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上第43-44页。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继续教学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和学生以往解答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二下有过比如一共多少或剩下多少类型)不同的是,这里学生解答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都只含有两个已知条件。这对于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来说,难度有所增加。在具体的编排上,教材除了继续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外,主要强调了借助于画线段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使进一步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落到实处。而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可以引导他们在画线段图的过程中体会数量间的联系,形成自己的思路,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倡导策略的多样性。 同时画线段图作为解决问题的策略,还可以为第五单元的求相隔多少时间问题作一个小小的铺垫。 本节课中例题给出了“裤子28元”和“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这两已知条件,并要求学生解答“买一套服装要多少钱”这个问题。教材先引导学生根据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画出表示上衣的价格的线段,再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并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教材还通过呈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在学生求出一套价格之后,教材又通过“试一试”引导学生自主解决求上衣与

裤子价格差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体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想想做做”一共安排了9道题,大休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巩固在例题中初不掌握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第二类是进一步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类是思考题,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画线段图分析问题方法的价值,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我的思考: 贲友林老师经常说上好一节课,我们首先要弄清三个问题:学生在哪里?我们要去哪里?如何去那里?如法炮制这节课,画好线段图解决问题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的基础是对二年级的《倍的认识》。分析数量关系,讲述解题思路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应该去的地方,理清数量关系,清晰地表达出解题思路后,正确的列式就不成问题了。所以我准备采取一搭好脚手架、二引导比较完善表达、三巩固深化初步建模,通过以上三步走,在学生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后举一反三,让学生解决一些变式问题,做到学一题懂一类,组建新的认知结构。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 看图说说两者之间的关系。 (1)△△△△△△ ○○○○○○○○○

加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doc

加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解决含有减法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地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学重点、难点:会解决含有减法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教学资源:例题插图,投影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小兔妈妈买了10个萝卜,小兔一天吃了7个,还剩下几个?2、小免妈妈买了10个萝卜,小兔上午吃了2个,下午吃了5个,还剩下几个?小结:刚才的题目,都是求它吃了几个后还剩下几个,大家都反应很快,真是不错。今天我们就要用刚才这股热情来解决一些实际。二、互动探索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1、教师引导:图书馆里的书架上共有民间故事书185本,上午借出36本,下午借出52本。根据这些信息,你准备解决什么问题呢?怎么解决呢?对于学生的回答要进行评析。教师引导:要解决“还剩多少本这一问题该怎么办?你能想一个办法吗?想好后试着将算式写在自己的本子上,然后和你的同战术交流交流。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185-36=149(本) 36+52=88(本)149-52=97(本) 185-88=97(本)教师追问:你们是怎么想的?2、组织学生观察、讨论、比较重点突出每种解法先算出的表示什么。3、小结: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先算出上午借出36

本后还剩下多少本?也可以先算出上午和下午一共借出了多少本,再求还剩下多少本?这样从不同的方面,选择了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但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这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我们在解决有些像今天所碰到的这类问题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解答。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中第1题出示情境放大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完成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解答时怎样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指名回答后小结:买东西如果在一个柜组中购买的一般先算出所购物品一共需要用多少钱?这儿就是先算出一件上衣和 一条裤子共用多少钱,再算出应找回多少钱?2、完成“想想做做”中第2题。出示情境图。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指名两个板演。集体评析。让板演的同学说说解答时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算,先算什么,后算什么。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小朋友做了哪几种颜色的花。做了黄花24 朵,紫花15朵,做的红花呢?那么做的红花跟黄花、紫花有什么关系?现在你能列式求出做了多少红花吗?独立解题。指名口答,解题时是怎样想的。四、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新的想法?五、综合运用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教学板书:(1)185-36=149(本)(2)36+52=88(本) 149-52=97(本) 185-88=97(本)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2019-06-01

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设计及反思

“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应用连乘的方法解决相关的生活问题。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有条理地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初步了解同一问题能够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在感受、体验、探索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体验成功,促动学生的发展。 教学重点:准确分析数量关系,能解决相关的简单生活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数量关系,灵活解决相关的简单生活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主题,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平时喜欢体育运动吗?都喜欢哪些运动? 生:足球、篮球、跳绳、跑步等。 师:很好,其实在很多体育活动里也都蕴藏着数学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几道这样的题目,大家愿意吗? 生:愿意! 二、探索研究,分析问题。 师:课件演示课本第99页的例一情景图。 师:通过观察这副图,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呢? 生:我知道有这样的3的队伍;一行有10人;有这样的8行。 师: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一个方阵多少人?(指名口答) 生2:一共有多少人?…… 师:(例举问题2)自己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列式计算?师:下面小组内交流,说自己是怎么想的,然后列式计算,看能用几种方法解决?

