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束缚应激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_王瑜

束缚应激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_王瑜

束缚应激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_王瑜
束缚应激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_王瑜

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以方测证研究

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以方测证研究 指导老师: 何建成 (上海中医药大学05中西医& 05中医专业&05康复,上海201203) 1 研究意义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多发于中老年,临床上以主要以锥体外系运动障碍为特征,表现为运动迟缓,静止震颤和强直,自主神经功能的障碍和痴呆等。原发性帕金森病最主要的化学病理为黑质神经元死亡,其致密部不能合成多巴胺,而致纹状体乙酰胆碱与多巴胺的功能失去平衡而发病,不仅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而且对感觉、认知也有严重影响。 2 研究进展 目前帕金森病的治疗仍然是针对其症状的控制,左旋多巴迄今是帕金森病的金标准治疗药物,但因其长期使用副作用明显。尤其是运动并发症已成为晚期PD 病人的主要生活障碍[1],临床使用局限性大;而手术治疗又存在严重的破坏性,寻找能够预防和延缓疾病进程的治疗方法成为迫切需要。大量的临床和实验资料显示: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效果明确、良好。中药在保护神经细胞、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抗兴奋性毒性等方面有其独特的疗效[2]。 帕金森病属于中医学”颤证”、”颤振”、”振掉”以及“肝风”等范畴,在许多中医古医籍中都有记载。然而,通过对大量的中医临床文献的整理,发现中医药将帕金森病的病因病机主要归纳为“虚”、“瘀”、“痰”三个方面;治法也集中在滋补肝肾、平肝熄风,活血化瘀,蠲痰散结三种治法的应用上;应用较多的中药方剂主要有天麻钩藤汤、定振丸、桃红四物汤、涤痰汤、温胆汤等。 本实验在经典的西医帕金森病动物模型基础上,进行以方测证(中医证型属性)研究,旨在探讨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的中医属性,以期为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提供动物模型,为药效学研究等提供理论依据。 3 研究目的 利用“以方测证”的经典研究方法,对帕金森病的中医证型进行研究。 4 实验材料 4.1 实验用药: 4.1.1天麻钩藤饮: 天麻9g、钩藤12g、石决明18g、山栀9g、黄芩9g、川牛膝12g、杜仲9g、桑寄生9g、夜交藤9g、砂茯神9g、益母草9g。浓度为3.08g/ml。 4.1.2桃红四物汤: 桃仁6g、红花4g、当归12g、川芎8g、熟地黄15g、白芍10g。浓度为1.49g/ml。 4.1.3涤痰汤: 姜半夏8g、胆南星8g、橘红6g、枳实6g、茯苓6g、人参3g、菖蒲3g、竹茹2g、

论述应激在典型情况下不同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以及预防应激的措施分析

课程名称:《家畜环境卫生与畜牧场设计》 论文题目:论述应激在在典型情况下不同发张阶段及其特点,以及预防应激的措施 学生姓名 专业 层次 批次 学号 学习中心 201 年3月6 日

目录 1前言 (1) 2猪应激综合征 (1) 3应激源及其猪应激反应的影晌 (1) 3.1 应激源 (1) 3.2 猪应激的危害 (2) 4猪应激反应的产生和发展阶段 (3) 5猪应激反应的发病机理 (4) 6应激效应的预防措施. (4) 6.1挑选抗应激猪种 (4) 6.2猪舍管理要科学合理,改善舍内环境条件 (4) 6.3合理分配饲料营养 (5) 7小结 (7) 参考文献 (7)

猪的应激反应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1前言:在养猪过程中的应激是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要出现的问题,如重视不够将造成严重的影响,应激造成的危害既有单一的,也有综合的,且其影响是多方面的。如能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妥善做好各项预防措施,必将大大降低应激引起的不必要的损失。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应激在典型情况下不同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以及预防应激的措施,猪应激综合征是指一些猪在应激因子的作用下,以异常高的频率发生的恶性高温综合征,是现代生产条件下常发生的一种疾病,猪死亡后肌肉常呈DFD和PSE征候,严重困扰着养猪业。本文就猪应激综合征的产生、征候及预防等几方面作了较全面的综述。 关键词:猪;应激综合征;应激源;预防;措施 2 猪应激综合征 应激是动物体受到体内外非特异的有害因子(应激原)的刺激所表现的机能障碍和防御反应,是指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异常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或者说应激是机体对向它提出任何要求所做的非特异性应答。应激反应初期,患猪肌肉和尾巴震颤,呼吸困难,皮肤红一阵白一阵,体温迅速升高,黏膜发绀。后期,肌肉显著僵硬,站立困难,眼球突出,高热,呈休克状态。应激反应最严重的,见不到任何症状就突然死亡,即所谓“突毙型综合征”。 Topel等于1968年将猪对应激敏感和产生劣质肉的综合征定名为“猪应激综合征”(Porcine Stress Syndrome,PSS),为世界所接受。猪应激综合征(Porcine Stress Syndrome,PSS),是猪受到应激刺激而出现的综合征候群,主要临床表现是肌肉紧张,由于肌糖元过量迅速酵解引发内分泌和代谢失调,出现一系列酸中毒征状,呼吸促迫,心跳加快,体温升高,严重者可致突然死亡;这种猪宰后会产生PSE 和DFD肉。 3 应激源及其猪应激反应的影晌 3.1 应激源

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图解

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制作图解 庄瑜制作 南京市第一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南京市心血管病医院心胸外科 https://www.doczj.com/doc/b715730549.html,/

