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旋律电影创新

主旋律电影创新

主旋律电影创新
主旋律电影创新

主旋律诗篇新探索

——评《百年情书》等片创新形式

摘要

主旋律电影是指在政府指导下,能充分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革命历史重大题材影片和与普通观众生活相贴近的现实主义题材、弘扬主流价值观、讴歌人性人生的电影。邓小平同志曾说,“一切宣传真善美的都是主旋律电影”。它的特征有:主流意识形态认可、国家政策倡导、主导文化价值观体现、情态表现积极向上、表现历史与现实的健康的电影创作。现今出现一种革命加情感的主旋律电影创新方式,先以《百年情书》为例进行探讨。

关键词:主旋律电影;创新;叙事方式;现实主义

中国电影的主流形态,实际上是由两种电影构成:一种是弘扬主旋律和国家意识形态的政治历史和道德伦理片,即主旋律电影;另一种就是以喜剧、悲喜剧为主,伴以武侠和侦破类型的商业娱乐片。在这里我简要分析的是上述第一种,并对现今主旋律电影的创新新形式进行探讨。

电影《百年情书》取材于“黄花岗72烈士”之一的林觉民烈士殉难前亲笔书写的两封遗书“与妻书”与“禀父书”。影片以林觉民烈士从1905年至1911年期间的革命活动,与广州起义最后三天时间所发生事件并行交织,集中展现了林觉民亲情家国的热血人生。影片故事分为两条主线交错进行,第一条是林觉民从参加革命到英勇就义的悲壮历程,另一条线索则是他在家里与妻子父亲情感融合细腻交错的生活。影片还是采取了主旋律惯用的现实主义手法,还原当时真实的历史环境与人物。无论是温柔体贴奉父母之命与之成婚的妻子还是中国古代传统文人的父亲,都极为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影片中父辈一代和林觉民等新知识分子的服装对比展现了当时新旧思想的冲击,对话半文言的形式也表现出导演尽量在还原当时的历史环境氛围。包括影片中一次林觉民和妻子上街时半路抛下妻子去参加革命会议,回家时被父亲严厉罚跪于祖宗祠堂,从革命氛围到传统的礼教管制都展现出当时的思想冲击和革命工作的艰难性。

但影片和传统的主旋律电影相比有了较大的改变。在叙事方面,不像通常的主旋律电影一味讴歌英雄人物的伟大,而是加入了情感的主线,。将历史人物从遥远空洞的文字印象里解脱出来,变成有血有肉的立体的人。如果说战斗场景是刚,那爱情和亲情则是柔。刚柔相结合,革命与爱情叙事交叉展开,互为映衬,这是一种表现革命题材或者说是主旋律题材的新方式。影片也是靠这一点去打动观众,只有真实的有情感有弱点的人物才会让人感同身受,让观众去体悟他们的伟大和平凡,他们不是不食人间烟火,他们也有自己的七情六欲。一味假大空的形象早已让观众失去兴趣,只有这样可以触碰到的人物才能去触动观众的情绪,去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不过影片并非就毫无弊病。整部影片都给人极为仓促的感觉,复调叙事的方式虽好,但导演明显没有掌握好节奏。情感和革命的交叉进行将革命性冲的极淡,而情绪的转接也

显得极为生硬。在革命性的场景中,感受不到演员的真实情绪,只有几位“少年”一路高

歌豪言壮语,情绪激昂的让人有些莫名其妙。而情感的表达也被穿插的革命活动弄得支离

破碎,妻子和林觉民的情感发展都不曾体现出来,甚至让人无法感受两人是先结婚后相爱,反而给观众两人一来就情感深厚的错觉。总之,影片的剪辑等极差,将故事的好题材和构

思都无法良好展现出来。

在这里将其与同样是情感和革命性兼具的但明显技巧更为娴熟的《秋之白华》类比分析。《秋之白华》是庆祝建党90周年的展映影片,将早期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瞿秋白作为主要表现对象,以瞿秋白与杨之华坚贞的爱情故事作为主线,展现瞿秋白为革命事业

所奉献的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但是,不同于传统的主旋律电影,也不同于传统的历史人物

传记片,《秋之白华》在坚守主旋律思想的基础上,无论是从题材的选取、还是影片风格

上都呈现出了创新意义。

《秋之白华》将叙事重点放在瞿秋白和杨之华的爱情上,立足于这条叙事主线,影片

在展现瞿秋白这一人物时,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没有把瞿秋白的一生做全景式的宏

观展现,而是从瞿秋白的感情生活来架构整个影片,将历史史实推到后景,将瞿秋白人物

性格和复杂的情感世界推向影片的前景,这种爱情加革命的题材更符合当下年轻观众的观

影习惯。与之相比,《百年情书》的复调叙事结构则既无法深刻表现主线革命的煽动性,

同时细腻刻画的情感生活也被打碎,给人以极为混乱的感觉。笔者认为,《百年情书》最

大的败笔就在于主次不明显,依照片子的剪辑方式,革命应是导演主要想展现的部分,但

导演在表现革命时又显得过于拘谨,内容空洞生硬无法给人以震撼,而于此同时,本为副

线的林觉民感情生活却刻画的极为细腻。主次颠倒的顺序让观众难以被调动情绪。

而《秋之白华》在影片的叙事视点和影像风格上也有让人极为难忘的创意。影片分为

两部分,第一部分以杨之华在1984年出版的《回忆秋白》的女性视点叙写秋华之恋,采用顺序的手法,树立了一个丰富而又立体的瞿秋白。但或许女性过于主观化的视角无力承担

起整个影片,也或许导演所想要表达的内容更丰富,影片在最后三分之一处视点转换为瞿

秋白在长汀监狱写《多余的话》,从更为宏观的角度,将波澜动荡的历史事件与秋华之恋

紧密相接,将瞿秋白在长汀监狱写《多余的话》的历史场景与瞿秋白、杨之华真实的生活

场景相切合,倒叙与顺序相互交织,非限制性视点与限制性视点相得益彰,不仅拓展了影

片的容量,而是真正将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性格、情感相互关照。这种双重视点的叙事

