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123前车门结构设计

XX123前车门结构设计

XX123前车门结构设计
XX123前车门结构设计

汽车车门部件结构设计

汽车门部件结构设计 概述 车门是汽车车身的主要部件之一,它不仅为司乘人员上下车提供方便 的条件,而且与整车动力性(空气动力性)、舒适性(风流噪声、密封等)和使用性能(开启方便灵活)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对整车造型起着协调作用,并直接影响车身外形的美观。 一、车门的结构型式——分类 现代汽车的车门结构型式很多,一般可按下述几种方式进行分类: 1.按运动形式,分为: ①旋转 式 向上旋转开启的车门。 近年轿车上出现的一种—c)翼开式前方旋转的车门; 近年轿车上出现的向上—b)垂直旋转式、内摆门等;常见的司机门、折叠门—a)水平旋转式②平移式——拉门、外摆式车门(外移门)等。

2.按结构,分为: ·无骨架式——车门由内外两部分冲压钣件组焊而成, 大部分司机门、折叠门均采用此结构; ·有骨架式——车门内外蒙皮焊接在骨架上——外摆式乘客门。 3.按门叶的数目,分为: ·单叶式(单扇门)——如司机门、安全门、单叶乘客门等; 平移式 旋转式·双叶式——乘客门) 双叶外移门(一前一后—平移式旋转折叠(两叶一组) —折叠式旋转式·四叶式——四叶式折叠门(两叶一组),主要用于城市客车。 各类车型的驾驶员用门,货车及轿车车门多为旋转式,开门方向可以向前(顺开),或往后(逆开)。顺开门在行车时较为安全。 平移门(外移门)主要用于客车的乘客门。 4.按有无运动轨道,分为: 有轨式、无轨式 二、对车门设计的要求

1.具有必要的开度,并能使车门停在最大开度上,以保证上、下车方便; 2.安全可靠。关闭时能锁住,行车或撞车时不会自动打开; 3.开关方便,操纵方便——升降玻璃,锁止等,或在低气压下(≤0.3MPa) 也能开启灵活; 4.具有良好的密封性——涉及密封胶条特性、设计精度、间隙大小、配 合精度等; 5.具有足够的刚度,不易变形下沉,行车时不振响; 6.制造工艺好,易于冲压成形,便于安装附件和维护调整; 7.外形上与整车协调; 8.操纵机构必须易于接近,便于调整保养。

第五章-前照灯检测

第五章前照灯检测 前照灯检测仪是用来检测机动车前照灯配光性能和照射方向好坏的仪器。因检测方法的不同,检测仪在结构上略有差异,按光学测量方式可分为聚光式、投影式、和自动跟踪光轴式(用光电池或CCD等作传感器)等、按测试方法和功能可分为手动、电动、远光光轴自动跟踪、远近光光轴自动跟踪式。 第一节前照灯检测仪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一、投影式前照灯检测仪结构与工作原理 仪器主体由车架和受光箱两部分构成(如南华产QD-100型、佛分产FD-2型)。受光箱用以接受被检前照灯的光束并进行检测。受光箱安装在车架上,可沿立柱由电动机驱动(或摇动手轮)上下移动,并可在地面上沿轨道左右移动,外形结构见图2-5-1。 图2-5-1 灯光仪整体结构 由被检前照灯发出的光束经聚光镜会聚后,由反射镜反射到屏幕上。屏幕呈半透明状态,在屏幕上可看到光束的光分布图形。该图形近似于在10米屏幕上观察的光分部特性。屏幕上对称分布五个光检测器,如图2-5-2所示。№1及№2用以检测垂直方向的光分布,其输出电流经转换成电压

后,连接到垂直方向的指示表上。通过旋转上下刻度盘,使反光镜移动,从而使№1及№2输出信号相等,上下指示表指示为零。此时上下刻度盘指示出光轴偏移量的数值。№3及№4用以检测左右方向的光分布情况,其原理同上。由左右刻度盘指示出光轴偏移量。№5用以检测发光强度,其输出放大后由发光强度指示表指示发光强度数值。 图2-5-2光接受箱内部结构图和硅光电池板 二、自动跟踪光轴式前照灯结构与工作原理(单测远光) 仪器外形如图2-5-3所示。仪器主要由驱动机构及光接收箱构成(如佛山产全自动FD-1型、南华产全自动QD-300型)。底箱内装左右方向驱动系统及垂直方向牵引系统,以驱动仪器整机作左右方向运动及牵引光接收箱作垂直方向运动。仪器可沿导轨左右移动整个设备。 图2-5-3 全自动前照灯检测仪外形结构 在光接收箱内部有一透镜组件(图2-5-4)。在光接受箱的正面装有上下左右四个光电池,用

支架零件图设计

1.设计的目的 设计是培养机械工程类专业学生应职应岗能力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它要求学生能全面综合地运用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工艺装备的设计。其基本目的是: (1)培养工程意识。 (2)训练基本技能。 (3)培养质量意识。 (4)培养规范意识。 2设计的基本任务与要求 2、1、设计任务 (1)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的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 (2)设计一个专用夹具; (3)编写设计说明书。 2、2、设计基本要求 (1)内容完整,步骤齐全。 (2)设计内容与说明书的数据和结论应一致,内容表达清楚,图纸准确规范,简图应简洁明了,正确易懂。 (3)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4)正确使用标准和规范。 (5)尽量采用先进设计手段。 3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说明书要求系统性好、条理清楚、语言简练、文字通顺、字迹工整、图例清晰、图文并茂,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力求避免抄书。

