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48例临床分析

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48例临床分析

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48例临床分析
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48例临床分析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11例分析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11例分析 【关键词】胃大部切除功能性排空障碍 Functional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after subtotal gastrectomy: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tiology,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FDGE)after subtotal gastrectomy.Methods 11 patients with FDG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1997 to May 2006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cured within 10~65 days by conservative therapy.Conclusion The main causes for FDGE may be the paralytic changes of gastric motility and anastomotic edema.Gastrointinal radiography and endoscopy are important diagnostic methods.Patients with FDGE can be cured by conservative treatments. [Key words] subtotal gastrectomy;functional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unctional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FDGE)是指胃大部切除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引起的胃排空延迟,

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16例分析

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16例分析【关键词】腹部手术胃排空障碍 胃排空障碍是腹部手术后,特别是胃大部切除术、胃癌根治术、结肠癌根治术等术后常见并发症。以往由于对胃排空障碍认识不足,常致临床医生错误判断和再次手术。因此,正确认识胃排空障碍并及时做出诊断和治疗,对减轻患者痛苦有着重要意义。我院于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共诊治胃排空障碍16例,经非手术治疗均恢复胃动力而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于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经腹部手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患者16 例,其中男10 例,女6 例。年龄:36~80 岁,平均年龄57.6 岁。 1.2 手术方式胃大部分切除术4 例、胃癌根治术7 例,结肠癌根治术2 例、肠破裂修补术1 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 型管引流术1 例、肠粘连松解术1 例。 1.3 治疗及结果 16 例病人胃排空障碍诊断明确后全部经非手术治疗,于术后6~15 d均恢复动力,痊愈出院,无1 例再手术,平均恢复时间为7.5 d,患者出院后未做随访。 2 讨论 2.1 术后胃排空障碍的病因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多见于胃的手术,但腹部其他手术亦可发生,本组16 例患者中涉及到胃的手术11 例(68.75%), 未涉及胃的手术5 例(31.25%)。目前其病因尚

不明确,一般认为是多种因素的作用的结果。涉及胃的手术胃排空障碍的发生,可能原因:(1)胃手术后失去幽门的防反流机制。(2) 内分泌激素参与胃、十二指肠蠕动功能,手术切除胃窦可导致内分泌激素不足,使胃十二指肠动力减弱[1]。(3)手术后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可有不同程度感染,使肠道麻痹。非涉及胃手术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发生可能与神经递质和调节因子、精神因素等相关。另外与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及电解质紊乱等因素相关,因此,胃排空障碍的发生是多因素导致的。 2.2 胃排空障碍的诊断患者腹部手术后,尤其上腹部涉及胃的手术,经数日拔除胃管,进流质或由流质改为半流质饮食后出现上腹部胀痛不适,伴恶心、呕吐出大量胃内容物,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胃肠减压抽出大量胃液,24 h胃液﹥1 000 mL,体格检查腹部饱胀、可有轻度压痛、有胃振水音,肠鸣音正常或减弱,均应考虑存在胃排空障碍的可能。但需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及时准确地与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2]进行鉴别。常规检查方法是胃镜及消化道造影,胃镜检查可见残胃无蠕动波,胃镜可顺利通过吻合口,X线检查表现为胃或残胃扩张,看不到胃肠蠕动波或24 h后有少量钡剂通过。 2.3 胃排空障碍的治疗 (1)一般治疗:采取禁食水、胃肠减压、静脉输液。TPN 或EN支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特别注意补充钾,使肠胃得行到充分的休息,另外3%高渗温盐水洗胃可消除残胃及吻合口水肿,利于胃排空。(2)药物治疗:采用促胃肠动力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胃复安、吗丁啉、红霉素、普瑞博思等,普瑞博思等。胃复安、吗丁啉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11例分析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11例分析 核心提示:【关键词】胃大部切除功能性排空障碍Functionaldelayedgastricemptyinga 【关键词】胃大部切除功能性排空障碍 Functional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after subtotal gastrectomy: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tiology,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FDGE) after subtotal gastrectomy.Methods 11 patients with FDG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1997 to May 2006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cured within 10~65 days by conservative therapy.Conclusion The main causes for FDGE may be the paralytic changes of gastric motility and anastomotic edema.Gastrointinal radiography and endoscopy are important diagnostic methods.Patients with FDGE can be cured by conservative treatments. [Key words] subtotal gastrectomy;functional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unctional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FDGE)是指胃大部切除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引起的胃排空延迟,是胃手术后常见的近期并发症之一。由于FDGE经保守治疗后可治愈,而若误遭再手术治疗则可导致病情加重,使恢复更趋缓慢。因此,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对避免盲目再手术,减轻病人痛苦有重要意义。我院自1997年1月~2006年5月,共诊治11例胃大部切除术后FDGE患者,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38~72岁,其中胃溃疡4例,十二指肠溃疡2例,胃窦癌4例,胃窦恶性间质瘤1例,术式:胃大部切除术(或远端胃癌根治术) BillrothⅠ式吻合4例,BillrothⅡ式吻合7例。 1.2 临床表 现本组11例患者术中均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术后3~5天排气或排便后,经口进食后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钝痛、恶心、呕吐。全组胃肠减压抽出大量胃液(800~2500 ml/d)。查体:上腹部饱满,可有轻度压痛,可闻及振水音,肠鸣音正常或减弱。11例均行稀钡或碘剂造影检查,见胃或残胃扩张,胃蠕动减弱或消失,造影剂排空延缓,无吻合口狭窄。8例胃镜检查示胃或残胃 扩张,无收缩及蠕动,黏膜及吻合口水肿,胃镜头可顺利通过吻合口及输出袢肠段。 1.3 治疗治疗措施包括禁食、胃肠减压,每天用3%盐水 洗胃,以减轻胃黏膜及吻合口水肿,全胃肠外营养(TPN),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胃液引流量大时,可运用抑制胃酸分泌药和生长抑素,运用促胃动力药,如胃复安、吗丁啉、红霉素、莫沙必利等,辅以针灸治疗。FDGE 的恢复常突然发生,1~2天内胃管引流量明显减少,即可拔除胃管,流质饮食。 2 结果患者于手术后10~65天恢复胃动力,其中3周内恢复7例(63.6%),5周内恢复10例(90.9%)。本组11例均为非手术治 疗而痊愈,无一例再手术。 3 讨论 3.1 FDGE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胃大部切除术后FDGE的发生机制目前还不清楚。目前比较公认的影

