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3—3二烯烃和炔烃

1—3—3二烯烃和炔烃

选修《有机化学基础》§1—3烃

§1—3—3二烯烃和炔烃

学案编号:X03 编写人:王翠真王丽平审核人:谭宇鹏编写时间:2016.2.10 【学习目标】

1.了解炔烃的命名原则,会用系统命名法命名分子中含有一个叁键的炔烃。

2.掌握炔烃的化学性质。

3.能从结构的角度分析烷烃与烯烃、炔烃的化学性质的不同及烯烃与炔烃性质相似的原因。4.了解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原理。

【学习重难点】掌握二烯烃、炔烃的化学性质,能从结构的角度分析烷烃与烯烃、炔烃的化学性质的不同以及烯烃与炔烃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

【交流·研讨】

1.乙烯的结构有什么特点?主要发生什么类型的化学反应?

2.通过预习教材,二烯烃和炔烃各有什么结构特点?并通过与乙烯的对比归类来预测它们各自可能具有的性质?

3.通过类比思考二烯烃和炔烃的通式。

一.二烯烃:

1.二烯烃的通式___________________

2.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以代表物1,3—丁二烯(CH2=CH-CH=CH2)为例学习

(1)加成反应:写出1,3—丁二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2-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全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化反应:既可以燃烧氧化又可以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试写出1,3—丁二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后对应的产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 (3)加聚反应

写出1,3—丁二烯加聚生成聚1,3—丁二烯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单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链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迁移】①2—甲基—1,3—丁二烯与溴加成产物可能的结构简式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2—甲基—1,3—丁二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后对应的产物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2—甲基—1,3—丁二烯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ABS树脂(结构简式如下)合成时用了三种单体,其结构简式如下所示:

这三种单体的结构简式分别为、、

二.炔烃

1.炔烃的通式_________________

2.乙炔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______________ 结构简式:____ ______ 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

电子式:__ ______ 最简式:_________ 空间构型键角

3.乙炔的化学性质

(1)加成反应

乙炔与Br2按1: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2

乙炔与H 2按1: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乙炔与HCl 按1: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讨论】如何由乙炔为原料制备聚氯乙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聚反应:

写出乙炔加聚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单体为___________

,链节为_____________ (3)氧化反应

燃烧氧化:乙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酸性KMnO 4溶液氧化:写出乙炔被酸性KMnO 4溶液氧化的关系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修《有机化学基础》§1—3烃

§1—3—

3二烯烃和炔烃基础习题

习题编号:J03 编写人:王翠真 王丽平 审核人:谭宇鹏 编写时间:2016.2.10

1.【双选】某气态烃1mol 最多与2molHCl 发生加成反应,所得的加成产物1mol 又能与8molCl 2

反应,最后得到一种只含碳、氯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则该气态烃为 ( ) A .丙炔 B .1-丁炔 C .丁烯 D .1,3-丁二烯

2.区别甲烷、乙烯、乙炔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 ) A .分别在空气中燃烧 B .分别通入高锰酸钾溶液 C .分别通入溴水 D .分别通入浓H 2SO 4 3.【双选】下列烯烃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后产物中可能有CH 3COOH 的是 ( ) A .CH 3CH=CH (CH 2)2CH 3 B .CH 2=CH (CH 2)3CH 3 C .CH 3CH=CHCH=CHCH 3 D .CH 3CH 2CH=CHCH 2CH 3

4.用乙炔为原料制取CH 2Br -CHBrCl ,可行的反应途径是 ( ) A .先加Cl 2,再加Br 2 B .先加Cl 2,再加HBr C .先加HCl ,再加HBr D .先加HCl ,再加Br 2

5. 【双选】某烃与氢气加成后得到2,2—二甲基丁烷,该烃的名称是( )

A .3,3—二甲基—1—丁炔

B .2,2—二甲基—2—丁烯

C .2,2—二甲基—1—丁烯

D .3,3—二甲基—1—丁烯

6.下列各种烃与氢气完全加成后,能生成2,3,3-三甲基戊烷的是 ( )

7.烯烃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时,碳碳双键发生断裂。RCH=CHR ’可能氧化成RCHO 和R ’CHO 。在该条件下,下列各式分别氧化后,产物中不可能有乙醛的是( ) A .CH 3CH=CH(CH 2)2CH 3 B .CH 3C(CH 2CH 3)2CH=CHCH 3 C .CH 3CH=CHCH=CHCH 3 D .CH 3CH 2CH=CHCH 2CH 3

8.一种碳原子数相同的气态烷烃和气态单烯烃组成的混合气体,若1.0体积这种混合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2.0体积的CO 2和2.4体积的水蒸气(气体体积均在相同状况下测定),则混合物中烷烃和烯烃的体积之比是 ( )

A .3:1

B .1:3

C .2:3

D .3:2 9.【双选】某烃分子中有一个由

键构成的六元环,有一个

键,还有一个

键,则能满足上述条件的烃的分子式可能是( )

A .C 8H 10

B .

C 10H 16 C .C 12H 22

D .C 14H 22

10.一种气态烷烃和一种气态烯烃组成的混合物共10g ,混合气体密度是相同状况下H 2密度的12.5倍,让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溴水的试剂瓶时,试剂瓶的质量增加了8.4g ,组成该混合气体可能是 A .乙烷和乙烯 B .乙烷和丙烯 C .甲烷和乙烯 D .甲烷和丙烯 11.乙炔分子

加成可以得到

(乙烯基乙炔),该物质是合成

橡胶的重要原料。下列对该物质的判断中错误的是( ) A .该物质既是CH 2=CH 2的同系物,又是

的同系物。

B .该物质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又能使溴水退色。

C .该物质与足量的氢气加成后,只能生成一种物质。

D .该物质经加成、加聚后产物是氯丁橡胶(聚2—氯—1,3—丁二烯)的主要成分。 12.桶烯结构简式如右图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桶烯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在同一平面

B .桶烯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聚反应

C .桶烯与乙苯烯(C 6H 5CH=CH 2)互为同分异构体

D.桶烯中的一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所得产物只有两种。

13.1mol某气态烃能与2mol.HCl加成,其加成产物又可以和6molCl2完全取代,则该烃为()A.2—甲基丙烯B.乙炔C.乙烷D.丙炔

14.下列物质在催化剂作用下和氢气加成不能得到2—甲基戊烷的是()

A.CH3CH=C(CH3)CH2CH3B.CH3CH=CHCH(CH3)2

C.(CH3)2C=CHCH2CH3D .

