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导学案1—高锰酸钾法

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导学案1—高锰酸钾法

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导学案1—高锰酸钾法
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导学案1—高锰酸钾法

第六章第三节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导学案1—高锰酸钾法

学习目标:

1、掌握高锰酸钾法的测定原理

2、掌握高锰酸钾法的测定条件及其应用

课前学习

一、复习回顾:

1、氧化还原滴定中指示剂的类型及其实例

2、高锰酸钾属于指示剂,滴定时终点溶液的变化是

课堂学习

(阅读课本P153-P154完成下列问题)

(一)滴定反应:

1、高锰酸钾法是的

方法。

2、高锰酸钾在不同介质中的氧化能力和还原产物:

⑴在强酸性溶液中:

发生的电极反应为:,φ? =

可直接测定等物质。

3、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

发生的电极反应为:,φ? =

由于生成褐色沉淀,影响终点观察,所以用途不是太广。

4、在强碱性溶液中:

发生的电极反应为:,φ? =

由于生成MnO42-呈深绿色,影响终点观察,所以用途也不是太广。

根据φ?值,判断:高锰酸钾在以上三种溶液中,中的氧化能力最强。因此,高锰酸钾滴定法一般都在溶液中进行。

(二)滴定条件:

1、介质:溶液;

2、酸度:;酸度过高,会导致,酸度过

低会生成。

3、调节酸度所用的酸为,避免使用、和,

原因分别是;

;。(三)高锰酸钾法的优点:

高锰酸钾氧化能力强,应用范围广,可直接测定

等还原性物质;返滴定测定等氧化性物质;间接测定等不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物质;

碱性溶液中还可以测定很多有机物。

(四)高锰酸钾法的缺点:

高锰酸钾中含有少量杂质,溶液不够,且高锰酸钾氧化能力

强,能氧化很多还原性物质,所以严重。

(五)高锰酸钾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由于市售的高锰酸钾常含有一些杂质,所以一般采用配制。

1、配制近似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

⑴称取稍多于计算用量的高锰酸钾,溶于一定体积的蒸馏水中,将溶液

缓缓煮沸15分钟,冷却,贮于试剂瓶中,放置2周,目的是

⑵用过滤除去沉淀物,将溶液贮于干净且干燥的的棕

色试剂瓶中,放保存。

2、标定:

⑴用于标定高锰酸钾的基准物有、、,

最常用的是,因为它。

发生的反应为:

此反应属于中生成的Mn2+能作为本反应的催化剂,属于反应,

反应速度的特点为,其基本单元分别

为和。

⑵为加速标定反应定量进行,应注意的滴定条件是:

①温度:°C,若温度过高,会使分解,导致

测定结果,若温度过低,会导致,测

定结果。

②酸度:,若酸度不够,易生成,导致标

定结果,酸度过高,会促使分解,导致标定结果

③滴定速度:由于本反应为自动催化反应,反应速度

是,所以滴定速度应与反应速度相一致。即:开始

,然后,最后速度又。

④滴定终点:用高锰酸钾溶液滴定至溶液呈色且保持

不褪色即为终点。

标定好的高锰酸钾溶液在使用和放置一段时间后,应重新标定。

(六)高锰酸钾法的应用:

1、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采用的滴定方式为,发生的反应为:

,此反应属于中生成的Mn2+能作为本反应的催化剂,也属于反应,其基本单元分别为和。由于双氧水不稳定,(天“能”或不能“)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来提高反应速率。

2、软锰矿中二氧化锰含量的测定:

软锰矿中二氧化锰含量的测定采用的滴定方式是,测定原理

是:在酸性溶液中,MnO

2与过量的Na

2

C

2

O

2

加热溶解,然后用KMnO

4

标准滴定

溶液滴定剩余的C

2O

2

2-,发生的反应为:

3、石灰石中氧化钙含量的测定:

石灰石中氧化钙含量的测定采用的滴定方式是,反应的原

理是:在弱碱性条件下Ca2+与C

2O

2

2-生成CaC

2

O

2

沉淀,经过滤洗涤后,将沉淀

溶于硫酸中,然后用KMnO

4标准滴定溶液滴定溶液中的H

2

C

2

O

2

,发生的反应

分别为:

4、某些有机物的测定:

在碱性溶液中,过量的KMnO4能定量地滴定某些有机物,然后将溶液酸化,

再用FeSO

4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KMnO

4

。采用的滴定方式属。

【及时练习】

一、选择

1、高锰酸钾法测定双氧水时,控制溶液酸度用的是()

A、盐酸

B、硫酸

C、硝酸

D、高氯酸

2、KMnO4溶液不稳定的原因是()

A.诱导作用

B.还原性杂质的作用

C.自身分解作用

D.空气的氧化作用

3、在酸性介质中,用KMnO4溶液滴定草酸钠时,滴定速度()。

A、像酸碱滴定那样快速

B、始终缓慢

C、开始快然后慢

D、开始慢中间逐渐加快最后慢

4、以高锰酸钾法测定H2O2的含量,所用的指示剂属于()

A、氧化还原指示剂

B、自身指示剂

C、专属指示剂

D、金属指示剂

5、用Na2C2O4基准物标定KMnO4溶液时,滴定刚开始褪色较慢,但之后褪色变快的原因是()

A、温度过低

B、反应进行后温度升高

C、Mn2+的催化作用

D、KMnO4的浓度变小

6、用草酸钠标定高锰酸钾溶液,可选用的指示剂是()。

A. 铬黑T

B.淀粉

C.自身

D.二苯胺

7、氧化还原滴定中,可以直接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的是()

A、Ba2+

B、Zn2+

C、Fe2+

D、Cd2+

8、用标准的KMnO4溶液测定一定体积溶液中H2O2的含量时,反应需要在强酸性介质中进行,应该选用的酸是( ).

