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

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

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
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

课题: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两步连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探究过程,进一步积累对相关数量关系的认识,感受从已知条件出发的解题思路,能用两步连乘正确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灵活组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感受乘法运算的实际应用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并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快乐。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都有购物的经验吗?这节课我们跟随小明的脚步,到商场去走一走,看看他在购物中遇到了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模拟商场的场景图,学生根据课件给出的条件,提出问题并解决。

课件出示:一个乒乓球2元,一袋5个,小明买了一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提出问题:一共要多少元?列式为:2×5=10(元)

课件出示:每袋乒乓球5个,有6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提出问题:6袋一共有多少个?列式为:5×6=30(个)

2.同学们帮小明解决了很多他在商场里遇到的问题,你瞧,商场里迎来了大客户,这是体育课的王老师,他想为学校添置一些体育用品。

课件出示:乒乓球每袋5个,每个2元,王老师买了6袋乒乓球。那么他需要花多少元?

二、交流共享

1.组织探究:你能帮王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可以先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讨论。

2.汇报交流。

提问:哪一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解决办法?

各小组自由汇报,教师边听边板书,指名学生表述自己所列式子的意义。

方法一:5×6=30(个) 30×2=60(元)

教师引导学生看图,使学生明白:方法一根据“有6袋乒乓球”和“每袋5个”,先算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再根据“乒乓球每个2元”,算出买6袋乒乓球一共要多少元。

方法二:2×5=10(元) 10×6=60(元)

教师引导学生看图,使学生明白:方法二根据“乒乓球每个2元”和“每袋5个”,先算每袋乒乓球多少元;再根据“有6袋乒乓球”,算出6袋乒乓球一共要多少元。

方法三:2×6=12(元) 12×5=60(元)

教师引导学生看图,使学生明白:方法三先算假设每袋1个的情况下,6袋乒乓球多少元,再算每袋5个一共要多少元。

(方法三学生比较难理解,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说明列式的理由,如果学生只列式但说不出理由,教师可以告诉学生。由于算法比较难理解,建议不要用这种方法)

3.归纳反思。

(1)提问:你用的是哪种方法?方法一还是方法二?结果怎么样?

虽然方法一和方法二的解题思路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我们可以互相交换方法进行检验。

(2)反思: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师归纳: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认真读题,找到有联系的条件,想想可以算出什么,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样的问题,也可以用一种方法检验另一种方法算得是否正确。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12页“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读题,找出有联系的条件,说说可以算出什么,怎样算。

2.完成教材第12页“想想做做”第3题。

课件演示情境图:每层有5个教室,每个教室放6盆花,这幢教学楼一共放了多少盆花?

师提醒学生注意:“一共放了多少盆花”是指这幢教学楼的所有教室一共要放多少盆花?

(1)提问:哪些信息之间是有直接联系的?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先求什么?

(2)追问: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可以先算出一共有多少个教室,也可以先算出每层教室需要放多少盆花)

(3)学生列式解答,交流讲评。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上第43-44页。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继续教学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和学生以往解答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二下有过比如一共多少或剩下多少类型)不同的是,这里学生解答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都只含有两个已知条件。这对于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来说,难度有所增加。在具体的编排上,教材除了继续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外,主要强调了借助于画线段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使进一步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落到实处。而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可以引导他们在画线段图的过程中体会数量间的联系,形成自己的思路,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倡导策略的多样性。 同时画线段图作为解决问题的策略,还可以为第五单元的求相隔多少时间问题作一个小小的铺垫。 本节课中例题给出了“裤子28元”和“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这两已知条件,并要求学生解答“买一套服装要多少钱”这个问题。教材先引导学生根据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画出表示上衣的价格的线段,再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并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教材还通过呈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在学生求出一套价格之后,教材又通过“试一试”引导学生自主解决求上衣与

裤子价格差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体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想想做做”一共安排了9道题,大休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巩固在例题中初不掌握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第二类是进一步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类是思考题,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画线段图分析问题方法的价值,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我的思考: 贲友林老师经常说上好一节课,我们首先要弄清三个问题:学生在哪里?我们要去哪里?如何去那里?如法炮制这节课,画好线段图解决问题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的基础是对二年级的《倍的认识》。分析数量关系,讲述解题思路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应该去的地方,理清数量关系,清晰地表达出解题思路后,正确的列式就不成问题了。所以我准备采取一搭好脚手架、二引导比较完善表达、三巩固深化初步建模,通过以上三步走,在学生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后举一反三,让学生解决一些变式问题,做到学一题懂一类,组建新的认知结构。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 看图说说两者之间的关系。 (1)△△△△△△ ○○○○○○○○○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用连乘解决问题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99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二十三第1、3、4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难点: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情境:(出示一打彩纸)老师这儿有一打彩纸,拿出一张对折,再对折,这样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都能折成一只千纸鹤。你想了解什么?几种颜色?(5种)每种颜色多少张?(50张)

