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国政体的演变

英国政体的演变

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封建君主制

时间:449——1215

内容:1、封臣对封君的义务:“效忠”、“帮助”、“劝告”;

2、封君对封臣的义务:“保护”和维持“封臣”。

特征:“义务性”、“直属性”、“权力分散性”、“世袭性”。二、等级君主制

形成:1215年,《大宪章》的颁布,维护封君封臣的既定原则,维护教俗封建贵族的特权。

1265年召开的英国议会, 标志着英国等级君主制的初步形成。

时间:1215——1485

内容:1、司法和军事等方面的权利渐渐集中到中央;

2、等级代表会议则主要掌控国家赋税的批准权和

分摊权。

特征:君主的权力相对受到约束。

作用:等级君主制相对于中世纪早期的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而言,具有历史进步意义,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

一步发展。

三、专制君主制

时间:1485——1649

内容:统治者君主(皇帝或国王王)拥有统治国家和公民自由的所有权力而没有法律或法定程序的制约。

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作用:

四、共和制

时间:1649——1653

内容:共和制国家最高权掌握在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机关或公职人员手中的政权组织形式。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根据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关系的不同,分为议会制共和制和总统制共和制。

民主制是相对于集权制而言的,区别在于:权力的行使必须体现大多数人的意志和利益。

而共和制是相对于君主制而言的,区别在于:国家的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是由选举产生还是世袭

五、君主立宪制

时间:1689——至今

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发展:

1、责任内阁制:

起源:16——18世纪,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化而来。当时即有内阁之称,但性质是封建君主的咨询机构。

形成:18世纪早期,英王退出内阁,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

完善:19世纪上半期,两党制度建立而完善。

内阁制原则:

1、产生方式:下院多数党领袖为内阁首相;内阁成员由首相从下院多数党议员中挑选任命。

2、统治方式:全体一致,集体负责制。

3、去留方式:内阁失去下院信任时,全体辞职;或请求国王解散议会,重新进行大选。

内阁的地位:英国最高行政机构,最高立法动议机构。19——20世纪以来,成为英国现代政治权力的核心。

2、两党制:英国两党制的形成:

1、17世纪70年代——19世纪初为萌芽时期;托利党和辉格

党初步具有了政党特征;光荣革命后,两党轮流执政。

2、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初为形成时期;19世纪,托利

党和辉格党演变为保守党和自由党;始于19世纪30年代的选举改革,有了的促进了两党基层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两党逐渐成为全国性的政党。

3、20世纪初至今新的两党制确立和发展时期,19世纪初,

自由党衰落,工党兴起;1922年成为第二大党,1924年,保守党和工党开始轮流执政。

要经历了三个阶段A:辉格党与托利党先后交替执政时期;B:托利党和辉格党演变成保守党和自由党;C:工党取

代自由党的地位;

内容:君主立宪制又称立宪君主制,或称“虚君共和”,是相对于君主独裁制的一种国家体制。君主立宪是在宪政体制下保留君主制,由一个世袭或选出的君主作为元首的政体。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实现事实上的共和政体。

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国家元首是一位君主(皇帝、国王、大公等等,教皇有时也被看做是一个君主)。与其他国家元首不同的是,一般君主是终身制的,君主的地位从定义上就已经高于国家的其他公民,君主属于一个特别的阶层(贵族),而且往往世袭制也是君主的一个特点(不过在这一点上也有例外)。

国王是国家元首、最高司法长官、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圣公会的“最高领袖”,形式上有权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军官、各属地的总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国圣公会的高级神职人员等,并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法律,宣战媾和等权力,但实权在内阁。

最高司法和立法机构,由国王、上院和下院组成。上院(贵族院)包括王室后裔、世袭贵族、新封贵族、上诉法院法官和教会大主教及主教。1999年11月,上院改革法案通过,除92名留任外,600多名世袭贵族失去上院议员资格,非政治任命的上院议员将由专门的皇家委员会推荐。2003年2 月,英政府提出七项上院改革案,但均遭议会否决,改革上院的计划暂时搁浅。2003年6月,内阁改组后,撤消大法官事务办公室,成立宪政

事务部。上院议长兼大法官欧文勋爵(Lord Irvine of Lairg)退休,福尔克纳勋爵(Lord Falconer of Thoroton)为现任上院议长兼宪政事务大臣。下院议员由普选产生,采取简单多数选举制度,任期5年,但政府可决定提前大选。本届下院于2005年5月选出,目前在645个议席中,工党占354席、保守党195席、自民党62席、其他小党和无党派人士30席,另有1席空缺。下院议长麦克尔

·马丁(Michael Martin)和三位副议长(通常不投票)占4席。

责任内阁制:内阁由议会产生,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英国的内阁最早是由中世纪后期(16——18世纪)的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化而来。当时即有内阁之称,但性质是封建君主的咨询机构。

1694年,威廉三世(1689~1702在位)从支持他的辉格党中任命枢密院成员,组成辉格党内阁。但当时辉格党在议会中并不占多数。

18世纪早期,1714年,乔治一世(1714~1727在位)即位,因不通英语,逐渐不出席内阁会议。1721年,下院多数党辉格党领袖、内阁首席大臣兼财政大臣R.沃尔波尔取代国王而成为内阁首脑。沃尔波尔内阁是英国第1届正规内阁。

