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氢氧化钠加到碳酸氢铵中的化学方程式

氢氧化钠加到碳酸氢铵中的化学方程式

氢氧化钠加到碳酸氢铵中的化学方程式

氢氧化钠加到碳酸氢铵中,先与NH4+反应。

氢氧化钠少量:

化学方程式:NH4HCO3+NaOH=NH3·H2O+NaHCO3

离子方程式:NH4++OH-=NH3·H2O

氢氧化钠过量:

化学方程式:NH4HCO3+2NaOH=Na2CO3+NH3·H2O+H2O 离子方程式:NH4++HCO3-+2OH-=CO32-+NH3·H2O+H2O

F NCP FL 农业用碳酸氢铵 氮含量的测定 酸量法

FNCPFL0054 农业用碳酸氢铵 氮含量的测定 酸量法 F_NCP_FL_ 0054 农业用碳酸氢铵-氮含量的测定-酸量法 1 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由氨水吸收二氧化碳所制得的碳酸氢铵中氮含量的测定。 2 原理 碳酸氢铵与过量硫酸溶液作用,在指示液存在下,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剩余硫酸。 3 试剂 3.1 硫酸溶液,c (1/2H 2SO 4)=1 mol/L 量取30.0mL 硫酸(ρ约1.84 g/mL )慢慢注入盛有400 mL 水的600mL 烧杯内,混匀。冷却后转移至1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3.2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 (NaOH)=1 mol/L 3.2.1 无二氧化碳水的制备 3.2.2 将水注入烧瓶中(水量不超过烧瓶体积的2/3),煮沸10min ,放置冷却,用装有碱石灰干燥管的橡皮塞塞紧。 3.2.3 制备10L~20L 较大体积的不含二氧化碳的水,可插一玻璃管到容器底部,往水中通氮气1h~2h ,以除去被水吸收的二氧化碳。 3.2.4 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 溶解162g 氢氧化钠于150mL 无二氧化碳水中,冷却至室温。通过合格的介质(例如:玻璃毛)过滤,清液贮存于密闭的聚乙烯容器内;或溶液贮存于密闭的聚乙烯容器,放置至上层溶液清澈(放置时间一周),使用时吸取清液。 3.2.5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 量取54.5mL 氢氧化钠饱和溶液清液,用无二氧化碳的水稀释至1L ,混匀,贮存在带有碱石灰干燥管的密闭的聚乙烯瓶中,防止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3.2.6 标定 用玛瑙研钵将10g ~20g 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KHC 8H 4O 4)研碎至粉状,置于120℃干燥箱内干燥2h ,在干燥器内冷却。 配制酚酞指示剂溶液(10g/L):称取1.0g 酚酞,溶于95%(V /V )乙醇,用95%(V /V )乙醇稀释至100mL 。 称取干燥过的邻苯二甲酸氢钾9.00g ±0.05g (准确至0.0001g ),置于250mL 锥形瓶中,加100mL 无二氧化碳的水溶解,加入3滴酚酞指示剂溶液,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溶液至浅红色为终点。 3.2.7 计算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浓度按下式计算: V m c ×=2042.0)NaOH ( 式中: c (NaOH)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之物质的量浓度,mol/L ; m ——称取的邻苯二甲酸氢钾质量,g ; V ——滴定用去氢氧化钠溶液实际体积,mL ; 0.2042——与1.00mL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 (NaOH)=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 计算结果取四位有效数字。 3.2.8 精密度

初三化学思维导图

精心整理 第一章 走进化学世界 第二章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四章 自然界的水 第五章 化学方程式 第十第十章 酸碱盐 一、化学用语 1、电离方程式: H 2SO 4=2H ++SO 42-;NaOH=NA ++OH -;Al 2(SO 4)=2Al 3++3SO 42- 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

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2CO3;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氨水 1 2 3 (1) (2)Na除外)。 三、酸、碱、盐的溶解性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 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 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 3、四微溶物 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 CaSO4( Ag2SO4( MgCO3( 4 1 2 3、KNO 1 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 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2、pH值:溶液的酸碱度

pH<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 pH=7溶液为中性; pH>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 六、离子的检验 Cl-(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 SO42-( CO32- 1.( 2.( 子。 注: 1 2 可能含银离子也可能含硫酸根离子。 七、物质的颜色 1、固体(多为白色) 黑色:CuO、C粉、MnO、2Fe3O4、 紫黑色:KMnO4

农业用碳酸氢铵-廊坊绿农生化工程有限公司、廊坊绿农、生物

农业用碳酸氢铵-廊坊绿农生化工程有限公司、廊坊 绿农、生物 GB 3559—92 农业用碳酸氢铵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畴 <> 本标准规定了农业用碳酸氢铵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 <> 本标准适用于由氨水吸取二氧化碳所制得的碳酸氢铵。该产品在农业上用作肥料。 <> 分子式:NH4HCO3 <> 相对分子质量:79.06(按照1989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表) 2 引用标准 <> GB 601 化学试剂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 GB 603 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 GB 1250 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 <> GB 6682 实验室用水规格

<> GB 8569 固体化学肥料包装 3 产品分类 <> 农业用碳酸氢铵分为湿碳酸氢铵和干碳酸氢铵二类。 4 技术要求 <> 4.1 外观:白色或浅色结晶 <> 4.2 农业用碳酸氢铵应符合表1要求: 表 1 %(m/m) 注:优等品和一等品必须含添加剂。 5 试验方法 本试验方法所用试剂、溶液和水除专门注明外,均应符合GB 601要求及GB 6682中

