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西方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课题12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学案含解析

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西方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课题12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学案含解析

课题12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

课程要求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一、英国光荣革命和《权利法案》

(一)光荣革命

1.背景: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发展资本主义。

2.历程:

(1)内战阶段:1640-1649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以国王为首的封建势力进行了两次内战。

(2)独裁阶段:克伦威尔凭其掌握的军事实权,实行独裁统治。

(3)复辟阶段: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直接威胁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4)“光荣革命”:1688年,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三世为英国国王。

3.意义: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

(二)《权利法案》

1.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

2.内容:

(1)《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

(2)《王位继承法》:把包括王位继承和任命法官等权力掌握在议会手里。

3.意义: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1.1688年“光荣革命”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新贵族同封建势力的妥协,革命后确立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专政,而不是资产阶级的专政。

2.英国国王成为“虚君”不是开始于《权利法案》的颁布。

《权利法案》颁布后,英王还掌握着行政权,国王可以依法行政。英国责任内阁形成以后,英王逐渐成为国家的象征,失去行政权。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历程:

(1)“光荣革命”前,国王有一个最高咨询机构——枢密院。

(2)1721年,沃波尔开创了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

(3)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

2.内容:

(1)议会取得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

(2)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3.影响:英国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国家。

责任内阁制

(1)它是资本主义国家由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故又称议会内阁制。(2)责任内阁制以议会(国会)为权力核心,行政系统受议会的节制,政府(内阁)则对议会负责。

三、1832年议会改革

1.原因:

(1)旧选举规则弊端严重。

(2)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为谋取参政权进行积极的斗争。

(3)欧洲大陆革命潮流的冲击。

(4)英国群众斗争的高涨。

2.内容:

(1)降低城市与农村居民选举权的财产资格限制。

(2)取消“衰败选区”,减少小选区的选举名额,并将空出的席位分配给新兴的工业城市。

3.影响: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但工人和贫民的政治权利仍受到种种限制。

代议制和君主立宪制

(1)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是间接民主的形式。现代国家普遍实行代议制。

(2)君主立宪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确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实现事实上的民主政体。英国的代议制形式就是君主立宪制。

四、议会中的“第三院”

1.原因:

(1)资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任务已经完成。

(2)政党组织的日益完善。

2.表现:

(1)内阁占用了议会会议的大部分时间。

(2)内阁几乎垄断了全部的立法提案权和取得一部分立法权。

(3)内阁掌控了议会的财政权。

(4)首相和内阁对议会下院的控制加强。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探究点英国君主立宪制

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

材料一英国政治权力结构图

思维交互:(1)材料一反映了英国政治体制中的哪些信息?材料体现的英国政治权力的制衡关系是怎样的?

提示:信息: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的混合体;国王是国家的象征,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首相是政府最高行政首脑。

制衡关系: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材料二首相的职权虽然大部分没有法律正式规定,但根据惯例拥有非常广泛的权力,主要有:任命内阁成员和其他非内阁大臣,领导内阁。……以首相为首的内阁必须接受议会的监督,因此,首相有责任回答议会的质询,向议会报告政府的工作。

——应克复等《西方民主史》思维交互:(2)根据材料二,说明英国首相的权力有哪些。

提示:权力:首相掌握行政权,任命各部门成员,对议会负责。

材料三英国近现代的政治制度是英国中世纪政治制度的延伸和发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所变革的并不是英国中世纪的政治体制的机构和框架,而只是变革了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政治体

制中的阶级构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部分内容也被不断变革着,使之更加适合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摘编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思维交互:(3)材料反映了英国政治体制变革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特点:近现代政治制度的变革是中世纪政治制度的延伸与发展;政体机构和框架未变,阶级构成发生变化;政治变革适应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国王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2.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3.首相是政府最高行政首脑,由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任,全体内阁成员对首相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4.以代议制为基础,内阁是君主立宪制的核心,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议会监督内阁。