方式无疑加强了影片的表现力度,也是对传统主旋律电影单一的、全知视点的线性因果式

叙事一种全新的突破,无疑为主旋律电影表现手法的突破与新语境下的新表现提供了一种

有益的探索。而与之相比,《百年情书》则是采取了插叙的方式,始终都是以客观的视角

拍摄,按照的是最普通的时间顺序叙事毫无特点。在这里想到另一部影片《红河谷》,同

样是情感和战争,片子虽然也是依照的时间顺序推进,但之前的情感和之后的战争都让人

动容。片中的情感故事既展现了各人物的性格亦做下了诸多铺垫,与后面的战争情节环环

相扣,同时藏民情感的淳朴西藏的纯净以表现的淋漓尽致,让后文的战争毁灭显得更加的

痛心。笔者认为,与其将故事穿插的支离破碎还不如就用两条主线分别将两个故事完整的

展现,让看得人也更加酣畅淋漓,同时也避免了情感和革命的转场过于突兀让人感觉所有

的革命活动都是临时决定般,给人以极为草率之感。

不过总的来说,相较于传统的主旋律电影,革命加情感的新形式已逐渐被关注重视。这类以客观史实为背景,再现革命先烈的情感经历的新方式让观众更加容易被打动接纳。尤其是《秋之白华》,虽然是附有主旋律诉求的遵命文学,但影片的创作者并没有沿袭以往献礼片郑重浑厚的革命叙事基调,而赋予影片一种抒情意味,将“宏大叙事变成个人叙事,有效地拉近渐行渐远的革命往事同当代观众的精神距离”。这种大胆的处理方式对既定的献礼片模式是一次全新突破,更是一种颠覆,它不仅能够贴近当下观众的审美情趣,更能激发起观众对革命家的情感共鸣。同时,比起以往的主旋律电影靠宏大的场面和明星阵容取胜,此类影片甚至完全可以“零明星阵容”,以细腻的生活场景讲好故事即可。这种浪漫主义和写实主义的融合若可以做好则会让观众感受到诗情画意的同时亦能感受到严峻的历史,美学和教育意义两不误,值得被更多的人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秋之白华》主旋律电影的一种创新——贾学妮

中国主旋律电影的现实困境和历史思考

中国主旋律电影的现实困境和历史思考 [摘要]主旋律电影作为一种十分有效的传输国家意识形态的方式,本应该在一个国家的电影产业当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且在一个奉行且不断完善电影工业的国度当中,一部电影能够在市场当中获得生存,是它必须要完成的任务。我国的主旋律电影曾有过辉煌时期,可是随着时代和社会背景的变迁,观众对主旋律电影的要求也随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就决定了我们的电影从业人员对于主旋律电影创作的观念势必要有一个转变,使之更能适应当今的电影市场。 [关键词]主旋律;电影工业化;土壤;创新性实践 电影的工业化、产业化对于中国的电影工作者来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好莱坞是电影工业化、产业化高度发达的受益者,因此也成为各国电影行业纷纷效仿的对象。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和理论论证,我们得知好莱坞电影的成功模式是可以复制的,尽管在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好莱坞的剧本创意就已经濒于枯竭,直到今天,这种困境依然存在,可是好莱坞在全世界绝大多数区域所造成的“文化剥削”,依然可以证明它旺盛的生命力。也就是说,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化生产体系,往往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缓解来自于生产本身的精神困境的。 一、我国主旋律电影的现实困境 近几年,美国的大电影制片厂对于一部电影在票房上的风险承担能力越来越弱,这其中包括一系列复杂的资本原因,也包括它们在应对创意危机上,采取了十分有限、保守的应对策略。在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之下,那些依赖高资本运作完成的大制作陷入困境的时候,给一些小的电影制片厂以及独立制片的电影带来了巨大的生机,相对于那些大制作而言,它们应对资本挑战、化解危机的能力要更强,同时由于受到的资本束缚相对要小很多,它们在电影的创作层面更为大胆,关注世界的角度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对故事题材的锁定也并非完全是大众审美所习惯的目标对象,这些努力使得这些小成本、独立制片的电影的整体风貌,十分清晰地区别于那些大制作,尤其是在近几年的奥斯卡获奖名单上,这些电影都斩获颇丰。在这里,无论是大制片厂的制作模式,还是小制片厂以及独立制片方式对于电影市场的应对策略,其实都离不开两个字――土壤。这里所谈及的土壤,几乎与观众群体同义。也就是说,无论是哪种方式制作出来的电影,都没有忽略一个重要的目标靶向――电影的土壤。 土壤是电影得以存在的重要前提,无论是创作上的“跟风”抑或是独创性的开掘,其实都是在以土壤作为信仰来指导创作。因此可以用土壤是否“广袤”

中国电影发展简史

中国电影发展简史 早期中国电影(1931年以前) 中国电影事业发端于20世纪初。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断,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913年,美国人经营的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了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中国第一部有故事情节的短片《难夫难妻》。191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拍摄时事短片。次年成立活动影戏部,此后拍摄了两部中国最早的长故事片《阎瑞生》和《红粉骷髅》。1922年,张石川与郑正秋、周剑云等组织明星影片公司,1923年完成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孤儿救祖记》,影片严肃地涉及了当时的社会实际,表现手法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演技自然、亲切、朴素。与此同时,出现了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长城画片公司、民新影片公司等一批较具规模的影片公司。邵醉翁兄弟于1925年创办天一影片公司,首先取材于民间故事,拍摄一批古装片,并在上海掀起拍摄古装片的热潮,还以此立足于南洋市场。1925~1927年间,上海先后成立140家中小型电影公司;广州、北平(今北京)、天津等城市亦拍摄影片。1928年明星公司开拍《火烧红莲寺》后又形成一股武侠片热潮。此后的4年间上海各公司拍摄了400多部故事片,其中一大半是“火烧”、“武侠”、“神怪”之类光怪陆离、粗制滥造影片。1928年,民新、大中华百合等影片公司组合成联华影业公司,先后拍摄了《恋爱与义务》、《恒娘》、《桃花泣血记》等片。1930年,明星影片公司和友联影片公司试制成功蜡盘发音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和《虞美人》。1931年华光片上有声电影公司在日本完成中国第一部片上发音影片《雨过天晴》。到1935年,中国完成了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过渡。 左翼电影运动(1931~1937) 1930年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于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上海的抗日战争爆发,电影界的有识之士深感时代需要反映现实的影片。1932年5月,明星影片公司聘请黄子布(夏衍)、郑君平(郑伯奇)、钱谦吾(阿英)担任编剧顾问,与郑正秋、洪深等一起组成编剧委员会。1933年3月中国共产党的电影小组成立,由夏衍任组长,成员有钱杏邨、司徒慧敏、王尘无和石凌鹤。电影小组的成立推动了明星、艺华、联华等影片公司的电影创作,也影响了天一和其他小公司的电影创作。当年生产了《狂流》、《都会的早晨》、《春蚕》、《姊妹花》、《民族生存》、《三个摩登女性》、《小玩意》等一批优秀影片,左翼电影运动取得辉煌成就。国民党统治当局在开展对中国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军事“围剿”的同时,加强了对革命文化的“围剿”。针对这种更为尖锐、复杂的形势,左翼电影工作者进行更加隐蔽的斗争,创作出《渔光曲》、《新女性》、《大路》、《神女》、《生之哀歌》、《逃亡》等有影响的片目,与此同时,左翼电影工作者还开辟了新的制片阵地——电通影片公司,拍摄了《桃李劫》、《风云儿女》等优秀影片。这个时期还创作一批优秀电影歌曲,如影片《大路》里的《大路歌》和《开路先锋歌》,《桃李劫》里的《毕业歌》和《风云儿女》里的《义勇军进行曲》等,随着影片的放映,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二九运动将全国人民爱国运动推向一个新高潮,上海电影界为适应新的形势,建立起电影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继“国防文学”口号提出后,1936年2月,“国防电影”作为电影创作口号也被提出。1936~1937年7月,上海各电影公司拍摄出一批不同题材样式和内容的国防电影,有《生死同心》、《压岁钱》、《十字街头》、《马路天使》、《迷途的羔羊》、《狼山喋血记》、《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等影片。