三级水规格。 <> 5.1 氮含量的测定酸量法 <> 5.1.1 方法原理 <> 碳酸氢铵与过量硫酸标准溶液作用,在指示液存在下,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反滴定过量硫酸。 5.1.2 试剂和溶液 <> 5.1.2.1 硫酸(GB 625)标准溶液:c(1/2H2SO4)=1mol/L,按GB 601制备; 5.1.2.2 氢氧化钠(GB 629)标准滴定溶液:c(NaOH)=1mol/L,按GB 601制备与标定; 5.1.2.3 甲基红(HG 3─958)-亚甲基蓝混合指示液:按GB 603制备。 5.1.3 仪器 <> 试验室常用仪器。 <> 5.1.4 分析步骤 <> 5.1.4.1 测定:在已知质量的干燥的带盖称量瓶中,迅速称取约2g试样,精确至0.001g,然后赶忙用水将试样洗入已盛有40.0~50.0mL硫酸标准溶液的250mL锥形瓶中,摇匀使试样完全溶解,加热煮沸3~5min,以驱除二氧化碳。冷却后,加2~3滴混合指示液,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出现灰绿色即为终点。 5.1.4.2 空白试验:按上述5.1.4.1手续进行空白试验。除不加试样外,须与 5.1.4.1采纳完全相同的分析步骤、试剂和用量(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用量除外) 进行。 <>

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

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 题目&答案如图为加热碳酸氢铵的 实验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 a试管;b铁架台;c酒精灯;d烧杯 (2)向试管中加入碳酸氢铵的方法将 试管倾斜,将药匙或纸槽伸入试管底, 然后将试管直立。 (3)实验中看到的现象:碳酸氢铵逐渐就少,同时看到试管壁上有水滴出现,澄清的石灰水就浑浊了,还能闻到一股氨气的刺激性气味。这说明加热碳酸氢铵产生了氨气、水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 (4)碳酸氢铵是一种常见的化肥,俗称碳铵,通过本实验,请你谈谈如何合理的使用这种化肥?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导致肥效降低,所以应密封贮存在阴凉处。 考点 盐的化学性质;固体药品的取用;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 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 (1)根据仪器用途填写名称 (2)根据粉末状药品取用方法解答; (3)根据碳酸氢铵分解的现象推测生成物. (4)根据碳酸氢铵的性质分析解答. 解答: (1)图中仪器的名称:试管铁架台酒精灯烧杯 (2)向试管中加入碳酸氢铵的方法将试管倾斜,将药匙或纸槽伸入试管底,然后将试管直立 (3)碳酸氢铵逐渐就少,同时看到试管壁上有水滴出现,澄清的石灰水就浑浊了,还能闻

到一股氨气的刺激性气味.这说明加热碳酸氢铵产生了氨气、水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4)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导致肥效降低,所以应密封贮存在阴凉处. 点评: 了解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能分析处理信息. 题目&答案在实验室进行三种碳酸盐(碳酸氢铵、碱式碳酸铜、碳酸钙)的性质对比实验。 A 没有逐滴滴加稀盐酸 B 玻璃棒没有洗净擦干 C 没有将粉末状药品送入试管底部,再将试管直立起来 D 加入药品太多 E 测定溶液pH值时,先将试纸润湿再蘸取待测液于pH试纸上 F 用滴瓶上的滴管取用氢氧化钠溶液 (2)加热烧杯时应间接(“直接”或“间接”)加热,水浴加热的特点是均匀,加热速度快(3)通过本实验和你已学过的化学知识,你认为 ①本实验中三种碳酸盐热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CaCO3>Cu2(OH)2CO3>NH4HCO3 ②酸的溶液一定(填“一定”或“不一定”,下同)呈酸性,碱的溶液一定呈碱性,盐的溶液不一定呈中性. (4)请分别写出碳酸氢铵、碱式碳酸铜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4HCO3+HCl═NH4Cl+H2O+CO2↑;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 考点 盐的化学性质;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用于加热的仪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合成氨碳酸氢铵工艺

一.合成氨的工艺过程 1.概述 (1)合成氨工业的重要性 合成氨工业是基础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十分广泛的用途。 氨可生产多种氮肥,如尿素、硫酸铵、硝酸铵、碳酸氢铵等;还可生产多种复合肥,如磷铵复合肥等。 氨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基本化学工业中的硝酸、纯碱及各种含氮无机盐; 有机工业各种中间体,制药中磺胺药物,高分子中聚纤维、氨基塑料、丁腈橡胶、冷却剂等。 国防工业中三硝基甲苯、硝化甘油、硝化纤维等 (2合成氨工业发展简介 1784年,有学者证明氨是由氮和氢组成的。19世纪末,在热力学、动力学和催化剂等领域取得进展后,对合成氨反应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1901年法国物理化学家吕·查得利提出氨合成的条件是高温、高压,并有适当催化剂存在。 1909年,德国人哈伯以锇为催化剂在17~20MPa和500~600℃温度下进行了合成氨研究,得到6%的氨。1910年成功地建立了能生产80gh-1氨的试验装置。 1911年米塔希研究成功以铁为活性组分的合成催化剂,铁基催化剂活性好、比锇催化剂价廉、易得。 合成氨的生产需要高纯氢气和氮气。氢气的主要来源有:气态烃类转化、固体燃料气化和重质烃类转化。 (3)合成氨的原则流程 合成氨生产的原则流程如图示。

