺水危机、疾病促死 对自然:对海洋、昆虫类生物的危害,自然生态环境失衡。 对国家:(实验展示)国家沉没 师总结:全球变暖将会引发地球空前的灾难。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全球变暖呢? 生交流全球变暖的原因。 自然因素:1、火山活动2、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变动3、 生:这些都是自然因素,更严重的还是人为因素 生1:人口剧增(一组惊人的数字),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 生2:废气、废水、废料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生3:滥砍滥伐森林,土地沙漠化 生4: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物种加速灭绝,破环了生态环境,影响了地球的生态环境。 师小结:这组同学从自然和人为因素两方面让我们深入了解了全球变暖的原因。人类的活动才是导致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所以,各国代表已经向每一位地球村民发出了紧急呼吁(sos)生看视频。 师:阻止全球变暖迫在眉睫,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在2015年齐聚巴黎,召开了国际气候大会。哪个组收集了这方面的资料? 生表演课本剧:国际气候大会(历史性达成一致协定)控制在2摄氏度、各国措施 师:为阻止全球变暖,世界各国都纷纷行动起来,身为地球村的一员,我们能做点什么?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该致力与实现劳动人民为主题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 2、恩格斯总结和概括了哲学发展的历史事实,并吸取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有关思想,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思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自然界的本质,既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反映现实?”既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和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辨证法的统一。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4、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5、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会依赖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取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是仍然是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实践是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6、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时间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 7、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务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辨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8、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9、掌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的原理: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根本矛盾贯穿事务发展过程的始终,规定着事务的性质,矛盾中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10、度是保持事物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看两端叫关节点和临界点。超出度的范围,一物就转化为他物,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原则。 11、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参透的。 12、辨证否定的基本内容: 第一.否定是事务的自我否定,是事务内部矛盾矛盾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来的,第四,辨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即批判又继承,即客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以国际理解教育引领学校特色发展 - 育才三小

以国际理解教育引领学校特色发展 育才三小2002年开办,创建之初属于育才一小的分部,2003年正式命名为蛇口育才教育集团育才第三小学。学校开办以来,我们始终本着以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带动学校整体发展的办学思路,立足于“为培养国际化人才打基础”的办学理念,构建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基本形成了学校教育的核心优势,提升了办学水平。现汇报如下: 一、国际理解教育研究过程。 建校以来,我们始终在坚持的科研项目是”国际理解教育的行动研究”。此课题2003年,南山区立项. 2005年,深圳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立项,2007年5月结题, 09年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立项,2011年4月结题。 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通过校园文化熏陶,与境内外学校开展交流活动,学习中国与欧美先进文化和先进教育理念、方法、制度等,以提高师生国际素养。其中,国际素养包括师生的外语水平,对国际惯例、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了解和尊重,以及国际交往和国际理解能力等方面的素养。 我校之所以以国际理解教育为办学特色建设,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1、学校地处蛇口,蛇口人与生俱来的敢于挑战和创新的文化以 及育才早在30年前建校之初就提出的“培养为资本主义社会打交道的人”的办学思想深深影响着学校每一位教职员工。

2、深圳建国际化大都市和南山抢占教育国际化制高点的目标, 预示着教育要以国际先进理念为标杆,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 3、蛇口是外籍人士居住最密集的地区,具有国际生态圈的资源 优势。 4、作为新建校,面临着如何应对蛇口高素质家长对优质学位需求的挑战。 学校班子再三思考,在市教科院叶文梓院长等专家的指导论证下,我们确立了“我要走向世界,培养具有民族精神、世界眼光的国际化人才打基础“的办学理念。依托国际理解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来带动学校整体发展的策略。 如何实现我们的目标?我们的做法是:将国际理解教育与学科教学、主题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相结合。建设了十项工程:公民德育工程、教学优化工程、校本课程工程、活动拓展工程、阳光少年工程、校园文化工程、师资提高工程、联合促进工程、制度建设工程与网络信息工程。 1.公民教育工程。 地球村公民应当有高尚品德,国际理解教育应与德育相互融合。做到了6个相结合:公民教育理论说教与日常行为规范相结合;强化师生国际素养,与新课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相结合;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日行一善的关爱行动相结合;培养国际情怀与恪守网络伦理相结合;生态环保教育与绿色学校建设相结合;传承家庭伦理美德与和谐社区建设相结合。真正把公民教育工程落在了实处。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方案

国际理解教育下中西文化对比(侧重礼仪文化)课程方案(修订稿) 前言 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就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其宗旨就是培养青少年在对本民族主体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尊重、了解其她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学习、掌握与其她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与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形成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国家与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尊重的意识。 一、课程简介 “国际理解教育下中西文化对比(侧重礼仪文化)”课程系我校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局教育科领导下,及其国际理解教育项目要求下,在上海浦发教育评估中心专家指导下,为合理补充国家课程, 而分别在六、七、八年级开设的。该课程由外籍教师用英语教授,内容为介绍西方文化,同时比较中西文化异同点,侧重礼仪学习。在关注中西文化差异的同时,引领学生感悟、学得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与人相处,以及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该课程符合我校“把学生培养成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21世纪国际型人才”的办学目标,以及“在交际中感受英美文化,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英语学科特色。 二、背景分析 21世纪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日益加快,学习外国文化,对外宣传中国文化、开展对外交流就是对这个世纪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经济的全球化与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信息化,使世界愈来愈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一个国家都与国际社会密切相关,将不可能脱离整个世界而独立存在。因此,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越发突显,亦就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在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形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也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国家课程进行了必要补充。国内外较多地区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均将国际理解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国内许多学校大胆实践,研发该课程,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国际理解教育作为一个富有根基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尊重她人,理解世界的多元性,学会共处,学会合作,具有国际责任感、民族自豪感与全球意识。 从礼仪的角度来说,我国就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老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享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方案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方案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国际理解教育下中西文化对比(侧重礼仪文化)课程方案(修订 稿) 前言 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其宗旨是培养青少年在对本民族主体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形成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国家和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的意识。 一、课程简介 “国际理解教育下中西文化对比(侧重礼仪文化)”课程系我校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局教育科领导下,及其国际理解教育项目要求下,在上海浦发教育评估中心专家指导下,为合理补充国家课程, 而分别在六、七、八年级开设的。该课程由外籍教师用英语教授,内容为介绍西方文化,同时比较中西文化异同点,侧重礼仪学习。在关注中西文化差异的同时,引领学生感悟、学得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与人相处,以及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该课程符合我校“把学生培养成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21世纪国际型人才”的办学目标,以及“在交际中感受英美文化,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英语学科特色。 二、背景分析 21世纪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日益加快,学习外国文化,对外宣传中国文化、开展对外交流是对这个世纪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信息化,使世界愈来愈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一个国家都与国际社会密切相关,将不可能脱离整个世界而独立存在。因此,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越发突显,亦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在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形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也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国家课程进行了必要补充。国内外较多地区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均将国际理解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国内许多学校大胆实践,研发该课程,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课