2019-2020-“中国主旋律影片”阅读笄答案-优秀word范文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中国主旋律影片”阅读笄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7题。 中国主旋律电影最初被定义为“弘扬民族精神的、体现时代精神的现实题材和 表现党和军队光荣业绩的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后来在全国思想解放及市场经 济的背景下,邓小平同志提出:一切宣传真善美的都是主旋律电影。201X年, 正值新中国成立60周年,爱国主义题材的献礼影片纷至沓来,从而迎来了“主旋律”创作的春天。优秀故事影片《沂蒙六姐妹》在创作上独辟蹊径,以小见大,塑造了一群个性鲜明、朴实平凡的小人物形象。建党九十周年的展映影片《秋 之白华》,立足于瞿秋白和杨之华的爱情,以瞿秋白的感情生活来架构整个影片,从题材的选取和影片风格上都呈现出了创新意义。 然而,作为中国主流文化传输的重要载体、民族形象的重要体现——中国主旋 律影片,似乎一直没能形成民族电影鲜明的形象。各种原因使得主旋律原本积 极的价值导向偏离了本意,限制了主旋律影片的健康发展。 首先,“文以载道”的内涵定位,导致主旋律作品未能有效发挥积极作用。在 一段时间内,人们将电影视为承载“道”(国家主流思想)最有力、最直接的 工具,主旋律电影更是顺应了“文以载道”的传统思想,从而使主旋律影片的宣教色彩极其浓厚,导致“主旋律”的审美功能、艺术特性被突出的宣教意识所掩盖。随着时代的发展,主旋律影片中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形象难以让 人信服;套路化的故事情节,难以让人动容;对主旋律定性、定型的固有印象 使得部分电影只能是“教科书”“传声筒”,无法调动起观众的审美感受。 其次,______①_____________,导致主旋律影片缺乏吸引力。早期的主旋律影片创作模式化,情节与现实生活存在距离,尤其在塑造主流电影里的‘社会英雄’时,由于把他们的形象神圣化、概念化,进而造成与电影消费群体之间的认同 疏离,长期积累便形成了主旋律影片叙事宏大、人物空洞、剧情老套的问题, 少有创新,难有突破。 最后,_______②____________,导致主旋律作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主旋律影片常常因为重点突出意识形态的传递而忽略了艺术创作的根本和市场的检验。靠 组织团体购票和包场形式试图使其深入人心,反而阻断了主旋律良性竞争发展 的道路,导致一些作品根本没有可看性,缺乏市场竞争力。作为艺术创作,主 旋律应该遵循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以艺术为最高标准,以市场为最终导向, 突出“主旋律”应有的核心价值与导向作用。

