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中文讲解词最新版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中文讲解词最新版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中文讲解词最新版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中文讲解词最新版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讲解词

亲爱的观众朋友,欢迎您来到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参观!

草堂是“诗圣”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公元759年的冬天,杜甫为了避安史之乱,带着自己的家人几经辗转从甘肃同谷来到成都,暂时居住在浣花溪旁的古寺。第二年春天,依靠亲朋好友的资助,在风光秀丽的浣花溪边,建起了茅屋,取名“草堂”。杜甫在这里前后居住了三年零九个月,这段时间是一生漂泊的诗人度过的相对安稳的日子。在杜甫留下的240多首草堂诗歌中,有大量歌咏自然、描写田园风光的优美诗作,也有不少忧国忧民、富于现实意义的篇章,这些不朽的诗篇赋予草堂深厚的文化底蕴,使草堂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一块不朽的圣地。成都杜甫草堂是现存杜甫遗迹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的一处。1961年,杜甫草堂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如现代诗人、学者冯至先生在《杜甫传》中所说:“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了他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

公元765年,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渐渐荒芜。到唐末,诗人韦庄沿浣花溪畔寻得柱砥犹存的草堂遗址,为纪念杜甫,他重建了一间茅屋。成都杜甫草堂遗址由此得以被确认。从此以后,历代对草堂进行过十多次培修、重建,其中以明弘治十三年和清嘉庆十六年两次规模最大。这两次重建,奠定了后世草堂依中轴线对称的多重院落式布局的基础,并流传至今。

1正门

正门是杜甫草堂主体纪念建筑群中轴线上的第一重建筑。

正门前的照壁,粉壁青瓦、庄严肃穆,与外界形成一道屏障,给整个建筑群增添了几分含蓄和深邃之感。

正门匾额“草堂”二字是清代康熙皇帝的十七子、雍正皇帝的弟弟果亲王爱新觉罗·允礼所题。门两侧还悬挂有一副对联“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出自杜诗《怀锦水居止二首》。万里桥即今成都的南门大桥,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在此桥头送费祎出使东吴,因感于费祎此行联吴抗魏,任重道远,遂云“万里之行始于此”,桥由此得名。清代曾重修。古百花潭在浣花溪上游今龙爪堰一带,绝非今天百花潭公园一带的江面。杜甫所营建之茅屋,正好位于万里桥的西边,古百花潭的北边,两句诗十分精当地点明了当年草堂的地理方位,也与今天草堂的位置完全吻合。据此,可以肯定地说,我们今天身临其地的这座闻名海内外的杜甫草堂,就是在当年诗人故居的遗址上重建并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流经草堂正门的是风景秀丽的浣花溪。在唐代的时候,浣花溪江阔水深,能行大舟,两岸农田阡陌,风景宜人。杜甫诗句“窗含西岭

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就是对当时浣花溪风景的描写。

2大廨

大廨是一座敞厅式建筑,是中轴线上的第二重建筑。“廨”是官署的意思,也就是古代地方官吏办公的场所。杜甫生活在“奉儒守官”的仕宦之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从小就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辅佐君主,报效国家。然而杜甫一生仕途坎坷,始终不得重用。他做过唐肃宗的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而被贬官,不久干脆辞官而去。后来流寓成都时,被好友严武举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虽然杜甫始终不得显达,但他却始终是“每饭不忘君”、“穷年忧黎元”,其爱国忧民之心至死不渝,后人为此深受感动。清嘉庆十六年重修草堂时,大概考虑到纪念建筑应当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既然杜甫做过官吏,那么就应有其办公之处,于是便将这重建筑命名为“大廨”,此中也明显寄托着人们对这位生前不得志的诗人的良好祝愿。大廨内陈设简单,最显眼的是伫立在大廨中央的杜甫铜像。杜甫身躯单薄,手里握着一卷诗书,他用饱经忧患的眼神望着远方,似乎内心深处正在呐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尊铜像是我国当代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先生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作者是用夸张和抽象的手法来刻画诗圣的。那单薄赢弱的身姿,概括地表现出杜甫一生饱经忧患、贫病交困、郁郁不得志的不幸经历;那深思苦吟的神态,把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刻画得淋漓尽致。

草堂内的楹联值得欣赏,其中最脍炙人口的是清代大学者顾复初的撰联: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顾复初于清咸丰末年,应四川学政使何绍基之邀来川,游宦蜀中,为四川各界大府礼聘,做其幕客。杜甫在唐代宗大历元年客居夔州,曾作《咏怀古迹五首》咏怀战国后期楚国辞赋作家宋玉等古人旧宅,有“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的诗句。意为:怅望先贤,令人感而落泪,自己和宋玉虽生于不同时代,但没能遇到贤明的君主,落拓失意的遭遇却完全一样。而对联作者在上联一开始便集用杜句“异代不同时”将自己对杜甫的追怀比之于杜甫追怀宋玉,抒发了怀才不遇的积郁。在封建时代,众多的文人墨客都把出将入相、匡国济世作为一生的奋斗目标,因此,顾复初把自己和杜甫比作是龙虎一样的诗客,但是却如蜷龙卧虎一般,不能伸展自己的凌云壮志。因此,上联有两层含义:一是赞美杜甫,也暗指自己是不可多得的济世之才;二是叹息怀才不遇,只有且蜷且卧,居于草野。下联指杜甫和自己都流寓蜀中,杜甫虽未遇明君,壮志难酬,却能因诗垂名留下了这间长存天地的草堂,受世人凭吊瞻仰,同时也概叹自己纵有满腹经纶,不仅没能实现报国之志,也没有什么成就能像草堂那样流传后世。1958年毛泽东游览草堂时曾仔细品味此联,称赞其写得含蓄婉致,耐人寻味。郭沫若曾经称赞这幅对联:“句丽词清,格高调永。”

在铜像的东侧,有一幅上世纪九十年代绘制的草堂全景图,图的左边部分是草堂的园林景区,里面种有梅树等许多植物,图的中间部分就是中轴线上的五重主体建筑,图的右边部分是古寺庙景区。

3诗史堂

诗史堂是中轴线上的第三重建筑,也是主体建筑。杜甫留下的1400多首诗歌,真实而生动地展现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生活画卷,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因此,杜甫被后世尊为“诗圣”,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诗史堂”也因此得名。

诗史堂前悬挂有一幅对联:

诗有千秋,南来寻丞相祠堂,一样大名垂宇宙。

桥通万里,东去问襄阳耆旧,几人相忆在江楼。

此联是草堂所有对联中唯一没有作者署名的一副。清光绪年间,四川总督丁宝祯游览草堂,为表达对杜甫的尊崇,命自己的两个幕僚沈寿榕和彭毓松合撰此联,丁宝祯感到十分满意,便署上自己的大名悬挂于草堂。后来对联被毁,现联由叶恭绰补书,考虑到原联并非是丁宝祯所作,故只署了补书者姓名。上联由沈寿榕出,他以杜甫的文章道德比拟诸葛亮的文治武功,颂扬杜甫和诸葛亮一样英名永存,也表达了对杜诗成就的崇敬和追怀凭吊杜甫的感情。下联由彭毓松对,他把杜甫和诸葛亮的身世和晚年在蜀中的处境反映出来,联中的“耆旧”是指德高望众的老者。“东去问襄阳耆旧”,则意为杜甫和诸葛亮客居蜀中,皆有东归故地寻访故友的夙愿。原来杜甫的先祖曾居湖北襄阳,诸葛亮也曾隐居隆中(今湖北襄阳西),杜甫的好友李白和孟浩然,一是曾居襄阳,一是襄阳人,当杜甫晚年漂泊西南时,二人都已先后故去。同样,诸葛亮在辅佐蜀后主时,他的襄阳好友也多亡故。因此只能空存思怀。此联格调典雅,用典自然贴切,巧妙地将咏杜甫、咏诸葛亮融为一体,是草堂名联之一。

大厅的正中陈放着一尊杜甫胸像,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先生,以写实手法,通过塑像微蹙的眉宇,深沉的目光,以及冷峻的嘴角,准确而凝炼地刻划出诗人忧虑国家民族命运前途的拳拳赤子之心。塑像两侧是朱德同志1957年参观草堂时撰书的一副对联:

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上联指杜甫寓居成都的草堂永远存留于后世,受人瞻拜;下联则是指杜甫作为诗圣昭著千秋万代,永受人们的尊崇。

在堂内东西两侧,分别陈列着两尊由成都著名民间艺人泥人蔡所塑的泥像,东侧是杜甫,西侧是李白。李、杜同为唐代诗坛成就最为突出的大诗人,被郭沫若誉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虽然两人所走的

创作道路不同——杜甫注重现实,李白则极其浪漫,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感情真挚的好朋友。虽然他们相处的时间并不很长,后来又各自东西,再未见面,但都深深地系挂着对方,特别是杜甫,始终对李白充满敬意,在其流传下来的诗篇中,怀念李白的就有十几首,首首都表达了对这位挚友的钦佩和思念。李杜交谊,可以说是文坛上千古传颂的一段佳话。鉴于这个原因,李白的塑像出现在纪念杜甫的地方,也就毫不足怪了。