第一章工艺设计与工装设计 1.基本任务: (1)绘制零件工件图一张; (2)绘制毛坯—零件合图一张; (3)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一套; (4)编写设计说明书一份; (5)收集和研究原始资料,为夹具结构设计做好技术准备。 (6)初步拟定夹具结构方案,绘制夹具结构草图,进行必要的理论计算和分析。选择最佳的夹具结构方案,确定夹具精度和夹具总图尺寸、公差配合与技术要求。 (7)绘制夹具总图和主要非标准件零件图,编写设计说明书。 (8)编制夹具特殊使用维护、操作、制造方面的说明或技术要求。 2.设计要求: (1)应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达到设计图纸的技术要求; (2)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生产效率; (3)要尽量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必须考虑生产安全、工业卫生等措施; (4)在立足本企业的生产条件基础上,尽可能采用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 (5)工艺规程应正确、完整、简洁、清晰; (6)工艺规程应满足规范化、标准化要求; (7)夹具设计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 (8)提高生产效率; (9)工艺性好; (10)使用性好; (11)经济性好。 3.方法和步骤: 3.1生产纲领的计算与生产类型的确定 生产类型生产纲领(件/年) 大批生产小型零件(4KG)2800

(整理)7-前门系统结构设计

第八章前车门系统结构设计 第一节概述 1.前车门系统零部件结构组成: 一般情况下,前车门系统零部件包括:车门钣金焊接总成、车门铰链、车门玻璃、玻璃呢槽、玻璃升降器总成、玻璃导轨、内外挡水条、门锁总成(含锁体、锁扣、锁芯、内外把手等)、车门限位器总成、车门内饰板等。如图1所示。 图1 前车门系统零部件组成 车门钣金焊接总成是车门系统各零部件的安装载体,因此车门的结构布置设计是否合理、车门的结构刚性和结构强度是否能够满足车门系统各零部件的功能实现就成了车门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

车门钣金焊接总成组成零件:车门外板、车门内板、车门防撞梁、车门玻璃导轨、车门锁安装加强件、车门铰链安装加强件、外后视镜安装加强件及其它局部加强件等。如图2所示。 图2 车门钣金焊接总成零部件组成 2.车门系统设计的基本技术要求: (1)车门开启时应保证乘员上下车的方便性,要合理确定车门数,车门的开口位置,设计车门的开口大小和形状,并且车门要能够停留在最大开度的位置上。 (2)车门在开启过程中不应和车身的其它部位发生干涉。 (3)车门关闭后,要锁止可靠、安全,行车中车门不会自动打开。 (4)车门机构操纵要方便,包括车门开关自如,玻璃升降轻便等。 (5)车门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 (6)具有大的透光面,满足侧向视野要求。 (7)门体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保证车门工作可靠,减小车门部分振动,提高车辆侧向碰撞的安全。 (8)车门应具有足够的安装刚度,防止车门下沉。 (9)车门应具有良好的制造工艺。 (10)车门造型上应与整车协调一致,包括外表面形状,覆盖件的分块,门缝的设计和内饰。 3.车门系统设计的原则:

客车车门设计

一绪论 1.1客车乘客门类型选择 乘客门是客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乘客上下车的通道,对客车的整体造型也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客车外形是影响客车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乘客门是车身外形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与客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密切相关,而且直接影响客车外形的美观与动感。随着车速的不断提高,客车的空气动力性问题越来越突出。过去我国采用较多的是折叠式车门,由于车门内陷而增加了汽车的空气阻力,产生风流噪声,而且由于车门缝隙大,密封困难,在形式中产生强烈的振动噪声和漏尘,从而严重影响乘坐舒适性。导槽滚轮式乘客门虽然无内陷,但是在车身侧壁有导槽。因此,在的许多高档旅游客车和长途豪华客车上出现了一种使车身表面平整光滑的乘客门,外摆门成为代表乘客门发展的一种趋势。近年来,伴随着出城乡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高速公路建设的完善,我国中、高档客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外摆门已经在我国客车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1.1.1客车乘客门主要结构形式 客车乘客门的结构形式主要有3种:折叠式、外摆式、内摆式。 1.折叠式乘客门:打开时呈折叠形式,是各种客车普遍采用的传统形式的乘客门。具有单轴2页和双轴4页2种形式。 2.外摆式乘客门:又称外开平移式乘客门。外摆式乘客门在关闭时,其外侧与车身外侧面平齐,密封效果、美观性好,占用车内空间小,使得踏步空间大更好布置,便于乘客上下车,也便于和车身曲线配合,以降低风阻,减小风噪,近年来不仅在中、高档城间客车上普遍采用,且在城市客车上也得以推广应用,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外摆门具有单摆和双摆2种形式,单摆式的较常见。 3.内摆式乘客门:又称内开回移式乘客门。内摆式乘客门是乘客门中开启后净开度最大的一种,方便乘客上下车,尤其适用于城市客车。内摆式乘客门的门扇在开启后会占用车内空间,这也使得它在高档豪华客车上的应用受到限制,较常见于城市客车中,外摆式乘客门也具有单摆和双摆2种形式。 1.1.2 外摆门的优点 在本题目中要求的中型客车中选用外摆门,它与折叠式乘客门相比有以下优

结构设计指导书(车门)

结构设计指导书 汽车车身是指汽车上起覆盖、载客、载货等作用的部分。另外承载式车身还包括主车架部分,非承载式车身有时将车架单列。 车身结构设计就是在总布置确定包络空间和结构布置后,搭建模型以支撑这个空间和实现结构布置的过程。 车身结构设计的目的: 一、基本包络支撑功能 二、工艺性(冲压工艺,焊接工艺,涂装防腐工艺,工艺孔(线束过孔,零部件安装、焊接过孔,零件减轻孔)) 三、零件强度,刚度 结构设计件分类: 按照功能分为:外板件,结构功能件和结构加强件 一、车身本体 1.1车身概述(白车身的特点:薄板,钣金) 1.1.1车身分类(承载式,非承载式,半承载式定义,有缺点) 根据法规和行业标准分类后确定车身部件的组成。 1.2车前板制件 1.2.1部件结构组成及相关附件 1.2.2 结构功能 1.2.3结构设计要点 1.2.3.1设计条件输入(总布置参数,造型参数) 1.2.3.2零件设计要点(法规空间布置和要求,附件安装,部件组装包括定位工序基准、焊接可操作性,密封性,防腐结构,该部件特有的设计注意点) 1.2.3.3关键断面解析(典型车型的关键断面对比解析) 1.3车身底架与地板,车身悬置 1.4前围 1.5车身侧围、后围、顶盖 1.6车门 1.6.1部件结构组成及相关附件 轿车车门一般由门体、车门附件和内饰盖板三部分组成。 (一)门体:车门外板、车门内板、车门加强横梁、车门框、车门加强板 (二)车门附件:车门铰链、车门开度限位器、门锁机构及内外手柄、车门玻璃、密封条。 (三)内饰盖板:固定板、芯板、内饰蒙皮、内扶手。 1.6.2 结构功能 轿车车门的设计要求 (一)车门开启时应保证乘员上下车的方便性。要合理确定车门数、车门的开口位置、设计的开口大小和形状。并且车门要能停留在最大开度的位置上。 (二)车门开启过程中不应与车身的其他部位发生位置干扰。 (三)车门关闭时,要锁止可靠、安全,行车中不会自动打开。 (四)车门机构操作方便,包括开关车门自如,玻璃升降轻便等。