制作前准备 1.器械:动物呼吸机,开胸制作心梗模型,维持呼吸至关重要。虽然据说某些牛人可以不用呼吸机,但是我想这是经验积累的结果,开始时必然要用;况且需要看此说明的人应该没有牛到这个程度。当然,如果你经费异常充足,不在乎死亡成千上万的大鼠也可以。 显微器械,最主要的是针持,大鼠胸腔、心脏均很小,常规器械无法进入胸腔缝扎。其他手术器械以眼科器械为主。 2.动物:应选择成年健康大鼠,耐受性较好。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每一只动物,包括死亡的大鼠。许多人都知道制作大鼠模型需要多练习,但是练习不是买一大批大鼠,不停地缝扎,然后不停地扔掉死的大鼠;当然,制作心梗模型死亡一些大鼠是很正常的事情。练习的前提是对大鼠解剖及操作过程的熟悉,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先找一份大鼠的解剖图谱,熟悉手术区域的解剖结构;同时研究实验流程,熟悉每一个实验步骤。大鼠死亡后,不要急着扔掉,利用它练习每一个你不熟悉的操作步骤,直到熟练为止。 3.实验者:实验者必须具有一种平和的、耐得住寂寞的心态,制作模型需要时间,尤其是早期,需要耐心、仔细的摸索;必须对每一个步骤进行认真地研究。最熟练的制作者做一只大鼠模型也需要30到40分钟的时间,加上准备及扫尾的时间,制作十只模型就需要一天的时间,如果你废寝忘食多用用功也可能做到15只左右,这样一天下来腰酸背痛是必然的,你能坚持多久?不熟练的话,一只就要两、三个小时;同时还要看着大鼠在你的手中死亡,这是很揪心的事情。因此,实验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心态,急于求成、难耐寂寞者不适合做此实验。 本人系气管切开插管,缝扎LAD制作模型。亦有人经口插管,液氮冷冻制作模型;不在本人讨论范围之内,哪位有经验的话可以传上来,一起讨论。最后祝各位早日成功!!

大鼠系统解剖简述

大鼠系统解剖简述

第一章皮肤 一、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 二、皮肤腺有皮脂腺、汗腺和乳腺。 1、皮脂腺分布在毛囊周围。口角部、肛门、包皮 和乳头周围有特化的皮脂腺。 2、汗腺,大鼠的汗腺只局限于足垫的皮肤。 3、乳腺 数量大鼠的乳腺共有6对,胸部3对,腹部1对,鼠蹊部2对。个别的大 鼠有5对或者7对。 大小和形态随大鼠的年龄和性周期有明显的变化。 部位包埋在皮下组织中,由结缔组织隔与胸壁和腹壁松松地相连。 第 二章骨 一.脊柱大鼠的脊柱由57-61块脊椎骨组成,包括颈椎7、胸椎13、腰椎6、荐锥4、 尾锥27-31块。锥式C7T13L6S4Cy27 -31。骨性标志为第二胸椎,其棘突最 高,超过其它脊椎骨。 1、颈椎和其它哺乳动物一样,恒为7块,全无 肋骨相连,横突上具有横突孔,供锥动 脉通过。 2、胸椎13块,椎骨的长度由前向后逐渐增加(由 2毫米增加到4毫米),锥管的直径平 均为3.3毫米,较颈部的锥管为狭窄。 3、腰椎6块,每块锥体的长度比较一致,约6

-7毫米。锥管直径由前面的4毫米向 后逐渐缩小至2毫米。 二、胸骨 共分为6节,最前一节为胸骨柄,第二到第五 节称为胸骨体,最后一节为剑突,棒状 的剑突后面接一盘状的剑状软骨。胸骨 柄长约10毫米。 第三章肌 肉系统(省略) 第四章消 化系统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及附属消化器官。消化管可 分为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部。 附属消化器官有齿、舌、唾液腺、肝和 胰。 第一节消化管 一、口腔 1、舌全长约30毫米,不具有正中系带, 但是有两条侧系带。 一、食管 分为颈、胸、腹三部。成年大鼠食管的颈-胸段长度约75毫米,腹段通过膈的食管裂孔在膈后的长度约15毫米,食管外径约2毫米。 位置:食管主要是沿气管背侧走行,仅在颈部稍偏左侧。 一、胃 位置:横位于腹腔的左前部,其壁 面几乎完全为肝的左叶所覆盖。 大小:胃重为体重的0.5%,属单室 胃。

