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杜甫草堂阅读答案

杜甫草堂阅读答案

杜甫草堂阅读答案
杜甫草堂阅读答案

杜甫草堂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杜甫草堂

熊泽民

走进草堂,扑面而来的是绿。绿,几乎占据了所有的空间。草堂内有很多树,而

最多的要算楠树,一株株,一片片。那些百年古楠,高大挺拔,枝繁叶茂,就像巨人似的。树多竹也多,苦竹、舍竹、斑竹、绵竹、慈竹,尤以慈竹居多,一垄一垄的,满目皆是。

这儿的竹子似乎更翠、更绿,水灵灵的,惹人喜爱。溪流涓涓,清清河塘都被染成了绿色,仿佛碧玉。整个建筑掩映在浓绿之中,就像被一个硕大的绿盖子罩着。草堂是绿的天,绿

的地,那绵绵的绿,那浓浓的绿,那浩浩的绿,使人很容易想到“森林公园”这个词儿。

事实上,草堂就是一个森林公园,一个植物园,多种珍奇树木和花卉熔于一炉,相生相伴。森林公园也罢,植物园也罢,其主色调是绿:绿的天,绿的地,绿的世界,清气充盈,幽

绕其间。

走进草堂,方知草堂之大,大得令人吃惊。从南大门进草堂,要走过一段长长的

竹树掩映、红墙相夹的花间小径,打这儿经过,像探古寻幽似的,仿佛在历史的隧道中行进。草堂内建筑和景观颇多,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五重主体建筑一字儿

排列,或连或分幽深难测,入其内,恍入迷宫。整个草堂是由建筑、园林、景点组成的,

古朴典雅,扑朔迷离。掩映在竹树丛中的茅屋景区,充满着田野气息,与大自然连为一体。与草堂相邻的草堂寺,无疑拓展了草堂的视觉空间,是草堂景观的延伸。还有那浣花祠、

梅园,使草堂显得宏阔而多姿,清丽而深邃。至于梅园中的“待雪苑”,则是“园中园”了。草堂还真大,重重叠叠,虚虚幻幻,初到草堂的人,要是没有人指点,是很容易迷失

方向的。曲径通幽,小路萦回。草堂内是听不到噪音,也听不到喧嚣声的,似乎远离城市,很静,很静,静谧得让人神思飞扬,仿佛听见诗人杜甫吟诵着他的得意之作。胜景何处是,此地堪静幽。

杜甫是受人崇敬的。在草堂,能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杜甫一生颠沛流离,但无

论在何处,杜甫总是那样忧国忧民,在他的“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里,那颗忧国忧民之心,清晰

可见,唯其如此,杜甫才走进了人们的心中,似高山,似沧海。杜甫在草堂只居住了三年

零九个月,而作为文化圣殿的草堂是不朽的,杜甫在寓居草堂期间,共作诗二百四十余首,胸中波澜汇聚于笔底,万物风情跃然于纸上。这些诗作与杜甫全部创作一脉相承,互为呼应。自然,杜甫与草堂是连在一起的,而草堂也就成了人们情感所系的地方。自唐末起,

草堂便一再兴修,且规模不断扩大,草堂的建筑、设施,乃至一草一木,都是依据杜诗设

计和营造的,颇有“杜诗遗风”。各种版本的杜诗,存列于一室,林林总总,令人炫目。

而满园的苍楠翠竹,又将杜甫烘托得高洁之极。

杜甫为历代诗人所推崇,他们寄情于草堂,写出一篇篇吟咏草堂的诗。草堂也牵

引着历代画坛大师,把对杜甫的崇敬化作一幅幅诗韵盎然的墨宝。

岁月移,情无限。是啊,一个一生漂泊不定、忧国忧民的诗人,一个一生都在写诗,留下瑰丽诗史的诗人,又怎能不受到人们的崇敬!一切源于其诗。“三吏”、“三别”何等的切中时弊,何等的忧国忧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等的奇思妙语,何等的人文关怀。一座诗歌筑起的草堂,吸引

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目光,经年累月,游人如织,脚步轻轻,赞叹声声。胜景何处是,

此处藏幽情。置身于此,你难道不生发出一种情幽幽的感觉吗?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我默诵着朱德题书的匾联,在暮色弥漫之时,依

依不舍地走出杜甫草堂。

1.文章第一、二段描写了杜甫草堂周围景物的什么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

写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胸中波澜汇聚于笔底,万物风情跃然于纸上。

________________

(2)置身于此,你难道不生发出一种情幽幽的感觉吗?

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说“杜甫走进了人们的心中,似高山,似沧海”?

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倒数第二段,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来写杜甫?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

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答案:

解析:

1.特点:草堂就是森林公园,草堂是绿色的世界。用意:为讴歌杜甫忧国忧民

的浩然之气埋下伏笔;绿色能容纳万物,以绿色来写杜甫,为下文赞美杜甫忧国忧民的博

大胸襟张本。

杜甫草堂对联

杜甫草堂对联 万里桥西宅; 百花潭北庄。 正门,位于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为唐代诗人杜甫成都故宅旧址,原宅中唐后已不复存。宋代重建茅屋,立祠宇,以后历代均曾修建,今主要建筑有大廨、诗史堂、工部祠等。万里桥:位于成都南门锦江上。百花潭:已湮塞挺身艰难际; 张目视寇仇。 大廨,进草堂正门,过石桥,穿梅林便是大廨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顾复初题大廨 水竹傍幽居,想溪外微吟,密藻圆沙依草阁; 楼台开丽景,结花间小队,野梅官柳满春城。 何绍基题大廨 杜陵落笔伤豺虎; 爱国孤悰薄斗牛。 叶剑英题大廨。杜陵:杜甫自称杜陵布衣、少陵野老。孤悰:孤苦的心志忠爱托诗人,李谪仙差许齐名,奚屑三唐科第; 栖迟因地主,严节度颇称知己,尚留数亩湖山。 陈次山题大廨。李谪仙:李白。严节度:严武,杜甫因安史之乱流寓成都,严武委他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朱德题诗史堂 新松恨不高千尺; 恶竹应须斩万竿。