2、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能折多少只千纸鹤? 师:你打算送给谁?不是身边的人?(玉树灾区的小朋友) (播放:爱的奉献) 师:是啊,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们把爱传递下去进行一场爱的接力赛。 板书:你的爱心+我的爱心+他的爱心+……=爱在人间 一个人的爱心×13亿×365天=爱的海洋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用连乘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 请你静静地独立思考: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数学问题? 2、小组讨论 小组内讨论:如何用数学算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讨论。 3、想好了,请你动笔写一写。 4、教师巡视,选取典例板书,预设有以下几种列式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1)4×5=20(个) 50×20=1000(个) (2)4×5×50=1000(个) (3)5×50=250(张) 250×4=1000(个) 对第3种方法学生的单位名称可能会出现错误。

加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doc

加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解决含有减法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地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学重点、难点:会解决含有减法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教学资源:例题插图,投影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小兔妈妈买了10个萝卜,小兔一天吃了7个,还剩下几个?2、小免妈妈买了10个萝卜,小兔上午吃了2个,下午吃了5个,还剩下几个?小结:刚才的题目,都是求它吃了几个后还剩下几个,大家都反应很快,真是不错。今天我们就要用刚才这股热情来解决一些实际。二、互动探索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1、教师引导:图书馆里的书架上共有民间故事书185本,上午借出36本,下午借出52本。根据这些信息,你准备解决什么问题呢?怎么解决呢?对于学生的回答要进行评析。教师引导:要解决“还剩多少本这一问题该怎么办?你能想一个办法吗?想好后试着将算式写在自己的本子上,然后和你的同战术交流交流。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185-36=149(本) 36+52=88(本)149-52=97(本) 185-88=97(本)教师追问:你们是怎么想的?2、组织学生观察、讨论、比较重点突出每种解法先算出的表示什么。3、小结: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先算出上午借出36

本后还剩下多少本?也可以先算出上午和下午一共借出了多少本,再求还剩下多少本?这样从不同的方面,选择了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但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这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我们在解决有些像今天所碰到的这类问题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解答。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中第1题出示情境放大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完成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解答时怎样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指名回答后小结:买东西如果在一个柜组中购买的一般先算出所购物品一共需要用多少钱?这儿就是先算出一件上衣和 一条裤子共用多少钱,再算出应找回多少钱?2、完成“想想做做”中第2题。出示情境图。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指名两个板演。集体评析。让板演的同学说说解答时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算,先算什么,后算什么。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小朋友做了哪几种颜色的花。做了黄花24 朵,紫花15朵,做的红花呢?那么做的红花跟黄花、紫花有什么关系?现在你能列式求出做了多少红花吗?独立解题。指名口答,解题时是怎样想的。四、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新的想法?五、综合运用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教学板书:(1)185-36=149(本)(2)36+52=88(本) 149-52=97(本) 185-88=97(本)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2019-06-01

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

. 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感知一般连乘应用题的特征,会口述解题思路,学会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 (2)运用直观策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条件、问题关系的思考,提高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进一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结合现实情境,学会用乘法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温故”才能“知新”,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学过的知识。(投影出示) 用划出已知条件,用划出问题,然后列式计算。 二年级一班有9个小组,每组4人,一共有多少人? 向雅安地震募捐平均每人捐款5元,全班一共捐款多少元? 师:噢!也就是先划出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计算。默读题目,会做吗?(在学生做的过程中,教师提示学生如何找的条件和问题) 学生交流答案后,教师可问学生:还有问题吗? (学生可能会问,解决问题不是至少要有两个已知条件,第二个问题怎么只有一个已知条件?如果学生问不出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提问。) 【设计意图:这里的“复习”用作铺垫,一是检测一下学生根据数量关系解决问 题的能力,二是让学生弄清条件和问题是什么?因为接下来要学习的连乘问题,必须让学生明白其中两个条件的组合,可以寻求中间问题,从而解决最后的. . 都给学生搭了一个问题。这一环节的设计无论是在知识方面还是学习心理方面,台阶,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二、分析信息,解决问题1、动态出示信息图,整理条件和问题(课师:同学们,你们去过绿色生态园吗?看生态园里有很多美丽的花朵。漂亮吧!还有红色的。三种颜色的花同样多,件出示信息图)有粉色的、黄色的,(有的会发现每行有这里面还藏着数学信息呢!你能说说还有哪些数学信息吗?行。)(根据学生发言,随机形成板书:三种颜盆,还有