堂内东侧有陈毅同志的集杜句联: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该联表达了陈毅同志刚直不阿、嫉恶如仇的性格。

西侧是郭沫若同志撰书的一副对联: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上联是写诗人杜甫,意思是杜甫这位穷困潦倒身患疾病的诗人,却是唐代诗坛的圣人哲人;下联是写杜甫诗作,意思是他的作品表现了安史之乱给民间百姓带来了沉重灾难,有如波涛巨浪般强烈地震撼着人心。

在大厅的东西两侧还摆放了两张古色古香的圆桌。从清代开始,许多文人墨客常常聚集在此,挥毫泼墨,吟诗作赋,凭吊缅怀杜甫。

4“诗圣著千秋”陈列室

诗圣著千秋陈列是杜甫草堂博物馆为纪念杜甫诞生一千二百九十周年而推出的精品陈列。陈列分为两部分,以朱德同志为草堂题写的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作为主题和基本框架。上篇“诗圣著千秋”分为少年、漫游、在长安、陷贼与为官、漂泊西南五个单元,选取最能代表杜甫不同时期创作特点的诗句,以形象化的陈列语言和具有情感冲击力的表现手段,展示杜甫一生的苦难经历,体现他的人格魅力和崇高精神。2003年,该展览荣获“第五届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最佳创意奖”。

少年时期(公元712年—公元731年)

杜甫字子美,出生在河南巩县一个仕宦家庭,从小聪颖敏慧、志向高远。

漫游时期(公元731年—公元745年)

杜甫长大了,成为意气风发的青年,渴望裘马轻狂,纵横南北。第一次漫游,他到了郇瑕(今山西临猗),这年他19岁。第二年,他去到更远的地方,开始了历时四年的吴越之行。

公元744年初夏,杜甫与因得罪朝廷而被放还的大诗人李白在洛阳相会,他们一同登高怀古,饮酒论诗。这是杜甫一生最感快意的事。他们的伟大友谊成为中国诗歌史上隽永的话题。杜甫与李白对酒的塑像

再现了他们二人相遇的喜悦之情。

在长安(公元746元—公元755年)

公元747年,杜甫与许多才艺之士参加国家选拔考试。由于宰相李林甫从中作梗,称“野无遗贤”,应试者全部落选。这件事给杜甫很大的打击。直到公元755年,他才得到一个掌管名册簿帐的微职——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这年他已44岁。

“安史之乱”爆发前夕,公元755年11月初的一个夜晚,杜甫到奉先(今陕西蒲城)探看家人,途经骊山时,玄宗皇帝带着杨贵妃正在华清池尽情享乐。此时,叛乱战争的阴影已逼近长安,沿途都是逃难的百姓。当他回到家,却见妻子抱着刚刚饿死的孩子恸哭。他深为自己的不幸而悲伤,又联想到人民遭受着更为深重的苦难,国家面临着极大的忧患。无限感慨中,他写下名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图片生动地表现出当时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生活的苦难。

陷贼与为官(公元756元—公元759年)

公元755年冬,“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杜甫只身投奔唐肃宗,不幸在路途中被叛军抓获,押回长安。诗人在长安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不禁触景生情,写下著名的诗篇《春望》。公元757年夏,杜甫逃出长安,来到凤翔谒见刚登基的唐肃宗。皇帝任命他为掌管劝谏和荐举的左拾遗。杜甫后因直言进谏,得罪肃宗,被贬为华州(今陕西华县)司功参军。

在华州任上,杜甫曾回洛阳老家。从洛阳返回华州途中的所见所闻,使他写下了堪称“千秋之泪”的“三吏”与“三别”。他以“诗史”之笔,通过对一组典型形象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这是杜甫诗歌的最高思想境界,人民的疾苦和国家的安危充盈于字里行间。贬官后的经历,使杜甫对于仕途更加绝望,终于走上弃官入蜀的路。

漂泊西南(公元760年—公元770年)

公元759年7月,杜甫一家几经辗转,在岁末时节踏上艰险的蜀道。这一时期杜甫写下了大量山水纪行诗。与传统的山水诗不同的是,他在咏叹山水的同时,总是把强烈的忧国之思和身世之感倾注笔端。

公元760年春,杜甫在成都西郊建起了草堂。公元765年杜甫一家再度踏上漂泊之旅。公元770年冬,在由潭州(今湖南长沙)去岳州(今湖南岳阳)的船上,诗人走完了人生最后的路。杜甫在辞别人世之际写下的《风疾舟中伏枕书怀》长诗中,还有“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这样的句子,可见牵挂着他的仍是国家的灾难和百姓的疾苦。

屈原、李白和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最耀眼的三颗巨星,代表了中国诗歌的最高成就。随着岁月的流逝,杜甫在文化史上的地位日益彰显,被公认为中国文化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歌超越国界,成为全世界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和古希腊的荷马,英国的拜伦、雪莱,德国的歌德、海涅,俄国的普希金、莱蒙托

夫,印度的泰戈尔一样,他的名字为全世界所熟知。1962年,杜甫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在全世界受到广泛纪念。

5“草堂留后世”陈列室

下篇“草堂留后世”截取杜甫在成都草堂的一段生活和创作经历,着重介绍杜甫如何苦心经营草堂,杜甫的草堂诗作所展现的精神世界,以及杜甫离开后草堂的兴衰演变。寓居草堂的日子,杜甫写了240多首诗,内容多是描写自然、亲情和友爱。或许是生活的半隐居性,直接反映人民生活的诗作少了,不过在他的心中,从不曾忘记严峻的时局和苦难的人民,以致当他为秋风吹破草堂而悲哀时,禁不住想起流离失所的人们。他祈求上苍:“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就是杜诗的精神,草堂的精神。正是在这种精神感染下,后世的人们满怀崇敬之情,代复一代地维护和重建着草堂,使草堂的规模逐渐扩大。今天,杜甫草堂已成为一座高扬杜甫精神的纪念碑,一块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这个展厅里详细再现了杜甫一家在成都生活的场景。同时展出的还有2001年在草堂出土的文物,有生活器皿、建筑构件、娱乐用品等。值得一提的是在成都地区出土的六朝时期石刻佛像头,因杜甫刚到成都时暂居在浣花溪旁的一座寺庙,故在此处摆放佛像具有一种象征意义。成都地区出土的六朝佛像非常少,这尊佛像因而尤为珍贵。

6柴门

柴门是中轴线第四重建筑,也是最小、最简朴的建筑。它原本是杜甫营建草堂时所造的院门,因为低矮简陋,诗人于是作了如此命名。门上匾额“柴门”二字是著名画家潘天寿所书。门前楹柱上悬挂着明人何宇度撰写的一副对联;

万丈光芒,信有文章惊海内;

千年艳慕,犹劳车马驻江干。

此联由杜甫“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诗句点化而来,明代文人何宇度将杜甫的自谦之词稍加改动,就变成了后人对诗圣杜甫高度赞誉与无限景仰之辞,十分精巧而绝妙。正因为杜甫给我们留下了成就极高、震动海内外的不朽篇章,千百年来才会赢得无数后人的尊崇与倾慕,到此凭吊其草堂故居。

7 恰受航轩

恰受航轩位于工部祠前小院的西侧,因其建筑形状狭长如舟,故清嘉庆十六年重修时,于是以杜甫《南邻》“野航恰受两三人”诗意而命名。门上匾额“恰受航轩”四个字是陈毅于1966年题写的。

室内为杜诗版本陈列展览。自杜诗产生以来,历代爱好者和研究者,便从不同的视角,诠释杜甫诗歌所表现的人文精神、道德风范和艺术成就,对其诗集进行了整理、校订、分类、编年、注释、评点,各种各样的杜甫全集和选本纷纷刊行于世,其品种之多,数量之大,是其他任何一位诗人的诗集都不能与之相比的。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国收藏杜集版本最集中的地方,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建立纪念馆起,数十年来,致力于历代刊行的各种杜集版本的搜集珍藏工作,目前,博物馆收藏的杜诗刻本、手抄本,日本、朝鲜刻印的汉文本,以及各种外文印本,数量已达数千部、上万册,其中不乏善本、珍本以及世所罕见的海内外孤本。

杜甫草堂所藏古籍善本,品种丰富,类型多样,自成体系,且宋元明清各代版本均有,犹如一个精致的杜诗版本博物馆。正因为如此,杜甫草堂于2009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并有11部馆藏古籍善本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成为了“国宝”级的珍贵文化遗产。

8工部祠

工部祠是五重主体建筑的最后一重,也是最重要的一重。因为杜甫在成都时,曾被时任成都尹、剑南东西川节度使的好友严武表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后人尊称他为杜工部,并将纪念他的祠宇称为工部祠。工部祠前有清人何绍基撰写的对联:

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

上联指杜甫居于风光明丽的浣花溪畔,写下了许多名篇佳句,千古流传,与浣花溪可谓相映生辉。下联即借用高适与杜甫人日唱和的典故,来表达对杜甫的敬仰之情。联中以“我”对“公”,并用了“归来”二字,含蓄道出作者以杜甫的继承者自命的深意。此联出语不凡,脍炙人口。