二、从创新角度认识英国社会的变革

1.“革命”创新: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

2.“政治”创新:确立君主立宪制、责任制内阁、政党政治,率先完成了政治的近代化。

3.“技术”创新:最早爆发了工业革命,发明了蒸汽机、珍妮纺纱机、火车等,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4.“科学”创新: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和达尔文进化论推动了思想解放和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三、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的影响

1.政治:维护了政局的稳定。《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长期以来议会与国王的斗争趋于缓和,政局渐趋稳定,为英国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经济: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17、18世纪英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知识产权,拓展海外市场,保护英国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3.对外:加紧了殖民扩张。君主立宪制确立以后,在资产阶级的推动下,英国加紧了对世界殖民霸权的争夺,18世纪下半叶取得海上霸主的地位。

4.文化:推动了文化的繁荣。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推动文化的繁荣,出现了雪莱、拜伦等浪漫主义文学大师,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达尔文提出进化论。

【备选要点】

责任内阁制的基本原则及特点

1.基本原则:责任政府对议会负责,不但个别阁员需对议会负责,内阁整体亦需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对某位阁员或整体内阁不信任,个别阁员或整体内阁便需要辞职以示负责。

2.特点:

(1)国家元首是世袭君主,但没有实权,他发布的行政命令须经有关的内阁部长副署才能生效。国王必须任命议会中多数党领袖为首相组成内阁政府。

(2)英国内阁权力很大,是国家行政权力的核心,领导政府工作。

(3)内阁与议会互相牵制,内阁有权提出政府议案,指导议会立法;议会有倒阁权,内阁必须向议会负责,而且一般是实行集体负责,内阁阁员与首相共进退。内阁须取得议会信任,否则,内阁须集体辞职或提请国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由新选出的议会决定内阁去向。

(4)英国内阁与议会关系比较和谐。原因是内阁政府与议会多数党一致,于是有人称英国是两权分立的国家。

探究点光荣革命

1.“光荣革命”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关联

材料威廉和玛丽的加冕仪式

我们衷心地接受你们向我们提出的议案,并保证以英国法律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保证“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

——威廉和玛丽的誓词思维交互:结合材料中威廉和玛丽的誓词,思考“光荣革命”加冕仪式上,威廉和玛丽接过议会送上的王冠,该行为背后的政治含义是什么?

提示:该行为表明“光荣革命”后国王权力不再是神授而是来源于议会,王权的依据也不是神而是议会及议会制定的法律,隐含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现实,为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奠定了基础。

2.英国代议制演变过程的特点

材料

英国政治制度史大事记(部分)

1215年《大宪章》限制王权、保障贵族特权,保护部分骑士与市民的利益

1265年孟福尔议会召开,英国议会产生的标志1628年《权利请愿书》

1689年《权利法案》

1701年《王位继承法》

1721年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开创了多数党领袖组阁的先例

1747年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

19世纪50年代责任内阁制趋于完备

19世纪中叶两党制形成

1867年第二次议会改革

19世纪晚期内阁权力膨胀,人称议会“第三院”

1884年第三次议会改革

1911年《阿斯奎斯法案》,上院权力进一步削弱

1948年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案》确立“一人一票”制

思维交互:材料反映出英国代议制演变过程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1)连续性:近代英国的主要政治制度和国家机构几乎都是从中世纪继承下来的,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英国的内阁到责任制内阁,都体现了连续性的特点。

(2)渐进性:英国政治制度发展变化是渐进性的,这表现在:1689年确立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原则;1721年形成责任内阁制;1832年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19世纪中期以后选举权逐步扩大。

(3)创新性:如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两党制都具有开创性。

(4)法制化:英国政治制度的不断变化与法制化进程密切相关。

光荣革命的历史地位

1.反封建:光荣革命是英国长达几十年的国王与议会斗争的最终解决方式,消灭了“专制王权”,为和谐政局的形成铺平了道路。

2.法制建设:光荣革命也是一场法制革命,为英国现代国家的形成提供了制度保障。

3.宗教革命:光荣革命同时也是一场新教彻底战胜天主教的宗教革命。

4.妥协与渐进:光荣革命实现了两种对立因素相互兼容的历史运行模式。确定了英国开始走一条和平、渐进的发展道路,奠定了英国和平变革模式的历史基础,促使英国政局长期和谐稳定发展。