1937年通过了《国王大臣法》,使内阁的名称和首相的职位有了成文的法律根据。1742年,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他这一行为开创了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时必须辞职的先例。1784年,W.皮特(小)首相遭到议会下院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乃继续任职。他的作法也成为惯例。

到19世纪中期,议会、内阁的职能和制度进一步完善,责任内阁制最后形成。

起源:16——18世纪,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化而来。当时即有内阁之称,但性质是封建君主的咨询机构。

形成:18世纪早期,英王退出内阁,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

完善:19世纪上半期,两党制度建立而完善。

内阁的权力:制定政策;提交议案;行使最高行政权;协调政府职权;紧急状态下紧急行动;必要时宣布提前大选;

内阁的地位:英国最高行政机构,最高立法动议机构。19——20世纪以来,成为英国现代政治权力的核心。

内阁制原则:

1、产生方式:下院多数党领袖为内阁首相;内阁成员

由首相从下院多数党议员中挑选任命。

2、统治方式:全体一致,集体负责制。

3、去留方式:内阁失去下院信任时,全体辞职;或请

求国王解散议会,重新进行大选。

议会与内阁的关系: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后来发展为内阁控制议会。首相

下院内阁(政府)

1、下院大选中多数党领袖;

2、对下院负责;

1、监督内阁,从而控制行政;

2、对议会集体负责

1、提出名单组成责任内阁制;

2、内阁与首相在政治上共

进退。

英国两党制的形成:

1、17世纪70年代——19世纪初为萌芽时期;托利党和辉格

党初步具有了政党特征;光荣革命后,两党轮流执政。

2、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初为形成时期;19世纪,托利

党和辉格党演变为保守党和自由党;始于19世纪30年代的选举改革,有了的促进了两党基层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两党逐渐成为全国性的政党。

3、20世纪初至今新的两党制确立和发展时期,19世纪初,

自由党衰落,工党兴起;1922年成为第二大党,1924年,保守党和工党开始轮流执政。

要经历了三个阶段A:辉格党与托利党先后交替执政时

期;B:托利党和辉格党演变成保守党和自由党;C:工党取代自由党的地位;

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是间接民主的形式。现代国家普遍实行代议制。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机关是议会,所以资本主义代议制又称议会制。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新型的代议制,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1、1265年,召开了第一次议会,这标志着英国议会的产生。

2、14世纪上半叶,议会分为上、下两院,上院又称贵族院,

下院又称平民院。

3、17世纪,许多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成为下议院的议员。

4、

议会改革:1、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2、1867年,第二次议会改革,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城市工人获得了选举权;3、1884年,第三次议会改革,农业工人取得选举权;4、1918年,议会通过法案,给予妇女选举权。

代议制最早产生于古希腊的城邦共和制国家。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希腊地区出现了以城市为中心的诸多奴隶制小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统治方式,国家设立执政官、贵族会议和公民大会等机构,在人类历史上初步形成了民主政治形式,这就是代议制的民主政治雏形。但准确的说,古希腊的城邦共和制国家都是直议制国家,因为所有公民都可直接参政,所有符合条件的公民都可以直接进入公民大会。当然,在这种代议制政治中,

广大的奴隶阶级并没有任何民主权力,这就是奴隶制度下代议制的局限性。

13世纪英国出现著名的"大会议"和"模范会议"的代议制形式,中世纪一些欧洲封建城市共和国相继采取的代议制的内容和形式,如法国的"三级会议",德国的"帝国议会",但是这些代议制形式多于内容,本质上还是封建专制,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代议制度,或者说,并不是资产阶级的代议制。

近代意义上的代议制度起源于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后产生的封建等级代表会议,与内阁制相结合而正式确立,进而形成了凌驾于国王之上的最高立法机关。这种议会制被其他资产阶级国家认可且迅速传播和效仿。英国议会两院制的发展和权力转移的演变适应了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要。在演变的过程中反映出:第一,一切变革只围绕着对国王权力的限制,上下两院权力的转移以及议会内部机构的调整等方面进行,并没有改变英国的议会制政体。第二,在权力的转移中,下院是一根主线,它从无到有,从无权到小有权力,直至取得至高无上的权力,越过顶峰后,又逐步失去权力,最终成为“取得下院多数席位的政党的驯服工具”;第三,议会权力的转移是通过政党制的发展来实现和完成的。

一、上院的权力向下院转移

1689年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的最高权力之后,国王从此退出了与议会的权力争夺,权力的转移开始在议会内部进行,也就是从上院逐渐向下院过渡。采取的方法由武力争夺演变为和平过渡,有个逐步积累过程。当然,这种和平过渡并不意味着上院自愿拱手让权,而是经过激烈的议会斗争。权力的转移具体反映在以下诸方面:

第一,上院权力的早期削弱。14世纪以后,上院的历史主要就是逐渐向下院转移权力的过程,到14世纪末,下院慢慢建立起了它自己的权力和地位。

第二,18世纪两院的关系和谐。在18世纪,总的来说,由于基本利益的一致,上院与下院之间能和谐地相处。

第三,1832年改革的影响。1832的改革法动摇了上院的权力基础和基本利益。首先,扩大了公民权,把投票权扩大到中、下层阶级。其次,取消了上院提名下院成员的权利,使上院失去了对下院构成的有效限制。第三,重新调整了下院中席位的地方布局,使分配更加合理。