我国传统旧俗把阴历的正月初七定为人日,即意为人过年。农历初一为鸡,初二为狗,初三为猪、初四为羊,初五为牛,初六为马,初七为人日。说明人与自然、与动物关系和谐,密不可分。杜甫流寓成都之时,好友高适任蜀州刺史,高适常常资助杜甫。公元 761年人日这天,高适写下《人日寄杜二拾遗》一诗寄送杜甫。大约十年后,也在人日这天,正在湖湘一带漂泊的杜甫偶然中翻检到这首诗,此时高适已不在人世,杜甫痛感人事变迁,故旧零落,写下了《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一诗。从此,他们人日唱和的故事传为文坛佳话。清咸丰年间,时任四川学政的何绍基在果州(今四川南充)主持完考试返回成都途中拟成此联,到成都之后,住在草堂外,特地在人日这天来到草堂题写了这副对联。此联一出,文人骚客竞相效仿,每年人日便云集草堂,挥毫吟诗,瞻拜杜甫,寻梅踏春。久而久之,于是演变为“人日游草堂”的地方风俗,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工部祠内,正中设杜甫神龛,东西两侧分别是南宋诗人陆游和北宋诗人黄庭坚。为什么要用他们二人

配祀杜甫呢?原因有三个:一是他们三人心迹相同,黄庭坚和陆游在诗歌创作上都十分推崇杜甫,学杜卓有成就,与杜甫忠君爱国思想一脉相承;二是黄庭坚、陆游与杜甫一样,都不是蜀人但都曾经寓居蜀地,写下不少吟咏蜀中风物的诗篇,而且又"去蜀而不忘蜀",故深得蜀地百姓的敬重;三是殿内若只塑杜甫一人,异乡做客,难免过于孤单,如果三人一堂,既可共论诗艺,免除冷清,又可同受祭礼,共享香火。

在杜甫神龛两侧悬挂有清钱保塘所撰对联:

荒江结屋公千古;异代升堂宋两贤

此联对黄庭坚和陆游配祀诗圣作了高度概括:当年在郊野溪畔筑茅屋而居的杜甫是千古不朽的;与他生活在不同时代的黄庭坚、陆游继承了他的衣钵,升堂而入室,成就显赫,堪称宋代的两位贤哲。

殿内还有两通杜甫石刻像值得一提,正中是明人何宇度所作,刻于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石刻把杜甫刻得体形丰满、气度雍容,这可能与唐代社会崇尚丰腴的审美取向有关,同时也体现了后人对诗人的美好祝愿。另一通是清朝人张骏临摹南熏殿本所刻的“诗圣杜拾遗像”。石刻中的杜甫像面容清癯,目光深沉。把诗人颠沛流离、忧国忧民的满腔愁肠表现无遗。南熏殿是唐朝时长安皇宫兴庆宫的别殿,殿里珍藏着历代圣贤图谱,杜甫画像也被收藏其中。因为是皇家收藏,来源必然比较可靠,故此像所绘应该更接近真实。除此之外,殿内还有两通草堂石刻全景图,分别为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93年)和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所刻,石刻清楚地勾勒出当时草堂风貌,是研究草堂沿革和清代草堂规模与布局的重要依据,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从这两幅石刻图上,我们不难发现,清代的草堂已具有祠堂和园林相结合的特点,规模和布局与今天的草堂相差无几。

9少陵碑亭

少陵碑亭是杜甫草堂的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它是一座以茅草作顶的亭子,内树有一石碑,镌刻“少陵草堂”四个大字,笔力浑厚,笔姿秀润,是清代果亲王允礼所书。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果亲王送达赖进藏,经过成都,特拜谒草堂,留下此手迹。“少陵”是杜甫别号。“杜陵”为汉宣帝陵墓,在长安西南的二十公里处,附近有宣帝许皇后陵,因规模较小,称“少陵”。杜甫困顿长安期间,曾在这一带居住,故在其诗中常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等。所以,后人称他为杜少陵,称他所居住的杜甫草堂为少陵草堂。此景点是杜甫草堂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人们常常将其作为茅屋的象征。

10茅屋故居

茅屋景区于1997年恢复重建。杜诗素有“图经”之称,将诗人居住的环境方位描绘得十分具体,让人身临其境。杜甫在成都的240余首诗作是重建茅屋故居最直接、最形象的蓝本。“柴门不正逐江开”,“柴门

古道旁”,“入门四松在”,“五株桃树亦从遮”等都是杜甫描写茅屋环境的诗句。景区内溪流环抱,绿树成荫,竹篱柴扉,芳草青青,营造出“舍南舍北皆春水”,“野老篱边江岸回”,“草深迷市井”等杜甫诗句描绘的郊野景象。推开吱呀作响的柴门,左植“四松”,右栽“五桃”,古楠接茅亭,菜圃青青,药栏郁郁,所有这一切,都使人感受到诗人生活在这里时那种浓浓的田园情趣。

茅屋是典型的川西民居,穿斗式结构,以茅草盖顶。中间是堂屋,左右是卧室,东面是厨房。整座建筑简朴而自然。

茅屋前,有一株楠树,杜甫当年卜居草堂,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看中草堂的楠树。楠树给诗人灵感,是草堂的灵气之所在。诗人每做完一首诗,便在楠树前呤唱,后来有一晚,楠树被大风连根拔起,杜甫有如痛失了一位挚友,写下“我有新诗何处呤,草堂自此无颜色”的诗句。而树下的石桌石椅,也为我们展现了“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的杜甫及家人生活娱乐的情景。

另外,还有南邻和北邻。杜甫写有:“邻人有美酒,稚子夜能赊”,“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等诗句,可以想见杜甫与当地村民们相处得和谐融洽。

11唐亭台遗址

唐代遗址展厅外展示的是唐亭台遗址,目前展出的是2001年发掘出土的唐代亭台遗址的地砖部分。我们可以看见,地面是用大小不一的素面砖斜铺而成的,从柱洞来看,原来的亭台应为砖木结构,是一个八角亭。展室上部悬挂着两张杜甫的诗作《江亭》和《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的玻璃展板。唐亭台遗址与这两首诗作的描写一致,为大家展现了当时诗人与邻居的业余娱乐场景,也为研究成都地区亭台建筑结构提供了重要资料。

12唐代遗址陈列馆

唐代遗址,发掘于2001年底,面积420平方米,主要出土了唐代器物及残片,以及数十枚开元通宝等货币,更重要的是发现了一些唐人生活遗迹,主要有水井(三眼)、房屋遗址(八处)、灶坑(一处),窖坑(五处)、灰坑(九处)、排水沟(四条)等。

这些发现印证了杜甫对其居住环境及生活场景的描写。在杜诗中这一带是“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的郊野之地。杜甫在诗中提到的“田父”、“渔人”、“邻翁”等人也应是居住此地。现场出土的三眼水井,也正好印证了杜诗“凿井交棕叶,开渠断竹根”的描述。遗址出土的器物,基本上是日常生活用品,其中陶瓷器皿,工艺较粗糙,这也与当时的生活条件相吻合,也可看出诗人当时生活的窘迫。而出土的陶珠、棋子等娱乐用品,又自然令我们想起杜甫笔下描述的“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的生活情趣。

此次出土的遗物遗存,与杜诗描写基本都一一对应。

同时出土的还有一通唐代僧人塔铭碑,这是此次发掘中唯一一件有文字、有明确纪年的文物。现在,塔铭碑与其拓片一起陈列在厅内右侧。石碑镌刻时间为武则天垂拱三年(公元687年)。石碑长64厘米,宽55厘米,高8.7厘米,出土时反扣在一水井上。碑文基本完整,其对浣花溪一带风景的描述与杜诗相当吻合,也印证了杜甫初到成都寓居浣花溪畔“古寺僧牢落,空房客寓居”的描写。

唐代遗址的发掘,改变了杜甫研究从史料到史料的状况,极大地丰富了杜甫草堂的历史文化内涵。这批唐代文物的出土,不仅完整证实了杜甫草堂在原址上代代因袭重建的史实,而且为充实草堂陈列,研究草堂历史沿革,甚至研究成都地区唐代的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状况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实物素材。

13杜诗书法木刻廊

杜甫是集大成的伟大诗人,他的诗歌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精华,代表了传统诗歌的最高成就。因此,历代许多书法家都喜欢以杜诗作为自己再创作的题材,从而创作了不少作品流传于世。