汽车前照灯检测(教学设计)

汽车前照灯技术状况的检测(教学设计)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谭顺翔 授课班级:汽车评估选修班授课时间:2009年4月23日教材:汽车服务业系列丛书(机械工业出版社)《汽车评估》(张克明主编) 课题(教学内容):汽车前照灯技术状况的检测课时:1学时(45分钟)一、教材分析处理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汽车评估》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本节课选自汽车服务业系列丛书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汽车评估》(张克明主编)第四章第八节。这一章是汽车评估中对汽车技术状况检测部分,掌握好本节课的知识和技能,学生能正确评估汽车照明电气系统的工作状况。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参照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可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利用屏幕检测前照灯的光束位置的方法;(2)掌握利用前照灯检验仪检测前照灯的发光强度和光轴偏斜量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讲(教师的讲解)、演(教师演示)、练(学生自己做工作页) 结合,让学生掌握汽车评估中汽车技术状况检测的操作方法,为日后学习和工作打好基础。 3.思想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及分析问题的习惯和规范的操作程序,以应对其工作后将遇到的千变万化的技术问题,增强其工作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综合本教材的前后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重点是:利用屏幕检测前照灯的光束位置的方法。 本节课的难点是:利用前照灯检验仪检测前照灯的发光强度和光轴偏斜量的方法。 (四)教材处理 原则上课程教学按教材的顺序和推进。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了一些

相关的知识和方法。 二、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讲授的教学模式。 借鉴“任务驱教学法”的原理,设计“工作页”,将重点内容问题化、设置问题启迪学生思维,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学,知道学什么,怎样学,达到什么目的。 演示法、启发诱导法相互渗透、密切配合,利用演示法让学生直接地学习汽车评估检测的方法;利用启发诱导法巧妙地设疑,激发学生求知欲,创设兴奋点。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充分发挥主导,创设工作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抓住可利用的兴奋点,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三、学法指导 (一)通过采用“工作页”,使教学目标细化,让学生明确学什么,为什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用目标激励法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意志力,创造学习情境。 (二)讲、练、演紧密结合,引导学生探索,强化他们对知识的巩固、消化、吸收和灵活运用,并转化为能力。 四、教学媒体和教具 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需配备:多媒体平台、多媒体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5分钟) 1、前面学了关于汽车技术状况鉴定的检测项目哪些?(发动机功率的检测、气缸密封性的检测、汽车燃油消耗量的检测、驱动力的检测、前轮定位的检测、转向盘的检测等) 2、随便说个检测项目,比如说前轮定位包括哪些重要的参数?(主销后倾,主销内倾,车轮外倾,前轮前束) (二)新课引入(3分钟) 本节课首先说汽车技术状况的鉴定是汽车评估的基础与关键,而前照灯的检测又是汽车技术状况鉴定中的重要内容,所以说前照灯的检测也是汽车评估中的重点。然后用手电筒的照射说明前照灯的两个特性——照射方向与发光强度。在说明照射方向时,提问:前照灯照射方向应该如何控制?(此处设疑,留下悬念,

汽车车门结构形式分析

汽车车门结构形式分析 【摘要】通过分析现有车型的车门结构形式,总结各种结构的优缺点,及应用状况,评价出各类型汽车的最佳车门结构形式,对国产自主品牌汽车的车门结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车门结构;造型影响;成本分析;最佳形式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飞速发展,中国的工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在此其中汽车工业的发展又成为了标志性的产业。回顾近十年,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人均可支配额度也大幅提升。汽车的消费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的生活,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内一二线城市中,每一百户家庭,就有汽车25.7辆。到2015年底,该数字还将上升,有望突破30辆。如此庞大的汽车市场,国有自主品牌汽车的份额正在逐年提升,无论在品质还是产量上,都是变化飞快,国有自主品牌汽车,已经逐渐告别了以往完全照搬,不懂设计,徒有其表的年代。 今天的国有自主品牌汽车的设计,已经逐渐的加入了中国式的元素,其中车门的设计更是有赶超合资品牌的趋势。 1.车门的组成 汽车的车门,一般由车门内板、车门外板、车门框、车门加强件、车门防撞梁/杆、车门玻璃、车门铰链、车门限位器、车门玻璃、玻璃升降器、车门开启把手、车门锁、内饰板、以及音响等电器元件组成。 2.车门的设计要求 汽车车门作为白车身总成的一部分,一方面车门作为车身结构的重要部分之一,它的造型风格、强度、刚度、可靠性、工艺难度、以及成本等都必须要满足车身整体性能的要求;另一方面,车门的开关,以及上下车的方便性等人机工程方面,也要满足车身的要求。与此同时车门对乘车人的视野、安全性、密封性等都是要对车门提出的要求,而这些要求,又对车身的结构影响较大,那么如何让车门在保证车身结构强度的同时,又获得较好的视野和更加绚丽的外观,就成为了汽车设计者奋斗的目标。 3.车门的结构形式 纵观世界车坛,车门的结构形式大体分为:整体式车门、框式车门、冲压件分体式车门、以及无框式车门等。 3.1整体式车门 该形式的车门,其车门内板和外板都是由整块钢板制作的,使用大型的压力

