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抠门”的黄芪建中汤

“抠门”的黄芪建中汤

“抠门”的黄芪建中汤
“抠门”的黄芪建中汤

“抠门”的黄芪建中汤

[黄芪建中汤]出自《金匮要略》{虚劳血痹}篇,此方以“黄芪”冠名,而方中“黄芪”的用量却只有“一两半”,远小于桂枝、白芍等药。

如果按汉代一两等于现在3克计算,[黄芪建中汤]的现代剂量为:黄芪4.5克、桂枝9克、白芍18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饴糖30克(饴胶40毫升)、大枣3枚(7.5克)。

经方大多“药物味数少、单味用量大”,为何仲师开立[黄芪建中汤]时却如此“抠门”呢?“黄芪体质”与黄芪的“药势”

黄芪“体质用药”的经验,医圣张仲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清朝的邹润安,及当代的岳美中教授、黄煌教授都有相关的论述。

《金匮要略》{虚劳血痹}篇中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血痹”的“骨弱肌肤盛的”的“尊荣人”。

“腹大而肢体血痹”的“胖人”是“内充而外不充”,自然宜用

“补气而升发走表”的黄芪。朱丹溪说:“本品功专补气,肥白多汗者多宜,若面黑形实而瘦者,误投之,令人胸满。用三拗汤泻之可解”

《本经疏证》为清代邹澍(润安)撰,约成书于1832~1840间,书里的{饴糖}条目中说:“脾气不给,参、芪、术、草皆能资助之……芪能充外,不能充内,参、草能充内,且滋燥矣”。

“腹瘪而肢枯”的“瘦人”是“内外皆不充”,当先充里,故宜用“补气而守中”的“人参、大枣、炙甘草”。黄芪升发气血,阴虚体瘦者多用易腹胀

阴血亏虚的体瘦之人,用大剂量的黄芪之后会引起腹胀,原因是腹部的气血被黄芪提升到胸部头部,发散到四肢肌肤之后,中焦脾胃气血空虚,造成的胃肠蠕动减慢、消化能力降低。

用于阴虚瘦人的处方,宜加“补中气”、“充内”的“人参、

大枣、炙甘草”之类的药来与黄芪配伍,以制约黄芪升发气血的“副作用”。比如[补中益气汤]就是这样配伍的,但这个

方子黄芪是主药,用量不算小,此方对于“下焦肾气亏虚”及

“体瘦阴虚过于严重“的人来说,仍然不适用。黄芪固表敛邪,内有邪热者用之宜斟酌

黄芪是补药,虽然它能够在补气的同时将气血从内脏发送到肌肤四肢,但它不仅不能“解表散邪”,反而有“固表闭邪”的作用。《本草经疏》中说:“黄芪功能实表,有表邪者勿用;能助气,气实者勿用;能内塞,补不足,胸膈气闭问,肠胃有积滞者勿用;能补阳,阳盛阴虚者忌之;上焦热盛,下焦虚寒者忌之;病人多怒,肝气不和者勿服;痘疮血分热甚者禁用。”《本草新编》也说:“骨蒸、痨热与中满之人忌用。”

所以从“闭表敛邪”的角度来看,“内有邪热”的人也不能使用大剂量的黄芪。因为体内的热气、湿气、浊气等实邪不能从皮毛散发出去而郁闭于内的话,也会引起腹胀、胸满,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用陈皮这类行气、化湿、导滞的药来消除黄芪敛邪的这个副作用了。[黄芪建中汤]以“黄芪”冠名,为何黄芪用量最小(仅一两半)

需要服用含有大量“饴糖、芍药、大枣、炙甘草”等补中焦脾胃之气的药物的{建中汤类方}的“虚劳之人”,多数体型是偏瘦的,属于阴虚精亏的“失精家”,所以不宜使用大剂量的黄芪,容易导致胸满腹胀口干上火等副作用。

“阴虚体瘦”的人在确有需要时小剂量使用黄芪还是可以的,以现代临床经验看,宜小于10克每剂。

想必当年仲师深明此要,所以在此方药物剂量的调配上相当的“因人制宜”,“证候”与“体质”都兼顾到了。[黄芪建中汤]中“黄芪”的用量只有“一两半”,远小于桂枝、白芍等药。也远小于适合患“血痹”之证的“骨弱肌肤盛”的“体胖腹大、肌肉松软”的“尊荣人”所用的[黄芪桂枝五物汤]中“黄芪三两”的剂量。