胃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诊断与处理

【关键词】胃手术后功能性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unctional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FDGE)是指胃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症状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亦称为胃瘫。是胃术后相对少见的近期并发症,易误诊为吻合口或输出袢的机械性梗阻,正确及时的诊治对避免盲目再手术、减轻患者痛苦有重要意义。本院自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胃手术224例,其中9例发生FDGE,发生率4.0%。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24例患者,胃良性疾病151例,胃恶性疾病73例。施行毕Ⅰ式112例,毕Ⅱ式98例,胃空肠吻合14例。术后发生FDGE 9例,其中男7例,女 2例,年龄32~68岁。其中毕Ⅰ式组发病2例、毕Ⅱ式组6例、胃空肠吻合组1例。 1.2 临床表现 2例患者术后第3~7天时,胃管内引流出的胃液>1000ml/d,夹闭胃管后即出现上腹饱胀、恶心、呕吐;4例于术后4~7d在拔出胃管、进流质饮食后1~2d出现上述症状;3例于术后第8~10天由流质改为半流质后出现上述症状。查体主要发现上腹部有轻压痛,振水声阳性,肠鸣音稍弱或正常,无气过水声。 出现症状后9例患者均经30%泛影葡胺造影发现残胃无蠕动,造影剂未通过吻合口;胃镜能顺利通过吻合口进入十二指肠或空肠,胃镜检查吻合口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残胃无蠕动或仅有微弱蠕动。 1.3 治疗及结果 予禁食、禁饮,持续性胃肠减压,温生理盐水洗胃,3L袋全静脉营养液行支持疗法,补充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纠正负氮平衡,间断输血、血浆。经胃镜置鼻饲营养管于空肠输出段或十二指肠远端进行肠内营养,每天滴入流质或瑞高(其为高代谢患者专门设计的肠内营养制剂),2例症状明显缓解,胃肠引流液明显减少,数日后胃功能恢复。6例患者使用红霉素7d,其中4例效果明显,2例无效。3例使用胃复安7d,10mg/d,静脉推注2~3次,胃排空功能恢复。4例患者应用西沙比利,均未见明显效果。 经手术综合治疗后,8例恢复,其中6例9~28d恢复,在第34天、第56天恢复各1例,平均22.4d。1例因并发严重肺部感染死亡。 2 讨论 FDGE的发病原因大多数学者认为与精神因素、术后腹腔感染、全身营养状况差、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食物、甚至药物等因素有关。结合本组资料,作者认为除以上因素外还与手术方式、迷走神经损伤、吻合口水肿等因素有关。主要是腹部手术后,由于胃肠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胃壁释放去甲肾上腺素或其他抑制性物质直接与胃肠平滑肌细胞膜上的α、β受体结合,阻止胃肠平滑肌中的副交感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从而抑制胃的肌电活动,延缓胃的排空[1]。此外,胃部分切除术切除了胃蠕动的最强部分,即胃窦及幽门,从而改变了胃动力;胃肠道的重建影响了胃肠机械活动的协调,从而造成胃肠道逆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西安市阎良区人民医院普外科(西安710089) 唐文龙 白 鹏 摘 要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排空障碍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423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423例中17出现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发生率4.0%。