15.下列各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以制得较纯净的1,2—二氯乙烷的是()A.乙烷与氯气混合B.乙烯与氯化氢混合

C.将乙烯通入氯的四氯化碳溶液中D.将乙炔通入氯的四氯化碳溶液中

16.实验测得乙烯和氧气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密度是相同条件下H2密度的14.5倍,可知其中乙烯的质量分数为()

A.25%B.27.6%C.72.4%D.75%

17.200mL烷烃A与炔烃B的混合气体,若催化加氢达到饱和,需相同状况下H2100mL,则原混合气体中A与B的体积比是。

18.写出通入酸性KMnO4溶液氧化后产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 ____________

19.有机化学中的反应类型较多,将下列反应归类。(填写序号)

①由乙炔制氯乙烯②乙烷在氧气中燃烧③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退色

④乙烯使高锰酸钾溶液退色⑤由乙烯制聚乙烯⑥甲烷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反应

其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_ _____;属于氧化反应的是____ ____;

属于加成反应的是___ ____;属于聚合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

20.A、B、C、D、E为五种气态烃,其中A、B、C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退色;1molC能与2molBr2完全加成,生成物分子中每个碳原子上有一个溴原子;A与C具有相同的通式;A与H2加成可得B,B与相同条件下N2的密度相同。D是最简单的有机物,E是D的同系物,完全燃烧相同物质的量的B、E生成CO2的量相同。

(1)试确定:A、B、C、D、E的结构简式:

A 、

B 、

C 、

D 、E

(2)等质量的A、B、C、D、E完全燃烧,耗氧量最多的是(填名称,下同),生成二氧化碳最多的是

(3)等物质的量的A、B、C、D、E完全燃烧,耗氧量最多的是(填名称,下同),生成水最多的是

21.0.1mol某气态链烃充分燃烧可以生成7.2g水。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试通过计算确定该烃可能的分子式和结构简式

(2)请对(1)中所确定结构的烃进行系统命名

(3)若经测定该烃存在支链,预测该烃能否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该烃能否与溴水发生反应使溴水退色。写出该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2.为探究乙炔与溴的加成反应,甲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先取一定量工业用电石与水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溴水中,发现溶液退色,即证明了乙炔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乙同学发现在甲同学的实验中,退色后的溶液里有少许淡黄色浑浊,据此推测在制得的乙炔中还可能含有少量还原性的杂质气体,由此他提出必须先除去之,再与溴水反应。

(1)写出甲同学实验中的两个主要的化学方程式

(2)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填“能”或“不能”)验证乙炔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其理由是A.使溴水退色的反应未必是加成反应B.使溴水退色的反应就是加成反应

C.使溴水退色的物质,未必是乙炔D.使溴水退色的物质就是乙炔。

(3)乙同学推测此乙炔中必定含有一种杂质气体是,它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除去乙炔中的杂质气体的方法是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为验证这一反应是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丙同学提出可用PH试纸来测试反应后溶液的酸性,理由是

3

1—3—3二烯烃和炔烃

选修《有机化学基础》§1—3烃 §1—3—3二烯烃和炔烃 学案编号:X03 编写人:王翠真王丽平审核人:谭宇鹏编写时间:2016.2.10 【学习目标】 1.了解炔烃的命名原则,会用系统命名法命名分子中含有一个叁键的炔烃。 2.掌握炔烃的化学性质。 3.能从结构的角度分析烷烃与烯烃、炔烃的化学性质的不同及烯烃与炔烃性质相似的原因。4.了解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原理。 【学习重难点】掌握二烯烃、炔烃的化学性质,能从结构的角度分析烷烃与烯烃、炔烃的化学性质的不同以及烯烃与炔烃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 【交流·研讨】 1.乙烯的结构有什么特点?主要发生什么类型的化学反应? 2.通过预习教材,二烯烃和炔烃各有什么结构特点?并通过与乙烯的对比归类来预测它们各自可能具有的性质? 3.通过类比思考二烯烃和炔烃的通式。 一.二烯烃: 1.二烯烃的通式___________________ 2.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以代表物1,3—丁二烯(CH2=CH-CH=CH2)为例学习 (1)加成反应:写出1,3—丁二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2-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全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化反应:既可以燃烧氧化又可以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试写出1,3—丁二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后对应的产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 (3)加聚反应 写出1,3—丁二烯加聚生成聚1,3—丁二烯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单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链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迁移】①2—甲基—1,3—丁二烯与溴加成产物可能的结构简式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2—甲基—1,3—丁二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后对应的产物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2—甲基—1,3—丁二烯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ABS树脂(结构简式如下)合成时用了三种单体,其结构简式如下所示: 这三种单体的结构简式分别为、、 二.炔烃 1.炔烃的通式_________________ 2.乙炔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______________ 结构简式:____ ______ 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 电子式:__ ______ 最简式:_________ 空间构型键角 3.乙炔的化学性质 (1)加成反应 乙炔与Br2按1: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大学有机化学第三章 炔烃和二烯烃

第三章 炔烃和二烯烃(习题和答案) 一、给出下列化合物的名称 1. H C CH 3H C CH 3C C H H 2. CH CH CH 2CH 2C (2Z ,4E)-2,4-己二烯 1-戊烯-4-炔 3. CH CH 2CH 3C 2H 5CH 3C C C 4. (CH 3)2CH C(CH 3)3C C 4-乙基-4-庚烯-2-炔 2,2,5-三甲基-3-己炔 5. CH CH CH CH 2CH C 6. CH CH CH CH 3C C C 1,3-己二烯-5-炔 5-庚烯-1,3-二炔 7. (CH 3)2CH H C C 2H 5 C H C C 8. CH 2CH 2CH=CH 2CH 3CH 2CH 3 CH C C (E)-2-甲基-3-辛烯-5-炔 3-乙基-1-辛烯-6-炔 9. H H C C 2H 5 C CH 3C C H H 10. CH H C CH CH 3 C CH 3CH 3C (2Z ,4Z)-2,4-庚二烯 3,5-二甲基-4-己烯-1-炔 二、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 1. 丙烯基乙炔 2. 环戊基乙炔 CH CH CH CH 3C CH C 3.(E)-2-庚烯-4-炔 4.3-乙基-4-己烯-1-炔 CH 2CH 3H C CH 3C H C C CH CH 2CH 3CH CH 3CH C 5.(Z)-3-甲基-4-乙基-1,3-己二烯-1-炔 6.1-己烯-5-炔 CH CH 2CH 3 CH CH 2C CH 3C C CH CH CH 2CH 2CH 2C 7.(Z ,E)-6-甲基-2,5-辛二烯 8.3-甲基-5-戊烯-1-炔 H H C C 2H 5CH 2 CH 3 C CH 3C C H 9.甲基异丙基乙炔 10.3-戊烯-1-炔 CH (CH 3)2CH 3C C CHCH 3CH CH C 三、完成下列反应式 1.Cl 2 CH 2CH 2CH CH C Cl CH 2CH 2CH CH C 2. 稀H 2SO 4 CH 3CH 2CH C HgSO 4 O CH 3CH 3CH 2 3. + CH CH CH CH 3O CH=CH 2C C CH O O O CH 3 C C O O