如果按汉代一两等于现在3克计算,[黄芪建中汤]的现代剂量为:黄芪4.5克、桂枝9克、白芍18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饴糖30克(饴胶40毫升)、大枣3枚(7.5克)。为何[黄芪建中汤]中要用少量黄芪呢,我认为是因为此方常用来治疗“中焦脾胃虚寒”引起的“溃疡性疾病”,比如虚寒性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口腔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等。

在“饴、芍、草、枣”等品“充里守中、健脾益气”的基础上,用小剂量黄芪“升发气血、生肌敛溃、荣养肌肤”

,促进身体各处“上皮组织”的修复。“建中气”的同时“适量”的“用中气”,去弥补和养护身体上这些虚损不足的地方。所以《金匮要略》原文中说:“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黄芪用小剂量还减轻了其“闭表敛邪、助热伤阴”之弊,适应了[黄芪建中汤]这个治“虚劳”的方子需要“久服”的特性。在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千金备急要方》中有一个对应的方子叫[黄建中汤](方名仅差一个“芪”字),药物组成完全相同,唯一的不同是黄芪的剂量变成了“三两”。即使黄芪用“三两”,也没有超过同方中桂枝、白芍、生姜等药的剂量,按一两等于现在3克计算只有9克。

而观察现在运用[黄芪建中汤]的医案,一般黄芪起手就是15克左右,甚至更多,如果患者很瘦、阴血很虚、或者有内热的话,用了之后很容易出现腹胀、口干、胸闷等副作用。

如CCTV健康节目上专家推荐的[黄芪建中汤]药物剂量:黄芪用到15克,而桂枝和白芍只用10克,饴糖甚至不用,严重背离经方原量,忽视了“虚劳里急、诸不足”之人的“体形体质”。一管之见,仅作探讨,不对的地方盼各位老师指点斧正。藏在[黄芪建中汤]加减法中的“秘密”

《金匮要略》中[黄芪建中汤]的方证条文、药物组成、及其加减法如下:

“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于小建中汤内加黄芪一两半,余依上法。气短胸满者加生姜,腹满者去枣,加茯苓一两半,及疗肺虚损不足,补气加半夏三两)”

虽然“小建中汤证”和“黄芪建中汤证”均为“阴阳(气血)两虚”的虚劳证,但“小建中汤证”有“悸,衄,梦失精,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的“虚热”之象,而“黄芪建中汤证”只言“虚劳里急”,未言有“虚热”之象,且言身体出现了“诸不足”,可见“黄芪建中汤证”脾胃虚寒的程度比“小建中汤证”更重,所以“于小建中汤内加黄芪一两半”以温补肝脾肺的阳气,同时升发气血去荣养“诸不足”之处。[黄芪建中汤]仅比[小建中汤]多少量的黄芪(一两半),为何其后出现了3条加减法,而这3条加减法为何没附在[小建中汤]方中呢?

这说明[黄芪建中汤]的3条加减法中出现的“或然证候”(胸满、腹满、气逆)是由于加了黄芪所致。而经方一两实际上相当于现在15克左右,最新考证是13.8克,照此折算,一两半黄芪即为21克-23克。

也就是说,一剂[小建中汤]中加入20克左右的黄芪就可能导致“胸满、腹胀、气逆”的副作用,足见服用[黄芪建中汤]的“虚劳病”患者,多数为“羸瘦之人”。而“胸满、腹胀、气逆”的副作用是因为黄芪“升发气血、闭表敛邪”所致。所以朱丹溪说“若面黑形实而瘦者,误投之,令人胸满。用三拗汤泻之可解”,[三拗汤]用的是“麻黄、杏仁、甘草”来宣肺散邪,但[黄芪建中汤]的服用者是“阴阳两虚”的“虚劳”之人,不宜用峻猛的麻黄,故将生姜用量加倍以增强宣肺散邪之力缓解胸满之证。

“腹满者去枣,加茯苓一两半”也是一个“抠门”的地方,茯苓是味甘淡平和的药,但它能利水宁心定悸眩,药势走下,会引气血下行,用量如果过大会抵消黄芪的升发之力,所以只用一两半,与黄芪等量。饴胶和大枣均可生湿助满,然而饴胶是君药,是“益气建中、补阴缓急”所必须的,不可去,故只能去枣。

肺气以肃降为顺,降肺气即为补肺气,所以如果出现了肺虚损失降,导致上气咳逆之证时,需要“及疗肺虚损不足,补气加半夏三两”。[黄芪建中汤]若按其加减法,去大枣加茯苓之后,相当于合入了用于“胃阳虚心下停饮证”的[茯苓甘草汤],如果再加半夏,则相当于又合入了用于“饮阻胃