三、展示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组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听? 生:小组代表汇报本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重点说算理,其他小组实行补充。) 师:课件演示问题的不同解决过程。 四、点拨升华,巩固算理。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想出了3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再来看一下这3种方法。(引导多说算理) 师: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 生:(第一种的比较多) 师点拨:对呀,当我们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比如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能够先求、、、、、、再求、、、、、或者先求、、、、再求、、、、、、、。但是我们在考虑方法多样的同时也不要忘记选择一种比较简单易懂的好方法。 五、演练拓展,发散学生思维。 1、口答题。 2、完整习题:跑道每圈400米,我每天跑两圈,一个星期一共跑了多少米?(课件出示) 让学生独立解答,看谁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吗?(引导说出: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完整习题:(游泳的图片)游泳池长25米,他已经游了3个来回,他游完200米的全程了吗?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出算式。 做完后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然后集体交流反馈。 4、完整习题:出示99页的做一做情景图,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 六、总结经验,畅谈收获。 师:这节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得到了那些启发? 指名说自己的收获。

二年级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上)

二年级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1、水果店原来有87筐水果,卖出38筐后,又运进50筐,现在水果店有多少筐水果? 2、会场里有9排松树,每排8棵。已经搬走了48 棵,现在还剩多少棵? 3、红光超市运来一批苹果,上午卖出47筐,下午卖出38筐,还剩115筐。红光超市运来多少筐苹果? 4、果园里有8行橘子树,每行9棵,还有37棵梨树,果园一共有多少棵果树? 5、体育室有7盒乒乓球,每盒8个,借走18个,体育室现在还有多少个? 6、文具店有70枝铅笔,第一天买了25枝,第二天买了35枝。还剩多少枝?(用两种方法解答) 7、小明有一本《童话故事》共有80页,他5天看了40页,按照这样的速度,剩下的还要看几天? 8、二(2)班分7组给参加“新冠肺炎”疫情的医生写慰问信,每组写7

封,后来又写了27封,一共写了多少封信? 9、学校买了85米彩带庆元旦。做中国结用了34米,做两个拉花用了26米,还剩多少米? 10、张大爷果园里有89棵果树,其中桃子树28棵,梨树38棵,剩下的是橘子树,橘子有多少棵? 11、每包面包12元,妈妈带60元钱买5包面包,够吗? 12、幼儿园买来一筐苹果,发给28个同学后,剩下的每排发8个,发了7排,刚好发完,这筐苹果原来有多少个? 13、某水果店运来一筐苹果48个,上午卖出18个,下午卖出12个.还剩多少个? (用两种方法解答) 14、圆珠笔每枝5元,钢笔每枝9元。买6枝圆珠笔和3枝钢笔,一共要用多少钱? 15、一头亚洲象每个前肢有5个脚趾,每个后肢有4个脚趾,这头大象一共有多少个脚趾?

16、张奶奶家养了两种不同的鸡,一种有3只,另一种有6只。还养了3种不同的鸭子,每种有6只。 (1)张奶奶家养了多少只鸡? (2)张奶奶家养了多少只鸭?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17、一辆小车有4个轮子,5辆小车一共有多少个轮子? 18、方便面5元∕桶奶汁6元∕瓶饼干8元∕盒 (1)买4瓶奶汁和1盒饼干,要付多少元? (2)妈妈带28元钱,买了4桶方便面,剩下的钱买什么刚好用完? 19、张老师买了2袋饼干,拿出50元,找回38元。一袋饼干多少元? 20、张老师用32元钱买了4本练习本。1枝钢笔比1本练习本贵2元。一枝钢笔多少元?