陈毅集杜诗题诗史堂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题诗史堂 地有千秋,南来寻丞相祠堂,一样大名垂宇宙; 桥通万里,东去问襄阳耆旧,几人相忆在江楼。 沈葆桢题诗史堂 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 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诗史堂 一枝笔挺起马班间,允矣三长才学识; 百年事感怀开宝后,申之孤愤去来今。 陈逢元题诗史堂 即今耆旧无新咏; 何处老翁来赋诗。 诗史堂 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季有; 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诗史堂 此间位置安排,居然广厦,拾梅花能得韵,抚修竹能得声,嘻,先生能耽咏否; 当时艰难险阻,久作寓公,望湘衡则无家,叩关陕则无国,噫,君子亦有穷乎。 樊荫荪题诗史堂。寓公:寄居他乡的官吏 千古此诗王,流寓遍襄阳烟水,蜀道云山,故国有思,常感秋风怀杜曲;五陵孰年少,知交只陇右词臣,咸阳节度,京华在望,每因泪雨忆长安。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中文讲解词最新版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讲解词 亲爱的观众朋友,欢迎您来到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参观! 草堂是“诗圣”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公元759年的冬天,杜甫为了避安史之乱,带着自己的家人几经辗转从甘肃同谷来到成都,暂时居住在浣花溪旁的古寺。第二年春天,依靠亲朋好友的资助,在风光秀丽的浣花溪边,建起了茅屋,取名“草堂”。杜甫在这里前后居住了三年零九个月,这段时间是一生漂泊的诗人度过的相对安稳的日子。在杜甫留下的240多首草堂诗歌中,有大量歌咏自然、描写田园风光的优美诗作,也有不少忧国忧民、富于现实意义的篇章,这些不朽的诗篇赋予草堂深厚的文化底蕴,使草堂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一块不朽的圣地。成都杜甫草堂是现存杜甫遗迹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的一处。1961年,杜甫草堂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如现代诗人、学者冯至先生在《杜甫传》中所说:“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了他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 公元765年,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渐渐荒芜。到唐末,诗人韦庄沿浣花溪畔寻得柱砥犹存的草堂遗址,为纪念杜甫,他重建了一间茅屋。成都杜甫草堂遗址由此得以被确认。从此以后,历代对草堂进行过十多次培修、重建,其中以明弘治十三年和清嘉庆十六年两次规模最大。这两次重建,奠定了后世草堂依中轴线对称的多重院落式布局的基础,并流传至今。 1正门 正门是杜甫草堂主体纪念建筑群中轴线上的第一重建筑。 正门前的照壁,粉壁青瓦、庄严肃穆,与外界形成一道屏障,给整个建筑群增添了几分含蓄和深邃之感。 正门匾额“草堂”二字是清代康熙皇帝的十七子、雍正皇帝的弟弟果亲王爱新觉罗·允礼所题。门两侧还悬挂有一副对联“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出自杜诗《怀锦水居止二首》。万里桥即今成都的南门大桥,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在此桥头送费祎出使东吴,因感于费祎此行联吴抗魏,任重道远,遂云“万里之行始于此”,桥由此得名。清代曾重修。古百花潭在浣花溪上游今龙爪堰一带,绝非今天百花潭公园一带的江面。杜甫所营建之茅屋,正好位于万里桥的西边,古百花潭的北边,两句诗十分精当地点明了当年草堂的地理方位,也与今天草堂的位置完全吻合。据此,可以肯定地说,我们今天身临其地的这座闻名海内外的杜甫草堂,就是在当年诗人故居的遗址上重建并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流经草堂正门的是风景秀丽的浣花溪。在唐代的时候,浣花溪江阔水深,能行大舟,两岸农田阡陌,风景宜人。杜甫诗句“窗含西岭

如何介绍杜甫草堂范文

如何介绍杜甫草堂范文 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 介绍杜甫草堂的范文1 今天,爸爸带我去了杜甫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杜甫草堂。 一进大门,便是“诗史堂”,“啊!”诗史堂里面的东西可真多呀!我仔细欣赏着杜甫的作品,有《不见》、《赠李白》、《营屋》、《狂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村》、《壮游》、《望岳》、《春夜喜雨》……在这里,我了解到杜甫是河南巩县人,他在草堂生活了四年,一共作诗二百四十余首。 接着,我又到了陈列室,我看到了杜甫的家世,有:杜预、杜耽、杜顾、杜逊、杜灵君、杜乾光、杜渐、杜叔毗、杜依艺、杜审言、杜闲、杜甫。我还看到了杜甫的雕象,他长着长长的胡子,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大大的鼻子,不大不小的嘴巴,看起来还真有学者的味道,难怪人们称他为“诗圣”呢?