A. 稀盐酸

B. 浓盐酸

C. 稀硝酸

D. 稀硫酸

9、用Na2C2O4基准物标定KMnO4溶液,应掌握的条件有()

A. 终点时,粉红色应保持30秒内不褪色

B.温度在20~30℃

C.需加入Mn2+催化剂

D.滴定速度开始要快

三、判断

1、 KMnO4溶液作为滴定剂时,必须装在棕色酸式滴定管中。()

2、用基准试剂草酸钠标定KMnO4溶液时,需将溶液加热至 75~85℃进行滴定,若超过此温度,会使测定结果偏低。()

3、溶液的酸度越高,KMnO4氧化草酸钠的反应进行得越完全,所以用基准草酸钠标定 KMnO4溶液时,溶液的酸度越高越好。()

氧化还原反应导学案(学生版)

氧化还原反应 考点1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1. 根据反应中有无转移或元素变化,可以把化学反应划分为反应和反应。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最佳判据是。 2.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例题1 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2Fe+3Cl22FeCl3 B. Fe2O3+3CO2Fe+3CO2 C. CaO+CO2CaCO3 D. H2SO4+2NaOHNa2SO4+2H2O 变式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 化合反应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C. 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D. 凡是氧化还原反应,都不可能是复分解反应 对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关系的认识误区: 误区反例 ①无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 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②无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 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③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 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考点2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1.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特征是,实质是。 2. 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 双线桥法:①标变价、②画箭头、③算数目、④说变化。

用双线桥法标出铜和浓硝酸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 单线桥法:箭头由失电子原子指向得电子原子,线桥上只标电子转移的数目,不标“得”、“失”字样。 用单线桥法标出铜和浓硝酸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3. 常见氧化剂和还原剂 (1) 常见氧化剂 物质类型举例对应还原产物 活泼的非 金属单质 X2(卤素) O2 元素处于高化合 价时的化合物 氧化物MnO2 含氧酸 浓硫酸 HNO3 盐 KMnO4 Fe2(SO4)3 过氧化物Na2O2、H2O2 (2) 常见还原剂 物质类型举例对应氧化产物 活泼的金属单质M(金属):K、Na、Mg、Al等M n+ 非金属单质 H2 C 元素处于低化合 价时的化合物 氧化 物 CO SO2 酸 H2S HI 盐 Na2SO3 FeSO4

氧化还原滴定法原理

四、氧化还原滴定法原理 (一)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 常用指示剂有以下几种类型: (1).自身指示剂 有些标准溶液或被滴定物质本身有颜色,而滴定产物无色或颜色很浅,则滴定时就无需另加指示剂,本身颜色变化起着指示剂的作用叫作自身指示剂。 MnO4-(紫红色)+ 5Fe2+ + 8H+ = Mn2+(肉色,近无色)+ 5Fe3+ + H2O KMnO4的浓度约为2×10-6 mol/L 时就可以看到溶液呈粉红色,KMnO4滴定无色或浅色的还原剂溶液,不须外加指示剂。KMnO4称为自身指示剂。 (2).显色指示剂 有些物质本身并没有氧化还原性,但它能与滴定剂或被测物质产生特殊的颜色,因而可指示滴定颜色。 I2 + SO2 + 2H2O = 2I- + SO42- + 4H+ 可溶性淀粉与碘溶液反应,生成深蓝色的化合物,可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在室温下,用淀粉可检出10-5mol/L 的碘溶液。温度升高,灵敏度降低。 (3).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指示剂 这类指示剂的氧化态和还原态具有不同的颜色,在滴定过程中,指示剂由氧化态变为还原态,或由还原态变为氧化态,根据颜色的突变来指示终点。 作用原理:设指示剂氧化还原电对为 式中In(O)和In(R)分别代表具有不同颜色的指示剂的氧化态和还原态。随着滴定的进行,溶液电位值发生变化,指示剂的也按能斯特方程所示的关系发生变化:

变色范围 理论变色点 指示剂选择:使 落在滴定突跃范围之内。例如 Cr 2O 72-(黄色) + 6 Fe 2+ + 14 H + = 2Cr 3+(绿色)+ 6Fe 3+ + 7H 2O 需外加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指示剂,如二苯胺磺酸钠指示剂,紫红→无色。 指示剂变色的电势范围为: 'In In 0.059 (V)E E n θ?≤± (考虑离子强度和副反应) 氧化还原指示剂的选择:指示剂的条件电势尽量与反应的化学计量点电势一致。 (4)常用的氧化还原指示剂 ① 二苯胺磺酸钠: H + 氧化剂 二苯胺磺酸钠 二苯胺磺酸 二苯联苯胺磺酸 (还原型) (无色) 氧化剂 二苯联苯胺磺酸紫(紫色)(氧化型) 反应的 n =2,变色电位范围:2059.085.0-~2 059.085.0+ 即 0.82 ~ 0.88 (V) 二苯胺磺酸钠指示剂空白值: 产生原因:a.指示剂用量;b.滴定剂加入速度、被滴定剂浓度及滴定时间等因素有关 消除办法:用含量与分析试样相近的标准试样或标准溶液在同样条件下标定K 2Cr 2O 7 。

最新最全氧化还原反应基础练习题复习完整版.doc

高一(上)化学单元同步练习及期末试题 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 Ⅰ.学习重点: 1.在复习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基础上能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 2.会分析判断某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并会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Ⅱ.学习难点: 用“双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 Ⅲ.训练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有氧元素的得失 B.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C.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D.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2.下列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中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就的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 3.下列哪一个反应表示二氧化硫被还原() A.SO2+2H2O+Cl2 H2SO4+2HCl B.SO2+H2S 2H2O+3S C.SO2+2NaOH Na2SO3+H2O D.SO2+Na2CO3 Na2SO3+CO2↑ 4.下列化学方程式中电子转移不正确的是()