2. 氨合成的热力学基础 从化学工艺的角度看其核心是反应过程工艺条件的确定,而确定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需先从事反应热力学和动力学的研究。 (1氨合成反应与反应热 氢气和氮气合成氨是放热,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反应式如下: 0.5N 2+1.5H 2==NH 3 ΔH?298=-46.22 kJ·mol -1 其反应热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压力和组成有关。 (2)氨合成反应的平衡常数 应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可知,低温、高压操作有利于氨的生成。但是温度和压力对合成氨的平衡产生影响的程度,需通过反应的化学平衡研究确定。其平衡常数为: 式中, p ,p i —分别为总压和各组分平衡分压; y i —平衡组分的摩尔分数。 f ,γ分别为各平衡组分的逸度和逸度系数. p H N NH H N NH H N NH f K K p p p f f f K ?=???=?= γγγγ5.15.05.15.05.15.022*******

。高中化学方程式: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

高中化学方程式: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 硫酸氢钠与氢氧化钡的反应 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镁的反应 硫酸铝钾与氢氧化钡的反应 硫酸氢铵与氢氧化钡的反应 亚硫酸氢铵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碳酸氢铵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硫化氢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硝酸银与氨水的反应 硫化钠与氯化铁的反应 1.CO2+Ca2+2OH-=CaCo3+H2O OH-+CO2=HCO 2.SO2+2OH-=SO +H2O SO2+OH-=HSO 3.HCO +Ca2++OH-=CaCO3+H2O 2HCO +Ca2++2OH-=CaCO3+2H2O+CO 4.Ba2++OH-+H++SO = BaSO4+H2O Ba2++2OH-+2H+SO =BaSO4+2H2O 5.OH-+Mg2++HCO =MgCO3+ H2O 2OH-+Mg2++2HCO =MgCO3+2H2O+CO

6. 2Al3++3SO 3Ba2++6OH-=2Al(OH)3+3BaSO4 Al3++2SO +2Ba2++4OH-=2BaSO4+AlO 7.H++NH +SO +Ba2++2OH-=NH3H2O+BaSO4+H2O SO +2H++2OH-+Ba2+=BaSO4+2H2O 8.HSO +OH-=SO +H2O NH +HSO +2OH-=NH3H2O+H2O+SO 9.HCO +OH-=CO +H2O NH +HCO +2OH-=NH3H2O+H2O 10.H2S+2OH-=H2O+S2- H2S+OH-+=H2O+HS- 11.Ag++NH3H2O=AgOH+NH Ag++NH3H2O=Ag(NH3) 12.S2-+2Fe3+=S+2Fe2+

初三化学思维导图

精心整理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四章自然界的水 第五章化学方程式 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 第八章金属和金属材料 第九章溶液 第十 第十章酸碱盐 一、化学用语 1、电离方程式: H2SO4=2H++SO42-;NaOH=NA++OH-;Al2(SO4)=2Al3++3SO42-

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 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2CO3; 氨水 1 2 3 (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三、酸、碱、盐的溶解性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 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3 / 6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 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 3、四微溶物 Ca(OH)CaSO 4(Ag 2SO 4(MgCO 3(4123、KNO 五、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 1、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 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 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碳酸钠的水溶液

显碱性) 2、pH值:溶液的酸碱度 pH<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 pH=7溶液为中性; pH>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 六、离子的检验 Cl-( SO42-( CO32- 1.( 2.( 子。 注: 1、在鉴别Cl-和SO42-时,用氯化钡溶液,不要用硝酸银溶液,这是因为硫酸银为微溶性物质,使鉴别现象不明显。 2、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可能含银离子也可能含硫酸根离子。

F NCP FL 农业用碳酸氢铵 水分的测定 气量法

FNCPFL0055 农业用碳酸氢铵水分的测定气量法 F_NCP_FL_ 0055 农业用碳酸氢铵-水分的测定-气量法 1 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由氨水吸收二氧化碳所制得的碳酸氢铵中水分的测定。 2 原理 碳酸氢铵中的游离水与电石反应,生成乙炔气。测量生成的乙炔气体积,计算出试料中水分。其反应式为: CaC2+2H2O=C2H2+Ca(OH)2 3 试剂 3.1 电石 全部通过筛孔为250μm的标准筛。若有结块现象,不得继续使用。 3.2 封闭液 用乙炔饱和的氯化钠饱和溶液。 4 仪器设备 4.1 实验室常用仪器 4.2 水分测量装置:如下图。 图:碳酸氢铵水分测定装置 4.2.1 量气管(1):容量50mL,分度值0.1mL(干碳酸氢铵可用10 mL量气管)。 4.2.2 水套管(2、7):约d 50mm,h 500mm,内充水。 4.2.3 温度计(3):50℃酒精温度计。 4.2.4 水准瓶(4):容量250 mL的下口瓶,内充封闭液。 4.2.5 弹簧夹(5)。 4.2.6 水浴(6):500 mL烧杯,内装水的温度须与室温相同。 4.2.7 乙炔气体发生器(8):125 mL广口试剂瓶。 4.2.8 玻璃管(9):容积约50 mL的直形玻璃管。 将上述部件按上图用橡皮管(11)和橡皮塞(10)连接,并保证不漏气。 5 分析步骤 5.1 测量装置的密封性试验

