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

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

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

颅脑创伤是一种常见的急诊情况,它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对颅脑创伤的临床救治指南非常重要,它能够指导医护人员在面对颅脑创伤患者时进行正确的急救和治疗。本文将分别从颅脑创伤的诊断、急救、治疗和康复几个方面,为大家介绍颅脑创伤的临床救治指南。

一、颅脑创伤的诊断

颅脑创伤的诊断包括对患者的症状、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的综合分析。临床上常见的颅脑创伤症状包括头痛、头晕、呕吐、意识改变、步态不稳等,其中意识改变是最为关键的指标。病史中如果包括了高坠、车祸、打击头部等情况,也应当高度怀疑颅脑创伤的可能性。

体格检查主要是通过对患者神经系统的检查来寻找颅脑损伤的体征,如瞳孔变化、肢体活动异常等。还可以通过头部CT、MRI等影像学检查来明确诊断。

二、颅脑创伤的急救

颅脑创伤的急救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它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急救过程中,应当优先进行ABC急救法,即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呼吸正常和循环良好。还应当及时止血、固定颅骨、清洁伤口等。

在急救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患者的颅内压情况,一旦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应立即进行降颅内压的治疗措施,如保持通畅、提高头部、给予脱水剂等。

三、颅脑创伤的治疗

颅脑创伤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和药物治疗两种方式。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颅内血肿等情况,手术的目的是尽可能减轻颅内压、缓解脑水肿并恢复颅脑功能。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镇痛、抗生素、降颅内压药物等,通过药物治疗可以减少炎症反应、控制感染、降低颅内压等。

四、颅脑创伤的康复

颅脑创伤的康复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它需要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以及专业的康复医疗团队的支持。在康复过程中,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生活护理、康复训练、心理辅导等。

康复期间,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并定期进行康复效果的评估。在康复的早期,应当严格控制患者的体力活动,避免过度疲劳和剧烈运动;在康复的中后期,则应当逐渐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建立正常的社会功能。

颅脑创伤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急诊情况,合理的临床救治指南能够有效地提高颅脑创伤患者的救治效果,减少患者的病残率和死亡率。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颅脑创伤的临床救治指南,为更多的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

颅脑损伤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

第一部分院前医疗急救二、院前医疗急救流程 指挥调度中心受理急救呼叫 . ,2分钟内派出救护车. 在途中,通过与患者或第一目击者联系, 指导自救并进一步确定接车地点. 到达现场后,对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和现场救治. 告知病情、确定转送医院〔向病人或第一目击 者告知病情,联动"110〞确定转送医院〕. 将患者的病情、救治情况与拟送达医院等相关 信息报告指挥调度中心,建立抢救绿色通道. 转运途中,陪伴患者身边,进行严密监护,确保 途中安全. 到达医院后,与接诊人员就病情与处置进行交 接. 完成任务,随时准备接受新的任务. 三、需要急救患者的生命体征 〔一〕心率 <50次/分或心率>130次/分. 〔二〕呼吸 <10次/分或呼吸 >30次/分. 〔三〕脉搏血氧饱和度<90%. 〔四〕血压:收缩压<85mmHg 舒X压<50mmHg或收缩压>240mmHg 舒X压>120mmHg. 四、危重症的院前医疗急救诊疗规X 6.颅脑损伤. 〔1〕判断生命体征,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2〕头部受伤引起严重的外出血,依据病情给予包扎止血. 〔3〕保持呼吸道通畅,清理口咽部异物,必要时气管插管. 〔4〕通气与吸氧.

〔5〕对脑脊液鼻或耳漏者,应将病人侧卧防止舌根后坠,将头部稍垫高,使流出的液体顺位流出,严禁用水冲洗,严禁用棉花堵塞耳、鼻. 〔6〕开放静脉通道,密切观察颅内压变化,酌情使用降颅压药物. 〔7〕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第二部分医院急诊科 一、急诊处理流程 按照急诊对急性伤病的识别、评估和处置流程进行. 二、急诊处置分级 遵照急诊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具体参照第二章>. 〔一〕若患者分级为1~2级,需要在急诊科就地抢救、稳定生命体征,后续专科治疗. 〔二〕若患者分级为3级,需要观察. 〔三〕若患者分级为4级,可简单处理后离院. 一些常见急危重伤病的诊疗规X可参考第三章,如所遇情况未纳入此诊疗规X,请参考相关治疗指南或规X. 治疗药物应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选择,治疗手段应从最基本措施开始,不超出所在地医疗保险报销目录. 危重病患者先安排在急诊抢救室抢救,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收入ICU. 经过救治患者诊断明确、生命体征稳定但仍需进一步治疗的患者,转入相应科室治疗. 三、急诊患者中危重症的判别标准 急诊病人病情评估结果分为四级,医院急诊科的救助主要针对急诊患者中的危重症,包括分级标准中的1级和2级患者〔参见表1〕. 表1 急诊病情分级标准

颅脑损伤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

第一部分院前医疗急救 二、院前医疗急救流程 指挥调度中心受理急救呼叫电话。 接受指挥调度中心指令,2分钟内派出救护车。 在途中,通过电话与患者或第一目击者联系, 指导自救并进一步确定接车地点。 到达现场后,对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和现场救治。 告知病情、确定转送医院(向病人或第一目击 者告知病情,联动“110”确定转送医院)。 将患者的病情、救治情况及拟送达医院等相关 信息报告指挥调度中心,建立抢救绿色通道。 转运途中,陪伴患者身边,进行严密监护,确 保途中安全。 到达医院后,与接诊人员就病情与处置进行交 接。 完成任务,随时准备接受新的任务。 三、需要急救患者的生命体征 (一)心率 <50次/分或心率 >130次/分。 (二)呼吸 <10次/分或呼吸 >30次/分。 (三)脉搏血氧饱和度<90%。 (四)血压:收缩压<85mmHg 舒张压<50mmHg或收缩压>240mmHg 舒张压>120mmHg。 四、危重症的院前医疗急救诊疗规范 6.颅脑损伤。