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

《用xx方法解决问题》教学预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一、创设情境启迪思考以旧引新发现问题 师:今天,来测测大家的眼力,看谁最先猜出来一共有多少人?〔封闭、限定性问题〕〔教师先帖出一排4人的图片(导引),再出示一个方阵〕 生:一共有20人。〔预设〕(你是乱猜的,还是有一定定方法) 师:还有谁猜出这个结果了? 生:我,我……〔学生纷纷举手〕 师:有这么多同学都猜出是20人,谁愿意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半开放性问题〕生 1:这个方阵有5行,每行有4人…… 〔学生评价,师生小结:运用已有知识解决了这个问题,看来大家的眼力很棒,算的能力也很强。〕 二、注重发现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我们再来玩一个测眼力的游戏,敢不敢?(生:敢!)刚才这个是一个方阵,现在可不是了,你发现了吗?……〔出示并完成教材中的完整主题图〕〔封闭性问题情境〕预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列成的方阵,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A、每个方阵有多少人?B、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2个方阵有多少人?)[适度开放]小朋友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就先来解决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要知道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需要了解哪些信息呢? 生:每个方阵有几行,每行几个人? 师:刚才已经知道了,现在你自己能再说一遍吗? 生:每个方阵有5行,每行4人。(预设) 师:每个方阵有5行,每行4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板书文字信息)现在你们能自己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吗?老师相信你们能行,开始吧!(师巡视,选择学生板演) 生:先独立思考问题,再与同桌或小组交流,看看你们的方法一样不一样。师:好,都完成了吗?指名汇报生报师板书(可能生会一边说想法一边说算式)我们来看黑板上的这几种解法,自己对照一下,还有不同做法的请自己写到黑板上来。 好了,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几种解法,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提出问题。 〔预设〕: 师:生 1很有想像力,他先把这三个方阵的同学集合在一起,先求整个方阵每行的人数4乘3等于12人,有5行,再乘5,就等于60人。 师:还有什么疑问吗?他的回答你们满意吗?生 2的想法更是与众不同了,他把队形作了这样的变换,然后我们站到旁边来看,每一行是4乘3等于12人,有5行,再乘5就等于60人。 师:好了,还有什么疑问吗?我有一个疑问,可以问吗?就是这种方法里的4×5是什么意思呢?

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3—4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所给的信息,画线段图表示数量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能借助线段图分析、推理、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要求:第一行画两个圆,第二行画第一行的3倍。 (学生动手画圆) 提问:第二行有多少个?两行一共有多少个?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观察:(课件出示课本第43页的主题图) 从图中你看出了哪些信息?(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一条裤子的价钱是28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问题一:一套衣服要多少钱? 问题二: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 三、探索交流,学画线段图 1.谈话:我们把从图中了解的信息,与提出的第一个问题组合成了这样的实际问题:一条裤子的价钱是28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

提问:你能画线段图来反映数量之间的关系吗?你想怎样画呢?(学生讨论、交流) 引导:大家想出了许多画线段图的办法,那么就请同学们试着画一画,好吗? (学生试着在课本第43页上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1)如果用1厘米长的线段表示裤子的价钱,“28元”怎么标在图上? (2) 对着上面的线段左端,在下面再画一条线段表示“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这条线段要画多长?为什么?“3倍”怎样标在图上? (3)在图上怎样表示要求的问题? 师生交流并在黑板上完成线段图: 归纳:根据大家讨论的结果,我们知道这个线段图由上下两条线段构成。上面的线段表示一条裤子的价钱28元,下面线段的长度应是上面线段的3倍,表示一件上衣的价钱。这样两部分线段的和就表示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 2.借助直观线段图,组织学生围绕下面的问题讨论,理清解题。 (1) 要求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2) 这两个条件中,哪个条件不知道? (3) 解答这个实际问题,需要几步计算呢? (4)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备课教案

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教材第52页例3和“做一做”,第54~55页练习十二第1~5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掌握较复杂的“已知每份数和份数,求总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两位数连乘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技巧。 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与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3.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根据数量关系用多种方法列式解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了解生活与数学的关系,然后导入课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类似的数学问题,要用我们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1) 【新课讲授】 教学教材第52页例3。 1.出示例3情景图。 超市一周卖出5箱保温壶,每个保温壶卖45元。一共卖了多少钱? 2.阅读与理解。 (1)学生读题,获取信息。