杜甫草堂博物馆经过长期收集,现已珍藏有大量历代名家杜诗书法作品。杜诗书法木刻廊是1999年在原盆景园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陈列的一百余件杜诗书法木刻作品是从馆藏数千件历代名人手书杜诗真迹中精心挑选的。这些书法木刻具有四个特点:其一内容精美,都是杜甫诗歌中的名篇佳作。其二书法绝妙,这些书法作品或是历代著名书法家祝允明、董其昌、张瑞图、傅山、王铎、郑板桥等人的手迹,或是近现代知名人士康有为、于右任、何香凝、叶圣陶、郭沫若、沈尹默、林散之等人的墨宝,也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董必武、陈毅、叶剑英等人作品,个性鲜明,各具特色,十分珍贵。其三材质精良,镌刻这些书法作品所采用的是木质坚固细腻的珍贵楠木,不仅有助于准确表现书法原作,而且可以长期展出不变形。其四雕刻技艺高超,木刻采用平面阴刻,朴实自然,雕刻者技艺精湛,能忠实地再现书法作品固有的笔墨效果和骨力神韵,刻工与书法交相辉映,堪称妙制。这种融诗歌艺术、书法艺术、木刻艺术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是草堂独特的文化景观,受到广大游客一致好评。

14花径

当年,在杜甫的茅屋前面,有一条两旁栽满花木的小径,他在诗中曾写到:“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今天的花径,是一条连接杜甫草堂纪念建筑群与原草堂寺的红墙夹道小径。花径西端大门的匾额上,刻有现代著名书画家冯建吴先生所书的“花径”二字。门楹两旁,是明代何宇度撰文、现代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先生补书的对联:“背郭堂成,锦里溪山千古在;缘江路熟,青郊草木四时新。”对联的大意是:

杜甫当年在城外浣花溪畔建成的草堂,千载之后,它仍然和锦城溪山一同永存;今天沿着杜甫当年经常走过的江边小径,举目四望,青郊草木,四季常新。花径东端匾额中的“花径”二字,是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先生所书。门楹两旁,是郭沫若先生撰书对联“花学红绸舞,径开锦里春”,巧妙地将“花径”二字嵌入联首。

15浣花祠

浣花祠位于花径的中段,亦名“冀国夫人祠”,是奉祀唐大历年间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妾任氏的祠堂。任氏本是浣花溪畔一普通百姓人家的女儿,相传她在少女时,一日在浣花溪畔洗衣,有一个满身疥疮的和尚脱下沾满脓血的袈裟,求人浣洗,别人皆为恐避之不及,唯独任氏不嫌弃,欣然接过袈裟涤于溪中,而此时奇迹出现,只见溪内开出朵朵莲花,再看那僧人,却早已不见。后人因此称任氏洗衣处为百花潭。

任氏长大后被西川节度使崔宁纳为妾,再扶为继室。唐代宗大历三年,崔宁进京求职,留弟弟崔宽留守成都。这时,泸州刺史杨子琳乘机发动叛乱,引兵进犯成都。崔宽不能抵御,形势十分危急。这时,任氏毅然拿出万贯家财,招募千名勇士,击溃敌军,挽救了成都。因此,后人为了纪念其功绩,便为她建立祠宇,称“浣花夫人祠”,简称“浣花祠”。

浣花祠正厅内,有一尊浣花夫人泥塑像。而在浣花祠的大门两侧,则悬挂着一副对联:

蹇裙逐马有如此;

翠羽明珰尚俨然。

上联写任氏保卫成都的战功,只用“蹇裙逐马”四字,便将任氏身着女儿装,一马当先,冲锋陷阵,击退叛军的巾帼英雄形象活画了出来;下联从塑像着笔,追怀任氏的音容笑貌。见到这尊塑像,就仿佛任氏头插翠羽,耳佩明珰的身影活现在眼前,令人不禁肃然起敬。

16草堂影壁

花径的东端是“草堂影壁”,这里有用青花碎瓷镶嵌的“草堂”二字。清光绪三十四年,即公元1908年,四川劝业道道尹周善培曾在草堂寺通向草堂的内墙上大书“草堂”二字,并以碎瓷砌就。但以后被毁损。今天花径照壁所嵌“草堂”二字是他的弟弟周竺君所书。“草堂影壁”作为草堂的标志之一,来往游客也多在此摄影留念。1958年毛主席视察草堂时,曾对着这两个字久久凝视,也留下了一张背影照做纪念。

“草堂影壁”的大门上还悬挂着现代书法家萧龙友先生所书的“花径”匾额。门楹两旁,有郭沫若先生撰书的对联:“花学红绸舞,径开锦里春”。此联巧妙地将“花径”二字分别嵌入联首,上联意指草堂内迎风摇曳的似锦繁花,有如人们在欢跳红绸舞,下联则是说此花径可通向春色满园的草堂。

17大雅堂

大雅堂原是草堂寺的大雄宝殿,2002年,杜甫草堂博物馆将其改建为展示诗歌文化的陈列厅后对外开放。门上匾额“大雅堂”三个字是集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字。“大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一部分,反映的是当时的社会重大事件,被视为诗歌的正声。此处“大雅”之名,泛指中国优秀诗歌传统。北宋时四川丹棱人杨素翁推崇杜诗,遍刻杜甫蜀中诗歌,在丹棱建堂陈列,堂屋建成以后,大诗人黄庭坚亲自为堂题名曰“大雅堂”,并作《大雅堂记》,此事成为一段文坛佳话。

今天草堂的大雅堂内,陈列着一面巨型磨漆壁画和十二尊诗人塑像。这幅大型磨漆壁画运用的是彩釉镶嵌磨漆技法,颜料全部采用天然矿物及其它自然材质,使作品既保持了古朴凝重的风格,又显现出瑰丽斑斓的色彩,给人一种特殊的美感。整幅壁画长16米、宽4米,以倒“∞”字的方式,将杜甫壮年漫游、困顿长安、遭乱流离、寓居成都、羁留夔府、漂泊湖湘等主要生活阶段表现出来。

同时展出的还有十二尊诗人塑像,由我国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叶毓山等人创作。十二位诗人是中国诗歌史上的最杰出的诗人,屈原、陶渊明、陈子昂是杜甫的前辈,屈原爱国忧民的思想情感、陶渊明自然质朴的诗风和陈子昂勇于创新的精神都对杜甫产生过深刻的影响;王维、李白与杜甫是同一时代的诗人,都是以诗名世的大家,尤其是李白,他和杜甫被誉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后来者白居易、李商隐、苏轼、黄庭坚、陆游、李清照、辛弃疾,或承袭了杜甫的爱国精神,或沿袭了杜甫现实主义创作道路,或学习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态度,都开辟了一片自己的创作天空,在诗坛上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杜甫在中国诗歌发展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大雅堂以杜甫为核心贯穿起中国诗歌发展线索,正体现了我国从先秦以来代代相传的优秀诗歌创作传统。

18情系草堂文献图片资料展

情系草堂展厅展出的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特别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中央领导亲临草堂视察参观,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专家学者、国外贵宾来草堂参观游览的资料图片,同时设专柜展出领导来宾视察参观草堂时的留言题字。

1958年,毛泽东来草堂参观,站在草堂影壁前久久凝视,给我们留下了一张珍贵的背影照。邓小平同志先后五次参观草堂,1986年春节期间,邓小平同志第五次参观草堂时说:“到成都不来草堂,就等于没到成都。”江泽民总书记曾经指示一定要把草堂保护好并于2002年5月21日视察草堂。

1998年6月,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参观草堂,他写下了:“拥有如此伟大诗人的国家必将拥有辉煌的未来”的题词。2004年10月,法国总统希拉克参观草堂,他的题词是:“谨向人类这位伟大的诗人表示无限钦佩和崇高敬意”,希拉克的到访掀起了中法文化交流的新热潮,直接推动了中法文化交流与合作。

19万佛楼

万佛楼是2005年在原址基础上恢复重建的。原楼为木制四层重檐攒尖式宝顶结构,正八边形,楼顶盖琉璃瓦,楼内供泥塑佛像四尊,壁间绘佛像千余尊,是成都市区的著名古建筑。此楼在“文革”期间被拆毁。

2004年,在万佛楼重建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发掘出原址柱础,后经多次调整规划设计,决定仍在原址复建新楼,将新楼基础偏移22·5度,对出土柱础实施原址保护。我们现在透过一楼回廊地面玻璃,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柱础。目前,万佛楼建筑面积910平方米,共四层,楼高三十点七米,正八边形,重檐四层,并新铸铜钟,悬挂楼顶。重建后的万佛楼复原了历史文化名城成都“东有崇丽阁,西有万佛楼”之风貌,是杜甫草堂又一标志性建筑和文化旅游新景点。

20仰止堂

仰止堂是专为青少年诗歌文化教育开辟的、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结合的新型文化书院。仰止堂之名源于《诗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仰止于此,仰慕杜甫在中国诗歌史上的杰出成就,感悟诗圣“民胞物与”的仁爱精神;行至于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最闪亮的民族经典,弘扬杜诗以人为本、爱国爱民的民族精神;虽然我们不能达到先贤的高度,可是心怀崇敬,为之向往,努力前行,终必有所获,“仰止堂”正得名于此。

仰止堂原是草堂寺的一座塔院,占地面积350平方米,建筑古朴典雅,具有中式书院风格。按照功能,仰止堂分为课堂教学、儿童活动和家长接待三个区域。

课堂教学区内,仿古桌椅、多媒体教学设备等,齐备完善。室内装饰高雅精致,充满书香墨韵。师生们置身其间,能够充分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体味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儿童活动区拥有图书千余册,以及棋琴书画用品,孩子们或对弈、或抚琴、或习字、或阅读,动静皆宜。