(1)判断生命体征,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2)头部受伤引起严重的外出血,依据病情给予包扎止血。 (3)保持呼吸道通畅,清理口咽部异物,必要时气管插管。 (4)通气与吸氧。 (5)对脑脊液鼻或耳漏者,应将病人侧卧防止舌根后坠,将头部稍垫高,使流出的液体顺位流出,严禁用水冲洗,严禁用棉花堵塞耳、鼻。 (6)开放静脉通道,密切观察颅内压变化,酌情使用降颅压药物。 (7)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第二部分医院急诊科 一、急诊处理流程 按照急诊对急性伤病的识别、评估和处置流程进行。 二、急诊处置分级 遵照急诊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具体参照第二章)。 (一)若患者分级为1~2级,需要在急诊科就地抢救、稳定生命体征,后续专科治疗。 (二)若患者分级为3级,需要观察。 (三)若患者分级为4级,可简单处理后离院。 一些常见急危重伤病的诊疗规范可参考第三章,如所遇情况未纳入此诊疗规范,请参考相关治疗指南或规范。 治疗药物应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选择,治疗手段应从最基本措施开始,不超出所在地医疗保险报销目录。 危重病患者先安排在急诊抢救室抢救,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收入ICU。 经过救治患者诊断明确、生命体征稳定但仍需进一步治疗的患者,转入相应科室治疗。 三、急诊患者中危重症的判别标准 急诊病人病情评估结果分为四级,医院急诊科的救助主要针对

颅脑创伤处理原则

颅脑创伤处理原则 一、颅脑创伤的处理步骤和方法 了解重点伤情,系统、简要地检查伤者全身情况,立即处理危及生命的病症,迅速脱离现场,转送医院。对严重脑创伤患者来讲,伤后一小时是抢救治疗的黄金时段。因此,颅脑损伤患者现场抢救是否及时正确,是抢救成败的关键。 (一)首先处理窒息和出血 对于伤后立即昏迷、意识不清的患者,要注意两点: 1. 保持呼吸道通畅 2. 迅速处理活动性出血 (二)急诊室神经外科的专科处理 脑是神经中枢,脑组织最脆弱,难再生修复。颅脑损伤易造成伤员死亡、留下残疾。颅脑损伤死亡原因主要是: 颅内出血、脑挫裂伤,这两者相互关联,均会发展形成脑疝。脑疝形成2~3 小时则可造成伤员致残,时间越长,抢救成功的机会越少,脑疝超过 6 小时 的,救活的机会渺茫。脑出血的疗效优于脑挫裂伤,而脑出血中的硬膜外血肿疗效最佳,抢救及时可完全恢复。 医院急诊室的医护人员要及时果断地处理病情,严密观察病人的神志、瞳孔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并给患者做头颅CT检查,以确定颅脑受伤的情况,同时立即与神经外科医生进行相应的治疗护理,最大限度地保证脑功能恢复。对于颅脑损伤治疗越及时,患者预后越理想。医生在治疗颅脑外伤的同时,要注意检查患者全身的伤势情况,综合处理先联系做头颅CT扫描,出现脑疝的要立即在急诊室做术前准备。有实力的医院可在急诊科设置手术室,颅脑损伤手术做完后,然后再将伤员送回神经外科做进一步的治疗。 二、治疗原则 (一) 病人的分类处理 1. 伤情分类根据伤情和就诊时的情况,可按伤情分为以下四种情况分别处

理: (1) 紧急抢救伤 情急重的闭合性头伤,持续昏迷或曾清醒再昏迷,GCS3~5 分,颅内压增高,一侧瞳孔散大或对侧也开始扩大,生命体征改变明显,情况危急来不及作进一步检查,应根据受伤机理和临床特点定位,直接钻孔探查,行开颅手术抢救;若属脑干原发损伤、去脑强直、瞳孔时大时小、高热、生命体征紊乱,但无颅内高压时,则应行气管插管或切开、冬眠降温、过度换气、脱水、激素及颅压监护等非手术处理。 (2) 准备手术伤情严重,昏迷超过6 小时或再昏迷,GCS 6~8分,生命体征提示有颅内压增高改变,应立即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CT扫描等,明确定位,安 排急症手术;若经辅助检查并未发现颅内血肿,则给予非手术治疗,放置颅内压监护及 12~24小时定时复查CT若属开放性颅脑损伤则应在纠正血容量不足的同时准备手术清创。 (3) 住院观察伤情较重,昏迷时间20分钟至6小时之间,GCS 9~12分,有阳性或可疑的神经系统体征,生命体征轻度改变,辅助检查有局限性脑挫伤未见血肿,应收入院观察,必要时复查CT或有颅内压升高表现时行颅内压监护。 (4) 急诊室观察伤情较轻,昏迷时间在20分钟以内,GCS13~15分,神经系统检查阴性,生命体征基本稳定,辅助检查亦无明显阳性发现时,应留急症室观察4~6小时;若病情加重即收入院作进一步检查或观察;若病情稳定或好转,则可嘱其返家休息,但如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即遵嘱返院复诊: ① 头疼、呕吐加剧。② 意识再障碍。③ 躁动不安。④ 瞳孔不等大。 ⑤ 呼吸抑制。⑥ 缓脉。⑦ 肢体出现瘫痪。⑧ 失语。⑨ 癫痫发作。⑩ 精神异常。 三、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原则是救治病人生命,纠正或保存神经系统重要功能,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颅脑损伤手术主要针对开放性颅脑损伤、闭合性损伤伴颅内血 肿或因颅脑外伤所引起的合并症和后遗症。手术仅仅是整个治疗中的一个环节,决不能只看重手术而忽略非手术治疗和护理工作。