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怎么列式?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已知每箱保温壶有12个,一共卖出了5箱,每个保温壶卖45元,要求一共卖了多少钱。 3.分析与解答。 (1)每箱卖了多少钱? 45×12=540(元) (2)一共卖了多少钱? (1)5箱共有多少个保温壶? 12×5=60(个) (2)一共卖了多少钱? 45×12×5=12×5×45= (1)学生思考。 (2)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方法一: 可以先求出一周一共卖出了多少个保温壶? 列式为:12×5=60(个) 再求这60个保温壶一共卖了多少钱? 列式为:60×45=2700(元) 答:一共卖了2700元。 方法二: 先求出每箱可以卖多少钱?

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

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9页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运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初步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2、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生活中处处有 数学,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重点: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并解决用乘除两步运算的数学问题。 难点:初步分析用乘除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同学们,看今天的数学课,老师为你们带来了谁? (课件出示一个导游姐姐) 今天我们就跟着她去春游,好不好?同学们,春游中也有许多数学问题,今天老师就与大家一起去研究,好吗?你们看,在去春游的车上,这个导游姐姐想出几道题考考我们,你们愿意吗?请同学们注意看题。 (课件出示题目: 1、今天我们有48个同学坐车,6人坐一排座位,需要几排座位? 2、参加春游的男同学今天打算分组活动,他们分成了7组,每组4人,参加春游的男同学共有几人?)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导游姐姐出的题目一点也难不倒我们,是不是?我们都非常高兴,一路上说说笑笑,旅游车很快就来到了游乐场,这时,我们发现有所学校一年级的小朋友也去春游了,他们玩了一些什么项目呢?猜猜他们先玩了什么,再玩了什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可是,他们在玩的时候遇到了困难,是什么困难呢?你们能帮这些小弟弟、小妹妹解决吗? 1、出示图画,让学生看图,说信息。 (1)先观察两幅图,前、后两人互说信息。

(2)派代表在班上汇报图意。然后让学生思考:我们这么多人,是指哪些人呢? (3)先独立思考再前、后两人讨论:要想知道“需要几辆碰碰车?”必须先求出什么呢? (4)派代表交流讨论情况。那么我们可以从哪里知道他们有多少人呢?学生尝试解答整个问题并分别请不同方法的同学汇报,然后说说你是怎 样想的,最后引导学生小结刚才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并揭示课题。 2、学习脱式以及运算顺序 (1)如果有学生列出了综合式:4×6÷3=8(辆),则按下面步骤学习脱式写法:首先告诉学生这个式子的计算还有另一种书写格式,请大家看课本59页自学,然后问:谁愿意教老师怎么写?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板书时故意对着“4”写“=”,看学生是否有意见,等学生提出修改意见,可再强调一下:原来等号要往前写一格,再用彩笔板书如下: 4×6÷3 3 从左到右 =8(辆) (说明横线和箭头是告诉大家先算4×6的积得24,然后再除以3。强调乘除混合运算也象加减混合一样都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并板书顺序。)(2)如果没有学生列出综合算式解答,则引导:能将这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吗?接着再按(1)那样学习脱式写法。 三、巩固练习,应用提高 1、小导游对大家刚才乐于帮助小朋友的表现相当的满意,接下来就带我们去玩游乐场所有的项目。 (课件出示整个游乐场的玩项并且每项都标有价钱) (1)你最喜欢玩什么项目?你想玩几次?让学生尽情地说说。 (2)现在老师要聘请一位“小当家”,谁敢来试一试,敢进入“小当家” 的面试挑战吗?出示第1题,让学生解答,然后叫个别学生说说思路。 (3)看来同学们都很棒,但是只解决一个问题是不能成为一名成功的“小当家”的。同学们还有信心再接受挑战吗?那你们还能提出其他用乘

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3——44页。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解答乘法、加减法相结合的两步计算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加减法相结合的两步计算的问题的不同解法。 教学准备:准备上衣、裤子的图片(裤子图片上标有28元的标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根据条件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并列式解答。 (1)白兔有16只,黑兔比白兔多7只,()? (2),()?