心理压力与人体健康

心理压力与人体健康 压力定义:当一个人觉得无法应对环境要求时产生的负性感受和消极信念。压力事件会减弱人对疾病的自然抵抗力,因此,凡生活中出现重大的变化之后,人生病或遭遇意外的可能性会随之增大,所以都需要重新进行适应。当一个人经历重大生活变动时,死亡几率会提高。 ⒈压力的来源 ⑴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不仅直接造成不良后果,而且还有着长期效应,因此,重大生活事件能够较有效地预测人在1~2年内的健康状况(见表1 社会性再适应等级量表)。 ⑵日常生活中的“烦心事”:根据经常发生的、来自工作或家庭生活的“烦心事”,来预测人的健康状况,要比根据重大生活事件所做的预测更为准确。一般来说,那些压力强度高的“核心问题”都与工作、家庭或人际关系有关(见表2 日常生活中易使人产生心理压力的事件)。 ⑶长期过度操劳导致“心身耗竭综合征”:各行各业的工作压力正在增加,人们正疲于奔命,心身耗竭综合征正在袭击全球,很多人都饱受折磨:在心理方面,情绪容易波动,睡眠不稳,而且注意力无法集中;在生理方面,头晕目眩、腰酸背痛,或出现消化功能紊乱。如果忽视身体锻炼,无视饮食规律,劳动强度加重,心理压力过大,就会进而引发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救治不及,导致“过劳死”。 ⒉让人觉得某个事件有压力的原因 当人们生活上经历了很多转变或者发生巨变后,通常会感到压力甚至生病。然而,社会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认为,主观情境对人的影响会大于客观情境。一件事情是否算得上压力?压力是大是小?取决于个人对事件的看法而不是事件本身。因此,一个人的控制感、自我效能以及对人生负性事件的归因,都是个人心理调适和心身健康的重要决定因素。 ⑴个人控制感:人们通常喜欢评估能否控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其结果与个人的控制点有关。控制点指对已经发生的事情是在自己的控制之下(内控),还是超出了自己的控制(外控)的一般性期望。有内控点的人相信自己有很强的控制能力,往往认为自己要对所发生的一切事情负责。那些有外控点的人倾向于认为自己的生活是由运气、命运或他人决定的。内控点与健康、成就、社会活动积极性和幸福感相联系。 如果人们感觉能预测或控制各种应激源,那么大多数人就能容忍它们。对工作环境和活动有着最大控制的人─—比如经理主管人员和管理者─—很少会得病和感到有压力。而从事重复性工作和提升机会很少的雇员因对工作环境和活动的控制很小,所以他们更易得病和感到有压力。增强养老院里老人的控制感,让他们负起责任去照顾自己,能降低其死亡率。对于拥挤而言,并不是因为拥挤本身导致了压力的产生,而是个体感到不能控制或者躲避拥挤的环境因而产生了压力。对噪音的影响也是如此。控制感影响免疫系统,这就是它能帮助人们快速地从外科手术和一些疾病中康复的原因。对健康和幸福构成最大威胁的事情发生在你感觉无法摆脱一个不可预知而持续存在的情境。 ⑵自我效能:相信自己能够控制生活固然重要,但相信自己能够确实采取一些特定的行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也很重要。自我效能是指认为自己有能力执行特定行为以达成期望目标的信念。研究发现,自我效能的高低可以预测若干重要的健康行为,例如戒烟、减肥、减少胆固醇摄取以及规律运动的可能性。上述行为的预测并非如前所述的一般性的控制感,而是个人表现在特定行为上的信心。但是,一个人在某方面就算具备了很高的自我效能,例如很有把握自己能够有规律地参加体育运动,但在另一方面的自我效能却可能十分低,例如没有把握自己能够

睡眠剥夺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subtotal nephroectom y .Rats wer e randomized as three gr oups :Sham group ,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 )group and treat -ment group .1,25(OH )2D 3was administrated by i .p .injection of 25pmol calcitriol once daily for ten days .After 31days ,ordinary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and the expression of PCaR mRNA in all groups was investigated by semi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 -PCR ).(1)The concentrations of serum creatinine (SCr ),PTH in CRF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sha m gr oup (69.30±11.20vs 21.15±8.20μmol L ,P <0.05;256±72vs 41±7pg mL ,P <0.05),PTH levels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RF group (112±47vs 256±72pg mL ,P <0.05).(2)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levels of PCaR mR NA between CRF group and sham group (1.100±0.153vs 1.074±0.119),and so did it between CRF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1.131±0.108vs 1.074±0.119).In this model ,2°HPT developed without change of expression of PCa mR NA .The treat -ment of 1,25(OH )2D 3in the 2°HPT induced by subtotal nephroectom y had no effect on the expression of PCaR mRNA . Key words : chronic renal failure ;parathyroid gland calciu m -sensing receptor ;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 收稿日期:2000-11-06 修回日期:2001-04-25 文章编号:1001-6325(2001)05-0451-02 睡眠剥夺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袁义强,乔 鹏,章 茜,王书春,张 朝,王雨若 (河南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河南郑州450052) 中图分类号: Q428;R392 文献标识码:A 已有实验证明,睡眠剥夺或缺失可降低机体的防御能力。Brown [1]曾发现睡眠剥夺能使小鼠对流感病毒的抵抗力减弱,IL -1或胞壁肽可对抗这一改变。相继的研究显示白细胞介素与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可不同程度地促进睡眠[2]。睡眠是否与免疫有关,本文拟通过对睡眠剥夺大鼠T 细胞和B 细胞增殖反应的变化,来探讨睡眠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仪器及药品:刀豆蛋白A (Con A ),北京中山生物公 司;脂多糖(LPS ),Sigma 产品;四甲基偶氮唑盐(MTT ),瑞士FLUKA 产品;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日本产品;二甲基甲酰胺(DMF ),上海试剂一厂;绵羊红细胞(SRB C )及豚鼠血清,由河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酶联免疫检测仪,DG -3022型,华东电子管厂。 1.2 动物及分组:雄性SD 大鼠(河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94只,体重200~263g 。实验分2部分:部分睡眠剥夺和持续性睡眠剥夺。每部分实验又分2阶段进行。部分睡眠剥夺的第一阶段(观察脾细胞增殖反应及脾细胞分泌抗体功能)用鼠22只,分成2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1 只;第二阶段(观察迟发型超敏反应和免疫器官的变化)动物22只亦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1只。持续睡眠剥夺的观察指标同上,第一阶段用鼠26只,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3只;第二阶段24只,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2只。1.3 动物模型的建立:参照Rechtschaffen 睡眠剥夺法加以改良。持续睡眠剥夺为剥夺24h 睡眠,连续4d 。部分睡眠剥夺为剥夺12h 睡眠,连续4d 。 1.4 Con A 诱导脾细胞增殖反应[3]:用20%SRBC 致敏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继之对实验组大鼠剥夺睡眠,4d 后将两组动物同时处死,无菌操作快速取出脾脏,制备脾细胞悬液,细胞密度为 2.5×106cell mL 。96孔培养板每孔加细胞悬液0.1mL ,并加10mg L Con A 0.1mL 。37℃,5%CO 2培养箱中孵育66h 后,取出培养板,加5g L 的MTT 溶液10μL ,继续培养4h 后再次取出,从每孔中吸掉上清液0.1mL ,另加入0.1mL 的20%SDS ~50%D MF ,充分振动30min ,最后用酶联免疫检测仪测定其OD 值,检测波长570nm ,参考波长630nm ,以检测波长测出的OD 值减去参考波长测出的OD 值,这个OD 的差值来反应细胞的活性及其增殖能力。1.5 LPS 诱导脾细胞增殖反应[3]:按上述方法制备脾细胞悬

