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蕴含地理知识的诗句和谚语

蕴含地理知识的诗句和谚语

蕴含地理知识的诗句和谚语
蕴含地理知识的诗句和谚语

蕴涵地理知识的诗句和谚语

11.“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升春又来”(杜甫《冬至》)

“冬至阳升”这个纯科学结论通过艺术家天才的转换,巧妙地写进诗中。这句诗意境美丽、观点科学,非常难得。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引起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北半球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在地球的最南界线南回归线上,北半球各地在一年中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直射点以北各地正午时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逐渐变小,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即“冬至阳升”。

12.“过了冬,长一葱”

此谚语的意思是:过了冬至日,白昼就长一点点了,即冬至日后,北半球各地白昼逐渐变长。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日后,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各地白昼逐渐变长。

13.“日中万影正,夕中万影倾”(傅玄《歌》)

这句诗直观地描绘了太阳高度的周日变化规律。影子长短与太阳高度有密切关系。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太阳高度小,影子长;随着太阳高度的逐渐变大,影子逐渐变小,正午即“日中”时,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影子长度为一天中的最小值,对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来说,此时太阳在正南方,影子则在正北方,即“日中万影正”;以后太阳高度逐渐变小,影子逐渐变长,影子偏离了正北方向。

14.“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李白《日出入行》)

此句诗意在说明四季运转是一种必然趋势,万物兴衰都有一定的自然规律,任何人也不能挥鞭命令停止。由于地球公转,黄赤交角的存在,地轴指向不变,使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引起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产生了四季的更替。

15. “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徐玑《夏日怀友》)

“月生林欲晓”,即月出的时候天要亮了,这是下蛾眉月出的时间。该地此时的降水是受冷锋影响形成的。冷锋过境时产生阴雨天气,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故“雨过夜如秋”。 16.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眠》)

此句诗具体描绘当时的天气特征,而不是气候特征。天气和气候的主要区别是: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具体状况,包括阴晴、风雨、冷热、风力等,一般有较大的变化。气候是对一个地方长期的、有规律性的天气特征加以概括总结,得到的大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此句诗具体说明了夜间的风雨等大气状况及其变化,因而描述的是天气特征。

17.“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阴不散”的多云天气,因夜间云层愈厚,大气逆辐射愈强,地面就能获得较多的热量补偿。故夜间降温较晴天慢得多,地面温度不易降到0℃以下。这就是秋季多云的夜晚不易形成霜冻的科学道理。而连续的阴天除使霜冻来得晚外,还会导致降水天气。诗人有声有色地描写了“秋阴不散”的两种结果。

18.“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刘禹锡《秋词》)

深秋晴朗的夜晚,天空云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得到大气补偿的能量少,地面温度下降快,当地面温度降到0℃以下,就会出现霜,即“山明水净夜来霜”。

19.“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黄土高坡》)

这首歌唱出了我国东部地区一年中的主要风向。亚洲东部是典型季风气候分布区。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这就形成了季风。夏季北太平洋上高压的势力大大增强,亚欧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暖湿气流便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吹向亚洲东部,形成东南风。冬季相反,形成西北风,这就是歌词中

所说的一年中的风向,“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

20.“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毛泽东《登庐山》)

此诗句说明夏季来自太平洋的热带海洋气团给我国带来丰沛的降水。夏天,登上庐山,面向太平洋(即“冷眼向洋”),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迎面吹来,带来了丰沛的降水(即“热风吹雨”)。

21.“清明时节雨纷纷”(杜牧《清明》)“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曾几《三衢道中》)

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类型主要为锋面雨。一般情况下,每年四、五月份,夏季风开始影响我国,来自大洋的暖气团和北方冷气团形成的锋面在南岭一带,故这里降水较多,即“清明时节雨纷纷”。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随着夏季风增强,锋面移到长江中下游一带,这时北方的冷空气势力虽已减弱,但仍可影响到江淮地区,两种气流在这里交锋,由于它们势均力敌,相持不下,形成准静止锋而产生连续性降水,雨带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徘徊在长江中下游一带,这时正是梅子成熟的时节,故称为梅雨天气,即诗中的“黄梅时节家家雨”。七月中旬以后,随着夏季风的进一步增强,锋面雨带移到华北、东北。有的年份夏季风特别强,锋面雨带在江淮地区停留的时间很短,很快移到华北、东北,江淮地区基本无梅雨期,成为“空梅”,造成干旱灾害,即“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而华北、东北地区雨季比正常年份来得早,雨季时间也长。这样,在我国就形成南旱北涝的格局。相反江淮地区形成“涝梅”,产生南涝北旱的格局。

22.“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霜降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白居易《杜陵叟》)“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白居易《采地黄者》)

本组诗句说明华北地区春旱严重及秋季早来的寒潮带来的危害。春季和夏初,华北地区气温回升快,加之多风,蒸发较强,而南方夏季风前缘雨带尚未移到本区,降水少,因而这里春旱相当严重,“春雨贵如油”。春旱对华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十分不利,正如诗中所说的

“麦苗不秀多黄死”、“麦死春不雨”。七、八月份,当锋面雨带移到华北时(此时为快行冷锋),华北地区降水较多,即“夏雨满地流”。有的年份,北方寒潮来得早,对华北地区农业生产危害很大,即“九月霜降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禾损秋早霜”。由此可说明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严重的季节不是冬季,而是春秋两季。

23.“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此句说明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一般情况下,在对流层里,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在高空,由于距离地面远,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气温低。在海拔高的地区(如青藏高原),由于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小,气温低。

2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这句诗描绘的是春雨,反映的是暖锋天气。依据是受该天气系统影响,没有明显的降温过程,而是“润物细无声”。暖锋是指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多产生连续性降水。暖锋过境后,由于受单一的暖气团控制,因而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晴朗。“随风潜入夜”、“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还描述了降水过程

25.“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这句歌词,不仅揭示了雨、雪出现的地区差异与季节差异,也揭示了台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处低纬度,是冬季西北季风的迎风坡,形成了地形雨。

26.“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春常在”(《请到天涯海角来》)“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柳公权《应制联句》)

以上两句直观地说明了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由于海水的热容量大,因而升温慢,降温也慢,气温的年变化小,即“四季春常在”。夏季,风从海洋吹来,即“熏风自南来”,由于海洋上空气温低,因而海风凉爽,即“殿阁生微凉”。

27.“亭亭柏桦,悠悠碧空,微微南来风。”(日本民歌《北国之春》)

东亚的冬季风比夏季风强;南亚的夏季风比冬季风强,这是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不同点之一。日本的春天到了,夏季风就来了,夏季风是偏南风,这是肯定的,关键是作者对夏季风势力比冬季风弱小的特点把握得非常准确,用“微微”二字刻画得入木三分。

28.“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云、贵、川三省夜雨频率较高,四川盆地尤多,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盆地内空气潮湿,天空多云。白天由于云层反射太阳辐射,云下不易增温,对流不易发展。夜间云层上部冷却快,而云层下部大气逆辐射强,故温度较高。云层上下温差较大,使大气产生对流运动,容易形成降水,所以这里夜雨比较多。