每次测定前均需按以下方法对测定装置进行密封性试验。 打开乙炔气体发生器(8)的瓶塞,升高水准瓶(4),使量气管(1)充满封闭液,同时塞紧乙炔气体发生器瓶塞,将水准瓶液面与量气管液面对齐,读取量气管内封闭液液面读数。将水准瓶放在台面上,再次升高水准瓶,如前读取量气管液面读数。反复两次,读数如无变化,说明不漏气。 5.2 测定 检查装置不漏气后,打开乙炔气体发生器的瓶塞,升高水准瓶,使量气管充满封闭液,以弹簧夹(5)夹住水准瓶上橡皮管。在已知质量的d 25mm ,h 25mm 干燥的称量瓶中,迅速称取含水量小于60 mg 的试样约1g ~3g (精确至0.001g)。取下称量瓶盖,将称量瓶连同称好的试料放入已预先放有约5g 电石粉的乙炔气体发生器中,将乙炔气体发生器上的橡皮塞塞紧,如上图所示。打开弹簧夹,并使水准瓶液面与量气管液面对齐,读取量气管中封闭液液面所示读数为初读数V 1。然后摇动乙炔气体发生器(注意:在量气管内封闭液液面下降的同时,同步向下移动水准瓶,使水准瓶内液面始终与量气管内液面保持同一水平),直到试料与电石粉充分混合并无结块现象为止。将乙炔气体发生器放在水浴杯(6)中放置1 min ~2min ,如读取V 1一样,读取量气管中封闭液液面所示读数为未读数V 2。(从读取V 1开始,到读好V 2为止,应始终使水准瓶中封闭液液面与量气管封闭液液面保持同一水平)。记录量气体管水夹套管中温度计所示温度值为测定温度t ,同时记录测定环境的大气压力为p 。 6 结果计算 试料中水分(H 2O)含量w ,以质量分数(%)表示,按下式计算: 10000162.02732733.101)(112××+×?×?=m t p p V V w 式中: V 1——量气管初读数,mL ; V 2——量气管末读数,mL ; P ——测定环境大气压力,kPa ; p 1——测定温度下封闭液的饱和蒸汽压力(见表),kPa ; t ——测定温度,℃; m ——试料的质量,g ; 0.00162——在标准状况下,与1.0mL 乙炔 (C 2H 2)相当的,以克表示的水(H 2O)的质量;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所得结果表示至二位小数。 表 不同温度下封闭液的饱和蒸汽压力 温度(t) ,℃ 蒸汽压力(p 1),kpa 温度(t) ,℃蒸汽压力(p 1),kpa 温度(t) ,℃ 蒸汽压力(p 1),kpa 0 0.453 14 1.210 27 2.693 1 0.480 15 1.290 28 2.853 2 0.520 16 1.373 29 3.026 3 0.560 17 1.466 30 3.200 4 0.600 18 1.560 31 3.370 5 0.653 19 1.653 32 3.560 6 0.707 20 1.760 33 3.760 7 0.760 21 1.880 34 3.973 8 0.813 22 2.000 35 4.200 9 0.867 23 2.120 36 4.453 10 0.920 24 2.253 37 4.706 11 0.987 25 2.386 38 4.973 12 1.050 26 2.533 39 5.253 13 1.130

氧气O2 碳酸氢铵NH4HCO3 氨气NH3 二氧化硫SO2 氯化氢HC1

氧气O2 碳酸氢铵NH4HCO3 氨气NH3 二氧化硫SO2 氯化氢HC1、 氧O 氢H 氮N 氯Cl 碳C 磷P 硫S K钾Ca钙Na钠Mg镁Al铝Zn锌Fe铁Cu铜Hg汞 Ag银Mn锰Ba钡 一、熟记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1、单质:H2氢气O2氧气N2氮气C碳P磷S硫Fe铁Cu铜Hg汞 2、化合物 (1)氧化物: H2O水CO2二氧化碳CO一氧化碳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P2O5五氧化二磷Fe2O氧化铁Fe3O4四氧化三铁CaO氧化钙MgO氧化镁CuO氧化铜ZnO氧化锌FeO氧化亚铁MnO2二氧化锰Na2O氧化钠 (2)酸: HCl盐酸H2SO4硫酸HNO3硝酸H3PO4磷酸H2CO3碳酸H2SO3亚硫酸 (3)碱: NaOH氢氧化钠KOH氢氧化钾Ca(OH)2氢氧化钙Ba(OH)2氢氧化钡Cu(OH)2氢氧化铜Fe(OH)3氢氧化铁Fe(OH)2氢氧化亚铁Al(OH)3氢氧化铝Mg(OH)2氢氧化镁 (4)盐: NaCl氯化钠Na2CO3碳酸钠ZnCl2氯化锌CaCl2氯化钙KCl 氯化钾Na2SO4硫酸钠CuSO4硫酸铜AgCl氯化银 FeCl3氯化铁FeCl2氯化亚铁AlCl3氯化铝FeSO4硫酸亚铁Fe2(SO4)3硫酸铁ZnSO4硫酸锌CaCO3碳酸钙BaCl2氯化钡BaSO4硫酸钡KClO3氯酸钾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KNO3硝酸钾Cu(NO3)2硝酸铜Hg(NO3)2硝酸汞NH4Cl氯化铵NH4NO3硝酸铵(NH4)2SO4硫酸铵NH4HCO3碳酸氢铵 NaHCO3碳酸钠Cu2(OH)2CO3碱式碳酸铜 (5)有机物: CH4甲烷C2H5OH乙醇(酒精)CH3OH甲醇CH3COOH乙酸(醋酸)CO(NH2)2尿素 二、熟记下列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1) +1 +1 +1 +1 +2 +2 +2 +2 +2 +3 +2 +3 H K Na Ag Ca Mg Zn Ba Cu Al Fe(FeO) Fe(Fe2O3) (2)

