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利益及个人利益冲突及协调

公共利益及个人利益冲突及协调

公共利益及个人利益冲突及协调
公共利益及个人利益冲突及协调

论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的冲突与协调

来源:本站整理发布时间:2011-08-20 11:47:29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论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的冲突与协调

【作者】余少祥

【作者简介】余少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教授。

【内容提要】关于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相互冲突的理论观点和实践形态主要有三种,即:对立统一论、个人权利本位论和公共利益本位论。实际上,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相互限制,又相互依存。在公共利益实现、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协调中,道德、制度、习俗文化等的作用只是一个方面,主要从制度上提供立法、行政和司法保障。

【摘要题】论苑

【关键词】公共利益/个人权利/冲突/协调

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相互限制。社会生活中,利益主体的偏私性和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倾向,可能会带来违背公共道德、贫富过度分化、破坏生态环境等有损公共利益的行为,因此应对个人权利进行一定限制。但公共利益有时也受制于个人权利、特别是基本权利。博登海默说,社会成员的利益有时与公共利益产生冲突,甚至侵害和危及公共利益。①德国学者哈特穆特·毛雷尔说,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有时相互一致,有时相互冲突。②因此,如何实现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的协调,不仅是一个法律实践问题,也是法哲学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

一、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冲突的理论与实践

要实现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的协调,首先应理解和把握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的对立或冲突。目前,关于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相互冲突的理论观点和实践形态主要有三种:对立统一论、个人权利本位论和公共利益本位论。由于国内学者对马克思的对立统一论较为熟悉,这里主要介绍个人权利本位论和公共利益本位论。(一)个人权利本位论

这种观点认为,在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的矛盾冲突中,个人权利居于主要地位。目前,这一观点又分为两种不同派别,即以个人权利为本位,一种观点承认公共利益的相应地位,另一种观点不承认公共利益的存在。

1.以个人权利为本位,承认公共利益的存在

这一种观点认为,个人权利不必让位于公共利益,其立论基础是人的自私和自由本性。功利主义是这一思想的典型代表,认为个人权利是公共利益的基础,损害了个人权利也就损害了公共利益。此前,古典自由主义者亚当·斯密提出,如果个人都去追求自己的利益,那么公共利益就可以最大化——经济学家奥尔森将其归纳为“经济学第一定律”,即当个体只谋求他或她自身的利益时,群体的理性结果就会自动产生。但奥尔森认为,有时第一定律是站不住脚的,私人利益之间也存在矛盾和冲突,并可能损害公共利益,因为“有理性的,寻求自我利益的个人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他们共同的或集团的利益”。③这实际是个人权利本位

的折射和反映。黑格尔认为,市民社会是个人追逐私利的领域,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场,也是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冲突的舞台,④主张用政治国家来控制市民社会。从现实看,倡导个人权利本位的主要是自由主义思想家,如美国经济学家阿尔钦提出,在现代社会,国家只要明确私人产权保护原则,私人就可以使财产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使财产在流转过程中的附加值得以实现。⑤哈耶克承认公共利益的优先地位,但认为只有在公共收益明显大于个人因正常期望受挫而蒙受损害的情形中,才能允许对私域予以上述必要的干预。⑥

2.以个人权利为本位,不承认公共利益的存在

这一种观点认为,个人权利是唯一的实在,公共利益只是一种“借口”而已,在实体上并不存在。古希腊的色拉西马可斯说,强者的利益就是正义,即使这利益被公开宣布是人人的利益,实际上,强者不会明白宣布他们所说的正义其实是他们自己的利益。激进功利主义提出,没有什么公共群体,除了可以由私人利益相加得出利益之和外,不存在公共利益,传统的公共利益的观念只是一种浪漫主义的乌托邦而已。理性选择学派认为,政府也是经济人,天生具有追求自身利益的倾向,所谓公共利益不过是政府利益的遮羞布。他们认为,政府一旦形成,其内部的官僚和整个官僚集团将会不断寻求自身的利益,如大量的寻租和腐败现象,已经彻底打破了“政府无私”和“自动公益”的神话。缪勒说:“同样的人怎么可能仅仅因为从经济市场转入政治市场之后就由求利