5.某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则该元素( ) A .一定被氧化 B .一定被还原 C .既可能被氧化又可能被还原 D .以上都不是 6.下列反应盐酸作还原剂的是( ) A .MnO 2+4HCl(浓) △ MnCl 2+Cl 2↑+2H 2O B .CaCO 3+2HCl CaCl 2 +CO 2 ↑+H 2 O C .2HCl+Zn ZnCl 2 +H 2 ↑ D .2KMnO 4+16HCl 2KCl+2MnCl 2 +5Cl 2 ↑+8H 2 O 7.在Fe 2O 3+3CO 高温 2Fe+2CO 2反应中,Fe 2O 3( ) A.在被氧化 B.是氧化剂 C.被还原 D.是还原剂 8.下列变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 A .Na 2SO 3??→? SO 2 B .HCl ??→? Cl 2 C .H 2SO 4(浓) ??→? SO 2 D .SO 2??→? S 9.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水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的是( ) A .CO 2+H 2O H 2CO 3 B .2Na 2O 2+2H 2O 4NaOH+O 2 ↑ C .3Fe+4H 2O(g)  高温 Fe 2O 4+4H 2 D .2Na+2H 2O 2NaOH+H 2 ↑ 10.在3Cl 2+6KOH 5KCl+KClO 3 +3H 2 O 反应中,还原产物是( ) A .KClO 3 B .KCl C .KCl+H 2O D .H 2O 11.在5KCl+KClO 3+3H 2SO 4 3Cl 2 ↑+3K 2 SO 4 +3H 2 O 中,被氧化的氯元素与被还原的氯元 素的质量比为( ) A .1:1 B .5:1 C .1:5 D .3:1 12.盐酸能发生下列反应:

氧化还原滴定法课后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氧化还原滴定法课后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Fe3+/Fe2+电对的电极电位升高和()因素无关。 (A)溶液离子强度的改变使Fe3+活度系数增加(B)温度升高 (C)催化剂的种类和浓度(D)Fe2+的浓度降低 2.二苯胺磺酸钠是K2Cr2O7滴定Fe2+的常用指示剂,它属于() (A)自身指示剂(B)氧化还原指示剂 (C)特殊指示剂(D)其他指示剂 3.间接碘量法中加入淀粉指示剂的适宜时间是()。 (A)滴定开始前(B)滴定开始后 (C)滴定至近终点时(D)滴定至红棕色褪尽至无色时 4.在间接碘量法中,若滴定开始前加入淀粉指示剂,测定结果将() (A)偏低(B)偏高(C)无影响(D)无法确定 5.碘量法测Cu2+时,KI最主要的作用是() (A)氧化剂(B)还原剂(C)配位剂(D)沉淀剂 6.在Sn2+、Fe3+的混合溶液中,欲使Sn2+氧化为Sn4+而Fe2+不被氧化,应选择的氧化剂是( )(>) (A)KIO3(>) (B)H2O2(>) (C)HgCl2(>) (D)SO32-(>) 7.以K2Cr2O7法测定铁矿石中铁含量时,用0.02mol/L K2Cr2O7 滴定。设试样含铁以Fe2O3(其摩尔质量为150.7g/mol)计约为50%,则试样称取量应为( ) (A)0.1g左右(B)0.2g左右(C)1g左右(D)0.35g左右 8.()是标定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较为常用的基准物。 (A)升华碘(B)KIO3 (C)K2Cr2O7 (D)KBrO3 9.用草酸钠作基准物标定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时,开始反应速度慢,稍后,反应速度明显加快,这是()起催化作用。 (A)氢离子(B)MnO4-(C)Mn2+ (D)CO2 10. KMnO4滴定所需的介质是() (A)硫酸(B)盐酸(C)磷酸(D)硝酸 11.在间接碘法测定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边滴定边快速摇动 (B)加入过量KI,并在室温和避免阳光直射的条件下滴定 (C)在70-80℃恒温条件下滴定 (D)滴定一开始就加入淀粉指示剂. 12.间接碘法要求在中性或弱酸性介质中进行测定,若酸度大高,将会( ) (A)反应不定量(B)I2 易挥发 (C)终点不明显(D)I- 被氧化,Na2S2O3 被分解 13.KMnO4法测石灰中Ca含量,先沉淀为CaC2O4,再经过滤、洗涤后溶于H2SO4中,最后用KMnO4滴定H2C2O4,Ca的基本单元为()

氧化还原反应导学案(学生版)

氧化还原反应 考点1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1.根据反应中有无_______ 转移或元素__________ 变化,可以把化学反应划分为 应。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最佳判据是_。 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例题1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2Fe+3CI 2——2FeCI 3 B.Fe2Q+3CO 2Fe+3CO C.CaO+C —CaCO D.H2SO+2NaO卄Na2SO+2HO 变式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化合反应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C.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D.凡是氧化还原反应,都不可能是复分解反应 核心突破 对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关系的认识误区 误区 ①无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 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②无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 I I 、、 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③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 I *, I I 、- 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考点2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1.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质是 2.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①标变价、②画箭头、③算数目、④说变化。 得nc ________ 反应和_________ 反 反例