人教版高二下册化学选修五:第二章第一节第三课时炔烃

第3课时炔烃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 [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炔烃的结构特点及炔烃的物理性质,学会乙炔的实验室制法。2.能以乙炔为例,认识炔烃的化学性质。3.知道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 一、乙炔的结构、性质及实验室制法 1.炔烃的概念及其通式 分子里含有碳碳三键的一类脂肪烃称为炔烃,其分子的通式可表示为C n H2n-2(n≥2),其中碳原子数小于4的炔烃是气态烃,最简单的炔烃是乙炔。 2.乙炔 (1)组成和结构 乙炔的分子式是C2H2,电子式是,结构式是H—C≡C—H,分子空间构型是直线形分子,分子中的四个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2)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相同条件下的空气稍小,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3)实验室制法 实验室常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乙炔,并验证乙炔的性质。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电石(碳化钙CaC2)与水反应制取乙炔的化学方程式CaC2+2H2O―→Ca(OH)2+C2H2↑。 ②装置A的作用是除去H2S等杂质气体,防止H2S等气体干扰乙炔性质的检验,装置B中的现象是溶液褪色,装置C中的现象是溶液褪色。 ③注意事项 a.用试管作反应容器制取乙炔时,由于CaC2和水反应剧烈并产生泡沫,为防止产生的泡沫涌入导气管,应在导气管附近塞入少量棉花。 b.电石与水反应很剧烈,为了得到平稳的乙炔气流,可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并用分液漏斗控制水流的速率,让食盐水逐滴慢慢地滴入。 c.因反应放热且电石易变成粉末,所以制取乙炔时不能使用启普发生器。 (4)化学性质

炔烃的化学性质 (1)炔烃的官能团是—C≡C—,化学性质与乙炔相似,易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等。 (2)含有不饱和键(如、—C≡C—)的烃均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也可与溴水或溴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而使之褪色。可利用这一性质鉴别饱和烃与不饱和烃。 例

有机化学鉴别方法的总结一各类化合物的鉴别方法烯烃二烯炔烃

有机化学鉴别方法的总结 一.各类化合物的鉴别方法 1.烯烃、二烯、炔烃: (1)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红色腿去 (2)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腿去。 2.含有炔氢的炔烃: (1)硝酸银,生成炔化银白色沉淀 (2)氯化亚铜的氨溶液,生成炔化亚铜红色沉淀。1 3.小环烃:三、四元脂环烃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腿色 4.卤代烃:硝酸银的醇溶液,生成卤化银沉淀;不同结构的卤代烃生成沉淀的速度不同,叔卤代烃和烯丙式卤代烃最快,仲卤代烃次之,伯卤代烃需加热才出现沉淀。 5.醇: (1)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鉴别6个碳原子以下的醇); (2)用卢卡斯试剂鉴别伯、仲、叔醇,叔醇立刻变浑浊,仲醇放置后变浑浊,伯醇放置后也无变化。6.酚或烯醇类化合物: (1)用三氯化铁溶液产生颜色(苯酚产生兰紫色)。 (2)苯酚与溴水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 7.羰基化合物: (1)鉴别所有的醛酮:2,4-二硝基苯肼,产生黄色或橙红色沉淀; (2)区别醛与酮用托伦试剂,醛能生成银镜,而酮不能; (3)区别芳香醛与脂肪醛或酮与脂肪醛,用斐林试剂,脂肪醛生成砖红色沉淀,而酮和芳香醛不能;(4)鉴别甲基酮和具有结构的醇,用碘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黄色的碘仿沉淀。 8.甲酸:用托伦试剂,甲酸能生成银镜,而其他酸不能。 9.胺:区别伯、仲、叔胺有两种方法 (1)用苯磺酰氯或对甲苯磺酰氯,在NaOH溶液中反应,伯胺生成的产物溶于NaOH;仲胺生成的产物不溶于NaOH溶液;叔胺不发生反应。 (2)用NaNO2+HCl: 脂肪胺:伯胺放出氮气,仲胺生成黄色油状物,叔胺不反应。 芳香胺:伯胺生成重氮盐,仲胺生成黄色油状物,叔胺生成绿色固体。 例1.用化学方法鉴别丁烷、1-丁炔、2-丁炔。 分析:上面三种化合物中,丁烷为饱和烃,1-丁炔和2-丁炔为不饱和烃,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可区别饱和烃和不饱和烃,1-丁炔具有炔氢而2-丁炔没有,可用硝酸银或氯化亚铜的氨溶液鉴别。 例2.用化学方法鉴别氯苄、1-氯丙烷和2-氯丙烷。 分析:上面三种化合物都是卤代烃,是同一类化合物,都能与硝酸银的醇溶液反应生成卤化银沉淀,但由于三种化合物的结构不同,分别为苄基、二级、一级卤代烃,它们在反应中的活性不同,因此,可根据其反应速度进行鉴别。 例3.用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化合物 苯甲醛、丙醛、2-戊酮、3-戊酮、正丙醇、异丙醇、苯酚 分析:上面一组化合物中有醛、酮、醇、酚四类,醛和酮都是羰基化合物,因此,首先用鉴别羰基化合物的试剂将醛酮与醇酚区别,然后用托伦试剂区别醛与酮,用斐林试剂区别芳香醛与脂肪醛,用碘仿反应鉴别甲基酮;用三氯化铁的颜色反应区别酚与醇,用碘仿反应鉴别可氧化成甲基酮的醇。鉴别方法可按下列

第三章炔烃与二烯烃

3 炔烃与二烯烃 3-1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或根据下列化合物的命名写出相应的结构式。 1. (CH 3)2CHC CC(CH 3)3 2. CH 2CHCH CHC CH 3. CH 3CH CHC CC CH 4.(E )-2-庚烯-4-炔 【主要提示】 炔烃的命名与烯烃类似,命名时首先选取含C ≡C 最长的碳链为主链,编号从离C ≡C 最近的一端开始;式子中既含双键,又含三键的化合物称为烯炔,编号时应离不饱和键最近的一端开始,但如果双键和三键的编号相同时,则优先从双键最近的一端编号。 【参考答案】 1. 2,2,5-三甲基-3-己炔 2. 1,3-己二烯-5-炔 3. 5-庚烯-1,3-二炔 4. H 3C C C H H C C CH 2CH 3 【相关题目】 (1) (2) (3) (4) (Z )-1,3-戊二烯 (5) (2Z ,4E )-3-甲基-2,4-庚二烯 3-2. 完成下列反应式. 1. 2. 3. 4. 5. 6. CH 3CHCH 2C CCHCH 3 CH 33 CH 3CHCHCH 2C Cl 3CCH 3H 3C C C H H C C CH 3CH 3H CH 3C CCH 3 + H 2Lindlar 催化剂 ( )CH 3C CCH Na/NH 3(l)( )CH 3C CCH 3+ H 2O Hg 2+/H + ( )+ H CN H CN ( )CH 3C CCH 3+ H 2O +( )CH 3C CH + NaNH 2NH 3(l) ( ) CH 3CH 2Cl ( )