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

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 在新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就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而言,经历了两个阶段:新中国成立以后到八十年代初期是第一阶段,在这个时间段里,集体利益绝对高于个人利益,为了国家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可以无条件地牺牲;八十年代至今是第二阶段,在这三十多年里,随着中国的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使得个人利益的地位迅速放大、提高,甚至超越了集体利益。随着个性更加彰显的80后、90后逐步走上工作岗位,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矛盾日益凸显,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做出正确引导,已经成为基层组织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 一、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两者并不矛盾。集体、社会、国家,都是由一个个的人组成的,简单做个定义,集体就是为了共同的目标,或者因为共同的利益而组合成的人的团体。在集体内部,个人的目标,或者说个人的利益是基本保持一致的,个人的目标集中起来,就形成了集体的发展目标。但是,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只能够做到大部分重合,双方只能够做到主要目标一致,任何一个集体,都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满足每个成员的个人利益。个人和集体之间就是一个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例如某一公司,所有成员的目的就是维护公司的正常运营,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获得更多的社会财富。在这个问题上,老板和员工的目的是一致的。但是,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老板希望利用最小的工资付出,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而员工希望依靠合理的劳动,获得最大的工资回报。在这个问题上,两者之间又是矛盾的。作为矛盾的双方,老板和员工之间必须通过不断的斗争和妥协,形成动态的平衡。双方在动态的平衡中,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努力,维持公司正常运转,实现双赢。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总结出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个人和集体之间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个人利益和集体集体之间存在矛盾。 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矛盾的解决,并不是通过单独一方的妥协牺牲完成的。 二、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矛盾处理方法 1、在大是大非面前,个人利益必须绝对服从集体利益。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如果不牺牲这种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就无法实现,这时,必须牺牲个人利益,实现集体利益,这种牺牲是光荣的也是必要的。近百年来,中华民族备受列强欺凌,在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刻,无数中华儿女弃小家而顾国家,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复兴抛头颅,撒热血,这些先烈就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弃了自己的一切个人利益,乃至生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强大的国家作为后盾,人民就无法安居乐业,个人利益根本无法实现。只有牺牲个人利益,换取国家、集体利益的实现,才能使更多的人实现个人利益,因此,在涉及到国家、社会重大利益的情况下,个人利益必须无条件地服从集体利益。 2、在维护集体利益的同时,必须保护个人利益。 个人利益是不能被无条件牺牲掉的。在集体内部,每个人为了集体的共同目标而努力,在发生矛盾时,个人可以做出适当的牺牲。但是集体就是为了集体成员的共同目标或者共同利益而组成的团体,如果个人利益被过分牺牲,或者集体内部的大部分个人利益被牺牲,那么集体的共同目标已经改变,共同的利益受到损伤。没有了共同的发展目标和奋斗方向,集体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同样的例子,在一个公司内部,老板如果无限制地压缩员工工资,或者不能给员工一个安心、稳定的工作环境,员工一定会降低工作的努力程度,或者选择离开,这样的公司最后的结局这能是破产。唇亡齿寒,无限制地消费个人利益之后,集体利益已经失去了实现的价值和基础。 3、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实现,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 在现阶段,我们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同时作为基层组织,我们必须保护好每位

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辩论(doc 11页)

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辩论(doc 11页)

所谓个人利益,就是人们在发展社会整体利益的过程中,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所获取的维持个人生活和工作需要的正当的物质文化利益。马克思主义从不否认正当的个人利益,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关。” 恩格斯曾经指出,“社会主义”的目标就是“把社会组成这样:使每一个成员都能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并且不会因此而危及这个社会的基本条件”。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新社会个人发展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确立“有个性的个人”,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还认为,任何个人利益的实现都离不开一定的生产力发 展水平和社会经济政治制度这一客观基础。如果抛开这个现实基础,只讲所谓的“自我”,只能是导致唯心主义的“唯我论”。 事实上,集体利益作为一定社会成员利益的集合,本质上是每个成员利益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在现实生活中,不管个人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从这个角度讲,任何个人都离不开社会和集体。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个人在社会和集体中的活动,既是为了他人,也是为

了自己,他提供给集体和社会的价值越大,自身的发展和进步就越快,个人价值和利益实现的程度也就越高。这就启示我们,在选择和确立个人价值目标时,必须考虑到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统筹兼顾。正是从这个意义上,邓小平同志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之下,归根结底,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统一的。” 持人:各位来宾,各位观众,欢迎观赏由新加坡新传媒集团,和中国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的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会半决赛第二场,感谢各位的光临。今天的优胜队伍将进入大决赛,同中国武汉大学队碰头,争夺冠军宝座。那马上给您介绍今天的参赛双方,首先坐在我右手边的是来自加拿大温莎大学队,他们的四位辩手分别是一辩解意,电脑科学系三年级;二辩纪宝娟,教育系说是研究所;三辩叶斌,化学系硕士研究生;四辩王筱青,工商管理硕士二年级。那坐在我左手边的是反方马来亚大学队,他们的四位队员分别是一辩陈锦添,土木工程系二年级,二辩陈勋亮,电器工程系二年级,三辩陈政弘电器工程系三年级,和四辩胡渐彪,中文系四年级。今天的评判团成员共有五位,我来一一的给你们介绍,他们是徐廷芳律师,徐律师是本届大会的常驻评判之一;教育工作者赵令茂先生,赵先生也是大会的常驻评判,他也曾经是新加坡大专辩论会的最佳辩论员;时事评论家钟志邦博士;教育及历史学者魏维贤博士,以及专栏作家罗伊菲女士。 各位观众,今天的这场比赛作为正方温莎大学队的辩论立场是,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可以两全,而作为反方马来亚大学队的辩论立场是,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不可以两全。好,现在我宣布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会半决赛第二场正式开始。 首先我们有请正方的一辩解意同学发言,时间是三分钟。 解意:谢谢主席,对方辩友,各位评审,朋友们,大家好!无论我们承认与否,我们都会发现,人的行为背后隐藏着一个最本质的东西——利益,人的一生在不停的奋斗以获得利益,社会也因此得到了整体的发展和进步,这恰好证明了我方今天所坚持的观点,个人利益、群体利益可以两全。首先让我们对今天的命题进行一下仔细的分析,利益,是人们的欲望和需求的满足。群体是许多个人组成的整体,群体利益则反映着群体中大多数成员的个人利益,两全,说的是双方的利益都可以得到保全,这里并不是说双方的利益都要完美无穷,也并不是说要同时实现,而是一种过程和趋势,可以是一种或然性,代表着或许可能,并不是说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条件下都曾经也必然是如此的,其次,利益是多层次的,它有大有小,请问对方辩友,如果一个人他为了获得大的利益,而放弃小的利益,你们能说他没有得到利益吗?利益有的是低层次的,有的是高层次的。请问对方辩友,如果一个人为了理想和信念的实现,而在其它方面忍受一些痛苦,你能断定他能够获得更高层次的利益吗?最后,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是有社会性的,任何一个个人都是社会群体的一员,个人利益的实现从来离不开社会群体的保障,违反法律,违反道德,假公济私,损公肥私,在有些人看来,也许暂时可以获得一己之利,但是这样的人,这样的行为终将受到群体的唾弃和法律的制裁,到头来是得不偿失,损害群体利益,最终是损害了个人更多的利益,只能说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两不全,不过对方辩友,两不全可无法证实你们今天所说的不可以两全啊。综上,我方认为,个人利益、群体利益可以两全,下面我倒想洗耳恭听对方辩友如何告诉我们,如果个人利益,群体利益不可以两全的话,我们的社会又是如何发展到今天的呢?谢谢! 主持人:谢谢解意同学,下来我们请反方一辩陈锦添同学表明立场,时间是三分钟。请!

