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渔药残留限量标准

渔药残留限量标准

渔药残留限量标准

渔药残留限量标准是指在渔业生产过程中,为了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对于渔业产品中残留的渔药成分所规定的限量标准。渔业作为我国的重要产业之一,其产品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利润,往往会使用过量的渔药进行养殖,导致渔产品中残留的渔药超标,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威胁。因此,制定渔药残留限量标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对于渔药残留限量标准的制定已经有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其中最重要的是《水产品中兽药、抗生素残留限量》(GB 31650-2019)和《水产品中药物残留限量》(GB 31604-2015)。这两个标准分别规定了渔产品中兽药、抗生素和其他药物成分的残留限量。其中,GB 31650-2019标准规定了兽药、抗生素在渔产品中的残留限量,该标准对于含有禁用兽药和抗生素的渔产品进行了禁止销售的规定。而GB 31604-2015标准则规定了渔产品中其他药物成分的残留限量,包括甲氧苄啶、氧氟沙星、氯霉素等。

此外,我国还制定了《水产品中农药最高残留限量》(GB 2763-2019)和《水产品中环境污染物限量》(GB 27341-2010)等标准。这些标准主要针对农药和环境污染物在渔产品中的残留情况进行了规定。

以上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确保渔产品中残留的渔药成分不超过一定的限量。然而,仅仅依靠标准制定是不够的,还需要加强对于渔业生产过程中的监管和检测。只有通过加强监管和检测,才能够有效地遏制不法商家使用过量渔药的行为,保障人们的健康和环境安全。

总之,渔药残留限量标准的制定是我国渔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只有通过制定科学合理、严格执行的标准,并加强监管和检测,才能够确保人们食用到安全、健康的渔产品。

渔药残留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处理与检测方法原则探讨

渔药残留产生的原因 1.渔药的不规范使用 ⑴不遵守休药期 各种渔药对不同的水生动物都有不同的休药期。在休药期内,渔药通过代谢和排泄,在水产动物体内的残留可降低至最高残留限量以下,以至在食用前可基本保证其安全。但目前水产养殖者的“休药期”意识还比较薄弱,有时为了掩饰水产品上市前的临床症状,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上市前使用药物;或将休药期尚未结束的水产动物起捕上市;此外我国较多的渔药还缺乏休药期的规定,这也导致了人们对休药期的忽视。 ⑵用药剂量、给药途径等不符规定 在用药剂量、给药途径等方面不符合用药规定,从而造成药物在体内的残留。如在水体中泼洒抗生素,在污染水体的同时也会使抗生素通过其它生物蓄积后被水生动物摄食,造成药物在水生动物体内的残留。又如药物的超剂量使用,就会使药物代谢、消除的时间延长,若按原休药期的规定操作,引起残留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⑶饲料加工、运送或使用过程中受到药物的污染 当将盛过药物的容器用于贮藏饲料,或盛过药物的贮藏器没有充分清洗干净就用于拌和饲料,都会造成饲料加工或使用过程中药物的污染。 ⑷使用未经批准的药物 为了获得有效的治愈率和花费较少的成本,有的养殖者使用对人体有危害甚至明令禁止的渔药,或使用无休药期规定的渔药,或使用渔用原料药等。由于这些药物或是容易蓄积,较微量的残留就会造成安全隐患,或是因为它们在水产动物体内的代谢情况尚不清楚,没有休药期的规定,若使用这些药物,极易造成残留,或是非制剂的原料药,容易导致水产动物吸收不完全,容易出现混和不匀的现象,导致残留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⑸未做用药记录。不做用药记录,往往是造成用药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也会导致使用过渔药的水产品未满休药期就上市。 ⑹养殖用水中含有药物。使用这种被污染的水,极易引起药物残留。 2.管理不完善 渔药的生产、使用和销售须受药事法制约。如果审批或对上市后渔药监管不严格,就会出现诸如产品不标明主要成分,夸大用途,用法与用量不准确,一药多名和一名多药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商品渔药甚至没有批准文号等等,造成了假劣渔药的使用。 1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为规范我镇渔药使用安全,提高稻鱼品质和质量安全,降低药物对环境的污染,增强稻渔产量和提高种养户收入,特制定本准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渔用药物使用的基本原则、使用方法与禁用药。 本标准适用于水产养殖中的管理及病害防治中的渔药使用。 2 渔用药物 用以预防、控制和治疗水产动植物的病、虫、害,促进养殖品种健康生长,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以及改善养殖水体质量所使用的一切物质。 2休药期 最后停止给药日至水产品作为食品上市出售的最短时间。 3 渔药使用基本原则 3.1 水生动物养殖过程中对病害的防治,坚持“全面预防,积极治疗”的方针,强调“以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 3.2 渔药的使用应严格遵循国务院、农业部有关规定,严禁使用未经取得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生产执行标准的渔药。 3.3 在水产动物病害防治中,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渔药,建议使用生物渔药、生物制品。 3.4 病害发生时应对症用药,防止滥用渔药与盲目增大用药量或增加用药次数、延长用药时间。 3.5 食用鱼上市前,应有休药期。休药期的长短应确保上市水产品的药物残留量必须符合NY 5070(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要求。 3.6 水产饲料中药物的添加应符合NY 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要求,不得选用国家规定禁止使用的药物或添加剂,也不得在饲料中长期添加抗菌药物。 4 常用渔药 4.1 水产增养殖中常用的外用渔药及使用方法