2、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揭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弄清题意,画出线段图。 教师出示挂图。学生说说从图上知道了哪些信息? 师:(请一生说)(齐读一下条件)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先独立思考,再四人小组交流一下 师: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1、一件上衣多少钱? 2、买一套衣服多少钱? 3、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钱?(或:一条裤子比一件上衣便宜多少钱?) …… 教师用一条线段表示裤子的价钱,(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图————)

师:裤子的价钱是多少?(28元)我们在线段上画一个大括号标上28元。 师:谁来说说这条线段代表什么意思?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该画多长呢?自己先思考,同座位讨论一下。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画。 师:谁来说说这幅线段图的意思,(指名说)(裤子28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师:这不是一条完整的题目,它还少什么?(问题) 1、“一件上衣多少钱?” 师:这个问题的问号在图上该怎样标?标在哪儿? (请人说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线段图) 师:这样列式呢? 指名回答并板书:28×3 师:28是什么?(裤子的价钱) 3是什么?(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28×3求的是什么?(上衣的价钱) 师:我们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知道:用裤子的价钱乘以3得到上衣的价钱. 师:还有没有其他途径了?(从图上观察)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第43~44页。 教学目标: 1. 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2. 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解答乘法、加减法相结合的两步计算的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加减法相结合的两步计算的问题的不同解法。 教具准备:作业纸,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画一画。 (1)在横线上画,的个数是的4倍。 说一说:你画了多少个圆?你是怎么想的? (2)在黑带子的后面继续画,画出的长度是黑带子的2倍。 说一说:你在画的时候,带子的长度是以谁的长度为标准来画的?那么在画带子前你要先做什么呢?(量一量前面带子的长度)量好后请学生标出量出的长度。然后独立画图。(投影学生作业)

算一算:那白带子的长度是多少厘米呢?你能列个算式算一算吗?根据计算的结果测量验证学生作业。 讲述:刚才,我们用画图的方法回忆了一些关于“倍”的知识,你觉得,这样的方法对你学习数学知识有帮助吗?有些什么好处呢?今天,我们就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板书: 解决实际问题。 二、新授 1.出示准备题: (1)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 一件上衣多少钱? 元? (3)如果我们要想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该怎么画呢?能真的画件衣服吗?那样方便吗?该用什么来代表上衣和裤子的价格画起来才又方便又清楚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线段图(在课题的后面) 2.指导画线段图。 (1)根据图上告诉我们的信息,你觉得,要想知道上衣的价钱,我们应该先画出谁的价钱? (2)请学生拿出练习纸,带领学生操作,详细指导画图。边示范边讲述,在“裤子”两个字的后面,画一条线段。请大家在自己的练习纸上也画好。示范弧线的画法,再标上数字和单位名称。 (3)裤子的价钱画完了,接下来该画上衣的价钱了,上衣的价钱应该怎么画呢?谁能教教老师?你从哪句话里知道的? 继续示范画图,学生跟着画。指导3倍的表示方法。 (4)这个问题该怎么计算?你会列式计算吗? 学生在练习纸上计算,口头回答交流算式。

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p80——81第1——3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用连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有条理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创设情境,出示主题图 2、收集信息。 3、提出问题: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4、出示完整的例题。你能把你了解到的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吗?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组织探究: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 问: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随机引导学生看图理解,问:5表示什么?2呢?“每袋5

个”和“每个乒乓球的价钱是2元”这两个信息有直接联系吗?根据这两个信息可以求出什么?知道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就可以求出什么? 问:谁能说说这种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继续引导理解方法二的思路: 6表示什么?5呢?“每袋5个“和”买了6袋“这两个信息有直接联系吗?根据这两个信息可以求出什么?知道了6袋乒乓球一共的个数,就可以求出什么? 问:这种方法中,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归纳反思 ⑴问:方法一先算什么?方法二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相应的式子上面板书出小标题 讲述:虽然解答方法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还可以互相检验。 ⑵问:你能用一句话说出刚才我们解决的是什么样的实际问题吗?揭示课题。 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时要怎样观察和思考?(要找到有直接关系的两个信息看能求出什么,再一步步地解答。) 三、尝试应用,拓展深化 1、想想做做1 ⑴收集信息,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⑵问:哪些信息之间是有直接联系的?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先求出什么?