成型零部件结构设计

成型零部件结构设计 成型零部件的结构设计包括凹模结构设计、凸模结构设计以及螺纹型芯和螺纹型环的结构设计等。 1 .凹模结构设计 凹模用于成型塑件的外表面,又称为阴模、型腔。按其结构的不同可分为整体式、整体嵌人式、局部镶嵌式、大面积镶嵌式和因壁镶嵌式五种。总体来说,整体式强度、刚度好,但不适用于复杂的型腔。镶嵌式采用组合的模具结构,使复杂的型腔加工相对容易,可避免采用同一材料,可利用拼接间隙排气,但易在塑件表面留下镶嵌块的拼接痕迹。 对凹模的各种结构类型分别介绍如下。 ( 1 )整体式。由整块金属材料直接加工而成,如图4 一55 所示,用于形状简单的中小模具。特点是强度高、刚性好。 ( 2 )整体嵌人式。将整体式凹模作为一种凹模块直接嵌人到固定板中,或嵌人模框中,模框再嵌人到固定板中。适用于塑件尺寸不大的多腔模。特点是加工方便,易损件便于更换,凹模可用冷挤压或其他方法单独加工,型腔形状与尺寸一致性好。图4 一56 ( a ) 所示为凹模从凹模固定板下部嵌人,用支承板、螺钉将其固定;图4 一56 ( b )所示为凹模从凹模固定板上部嵌人。

( 3 )局部镶嵌式。当凹模局部形状复杂,或某一部分容易损坏需要经常更换,常采用局部镶嵌式结构。如图4 一57 所示,其中,图4 一57 ( a )所示为嵌入圆销成型塑件表面直纹;图4 一57 ( b )所示为镶件成型塑件的沟槽;图4 一57 (。)所示为镶件构成塑件圆环形筋槽;图4 一57 ( d )所示为镶件成型塑件底部复杂的构形。 ( 4 )大面积镶嵌式。对于底部或侧壁形状复杂的凹模,为了便于加工,保证精度,将凹模做成通孔式的,再镶上底,或将凹模壁做成镶嵌块。适用于深腔或底部、侧壁难于加工的组合型模具型腔,但各个结合面的研磨、抛光增加了工时.图4 一58 ( a )所示为侧壁和底部大面积镶拼的凹模结构;图4 一58 ( b )所示为底部大面积镶嵌的结构,采用圆柱面配合。

汽车门饰板检具设计结构解析

汽车门饰板检具设计结构解析摘要:概述了汽车门饰板与周边零件的匹配关系,从匹配关系出发阐述了检具结构设计的合理性,还介绍了门饰板检具的摆放、定位及检测块的设计,重点描述和对比了2种定位方式对于检测结果的影响,并分析了各匹配位置的检具结构设计。 关键词:门饰板;检具;匹配;定位基准:检测块 0引言 门饰板是装饰车门内部重要的塑料零部件,随着车内饰板的发展,现在高端车也选择注射后进行软包覆。成型门饰板常用改性PP复合材料,PP属于热塑性材料,具有刚度不足、塑性较好的特点。门饰板的装配方式常与本体配合的尼龙卡扣过盈拍入门钣金孔内固定,卡扣材质为PA66,比PP的强度和刚度较高,属于工程塑料。与门饰板匹配的部件主要有:仪表板组件、门钣金、内水切、三角窗饰板(窗框饰板)、侧窗框饰板等。门饰板作为整车内饰的重要零件,其与部件的匹配状态直接影响整车的感知质量,对其尺寸的控制很关键,因此检具的结构设计直接影响产品尺寸检验的真实性。以下探讨了一种门饰板检具模拟装车状态的定位及检测方式。 1门饰板与周边部件的匹配关系分析 图1所示为某SUV轿车门饰板与周边部件的匹配关系。从图1可以看出,门饰板装配在门内钣金上,周圈与门内板匹配,门饰板周圈的间隙及面差检测是其关键控制尺寸。在关门状态时,上部与仪表板总成匹配,驾驶员及副驾驶侧可以直观地看到这2个零件的匹配间隙,

此处的尺寸检测是关键尺寸之一。门饰板上部两侧与窗框饰板匹配,而上侧一整条均与门玻璃间隙匹配。 2检具设计要点分析 2.1零件在检具中的摆放方式 为真实测量零件尺寸装配时与整车其他零件的实际匹配情况,门饰板检具一般按照在车身的装配位置摆放,如图2所示。模拟装车位置摆放可以避免产品自身重力因素对尺寸测量的影响。为便于观测零件基准与检具装配时的情况,在充分考虑检具强度的情况下,可在检具背部加工观测孔,可以伸手用塞尺进行探测。检具设计也应充分考虑人机操作的可行性,常规检具总高不能超过 1.4m,操作最低点勿低于0.5m,否则会影响操作。 2.2检具定位基准设计 (1)带卡扣上检具,检具为了再现实际门饰板与车身钣金的装配状态,一般定位基准都模拟钣金设计、门饰板带卡扣设计,则检具对应位置需设计为与门钣金孔大小及厚度一样的孔,如图4所示。由于卡扣与门钣金是过盈配合,为了在检测完成后顺利取件且不刮伤零件,该基准机构应设计为可打开的形式,常规使用刹车线装置实现锁紧及开合功能。由于该处基准需模拟钣金厚度,一般钣金厚度较薄约为0.8mm,而检具需重复使用,反复使用多次后,基准变形,为保证检具的耐用性,此处钣金厚为?0.8mm的有效宽度常规设计需小于2mm,且在根部进行R角加强处理。(2)某些车型不带卡扣上检具,卡扣安装面基准设计为在卡扣安装面处设计定位面,正面使用快速压钳压紧,