1.下表为部分关键年份英国主要经济部门的总收入(单位:万英镑)的变化情况。这种变化造成的主要政治影响是( )

A.推动了1832年的议会改革

B.加强了英国国王的经济力量

C.英国国王开始“统而不治”

D.英国的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

【解析】选A。根据图示数据可知,四个经济部门收入都有增长,但工业增长最多、工商业在四个经济部门中所占比重上升明显,根据图表所示时间,此时第一次工业革命正在进行,工业资

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为1832年议会改革提供了条件,故选A;设问强调的是政治影响,排除B;光荣革命后,英国国王逐渐“统而不治”,而材料强调的时间为19世纪,排除C;英国责任内阁制在18世纪中期已经形成,排除D。

2.1784年,英国首相小威廉·皮特试图通过改革来抑制国王乔治三世专权倾向,当时有不少议员被国王收买,皮特下令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议会。他的改革得到新议会的大力支持,皮特得以继续主持内阁17年。材料表明 ( )

A.英国内阁不再对议会负责

B.首相取代国王的元首地位

C.工业资产阶级的作用加强

D.行政制衡立法机制的运用

【解析】选D。根据“当时有不少议员被国王收买,皮特下令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议会”可知,虽然国王收买了不少议员,但首相通过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议会的方式最终实现了改革,这体现了对行政制衡立法机制的有效运用,故选D;英国内阁依旧集体对议会负责,排除A;首相是政府首脑,没有取代国王国家元首的地位,排除B;当时工业革命刚刚起步,工业资产阶级的作用还没有加强,排除C。

3.据媒体报道,时任英国首相的约翰逊表示为了完成英国脱欧,将采取多种手段,必要时甚至暂停议会。而亲欧派议员声称,将提出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并力促其通过,届时如约翰逊拒绝下台,向来保持中立的女王除了将他解职外别无选择。这些情况说明( )

A.首相需顺应民意以维护内阁稳定

B.英国政治传统可能出现弹性变化

C.欧洲一体化改变了英国内外政策

D.英王对行政权的影响力逐步上升

【解析】选B。根据材料内容“必要时甚至暂停议会”“将提出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并力促其通过”“向来保持中立的女王除了将他解职外别无选择”可知,首相为了脱欧而暂停议会,议会对政府提出不信任案弹劾首相,面对议会和首相的制衡和僵局,原本作为权力象征的女王通过自身的政治影响力将可能解除约翰逊的首相职务,说明英国作为权力象征的女王通过自身政治影响力打破僵局,从而将使英国政治传统有所变化,故B说法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面对英国政治体制的制衡和僵局,向来作为权力象征而中立的女王打破僵局,没有体现首相维护内阁稳定的问题,故A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英国内外政策改变的问题,故C与材料无关;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向来作为权力象征而中立的女王面对僵局而可能对首相解除职务,是脱欧派议员的假设,不能体现英王影响力逐步上升,故D错误。

4.据统计,在1831年英国有选举权的人约占成年人口的4.4%,英国符合选举资格的农村选民约占农民总数的4%,城镇选民约占城市居民总数的1%。这说明英国( )

A.君主仍然掌握实权

B.议会下院掌握实权

C.民主改革势在必行

D.工业革命受到阻碍

【解析】选C。从材料反映的有选举权的人占成年人口比例太少以及城镇选民占城市居民总数比例更少等信息可以看出,英国民主改革势在必行,工业资产阶级应当掌握更多的政治权利,

选民的城乡分布应当更为合理,故答案为C;这一时期责任内阁制早已形成,君主不再掌握实权,排除A;B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此时工业革命即将结束,没有受到阻碍,排除D。