然后,我又来到了草堂,首先映入我的眼帘的就是一个大大的石碑,上面写着银光闪闪的四个大字――“少陵草堂”。旁边还 最后,我们游览了杜甫曾经住过的茅屋,在这里,我情不自 我屋上三重茅…… 介绍杜甫草堂的范文2 在那遥远的四川成都,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杜甫草堂,一直吸引着我。今年春天,我终于可以一睹它的风采了。 杜甫草堂的美景真是名不虚传。一进们,几棵高大的柳树像士兵似的站在门口,守卫着杜甫草堂。那翠绿翠绿的柳条,像是一道道绿色的飞流直下的瀑布,向下流去。微风一吹,柳条就会摇摆几下,我知道这是它在和我们打招呼呢。那小巧玲珑的柳叶,像是一只只明亮的眼睛,正好奇地看着我们呢!柳树下有两只黄鹂鸟,黄色的羽毛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其中一只身上有着许多黑色的小斑点,像穿了一件花衣裳,变得更神气了。你看!它扬起那高傲的头,不时的往草地远处眺望,好像和我一样也在欣赏风景。另一只黄鹂鸟则悄无声息地飞上树梢,用那优美的歌声吸引着我们的目光。黄鹂鸟,唱吧!小河为你伴奏;黄鹂鸟,唱吧!柳树

杜甫草堂诗研究综述

杜甫草堂诗研究综述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他是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作品收录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唐元稹曾评价其诗作:“上薄风雅,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文人之所独专。”而叶剑英元帅则在《成都草堂》里说:“杜凌笔落伤豺虎”,对于杜诗的赞美之词不胜枚举。 乾元二年( 759)十二月一日,在“安史之乱”的战火中,杜甫自同谷出发,携妻儿经过“一岁四行役”(《发同谷县》)长途跋涉,终于在是年年底抵达“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成都府》) 这样一个在战乱后却保持相对繁华的成都府。从此,直至永泰元年( 765)五月离去,中间除因时局动荡流寓梓、阆一年多外,饱受流离之苦的杜甫在远离战事纷扰,生活安定的成都草堂生活了几近四年。成都草堂的这段生活,对于一生飘零,长期颠沛流离的杜甫而言是少有的安定时期,生活境遇的改变使他在生活态度、思想感情与诗歌风格上都发了较大的变化,使草堂诗和其他阶段的诗歌风格迥异。 现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来进行总结: 一、杜甫草堂诗的“当时体”特征 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二:“王杨卢骆当时体”,杜甫之“当时体”是对四杰也是对以四杰为代表的初唐诗歌的评价。 王艳军的《“当时体”:杜甫草堂诗风的理论阐述》一文表明,杜甫的草堂诗歌也体现出了“当时体”的特征。草堂时期的杜甫,所处的政治环境、生活环境都与以往不同,此期的情感心态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思家则生愁,睹景则销愁。”(《后游》)所带来的暂时的精神困境,使杜甫在较为安逸的生活中,既创作了大量表现家居生活和江村美景的诗篇,表现出了与以往迥异的生活情趣、精神风貌、内心世界,又创作了部分忧时叹世、思乡嗟身的情感低沉忧郁的作品,表现出了情感、心态、风格的纠结,可以说草堂诗歌的艺术风貌是杜甫草堂时期生活和思想困境的艺术再现,体现出了“当时体”的特征。 二、杜甫草堂诗的自适自足

杜甫精神与天府文化之契合——以杜甫草堂诗为例

79文苑漫步2019年·第6期 杜甫精神与天府文化之契合 王 珍 杜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在世界文学 史上也有着巨大的影响。杜甫的诗歌内容丰富,几 乎就是大唐王朝兴衰的演变历史,故有“诗史”的 美誉。杜甫诗歌体裁多样,不仅传承了古典诗、律 诗的优良传统,还开创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 的新乐府诗体。这样就打破了旧有格式,更加贴近 生活,为反映民生疾苦开辟了新的途径和艺术表现 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讲,杜甫诗歌也艺术化地表现 了他的精神追求,后人精炼为“杜甫精神”。何为 “杜甫精神”?它有着什么样的文化内涵?张志烈 先生有精辟的概括:“杜甫精神,就是以忧患意 识、民本思想为基础而融汇中华传统文化中各种美 德的仁民爱物、民胞物与精神。”他还进一步指 出在杜甫精神和思想中有三个密切联系的要点: “一、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的高尚道德情操;二、 以天下为己任的自觉的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感; 三、对宇宙万物都怀有深厚的仁爱胸襟的人文关怀 精神。”[1]笔者不仅完全赞同张志烈先生的高论, 同时还认为杜诗中所反映的内容与天府文化高度契 合,杜甫精神是对天府文化的浓缩、传承和发扬。 我们以杜甫草堂诗为例,浅析如下。一、寓居成都:杜甫精神与天府文化高度契合“天府文化”作为文化概念的提出虽然时间不长,但其内容却一直存在于历史长河中。它将以成都为中心的广大西南地区从巴蜀文明一直到近现代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都囊括在内,既属于中华传统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质。杜甫“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去蜀》),从公元759年入蜀到公元765年离去,前后在成都草堂居住了三年多,其间创作了二百多首诗歌。杜甫在草堂创作的这些诗歌,同他于其他时期的作品一样,最大程度地反映了其执着的精神追求。诗人站在亲历者的角度,观察当时社会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这些事件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当然,杜甫草堂诗中还有一部分是对于相对远离战乱的蜀中风土人情、自然美景、邻里关爱和他寓居此地生活闲适的情趣描写,而所有这些都与天府文化的内容高度契合。成都是长江上游古代文明的起源和中心,也是天府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从灿烂辉煌的古蜀文明,至汉代“列备五都”,三国蜀汉在此雄踞一方,到唐代“扬一益二”,五代前、后蜀定都营国,直至当代名列国家中心城市,成都乃是中国开发最早、持续繁荣时间最长的城市之一。悠久厚重的城市文 明,积淀出“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 公益”的天府文化。而拥有深厚内涵的天府文化也 反哺着成都,造就了成都独特的城市魅力与人文性 格。杜甫作为刚刚脱离了战乱的长安,漂泊蜀地的 ——以杜甫草堂诗为例 摘 要:杜甫草堂诗是了解杜甫入蜀后生活与创作情况的最佳窗口,亦是杜甫精神的凝练和概括。立足于杜甫精神之现代启示,在天府文化的框架下研读杜甫草堂诗,能够看出杜甫精神与天府文化之高度契合。杜甫精神既浓缩了“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因子,更是对其的传承和发扬。 关键词:草堂诗;杜甫精神;天府文化;契合;传承