7. 【主要提示】 1、2. Lindlar 催化剂为Pd/CaCO 3,喹啉,可使炔与氢气加成停留在烯这一步,加成产物为顺式加成物;若炔用Na/NH 3(l)还原加氢则生成反式产物。 3. 炔烃与水的加成属于亲电加成,须在硫酸溶液中进行,并加硫酸汞作催化剂,加成产物首先生成烯醇式,烯醇式容易发生互变异构,变为酮式。一般情况下,酮式比烯醇式稳定。 4. 共轭二烯烃(双烯烃)与单烯烃(亲双烯)或炔在光或热的作用下,发生Diels-Alder 反应,其中共轭二烯烃发生1,4-加成反应,单烯烃则发生1,2-加成。该反应的机理为一步反应,经历了一个六元环过渡态,属于周环反应;当亲双烯双键碳上连有吸电子基(如-CHO ,-COOR, -COR,-CN,-NO 2),双烯烃连有供电子基时,反应较容易进行,产率也较高。 5. 二取代炔烃在缓和条件下与KMnO 4溶液(pH=7.5)作用,可以得到二酮类化合物;在剧烈的反应条件下氧化,炔烃全部断裂,连有烷基(≡CR )的炔碳原子氧化为酸,连有一个氢(≡CH )的炔碳原子变成二氧化碳。 6. 末端炔氢具有弱酸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与强碱(如Na,NaNH 2)反应生成炔钠,炔化钠是一个弱酸强碱的盐,分子中的碳负离子是很强的亲核试剂(本身带负电,易进攻正电中心),可与卤代烷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制备更长碳链的炔烃。除此以外,炔氢还可与一些重金属离 子如Ag +及Cu + 作用,分别生成白色和砖红色的沉淀,此反应较灵敏,且现象明显,可用作末端炔烃的鉴别反应。 7. 1,3-共轭二烯与HBr 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产物有1,4-加成和1,2-加成两种。它们的含量往往随反应条件而异,在高温条件下主要发生1,4-加成,而在低温条件下主要发生1,2-加成。 【参考答案】 1. 2. 3. 4. 5. 2CH 3COOH 6. 7. 【相关题目】 CH 3CH 2CCH 3 CN CN CH 3C CNa ,CH 3C CCH 2CH 3 烯醇式 酮式C C C O C C H 3C CH 3H H C C H 3C CH 3H H + HBr (1 mol) + ( ) CH 2CH CH CH 2 ( )+CH 3CH CH 2CH 2Br CH 3CH CH CH 2 Br

第三章 烯烃 炔烃 二烯烃

第三章烯烃炔烃二烯烃 Ⅰ学习要求 1. 了解不饱和烃的结构特点,熟练掌握烯烃、炔烃、二烯烃及烯烃顺反异构体的系统命名。 2. 掌握不饱和烃的化学反应及其应用,熟练掌握应用亲电加成反应历程,马氏规则及其影响因素判断加成反应的主要产物(或方向)。 3. 了解共轭体系的类型,掌握应用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判断亲电加成反应的速率。 4. 掌握鉴别烯烃、炔烃的化学方法。 5. 掌握各类碳正离子的稳定性顺序。 Ⅱ内容提要 一.不饱和烃的结构 1. 烯烃的官能团是碳碳双键,形成双键的两个碳原子是sp2杂化。碳碳双键是由一个碳碳σ键和一个碳碳π键组成,具有刚性,不能绕碳碳双键自由旋转。π键的键能较小,易被极化,容易和亲电试剂发生亲电加成反应。 2. 在炔烃分子中碳碳叁键是官能团,形成叁键的两个碳原子是sp杂化,碳碳叁键是直线型,其中两个π键相互垂直。sp杂化的碳原子的电负性较sp2杂化的碳原子电负性大,所以炔烃中的π键比烯烃的π键较难极化,亲电加成反应炔烃较烯烃难。 3. 共轭二烯烃在结构特征上是指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交替排列的情况。即分子中有四个sp2杂化的碳原子依次相连,称做共轭链。共轭二烯烃的四个sp2碳原子共存在于同一平面,形成两个π键的四个p轨道相互平行,π键电子可在共轭链上离域,这种共轭体系的π键又称离域大π键。它更易极化,亲电反应活性高于独立的π键。 4. 共轭体系是指在分子、离子或自由基中能够形成π键或p轨道离域的体系,在共轭体系中π键电子或p轨道电子不是定域,而是离域的。这种电子在共轭体系中离域并传递的电子效应称共轭效应。共轭体系与非共轭体系相比较,具有较低的热力学能,有较高的化学反应活性和特有的化学性质,存在有键长平均化现象。共轭体系又具体分为:π–π共轭体系、p–π共轭体系、p–p共轭体系、σ–π超共轭体系和σ–p超共轭体系。 5. 共轭效应是指π键电子或p轨道电子在共轭体系中间离域并传递而产生的电子效应,仅存在于共轭体系中;诱导效应则是指σ键电子在σ键中偏移并传递的电子效应,存在于所有的极性σ键中。共轭效应的强弱不随共轭链的增长而变化,诱导效应则随着σ键的增长而迅速减弱。 6. 不同的烯烃结构对亲电加成反应活性和反应取向不同,反应活性指反应速率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双键上电子云密度越大,亲电反应活性越大。反应取向是指区域选择性,即当反应有可能产生几种异构体时,只生成或主要生成一种产物。反应活性和反应取向于官能团直接相连的基团的性质有密切关系。双键碳原子连接有斥电子基团时,亲电反应活性增大,主要产物遵循马氏规则;双键碳原子连接有吸电子基团时,亲电反应活性降低,主要产物反马氏规则。

烷烃烯烃炔烃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 脂肪烃 什么样的烃是烷烃呢?请大家回忆一下。 一、烷烃 1、结构特点和通式:仅含C —C 键和C —H 键的饱和链烃,又叫烷烃。(若C —C 连成环状,称为环烷烃。) 烷烃的通式:C n H 2n+2 (n ≥1) 接下来大家通过下表中给出的数据,仔细观察、思考、总结,看自己能得到什么信息? 表2—1 部分烷烃的沸点和相对密度 名称 结构简式 沸点/ºC 相对密度 甲烷 CH 4 -164 0.466 乙烷 CH 3CH 3 -88.6 0.572 丁烷 CH 3(CH 2) 2CH 3 -0.5 0.578 (根据上表总结出烷烃的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 2、物理性质 烷烃的物理性质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呈规律性变化,沸点逐渐升高,相对密度逐渐增大;常温下的存在状态,也由气态(n ≤4)逐渐过渡到液态、固态。还有,烷烃的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易溶于有 我们知道同系物的结构相似,相似的结构决定了其他烷烃具有与甲烷相似的化学性质。 3、化学性质(与甲烷相似) (1 )取代反应 如:CH 3CH 3 + Cl 2 → CH 3CH 2Cl + HCl (2)氧化反应 C n H 2n+2 + — O 2 → nCO 2 +(n+1)H 2O 烷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接下来大家回忆一下乙烯的结构和性质,便于进一步学习烯烃。 二、烯烃 1、概念: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链烃叫做烯烃。 通式:C n H 2n (n ≥2) 例: 乙烯 丙烯 1-丁烯 2-丁烯 师:请大家根据下表总结出烯烃的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 表2—1 部分烯烃的沸点和相对密度 名称 结构简式 沸点/ºC 相对密度 乙烯 CH 2=CH 2 -103.7 0.566 丙烯 CH 2=CHCH 3 -47.4 0.519 (根据上表总结出烯烃的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 2、物理性质(变化规律与烷烃相似) 烯烃结构上的相似性决定了它们具有与乙烯相似的化学性质。 3、化学性质(与乙烯相似) (1)烯烃的加成反应:(要求学生练习) ;1,2 一二溴丙烷 ;丙烷 2——卤丙烷 (简单介绍不对称加称规则) (2) (3)加聚反应: 聚丙烯 光照 3n+1 2 点燃

