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尼采论悲剧精神

尼采论悲剧精神

尼采论悲剧精神
尼采论悲剧精神

大自然的星空,群星灿烂。那最早闪现的,未必是最亮的星宿。有的星宿孤独地燃烧着,熄灭了,很久很久以后,它的光才达到我们的眼睛。

---- 题记

尼采论悲剧精神

《悲剧的诞生》(1872)是尼采(Friedrich Nihelm Nieazsche,1844-1900)的第一部作品,也是尼采主要的美学著作,这本书在现在至少有三个中译本,但并不好理解,权威的《尼采全集》的主编、意大利学者阔里也认为,《悲剧的诞生》发表一百多年了,从历史批评的眼光来看,它仍是一部极神秘的作品,因为在本书中,希腊祭师处处都接过了理性的语言。

尼采的全部思想是从希腊两个艺术神---日神和酒神引申出来的,他把它们比喻成梦境和醉境两个完全不同的状态。在梦境中,人们暂时忘却现实世界的苦难,可以随心所欲地去编织美丽的幻境,为自己创造出一个远离现实苦难的美妙世界。希腊人用日神来表达梦境,与痛苦的现实相反,日神是光明之神,它表现了更高、更美、更完善的世界。严格的界定,对无节制的激情的遏制,充满宁静的智慧,都是它的特征。日神就是“个体化原则”的壮丽神像,正是靠着这种“个体化原则”,艺术家创造出丰富多彩、绚丽无比的世界,雕塑、史诗以及一切叙述文体的艺术就是日神艺术。

然而,梦境毕竟是幻象,是虚假的存在着的,人们不愿意永远沉缅于这一虚假的梦境之中,他渴望摆脱幻象,把握世界的真实本质。于是人们从幻象中苏醒过来,进入另一种状态,这就是迷醉状态。在这种状态中,神与人的界限冰消瓦解,日神式的自我主体消失了,人完全处于一种忘我境界之中,个体化原则遭到彻底破坏。人失去了自我意识,理智也不复存在,个体全然汇入人群体之中,与神秘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从而感受自然那永恒的生命力,获得不可言状的快感。不管现象如何变化,事物基础中的生命仍是坚不可摧地充满快乐,这就是酒神的境界,酒神艺术不是以美见长的日神式造型艺术或史诗,而是音乐,靡靡天籁之音。

日神艺术是梦境世界,它创造个体,是对人生痛苦的一种解脱;酒神艺术是迷醉现实,它消灭个体,是对大自然神秘统一性的感知。这两种力量都从大自然中生发出来,是艺术发展的深层动力。受它们支配,艺术家不是日神史的梦想艺术家,就是酒神式的沉醉艺术家,希腊悲剧就是从这两种艺术的结合中诞生的。一般认为,“合唱”是悲剧的启蒙,尼采认为它就是原始悲剧。在他看来,合唱实际上是自然精灵的人为再现。紧裹在层层文明罩衣里的希腊文明人把自己装扮成自然精灵,从而忘却自己本来的身份,国家和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一切鸿沟都让位给一种超强统一的情感,它将人引回自然的心房,文明人变成自然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进

入酒神状态,感受自然那无穷无尽的生命力,从中得到一种形而上学的安慰:无论现象界如何地变迁,生老病死,但生命力是永恒的,是不可摧毁的。个体可以被摧毁,但主宰着芸芸众生的生命力却永世长存。萨提儿目睹了酒神被撕裂的情景,却把痛苦化作歌唱得对象,使人忘却现实世界,在迷醉状态中直达自然之底蕴。此后,合唱的职能被扩大化了,为了使人们更过地去体验酒神状态,合唱队中引入了情节、舞台形象、对白、臵景等日神因素,酒神与日神第一次结合起来,尼采宣称,根据这一认识,我们可以将希腊悲剧理解为不断在一个日神画面世界中得到宣泄的酒神合唱。在其中,日神只是为艺术服务的手段,是为酒神智慧服务的。随着这种“低级阶段”的原始悲剧的进一步的发展,各种戏剧表现手段日趋完善,人们开始将神作为真实存在表现出来,不再诉诸想象,而是诉诸视觉,于是出现了本来意义上的悲剧。合唱的任务就是将观众的情绪激动起来,达到酒神状态。这样,当悲剧主人公出现时,观众们看见的并不是挂着面具的角色而是从自身迷醉产生出来的形象,就是说情绪是酒神的,场景却具有日神特征。

尼采认为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代表的是希腊悲剧的黄金时代,但再往后,悲剧就被苏格拉底的乐观主义、理性主义和辩证法扼杀了。在苏格拉底看来,运用理智探究自然的奥秘是人类唯一崇高的任务,不是建立在理性基础知识

之上的一切都应毫不犹豫地予以抛弃,思维之网从此将人类缠住。在苏格拉底主义的进攻下,悲剧土崩瓦解,被强迫附丽于辩证法的树干上成为知识的附庸,终于窒息而死。

尼采在他的《悲剧的诞生》里高度评价了叔本华,但他们之间的分歧才是更重要的,这一点直接导致了后来尼采否定了叔本华。在尼采看来,生命意志固然总是与痛苦相伴,但酒神精神却使我们尝到了生之快乐,一方面我们认识到世界上万事万物都要经历痛苦的毁灭过程,另一方面,我们却又感到世界意志强烈的创造欲望,一切现象都必须毁灭,以便世界意志在不可遏制的生命冲动中去创造,去更新。与叔本华认为悲剧使人放弃生命欲望相反,尼采则强调悲剧给世界带来希望,不甘心悲观绝望。尼采从此提炼出他的“艺术的形而上学”,为了肯定世界和人生,他诉诸艺术,只有作为一种审美现象,人生和世界才显得是有充足理由的,艺术是生命的最高使命和生命本来的形而上学活动。从理性的眼光看,人生必然毫无意义,但从艺术的角度看,整个世界就是另外一种景象。

日神精神教人留在外观,不去追究世界和人生的真相。尼采否定苏格拉底以降的“理念”观,确认只有一个世界,它就是我们生存与其中的永恒的生成变化,这个世界对个体的人来说是残酷而无意义的,悲观主义确实是真理,然而真理并非最高价值,艺术比真理更有价值。面对冷酷的世界,

我们应当自觉地抱有一种审美的人生观,用艺术的“谎言”来掩盖某些可怕的真理,把人生艺术化,赋予生活以价值,创造出新的欢乐。真理是丑的,我们有了艺术,只是靠着它才没有毁灭真理,艺术是生命的最高使命和生命本来的形而上学活动。

艺术不仅仅是“谎言”,酒神精神就是破除外观的幻觉,与本体沟通,本体就是世界和人生可怕的真相。肯定生命,就要肯定必然包含的痛苦和毁灭,意志通过毁灭个体化世界来解救自身,这就是酒神艺术的永恒现象。现实的苦难化作审美的快乐,人生的悲剧就化作世界的喜剧。酒神精神完全是人的非理性活动,它超越了理性的疆界,以活活生生的、具有无限可能性的人生为对象,只有在审美目光的注视下,被理性窒息的生命才重获生机,变得有血有肉,光彩夺目。审美就是对生命的肯定,日神的美感是把生命力的充盈投射到事物上的结果;酒神的快感是更强大的生命力敢于与痛苦及灾难向抗衡的胜利感。总之,个人应该注定成为某种超个体的东西,他必须忘却死亡和时间给个体造成的极度恐惧。个体是有限的,终不免一死,但隐藏在万物背后的生命力却是无限的,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和束缚,使人类的总体永恒地生育发展,这也是尼采“超人”和“强力意志”的本意。因此,尼采意义上的美与传统美学是不同的,没有自在的,外在的美,美是人的自我肯定,只有人是美的。同时,