常见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大全

初中常见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 常见的化学式

初中化学方程式全(已配平). 一、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O2点燃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2O2点燃Fe3O4 3、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3O2点燃2Al2O3 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 +O2点燃2H2O 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5O2点燃2P2O5 6、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O2点燃SO2 7、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O2 点燃CO2 8、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O2点燃2CO 9、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C +CO2高温2CO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O2 点燃2CO2 1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 +H2O === H2CO3 12、生石灰溶于水:CaO+ H2O === Ca(OH)2 13、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5H2O ==== CuSO4·5H2O 14、钠在氯气中燃烧:2Na+ Cl2点燃2NaCl 二、分解反应 15、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 MnO2 2H2O +O2↑ 16、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K2MnO4 + MnO2+O2↑

17、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2H2↑+O2↑ 18、碳酸化学物理学报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CO2↑ 19、高温煅烧石灰石(二氧化碳工业制法):CaCO3高温 CaO+ CO2↑ 三、置换反应 20、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CuSO4 == FeSO4 +Cu 21、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氢气):Zn+ H2SO4 == ZnSO4+ H2↑ 22、镁和稀盐酸反应:Mg +2HCl === MgCl2 +H2↑ 23、氢气还原氧化铜:H2 +CuO 加热Cu +H2O 24、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2Cu +CO2↑ 25、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2O2 点燃CO2+2H2O 26、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H2O +C 高温H2 +CO 27、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高温4Fe +3CO2↑ 其他 28、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NaOH+ CuSO4 == Cu(OH)2↓+ Na2SO4 29、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2O2点燃CO2 +2H2O 30、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3O2点燃2CO2 +3H2O 3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Cu+ CO2 3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高温2Fe+ 3CO2 33、二氧化碳通过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Ca(OH)2+ CO2 ==== CaCO3 ↓+ H2O

碳铵的性能及使用方法

碳铵的性能及使用方法 碳酸氢铵碳酸氢铵是一种碳酸盐,化学式为NH4HCO3,相对分子质量79,含氮17%左右。生产碳铵的原料是氨、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式为: NH3+H2O→NH3*H2O+热量 NH4OH+CO2→NH4HCO3+热量 碳酸氢铵是一种无色或浅色化合物,呈粒状,板状或柱状结晶,比重1.57,容重0.75,较硫酸铵(0.86)轻,略重于粒状尿素(0.66)易溶于水,0℃时溶解度为11.3%;20℃时为21%;40℃时为35%。 从碳酸氢铵的化学式不难看出,碳酸氢铵其中有N(氮)元素。所以可以把碳酸氢铵当作一种化肥(氮肥)使用。它的俗名有“碳酸氢氨”、“碳铵”、“碳氨”等。纯净的碳酸氢铵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7.72%. 碳酸氢铵的化学性质不很稳定。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NH3)、水(H2O)、二氧化碳(CO2)。其中氨气有特殊的氨臭味,所以在长期堆放碳酸氢铵化肥的地方会有刺激性气味。 因为碳酸氢铵是一种碳酸盐,所以一定不能和酸一起放置,因为酸会和碳酸氢铵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碳酸氢铵变质。但是也有农村利用碳酸氢铵能和酸反应这一性质,将碳酸氢铵放在蔬菜大棚内,将大棚密封,并将碳酸氢铵置于高处,加入稀盐酸。这时,碳酸氢铵会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NH4Cl)、水(H2O)和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碳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增加蔬菜产量,而生成的氯化铵也可再次作为肥料使用。 碳酸氢铵的化学式中有铵根离子(NH4+,即带1单位正电荷),是一种铵盐,而铵盐不可以和碱供放一处,所以碳酸氢铵切忌和NaOH(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化学名氢氧化钠)或Ca(OH)2 (俗名熟石灰,化学名氢氧化钙)放在一起。因为铵盐和碱共热会生成氨气使化肥失效。 碳铵在水中呈碱性反应。易挥发,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10~20℃时,不易分解,30℃时开始大量分解。我国多数地区主要作物的施肥季节在5~10月,其间平均温度在200C以上,恰值碳铵开始较多分解的转折点,施用时必须采取各种防挥发措施。 碳铵怕”热”也怕”湿”,因生产时不能按常法加热干燥,故碳铵产品常有吸湿水,引起碳铵分子潮解,结果使密封包装下的碳铵结块,敞开时则加速挥发。 碳铵的优点主要表现在农化性质上。碳铵是无(硫)酸根氮肥,其三个组分都是作物的养分,不含有害的中间产物和最终分解产物,长期施用不影响土质,是最安全的氮肥品种之一。 碳铵的另一个特点是其铵离子更易被土粒吸持,故当其施入土后不易随水下渗流失,淋失量仅及其他氮肥的三分之一到十分之一(表2-2)。因此,只要碳铵能较完全地接触土壤,被土粒充分吸持,施用后的挥发并不比其他氮肥高。有些条件下,如在石灰性土壤上,深施后还可比其他氮肥减少挥发损失。 施用:碳铵适用于基肥,也可用作追肥,但都要深施。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不离土不离水和先肥土、后肥苗的施肥原则即把碳铵深施入土,使其不离水土,被土粒吸持并不断对作物供肥。深施的方法很多,如作基肥的铺底深施,全层深施,分层深施;作追肥的沟施和穴施等。其中以结合耕耙作业将碳铵作基肥深施,较方便而功效高,肥效稳定。对旱作物如小麦、玉米作追肥深施,效果也较好,但须注意适宜用量,防止烧苗,应结合灌水,才能充分发挥其肥效。 ②避免高温季节和高温时期施用的原则碳铵尽量在气温小于20℃的季节施用,一天中则尽量在早、晚气温较低时施用,均可明显减少施用时的分解挥发,提高肥效。提倡碳铵与