仰止堂是草堂博物馆为充分发挥其社会教育职能而成功打造的一个的社会教育的实践、交流平台,是成都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青少年诗歌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

博物馆解说词

山东巨野金山省级地质公园 博物馆解说词 (2015年1月10日) 大家好,欢迎来到山东巨野金山省级地质公园博物馆参观指导工作。 (站在博物馆院内副碑前解说金山省级地质公园概况)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金山西坡山脚下,我的左手边就是俗称泰山、驿山娣妹山的菏泽大地平原孤峰—金山。金山本名神农山,五千年前炎帝之居,周武克商,封炎帝后于焦,神农山为焦国之镇山,后因汉隶校尉鲁俊凿石得金,神农山更名为金山。金山现有两个山峰,南峰和北峰,北峰为最高点,海拔133.2米。 金山虽小,资源丰富,集自然景色、人文景观与众多地质遗迹为一体,除独具特色的金山圣水、野牡丹等自然景观外,还有久远而动人的秦王李世民东巡避暑、金牛拉金砘子的神话传说,众多的历代碑碣、石壁诗文情名扬古今,盛大的金山古庙会等人气旺盛;山上地质遗迹点(群)多达28处,其中属于省级保护等级的5处。 金山省级地质公园于2012年9月开始规划建设,2014年10月建成并通过专家验收,同年12月省国土资源厅批准揭碑开园。公园占地总面积0.54平方公里,含概金山和红土山两个园区。我们现在所在的是金山园区,红土山园区位于金山南500米处,两山南北对望,从北到南,金山北峰、金山南峰、红土山天桥和红土山主峰连成一条中轴线。 (站在博物馆门前牌扁下解说博物馆概况) 金山省级地质公园博物馆始建于2014年6月,2014年10月建成,占地总面积7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220平方米,影视厅面积160平方米,办公室面积120平方米。是目前我市唯一一处,矿石标本、生物化石标本陈列室,地

学科普教育基地。 (原地不动,简介博物馆参观路线及参观内容).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进馆参观路线及注意事项。进入馆门右转逆时针走,参观矿石和生物化石标本及展板说明,绕一周后观看展厅中间的金山地质公园电子沙盘演示,然后上二楼操控室,参观金山省级地质公园网站和数据库演示,最后在二楼影视厅观看金山省级地质公园影视片及地学科普教育片。进馆后希望大家不要喧哗、不要抽烟。下面请大家排队有序进馆。 (进馆逆时针绕展示厅一周,边走边解说) 2012年9月,经过巨野县人民政府申请,山东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巨野金山正式获得第八批省级地质公园建设资格,标志着菏泽第一个省级地质公园开始规划建设。按照《山东巨野金山省级地质质公园规划(2013—2025)》总体目标,截止目前,省、市、县三级总投资1000余万元,保证了金山近期目标的全面完成,下一步即将进入中期目标建设阶段。 5.2亿年前的这里,曾是汪洋一片,金山地区被浅海侵没,属陆缘海范畴,之后,又被较深海域覆盖,属陆表海范畴,这样经过了数次海进海退过程,形成了集构造、沉积、古生物及岩溶为一体的地貌景观。依次沉积的九龙群的张夏组、崮山组、炒米店组、三山子组岩层及红土山崮山组中大量的三叶虫化石的发现,为这一时期金山地区曾处于海洋环境提供了佐证。 4.1亿--2.5亿前间,金山沉积又形成了海相煤层和陆相煤层,隆起的金山遭受冲刷剥蚀,煤层没有得到保留。 248万年前,进入了第四纪,羊河栏组、山前组、平原组的冲积地层逐渐形成,金山地区才变得生机盎然。 今天,金山地区是菏泽冲积平原区唯一有岩石出露地区,大地构造位于鲁西地块“菏泽—兖州隆起带”“嘉祥凸起”的西部边缘,深部基底为18亿年前形成的变质岩群,即“泰山群山草峪组”岩群,出露岩层东部为寒武世岩层,西部山顶部为奥陶纪

杜甫草堂图片

杜甫草堂图片 篇一:杜甫草堂导游词 杜甫草堂导游词 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靠亲友的帮助,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成都草堂”。 在这里,诗人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所作诗歌流传到现在的有240多首。由于成都远离战乱的中原,而草堂又地处郊野,因此诗人的生活比较安定,心绪也较为宁静,这就使他在草堂的诗歌创作大都具有田园风味,如《堂成》、《江村》、《春夜喜雨》等篇章都是如此。然而杜甫毕竟是一位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诗人,对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心与忧虑,使他始终不能忘怀现实。因此忧国忧民的诗歌作品,仍然是他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写成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恨别》、《病桔》-、《枯棕》等著名诗篇都是感人至深的现实主义不朽之作。正因为杜甫在成都的诗歌创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所以,后世把成都杜甫草堂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门 我们来到草堂的正门,就看见一条波光翻翻的河流从门前环流

而过,这就是杜甫诗中多次提到的浣花溪。 说到“浣花溪”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呢。相传唐时溪边住着一位姓任的姑娘,貌美而心善。一天,她正在溪畔洗衣,走来一位浑身疮疥的和尚,行人都躲得远远的,唯有这位任姑娘不避让。于是那和尚脱下沾满脓血的架裟求她浣洗,任姑娘欣然接受。哪知架裟一入水,霎时满溪泛起莲花朵朵,再看那和尚,却早已不知去向。人们十分惊异,就把这条河命名为浣花溪了。 其实,浣花溪的得名与任氏无关。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因为当时沿溪居住者多以造纸为业,他们取溪水来制十色彩笺,“其色如花”,溪因此而得名。浣花溪在唐代江阔水深,能行大舟,溪畔风光秀丽,杜甫的一首《绝句》作了生动的描绘:“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成都西面为岷山山脉,古代空气澄净,能远眺雪山),门泊东吴万里船(浣花溪属长江水系,由此乘船出府河可直下东吴)。正门匾额“草堂”二字,是清代康熙皇帝的第十七子、雍正皇帝的弟弟果亲王所书。“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这副对联,是杜甫《怀锦水居止》诗中的句子,它点明了草堂的地理方位:“万里桥”就在现在的南门大桥,史载三国时蜀相诸葛亮送费韦出使东吴,在此设宴饯别,诸葛亮深感费韦此行路途遥远,联吴抗魏任务艰巨,故说道:“万里之行始于此。”桥因此而得名。草堂正在桥的西边;“百花潭”是浣花溪上游现名“龙爪堰”的地方,它的得名有人说是因为这里水浅滩急,翻涌起一片浪花好似百花开放;又有人说是因当时浣花溪畔花树繁茂,“二十里路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

介绍杜甫草堂的导游词5篇

介绍杜甫草堂的导游词5篇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下面是关于介绍杜甫草堂的导游词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介绍杜甫草堂的导游词1 各位朋友: 欢迎大家游览杜甫草堂。 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靠亲友的帮忙,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成都草堂”。 在那里,诗人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所作诗歌流传到此刻的有240多首。由于成都远离战乱的中原,而草堂又地处郊野,因此诗人的生活比较安定,心绪也较为宁静,这就使他在草堂的诗歌创作大都具有田园风味,如《堂成》、《江村》、《春夜喜雨》等篇章都是如此。 然而杜甫毕竟是一位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诗人,对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心与忧虑,使他始终不能忘怀现实。因此忧国忧民的诗歌作品,仍然是他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写成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恨别》、《病桔》-、《枯棕》等著名诗篇都是感人至深的现实主义不朽之作。正因为杜甫在成都的诗歌创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所以,后世把成都杜甫草堂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 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门 我们来到草堂的正门,就看见一条波光翻翻的河流从门前环流而过,这就是杜甫诗中多次提到的浣花溪。 说到“浣花溪”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呢。相传唐时溪边住着一位姓任的姑娘,貌美而心善。一天,她正在溪畔洗衣,走来一位浑身疮疥的和尚,行人都躲得远远的,唯有这位任姑娘不避让。于是那和尚脱下

博物馆导游词

博物馆导游词 今天我将陪同大家参观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是我国十大博物馆之一,它位于武昌东湖之滨,占地面积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9100平方米,其中陈列大楼面积3000平方米,实际展览面积1600平方米.馆内藏有历史文物20多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600余件,国家级文物16件.陈列展出的有商周青铜器,盛楚时的漆、木器具,大批秦始皇时竹简,历史名人字画,陨县猿人,长阳人齿化石,尤以曾侯乙青铜编钟,越王勾践青铜剑,吴王夫差矛,二十八星宿天文图等珍品举世瞩目.湖北省博物馆是武汉市建筑规模最大,馆藏最多的博物馆.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省博的入口处,湖北省博物馆这几个馏金大字是董必武同志于1960年题写的.大家请看那边那幢建筑是于1999年才竣工的编钟陈列馆,它是我国迄今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功能最完备的古乐器陈列馆.想必大家都非常想听一听这天外来音.我们不妨先去参观其他文物,最后有足够的时间再来欣赏编钟音乐.大家请随我往这边走,现在我们来到了今天主要参观的一个展厅,曾侯乙墓展厅.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曾侯乙墓的椁(guǒ)室模型,它分为东中西北四室,每室的低部都有一个门洞是用来连接各室的,其形制有点象我们现在住房的三室一厅.东室放有墓主棺和八具陪葬棺,中室置青铜礼器,著名的曾侯乙青铜编钟就是