第四,1911年和1949年的两个议会法否定了上院的财政立法权并削弱了其他权力。1911年的议会法确立下院的财政立法权,上院不得否决,只能延搁一个月,逾期仍可呈送女王批准。财政是国家的命脉,下院控制了它就控制了国家的命运。该法对上院的影响是致命性的,它结束了上院在财政立法上的权力,大

大削弱了上院的权威。1949年的议会法再次削弱了上院的残余权力:财政法案只能由下院提出,上院不得对它作修改。至此,上院对财政议案就没有了任何权力。这两个议会法使下院牢牢地控制了财政立法权,并确立了它高于上院的权力。议会的至尊地位主要属于下院。

第五,政府主要官员从上院转向下院。随着权力的转移,包括首相在内的政府主要要员也出现了同一转向。1867年的改革法建立了一个常规:大臣必须是两院中的人,首相必须在下院服务。

二、下院权力向政府转移

在英国政治政治制度中,行政与立法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由于种种原因使下院的权力又逐步向政府(内阁)转移。今天,由于下院的不断衰落,下院与政府之间权力的不平衡已明显地倾向于后者。下院衰落的主要原因:

第一,选民的增加和有纪律的政党的发展。19世纪后半期,两个改革法进一步扩大了公民权。同时,随着政党的发展,政党不得不迎合中产阶级和一部分工人阶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要求,政党在英国的政治生活中逐步占据了支配地位。

第二,首相权力的发展。迄今,英国首相几乎拥有国家所有的大权。最重要的是他掌握了重大的人事权。

第三,政府职能的扩大和官僚机构的膨胀。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的职能范围也相应地扩大到社会事务及其管理的各个方面。另一方面,又促使建立新的机构并扩大原有部门来执行这些职能。

具体权力的转移表现在:

第一,政府控制政策。1867年以前,下院是决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进入本世纪以来,政府部门不断增加。然而下院并不能保持同步发展。于是,决策中心便慢慢集中到政府和内阁委员会,下院逐渐成为一个“边缘”人物,两者的关系“已成为一个主人(政府)与一个仆人(下院)的关系”。二战后,政府的实权更日益集中在首相及少数大臣和顾问手中。到了60年代,政府几乎已完全控制了下院,此时,两者的关系进一步成了“一个主人(政府)与一个奴隶(下院)”。

第二,政府控制立法。政府控制着下院的时间表,在很多情况下,政府的议案在提到下院之前,已在下院之外与各种压力集团磋商过。

第三,控制财政立法。1911年的议会法正式以法律行使确立下院在财政立法上独一无二的权力,现在实际已转移到内阁手里。

第四,政府控制下院。随着政党斗争日趋激烈,下院的许多程序已完全建立在政府控制下院多数的基础上。

第五,下院与政府之间的着很大的信息差距,使它难以对政府行使有效的监督。

今天,下院与政府在权力上的不平衡关系已严重影响下院应有的作用和效率,不利于英国的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引起了广泛的不满和强烈要求改革的愿望。

三、权力转移过程中的特点

在议会权力转移的过程中,大致反映出以下一些特点:

第一,国王权力的削弱乃是由于下院对钱袋的控制。英国早期国王的一个共同弱点是,他们虽然控制着很大的权力,却始终缺乏足够的财力来支持他们的政策,这可以说是英王权力不断削弱的根本原因之一。

第二,国王与议会的权力争夺从激烈的武装斗争转向立法的手段,这是英国逐步走上资产阶级议会民主与法治道路的重要转折。

第三,权力转移的实质是阶级利益的斗争和权力再分配的反映。作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代表的自由党多次用立法来限制代表陈腐的土地贵族利益的上院权力,是在历史发展中两个不同阶级之间权力争夺的明确反映。工党提出动议,要求取消上院,认为上院是立法机构改革中不负责任的一部分,对国家民主是个障碍。

第四,协商与妥协是英国议会权力转移过程中的又一个显著特点。协商与妥协,这是“剥夺被剥夺者”的又一种特殊方式。由协商而达成妥协,逐渐形成了英国政治家们在处理国内事务中的一种政治手腕。

第五,议会对形势和环境变化有较为灵活的适应性。几个世纪以来,议会一直是一个政治集团的权力向另一个政治集团转移的场所。在经历了种种变化的今天,许多历史事件形成的政治习

惯和民族风格为这一机构提供了难得的稳定。在演变过程中从未形成任何代议制政府的固定模式,它经历了国王政府、议会政府、内阁政府,恰好反映了它不断演变的实质和明显缺乏某种理论的作用,但这恰恰又是英国政治上求实风格的反映。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英国政体的演变过程