阳支饮水盛证”的[小半夏加茯苓汤],如果再加一味“陈皮”,则“燥化痰饮”的[二陈汤](陈皮、半夏、茯苓、炙甘草)也包含在里面了。

黄芪建中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52例临床观察

黄芪建中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52例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黄芪建中汤合半夏泻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2例经胃镜诊断消化性溃疡患者给以中药口服。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达94.4%。结论:黄芪建中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 【关键词】黄芪建中汤,半夏泻心汤,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好发于中青年,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以胃痛,胃胀,泛酸,胃区烧灼感,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笔者自2001年采用纯中药黄芪建中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及(或)十二指肠溃疡伴(或不伴)幽门不全梗阻患者52例,取得较理想疗效。 病例选择:患者年龄最大63岁,最小17岁,平均34岁,男性39例,女性13例,均为我院胃镜检查确诊为溃疡病,其中胃溃疡2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3例,混合溃疡7例,伴幽门不全梗阻19例。均未服用制酸剂及胃黏膜保护剂。 疗效判定:服药一个月症状消失,复查胃镜溃疡愈合为治愈;症状明显好转,复查胃镜溃疡愈合三分之二为显效;症状减轻,复查胃镜溃疡面缩小三分之一为好转;症状及复查胃镜无改变或病变扩大为无效。 结论:,治愈37例,占71﹪,显效8例,占15.4﹪,好转4例,占8﹪,无效3例,占5.6﹪,总有效率达94.4﹪ 典型病例: 1 黄某,男性,39岁,农民。2001年9月就诊,主诉胃痛半月余,进食后尤葚,遇寒加重,伴腹胀,便溏而不爽,查舌质淡红,苔白微腻,脉沉,查胃区明显压痛,肠鸣音活跃,行胃镜检查示胃窦前壁溃疡(活动期),溃疡面积约1.2×1.0厘米,基底白苔,表面附着少量血痂,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11.8克,给以中药7剂煎服,方药如下:黄芪30克,太子参20克,白芍20克,桂枝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砂仁9克,吴茱萸10克,黄连6克,干姜10克,饴糖10克,大枣10枚,炙草10克。水煎取汁300毫升,早晚饭前分服,嘱易消化饮食。一周后复诊,诉胃痛明显减轻,无腹胀,大便成型,日一次,进食正常,舌质淡红,苔白,脉滑,上方去黄连,陈皮,续服7剂,三诊未诉胃痛,饮食及大便均可,二方去半夏,干姜,加生姜10克,继服14剂,复查胃镜溃疡愈合,可见胃窦前壁黏膜水肿充血,停汤剂,嘱定期复诊。 2 于某,男性,26岁,铁路工人。2004年11月就诊。主诉上腹痛反复发作一年余,加重伴呕吐一周。患者一年来间断上腹痛,夜间偶有痛醒,进食后疼痛有所减轻,胃区烧灼感,近一周疼痛加重,伴腹胀,呕吐,查舌质红,苔黄而腻,

罗大伦但真正最好的其实是黄芪建中汤

罗大伦但真正最好的其实是黄芪建中汤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罗大伦但真正最好的其实是黄芪建中汤 (2010-11-1018:55:39) 相关的主题文章: 那大便不好的另一个形态,腹泻,已经是生病的范畴了,我们日常调理的,不谈这个。大家看木棉写的家庭主妇学经方学习一下怎么处理。 第四:小便 第五,手脚温暖 很多孩子冬天都是无论穿多少衣服,小手摸到都是冰冷的。这是被抗生素所毒,伤害到心阳所致。不用中医黑话说,简单就是心脏能量不够了。这种孩子经常会发现地图舌,舌为心之表,也是心脏受抗生素所毒的表现。 脾胃与免疫力的关系,大家都知道。流感来了,总是脾胃差的人先感冒。所以喝小建中汤调理脾胃,自然就提高了。特别是感冒刚好的时候,为了怕孩子再次重感,我通常会快快给孩子喝小建中汤。