【备选习题】

1649年公开审判国王查理一世是英国政治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将国王交付审判的决定意味着拒绝采用过去那种除掉不得民心的君主的惯常方式。议会军确实讨论过是采用“最悄无声息的”毒药,还是采用“已有众多志愿者按剑待命”的暗杀方式。也曾有人提议在赫斯特城堡曲折的台阶上制造一个历史性事故,或在查理一世企图逃走时击毙他。其实还有一种简单而完全合法的替代方案可供军事委员会选择:作为敌军司令,国王可以被交付军事法庭,立即击毙。但是议会军并不想以这些方式草草了结,而是选择了根据传统的抗辩程序在民众面前公开审判查理一世。

法庭公诉书列举了国王的暴政和一系列严重罪行,指出国王的“权力本是人民为了自己的安全而赋予他的,一旦其利用手中的权力来伤害人民,则根据该国法律应将其视为人民公敌并处以最严厉的刑罚以警戒后人”。检察官请求法庭责令查理一世对叛国阴谋和其他构成暴君、叛国贼、杀人犯和英国人民公敌等罪行一一进行回答。最后法庭宣判查理一世应被处以身首异处的死刑。

——据[英]杰弗里·罗伯逊《弑君者:把查理一世

送上断头台的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649年议会军选择公开审判国王查理一世做出合理解释。

【解析】根据“选择了根据传统的抗辩程序在民众面前公开审判查理一世”“指出国王的‘权力本是人民为了自己的安全而赋予他的,一旦其利用手中的权力来伤害人民,则根据该国法律应将其视为人民公敌并处以最严厉的刑罚以警戒后人’”等信息可知,1649年议会军之所以选择公开审判国王查理一世是为了遵守法律传统,限制国王权力,证明资产阶级革命的正义性和自身权力的合法性。因此对于这个问题可从审判的背景、主要目的和历史影响等几个层次和方面,围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展开解读。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对议会军选择公开审判方式的历史解释应包括以下三个层面:

说明审判发生的历史背景,如《大宪章》确立了王权有限、法律至上的原则;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议会军取得胜利,国王查理一世被俘等。

指出选择审判的主要目的,如议会军此举是为了遵守法律传统,防止未来的暴政;希望通过公

开审判查理一世证明资产阶级革命的正义性和自身权力的合法性,从而确立资产阶级统治等。

探讨审判产生的历史影响,如冲击君权神授观念,推动早期启蒙思想的发展与传播;承认了议会权威和司法独立原则,为英国近代宪政体制建立奠定基础,推动了英国的民主化进程等。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知识总结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一、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一)了解“光荣革命” 1、背景: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企图想恢复天主教,恢复旧统治秩序,引起资产阶级和新贵 族不满。 2、过程:1688年,议会邀请荷兰执政威廉和玛丽继承英国王位。史称“光荣革命”. 3、意义: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政治基础。(二)理解《权利法案》和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1、《权利法案》 (1)时间:1689年,议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控制)颁布 (2)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 (3)内容:①不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止法律、征税、拥有常备军。②议会的言论自由不受干涉,必须定期召开。(保证了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4)影响:议会权力日益高于王权,国王开始逐渐“统而不治”,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2、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⑴背景:“光荣革命”前后,英国的枢密院演化成为议事机构——内阁 ⑵标志:国王乔治一世时期,开创了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阁的先例。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 ⑶责任内阁的特点:①责任内阁制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②内阁由下院多数党单独组成,内阁大臣必须是下院议员;下院多数党的首领为当然的内阁首相,他负责挑选内阁成员并拥有免职权。③内阁实行集体负责制,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阁员对外必须全体一致,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④内阁首相的权力——手握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是事实上的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⑷作用: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英国典型的君主立宪制正式确立。 ★附英国内阁产生程序、职能: 产生程序:下院“大选”(普选下院议员)→(国王任命)多数党领袖为内阁首相→首相提名(政府成员)→(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内阁。 【拓展】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但国王仍有较大的行政权,可以领导政府和内阁,但受到议会制约,责任内阁制确立后英王才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 (三)了解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1、原因:在工业革命影响下,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不满旧的选举制度(选区划分和议席分配),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利。 2、内容:(1)重新分配议席,取消“衰败选区”议席,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2)更改选举资格,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扩大选民范围。 3、实质:新兴工业资产阶级重新分配政治统治权及扩大选举权的改良运动。 4、影响: 积极性: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推动英国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进程,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局限性:工人、贫民的政治权利仍受到财产限制。 (四)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国王:“统而不治”,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 2、议会:权力至上,掌握立法权、行政监督权。 3、首相:政府首脑,掌握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 4、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体。