他反对康德以来的审美静观,而主张美在人以全意志意欲的地方,美是强力的形象显现。

基于这种悲剧意识,尼采展开了对现代文化的批判。他以“上帝死了”意欲概括了资产阶级传统价值观念的崩溃--基督教欧洲文明的危机,“上帝”是整个世界秩序的保证,它的死昭示着虚无主义的来临。现代人已经远离了人生的根本,贪得无厌、饥不择食的求知欲的世俗倾向恰恰暴露了内在的空虚和贫乏。追究悲剧的诞生是为了召唤悲剧的再生,尼采认为导致希腊悲剧死亡的苏格拉底是“理论人”的原型,此后的欧洲即为“理论人”及科学所统治,把用最高知性武装起来的、为科学服务的理论人作为思想。理论人相信自然是可以被我们人类所穷尽的,可以用知识编织整个世界的图景,而用知识去探究自然是人类的最崇高的职志。然而,尼采认为,这种不断的、无休无止的追求必定会陷入绝境,认识需要一种新的形式,这就是悲剧认识。如果说在初级阶段,对知识的无限追求呈现为反艺术的特征,酒神精神在它的威力下荡然无存;那么在科学陷入死胡同时,它又需要艺术来解救它,于是冥冥之中燃起了新的希望。悲剧复兴的历史条件已经形成,尼采兴高采烈的宣告,酒神精神正在我们的时代逐渐苏醒,苏格拉底主义行将麻木,埋葬者就要被埋葬。瓦格纳歌剧就是酒神精神的继承者,伟大的德国精神将承担起挽救现代文化的使命。既然希腊人在意识到人生的可怕之

后仍然可以凭借悲剧而愉快地生存下去,那么现代人怀抱悲剧精神也就不会因为虚无主义的到来去死、去疯狂。

美是对人的一种肯定。这里的人并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人。人,在这里有两层基本的含义。一、初人。初人并不是生物学或考古学意义上的第一个人或一类人。那初人是什么意思呢?我认为,初人应当这么解释:天地初开,万物资始,天以阳光、雨露、空气来滋生并润泽万物,而初人便在其中。尼采在《悲剧的诞生》里提到的日神形象,实际上就是初人,是对初人进行抽象思维的结果。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尼采把日神比喻为梦境,在梦境状态中,人们可以远离人世间的一切苦难而生活在一个无忧无虑的美好的世界里;在初人的世界里,当然,所有的人也都是初人了,人们同样可以生活得无拘无束,初人可以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去随心所欲的编织美丽的童话并快乐地畅游其中。日神形象跟初人状态大有相似之处。不过,值得我们注意的一点就是,不管是日神形象,还是初人状态,在肯定这两者之前。就已经肯定了大自然是美的,而且这种美也是存在的。(不管是具象存在还是抽象存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美是对初人的一种肯定;

二、终人。终,是终结之意。终人,当然不是指在人类行将走向灭亡之前的那最后一个人或是一批人,不是指终极意义上的人。那终人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按照我的理解,在个人或个体的存在的终极意义终结之后,便为终人。实际上,终

人是人中人,是超越了的人,用庄子的话讲就是出世之人,那什么是出世呢?庄子在讲到出世与入世的关系时曾经说到:出者,入也。入的深了,也就出去了。所以,终人是表达了这么一种意思。我们不难发现终人与尼采笔下的酒神形象颇有相似之处。可以说,酒神形象是对终人高度抽象以后的结果。尼采把酒神形象比喻为醉境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就是神。人的自我意识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总体意识的存在。总体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成为一个小自然,也就是中国古人讲的小千世界。而终人实际上也表达了这么一种内涵。终人超越了世界的一切喜怒哀乐(超越本身首先必须承认存在,因为没有存在,超越就没有出发点,而没有出发点就无从出发,无从出发就无法超越),而最终达到了古人讲的物物而不物于物的永恒境界,实际上也就是酒神境界。美是对日神与酒神的肯定,也同样是对初人与终人的肯定。所谓定,就是定义,解释,对某事有所断定,肯定就是对某事持积极、赞赏之意。不过,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日神(初人)与酒神(终人)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存在。由于多种多样的选择可能性的存在,更加注定了日神(初人)状态的不稳定性;而酒神(终人)由于其采取了超然物外的态度,却可能获得永恒的价值存在意义。

分析尼采的“超人”形象特征

分析尼采的“超人”形象特征 ——读《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摘要:《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以下简称《如是说》)讲述的是查拉图斯特拉经过10年隐居后,返回人群中宣扬“超人”精神的故事。“超人”意味着“人是一种应该被超越的东西”,他用自由与强烈意志来超越自我、否定自我,意图重塑世界。本文探寻“超人”的特征,认为有以下四个:超越性、坚强意志、否定性和自由。 关键词:超人超越性坚强意志否定性自由 查拉斯图特拉30岁离开家乡和家乡的那个湖泊,来到山里。他在山里安享自己的智慧与孤寂,10年乐此不疲,但最终他的心情起了变化——一日早晨,他伴随朝霞起身,迎着太阳走去……①他决心下山,将光明带到人世。这种光明是什么呢?就是“超人”!“超人”是什么?是海洋,是大地,是闪电?不少学者希望得出一个“‘超人’是什么”的定论,但尼采在《如是说》中并没有明显地谈及。很多学者对“超人”形象的归纳是采用否定法的。我无法总结出何为“超人”,但通过对《如是说》的阅读,我想“超人”具有以下特征: 一、超越性 人是一种应该被超越的东西。②“对人而言,猿猴是什么?一种可笑的动物,或一种痛苦的羞耻。对于超人而言,人也是可笑之物,或痛苦的羞耻。”③在《论战争和战士》中,尼采提到,对于“‘你应该’听起来比‘我要’舒服”④的士兵而言,他们的最高思想应该是:人是一种应当被超越的东西⑤。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是一座桥梁,而非目的。⑥人只有超越了自己才可以蜕变成超人。在尼采看来,“人是桥梁”,是一座不断超越过去,通向未来的桥梁,人生的过程是变化不息的,人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不断地自我肯定,自我超越,在进程上,不断地由过去走向未来。宣告“上帝已死”的狂人尼采认为,人并不听命与上帝的安排,不存在着既定的命运,命运就是超越,超人也在自我的不断奋斗与选择中走向澄明。 ①尼采[著],黄明嘉[译].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2:3. ②尼采[著],黄明嘉[译].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2:6. ③尼采[著],黄明嘉[译].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2:6. ④尼采[著],黄明嘉[译].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2:45. ⑤尼采[著],黄明嘉[译].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2:45.