《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这部分知识学生第一次接触,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存在一定的难度.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解决一个中间问题,而对于要先解决的这个中间问题,很多学生根本不清楚自己要先知道什么?在备课过程中我把分析、解决问题定为此节课的难点。在上这节课内容的时候,先给学生一个铺垫,提醒他们"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你觉得你还要知道什么数据信息?"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去想我还想知道什么条件才能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掌握解决这样的问题的步骤. 在教学探究新知(例4的教学)的部分,我让学生思考:怎样帮助朋友解决"买5辆小汽车需要多少钱?"这个问题,你觉得还要知道什么条件才能算出来呢?从而帮助学生去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还得知道什么,使学生理清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在主题图呈现的顺序上,我考虑了很多种呈现方式,先出示整副图;还是先出示问题,再出示条件。最终我决定先出示问题,先让学生思考现在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思维冲突。然后我再补充出示条件。问学生现在你们能帮他解决了吗?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之后让学生思考和以前的题目有什么区别(需要两步来计算),为什么?因为其中一个信息没有直接告诉我们,需要我们自己列算式去计算.但在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没有提出“要整体观看整幅图所给出的条件”的要求,从而使得学生在经历联系整幅图、理解题意的过程中没有注重审题。 在教学做一做及练习的时候让学生说了说,要解决题目提出的这个问题需要先解决哪个问题,然后再动笔计算,建构学生解决这样的问题的方法。由于做一做的类型和例题的类型有些不大一样,导致学生在刚学了新知转到做一做的变题练习时,有些措手不及,如果我能够在上了例题之后,先将书后的第一题(和例题题型一致)给孩子练习,效果应该会更好!尤其对一些后进生,才不至于产生混乱。在整个练习中,由于我在备这节课时把重点摆在让学生会分析题目上,忽视了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整堂课都没有让学生自己审题,都一直“扶”着学生做。这点导致了学生在自己做练习时也忽视审题,找不到题目中的已给出的条件。所以他们自己做题时就无从下手。可见认真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应该要给孩子安静的思考时间和分析问题的时间。在指导学生练习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整体看图、读图的审题习惯,独立思考、自主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 这节课讲下来,我认为值得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加思考以及需要改进的的问题: 1、教学中应该如何把握“扶”、“放”的“度”。对于学生,我总是不放心让他们自己独立解决问题,习惯把题目中的难点告诉他们,引起他们的注意,避免出错。但这样一来,学

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1.课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每一堂课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为手段,积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为目的,最终让学生形成一种新型的数学思想,养成数学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本课设计上力求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先阅读理解,找出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列出综合算式,鼓励学生大胆说、放手做,学以致用,体现了良好的数学素养. 2教学反思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的灵魂。因此,数学教学活动的核心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也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感悟到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数学思考。进行数学思考要有运用数学符号描述事物的能力、空间观念、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等。而这些都是在学生不断地受到思维锻炼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怎样凸显数学思维优势,给予学生一种新的思考方式,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智慧之旅呢? (一)精选素材,挖掘思维内涵 "主题图"是人教版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富有儿童情趣和现实意义,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但其丰富的内涵有时会使教师难以理解和把握,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教材,理解编者的意图,挖掘蕴含其中的教学因素,并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思维得到发展。在教学时,老师以三年级准备集体舞活动这一学生身边的事情入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这个看似平常的方案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信息,让学生充分采撷这些信息,并重新加以选择构建、归纳、处理、抽象出具有典型性与应用性的连除应用题的知识,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迫切希望了解的,更是探究本课应用题的起点。这种内驱力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学生的大胆提问.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主动实践的学习过程。在冷静的思考与激烈的碰撞中,随着这些源于生活、源于学生的问题一一解决,知识脉络也逐渐清晰起来。 (二)精心引导,凸显思维能力 1.有效预设,有的放矢 "凡事则预立。"虽然在教学中会产生一些非预设性的生成,但其实有很多是来自于精心的预设。虽然说课堂教学有些生成是无法预料的,但还是有章可循的。要在预设时,加强科学性、计划性,为动态生成预留"弹性时空",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只要课前工夫到,准备充分,加上教师的教学机智,课前的预设是可以为课堂的精彩生成奠定基石的。只有把预设做得深入、具体、可操作,教师才能抓住随时生成的课堂资源,才能有效地促使学生。教师联系实际让学生自已提出问题,拉近了知识与学生的距离,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而且还创设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讨论、相互争辩的氛围,培养了学生在相互交流与评价的过程中研究和探索的精神,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达到了发展与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这样下来学生会说多了,条理层次也比刚刚清楚了。 2.适时点拨,有效引导 《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于是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多了。。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没有错,然而由于有些