【历史】必修一专题七:1、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每课名题2)

必修一专题七:1、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每课名题2) 点击下载更多高中历史免费试卷(请按Crtl键+左键点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2小题,共0分) 1.“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通过一个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议会的最高权力,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这份文件是() A.《权利法案》 B.《1787年宪法》 C.《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 2.新华网快讯:英国首相布莱尔2007年6月27日正式向英国女王递交辞呈。英国执政党工党新任领袖布朗27日下午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邀请前往白金汉宫,接受女王授权组建新一届内阁,并从女王手中接受御玺,正式就任英国首相。下列对英国女王、首相、内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英王是国家名义的象征,统而不治 B.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C.首相是下院多数党的领袖,实际掌握着国家大权 D.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只能辞职并解散内阁 3.有人形容英国议会说:“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的事情”。这反映了() ①议会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②议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 ③议会出现独裁专制统治④体现了资产阶级对权力的需求 A.①②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4.“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事情”。这句话说明() A.议会权力至高无上 B.议会还有不能做的事 C.议会也不是绝对权威 D.议会还要听从于某些人 5.有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东西方两位末代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与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A.政权发生更替 B.社会形态转变 C.国力对比变化 D.文化途径迥异 6.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曲折历程,导致其曲折反复的根本原因是() A.新贵族具有保守性 B.资本主义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发展水平不高 C.封建势力不甘心失败 D.资产阶级缺乏斗争经验 7.洛克是英国著名的思想家,恩格斯说他“是1688年阶级妥协的产儿”。其中的“阶级妥协”

高考历史-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克伦威尔及其迫随者认为:“应该参加对下议院选举的‘人民’是在王国中有着‘真正的或永久的利益’的人——即财产所有人。而平均派却认为:“任何出生在英国的男子都应当对议员的选举有发言权。”以上言论反映了() A.英国议会完全代表着资产阶级的意志 B.英国革命对民主的追求具有多层次性 C.王权与民权的矛盾在于财产分配不均 D.财产的多寡决定了英国议会的民主性 2.1689年,英国议会“有意识地把王冠连同拟好的权利宣言一起呈现给威廉和玛丽”,登基的新誓词规定威廉和玛丽“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而以往的誓词只要求国王宣誓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B.权力中心转移到了下议院 C.英国君主的国内地位发生变化 D.英国权力格局发生了变化 3.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威廉三世接受这些条款作为取得英国王位的条件。因此,国王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这表明《权利法案》() A.体现了主权在民的理念 B.使英王失去了所有权力 C.体现了王在法上的思想 D.确立了英国责任内阁制 4.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5.王觉非的《近代英国史》指出:光荣革命后“以前长期作为英国政治生活中一个主要因素的国王宫廷和议会的冲突,却朝着一个固定的方向发展……此后英国逐渐完善了其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这里的“固定的方向”是指() A.国王仍掌国家行政权和财政权 B.议会赢得国家组阁权和立法权 C.国王议会分享行政权和立法权

专题五 英国的制度创新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导学案 (2)