杜甫草堂茅屋导游词

杜甫草堂茅屋导游词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 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特点是口语化,还具有知识性、文学性、礼节性等特点。今天就为大家提供了杜甫草堂茅屋导游词,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 杜甫草堂茅屋导游词一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今天带大家游览的是杜甫草堂,杜甫草 堂位于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 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就是正门。在旁边我们可以看到一条小溪,这就是浣花溪。浣花溪属岷江水系,由温江西来,经苏坡桥至成都。正门正中有一匾额,上书”草堂”二字,是清代康熙第十七子,雍正皇帝之弟果亲王允礼的手笔。 大廨是草堂中轴线上的第二重建筑。”廨”是官署,古代官吏 办公的地方。由于杜甫曾做过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出于尊崇,将这重建筑作了如此命名。 穿过大廨,我们便来到了草堂的主厅——诗史堂。杜甫生活在 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战乱的时局把他卷入颠沛流离的人群中,使他真实而深刻地接触和认识了当时的种种社会景象。他忧国忧时,挥毫赋诗,直书情怀。留传至今的一千四百五十多首诗歌,思想与艺术造诣极高, * 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 * ,他的诗作也反映了唐朝转折时期的社会动荡,民间疾苦,读其诗,如同读一部唐王朝由盛转

衰的历史,他的诗被后世誉为”诗史”。他是我国诗坛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也被尊为”诗圣”。 出诗史堂,我们看见一条小溪穿插在建筑群之间,上面有一座小石桥勾连交通。小桥左侧竹丛中,有”水槛”横跨溪上;过小桥,”柴门”迎面而开。”水槛”与”柴门”都是当年杜甫的草堂曾经有过的建筑,杜诗中有”新添水槛供垂钓”、”柴门不正逐江开”的描述。所谓”水槛”,就是搭在水亭上的木栏,”柴门”也不过是茅屋的篱笆门,可以说都是很简朴的,远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现在的”水槛”与”柴门”,是后人重修草堂、扩大庭园时所造的象征性建筑,但我们仍可以睹物思人,想象出当年诗人在这里迎送客人或凭栏垂钓的情景。 柴门楹柱上悬挂着明人何宇度撰写、今人陈云诰补书的一副对联:”万丈光芒、信有文章惊海内;千年艳慕、犹劳车马驻江干。”对联构思非常巧妙。上联”万丈光芒”,出自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诗句”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而”信有文章惊海内”与下联”犹劳车马驻江干”,则出自杜甫《宾至》诗中”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两句。杜甫诗的意思是:我哪有什么名篇佳作震动天下呢?既然如此也就空劳宾客乘着车马到江边来相访了!这本是诗人的自谦之语,但何宇度将两句诗各改动了一个字:把”岂”改为”信”(信,确实、果然之意),”漫”(漫,徒自、枉自之意)改为”犹”(犹,还、仍之意),整个对联的意思就变成了赞誉之辞:您先生的

杜甫草堂的长篇导游词

杜甫草堂的长篇导游词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下面是杜甫草堂的长篇导游词,请参考! 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游览杜甫草堂。 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靠亲友的帮助,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成都草堂”。 在这里,诗人先后居住啦将近四年,所作诗歌流传到现在的有240多首。由于成都远离战乱的中原,而草堂又地处郊野,因此诗人的生活比较安定,心绪也较为宁静,这就使他在草堂的诗歌创作大都具有田园风味,如《堂成》、《江村》、《春夜喜雨》等篇章都是如此。然而杜甫毕竟是一位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诗人,对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心与忧虑,使他始终不能忘怀现实。因此忧国忧民的诗歌作品,仍然是他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写成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恨别》、《病桔》-、《枯棕》等着名诗篇都是感人至深的现实主义不朽之作。正因为杜甫在成都的诗歌创作给我们留下啦宝贵的文学财富,所以,后世把成都杜甫草堂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 1961年, * 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门