表1渔用药物使用方法

5 禁用渔药 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或具有三致毒性(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渔药。严禁使用对水域环境有严重破坏而又难以修复的渔药,严禁直接向养殖水域泼洒抗菌素,严禁将新近开发的人用新药作为渔药的主要或次要成分。禁用渔药见表2。 表2 禁用渔药

无公害水产品的安全质量标准

一、无公害水产品及管理 无公害水产品是人民关注的焦点。它是 指在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下,按无公害水产品 生产技术规程生产加工,产品不受农药、重金 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把有毒有害物质控制 在食用安全允许范围内。无公害水产品简而言 之就是水产品(含加工产品)的产地环境、生 产投人物质(饲料、药物等)、生产技术规程和 产品符合相关无公害水产品系列标准。 无公害水产品包括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生态食品、安全食品、自然食品。一类是中国 的AA级绿色食品等效采用了IFOAM(国际有 机农业运动联盟)的有机食品标准。是指农 产品从耕作、养殖到加工不添加任何人工或 化学物质;二类是A级绿色食品是指在生产 中允许限品种、限量、限时使用国家允许的渔药、饲料、添加剂、抗生素,产品必须达到规定限量标准。无公害食品在我国25个省市自治 区已公布各自管理办法。 《湖北省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已于 2以X)年12月7日蒋祝平省长签署的208号政府令予以颁布,并发布了“湖北省无公害农产 品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凡申报无公害农产 品标志的有关单位与个人,应本着自愿的原 则,由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 专家对申报产品的产地环境、生产加工过程 进行技术评价,送抽样产品到指定的通过省 级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计量认证 并考核认可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报省农业 行政主管部门授予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并在 省级报刊给予公告。 无公害水产品的申报管理,其水产品 (含加工产品)产地环境和投人物质产品质 量的检测由农业部认可批准的专门机构进 行,“农业部渔业环境及水产品质量监督检 验测试中心(武汉)”是经过农业部机构、计 量认证,设立在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内,承 担有关其水产品(含加工产品)产地环境和 投人物质产品质量的检测任务。 二、无公容水产品的安全质.标准 无公害水产品应执行的标准可分为以下 几大类: (一)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