所有病例经保守治疗后7~35d内治愈。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发生是由综合因素引起的,术后胃肠道运动的改变及吻合口水肿可能为主要原因,而精神因素、高龄、营养不良、水电解质失衡、腹腔内感染则是诱因。胃肠道造影和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采取非手术疗法一般均可治愈。 主题词 胃切除术后综合征 病因学 胃切除术后综合征 诊断 胃切除术后综合征 治疗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uncti onal delayed gas2 tric em p tying,FD GE)是指胃大部切除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引起的胃排空延迟,是胃手术后常见的近期并发症之一。我院自1991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实施胃大部切除术423例,发生FD GE17例,现结合文献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423例胃大部切除(含远端胃癌根治术),其中男230例,女193例;恶性病变163例,良性病变260例;急诊手术148例,择期手术275例;B2I式90例,B2II式333例。术后共发生FD GE17例(4.0%,17 423)。男8例,女9例。年龄23~65岁,平均52.5岁。按手术方式分: B2I式2例(2.2%,2 90),B2II式15例(4.5%, 15 333);按原发病性质分:恶性病变术后10例(6.1%,10 113);良性病变术后7例(2.5%,7 260);按手术时机分:择期手术10例(3.6%,10 275),急诊手术7例(4.7%,7 148)。 2 临床表现 17例手术后3~8d恢复胃肠功能,停止胃肠减压,进流质或由流质改为半流质饮食1~4d后,出现上腹部饱胀、恶心、呕吐及顽固性呃逆,呕吐物为大量胃内容物及少量胆汁,呕吐后症状可暂时缓解。胃肠减压量800~2000m l d。有2例则出现夹闭胃管后即感上腹部饱胀、不适、恶心呕吐。查体均发现左上腹饱满,轻压痛,多有振水音,肠鸣音减弱或正常。全部病例行稀钡或36%泛影葡胺造影检查:见残胃扩张无力,胃蠕动减弱或消失。造影剂排空延迟,延迟期间反复透视观察,扩张的胃囊袋内的造影剂有滞留或仅见少许点线状造影剂通过吻合口进入输出肠段。14例行胃镜检查:可见胃内有大量液体残留,吻合口均有不同程度水肿,多见胆汁返流。胃镜均能顺利通过吻合口进入十二指肠或空肠输出袢。 3 治疗及结果 本组17例均经保守治疗而治愈。持续7~35d,平均19.6d。治疗措施包括:①有效持续的胃肠减压,3%盐水洗胃,以减轻残胃和吻合口的水肿。②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③加强营养支持,间断输血、血浆、白蛋白等,补充各种维生素。④应用胃动力药。⑤3例行肠内营养(EN)支持治疗。 讨 论 1 FD GE的发生率 胃大部切除术后FD GE的发生率国内多数学者报道为0.6%~7. 0%1,国外报道在5.0%~7.0%左右2。本组423例中有17例出现FD GE,发生率4.0%,与文献报道相近。其中B2II式、恶性病变、急诊手术、女性病人的术后发生率明显高于B2I式、良性病变、择期手术、男性病人术后发生率,说明该病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 2 发病机制 本病的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余佩武等3认为该病的发病往往由综合因素引起:①手术创伤、手术时间长、胃壁挫伤较重、腹腔温、湿度变化以及术后腹腔内感染等。②迷走神经主干损伤,使胃处于无神经支配的低张力状态。