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管理流程(SIBICC国际共识)——基于ICP监测颅高压患者管理的综合方案

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管理流程(SIBICC国际共识)——基于 ICP监测颅高压患者管理的综合方案 专家序言 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颅高压处理是临床医生的最常见的问题,也是临床医生的难题,尤其是颅脑创伤患者发生恶性颅高压的处理非常棘手。如何规范颅高压处理仍然是全世界临床医生需要重视的话题。 由全球知名专家完成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管理流程《SIBICC国际共识》基于ICP监测颅高压患者管理的综合方案、对于全球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颅高压的处理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希望国内同行认真学习理解、结合中国国情和自己所在医院的实际条件,科学规范地处理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颅高压。进一步提高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江基尧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首席专家 上海市颅脑创伤研究所所长 由著名颅脑创伤专家Randall Chesnut等发起,全球42名颅脑创伤领域专家共同参与完成的“A manageme nt algorithm for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the Seattle International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Consensus Conference”已发表并得到广泛关注。 本共识经全球推荐,形成多个当地语言版本的海报。中文版海报的翻译工作完成后,在中华创伤杂志的支持下得以发表,必将推动广大临床医生更为直接、有效地了解和应用共识内容,为广大病患服务。再次感谢各方为共识中文版海报发布做出贡献。 高国一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南部)执行主任 上海市颅脑创伤研究所副所长

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

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 颅脑创伤是指头部外力作用于颅骨和脑组织时引起的病理变化,常见于机动车事故、坠落、打斗等暴力行为或意外事故中。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是为了规范颅脑创伤的诊断和处理而制定的一套指南。以下是关于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的1000字简要介绍: 一、诊断与分级: 颅脑创伤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还需要进行相应的影像学检查,如颅脑CT或MRI。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可以将颅脑创伤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个级别。 二、治疗原则: 颅脑创伤的治疗原则是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早期治疗。早期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判断,早期干预指的是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急救处理和监测,早期治疗则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三、急诊处理: 对于颅脑创伤的急诊处理,首先要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和心脏的正常功能。要快速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确保其意识清醒。还需要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电解质检查等。 四、药物治疗: 在颅脑创伤的治疗中,常用的药物主要包括止痛药、抗炎药和抗感染药等。止痛药主要用于缓解患者的头痛和不适感,抗炎药主要用于减轻脑组织的炎症反应,抗感染药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感染。 五、手术治疗: 对于部分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颅骨开窗术、颅脑减压术、血肿清除术等。 六、康复治疗: 颅脑创伤患者在治疗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其功能的恢复和重建。康复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认知康复训练等。 七、并发症预防:

颅脑创伤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颅内感染、脑积水、脑血栓等。为了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需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主要包括诊断与分级、治疗原则、急诊处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和并发症预防等内容。这些指南的制定旨在规范临床的诊断与处理流程,提高颅脑创伤患者的救治质量和生存率。

颅脑创伤(详细)

颅脑创伤 颅脑创伤在创伤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发病率高、伤情变化快、多需急诊手术等特点。无论是和平还是战争时期,颅脑创伤均占全身各部位创伤数的20%左右,其发生率仅次于四肢创伤,居第二位,而死亡率却居首位。 【病因和分类】 (一)病因和机制 颅脑创伤多由暴力直接作用头部或通过躯体传递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平时多为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挤压伤、刀刃伤、拳击伤等,战争多为火器伤或爆炸性武器引起的冲击波所致。颅脑损伤的方式和机制有下列几种。 1.直接损伤①加速性损伤:为运动中的物体撞击于静止的头部,使头部沿外力方向作加速运动发生的脑损伤;②减速性损伤:为运动的头部撞击于静止的物体而突然减速时发生的脑损伤;③挤压性脑损伤:为头部两侧同时受硬物体挤压所发生的脑损伤。一般加速性损伤常较轻,脑损伤通常仅发生在受力侧;而减速性损伤常较重,受力侧和对侧均可发生脑损伤,往往以对侧损伤较重。 2.间接损伤①传递性损伤:如坠落时臀部或双足着地,外力沿脊柱传递到头部所致;②挥鞭式损伤:外力作用于躯体使之急骤运动时,静止的头部由于惯性被甩动致伤;③胸腹挤压伤时,骤升的胸内压或腹内压沿血流冲击脑部致伤;④爆炸气浪伤。 3.旋转损伤外力使头部沿某一轴心作旋转运动时,除上面提到的一些因素外,高低不平的颅底、具有锐利游离缘的大脑镰和小脑镰,均对脑在颅内作旋转运动时产生障碍,并形成剪力(切应力),从而使脑的相应部位因受摩擦、牵扯、撞击、切割等机械作用而受损伤。 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机制是复杂的。由于颅骨是一坚硬的圆球形和不规则中空的骨性容器,在外力直接作用于头部的瞬间,除了足以引起凹陷骨折和同时导致脑损伤外,通常还有一个使颅骨局部急速内凹和立即弹回的复位过程,引起颅内压的急骤升高和降低,产生一个负压。因此,脑除了在撞击受力侧发生损伤外,在继发性的负压吸引下,又被撞击到受力点对侧的骨壁致伤。发生在受力点的脑损伤称为冲击伤,对侧的脑损伤称为对冲伤。需要说明的是大多数脑损伤不可能为单一的损伤机制所致,通常是几种机制同时或先后作用的结果。 (二)分类

【指南解读】2022AHAASA指南: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管理(一、前言)