用双线桥法标出铜和浓硝酸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单线桥法:箭头由失电子原子指向得电子原子,线桥上只标电子转移的数目,不标"得”、"失”字样。 还原剂+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用单线桥法标出铜和浓硝酸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 3.常见氧化剂和还原剂 (1)常见氧化剂 (2) (3)具有中间价态的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练习题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练习题 1. 将木炭与氧化铜的粉未混合加热,可得到红色的铜。试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指出其中的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并考虑它们的关系。 思路解析:C+2CuO 2Cu+CO2↑,从反应过程来看,氧化铜失去氧原子被还原为铜,炭得到氧原子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前者为还原反应,后者为氧化反应,两者在一个反应中同时进行,氧原子在两个反应中进行传递。 答案:氧化铜失去氧原子被还原为铜,炭得到氧原子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前者为还原反应,后者为氧化反应,两者在一个反应中同时进行,氧原子在两个反应中进行传递 2. 生活中有很多氧化反应,如金属腐蚀、细胞老化。请你总结氧化反应的本质,然后再在你的生活中找一找,还有哪些是氧化反应。 思路解析:金属腐蚀是金属的化合价升高,细胞老化可能是得到了氧原子或失去了氢原子,其实质还是化合价升高。生活中最典型的莫过于燃烧反应,燃烧的物质总是得到氧原子化合价被氧化。 答案:实质是化合价升高。燃烧也是氧化反应。(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3. 根据以下几种常见元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指出它们在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的趋势。 氢氧氖钠镁氯 思路解析:最外层电子数越多,电子层数越少,得电子能力越强。 答案:氧和氯主要得电子,钠和镁主要失电子,氢得失电子能力都不强;氖则既不易得电子,又不易失电子。 4. 比较氯化钠和氯化氢的形成过程,总结其区别与联系。 思路解析:分析氯化钠和氯化氢形成过程中电子的得失或转移、化合价的变化情况。

答案:氯元素的原子在氯化钠和氯化氢形成的过程中化合价都降低了,被还原,发生的是还原反应;钠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的是氧化反应;氢元素虽然不能得到电子,但它与氯原子共用的电子对偏离氢原子,氢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 (2004 全国春季高考理综)在下图所表示的粒子中,氧化性的是( ) A. B. C. D. 思路解析:氧化性的本质是物质得电子的能力,从粒子结构示意图可以很清 楚地知道:最容易得电子的是 B 项中粒子。 答案:B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元素的单质可由氧化或还原含该元素的化合物来制得 B. 得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就越强 C. 阳离子只能得到电子被还原,只能作氧化剂 D. 含有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的氧化性 思路解析: A 项正确,一般金属用还原其相应化合物的方法获得,非金属用氧化其相应化合物的方法获得;B 项将得电子能力与得电子多少混为一谈,实际上氧化性只与得电子能力有对应关系;C 项绝对化,也有阳离子如Fe2+可以继续被氧化,作还原剂;D 项正确,如H2O 中H 元素就是价,但它只有极弱的氧化性。 答案:AD 3. 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氧化还原滴定法专题练习

氧化还原滴定法专题练习 ③则实验室里的Na2SO3的纯度为.2.纳米TiO2在涂料、光催化、化妆品等领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制备纳米TiO2的方法之一是TiCl4水解生成TiO2?xH2O,经过滤、水洗除去其中的Cl﹣,再烘干、焙烧除去水分得到粉体TiO2.用现代分析仪器测定TiO2粒子的大小.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TiO2的质量分数:一定条件下,将TiO2溶解并还原为Ti3+,再以KSCN溶液作指示剂,用NH4Fe(SO4)2标准溶液滴定Ti3+至全部生成Ti4+.请回答下列问题:(1)TiCl4水解生成TiO2?xH2O的化学方程式为.(2)检验TiO2?xH2O中Cl﹣是否被除净的方法是.(3)配制NH4Fe(SO4)2标准溶液时,加入一定量H2SO4的原因是;使用的仪器除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量筒外,还需要如图中的(填字母代号).(4)滴定终点的现象是.3、硫酸渣是用黄铁矿制造硫酸过程中排出的废渣,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约45%)、Fe2O3(约40%)、Al2O3(约10%)和MgO(约5%).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分离样品中各种金属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溶液B的溶质是.(2)参照以下框图形式进一步完成“溶液C”到“Al2O3”的流程(注明试剂、条件和操作).(3)为了分析某硫酸渣中铁元素的含量,先将硫酸渣预处理,把铁元素还原成Fe2+,再用KMnO4标准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氧化还原滴定.①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现象是.②某同学称

取2、000g硫酸渣,预处理后在容量瓶中配制成100mL溶液,移取 25、00mL试样溶液,用0、0050mol?L﹣1KMnO4标准溶液滴定,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 20、00mL,则残留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为了分析大理石中铁元素的含量,准确称取大理石,然后再将不溶物预处理,使铁元素还原成Fe2+,再用KMnO4标准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氧化还原滴定、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②滴定前是否要滴加指示剂? (填“是”或“否”),请说明理由.③滴定时用盛装KMnO4标准溶液.若定前滴定管尖嘴中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则测定结果(填“偏高”或“偏低”或“不变”).④称取铁黄颜料0、3107g,用稀硫酸溶解后配成100mL溶液,每次取 25、00mL溶液,用0、1000mol?L-1的磺基水杨酸(H2Y)标准溶液滴定,三次滴定消耗标准溶液的平均体积为 25、50mL,该产品中Fe3+纯度为______(已知: Fe3++3H2Y=[FeY2]-3+6H+).4、二氧化硒(SeO2)是一种氧化剂,其被还原后的单质硒可能成为环境污染物,通过与浓HNO3或浓H2SO4反应生成SeO2以回收Se.完成下列填空:(1)Se和浓HNO3反应的还原产物为NO和NO2,且NO和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写出Se和浓HNO3的反应方程式(2)已知:Se+2H2SO4