渔药残留限量标准

渔药残留限量标准 渔药残留限量标准是指在渔业生产过程中,为了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对于渔业产品中残留的渔药成分所规定的限量标准。渔业作为我国的重要产业之一,其产品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利润,往往会使用过量的渔药进行养殖,导致渔产品中残留的渔药超标,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威胁。因此,制定渔药残留限量标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对于渔药残留限量标准的制定已经有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其中最重要的是《水产品中兽药、抗生素残留限量》(GB 31650-2019)和《水产品中药物残留限量》(GB 31604-2015)。这两个标准分别规定了渔产品中兽药、抗生素和其他药物成分的残留限量。其中,GB 31650-2019标准规定了兽药、抗生素在渔产品中的残留限量,该标准对于含有禁用兽药和抗生素的渔产品进行了禁止销售的规定。而GB 31604-2015标准则规定了渔产品中其他药物成分的残留限量,包括甲氧苄啶、氧氟沙星、氯霉素等。 此外,我国还制定了《水产品中农药最高残留限量》(GB 2763-2019)和《水产品中环境污染物限量》(GB 27341-2010)等标准。这些标准主要针对农药和环境污染物在渔产品中的残留情况进行了规定。

以上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确保渔产品中残留的渔药成分不超过一定的限量。然而,仅仅依靠标准制定是不够的,还需要加强对于渔业生产过程中的监管和检测。只有通过加强监管和检测,才能够有效地遏制不法商家使用过量渔药的行为,保障人们的健康和环境安全。 总之,渔药残留限量标准的制定是我国渔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只有通过制定科学合理、严格执行的标准,并加强监管和检测,才能够确保人们食用到安全、健康的渔产品。

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常用标准汇总(2013年12月26日更新)

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常用标准汇总(2013年12 月26日更新) 一、无公害食品标准: 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 GB 18406.1-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 GB 18406.2-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安全要求 GB 18406.3-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畜禽肉安全要求 GB 18406.4-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 GB/T 18407.1-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GB/T 18407.2-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产地环境要求GB/T 18407.3-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畜禽肉产地环境要求GB/T 18407.4-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T 18407.5-2003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乳与乳制品产地环境要求 无公害食品: NY 5013-2006 无公害食品林果类产品产地环境条件 NY 5027-2008 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 NY 5028-2008 无公害食品畜禽产品加工用水水质 NY 5030-2006 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 5031-2001 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NY 5032-2006 无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NY/T 5038-2006 无公害食品家禽养殖生产管理规范 NY 5051-2001 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52-2001 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0-2002 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 NY 5071-2002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200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 5073-2006 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 NY 5138-2002 无公害食品蜜蜂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无公害渔药使用准则

无公害渔药使用准则 渔用药物虽然能够治疗所养殖的鱼虾蟹的疾病,但因为水产品最终将摆上百姓的餐桌,所以对其防病治病所使用药物的安全性必须加以重视。为防止水产品中所含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食品卫生法规定,在鱼虾蟹等水产品中不得含有抗生素或合成抗菌剂或其它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为了防止药物残留,必须了解药物正确的使用方法和休药期。国家有关部门颁布了《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规定了渔用药物使用的基本原则、渔用药物的使用方法及禁用渔药。 一、渔用药物使用的基本原则 渔用药物的使用以不危害人体健康和不破坏水域生态环境为基本原则。养殖过程中对水产动物病虫害的防治必须坚持以防为主、以治为辅原则。渔药的使用应严格遵循国家和有关部门的规定,严禁生产、销售和使用未取得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与没有生产标准的渔药。积极鼓励研制、生产和使用高效、速效、长效以及毒性小、副作用小、用量小的渔药,提倡使用水产专用药、生物性渔药与渔用生物制品。鱼虾蟹发生病害时应对症下药,防止滥用渔药与盲目加大用药量、增加用药次数或延长用药时间。水产品上市前,应有相应的休药期。休药期长短,应确保上市水产品的药物残留量符合《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要求,水产养殖饲料中的药物添加应符合《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