【指南解读】2022AHAASA指南: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管理 (一、前言) 专家解读 团队协作,方法科学,聚焦难点,紧扣前沿 2022年5月17日,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发布了新版自发性脑出血/出血脑卒中治疗指南,引起中国和全世界神经外科医生极大关注。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颅脑创伤学组和中华医学会创伤分会颅脑创伤学组将结合最新版指南,进行中文版专家解读和视频巡讲,并在脑医汇-神外资讯平台进行连载,欢迎感兴趣的同道加入我们的队伍,与全国广大同道一起,学习指南,指导临床救治,使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 多学科的团队合作,是自发性脑出血成功救治的关键;一份科学的指南,也是基于此。在第一部分“前言”中,指南详细阐述了编写团队的组成与工作方式,首先对相关领域内的最新文献进行广泛检索与解析,随后由每个最熟悉该领域的专家执笔,并由其他专家进行审校与投票,提出推荐意见,再将初稿提交给多个专业委员会和独立审稿人进行审阅,最大程度的保证了指南的科学性和独立性。 指南紧扣临床治疗中的难点和细节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针对“如何对自发性脑出血进行一级预防”这一重点难点,本指南介绍了影像医学方面对微小出血性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未来广泛的筛查

高危人群,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符合中西方共有的“上医治未病、预防胜过治疗”的哲学。 总体而言,这份指南基于高质量的临床证据基础,撰写过程体现了团队协作的精神和科学的组织方法,又紧扣前沿,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在中国、美国还是全世界,自发性脑出血都是棘手的难题,目前的任何治疗建议,都必须建立在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基础上。今年,长征医院神经外科将牵头完成一项有关自发性脑出血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我们欢迎各位同道积极参与,也期待这一领域有更多来自中国的研究结论,被国际性治疗指南所采纳。 侯立军上海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上海长征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颅脑创伤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创伤分会副主任委员兼颅脑创伤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候任会长 第一部分前言 在美国每年约79.5万的脑卒中患者中,约有10%是脑内出血(ICH)。ICH是由于脑血管急性破裂导致血液外渗到脑实质并造成脑损伤。在美国和国际上,ICH对医疗资源匮乏的人群的影响似乎更大。在美国的研究中,黑人的ICH发病率比白人高约1.6倍,墨西哥裔美国人比非西班牙裔白人高1.6倍。在国际上,无论是在所有脑卒中的比例还是发病率,中低收入国家的均远高于高收入国家。

急性颅脑损伤手术治疗规范与指南

急性颅脑损伤手术治疗规范与指南 发表时间:2009-05-26发表者:史进 (访问人次:359)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 Severre Head Injury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 y) 手术Surgical operation 前言:至今,重型颅脑损伤仍有较高的死亡率,平均为30%~40%。其主要死亡原因为急性顽固性高颅压、大面积脑缺血、脑水肿。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手术往往是主观的、经验性的,如何掌握手术指征和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是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存和预后。随着医学发展,20世纪90年代欧美神经外科学术界按照循证医学的要求,制定了各自的颅脑创伤方面的救治指南。我国近几年也有关于颅脑创伤救治规范及手术治疗指南方面的专著:江基尧等教授编写《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只达石教授等编写《重型颅脑损伤救治规范》、刘伯运-江基尧-张赛教授编写《急性颅脑创伤手术指南》。这些专著的出版为 规范我国颅脑创伤救治起到良好作用。 手术指征与方法: Ⅰ硬膜外血肿:高发年龄为20~30岁,47%存在中间清醒期,12%~42%患者从伤后到术前一直清醒,单纯EDH非昏迷患者死亡率为0,昏迷患者死亡率10%~20%,脑疝患者死亡率在20%。双侧瞳孔散大的50%预后不良。 手术指征: 1不管患者的GCS评分如何,如果急性EDH超过30ml;颞部血肿超过20ml;血肿厚度超过2 cm;中线移位超过0.5cm;均需立刻进行手术清除血肿。 2对于血肿小于30ml,而且最大厚度小于1.5cm ,中线移位不超过0.5cm ,GCS评分大于8分,没有局灶损害症状的患者可以非手术治疗,但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行颅脑C T动态观察血肿变化。 手术时机: 对于GCS评分小于9分,出现脑疝征象的患者必须马上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一般为血肿区骨瓣开颅,非脑疝患者原则上应术后骨瓣复位,术中悬吊硬膜,常规探查硬膜下,颅骨粉碎骨折根据情况可钛钉固定。对于脑疝超过6小时或术中发现脑肿胀的应减张缝合硬膜并去骨瓣减压。骨窗开颅或转孔引流术不提倡。 Ⅱ 急性硬膜下血肿:国外将伤后14天内的SDH成为急性SDH,国内将3天内的成为急性SDH,3天~3周的称为亚急性,3周以上的称为慢性。占SHI的12%~52.3%,有手 术指征的SDH死亡率40%~60%。 手术指征: 1不管患者的GCS评分如何,如果SDH厚度超过1cm ,或中线移位超过0.5 cm,都需 手术治疗。 2所有GCS评分小于9分的患者都应进行颅内压监测。 3对于最大厚度小于1cm ,中线移位小于0.5 cm 的昏迷SDH患者,(GCS小于9分),如果出现GCS评分较入院就诊时下降2分以上,也应手术治疗。 手术时机: 有手术指征的都应尽快手术。

重型颅脑创伤的规范化救治

重型颅脑创伤的规范化救治 在全球,降低重型颅脑创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的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一直是医学界努力攻克的方向。我国幅员辽阔,地域、经济、文化及理念的不同导致sTBI的临床救治差异很大,特别是对部分区县级以下的创伤中心,sTBI的救治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规范护理和指导治疗,美国脑创伤基金会(Brain Trauma Foundation,BTF)2016年发布了最新的sTBI治疗指南,即《重型颅脑创伤治疗指南(第四版)》。随即,《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等信息平台于2017年相继发布了对新指南的相关解读。本文结合新指南和作者30余年对sTBI临床管理的经验和教训,重点阐述临床医生在整个sTBI医疗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采取的具体措施,目的是推动和促进我国sTBI医疗管理的规范化。 一、院前管理 1. 诊断和分类:现场救护人员的病史收集对确定sTBI的发病机制和预测严重程度非常重要。sTBI定义为有明确外伤病史,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9分。医生应在患者复苏后,未用任何镇静药或麻醉药之前,对每例患者进行GCS评分,随着时间推移,定期判断病情的变化。