农业用碳酸氢铵-廊坊绿农生化工程有限公司、廊坊绿农、生物

农业用碳酸氢铵 GB 3559—92 农业用碳酸氢铵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 本标准规定了农业用碳酸氢铵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 <> 本标准适用于由氨水吸收二氧化碳所制得的碳酸氢铵。该产品在农业上用作肥料。 <> 分子式:NH4HCO3 <> 相对分子质量:79.06(根据1989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表) 2 引用标准 <> GB 601 化学试剂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 GB 603 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 GB 1250 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和判断方法 <> GB 6682 实验室用水规格 <>

GB 8569 固体化学肥料包装 3 产品分类 <> 农业用碳酸氢铵分为湿碳酸氢铵和干碳酸氢铵二类。 4 技术要求 <> 4.1 外观:白色或浅色结晶 <> 4.2 农业用碳酸氢铵应符合表1要求: 表 1 %(m/m) 注:优等品和一等品必须含添加剂。 5 试验方法 本试验方法所用试剂、溶液和水除特殊注明外,均应符合GB 601要求及GB 6682中

三级水规格。 <> 5.1 氮含量的测定酸量法 <> 5.1.1 方法原理 <> 碳酸氢铵与过量硫酸标准溶液作用,在指示液存在下,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反滴定过量硫酸。 5.1.2 试剂和溶液 <> 5.1.2.1 硫酸(GB 625)标准溶液:c(1/2H2SO4)=1mol/L,按GB 601制备; 5.1.2.2 氢氧化钠(GB 629)标准滴定溶液:c(NaOH)=1mol/L,按GB 601制备与标定; 5.1.2.3 甲基红(HG 3─958)-亚甲基蓝混合指示液:按GB 603制备。 5.1.3 仪器 <> 试验室常用仪器。 <> 5.1.4 分析步骤 <> 5.1.4.1 测定:在已知质量的干燥的带盖称量瓶中,迅速称取约2g试样,精确至0.001g,然后立即用水将试样洗入已盛有40.0~50.0mL硫酸标准溶液的250mL锥形瓶中,摇匀使试样完全溶解,加热煮沸3~5min,以驱除二氧化碳。冷却后,加2~3滴混合指示液,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现灰绿色即为终点。 5.1.4.2 空白试验:按上述5.1.4.1手续进行空白试验。除不加试样外,须与 5.1.4.1采用完全相同的分析步骤、试剂和用量(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用量除外) 进行。 <>

谈谈碳铵的使用

谈谈碳铵的使用 碳酸氢铵简称碳铵,又称重碳酸铵,是一种白色化合物,呈粒状,板状或柱状结晶。含氮(N)量17%左右。用作氮肥,适用于各种土壤,可同时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铵态氮和二氧化碳。 与其他氮肥相比优势何在?碳酸氢铵其具有速效、价廉、经济、不板结土壤、适用于各种作物和各类土壤、既可作基肥,又可作追肥等优点,受到农民的欢迎。 快速高效:和尿素相比,尿素施入土壤后不能直接被作物吸收,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还要进行一系列的转化,才能被作物吸收,施肥效果要迟一些。碳铵施入土壤后立即被土壤胶体吸附,直接供作物吸收利用,当天即可见效。双重肥效:碳铵施入土壤后,形成氨和二氧化碳,氨被作物根系利用;二氧化碳作为气体肥料被作物直接吸收。驱虫、杀菌:施入碳铵,土壤中的害虫可迅速被杀死或驱走,并可毒杀有害细菌,达到作物无病虫危害的目的。性价比高:碳铵和其他相同肥效的氮肥相比,碳铵价格更加经济实惠,并且碳铵被作物吸收后无残留物,不会对土壤造成任何伤害。春季土壤开冻,作物的需肥条件与碳酸氢铵的特点刚好吻合,因此这个时候施碳酸氢铵是最好的选择。作为一种除尿素外使用最广泛的氮肥产品,碳铵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或者说是劣势。它易挥发,氮的利用率低。因此,在生产上应做到扬长避短,合理使用。总的来说还是功大于过滴。那 如何科学的使用碳铵? 碳铵在使用上的忌讳 一忌与尿素混施作物根系不能直接吸收尿素,只有在土壤中脲酶的作用下,转化成铵态氮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碳铵施入土壤后,造成土壤溶液短期呈酸性反应,会加速尿素中氮的挥发损失,故碳铵不能与尿素混施。 二忌与过磷酸钙混合后过夜施用碳铵与过磷酸钙混施,虽比分别单施效果好,但混合后不宜久放,更不能过夜,因为过磷酸钙吸湿性增大,会使混合肥料变成浆状或结块,不利施用。 三忌与菌肥混用碳铵施后会散出一定浓度的氨气,若与菌肥接触,会使菌肥中的活菌体死亡,失去菌肥的增产效果。 四忌拌种若将它与种子直接拌合播种,不仅会严重抑制种子的活力,还会烧种,影响出苗。 五忌与碱性肥料混施同用碳铵若与碱性很强的草木灰、石灰等混施,或与它们同时施用,会导致更多地挥发失氮,损失肥效,故碳铵要单施。 六忌叶片带露水时撒施叶片带有露水时撒施,碳铵粉末会沾附在叶片上,造成叶片局部烧伤。故碳铵最好在露水干后的上午10时后至下午4时前撒施为宜。