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3—4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所给的信息,画线段图表示数量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能借助线段图分析、推理、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要求:第一行画两个圆,第二行画第一行的3倍。 (学生动手画圆) 提问:第二行有多少个?两行一共有多少个?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观察:(课件出示课本第43页的主题图) 从图中你看出了哪些信息?(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一条裤子的价钱是28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问题一:一套衣服要多少钱? 问题二: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 三、探索交流,学画线段图 1.谈话:我们把从图中了解的信息,与提出的第一个问题组合成了这样的实际问题:一条裤子的价钱是28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

提问:你能画线段图来反映数量之间的关系吗?你想怎样画呢?(学生讨论、交流) 引导:大家想出了许多画线段图的办法,那么就请同学们试着画一画,好吗? (学生试着在课本第43页上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1)如果用1厘米长的线段表示裤子的价钱,“28元”怎么标在图上? (2) 对着上面的线段左端,在下面再画一条线段表示“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这条线段要画多长?为什么?“3倍”怎样标在图上? (3)在图上怎样表示要求的问题? 师生交流并在黑板上完成线段图: 归纳:根据大家讨论的结果,我们知道这个线段图由上下两条线段构成。上面的线段表示一条裤子的价钱28元,下面线段的长度应是上面线段的3倍,表示一件上衣的价钱。这样两部分线段的和就表示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 2.借助直观线段图,组织学生围绕下面的问题讨论,理清解题。 (1) 要求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2) 这两个条件中,哪个条件不知道? (3) 解答这个实际问题,需要几步计算呢? (4)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9页例1及练习二十三部分习题。 【设计理念】 关于解决问题,《标准》中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是:“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我注重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分析、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使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亮点】 注重小组合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分析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和初步学习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基础上的又一次循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分

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并最终解决问题,为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情分析】 只有分析学生的基础,才能找准教学的起点,才能更好有效地实施教学。在问题解决中,学生没有系统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教学中也只注重学生列出算式,不注重学生讲出解题思路。在学习用连乘解决问题时,寻找中间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中间量是学生解决问题的难点,因此,在教学时,我围绕这一难点组织教学,安排活动,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突出了连乘问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多说多想,最终让学生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连乘问题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并最终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技能目标: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连乘解决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学会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分析数量关系,寻找中间问题。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整理信息 1、揭示课题。 师: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用数学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引导观察。 师:在11月份,我们广东省迎来了4年一次的亚运会。为迎接亚运会,一群小朋友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亚运会加油呢。看,他们做操做得多认真啊。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

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3——44页。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解答乘法、加减法相结合的两步计算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加减法相结合的两步计算的问题的不同解法。 教学准备:准备上衣、裤子的图片(裤子图片上标有28元的标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根据条件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并列式解答。 (1)白兔有16只,黑兔比白兔多7只,()? (2),()?

2、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揭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弄清题意,画出线段图。 教师出示挂图。学生说说从图上知道了哪些信息? 师:(请一生说)(齐读一下条件)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先独立思考,再四人小组交流一下 师: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1、一件上衣多少钱? 2、买一套衣服多少钱? 3、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钱?(或:一条裤子比一件上衣便宜多少钱?) …… 教师用一条线段表示裤子的价钱,(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图————)

师:裤子的价钱是多少?(28元)我们在线段上画一个大括号标上28元。 师:谁来说说这条线段代表什么意思?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该画多长呢?自己先思考,同座位讨论一下。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画。 师:谁来说说这幅线段图的意思,(指名说)(裤子28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师:这不是一条完整的题目,它还少什么?(问题) 1、“一件上衣多少钱?” 师:这个问题的问号在图上该怎样标?标在哪儿? (请人说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线段图) 师:这样列式呢? 指名回答并板书:28×3 师:28是什么?(裤子的价钱) 3是什么?(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28×3求的是什么?(上衣的价钱) 师:我们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知道:用裤子的价钱乘以3得到上衣的价钱. 师:还有没有其他途径了?(从图上观察)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第43~44页。 教学目标: 1. 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2. 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解答乘法、加减法相结合的两步计算的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加减法相结合的两步计算的问题的不同解法。 教具准备:作业纸,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画一画。 (1)在横线上画,的个数是的4倍。 说一说:你画了多少个圆?你是怎么想的? (2)在黑带子的后面继续画,画出的长度是黑带子的2倍。 说一说:你在画的时候,带子的长度是以谁的长度为标准来画的?那么在画带子前你要先做什么呢?(量一量前面带子的长度)量好后请学生标出量出的长度。然后独立画图。(投影学生作业)