烷烃烯烃炔烃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 脂肪烃 什么样的烃是烷烃呢 请大家回忆一下.. 一、烷烃 1、结构特点和通式:仅含C —C 键和C —H 键的饱和链烃;又叫烷烃..若C —C 连成环状;称为环烷烃.. 烷烃的通式:C n H 2n+2 n ≥1 接下来大家通过下表中给出的数据;仔细观察、思考、总结;看自己能得到什么信息 表2—1 部分烷烃的沸点和相对密度 名称 结构简式 沸点/oC 相对密度 甲烷 CH 4 -164 0.466 乙烷 CH 3CH 3 -88.6 0.572 丁烷 CH 3CH 2 2CH 3 -0.5 0.578 根据上表总结出烷烃的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 2、物理性质 烷烃的物理性质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呈规律性变化;沸点逐渐升高;相对密度逐渐增大;常温下的存在状态;也由气态n ≤4逐渐过渡到液态、固态..还有;烷烃的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易溶于有 我们知道同系物的结构相似;相似的结构决定了其他烷烃具有与甲烷相似的化学性质.. 3、化学性质与甲烷相似 1取代反应 如:CH 3CH 3 + Cl 2 →CH 3CH 2Cl + HCl 2氧化反应 C n H 2n+2 + — O 2 → nCO 2 +n+1H 2O 烷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接下来大家回忆一下乙烯的结构和性质;便于进一步学习烯烃.. 二、烯烃 1、概念: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链烃叫做烯烃.. 通式:C n H 2n n ≥2 例: 乙烯 丙烯 1-丁烯 2-丁烯 师:请大家根据下表总结出烯烃的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 表2—1 部分烯烃的沸点和相对密度 名称 结构简式 沸点/oC 相对密度 乙烯 CH 2=CH 2 -103.7 0.566 丙烯 CH 2=CHCH 3 -47.4 0.519 根据上表总结出烯烃的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 2、物理性质变化规律与烷烃相似 烯烃结构上的相似性决定了它们具有与乙烯相似的化学性质.. 3、化学性质与乙烯相似 1烯烃的加成反应:要求学生练习 ;1;2 一二溴丙烷 光3n+1 点

高二化学二烯烃

二烯烃、苯及其同系物 学习目标: 1.了解二烯烃的结构特点及1,2-加成和1,4-加成两种加成方式。2.理解和掌握苯及其同系物与卤素单质、浓硫酸、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等的反应。 重点、难点:苯及其同系物的性质。 一、二烯烃 1.烯烃的分类 2.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⑴1,2-加成 CH2=CH-CH=CH2+Br2CH2Br-CHBr-CH=CH2 ⑵1,4-加成 CH2=CH-CH=CH2+Br2CH2Br-CH=CH-CH2Br ⑶天然橡胶的主要成分 CH2-C=CH— n

聚异戊二烯 二、烯烃、炔烃的同分异构体 1.同碳原子数的烯烃与环烷烃为同分异构体。 2.同碳原子数的炔烃与二烯烃、环烯烃为同分异构体。 三、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性质 1.取代反应 ⑴与卤素单质的反应 苯与溴单质的反应 甲苯与溴单质的反应 甲苯与溴单质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 注意: ①该反应中所用的是液溴(溴单质),不是溴水,苯与溴水不反应,但能发生萃取。混合后溶液中的现象为:上层为橙红色,下层为无色。 ②该反应中的催化剂是Fe ,但是实际上起催化作用的是FeBr3。 ③该反应不需加热,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④溴苯是无色液体,密度比水大。 ⑵硝化反应 苯与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液反应

甲苯与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液的反应 注意: ①该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吸水剂。 ②该反应的加热温度为55℃~60℃,应用水浴加热。 ③硝基苯是一种带有苦杏仁味的、无色油状液体,密度比水大,有毒。 ④2,4,6-三硝基甲苯又称为梯恩梯(TNT),是一种淡黄色晶体, 不溶于水,是一种烈性炸药。 ⑤该反应说明甲基对苯环的影响,使其邻对位H原子变的活泼,容易发生反应。 ⑶磺化反应 苯与浓硫酸的反应 注意: ①该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反应物、吸水剂。 ②该反应用的是可逆符号。 ③该反应所需的温度为70℃~80℃,仍需要水浴加热。 ④前面所学需要水浴加热的反应或实验有: 2.加成反应 苯与氢气的反应

丁13二烯与丙炔醛的双烯合成方程式

丁13二烯与丙炔醛的双烯合成方程式 丁-1,3-二烯(也称为丁二烯)与丙炔醛(也称为丙炔醛)的反应可以通过以下的方程式来表示: 丁-1,3-二烯 + 丙炔醛→ 丁烯-3-酮 在这个反应中,丁-1,3-二烯(C4H6)和丙炔醛(C4H4O)反应生成丁烯-3-酮(C6H8O)。这个反应是通过将一个丁烯单元与一个炔烃单元进行烯炔反应而发生的。 丁-1,3-二烯是一种含有两个碳-碳双键的需要通过合成方法来制备的化合物。一种常用的合成方法是通过在二氯甲烷 (CH2Cl2)中用氢氧化钾(KOH)处理2-溴异丁烷 (CH3CH=CHCH2Br)。这个反应会在两个碳-碳双键之间引入一个羰基。 丙炔醛是一种含有一个碳-氧双键和一个碳-碳三键的炔烃。它可以通过将氢氧化钠(NaOH)处理丙炔溶液来制备。这个反应会将氢氧化钠去脱氢并在其上引入一个羰基。 当丁-1,3-二烯和丙炔醛反应时,一个碳-碳双键上的一个共轭π-电子可以与丙炔醛上的碳-氧双键发生反应。这个反应会形成一个新的碳-碳双键和一个羰基。这个产物即为丁烯-3-酮。 丁烯-3-酮是一种含有一个碳-碳双键和一个羰基的化合物。它可以通过将它的转角酮(C6H10O)与氢氧化钠反应来合成。这个反应会引入一个额外的碳-碳双键并将转角酮的氧原子替