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电子教案

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与心理应激 一个人的心理状况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是不健康的,那么是什么因素在影响和决定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呢?我们认为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因素的关系可以用下式表示: 心理应激┼心身疾病 心理健康状况═——————————————————— 应付技能┼自信心┼社会支持┼心理营养 在这个公式里,分子上面的因素,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心理应激多种多样,工作中的失误和不顺利,恋爱婚姻与家庭关系的内部,个人的特殊遭遇或社会生活中的共同问题,如战争、洪水车祸等都足以构成人们的心理压力,出现心理生理的应激反应。如果这种反应持续时间过长,超过了个人承受的能力,就会对人的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导致心身疾病的产生。现代医学心理学把“哮喘”、“癌症”和“心脏病”等,都称作心身疾病,这些病都是由于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影响所导致的,其治疗及转归过程也明显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从某种程度上说,心理应激和心身疾病,都是生活中的客观存在,都是难以避免的。谁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谁都会有自己的心理压力。在这个公式中,如果分子上的成份越大而分母上的成分越小的话,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就会受到越大的消极的影响。相反如果加大分母的比重,提高个体的自信心,提高个体的心理应付技能,加强社会支持系统,提供适当的心理营养就可以降低分子对人产生的消极影响,甚至把消极的“压力”转化为积极的动力。“自信心”是一个人重要的内在品质,自信心越强,一个人对付心理压力乃至身心疾病的能力也就越强,他就越能调动自身资源来处理自己所面临的身心疾病和心理压力等问题。“社会支持”是指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能获得的他人在精神上的支持。社会联系包括家庭成员、朋友、同事、社会组织;精神上的支持指在社会中被尊重、被理解、被同情的主观体验。动物应激试验发现,如果动物处于应激状态下有同窝动物或动物母亲存在,或有熟悉的实验人员安抚,则可以减少小白鼠胃溃疡、地鼠的高血压、山羊实验性神经症和兔子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如果一个人能有一些与自己患难与共的朋友,有一个体贴入微的妻子或丈夫,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庭,那么当他遇到心理压力的时候,也就有一种强有力的支持和依靠。此外,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机构,也可以为遇到身心疾病和心理压力的人,提供及时而有力的帮助,提供必要的心理营养,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抵消身心疾病和心理压力对个体的消极影响。 第一节心理应激 一.心理应激的产生 心理应激是我们人类生活中的一种必然的存在,从大的方面来说,诸如国内或国际间的战争、地震、水灾、火灾等自然或人为的灾难,都必然会给人们乃至社会带来沉重的压力和负担。从小的方面来说,面临一次考试或考核,自己生病或亲友生病等等,也都会给正常生活带来意外的冲击和干扰,也都会成为我们心理应激的来源。

第十一章 习题集( 应激)

第十一章应激与相关疾病 一、目的及要求 1.掌握心理应激状态下的主要表现。 2.掌握急性心因性反应、延迟性心因性反应及适应障碍的临床特点与处理原则。 3.了解应激、应激源的涵义,了解常见的应激源包括哪些,了解影响个体对心理、社会应激源认知与评估的因素。 4.了解应激过程的中介机制、Selye的应激学说。 5.了解人类需要的分层和动机冲突受挫的常见表现形式。 6.要求学生懂得应激可以导致新的疾病或加重已有的疾病,因此,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要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抚慰,处处体现人文主义关怀。 二、各节应了解和掌握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 1.掌握处于应激状态的个体的主要表现。 2.了解刺激与反应的关系 3.了解应激过程的中介机制(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变化),了解应激与健康的关系(适度应激有益健康,应激过度则会致病)。 4.了解Selye的应激学说(全身适应综合症的三个阶段)。 5.了解常见的心理应激源;了解需要受挫、动机冲突与疾病的关系。 6.了解个体对应激源做出反应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第二节应激相关障碍 掌握急性心因性反应、延迟性心因性反应及适应障碍的主要临床特征。 第三节应激相关疾病的治疗 掌握此类疾病治疗的基本原则。

三、练习题 【选择题】 (一)A型题 1.有关刺激与反应以下哪一项最正确 A.物理刺激产生物理反应 B.化学刺激产生化学反应 C.语言刺激只引起心理反应 D.抽象刺激的作用强度大于物理刺激 E.从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到最复杂的人类,都有接受刺激和作出反应的能力 2.有关应激与应激源以下哪一项不对 A.应激即指对应激源作出的反应 B.应激源指导致个体出现应激的原因 C.处于应激状态下的个体常有内环境的紊乱 D.应激源有正性与负性之分 E 心理健康的个体是因为他们较少碰到应激源 3.以下哪项不是处于应激状态下的个体的表现 A.体内神经递质发生改变B.体内神经内分泌发生改变 C.可能导致脑功能损害D.可表现精神异常 E.常表现交感神经抑制而副交感神经兴奋 4.有关动机与冲突以下哪项不对 A.动机就是唤起、推动与维持行为去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B.动机的产生源于个体需要与主观愿望 C.动机的实现还要受到许多客观环境条件的限制 D.动机的好坏是引起应激的根源 E. 动机受挫,就有可能产生应激 5 以下哪项一般不是心理应激状态下的情绪特征 A.情绪不稳、易激惹 B.表情茫然 C.激情发作 D.焦虑不安、慌张恐惧 E.情感淡漠 6 以下哪一项不是急性心因性反应的特征 A.可出现意识障碍 B.精神运动性兴奋与抑制 C.内容常涉及心因与个人经历 D.病程一般不超过三个月