全限量》要求,不得使用国家规定禁止使用的药物或添加剂,也不得在饲料中长期添加抗菌素类药物。 二、养殖水产品的病害预防 鱼虾蟹等生活在水中,一旦发生了病害,通过水的传播会很快发生流行,并经常呈现大范围扩散趋势,易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另外患病的鱼虾蟹等随着病情的加重不摄食,加上水产品生活在水里,给治疗和隔离带来很大困难。治病用药液全池泼洒、药浴或打针都很不方便,有的病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水产动物病害防治首要的是注重预防。做好病害预防工作,才能防患于未然,减少损失,提高养殖效益。预防工作必须通过多种途径,采取综合措施,才能达到目的。 1.彻底清理池塘 池塘是水产动物的生活场所。池塘的清洁与否直接影响到所养殖的鱼虾蟹等的健康和养殖效果。因而一定要做好清除敌害及消灭致病病原体的工作。 (1)干池清塘:冬天捕捞结束后,将池水抽下,挖去一层淤泥,曝晒和冰冻一段时间,以达到清除致病病原体的目的。同时,还要清除池塘堤坡上的杂草,抑制昆虫类产卵。 (2)药物清塘:就是利用药物杀灭池中危害养殖水产动物的各种野杂鱼和其它敌害生物,包括寄生虫和致病微生物,为饲养水产动物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条件。清塘药物的种类较多,生产中常用效果较好、对水体环境、水产品安全不构成危害的生石灰和漂白粉。无论用哪种药物、哪种方法清塘,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渔用药物使用的基本原则、渔用药物的使用方法以及禁用渔药。 本标准适用于水产增养殖中的健康管理及病害控制过程中的渔药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Y5070 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 NY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渔用药物 fishery drugs 用以预防、控制和治疗水产动植物的病、虫害,促进养殖品种健康生长,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以及改善养殖水体质量的一切物质,简称“渔药”。 3.2 生物源渔药 biogenic fishery medicines 直接利用生物活体或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或从生物体提取的物质作为防治水产动物病害的渔药。 3.3 渔用生物制品 fishery biopreparate 应用天然或人工改造的微生物、寄生虫、生物毒素或生物组织及其代谢产物为原材料,采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或生物化学等相关技术制成的、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水产动物传染病和其他有关疾病的生物制剂。它的效价或安全性应采用生物学方法检定并有严格的可靠性。 3.4 休药期 withdrawal time 最后停止给药日至水产品作为食品上市出售的最短时间。 4 、渔用药物使用基本原则 4.1 渔用药物的使用应以不危害人类健康和不破坏水域生态环境为基本原则。 4.2 水生动植物增养殖过程中对病虫害的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4.3 渔药的使用应严格遵循国家和有关部门的有关规定,严禁生产、销售和使用未经取得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与没有生产执行标准的渔药。 4.4 积极鼓励研制、生产和使用“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毒性小、副作用小、用量小)的渔药,提倡使用水产专用渔药、生物源渔药和渔用生物制品。 4.5 病害发生时应对症用药,防止滥用渔药与盲目增大用药量或增加用药次数、延长用药时间。 4.6 食用鱼上市前,应有相应的休药期。休药期的长短,应确保上市水产品的药物残留限量符合NY5070要求。 4.7 水产饲料中药物的添加应符合NY5072要求,不得选用国家规定禁止使用的药物或添加剂,也不得在饲料中长期添加抗菌药物。

SCT1135-2017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通则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通则 目录 前言 (1)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 (2) 第1部分:通则 (2) 1 范围 (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 术语和定义 (3) 4 技术指标 (4) 5 技术要求 (4) 5.1 稳定水稻生产 (4) 5.2 规范水产养殖 (5) 5.3 保护稻田生态 (5) 5.4 保障产品质量 (6) 5.5 促进产业化 (6) 6 技术评价 (7) 6.1 评价目标 (7) 6.2 评价方式 (7) 6.2.1 经营主体自评 (7) 6.2.2 公共评价 (7) 6.3 评价内容 (7) 6.3.1 经济效益分析 (7) 6.3.2 生态效益评价 (8) 6.3.3 社会效益评价 (8) 6.4 评价方法 (9) 6.4.1 效益评价方法 (9) 6.4.2 技术指标评估 (9) 6.5 评价报告 (9) a) 经济效益评价情况; (9) b) 生态效益评价情况; (9) c) 社会效益评价情况; (9) d) 模式技术指标评估情况; (9) e) 优化措施建议。 (9) 附录A(资料性附录) (10) 附录B(资料性附录) (10) 附录C(资料性附录) (11)