从这里出土的.西室放有13具陪葬馆,北室放有兵器,车马器,竹简等. 曾侯乙墓是凿石为穴的竖穴式墓葬.整个墓室东西长21米,南北宽米,总面积220平方米,据残存的封土推算其下葬深度约为13米,这与同时期的墓葬相比规模是较大的. 如此规模宏大的墓葬,其墓主人是谁呢我们在出土的青铜器上共发现了‘曾候乙’三个字208次。所以我们断定墓主就是曾候乙。大家请看这个,它是根据墓内头骨制作的墓主复原像,我们可以看出墓主是大约4243岁的男性,其颅骨特征与中原商代人种特征最为接近。 接下来这件造型奇特的物品叫鹿角立鹤。大家可以看到它是由鹿角鹤身和鸟翅膀组合而成的是人们想像中的一种仙鸟。它出土时在主馆的东面,头向着南方,可能是意在引领墓主人的灵魂升天或祈求神灵保佑吧。它的铸造工艺考究,头颅和鹿角镀金装饰,脊背和双翅周边镶嵌绿松石,但因为年代久远我们已经不能再见它的光彩了,但是我们仍然能够通过它独特的造型想像出当时的青铜铸造技术已经相当发达了。 请大家随我继续往前走。这里陈列有许多当时贵族们吃饭用的食器,这里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九鼎八簋。鼎是古代食器当中使用最多的一种,它不仅仅是食器同时也是很重要的礼器。先秦时期人们对鼎是特别重视,在祭祀天神、地邸

精选5篇四川杜甫草堂导游词

精选5篇四川杜甫草堂导游词 精选5篇四川杜甫草堂导游词 作为一名优秀的导游,通常会被要求编写导游词,导游词不是以一代百、千篇一律的,它必须是从实际出发,因人、因时而异,有针对性的。优秀的导游词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WTT整理的精选5篇四川杜甫草堂导游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选5篇四川杜甫草堂导游词1 各位游客,今天小王带你们去的地方是杜甫草堂,我们现在就到了草堂停车场了,大家拿好自己的贵重物品,和我一起走进草堂吧。 现在我们进到院子里面,可以看见门口有一个很瘦很瘦的铜像,大家走近细细看一看,是的,这就是为杜甫塑的铜像,大家都看到了这个像是很瘦的是吧,可以在心里想一想想:杜甫那时都瘦得不成人样了,竟然还为自己的国家着想,他这样的精神是所有人都可以学习的。 我们继续往里走,在这个大厅里面有许许多多的铜像,姿态各异:有李白的、王昌龄的等等许多诗人的铜像,大家看看大厅中间那一个大白石头像,有没有觉得非常像以前在美术书上学的“飞天”。我们继续往大厅后面走,这个两人高的木像,下面是一个木柱,而在柱子上面有一个栩栩如生的苍鹰,看那眼神好像

就是藐视天下所有事物,桀骜不驯。从大厅出来以后,路过一个门,只见门上面的牌匾上写着花径两个大字,过了以后,有一面墙,上面用青花瓷碎片拼出草堂这两个字。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雕像还是大名鼎鼎的杜甫,但是和上次的不一样,这个就是一个半身像,还留着山羊胡须。 现在这个水池旁边,那里面可全是锦鲤,大小不同,颜色也不同:有金红色的,白色的,还有黑色的。 现在大家可以自己感受感受文人故居的氛围,半个小时后我们在刚刚下车的停车场集合,大家注意安全,注意时间。 精选5篇四川杜甫草堂导游词2 各位游客朋友: 早上好。昨天我们的行程大家满意吗?满意就好,今天我将带大家去另一个经典,我相信肯定不会让你们失望的,那位朋友说得没错,就是杜甫草堂,杜甫草堂确实是个陶冶人们诗情的地方,今天我们就一块去亲身感受一下。感受我们诗圣杜甫的诗歌,了解杜甫的坎坷的一生。 杜甫草堂位于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距市中心15公里左右。我们现在的位置是在成都的市中心——天府广场,大概半个小时左右的车程我们就可到达草堂门前。 现在大家请看窗外,是否有种烟雨迷蒙,鲜花浪漫的感觉?现在正值早春时节,成都给人的感觉是如此的温馨,大家现在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一千多年前唐代的成都会是怎么样的呢?春夜繁

四川成都简介

四川省成都市简介 成都位于中国四川省中部,是四川省省会,四川省政治、经济、文教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是中国西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从有确切记载算起。成都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早在公元前四世纪,蜀国开明王朝迁蜀都城至成都,取周王迁岐“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成都,相沿至今。 1、地理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岷江中游地段,境内海拔387-5364米,东界龙泉山脉,西靠邛崃山。西部为纵贯南北的龙门山脉。成都市区位于成都平原东部,平均海拔约500米。位于岷江干流上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其灌溉渠网呈扇形展开在广阔的成都平原上,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2、行政区划 成都市共辖9个区、4个县级市、6个县。人口约1260万。3、民俗文化 川剧 早有“蜀戏冠天下”之誉的成都是我国戏剧之乡。形成于清代的川剧是我国重要的地方剧种之一,剧目繁多,文字优美,幽默风趣,表现手法丰富,程式化动作含蓄隽永,器乐帮腔独具特色,尤其是“变脸”、“吐火”等绝技独树一帜,令人叹为观止。

川菜 “吃在中国,味在四川”,这句四方流传的名言点出了成都“尚滋味”、“好辛香”的传统饮食特点。成都美食可以分为川菜、小吃、火锅三大类。“川菜”为中国四大菜系之首,品种三千,名菜数百,以味取胜,其“一菜一格,百菜百味,擅用麻辣”的特色可谓盘盘菜品是故事,道道佳肴有典故。 4、风景名胜区 国家级: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西岭雪山风景名胜区、龙门山风景名胜区、天台山风景名胜区。 省级:九龙沟风景名胜区、朝阳湖风景名胜区、云顶石城风景名胜区、龙泉花果山风景名胜区、黄龙溪风景名胜区。 5、文化艺术、人文景观 成都著名的人文景观有都江堰、青城山、武侯祠、杜甫草堂、二王庙、文君井、文殊院、宝光寺、永陵、金沙遗址等。自然景观中山景、洞景、水景、生景、气景俱全,九峰山、石象湖、西岭雪山等秀美景色极具吸引力。有25个国家、省、市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地质公园。

地质博物馆讲解词 三

地质博物馆讲解词三 地质博物馆讲解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当您进入华蓥山地质博物馆,首先就必须要穿过一条长7`2米的遂洞,这个遂洞将会带给位走进神气的地质时代,在遂洞中我们还设置了6个圆形的凸摸,分别展示了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内的经典景色。上面设置有3束灯光,形似天窗。 而本馆共设置了前言、交通区位、区域概况、公园简介、典型的岩溶地貌、构造地质遗迹、地质剖面、水体景观、动植物和矿产资源、古生物、建设历程、结束语等12个展区;触摸查询系统、动画播放、断裂褶皱互动。 一、通展区 本展区主要介绍了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交通网状关系,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是周边地质公园中离高速路最近的一个,距离高速公路只有17公里。 二、域概况展区 本展区主要对公园内径、纬情况、地质、地层水文、气象、社会经济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

地层概况:公园地层区划属于扬子台地、出露地层单位,主要有寒武----奥陶系娄山关组、二叠下统梁山关组、三叠系飞仙关组等。区域岩性主要为碳酸盐间夹碎屑岩。岩层总体呈北北东---南南西走向。特殊的岩石是区内地质遗迹景观形成的基础。而华蓥山复式背斜及华蓥大断裂对区域地质演化历史中有决定性作用,是园区地质遗迹形成的主要地质构造背景,其科学研究价值极高。 三、园见简介展区 共设置了5快凹形等位展板,其中一块展板就是对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概况进行了介绍。 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地处四川盆地东缘,华蓥山脉中段,面积116平方公里。共包括了石林景区、天池湖景区、小山坝景区、岩溶洞穴景区。 1、景区位于公园东部华蓥市和邻水县交界的高登山,面积21平方公里,以富集的生态资源和石林景观为主。 2、池湖景区位于公园北部天池镇境内,面积约20平方公里,是公园内重要的导性地质景观之一。 3、山坝景区位于公园中西部双河街道办事处境内,面积约24平方公里。 4、溶洞穴景区主要露出二叠系石灰岩地层,岩石节理、断裂发育。在构造、气候等影响下,石灰岩溶蚀作用强烈裂隙,不断增大并演化成底下洞穴。 四、型岩溶地貌展区