硝酸铵

硝酸铵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硝酸铵 化学品英文名称: ammonium nitrate 中文名称2:硝铵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 579 CAS No.: 6484-52-2 分子式: NH4NO3 分子量: 80.05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及特性 有害物成分 CAS No. 硝酸铵 6484-52-2 硝酸铵有两个主要特性:①易溶于水、易吸湿和结块,产品一般制成颗粒状。硝酸铵有5种晶型:其代号分别为α(四面晶系)、β(斜方晶系)、γ(斜方晶系)、δ(四方晶系)、ε(正方晶系)。每种晶型仅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稳定,晶型转变时伴有热效应和体积变化。特别是当环境温度在32.1°C上下变动时,颗粒硝酸铵会自身碎裂成粉状而引起结块。有几种防结块方法。例如:可在硝酸铵中加入约1%的硫酸铵与磷酸氢二铵混合物;在欧洲一些国家还用硝酸镁作为硝酸铵的防结块剂。②易发生热分解,温度不同,分解产物也不同。 在110°C时: NH4NO3─→NH3+HNO3+173kJ 在185~200°C时: NH4NO3─→N2O+2H2O+127k J 在230°C以上时,同时有弱光: 2NH4NO3─→2N2+O2+4H2O+129kJ 在400°C以上时,发生爆炸: 4NH4NO3─→3N2+2NO2+8H2O+123kJ 纯硝酸铵在常温下是稳定的,对打击、碰撞或摩擦均不敏感。但在高温、高压和有可被氧化的物质存在下会发生爆炸,在生产、贮运和使用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定。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对呼吸道、眼及皮肤有刺激性。接触后可引起恶心、呕吐、头痛、虚弱、无力和虚脱等。大量接触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影响血液的携氧能力,出现紫绀、头痛、头晕、虚脱,甚至死亡。口服引起剧烈腹痛、呕吐、血便、休克、全身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助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实验一 碳酸氢铵和氯化钠制备碳酸钠

实验一碳酸氢铵和氯化钠制备碳酸钠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了解联合制碱法的反应原理。 2、学会利用各种盐类溶解度的差异并通过复分解反应来制取一种盐的方法。 二、原理 碳酸钠又名苏打,工业上叫纯碱。用途很广,工业上的联合制碱法是将二氧化碳和氨气通入氯化钠溶液中,先生成碳酸氢钠,再高温下灼烧,使它失去一部分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纳。反应方程式: NH3+CO2+H2O+NaCl==NaHCO3↓+NH4Cl △ NaHCO3===Na2CO3+H2O+CO2↑ 在第一个反应中,实质上是碳酸氢铵与氯化钠在水溶液中的复分解反应,因此本实验直接用碳酸氢铵与氯化纳作用来制取碳酸氢钠 反应方程式 NH4HCO3+NaCl==NH4Cl+NaHCO3↓ NH4Cl、NaCl、NH4HCO3和NaHCO3同时存在于水溶液中,是一个复杂的四元交互体系。它们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互相发生影响。不过,根据各纯净盐在不同温度下在水中的溶解度的互相对比,也仍然可以粗略地判断出以上反应体系中分离几种盐的最佳条件和适宜的操作步骤。各种纯净盐在水中溶解度见下表: 表1 各种纯净盐在水中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度度℃ g/100g水 溶质 NaCl 35.1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NH4HCO311.9 15.8 21.0 27.0 NaHCO3 6.9 8.2 9.6 11.1 12.7 14.4 16.4 NH4Cl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当温度超过35℃NH4HCO3就开始分解。所以反应温度不能超过35℃。但温度太低又影响了NH4HCO3的溶解度。故反应温度又不宜低于30℃。另外从外表还可以看出NaHCO3在30~35℃温度范围内的溶解度在四种盐中是最低的,所以当使研细的固体NH4HCO3溶于浓的NaCl溶液中,在充分搅拌下,就析出NaHCO3晶体。