氧化还原反应导学案学生版

氧化还原反应导学案学 生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氧化还原反应 考点1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1. 根据反应中有无转移或元素变化,可以把化学反应划分为反应和反应。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最佳判据 是。 2.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例题1 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2Fe+3Cl 22FeCl 3 B. Fe 2 O 3 +3CO2Fe+3CO 2 C. CaO+CO 2CaCO 3 D. H 2 SO 4 +2NaOH Na 2 SO 4 +2H 2 O 变式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 化合反应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C. 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D. 凡是氧化还原反应,都不可能是复分解反应 对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关系的认识误区: 误区反例 ①无单质参加的化合反 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 应 ②无单质生成的分解反 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 应 ③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 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 反应 1.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特征是,实质 是。 2. 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 双线桥法:①标变价、②画箭头、③算数目、④说变化。 用双线桥法标出铜和浓硝酸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 目:。 (2) 单线桥法:箭头由失电子原子指向得电子原子,线桥上只标电子转移的数目,不标“得”、“失”字样。 用单线桥法标出铜和浓硝酸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 目:。 3. 常见氧化剂和还原剂 (1) 常见氧化剂 (2) 常见还原剂

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精选练习题

强电解质: 1、强酸:HCl 盐酸 H 2SO 4 硫酸 HNO 3 硝酸 HBr氢溴酸 HI氢碘酸 HCLO 4 高氯酸 2、强碱:NaOH KOH Ba(OH) 2 Ca(OH) 2 3、绝大多数盐:高中见到的盐全部是强的电解质 金属化合物:a、氧化物:氧化钙CaO 氧化钠NaCl 氧化镁MgO 氧化Al 2O 3 氧化锌 ZnO 氧化盐铁FeO 氧化铁Fe 2 O 3 氧化铜CuO 氧化汞HgO 氧化银AgCl b、过氧化合物:过氧化钠Na 2O 2 c、金属碳化物:碳化钙CaC 2 d、金属硫化物:硫化钙CaS 2二硫化亚铁FeS 2 弱电解质: 1、弱酸:碳酸H 2CO 3 亚硫酸H 2 SO 3 醋酸CH 3 COOH 氢硫酸H 2 S 氢氟酸HF 硅酸H 2SiO3 原硅酸H 3 SiO 4 所有的有机酸 2、弱碱:一水合氨NH3.H2O 所有的除强碱的氢氧化金属R(OH) 3、水H2O也是弱电解质 非电解质: 1、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三氧化硫二氧化氮 一氧化氮 2、大多数有机物:甲烷乙醇蔗糖(有机酸和有机盐除外) 3、非金属化合物:氨气 (1)氧化反应: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 )的反应。 (2)还原反应: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 )的反应。 (3)氧化剂(被还原 ):得到电子的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 (4)还原剂(被氧化 ):失去电子的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 (5)氧化产物:还原剂失电子被氧化后的对应产物(包含化合价升高

的元素的产物)。 (6)还原产物:氧化剂得电子被还原后的对应产物(包含化合价降低的元素的产物)。 (7)强氧化剂与强还原性相遇时,一般都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如:H2SO4(浓)与金属、H2S、S2-、HI、I-、HBr、Br-、Fe2+、P等。 Cl 2与金属、H 2 S、S 2 -、HI、I-、HBr、Br-、Fe 2 +、H 2 、SO2、、H2SO3等。 HNO3与金属、H2S、S2-、HI、I-、HBr、Br-、Fe2+、P、SO2、、H2SO3等。 (8).元素处于最高价时只有氧化性,在反应中只作氧化剂; 元素处于最低价时只有还原性,在反应中只作还原性; 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在反应中化合价既可升高又可降低,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性。 练习题 1下列类型的反应,一定发生电子转移的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2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B.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C.非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能得电子 D.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失电子被还原 3已知下列反应: 2FeCl3+2KI===2FeCl2+2KCl+I2① 2FeCl2+Cl2===2FeCl3② I2+SO2+2H2O===H2SO4+2HI③

第七章氧化还原滴定法课后习题和答案解析

第七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计算在H2SO4介质中,H+浓度分别为1 mol·L-1和mol·L-1的溶液中VO2+/VO2+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忽略离子强度的影响,已知= V) 根据Hg22+/Hg和Hg2Cl2的溶度积计算Hg2Cl2/Hg。如果溶液中Cl-浓度为mol·L-1,Hg2Cl2/Hg电对的电位为多少

找出以下半反应的条件电极电位。已知=,pH=7,抗坏血酸p K a1=,p K a2=。

在1 溶液中用Fe3+溶液滴定Sn2+时,计算: (1) 此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及化学计量点时反应进行的程度; (2) 滴定的电位突跃范围。在此滴定中应选用什么指示剂用所选指示剂时滴定终点是否和化学计量点一致

计算pH = ,c NH 3= 的溶液中Zn2+/Zn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忽略离子强度的影响)。已知锌氨配离子的各级累积稳定常数为:lg 1 =, lg 2 =, lg 3 =, lg 4 = ;NH4+的离解常数为K a =。 在酸性溶液中用高锰酸钾法测定Fe2+时,KMnO4溶液的浓度是mol·L-1,求用(1)Fe;(2) Fe2O3;(3)表示的滴定度。

称取软锰矿试样0.5000 g,在酸性溶液中将试样与0.6700 g纯Na2C2O4充分反应,最后以mol·L-1 KMnO4溶液滴定剩余的Na2C2O4,至终点时消耗mL。计算试样中MnO2的质量分数。 称取褐铁矿试样0.4000g,用HCl溶解后,将Fe3+还原为Fe2+,用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若所用K2Cr2O7溶液的体积(以mL为单位)与试样中Fe2O3的质量分数相等。求K2Cr2O7溶液对铁的滴定度。