群体利益与个人利益

群体利益与个人利益 俗话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这话是说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的。从表面上看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相互矛盾,但实际上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集体的存在离不开个体;个体只有依靠集体,才能有力量。集体是由无数个个体组成的,每个个体又是独立的,每个人的个人利益也影响着整个集体的利益。集体就是为了共同的目标,或者因为共同的利益而组合成的人的团体。 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集体、社会、国家,都是由一个个的人组成的,集体就是为了共同的目标,或者因为共同的利益而组合成的人的团体。在集体内部,个人的目标,或者说个人的利益是基本保持一致的,个人的目标集中起来,就形成了集体的发展目标。但是,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只能够做到大部分重合,只有能够做到主要目标一致。 在大是大非面前,个人利益必须绝对服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如果不牺牲这种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就无法实现,这时,必须牺牲个人利益,实现集体利益,这种牺牲是光荣的也是必要的。因为只有集体利益得以保证,个人利益才能久远。所以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我们应该做出正确的选择。当两者发生冲突时我们应以大局为重,必要时要个人利益为代价来保护集体利益。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要首先维护集体的利益,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如果不牺牲这种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就无法实现。 在维护集体利益的同时,必须保护个人利益。个人利益是不能被无条件牺牲掉的,在集体内部,每个人为了集体的共同目标而努力,在发生矛盾时,个人可以做出适当的牺牲。但是集体就是为了集体成员的共同目标或者共同利益而组成的团体,如果个人利益被过分牺牲,或者集体内部的大部分个人利益被牺牲,那么集体的共同目标已经改变,共同的利益受到损伤。没有了共同的发展目标和奋斗方向,集体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是集体健康发展的基础,我相信我们单位的每个人不管遇到什么情况,当单位利益和个人利益出现矛盾时,能做到以单位利益为重,决不能因个人利益影响甚至损害了团队的利益。 最后我还是想说,个人的利益是小,大家的、社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是大。

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不能两全 结辩

结辩 谢谢主席 首先感谢对方辩友为了绝大多数队伍能够方便参赛的群体利益,牺牲了个人利益,从东山院区千里迢迢来到院本部参加比赛,不过还是请允许我指出对方辩友存在的几点谬误: 第一,把社会利益看作是个人利益的简单的量的累加,但是如果每个人都避祸趋福,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我们的社会就会变成一个利欲熏心的社会,这显然不可能是一个群体利益最大化的社会。 中国有个美丽的成语叫“两全其美”,可惜今天很遗憾的告诉对方辩友,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可以“齐美”,难以“两全”。诚然,社会发展会让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但是绝不是两者最大化的结果,而是两者妥协,互相补偿的结果,比如集体拆迁的拆迁费,员工加班的加班费,这绝不是两全,而是妥协。 第二,对方存在几个概念混淆 不劳而获 对方辩友的“利己主义者”和“利他主义者”概念混淆,在对方辩友眼中,不过是谁都只是为了个人利益在奋斗,那我就不明白了,难道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因为原始社会包办婚姻不幸福? 下面总结下我方观点,我方认为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不能两全主要由生产资料和生产关系所决定。全球资源有限这决定了生产资料的受限,要么少数人占据了多数的资源,要么资源平均分配,而这二者显然不可能同时实现。其次,现有社会生产关系,或者说社会分工并非是完全自愿的,各位来到中山医工作,不单是你选择了中山医,更是中山医选择了你。马列全集中有这样一句话: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的,而是自发的,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就有分裂。历史上有无数的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 如果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可以两全,林则徐为什么要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如果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可以两全,林觉民为什么要对他的妻子说“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当然,今天我们说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不能两全,不是我们没有理想、太悲观,而是只有我们认清这一点,我们才不会盲目认为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可以两全,从而忽视群体中的个人利益,我们才不会重蹈人民公社大锅饭的覆辙,正是认清这一点,我们的人大代表才提出土地流转必须征得农民同意,同时,也正是认清这一点,我们才会在社会需要的时候,牺牲小我,成全大我,也只有认清这一点,我们才会努力在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而只有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协调利益关系,我们才能在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的道路上走得更稳,走得更好!