前言 SC/T 1135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拟分为6部分: ——第1部分:通则; ——第2部分:稻鲤; ——第3部分:稻蟹; ——第4部分:稻虾(克氏原螯虾); ——第5部分:稻鳖; ——第6部分:稻鳅。 本部分为SC/T 1135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淡水养殖分技术委员会(SAC/TC 156/SC 1)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上海海洋大学、浙江大学、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稻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朱泽闻、李可心、陈欣、成永旭、王浩、肖放、马达文、何中央、唐建军、金千瑜、王祖峰、李嘉尧。

绿色食品渔药使用准则

绿色食品渔药使用准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水产养殖过程中渔药使用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和使用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食品水产养殖过程中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630.1 有机产品第1部分:生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兽药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进口兽药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 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76号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93号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35号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78号停药期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560号兽药地方标准废止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435号兽药试行标准转正标准目录(第一批)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506号兽药试行标准转正标准目录(第二批)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519号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水中使用的物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759号兽药试行标准转正标准目录(第三批)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AA级绿色食品 AA grade green food 产地环境质量符合NY/T 391的要求, 遵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生产,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渔药、添加剂等物质,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3.2 A级绿色食品 A grade green food

水产品中药物残留限量的规定及应对措施

水产品中药物残留限量的规定及应对措施 近几年,FAO和各国政府都提高了食品中药物残留的限制标准。日本是我国最大的水产品输出国,从2006年5月29日实施的《食品中残留农药的肯定列表制度》中对涉及水产品的134种化学药物残留量限定,其中不得检出的有33种。美国FDA对水产品进口要检查221}中化学药物的残留,严禁使用的药品有10种。欧盟、加拿大、韩国等国家近几年也相应地提高了水产品药物残留的限制。作为影响国际水产品贸易的主要技术性贸易措施和市场准入门槛,药物最大残留限量备受重视,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均制定了水产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本文整理了主要国际组织和贸易国对水产品中药物残留限量的规定,对于指导我国水产品生产、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我国对水产品中药物残留限量的规定 我国规定了20种药物在水产品中的最大残留限量(表1)。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35号《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2002年12月)。 二、我国与主要国际组织和贸易国标准比对分析 1.我国与CAC标准比对分析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法典委员会,简称CAC。CAC规定了4种药物品种在水产品中的最大残留限量,除丙硫苯咪唑我国尚未制订水产品中的限量标准外,其余三种我国均制定了限量标准,其中溴氰菊酯和磺胺类等农药的限量值与CAC标准一致,土霉素限量值低于CAC标准,另有16种药物是CAC标准所未规定的而我国规定的。与CAC标准比对分析,我国现有的水产品限量标准较CAC标准更加全面。

2.我国与欧盟标准比对分析 欧盟规定了31种药物品种在水产品中的最大残留限量,药物品种明显多于CAC 标准。由于我国在制定水产品药物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时,大多参考欧盟标准制定,因此与欧盟标准相比较,大部分药物品种的限量标准一致。但考虑到国内实际情况和使用药物品种的差异,个别品种仍存在一些差异,如溴氰菊酯的标准值低于欧盟标准,土霉素的限量值高于欧盟标准,另有11种药物品种我国尚未制订水产品中的限量标准。与欧盟标准比对分析,我国在借鉴欧盟标准的同时,也考虑到国内的实际使用和残留情况,在总体上与欧盟标准保持一致的情况下,对个别水产药物品种,我国仍需进一步完善残留限量的制定。 表1 我国水产品药物残留最大限量标准微克/千克 药物名称品种部位限量标准 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 所有食品动物肌肉、脂肪、肝、肾50 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 所有食品动物肌肉、脂肪、肝、肾50 苄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所有食品动物肌肉、脂肪、肝50 氯丹所有食品动物肌肉、脂肪、肝300 邻氯青霉素(氯唑西林) 所有食品动物肌肉300 达氟沙星(丹奴氟沙星) 所有食品动物肌肉100 溴氰菊酯带鳍鱼类肌肉+皮30 肌肉300 二氟沙星 脂肪 100