29.“淮海多夏雨”(刘禹锡《五排·晚步扬子游南塘望沙尾》)

此诗表现了淮河流域,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降水季节类型为夏雨型。从全球范围来看,还有冬雨型和年雨型。属夏雨型的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等。属冬雨型的气候类型主要是地中海气候。属年雨型的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30.“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白毛女》)“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雪》)。由“北风那个吹”可知,我国北方冬季主要吹偏北风(西北风)。当强冷空气南下时,与锋前的暖气团相遇,形成冷锋。除引起大风和强烈的降温外,还会产生雨雪天气,即“雪花那个飘”。第二首诗告诉我们北方由于纬度与海拔较高,临近冬季风的源地,冬季风影响早,且降温幅度大。反映了“胡天”冬季长而严寒的气候特征。农历八月即公历的九月份左右,此时我国南方还是秋高气爽的季节,而长城以北已“飞雪”,形成“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说明亚洲高压在九

月开始建立,并影响长城以北。诗人比喻它犹如一夜春风,吹开了千万棵梨树的花。31.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前句说明水汽凝结使云层加厚是降水的必要条件,后句说明水面蒸发的水汽在空中冷却凝结成云和雾这一原理。

32.“山阳薄雾散,山阴白雪密”(陈毅《过太行山书怀》)“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刘元载《早梅》)

本组诗句反映了坡向和气温的关系。我国位于北半球,山地的南坡为阳坡,北坡对阴坡。阳坡的太阳光线与坡面的夹角比平地大,比阴坡更大,故阳坡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比阴坡的多,气温比阴坡高。由于山地阳坡的气温比同一高度的阴坡高,因此,山地同一自然带的高度,应该是阳坡比阴坡高。一般情况下,雪线也是阳坡比阴坡高。关于雪线的高度值得注意的是:珠穆朗玛峰等少数山地除外,因为珠峰北坡为雨影区,降雪少,冰川的类型为大陆性冰川,稳定性强,雪线高。珠峰南坡面向印度洋,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雪量大,冰川的类型为海洋性冰川,滑动性强,雪线低。

33.“山前桃花山后雪”

此句既能表示坡向对气温的影响,同时又能说明秦岭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以南为亚热带,以北为暖温带。因而秦岭南北两侧的自然景观截然不同。

3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这两句形象地反映了山地气候、植被的垂直变化和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通常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庐山大林寺海拔高度在1100~1200米间,它比“人间(九江市的平地)气温要低 6℃左右,因此桃花开放的时间要落后二三十天。类似的诗句还有:“山中岁月无甲子,四月才开二月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横断山区气候、植被垂直变化的真实写照。

35.“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这句话描述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大的特点。每到夏天,这里烈日炎炎,白天气温上升快,有时高达摄氏四、五十度,当地人说:“沙窝煮鸡蛋,石头好烙饼”。但夜晚气温又急剧下降,辛勤的农民甚至不得不生起火炉取暖,围着火炉,品尝刚摘下来的西瓜。36. “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这句话说明了锋面能带来降水以及暖锋和冷锋过境后的不同天气。锋面是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因为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所以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春季来临,气温开始回升,南方暖气流活动逐渐加强,这时的锋面多为暖锋。暖锋过境时产生降水,过境后受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因此“一场春雨一场暖”。深秋季节,来自蒙古、西伯利亚一带的冷气团活动逐渐增强,当它南下时,与前面的暖气团相遇,形成冷锋。冷锋过境时产生降水,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因而“一场秋雨一场寒”。

37.“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

这是昆明四季如春气候特征的真实写照。昆明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是7.8℃,比北京初春三月的气温高将近3℃;最热的七月平均气温是19.9℃,与北京晚春五月大体相当。昆明在我国的南部,加上云贵高原等地形的阻挡,冬季来自蒙古、西伯利亚一带的偏北风一般不能影响到这里,这里主要受来自孟加拉湾一带的暖气团的影响,因而冬季还是温暖如春。夏季,由于昆明在云贵高原上,海拔比平原地区高,气温垂直递减,故夏季不热。”

37.“一年有四季,全年备寒装。”

此民谣生动地反映了青藏高原高寒的气候特征。

38.“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这句诗主要揭示了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的道理。山地的迎风坡抬升了爬升的气流,气流在上升的过程中容易变冷凝结而形成地形雨,而在山的背风坡气流下沉,不断增温,不易凝结降水而成为雨影区。这样,在山的两侧就会形成晴雨不同的鲜明对比。这种

“东边日出西边雨”的现象在平原地区的对流性降水天气中虽也能看到,但不如山区多见。这里还需指出,山区除具有地形雨外,也有雷阵雨等天气,这就更增加了“东边日出西边雨”的频率。

39.“头上热滚滚,脚下冷飕飕,日照胸前暖,风吹背后寒。”

“头上热滚滚”、“日照胸前暖”说明青藏高原上的拉萨是我国著名的“日光城”。主要原因是:青藏高原的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其次,拉萨的纬度较低(约30。N),太阳高度较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光热集中;同时,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圈的路程较短,由此导致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也较少。此外,拉萨多晴天,且常常是夜里下雨,白天出太阳。拉萨虽然日照充足,但气温却较低,即“脚下冷飕飕”、“风吹背后寒”。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

40.“蜀犬吠日”。

此成语可说明四川盆地云层多,日照少。

41.“火州。

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有“火州”之称。吐鲁番盆地夏季特别炎热的原因:一是地势低洼闭塞,不易散热。二是干燥,这里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地面有戈壁沙漠,夏季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几乎全部被地面吸收。

42.“走千串万,比不上淮河两岸。”“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

民谣“走千串万,比不上淮河两岸”,说明历史上的淮河流域沃野千里,气候宜人,农产丰富。后来由于黄河夺淮,泥沙淤塞了淮河的入海河道,淮河失去自己的入海水道,下游排水不畅,经常决口成灾,使淮河流域水旱灾害十分严重,“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解放后,我国对淮河进行了综合治理。在上游山区修建水库,控制洪水。中游利用洼地湖泊,修建许多蓄洪工程。在下游开挖新的入江入海水道,以利洪水下泄。如今淮河的入海水道已经建成,淮河水通过多个途径入海,“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已成历史。

淮河流域水旱灾害严重的原因与夏季风的强弱有关。在夏季风弱的年份,锋面雨带长时间地停留在江淮地区,江淮地区产生涝灾;反之则为旱灾。

43.“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洛阳三月飞胡沙”(李白《扶风豪士歌》)

这两句诗反映了我国气候的南北差异。同样是三月(一般情况下,农历三月时,阳历为四月),南方百花齐放,而北方因春旱严重,造成了沙尘暴天气(“飞胡沙”)。

44.“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

这一句贵州的谚语,概括了昆明准静止锋以东、以北地区的冬季阴雨冷湿的气候特点,以及崎岖的高原地形特征。冬半年,来自蒙古、西伯利亚一带的冷气团长途跋涉,南下到云贵高原的脚下,势力已大为减弱,又遇到了云贵高原的阻挡,不能继续向南前进,与南面的暖气团相遇,形成昆明准静止锋,受该锋面的影响,贵阳附近“天无三日晴”(顾名思义,贵阳是阳光很贵的意思,即冬半年很少有阳光)。而此时昆明一带则受单一的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顾名思义,昆明是阳光明媚的意思)。云贵高原上的岩石多为可溶性的石灰岩,流水侵蚀作用特别强烈,喀斯特地形发育特别典型,因而“地无三尺平”。