前照灯的照明要求

背景知识介绍 前照灯的照明要求 世界各国交通管理部门一般都以法律形式规定了汽车前照灯的照明标准,以确保夜间行车的安全,基本要求如下: 1.前照灯应保证车前有明亮而均匀的照明,使驾驶员能看清车前100m以内路面上的任何障碍物。随着高速公路的建成,汽车行驶速度的提高,要求汽车前照灯的照明距离也相应的增长,现代有些汽车的前照灯照明距离已达到200~250m。 2.应具有防止眩目的装置,确保夜间两车迎面相遇时,不使对方驾驶员因产生眩目而造成事故。 为了满足第一个要求,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原理,在前照灯的设计和制造上,装置了反射镜、配光镜和灯泡组成的光学系统。 为了满足第二个要求,对前照灯的使用作了必要的规章制约,同时还对灯泡结构作了合理的设计。 前照灯的结构 前照灯由光源(灯泡)、反光镜、配光镜三部分。 1.灯泡

汽车前照灯灯泡的结构如图5-2所示。目前,汽车前照灯用灯泡的额定电压有6V、12V 和24V三种。灯泡的灯丝由功率大的远光灯丝和功率较小的近光灯丝组成,由钨丝制作成螺旋状,以缩小灯丝的尺寸,有利于光束的聚合。 为了保证安装时使远光灯丝位于反射镜的焦点上,使近光灯丝位于焦点的上方,故将灯泡的插头制成插片式(图5—2所示)。插头的凸缘上有半圆形开口,与灯头上的半圆形凸起配合定位。三个插片插入灯头距离不等的三个插孔中,保证其可靠连接。 这种插片式灯泡的优点具有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接触性能可靠,并能与全封闭式前照灯通用,因此,国内生产的前照灯灯泡多采用这种结构。 前照灯的灯泡是充气灯泡,是把玻璃泡内的空气抽出后,再充满情性混合气体。一般充入的惰性气体为96%的氩气和4%的氮气。充入灯泡的惰性气体可以在灯丝受热时膨胀,增大压力,减少钨的蒸发,提高灯丝的温度和发光效率,节省电能,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 虽然充气灯泡的周围抽成真空并充满了惰性气体。但是灯丝的钨质点仍然要蒸发,使灯丝损耗。而蒸发出来的钨沉积在灯泡上,使灯泡发黑。近年来,国内外已使用了一种新型的卤钨灯泡(即在灯泡内充以情性气体中渗入某种卤族元素),其结构如图5-2b所示。 卤族元素是指碘、溴、氯、氟等元素。现在灯泡使用的卤族元素一般为碘或溴,叫做碘钨灯泡或溴钨灯泡。我国目前生产的是溴钨灯泡。 卤钨灯泡是利用卤钨再生循环反应的原理制成的。卤钨再生循环的基本作用过程是:从

汽车车灯相关资料

汽车车灯相关资料 一、汽车车灯发展历史 据说第一个汽车前大灯是家用手提灯。 1887年,一个驾驶员在黑暗的旷野上迷路时,一位农民用手提灯把他引回家。 1898年,波士顿举办美国首届汽车展览会,美国哥伦比亚号汽车将电灯作为前灯和尾灯,车灯从此诞生。最初的前大灯不能调光,所以在会车时有些晃眼,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后来采用了附加光度调节器。这种前大灯可以在垂直方向移动,但驾驶员必须下车搬动夹具装置。 1916年,美国一个名叫C·H·托马斯的人为了让对方驾驶员在晚上能看到他打的手势,把一个带电池的灯泡装在手套上,由此转向信号灯幽默登场。 1938年,别克汽车制造商提供了转向灯作为选用的附件,但当时只在汽车尾部安装,到1940年以后汽车前面也装有转向信号灯了,而且信号开关具有随时调节的功能。 1906年,世界上第一次用一个蓄电池供电的电灯照明。 1909年,首次把乙炔灯作为变光装置。 1916年,美国使用了行车灯。 1920年,当选用倒档装置时,使用了倒车灯。 1920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首次安装了内灯。 1926年,通用汽车公司把大灯变光开关从方向盘移到地板。 1938年,第一次采用封闭的内灯。 1898年,美国电气公司将电灯抛物面反射镜推广于大灯,侧灯和尾灯。

从早期乙炔气前照灯发展到当今的自由面反射镜气体放电前照灯,差不多经历了120年,其演变过程如下: 第一代--乙炔气前照灯 前照灯具有高的轮廓亮度,乙炔气火焰的亮度比当时的电光源所能达到的亮度高出一倍,因而,在1925年以前使用的汽车前照灯几乎全是乙炔前照灯。 第二代--电光源前照灯 1913年带螺旋灯丝的充气白炽灯泡问世,因其具有较高亮度,给电光源前照灯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然而由于当时汽车电气设备系统的制约,直到1925年,电气照明才得到广泛的应用。 第三代--双光灯芯前照灯 具备有高轮廓亮度充气灯泡的电前照灯一装在汽车上,就出现了在交会车时因前照灯的强光造成驾驶员炫目而导致发生交通事故和撞车的严重问题。因而,对前照灯的设计提出了两个互不兼容的要求:一个是如何在不小于100m的距离内使道路和高度至少为的障碍物得到良好的照明;另一个是如何使迎面车辆驾驶员不炫目。汽车会车时的这种炫目问题,仍是汽车照明技术中最难以解决的问题。为解决会车炫目的问题,1924年,欧洲发明了双光灯芯前照灯之后,美国也出现了带双丝灯泡的前照灯。然而,欧洲和美国具备不炫目近光的前照灯的光学系统结构原理不尽相同。其灯泡的差异在于灯丝的形状和位置不同:配光镜的差异在于折光单元的图案和计算不同,因而,近光的配光也有所不同。近光系统分为欧洲系统和美国系统两种,两大系统的协调问题是当今世界汽车灯光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 第四代--不对称近光前照灯 双光灯芯前照灯系统属于对称近光系统,近光光型的左右两侧完全相同,因而左、右两侧行驶皆适用。但由于行车光(远光)变到会车光(近光)时,视见距离缩短,