试论尼采的权力意志

试论尼采的权力意志 摘要 尼采是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唯意志论者。他在叔本华唯意志论哲学思想的基础上,进而发展为权力意志论者,他的这一主张又被后来的存在主义哲学家所承继。他的哲学主张,在他活着的时候并没有引起哲学界的注意,然而在他去世后,却成为一种很有市场的思 想潮流,尤其是当代,在西方世界的影响很大。他在继承批判叔本华“生存意志论”的基础上认为事物的生存意志除了求生存以外,更重要的还在于求权力、求强大、求优势、求自身超越,真正的权力意志将对生命的肯定作为新的价值原则而建立,从而体现出它的创造性,因此在尼采哲学中,权力意志是一切事物的本质,一切事物无不是权力意志的表现。因此只有准确把握权力意志论,才能真正理解尼采哲学。 关键词:尼采;权力意志 尼采的权力意志论哲学思想,是受古希腊古典文学、美学的影响而萌生,吸取了叔本华唯意志论思想,在批判一切,重估一切,否定理性主义,否定上帝的存在中逐渐形成的。尼采为了寻求人的本来面貌,放弃了对音乐的爱好而专门从事哲学研究。他研究了叔本华《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这本书。书中叔本华把世界形形色色、五彩缤纷的表面东西称之为表象,世界的运动变化都是由意志决定的,“世界是我的意志”。大自然中的一切全都是意志客体化,是我们直观到的意志活动。他认为意志就是不能遏止的盲目冲动,就是欲求。它所欲求的就是生命,一是维持自己的生存,二是繁衍后代,也就是延长自己的生命。所以他说的意志又叫“生命意志”。生命意志的本质就是痛苦,人生比作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来回摆动的“钟摆”。他的唯意志哲学走上了一条从肯定人的生命意志而滑向消极人生的路线。尼采以叔本华的生命意志为出发点,加以改造、引伸、扩张,认为意志的无限延伸和尽头就是权力。他接受了世界运动和变化发展都是由意志决定的观点,用意志来对世界各式各样的事物和现象作出解释。但是,他又不同意叔本华把意识作为消极无为,人在意识面前是顺应、否定、放弃的消极求生意志。他认为,人生痛苦是无法避免的,但是人们利己的生活意志在现实世界中很难得到满足, 而要消除痛苦,不能采取逃避的办法,而要加强自身的权力,超过一切弱者,使白己成为自己的主人。 尼采说,生命的本质是意志,它本来就是一种自我的意欲,一种本能的冲动和创造的力量,能够自我创造,自我扩张。他所谓的“权力”指的就是“征服”,支配和奴役他物的力量,是说生命具有自我扩张的能力。同时这里的权力是广义的,它指的是人不断地改善、扩大、增长、超越自身的生命力,而不是仅仅归结为追求政治权力的的意志。“权力意志”具有迷惑性,所以它也被翻译为“强力意志”。 尼采的哲学是乐观的,他倡导积极向上不断进行创造性活动的人生。尼采的哲学是浪漫的,在他看来,人生可以是荒谬的、渺小的、艰辛的,但应该是真实的、自强的、任意的,因此是充满欢乐的。尼采主张一种积极奋发的人生,强调人不应该成为环境的奴隶,不应满足于“已经如此”的状态,而应该努力去追求和实现“应该如此”的存在。因此,权力意志是一种生命的创造力量,不断地克服困难,要不断地扩张和超越自己,这种力是生生不息的。尼采始终站在高处,他对自己没有恶感,也从不与人产生敌意,甚至从未惩罚学生。不惩罚学生据说是因为最懒惰的学生对他的课程也会“变得用功起来”。尼采是一个精神的强者,他“怀疑一切不自私的倾向及亲切友爱”的表示,他觉得那是“衰弱的象征”。他认为克服怜悯

尼采悲剧哲学中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

尼采悲剧哲学中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从美学角度看,《悲剧的诞生》既是关于古希腊悲剧起源、毁灭与再生的艺术史专著,又是关于艺术本质的艺术哲学专著。不过,尼采之所以关注古希腊悲剧,主要不是出于历史的兴趣,而是出于他本人理解艺术的现实需要。他在书中所提出的“日神精神”、“酒神精神”、“苏格拉底精神”三个基本概念,不只是用于分析某种历史现象,而是用来理解艺术本身的。尼采从人生的需要角度理解艺术,强调艺术是人得以生存下去的最基本的、乃至唯一的手段。他强调只有作为审美现象,生存和世界的存在才具有了一种永恒的、充分的理由。尼采的《悲剧的诞生》在美学上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一种反抗悲观主义的悲剧人生观。这种人生观主张用艺术的方法,将人生的苦难、病态、荒诞转化为激励人们勇敢地面对现实,勇敢地生活下去的强化剂。尼采的这种悲剧人生观对其后的现代主义作家的文艺创作有着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在卡夫卡、加缪、乔伊斯、萨特、艾略特等现代派作家的作品中,我们可以一再看到这种悲剧人生观的影子。其次,从哲学角度看,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所关注的两个主要问题,在他后来的思想发展中始终占据着中心位置。一方面, 尼采对生命意志的酒神哲学的热情肯定演化为他后来的权力意志理论和超人学说。酒神精神一直是尼采哲学的主角,他的权力意志、超人、查拉图斯特拉都只是酒神精神的化身。另一方面,尼采对苏格拉底主义的批判,后来扩展和深化为对欧洲整个传统形而上学的全面批判(两千年以来,欧洲的传统形而上学一直以柏拉图的世界二分模式为范型),以及对基督教道德的批判,对一切价值的重估。因此,可以把《悲剧的诞生》看做是尼采的主要哲学思想的诞生地, 从而,期望从中能够发现帮助我们正确解读他的后期哲学的密码。 尼采的《悲剧的诞生》,其悲剧的起点就在于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其核心就在于日神与酒神的结合。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日神和酒神之间的区别。在希腊神话中,日神和酒神都是主神宙斯的儿子。阿波罗是太阳神、射神、音乐神、医神等,据说也是普罗米修斯所说的惊天秘密中将取代宙斯的人。所以,他所代表的是“官方”的、“正统”的、崇高静穆的、理性克制的,像太阳一样稳定、威严、温暖的艺术形象。并且由于阿波罗在雕塑、绘画等方面的重大影响,尼采将日神作为造型艺术如雕塑、绘画等的代表。酒神狄奥尼索斯(Dionysus),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神抵,又为水果、蔬菜之神。他从宙斯的大腿中生出来的,因此他的出生中就带有狂诞的因子。在古希腊色雷斯人的仪式中,他身着狐狸皮,据说象征着新生。而专属酒神的狄奥尼索斯狂欢仪式是最秘密的宗教仪式。酒神的祭祀仪式时,人们聚集在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期末考试复习题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期末复习题 1.阐述精神三变(尼采)理论的哲理。 答:尼采“精神三变”讲了三个关于骆驼、狮子、婴儿的故事。 (1)以三种生物骆驼、狮子、婴儿来譬喻人类精神的变化。他认为,精神会由骆驼变成狮子,再由狮子变成婴儿。骆驼,具有忍辱负重、意志强健有力、忍耐考验的特点;狮子,具有反抗的特征,是权力、威严、刚毅的象征;婴儿,有着超越,无欲望,无忧愁,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创造力的特点。 (2)这三个故事充满了哲理:在起步的人生过渡阶段,一定要有坚韧、朴实,像骆驼那样忍辱负重的精神;当人生步入到具有一定权力阶段的时候,一定要十分辨证的运动,就应该转向婴儿的精神,创造一个完美的境界。 (3)作为一个现代大学生,怎么对待毕业后的就业?要点:不易跳槽;把握“精神三变”的精神特点。(卢梭: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2.为什么说痛苦是人的一种财富? 答:(1)尼采认为,人生的痛苦是生命不可缺少的部分:“人类对生命的观察越深,对于受苦的观察就越深。”他说,人生就是一个过渡,像钟摆来回摆动;生命是一条毯子,苦难之线和幸福之线在上面紧密交织,抽出其中一根就会破坏整条毯子、整个生命。因此人的一生中,苦难、痛苦是必然的。 (2)以为痛苦以磨练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解放人的心灵,迫使生命的抗争。 (3)痛苦可以导致深刻的灵魂,它有助于人们的冷静的反思中去发现和揭示生命自身的内在矛盾,尤其是生命发展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转换过程。 3.何为“酒神精神”,请叙述“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的异同。 答:(1)“酒神精神”出自古希腊神话。尼采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宙斯之子狄奥尼索斯出生后人们无节制地狂欢乱饮的描写,通过融化个体生命,使生命的“小我”陶醉于宇宙的“大我”的境界之中。