45.“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风吹沙石跑,车轮比人高,大姑娘一年不洗澡。”新疆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以西,属于非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这里,因而这里雨水稀少,沙漠广布、山麓砾石到处可见。但这里临近冬季风的源地,受冬季风影响很大。九月的轮台,狂风在夜间呼啸着,飞沙走石,风力作用十分强烈。西北地区冬季风风力强劲,寒潮经过的次数也多,可见那里的气候条件是相当恶劣的。这里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风吹沙石跑,车轮比人高,大姑娘一年不洗澡”,是我国西北地区一句谚语,这句谚语主要反映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风沙大、风力

作用显著的自然特征。46.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本组诗反映了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原理及其应用。海水经蒸发变成水汽,水汽通过季风环流(大气环流)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在一定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成为黄河水的主要补给,即“黄河之水天上来”。根据现代水循环理论,“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说法不够严谨。因为流到海洋中的黄河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又有可能随大气环流,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再凝结形成降水,成为黄河的补给水源,即流入海洋的黄河水可再参与海陆间水循环。如果“黄河之水”真的“不复回”的话,那么黄河早就干涸了。这里“奔流到海”的“海”指渤海。从“奔流”二字可看出黄河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因为黄河流经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在阶梯的交界处,河流的落差很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目前,已在黄河干支流上相继建立了多个水电站和水利枢纽。毛泽东笔下的“高峡”是指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即西陵峡、巫峡、瞿塘峡。“高峡出平湖”的构思如今正在变为现实,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已经全部建成,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大规模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在紧张的建设当中,并已经开始发挥作用。“高峡出平湖”是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原理的具体运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明通过水循环,使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

47.“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毛泽东《沁园春·雪》)

此诗表明我国北方河流冬季有结冰期。北方冬季气温在0℃以下,河流结冰。结冰时,河水很少流动,即“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48.“夏日消融,江河横溢。”(毛泽东《念奴娇·昆仑》)

此诗表明,夏季冰雪融水,补给江河,使河流的水位上涨。由此可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洪水期在夏季。

与地理有关的 谚语或诗歌

与地理有关的谚语或诗歌 1、“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时节降水较多,为我国华南地区或长江中下游地区。 2、“黄梅时节家家雨”,梅雨季节,位于江淮地区 3、“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此地种植麦子,为华北地区 4、“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说明昼夜温差大,为西北地区,一般指新疆。 5、:“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说明该地为秦岭, 6、“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跟瑞雪兆丰年是一样的意思。一个是因为雪把害虫给冻死了,还有一个就是因为松软的雪中间有空气,这不流通的空气可以起到保温效果 7、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温带大陆性气候 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快行冷锋的影响 9、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不同坡向对植被的影响 10、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垂直地带性 1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准静止锋的影响 12、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衰皆自然. ——地球公转 13、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地壳变动 14、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季节性 1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月相变化 16、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 ——水循环 1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三峡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 1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之成为现实 19、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从长江三峡逆流而上,怎么能到得了襄阳,然后到洛阳呢? 20、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地域性 21、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地域性 2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水循环 23、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地壳变动 24、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2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通过水循环,使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 26、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波浪的侵蚀作用 27、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盆地夜间气流上升,易成云致雨 28、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迎风坡易形成降水 29、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大草原的景象 30、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在当时的条件下,东吴的船是怎么样到的岷江上游的呢? 3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生物循环 32、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冬季风的影响 3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指来源于太平洋上的东南季风(夏季风),到达不了我国的西北地区。 34、向阳石榴红似火,背阴李子酸透心. ——光照对植物的影响 3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沙漠景观 36、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洞庭湖景观 37、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梅雨天气 38、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39、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交通运输条件对商业的影响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地球自转 40、“孤帆远景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是指长江的下游 4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个时节是我国的春末夏初。这种雨属于锋面雨,属于准静止锋 4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描述过去的河套平原 4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是江西庐山 44、“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是形容桂林山水 45、“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气候是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47、“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形容横断山的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 48、“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写的是四川盆地

很齐全的诗词中蕴含的地理知识

诗词中蕴含的地理知识 诗词中蕴含的地理知识 众所周知,从地心到整个宇宙都是地理学研究的范畴,它涉及众多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景观,在具体的地理教学过程中,不可能让学生一一地感知,仅管说现代的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设备日益先进, 教学方法不断地完善,虽然目前电影、电视、VCD、DVD、计算机等音像制品和多媒体广泛运用于教学中,但是教师不可能每堂课都运用这些教学手段,很多时候教师还得凭教学语言传道、授业、解疑,所以教 师的教学语言的基本功必须进行充电,除应该具备讲授地理知识的科学性、教育性、情感性、启发性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学性,而文学性的语言往往具有朗朗上口,比喻生动贴切等优点,而我国古今诗词、谚语等本身含有丰富的地理知识,如果我们的地理教师在课堂上适当地运用这些富含地理知识的诗词和谚语,不但学生爱听,而且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课堂增彩添色,学生学习兴趣大增,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得以大大提高,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而且让地理知识在学生的大脑中形象地被理解和记忆,同时很多的诗词和谚语本身就是一幅活生生的地理景观画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画中有知识,知识融于画中”的思维品质,使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有趣、生动、形象、鲜明,从而让学生热爱地理学科。而且目前很多的地理试卷中或多或少都有一定含量的诗词、歌赋等方面的试题。为此,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要经常多角度地搜集一些富含地理知识的诗词、民谣、谚语等。笔者在多年的地理教学中搜集了一部份诗词、民谣、谚语,仅供同行们参考: 1.(清.潘际云)的“淮河四月风怒号,卷起白流翻塘坳,老蛟喷沫天吴骄,一堤如线居民逃”中的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与秦岭合称秦淮线,是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分界线,东部地区南方和北方分界线,耕地以水田为主和旱地为主分界线) 2.李白《将进洒》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的“天上”是指巴颜喀拉山,“海”是指渤海 3.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管归来》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黎花开”描绘的是天气特征 4.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景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的“孤帆远景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是指我国长江的: 上游地区 5.“野矿沙岸净,天高秋月明”描绘的是气候特征 6.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中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反映的是我国春末夏初的时节,其降雨类型属于:锋面雨中准静止锋7.晋.傅云《歌》中的“日中万影正,夕中万影倾“直观地描绘了:太阳高度的周日变化规律 8.民谣“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是:我国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之一,说明其日温差大 9.李白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园缺,此事古难全”中的“阴晴园缺”指的是:月相变化规律 10.王之涣的《凉州词》中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一词是指:来源于太平洋上的东南季风 11.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形象地描绘了我国长江三峡的江水湍急,山重水绕的自然景观 12.陆游《游山西村》的“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仗无时夜扣门”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是我国的丘陵地形 13.歌谣“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是反映过去什么地方交通的十分不方便:福建省 14.宋朝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描述的旅游胜地是:江西省庐山