英国政体的演变过程 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给水排水工程101班 李若昭 6002210019 【摘要】英国现行的政体是议会民主制和君主立宪制,而且英国没有总统;英国的国家元首即形式上的最高领袖是国王。但是实权在内阁,内阁首相就是政府的真正首脑。内阁对议会负责是因为议会由国王,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的。本文主要探讨英国现行政体的形成过程,并分析其中重要的几次变革。【关键词】君主;议会制;首相责任制 英国的现行政体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完备的政体——议会代议制和责任内阁制。从最初建国的绝对君制,英国政体经历了长达7个多世纪的演变与改革。从而使英国以一个强国的身份,在风云变幻的世界大舞台上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英国政体的初步奠定——绝对君主制 公元827年,西塞克斯王爱格伯特(Egbert)统一了七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英格兰这一名称。这时的英格兰,政治上有耆老会议(全国最有势力的贵族会议),国王的一切重大政务,都要经过耆老会议的批准,由此而形成了英国贵族制约国王的传统。1066年诺曼人征服,在英国建立了诺曼王朝(征服者威廉一世建立,1066-1154),随着征服分封了众多的追随者,并由国王的直接附庸组成大议会,负责决定重大事务,提出法令建议,确定赋税征收。大议会每年召开三次,因过于庞大,开会有困难,于是又有一个较小的库里亚(御前会议), 由宫廷大臣参加,也邀请贵族、骑士参加。库里亚具有财政机关和最高法院职能。同时,诺曼王朝开始在英国推行诺曼法。诺曼法本质上是一种契约法:它不是建立在国王的单方支配和臣民的单方服从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国王和受封者之间相对的权力义务上。不管国王和受封哪一方,只要是单方面拒绝行使自己的义务,或者是寻求契约以外的权利,权益受害的一方都可以投诉于法庭获得救济。如果法律解决不了,则受害者有权解除封建契约,国王可收回领地,附庸可放弃效忠义务。显然,独立的司法,在这时已经有了苗头。 限制王权的里程碑——《大宪章》 这一时期,随着王权的强大,王权和法律的关系就成了英国人注目的重大问题。1199年登基的约翰王,仗着手中的权力,践踏封建契约,横征暴敛,残害民众,破坏了以往的封建传统,导致了国内封建领主的普遍不满。在坎特伯利大主教的支持下,封建领主领导了反约翰王的起义。值得庆幸的是,约翰王因为刚刚在对法作战中失利,没有力量同国内的封建领主抗衡,而是以契约的方式达成了与封建贵族的“和解”,并由此而产生了等级代表机构-- 国会。这个契约,就是有名的《大宪章》。《大宪章》共65条,其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国 王与领主关系规定;第二部分为国王施政方针与程序规定;第三部分为国王与领主争端处理规定。按照《大宪章》的规定,国王要保障贵族和骑士的封建继承权,不得违例向封建主征收高额捐税;不得任意逮捕、监禁、放逐自由人或没收他们的财产;承认伦敦等城市的自治权。为了保证宪章能够顺利执行,由25名男爵组成一个委员会,对国王进行监督。如果宪章遭到破坏,封建领主有权以军事手段强迫国王履约。英国以后的宪政,追根溯源即来自《大

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完善演变

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完善演变 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形成背景 首先,英国有着悠久的宪政发展史,其发展过程相对平稳,在政治上表现出延续性的鲜明特点。英国议会的前身,是起源于13世纪的“大会议”,它是按1215年的《大宪章》建立的。《大宪章》的主导精神是保障贵族特权,保护骑士和市民的部分利益,把王权置于封建习惯法的约束之下,由此产生了法的地位高于主权的概念。14世纪以后,议会逐渐分成由僧俗大贵族参加的上院和由下级贵族与市民参加的下院。此后,下院的权力不断扩大,15世纪末,下院已经有提出财政议案和法律议案的权力。虽然这一时期的议会仍然是封建性质的等级代议机构,但是种种事实表明,英国早就形成了一种限制王权和注重议会政治的民主传统,并且从贵族民主向资产阶级民主演变。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议会成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代表封建势力的斯图亚特王朝斗争的政治中心。 其次,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斗争的必然结果。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处于大西洋航运中心线的有利位置,资本主义工商业出现并迅速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形成。15世纪末在英国开始的大规模圈地运动,使英国农村出现了很多资本主义农场和牧场,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形成。由于资产阶级和从事资本主义经营的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壮大,他们不再甘心忍受专制君主制对他们的横征暴敛和种种限制。他们对君主专制统治日益不满,要求限制王权,扩大自己的政治权利。 再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是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政治前提。1688年的“光荣革命”,用和平的手段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专政。革命后由詹姆士二世的女儿和女婿,即玛丽和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但是,他们是根据议会的条件登上王位的,并许诺要服从议会的法律。新的国王是由议会缔造的,没有议会,新国王不会登上王位。这样,议会和国王的关系就完全反转了,不再是议会屈从于国王,而是国王从属于议会。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 (二)形成过程 “光荣革命”后,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他们所控制的议会,通过一系列法案来限制王权,而把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议会手中,逐步形成了议会权力超过王权,国王“统而不治”的君主立宪制。 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初步确立。《权利法案》在立法、税收、军队等方面对国王的权利明确地作了一些限制,使王权有所约束;同时,它也把议会的自由、议会的权利用法律文件固定下来。 1689年英国还制订了〈〈叛乱法案〉〉,规定平时国王必须经过议会同意才能征集和维持军队,而且这支军队只能保持一年。为了防止国王排斥议会而独断专行,保证议会能定期召开,议会在1694年制订了一个<<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英国议会在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对王位继承作出了严格的限制性安排。并规定英国国王的王位不能传给天主教徒,英国国王必须加入英国国教会;同时,还对国王的其它一些权利作出了明确限制。