肥料中碳酸氢铵的测定

作者:黄立强张合…来源: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更新时间:2010-6-12 ★★★碳酸氢铵类肥料氮含量测定方法 长期以来,农业用碳酸氢铵作为速效氮肥,一直为农民朋友所青睐,它以其作用快速、高效且对土壤无污染的特点,占据了我国肥料生产的一席之地。 近年来市场上出现的颗粒类碳酸氢铵肥料,虽然具有挥发性低,养分利用率高,肥效期长,养分释放与农作物生长期同步,养分分解完全,对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小等优点,但其含氮量却没有农业用碳酸氢铵高,有些生产厂家却为了自身利益,在产品包装袋上标注时按GB3559-2001《农业用碳酸氢铵》生产,以提高其产品的氮含量,会对农民利益造成损害。目前国家尚无针对该类肥料的检验方法,我们在肥料检验的实践中,通过对比,探索出了该类肥料氮含量的检验,应该使用标准GB/T8572-2001《复混肥料中总氮含量的测定蒸馏后滴定法》,而不应该使用标准GB3559-2001《农业用碳酸氢铵》。 问题的提出 依据标准GB3559-2001 《农业用碳酸氢铵》规定,农业用碳酸氢铵是指由氨水吸收二氧化碳所制得的碳酸氢铵。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冠以碳酸氢铵之名的颗粒型碳酸氢铵肥料,它们有的是用氨水和氧化钙、氧化镁等碱性氧化物或其它在溶液中呈碱性的物质掺和搅拌固化所制得的,或采用其它工艺与配方制得,许多生产厂家在其包装袋上标注GB3559-2001 《农业用碳酸氢铵》标准,对于这类肥料是否还适合用GB3559-2001 《农业用碳酸氢铵》来检测其含氮量?如果不适用,又如何测定其含氮量呢? 基本原理 国家标准GB3559-2001中氮含量的测定采用的是酸量法,其检测原理为:碳酸氢铵与过量硫酸作用,然后在指示剂存在的情况下,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剩余的硫酸,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 2NH4HCO3+H2SO4=(NH4)2SO4+2CO2↑+2H2O H2SO4+2NaOH=Na2SO4+2H2O 对于颗粒类碳酸氢铵肥料(在这里我们以用氨水和氧化钙或氧化镁等制得的肥料为例),如若继续采用国标GB3559-2001方法测定含氮量,则有如下反应: CaO+H2O=Ca(OH)2

硝酸铵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产品名称: 硝酸铵按照GB/T 16483、GB/T 17519 编制修订日期: 最初编制日期: 版本: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 硝酸铵 化学品英文名: ammonium nitrate 企业名称: 企业地址: 传真: 联系电话: 企业应急电话: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 For industry use only.。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 可能加剧燃烧;氧化剂。造成严重眼刺激。 GHS危险性类别: 氧化性固体类别 3 严重眼损伤/ 眼刺激类别 2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 警告

危险性说明: H272 可能加剧燃烧;氧化剂。 H319 造成严重眼刺激。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P210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禁止吸烟。 ?P220 避开/贮存处远离服装/可燃材料。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4 作业后彻底清洗。 ?事故响应: ?P370+P378 火灾时:使用灭火器灭火。 ?P305+P351+P338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继续冲洗。 ?P337+P313 如仍觉眼刺激:求医/就诊。 ?安全储存: ?无 ?废弃处置: ?P501 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和化学危险: 可能加剧燃烧;氧化剂。 健康危害: 造成严重眼刺激。 环境危害: 无资料 第3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第4部分急救措施 急救: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有不适感,就医。眼晴接触: 分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立即就医。 食入: 漱口,禁止催吐。立即就医。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 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场所。咨询医生。出示此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对医生的特别提示: 无资料。 第5部分消防措施 灭火剂: 用水雾、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 避免使用直流水灭火,直流水可能导致可燃性液体的飞溅,使火势扩散。 特别危险性: 无资料。 灭火注意事项及防护措施: 消防人员须佩戴携气式呼吸器,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发出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隔离事故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收容和处理消防水,防止污染环境。 第6部分泄露应急处理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携气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戴橡胶耐油手套。 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 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消除所有点火源。 根据液体流动、蒸汽或粉尘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碳酸氢铵

碳酸氢铵 碳酸氢铵 Ammonium Bicarbonate (Ammonium Hydrogen Carbonale) 别名重碳酸铵、酸式碳酸铵、食臭粉 编码 GB 06.002;INS 503(ii) 性状无色到白色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略带氨臭,相对密度1.586,熔点107.5℃(快速加热)。在室温下稳定,在空气中易风化,稍吸湿,对热不稳定,60℃以上迅速挥发,分解为氨、二氧化碳和水,易溶于水(1g溶于约6mL水中),水溶液呈碱性。可溶于甘油,不溶于乙醇。 制法将二氧化碳通入氨水中饱和后结晶制得。 质量标准 鉴别方法本品呈现铵盐反应及碳酸盐反应。

1.铵盐反应取过量氢氧化钠溶液(1+25)加入本品并加热,产生有氨臭的气体。此气体可使用水浸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碳酸盐反应将稀盐酸(1+3)加入本品即产生汽沸。若将此气体通入氢氧化钙试液(3+1000),立即生成白色沉淀。 毒理学依据 1.LD50小鼠静脉注射245mg/kg体重。 2.GRAS FDA-21CFR 184.1135。 3.ADI 无需规定(FAO/WHO,1994). 使用膨松剂、酸度调节剂、稳定剂。 1.使用注意事项 (1)本品部分溶于水,残留后可使食品带有异臭,影响口感,故宜用于含水量较少的食品,如饼干等。 (2)本品与碳酸铵一样,以分解释放氨及二氧化碳而对食品起膨松作用。但本品的分解温度比碳酸铵高,宜于在加工温度较高的面团中使用。 (3)最好配成复合膨松剂应用。 2.使用范围及使用量

(1)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0-1996)规定:可在需添加膨松剂的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乳及乳制品按有关规定执行。 (2)FAO/WHO(1983)规定:可用于可可粉及含糖可可粉、可可豆粉、可可块和可可油饼,最大用量50g/kg(单用或用氢氧化物、碳酸氢盐和碳酸盐合用。以无脂可可为基础,按无水K2CO3计)。 (3)实际使用参考:本品虽可单独使用,但一般多与碳酸氢钠合用,具体参见碳酸氢钠。亦可配以酸性物质等作为复合膨松剂的基本成分之一。此外尚可作酸度调节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