论尼采的权力意志.docx

论尼采的权力意志 论尼采的权力意志 雏建慧 (陕西师范大学西安) 〔摘要〕尼采一位极富争议的西方哲学家, 他开创了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个新纪元,权力意志则是尼采思 想的核心语词。他在继承批判叔本华“生存意志论,,的基础上认为事物的生存意志除了求生存以外,更 重要的还在于求权力求强大求优势求自身超越,真正的权力 意志将对生命的肯定作为新的价值原则而建立,从而体现出 它的创造性,因此在尼采哲学中,权力意志是 一切事物的本质,一切事物无不是权力意志的表现。因此只 有准确把握权力意志论,才能真正理解尼采哲学。 〔关键词〕尼采;权力意志;生命;创造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生活在19 世 纪晚期,但他却不止一次地认为,他是这个时代的头生子他 不属于自己的时代,而是属于“明天之后,,尼采此言正是对自己思想命运的准确概括他的思想在他活着

的时候并未产生过多大影响,但在其死后却几乎主宰了整个西方哲学的未来,他在宣判了古典哲学终结的同时,以其对“意志” ,“生命”的推崇开创了人本主义哲学并影响到生命哲学分析哲学存在主义解释学法兰克福学派直至今天方兴未艾的女权主义等因此,尼采作为一个哲学家,尽管他本人或许并不承认这个称号是的确应该受到重视的 权力意志论作为尼采哲学思想的核心部分,是尼采价值重估和超人学说的基础,理解好尼采的权力意志理论对于从整体上把握尼采哲学以及正确的理解其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尼采“权力意志”学说产生的理论背景 尼采权力意志论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理论背景,并与西方传统哲学中的“意志”有着密切关系。 1. 尼采“权力意志,,学说产生的理论背景任何思想都不是凭空杜撰出来的,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的思想背景,尼采哲学当然也不例外尼采时代的德国,在哲学上 是以黑格尔为首的古典唯心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时期它将欧

尼采的悲剧与学术的悲剧分析

尼采的悲剧与学术的悲剧 吴先伍 2013-04-08 09:57:53 来源:《自然辩证法研究》(京)2008年4期 内容提要:德国的庸人们由于坚持一种世俗的标准,对尼采的创造性思想进行评判,结果将尼采看成一个怪物,从而最终导致尼采走向疯狂。而中国采取了一种类似德国的违背创新规律的学术体制。中国的学者不愿意像尼采那样因为学术创新而走向疯狂,结果他们就将尼采的悲剧变为学术的悲剧,放弃了学术的创新。 关键词:尼采悲剧学术体制创新 作者简介:吴先伍,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芜湖 241000) 学术创新乃是学术的第一生命,没有创新的学术不过是没有源头的一潭死水,无法为人类社会持续高效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所以,进行学术创新乃是当代学人必须承担起来的社会责任。然而,纵观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学术创新一直是中国学术研究的一个软肋,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创新成果少之又少。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源到底在哪里呢?本文拟从尼采悲剧出发,探讨中国的学术体制对于中国学术创新不足所应承担的重要责任。 1 尼采的悲剧

尼采疯了是学术史上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学术史上的一个悲剧:一个具有非凡创造力的天才思想家由于疯狂,从这个世界上凋谢了。也正是因为有了尼采,疯狂似乎就成了那些具有卓越创造天才的一个重要特征,以至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能够听到有人将满脑子奇思妙想的哲学家称为“疯子”。尼采是如何变疯的?答案似乎是确定的:由于生理上的疾病。著名的尼采研究者、存在主义大家雅斯贝尔斯说,“这样一种病态只是作为精神病才突然爆发的,它同官能性大脑疾病有关,极有可能同渐变性脑软化有关。”[1]93著名的尼采传记作家哈列维,甚至有意在《尼采传》中提及尼采的父亲“患了头痛症和神经质的毛病”,以暗示尼采后来变疯具有家族遗传因素[2]1。而中国的尼采专家陈鼓应则猜测,“他的病,也许和他在1870年普法战争时短期的军中生活有关”[3]28。由于这些研究都建立在大量事实材料的基础上,因而所得出的结论也是确实可信的。不过在笔者看来,仅仅从生理上分析尼采变疯这个悲剧是片面的、不充分的。虽然尼采悲剧的发生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生理上的原因,但尼采所生活的那个社会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什么样的人应当归属于疯子一类?在日常生活当中,并不是那些具备了所谓疯子必备的繁杂的病理性特征的人,而是那些所思所想、所言所行都不太正常的人。当我们说尼采或一个哲学家疯了的时候,我们并不关心尼采或那个哲学家是否具备了疯子所必备的病理性特征,而是看尼采或那个哲学家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是否与我们这些所谓的正常人相同。如果相同,他们就是正常人;如果不同,他们就是不正常的人,甚至是疯子。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当一个人的思想方式、言行方式符合常规,与普通大众保持着高度一致,那么这个人就是正常的;如果一个人的思想方式、言行方式不合常规,与普通大众迥然不同,一旦超出人们所能接受或容忍的范围,那么他就会被看成是不正常的,甚至会被冠以“疯子”之名。实际上,这种人并不是病理上的疯子。譬如耶稣,在基督教征服西方之后,

尼采的审美人生观

[尼采的审美人生观] 内容提要:在尼采看来,只有审美的人生才是真正战胜人生悲剧性的人生,尼采的审美人生观。审美的人生首先将人生及其悲剧看作一种审美现象。在把人生当作审美现象的基础上笑对人生一切悲剧。同时,以酒神精神克服人生悲剧性的审美人生还是一种醉的人生,强调在酒神艺术的醉中,通过生命力量的提高而直接面对永恒轮回之人生痛苦,从而达到生命自身的美化和欢悦 关键词:审美悲剧酒神精神 尼采在本体论上强调世界是强力意志的永恒轮回所构成的无意义的生成,由此,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由强力意志的永恒轮回的生成世界所导致的人生的悲剧性,便成为尼采哲学思考的核心。著名尼采研究专家乌苏拉·施耐德在《尼采幸福哲学的基本特点》一书中写到:“尼采的哲学道路是由把世界理解为一种痛苦的解释,由对这样一个痛苦世界的正当性的探讨以及如何摆脱这个痛苦世界,即对‘永恒化’和‘世界美化’的探索所规定的。一再被强调而且当然强调得很有道理的基本思想──上帝死了、超人、末人、强力意志、永恒轮回──仅仅标志着上述探讨世界及其拯救的道路的各个阶段。”①实际上,尼采的以肯定人生的悲剧性为前提的酒神精神,由于将人生的痛苦当作一种审美现象进行观照,同时也就意味着是一种从艺术的视野而不是从道德评价的视野来观察和感悟生命的审美的人生态度。酒神精神的悲剧人生观以正视人生的悲剧性为前提,以战胜人生的悲剧性为目标,而这其中贯穿的则是对人生悲剧性的审美观照。 尼采自身对人生悲剧性的敏感和他从叔本华那里所感悟到的人生痛苦之悲切性,使他不得不寻求人生拯救之药方。科学的冷漠和道德的说教都无法让人真正从痛苦中解脱,而唯一能使人从痛苦的世界中解救出来的只有幻想。艺术和宗教都起源于幻想,但是,宗教的历史证明,它不仅没有帮助人类从痛苦中解放出来,相反却比政治机器和道德观念更强有力地形成了对人的本能的束缚,造成了人之生命被弱化、被毒害的新的痛苦,社会文化论文《尼采的审美人生观》。◆分享好文◆于是,尼采便在审美领域寻求人生的出路,寻求摆脱痛苦、战胜人生悲剧性的途径。换言之,在尼采看来,只有审美的人生才是真正战胜人生悲剧性的人生。