主旋律电影与主流电影

1342007年第6期 主旋律电影与主流电影* 万传法 “主旋律”电影口号的提出,本意是为打造中国的主流电影服务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主旋律电影在其创作发展的20年间,尽管早已是硕果累累,却一直未能成长为官方和民间全都认可的主流电影,也未能担当起主流电影所应承担的一些主要功能。相反,倒是一些数量并不占优的商业电影,譬如冯小刚的贺岁电影,张艺谋、陈凯歌的商业大片等,却一直左右着普通观众的审美趣味和审美倾 向。这种错位和偏差,促使我们产生如下思考:即讨论中国的主流电影,是否就此可以绕开主旋律电影,而单纯依靠类型电影或商业大片的努力就能一蹴而就?在中国的主流电影目前尚处于“缺失”状态的情况下,本着建设的态度对中国主流电影进行讨论,应遵循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或以一个什么样的参照物来进行阐释?是商业?产量?还是影响度? 本文认为,尽管类型电影或商业大片对于一个国家的产业发展和良性建构具有一种令人难以抵挡的诱惑,但就中国目前而言,由于类型意识的缺乏以及技术因素的落后,急就章式的类型发展策略并不适合中国主流电影的真正形成和发展,中国的主流电影也不可能从某一类型的突破中获得真正建树(譬如武侠功夫片)。类型电影之所以在美国占据主流位置,是与美国文化的多元性和这个新生民族的冒险精神分不开的。而对于一个相对保守、文化核心单一且长期以来以“影戏”作为电影传统的中国来说,类型即使能成为中国未来的主流电影,也应遵循一种循序渐进的发展模式,而且必须伴随着一个国家的文化扩张才能最终形成。所以,目前讨论中国的主流电影,应首先基于中国的文化和电影传统进行考虑,而不是一味将希望寄托在类型电影或商业大片之上。在这方面,最为接近的,其实仍是主旋律电影。 主旋律电影创作,自1987年“主旋律”电影口号提出伊始,就在中国文化的发掘、民族英雄的书写、审美倾向的塑造等等诸多方面,为中国电影的整体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但我们必须看到,“主旋律”电影口号提出的当时,恰是中国文化由传统向现代全面转型时期,主旋律电影创作,自然也就不可避免地走上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潜在发展道路。这种自然而然的选择,本属正常且无可厚非,但悖论恰恰在于,主旋律电影从一开始,就偏离了中国电影的传统,它首先选择的不是“郑正秋—蔡楚生—谢晋”这一文化传统,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这一革命传统。这个选择,实际上部分地割裂了主旋律电影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联系。而另一方面,以“类型、商业”为特征的现代电影文化,却又并非是随手拿来的可用之物,尽管包括主旋律电影在内的大部分中国电影创作都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但由于先天性的缺失,使得这一靠拢,至今不能令人十分满意。因此,一方面是与传统文化的偏离,一方面又是难以跟上现代文化的步伐,这就使得主旋律电影创作,一直处于一种“失衡”状态。 主旋律电影与传统文化的“失衡”,使得对传统文化的梳理和再造,在这20年间一直处于藕断丝连、若有若无甚或是“缺失”的状态,它使得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塑造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探讨。而反观韩国电影之所以能够异军突起,则全赖于对“儒家文化”的现代化重塑。韩国影视在这一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使得全世界的观众都误以为韩国才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而作为真正发源地的中国,面对韩国影视文化的强势,虽感不平却 最后离台奔赴内地投身革命的政治选择,被置换为两个情窦初开的青年生死相许的等待与守望,这和《红》中影片一开始的战时警备、严酷的政治气氛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在《云》中对革命背景的弱化还体现在陈秋水作为献身革命的台胞在中国内地的遭遇,影片弱化了从抗战到解放、三反五反等一系列的政治风暴,而让革命与爱情“意外”地遭遇死亡,让爱情冰封在历史事件的外围。陈秋水的死,并不像传统意义上的国产影片中的革命者,高歌革命壮烈牺牲,相反,他是和自己的妻子双双遇难,文本没有清晰而明确表明他们是为革命牺牲。秋秋的死,因为难产,她孕育了革命的后代,并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无论是靳还是秋秋本人,死亡的阴影下笼罩的不再是纯粹的一己情欲,而代之以“革命”。 结语 作为具有强烈政治背景的历史题材何以变身为院线赢家,类型电影作为商业元素的重要性的重新认识和开掘已经在《云》中得以证明,作为主旋律电影如何与类型电影的融合正是当前主流电影的关键所在。这样的尝试已经在一些小成本的影片中开始尝试,比如《疯狂的石头》中,既有对经典类型电影的继承还有自己的突破,这种突破可以是文化符号上的,也可以是本土融合的结果。惊悚片的出现也是国产影片开始在类型片中找寻资源的端倪。比如《好奇害死猫》、《门》,都开始融入国产影片一直忽略的商业类型片元素。在李少红的《门》中能够看到很多香港等亚洲惊悚片的元素运用,但作为类型的本土移植和突破还是有待开掘和实践的。 同样是曾经执导过《黄河绝恋》(1999)的红色革命题材导演冯小宁,在2006年推出的《举起手来》,可以说导演放弃了革命/爱情类型的样式,而以潘长江小品式的喜剧元素来讲述抗日故事,这样的尝试虽然从艺术的角度来说,难以登堂入室,但毕竟为革命题材的叙述开辟了新的可能。本文以《云》为例,不仅因为其商业上的成功,更因为作为类型片元素融入的尝试。其制作的精良和类型上的突破对国产主流电影有着借鉴意义。《云》在攒取观众眼泪的同时也让我们隐约看到了主流电影的某种可能性。 (龚艳,2006级博士研究生,北京电影学院,100088) *本论文得到上海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

早期中国电影

早期中国电影 (1931年以前) 中国电影事业发端于20世纪初。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断,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913年,美国人经营的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了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中国第一部有故事情节的短片《难夫难妻》。191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拍摄时事短片。次年成立活动影戏部,此后拍摄了两部中国最早的长故事片《阎瑞生》和《红粉骷髅》。1922年,张石川与郑正秋、周剑云等组织明星影片公司,1923年完成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孤儿救祖记》,影片严肃地涉及了当时的社会实际,表现手法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演技自然、亲切、朴素。与此同时,出现了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长城画片公司、民新影片公司等一批较具规模的影片公司。邵醉翁兄弟于1925年创办天一影片公司,首先取材于民间故事,拍摄一批古装片,并在上海掀起拍摄古装片的热潮,还以此立足于南洋市场。1925~1927年间,上海先后成立140家中小型电影公司;广州、北平(今北京)、天津等城市亦拍摄影片。1928年明星公司开拍《火烧红莲寺》后又形成一股武侠片热潮。此后的4年间上海各公司拍摄了400多部故事片,其中一大半是“火烧”、“武侠”、“神怪”之类光怪陆离、粗制滥造影片。1928年,民新、大中华百合等影片公司组合成联华影业公司,先后拍摄了《恋爱与义务》、《恒娘》、《桃花泣血记》等片。1930年,明星影片公司和友联影片公司试制成功蜡盘发音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和《虞美人》。1931年华光片上有声电影公司在日本完成中国第一部片上发音影片《雨过天晴》。到1935年,中国完成了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过渡。 左翼电影运动 (1931~1937) 1930年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于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上海的抗日战争爆发,电影界的有识之士深感时代需要反映现实的影片。1932年5月,明星影片公司聘请黄子布(夏衍)、郑君平(郑伯奇)、钱谦吾(阿英)担任编剧顾问,与郑正秋、洪深等一起组成编剧委员会。1933年3月中国共产党的电影小组成立,由夏衍任组长,成员有钱杏邨、司徒慧敏、王尘无和石凌鹤。电影小组的成立推动了明星、艺华、联华等影片公司的电影创作,也影响了天一和其他小公司的电影创作。当年生产了《狂流》、《都会的早晨》、《春蚕》、《姊妹花》、《民族生存》、《三个摩登女性》、《小玩意》等一批优秀影片,左翼电影运动取得辉煌成就。国民党统治当局在开展对中国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军事“围剿”的同时,加强了对革命文化的“围剿”。针对这种更为尖锐、复杂的形势,左翼电影工作者进行更加隐蔽的斗争,创作出《渔光曲》、《新女性》、《大路》、《神女》、《生之哀歌》、《逃亡》等有影响的片目,与此同时,左翼电影工作者还开辟了新的制片阵地——电通影片公司,拍摄了《桃李劫》、《风云儿女》等优秀影片。这个时期还创作一批优秀电影歌曲,如影片《大路》里的《大路歌》和《开路先锋歌》,《桃李劫》里的《毕业歌》和《风云儿女》里的《义勇军进行曲》等,随着影片的放映,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二九运动将全国人民爱国运动推向一个新高潮,上海电影界为适应新的形势,建立起电影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继“国防文学”口号提出后,1936年2月,“国防电影”作为电影创作口号也被提出。1936~1937年7月,上海各电影公司拍摄出一批不同题材样式和内容的国防电影,有《生死同心》、《压岁钱》、