法律平衡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有效途径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3940393.html, 法律:平衡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有效途径作者:解道赟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04期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开展,城中村改造这个“民心工程”也被提到了市城市建设规划的日程上来,云南省昆明市也不例外。但随着城中村改造项目的逐步进行,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对立与矛盾也逐步显现,本文主要从法律、法规通过对云南省昆明市的城中村改造项目进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完善法律、法规是平衡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法律;平衡;公共利益;个人利益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2-0258-02 2007年12月28日,在仇和就任中共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后,根据所调研昆明的实际情况后,提出于5年内改造主城区336个城中村。截止2008年12月29日,昆明市主城 区共有24个城中村进入了实质拆迁安置阶段,累计拆除各类建筑物102万平方米。几乎所有的城中村都存在量大面广,违法用地、违法建设严重,环境质量差;社会问题突出;布局混乱,用地功能矛盾;防灾救护能力弱,安全隐患多;经济驱动力不足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整体发展且有碍人民生活环境的优化,防碍了本地经济的发展,因此对城中村的改造是势在必行。但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甚至偏差。 “拆一次,富一截”,是仇和对城中村居民的承诺。政府承诺要把“城中村”五年重建工程作为改善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民心工程”。但为什么在拆迁过程中还多次出现村民与拆迁方的冲突,甚至有流血事件发生? 一、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 对于这个“民心工程”,站在政府立场上看,它确实是为了城市的发展,为了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环境的优化;因此这个“民心工程”也被政府定义为是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宪法》修正案第13条第1款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第2款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和继承权”,第3款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这些规定表明,公民合法的房屋所有权和房屋附着的土地使用权,是受宪法保护的,同时国家必须是为了公共利益需要的基础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可以两全的总结陈词

各位评委各位同仁大家好人生就像这颗五角星,那这五个角就代表我们人生的五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他包括家庭,朋友,社会,集体和个人,集体包括我们个人的兴趣,爱好,包括我们对教育还有职业的追求,而个人则是颗五角星的中心就是五个角相交的那一个点,也是支撑这颗五角星的中心点,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这个中心点就是我们的精神自我不断成熟和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不断的相交,相容,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谈的两全.而如果我们没有这个两全的支撑点,我们人生的五角星就会失去平衡,我认为,我们辩论双方只在两个方面存在着意见分歧,那就是对利益和两全的理解不同,让我们先来谈利益,对方同学对利益的了解过于狭隘,认为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什么也不能丧失,这哪里是在追求利益?这分明是在追求不劳而获嘛.按照对方同学的观点,只要在过程中,我个人利益有损失,那不论我结果获得什么样的大利或最终利,这就是个人利益的损失,而我方认为,为失而得不是失,而您认为的不失就得,是不劳而获,是惟利是图. 让我们再来谈两全,对方同学始终通过强调个人和群体利益的矛盾性来证明不可以两全的观点,而对方同学无非谈的是两不全和不两全,而我们认为两全有三个层次,第一、个人和群体利益都得到增加是两全,第二、个人利益不变,群体利益得到增加,也是两全,第三、群体利益不变,不受到损失,个人利益得到增加,这还是两全,只要任何一方的利益没有受到损失,得以保全都叫两全,所以综上是

对方同学对定义理解方面所犯的两个基本错误.我们承认个人和集体有矛盾性,但是这毕竟是少数的情况,社会在进步,文明在推进,什么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是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是我们心中共同的心愿,就是希望生活更美好,社会更稳定,但是有心愿还不够,我们需要每个人共同的努力,那这个每个人共同努力的过程,就是对利益取舍的过程,而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会作出明智的选择

论个人利益与社会价值取向

论个人利益与社会价值取向 《史记》中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马克思也曾经说过:“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每个人通过获得个人利益,保障自身的生理需求,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条件;充分满足每个人的人生需求,是高度发达社会所追求的目标;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是每个人的人生梦想,也是理想社会追求的最高目标。厘清个人利益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一个人到底在追求哪些利益呢?无非是身内利益和身外利益。身内利益是每个人的身体及思想利益,体现为人体的基本生理需要及感受,包括生命安全、身心健康、精神感受和思维创造,可概括为身体和思维。身外利益为身体之外的外部利益,体现为物质利益及派生利益,包括衣、食、住、行、玩等物质财富和精神产品,可概括为财富、权势和名望。身内利益是人的核心利益。肉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人的第一需要,是最大的身内利益。人的身体由九大系统组成,包括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和循环系统。各个系统都由不同的器官组成,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协同。各个器官的功能情况直接影响整个身体的健康状况,比如肺出了问题,不仅呼吸系统要出问题,运动系统感到无力,神经系统也会不舒服,免疫系统的工作量也要加大等。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才能确保个人的基本利益。身外利益是人的扩展利益。身外利益服从和服务于身内利益,只有身体享用并产生身体感受后,才能体现出身外利益的价值。如食品能让我们不再饥饿,药品能让我们远离疾病,音乐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诸如此类,身体利益的实现依托于身体。没有了身体,再多的身外利益都没有意义。要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就要科学分析自己的利益,既看到身外利益,也要看到身内利益,还要懂得身内利益和身外利益间的关系。主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获取的身外利益与身内需要是否相符。每个人的身内需要都是多种多样的,必须抓住身体的主要需求。每个人都有眼睛,身外之物一眼就能看到,却不常审视身内之物,拷问身体的真正需要。以吃为例,人人都喜欢美味,但却忘了食物最重要的作用是满足身体需要,而不只是满足嘴巴的一时痛快,更不能吃坏了身体,而且