我们来到草堂的正门,就看见一条波光翻翻的河流从门前环流而过,这就是杜甫诗中多次提到的浣花溪。 说到“浣花溪”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呢。相传唐时溪边住着一位姓任的姑娘,貌美而心善。一天,她正在溪畔洗衣,走来一位浑身疮疥的和尚,行人都躲得远远的,唯有这位任姑娘不避让。于是那和尚脱下沾满脓血的架裟求她浣洗,任姑娘欣然接受。哪知架裟一入水,霎时满溪泛起莲花朵朵,再看那和尚,却早已不知去向。人们十分惊异,就把这条河命名为浣花溪啦。 其实,浣花溪的得名与任氏无关。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因为当时沿溪居住者多以造纸为业,他们取溪水来制十色彩笺,“其色如花”,溪因此而得名。浣花溪在唐代江阔水深,能行大舟,溪畔风光秀丽,杜甫的一首《绝句》作啦生动的描绘:“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成都西面为岷山山脉,古代空气澄净,能远眺雪山),门泊东吴万里船(浣花溪属长江水系,由此乘船出府河可直下东吴)。正门匾额“草堂”二字,是清代康熙皇帝的第十七子、雍正皇帝的弟弟果亲王所书。“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这副对联,是杜甫《怀锦水居止》诗中的句子,它点明啦草堂的地理方位:“万里桥”就在现在的南门大桥,史载三国时蜀相诸葛亮送费韦出使东吴,在此设宴饯别,诸葛亮深感费韦此行路途遥远,联吴抗魏任务艰巨,故说道:“万里之行始于此。”桥因此而得名。草堂正在桥的西边;“百花潭”是浣花溪上游现名“龙爪堰”的地方,它的得名有人说是因为这里水浅滩急,翻涌起一片浪花好似百花开放;又有人说是因当

杜甫草堂园林特色

杜甫草堂园林特色 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杜甫草堂的建筑布局、山水以及植物配置的特色之处,通过园林造景营造诗意的境界。 一、杜甫草堂的简介 杜甫草又称浣花草堂、工部草堂、少陵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现今是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是为了纪念中国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而修建的博物馆。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入蜀,在成都营建茅屋而居。杜甫先后在此居住了三年零九个月,创作诗歌240余首,经过1200多年的演变,当年“诛茅初一亩”的草堂,现已发展成为占地300余亩的集纪念性祠宇,民居,园林为一体的“混合式”中国古典园林。 二、杜甫草堂园林特色 中国园林往往注重展示某种内涵。它是中国园林传统风格和特色的核心,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灵魂,情由景生,境由心造,情境交融。杜甫草堂的园林艺术,以其特殊的建筑布局,植物配置和匾联题咏所形成的诗情境界见长,具有独特的魅力。它既有杜甫本人的人格魅力,也有园林造景所形成的魅力,两者合而为一、相辅相成,极具特色。 (一)建筑布局――移步换景,以小见大 杜甫草堂园林建筑有机地结合了民居与祠宇的特点,既体现出纪

念性园林的庄重肃穆,又不失诗圣故居的清幽淡雅。结构上风格各异,以小巧雅致见长,移步换景;色彩上青砖素瓦,粉墙丹柱;建筑风格上接近民居,穿斗木构,质朴自然;空间处理上采用对比的手法,时而开阔明朗,时而曲折幽深,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多角度借景,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草堂园林中的建筑形式多变,有厅,堂,台,亭,楼,槛,轩,祠,廊等。草堂主体建筑在空间上形成“照壁――正门――大廨与诗史堂――柴门与工部祠”的格局,既打破了固有的空间关系,改变了纪念性祠堂的单调刻板,同时增加了景深的层次。照壁作为序景,在草堂建筑群与郊野之间,形成一道屏障,增加了景观的纵深感和含蓄感。正门设计简洁素雅,大廨建筑均衡稳重,以左右月洞门与东,西两侧的回廊连接,形成一个相对闭合的空间。穿过大廨到达整个建筑群体量最大的主厅诗史堂,诗史堂打破了“序景――起景――高潮――结景”这种传统园林布局手法,并不作为整个建筑群的高潮,而是作为过渡空间,由此更好地推动高潮即工部祠的到来。经柴门之后便最终到达整个建筑的高潮工部祠,由于高潮后移至中轴线末端,因此结景的营造也相当精妙,通过空间的呼应与视线的渗透,形成一个中心院落,三个结景点即碑亭,茅屋,水槛的总体格局。整个布局严整,左右对称,庄严而不失稳重,体现出传统祠堂园林的特色。碑亭,茅屋和水槛构成了草堂的三个重要的景致,与主题建筑遥相呼应。工部祠及其东西两侧的水竹居和恰受航轩构成一对称院落,工部祠往东可观古楠掩映下拙朴厚重的少陵碑亭,向南则遥望诗圣的茅屋故居,向西则借竹影中若隐若现的水槛,巧妙地构成空间上的借景对