换为羰基。 在实际的化学反应中,可以使用不同的催化剂和溶剂条件,以及对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进行调控来调整反应的产率和选择性。这些优化条件将在实验室进行系统的优化研究,以获得最佳的反应结果。 此外,丁-1,3-二烯与丙炔醛反应的机理也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通过使用不同的实验技术,包括质谱,核磁共振等,可以确定反应中的中间体和过渡态。这些结果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反应的发生机制,并为优化和改进该反应提供指导。 该反应具有重要的合成意义,因为它可以合成具有双烯结构的有机分子。双烯结构的有机分子在药物合成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对丁-1,3-二烯与丙炔醛反应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和学术价值。

炔和二烯烃

炔和二烯烃 第四章炔烃和二烯烃 I leave uncultivated today, was precisely yesterday perishes tomorrow which person of the body implored. 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哈佛图书馆墙上训言之2 学习要求 1.掌握炔烃及二烯烃的命名法。2.掌握炔烃中叁键的结构及SP杂化。 3.掌握炔烃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炔氢的反应,酸性。4.掌握共轭二烯烃的反应:1,4-加成和1,2-加成, Diels-Alder反应。5.掌握烷烃、烯烃和炔烃的鉴别6.理解丁二烯的分子结构,离域,共振论。 7.理解速度控制和平衡控制。 8.了解炔烃及二烯烃的物理性质。 9. 了解二烯烃的分类。 10. 了解Lindlar、Birch催化剂。 作业 P94 2,5,7,10,11,14 Ⅰ炔烃 一、炔烃的结构 炔烃分子通式CnH2n-2,相对于同样碳数的烷烃少4个氢原子,分子内含有“C C”键 官能团 CC 1个C sp—C spσ键 2碳个原相子互(垂sp直杂的化π)键 乙炔分子的结构示意图 乙炔分子的电子云分布 一、炔烃的结构 图乙炔分子的结构 一、炔烃的结构 官能团 S % 键长键能 C C (sp3 ) 25 154 347 C C (sp2 ) 33 134 611 C C (sp ) 50 120 837

随S成分增加, 碳碳键长缩短;随S成分增加, 碳原子电负性增大(sp 3.29 sp2 2.73 sp3 2.48) 预测下列化合物中C-H键的键长、键能大小顺序 CH3 CH3 键能 CH2 CH2 HCCH CH 键长 CH CH 键长/nm 键能/kJ mol-1 0.110 410 0.108 423 0.106 460 二、炔烃的异构与命名 异构命名 构造异构 ------官能团位置异构及碳链异构 立体异构× 与烯烃相似,改“烯”为“炔” 主链同时含有烯键和炔键时,命名为某烯-几-炔 选择含有三键的链为主链各不饱和键位号和最小双键、三键位号相同,双键优先 CH3C CCHCH2CH=CHCH3 5-乙烯C基H-=2C-辛H2烯?-6-炔 7 6 54 3 CH3CHCHCH2C Cl CH3 21 CCH3 5-甲基-6-氯-2-庚炔 CH3CH=CHC ≡CH 3-戊烯-1-炔

【暨南大学有机化学-练习题】第4章 二烯烃和炔烃

第四章 二烯烃和炔烃 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 (1)C (2)CH 2CH CH 3 CH 3 C CH 3 (CH 3)3C C C C C C(CH 3)3 2.用简便的化学方法鉴别: (1)2-甲基丁烷 (2)3-甲基-1-丁烯 (3)3-甲基-1-丁炔 用简单化学主法鉴别环已二烯,苯和1-已炔。 3.完成下列反应: (1)2CH 3C C -Na + BrCH 2CH 2Br 液氨 ?(2)CH 3C CCH 3H 2 pd-BaSO 4喹啉 ? ++ (3)

2.+ C OCH 3 O 4.某化合物A和B含碳88.89%氢11.11%。这两种化合物都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A与AgNO3的氨溶液作用生成沉淀,氧化A得CO2及丙酸 CH3CH2COOH。B不与AgNO3的氨溶液作用,氧化时得CO2及草酸 HOOC-COOH。试写出化合物A和B的结构式。 5.化合物C的分子式为C5H8,与金属钠作用后再与1-溴丙烷作用,生成分子式为C8H14的化合物D。用KMnO4氧化D得到两种分子式均为C4H8O2的酸(E,F),后者彼此互为同分异构体。C在HgSO4的存在下与稀H2SO4作用时可得到酮G。试写出化合物C,C,E,F,G的结构式,并用反应式表示上述转变过程。 一、选择题 3、下列化合物加入,有白色沉淀的是 A. B. C. D. 4、下列化合物酸性最强的是 . B. C. D. 比较下列各组化合物的性质酸性强弱 A. 乙烯,乙炔

2. 某烃的分子式是C 5H 8,当它与氯化亚铜的氨溶液作用时,有砖红色沉淀产生,该烃可能的构造式是 ( ) A B C 3.下列化合物按氢化热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 a. 1,4-戊二烯 b. 1,3-戊二烯 c. 2,3-戊二烯 第四章 二烯烃和炔烃 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 (1)C (2)CH 2CH CH 3 CH 3 C CH 3 (CH 3)3C C C C C C(CH 3)3 2.用简便的化学方法鉴别: (1)2-甲基丁烷 (2)3-甲基-1-丁烯 (3)3-甲基-1-丁炔 3.完成下列反应: (3) (4) 4.某化合物A 和B 含碳88.89%氢11.11%。这两种化合物都能使溴的CCl 4溶液褪色。A 与 AgNO 3的氨溶液作用生成沉淀,氧化A 得CO 2及丙酸CH 3CH 2COOH 。B 不与AgNO 3的氨溶液作用,氧化时得CO 2及草酸HOOC-COOH 。试写出化合物A 和B 的结构式。 5.化合物C 的分子式为C 5H 8,与金属钠作用后再与1-溴丙烷作用,生成分子式为C 8H 14 的化合物D 。用KMnO 4氧化D 得到两种分子式均为C 4H 8O 2的酸(E ,F ),后者彼此互为同分异构体。C 在HgSO 4的存在下与稀H 2SO 4作用时可得到酮G 。试写出化合物C ,C ,E ,F ,G 的结构式,并用反应式表示上述转变过程。 6. 一、选择题 3、下列化合物加入 ,有白色沉淀的是