关于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可以两全的立论

立论 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对方辩友,大家好。无论我们承认与否,我们都会发现,人的行为背后隐藏着一个最本质的东西——利益,人的一生在不停的奋斗以获得利益,社会也因此得到了整体的发展和进步,这恰好证明了我方今天所坚持的观点,个人利益、群体利益可以两全。 首先让我们对今天的命题进行一下分析。 何为个人利益,它是指人们在发展社会整体利益的过程中,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所获取的维持个人生活和工作需要的正当的物质文化利益。包括个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个人身体的保存和健康,个人才能的利用和发展等。而群体利益:群体中大多数成员的个人利益。两全是指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辅相成,在一定程度上都得到保全,而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双方利益都得以提升,我方认为,这种双赢趋势才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两全。 下面,让我阐述一下,为什么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可以两全。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角度,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可以两全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纵观以往的人类发展史所证明的。群体是许多个人组成的整体,群体利益是通过每个劳动者的集体努力来实现的,而群体利益的发展,又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最可靠的保证,只有在群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这种群体利益和个人利益都得到了满足,这难道不是两全吗? 其次,利益是多层次的,它有大有小,如果一个人他为了获得大的利益,而放弃小的利益,你们能说他没有得到利益吗?利益有的是低层次的,有的是高层次的。如果一个人为了群体利益的实现,为了理想和信念的实现,而在其它方面忍受一些痛苦,我们能断定他没得到利益吗?人牺牲放弃个人低层次的小利益,以实现社会进步,使群体利益得以发展,并成就个人高层次的大利益,这难道不是两全吗? 最后,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是有社会性的,个人利益的实现从来离不开社会群体的保障,违反法律,违反道德,假公济私,损公肥私,在有些人看来,也许暂时可以获得一己之利,但是这样的人,这样的行为终将受到群体的唾弃和法律的制裁,到头来是得不偿失,损害群体利益,最终是损害了个人更多的利益,这只能说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两不全,两不全不能证实不可以两全啊。 综上所述,我方坚决认为,个人利益、群体利益可以两全,如果个人利益,群体利益不可以两全的话,我们的社会又是如何发展到今天的呢?谢谢!

2019高考作文题目预测:个人私事与公共利益

2019高考作文模拟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据新华社报道,41岁的北京车主杨晓是愿意较真的人之一。他认为自己停车的地点有停车线,不应被交警贴条,将北京市交管局朝阳某交通大队诉至法庭。经过2年3次庭审后,终于胜诉。如果仅仅是为400元罚单,费这么大劲,可能并不太值得,就如与之对簿公堂的一位交警所说:“有这个时间多陪陪家人不好吗?”但杨晓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如果只是我个人的私事,我其实挺随和的,但如果牵扯到大家,牵扯到公共利益,我就愿意较真。周围有许多邻居都被贴了条,大家在这儿停了这么多年,怎么突然就违章了,我觉得有必要弄个清楚。” 有评论认为,杨晓的难得之处,在于他明确地区分了“个人的私事”与“公共利益”。家人、邻里、朋友之间,往往是“私事”居多。在这些领域,中国自古以来的智慧,是以律己宽人之道来立身行事。但是在涉及法治时,如果不能“当仁不让”,其实是放弃了自己作为一个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一种“法治冷漠症”。 对此,作为一个公民,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文题解析】:1、无论何种文体都必须扣紧“个人私事”“公共利益”两个领域及“律己宽人”“当仁不让”两种态度来写。 2、当在两个领域的两种态度间进行思考,叙事类的主题及论述类的观点都当注重两个领域的两种态度的思辨。不可通篇只抓一个方面,而不顾及另一个方面。 3、此材料中的“个人私事”当指家人、邻里、朋友之间的事,而且重点当论及有冲突点的私事,面对这样私事时当如何,不应该泛论所有私事。此处的“公共利益”指包括个人利益在内的公众利益。杨晓争取个人利益即是在争取公众利益,这里在面对个人利益时的当仁不让与面对公众利益时的尽力博取是相统一的,论述当注意杨晓争取个人利益的意义的特别性,当与纯粹地争取个人利益相区别。当然公共利益不限于法治方面,论及其他也可以。

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可以两全

首先坐在我右手边的是来自加拿大温莎大学队,他们的四位辩手分别是一辩解意,电脑科学系三年级;二辩纪宝娟,教育系说是研究所;三辩叶斌,化学系硕士研究生;四辩王筱青,工商管理硕士二年级。那坐在我左手边的是反方马来亚大学队,他们的四位队员分别是一辩陈锦添,土木工程系二年级,二辩陈勋亮,电器工程系二年级,三辩陈政弘电器工程系三年级,和四辩胡渐彪,中文系四年级。 正方: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可以两全 解意:谢谢主席,对方辩友,各位评审,朋友们,大家好!无论我们承认与否,我们都会发现,人的行为背后隐藏着一个最本质的东西——利益,人的一生在不停的奋斗以获得利益,社会也因此得到了整体的发展和进步,这恰好证明了我方今天所坚持的观点,个人利益、群体利益可以两全。首先让我们对今天的命题进行一下仔细的分析,利益,是人们的欲望和需求的满足。群体是许多个人组成的整体,群体利益则反映着群体中大多数成员的个人利益,两全,说的是双方的利益都可以得到保全,这里并不是说双方的利益都要完美无穷,也并不是说要同时实现,而是一种过程和趋势,可以是一种或然性,代表着或许可能,并不是说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条件下都曾经也必然是如此的,其次,利益是多层次的,它有大有小,请问对方辩友,如果一个人他为了获得大的利益,而放弃小的利益,你们能说他没有得到利益吗?利益有的是低层次的,有的是高层次的。请问对方辩友,如果一个人为了理想和信念的实现,而在其它方面忍受一些痛苦,你能断定他能够获得更高层次的利益吗?最后,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是有社会性的,任何一个个人都是社会群体的一员,个人利益的实现从来离不开社会群体的保障,违反法律,违反道德,假公济私,损公肥私,在有些人看来,也许暂时可以获得一己之利,但是这样的人,这样的行为终将受到群体的唾弃和法律的制裁,到头来是得不偿失,损害群体利益,最终是损害了个人更多的利益,只能说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两不全,不过对方辩友,两不全可无法证实你们今天所说的不可以两全啊。综上,我方认为,个人利益、群体利益可以两全,下面我倒想洗耳恭听对方辩友如何告诉我们,如果个人利益,群体利益不可以两全的话,我们的社会又是如何发展到今天的呢?谢谢! 正方二辩进一步阐述正方的观点,时间是三分钟 谢谢主席,各位好!对方辩友片面的夸大了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之间的矛盾,而有意的掩饰了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换的关系。中国古代的哲学家荀子曾经说过,人生而不能无群,这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离开群体的个人,而离开了群体利益,个人利益又何从谈起呢?例如我们身处的这个美丽的国家,每个人都兢兢业业努力的工作,整个国家的综合国立增强了,而每个人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了,对方辩友能够否认,这个例证就是证明了,在群体利益保全的情况下,个人利益也同时获得了吗?难道您能说,我们获得了他们的群体利益,从而损害了每个公民的个人利益吗?同时政府尊重每个公民的个人利益,极大的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使整个国家的利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您能说我们的每个公民获得了他们的个人利益,是损害了整个国家的群体利益吗?我们说我国富民强,民富国强,这又一次证明了我方的观点,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可以两全,我方一辩已经说明,这里的可以两全并不是说,两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条件下都能达到两全的,比如说人可以游泳,但是以我为例,如果说我由于对于水的天生畏惧,到现在还没有享受到在水中嬉戏的乐趣,你就因为我不能游泳这一个特例,而否认人可以游泳这一事实吗?同理,我们说,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可以两全,是说两者在大多数的情况下,经过调和能够达到两全的境界。而我相信,对方辩友在接下来的辩论中,会给我们举出一些两者不能够两全的特例,但是我要遗憾的指出,特例就是特例,因此它不能够否认我方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可以两全