杜甫草堂阅读答案

杜甫草堂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杜甫草堂 熊泽民 走进草堂,扑面而来的是绿。绿,几乎占据了所有的空间。草堂内有很多树,而 最多的要算楠树,一株株,一片片。那些百年古楠,高大挺拔,枝繁叶茂,就像巨人似的。树多竹也多,苦竹、舍竹、斑竹、绵竹、慈竹,尤以慈竹居多,一垄一垄的,满目皆是。 这儿的竹子似乎更翠、更绿,水灵灵的,惹人喜爱。溪流涓涓,清清河塘都被染成了绿色,仿佛碧玉。整个建筑掩映在浓绿之中,就像被一个硕大的绿盖子罩着。草堂是绿的天,绿 的地,那绵绵的绿,那浓浓的绿,那浩浩的绿,使人很容易想到“森林公园”这个词儿。 事实上,草堂就是一个森林公园,一个植物园,多种珍奇树木和花卉熔于一炉,相生相伴。森林公园也罢,植物园也罢,其主色调是绿:绿的天,绿的地,绿的世界,清气充盈,幽 绕其间。 走进草堂,方知草堂之大,大得令人吃惊。从南大门进草堂,要走过一段长长的 竹树掩映、红墙相夹的花间小径,打这儿经过,像探古寻幽似的,仿佛在历史的隧道中行进。草堂内建筑和景观颇多,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五重主体建筑一字儿 排列,或连或分幽深难测,入其内,恍入迷宫。整个草堂是由建筑、园林、景点组成的, 古朴典雅,扑朔迷离。掩映在竹树丛中的茅屋景区,充满着田野气息,与大自然连为一体。与草堂相邻的草堂寺,无疑拓展了草堂的视觉空间,是草堂景观的延伸。还有那浣花祠、 梅园,使草堂显得宏阔而多姿,清丽而深邃。至于梅园中的“待雪苑”,则是“园中园”了。草堂还真大,重重叠叠,虚虚幻幻,初到草堂的人,要是没有人指点,是很容易迷失 方向的。曲径通幽,小路萦回。草堂内是听不到噪音,也听不到喧嚣声的,似乎远离城市,很静,很静,静谧得让人神思飞扬,仿佛听见诗人杜甫吟诵着他的得意之作。胜景何处是,此地堪静幽。 杜甫是受人崇敬的。在草堂,能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杜甫一生颠沛流离,但无 论在何处,杜甫总是那样忧国忧民,在他的“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里,那颗忧国忧民之心,清晰 可见,唯其如此,杜甫才走进了人们的心中,似高山,似沧海。杜甫在草堂只居住了三年 零九个月,而作为文化圣殿的草堂是不朽的,杜甫在寓居草堂期间,共作诗二百四十余首,胸中波澜汇聚于笔底,万物风情跃然于纸上。这些诗作与杜甫全部创作一脉相承,互为呼应。自然,杜甫与草堂是连在一起的,而草堂也就成了人们情感所系的地方。自唐末起, 草堂便一再兴修,且规模不断扩大,草堂的建筑、设施,乃至一草一木,都是依据杜诗设 计和营造的,颇有“杜诗遗风”。各种版本的杜诗,存列于一室,林林总总,令人炫目。 而满园的苍楠翠竹,又将杜甫烘托得高洁之极。

杜甫草堂园林特色与文学艺术分析

杜甫草堂园林特色与文学艺术分析 [摘要]:成都杜甫草堂是文学艺术与园林艺术相融合的诗意园林空间。其园内景观与文学艺术相互结合,自然美与意境美相融合,营造的草堂独特的诗意空间,使之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占据其独特的一席之地。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杜甫草堂;园林景观;文学 1、杜甫草堂概况 杜甫草堂坐落于四川成都浣花溪畔,是唐代诗人杜甫躲避安史之乱入蜀而居时修建的茅屋故居,先后近四年居住生活的地方,于此??作许多不朽诗篇赋予草堂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学气息巧妙地与园林景观相融合,因此仰慕杜甫的世人皆可通过游览杜甫草堂来纪念诗人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如今这已成为一所极具价值杜甫纪念遗址。草堂也具有中国古典园林特征。 2、杜甫草堂园林特色及文学感受 2.1杜甫是中国唐朝伟大的诗人,其诗词歌赋广为世人所流传,遗址杜甫草堂如今也成为极具价值的园林,秀丽优雅的自然景观,以及诗词歌赋所营造出来的意境美。草堂保留自然美的基础上,造景充分营造出意境美,游走其中总可以联想到韵味十足杜甫诗词,寓情于景。中国古典园林“源

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特征,在此园中得以体现。园中山、水、植物构景要素互相映衬,皆充满被文学韵味所熏陶。诗词艺术与风景园林艺术有机融合,游走于草堂隐约感受杜甫诗中的意境,诗情画意溢于言表。草堂的空间布局也展现了中国古典园林虚实结合意境美的特征,植物配置绿意盎然,虚景实景相互渗透,打造出和谐的局部空间,契合而成令人品味无穷的空间组合。 2.2景观园林设计多采用变化丰富的曲线来表达,而不是规则直线格局。曲线使园林在布局形式上变得有趣生动。从总体布局来看草堂,景观丰富,曲径通幽,园路随不同园区变化而分布,采用和谐自然的曲线形态,景区之间的空间划分自然。园内一棵楠树、一块景观石、一条园路、一片竹林等单个造园要素的分布,错落有致,都充满生机。 2.3杜甫草堂既不同于北方皇家园林的沉稳规整,也不同于苏州园林的淡雅秀丽,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营造出诗意的园林空间,古朴自然,写实写意相互转换,园林艺术与作者诗歌画作相融合,寄情于景,情景之间所表达的人文气息与意象美。杜甫草堂的山水所营造的意境,也给游人以耳目一新的体验,文学艺术与自然风景相交融极为契合。草堂布局既体现出了传统园林的特色,对称严整,优雅稳重,以一条中轴线贯穿始终,由照壁作序景,主要建筑在中轴线上依次呈现,富有层次,营造出多变的空间。通过建立石桥,引水