地理与古诗词

其他蕴含地理知识的古诗词汇总 1、“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升春又来”(杜甫《冬至》) “冬至阳升”这个纯科学结论通过艺术家天才的转换,巧妙地写进诗中。这句诗意境美丽、观点科学,非常难得。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引起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北半球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在地球的最南界线南回归线上,北半球各地在一年中正午时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直射点以北各地正午时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逐渐变小,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即“冬至阳升”。 2、“日中万影正,夕中万影倾”(傅玄《歌》) 这句诗直观地描绘了太阳高度的周日变化规律。影子长短与太阳高度有密切关系。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太阳高度小,影子长;随着太阳高度的逐渐变大,影子逐渐变小,正午即“日中”时,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影子长度为一天中的最小值,对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来说,此时太阳在正南方,影子则在正北方,即“日中万影正”;以后太阳高度逐渐变小,影子逐渐变长,影子偏离了正北方向。 3、“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李白《日出入行》) 此句诗意在说明四季运转是一种必然趋势,万物兴衰都有一定的自然规律,任何人也不能挥鞭命令停止。由于地球公转,黄赤交角的存在,地轴指向不变,使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引起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产生了四季的更替。 4、“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徐玑《夏日怀友》)

“月生林欲晓”,即月出的时候天要亮了,这是下蛾眉月出的时间。该地此时的降水是受冷锋影响形成的。冷锋过境时产生阴雨天气,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故“雨过夜如秋”。 5、“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眠》) 此句诗具体描绘当时的天气特征,而不是气候特征。天气和气候的主要区别是: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具体状况,包括阴晴、风雨、冷热、风力等,一般有较大的变化。气候是对一个地方长期的、有规律性的天气特征加以概括总结,得到的大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此句诗具体说明了夜间的风雨等大气状况及其变化,因而描述的是天气特征。 6、“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阴不散”的多云天气,因夜间云层愈厚,大气逆辐射愈强,地面就能获得较多的热量补偿。故夜间降温较晴天慢得多,地面温度不易降到0℃以下。这就是秋季多云的夜晚不易形成霜冻的科学道理。而连续的阴天除使霜冻来得晚外,还会导致降水天气。诗人有声有色地描写了“秋阴不散”的两种结果。 7、“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刘禹锡《秋词》) 深秋晴朗的夜晚,天空云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得到大气补偿的能量少,地面温度下降快,当地面温度降到0℃以下,就会出现霜,即“山明水净夜来霜”。 8、“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毛泽东《登庐山》) 此诗句说明夏季来自太平洋的热带海洋气团给我国带来丰沛的降水。夏天,登上庐山,面向太平洋(即“冷眼向洋”),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迎面吹来,带来了丰沛的降水(即“热风吹雨”)。

常见地理谚语

常见地理谚语 天文地理方面 (1)“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宇宙时间、空间性)(2)“斗转星移”。(地球运动) (3)“日中万影正,夕中万影倾”。(太阳高度周日变化规律)(4)“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北斗七星与四季变化) (5)“月盈则亏,日中则昃”。(月相变化及太阳东升西落规律) 气象方面 (1)“东风急,备斗笠”;“风急云起,愈急必雨”;“一日东风三日雨,三日东风无米煮”。(风) (2)“十雾九晴”;“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云雾)(3)“瑞雪造丰年”;“雪打高山,霜打平地”。(雨雪露霜)(4)“雷打惊蛰前,高山好种田”;“当头雷无雨,卯前雷有雨”。(雷电) (5)“虹低日头高,明朝晒断腰”。(天空景象) (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江淮梅雨)(7)“春寒雨绵绵,夏热火烧天”。(长江流域春寒、伏旱天气)

(8)“古龙晒太阳,不久台风狂”。(台风) (9)“霜后暖,雪后寒”;“热生风,冷生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气象关系) (10)“雨后青山分外青”。(大气散热作用) (11)“早穿皮袄午换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温带大陆性气候) (12)“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 (13)“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横断山区垂直气候明显)(14)“春雨贵如油”。(华北平原春旱严重) (15)“天无三日晴”。(云贵高原东部冬季天气) (16)“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冬至以后数九寒天) (17)“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但得立春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耕田”。(锋面雨) 农业方面 (1)“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农业季节性) (2)“伏里有雨多种麦”。(气象与农业关系) (3)“槐树不开花,晚田不归家”。(农业气象预测)

关于雨雪露霜的谚语作者

关于雨雪露霜的谚语作者 关于雨雪露霜的谚语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6400更新时间:2006-1-17 天上落下的雨、雪、冰雹和地面凝成的露水、白霜,虽然同是气界水态的变化,但是各有它的气象成因,同时也表示不同的未来天气。因为这些现象是最易观察的,也是和人类生活有直接关系的,所以这类谚语相当可靠。*夏雨隔牛背,秋雨隔灰堆。(浙江) *十里不同天。(江苏无锡) 我国属于大陆性气候,夏天的雨大多属于热雷雨或阵雨。热雷雨的发生,基本上是因为地面受热,发生对流运动,把地面的水汽送到高空,凝成雷雨云而发生的降水。但是由于地面各部分的物理性状不同,对于热力的反应也不同,因此地面上的气温有高有低。例如森林草原地区温度低,不毛之地温度高;柏油大道温度高,煤渣马路上温度低。所以在极小范围之内,空气对流的强弱,可以有很大差别。这里的对流,可以发生雷雨云,那里就不可能。再因为雷雨云的面积,普通不过几平方公里,所以我们常看见城南下雨而城北未必下雨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十里不同天"。到了秋天,还留着些夏天的景象,所以还有"秋雨隔灰堆"之说。 *天东雨,隔堵墙;这边落雨,那边出太阳。(山西太原、安微全椒)

*西南阵,单过也落三寸。(《田家五行》论云) *老夫活到八十八,未见阵头东南发。(江苏苏州) 气旋和其他种风暴通常是从西向东移动的,所以只有发生在西方的风暴,才能影响到本地。发生在东方的风暴,只会再向东去,不可能再影响本地。所以有"这边落雨,那边出太阳"的说法。 *雨打鸡啼卯,雨伞不离手。(浙江义乌) *雨打鸡鸣丑,雨伞勿离手;雨打黄昏戍,明朝燥悉悉。(南京)在晴好的天气,早上只会有雾,不会下雨的。现在下雨了,表示天气本来不好,可能有远地风暴逼近。一次风暴的经过,常要一天或一天以上的时间,不是短时内可以完的。现在,早上就开始下雨,那末未来一天之内,要"雨伞勿离手"了。在黄昏时分,高空气流一般的有下沉运动,天空原有的云,很易因此消散(因为下沉气流是最热燥的气流)。在这时候,如果有碎块云里下来的雨,是下不长的。但是,如果这种雨是一种风暴雨(就是从西方移动过来的有系统的云雨),那末"雨打黄昏戍"也就未必"明朝燥悉悉"了。 *早晨下雨当日睛,晚上下雨到天明。(山东) *鸡呜雨,下不长。(浙江象山) *投瞑雨,天卖晴。(福建福州) *早晨下雨,一天晴。(河北沧县、山东栖霞) *早雨睛一日,晚雨到天明。(陕西武功) *雨打五更,日晒水坑。(《田家五行》论雨) *晏雨不