在这个阶段,要求尽可能地将sTBI患者直接送往具有CT和颅内压(intraeranial pressure,ICP)监测技术的医院,同时要考虑就近救治的原则。一项对超过5000例sTBI患者进行的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被送往专业创伤中心患者的病死率显著降低,且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另外,通过对美国国家创伤数据库2007-2009年51000例sTBI患者的资料分析显示,相对于直接被送到高级别创伤中心(3级)救治者比送往1级或2级创伤中心救治者的死、残率明显降低。因此,对sTBI患者院前的准确分类和就近快速转运至具有救治能力的创伤中心对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 2. 院前急救:(1)气道管理:对于sTBI患者,应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O2),对于GCS<9分、无法正常通气和(或)通过给氧不能校正的SpO2<90%的sTBI患者需建立“安全气道”。1项纳入1000例sTBI患者的回顾性研究和1项纳入312例sTBI患者的前瞻性研究结果均显示,院前气管插管者的生存率和神经功能预后分级要明显高于未建立安全气道者。但是,另1项对15000例sTBI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显示,院前的气管插管并未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笔者认为,这些结果的差异可能与sTBI患者常合并脊柱损伤、单独GCS评价的局限性、镇静药的使用及通气技术的差异等因素有关。因此,若运输时间较短,且患者有自主呼吸,气管插管并不是首选,建议尽量通过面罩或鼻咽管辅助通气。(2)呼吸管理:呼气末CO2分压(end-tidal carbon dioxide,ETCO2)应保持在35-40mmHg(1mmHg=0.133kPa),如果出现脑疝的临床症状,可临时轻度过度换气(ETCO2:28-35mmHg),直到脑疝症状缓解

医院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紧急救治规章与流程

医院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紧急救治规章与流程 1目的与适用范围 制定本规章与流程目的是明确急性颅脑损伤中各科室职责和工作流程, 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2规章 2. 1收治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医院应尽早、尽可能收入神外病房,急诊抢救、留观病房或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 2. 2由急诊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重症医学科等共同构建急性颅脑损伤绿色通道。 2. 3患者就诊后,分诊护士初步判断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通知急诊医师接诊,立即启动该流程。 3名词释义 3.1急性颅脑损伤:是颅脑在外力作用下所致损伤,是一类常见的损伤性疾病,中心问题是脑损伤,且往往与头皮、颅骨损伤同时发生。 4规程 4.1急性颅脑损伤绿色通道的组成 4. 1. 1急诊科值班医师 4. 1.2神经外科医师 4. 1.3放射科医师 4. 1.4重症医学科医师 4. 1.5麻醉科医师

4. 2处理流程 4. 2.1患者就诊急诊后,分诊护士初步判断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通知急诊科医师接诊。 4. 2.2接诊医师在5分钟之内接诊。 急诊科医师认为患者为急性颅脑损伤,立即启动急性颅脑损伤应急流程。 4. 2. 3. 1通知神经外科值班医师会诊(10分钟之内到达),并对患者实施急症处理:监测生命指征、开放静脉通路、开具必需检查申请单(头部CT) o 4. 2. 3. 2神经外科医师到达急诊,对患者实施神经功能缺损评估。 4. 2. 3. 3急诊科医师确认患者在15分钟之内为患者开具相应检查:临床检验、心电图、头颅CT等。 4. 2. 3. 4检查结果提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由神经外科医师主导,联合急诊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医师对患者进行手术评估。 4. 2. 3. 4. 1患者具备手术指征,收入神经外科进行手术治疗。 4. 2. 3. 4. 2患者不具备手术指征,轻型颅脑损伤患者收入神外病房或急诊留观,重型或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收入重症监护病房或急诊抢救室抢救治疗。 4.2.4患者入院后,神经外科医师组成的三级查房队伍,负责对颅脑损伤患者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案、健康宣教和出院后二级预防指导并进行全面的管理。 5参考文件 5.1江基尧等《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2003年1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5.2只达石等《重型颅脑损伤救治规范》,2002年1月,人民卫生出版

严重创伤的急救指南

严重创伤的急救指南 导语:多发伤是指在单一致伤因素打击下,机体同时或相继发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的损伤。它不是各种创伤的相加组合,而是一种伤情既彼此掩盖又相互作用的临床综合征或创伤症候群。 并发症多,临床经过复杂,早期诊治困难,病程转归迁延。因此,掌握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将有助于提高应急能力。 具有如下特点: 1、伤情危重:严重多发伤对全身状态影响大,且危及生命。多种因素导致早期即可发生严重的低氧血症,尤其是颅脑或胸部创伤并发休克或昏迷时,氧分压常常降至危险水平。 2、伤情变化快:损伤部位广泛,短期内大量失血所启动的全身性应激反应常致病情复杂多变。 3、休克发生率高:严重创伤、大量失血、心脏效率低下是引起休克的初始因素。 4、漏诊率高:这常常是由于病情复杂、进展迅速、症状相互掩盖、诊断方法失当等多种因素有关。 5、常须同时进行不同部位的手术:这与现代交通伤与火器伤为特点的致伤性质有关,多系统多脏器损伤后常需同期手术处理或予以探查性治疗,手术范围相对扩大。 6、处理棘手:多发伤是一个动态过程,常包括两个或更多专科的损伤,约半数以上病人需进行手术治疗,由于创伤部位、严重程度、受累脏器的不同,治疗时常出现局部整体、轻重缓急、主次先后等处理顺序上的矛盾。有些危及生命的损伤常被显见的肢体骨折或创伤所掩盖,以致贻误抢救时机。 7、并发症发生率高,处理不及时可导致机体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