参观茶文化博物馆解说词

参观茶文化博物馆解说词 欢迎光临中国茶文化博物馆。 大家首选看到的是本博物馆的主题雕塑,它是由石板、茶叶和球状茶饼组成的一个眼睛造型,在这个造型的背后,是一棵云南省的已存活了两千多年的古茶树的模型。透过这个眼睛造型的瞳孔,我们将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漫游,会得到一本大部头著作的详尽解读。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是我国对世界物质文明的一大贡献。同样,伴随植茶、制茶、品茶而形成的茶文化,已经成为丰富多彩、悠久厚重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说“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乃解”。唐代“茶圣”陆羽在他所著的《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意思是早在神农氏时代,人们就采茶树叶作饮料,到了周公时候就有记 载。这说明中华民族已有四五千年喝茶的历史了。这一幅古书上的插图很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神农尝百草的情况。 这是距今有近三千年历史的铸有“茶”字的西周时代的金文的拓片,说明到了商周时期,饮食茶叶的习惯得到继承和发展。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之风传播到长江中下游,茶叶已经成为日常饮料。图中所示的是当时的文人们聚会时饮茶品茗的生动场面。 大家一定注意到三幅图上的这六个大字,根据汉语拼音,我们会很快读出它们依次是:

它们分别是我国古代典籍中对茶的不同称呼。到唐代,统一为茶字。通过一个茶字的演变,会很明确地从一个方面告诉我们茶及茶文化发展的轨迹。 茶叶从最初作为药材饮用,以及西南地区各民族的一种独特的食物,到唐代由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饮茶风气已普及到全国。由于农业的发展,促进了茶的种植,我国产茶地区的格局,在唐代已经奠定了基础。 中国的茶叶和饮茶方式,是在唐代才大量向国外传播,特别是对朝鲜和日本的影响很大。唐代是中国饮茶史和茶文化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阶段,也可以说是中国茶文化的成熟时期,是茶文化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宋代的茶叶生产空前发展,饮茶之风非常盛行,特别是上层社会嗜茶成风。茶也成为民众的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人们常说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即始于宋代,以至于身为一国之君的宋徽宗赵佶还对茶进行深入研究,写成茶叶专著《大观茶论》一书,对茶的产制、烹试及品质各方面都有详细的论述。由于茶已渗透到当时人们生活中,与茶有关的诗词出现在许多著名诗人作品中,如苏轼、陆游都曾写过有名的茶诗。宋代的画家们也绘出了许多反映茶事的绘画作品,如流传至今的“清明上河图”中就有反映当时首都汴京临河的茶馆的景象。以及其他一些作品,都是宋代茶文化中的珍宝。 元代由于受到蒙古的入侵和残酷统治,中原及江南的茶文化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

成都杜甫草堂导游词模板

成都杜甫草堂导游词模板 在我们的地广物博的中国,拥有着许许多多的旅游资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成都杜甫草堂导游词模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成都杜甫草堂的导游词 各位朋友 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靠亲友的帮助,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成都草堂”。 在这里,诗人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所作诗歌流传到现在的有240多首。由于成都远离战乱的中原,而草堂又地处郊野,因此诗人的生活比较安定,心绪也较为宁静,这就使他在草堂的诗歌创作大都具有田园风味,如《堂成》、《江村》、《春夜喜雨》等篇章都是如此。然而杜甫毕竟是一位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诗人,对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心与忧虑,使他始终不能忘怀现实。因此忧国忧民的诗歌作品,仍然是他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写成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恨别》、《病桔》—、《枯棕》等著名诗篇都是感人至深的现实主义 不朽之作。正因为杜甫在成都的诗歌创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所以,后世把成都杜甫草堂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 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门 我们来到草堂的正门,就看见一条波光翻翻的河流从门前环流而过,这就是杜甫诗中多次提到的浣花溪。 说到“浣花溪”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呢。相传唐时溪边住着一位姓任的姑娘,貌美而心善。一天,她正在溪畔洗衣,走来一位浑身疮疥的和尚,行人都躲得远远的,唯有这位任姑娘不避让。于是那和尚脱下沾满脓血的架裟求她浣洗,任姑娘欣然接受。哪知架裟一入水,霎时满溪泛起莲花朵朵,再看那和尚,却早已不知去向。人们十分惊异,就把这条河命名为浣花溪了。 其实,浣花溪的得名与任氏无关。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因为当时沿溪居住者多以造纸为业,他们取溪水来制十色彩笺,“其色如花”,溪因此而得名。浣花溪在唐代江阔水深,能行大舟,溪畔风光秀丽,杜甫的一首《绝句》作了生动的描绘:“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成都西面为岷山山脉,古代空气澄净,能远眺雪山),门泊东吴万里船(浣花溪属长江水系,由此乘船出府河可直下东吴)。正门匾额“草堂”二字,是清代康熙皇帝的第十七子、雍正皇帝的弟弟果亲王所书。“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这副对联,是杜甫《怀锦水居止》诗中的句子,它点明了草堂的地理方位:“万里桥”就在现在的南门大桥,史载三国时蜀相诸葛亮送费韦出使东吴,在此设宴饯别,诸葛亮深感费韦此行路途遥远,联吴抗魏任务艰巨,故说道:“万里之行始于此。”桥因此而得名。草堂正在桥的西边;“百花潭”是浣花溪上游现名“龙爪堰”的地方,它的得名有人说是因为

市博物馆 解说稿(全)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泸州展览馆(讲解词) 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大家参观泸州市博物馆。泸州市博物馆始建于1984年,本馆的各类藏品达4000余件,在同级博物馆中处于领先地位,是泸州市精神文化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和泸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工程。泸州博物馆展厅包括:一楼,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泸州展览馆;二楼,中国蒋兆和艺术馆;三楼,泸州历史文化陈列馆。我们首先餐馆一楼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泸州展览馆。它是全国10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唯一的名城专题性博物馆。 2走进大厅,大家首先看到的是我身后的这个比原件放大25倍的明代麒麟温酒器仿制品,它高1.2米,长1.5米,质地为青铜,在我国出土的酒具中尚属孤品,也就是说我国的温酒器中以麒麟为造型的温酒器仅此一件,它是我们泸州酒魂的代表。 3在大厅的左右两侧是漆板描金图,是以中国传统白描的手法,用流畅的线条勾画出我们酒城泸州从宋代到清代经济繁荣的盛景。我们首先来看这幅《酒城图》。它是酒文化的缩影,它描绘的是在南门外“商务街”繁荣的盛景,我们从这口龙泉井就可以看出这幅图所画的位置就是我们现在的“国窖广场”营沟头一带,这幅图展现的是我们泸州商贸的壮丽观图。 4右面这幅《城下人家水上城图》是号称清乾隆年间“巴蜀第一才子”,四川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张船山(问陶)的一幅诗意画,从这图中我们可以领略到诗中的意境:“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旗红处一江明。衔杯却爱泸州好,十指寒香给客橙。”泸州自古以来就是长江上游、沱江下游重要的水码头,自宋以来商贾(gu)云集,经贸繁荣,也使我们看到了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城泸州经济繁荣盛况。 5接下来我们将步入历史古城厅。历史古城厅是以泸州的历史沿革和境内名胜为主题设计的。这四块展板可以说是我们泸州两千多年历史的一个缩影。从夏商时巴子国的割地,西汉景帝六年建江阳县,到南朝梁武帝大同年间升为泸州府。在历史大事记里,有这几件是值得一提的。东汉时,泸州是著名的产盐地。唐代制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宋代,泸州酒业兴旺,泸州酒业兴旺,宋神宗熙宁十年,全国每年征收商税10万贯以上的城市就只有26个,其中就有泸州。当时泸州城内就设置6个“务”负责征收商税,其中就有两个是“酒务”,当时泸州缴纳酒税与成都、重庆鼎足而三了。元代,泸州已酿制成功了第一代老窖大曲酒,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大曲酒。清代,川南经纬学堂的创办,使泸州成为川南革命的发祥地。1949年12月1日——3日,;泸州全境解放,1950年7月15日,;泸州市政府正式成立。泸州的城市建设就从这里开始突飞猛进。 6这是泸州重要的军事要塞之一——神臂城。它建立在海拔250米——300米的神臂山上,东西长1200米,南北宽800米,它就象一只强有力的手臂伸入江中。至今这里仍保留了比较完整的东城门,全国最大的玄武造像。7大家转一下身在这里展柜里大家所看到的是一棵摇钱树。摇钱树又被称为“神树”,在四川这类文物出土得比较多,最典型的就是三星推的神树。我们这课神树是在1987年修建长江大桥时在南岸的东汉墓中出土的,由于原件残损的已十分厉害,我们根据原件制作了复制品。它高有1.52米,质地为青铜,顶上为朱雀造型,象征着太阳神,阳光普照大地。树枝和树叶由东汉时期的五铢钱币组成,底座为两只怪兽交替重叠,象征着守护和生育繁殖的意思。摇钱树只有在东汉时期才出现,它表明在东汉时期,;泸州的商业经济已比较发达,人们相信“钱能通神”的信仰了。东汉以后,这类陪葬品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8后面这个展柜中展出的是近年来在我们泸州出土的汉代陶俑,这个说唱俑,面带微笑,它的出土表明在汉代,; 泸州已出现说唱的艺术表现形式。而这些陶俑中最为珍贵的就是这个对吻的情态。它表明,接吻不是“舶来品”,汉代的泸州,人们的思想是比较自由开放的。 9现在要为大家特别介绍的就是这块江阳汉阙,它是我们泸州唯一保存下来的汉代石阙。比雅安的高颐阙还要早114年。这块石阙的正面和背面都刻有文字,左右两边为青龙和白虎的造像。我们来看看它正面所纂(zuan)刻的文字是:“永元九年七月己丑,犍为江阳长,王君平君,字伯鱼”这是江阳名称最早见诸于文字记载的一件实物。在我国,有字的石阙是非常少见的,而我们这块石阙文字就达到了129余字之多,这在全国都是十分罕见的。 10我们泸州有许多著名的风景名胜。宋代石刻艺术博物馆内有我市境内最大的一尊道教神仙摩崖石刻造像。 11福宝古镇是我市境内保存最完好的川南民居式古镇建筑。 12泸县玉蟾山上的大型摩崖石刻造像是全川最大的摩崖石刻像群。在山上还有另外一道风景,那就是水墨人物画大师蒋兆和先生的《流民图》大型浮雕。 13叙永春秋祠的木雕艺术极为精美,是在南方保存最为完好的宫廷式建筑,它的雕刻艺术被王朝闻先生誉为“川南木雕石刻艺术上的桂冠”。 14在我们泸州有五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一处是龙脑桥。它修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在它的八个桥墩中间四头是四头龙,分别往两边是青狮和白象,再往两边是麒麟。龙口中衔着石珠可以自