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

当今社会,我们更需要酒神还是日神? 董豪 在尼采哲学中,有两种重要的精神——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酒神精神意味着更多的激情与冒险,而日神精神代表一种理性与审美。尼采认为,自苏格拉底开始,古希腊传统的酒神精神被背弃了,而这导致了人类心灵的衰败。在尼采认为,世界是虚无的和无意义的,而人只有在一种戏剧式的激情释放中才能寻获人生的意义。在社会普遍走向理性与逻辑时,便也意味着走向了衰亡。 从某种意义上讲,尼采的这个论断是正确的。抛却了前苏格拉底时代的激情奔放,苏格拉底伊始的理性精神逐渐统治了西方思想界,而这到了中世纪达到顶峰,作为信仰对象本身的上帝与宗教也可以作为哲学证明的对象,某种程度上也是这种精神在社会层面的极端反映。进入近代,思想家为了打破这种沉寂的社会思想氛围,以浪漫主义为代表的文学艺术确实在弘扬酒神精神时贡献颇多。 进入现代,这种酒神精神也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现代文化强调一种非理性的情感诉诸,在文学艺术上更是表现出了时代的特性。音乐、绘画等种种艺术形式更是对传统审美意识的颠覆,哲学门类下的美学便也面临自身学科定位的问题。这种酒神精神走向了一种直觉情感表达,理性精神面临备受鄙弃的尴尬境地。 在中国,似乎从来不缺酒神精神。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政治运动无不是鼓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直接情绪反应,这种激情在文革中更是达到了顶峰。个人和社会可以仅凭一时激愤,置生命与伦理人情于不顾,在全社会掀起一次次轰轰烈烈的大运动。 无论在世界范围还是中国社会,普遍的酒神精神已然也走向了一种极端。如同中世纪的日神精神一样,这便也需要再次发扬一种日神精神的理性传统,使人的精神重归秩序与井然。 有学者认为,中国的启蒙运动还远远没有完成。由于政治原因,中国社会在上世纪80 年代进行的启蒙运动被迫中止了。进入新时期,随着社会的进步,重新发掘启蒙思想中的日神精神,一定可以将西方传统的理性之光在崛起的东方中国绽放光芒。

尼采的“精神三变”给做人为师的启示

尼采的“精神三变”给做人为师的启示尼采的“精神三变”给做人为师的启示 精神三变是德国哲学家尼采于他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提出的一个概念。以三种生物——骆驼、狮子、婴儿来譬喻人类精神的变化。精神会由骆驼变成狮子,再由狮子变成婴儿。骆驼代表的是背负传统道德的束缚,狮子则是象征勇于破坏传统规范的精神,最后的婴儿则是代表破坏后创造新价值的力量。 (一)骆驼 骆驼是“沙漠之舟”,刻苦耐劳,意味著人在年轻的时候要接受训练,承受传统的包袱。我经常在杭州街头看到中学生,觉得他们真是非常辛苦,每天上学背著沉重的书包,有时候甚至要背两个书包。每次看到这种情形,我心里常会想:“他们现在是骆驼,这是人生必经的阶段,但是这样能保证他们将来变成狮子吗?”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二)狮子 骆驼与狮子的差别在于:骆驼必须听从他人的指导、接受他人的命令,所听到的是别人说的“你应该如何!”而狮子则是自己作决定、对自己负责,说的是:“我要如何!”每个人都经过骆驼的阶段,听从父母与老师的教训,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无法反驳也无法反抗。然而,上了大学以后应该进入狮子阶段,也就是由自己来告诉自己该怎么做。 但是有几个年轻人真的知道自己要什么?怎么做才对自己有意义?这就是另一个新的问题。换句话说,骆驼虽然看起来很可怜,但是至少不用自己作决定,只要服从别人的指令就行了;相反的,如果要成为狮子,就要承担自我、为自己负责。这一点的压力很大,因为当我们能够自由选择想要做的事时,同时也就丧失了寻找藉口和抱怨的权利。 举例来说,学生在高考结束之后选填志愿时,如果按照父母的希望去选择,至少就保留了一个将来抱怨的权利;相反的,如果父母说:“你已经长大了,应该自己填志愿、自己负责。”这时候一般人会很苦恼,只好去问问同学、参观大学校园,可是最后抉择的时候还是很痛苦,因为我们一旦决定了,也就丧失了找藉口的权利。就算后悔,也不能抱怨,因为这是自己的决定!聪明的父母,应该让子女自己作决定,而对子女来说,在选择的那一刹那会觉得自己长大了,决定了以后也比较愿意为自己负责。 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Eric Fromm)在《逃避自由》(Escape from Freedom)这本书中曾经写到:“给我自由吗?千万不要给我自由!因为随著自由而来的是要负责任啊!我一有自由之后就自己作选择,选择之后就作我自己,但是我作不起啊!”这段话表达了类似的想法。 (三)婴儿 狮子阶段之后则是到达婴儿阶段。婴儿意味着“完美的开始”,提供了所有的可能性。当一个人还是婴儿的时候,父母一定怀着无穷的想像,想像他将来可能成为科学家、工程师、医师等。每天看着他,也就给父母的人生带来了彩色炫丽的希望。当然,小孩成长的过程往往也是父母希望幻灭的过程,最后小孩让父母失望,就像父母曾经让他们的父母失望一样,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 当一个人抵达婴儿的阶段,就不会再遭遇到前面所说的种种问题,代表心灵重新回归原点。

尼采之精神三变

精神三变 尼采提出精神有三变:骆驼、狮子、婴儿。他认为精神应该先变成骆驼,再变成狮子,最后变成婴儿 (一)骆驼 骆驼是「沙漠之舟」,刻苦耐劳,意味著人在年轻的时候要接受训练,承受传统的包袱。我经常在台北街头看到中学生,觉得他们真是非常辛苦,每天上学背著沉重的书包,有时候甚至要背两个书包。每次看到这种情形,我心里常会想:「他们现在是骆驼,这是人生必经的阶段,但是这样能保证他们将来变成狮子吗?」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二)狮子 骆驼与狮子的差别在於:骆驼必须听从他人的指导、接受他人的命令,所听到的是别人说:「你应该如何!」而狮子则是自己作决定、对自己负责,说的是:「我要如何!」每个人都经过骆驼的阶段,听从父母与老师的教训,告诉我们应该怎麼做,我们无法反驳也无法反抗。然而,上了大学以后应该进入狮子阶段,也就是由自己来告诉自己该怎麼做。 但是有几个年轻人真的知道自己要什麼?怎麼做才对自己有意义?这就是另一个新的问题。换句话说,骆驼虽然看起来很可怜,但是至少不用自己作决定,只要服从别人的指令就行了;相反的,如果要成为狮子,就要承担自我、为自

己负责。这一点的压力很大,因为当我们能够自由选择想要做的事时,同时也就丧失了寻找藉口和抱怨的权利。 举例来说,学生考完联考之后选填志愿时,如果按照父母的希望去选择,至少就保留了一个将来抱怨的权利;相反的,如果父母说:「你已经长大了,应该自己填志愿、自己负责。」这时候一般人会很苦恼,只好去问问同学、参观大学博览会,可是最后抉择的时候还是很痛苦,因为我们一旦决定了,也就丧失了找藉口的权利。就算后悔,也不能抱怨,因为这是自己的决定!聪明的父母,应该让子女自己作决定,而对子女来说,在选择的那一刹那会觉得自己长大了,决定了以后也比较愿意为自己负责。 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Eric Fromm)在《逃避自由》(Escape from Freedom)这本书中曾经写到:「给我自由吗?千万不要给我自由!因为随著自由而来的是要负责任啊!我一有自由之后就自己作选择,选择之后就作我自己,但是我作不起啊!」这段话表达了类似的想法。 (三)婴儿 狮子阶段之后则是到达婴儿阶段。婴儿意味著「完美的开始」,提供了所有的可能性。当一个人还是婴儿的时候,父母一定怀著无穷的想像,想像他将来可能成为科学家、工程师、医师等。每天看著他,也就给父母的人生带来了彩色炫丽的希望。当然,小孩成长的过程往往也是父母希望幻灭的过程,最后小孩让父母失望,就像父母曾经让他们的父母失望一样,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当一个人抵达婴儿的阶段,就不会再遭遇到前面所说的种种问题,代表心灵重新回归原点.