水产品的药物残留

水产品的药物残留 摘要:水产品药物残留是指水生动、植物种养殖生产过程中,为防病、治病而使用的药物在生物体内产生积累或代谢不完全而仍存在的药物及中间体。此外,药物及其代谢产物还能及内源大分子共价结合,形成结合残留,它们对动物具有潜在的毒性作用。现在,药物残留问题已逐渐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有关药物残留引起各种急、慢性中毒和影响水产品出口贸易的报道越来越多。药物残留不仅可以直接对人体产生各种急、慢性毒性作用,引起细菌耐药性的增加,还可以通过环境和食物链的作用间接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并影响我国养殖业自身的发展。关键词:水产品;药物残留 1 水产品药物残留的状况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饲养密度的增加,水产动物病害也迅速增多,导致水产品药物残留问题日益严重,已直接影响到我国养殖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出口创汇能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和广大消费者的食用安全。目前,我国水产品的药物残留问题已引起了各级政府和广大消费者及业界的普遍关注。但人们在某些程度上也片面夸大了水产品药残的严重性,有的甚至危言耸听,如“鱼虾是在药水里泡大的”、“蟹是吃药长大的”。事实上我国水产品的药物残留状况没有那么严重,尤其是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自2001年起,农业部每年定期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例行监测工作,据2011年1~3月农业部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144个大中城市的监测结果显示,水产品监测合格率

为97.8 ,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因此我国水产品质量总体上是安全、放心的。但是,及城乡居民日益提高的消费要求相比,及技术性贸易壁垒日益加剧的国际贸易形势相比,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还存在一定差距。我国水产养殖动物品种很多,从甲壳类到爬行类共百余种,但重点养殖对象只有20种左右。可能导致药物残留的都是那些价格相应较高、发病率较高、为控制疾病发生而用药强度较大的一些品种,如:虾、蟹、大菱鲆、鲈鱼、大黄鱼、鳗鲡、黄鳝、罗非鱼牛蛙、鳖等。所用药物的种类较多,除了消毒剂、防腐剂(如甲醛)外,还有杀虫驱虫类(如孔雀石绿)、抗生素类(如氯霉素、土霉素)、磺胺类、呋喃类和喹诺酮类(如恩诺沙星)等,个别情况下还使用某些激素(如乙烯雌酚、喹乙醇)。加入WTO以来,我国出口的水产品共发生了近10起质量安全事件,如2001~2002年的“氯霉素事件”、2003年的“恩诺沙星事件”、2005~ 2006年的“硝基呋喃事件” 和“孔雀石绿事件”等,近几年我国在农产品出口管理部门的严格监管下,基本没有再发生类似事件。而国内水产品市场药物残留问题仍不容乐观,如2006年的“多宝鱼事件”、2008年的“甲醛银鱼事件”、2009年的“豆豉鲮鱼罐头事件”、2010年的“小龙虾促肌溶解事件” 等。2006年农业部首次对8个城市水产品中孑L雀石绿进行了例行监测,平均合格率为88.1 ;2007年江苏省南通地区氯霉素、硝基呋喃类超标率约7 ,说明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仍然任重道远[1]。 2 水产品和水产饲料药物残留的原因 滥用渔药,很多养殖生产者无病不设防,有病滥用药,盲目增加用药量及使用禁用药物。如氯霉素、呋喃唑酮、孔雀石绿、各种汞制剂等是国

DB33 488.3-2004 无公害三角鲂 第3部分:产品质量要求.doc

ICS 65.150 B 52 备案号:15484-2004 DB33 无公害三角鲂 第3部分:产品质量要求 Non-environmental pollution Megalobrama terminalis Part 3: Product quality standard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3/ 488.3—2004 前言 三角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是我国著名的特产淡水鱼类,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黄河、黑龙江及东部沿海诸水系。三角鲂体型美观,头小背高,略呈三角形。由于具有生长快、食性广、易养殖等特点,且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因此该鱼的人工养殖发展迅速。为规范无公害三角鲂的生产环境,保证无公害三角鲂的养殖生产和产品质量安全,特制定本标准。 DB33/ 488-2004《无公害三角鲂》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繁殖技术规范 ——第2部分:养殖技术规范 ——第3部分:产品质量安全要求 本部分为DB33/ 488-2004《无公害三角鲂》的第3部分。 本部分的3.2、3.3为强制性条款。 本部分由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杭州市水产科学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赵芸、朱丽敏、童朝明、冯晓宇。 I