(整理)地理诗句谚语例析二

地理诗句谚语例析(二) 孔祥群 37.“孔明借东风”。 赤壁地处长江中游,冬季以偏北风为主,但由于气旋、反气旋及锋面活动的影响,局部地区也会出现其他风向。如果当时赤壁的北部或西部有低气压团,东南部有高气压团,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的共同作用,就会形成东南风。从哲学上讲,这也符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共存的道理。整个冬季我国盛行偏北风,这是共性,但各个地区又有其特殊性,在特定的条件下有时会出现东南风。这说明我们要善于在普遍性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找到解决问题的特殊方法。 38.“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这句话说明了锋面能带来降水以及暖锋和冷锋过境后的不同天气。锋面是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因为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所以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春季来临,气温开始回升,南方暖气流活动逐渐加强,这时的锋面多为暖锋。暖锋过境时产生降水,过境后受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因此“一场春雨一场暖”。深秋季节,来自蒙古、西伯利亚一带的冷气团活动逐渐增强,当它南下时,与前面的暖气团相遇,形成冷锋。冷锋过境时产生降水,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因而“一场秋雨一场寒”。 39.“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

四时春。”“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 这是昆明四季如春气候特征的真实写照。昆明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是7.8℃,比北京初春三月的气温高将近3℃;最热的七月平均气温是199℃,与北京晚春五月大体相当。昆明在我国的南部,加上云贵高原等地形的阻挡,冬季来自蒙古、西伯利亚一带的偏北风一般不能影响到这里,这里主要受来自孟加拉湾一带的暖气团的影响,因而冬季还是温暖如春。夏季,由于昆明在云贵高原上,海拔比平原地区高,气温垂直递减,故夏季不热。 40.“三大火炉”。 长江沿岸的南京、重庆、武汉夏季特别炎热,号称我国的“三大火炉”。这三个地方7月份的平均气温都在30℃以上,极端最高气温都在40℃以上。为什么“三大火炉”夏季气温特别高呢? 每年七月中旬以后,锋面雨带北移到华北、东北一带,长江流域的梅雨结束。这时,长江流域完全为副热带高压所控制,气流下沉增温,常常出现干旱,这就是伏旱。伏旱期间,天空晴朗少云,风力微弱,日照强烈,似火的骄阳把大地晒得滚烫。七八月间白天的最高地面温度为50℃~55℃。晒得发烫的地面,源源不断地把热量传给大气,因而气温不断升高。这是“三大火炉”形成的主要原因。其次,这些高温中心的形成与盆地或谷地的地形有密切关系。“三大火炉”都位于长江河谷中,海拔较低。河谷地形犹如锅底一般,地面散热困难。四川和两湖都是盆地形势,夏季风自东南吹来,越过东南丘陵和贵州高原到达盆地时,由于下沉增温产生干热风,使“火炉”热上加热,

地理学常见谚语

地理学常见谚语 2014年12月17日20:57 新浪博客 一、风的谚语 关于北风的谚语:“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方干到底。”(立秋节气)“北风不欠南风债,北风不受南风欺(南霜北雪)。”(春秋季节的冷暖气团相互交替,来回移动) 描写南风的:“小暑南风十八天,夏季南风似火炎。”(小暑节气和三伏天)“九月南风二日半,十月南风当日转。”(农历九月和立冬时节)“秋季南风雨淋淋,冬季南风天不晴。”(秋冬季刮南风会有降水)“五月南风涨大水,六月南风干露水。”(农历五月的梅雨和六月的伏旱)“冬至南风夏至雨,冬至南风短,夏至主干旱。”(根据冬至南风推测来年夏至天气状况)“腊月南风正月雪,正月南风雨湿脚。”(腊月和正月的南风会带来丰富的降水) 描写西风的:“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西风在晴雨之间起的作用)描写东风的:“春发东风,雨水跟淙。”(春季南方的暖气团与北方的冷气团相遇形成锋面雨)“春天东风雨涟涟,夏天东风无云烟,秋季东风禾生芽,冬天东风雪满天。”(四季中东风会带来不一样的天气)“一日东风三日雨,三日东风雨更凶。”(东风持续时间的长短对降水时间的影响) 二、云的谚语 “天上花花云,地上晒死人。”(云稀薄,水汽含量少)“天上起了鲤鱼斑,地上晒谷不用翻。”(夏收时节,云像鲤鱼斑一片一片时,无降水)“清早城堡云,下午雨淋淋。”(堡状高积云—夏季雷阵雨的标志)“天上炮台云,来日雨淋淋。”(暴风雨前的浓黑云,底平而阔,上部隆起)“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钩卷云)“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拦腰。”(春夏季,丘陵山地地区,根据云在山的不同位置判断是否降水)“云向东,车马通,云向西,雨凄凄。”(通过云运动的方向判断风向,从而判断天气)“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乌云遮住了西坠的太阳叫做乌云接日) 三、雾、露、霜的谚语 雾:“大雾不过三,重雾过三必有大雨。”(通过雾持续时间的长短判断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春雾晴,夏雾雨,秋雾茫茫晒死鬼。”(雾的发生时间不同所预示的天气也不同) 霜:“早上出门一片白,今日一定晴到黑。”(大气的保温效应比较弱意味着天气晴朗)“冬至打了霜,夏至引湖江。”(根据冬至是否出现霜,预测来年夏至前后的天气)

歇后语试题

一、请填写歇后语后半句(每题2分,共80分) 1、躲在屋里洗脏衬衣───家丑不可外扬。 2、额头上刻个王字───成不了虎。 3、儿子不养娘───白疼一场。 4、二十岁当博士───初露头角。 5、发射卫星上天───一鸣惊人。 6、放马后跑───没用了。 7、方字比万字───只差一点。 8、飞奔的火车───一日千里。 9、废品回收───物尽其用。 10、佛多香少───供不应求。 11、父子观虎斗───大惊小怪。 12、赶龙王下海───巴不得。 13、刚出火坑,又落陷阱───祸不单行。 14、缸里的金鱼───没见过风浪。 15、高山放鞭炮───四方闻名(鸣)。 16、隔岸观火───幸灾乐祸。 17、隔着黄河送秋波───没人领情。 18、耕田的牛───被人牵着鼻子走。 19、狗急跳墙───逼出来的。 20、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21、姑娘绣荷包───专心致志。 22、关公舞大刀───拿手好戏。 23、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24、鬼遇张天师───有法难使。 25、过河的卒子───只进不退。 26、孩子考妈妈───小题大做。 27、寒暑表───有升有降。 28、汉高祖斩白蛇───一刀两断。 29、好心当作驴肝肺───不识好歹。 30、耗子看粮仓───监守自盗。 31、河水不犯井水───互不相干。 32、黑纸糊灯笼───不明不白。33、红娘牵线───成人之美。 34、猴子捞月亮───一场空。 35、狐狸给鸡拜年───不怀好意(不安好心)。 36、胡琴里藏知了───弦外有音。 37、花绸上绣牡丹───锦上添花。 38、花果山的猴子───无法无天。 39、华佗行医───名不虚传。 40、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二、请填写歇后语后半句(每题1分,共20分) 41、阿斗当官───有名无实。 42、八股文的格式───千篇一律。 43、白骨精扮新娘───妖里妖气。 44、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45、八十岁考状元───人老心不老。 46、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47、鼻子里插葱───装相(象)。 48、病好打医生───恩将仇报(以怨报德、忘恩负义)。 49、玻璃铺的家当───不堪一击。 50、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51、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52、搽粉进棺材───死要面子。 53、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货倒不出。 54、陈世美不认秦香莲───喜新厌旧。 55、成洁思汗的兵马───所向无敌。 56、常胜将军───百战百胜。 57、吃了猪肝想猪心───贪得无厌。 58、崇祯皇帝上吊───走投无路。 59、出洞的老鼠───东张西望。 60、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歇后语选择填空练习及答案 备选歇后语 1、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2、打破砂锅——问到底 3、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4、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5、竹篮打水——一场空 6、瞎子点灯——白费蜡 7、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8、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9、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古代诗词中的地理-天气与气候