论尼采道德论

论尼采的道德哲学 摘要:尼采的道德哲学是关于道德与生命的形而上学。他的整个道德哲学的出发点和目的便是为生命赋予意义。尼采的道德哲学思想集中反映在1887年所写的《论道德的谱系》和1888年所写的《偶像的黄昏或怎样用铁锤作哲学思考》两本书中。 关键字:尼采道德教育观生命权力意志 尼采——当代西方最富影响力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一个被人称为才华横溢而疯狂的作家,一个极富批判精神的哲学家。由于其思想极富争议性,也被称为非道德主义者和虚无主义者。在他的哲学思想中,道德观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纵观其道德哲学著作,可将其道德观概括为:道德怀疑主义,及在此基础上所主张建构的一种真正的美德,即能“增强生命”的东西。对于尼采的道德教育观作简要阐释。 一、尼采的生命道德教育观 尼采的道德教育观是关于道德与生命的教育哲学观,生命观是尼采道德教育思想的出发点。他重估一切传统道德价值,提出以生命为基础的超越传统善恶道德价值标准的道德思想,赋予生命以道德教育意义。尼采尖锐地批判道德对生命的反向作用,认识到:“道德会危害生命,危害对生命的享受,危害对生命的感激等;危害对生命的美化和崇敬,危害生命的认识,危害生命的发展。因为生命试图使自身的最高现象同自身分裂。”[2]道德对生命的全面危害,是源于所谓的“崇高”美德脱离了生活的真实,与生命本身相分裂。生命应该是自然的、超越苦难而至欢愉的,但是,基督教道德视自然生命以罪恶之源,追求生命的自然欢快 被认为是罪恶。所以,需要基督教道德戒律作为人们必要的操守,成为悔过自新的行动准则。基督教传统道德迫使人们逃避生命,为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将自己变为缺少生命活力的人,离开生命的自然本性,尼采称之为人的生命的“普遍化的零本能”。也就是说,通过轻蔑生命和对生命的麻木、遮蔽,让生命本身造成生命力的衰退,尤其是价值创造力的衰弱。道德同生命相分裂,道德造成了对生命本能的压制,生命力慢性钝化、萎靡,人成了有病的人,这就是道德病。尼采视传统道德为教化、控制人们思想与行为的精神统治工具,是与生命意志相悖的、迷惑人和愚弄人的异己力量,其用心在于让人们服从统治。他认为,在生命的意义上,基督教道德许诺一种隔世期待,其宗旨就是安慰人,叫人成为肉体的蔑视者,在现世中忘掉自己作为生命的存在,从而变成只知献身和服从的工具这是一种让生命枯萎的道德,是一种侏儒的道德。因此,受这种道德教化支配的人,人性变得越来越怯弱虚伪、平庸。尼采强调道德教育要以生命为出发点,道德教育的生命思想基础在他那里就是古希腊悲剧艺术中象征生命激情和本能的“酒神精神”与象征生命理性和自制的“日神精神”的统一精神,意在唤醒人类对生命的自然性、整体性、自由创造性或超越性的尊重。他的“超人”哲学极富生命气息,呼唤对“大地”意义的忠实,为其生命道德教育观确立了扎根生活现实的思想旨趣。尼采的道德教育观还提出了“自爱”的道德教育思想,视自爱为“健康的自私”。个体在自爱中生命力不断强大,并让他人学会自爱而走向强大,表现了“自私者”强大的生命力,生命因自爱而创造、而强大,是强大的自我的表现。[7]人们理当在享受、感激生命之时怀有内心真诚的崇敬,表现出永不停歇的昂扬斗志和创造活力。生命的自然性、整体性、人性生成的创造性和超越性等应该成为生命本身。 二、道德的价值观取决于单个的个体“我” 道德是一定社会历史的产物,它是人与人社会关系的结构和秩序的反映,是人们处理自己与他人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它具有维护社会稳定激发人们做“好人”的功能。而

尼采的审美人生观

尼采的审美人生观 内容提要:在尼采看来,只有审美的人生才是真正战胜人生悲剧性的人生。审美的人生首先将人生及其悲剧看作一种审美现象。在把人生当作审美现象的基础上笑对人生一切悲剧。同时,以酒神精神克服人生悲剧性的审美人生还是一种醉的人生,强调在酒神艺术的醉中,通过生命力量的提高而直接面对永恒轮回之人生痛苦,从而达到生命自身的美化和欢悦 关键词:审美悲剧酒神精神 尼采在本体论上强调世界是强力意志的永恒轮回所构成的无意义的生成,由此,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由强力意志的永恒轮回的生成世界所导致的人生的悲剧性,便成为尼采哲学思考的核心。著名尼采研究专家乌苏拉·施耐德在《尼采幸福哲学的基本特点》一书中写到:“尼采的哲学道路是由把世界理解为一种痛苦的解释,由对这样一个痛苦世界的正当性的探讨以及如何摆脱这个痛苦世界,即对‘永恒化’和‘世界美化’的探索所规定的。一再被强调而且当然强调得很有道理的基本思想──上帝死了、超人、末人、强力意志、永恒轮回──仅仅标志着上述探讨世界及其拯救的道路的各个阶段。”①实际上,尼采的以肯定人生的悲剧性为前提的酒神精神,由于将人生的痛苦当作一种审美现象进行观照,同时也就意味着是一种从艺术的视野而不是从道德评价的视野来观察和感悟生命的审

美的人生态度。酒神精神的悲剧人生观以正视人生的悲剧性为前提,以战胜人生的悲剧性为目标,而这其中贯穿的则是对人生悲剧性的审美观照。 尼采自身对人生悲剧性的敏感和他从叔本华那里所感悟到的人生痛苦之悲切性,使他不得不寻求人生拯救之药方。科学的冷漠和道德的说教都无法让人真正从痛苦中解脱,而唯一能使人从痛苦的世界中解救出来的只有幻想。艺术和宗教都起源于幻想,但是,宗教的历史证明,它不仅没有帮助人类从痛苦中解放出来,相反却比政治机器和道德观念更强有力地形成了对人的本能的束缚,造成了人之生命被弱化、被毒害的新的痛苦。于是,尼采便在审美领域寻求人生的出路,寻求摆脱痛苦、战胜人生悲剧性的途径。换言之,在尼采看来,只有审美的人生才是真正战胜人生悲剧性的人生。 1、将人生当作审美现象 审美的人生首先将人生及其悲剧看作一种审美现象。它强调,“只有作为一种审美现象,人生和世界才显得是有充足理由的。在这个意义上,悲剧神话恰好要使我们相信,甚至丑与不和谐也是意志在其永远洋溢的快乐中借以自娱的一种审美游戏。”②由于把世界和人生当作一种审美现象,我们就不至于在人生悲剧性面前被它吓倒,而是感到生存还是可以忍受的。由此,尼采把自然界和社会上的一切都看作艺术品,或者说是在“没有艺术家的情形下所出现的艺术品”,整个世界就犹如一件自我生育的艺术品供人们欣赏、观照。