算一算:那白带子的长度是多少厘米呢?你能列个算式算一算吗?根据计算的结果测量验证学生作业。 讲述:刚才,我们用画图的方法回忆了一些关于“倍”的知识,你觉得,这样的方法对你学习数学知识有帮助吗?有些什么好处呢?今天,我们就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板书: 解决实际问题。 二、新授 1.出示准备题: (1)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 一件上衣多少钱? 元? (3)如果我们要想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该怎么画呢?能真的画件衣服吗?那样方便吗?该用什么来代表上衣和裤子的价格画起来才又方便又清楚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线段图(在课题的后面) 2.指导画线段图。 (1)根据图上告诉我们的信息,你觉得,要想知道上衣的价钱,我们应该先画出谁的价钱? (2)请学生拿出练习纸,带领学生操作,详细指导画图。边示范边讲述,在“裤子”两个字的后面,画一条线段。请大家在自己的练习纸上也画好。示范弧线的画法,再标上数字和单位名称。 (3)裤子的价钱画完了,接下来该画上衣的价钱了,上衣的价钱应该怎么画呢?谁能教教老师?你从哪句话里知道的? 继续示范画图,学生跟着画。指导3倍的表示方法。 (4)这个问题该怎么计算?你会列式计算吗? 学生在练习纸上计算,口头回答交流算式。

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p80——81第1——3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用连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有条理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创设情境,出示主题图 2、收集信息。 3、提出问题: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4、出示完整的例题。你能把你了解到的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吗?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组织探究: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 问: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随机引导学生看图理解,问:5表示什么?2呢?“每袋5

个”和“每个乒乓球的价钱是2元”这两个信息有直接联系吗?根据这两个信息可以求出什么?知道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就可以求出什么? 问:谁能说说这种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继续引导理解方法二的思路: 6表示什么?5呢?“每袋5个“和”买了6袋“这两个信息有直接联系吗?根据这两个信息可以求出什么?知道了6袋乒乓球一共的个数,就可以求出什么? 问:这种方法中,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归纳反思 ⑴问:方法一先算什么?方法二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相应的式子上面板书出小标题 讲述:虽然解答方法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还可以互相检验。 ⑵问:你能用一句话说出刚才我们解决的是什么样的实际问题吗?揭示课题。 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时要怎样观察和思考?(要找到有直接关系的两个信息看能求出什么,再一步步地解答。) 三、尝试应用,拓展深化 1、想想做做1 ⑴收集信息,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⑵问:哪些信息之间是有直接联系的?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先求出什么?

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1.课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每一堂课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为手段,积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为目的,最终让学生形成一种新型的数学思想,养成数学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本课设计上力求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先阅读理解,找出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列出综合算式,鼓励学生大胆说、放手做,学以致用,体现了良好的数学素养. 2教学反思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的灵魂。因此,数学教学活动的核心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也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感悟到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数学思考。进行数学思考要有运用数学符号描述事物的能力、空间观念、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等。而这些都是在学生不断地受到思维锻炼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怎样凸显数学思维优势,给予学生一种新的思考方式,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智慧之旅呢? (一)精选素材,挖掘思维内涵 "主题图"是人教版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富有儿童情趣和现实意义,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但其丰富的内涵有时会使教师难以理解和把握,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教材,理解编者的意图,挖掘蕴含其中的教学因素,并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思维得到发展。在教学时,老师以三年级准备集体舞活动这一学生身边的事情入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这个看似平常的方案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信息,让学生充分采撷这些信息,并重新加以选择构建、归纳、处理、抽象出具有典型性与应用性的连除应用题的知识,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迫切希望了解的,更是探究本课应用题的起点。这种内驱力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学生的大胆提问.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主动实践的学习过程。在冷静的思考与激烈的碰撞中,随着这些源于生活、源于学生的问题一一解决,知识脉络也逐渐清晰起来。 (二)精心引导,凸显思维能力 1.有效预设,有的放矢 "凡事则预立。"虽然在教学中会产生一些非预设性的生成,但其实有很多是来自于精心的预设。虽然说课堂教学有些生成是无法预料的,但还是有章可循的。要在预设时,加强科学性、计划性,为动态生成预留"弹性时空",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只要课前工夫到,准备充分,加上教师的教学机智,课前的预设是可以为课堂的精彩生成奠定基石的。只有把预设做得深入、具体、可操作,教师才能抓住随时生成的课堂资源,才能有效地促使学生。教师联系实际让学生自已提出问题,拉近了知识与学生的距离,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而且还创设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讨论、相互争辩的氛围,培养了学生在相互交流与评价的过程中研究和探索的精神,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达到了发展与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这样下来学生会说多了,条理层次也比刚刚清楚了。 2.适时点拨,有效引导 《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于是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多了。。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没有错,然而由于有些