DB33/ 488.3—2004 无公害三角鲂 第3部分:产品质量要求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无公害三角鲂商品鱼的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和运输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三角鲂活体。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4789.20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水产食品检验 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的测定方法 GB/T 5009.12 食品中总铅的测定方法 GB/T 5009.13 食品中铜的测定方法 GB/T 5009.15 食品中镉的测定方法 GB/T 5009.17 食品中总汞的测定方法 GB/T 5009.18 食品中氟的测定方法 GB/T 5009.19 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的测定方法 GB/T 5009.45 水产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 12399 食品中硒的测定方法 GB/T 14962 食品中铬的测定方法 GB 16319 食品中敌百虫最大残留时限制 NY 5070 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 NY 5073 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 NY 5029-2001 无公害食品猪肉 NY 5051 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水质标准 SN/T 0197 出口肉中喹乙醇残留量的检验方法 SN/T 0208 出口肉中10种磺胺残留量的检验方法 SN/T 0530 出口肉中呋喃唑酮残留量的检验方法 SC/T 3303-1997 冻烤鳗 3 要求 3.1 感官 a)鳞片、鳍条完整,无病灶;鳃丝鲜红,在水中游动正常;鱼无异味。 b)体色为灰黑色或银灰;体态均匀,无畸形,体色鲜亮。 3.2 微生物指标 微生物指标的规定见表1。 1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 5072-2001 2001-09-03发布 2001-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渔用配合饲料的成品,其他形式的渔用饲料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饿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500945-1996水产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8381-1987饲料中黄曲霉素B1的测定 GB/T9675-1988海产食品中多氯联苯的测定方法 GB/T13080-1991饲料中铅的测定方法 GB/T13081-1991饲料中汞的测定方法 GB/T13082-1991饲料中镉的测定方法 GB/T13083-1991饲料中氟的测定方法 GB/T13084-1991饲料中氰化物的测定方法 GB/T13086-1991饲料中游离棉酚的测定方法 GB/T13087-1991饲料中异硫氰酸脂的测定方法 GB/T13088-1991饲料中铬的测定方法 GB/T13089-1991饲料中噁唑烷硫酮的测定方法 GB/T13090-1999饲料中六六六、滴滴涕的测定方法 GB/T13091-1991饲料中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 GB/T13092-1991饲料中霉菌的检验方法 GB/T14699.1-1993饲料采样方法 GB/T17480-1998饲料中黄曲霉素B1的测定,酶联免疫吸附法 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SC3501-1996鱼粉 SC/T3502鱼油 《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2001)第[168]号] 《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2002)第[1176]号] 《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他化合物清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2002)第[193]号] 3.要求 3.1原料要求 3.1.1加工渔用饲料所用的原料,应符合各类原料标准的规定,不得使用受潮、发霉、生虫、腐败变质及受到石油、农药、有害金属等污染的原料。