关于定义“公共利益”的方法论及概念诠精

定义“公共利益”的方法论及概念诠释 范进学【摘要】何谓公共利益,如何理解和解释公共利益,不仅是法律解释的难题,而且在学理上亦不易把握。本文就定义“公共利益”的方法论作了简要的检视,认为定义“公共利益”的方法,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加以理解和解释,即公共利益的一般学理特征、程序原则的限定以及法律列举与概括式规定。总之,公共利益不是目的,它仅仅是人实现其权利和自由的手段,为了人的尊严,为了人的价值,公共利益必须以宪政的名义进行。 一、关于定义“公共利益”方法之检视 关于定义“公共利益”的方法,在立法界与学术界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界分。在立法界和学术界多数学者看来,“公共利益”作为宪法性原则是不可定义的,因为“公共利益”与“正当程序”、“公平”、“法治”、“人权”等原则概念一样具有相当程度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更有学者认为它是个缥缈不定的东西,迄今为止无人对之加以精确的界定,台湾学者陈锐雄指出:“何谓公共利益,因非常抽象,可能言人人殊。” [1]公共利益作为一个非常不确定的概念,即便我们从宪政史上不同时代的思想家们关于公共利益的理解和解释考察中也会得出相同的结论。同时,由于一个国家的政体不同,统治者利益的内涵是极富有变化性的,不同政体下公共利益的表达是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性的,它只能在最终价值诉求上表达为共同体全体成员的普遍利益,而什么是普遍利益,如何将社会全部成员的单个利益要求整合为公共利益,借助于什么程序和条件实现公共利益,都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立法者即使希望对“公共利益”下一个定义式的规定,这不仅是一种奢望,因为“作为一种为取得多数同意的代价,立法者经常有意留下一些没有答案的问题”; [2]而且在立法技术上也存在极大的困难,因为当人们着手使某一术语本身更加精确时,就会发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 辩论词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 辩论词.txt真正的好朋友并不是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题,而是在一起就算不说话也不会觉得尴尬。你在看别人的同时,你也是别人眼中的风景。要走好明天的路,必须记住昨天走过的路,思索今天正在走着的路。2001国际大专辩论会辩词 (半决赛第二场) ] 辩题 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可以/不可以两全 主持人:各位来宾,各位观众,欢迎观赏由新加坡新传媒集团,和中国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的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会半决赛第二场,感谢各位的光临.今天的优胜队伍将进入大决赛,同中国武汉大学队碰头,争夺冠军宝座.那马上给您介绍今天的参赛双方,首先坐在我右手边的是来自加拿大温莎大学队,他们的四位辩手分别是一辩解意,电脑科学系三年级;二辩纪宝娟,教育系说是研究所;三辩叶斌,化学系硕士研究生;四辩王筱青,工商管理硕士二年级.那坐在我左手边的是反方马来亚大学队,他们的四位队员分别是一辩陈锦添,土木工程系二年级,二辩陈勋亮,电器工程系二年级,三辩陈政弘电器工程系三年级,和四辩胡渐彪,中文系四年级. 今天的评判团成员共有五位,我来一一的给你们介绍,他们是徐廷芳律师,徐律师是本届大会的常驻评判之一;教育工作者赵令茂先生,赵先生也是大会的常驻评判,他也曾经是新加坡大专辩论会的最佳辩论员;时事评论家钟志邦博士;教育及历史学者魏维贤博士,以及专栏作家罗伊菲女士. 各位观众,今天的这场比赛作为正方温莎大学队的辩论立场是,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可以两全,而作为反方马来亚大学队的辩论立场是,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不可以两全.好,现在我宣布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会半决赛第二场正式开始. 首先我们有请正方的一辩解意同学发言,时间是三分钟. 解意:谢谢主席,对方辩友,各位评审,朋友们,大家好!无论我们承认与否,我们都会发现,人的行为背后隐藏着一个最本质的东西——利益,人的一生在不停的奋斗以获得利益,社会也因此得到了整体的发展和进步,这恰好证明了我方今天所坚持的观点,个人利益,群体利益可以两全.首先让我们对今天的命题进行一下仔细的分析,利益,是人们的欲望和需求的满足.群体是许多个人组成的整体,群体利益则反映着群体中大多数成员的个人利益,两全,说的是双方的利益都可以得到保全,这里并不是说双方的利益都要完美无穷,也并不是说要同时实现,而是一种过程和趋势,可以是一种或然性,代表着或许可能,并不是说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条件下都曾经也必然是如此的,其次,利益是多层次的,它有大有小,请问对方辩友,如果一个人他为了获得大的利益,而放弃小的利益,你