八珍糕原粉是博士推荐的,效果也是许多人试过了都反应有效果的。所以要想孩子少感冒,这两样配合吃。少感冒就能让孩子少打针,就是最好的保护。 第三点:大便 第六点:虚汗盗汗 便秘,温病派就只知道说是上火了。他们只知道用凉药来通便。其实虚寒也会便秘。很简单,因为太寒冷了,所以大肠没有能量蠕动,大便就一直堆积在那里,几天都没有便意。要怎么判断孩子的便秘是寒的还是热的?你天天给他吃香蕉,苹果等寒凉的水果,(香蕉非常寒大肠),天天喝凉茶,他还是便秘,你就知道你错了嘛,孩子是被你搞成寒结性便秘的。如果真的是热的便秘,一天两天不拉,孩子会肚子涨到很难受,用手帮他摸他会不喜欢,而且,小便会是颜色偏深黄的,比较浑浊。这样的真上火便秘,给孩子可以适当吃一点香蕉什么的下火痛便。但也不能一直吃,吃通了就可以停了。寒凉东西不能当保养吃,只能用在真生病的时候。同道理,很寒凉的抗生素一个月打一次,你当你孩子身体里面有那么多火可以泻啊!宝贝的手脚都冰冷啦~~ 本来小孩子应该是阳气很足的,我们农村古老话说:小孩屁股三把火,就是小孩子总是处于阳多,阴少的状态,这才是常态。现在的孩子滥用西药,都没有这种体质了,手脚冰冷,可老是这里“上火”,那里出红疹之类。,是真寒,那些所谓上火都是假热,是虚火,你再给他消炎药,寒凉中药,就是彻底的搞破坏了。虚火,该用热药引火归元啊!看到这大家就会晓得了,小建中汤+八珍糕原粉,其实就是小孩子调理身体最好的食疗。提高免疫力不是光吃什么高营养,小心照顾就能很快见效的。特别是本来就很虚弱的孩

罗大伦但真正最好的其实是黄芪建中汤

罗大伦但真正最好的其实是黄芪建中汤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罗大伦但真正最好的其实是黄芪建中汤(2010-11-10 18:55:39) 相关的主题文章: 那大便不好的另一个形态,腹泻,已经是生病的范畴了,我们日常调理的,不谈这个。大家看木棉写的家庭主妇学经方学习一下怎么处理。 第四 : 小便 第五,手脚温暖 很多孩子冬天都是无论穿多少衣服,小手摸到都是冰冷的。这是被抗生素所毒,伤害到心阳所致。不用中医黑话说,简单就是心脏能量不够了。这种孩子经常会发现地图舌,舌为心之表,也是心脏受抗生素所毒的表现。

脾胃与免疫力的关系,大家都知道。流感来了,总是脾胃差的人先感冒。所以喝小建中汤调理脾胃,自然就提高了。特别是感冒刚好的时候,为了怕孩子再次重感,我通常会快快给孩子喝小建中汤。 八珍糕原粉是博士推荐的,效果也是许多人试过了都反应有效果的。所以要想孩子少感冒,这两样配合吃。少感冒就能让孩子少打针,就是最好的保护。 第三点:大便 第六点:虚汗盗汗 便秘,温病派就只知道说是上火了。他们只知道用凉药来通便。其实虚寒也会便秘。很简单,因为太寒冷了,所以大肠没有能量蠕动,大便就一直堆积在那里,几天都没有便意。要怎么判断孩子的便秘是寒的还是热的?你天天给他吃香蕉,苹果等寒凉的水果,(香蕉非常寒大肠),天天喝凉茶,他还是便秘,你就知道你错了嘛,孩子是被你搞成寒结性便秘的。如果真的是热的便秘,一天两天不拉,孩子会肚子涨到很难受,用手帮他摸他会不喜欢,而且,小便会是颜色偏深黄的,比较浑浊。这样的真上火便秘,给孩子可以适当吃一点香蕉什么的下火痛便。但也不能一直吃,吃通了就可以停了。寒凉东西不能当