征:病人机体防御功能下降,伤口污染严重,使用各种导管诊疗等常致感染。创伤后血容量锐减,释放依赖性氧耗,过度应激反应等可致靶器官损害,这种病理变化的进一步延展将导致多脏器功能不全或发生序贯性衰竭。因此,多发伤病人渡过生命危险期后仍会表现出一系列创伤后危象。早期处理得当是保证后续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救治原则 1、及时而准确的全面估计伤情,紧急现场救治对于严重的多发性创伤,首先应有全局、整体的观念;详细询问受伤情况,仔细查体,不要遗漏任何可疑体征,及时处理危及患者生命的器官损伤。建立和实施基本的生命支持包括基本的循环支持与呼吸支持,对于张力性气胸应迅速减压排气;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引起的反常呼吸应用厚沙垫压迫纠正反常呼吸;开放性气胸应立即转为闭合性。 2、严重多发伤急诊科的就地手术处理首先应准确判断伤情,迅速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必要时行静脉切开或锁骨下静脉穿刺。严重多发伤往往需要及时手术治疗,急诊处理要突出“快、准、及时、高效”。首先要掌握正确抢救程序,遵循先处理威胁生命的器官损伤的原则。通常按胸、腹、脑、泌尿、四肢顺序。腹部伤为多发性创伤中最多的。保守治疗可增加危险性。腹部损伤,要求剖腹探查全面、认真、仔细、加强对包膜下肝、脾破裂、肠挫伤等的观察。 3、严重多发伤ICU的监护治疗:严重多发伤都伴随着一系列复杂的全身反应,严重的生理紊乱,使机体抵抗力受到严重损害,如处理不当,极易使已稳定的病情再度恶化,甚至死亡,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危重病ICU的作用。严重多发伤的患者术后立即送入ICU病房,实施呼吸、循环、连续而有效的监护与支持,降低MODS的发生率。

中国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摘要

中国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纲要 颅脑创伤患者颅内高压治疗阈值及方法 当颅内压上限为 2."7 — 3."3kPa 时,应开始降颅压治疗。颅腔内的代偿容积占总容积 8%(10%以下)。治疗方案包含: 病因治疗、扩大颅腔容积、减小颅内容物容积。 病因治疗: 为理想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如实时办理宽泛的颅骨凹陷骨折和消除颅内血 肿或脑脊液聚集,经过去除病因, ICP增高症状即可消逝, ICP恢复正常。 扩大颅腔容积: 常用的有颞肌下减压术,手术骨窗减压术等。但因手术自己是对症办理的 手段,虽可达到临时缓解ICP增高和改良病情的目的,但毕竟不是病因治疗的根本方法,所以,应谨慎选择。 减小颅内容物容积: 手术消除血肿、失活脑组织进行内减压;控制脑水肿,此中甘露醇、血将 白蛋白、速尿结适用药是当前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最有效的方法。 颅脑创伤患者血气指标监测及其意义 对颅脑创伤患者进行血气指标监测,能初期发现低氧血症,并为改良患者 呼吸功能、纠正酸碱失衡供给依照。颅脑伤害急性期低氧血症、低碳酸血症、 呼吸性碱中毒是最常有的血气指标异样,且与脑伤害轻重、预后亲密有关。动 脉血呈碱血症的原由主假如过分通气, CSF酸中毒则为乳酸含量增高所致。 合适控制过分通气、气管切开、机械协助呼吸以及呼气末正压给氧对纠正 低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有利。

颅脑创伤患者CT扫描价值 动向 CT检查是确诊颅脑伤害患者的首选方法。有条件的医院应将CT检查作为颅脑创伤患者惯例举措。 轻型颅脑伤害患者进行CT检查价值: 取决于能否存在以下临床表现: 1、"短期记忆丧失。 2、"药物或乙醇中毒。 3、"锁骨以上有显然的受伤体征。 4、"年纪大小 60 岁。 5、"抽搐发生。 6、"头痛。 7、"呕吐。出现临床表现越多,CT阳性几率越大, CT检查的意义也就越大。 重型颅脑伤害的CT检查价值: 一定分秒必争。重型患者,一定早诊疗、早治疗,对 GCS评分低,颅内压连续高升, CT提示有较大颅内血肿、中线移位显然、脑室压闭、环池关闭者,须紧迫行开颅手术消除血肿,充足减压。术后增强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的综合治 疗,联合动向 CT扫描,严实察看病情演变,防备并发症出现,一旦 CT复查提示 颅内病情恶化,应立刻再次行手术治疗。 颅内血肿的 CT检查价值: 关于颅内血肿, CT可正确立位、定性、定量。临床以多田明 (1981)提出的血肿量计算公式 T=π/6xLxSlice(cm)(此中 T 为血肿量 ml,L 为血肿最大长轴, S为血肿最大短轴, Slice为血肿层厚,单位均为cm)。慢性

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指南

指南 | 中国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指南 2015-12-23 江基尧(执笔)天使汇App 中国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指南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中国神经创伤专家委员会 一宗旨 规范我国颅脑创伤病人外科手术指证、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提高我国颅脑创伤病人救治成功率。 二临床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共识 目前国内外有关颅脑创伤病人,特别是急性颅脑创伤病人外科手术治疗的指证、时机和方法存在争议。鉴于外科手术无法进行双盲临床对照研究和伦理学问题,至今尚无有关颅脑创伤病人外科手术疗效的一级循证医学证据。2006年,美国神经外科专家在收集国际医学刊物发表的800多篇(二级或三级证据)有关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方面论著的基础上,编写了了美国《颅脑创伤外科治疗指南》(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在《Neurosurgery》杂志上全文刊登。对美国和全世界神经外科医师外科手术治疗颅脑创伤病人发挥了良好指导作用。北京天坛医院刘百运教授等在参照美国《颅脑创伤外科治疗指南》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神经外科医师经验,2007年编写出版了《急性颅脑创伤外科指南》专著。 鉴于我国神经外科医师在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再结合我国颅脑创伤病人伤情特点和医疗条件,2008年11月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和中国神经损伤专家委员会召集了60多位神经外科专家,认真分析了我国颅脑创伤病人外科手术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编写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颅脑创伤病人外