古代诗词中的地理-天气气候篇 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谚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加深对诗句、谚语的理解,能激发我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扩展地理知识面。 1.“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徐玑《夏日怀友》) “月生林欲晓”,即月出的时候天要亮了,这是下蛾眉月出的时间。该地此时的降水是受冷锋影响形成的。冷锋过境时产生阴雨天气,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故“雨过夜如秋”。 2.“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眠》) 此句诗具体说明了夜间的风雨等大气状况及其变化,描述的是天气特征。 3.“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阴不散”的多云天气,因夜间云层愈厚,大气逆辐射愈强,地面就能获得较多的热量补偿。故夜间降温较晴天慢得多,地面温度不易降到0℃以下。这就是秋季多云的夜晚不易形成霜冻的科学道理。而连续的阴天除使霜冻来得晚外,还会导致降水天气。诗人有声有色地描写了“秋阴不散”的两种结果。 4.“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刘禹锡《秋词》) 深秋晴朗的夜晚,天空云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得到大气补偿的能量少,地面温度下降快,当地面温度降到0℃以下,就会出现霜,即“山明水净夜来霜”。 5.“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黄土高坡》) 这首歌唱出了我国东部地区一年中的主要风向。亚洲东部是典型季风气候分布区。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夏季北太平洋上高压的势力大大增强,亚欧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暖湿气流便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吹向亚洲东部,形成东南风。冬季相反,形成西北风,这就是歌词中所说的一年中的风向,“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 6.“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毛泽东《登庐山》) 此诗句说明夏季来自太平洋的热带海洋气团给我国带来丰沛的降水。夏天,登上庐山,面向太平洋(即“冷眼向洋”),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迎面吹来,带来了丰沛的降水(即“热风吹雨”)。 7.“清明时节雨纷纷”(杜牧《清明》)“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曾几《三衢道中》) 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类型主要为锋面雨。一般情况下,每年四、五月份,夏季风开始影响我国,来自大洋的暖气团和北方冷气团形成的锋面在南岭一带,故这里降水较多,即“清明时节雨纷纷”。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随着夏季风增强,锋面移到长江中下游一带,这时北方的冷空气势力虽已减弱,但仍可影响到江淮地区,两种气流在这里交锋,由于它们势均力敌,相持不下,形成准静止锋而产生连续性降水,雨带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徘徊在长江中下游一带,这时正是梅子成熟的时节,故称为梅雨天气,即诗中的“黄梅时节家家雨”。七月中旬以后,随着夏季风的进一步增强,锋面雨带移到华北、东北。 有的年份夏季风特别强,锋面雨带在江淮地区停留的时间很短,很快移到华北、东北,江淮地区基本无梅雨期,成为“空梅”,造成干旱灾害,即“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而华北、东北地区雨季比正常年份来得早,雨季时间也长。这样,在我国就形成南旱北涝的格局。相反江淮地区形成“涝梅”,产生南涝北旱的格局。 8.“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霜降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白居易《杜陵叟》)“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白居易《采地黄者》) 本组诗句说明华北地区春旱严重及秋季早来的寒潮带来的危害。春季和夏初,华北地区气温

地理谚语——看物识天气

地理谚语——看物识天气 “燕子低飞蚁搬家,天气一定要变化” 这是因为下雨以前的空气湿度大,小飞虫的翅膀潮湿,不能高飞,燕子为了觅食,也飞得很低。蚂蚁对气压下降,温度升高,湿度增大等下雨的征兆,比较敏感,为了免于被水淹,在下雨以前忙于搬到高处或把窝垒高。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时,可以预报天气将转阴雨。 “缸穿裙,大雨淋” “盐出水,铁出汗,大雨不少见” 夏天水缸的温度比空气温度低,下雨以前空气湿度大,和水缸接触的空气温度降低,达到饱和状态后,水汽就在缸壁上凝结成水滴向下淌,好象水缸穿上了裙子,预示将要下雨。同样,铁的温度也较周围气温低,而盐有吸水的性能,当空气湿度增大时,在铁上凝结成水滴,盐吸收了水分会发潮,都是下雨的征兆。有时水泥、石板地面或墙壁返潮,也预示天气将要转阴雨。 “炊烟顺地跑,天气不会好” 这是因为将要下雨之前,一般气压降低,湿度增大,烟粒的比重加大了,所以不往上冒,而是顺着屋面或地跑,预示天气将转阴雨。 “久雨闻鸟声,不久转晴明” 在久雨天气转好时,空气湿度减小,小鸟感到比下雨天舒畅,因而发出叫声。此外,公鸡也往往在天气转晴前展开翅膀飞来跳去,并大声啼叫,也是这个道理。 4、岩溶地区找水 “洼溷速成线,暗河下边见” 洼溷就是封闭的洼地。在暗河形成过程中,由于强烈的溶蚀,井状落水洞不断扩大,加上水流冲刷,溶空部分崩塌、陷落,因此顺暗河发育方向的地面上出现成串的封闭洼地。成串洼溷的存在预示着地下有找到暗河的可能。 “棘丛包,水在跑” 棘丛即灌木丛。石灰岩地区由于岩石裸露,一般不利于植物的生长,但是如果地下水位埋藏较浅时,则往往荆棘丛生。特别是在岩溶平原和较大的溶蚀洼地上,常常残留有一些溶蚀残丘。这些残丘如植被繁茂时,远看就像一簇簇的棘丛包,因此成为一种找水的标志。 “石垄伴小沟,底下有水流” 石垄和小沟,就是溶脊和溶槽同时出现的地段。一般石垄高不过3米,溶沟深不足2米,是原来地面水冲刷,溶蚀而成。新的地下通道一般和地面留下的沟槽基本一致,因此常用它来寻找下面的伏流。 “山对向,中间有水藏” 山对向是指与向斜构造一致的地形。地下水顺着层面向下汇集,因此在向斜的槽部常常可以找到水源。 “山靠脊,水向两边堕” “山靠脊”即是缺失了轴部的背斜构造,由于岩层向两边倾斜,雨水顺层面向两边渗漏,所以叫“两边堕”。 “断头山排成行,山脚底下水汪汪” 伸延的山脊突然中断,好像被削去了半边,形成一个“三角形”的陡壁,称这种山为“断头山”。如果这种“断头山”顺一定方向延伸,往往就是断层通过的地方,