常见大鼠心肌梗塞模型建立方法对比

常见大鼠心肌梗塞模型建立方法对比 心肌梗塞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某支冠状动脉持续缺血,其所支配的心肌发生不可逆转坏死而形成的病理过程。90%以上的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血栓形成而引起的,较少见于冠状动脉痉挛,少数由栓塞、炎症、畸形等造成管腔狭窄闭塞,使心肌严重而持久缺血达1小时以上即可发生心肌坏死。心肌梗塞的发生常有一些诱因,包括过劳、情绪激动、大出血、休克、脱水、外科手术或严重心律失常等。美国每年约有150万人发生心肌梗塞。而在中国,近年来心肌梗塞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每年新发至少50万名患者,现存至少200万名患者。 为了更好地筛选有效治疗心肌梗塞的药物并研究心肌梗塞的发病机理,实验人员常以大鼠、兔和实验用小型猪来建立标准化的心肌梗塞模型。相对于其他动物,大鼠有许多优势: 1.大鼠的品系纯正,组内差异较少; 2.大鼠饲养成本低,造模前后管理较容易; 3.大鼠的冠脉系统侧支循环比较少,结扎后易出现一个比较固定的缺血区,能很大程度上提高造模的成功率; 4.大鼠心肌梗塞模型手术较小,单人就能操作。 下面我们将就较常见的几种大鼠心梗造模方法来进行一一详细介绍。 a.传统冠状动脉结扎法 冠状动脉结扎是最常选用的大鼠心肌梗塞造模方法,其具体操作步骤为:将大鼠用氯氨酮麻醉后接上小动物呼吸机,经左侧第4肋间剪开皮肤,钝性分离肌肉组织,打开胸腔并剪开心包膜,挤压出心脏,在左心耳与肺动脉圆锥之间穿线,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于分支的起点处约1~2mm),用Ⅱ导生理记录仪记录心电

图,心电图ST段弓背抬高示心肌梗塞造模成功。然后迅速将心脏放回胸腔,随即缝合胸腔及皮肤。假手术组(阴性对照组)除不结扎冠状动脉外,其余操作与手术动物相同,术后给予庆大霉素局部处理。 b.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法 除冠状动脉结扎法之外,药物注射法也常用于大鼠的心肌梗塞模型的建立。将大鼠用1%的戊巴比妥钠20~25mg/kg体重给予大鼠腹腔注射麻醉,直接按5mg/kg 体重,皮下注射4%异丙基肾上腺素(ISO),或直接将药物注入腹腔均可造模,每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2-8天,可造成心梗、心衰、冠状动脉痉挛。一般在注射后4-8周发病。 c.反复冷冻法 沿大鼠胸骨左缘前外侧第4肋间进入胸腔打开,充分暴露心脏,用浸过液氮的直径6mm铜棒充分接触左室游离壁,持续时间5s/次,随即闭合胸腔,待自主呼吸恢复正常后,按分组情况再次原位反复共3、5次或8次进行心肌冷冻损伤。 这三种大鼠的心肌梗塞模型的建立方法各有优缺点,通过对这三种方法所建立疾病类型、手术实验技术要求、实验室仪器要求、术后死亡率及造模稳定性等方面的对比,我们对比总结了这三种造模方法(如表1所示)。 表1.三种心肌梗塞造模方法对比 模型类型造模类型实验技能要求仪器要求死亡率造模稳定性 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急性心梗高需要小动物 呼吸机 较高高 冷冻法急性心梗较高需要小动物 呼吸机 较高低 药物注射法慢性心梗低无要求低较高从上表可见,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与冷冻法类似,均会造成大鼠的急性心肌

大鼠系统解剖简述概要

第一章皮肤 一、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 二、皮肤腺有皮脂腺、汗腺和乳腺。 1、皮脂腺分布在毛囊周围。口角部、肛门、包皮和乳头周围有特化的皮脂腺。 2、汗腺,大鼠的汗腺只局限于足垫的皮肤。 3、乳腺 数量大鼠的乳腺共有6对,胸部3对,腹部1对,鼠蹊部2对。个别的大鼠有5对或者7对。 大小和形态随大鼠的年龄和性周期有明显的变化。 部位包埋在皮下组织中,由结缔组织隔与胸壁和腹壁松松地相连。 第二章骨 一.脊柱大鼠的脊柱由57-61块脊椎骨组成,包括颈椎7、胸椎13、腰椎6、荐锥4、尾锥27-31块。锥式C7T13L6S4Cy27-31。骨性标志为第二胸椎,其棘突最高,超过其它脊椎骨。 1、颈椎和其它哺乳动物一样,恒为7块,全无肋骨相连,横突上具有横突孔,供锥动脉通过。 2、胸椎13块,椎骨的长度由前向后逐渐增加(由2毫米增加到4毫米),锥管的直径平均为3.3毫米,较颈部的锥管为狭窄。 3、腰椎6块,每块锥体的长度比较一致,约6-7毫米。锥管直径由前面的4毫米向后逐渐缩小至2毫米。 二、胸骨 共分为6节,最前一节为胸骨柄,第二到第五节称为胸骨体,最后一节为剑