参观杜甫草堂

参观杜甫草堂 在我们成都有着许多的名胜古迹列如;宽窄巷子,锦里,武侯祠。当然坐落在我们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就是其中之一,这不,今天我就带你们来参观参观。 我想一进大门你们便会惊住,眼前一派生气,绿的树,绿的竹,还有一簇簇鲜艳的花,耳边回荡着鸟儿婉转清脆的鸣叫。看,花从里时而成双成对地飞出两只彩蝶,我不由得想起杜甫的诗句:“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沿着小路继续走,两边是青青的翠竹和正在拔节的竹笋,恰是一道美景。接着到了草堂旧址,据了解杜甫在此住了近四年,留下了240余首古诗,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春夜喜雨》、《绝句》、《江畔独步寻花》等著名诗作就是在此写成的。 接着往前走,我们便可以看到四层塔状的“一览亭”。登上“一览亭”的最顶部,把草堂尽收眼底,桥、湖、花、树、竹,还有游人留下的倩影浑然构成一幅美轮美奂的画面。大型假山造型。那峥嵘的峦峰,险峻的峭壁,飞泻的清泉,清脆的竹子,真是匠心独运,巧夺天工,令人拍案叫绝。 然后,我们就会来到来到工部祠,据了解得知,杜甫曾是朝廷的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取名为工部祠。工部祠古朴、简洁、庄严,内有三尊塑像,正中是杜甫的,左右两边分别是陆游和黄庭坚的塑像,你们很可能会问为什么会有黄庭坚和陆游其实,这个问题,殿廊上的一副楹联,已作了解答,联文是:荒江结屋公千古,异代升堂宋两贤。 在工部祠的院子里,种有腊梅、桂花、茶花等,为工部祠增添了几分幽雅。两棵罗汉松分别在台阶下,听说有两百多岁了。这两株参天古松如巨伞浓荫蔽日,如卫士坚守阵地,十分引人注目。只是未到时候,腊梅还没开,想必隆冬一到,花朵绽放,冰清玉洁,香气沁人心脾。我想诗圣杜甫不也是如同这两种植物一般有着不屈的气节吧! 参观了杜甫草堂,是不是想来成都看看呢?

成都杜甫草堂讲解词

成都杜甫草堂讲解词 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游览杜甫草堂。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靠亲友的帮助,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成都草堂”。在这里,诗人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所作诗歌流传到现在的有240多首。由于成都远离战乱的中原,而草堂又地处郊野,因此诗人的生活比较安定,心绪也较为宁静,这就使他在草堂的诗歌创作大都具有田园风味,如《堂成》、《江村》、《春夜喜雨》等篇章都是如此。然而杜甫毕竟是一位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诗人,对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心与忧虑,使他始终不能忘怀现实。因此忧国忧民的诗歌作品,仍然是他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写成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恨别》、《病桔》-、《枯棕》等著名诗篇都是感人至深的现实主义不朽之作。正因为杜甫在成都的诗歌创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所以,后世把成都杜甫草堂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门 我们来到草堂的正门,就看见一条波光翻翻的河流从门前环流而过,这就是杜甫诗中多次提到的浣花溪。说到“浣花溪”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呢。相传唐时溪边住着一位姓任的姑娘,貌美而心善。一天,她正在溪畔洗衣,走来一位浑身疮疥的和尚,行人都躲得远远的,唯有这位任姑娘不避让。于是那和尚脱下沾满脓血的架裟求她浣洗,任姑娘欣然接受。哪知架裟一入水,霎时满溪泛起莲花朵朵,再看那和尚,却早已不知去向。人们十分惊异,就把这条河命名为浣花溪了。其实,浣花溪的得名与任氏无关。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因为当时沿溪居住者多以造纸为业,他们取溪水来制十色彩笺,“其色如花”,溪因此而得名。浣花溪在唐代江阔水深,能行大舟,溪畔风光秀丽,杜甫的一首《绝句》作了生动的描绘:“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成都西面为岷山山脉,古代空气澄净,能远眺雪山),门泊东吴万里船(浣花溪属长江水系,由此乘船出府河可直下东吴)。正门匾额“草堂”二字,是清代康熙皇帝的第十七子、雍正皇帝的弟弟果亲王所书。“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这副对联,是杜甫《怀锦水居止》诗中的句子,它点明了草堂的地理方位:“万里桥”就在现在的南门大桥,史载三国时蜀相诸葛亮送费韦出使东吴,在此设宴饯

杜甫草堂园林特色浅析

杜甫草堂园林特色浅析 【摘要】杜甫草堂是现存川西古典园林的主要代表,以其古朴清雅、飘逸自然、乡土野趣的园林美学风格在川西纪念性园林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本文简要分析了杜甫草堂的建筑布局、山水以及植物配置的特色之处,通过园林造景营造诗意的境界。 【关键词】纪念性园林;诗意境界 一、杜甫草堂的简介 杜甫草又称浣花草堂、工部草堂、少陵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现今是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是为了纪念中国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而修建的博物馆。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入蜀,在成都营建茅屋而居。杜甫先后在此居住了三年零九个月,创作诗歌240余首,经过1200多年的演变,当年“诛茅初一亩”的草堂,现已发展成为占地300余亩的集纪念性祠宇,民居,园林为一体的“混合式”中国古典园林。 二、杜甫草堂园林特色 中国园林往往注重展示某种内涵。它是中国园林传统风格和特色的核心,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灵魂,情由景生,境由心造,情境交融。杜甫草堂的园林艺术,以其特殊的建筑布局,植物配置和匾联题咏所形成的诗情境界见长,具有独特的魅力。它既有杜甫本人的人格魅力,也有园林造景所形成的魅力,两者合而为一、相辅相成,极具特色。 (一)建筑布局——移步换景,以小见大 杜甫草堂园林建筑有机地结合了民居与祠宇的特点,既体现出纪念性园林的庄重肃穆,又不失诗圣故居的清幽淡雅。结构上风格各异,以小巧雅致见长,移步换景;色彩上青砖素瓦,粉墙丹柱;建筑风格上接近民居,穿斗木构,质朴自然;空间处理上采用对比的手法,时而开阔明朗,时而曲折幽深,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多角度借景,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草堂园林中的建筑形式多变,有厅,堂,台,亭,楼,槛,轩,祠,廊等。草堂主体建筑在空间上形成“照壁——正门——大廨与诗史堂——柴门与工部祠”的格局,既打破了固有的空间关系,改变了纪念性祠堂的单调刻板,同时增加了景深的层次。照壁作为序景,在草堂建筑群与郊野之间,形成一道屏障,增加了景观的纵深感和含蓄感。正门设计简洁素雅,大廨建筑均衡稳重,以左右月洞门与东,西两侧的回廊连接,形成一个相对闭合的空间。穿过大廨到达整个建筑群体量最大的主厅诗史堂,诗史堂打破了“序景——起景——高潮——结景”这种传统园林布局手法,并不作为整个建筑群的高潮,而是作为过渡空间,由此更好地推动高潮即工部祠的到来。经柴门之后便最终到达整个建筑的高潮工部祠,由于高潮后移至中轴线末端,因此结景的营造也相当精妙,通过空间的呼应与视线的渗透,形成一个中心院落,三