黄芪建中汤加减在脾胃虚寒胃痛中的运用

黄芪建中汤加减在脾胃虚寒胃痛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8-03-13T12:14:43.620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2月第4期作者:张志文 [导读] 对脾胃虚寒型胃痛的治疗,采用中医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剑阁县江口镇中心卫生院四川广元 628307) 【摘要】目的:探析脾胃虚寒型胃痛的中医辨治方案。方法:从本院中选取从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的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100例。按照诊疗编号将这些治疗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然后给予对照组以泮托拉唑胶囊、维U颠茄铝胶囊等抑酸分泌,保护胃粘膜,止痛。而治疗组则采用中医的治疗方法开展治疗。结果: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相比较显示,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脾胃虚寒型胃痛的治疗,采用中医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关键词】脾胃症寒型;胃痛;中医辨治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4-0325-01 胃痛是中医内科临床常见的多发病,又被称作胃脘痛。而脾胃虚寒型胃痛则是胃痛的一种证型。脾胃虚寒型胃痛常见于中老年人,其临床症状表现为胃痛隐隐,喜温喜按,泛吐清水,神倦乏力,甚则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等[1]。对于胃痛疾病的治疗,西医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多,远期疗效也不甚理想。因此,采用中医治疗是比较理想的方案,现将脾胃虚寒型胃痛的中医治疗综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中选取从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的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100例。按照诊疗编号将这些治疗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治疗组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在于28~55岁,平均年龄在44.5岁,病程则为4d~20个月,平均为16月。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在于29~53岁,平均年龄在43.5岁,病程则为4d~21个月,平均为15.5月。两组的数据具有对比性。两组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并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以泮托拉唑胶囊抑酸分泌,保护胃粘膜,并结合维U颠茄铝胶囊来缓解患者的疼痛。而治疗组皆采用中医辩证疗法开展治疗,主要是采取温中健脾的治疗原则,具体方药为:18g黄芪、15g党参、12g白术、10g桂枝、6g干姜、15g白芍、5枚大枣、8g炙甘草,每天一剂用水煎服。并结合患者的情况进行辩证加减,对于泛吐清水者,可加用陈皮、半夏、茯苓以温胃化饮;对于阳虚内寒比较严重者,可以用大建中汤化裁,或者加用荜茇、肉桂、附子等开展治疗;对于存在泛酸症状的患者,可以加用海螵蛸、煅瓦楞、黄连汁炒吴萸开展治疗;对于寒邪客胃的患者,合良附丸,疼痛停止后应用香砂六君子丸进行调理[2]。 1.3 疗效诊断标准 按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分析,治愈的标准是胃痛的症状消失,X线检查也完全愈合,无复发现象[3]。而好转则为胃痛及其他症状明显减轻,经X射线检查其病症症状基本消失。无效则为未达到好转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本组数据分析应用统计学进行处理,其数据差异性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分析,其具体的治疗效果见表1。 3.讨论 脾胃虚寒型胃痛是临床上胃痛的一种常见证型,多由过食生冷、寒凉药物、寒邪客胃日久,从而耗伤中阳所致。特别是现代社会人们不良的饮食习惯,贪凉饮冷,导致脾胃虚寒型胃痛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甚至还越来越向着年轻化的方向发展。 脾胃虚寒型胃痛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症候,西医治疗法多采用泮托拉唑胶囊及维U颠茄铝胶囊等药物抑酸分泌,保护胃粘膜和解痉止痛。而中医的治疗方法则是采用辨证论治,在中医治疗理论当中,认为胃病日久,会累及到脾阳,导致脾胃阳虚,患者便出现胃痛隐隐,喜温喜按,尤其是在遇到饥饿或者寒冷时,疼痛会进一步加重,舌淡苔白、脉虚弱等症状。治疗首选方法为温中健脾,故在方药组成中,用干姜温胃,桂枝助阳,合黄芪、炙甘草甘温益气建中,更有大枣、党参补中益气、健脾和胃,得白芍平肝止痛、益阴血,从而使本方温而不伤阴液,白芍和炙甘草配伍更能温中缓急止痛[3]。 对于胃痛患者来说,其各种证型既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相互作用,其中虚寒、阴虚、气滞、久痛不愈等会导致血瘀,寒瘀可以化火,积久便生湿热;寒凝及气滞使食物在中脘停滞,若是不能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容易导致病情的进一步加重,但是若是能够在发病之初就及时为患者应用有效的方法开展治疗,大多可以治愈,结合患者病情的实际特点,为其应用中医辨证疗法开展治疗,不仅仅能够加速病情的消退,又有利于提升其机体免疫力,对于其机体生理机能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中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对脾胃虚寒型胃痛的治疗,采用中医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1]张兴建.参附黄蒲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30(6):489. [2]吴大斌,韦娟姿.温胃健脾法加穴位敷贴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胃炎59例[J].河南中医,2015,32(1):66-67. [3]黄梅,刘琼,韩华龙.温胃止痛方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寒证45例[J].河南中医,2013,33(10):1697-1699.

罗大伦但真正最好的其实是黄芪建中汤

罗大伦但真正最好的其实是黄芪建中汤 (2010-11-10 18:55:39) 转载▼ 相关的主题文章: 黄精玉竹美容酒推荐一款美容酒 小儿体弱的调养--再谈八珍糕 罗大伦--再谈小儿的肺部保养 那大便不好的另一个形态,腹泻,已经是生病的范畴了,我们日常调理的,不谈这个。大家看木棉写的家庭主妇学经方学习一下怎么处理。 第四 : 小便 第五,手脚温暖 很多孩子冬天都是无论穿多少衣服,小手摸到都是冰冷的。这是被抗生素所毒,伤害到心阳所致。不用中医黑话说,简单就是心脏能量不够了。这种孩子经常会发现地图舌,舌为心之表,也是心脏受抗生素所毒的表现。 脾胃与免疫力的关系,大家都知道。流感来了,总是脾胃差的人先感冒。所以喝小建中汤调理脾胃,自然免疫力就提高了。特别是感冒刚好的时候,为了怕孩子再次重感,我通常会快快给孩子喝小建中汤。