汽车设计-车门外手柄设计规范模板

I 汽车设计- 车门把手设计规范模板XXXX发布

汽车车门把手设计规范 1.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XX公司汽车侧开式车门塑料外开把手(以下简称“外把手”),其他车门外把手(如:后背门把手)也可以参考使用。 2.术语 外开把手:装在汽车车门外侧,用来开启车门的装置。 3.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版)适用于本文件。 GB/ T 10125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GB/T 12600 金属覆盖层、塑料上镍+铬电镀层 QC/T 625 汽车用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 4.外把手分类和结构 4.1 从外观看,外把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形式:翻转式和外拉式,如图1所示。 外把手的外观形式完全取决于造型,工程设计需满足造型。 因人的审美要求提高,近年来新开发了“隐藏锁芯”式把手。即取消左前门把手端盖锁芯圆孔,更改为可反复拆卸式端盖,需要用锁芯时候用机械钥匙片撬掉端盖即可(见图2) 翻转式外拉式 图1 外把手结构形式 4.2 从外把手与锁的连接方式看,可分为压杆连接和拉线连接,具体形式取决于锁体外开摇臂的要求以及锁体布置时摇臂与外把手摇臂旋转轴线的夹角。 4.3 外开把手组成部分 外拉式外把手包括:手柄外部,端盖,底座,大垫片,小垫片,摇臂及配重块和弹簧等,如图2所示:

图2 翻转式外把手包括:底座、掀盖、摇臂、垫片、销轴和弹簧等,如图3所示: 图3 以上为外把手的主要组成部分,具体到各车型会有所不同,但都是在这些结构上扩展而形成的,例如:外手柄扩展为上盖、下盖两部分,底座上设计有侧碰安全机构。 5.外把手人机要求

汽车车门组成及各部件作用

汽车车门组成及各部件作用 一.组成及设计要求 1.组成: 门体分类: 1.整体式:窗框与车门内外板一体冲压成型; 2.框架式:窗框与门内外板分开制造,通过螺钉或焊接方式与内外板连接。 2.设计要求: ⑴.保证乘客上下车方便性,最大开度控制在65°~70°左右; ⑵.开启过程中不应与其他部位发生位置干涉; ⑶.车门关闭时要锁止可靠,不会在行车中自行打开; ⑷.车门机构操纵反便,包括关门自如,玻璃升降轻便等; ⑸.良好的密封性能要求; ⑹.具有大的透光面,满足侧向视野要求;

⑺.要有足够的强度与刚度,保证车门工作可靠、减小车门部分振动,提高 车辆侧向碰撞安全性,防止车门下沉; ⑻.良好的车门制造、装配工艺性; 二.门体结构: 1.车门外板:0.6~0.8mm的薄钢板冲压成型; 2.车门加强横梁:即车门防撞梁,有封闭的圆管截面形式,也有高强度钢板冲压成型; 3.车门内板:重要的支撑板件,又是车门附件的安装体,一般采用较厚的薄钢板。具有以下的特点: ⑴.需拉延出较深的周边形成门厚; ⑵.板面上需要冲压出各种形状的凸凹台,用于附件机构的安装; ⑶.冲压出各种加强筋,以提高刚性,减小振动噪声。 4.车门加强板:对门体局部加强而设置。 ⑴.内板面上安装车门附件机构的部位,提高安装部位的刚度和连接强度; ⑵.在门体安装铰链处、开度限位器处和门锁处等部位设置1.2~1.6mm厚的 加强板,与车门内板焊接; ⑶.车门内、外窗台处设置加强板,要考虑断面形式、密封条的固定安装结 构。 5.车门窗框:大多采用薄钢板冲压成型或滚压成型。 窗框结构断面要考虑的要点: ⑴.与车身侧围门框的正确配合; ⑵.良好的密封性能,密封条、玻璃导槽的布置和安装结构; ⑶.符合玻璃升降的要求; ⑷.窗框本身刚度,这对密封影响较大; ⑸.窗框与内、外板的连接结构。

汽车门铰链结构布置设计

汽车门铰链结构布置设计 车门铰链作为汽车车门的关键部件,其设计、布置关系到车门使用性能。 1车门铰链概述 1.1车门铰链基本构成 车门铰链是与车门和车身相联接,能够绕上下方向的同一轴线回转且相互结合部件的总称。如图1,车门上下铰链,由固定件、旋转件和铰链销三部分组成。旋转件通过螺栓与车门相连接,固定件与车身相连接。在车门开闭过程中旋转件和车门围绕铰链轴做旋转运动。固定件对车门要求有限位保护作用。铰链轴和转动件间装有轴套,铰链轴套采用高耐磨材料制成。 图1车门铰链结构图 1.2车门铰链布置要求 车门铰链是车门总成中的受力构件也是运动构件,当车门关闭时,车门上的承力件为门锁和铰链;当打开车门时,车门的重力完全由铰链来承受。铰链轴线的布置会影响车门的开度、门柱的尺寸、以及车门开缝线的位置和形状。铰链的布置设计包括

铰链轴线的确定、铰链间距确定和开启角度的确定三个步骤。在铰链布置设计中,铰链轴线确定和铰链间距是重要的设计硬点。在布置铰链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根据外表面及车门分缝,确定铰链轴线; (2)铰链轴线布置越靠近车门外板和车门前端就越有利,避免干涉;轴线越靠近车门前端,门旋转时,其对A、B柱的侵入量就越小; (3)车门绕铰链旋转的过程中,保证车门与翼子板的间隙在3.5mm以上; (4)车门上下铰链的跨距应大于车门横向长度的1/3; (5)车门上下铰链一定要同轴; (6)铰链旋转轴线一般都会要求有一定的内倾角和前倾角,角度一般在1° ~3°,来保证车门足够的开度,而且可以避免车门打开的时候碰撞到路边的台阶;使车门有自关力。 2车门铰链轴线的确定 根据以上布置要求,对车门铰链轴线进行确定。 铰链轴线在整车坐标下的XZ和YZ平面内的位置是确定的,因此分别对轴线在两个平面上的投影线进行拉伸得到两个面,这两个面相交线即为铰链的轴线。在设计过程中做两条投影线时,要按照以上讲述的原则和要求进行约束,如图2,XZ平面上铰链轴线与垂直方向夹角为α,YZ平面上铰链轴线与垂直方向夹角β。最后按前述布置铰链的注意事项,要通过不断地调整这两