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

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如下: 1. 中世纪封建时期(11世纪- 15世纪):在这个时期,英格兰王室逐渐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王的权力得到巩固,但同时也面临着与贵族、教会等势力的权力斗争。 2. 议会的崛起(13世纪- 17世纪):在13世纪末,英国首次出现了由贵族和高级教士组成的议会。这个议会在14世纪逐渐发展为两院制,即上议院和下议院。议会的崛起标志着君主制度开始与民主机构相结合。 3. 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17世纪后半叶):在17世纪的英国内战和光荣革命期间,君主立宪制度得到确立。光荣革命后,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接受了《权利法案》,明确了君主的权力受到限制,国会在立法和税收等方面拥有更大的权力。 4. 政党政治的兴起(18世纪):18世纪英国政治的特点是政党政治的兴起。两个主要政党——托利党和辉格党(后来演变为保守党和工党)相互竞争,政治力量逐渐向议会集中。 5. 一人一票的民主制度建立(19世纪):19世纪初,英国进行了一系列选举改革,包括1832年的《大革命法案》和1867年的《第二次改革法案》,逐渐实现了一人一票的普选制度。这些改革扩大了参与政治的人口范围,加强了民主制度。

6. 立宪君主制的巩固(20世纪):20世纪英国政治的重要事件包括1911年《议会法案》,削减了上议院对立法的权力;1918年妇女获得选举权;1997年实行伦敦自治。这些事件进一步巩固了英国的立宪君主制度。 总体而言,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封建制到君主立宪制,再到民主制度的演变过程。议会的崛起、政党政治的兴起和民主选举的推行都是英国政治制度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如今,英国政治制度以立宪君主制为基础,具有民主选举、政党政治和权力分立等特点。

英国政体演变教学文案

英国政体演变

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封建君主制 时间:449——1215 内容:1、封臣对封君的义务:“效忠”、“帮助”、“劝告”;2、封君对封臣的义务:“保护”和维持“封臣”。 特征:“义务性”、“直属性”、“权力分散性”、“世袭性”。 二、等级君主制 形成:1215年,《大宪章》的颁布,维护封君封臣的既 定原则,维护教俗封建贵族的特权。 1265年召开的英国议会, 标志着英国等级君主制的初步 形成。 时间:1215——1485 内容:1、司法和军事等方面的权利渐渐集中到中央; 2、等级代表会议则主要掌控国家赋税的批准权 和分摊权。 特征:君主的权力相对受到约束。 作用:等级君主制相对于中世纪早期的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而言,具有历史进步意义,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一 步发展。 三、专制君主制 时间:1485——1649

内容:统治者君主(皇帝或国王王)拥有统治国家和公民自由的所有权力而没有法律或法定程序的制约。 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作用: 四、共和制 时间:1649——1653 内容:共和制国家最高权掌握在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机关或公职人员手中的政权组织形式。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根据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关系的不同,分为议会制共和制和总统制共和制。 民主制是相对于集权制而言的,区别在于:权力的行使必须体现大多数人的意志和利益。 而共和制是相对于君主制而言的,区别在于:国家的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是由选举产生还是世袭 五、君主立宪制 时间:1689——至今 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发展: 1、责任内阁制: 起源:16——18世纪,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化而来。当时即有内阁之称,但性质是封建君主的咨询机构。

英国政体演变

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封建君主制 时间:449——1215 内容:1、封臣对封君的义务:“效忠”、“帮助”、“劝告”; 2、封君对封臣的义务:“保护”和维持“封臣”。 特征:“义务性”、“直属性”、“权力分散性”、“世袭性”。二、等级君主制 形成:1215年,《大宪章》的颁布,维护封君封臣的既定原则,维护教俗封建贵族的特权。 1265年召开的英国议会, 标志着英国等级君主制 的初步形成。 时间:1215——1485 内容:1、司法和军事等方面的权利渐渐集中到中央; 2、等级代表会议则主要掌控国家赋税的批准权和 分摊权。 特征:君主的权力相对受到约束。 作用:等级君主制相对于中世纪早期的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而言,具有历史进步意义,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 一步发展。 三、专制君主制 时间:1485——1649 内容:统治者君主(皇帝或国王王)拥有统治国家和公民自

由的所有权力而没有法律或法定程序的制约。 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作用: 四、共和制 时间:1649——1653 内容:共和制国家最高权掌握在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机关或公职人员手中的政权组织形式。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根据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关系的不同,分为议会制共和制和总统制共和制。 民主制是相对于集权制而言的,区别在于:权力的行使必须体现大多数人的意志和利益。 而共和制是相对于君主制而言的,区别在于:国家的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是由选举产生还是世袭 五、君主立宪制 时间:1689——至今 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发展: 1、责任内阁制: 起源:16——18世纪,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化而来。当时即有内阁之称,但性质是封建君主的咨询机构。 形成:18世纪早期,英王退出内阁,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 完善:19世纪上半期,两党制度建立而完善。