胃排空障碍的识别和治疗

胃排空障碍的识别和治疗 胃排空障碍(delayed gastric emptying,DGE)是排除机械梗阻后的胃排空延迟,亦称胃瘫。国内报道术后发生率为1%-10%,国外报道为5%-13%,近年有增多趋势[1]。 DGE术后发生者称为PGS(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 危险因素包括:≥65岁、糖尿病史、术前低蛋白、焦虑、手术时间≥150min、腹腔感染等。危险因素数目与PG S发生成正比,危险因素增至4个时,PGS发生率达21%[2]。Whipple手术后PGS发生率为27.7%[3]。未手术者,也可发生DGE,老年人发生率更高,但关注较少。有报道认为“反流性食管炎[4]”以及“化疗后的剧烈恶心呕吐[5]”与DGE有关。 DGE诊断标准未统一,国内常用标准[5]:①排除机械性梗阻。②胃流出量每天>800ml超过8天。③无水电解质、酸碱失衡。④排除基础病如糖尿病、结缔组织病。⑤未应用影响平滑肌收缩的药物。用放射性核素“Tc”标记的低脂饮食测定胃排空时间法,简便、无创、可定量,是国外认为的诊断金标准[6]。 老年人容易DGE的原因:①胃主动蠕动减退(胃电-蠕动节律减慢减弱、胃壁内Cajal间质细胞-平滑肌细胞退变[7]);②胃被动运动减少(食欲、食量下降、胃液减少、食糜对胃的刺激减少,肢体活动缓慢和减少);③其他如嗅觉障碍、脑肿瘤、淡漠焦虑、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 DGE的治疗:保守Vs.手术:多数经保守治疗痊愈,无并发症者应避免手术。保守治疗包括[8]:①减轻胃负担。②维持内稳态。③等渗盐洗胃。④控制基础疾病。⑤胃动力药物。⑥小剂量激素。⑦中医药针灸。⑧胃镜、碘造影。⑨营养是关键。保守治疗常需数周甚至数月,故营养治疗很关键。 E N Vs. PN Vs. (EN+PN):PGS后,通常小肠和结直肠的功能 营养策略:① 无障碍,故可在空肠EN,但应注意过高的脂肪制剂可延缓PGS恢复[5]。EN有诸多优点,推荐以EN为主,不足部分PN补充[9]。② E N途径选择:(鼻胃管+鼻肠管)Vs. PEJ 管:DGE者常需鼻胃管进行胃内减压, 常需鼻肠管EN。若两鼻腔均有导管, 增加鼻咽不适、咽部溃疡、食道返流,误吸肺炎等。PEJ可同时进行胃减压以及EN,一管两用[10]。③鼻肠管的放置方法:X线下留置[11]Vs. B超下留

胃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28例分析

胃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28例分析 【关键词】胃切除术残胃排空障碍 残胃排空障碍是胃切除术后早期出现的一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胃肠动力减缓引起的残胃排空食物延迟。本研究病例全部采用非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 2000年5 月—2006年5月收治28例患者,男18 例,女10例,年龄23~85岁,平均54.6岁;胃癌 19例,胃溃疡5 例,十二指肠溃疡4例;28例患者均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胃癌根治术D2 10例,胃癌根治术D2+ 5例,胃癌根治术D3 4例,单纯胃大部切除9例;毕Ⅱ式胃肠吻合18例,Roux-Y胃肠吻合10例。术前4 例合并糖尿病,2例合并心脏病。28 例患者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后进流质饮食,2~5 d出现腹胀、恶心、呕吐,呕吐物为宿食及胆汁。胃引流量>800 mL/d,持续10 d以上。X线钡餐或泛影葡胺造影提示均有不同程度的胃潴留,残胃扩张,胃壁无蠕动或蠕动微弱,造影剂呈线状或漏斗状通过吻合口。25例行胃镜检查均能通过吻合口,排除了机械性梗阻,其他3例未做胃镜检查。25例胃镜检查患者20 例吻合口水肿,呈慢性炎症反应,5例炎症反应轻微。 1.2 治疗方法28例患者均采用非手术疗法治疗,治疗措施包括:禁食,胃肠减压,高渗盐水灌洗,补液,全肠外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应用胃肠动力紊乱的药物等。 2 结果