国际理解教育教案一 地方教材

地方教材《认识世界》 陈家学校小学部于红苏第二课国际交往礼仪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基本的国际礼仪。 2、在阅读与交流的基础上,学会以礼待人。 3、通过讨论与感悟,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交往态度。 4、帮助学生开阔国际交往视野,尊重、包容和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礼仪习俗。 二、教学重点: 了解一些基本国际礼仪。 三、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国际视野。 四、设计思路: 1、以“故事”和“常识”构建课堂,增强课堂趣味性。 2、以“讨论”、“阅读”和“交流”为主要形式,深化课堂感悟。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语: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请大家跟老师一起读一读《弟子规》中的一段话。边读边想,这几句话要告诉我们什么? 2、多媒体出示《弟子规》选段,学生跟教师诵读。 (1)多媒体出示《弟子规》 (2)师生一起诵读《弟子规》。 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 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3、简单感悟《弟子规》: (1)教师问:“长”是什么意思?这几句话要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回答: ①“长”就是长辈的意思。 ②这几句话告诉我们要尊敬长辈。 4、引入、揭示课题: (1)教师小结:尊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礼仪。随着当今社会的迅速发展,各民族之间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国际交往礼仪已越来越重要。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国际之间交往的基本礼仪。

(2)板书课题:《国际交往礼仪》 (3)齐读: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二)初步了解各国不同的见面礼仪 1、点拨:初识礼仪 (1)教师:同学们,你认为什么是礼仪?(板书:礼仪) (2)学生:礼仪,就是礼节与仪式。 (3)教师:我们生活中,礼仪无处不在。它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外在素质的体现。简单说,礼仪就是尊重他人的一种方式。正确的礼仪,在国际交往中尤为重要。 2、教师过渡:礼仪表现的方式有很多,赠送合适的礼物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天,小东和玲玲要参加“国际儿童联欢会”,他们想为外国小朋友准备一些小礼物。在准备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呢?请大家自自由阅读教材第一和第二页的内容。 3、学生自由阅读教材。 (1)自由阅读教材第一和第二页的内容。 (2)把你感兴趣的地方做上记号。 4、指名回答:小朋友初次拜访,送礼物时应注意些什么? (1)避免中国人送礼时的口头禅; (2)给英国人不要送百合花;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等最一般的规律为研究对象。 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矛盾分析法包括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等等,都是矛盾分析法的具体体现。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促使事物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事物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的规律,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最根本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能够运用矛盾分析法认识和改造世界。 唯物辩证法揭示了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采用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同时注重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不可急于求成。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其原理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按照否定之否定规律办事,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 唯物辩证法的实践观点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无限发展的过程。 唯物辩证法中所蕴含的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方法,主要有归纳与演艺、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等。 总之,无论是对自然、社会、思维这三大领域的矛盾运动规律的宏观把握,还是对实际工作中错中复杂的矛盾的细微分析,唯物辩证法都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所以唯物辩证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我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所必须遵循和把握的思维逻辑系统。 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及意义是什么? ①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一部分以劳动力的形式存在。马克思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它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所以叫不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它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并且生产出大于它自身的价值。这样,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的价值发生了增殖,改变了原有的价值量,所以叫可变资本。②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第一,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通过分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说明剩余价值不是全部资本产生的,而是可变资本产生的,是绝对和相对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因此,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惟一源泉。第二,为考察资本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方案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方案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国际理解教育下中西文化对比(侧重礼仪文化)课程方案(修订稿) 前言 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forInternationalUnderstanding)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其宗旨是培养青少年在对本民族主体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形成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国家和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的意识。 一、课程简介 “国际理解教育下中西文化对比(侧重礼仪文化)”课程系我校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局教育科领导下,及其国际理解教育项目要求下,在上海浦发教育评估中心专家指导下,为合理补充国家课程,而分别在六、七、八年级开设的。该课程由外籍教师用英语教授,内容为介绍西方文化,同时比较中西文化异同点,侧重礼仪学习。在关注中西文化差异的同时,引领学生感悟、学得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与人相处,以及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该课程符合我校“把学生培养成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21世纪国际型人才”的办学目标,以及“在交际中感受英美文化,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英语学科特色。 二、背景分析 21世纪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日益加快,学习外国文化,对外宣传中国文化、开展对外交流是对这个世纪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信息化,使世界愈来愈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一个国家都与国际社会密切相关,将不可能脱离整个世界而独立存在。因此,实施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