(完整)二年级数学两步计算应用题100道

二年级数学两步计算应用题100道 1、商店原来有98筐桔子,卖出29筐后,又运进40筐,这时商店有桔子多少筐? 2、校园里有8排松树,每排7棵.37棵松树已经浇了水,还有多少棵没浇水? 3、水果店运来一批苹果,上午卖出28筐,下午卖出29筐,还剩102筐.运来多少筐? 4、果园里有9行苹果树,每行8棵,还有12棵梨树,一共有多少棵果树? 5、老师有9盒乒乓球,每盒6个,借给同学8个,老师现在还有几个? 6、食堂买来50棵白菜,第一次吃去12棵,第二次吃去15棵.还剩多少棵?(用两种方法解答) 7、一本《我们爱科学》有90页,小明看了4天看了36页,按照这样的速度,剩下的还要看几天? 8、同学们分8组给解放军叔叔写慰问信,每组写8封,后来又写了19封,一共写了多少封?

9、妈妈买来99米纱布,做蚊帐用去56米,做两床被子用去24米,还剩多少米? 10、果园里有果树98棵,其中苹果树29棵,梨树38棵,其余的是桃树,桃树有多少棵? 11、妈妈带了50元,买了4包饼干,每包12元,还剩多少元? 12、小华有一些邮票,送给同学28张后,把剩下的贴在集邮册上,每页贴8张,贴了7页,小华原来有多少张邮票? 13、水果店运来58筐苹果,上午卖出14筐,下午卖出19筐.还剩多少筐? (用两种方法解答) 14、蛋糕每个4元,橙汁每瓶9元。买6个蛋糕和2瓶橙汁,一共要付多少元? 15、要折45架纸飞机,已经折了27架。剩下的3个同学折,平均每个同学折多少架? 16、铅笔盒38元圆珠笔3元修改液7元 (1)强强有50元钱。如果他想买1个文具盒,剩下的钱用来买圆珠笔。他最多可以买多少支圆珠笔?

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

. 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感知一般连乘应用题的特征,会口述解题思路,学会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 (2)运用直观策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条件、问题关系的思考,提高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进一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结合现实情境,学会用乘法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温故”才能“知新”,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学过的知识。(投影出示) 用划出已知条件,用划出问题,然后列式计算。 二年级一班有9个小组,每组4人,一共有多少人? 向雅安地震募捐平均每人捐款5元,全班一共捐款多少元? 师:噢!也就是先划出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计算。默读题目,会做吗?(在学生做的过程中,教师提示学生如何找的条件和问题) 学生交流答案后,教师可问学生:还有问题吗? (学生可能会问,解决问题不是至少要有两个已知条件,第二个问题怎么只有一个已知条件?如果学生问不出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提问。) 【设计意图:这里的“复习”用作铺垫,一是检测一下学生根据数量关系解决问 题的能力,二是让学生弄清条件和问题是什么?因为接下来要学习的连乘问题,必须让学生明白其中两个条件的组合,可以寻求中间问题,从而解决最后的. . 都给学生搭了一个问题。这一环节的设计无论是在知识方面还是学习心理方面,台阶,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二、分析信息,解决问题1、动态出示信息图,整理条件和问题(课师:同学们,你们去过绿色生态园吗?看生态园里有很多美丽的花朵。漂亮吧!还有红色的。三种颜色的花同样多,件出示信息图)有粉色的、黄色的,(有的会发现每行有这里面还藏着数学信息呢!你能说说还有哪些数学信息吗?行。)(根据学生发言,随机形成板书:三种颜盆,还有