科手术专家共识,以指导我国从事颅脑创伤诊治医师的临床医疗实践,提高我国颅脑创伤病人救治水平。 (一)急性硬膜外血肿 1.手术指证:①急性硬膜外血肿>30毫升,颞部>20ml,需立刻开颅手术清除血肿;②急性硬膜外血肿<30毫升,颞部<20ml,最大厚度<15毫米,中线移位<5毫米,GCS评分>8分,没有脑局灶损害症状和体征的病人可保守治疗。但必须住院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行头部CT动态观察血肿变化。一旦出现临床意识改变、颅高压症状、甚至瞳孔变化或CT血肿增大,都应该立刻行开颅血肿清除手术。 2.手术方法:按照血肿部位采取相应区域骨瓣开颅,清除血肿和彻底止血,骨窗缘悬吊硬脑膜,骨瓣原位复位固定。但对于巨大硬膜外血肿、中线依位明显、瞳孔散大的病人,可采用去骨瓣减压和硬脑膜减张缝合技术,避免手术后大面积脑梗塞造成的继发性颅高压和脑疝,再次行去骨瓣减压手术。 (二)急性硬膜下血肿 1.手术指征:①急性硬膜下血肿>30ml、颞部>20ml、血肿厚度>10毫米,或中线移位>5毫米的病人,需立刻采用手术清除血肿;②急性硬膜下血肿<30ml、颞部<20ml、血肿最大厚度<10毫米,中线移位<5毫米、GCS评分< 9分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人,可以先行非手术治疗。如果出现伤后进行性意识障碍,GCS评分下降>2分,应该立刻采用外科手术治疗;③对于具有ICP监测技术的医院,GCS评分< 8分的重型颅脑创伤合并颅内出血的病人都应行颅内压监测。 2. 手术方法:对于临床最常见的额颞顶急性硬膜下血肿,特别是合并脑挫裂伤颅高压的病人,提倡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根据术中颅内压情况决定保留或去骨瓣减压,硬膜原位缝合或减张缝合。双侧额颞顶急性硬膜下血肿应该行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手术,也可采用前冠状开颅去大骨瓣减压术。

中国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指南

中国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指南 在面对颅脑创伤病例时,外科手术的成功与否往往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长期生活质量。为了规范和提升颅脑创伤外科手术的水平,中国医学界特此制定了《中国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指南》。这份指南旨在为医生提供有关颅脑创伤外科手术的指导,从而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这份中国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指南详细介绍了关于颅脑创伤外科手术 的各个方面。指南明确了其目的,即提供关于颅脑创伤外科手术的规范化操作和建议,以降低患者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指南明确了其适用范围,包括各类颅脑创伤的外科手术治疗。指南还采取了文献回顾和专家共识的方式,综合整理了目前关于颅脑创伤外科手术的最佳实践和推荐意见。 中国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指南的亮点在于其独特的视角和技术创新。指南强调了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重要性,为医生提供了关于颅脑创伤外科手术的规范化流程和技术。指南结合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医生的实践经验,为医生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同时,指南还得到了国内外知名专家的支持和认可,确保了其科学性和实用性。在应用方面,中国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指南适用于各类颅脑创伤外科手

术。医生可以通过学习和遵循这份指南,提高颅脑创伤外科手术的质量和效果。同时,指南还可以帮助医疗机构评估和提升其颅脑创伤外科手术的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中国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指南是一份极具价值和实践意义的指导性文件。它不仅为医生提供了关于颅脑创伤外科手术的规范化操作和技术建议,还强调了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重要性。通过遵循这份指南,医生可以更好地应对颅脑创伤病例,提高治疗效果,为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提供坚实的保障。 未来,中国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指南将继续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进行相应的修订和完善。指南将进一步推广至全国各地的医疗机构,帮助更多的医生提升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加强医学生和年轻医生对于指南的学习和培训,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以确保中国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指南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和持续改进。 在一个宁静的夏日午后,55岁的李先生突然感到头部剧烈疼痛,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感。他的家人立即将他送往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诊断他患有脑卒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脑血管病。脑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

急诊科创伤诊疗常规临床诊疗指南

急诊科创伤诊疗常规临床诊疗指南急诊科创伤诊疗常规临床诊疗指南 诊断要点】 1.根据外伤史,确定致伤部位、性质和程度。 2.注意全身情况,确定是否有复合伤或多发伤。 具体诊断要点如下: 1.观察神志、脉搏、血压、呼吸和瞳孔的变化。 2.判断是否有活动性内出血或休克。 3.针对颅脑伤,重点检查神志、瞳孔、肢体运动和神经反射。 4.针对胸部伤,注意是否有呼吸困难或反常呼吸,以及叩诊是否有过度回响或浊音。 5.针对腹部伤,注意是否有腹膜刺激征和移动性浊音。 6.针对脊柱和四肢伤,注意是否有假关节活动、畸形和感觉运动障碍。