三年级数学下册《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列出综合算式。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渗透分析问题的两种一般策略,分析法和综合法。 3. 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进行回顾反思的意识与习惯。 4.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会用连乘的方法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2.初步体验分析问题的两种一般策略分析法和综合法,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进行回顾反思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难点:主动获取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并能理清解题思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还认识我吗?喜欢数学吗?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今天李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生活,走进生活中的数学世界。 大家都逛过超市吧,我们一起去看看超市中有哪些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几幅超市画面,定格一张。4个信息,每盒有4个蛋挞,有6盒蛋挞,每个

蛋挞3元,每个面包5元。) 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出示:每盒有4个蛋挞,有6盒蛋挞, ? 1、师:你能根据这两个信息提出一个问题吗?同意吗?怎样解答? 师: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学生回答,因为是求几个几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或者学生说,因为每盒有4个蛋挞,求6盒蛋挞,用乘法计算就是一共有多少个? 孩子们真能干!继续 师: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课件出示),买一盒蛋挞多少钱?那必须得知道哪些信息?同意吗?可不可以补充有6盒蛋挞,每个面包5元这两个信息?为什么呢?(解决问题时要选择与问题相关联的、有用的信息) 根据学生回答把信息补充完整出示,(每盒有4个蛋挞,每个蛋挞3元) 那么我们补充的这个问题怎样解决? 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学生答:因为是求4个3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因为每个的钱乘以个数就能够得到总的价钱。是的,每个的价钱是物品的单价,个数是数量,一共的钱就是总价,我们通常用单价乘数量就可以得到总价。 师:同学们,你们真能干,已经能解决求几个几是多少的一步计算的乘法问题了,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二、新授。 师:回忆一下,解决问题一般分哪几个步骤呢?(学生回答,师贴板书, 3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师:接下来我们就按这个步骤来解决超市中售卖保温壶的问题吧。(课件出示题目)。请同学们拿出学习任务单,自主学习。 1.自主学习。

(完整)二年级数学两步计算应用题100道

二年级数学两步计算应用题100道 1、商店原来有98筐桔子,卖出29筐后,又运进40筐,这时商店有桔子多少筐? 2、校园里有8排松树,每排7棵.37棵松树已经浇了水,还有多少棵没浇水? 3、水果店运来一批苹果,上午卖出28筐,下午卖出29筐,还剩102筐.运来多少筐? 4、果园里有9行苹果树,每行8棵,还有12棵梨树,一共有多少棵果树? 5、老师有9盒乒乓球,每盒6个,借给同学8个,老师现在还有几个? 6、食堂买来50棵白菜,第一次吃去12棵,第二次吃去15棵.还剩多少棵?(用两种方法解答) 7、一本《我们爱科学》有90页,小明看了4天看了36页,按照这样的速度,剩下的还要看几天? 8、同学们分8组给解放军叔叔写慰问信,每组写8封,后来又写了19封,一共写了多少封?

9、妈妈买来99米纱布,做蚊帐用去56米,做两床被子用去24米,还剩多少米? 10、果园里有果树98棵,其中苹果树29棵,梨树38棵,其余的是桃树,桃树有多少棵? 11、妈妈带了50元,买了4包饼干,每包12元,还剩多少元? 12、小华有一些邮票,送给同学28张后,把剩下的贴在集邮册上,每页贴8张,贴了7页,小华原来有多少张邮票? 13、水果店运来58筐苹果,上午卖出14筐,下午卖出19筐.还剩多少筐? (用两种方法解答) 14、蛋糕每个4元,橙汁每瓶9元。买6个蛋糕和2瓶橙汁,一共要付多少元? 15、要折45架纸飞机,已经折了27架。剩下的3个同学折,平均每个同学折多少架? 16、铅笔盒38元圆珠笔3元修改液7元 (1)强强有50元钱。如果他想买1个文具盒,剩下的钱用来买圆珠笔。他最多可以买多少支圆珠笔?