地理名人名言

个人收集整理-ZQ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小雅)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荀子·劝学)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2、文明如果是自发地发展,而不是自觉地发展,则留给自己地是荒漠 (马克思) 我们中国是世界上伟大地国家之一,它地领土和整个欧洲面积差不多相等,在这个广大地领土之上,有广大肥田沃地,给我们以衣食之源;有纵横全国地大小山脉,给我们生长了广大地森林,贮藏了丰富地矿产;有很长地海岸线,给我们以交通海外各民族地方便.从很早地古代起,我们中华民族地祖先就劳动、生息、繁殖在这片广大地土地之上.” (毛泽东) 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有句名言:“地球是人类地摇篮,但是人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他们不断地争取着生存世界和空间,起初小心翼翼地穿出大气层,然后就是征服整个太阳系.” 5、不是锤地打击,是水地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日臻完美(印度大诗人泰戈尔) 6、地理者,空间之问题也,历史及百科,莫不根此.(毛泽东) 7、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 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 9、地球,我地母亲,衣地是你,食地是你,我要怎样才能报答你地深恩.(文学家郭沫若):先看金龍動不動,後查血脈人來龍,當令之時,宜山不宜水,失令之時宜水不宜山,向上一星災福柄,去來二水生死門,千裏江山一線間,差之毫厘謬之千裏. :龍凶帶殺,取才為貴,若用貴人祿馬,取用妙乎心裁.幹犯需用幹擋,支犯仍用支宮,旺相得時休張其炎,休囚無氣始摧其峰.宜滿不宜空,水繞便招凶.宜空不宜滿,山逼惹人閑. :千裏來脈只看到頭一節,千裏來龍只求一席之地,坐下無有真氣脈,堂前空擺萬疊山,坐下十分龍,總少前砂也富貴. :山連山,山山不斷,水連水,水水不絕,山不抬頭莫強求.兩山之間,必有一水,兩水之間,必有一山,水交氣必止. :幹支最宜純萃,格局定要分明,不准一卦管三山.天幹使用借局,地支使用三合,八卦使用納甲. 10、不媚俗,不媚外,不媚权贵著名地理学家、气象学家竺可桢地座右铭 立“地”成才通古今 存“理”得道显雄才 学地理学览天下景观 做地理人炼博大胸怀 1 / 1

地理诗句谚语例析二

地理诗句谚语例析(二) xx 37.“xx借东风”。 赤壁地处长江中游,冬季以偏北风为主,但由于气旋、反气旋及锋面活动的影响,局部地区也会出现其他风向。如果当时赤壁的北部或西部有低气压团,东南部有高气压团,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的共同作用,就会形成东南风。从哲学上讲,这也符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共存的道理。整个冬季我国盛行偏北风,这是共性,但各个地区又有其特殊性,在特定的条件下有时会出现东南风。这说明我们要善于在普遍性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找到解决问题的特殊方法。 38.“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这句话说明了锋面能带来降水以及暖锋和冷锋过境后的不同天气。锋面是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因为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所以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春季来临,气温开始回升,南方暖气流活动逐渐加强,这时的锋面多为暖锋。暖锋过境时产生降水,过境后受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因此“一场春雨一场暖”。深秋季节,来自蒙古、西伯利亚一带的冷气团活动逐渐增强,当它南下时,与前面的暖气团相遇,形成冷锋。冷锋过境时产生降水,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因而“一场秋雨一场寒”。 39.“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 这是昆明四季如春气候特征的真实写照。昆明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是7.8℃,比北京初春三月的气温高将近3℃;最热的七月平均气温是199℃,与北京晚春五月大体相当。昆明在我国的南部,加上云贵高原等地形的阻挡,冬季来自蒙古、西伯利亚一带的偏北风一般不能影响到这里,这里主要受来自孟加拉湾一带的暖气团的影响,因而冬季还是温暖如春。夏季,由于昆明在云贵高原上,海拔比平原地区高,气温垂直递减,故夏季不热。

地理名人名言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3、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5、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文明如果是自发地发展,而不是自觉地发展,则留给自己的是荒漠 (马克思) 3、我们中国是世界上伟大的国家之一,它的领土和整个欧洲面积差不多相等,在这个广大 的领土之上,有广大肥田沃地,给我们以衣食之源;有纵横全国的大小山脉,给我们生长了广大的森林,贮藏了丰富的矿产;有很长的海岸线,给我们以交通海外各民族的方便。从很早的古代起,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殖在这片广大的土地之上。” (毛泽东) 4、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有句名言:“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不能永远生活在摇 篮里,他们不断地争取着生存世界和空间,起初小心翼翼地穿出大气层,然后就是征服整个太阳系。” 5、不是锤的打击,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日臻完美(印度大诗人泰戈尔) 6、地理者,空间之问题也,历史及百科,莫不根此。(毛泽东) 7、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 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 9、地球,我的母亲,衣的是你,食的是你,我要怎样才能报答你的深恩。(文学家郭沫若)1:先看金龍動不動,後查血脈人來龍,當令之時,宜山不宜水,失令之時宜水不宜山,向上一星災福柄,去來二水生死門,千裏江山一線間,差之毫厘謬之千裏。 2:龍凶帶殺,取才為貴,若用貴人祿馬,取用妙乎心裁。幹犯需用幹擋,支犯仍用支宮,旺相得時休張其炎,休囚無氣始摧其峰。宜滿不宜空,水繞便招凶。宜空不宜滿,山逼惹人閑。 3:千裏來脈只看到頭一節,千裏來龍只求一席之地,坐下無有真氣脈,堂前空擺萬疊山,坐下十分龍,總少前砂也富貴。 4:山連山,山山不斷,水連水,水水不絕,山不抬頭莫強求。兩山之間,必有一水,兩水之間,必有一山,水交氣必止。 5:幹支最宜純萃,格局定要分明,不准一卦管三山。天幹使用借局,地支使用三合,八卦使用納甲。10、不媚俗,不媚外,不媚权贵著名地理学家、气象学家竺可桢的座右铭 立“地”成才通古今 存“理”得道显雄才 学地理学览天下景观 做地理人炼博大胸怀