7.如果怀疑有骨折、腹部脏器上或血气胸,应进行X线检查。如果怀疑有胸腹腔内出血,可以进行B超检查或诊断性 穿刺。 急救处理】 1.一般处理 1.1 安静、保暖、平卧,必要时给予氧气。 1.2 抗休克。静脉快速输液和输血。 1.3 止痛和镇静。可以给予吗啡、哌替啶或巴比妥类药物(颅脑伤禁用吗啡)。 1.4 抗感染。如果有开放性伤口,应选用抗生素。常规情 况下,应使用破伤风抗毒素。对于TAT1500U肌内注射,儿 童和成人剂量相同。对于伤口大、污染重或受伤超过24小时 或有糖尿病者,剂量应加倍。在注射之前,需要进行过敏试验。方法是抽取0.1ml血清加0.9ml生理盐水稀释,取0.05~0.1ml

做皮内注射,观察15~30分钟。如果皮内试验呈阳性,可以进行脱敏注射。方法是先用等渗盐水稀释10倍,首次注射剂量 为1ml,之后每次间隔30分钟,依次为2ml、3ml和4ml。也 可以使用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250U深部肌内注射,儿童和 成人剂量相同,不需要进行过敏试验。 1.5 如果有呼吸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气管插管,并使用呼吸机。 1.6 针对严重胸部伤和喉痉挛导致上呼吸道阻塞的情况, 除了及时解除胸部原因外,应尽早行气管切开。 2.局部处理 2.1 包扎伤口。对于开放性气胸,应变为闭合性气胸。对 于腹部脏器脱出,不得送回腹腔,应在外用保护圈后进行包扎。对于脱出的脑组织,应用纱布圈套住后进行包扎。

重型颅脑损伤应急预案

重型颅脑损伤应急预案 一、背景介绍 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头部损伤,通常由于创伤事故、意外摔伤或暴力事件引起。此类损伤可能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有必要采取紧急措施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本预案旨在指导医务人员在发生重型颅脑损伤的紧急情况下进行快速有效的救治和处理。 二、应急预案 2.1 现场救护 1.保护现场安全:确保医务人员的安全是首要任务。在到达现场前,确认现场是否安全,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如隔离现场或将伤者移到安全地点。 2.呼叫急救队伍:立即向急救中心或相关医疗机构呼救,并提供详细的事故信息和伤者情况。确保准确报告现场情况,以使急救队伍提前做好准备。 3.基本生命支持:在伤者意识清醒并能呼吸的情况下,保护其颈椎和脖子,稳定其体位。如果伤者无意识或无法呼吸,立即开始心肺复苏(CPR)。 4.控制出血:如果伤者有大量出血,应迅速控制出血源。使用压迫止血法,如直接压迫或包扎伤口。

2.2 入院急救 1.医疗转运:在现场急救结束后,迅速将伤者转移到最近的医疗机构。在转运过程中,保持稳定的伤者体位,避免剧烈摇晃。 2.快速初步评估:抵达医疗机构后,立即进行快速初步评估。确保伤者的气道通畅、呼吸稳定并进行心脏监测。如果伤者有颅内压升高的症状,应尽快进行脑部CT扫描。 3.疼痛管理:及时给予伤者适当的疼痛管理。根据伤者的疼痛程度和具体情况,使用合适的药物进行镇痛。 2.3 颅脑损伤治疗 1.手术干预:根据脑部CT扫描结果和伤者的症状,决定是否需要手术干预。 常见的手术包括开颅手术、清除血肿或减压手术。 2.血液和药物管理:保持伤者的稳定血压和血氧,根据需要进行输血,并使用适当的药物控制伤者的颅内压。 3.监测和观察:对伤者进行定期的神经系统评估,包括意识状态、呼吸、瞳孔反应等。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和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 4.家属支持和沟通:与伤者家属保持及时沟通,向他们提供伤者的状况更新和治疗计划。同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指导,帮助家属理解和应对困难情况。

重型颅脑损伤诊治指南主要内容

重型颅脑损伤诊治指南主要内容 该《指南>有十五章,第一章前言,后十四章对颅脑损伤诊治处理面临的14 个密切相关的问题,结合文献,分析评述,提出了指南性的处理意见(这是目前国外几份《指南>中最具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第二章创伤诊治体系与神经外科医师 1.在美国,每年有150000 人死于创伤,其中一半死于致命的颅脑损伤。同时每年10000 例脊髓伤。共有200000 人伤残。 2.要求神经创伤诊治规范化,从事创伤诊治的医师应具备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处理急诊、急救、监护和转诊决策的实践经验。 3.加强院前诊治对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对重型颅脑损伤应实施重症监护治疗,并有急诊内科、麻醉、技师、手术护士等急救科人员参与。由一名医师总负责,对颅脑损伤和脏器损伤积极诊治。 4.经规范化创伤诊治体系治疗的,死亡率降低。 第三章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复苏过程中神经外科处理方案

1.首要是迅速而充分的生理复苏。无ICP 增高、脑疝者,不需要应用控制ICP 的特殊治疗。有ICP 增高者,迅速进行过度换气、应用甘露醇等治疗。甘露醇应在足量的液体复苏后进行。重视避免低血压、低血氧。 2.是否应用镇静剂、肌松剂,应根据个体状况而定,肌松剂较长时间应用,有肺炎及败血症发病率增高的倾向,不要常规采用。但在无脑疮征象时,镇静剂、肌松剂可用于躁动的病人 3.伤后早期低血压、低血氧可增加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死亡率。低血压是以收缩压低于90mmHg 为界。低血氧指氧分压低于60nmlHg,早期采用升高血压的手段能改善预后。 4.采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 5.过度通气过度通气使脑血管收缩,减少脑血流以降低ICP。研究表明,颅脑损伤第1 日,脑血流量较正常人减少一半,因此,持续过度通气(Pa002<30mmHg) 有引起脑缺血的危险,并有可能使脑血管自主调节功能丧失,而且不能持续降低ICP。 6.脑外伤病人复苏的基本目标是恢复循环血量、血压、通气和通氧,不主张采用干扰这一目标的其他措施,如不适当的过度换气。 第四章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压及呼吸复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