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初稿) 余颜彬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例1及练习二十三。 【设计理念】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的含义、两位数乘两位数、能初步用乘法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的编排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意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我着重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思考与探索: 1.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简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本课所要探索的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选材范围和提供的信息数据范围都扩大了。教学时,力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中我创设了丰富的解决问题的资源,教学时立足于让学生自主收集、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信息、寻找方法,对于学生合乎情理的阐述,给予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并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角度观察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合作、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进一步的数学应用意识。【课前准备】学生明确行、列定义、乘和乘以。课件、红笔1只、每人3张的图片、拍一张浪费粮食的照片。 【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收集信息 师:近段时间我们学校都举行了哪些活动?活动真是丰富多彩啊。我这里有一张艺术体操队同学表演的图片(课件出示1个方阵的图片)。 (1)猜猜看,这样一个方阵里面可能会有多少人?指名几个猜。 (2)这样猜很盲目,现在我给你提供这样一个信息(课件出示每行有10人),你认为会是多少人?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是10的倍数。你们怎么都猜40、50、100这些数字呢?

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较熟练地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还具备了一定的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只不过解决问题的工具还局限在一个单独的知识点内,所以能解决的问题并不是很广泛,但学生心里已经存在种种疑问,只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思考,适时给予启发,就能使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又能让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运用乘法的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这一节课到目前磨了两次,为了这堂课,我确实没少找信息,刚确定题目的时候,张老师就给我思路,让我借助图形的几何直观来辅助教学。一开始我打算让学生自己画点子图,后面发现这非常难,首先要让孩子有这样的需求,其次还得有这样的习惯,最后还必须让学生懂得一些基本的画法。基于以上考虑及时间的因素,最后决定采用老师提供点子图,让学生自己想自己画。 这样基本的活动及框架也就初步定了下来。接着我开始翻找无数的资料,什么期刊,教学实录,视频,等等,无数次的把之前的想法推翻,重建,再推翻重建。最后在上周进行第一次试上。 第一次在3班,可能因为在他们班上课的互动不够,课堂非常死,沉闷,只有一对一的形式,缺乏和学生的沟通和互动,导致后面的课完全无力,几乎上不下去。也暴露了一些教学设置上的问题。1、由于图太小太杂,使得学生不能够充分读图,获取信息,建议不要一开始就出示3个方阵,可一一呈现,第一次让学生充分感知情境图的信

息;2、请学生上来汇报,环节设置不明确,让学生上去讲就让他讲,我们不要再让其他孩子说而把他晾边上。建议这个环节可以先让他们独立思考,然后再小组讨论,看看有几种不一样的方法,比一比哪个小组方法最多。 3、练习的设置没有梯度,基础题太少,提高题太难了。建议只保留其中一个,并改一下题目,减小题目难度。 今天是第二次磨课,在原来的基础上更改。也由于是在自己班级上,自己更能放得开,在互动方面会比第一节课更好。但问题也很明显。1、语调太平,不管学生多么激动的情绪,我都是平平的,压下去。缺乏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太僵硬。建议在今后的课堂里多多改进。 2、由于分不清什么是行什么是列,我在课堂上让学生牵着跑。建议行和列应该在课前复习或者让他们区分,可以利用班级桌椅的排列来让他们熟知。 3、在让学生提出问题后,可以让他直接回答,,并让他说说想法,从横着看和从竖着看。 4、在总结多种方法后,应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择优。 5、练习题量太少,应多加一题,再出示提高题。 其中非常感谢陈庆艳老师,张丽岩老师,张彩虹老师,陈雪花忍受我这么枯燥平淡无聊的课,多次去听,并点评。实在是太感谢了!正是他们的多次提宝贵意见,我才能一次一次的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着手改进。真的很幸运,遇到他们!谢谢!