28 例患者7~10 d开始缓解,12~25 d全部治愈,腹胀消失,恢复正常饮食。 3 讨论 残胃排空障碍由多种原因引起,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胃肠壁“泵衰竭”。与“心功能不全”相似,胃肠壁也存在神经性或肌源性无力,以致胃窦收缩的振幅降低和(或)频率减少,其基础则是胃电节律的失常。2)胃肠抑制性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手术通过各种途径激活胃肠抑制性交感神经反射系统,不仅可通过抑制胃肠神经丛的兴奋神经元,抑制胃动力,还可以通过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儿茶酚胺直接与胃平滑肌细胞上的α和β受体结合抑制平滑肌细胞收缩,这是产生术后残胃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1]。3)手术因素。手术切除了胃窦和幽门部的蠕动起搏点,减弱了胃排空能力;而复杂的胃肠道重建过程影响了胃肠电机械活动的协调,甚至造成胃肠道逆蠕动。手术中的污染或吻合口缝线渗漏引起了局部性肠麻痹和运动功能失调也是引起胃排空延迟的原因之一[2]。4)胆汁反流影响残胃功能恢复,加重吻合口水肿,是毕Ⅱ式胃肠吻合发生残胃排空障碍的原因之一。5)迷走神经损伤,影响术后胃张力的恢复。6)饮食改变使术后禁食的胃不能适应,25例患者术后进食2~5 d发病,考虑与此有关。7)术前存在易致残胃排空障碍的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本组4例合并糖尿病,2例合并心脏病,术后均发生残胃排空障碍。8)胃肠肽类激素如胃泌素、胰泌素、酸调理素、血管活性肠肽等分泌及调节功能在手术后受到影响,导致残胃排空障碍[3]。9)

表1.胃动力障碍的临床表现胃排空延缓胃排空过快

表1. 胃动力障碍的临床表现 胃排空延缓胃排空过快 恶心焦虑 呕吐虚弱* 胃胀头昏 早饱感心动过速* 上腹疼痛出汗* 烧心面色潮红* 食欲缺乏意识模糊 体重减轻厌食 * 症状在进食后快速发生(两小时内) 3.1.胃动力不足的原因 胃轻瘫或胃排空延缓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下所述: ?器质性:最主要的是胃幽门梗阻,主要是由于:幽门部的消化性溃疡、恶性肿瘤或幽门肥大性狭窄。 ?功能性:内分泌因素如糖尿病导致酮症酸中毒(一种可导致胃滞留的急性代谢紊乱),糖尿病胃轻瘫-胃排空延缓(由胃弛缓导致。长期 糖尿病的一个合并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电解质失衡(低血钾,高 血钙) ?胃手术后:如消化性溃疡的手术治疗,即迷走神经切断术或局部胃切除术,都会导致胃排空延迟。 ?酸性消化性疾病:如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慢性胃炎及非溃

疡性消化不良(NUD) ?精神性因素:如厌食症 ?药物性因素:一些药物可以延缓胃排空,例如阿片类镇痛药,抗胆碱能药,抗抑郁药,左旋多巴,肾上腺素能药如沙丁胺醇,洛哌丁胺, 乙醇等。 ?原发性胃轻瘫:胃轻瘫的典型症状,时常与发生于健康人群的感冒样疾病或病毒性胃肠炎相关 3.2.胃动力不足引起的常见胃肠功能障碍性疾病 3.2.1.胃炎 幽门括约肌完整性的破坏或胃窦和十二指肠球部的联合动力缺失,都可能会引起十二指肠内容物(肠道酶、胰酶及胆汁)反流到胃(十二指肠-胃反流)。反流到胃的胆盐会破坏胃粘膜并引起胃炎(萎缩性胃炎)。促动力药物具有促进胃肠动力的作用,增加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及防止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由此可以缓解胃炎症状。 3.2.2.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或不消化)通常用于描述与食物摄入相关的各种症状。消化不良的症状包括上腹部饱胀、不适,烧灼感或疼痛,通常伴有嗳气、恶心、呕吐及食欲降低。消化不良可由胃肠道疾病(消化性溃疡、返流性食管炎、肝或胰腺功能障碍等)或其他脏器疾病引起,如充血性心力衰竭、肺结核病等。尽管如此,消化不良患者通常没有系统性疾病或任何通过x线或内镜检查发现的胃肠道器质性病变。这些患者的消化不良被称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或功能性消化不良。但有人提出部分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患者会有显微镜下的粘膜损坏导致胃酸反流至粘膜而引起疼痛,这些患者可能会有胃酸分泌过多。胃窦动力或胃排空障碍会加重部分患者的症状。可以用抑酸药物和或促动力药物治疗,提高胃排空率。