炔烃与二烯烃

炔烃与二烯烃 44 第四章炔烃和二烯烃 第一节炔烃 炔烃是含有(triple bond)。二烯烃是含有两个C=C的不饱烃。两者都比碳原子数目相同的单烯烃少两个氢原子,通式CnH2n-2. 一、炔烃的结构 乙炔的分子式是C2H4,构造式碳原子为sp杂化。 两个sp杂化轨道向碳原子核的两边伸展,它们的对称轴在一条直线上,互成180°。 在乙炔分子中,两个碳原子各以一个sp轨道互相重叠,形成一个C-Cσ键,每个碳原子又各以一个sp轨道分别与一个氢原子的1s轨道重叠形成C-Hσ键。 此外,每个碳原子还有两个互相垂直的未杂化的p轨道(px,py),它们与另一碳的两个p轨道两两相互侧面重叠形成两个互相垂直的π键。 两个正交p轨道的总,其电子云呈环形的面包圈。 故乙炔的叁键是由一个σ键和两个相互垂直的π键组成。两个π键的电子云分布好像是围绕两个碳原子核心的圆柱 45 状的π电子云。乙炔分子中两个碳原子的sp轨道,有性质,s轨道中的电子较接近了核。因此被约束得较牢, sp轨道比sp2轨道要小,因此sp杂化的碳所形成的键比sp2杂化的碳要短,它的p 电子云有较多的重叠。现代物理方法证明:乙炔中所有的原子都在一条直线上,键的键长为0.12nm,比C=C键的键长短。就是说乙炔分子中两个碳原子较乙烯的距离短,原子核对于电子的吸引力增强了。键能为835KJ/mol. (第一个π键能225 835-610=225)(C=C 610 KJ/mol, π键能264.4 610-345.6=264.4;C-C 345.6KJ/mol)

二、炔烃的命名 炔烃的命名法和烯烃相似,只将\烯\字改为\炔\。 如: 若同时含有叁键和双键,这类化合物称为烯炔。它的命名首先选取含双键和叁键最长 的碳链为主链。位次的编号通常使双键具有最小的位次。 三、炔烃的物理性质 炔烃的沸点比对应的烯烃高10-20°C,比重比对应的烯烃稍大,在水里的溶解度也比烷、烯烃大些。四、炔烃的化学性质 反应都发生在叁键上,叁键是炔烃的官能团。 1. 催化氢化 炔烃能与两分子H2加成,断开一个π键,加入一分子H2,成为烯烃;然后再断开第二个π键加入另一分子H2成为烷烃。① 第一个π键键能225 KJ/mol C=Cπ键键能264.4 KJ/mol 常常是第一步反应的速率比第二步快,因此在适当的条件下,炔烃的加成可以终止在 第一步,生成烯烃衍生物。如在弱的氢化催化剂(Pd或Ni)和适量的氢气中,炔烃可以 被氢化到烯烃。若在强的氢化催化剂(Pt)和过量的氢气中,则炔烃被氢化成烷烃。 ②选择一定的催化剂,能使炔烃氢化停留在烯烃阶段,并还可控制产物的构型。 (�。� Lindlar 催化剂和P-Z催化剂催化氢化,主要生成顺式烯烃。 Lindlar 催化剂:用醋酸铅钝化后的沉积在碳酸钙上的钯:[ Pd/CaCO3] P-Z催化剂:Ni2B,它是有醋酸镍 和钠硼氢制成。 46 催化剂加氢顺式加成产物。机理: (1) (2) (3) (4)

有机化学鉴别方法的总结一各类化合物的鉴别方法烯烃二烯炔烃

有机化学鉴别方法的总结一各类化合物的鉴别方法 烯烃二烯炔烃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有机化学鉴别方法的总结 一.各类化合物的鉴别方法 1.烯烃、二烯、炔烃: (1)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红色腿去 (2)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腿去。 2.含有炔氢的炔烃: (1)硝酸银,生成炔化银白色沉淀 (2)氯化亚铜的氨溶液,生成炔化亚铜红色沉淀。1 3.小环烃:三、四元脂环烃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腿色 4.卤代烃:硝酸银的醇溶液,生成卤化银沉淀;不同结构的卤代烃生成沉淀的速度不同,叔卤代烃和烯丙式卤代烃最快,仲卤代烃次之,伯卤代烃需加热才出现沉淀。 5.醇: (1)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鉴别6个碳原子以下的醇); (2)用卢卡斯试剂鉴别伯、仲、叔醇,叔醇立刻变浑浊,仲醇放置后变浑浊,伯醇放置后也无变化。6.酚或烯醇类化合物: (1)用三氯化铁溶液产生颜色(苯酚产生兰紫色)。 (2)苯酚与溴水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 7.羰基化合物: (1)鉴别所有的醛酮:2,4-二硝基苯肼,产生黄色或橙红色沉淀; (2)区别醛与酮用托伦试剂,醛能生成银镜,而酮不能; (3)区别芳香醛与脂肪醛或酮与脂肪醛,用斐林试剂,脂肪醛生成砖红色沉淀,而酮和芳香醛不能;(4)鉴别甲基酮和具有结构的醇,用碘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黄色的碘仿沉淀。 8.甲酸:用托伦试剂,甲酸能生成银镜,而其他酸不能。 9.胺:区别伯、仲、叔胺有两种方法 (1)用苯磺酰氯或对甲苯磺酰氯,在NaOH溶液中反应,伯胺生成的产物溶于NaOH;仲胺生成的产物不溶于NaOH溶液;叔胺不发生反应。 (2)用NaNO2+HCl: 脂肪胺:伯胺放出氮气,仲胺生成黄色油状物,叔胺不反应。 芳香胺:伯胺生成重氮盐,仲胺生成黄色油状物,叔胺生成绿色固体。 例1.用化学方法鉴别丁烷、1-丁炔、2-丁炔。 分析:上面三种化合物中,丁烷为饱和烃,1-丁炔和2-丁炔为不饱和烃,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可区别饱和烃和不饱和烃,1-丁炔具有炔氢而2-丁炔没有,可用硝酸银或氯化亚铜的氨溶液鉴别。 例2.用化学方法鉴别氯苄、1-氯丙烷和2-氯丙烷。 分析:上面三种化合物都是卤代烃,是同一类化合物,都能与硝酸银的醇溶液反应生成卤化银沉淀,但由于三种化合物的结构不同,分别为苄基、二级、一级卤代烃,它们在反应中的活性不同,因此,可根据其反应速度进行鉴别。 例3.用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化合物 苯甲醛、丙醛、2-戊酮、3-戊酮、正丙醇、异丙醇、苯酚 分析:上面一组化合物中有醛、酮、醇、酚四类,醛和酮都是羰基化合物,因此,首先用鉴别羰基化合物的试剂将醛酮与醇酚区别,然后用托伦试剂区别醛与酮,用斐林试剂区别芳香醛与脂肪醛,用碘仿反应鉴