列方程解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列方程解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第1页例1,“练一练”,并完成练习一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运用方程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会用列方程解决“已知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样的问题比较简便,掌握分析相关实际问题数量间相等关系的方法,能正确列出方程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并能初步掌握根据同一问题找不同的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解答的方法。 2.使学生经历探索解较复杂方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针对方程的特点两次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方法,能正确地解相关的较复杂的方程,并能自觉检验。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连续两次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2.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根据实际问题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列出方程。 2.解方程时正确运用等式的性质(选用什么性质、运用的次序)。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口答列方程并解方程。(课件出示题目)

合唱组有女生30人,是男生人数的3倍。合唱组有男生多少人? 解:设合唱组有男生x人。(下面由学生口答,同时课件出示相应内容,并追问:根据什么列方程?根据等式的什么性质解方程?怎样检验?)3x=30 x=30÷3 x=10 2.小结并揭示课题。有些实际问题适合用方程解答,列方程时要依据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解方程时要运用等式的性质。今天,继续学习“方程”。 二、探索 1.例1。 (1)问题呈现。 谈话:西安是我国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那里名胜古迹众多。 课件出示例题,指名读题。 提问:例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提问:大雁塔和小雁塔的高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读出题中关键的句子,用课件呈现。 如果要用一幅线段图来表示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的关系,可以怎样画?指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演示画图的部分过程(先画一条线段,表示小雁塔的高度;追问:为什么要先画表示小雁塔高度的线段?再在下面画出小雁塔高度的2倍)。你能接着画下去吗?请学生在教师提供的练习纸(已经画好与课件上同样的一部分图)上接着画。 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图,并请学生说自己画图时思考的过程。 问:根据这句话,或者这幅图,你能找出大雁塔与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吗?同桌互说。指名口答。教师板书(卡片、当场板书相结合)。 小雁塔的高度×2-22米=大雁塔的高度

用连乘的方法解决数学中的实际问题

用连乘的方法解决数学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P80—P8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用连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有条理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从图上你能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适时板书3个条件) 2.你发现哪两个信息之间是有直接联系的?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求出什么?先思考一下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3.出示完整挂图: 你能算出买6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吗?打开课作本,动笔算一算。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汇报交流: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方法一:5×2=10(元) 10×6=60(元) 第一步求的什么?(板书: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 知道了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就可以求出什么? 还有其他算法吗? 方法二:6×5=30(个) 30×2=60(元) 这种方法第一步求的什么?(板书: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 知道了6袋乒乓球一共的个数,就可以求出什么? 2.引导学生思考: 比较一下,第一种算法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第二种呢?(先同桌互说再指明生回答) 解答方法不同,这是它们的不同点,那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结果一样、2个乘法算式……)板书:用红粉笔描出乘号。 5.总结:

虽然解答方法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都是用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揭示课题) 在解决这类的实际问题时我们应该怎样去思考?你有什么好的策略、方法介绍给大家吗?(关键就是要找到有直接关系的两个信息,看能求出什么,再一步步地解答。)接下来,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尝试一下。 三、尝试应用,拓展深化 (一)想想做做第5题 1.不完整出示:桃树48棵,苹果树的棵数是梨树的2倍,苹果树有多少棵? 打开课作本算一算。 引出矛盾:缺少条件,不能算。 引导学生发现:“桃树48棵,苹果树的棵数是梨树的2倍”这两个信息之间怎么样?(没有直接联系)能算出苹果树有多少棵吗? 2.打开课本,完整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 谁来把了解到的信息和问题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 先想一想哪两个信息之间是有直接联系的,能求出什么再解答在课作本上。 3.交流: 方法一:48×3=144(棵)

三年级数学下册《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下册《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下册《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用连乘解决问题》是三年级的一节数学解决问题课,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简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提供的需要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选材范围扩大了,提供的信息数据范围扩大了。问题解决”从原来的计算、概念、应用题到现在新课程的“处处渗透”,从有形到无形,从典型问题到生活问题,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1、从旧知引新知,勾起学生的利用乘法解放问题的回忆。 这一环节,我从学生熟悉的超市购物入手,通过让学生根据两个信息提出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复习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接着出示一个问题,让学生来选择信息完成问题,进而揭示,要解决一个问题必须寻找两个与问题有直接联系的,有用的信息。 2、建立解决问题方法的模型。 在探究新知之前,让学生复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从而强调阅读也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这个三个解决问题的步骤做学生头脑里形成模型。 3、以境促情,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让学生自己根据卖保温壶的情景,自己动脑去分析解答。想一想第一步先求什么?第二步再求什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学生积极性很高,而且有利于学生对不同解法的理解。使学生深刻的领会数学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教材里两种解法都采用综合法思路引导学生分析推理。然后依次用分步列式和综合算式解答。让学生用综合法思路来分析数量关系,有利于学生找出不同的中间问题,理解两种解法所表示的不同的数量关系,明确两种解题方法的区别,便于学生掌握分析和解答的方法。 4、注重解题思路的训练。 教学中,重点让学生先应用综合法,根据从已知信息出发去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算式说说想的过程,有条理地分析连乘问题的数量关系,找到中间问题,并让学生初步感知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初步掌握连乘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中穿插微课,体现新课改的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重点培养了学生从已知信息出发进行分析解答。然而分析问题的方法也