论尼采透视主义的真理观

第24卷 第5期2008年 5月 自然辩证法研究St 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 ure Vol.24,No.5 May ,2008文章编号:1000-8934(2008)05-0033-05 论尼采透视主义的真理观 高 阳,郝 苑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北京 100049) 摘要:尼采力图超越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传统真理观,提出了透视主义真理观:尼采通过揭示传统真理观所预设的本体信念的非理性根源,撼动了基于神目观的绝对主义真理观的根基;通过阐明认识所依赖的透视视角的种类和特点,批判了传统相对主义真理观中唯我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倾向;通过向价值关系的回溯,凸显出真理与生活实践和生命的形而上追求的紧密关系。尼采透视主义真理观将人性关切和实践理性引入到对真理的哲学反思中,为全面理解真理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人文语境。 关键词:尼采;透视主义;真理观;价值;权力意志中图分类号:N031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08-01-29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科学文化哲学研究” (人教字[2002]90号)作者简介:高阳(1978— ),女,山东泰安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科技哲学硕士生;郝苑(1980—),浙江绍兴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科技哲学博士生。 真理的本质是西方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虽然 对真理存在着诸多不同的理解,但大多数科学家和哲学家都认同,科学主要旨在探求真理。因此,真理观又构成科学观的重要内容。尼采作为一位划时代的哲学家,对西方传统观念都进行了颠覆,其中也包括西方传统的科学观。尼采对西方科学观的颠覆,突出体现于他根据权力意志哲学而提出的透视主义的真理观。尼采的真理观由于它初看起来自相矛盾的表述方式和非系统的论述,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遭到了分析哲学和科学哲学的误解。本文力图从科学哲学和生存论的视角,对尼采的真理观进行系统的重构和细致的澄清,希冀由此能给予尼采透视主义真理观更为全面的描述和更为公正的评价。 1 真理与谬误在西方哲学传统中,真理往往对立于谬误。然 而,尼采早在《快乐的科学》中就宣称, “究竟什么是人的真理?———不可驳倒的谬误便是”〔1〕 。这一思 想在他未完成的主要论著《权力意志》中,更是一再出现。尼采这种对真理本质的悖谬式的阐述,自然 引起了人们的疑虑。毕竟,科学追求的是真理,避免 的是谬误,如果真理竟是谬误,科学活动还能有清晰的目标吗?没有清晰的目标,科学活动还能正常进行吗?更重要的是,如果将尼采的真理观一以贯之,那么,尼采关于“真理”本质的知识也将属于谬误。于是,在许多哲学家看来,尼采的真理观既不符合科学实践,又自相矛盾,根本不值得认真对待。 然而,以上反驳并未真正理解尼采真理观的要旨。这些反驳将尼采对真理的阐释误解为尼采对真理的全盘否定,从而才产生了上述矛盾。但是,尼采并非想否定所有的真理,而是反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所理解的“真理”。传统的形而上学真理观将符合于实在的知识称为“真理”,然而,尼采认为,这种真理观建立于不可信的本体论信念之上。具体说来,传统的真理观假定了一个存在着客观事实和理性规律的真实世界,它可以通过理性而被人类把握,真理是与外部世界形成同一和符合关系的知识。 尼采认为,传统的本体论信念之所以被普遍地信奉,只是因为这些信念对人类的生存有用。人类要在残酷的自然环境中获得生存,就需要运用理性 和科学来认识自然和控制自然,而人类只有在相信 世界存在规律和事实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进行科学研究。现代科学固然在近几个世纪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尼采看来,并不是因为自然界确实是有规律、有秩序和真实的,所以科学才取得这样的成 功,恰恰相反,正是因为科学知识在人类生活中所起的不可或缺的作用,才让人们相信作为科学认识对象的世界具有理性所能够把握的事实、秩序和规律。为了更深入地揭露有关客观世界的本体论信念的谬误,尼采在他的论著中分别对“事实”、“规律”和“同一性”概念进行了分析。首先,尼采指出,相信世界中存在着事实的信念是不真实的。传统的西方真 3 3

论尼采

尼采《悲剧的诞生》 关于尼采《悲剧的诞生》,学者周国平有过一段概括:“关于《悲剧的诞生》的主旨,尼采原来一再点明,是在于为人生创造一种纯粹审美的评价,审美价值是该书承认的唯一价值,…全然非思辨、非道德的艺术家之神?是该书承认的唯一的…神?。他还明确指出,人生的审美评价是与人生的宗教、道德评价以及科学评价根本对立的。……后来又指出:…我们的宗教、道德和哲学是人的颓废形式。相反的运动:艺术。?…重估?的标准是广义艺术,其实质是以审美的人生态度反对伦理的人生态度和功利(科学)的人生态度。” 日神精神的潜台词是:就算人生是个梦,我们要有滋有味地做这个梦,不要失掉了梦的情致和乐趣。酒神精神的潜台词是:就算人生是幕悲剧,我们要有声有色地演这幕悲剧,不要失掉了悲剧的壮丽和快慰。这就是尼采所提倡的审美人生态度的真实含义。”“重估一切价值,重点在批判基督教道德,审美的人生态度首先是一种非伦理的人生态度。生命本身是非道德的,万物都属于永恒生成着的自然之…全?,无善恶可言。基督教对生命作伦理评价,视生命本能为罪恶,其结果是造成普遍的罪恶感和自我压抑,审美的人生要求我们摆脱这种罪恶感,超于善恶之外,享受心灵的自由和生命的欢乐。”“艺术是生命的最高使命和生命本来的形而上活动”,“只有作为一种审美现象,人生和世界才显得是有充足理由的。”狄俄倪索斯式希腊人,由于竭力追求真实和自然,所以便发现自己幻化为人羊神的姿态。”读到这里不禁一笑:人羊神,人性神性兽性三位一体,这不就是人吗? 关于悲剧的起源,尼采断言:“悲剧产生于悲剧合唱队(chorus),并且,开始的时候,根本就是这种合唱队。”同时,尼采又引用席勒的说法,认为“希腊人羊神合唱队(Greekchorus of satyrs)即原始悲剧合唱队。”鲍昌指出尼采说得不对,鲍昌说:“一个权威性的希腊悲剧起源解释是:希腊悲剧起源于祭典上的《酒神颂》,其内容是哀叹酒神狄俄倪索斯在尘世受的苦难和再生。与此类似的另一种说法是:希腊悲剧起源于阿提刻农村在祭典中关于死而复生事件的严肃表演。”。 《性格组合论》在尼采的“把生命理解为渴求释放内在能量的生命冲动”中也可找到哲学根据,因为“生命”的“渴求释放内在能量”与“文化的重压”和“群体的控制”必然会发生冲突,这也就不能不在生命的自我性格上带来许多矛盾。人曾说,尼采许多观点往往自相矛盾,这从他的《悲剧的诞生》中也可找到例证,从性格二重性的角度去看尼采,其实和看所有哲人是一样的,组成一个哲人性格的所有原素自身都是肯定与否定相互矛盾相互包含相互转化的,他们的主导思想都是在为他人也为自己找到一条出路。尼采的哲学思想对东方的哲学思想无疑可以具有一种冲激和救治的作用,尼采承认人生是痛苦的,但尼采认为,要抗争,要冲跨痛苦,即既不能退缩、忍耐,也不能坐等,尼采认为,在任何强势下,即使明知不能战胜,也要不畏强暴,敢于抗争,敢于牺牲,这才是悲剧真正价值之所在(亮剑?),而隐忍、退让都是奴隶道德。从这一点说,尼采是有积极意义的。 尼采最好的一本书应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也比较好读懂),我认为,