氧化还原反应学案(2)有答案

高一化学导学案 姓名:班级编号:第12周(2)授课时间:2011.11.1 课题: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二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对典型化学反应的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学会用“双线桥法”“单线桥法”分析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及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 2、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典型化学反应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学生间讨论相互学习等活动,体验科学过程,感受到探索未知知识的乐趣,增强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判断,及用“双线桥法”“单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教学难点:转移电子数的计算 【预备知识】: 1、根据2CuO+C高温2Cu+CO2氧化铜氧原子,化合价,电子, 被 碳原子氧原子,化合价,电子,被 2、:哪些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了?哪些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了?指出含有这些元素的具体物质。 (1)Cu + Cl2 == CuCl2 (2)Zn + H2SO4 == ZnSO4 + H2↑ (3)CaCO3+ 2HCl==CaCl2+H2O+CO2↑ (4)Cl2 + H2O== HCl + HClO 3、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什么?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预习自学】: 1、氧化剂和还原剂 (1)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 ①从化合价角度定义: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称为氧化剂;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称还原剂。 ②从电子转移角度定义: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偏向)的反应物,称为氧化剂;失去电子(或电子偏离)的反应物,称为还原剂。 (2)常见的氧化剂 氧化剂是在化学反应中化合价容易________(或容易________)的物质。常见的氧化剂有: ①典型的非金属单质,如:F2、O2、Cl2、Br2(非金属活动性超强其氧化性就超强)。 ②有变价元素的高价态化合物或离子,如:KMnO4、浓H2SO4、HNO3、H+。 ③金属阳离子,如:Fe3+、Cu2+。 (3)常见的还原剂 还原剂是在化学反应中化合价容易________(或容易_________)的物质。常见的还原剂有: ①典型的金属单质,如:K、Ca、Na、Mg(金属活动性超强其还原性就超强)。 ②某些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如:H2、C、CO。 ③有变价元素的最低价态化合物或离子,如:H2S、HI、HBr、S2-、I-、Br-。 2、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 双线桥法是用两条线桥来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变化或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的方法。方法如下:双线桥的箭头始于________有关元素,箭头指向发生________变化后生成物中对应元素。在线上要标明“失去”或“得到”电子总数,化合价的升降以及该元素“被氧化”或“被还原”。例如:

氧化还原滴定法习题

氧化还原滴定法习题 一、判断题: 1.所有氧化还原滴定反应的化学计量点电位与该溶液中各组分的浓度无关。( ) 2.氧化还原条件电位是指一定条件下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活度都为1mol·L-1时的电极电位。( ) 3.凡是条件电位差???'>0.4V的氧化还原反应均可作为滴定反应。( ) 4.高锰酸钾标准溶液可用直接法配制。( ) 5.H2C2O4·2H2O可作为标定NaOH溶液的基准物,也可作为标定KMnO4溶液的基准物。( ) 6.用重铬酸钾法测定土壤中的铁含量时,常用SnCl2使Fe3+转变为Fe2+。( ) 7.用Ce(SO4)2溶液滴定FeSO4溶液的滴定突跃范围的大小与浓度关系不大。( ) 8.条件电位就是某条件下电对的氧化型和还原型的分析浓度都等于1mol/L时的电极电位。( ) 9.碘量法中加入过量KI的作用之一是与I2形成I3-,以增大I2溶解度,降低I2的挥发性。( ) 10. K2Cr2O7标准溶液有颜色,应于棕色瓶中保存,防止其见光分解。( ) 11.在HCl介质中用KMnO4滴定Fe2+时,将产生正误差。( ) 12.直接碘量法用I2标准溶液滴定还原性物质,间接碘量法用KI标准溶液滴定氧化性物质。( ) 13.间接碘量法滴定反应的计量关系是:2n(Na2S2O3)= n(I2)。( ) 14.氧化还原指示剂的变色电位范围是?=??'In(O)/In(R)±1(伏特)。( ) 15.间接碘量法测定胆矾中的Cu2+,若不加KSCN,将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 ) 16.以KBrO3为基准物标定Na2S2O3时,在临近终点时才加入淀粉指示剂。( ) 17.在间接碘量法中,用于标定Na2S2O3溶液常用的基准试剂为KI。( ) 18.一个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能加速另一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现象称为氧化还原诱导作用。( ) 19.KMnO4法中一般不用另外加指示剂,KMnO4自身可作指示剂。( ) 20.在标准状态下,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活度都等于1mol·L-1时的电极电位称为条件电位。( ) 21.为防止I-被氧化,碘量法应在碱性溶液中进行。( ) 22.以K2Cr2O7为基准物标定Na2S2O3时,在近终点时才加入淀粉指示剂。( ) 23.将任何氧化还原体系的溶液进行稀释,由于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浓度按相同比例减小,因此其电位不变。( ) 二、选择题: 24.用碘量法测定漂白粉中的有效氯(Cl)时,常用( )作指示剂。 A、甲基橙 B、淀粉 C、铁铵矾 D、二苯胺磺酸钠 25.间接碘量法标定Na2S2O3溶液,不可代替的试剂是( )。 A、K2Cr2O7 B、KI C、H2SO4 D、CH3COOH 26.分别用K2Cr2O7和KMnO4标准溶液滴定同浓度的亚铁盐溶液,当滴定进行到( )时,两滴定体系的电极电位不相等。 A、开始时 B、滴定至50% C、滴定至99.9% D、滴定至100% 27.高锰酸钾法测定H2O2含量时,调节酸度时应选用( )。 A、HAc B、HCl C、HNO3 D、H2SO4 28.KMnO4在强酸性溶液中,其半反应(电极反应)为( )。 A、MnO4-+e MnO42- B、MnO4-+2H2O+3e MnO2↓+4OH- C、MnO4-+4H++2e MnO2↓+2H2O D、MnO4-+8H++5e Mn2++4H2O 29.用KMnO4法滴定Na2C2O4时,被滴溶液要加热至75?C~85?C,目的是( )。 A、赶去氧气,防止诱导反应的发生 B、防止指示剂的封闭 C、使指示剂变色敏锐 D、加快滴定反应的速度