杜甫草堂精选优秀作文800字

杜甫草堂作文800字 人人听说过杜甫,他的诗词天下闻名,可是很少有人知道杜甫当年流落到成都的故事,更不知道那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讲哪里的故事。这次,我便来到了成都的杜甫草堂,一探杜甫生活的遗迹。 走进景区,放眼一看,这哪里是杜甫草堂?分明是一座美丽的公园。两旁的花儿开得姹紫嫣红,阳光被枝叶分散,星星点点地落在地面上,像是夜晚的星星悄悄地在白天跑出来了。 绿茵丛中,便是杜甫的遗迹。瞧,那块石碑,上面刻着“杜甫草堂”四个大字,是清朝皇室果郡王亲笔提写的。我怀着好奇和崇敬的心情,上前细细地察看了一番,旁边那个方方正正的小房子,别看它不起眼,里面却可以看到用世界各国文字印成的杜甫诗集,很多都已经是孤本。走上去,慢慢寻味一番,就会发现杜甫的诗,是全球人民的精神盛宴。 穿过一条条小径,走过一片片草地,就来到一个稍稍大点的平台,这里似乎没什么风景,可这里有杜甫千诗的石碑。来往的行人都会在这块石碑前照个相。千年之前,杜甫就是在这写下无数精彩诗歌的吗? 终于到了“草堂”,这里有泥土和茅草混和而成的墙壁,走在里面,冷风直嗖嗖地穿过窗户,让人感到丝丝的冷意。啊!这就是当年杜甫写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地方吗?当年的屋顶,真的被秋风所刮破吗?这精彩的诗句,不断地在我眼前浮现。啊!小小的茅屋,你居然是那么多优秀诗歌的诞生地,我仰望着你,也仰望着我们心中的诗圣。 再往前走,忽然冒出来一座白白方方的房子。这是唐代老百姓的房屋遗址。里面仅有唯数不多的几个瓦罐,一个井,一个土灶,面积不足二十平方米,是老百姓生活的场所。这么小的地方,也许就有四五口人居住。杜甫当年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创作诗歌的吗?我不禁敬佩起杜甫来,他的毅力是那么顽强,居然在这种环境下写下那么多流传千古的诗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噢,在杜甫的故居,吟诵杜甫的诗歌,我似乎穿越了时空,回到千百年前那个扑朔迷离的唐代,在窗内写下笔笔惆怅! 中国温州人号称中国最富有的人群,我认识好几个温州的年轻朋友,在她们还在上大学时,理念就与众不同,最喜欢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宁愿睡地板,也要做老板”或者“宁愿做生意一个月只赚1000元,不愿打工一月赚3000元”。 这些原则就是一些理念,这种理念与其他众多地方的思维理念有很大差别的,即便现在有类似的选择,我估计很多朋友恰恰与他们的选择相反。 但是这种理念却是很先进的,正是这样的理念使得温州人与众不同,成为中国最富有的人群。 “思路决定出路”!!! 浙江人中出了一个经济学家,很了不起,他总结了浙江人的工作哲学:“宁做创业狼,不做打工狗”,当然这话说的很极端,很多打工的朋友都不乐意听,但是我们仔细想想,这位老兄的话还真有点道理呢。 狼为了寻求自由,宁愿独立人格,自由思想,天天奔跑在大草原上,肆意的猎杀牛羊,尽可能的享受大自然提供的一切美味,吃饱后就躺在草地上,什么都不想,享受阳光和自由的空气,他们是草原的主宰,他们有的是尊严。 不过当严寒来临时,他们必须学会抗拒暴风雪的寒冷,学会在厚厚的雪堆下面寻找猎物,时常忍受饥饿的痛苦,随时担心自己冻饿而死。狼的生活可谓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狗的生活恰恰相反,平时狗只能吃主人剩下的残羹冷炙,被主人吆喝着到处忙活,没有自由,没有尊严,只有摇尾乞怜,狗的生活是有保证的,虽然从来吃不到什么美味,但是冬天到来时也不担心挨饿受冻,有主人的屁护,狗们感恩戴德,发誓下一辈子依旧为主人效忠,即便主人肆意的打骂狗们,狗们也多半不敢吭一声,因为听话和驯服是狗们的标志。 委曲求全是狗们的标签,为了稳定的饭碗,为了自己老时有一份固定的口粮,一切都认了! 如果把现实生活中的人们进行比较,估计我们大多都是过着狗的生活,稳定安逸,但是永远吃不饱,想离开主人家的狗窝,但是缺乏破釜沉舟的勇气! 我感到现实中的年轻人的职业选择大多是做打工狗,而不是做创业狼。可能很多朋友会说,刚出校门的学生,哪里有资本和经验去创业呀?最好的选择就是去公司打工几年,储备点经验和资金,然后几年后有机会的话再自己创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