高二化学二烯烃和炔烃1

嘴哆市安排阳光实验学校高二化学二烯烃和炔烃人教实验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二烯烃和炔烃 1、二烯烃 2、乙炔和炔烃 二. 重点、难点 二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三. 教学过程 (一)二烯烃 [练习]写出下列键线式所表示物质的结构简式和名称,并指出其官能团及数目。 结构简式:CH2=CHCH=CH2名称:1,3-丁二烯官能团:C=C 结构简式:CH2=CHCH=CH2名称:1,3-丁二烯官能团:C=C 1、二烯烃的定义:分子里含有两个双键的链烃叫做二烯烃。1,3-丁二烯是二烯烃里的最重要的代表物。 [思考]1,3-丁二烯分子里有几个不饱和碳原子?有几个碳原子共平面?有几个原子共平面?其同系物中含有几个碳碳双键? 2、二烯烃的通式:二烯烃比烯烃多一个双键,少两个氢原子,所以二烯烃的通式是C n H2n-2。(n≥3) 3、二烯烃的加成反应:二烯烃有2个双键,也能象烯烃那样起加成反应。但由于它有2个双键,起加成反应时有两种情况:(1)1,4加成:2个双键里比较活泼的键一起断裂,同时又生成1个新的双键。(2)1,2加成:2个双键里只有1个双键里的比较活泼的键断裂。在通常情况下,1,4加成产物是主要的,1,4加成反应在生产中也有重要意义。 1,4加成反应:CH2=CH—CH=CH2+Br2→ Br—CH2─CH=CH—CH2—Br 1,2—加成反应:CH2=CH—CH=CH2+Br2→ [思考]1,3-丁二烯与氢气完全加成,生成物是什么?1,3-丁二烯与溴水完全加成,溴原子加在几个碳原子上?写出它们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写出异戊二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异戊二烯(天然橡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注意:二烯烃以1,4加成的方式形成高聚物;链节碳原子数目为4“共四有双”) (二)乙炔和炔烃 1、炔烃: (1)定义:分子里含有碳碳三键的一类链烃叫做炔烃。 (2)炔烃的通式:烯烃在组成上比等碳原子数的饱和烷烃少两个氢,通式变为C n H2nn H2n-2(n≥2)。乙炔是最简单的炔烃。 (3)炔烃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与烷烃、烯烃相似。 ①随着分子里碳原子数的增加,也就是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熔沸点逐渐升高,相对密度逐渐增大; ②炔烃中n≤4时,常温常压下为气态,其他的炔烃为液态或者固态; ③炔烃的相对密度一般小于水的密度;

炔烃

炔烃 炔烃是分子中含有碳碳叁键的烃,炔烃比相应的烯烃少两个氢原子,通式为C n H2n-2。 1 炔烃的异构和命名 乙炔是最简单的炔烃,分子式为C2H2,构造式为HC ≡ CH。 根据杂化轨道理论,乙炔分子中的碳原子以sp杂化方式参与成键,两个碳原子各以一条sp杂化轨道互相重叠形成一个碳碳σ键,每个碳原子又各以一个sp轨道分别与一个氢原子的1s轨道重叠,各形成一个碳氢σ键。此外,两个碳原子还各有两个相互垂直的未杂化的2p轨道,其对称轴彼此平行,相互“肩并肩”重叠形成两个相互垂直的π键,从而构成了碳碳叁键。两个π键电子云对称地分布在碳碳σ键周围,呈圆筒形。 乙炔分子中π键的形成及电子云分布 其它炔烃中的叁键,也都是由一个σ键和两个π键组成的。 现代物理方法证明,乙炔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一条直线上,碳碳叁键的键长为0.12 nm,比碳碳双键的键长短,这是由于两个碳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密度较大,使两个碳原子较之乙烯更为靠近。但叁键的键能只有836.8 kJ•mol -1,比三个σ键的键能和(345.6 kJ•mol -1 × 3)要小,这主要是因为p轨道是侧面重叠,重叠程度较小所致。 乙炔分子的立体模型。由于叁键的几何形状为直线形,叁键碳上只可能连有一个取代基,因此炔烃不存在顺反异构现象,炔烃异构体的数目比含相同碳原子数目的烯烃少。 Kekule 模型 Stuart模型 乙炔的立体模型示意图 2 炔烃的结构 炔烃的系统命名法与烯烃相同,只是将“烯”字改为“炔”字。例如: CH3C≡CH CH3C≡CCH3(CH3)2CHC≡CH 丙炔 2-丁炔 3-甲基-1-丁炔分子中同时含有双键和叁键的化合物,称为烯炔类化合物。命名时,选择包括双键和叁键均在内的碳链为主链,编号时应遵循最低系列原则,书写时先烯后炔。 CH3-CH=CH-C≡CH CH2=CH-CH=CH-C≡CH 3-戊烯-1-炔 1,3-己二烯-5-炔 双键和叁键处在相同的位次时,应使双键的编号最小。 CH≡C-CH2-CH=CH2 1-戊烯-4-炔(不叫4-戊烯-1-炔)

第五章二烯烃的共轭效应

第五章 二烯烃的共轭效应 §一、二烯烃 一、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 二烯烃和炔烃是同分异构体,通式C n H 2n-2 (一) 分类:按照二个烯键在分子中的相对位置分: 积累式的二烯烃 双双双双双双双C 双 双双双 C=C=C CH 2=C=CH 2 共轭式二烯烃 C=C-C=C CH 2=CH-CH=CH 2 双双双双双双双双双双双 1双3双双双 孤立式的二烯烃 C=C-(CH 2 )n-C=C n > 1 双双双双双双双双双双双双双 其中:孤立式的二烯烃的性质和单烯烃相似。 每一个双键各行其势,彼此影响很小。 积累式的二烯烃数量少且实际应用也不多。 共轭式二烯烃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上都很重要。 所以,咱们讨论的是共轭二烯烃,它具有新的,特殊的性质。 (二) 命名:和烯烃相似,主如果别离指出烯键的数量和位置就行 2-双双-1双3-双双双 1双3双5-双三双 | | 双双 双双 CH 2=C CH=CH 2 CH 3 CH 2=CH-CH=CH-CH=CH 2 对多烯烃,每一个烯键都可能有顺反构型问题,二个烯键有二个顺反问题,组合起来就有三个顺顺,顺反,反反三种异构体

双双双-2双4-双 双 双(Z),(Z)- C=C CH 3H C=C CH 3 H H H 双双双-2双4双双双 双双双双双(Z),(Z)- 双双双-2双4-双 双 双(E),(E)- (三)一、3丁二烯的构象: CH 2=CH-CH=CH 2 C2双C3 双 双 双 双 双 双 双 双 双 双 双 双 双 双 双 双 C C CH 2CH 2H 双双双双双C2双C3双双 S-双- 1双3-双双双 S-Sigle 双C C CH 2CH 2 H H S-双-1双3双双双 双双双双双C2双C3双双双 性质上都是围绕单键旋转产生的,从能量上说S-反稳固,但在化学反映中参加反映时,S-反→S-顺。 二、共轭二烯烃的制法:工业制法 1、 丁烯脱氢: (1) 催化脱氢: CH 2=CH-CH 2-CH 3 CH 3-CH=CH-CH 3 CH 2=CH -CH=CH 2 + H 2 (2) 氧化脱氢: CH 2=CH-CH 2-CH 3 CH 3-CH=CH-CH 3 + 1/2 O 2 CH 2=CH -CH=CH 2 + H 2O 2、 丁烷脱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