17世纪英国的政治演变

17世纪英国的政治演变 17世纪对于英国的政治演变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当时,英国的政治体系由君主制逐渐演变成了君主立宪制,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都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英国政治演变的一些重要方面。 英国的君主制 17世纪早期,英国是一个由君主统治的国家,最高统治者是国王或女王,他们拥有绝对权力,可以通过行政命令进行统治。国王或女王的权力来自于上帝,以至于国王或女王可以主张他们的权力是神圣的、神赐的。这种君主制的理论被称为“国王的神权论”。 不过,国王或女王的统治方式并不总是得到人民的支持。英国国王或女王的绝对权力常常难以实施,因为他们需要得到议会的支持,特别是在财政方面。议会由下议院和上议院构成,下议院由当选代表组成,上议院由国王或女王任命,至于贵族的财产、权利和特权有限。 十年议会 十年议会是17世纪英国君主立宪政治的一个重要阶段。1640年,查理一世国王要求全国征收税,但议会拒绝了他的请求。查理国王随即解散当时的议会,但议会却在伦敦的一座教堂内召开了一个新的议会,这个议会被称为“十年议会”。 十年议会是英国历史上议会权力最大的时期之一。议会获得了对财政和法律的控制权,他们可以弹劾和审判国王或女王,同时通过法律和赋税议案。然而,在这个时期,议会也面临着来自议员之间的冲突和内部矛盾。最终,十年议会在1653年结束,由奥利弗·克伦威尔取代。 查理一世和詹姆斯二世的统治

查理一世国王和1985年至1688年间的詹姆斯二世都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失败者。他们的斗争是17世纪英国政治演变的一部分。查理一世国王多次获得议会的拒绝,因此,在1660年被议会弹劾和处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则给英国带来了一波宗教分裂,他推动圣公会的复兴,但不成功,导致他最终被玛丽和威廉国王强制退位。 玛丽和威廉国王 1688年,英国政治演变的一个重大事件发生了。在这一年里,玛丽二世和她的荷兰皇夫威廉三世登上了英国王位,他们推动了英国政治体系的变革和发展。他们颁布了《权利法案》,这个法案规定了议会和国王之间的权力关系和相互约束的法规。这个法案限制了国王或女王的权力,确立了议会的权力,打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结论 17世纪英国的政治演变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进程。从君主制到君主立宪制的演变不仅是由领导人的战斗,也是由其他因素的交叉引发的,如经济和社会发展。它影响了英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成为英国国家价值观和权利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国政治体制的兴起与演变

英国政治体制的兴起与演变 英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之一,其政治体制的兴起与演变历经了 数百年的历史。从中世纪的封建制度,到现代的议会制度,英国政治体制的演变影响了世界各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本文将简要介绍英国政治体制的兴起与演变。 一、中世纪封建制度 英国在中世纪采用的是封建制度,国王是最高统治者,他拥有最终的权力和财产。贵族在国王下属,其拥有土地和财产,并负责管理地方事务。封建制度下的人民则没有什么权力,他们是农民,他们工作和生产,而他们的财产大部分属于贵族。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将国王的权力减少,并将权力分散到其他机构中。这 个体系中,君主代表国家,而政府则主要负责国家事务。议会则是如今英国政治的基石。议会是由两个独立的议会组成:众议院和上议院。众议院代表民意,代表选民,上议院由贵族和主教组成,其角色类似于一个上层阶级的监督者。 三、女王的角色 女王在英国君主立宪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英国女王的权力主要是象征性的, 而非实际的。俗话说,英国女王是国家的元首,但其实,她的权力是由议会授予的。女王必须遵守议会的法律,并执行议会的决定。女王可以解除议会,但只有在情况严重的时候才会解除。但事实上,英国女王的角色,在政治上主要是影响力。 四、民主的发展 英国政府是中央集权型政府,一直到二战后才逐渐变成去中央化型政府。19世纪的改革法案扩大了选举权,大多数成年男性都有权利投票。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性和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的人们也被纳入了投票系统。

五、结语 英国政治体制的演变历程长达数百年,其成功的背后在于其能够保持稳定和包容性。因为英国的政治体制是不断演变的,适应了社会和历史的需求。这也成为了其他国家在发展自己的政治制度时候可以借鉴的经验。

政治体系知识:英国政治体系的演变和特征

政治体系知识:英国政治体系的演变和特征英国政治体系是一个深受历史、文化和传统影响的体系,其演变 历程充满曲折和变化。本文从中世纪到现代的角度,探究英国政治体 系的演变和特征。 一、中世纪的政治体系 在中世纪的英国,政治体系以封建制为基础,国王是政治和军事 权力的最高代表。封建制的特点在于君主将土地和权力分配给贵族, 让他们效忠、支持和保护国王。此外,英国在中世纪也有一些类似议 会的机构,如国王和贵族间的大议会和小议会,但这些都只是形式上 的存在,缺乏真正的代表性和地位。 然而,在1215年,《大宪章》的签署使英国政治开始向现代化和 民主化方向发展。《大宪章》规定了国王对贵族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保证了公民的一些权利和自由。而且,《大宪章》由国王和贵族签署,表明贵族开始成为国家政治的重要参与者。 二、启蒙运动时期的政治体系