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题

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题 1.化工厂常用浓氨水检验管道是否漏氯气,化学方程式为:3Cl2+8NH3=6NH4Cl+N2,当生成160.5 g NH4Cl时,被氧化的氨水(含NH3 30%,密度为0.892 g/cm3)的体积为 ( B ) A. 508.2 mL B. 63.5 mL C. 254.1 mL D. 127.0 mL 2.m g铁屑与含有n gHNO3的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若m∶n=1∶3,则起氧化剂作用的HNO3的质量为( BC ) A. m g B. 3 4 m g C. n 4 g D. n 2 g 3.某金属单质跟一定浓度的的硝酸反应,假定只产生单一的还原产物。当参加反应的单质与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时,还原产物是( C ) A. NO2 B. NO C. N2O D. N2 4.在反应8NH3+3Cl2=6NH4Cl+N2中,被氧化的氨和未被氧化的氨的质量比是 ( B ) A. 3∶1 B. 1∶3 C. 1∶1 D. 3∶8 5.某氮的氧化物和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充分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若测得氮气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该氮的氧化物是( B ) A. N2O B. NO C. NO2 D. N2O5 6.在NO2被水吸收的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的物质,其质量比为( C ) A. 3∶1 B. 1∶3 C. 1∶2 D. 2∶1(MCE92.12) 7.在反应5NH4NO32HNO3+4N2+9H2O中发生氧化反应的氮原子与发生还原反应的氮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北师88.31) ( B ) A. 3∶5 B. 5∶3 C. 5∶8 D. 5∶4 8.单质磷和浓氢氧化钾溶液共热时,生成磷化氢和次磷酸钾(KH2PO2),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D ) A. 1∶1 B. 5∶3 C. 3∶1 D. 1∶3 9.某含氧酸的钾盐(正盐),其化学式中有a个氧原子,所含另一种+6价元素R的原子个数为b,则0.5 mol该盐中K+的物质的量是 ( D ) A. (a-b) mol B. (2a-b) mol C. (6a-2b) mol D. (a-3b) mol 10.向50 mL 18 mol·L-1 H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MCE97.13) ( A ) A. 小于0.45 mol B. 等于0.45 mol C. 在0.45 mol和0.90 mol之间 D. 大于0.90 mol 11.24 mL浓度为0.05 mol / L的Na2SO3溶液,恰好与20 mL浓度为0.02 mol / L的 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则元素Cr在被还原的产物中的化合价是(MCE95.23) ( B ) A. +6 B. +3 C. +2 D. 0

高中化学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学案

【学案】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从得氧和失氧的分类标准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从化合价变化的分类标准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被氧化、被还原等概念。 3、了解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知识重点】从化合价角度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知识难点】氧化还原反应与四个基本类型的关系 【知识内容】 问题1:①已经学过的化学反应分成哪几种类型?分类标准是什么?各举一例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②Fe2O3+3CO 高温 2Fe +3CO2反应属于何种基本反应类型? [探究1](一)从得氧失氧角度来分析: Fe2O3+3CO 高温 2Fe +3CO2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问题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分别独立进行的吗? 1. CuO +H2==Cu +H2O 从CuO来看是反应,从H2来看是反应。 2.CO2+C=2CO,从CO2来看是反应,从C来看是反应。3.C+H2O=CO+H2,从C来看是反应,从H2O来看是反应。结论:

[探究2](二)从化合价升降角度来分析 Fe2O3+3CO 高温 2Fe +3CO2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练习1、标出下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 H2S.、S.O2、S.O3、H2S.O4、BaS.O4; C.H4、C.O、C.O2、H2C.O3、NaHC.O3、CaC.O3; 练习2、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判断下列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1.NH4HCO3 =NH3↑+CO2↑+H2O↑ 2..CaCl2+Na2CO3 = CaCO3↓+2NaCl 3.2Na+2H2O = 2NaOH+H2↑ 4.2Na+Cl2=2NaCl 问题3:氧化还原反应是否一定要有氧的参与? 结论: [探究3]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请把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的关系填入下图中 结论

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_300805321

第七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1.条件电位和标准电位有什么不同?影响电位的外界因素有哪些? 2.是否平衡常数大的氧化还原反应就能应用于氧化还原中?为什么? 3.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有哪几类?这些方法的基本反应是什么? 5.应用于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反应具备什么条件? 6.化学计量点在滴定曲线上的位置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电子转移数有什么关系? 7.试比较酸碱滴定、络合滴定和氧化还原滴定的滴定曲线,说明它们共性和特性。 8.氧化还原滴定中的指示剂分为几类?各自如何指示滴定终点? 9.氧化还原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和选择与酸碱指示剂有何异同? 10.在进行氧化还原滴定之前,为什么要进行预氧化或预还原的处理?预处理时对所用的预氧化剂或还原剂有哪些要求? 11.碘量法的主要误差来源有哪些?为什么碘量法不适宜在高酸度或高碱度介质中进行? 12.比较用KMnO4’K2Cr2O7和Ce(SO4)2作滴定剂的优缺点。 13.设计一个分别测定混合溶液中AsO33-和AsO43-的分析方案(原理、简单步骤和计算公式)。 14.在Cl-、Br-和I-三种离子的混合物溶液中,欲将I-氧化为I2,而又不使Br-和Cl-氧化在常用的氧化剂Fe2(SO4)3和KMnO4中应选择哪一种? 15.计算在1mol/LHCl溶液中,当[Cl-]=1.0mol/L时,Ag+/Ag电对的条件电位。 16.计算在 1.5mol/LHCl介质中,当c Cr(VI)=0.10mol/L,c Cr(III)=0.020mol/L时Cr2O72-/Cr3+电对的电极电位。 17.计算pH=10.0,[NH4+]+[NH3]=0.20mol/L时Zn2+/Zn电对条件电位。若 C Zn(II)=0.020mol/L,体系的电位是多少? 18.分别计算[H+]=2.0mol/L和pH=2.00时MnO4-/Mn2+电对的条件电位。 19.用碘量法测定铬铁矿中铬的含量时,试液中共存的Fe3+有干扰。此时若溶液的pH=2.0,Fe(III)的浓度为0.10mol/L, Fe(Ⅱ)的浓度为1.0×10-5mol/L,加入EDTA 并使其过量的浓度为0.10mol/L。问此条件下,Fe3+的干扰能否被消除?