八珍糕原粉是罗大伦博士推荐的,效果也是许多人试过了都反应有效果的。所以要想孩子少感冒,这两样配合吃。少感冒就能让孩子少打针,就是最好的保护。 第三点:大便 第六点:虚汗盗汗 便秘,温病派就只知道说是上火了。他们只知道用凉药来通便。其实虚寒也会便秘。很简单,因为太寒冷了,所以大肠没有能量蠕动,大便就一直堆积在那里,几天都没有便意。要怎么判断孩子的便秘是寒的还是热的?你天天给他吃香蕉,苹果等寒凉的水果,(香蕉非常寒大肠),天天喝凉茶,他还是便秘,你就知道你错了嘛,孩子是被你搞成寒结性便秘的。如果真的是热的便秘,一天两天不拉,孩子会肚子涨到很难受,用手帮他摸他会不喜欢,而且,小便会是颜色偏深黄的,比较浑浊。这样的真上火便秘,给孩子可以适当吃一点香蕉什么的下火痛便。但也不能一直吃,吃通了就可以停了。寒凉东西不能当保养吃,只能用在真生病的时候。同道理,很寒凉的抗生素一个月打一次,你当你孩子身体里面有那么多火可以泻啊!宝贝的手脚都冰冷啦~~ 本来小孩子应该是阳气很足的,我们农村古老话说:小孩屁股三把火,就是小孩子总是处于阳多,阴少的状态,这才是常态。现在的孩子滥用西药,都没有这种体质了,手脚冰冷,可老是这里“上火”,那里出红疹之类。手脚冰冷,是真寒,那些所谓上火都是假热,是虚火,你再给他消炎药,寒凉中药,就是彻底的搞破坏了。虚火,该用热药引火归元啊!看到这大家就会晓得了,小建中汤+八珍糕原粉,其实就是小孩子调理身体最好的食疗。提高免疫力不是光吃什么高营养,小心照顾就能很快见效的。特别是本来就很虚弱的孩子,身体的六大指征你不把他调好,不管怎么小心,都还是很容易中招。“过敏性体质”只是

黄芪建中汤

黄芪建中汤 黄芪建中汤 (《金匮要略》) [异名] 黄芪汤(《古今录验》,录自《外台秘要》卷17)。 [组成] 芍药六两酒炒(18g) 桂枝三两去皮(9g) 炙甘草二两(6g) 生姜切三 两(9g) 大枣十二枚擘(4枚) 饴糖一升(30g) 黄芪一两半(9g) [用法] 以上七味,以水七升,先煮六味,去滓,内饴糖,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 升,日三服。 [功用] 温中补气,和里缓急。 [主治] 虚劳病,阴阳气血俱虚证。里急腹痛,喜温喜按,形体羸瘦,画色无华, 心悸气短,自汗盗汗。.; [病机分析] 脾胃为后天之本,营卫气血生化之源。今中焦虚寒,纳运无力,生化 不足,则致阴阳气血俱虚。中气虚寒,不得温养,故里急腹痛,喜温喜按;.气血生化不 足,机体失于温养,故形体羸瘦,面色无华;气血虚无以养心,心失所养,则心悸气

短;营卫不足,表虚不固,则自汗盗汗。以上诸症皆因中焦虚寒,化源不足所致。 [配伍意义] 本方为小建中汤加黄芪而成,以温中补虚立法,是治疗虚劳的著名方 剂。方中黄芪甘温人肺,健脾益气;饴糖甘温补虚,缓急止痛,共为方中君药。桂枝助 阳,芍药益阴,二药相合,调和阴阳,化生气血为臣。生姜、大枣辛甘相合,健脾益 胃,调和营卫,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健脾,调和诸药为使。且炙甘草味甘,与桂枝、饴 糖相配“辛甘化阳”,合芍药“酸甘化阴”。诸药相合,益气建中,方可化源足,气血 生,营卫调,诸症平。 [类方比较] 本方与小建中汤均有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功,用于中焦脾胃虚弱, 阴阳气血不足之证。由于本方更增黄芪一两半,而黄芪善补脾肺之气,又能固表止汗, 故更宜于中焦虚寒,气虚较著,兼有神疲乏力,自汗脉弱者。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本方为益气温中的常用方,临床以里急腹痛,喜温喜按,形体羸瘦, 面色无华,心悸气短,或自汗盗汗,舌淡红,脉沉弱为证治