启蒙运动是英国政治体系向现代民主的重要转折点。启蒙运动促 进了许多思想家的出现,他们主张政治自由、公正和平等。其中,约翰·洛克的哲学思想对英国的议会制度有很大的影响。他认为,议会 代表了民意,并应该作为国家权力的最高机构。 因此,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保证了公民的自 由和权利,并限制了君主的权力。这个法案也确立了议会的最高权威,并使议会制度成为英国政治体系的核心。 三、现代化的政治体系 英国议会制度和多党制度在现代化的英国政治体系中扮演着重要 角色。议会制度由下议院和上议院组成,下议院选举出来的议员代表 不同地区的公民,而上议院则由一些贵族和主教组成。议会代表了民意,负责制定法律和监管政府,是英国政治的核心。 而多党制度则使英国成为了一个政治多元化的国家。英国的政党 制度有两大主流政党:保守党和工党,还有一些小型政党和利益团体。这些政党在议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根据民意和议会的政治构成来 担任政府和反对党的角色。

一轮复习要点西方政治史三英国政体

一轮复习要点西方政治史三英国政体 1.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历程 (1)1688年英国议会发动政变,即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专制结束。 (2)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确立议会主权,王权由法律赋予。否定了君权神授,议会掌握了立法权。 (3)1721年,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罗伯特沃波尔成为第一任内阁首相。但王权依然强大。 (4)1832年,议会改革,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议席增加。 (5)19世纪中期,国王统而不治,成为虚位元首。 (6)后经过不断改革,扩大选民范围,降低选民资格,到1969年,年满18周岁公民均享有选举权。 1.英国君主立宪国家政权结构 (1)君主立宪政体下,国王是名义上国家元首、国教领袖、军队最高统帅。但君主统而不治,作为国家的象征突出,如外交中代表国家形象。(2)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与权力中心。内阁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内阁首相通常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首相是内阁政府首脑,主持内阁会议,任免内阁成员和政府高级官员。首相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3)整个制度以代议制民主为基础。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阁员必须集体辞职。内阁的权力体现在议会中的多数票。责任内阁制是英国君主立宪的核心。 3.代议制 含义:议会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 作用: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以防止专制独裁;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权益之争,在议会中得以和平的方式实现,有利于避免暴力冲突。 4.三个转移:立法权由君主转移到议会;行政权由君主转移到内

阁;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公民民主。 5.三个特点 连续性;渐进性;创新性;

英国政体国体形成影响因素

英国的国体是资产阶级专政,英国现行的政体是议会民主制和君主立宪制。英国自“光荣革命”以来便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国王名义上是国家元首,但现实中只作为国家的象征,行使着礼仪性的角色,没有实权,真正的政治权力核心是以首相为首的内阁,而这种独特的政治制度是在英国的社会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英国的政治制度史涉及从君主制、议会制到内阁制等许多方面,是“议会逐渐取代国王统治国家的历史,是内阁对议会负责制原则产生、发展直至确立的历史,是政党在其内部起源、成长的历史”,是英国社会不断进步的历史。总的来说,形成这种政体和国体有多方面因素,包括历史、地理、经济、文化、政治传统等多重方面。 地理方面,这种政体有英国式的保守主义,从地理位置和组成看,英国位于欧洲大陆的西北海岸,隔着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组成部分主要有不列颠岛、爱尔兰东北部以及附近岛屿。其独特的地理环境,独立而又舒适的自然条件使该国居民形成了稳健、审慎、害怕变革、崇尚改良的岛国心态。特殊的地理环境塑造了人们安于现状,重视传统经验,不易受极端观念、理性主义和个人感情的支配,乐于遵循、服从约定俗成的习惯法和规定的生活态度。这种生活态度,久而久之,奠定了其保守主义的根基。英国的这种保守主义可以从“光荣革命"中对改革的态度看出来。伯克认为,英国的光荣革命虽然打破了保守的一成不变,但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变革,因为它不是变革,是对传统的一种保护,是为了保护传统而稳重地改变。英国人为了保护他们的传统,努力地做到历史的传承,所以在碰到需要变革的时候,保守主义者们是犹豫的,因为他们不知道变革的结果会是怎么样的,但是国家的情况却到了必须要改革的时候,所以保守主义对改革的步骤和进程是持非常稳重的态度,保守主义希望变革不能过于激烈。所以说英国的保守主义并不是顽固不化的,他们对新事物的态度也不是盲目反对。他们在政治制度上的态度表现为“旧瓶装新酒",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上新的改变,但原来的基本结构不改变,这种有保留的变革,英国的国王和贵族的存在就是最好的证据。 文化方面,统一国家的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稳定并持续发生效用的