环丙沙星在鱼体内残留的研究

环丙沙星在鱼体内残留的研究 葛虹深圳市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518031 张杨齐采霞葛雷陈霞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430071 环丙沙星是合成的第三代含氟的喹诺酮类抗菌素药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作用强、体内分布广、杀菌效果好、对所有细菌的抗菌性均较诺氟沙星强2-4倍。因此近年来环丙沙星已广泛的被应用于动物产品养殖,尤其是水产品养殖中对于致病性细菌病的治疗。使用环丙沙星后,其药物的残留问题十分严重。环丙沙星对生物体的危害是通过药物在鱼体的残留,又经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摄入环丙沙星残留较高的鱼类会造成人体内脏损伤,消化系统的出血,肝肾功能异常炎症及衰竭,血液系统白血球减少症,神经系统的疾病和过敏症也有发生。环丙沙星在鱼体中残留研究较少,使用后残留水平变化的报道不多。本文就环丙沙星在鱼体给药及停药不同时间的残留水平做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环丙沙星在鱼体内的代谢速度较慢,富集后残留在鱼体有一个较长的过程。 本实验安排了采用不同给药期及不同休药期环丙沙星药饵连续投 喂斑点叉尾鮰,检测其鱼体环丙沙星残留量,并分析其代谢速度。同时做了一组空白和一组自行研制的“肠炎灵”中药饵投喂对照,进行养殖后鱼肉样本的检测,鱼体中环丙沙星残留为未检出。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采用养殖场成批购进斑点叉尾鮰 (规格60-100g/尾左右),在室内 驯养10天,投饵驯养,剔除伤残后分组,每组12尾。 1.2 养殖药饵试验 药饵试验组以投喂药饵7天、14天、21天、25天、32天以及停药7天、14天、21天、25天等分阶段采集鱼肉样。中药制剂组及空白对照组,随试验同时进行投喂,按时采集鱼肉。

1.2.1药饵 采用江西汇仁药业公司生产的盐酸环丙沙星片剂(0.25g/片),添加到鱼饲料中.添加量为1%,混匀,制成颗粒饵料.每天投喂2次。药饵量为鱼体重的3%。 中药组为投喂自行研制的“肠炎灵”中药,为3%的药饵投喂。(中药饵为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承担的省科技厅重大项目的研究成果) 空白组仅喂普通饵料。 1.2.2 养殖时间 5月13日至5月20日,驯养期。设对照饵(饵料配方相同)。 5月20日开始投喂,实验到6月19日结束。实验期间定时换水,定时充氧。实验期间各组实验鱼基本无死亡。 1.2.3鱼肉采集时间 5月20日,第一次采样,空白样。同时开始投喂实验饵。 5月27日,第一次采肉,投药饵7天; 6月2日,第二次采肉,投药7天,停药7天;投药14天; 6月9日,第三次采肉,投药14天,停药7天;投药7天,停药14天;投药21天。 6月13日,第四次采肉,投药7天,停药18天; 6月20日,第五次采肉,中药组的鱼肉样对照;投药7天,停药25天;投药32天。 在各药饵试验组采肉样的同时采集空白对照组。 1.3 检测方法与仪器 1.3.1 检测方法 环丙沙星检测方法按农业部2003年公布的236号文《12种动物性食品兽药残留检测方法》执行。

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

NY 5070—2002 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水产品中渔药及通过环境污染造成的药物残留的最高限量。 本标准适用于水产养殖品及初级加工水产品、冷冻水产品,其他水产加工品可以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Y 5029—2001 无公害食品猪肉 NY 5071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SC/T 3303—1997 冻烤鳗 SN/T 0197—1993 出口肉中喹乙醇残留量检验方法 SN 0206—1993 出口活鳗鱼中噁喹酸残留量检验方法 SN 0208—1993 出口肉中十种磺胺残留量检验方法 SN 0530—1996 出口肉品中呋喃唑酮残留量的检验方法液相色谱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渔用药物fishery drugs 用以预防、控制和治疗水产动、植物的病、虫、害,促进养殖品种健康生长,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以及改善养殖水体质量的一切物质,简称“渔药”。 3.2 渔药残留residues of fishery drugs 在水产品的任何食用部分中渔药的原型化合物或/和其代谢产物,并包括与药物本体有关杂质的残留。 3.3 最高残留限量maximum residue Limit,MRL 允许存在于水产品表面或内部(主要指肉与皮或/和性腺)的该药(或标志残留物)的最高量/浓度(以鲜重计,表示为: g/kg或mg/kg)。 4 要求 4.1 渔药使用 水产养殖中禁止使用国家、行业颁布的禁用药物,渔药使用时按NY 5071的要求进行。 4.2 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要求 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要求见表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