“抠门”的黄芪建中汤

“抠门”的黄芪建中汤 [黄芪建中汤]出自《金匮要略》{虚劳血痹}篇,此方以“黄芪”冠名,而方中“黄芪”的用量却只有“一两半”,远小于桂枝、白芍等药。 如果按汉代一两等于现在3克计算,[黄芪建中汤]的现代剂量为:黄芪4.5克、桂枝9克、白芍18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饴糖30克(饴胶40毫升)、大枣3枚(7.5克)。 经方大多“药物味数少、单味用量大”,为何仲师开立[黄芪建中汤]时却如此“抠门”呢?“黄芪体质”与黄芪的“药势” 黄芪“体质用药”的经验,医圣张仲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清朝的邹润安,及当代的岳美中教授、黄煌教授都有相关的论述。 《金匮要略》{虚劳血痹}篇中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血痹”的“骨弱肌肤盛的”的“尊荣人”。 “腹大而肢体血痹”的“胖人”是“内充而外不充”,自然宜用

“补气而升发走表”的黄芪。朱丹溪说:“本品功专补气,肥白多汗者多宜,若面黑形实而瘦者,误投之,令人胸满。用三拗汤泻之可解” 《本经疏证》为清代邹澍(润安)撰,约成书于1832~1840间,书里的{饴糖}条目中说:“脾气不给,参、芪、术、草皆能资助之……芪能充外,不能充内,参、草能充内,且滋燥矣”。 “腹瘪而肢枯”的“瘦人”是“内外皆不充”,当先充里,故宜用“补气而守中”的“人参、大枣、炙甘草”。黄芪升发气血,阴虚体瘦者多用易腹胀 阴血亏虚的体瘦之人,用大剂量的黄芪之后会引起腹胀,原因是腹部的气血被黄芪提升到胸部头部,发散到四肢肌肤之后,中焦脾胃气血空虚,造成的胃肠蠕动减慢、消化能力降低。 用于阴虚瘦人的处方,宜加“补中气”、“充内”的“人参、 大枣、炙甘草”之类的药来与黄芪配伍,以制约黄芪升发气血的“副作用”。比如[补中益气汤]就是这样配伍的,但这个 方子黄芪是主药,用量不算小,此方对于“下焦肾气亏虚”及

中气虚弱 黄芪建中汤一方

中气虚弱黄芪建中汤一方 *导读:久虚不复谓之损,损极不复谓之劳,故虚劳又称虚损。虚劳之证,初则以虚为主,久之则为劳也,其是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不足为主要病机…… 久虚不复谓之损,损极不复谓之劳,故虚劳又称虚损。虚劳之证,初则以虚为主,久之则为劳也,其是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不足为主要病机的多种慢性虚弱证总称。虚劳之治,历代先贤或从气血,或从阴阳,或从五脏,治各不同,又创有补中、固本、益气、养血类诸方药,皆为良法。 陈宝贵教授治疗虚劳之证,认为虚劳初得或虚劳轻证,寻常药物可治,对于虚劳重症,证属气血阴阳大亏,精血内夺者,此非寻常参术、归芎之味所能胜任,必于辨证组方中加血肉有情之品以大补精血。如证属血虚之亏者,方中常加阿胶、河车等;如证属肾阳虚弱者,方中常加鹿角片、鹿茸片等;如证属阴虚之亏者,方中常加鳖甲、龟板等。另外,对于虚劳重证,多见气血阴阳虚损较甚,治疗时温阳甚则伤阴,益阴甚而碍阳,补气甚则伤血,养血甚则碍气,又有阳损及阴,阴损及阳,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之证,如辨证不明,用药无序,则病危矣!故而陈宝贵指出,如遇虚劳重症,应细致入微,宗阳中求阴,阴中求阳之法,除急症外,皆宜温补温养为佳,不宜过用过燥过腻之药,则较为稳妥。以下是几则医案,轻重皆有,与同道分享。

案1 中气不足虚劳 张某,男,54岁,200 7年5月4日诊。 主因气短半年来诊。现症:气短,神疲乏力,脘腹怕凉不舒。舌淡,苔白,脉弦细。 证属:中气虚弱。 治以:温中健脾。 处方:黄芪15克,党参10克,桂枝10克,白芍20克,甘草10克,大枣3枚,生姜3片。7剂,水煎300毫升,分早晚2次饭后温服。日1剂。 二诊(5月9日):药后乏力气短减轻,脘腹已不怕凉。上方又取7剂。 药后病愈,随访1年未发。 按中气虚弱故见气短,神疲乏力,脘腹怕凉不舒。舌脉亦为其征象。方用黄芪建中汤建其中气,中气足,乏力气短自能恢复。方中桂枝温阳散寒,可除脘腹冷痛。如遇脘腹冷痛较甚,方中亦可用干姜代生姜。 黄芪建中汤一方,主治中焦虚弱(寒)之证。但对久病虚劳之重症,气力较弱,需增加药味药力方可。