英国政治体制的历史文化背景

英国政治体制的历史文化背景 英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其政治体制也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从中世纪时期的封建制度,到今天的议会制度,英国政治体制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一、中世纪的封建制度 在中世纪时期,英国是一个封建社会,国家的主要权力集中在君主手中,具有强大的领主阶层和弱势的农民阶层。当时,国家政治的核心是君王和贵族,他们通过封建制度来控制人民和土地。封建制度的实施让贵族地位得到了巩固,同时也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权力。这一政治制度的影响长久地持续到了今天的英国,封建式的阶级体系已经成为英国政治体系的核心文化。 二、刍议会制度的形成 在英国历史的长河中,议会制度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大约在1215年,由于贵族们的压力,国王不得不签署大宪章。这一时期的国家机构是由贵族议会和王室共同管理的,这是英国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后来,议会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机构,它的地位也逐渐得到了加强。 14世纪末期,议会的权力已经非常大。当时议会的核心是众议院和贵族院。这一时期的权力结构体系使得议会能够对国家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在经过多年漫长的努力之后,议会最终获得了在国家政治中的制定、立法、征税和监管等权力。三、英国议会制度的发展 英国议会制度的发展,不仅仅是国家政治变革的象征,也体现了英国人对于民主、自由的长期追求和探索。在17世纪的英国,发生了一个大革命,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达到了顶点。经历了多次战争和对抗以后,议会逐渐成为国家政治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在19世纪,议会制度进一步加强了民主制度。此时,议会中的议员是由选举產生的,所有大选频度通常是5年。此后,议会制度不断得到完善和保障。其中,议会的领导权逐渐向首相方向转移,使得议会的运作与执行及更加顺畅。 四、英国政治体制的历史意义 英国政治体制的演变和发展历程中,贵族的垄断和占有,封建式的阶级体系和议会制度都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些历史遗产对于英国的民主制度发展,凝聚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总结 英国的政治体制由中世纪的封建制度演变为今天的议会制度,这一演变过程持续了数百年时间。其中,封建制度的进程、议会的逐渐发展、大革命的发生都对英国政治体制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通过对英国政治体制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英国民主制度的发展和演变,这是我们从中延续和汲取历史文化智慧的重要方向。

英国政体的演变过程

英国政体的演变过程 英国的现行政体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完备的政体――议会代议制和责任内阁制。从最初建国的绝对君主制,英国政体经历了长达7 个多世纪的演变与改革。从而使英国以一个强国的身份,在风云变幻的世界大舞台上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 英国政体的初步奠定――绝对君主制 公元827 年,西塞克斯王爱格伯特(Egbert )统一了七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英格兰这一名称。这时的英格兰,政治上有耆老会议(全国最有势力的贵族会议),国王的一切重大政务,都要经过耆老会议的批准,由此而形成了英国贵族制约国王的传统。1066年诺曼人征服,在英国建立了诺曼王朝(征服者威廉一世建立,1066-1154 ),随着征服分封了众多的追随者,并由国王的直接附庸组成大议会,负责决定重大事务,提出法令建议,确定赋税征收。大议会每年召开三次,因过于庞大,开会有困难,于是又有一个较小的库里亚(御前会议),由宫廷大臣参加,也邀请贵族、骑士参加。库里亚具有财政机关和最高法院职能。同时,诺曼王朝开始在英国推行诺曼法。诺曼法本质上是一种契约法:它不是建立在国王的单方支配和臣民的单方服从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国王和受封者之间相对的权力义务上。不管国王和受封哪一方,只要是单方面拒绝行使自己的义务,或者是寻求契约以外的权利,权益受害的一方都可以投诉于法庭获得救济。如果法律解决不了,则受害者有权解除封建契约,国王可收回领地,附庸可放弃效忠义务。显然,独立的司法,

在这时已经有了苗头。 2•限制王权的里程碑一一《大宪章》 这一时期,随着王权的强大,王权和法律的关系就成了英国人注目的重大问题。1199 年登基的约翰王,仗着手中的权力,践踏封建契约,横征暴敛,残害民众,破坏了以往的封建传统,导致了国内封建领主的普遍不满。在坎特伯利大主教的支持下,封建领主领导了反约翰王的起义。值得庆幸的是,约翰王因为刚刚在对法作战中失利,没有力量同国内的封建领主抗衡,而是以契约的方式达成了与封建贵族的“和解”,并由此而产生了等级代表机构-- 国会。这个契约,就是有名的《大宪章》。《大宪章》共65 条,其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国王与领主关系规定;第二部分为国王施政方针与程序规定;第三部分为国王与领主争端处理规定。按照《大宪章》的规定,国王要保障贵族和骑士的封建继承权,不得违例向封建主征收高额捐税;不得任意逮捕、监禁、放逐自由人或没收他们的财产;承认伦敦等城市的自治权。为了保证宪章能够顺利执行,由25 名男爵组成一个委员会,对国王进行监督。如果宪章遭到破坏,封建领主有权以军事手段强迫国王履约。英国以后的宪政,追根溯源即来自《大宪章》,其基本精神即限制王权和保障个人自由。 1254 年,第一次从各郡召集骑士代表参加议会。1257 年,因为亨利三世流露出不受《大宪章》制约的倾向,重用法籍宠臣,再加上过度征敛引起了诸侯的反抗。到1258年6月,英国议会通过了牛津条例,并强迫亨利三世接受。这个条例成立了一个24 人组成的委员会控制大政,另设一个15 人会议作为国王的顾问。这个15 人委员会每年要集会三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