汽车前照灯热熔胶槽设计规范

1 目的 通过规定汽车前照灯热熔胶槽结构的形式,尺寸大小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使前照灯热熔胶槽结构的设计标准化,从而进一步规范前照灯热熔胶槽结构设计,便于结构设计的检索、查询和管理。 2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汽车前照灯热熔胶槽结构中灯壳胶槽、限位筋和灯罩挂钩、限位筋的结构形式、形状、尺寸,以及在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3内容 3.1灯壳胶槽 3.1.1灯壳胶槽基本形状和尺寸见图1和表2。 图1 表2 3.1.2灯壳侧无滑块胶槽 3.1.2.1 灯壳胶槽的基本形状和尺寸见图3。

图3 3.1.2.2 灯壳胶槽的宽度尺寸和圆角定义见图4。 图4 3.1.2.3 评判示意图见图5。 OK NG 原因:A<1.7 图5 3.1.3灯壳侧有滑块胶槽 3.1.3.1 灯壳胶槽的基本形状和尺寸见图6。

图6 3.1.3.2 灯壳胶槽的宽度尺寸和圆角定义见图7。 图7 3.2灯罩挂钩 3.2.1灯罩侧无滑块挂钩 3.2.1.2 挂钩的基本形状和尺寸见图8。 图8 3.2.1.2 挂钩的宽度尺寸见图9。 图9 3.2.1.3 挂钩的圆角定义见图10。

图10 3.2.2灯罩侧滑块挂钩 3.2.2.1 挂钩的基本形状和尺寸见图11。 图11 3.2.2.2 挂钩的宽度尺寸见图12。 图12 3.2.2.3 挂钩的圆角定义见图13。

图13 3.3灯罩限位筋 3.3.1 限位筋的基本形状、尺寸和圆角定义见图14。 图14 3.3.2 限位筋分布间距见图15。 图15 3.4灯壳限位筋 3.4.1 限位筋的基本形状和尺寸见图16。

图16 3.4.2 限位筋分布间距见图17。 图17 3.4热熔胶槽结构注意事项 3.4.1灯罩与灯壳的压合 3.4.1.1倾斜在沟槽倾斜的情况下,尽可能保持θ1=θ2插入,见图18。 图18 3.4.1.2灯罩底面与插入方面所成角度小于10°(80°~100°),见图19。

逻辑结构设计

逻辑结构设计 逻辑结构设计的任务就是把概念结构设计阶段设计好的基本E-R图转换成 为与选用DBMS产品所支持的数据模型相符合的逻辑结构。 逻辑结构的步骤: (1)将概念结构转换为一般的关系、网状、层次模型; (2)将转换来的关系、网状、层次模型向特定的DBMS支持下的数据模型转换; (3)对数据模型进行优化。 如图: 概念结构基本E-R图 一般数据结构 关系、层次、网状 特定的DBMS支持 下的数据模型 优化的数据模型转换规则 DBMS的特点和 规则 优化方法 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实体型和实体间的联系转换为 关系模式,如何确定这些模式的属性和码。 关系模型的逻辑结构是一组关系模式的集合。E-R图则是由实体型、实体的属性和实体型之间的联系3个要素组成的。所以将E-R图 转换为关系模型实际上就是要将实体型、实体的属性和实体型之间的联系转换为关系模式,这种转换一般遵循如下原则: 一个实体型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的属性,实体的码就是关系的码。 学生资料(用户名,姓名,户口,年龄,月基本消费,所在学校,所在年级,家庭所在地) 此为学生资料实体对应的关系模式。该关系模式已包含了联系“领导”所对应的关系模式。 学生(用户名,密码) 此为学生实体对应的关系模式。 日消费(用户名,日常用品,饮食,话费,学习用品,日期) 此为日消费实体对应的关系模式。 额外消费(用户名,消费金额,消费详情,日期) 此为额外消费实体对应的关系模式。 月消费统计(用户名,消费金额,月份) 此为月消费统计实体对应的关系模式。 建议(用户名,分析员用户名,分析结果,消费评价) 此为建议实体对应的关系模式。分析师用户名是关系的候选码。

零件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零件结构设计的基本要 求和内容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零件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摘要:本文介绍零件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限于篇幅,主要介绍零件设计的功能使用要求和为了实现这些要求而采取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零件结构设计要求措施 正文: 一、功能使用要求 设计机械或零件必须首先满足其功能和使用要求。机械的功能要求,如运动范围和形式要求、速度大小和载荷传递都是由具体的零件来实现的。除传动要求外,机械零件还需要有承载、固定、链接等功能;零件结构设计应满足强度、刚度、精度、耐磨性及防腐等使用要求。 1、提高强度和刚度的结构设计 为了使机械零件能正常工作,在设计的整个过程中都要保证零件的强度和刚度能满足要求。对于重要的零件要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静强度的计算指危险截面拉压、剪切、弯曲和扭剪应力的计算;静刚度的计算指相对载荷或应力下的变形计算。两者均与零件的材料、受力和结构尺寸密切相关。 通过合理选择机械的总体方案使零件的受力合理,特别是通过正确的结构设计使它所受的应力和产生的变形较小可以提高零件的强度和刚度,满足其工作能力的要求。合理的计算有助于选择最佳方案,但同时也要考虑零件在加工、装拆过程中保证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1)通过结构设计提高静强度和刚度的措施 1)改变受力 a)改变受力情况,降低零件的最大应力 b)载荷分担将一个零件所受的载荷分给几个零件承受,以减少每个零件的受力。 c)载荷均布:通过改变零件的形状,改善零件的受力;采用挠性均载元件;提高加工精度。 d)其他的载荷抵消或转化措施,采取措施使外载荷全部或部分地相互抵消,有化外力为内力、用拉伸代替弯曲等。 2)改变截面 a)采用合理的断面形状,在零件材料和受力一定的条件下,只能通过结构设计,如增大截面积,增大抗弯、抗扭截面系数来提高其强度。 b)用肋或隔板,采用加强肋或隔板科提高零件、特别是机架零件的刚度 3)利用附加结构措施改变材料内应力状态,通过加强附加结构措施使受力零件产生弹性强化或塑性强化来提高强度。塑性强化又称过载强化,采用塑性强化的结构都是受不均匀应力的零件。其塑性变形产生在零件受最大应力的区域内,并与工作应力方向相反,因而具有降低最大应力、使应力分布均匀化的效果。 (2)提高疲劳强度的结构设计