《吴门治验录》之经方治验陶君仁应用黄芪建中汤的验案

《吴门治验录》之经方治验陶君仁应用黄芪建中汤的验案《吴门治验录》之经方治验:陶君仁应用黄芪建中汤的验案 老中医陶君仁所使用的黄芪建中汤的组成是由黄芪、饴糖、桂枝、生姜、大枣和甘草等七味药物组成。内以饴糖、饴糖,饴糖断缺~常以麦芽代之,为主~甘温以补虚运中~复入甘草、红枣~更增和胃健脾~益气养阴之效~桂枝之辛温佐绵黄芪走表通里~芍药之酸寒配甘草~入里敛营~主治虚劳证之偏于阳虚或阴阳两虚者。“劳者温之”~“虚者补之”之意~合甘酸辛味于一炉。甘温相得建中补虚~甘酸相须和里敛阴~甘酸辛合~更可生阳。扶其不足~调其偏胜~益阴配阳~相得平衡~俾脾运健而中气振~饮食增而津液旺。其制法慎密~配伍精当~咸属仲景虚劳之要方。 一、阳虚发热 证见形寒发热~神疲力乏~面?无华~渴喜饮热~动辄气短~舌淡苔白~脉细且数。盖营卫、气血之源在于脾~欲和营卫~固腠理~扶正气~振中阳~惟甘温建中一方。伴中气得从健运~从阴引阳~阳引阴~阴阳调和~阴火自平。治方:“劳者温之~甘药调之”之意~宗甘温除大热之法。 病例一:章xx~男~13岁。 西医诊断:血吸虫病发热。病情摘要:畏寒怯冷~日哺发热38?-39?之间~黎明热退净~胃纳尚可而精神不振~入睡或有盗汗~精神萎顿~舌淡无华~苔白腻~舌觉甘淡乏味~脉微细促数~不耐重按~肌肤干枯~形体消瘦~肝脾肿大~腑行时溏~粪检血吸虫孵化阳性~服氯霉素十天寒热未退。投黄芪建中加枳术丸、党参四剂~从扶中运 脾~益气消痞~盗汗略收~精神略振~惟形寒发热未平~继守原方服至七剂~寒热得退~复服十五剂~体温未见升高~胃纳锐增~精神振旺。

体会:脾胃为后天之本~化生气血之源。受纳腐熟和运化水谷。素居卑湿~寒湿浸渍~脾胃困惫~旋运乏力~营卫元由化生~不克偕和~致寒热经还或类疟状。阳虚则阴无以长~演成气阴俱耗之局~故脉数而促~形瘦盗汗~病久人血~由积成症。 二、虚黄 《金匮〃黄疸病脉证篇》:“男子黄~小便自利~可与虚劳小建中汤”。属于虚劳范围的萎黄证~须与湿热发黄之黄疸相鉴别~小建中汤方冠以“虚劳”两字~寓有深意。虚黄非湿热所致~乃劳倦内伤~气血不足~故小便自利~皮肤枯黄无泽~而目睛不黄~为鉴别重点。 病例二:杨x~男~43岁。 西医诊断:钩虫~贫血虚黄症。病情摘要:前年夏日松土锄草~返家澡后密布红瘰~搔痒难忍~约经二时自隐~旬日后又复咳嗽气喘~咽喉奇痒~服中药而愈。嗣后~渐觉四肢软弱~精神倦怠~全身肤色萎黄不泽~肢体虚浮~头晕耳呜~大便或溏~胃纳不减~而体力渐衰~不耐劳动。脉细软~舌胖淡无华~苔白~面色萎黄~目睛不染。方用黄芪建中合入附子、干姜~急以温脾补虚~助阳建中~所谓阳生阴长。连服十二剂~体症大为改善~舌质稍淡红~肌肤色泽明朗~继用西药驱虫~中药仍予黄芪建中~以温中益气~祛寒化湿而收功。 体会:此症寒湿浸淫~中阳温伏~脾胃困顿~失其健运~不克散精~濡养肌肤~肢面虚浮~此乃脾土为病~形诸于外也。 三、阳虚胃痛 脘宇疼痛~若断若续~食则痛减~喜暖欲按~面光无华~畏寒~倦怠懒言~小溲清长~大便坚结,或便溏,~舌淡苔白~脉虚细而缓~持证合参~无非脾胃虚寒~水饮停滞~惟以建中补中。 病例三:李x~男~53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