专题五英国的制度创新 【学习目标】 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 英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高考学科素养考向】 通过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完善,主要体现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的素养立意。 【自学自测案】 要点突破 问题一: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及原则 1.形成 (1)“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内阁承担行政职责。 (2)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 2.原则 (1)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2)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3)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 问题二:英国制度创新的现代化意义 政治上: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实现了民主和法治,英国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 经济上: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创造了政治前提,这也是英国能够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主导世界的重要因素。 文化上:推动了思想的解放和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问题三:多角度史观认识英国的君主立宪 1.从革命史范式来看,英国君主立宪制是1688年“光荣革命”的产物,表面上回归到“王在议会”“王在法下”的宪政传统,实质上终结了民主国家建立初期赖以生存的政治基础,实现了权力重心由君主到议会的转移。 2.从文明史范式来看,君主立宪制是西方现代政治文明的一种模式,它作为英国根本的政治制度,在保留古老宪政传统和确立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基础上,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三种不同形式的政体融于一体。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北师大版教师用书:第四单元 西方的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的兴起 第12讲 Word版含解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 第12讲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考试说明 考查角度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1.(2017·课标全国Ⅲ,33)1793年法国国民公会体现的政 治理念 2.(2016·课标全国Ⅲ,35)法国共和政体的稳定性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2013·课标全国Ⅰ,34)德国疆域及邻国的变迁 2.(2013·课标全国Ⅱ,34)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影响 考点一 法兰西共和政体的确立 1.法兰西艰难曲折的共和之路 (1)背景⎩⎨⎧①18世纪时,法国是欧洲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封建势力强大。 ②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日趋激烈。 (2)历程⎩⎨⎧①1789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②制定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③1792年,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④1870年,普法战争使第二帝国垮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颁布: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2)内容 ①议会⎩⎨⎧a.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b.众议院有立法权。 c.参议院有否决权。 ②总统⎩⎨⎧a.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 b.有缔结和批准条约、任命高级官员及特赦权。 c.经众议院同意任命内阁。 d.经参议院同意可解散众议院。 (3)意义:沉重打击了国内顽固复辟君主制的保皇派势力,最终从法律上奠定了共和制的基础, 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教材补充 『史论观点』 法国共和制的特点 总统在理论上享有一个国王所享有的权力,但是除非通过内阁的媒介,他不能行使任何权 力,而且他是要向议会负责的。总统任期七年,这在一个共和制国家里是很特殊的,这个任期是共和党人要求的四年和保王党人提议的十年的折衷办法。 ——[法]瑟诺博斯著《法国史》 考点二 德意志帝国宪法和资产阶级代议制 1.德意志帝国宪法 (1)帝国建立:普鲁士王国在首相俾斯麦的筹划下,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统一,1871年建立德意志帝国。 (2)帝国宪法 ①颁布:1871年4月,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②内容⎩⎪⎨⎪⎧a.皇帝是行政首脑和军队统帅,有权任免官员,召集 和解散议会,决定对外政策等。 b.宰相由皇帝任命,主持内阁工作,只对皇帝负责。 c.议会是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 d.德意志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帝国政府掌握着军事、外交等大权,各邦则保留了一些自治权。 ③评价⎩⎨⎧a.普鲁士的专制传统造成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 b.国家统一和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推动德国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2.资产阶级代议制 (1)确立:代议制最早产生于英国,以后被世界许多国家采用。 (2)作用⎩⎨⎧①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意志,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最 重要成果,是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否定。②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推动了世界民主化的进程。 [巧学妙用] 【轻巧识记】 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2021版江苏高考选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5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Word版含答案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及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主要包括两条主线: 线索一: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的发展演变 17~18世纪: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以后,逐步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君主立宪制,形成了责任制内阁。美国独立后,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总统共和制、三权分立制政体。 线索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与蓬勃发展 工业革命之后,社会主义运动兴起;社会主义理论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由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第5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一、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 (1)资本主义发展受到斯图亚特王朝统治的阻碍。 (2)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扩大自身政治权利。 2.过程 (1)爆发: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的议会最终获胜,处死国王查理一世,英国成为共和国。 (2)复辟:查理二世和詹姆士二世复辟,竭力恢复旧的统治秩序。 (3)结果:1688年,玛丽和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史称“光荣革命”。 二、议会权力的确立 1.背景:“光荣革命”后,议会的权力大增,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议会通过了一系列旨在限制王权的法案。 2.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1)内容:以明确条文限制国王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 (2)结果: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统而不治”,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确立。 (3)影响:资产阶级权益之争在议会中以和平方式实现,有利于避免暴力冲突。 3.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 (1)背景: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 (2)结果: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英国议会权力的确立 大不列颠国通过“光荣革命”驯服了专制王权,使得议会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权力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核心论点:英国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了专制王权向民主政治的过渡,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三、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1.形成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