尼采《悲剧的诞生》

尼采的悲剧 中文师范0901 3091002023 23号翟秋林 论文摘要: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一书中,将日神与酒神两种倾向并列为希腊悲剧艺术的基础,从两方面对悲剧的诞生进行了溯源,其中,又以强调个体自由、忘我超越的酒神精神作为整个悲剧艺术的内在核心。本文试图从尼采该书的主要观点出发,结合古希腊悲剧表演的基本形式,在人物的命运、品质和行动中揭示酒神的存在,从而诠释酒神本质在悲剧人物身上的折射效果及美学意义。 关键词:日神、酒神、悲剧 正文: 《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第一部产生重大影响力的哲学著作,这本书涉及的是哲学中的重要分支——美学。在这一领域,学术界一向重视黑格尔、帕克以及后来的本雅明、阿多诺等人的研究成果,尼采的这一著作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然而,《悲剧的诞生》一书却一直为艺术家和诗人们推崇。写《悲剧的诞生》的时候,尼采还只是一个意气风发、初露头角的青年学者。然而仔细阅读这本书,你会发现他不仅阐述了西方艺术的源头,而且也为他自己的悲剧命运写好了注脚。也许这本书的问世本身就意味着尼采悲剧命运的开始。 在这本书里尼采开门见山的解释了希腊悲剧产生的原因。尼采指出,是阿波罗精神和狄俄尼索斯精神。即日神和酒神。我觉得要理解这部著作,核心就是明白尼采对这两种思维的阐述和偏向。日神、酒神,是尼采借用古希腊人的神话所寓指的观念。日神作为伦理之神,其要求的那种提倡适度和个体界限,并将自高自大和过度视作“怀有敌意的恶魔”的日神式思维。日神在尼采眼里,成为不折不扣的批驳对象。尼采认为古希腊悲剧是酒神倾向的典型表现,一种从“自我”中解脱出来、让任何个人意志和个人欲望保持沉默的艺术。这种艺术能使人在毁灭中遗失个体的概念,在集体的狂酔渲染中高呼“我们相信永恒的生命”。这种悲剧的魅力源于对生命的忠诚,对原始欲望和恐惧最真切的体悟和承认,悲剧里弥漫的酒神思维让人敢于直视痛苦,并在痛苦中获得快慰。酒神思维是奔放的,狂野的,是一种英雄式的悲壮,如同为人类取火不惜受秃鹰撕啄之苦的普罗米修斯,又如同解开斯芬克斯谜语却难逃弑父娶母命运的俄浦狄斯,他们的个体毁灭的悲剧成就了一种超越个体的壮美。在我看来,尼采早期十分推崇的这种酒神式思维,深深影响了他后来的整个哲学观,他反基督束缚反理性主义甚至反知识体系,提倡的是肯定人生、肯定生命。而酒神思维里体现的那种人类深层潜藏并将涌动爆发的激情、欲望、狂放、恐惧、抗争,无一不在他意识中幻化为生命的本质。尼采说“过度显示为真理,矛盾——生于痛苦的极乐,从自然的心底里诉说自我”。带着酒神思维的尼采,在悲剧中发掘出属于他的极乐世界,同时也是他的艺术观。 尼采这一个悲剧人物,究竟如何完成他整个酒神式过程? 他从一种酒神式的状态出发,由于某种逾越限度的行动而受难。最终,他又必须以自我毁弃的姿态,抵达更深一层的酒神本质。正如普罗米修斯选择永恒的受苦却牢牢掌握着击败宙斯的秘密,俄狄浦斯选择自我惩罚而拯救了罪孽中的城邦——在他们自我毁弃的行为中诞生了一种福祉,这一福祉的力量,正与古老的酒神颂的狂欢遥遥相对。 悲剧人物究竟为何永恒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希腊悲剧艺术的美学意义又

尼采的悲剧哲学与审美生存

尼采的悲剧哲学与审美生存 马 毅Ξ (大连大学综合研究中心,辽宁大连 116622) 摘 要:第一位悲剧哲学家尼采,从希腊悲剧文化中提炼出悲剧艺术与悲剧精神,以此 解读人生、诠释生命,从而把人的生命存在及其生活引向崇高的艺术审美境界之中。尼 采赋艺术以形而上的性质,认为艺术与哲学同根,只有在艺术审美生存方式中,人与世界 的存在才是合理的相互交融。从生存论的角度看,尼采的艺术哲学揭示了现实人的生存 之美,即人的生命之美是生成的人生;人的诚实之美是道德的人生;人的艺术与科学交融 之美是完整的人生。尼采开启并实现了哲学生存论与艺术审美论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尼采;悲剧哲学;审美生存 中图分类号:B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395(2003)05-0031-03 Nietzsche’s tragic philosophy and aesthetic existence M A Y i (Centre of C om prehensive Research,Dalian University,Dalian116622,China) Abstract:The first tragic philos opher Nietzsche abstracts tragic art and spirit from the G reek tragic culture to explain human life,leads the existence of life to the lofty aesthetic state of art.He endows art with metaphysical qualities.He believes that art and philos ophy share the same root,and only in the aesthetic state of art can human beings and the w orld have the reas onable ultimate value.From the theory of existence, his artistic philos ophy displays the beauty of the existence of human beings in the reality,that is,the beauty of life lies in the generative life; the beauty of honesty lies in the m oral life;the beauty of the combination of art and science forms the complete life.N discovered and realized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the theory of philos ophical existence and the theory of artistic appreciation. K eyw ords:Nietzsche’s;tragic art;tragic philos ophy;aesthetic existence 一、悲剧文化与悲剧哲学 悲剧作为美学艺术的主要形式之一,从本质上是“指以极严肃的态度探索人在宇宙间所起作用的艺术作品”,“悲剧比其他艺术形式都更加突出地提出有关人的处境的种种问题”。[1]由此界定可见悲剧的艺术底蕴和魅力充分表现出哲学对人的生存处境以及探索人生意义的深层关照,即悲剧艺术与哲学思考都指向人的现实生存与生活,并以其不同的方式揭示纷繁复杂的日常生活背后隐藏的人类生存的种种矛盾、冲突和危机。亚里士多德曾指出,悲剧可以比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在尼采之前,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和叔本华等大哲学家都探讨过悲剧的哲学意蕴,但尼采却认为他们都“缺乏悲剧的智慧”。这种智慧就是尼采在开山之作《悲剧的诞生》这部著名的美学作品中,运用悲剧艺术的审美视境洞察、领悟和解读人生存的意义和价值,使人摆脱超越现实生活所有的压力和痛苦,从而把人的生存及生活置于崇高的审美生存境界之中,以达到审美艺术中的自由与享受,并使艺术返回到人的本来的形而上活动中。据此尼采确立了一种不同于传统哲学的独特的“悲剧”世界观和生存观,并把自己称为“第一位悲剧哲学家”。 尼采作为一位悲剧哲学家,他首先是一位文化哲学家。出于对人的生命与生存的关怀,他着眼于文化这一人的存在的最深厚的背景,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的审视与梳理,敏锐地洞见到传统的西方文化与希腊“正常儿童”创造的完美纯真的希腊文化及艺术已“断裂”,现代西方文化面临严重的危机,正在蜕变为一片“阴郁”、“萎靡不振文化的荒漠”。尼采指出,这种颓废的文化已经走向死亡,一种新的悲剧文化正在诞生,这就是尼采极其赞赏的前苏格拉底的希腊文化,其实质是悲剧文化,悲剧文化成为希腊人战胜人生悲苦、肯定生命,高扬人生快慰之生存的深层维度。尼采言明:“一种文化随着这种认识应运而生,我斗胆称之为悲剧文化。这种文化最重要的标志是,智慧取代科学成为最高目的,它不受科学的引诱干扰,以坚定的目光凝视世界的完整图景,以亲切的爱意努力把世界的永恒痛苦当作自己的痛苦来把握。”[2]悲剧文化不相信理性与科学逻辑的死板对生命的遗忘和否弃,更不相信人与自己生活世界的断裂,而以坚定的信念崇尚本真的生命和美好的生活,信仰世界本体对生命个体的不断创造,信仰人与自己生活世界和谐的完美图景。悲剧文化的诞生昭示“永恒生命”的诞生,人将把世界永恒的痛苦与自己永恒的痛苦融为一体。 第24卷 第5期2003年10月 大连大学学报 J OURNA L OF DA LI AN UNI VERSITY Vol.24NO.5 J un.2003 Ξ收稿日期:2003-04-30  作者简介:马 毅(1955-),女,大连大学综合研究中心教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