浅析公务员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平衡(一)

浅析公务员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平衡(一) 论文关键词:公共利益个人利益公务员 论文摘要: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公务员的行为特点和普通人很相似,但不同的是,公务员的工作行为是公共行为,往往涉及到一个或数个社会成员的利益甚至整个社会的利益。为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改革工资、职务、奖惩制度,目的使公务员个人利益与其他主体的利益双赢。 一、公务员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均衡机制 在实践中,公务员的个人利益表现为履行责任的快乐、工作成就的愉悦、奖酬的公平感等等;社会公共利益表现为行政相对人收益的提高、社会风气的净化、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以及政府形象的提升等等。公务员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存在着利益博弈关系。博弈的结果会达到一种均衡状态。美国经济学家纳什提出,均衡就是参与博弈的各方,各一个策略构成一个策略组合,其中每个博弈方的策略,都是针对所有其他博弈方的策略构成的,少一个元素的策略组合的最佳反应。“最佳反应”指该策略带给采用它的博弈方的利益或期望利益,大于或至少不小于其他任何策略能够带来的利益。在这种均衡状态下,参与博弈的各方都无动力单方面改变其策略,否则,其利益将受到损害。 公务员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高水平的均衡机制为绩效奖酬与利益整合机制。公务员勤政廉政,努力工作,作出优良的工作业绩,一方面提高了国家的财政收入,维护政府荣誉;另一方面,公务员为社会(各种行政相对方)提供了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从而将社会公共利益提升到较高水平。但现实生活中公务员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均衡不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这种变化过程表现为旧的均衡——非均衡——新的均衡。公务员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从低水平的利益均衡状态的转化为高水平的利益均衡状态是要有一定条件的,也就是要通过一个中间的媒介才能转化。这个媒介就是公务员的工绩效的不断提升。工作是把公务员个人同社会联系起来的桥梁,工作的绩效是提升公务员个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唯一途径。 二、实现公务员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高水平均衡的对策 1完善公务员的工资制度与考核制度 当前我国公务员的工资制度改革可以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绩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公务员工资制度的完善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美国与英国分别在1978年和1989年开始实行以绩效工资为主要形式的灵活工资制度,我国也逐渐引入其制度。绩效工资定为多少呢?根据心理学研究成果,绩效工资大约为原工资总额的20%才能发挥良好激励效应。每个公务员都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绩效,拿到绩效工资,这样可以大大调动公务员,尤其是中、下层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而且这种措施简便易行。第一,它只是在原有工资的基础上增加绩效工资部分;第二,通过公务员年终绩效考评来确定获得绩效工资的人员。 2重塑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 重塑公务员职位分类机制,关键是塑造有意义和令人感到快乐的工作。公务员职业兴趣的增长可以大大提高其创一流业绩的可能性,从而维持公务员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高水平的均衡。美国政治学家罗伯特·诺齐克认为,有意义和令人满意的工作要包括:第一,有一种可发挥自己才能和潜力、面对挑战和要求进行独创和自主性活动的机会;第二,处在一种当事人认为是有利益的活动之中;第三,在这种工作中,他知道他的活动在达到某种总体目标中所扮演的角色;第四,这样,他有时在决定他的活动时,必须考虑他所致力的更大事业。通过工作设计以及维持一个合理的工作压力水平,使公务员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职业责任感、工作成就感、尊重满足感等内在利益。

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可以Vs不可以两全

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可以Vs不可以两全 范文 正方:温莎大学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可以两全 反方:马来亚大学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不可以两全 陈述 正方: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虽然是一对矛盾,但是不是永恒不可调和的矛盾,两者不像水火不能相容,生死不能并存一样,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反方:不要忘记,新加坡有如今经济蓬勃的发展,是因为李光耀做出伟大的牺牲,这不是证明不能两全的概念吗? 解意:首先让我们对今天的命题进行一下仔细的分析,利益是人们的欲望和需求的满足,群体是许多个人组成的整体,群体利益则反映着群体中大多数成员的个人利益,两全说的是双方的利益都可以得到保全,这里并不是说双方的利益都要完美无穷,也并不是说要同时实现,而是一种过程和趋势,可以是一种或然性,代表着或许可能,并不是说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条件下都曾经也必然是如此的。 其次,利益是多层次的,它有大有小,请问对方辩友,如果一个人为了获得大的利益,而放弃小的利益,你们能说他没有得到利益吗? 最后,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是有社会性的,任何一个个人都是社会群体的一员,个人利益的实现从来离不开社会群体的保障,违反法律,违反道德,假公济私,损公肥私,在有些人看来,也许暂时可以获得一己之利,但是这样的人,这样的行为终将受到群体的唾弃和法律的制裁,到头来是得不偿失。 陈锦添:对方告诉我们,只要个人不断奋斗,社会就会进步,那为什么今天苏哈托越是奋斗,印尼却越不进步呢?对方告诉我们,两全并不等于完整无缺,可是根据《辞海》的解释,全是完美齐备,而郑玄说:“全,无瑕弊者,道又说无愧却也”,这怎么又不是完美无缺呢?因此对方今天如果要论证两全的话,那就必须告诉我们,两者在追求的过程中,完全不会阻碍和损害到另一者的发展,显然对方没有做到这一点。今天我们说,个人利益是个人欲望的满足,是个人自我要求的一种享受。而群体利益,则是整个群体发展和延续的有利条件,群体利益综合了大多数人的需要和意愿,所以还是相对客观和一致性的。今天辩题里面的可以,不像对方所说的仅仅是一种逻辑上的可以,今天的可以是一种现实中能力上的考量,所以对方要说可以的话,就必须向我们可论证,两者的追求如何可以解决它在本质上的矛盾和在实践上的冲突。. 纪宝娟:对方辩友片面地夸大了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之间的矛盾,而有意掩饰了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换的关系。离开了群体利益,个人利益又何从谈起呢?例如我们身处的这个美丽的国家新加坡,每个人都兢兢业业努力的工作,整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增强了,而每个人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了,这个例证就证明了在群体利益保全的情况下个人利益也可同时获得,对方辩友能够否认吗?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可以两全,我方一辩已经说明,这里的可以两全并不是说,两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条件下都能达到两全的。