从《建国大业》看主旋律电影营销策略(一)

从《建国大业》看主旋律电影营销策略(一) 长久以来,主旋律电影一直是“叫好不叫座”。而电影《建国大业》上映以后,不仅创造了国产大片的票房神话,更是打破了票房尴尬这一桎梏主旋律电影多年的僵局,本文试图通过对《建国大业》这一主旋律电影商业化运作模式和电影营销策略的分析来揭示未来我国主旋律电影营销策略。 电影《建国大业》自上映以来全线飘红,捷报连连。已经成为国产影片中最为卖座的影片。而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这部标签为主旋律的电影在采用商业化电影营销策略以后竟然一改之前主旋律影片的颓势,突破了主旋律影片票房不会突破4000万的魔咒。细细探究影片《建国大业》成功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这部主旋律电影在采用了现代化商业运作模式之后,才使得主旋律电影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达到了完美结合。 一直以来,主旋律电影与商业电影各自为战、各有弊端已经不再是什么秘密。主旋律电影说教意味浓重,电影营销策略陈旧、运作模式效率低下是其主要弊端。而商业大片虽然电影营销策略先进,但片面迎合市场,追逐经济效益也广为大众诟病。随着影片《建国大业》的成功,人们似乎看到了一条“主旋律内容、商业化运作”的电影制作新模式。

笔者在此主要是着重分析《建国大业》成功背后的营销策略。 一、入虎穴得虎子——巨额影片营销投入 长久以来,出于投入与产出等经济因素的考虑,主旋律题材电影的推广费用一般不会超过800万。而作为向国庆六十周年献礼的《建国大业》影片推广费用近2000万,再从其拍摄总投资仅三千万来看,推广费占总投资比例之大,这在主旋律影片中前所未有。正是有了2000万的推广费用,《建国大业》才会一口气做到了“大片气场”,攻下了全国绝大多数媒体,才会投下了国产电影数目最多的1450个拷贝,才会占据全国80%的票房市场。可以说,巨额的营销投入为影片的顺利推广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借势主题——为国庆六十周年献礼 高唱主旋律是《建国大业》对自身的准确定位。首先,其借了内容的势。《建国大业》最初策划源于张和平在政协的一次会议上提出的,他希望能够拍摄一部表现政协创作历史的影片。这个题材的意义非常事关重大,得到了与会者的支持。最终,政协主席贾庆林表态中国政协全力支持这部影片的拍摄。就这样,《建国大业》从构想走向了现实。而从电影营销策略角度看,《建国大业》一定程度上因为把自己定位在

关于中国电影的100个第一

1.xx第一次放映电影是在 1896年8月11日,地点上海徐园“又一村”。 2.第一位放映电影的xx人是xxxx。 3.中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定军山》,1905年由北京丰泰照相馆摄制。 4.中国第一家正式电影院是由西班牙人雷玛斯1908年在上海建造的“虹口大戏院”。 5.中国第一个影片公司是1909年成立的亚细亚影片公司。 6.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是1913年,由亚细亚影片公司出品、郑正秋编导的《难夫难妻》。 7.中国第一部运往海外放映的影片是《庄子试妻》(1913年)。 8.中国第一位女电影演员是严姗姗,她在《庄子试妻》中饰使女。 9.xx电影史上第一位导演是xx。 10.中国第一部风光片是19年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摄制的《西湖风景》。 11.第一个由中国人投资建设的电影制片机构是1917年在上海设立的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 12.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是1920年由中国影戏研究社出品的《阎瑞生》。 13.中国第一种电影刊物是1920年在上海出版的《影戏杂志》,陆洁、顾肯夫主办。 14.中国第一个电影学校是1922年明星影片公司创办的“明星影戏学校”。 15.中国第一次运用特技摄影的影片是《清虚梦》(1922年,商务印书馆摄制)。 16.中国第一部在艺术上较为成熟和完整的故事片是1923年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故事片《孤儿救祖记》。

17.中国第一本电影理论专著是《影戏学》(1924年由徐卓呆译著)。 18.中国第一部童话片是1925年民新公司出品的《飞行鞋》。 19.中国第一次公映美国有声电影《飞行将军》是1929年在夏令配克影戏院(今上海新华电影院)。 20.中国第一部正式发表的电影剧本是《申屠氏》,洪琛1925年创作。 21.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女电影编剧是濮舜卿,1925年创作《爱神的玩偶》。 22.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女电影导演是谢采真,1925年自导自演《孤雏悲声》。 23.中国第一部系列影片是1928年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火烧红莲寺》(18集)。 24.中国第一部动画片是万氏兄弟于1926年制作的《大闹画室》。 25.中国第一支电影歌曲是《野草闲花》(1930年)中的“寻兄词”(孙瑜词,孙成壁曲)。 26.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被选为电影皇后的影星是蝴蝶。 27.中国第一部蜡盘发音的有声片是《歌女红牡丹》(1931年);第一部片上发音的有声片是《歌场春色》(1931年);第一部配音歌 唱的有声片是《野草闲花》(1930年);第一部正规有声片是1934年应云卫导演的《桃李劫》。 28.中国第一部部分彩色影片是《啼笑因缘》(1932年)。 29.中国第一部在片上发音的电影音乐是《母性之光》(1932年联华影业公司出品,田汉编剧,聂耳作曲)。 30.中国第一部有声戏曲纪录片是天一公司录音的《四郎探母》(1933年)。

1905年拍摄成功的中国第一部电影是:()

[单选]1905年拍摄成功的中国第一部电影是:() A.《定军山》 B.《霸王别姬》 C.《牡丹亭》 D.《三国》 ?[单选]()在米高梅公司,伊丽莎白·泰勒被何人的大明星气质所吸引? A.格蕾丝·凯利 B.拉纳·特娜 C.玛丽莲·梦露 D.费雯·丽 ?[单选]新浪潮电影在创作上具有强烈的()精神。 A、爱国 B、政治批判 C、革命 D、自我批判 ?[单选]()1949年5月,摄影师汤姆·凯利为梦露拍摄了数张裸体照片,用以出版金色梦幻小姐月历。梦露为此得到了多少美元? A.五十 B.二百 C.五百 D.一千 ?[单选]()平时的社交活动中,费雯·丽总是喜欢穿戴着什么? A.帽子 B.围巾