车门系统设计要点

车门系统设计要点 作者:王光 来源:《汽车世界·车辆工程技术(下)》2019年第04期 摘要:本文主要从车门系统设计的设计经验方面对整个车门系统所涉及的零部件的设计方法进行了论述。通過对各分系统的论述,描述了车门系统的设计方法以及在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闭合件;设计;注意问题 车门系统的设计是从造型阶段开始的。造型阶段造型师的创意中定义了各处缝线,这其中就包括门缝线以及概念性的门洞密封面。这个过程需要得到总布置、车身结构等部门的工程师协助,只有符合了基本的法规和使用限制、具备了初步的结构可行性,造型师的工作才是真正有成效的。只有这样闭合件工程师才能在造型定义的门缝线、门外观面的基础上开展进一步的工作。在造型面的基础上,闭合件工程师需要校核和定义玻璃表面,并通过型面工程师反映到外观数据上(A面);随后还需要在造型面的基础上定义门各处基本结构和密封结构,并使用截面进行表达。 设计开始前,我们还需要总布置工程师在初步的门洞定义(包括门结构)上开展人机方面的校核,比如障碍角、乘降性等。车门、侧围结构也需要进一步的细化,甚至搭建初步的数据结构,以确保各处可以按截面布置中的定义执行,对其中表达不足或不完善的地方进行补充,进行初步的运动、装配校核。 经过这样一个初期阶段的工作,门洞、门这个区域的定义基本成熟,外表面、分缝线、密封面、截面定义和初步结构都经过了必要的法规、人机和运动/设计校核,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展详细的结构设计、机构附件设计等等。下面我们主要从材料选择、门止口设计及各零部件的设计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 车门钣金材料选取 汽车覆盖件(车门内、外板等)一般所用材料为冷轧钢板。冷轧钢板按照表面质量分为I,II两级:I级质量最好,适用于外板;II级次之,适用于内板和加强件。按照冲压拉延等级可以分为P,S,Z,F,HF,ZF六级。一般外板的材料是08F、08AL等,厚度0.8mm,拉延级别为Z,外表面质量级别为I。内板材料为08F、08AL等,厚度1.0mm,拉延级别根据内板的成型难度而定,表面处理级别一般为II。 2 门洞止口边设计

城轨车门结构毕业设计

目录 一、地铁车门内容摘要 1、中文┄┄┄┄┄┄┄┄┄┄┄┄┄┄┄┄┄┄┄┄┄┄┄2 2、英文┄┄┄┄┄┄┄┄┄┄┄┄┄┄┄┄┄┄┄┄┄┄┄2 二、地铁车门 1、地铁车辆车门概述┄┄┄┄┄┄┄┄┄┄┄┄┄┄┄┄6 2、地铁车辆车门结构┄┄┄┄┄┄┄┄┄┄┄┄┄┄┄┄11 三、地铁车辆车门动作原理 1、地铁车辆单侧门开门功能实现┄┄┄┄┄┄┄┄┄┄┄12 2、地铁车辆再开门功能实现┄┄┄┄┄┄┄┄┄┄┄┄┄13 3、地铁车辆车门开门提示┄┄┄┄┄┄┄┄┄┄┄┄┄┄14 四、地铁车辆车门设计分析 1、地铁车辆车门气路控制设计分析┄┄┄┄┄┄┄┄┄┄15 2、地铁车辆车门的ATO控制设计分析┄┄┄┄┄┄┄┄┄17 3、地铁车辆车门的继电器控制方法设计分析┄┄┄┄┄┄18 4、地铁车辆车门驱动电路设计分析┄┄┄┄┄┄┄┄┄┄20 五、地铁车辆车门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1、地铁车辆车门钢丝绳张紧力的调整┄┄┄┄┄┄┄┄┄21 2、地铁车辆车门锁钩间隙的调整┄┄┄┄┄┄┄┄┄┄┄22 3、防跳轮间隙的调整┄┄┄┄┄┄┄┄┄┄┄┄┄┄┄┄23 六、参考文献┄┄┄┄┄┄┄┄┄┄┄┄┄┄┄┄┄┄┄┄┄24 七、设计心得┄┄┄┄┄┄┄┄┄┄┄┄┄┄┄┄┄┄┄┄┄25

第一章地铁车门内容摘要 一中文 地铁车门控制系统设计分析 关键词:驱动风缸,紧急开门手柄,门切除装臵,机械连锁 摘要:每一节车厢每一边安装有5个气动的双扇滑动门。一个单一的窗格、安全玻璃窗通过氯丁橡胶材料安装在每一扇门的上面。门扇是32mm的铝合金三明治结构。通过橡胶封、毛边封和密封圈封装。 二英文 The subway car door controls system design analysis Author: helong City orbit transportation technique profession031. Hunan Railway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Zhuzhou.China Key words: Drive breeze urn, The instancy opens a hand handle, The door cuts off the device, Machine catena Abstract: Each car is equipped with five pneumatically operated bi-parting pocket sliding doors per side. A single-paned, safety-glass window is installed in the upper portion of each door leaf by means of a neoprene rubber profile, The door leaf is formed of an aluminium sandwich construction of 32mm total thickness. Sealing is provided by rubber seals, brush seals and a labyrinth arrangement. 地铁车辆车门概述 车门(如图)是地铁车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件,与运营安全有直接的关系。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