公共利益概念

公共利益概念 编者按:本文从公共利益的历史考察;公共利益的基本要素;公共利益、政府利益、个人利益关系辨析这三方面阐述了公共利益的法理学,本文对公共利益的法理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摘要公共利益的概念即使历史久远,在现行法律文本中反复出现,在 学界却是一个难以界定的概念。在众说纷纭的公共利益面前,提炼出 公共利益的基本要素,揭示其与政府利益、个人利益的关系是准确把 握公共利益的精义所在。 关键词公共利益;政府利益;个人利益 2004年以来,法学界对公共利益的注重可谓方兴未艾。究其原因,主要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 国现行宪法的第4次修正案。该修正案增大对公民个人合法私有财产 保护力度的同时,确定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公共利益关系的宪法 原则,引发了学界对宪法文本中公共利益的诠释。二是宪法修改后, 在对个人财产征收和征用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严重侵 犯公民财产权的事件。如江苏的“铁本事件”、湖南的“嘉禾事件”、北京的“野蛮拆迁”事件等等。这些社会实然层面暴露的问题,导致 学界对如何从法律上界定公共利益作了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究。三是物 权法的制定过程中,学界满怀希望地提出了界定公共利益的迫切愿望,并作了有益的尝试。不过,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物权法》,以“物权 法无法承受公共利益界定之重”回避了对公共利益的界定。 现行法律对公共利益的“放任”有着难言之隐。因为公共利益自身极 具抽象性、概括性和变动性,有着一张“普洛透斯似的脸”,而被称 之为“不确定的法律概念”。不过,准确理解和理解公共利益对于法 治建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切立法行为都必须基于公共利益,法律的正当性、权威性也都是建立在追求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可见, 对公共利益内涵与外延的界定,不但是一个抽象的理论问题,而且直 接影响着相关法律制度的设计与司法实践的发展。”1所以,不能将公

论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的冲突与协调

论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的冲突与协调 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相互限制。社会生活中,利益主体的偏私性和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倾向,可能会带来违背公共道德、贫富过度分化、破坏生态环境等有损公共利益的行为,因此应对个人权利进行一定限制。但公共利益有时也受制于个人权利、特别是基本权利。博登海默说,公共利益是一种独立的利益形态,它并非所有社会成员利益的总和,社会成员的利益有时与公共利益产生冲突,且不同成员间的利益也会产生冲突,甚至侵害和危及到公共利益。[1]德国学者哈特穆特.毛雷尔说,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有时相互一致,有时相互冲突。[2]因此,如何实现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的协调,不仅是一个法律实践问题,也是法哲学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 一、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冲突的理论与实践 要实现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的协调,首先应理解和把握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的对立或冲突。目前,关于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相互冲突的理论观点和实践形态主要有三种,即:“对立统一论”、“个人权利本位论”和“公共利益本位论”。 1、对立统一论 对立统一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基本观点。马克思认为,在原始公有制时期,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是一致的,随着整个社会分裂为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两大领域,社会利益就分化为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两大相对独立的体系,前者是特殊的私人利益关系的总和,后者是普遍的“公共利益”的总和。按照国内学者的解释,公共利益是“由社会

总代表所代表的,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形式上或实质上的全体或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即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是“单个社会成员所具有的各种利益,包括自身的特殊利益和所分享的公共利益”,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关系”。[3] (1)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如何对立? 马克思认为,在阶级社会,只有国家利益、个人利益和阶级利益,不存在超阶级的公共利益,所谓国家利益与公共利益一致,不过是统治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就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而已,[4]因此,公共利益是一种虚构的利益,它和个人权利始终处于矛盾之中。他说:“正是由于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这种矛盾,公共利益才以国家的姿态而采取一种和实际利益脱离的独立形式。”[5]根据马克思的论述,阶级社会中“各个个人所追求的仅仅是自己的特殊的、对他们来说是同他们的共同利益不相符合的利益”,“所以他们认为这种共同利益是‘异己的’,是‘不依赖’于他们的,也就是说,这仍旧是一种特殊的‘独特’的普遍利益,或者是他们本身应该在这种分离的界限里活动”;[6]另一方面,“这些特殊利益始终在真正的反对共同利益和虚幻的共同利益,这些特殊利益的实际斗争使得以国家姿态出现的虚幻的‘普遍’利益对特殊利益进行实际的干涉和约束成为必要”。[7]即:由于每个社会成员总是反对从自己的个人权利中分离出公共利益,总是希望从公共利益中多分得一部分利益,公共利益和个人权利的对立和斗争就形成了。 恩格斯肯定阶级社会里“共同利益”的阶级性,认为统治阶级“只有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