D.手套 ?[单选]下列哪部电影属于欧洲艺术电影() A、《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 B、《筋疲力尽》 C、《第七封印》 D、《吸血鬼》 ?[判断题]艺术思维和逻辑思维是完全对立的,不能相互辅助。 A.正确 B.错误 ?[单选]()伊丽莎白·泰勒的母亲把童年时代的女儿照片和谁一起帖在冰箱上? A.格蕾丝·凯利 B.秀兰·邓波儿 C.费雯·丽 D.葛丽泰·嘉宝 ?[单选]()费雯·丽诞生于一九一三年十一月几日? A.三 B.五 C.七 D.九 ?[单选]()诺玛想起她的外祖母是美国第几任总统梦露的后代,所以她希望把这个姓氏保留下来? A.三

C.七 D.九 ?[单选]()梦露为哪部影片唱了首名为《吻》的插曲? A.《夜阑人未静》 B.《尼亚加拉》 C.《柏油丛林》 D.《恶作剧》 ?[单选]下列不属于朝鲜战争片类型的是() A、直接描写战争的影片 B、反映老百姓支援前线的影片 C、反映少年英雄的影片 D、反映侵略者残暴的影片 ?[判断题]陈旭光提出电影鉴赏的最高境界是艺术修养等思维能力的养成。 A.正确 B.错误 ?[单选]()奥黛丽·赫本出生于哪国? A.英国 B.荷兰 C.比利时 D.意大利 ?[单选]()在费雯·丽与奥利弗合作的影片中,由著名华裔摄影师黄宗霑拍摄的是哪部? A.《英伦浩劫》

浅论新时代影视作品“主旋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66571715.html, 浅论新时代影视作品“主旋律” 作者:张宁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9年第34期 毫无疑问,讴歌时代美、弘扬“主旋律”,是社会主义保持发展先进性、永葆青春活力的一大法宝。就所承载的时代重任而言,影视作品亦然。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类影视作品中的“主旋律”题材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反映中国共产党的光辉革命历程;二是反映社会主义建设充满生机活力。在改革开放前,围绕这两方面的“主旋律”经典影视作品,如同夜空中耀眼的恒星一样,一直在历史长河中闪烁,不断荡涤着人们的心灵,指向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光芒大道。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现时代,面对社会巨变,时代巨迁,中西文化交融碰撞,思潮多元、多样、多变,欧风美雨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冲击,如何更好地把握时代特色、展现时代主旋律,创作出祛除污垢、流芳百世的经典作品,就成为摆在影视作品和文艺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时代考验。 一、对改革开放前主旋律电影作品的回顾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前三十年,主旋律题材的电影作品成就斐然。那些获得非凡艺术成就的经典作品需要我们给予深度思考,因为我们在客观评价那个时代的主旋律电影作品的同时,又必须突破那个特殊时代的局限,站在发展了的当今时代的角度,使我们的评价在客观性上(或者说是理性认识上)达到更高的层次,进而提升我们对当今主旋律电影作品创作前景的深度思考。 回顾那个时代的主旋律电影,反映中国共产党光辉革命历程的作品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相当高的艺术质量。《南征北战》《地下尖兵》《永不消逝的电波》《烈火中永生》《英雄儿女》等优秀影片,之所以给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记忆,达到深入人心的艺术效果,甚至构成了几代人文化生活和情感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与以“流水线”方式生产的粗制滥造、汗牛充栋的影视剧迥然不同,是因为这些影视作品,饱含着文艺工作者辛勤的汗水、伟大的“匠人”精神、精耕细作和兢兢业业的良苦用心,表现出正处于艰难困苦中的新中国英雄男儿,就雪吃干面,依旧不忘发扬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呈现出新中国屹立东方的伟大光辉形象。 在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作品中,以艺术标准去衡量,相当一批作品的艺术质量是应当给予充分肯定的。《花好月圆》《江山多娇》《槐树庄》等人们津津乐道的经典作品,题材来源相当丰富、文学基础非常扎实、过硬的编导演团队的通力合作,以及朴实无华、乡土气息浓烈、人物形象逼真的特点,给人的视觉是相当亲切的。作品对于新中国初期农村的政治斗争按照当时能够认可的理解予以表现,通过剧中不同人物的不同命运演绎了一些重大事件,有着真实、浓厚的时代痕迹。编导借助镜头语言,把一个年代较长、事件复杂、人物众多的题材处理得脉

新世纪十年以来主旋律电影的变化定稿

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对该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撰写过程中没有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由本文造成的一切知识产权纠纷均由本人负责。特此声明。 声明人: 年月日

主旋律电影的市场化 ——浅析新世纪十年以来主旋律电影的变化 摘要 阐述新世纪十年以来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变化,从普通观众一直以来对主旋律电影的观念入手,结合近十年的变化从电影主题表现手法、演员阵容、上映方式、电影形式还有营销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主旋律电影;市场化; 明星阵容;主题变化 ABSTRACT China described the main theme of the new century decade changes in the film, from the general audience has been the main theme of the film on the concept, combining the changes in recent year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heme from the film technique, cast, release mode, film marketing strategy in this form there research and analysis. Key words: Mainstream Film; market; Star; theme change