列方程解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列方程解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第1页例1,“练一练”,并完成练习一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运用方程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会用列方程解决“已知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样的问题比较简便,掌握分析相关实际问题数量间相等关系的方法,能正确列出方程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并能初步掌握根据同一问题找不同的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解答的方法。 2.使学生经历探索解较复杂方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针对方程的特点两次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方法,能正确地解相关的较复杂的方程,并能自觉检验。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连续两次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2.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根据实际问题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列出方程。 2.解方程时正确运用等式的性质(选用什么性质、运用的次序)。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口答列方程并解方程。(课件出示题目)

合唱组有女生30人,是男生人数的3倍。合唱组有男生多少人? 解:设合唱组有男生x人。(下面由学生口答,同时课件出示相应内容,并追问:根据什么列方程?根据等式的什么性质解方程?怎样检验?)3x=30 x=30÷3 x=10 2.小结并揭示课题。有些实际问题适合用方程解答,列方程时要依据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解方程时要运用等式的性质。今天,继续学习“方程”。 二、探索 1.例1。 (1)问题呈现。 谈话:西安是我国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那里名胜古迹众多。 课件出示例题,指名读题。 提问:例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提问:大雁塔和小雁塔的高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读出题中关键的句子,用课件呈现。 如果要用一幅线段图来表示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的关系,可以怎样画?指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演示画图的部分过程(先画一条线段,表示小雁塔的高度;追问:为什么要先画表示小雁塔高度的线段?再在下面画出小雁塔高度的2倍)。你能接着画下去吗?请学生在教师提供的练习纸(已经画好与课件上同样的一部分图)上接着画。 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图,并请学生说自己画图时思考的过程。 问:根据这句话,或者这幅图,你能找出大雁塔与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吗?同桌互说。指名口答。教师板书(卡片、当场板书相结合)。 小雁塔的高度×2-22米=大雁塔的高度

运用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案

运用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课题 运用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课型 新授 第周 第课时 知识、能力教学目标: 1、通过熟悉的场景,使学生从中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感受对于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教育要点:养成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使学生感受对于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有不同 的解答方法。 教法选择:引导法、讲解法、发现法 教、学具准备:情景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激情导入。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读题说得数。 32+1345-6 2-7 16+2354-749-22 8+4364-20 2、谈话:同学们,元旦快到了,你们高兴吗?(高兴)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游园活动。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参加?(想)好!老师就带小朋友们一起去参加游园活动,我们唱着歌出发好吗?(唱新年快乐歌)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的第2、3页,说一说图上有谁他们都在干什么?还有想去做什么的?分别有多少人? 数一数。 二、主动探索,协作交流,领悟解法。 1、谈话:我们来到了游园点,你们看小朋友们在做什么?(在看木偶戏) 提问:你从这幅图上看懂了什么?获得了什么信息? 学生回答: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13人;走了6人。 2、同学们,你们看得真仔细,通过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13人。一共有多少人在看戏?

《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9页例1及练习二十三部分习题。 【设计理念】 关于解决问题,《标准》中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是:“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我注重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分析、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使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亮点】 注重小组合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分析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和初步学习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基础上的又一次循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分

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并最终解决问题,为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情分析】 只有分析学生的基础,才能找准教学的起点,才能更好有效地实施教学。在问题解决中,学生没有系统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教学中也只注重学生列出算式,不注重学生讲出解题思路。在学习用连乘解决问题时,寻找中间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中间量是学生解决问题的难点,因此,在教学时,我围绕这一难点组织教学,安排活动,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突出了连乘问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多说多想,最终让学生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连乘问题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并最终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技能目标: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连乘解决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学会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分析数量关系,寻找中间问题。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整理信息 1、揭示课题。 师: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用数学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引导观察。 师:在11月份,我们广东省迎来了4年一次的亚运会。为迎接亚运会,一群小朋友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亚运会加油呢。看,他们做操做得多认真啊。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