氧化还原反应计算题

氧化还原反应计算题 常见题型: 1、求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或质量之比; 2、计算参加反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的量; 3、确定反应前后某一元素价态的变化。 练习: 1. 一定条件下氨气和氧化铜可以发生如下反应:2NH3+3CuO△3Cu+N2+3H2O,对此反应的分析合理的是()A.该反应属置换反应 B.NH3被氧化为N2 C.反应体现了金属铜的还原性 D.每生成1mol H2O 就伴随着1mol电子转移 2. 已知反应:①Cl2+2KBr==2KCl+Br2,②KClO3 +6HCl(浓)==3Cl2↑+KCl +3H2O, ③2KBrO3+Cl2 ==Br2+2KCl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三个反应都有单质生成,所以都是置换反应 B.反应②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 C.反应③中1mol Cl2参加反应时,氧化剂得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0 mol D.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为KClO3>KBrO3>Cl2>Br2 3. ClO2遇浓盐酸会生成Cl2 ,反应方程式为2ClO2 + 8HCl = 5Cl2+ 4H2O ,该反应中若转移电子的数目为9.632×1023,则产生的Cl2在标况下的体积为() A.11.2L B.33.6L C.22.4L D.44.8L 4. Cu2O是赤铜矿的主要成分,Cu2S是辉铜矿的主要成分。铜的冶炼过程常发生反应: Cu2S + 2Cu2O = 6Cu + SO2↑,关于此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有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B.Cu2S在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Cu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每生成0.1mol Cu,转移0.2 mol电子 5. 24mL浓度为0.05mol/L的Na2SO3溶液恰好与20mL浓度为0.02mol/L的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已知Na2SO3被K2Cr2O7氧化为Na2SO4,则元素Cr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 A、+2 B、+3 C、+4 D、+5 第页(共 1 页) 1

氧化还原滴定习题与答案

第七章氧化还原滴定 1.条件电位和标准电位有什么不同?影响电位的外界因素有哪些? 答:标准电极电位E′是指在一定温度条件下(通常为25℃)半反应中各物质都处于标准状态,即离子、分子的浓度(严格讲应该是活度)都是1mol/l(或其比值为1)(如反应中有气体物质,则其分压等于1.013×105Pa,固体物质的活度为1)时相对于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位。 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E0f)是当半反应中氧化型和还原型的浓度都为1或浓度比为,并且溶液中其它组分的浓度都已确知时,该电对相对于标准氢电极电位(且校正了各种外界因素影响后的实际电极电位,它在条件不变时为一常数)。由上可知,显然条件电位是考虑了外界的各种影响,进行了校正。而标准电极电位则没有校正外界的各种外界的各种因素。 影响条件电位的外界因素有以下3个方面; (1)配位效应; (2)沉淀效应; (3)酸浓度。 2.是否平衡常数大的氧化还原反应就能应用于氧化还原中?为什么? 答:一般讲,两电对的标准电位大于0.4V(K>106),这样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用于滴定分析。 实际上,当外界条件(例如介质浓度变化、酸度等)改变时,电对的标准电位是要改变的,因此,只要能创造一个适当的外界条件,使两电对的电极电位超过0.4V ,那么这样的氧化还原反应也能应用于滴定分析。但是并不是平衡常数大的氧化还原反应都能应用于氧化还原滴定中。因为有的反应K虽然很大,但反应速度太慢,亦不符合滴定分析的要求。 3.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反应物的浓度;2)温度;3)催化反应和诱导反应。 4.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有哪几类?这些方法的基本反应是什么? 答:1)高锰酸钾法.2MnO4+5H2O2+6H+==2Mn2++5O2↑+8H2O. MnO2+H2C2O4+2H+==Mn2++2CO2+2H2O 2) 重铬酸甲法. Cr2O72-+14H++Fe2+===2Cr3++Fe3++7H2O CH3OH+Cr2O72-+8H+===CO2↑+2Cr3++6H2O 3)碘量法3I2+6HO-===IO3-+3H2O, 2S2O32-+I2===2I-+2H2O Cr2O72-+6I-+14H+===3I2+3Cr3++7H2O 5.应用于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反应具备什么条件? 答:应用于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反应,必须具备以下几个主要条件: (1)反应平衡常数必须大于106,即△E>0.4V。 (2)反应迅速,且没有副反应发生,反应要完全,且有一定的计量关系。 (3)参加反应的物质必须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或能与还原剂或氧化剂生成沉淀的物质。 (4)应有适当的指示剂确定终点。 6.化学计量点在滴定曲线上的位置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电子转移数有什么关系? 答:氧化还原滴定曲线中突跃范围的长短和氧化剂与还原剂两电对的条件电位(或标准电位)相差的大小有关。电位差△E较大,突跃较长,一般讲,两个电对的条件电位或标准电位之差大于0.20V时,突跃范围才明显,才有可能进行滴定,△E值大于0.40V时,可选用氧化还原指示剂(当然也可以用电位法)指示滴定终点。 当氧化剂和还原剂两个半电池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相等,即n1=n2时,则化学计量点的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