突,棒状的剑突后面接一盘状的剑状软骨。胸骨柄长约10毫米。 第三章肌肉系统(省略) 第四章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及附属消化器官。消化管可分为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部。附属消化器官有齿、舌、唾液腺、肝和胰。 第一节消化管 一、口腔 1、舌全长约30毫米,不具有正中系带,但是有两条侧系带。 一、食管 分为颈、胸、腹三部。成年大鼠食管的颈-胸段长度约75毫米,腹段通过膈的食管裂孔在膈后的长度约15毫米,食管外径约2毫米。 位置:食管主要是沿气管背侧走行,仅在颈部稍偏左侧。 一、胃 位置:横位于腹腔的左前部,其壁面几乎完全为肝的左叶所覆盖。 大小:胃重为体重的0.5%,属单室胃。 形态:胃小弯朝向背前方,食管在其中部入胃。胃大弯朝向腹后方,其边缘有双层的口袋状大网膜。贲门部外观呈半透明状,内壁有粘液腺。 三、小肠 1、十二指肠 长度:长约100毫米。 位置:从幽门发出向右后行,再折向前终于右侧。可分为降支(向右后行)、横支(水平部)、升支(向前行),它们构成一个不完全的环,包围着部分胰腺。

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与心理应激 一个人得心理状况可能就是健康得,也可能就是不健康得,那么就是什么因素在影响与决定着一个人得心理健康状况呢?我们认为个体得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因素得关系可以用下式表示: 心理应激┼心身疾病 心理健康状况═——————————————————— 应付技能┼自信心┼社会支持┼心理营养 在这个公式里,分子上面得因素,对人得心理健康有很大得消极影响。心理应激多种多样,工作中得失误与不顺利,恋爱婚姻与家庭关系得内部,个人得特殊遭遇或社会生活中得共同问题,如战争、洪水车祸等都足以构成人们得心理压力,出现心理生理得应激反应。如果这种反应持续时间过长,超过了个人承受得能力,就会对人得健康构成严重得威胁,导致心身疾病得产生。现代医学心理学把“哮喘”、“癌症”与“心脏病”等,都称作心身疾病,这些病都就是由于身体与心理得双重影响所导致得,其治疗及转归过程也明显受心理因素得影响与制约。 从某种程度上说,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都就是生活中得客观存在,都就是难以避免得。谁都会遇到不顺心得事,谁都会有自己得心理压力。在这个公式中,如果分子上得成份越大而分母上得成分越小得话,一个人得健康状况就会受到越大得消极得影响。相反如果加大分母得比重,提高个体得自信心,提高个体得心理应付技能,加强社会支持系统,提供适当得心理营养就可以降低分子对人产生得消极影响,甚至把消极得“压力”转化为积极得动力。“自信心”就是一个人重要得内在品质,自信心越强,一个人对付心理压力乃至身心疾病得能力也就越强,她就越能调动自身资源来处理自己所面临得身心疾病与心理压力等问题。“社会支持”就是指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能获得得她人在精神上得支持。社会联系包括家庭成员、朋友、同事、社会组织;精神上得支持指在社会中被尊重、被理解、被同情得主观体验。动物应激试验发现,如果动物处于应激状态下有同窝动物或动物母亲存在,或有熟悉得实验人员安抚,则可以减少小白鼠胃溃疡、地鼠得高血压、山羊实验性神经症与兔子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得发生。如果一个人能有一些与自己患难与共得朋友,有一个体贴入微得妻子或丈夫,有一个温暖幸福得家庭,那么当她遇到心理压力得时候,也就有一种强有力得支持与依靠。此外,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机构,也可以为遇到身心疾病与心理压力得人,提供及时而有力得帮助,提供必要得心理营养,提高机体得“免疫力”,抵消身心疾病与心理压力对个体得消极影响。 第一节心理应激 一.心理应激得产生 心理应激就是我们人类生活中得一种必然得存在,从大得方面来说,诸如国内或国际间得战争、地震、水灾、火灾等自然或人为得灾难,都必然会给人们乃至社会带来沉重得压力与负担。从小得方面来说,面临一次考试或考核,自己生病或亲友生病等等,也都会给正常生活带来意外得冲击与干扰,也都会成为我们心理应激得来源。 格拉斯通在1978年在《测验您自己得心理健康:自我评价工作手册》一书中指出,有以下类型得生活变化,会给人带来明显得心理压力:(1)就任新职,就读新得学校,搬迁新居等。(2)恋爱或失恋,结婚或离婚等。(3)生病或身体不适等。(4)怀孕生子、初做父母。(5)更换工作或失业。(6)进入青春期。(7)进入更年期。(8)亲友死亡。(9)步入老年。 雷瑟斯与奈维德1983年在她们合作得专著:《适应与成长:生活得挑战》一书中指出了心理压力来源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1)日常生活规律得改变:比如变迁新居,更换工作,转换学校,结婚成家,生儿育女,开始做人父母等。(2)身体病痛或不舒服:包括自己所感到得生理疼痛、生病或者就是由于气候环境变化所引起得不适感等。(3)抑郁或焦虑:包括由于某种事件或情景所引起得情绪低落与焦虑不安,以及由于个人得气质或性格所造成得长时期抑郁与焦虑。(4)遭受挫折:

第八章 应激来源与影响

第八章应激来源及影响 (一)应激与应激源 简单运用: 结合实际说说什么样的刺激会成为应激源 (负性事件不可控性不确定性模糊性挑战极限)→ 生理/心理/社会性应激源领会: 1.应激研究的意义 应激源是引发反应的实际事件。对应激源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哪些事件更容易引起应激。 2.应激的性质 应激有时是不好的,而有时则是好的。分为烦恼与正应激。烦恼是指那些有破坏性的或不愉快的应激。正应激是一种积极的唤起,是一种挑战,可以加深意识,增加心理警觉,还经常会启发我们的高级的认知和行为表现。 3.应激源的类型及特征 类型: 1)生物性应激源: 这是借助于人的肉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的刺激物,包括各种物理、化学刺激在内的生物性刺激。 2)心理性应激源: 这是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现实中经常发生的动机冲突、挫折情境、人际关系失调及预期的或回忆的紧张状态。 3)社会文化性应激源:

社会文化因素是造成人的应激状态的最普遍最重要的应激源,尤其是急剧的社会文化的大变动。 特征:1)负性事件2)不可控性3)不确定性4)模糊性5)挑战极限 识记 1.应激 i.应激被定义为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是一种有外界施予的压力,是外在的客观刺激。(物质力量的观点) ii.应激被定义为紧张或唤醒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这就将应激视为一种特定压力性刺激的心理反应,偏重于应激事件之后的主观状态,特别是情绪体验。(心理学观点) iii.应激被定义为人体对需要或伤害侵入的一种生理反应(生理学观点)★综上所述: 应激既不是环境刺激,也不是个人的性格,更不仅仅是一种反应,而是在需求与不以疯狂或死亡为代价的处理需求的能力之间的关系。(综合的观点) 2.应激源 应激源是引发应激反应的实际事件。即日常所说的应激,往往是指客观存在的威胁和挑战。 (二)应激反应与健康影响 简单运用: 以案例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特点 领会: 1.应激导致疾病的途径 1)直接路径:

试论人格因素在心理应激中的影响

试论人格因素在心理应激中的影响 年级: 班级: 姓名: 学号:

试论人格因素在心理应激中的影响 摘要:在人们面对外界事件的刺激时,不同的人会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即每个人都会产生不同的应激表现。在应激过程中个体会产生生理及心理上的应激反应。而在心理应激过程中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人格因素起核心作用,人格因素可以影响其他因素如: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认知评价等因素进而影响心理应激过程。 关键词:人格因素心理应激 应激是日常生活中都可能会发生的,当一个人受到外界事件的刺激时,他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身心反应来应对该刺激。现代应激理论将应激定义为:应激是个体面临或觉察到环境变化对机体有威胁或挑战时做出的适应性和应对性反映该过程。当刺激事件(应激源或生活事件)打破了有机体的平衡和负荷能力,或超过了个体的能力所及,个体就必须调动其他资源加以应对出现各种生理的、认知的、情绪的、行为的变化。如果应激强烈到个体无法承受时,心理危机就产生了。在应激条件下,有机体将产生涉及全身各个系统和器官的生理应激反应,这种反应通常是自动的、可预期的、无法用意识加以控制的内置反应。与此同时有机体还产生了心理应激反应,这种反应确实习得的。它们依赖于个体对应激事件的知觉或解释,存在个体差异。差异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姜乾金教授认为:心理刺激不仅仅是简单的因—果或刺激—反应过程,而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系统。这些因素包括生活事件、认知评价、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心身症状、应对方式、性别年龄等,各因素之间是互动的,均处于互为因果状态。而人格特征在心理应激系统的平衡与失衡中起到核心作用,大量关于人格特征与心理应激关系的研究都已证明这一点。 1.人格自身因素对心理应激的影响 首先人格其本身就能够直接的影响个体对心理应激产生重要的影响,在面对重大事件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表现,正因为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的人格特征,所以产生了不同的表现。有很多心理学家对人格做了深层次的研究,主要产生了以下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1.卡特尔的特质理论,它将人的特质分为表面特质与根源特质。 2.艾森克的人格维度理论,艾森克认为人格是由两个基本维度构成,分别是外内向维度和情绪维度。 3.大五人格理论,其包括:外向性、随和性、尽责性、神经质和开放性5个部分。上述3个代表性的观点都说明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格特质。对于体个而言面

心理应激与健康结课论文——浅谈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心理应激与健康(结课论文) 题目:浅谈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学院 学科门类 专业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年月日

浅谈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摘要 情绪与我们的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正面情绪有利于促进我们的身心健康,负面情绪则严重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正确管理情绪将有助于我们的健康发展。本文从阐述情绪的基本概述入手,重点阐述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了情绪的功能,最后阐明如何有效管理情绪,旨在对我们心理健康产生指导意义。 关键字:情绪心理健康培养调节 健康不只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也就是说,一个人健康与否应从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来评价。在一定意义上还可以说,心理因素的重要性超过生理因素,身体上许多疾病是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中医认为七情过于波动,或波动持续过久,可使阴阳失调,而引起的疾病,如大怒伤肝,暴喜伤心等等;西医认为,心理的异常变化,如过分激动会使大脑皮层产生过度兴奋,从而使神经系统紊乱,导致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等机能失去平衡,引起的一系列病变[1]。俗话说:“情急百病生,情舒百病除。”长期的情绪困扰得不到解决,不仅会降低个人的生活质量,还会使个人丧失工作热情,影响个人与周围的人际关系,并且影响个人的生活水平。可见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该学会管理情绪,做情绪的主人,强化情绪管理,通过进行自我安慰、学会适度宣泄、参加体育锻炼等途径来促进身心健康。 一情绪的基本概述 1.1 情绪的含义 情绪是个体对本身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短暂而强烈的反应,它是一种主观感受、生理的反应、认知的互动,并表达出一些特定行为,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的态度体验。情绪是多因素的组合,所有的心理问题最终都是通过不良的情绪所体现出来的。情绪伴随着情绪活动有一系列的表情动作和生理变化,如紧张、激昂、烦躁、低沉、懒散、忧郁等等。情感反常、喜怒无常,都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从而引起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失调和新陈代谢障碍而发生疾病。因此,只有学会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情绪、优化自己的情绪,才能够成为心理健康的人。 1.2 情绪的特征 目前,我们处于大学阶段,是人生的第二个“心理断乳期”,是一个非常关注自我,