上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32例临床分析

上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32例临床分析 作者:马兴久耿振宏李德春【摘要】目的探讨上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的病因、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0年1月~2005年1月上腹部手术后出现的32例胃排空障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均发生于腹部手术后4~12天。全部病例经非手术治疗于术后14~35天均恢复胃动力痊愈出院,平均恢复时间为17.8天。结论上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是多因素的,诊断手段主要靠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采取非手术疗法可治愈胃排空障碍,避免再次手术。 【关键词】胃排空障碍;上腹部手术 Clinical analysis of functional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after epigastrium operation of 32 patients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tiology,mechanism,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FDGE) after epigastric zone operation.Methods From January 2000 to January 2005,32 cases of FDGE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FDGE usually occurred in 4 to 12 days after epigastric zone operation.All patients were recovered within 14 to 35 days by conservative therapy.The mean recovered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的预防及处理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8年 第31卷第6期Journ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Vol.31No.62008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的预防及处理 王建良,邱志强 (通州市中医院外科,江苏通州 226300) 摘要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对1994年2月至2004年2月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胃排空障碍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患者胃瘫发生于术后5~10天。全部经非手术治疗15~36天治愈,平均恢复时间24天。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是胃手术后的近期并发症,Billroth Ⅱ式吻合后易发。其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应以预防为主。确诊后采用非手术综合治疗多可治愈。 关键词 胃大部切除术;胃排空障碍;预防;处理 中图分类号R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669(2008)6-0632-02 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 OF GASTROPARESIS AFTER GASTRECTOMY Wang Jianliang ,et al Depatment of Surgey ,TCM Hospital of Tongzhou City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ophylaxis and treatment of gastroparesis after gastrectomy.Methods:Clinical material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in 8cases of gastroparesis after gastrectomy.Results :The gastro -paresis occurred 5~10day after operation.The gastric motility usually restored to nomal in 15~36days postopera -tively after non-opeative treatment ,the mean recovery time was 24days.Conclusion:Gastroparesis after gastrecto -my was a short-term complication;It was more frequent in patients after a Billroth Ⅱtype gastrojejunostomy.Its e -tiology is various ,and prophylaxis must be emphasized.Reoperation should be avoided. Key words Gastrectomy ;Gastroparesis ;Prophylaxis ;Treatment 作者简介:王建良(1949-),男,副主任医师 胃排空障碍是指胃手术后非机械梗阻引起的残胃无力,排空延迟的胃动力紊乱综合症。近几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主要治疗手段为持续胃肠减压,营养支持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回顾我院自1994年2月至2004年 2月间出现胃瘫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从预防 及治疗方面进行探讨。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院10年间共行胃部手术334例,胃良性疾病 183例,胃恶性疾病151例,术后发生胃瘫8例,其中 男性6例,女性2例,胃癌根治术后7例,全部为Bill -roth Ⅱ式,胃溃疡1例,为Billroth Ⅰ式。本组患者发 生胃瘫的平均时间为术后5~10天,表现为胃肠减压量大于800ml/d,夹闭胃管后出现上腹部饱胀,伴有恶心呕吐。行上消化道碘剂造影发现残胃无蠕动,造影剂未通过吻合口,两周后行胃镜检查,胃镜能顺利通过吻合口,吻合口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6例患者行胃镜反复进出吻合口刺激后胃肠减压量明显减少,患者自觉症状好转,夹闭胃管后进食流质无腹胀呕吐症状。 1.2治疗及结果 给予禁食、持续胃肠减压,用温盐水洗胃,静脉 营养补充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辅以中医针灸疗法等。全组8例均经非手术治疗15~36天治愈,平均恢复时间为24 论著 63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