中国电影史练习题答案

《中国电影史》练习题 第一讲 选择题: 1、世界上第一部电影是由(B)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 A、美国人 B、法国人 C、意大利人 D、荷兰人 2、中国最早放映电影的地方是(A)。 A、上海 B、北京 C、天津 D、香港 3、中国第一部国产影片是(A)。 A、《定军山》 B、《长坂坡》 C、《难夫难妻》 D、《阎瑞生》 4、中国第一部国产影片《定军山》的拍摄者是(A)。 A、任庆泰 B、张石川 C、郑正秋 D、黎民伟 5、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是(A)。 A、《难夫难妻》 B、《一夜不安》 C、《店伙失票》 D、《劳工之爱情》 6、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位女演员是(B)。 A、林楚楚 B、严珊珊 C、王彩云 D、殷明珠 7、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成立于(D)。 A、1897年 B、1913年 C、1916年 D、1918年 8、中国早期长故事片的代表性作品有(CDE)。 A、《难夫难妻》 B、《庄子试妻》 C、《阎瑞生》 D、《海誓》 E、《红粉骷髅》 9、20世纪20年代中国最大的民营电影公司是(C)。 A、新民公司 B、华美公司 C、明星公司 D、幻仙公司 10、20世纪20年代以《梁祝痛史》等影片掀起古装片拍摄浪潮的是(D)。 A、“明星”公司 B、上海影戏公司 C、“大中华百合”公司 D、“天一”公司 11、被称作武侠神怪片鼻祖的影片是“明星”公司拍摄的(A)。 A、《火烧红莲寺》 B、《火烧平阳城》 C、《火烧七星楼》 D、《火烧青龙寺》 12、中国电影早期的“四大名旦”指的是:(ACDE) A、王汉伦 B、严珊珊 C、张织云 D、宣景琳 E、杨耐梅 思考题: 1、中国第一部国产电影是什么它是在哪一年拍摄的谈谈你对草创时期中国电影的印象。 中国电影史上,中国人自己摄制影片最早是在1905年秋天拍摄的《定军山》,是由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字景丰)拍摄的。内容取自“三国”故事,讲的是智勇双全的蜀将黄忠老当益壮、屡建战功的动人故事,影片遴选了其中“请缨”、“舞刀”、“交锋”等几个以动作见长的片段。主演谭鑫培。 2、试述20世纪20年代发生的“国产电影运动”。 首先是制片机构的勃兴,其次是影片产量的扶摇上升,再次是电影“国货”在一段时间内大受市场欢迎,与制片业的迅速发展同步,20年代中期中国电影的相关产业也呈现出一种良好的发展势头:1、影院投资——到1926年底,全国影院达156家,其中上海39家。2、电影教育——到1926年底,全国先后开办过各类电影培训机构18所(其中3所由外国人开办)。这些培训机构一般附属于制片公司,但也专门性质的,如1924年成立的“中华电影学校”。这是中国第一所较正规的电影培训机构,曾培养出胡蝶等知名演员。3、电影出版物——仅1925年出版的专业性电影杂志就有20多种,一些大报如《申报》、《民国日报》等还相继开办了专门的电影副刊。在各制片公司的竞争过程中,大家都希望创立自己的“精神品牌”,于是就出现了“海上各影片公司莫不各有其个性和特别之作风”的动人景观。“明星”、“长城”、“神州”、“上海影戏”、“大中华百合”、“天一”等几个创作群体创作的影片,都带有明显的流派特点。 3、《孤儿救祖记》对早期民族电影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孤儿救祖记》的成功,不仅从经济上挽救了明星公司,并使其成为中国早期举足轻重的制片机构,而且标志着民族电影草创阶段的结束和初盛时期的到来,它的直接影响是促成了一个“ 国产电影运动” ,中国电影人的主体创造意识第一次得到了普遍意义上的觉醒。 4、20世纪20年代的商业电影都有哪些类型它们由盛到衰的原因是什么 从1926年下半年开始的4年多时间里,中国影坛相继形成了“古装片”、“武侠片”、“神怪片”三股商业电影创作热潮。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上述三种电影现象,对丰富民族电影的创作类型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

主旋律电影创新

主旋律诗篇新探索 ——评《百年情书》等片创新形式 摘要 主旋律电影是指在政府指导下,能充分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革命历史重大题材影片和与普通观众生活相贴近的现实主义题材、弘扬主流价值观、讴歌人性人生的电影。邓小平同志曾说,“一切宣传真善美的都是主旋律电影”。它的特征有:主流意识形态认可、国家政策倡导、主导文化价值观体现、情态表现积极向上、表现历史与现实的健康的电影创作。现今出现一种革命加情感的主旋律电影创新方式,先以《百年情书》为例进行探讨。 关键词:主旋律电影;创新;叙事方式;现实主义 中国电影的主流形态,实际上是由两种电影构成:一种是弘扬主旋律和国家意识形态的政治历史和道德伦理片,即主旋律电影;另一种就是以喜剧、悲喜剧为主,伴以武侠和侦破类型的商业娱乐片。在这里我简要分析的是上述第一种,并对现今主旋律电影的创新新形式进行探讨。 电影《百年情书》取材于“黄花岗72烈士”之一的林觉民烈士殉难前亲笔书写的两封遗书“与妻书”与“禀父书”。影片以林觉民烈士从1905年至1911年期间的革命活动,与广州起义最后三天时间所发生事件并行交织,集中展现了林觉民亲情家国的热血人生。影片故事分为两条主线交错进行,第一条是林觉民从参加革命到英勇就义的悲壮历程,另一条线索则是他在家里与妻子父亲情感融合细腻交错的生活。影片还是采取了主旋律惯用的现实主义手法,还原当时真实的历史环境与人物。无论是温柔体贴奉父母之命与之成婚的妻子还是中国古代传统文人的父亲,都极为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影片中父辈一代和林觉民等新知识分子的服装对比展现了当时新旧思想的冲击,对话半文言的形式也表现出导演尽量在还原当时的历史环境氛围。包括影片中一次林觉民和妻子上街时半路抛下妻子去参加革命会议,回家时被父亲严厉罚跪于祖宗祠堂,从革命氛围到传统的礼教管制都展现出当时的思想冲击和革命工作的艰难性。 但影片和传统的主旋律电影相比有了较大的改变。在叙事方面,不像通常的主旋律电影一味讴歌英雄人物的伟大,而是加入了情感的主线,。将历史人物从遥远空洞的文字印象里解脱出来,变成有血有肉的立体的人。如果说战斗场景是刚,那爱情和亲情则是柔。刚柔相结合,革命与爱情叙事交叉展开,互为映衬,这是一种表现革命题材或者说是主旋律题材的新方式。影片也是靠这一点去打动观众,只有真实的有情感有弱点的人物才会让人感同身受,让观众去体悟他们的伟大和平凡,他们不是不食人间烟火,他们也有自己的七情六欲。一味假大空的形象早已让观众失去兴趣,只有这样可以触碰到的人物才能去触动观众的情绪,去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不过影片并非就毫无弊病。整部影片都给人极为仓促的感觉,复调叙事的方式虽好,但导演明显没有掌握好节奏。情感和革命的交叉进行将革命性冲的极淡,而情绪的转接也