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常用行为学实验研究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715730549.html, 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常用行为学实验研究进展作者:倪锡森龙金瑶陈剑浩陈晓婧 来源:《教育周报·教育论坛》2018年第09期 【摘要】动物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动物的沟通行为、情绪表达、社交行为、学习行为等。由于动物行为学对于动物学习和认知等方面的研究,它已经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类动物实验。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就近年来关于帕金森病动物行为学实验作一综述,为相关研究作参考。 【关键词】帕金森病;动物行為学;模型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较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它是以运动减少、肌肉强直和静止性震颤为主要症状,其病理改变主要为黑质的纹状体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退行性病变,纹状体DA递质减少,细胞内嗜酸性路易小体(Lewybody,LB)形成[1]。在探究PD的真正治病机理和更多有效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动物实验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因为造模成功的大鼠行为往往与临床PD患者的特殊行为互相对应,所以实验中往往通过多种行为学方法进行PD大鼠的行为学障碍的检测,来判断造模的成功与否。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就近年来关于PD大鼠模型行为学实验方法作一综述,为相关研究作参考。 1检测大鼠协调运动能力 APO诱导旋转实验:分别在术后7d、14d、21d给予APO(0.5mg/kg,SC)诱导大鼠旋转,观察在安静宽敞的环境下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取30min内旋转圈数≥210转的大鼠作为成 功的PD模型组。及给药后4周后每组大鼠腹腔注射APO0.15mg/kg,注射5min待大鼠稳定向左侧转圈后计数,以旋转360度为1次,共记录30min,观察各组大鼠30min旋转总圈数,用大鼠旋转圈数差值比(K值)表示各组大鼠行为学改善程度,K值=(干预后旋转圈数-干预前旋转圈数)/干预前旋转圈数。 APO诱发的大鼠旋转实验是目前PD模型主要的评价方法,大鼠给予APO激动D2受体以后会出现向健侧旋转的现象,通过观察大鼠的旋转次数和协调能力的变化帮助评定PD模型的成功与否,旋转次数的增加和协调运动能力的降低与多巴胺能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密切相关[2]。 2检测大鼠空间记忆能力 Morris水迷宫实验:每次实验时把大鼠从其中一个区域面朝池壁放入水池中,由于大鼠的求生本能,大鼠将在水池内游泳直到找到隐藏在水面下的平台为止。每次训练时间一般为60s 或120s,找到平台后允许大鼠在平台上滞留5~10s。如果大鼠未在规定时间内找到平台,则实验者帮助其找到平台并在平台上滞留10~30s。每次训练间隔时间为30s左右,每只大鼠每

试论人格因素在心理应激中的影响

试论人格因素在心理应激中的影响 临本(3)班 刘海平 6903212124 摘要: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的总和;心理应激是指个体在应激源的作用下,通过认知、应对社会支持和个 性特征等中间多因素或中介,最终以心理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作用“过程”。 而心理应激反应受到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人格特征、认知评价的 影响,通过心理应激“系统”模型可知,人格在应激反应中具有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人格、心理应激、应激反应 正文: 在探寻人格因素在心理应激中的影响时,我们可以从人格特征和大五人格 两方面进行研究。 尽管人们对人格的理解不仅一致,但都强调人格具有相同的特征。人们通 过大量的有关应激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实验研究提示,这些人格特征与社会支持、生活事件、应对方式、认知评价相互影响,从而影响心理反应。人格特征 它包括独特性与共同性、社会性与生物性、稳定性与可塑性、整体性,在心理 应激“系统”中是否失衡起核心作用;它可以影响认识,也直接影响其他应激 因素,在心理应激“系统”平衡与失平衡中起到核心作用。 人格特征可以影响个体对生活事件的感知,有时甚至可以影响生活事件的 形成;态度、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等个性倾向性,以及能力和性格等个性心理特 征因素,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影响个体在应激反应下的初级和次级评价,人格个 性有缺的人往往存在非理性的认知偏差,可导致较多的心理症状;人格特征影 响应对方式,在人们对生活事件的感知存在差异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对活 动的倾向性即应对方式;人格特征间接影响客观社会支持的形成,也直接影响 主观社会支持和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水平,一个人在支持别人时,也在为获取别 人对自己的支持打下基础。在人格特征的影响下,个人的一定情况下对待生活 事件的认知评价、处理方式具有一定的规律,可获得一定的社会支持。而生活 事件、社会支持、认知评价、应对方式只有在长时间的作用下,才会改变个人 的人格特征。 而根据系统模型定义心理应激为:个体的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和心理反应等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相互作用的动 态平衡“系统”,当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系统失衡,就是心理应激。由于同一个 人在一定时间段内,其人格特征几乎不变,通常改变的是生活事件认知评价、 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从而导致系统失衡,引起心理应激。在心理应激过程中,人格特征与各种应激因素间存在广泛联系,由于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等变化程度超过其在人格特征情况下的适应度,则会引起失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