地理趣联、幽默、谜语、诗词、谚语、顺口溜一网打尽

地理趣联、幽默、谜语、诗词、谚语、顺口溜一网打尽 一、地理趣联 1、宇宙星系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系系相吸, 大气分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散逸层层层难分; 2、地质年代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代代相连, 古生时代寒武纪奥陶纪纪留纪泥盆纪石炭纪纪纪相传; 3、上下四方曰宇空间无限, 古往今来为宙时间无终; 4、太阳外部光球色球日冕由亮转热, 地球内层地壳地幔地核从轻变重; 5、太阳活动黑子耀斑太阳风, 地球内能地热火山地震波; 6、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此乃九大行星, 春夏秋冬东西南北中是为四时五方; 7、类地远日巨行星此行星结构, 共面同向近圆乃运动特点; 8、黄道赤道交汇名为黄赤交角, 背斜向斜同存称之褶皱构造; 9、地球公转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太阳辐射低纬度多高纬度少; 10、地球自转才有昼夜变化, 地球公转方具四季更迭; 11、近日点寒远日点暖只因光线直斜射, 类地星轻巨行星重却缘质密反相成; 12、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地球公转造成四季变更; 13、大陆真会漂移叹魏格纳出师未捷身先死,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海岭确在扩张惊马修斯苍海横流而后生,观浩瀚海底洋壳暗动; 地壳板块构造赞勒皮顺有缘悟得佳论成,到中流击水还须后生 14、山地多平地少依国策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中国大人口众用方针控制剧增的人口数量; 15、传统工业耗能多、投资大、周期长、收效慢,确属“厚重长大”发展理应缓, 新兴工业省能源、省资源、省劳力、省空间实乃“轻薄短小”成长真不慢 16、工业太集中必然争地争水争动力常叹公共设施焉够用, 生产要分散才能节人节款节能源齐唤卫星城市可发展; 17、蒸汽机内燃机微电子普及牢记时势造科技大英雄, 临海型临空型煤铁复合体莫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二、地理幽默集锦 地理考试地理考试时, 老师要学生简略描述下列各地:阿拉伯、新加坡、好望角、罗马、名古屋、澳门。其中小明这样写:从前有个老公公, 大家叫他阿拉伯,有一天他出去爬山, 当他爬到新加坡的时候突然看见一只头上长著好望角的罗马直冲过来,吓的他拔腿跑进名古屋, 赶紧关上澳门。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浅析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浅析 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学院地理科学系 陈霁冰风水规划研究室原创。专业从事高考命题研究、风水规划设计、四柱命理预测 邮编054001.邮箱:zhangbingtong@https://www.doczj.com/doc/b27551721.html, 古诗词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瑰宝。它们篇幅短小、文辞优美、内容健康、琅琅上口,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结晶,具有形象性和音乐性特征,给人以艺术感染和美的熏陶。其中相当部分的诗词作品对自然和社会进行了大量的描写,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地理元素。这些诗词对增强我们的地理审美观、正确地理解地理规律、激发我们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等方面都大有帮助。 一、古诗词中的自然地理知识 在古代诗歌中,浪漫主义诗人的诗句,大多描绘自然景物,或山川或田园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其中,有许多诗句就饱含有丰富的自然地理知识。 1.古诗词与气候 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状态,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气候以冷、暖、干、湿这些特征来衡量,通常由某一时期的平均值和离差值表征。气候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热量的变化而引起的。 中国国土辽阔,从南到北兼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几个不同的温度带。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有:季风气候显著;气候的大陆性强;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以亚热带、温带气候为主。 对于季风气候描写的诗词,如唐朝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从字面意义上讲就是: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这里的春风当指夏季风。季风是海陆间季风环流的简称,是由大尺度的海洋和大陆间的热力差异形成的大范围热力环流。夏季由海洋吹向大陆的风为夏季风,冬季由大陆吹向海洋的风为冬季风。夏季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大大增强,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暖湿气流便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形成东南季风,即夏季风。在我国把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为非季风区。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这条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以西以

地理谚语大全

地理谚语大全 导读:1、“今朝日头乌云托,明朝晒坏乌龟壳”上海崇明岛 2、“坐地日行八万里”。(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 3、“一日南风三日暴”江苏南京 4、“打早打辣雾,尽管洗衫裤”广西白州 5、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宇宙时间、空间性) 6、仰望山接天,俯视江如线,对面能说话,相会要一天” 7、“一日南风三日暴”江苏南京 8、“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是云贵高原的地形气候特点写照。 9、“三日风三日霜三日日头公”福建厦门 10、三山夹两盆” 11、胜景天然别,精神入画图。一山分四顶,三面瞰平湖。过夏僧无热,凌冬草不枯。游人来至此,愿剃发和须。”四顶山特征 12、“冬寒冷皮春寒冻骨”福建厦门 13、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草原地理 14、“冬至无雨一冬晴”广东汕头 15、“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云贵高原 16、“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是秦岭地区地理景色的写照。

17、“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长江特征 18、“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是反映过去福建交通的困难。 19、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特征 20、“东闪西闪(闪:闪电),晒煞泥鳅黄鳝”同上 21、上山云里钻,下山走河边,对山喊得应,走路要一天。横断山脉地形 22、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高山地理气候 23、“打早打辣雾,尽管洗衫裤”广西白州 24、“日出热辣辣,中午雨淋头”同上 2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其原因是山顶的气温比同时间的山脚下的气温低。 26、“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气候是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27、“冬寒冷皮春寒冻骨”同上 28、“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云南昆明 29、月盈则亏,日中则昃”。(月相变化及太阳东升西落规律) 30、“今朝日头乌云托,明朝晒坏乌龟壳”上海崇明岛 31、“一场秋雨,一场寒"与冷锋有关

古诗与地理

诗词、谚语与人文地理 1、“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篙去烧畲”(刘禹锡)反映了男人烧山种地,女人下山背水。说明烧山种地这种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式对涵养水源的森林破坏,造成山上水源枯竭,人们贫困,环境破坏形成恶性循环。 2、“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王之涣)这是描写北方大草原人们的守猎活动,他们先放火烧草,后骑马射猎。反映出猎手们对草原上的野生动植物的大肆捕杀,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无知行为。 3、“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唐"白居易)告诉我们应树立生态道德,爱护生灵,保护生态平衡。 4、“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说明水土保持工作得重要性。我们只有保护好森林、保护好生态环境,水才清,源才长。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说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规律,人类应认识这种规律,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6、“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杜甫)反映出城市人口稠密集中而住房困难紧张,农村或城郊人口稀少分散。说明人口分布的城乡差别。从中可联想到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和社会生产方式。 7、“郡城南下不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唐"柳宗元)反映出

少数民族的地域分布状况及旧时汉人对少数民族同胞的歧视态度。 8、“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张籍)最好用来说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利国利民。 9、“遍身罗绮者,不时养蚕人”“十指不沾泥,粼粼居大厦”(唐"张愈)借以说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会越来越细。 10、“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说四川一带交通不便。同外界很难有联系。 1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说当时的帆船是十分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 1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是说白帝城在江陵的上游,两者之间可以通航。 1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 14、“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王维《送梓州李使君》)大气降水落到地面后,下渗到地下,成为地下水的补给水源,使百泉流淌。而“万壑树参天”,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形成地下水,体现了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 1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说明森林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在林区,地表植被比较好,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形成地下水(森林有“绿色水库”之称),减小地表径流量,同时森林能减缓地表的泥沙被冲入河谷,使“清泉石上流”。 16、“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反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