中国电影的第一

(一)中国电影的第一 中国的第一部电影: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在北京的丰泰照相馆诞生,老生表演艺术家谭鑫培在镜头前表演了京剧片段。这是有记载的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 中国第一部新闻纪录片:是在1911年有朱连奎杂技团(美利公司)拍摄的《武汉战争》。 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是《难夫难妻》,1913年在上海拍摄。无声片,郑正秋编剧,郑正秋和张石川联合导演。 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轰动上海滩,1921年7月1日。 中国第一部侦探影片:1922年中国第一部侦探长片电影《红粉骷髅》(12本)。 中国第一本电影刊物:1922年1月,有顾肯夫、陆洁创办的中国第一本电影刊物《影戏杂志》出版。 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1922年3月,郑正秋、张石川等人创立了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明星影戏学校(后改名为明星演员养成所),由郑正秋担任校长,培养电影人才。 中国第一首电影歌曲:在电影《野草闲花》中,采用蜡盘配音的方法灌制的《寻兄词》。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1931年,《歌女红牡丹》。 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1935年2月,蔡楚生编导的《渔光曲》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电影节上活动“荣誉奖”,成为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中国第一部音乐喜剧故事片:《都市风光》。 中国第一部抗战影片:故事片《共赴国难》,1932年,史东山、蔡楚生编导。 中国第一部人民政权领导下的电影机构及第一部纪录片:人民政权领导下的最早的电影机构是延安电影团,成立于1938年,袁牧之任团长,第一部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1945年新中国成立第一个电影机构----东北电影制片厂(即后来的长春电影制片厂),袁牧之任第一任厂长,第一部纪录片《民主东北》。 中国第一部动画片:1926年,万古蟾、石超尘、万涤寰(人称“万氏兄弟”)推出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它也是中国美术片的开始。1935年,万氏兄弟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1941年,他们又推出了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铁扇公主》。 中国第一部木偶片:万超尘1940制作的短片《上前线》一般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木偶片。1947我党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东北电影制片厂)。

主旋律电影《可爱的中国》观后感

主旋律电影《可爱的中国》观后感 最近,观看了由上影集团投资拍摄的国庆献礼影片《可爱的中国》,很受教育。 一、《可爱的中国》是一部重温历史,坚定信念的弘扬爱国主义的主旋律影片。 《可爱的中国》是作为向建国60周年献礼的影片,它由上影集团出品,胡雪杨导演、任程伟与程前联袂主演。整个影片将革命烈士方志敏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感人 肺腑的清廉行为以及令人信服的高尚人格逐一展现给观众,用令人信服的大量事实再 现了方志敏烈士在狱中与敌军斗智斗勇,寡言少语却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建立可爱 的中国坚定无比的信念。特别是影片在演出中道出方志敏烈士的旁白时:幸福不在遥 远的未来,而在不久的将来,我相信所有看过此影片的观众都会因为熟悉这段声音或 话语而倍感亲切,深受触动。 方志敏烈士是中国老百姓、更是我们挨过饿,吃过糠,上过山,下过乡,待过业,下过岗的老三届所耳熟能详的学习榜样和英雄人物,而方志敏烈士生前创作的《可爱 的中国》一直是我们中小学课本里学习过的的经典课文。至今,我还能想起他热爱祖国,亲近母亲的话语: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 你们是和我有一样的见解,都会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我们的母亲是一个 身体魁大、胸宽背阔的妇人,她不像日本姑娘那样苗条瘦小。母亲丰满坚实的肥肤上 之健美的肉纹和肉窝,有着无穷的乳汁,无穷的力量。她已养育了四万万的孩儿。我 想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她养育得更多的孩子的母亲吧。如今,我们这一代为人妻、 为人夫、为人母、为人父的奔六之人,面对可爱的中国,我们应做到和付出的就该是 热爱她吧! 二、《可爱的中国》是一部讲述革命先烈伟大而感人一生的人生教育影片。 影片以方志敏烈士的所著《可爱的中国》中的血肉清贫可爱的中国三篇文章的标 题构筑起全片三段式的结构。通过红十军突围、方志敏烈士被捕前后、狱中斗争等时 空交叉的方式,讲述了方志敏烈士伟大而感人的一生。尤为是方志敏烈士在狱中与敌 军斗智斗勇的大无畏气概,以其寡言少语的刚毅性格一一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建立 可爱的中国坚定无比的信念。并能通过影片中开场的数十分钟的战争画面,再现了当 年战争场面的激烈与凄惨,进而让人们不能忘却过去的记忆,牢记今天的幸福是来之 不易的。这或许就是这部影片的进步意义和深蕴内涵所在之处。也是符合革命先烈对 我们所寄以的厚望和希冀之所在:假如我不能生存死了,在我流血的地方,或者我瘗

主旋律电影的市场开拓及发展方向

主旋律电影的市场开拓及发展方向 作为当代最受欢迎的艺术形式之一,电影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密切相关。新中国成立以来,电影一直肩负着思想宣传重任,强化了“说”的功能。[1]中国电影一直以独特的精神内涵和艺术姿态屹立于世界电影舞台,展现中国不同 社会阶段的社会现实和文化底蕴。而在众多类型的电影中,主旋律电影作为中 国电影界特有的艺术形式,一直扮演着宣传主流价值观和主导意识形态的角色 和承担弘扬真善美,引领主流价值观的职责和重任。此类型影片不但以绝佳的 视听效果吸引观众融入特定情节,还以极具道德感染力的人物和故事内容直观 形象地阐述着其对于特定精神内涵的理解,在价值观引导和教育中发挥着很大 作用。不论是《建国大业》、《集结号》等革命历史题材电影,还是《战狼2》、《红海行动》等军事题材的主旋律电影,都以丰富的精神内涵让人们在光影世界中获得极大的感官享受,同时接受了一次次的精神洗礼。尤其是去年 《战狼2》的成功,不仅彰显了我国商业电影以往强劲的市场竞争力,也为军 事题材类型片的创作和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为主旋律电影的市场开拓寻求了新的出路。主旋律电影逐渐走向主流电影,逐步实现了影片思想价值与艺术 价值的统一。主旋律电影代表了民族精神,民族梦想和国家价值观的艺术表现。它能有效地唤起观众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荣誉感。 一、主旋律电影概念、特征及现状 (一)主旋律电影概念 “主旋律”原本是音乐领域的一个专业词汇,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时任广电 部电影局局长的腾进贤对全国电影创作者指出了主旋律电影的发展方向,主旋 律电影在这一思想的引导之下应时而生,所以后来有了一系列优秀的主旋律影片。[2]自那时起全国故事片电影界就约定俗成地将体现中国社会主导意识形态,弘扬革命精神,爱国主义思想,主流价值观和人文精神的的影片定义为主旋律 电影。严格来说,主旋律电影主要就是指由我国政府委托或指定特定制作单位 创作拍摄的电影,其内容主要基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和革命历史 的展示,以影视意识形式和思想内涵的高度结合来鼓舞、激励观众形成对中国 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 (二)主旋律电影的艺术特征 1.主旋律电影在文化价值表现方面占主导地位,具有主流意识。现实题材和革 命主题的主旋律电影都反映了我国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它们的出现 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政府意识形态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其目的也是为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