湖南省株洲市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4.3.1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湖南省株洲市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4.3.1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们,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收获怎么样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吧!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最小的三位数乘最大的一位数,积是() A . 三位数 B . 四位数 C . 两位数 2. (2分)王老师买了8盒羽毛球,每盒装5个,平均每个羽毛球3元,王老师共花了()元钱。 A . 40 B . 15 C . 24 D . 120 3. (2分) (2019三上·即墨期中) 800×5的积的末尾有()。 A . 两个0 B . 三个0 C . 四个0 4. (2分)牛奶场有80头奶牛,每头每天挤奶2千克,15天一共挤奶() A . 160千克 B . 2400千克

C . 1200千克 D . 1400千克 二、填空题 (共6题;共6分) 5. (1分)学校进行广播体操比赛汇演,采用了方队的形式,已知每一个方队有5行,每行8人,3个这样的方队有________人。 6. (1分)有5箱矿泉水,每箱24瓶,每瓶2元,买这些矿泉水共需花________钱?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验算吗? 7. (1分) 1人1小时生产3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5人4小时能生产________个零件。 8. (1分)运动会的部分比赛项目和报名人数如下表. (1)跳高比赛中,每人需要跳3次,每次大约需要3分.所有参赛同学完成比赛(不分组)一共需要________分? (2)径赛项目每4人分为一个小组.参加50m和100m两个项目的运动员一共要分成________个小组? 9. (1分) (2019二上·瑞安期末) 一根绳子对折3次后长8米。这根绳子原来长________米。 10. (1分)杨树68棵,今年种的松树是杨树的5倍,柏树是松树的4倍,柏树有多少棵? 三、解答题 (共5题;共25分) 11. (5分) (2019三下·武侯月考) 看图列综合算式计算 (1)

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第11页的例6和第12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充分经历用两步连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积累对数量关系的认识,感受从已知信息出发进行分析思考,明白解题思路,能用两步连乘正确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灵活组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对已知信息做出正确的分析,能找到相关信息之间的关系,用连乘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从复杂的数学信息中寻找相关的数学信息,理解信息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从解决问题开始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打乒乓球吗?我们学校体育老师打算购买一些乒乓球。我们一起到体育用品商店看一看。(出示例6,增加信息:每个乒乓球6克)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你们能帮老师算算买6袋乒乓球一共要用多少元吗?(出示问题)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 3.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交流。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吗?板书:2×5=10(元) 10×6=60(元)

4.提问:2×5先求的什么?是选择哪两个信息得到的? 师:10×6又是用来计算什么的?根据哪两个信息得到的?(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树形图) 5.师:看着图,谁再来完整说说,根据什么先算什么,再根据什么算什么? 6.还有不同算法吗?板书:6×5=30(个) 30×2=60(元) 师:这种方法每一步是选择哪两个信息,求出了什么呢?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请学生上台连一连。 7.师:“每个乒乓球重3克”这个信息为什么你们都不用? 师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学会选择与问题相关的有用信息。 8.比较:比较一下,看看这两种方法各是先求的什么? 师:“一袋乒乓球多少元”“一共有30个乒乓球”这两个信息,图中直接告诉我们了吗?是根据什么得来的?(是根据题目中已知的两个信息算来的。)师小结: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解决方法,但都是先选择两个有直接关系的信息,求得一个新信息,再根据新信息与第三个信息之间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9.师: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由已知信息能得到什么 过渡语:现在我们就来找一找信息之间的关系吧。 1.出示:“想想做做”的第5题。 (1)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2)找一找,哪两个信息之间有直接关系?能得到什么新信息?这个新信息与第三个信息有直接关系吗?能求出什么问题? (3)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4)哪两个信息之间有关系?能得到什么新信息?这个新信息与第三个信息有直接关系吗?能求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回答展示树形图。)(5)直观图演示。 (6)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7)小结:我们通过三个已知信息,提出了“4人5天一共组装了多少台电脑?”这个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