杜甫草堂导游词介绍5篇

杜甫草堂导游词介绍5篇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在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已演变成一处集纪念祠堂格局和诗人旧居风貌为一体,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的著名文化圣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杜甫草堂导游词介绍5篇,欢迎阅读参考! 杜甫草堂导游词介绍(1)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方一虎,希望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能和大家愉快的度过。再次欢迎大家来到成都!成都被称为天府之国,今天我首先带大家参观的是文人故居——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座落在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在1961年被国务院首批为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今天的游览线路为大门——大廨—诗史堂—柴门——浣花祠—工部祠然后从后门出来。整个游览大概需要50分钟左右。一个小时之后,我们将在后门集合。 游客们,经过了大门,大廨之后,现在我们来到了杜甫草堂的诗史堂。大家可以看到。在厅堂中央,安放着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所塑的杜甫半身铜像。诗史堂是杜甫草堂中心建筑。杜甫在此间的所有诗歌都陈列在此,你将会在这里一一拜读到诗歌的无限韵味。杜甫的诗歌素有“以诗证史,以诗补史”的说法,故被誉为“诗史”,诗史堂也因此而得名。 好了,游客们,拜读了这么多杜甫的诗歌,我想此刻的您一定会有颇多的感受!接下来,是游客们自由游览的时间,大家可以静静的亲吻和感受一下杜甫大诗人当年之风范吧!20分钟后,我们将在后门集合,请大家记住时间,相互提醒,如有什么需要帮助,请大家及时联系我,谢谢大家。 杜甫草堂导游词介绍(2)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今天带大家游览的是杜甫草堂,杜甫草堂位于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 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就是正门。在旁边我们可以看到一条小溪,这就是浣花溪。浣花溪属岷江水系,由温江西来,经苏坡桥至成都。正门正中有一匾额,上书”草堂”二字,是清代康熙第十七子,雍正皇帝之弟果亲王允礼的手笔。

四川杜甫草堂导游词范文6篇

四川杜甫草堂导游词范文6篇 A model of tour guide's Ci of Du Fu thatched cottage in S ichuan Province 编订:JinTai College

四川杜甫草堂导游词范文6篇 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 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 体之一。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针对旅游地点是四川的特点展 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 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 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四川杜甫草堂导游词范文 2、篇章2:20xx年5川杜甫草堂的导游词文档 3、篇章3:20xx年5川杜甫草堂的导游词文档 4、篇章4:20xx年5川杜甫草堂的导游词文档 5、篇章5:20xx年5川杜甫草堂的导游词文档 6、篇章6:20xx年5川杜甫草堂的导游词文档 篇章1:四川杜甫草堂导游词范文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

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20xx 年)和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20xx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博物馆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且最具特色的杜甫行踪遗迹地,年游客量达百万余人次。下面是小泰收集整理的最新的四川杜甫草堂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最新的四川杜甫草堂导游词范文(一) 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游览杜甫草堂,我是你们的导游小李。 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我们来到了草堂的正门,眼前这条波光翻翻的河流就是杜甫诗中多次提到的浣花溪。 说到“浣花溪”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呢。相传唐时溪边住着一位姓任的姑娘,貌美而心

博物馆讲解词原始

延庆地质博物馆讲解词 欢迎各位来到延庆地质博物馆参观,我是博物馆讲解员**,很荣幸给各位提供讲解服务,希望各位在此度过一段美好而难忘的时光。 延庆地质博物馆是一座集地质科普、延庆地质遗迹、自然景观与人文风貌于一体的综合性、公益性博物馆。展厅面积2000平方米,展品300余件。正如这边平面导览图所示,全馆分为六个展厅,一层的序厅、地球科学厅、地质遗迹厅;二层同样有三个展厅,地质遗迹和文化遗产厅、地质遗迹国际对比厅、今日延庆厅。 第一展厅——序厅 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序厅。 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幅大型水幕浮雕,流动的水帘和浮雕相结合,展现了延庆山水动人、风景如画的景象。它以龙庆峡为背景,著名的八达岭长城为衬托,恐龙身影隐现其中,展现了延庆世界地质公园的三大亮点,同时也突出了博物馆的布展主题——燕山之魂。 这边是信息服务台。地质博物馆是延庆世界地质公园的浓缩。通过这个电子沙盘,大家可以直观地了解延庆地貌特征和地质公园园区范围。 延庆位于北京市西北部,距市区74公里。它东邻怀柔,南接昌平,西部和北部与河北省的怀来县、赤城县接壤,是一个北东南三面环山,西临官厅水库的小盆地。全境平均海拔500米左右,海坨山为境内最高峰,海拔2241米,是北京市第二高峰(第一高峰是位于门头沟区的灵山:2303米)。县域面积2000平方公里,辖4乡11镇,人口约31.7万。这里气候冬冷夏凉,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比市区低约4℃,是著名的消夏避暑和冰雪旅游胜地。

那么,坐落在其中的延庆世界地质公园由四个园区构成,分别是西部的古崖居园区、龙庆峡园区,东部的千家店园区,以及南部的八达岭园区。整个园区面积620.38平方千米,几乎占了延庆县域面积的三分之一。 延庆世界地质公园特点突出,最大的亮点就是它的多样性。古崖居和八达岭长城园区是地质遗迹和文化遗产完美结合的典范,龙庆峡园区是北方岩溶地貌的典型代表,千家店园区有恐龙足迹和硅化木化石,它们都具有国际对比意义。总体而言,延庆世界地质公园是一座集构造、沉积、古生物、岩浆活动及北方岩溶地貌为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公园。这边播放的是地质公园的宣传片。 第二个展厅——地球科学厅 这个展厅主要讲述了宇宙的起源、银河系的形成、太阳系和地球的相关知识。 宇宙的起源,科学家比较认可的是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在这次大爆炸之后,出现了恒星、行星和生命。 银河系是太阳系所在的恒星系统,它是一个包括大约1000亿个恒星和大量星云的漩涡星系,其直径约10万光年,以低速旋转。 这边有陨石的标本,大家可以看一下,陨石是来自星际空间的物体飞进大气层后没有完全被烧毁的部分落到地面形成的固体颗粒,所以说它是天外来客。陨石按含铁量分为三大类:石陨石、铁陨石、石铁陨石,至今发现最大的陨石是1920年在南非发现的,重约50吨。 为了使大家更直观的了解宇宙大爆炸和星系的形成过程,这边播放的是宇宙大爆炸和星系形成的影像资料,大家可以观看下。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中文讲解词最新版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讲解词 亲爱的观众朋友,欢迎您来到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参观! 草堂是“诗圣”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公元759年的冬天,杜甫为了避安史之乱,带着自己的家人几经辗转从甘肃同谷来到成都,暂时居住在浣花溪旁的古寺。第二年春天,依靠亲朋好友的资助,在风光秀丽的浣花溪边,建起了茅屋,取名“草堂”。杜甫在这里前后居住了三年零九个月,这段时间是一生漂泊的诗人度过的相对安稳的日子。在杜甫留下的240多首草堂诗歌中,有大量歌咏自然、描写田园风光的优美诗作,也有不少忧国忧民、富于现实意义的篇章,这些不朽的诗篇赋予草堂深厚的文化底蕴,使草堂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一块不朽的圣地。成都杜甫草堂是现存杜甫遗迹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的一处。1961年,杜甫草堂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如现代诗人、学者冯至先生在《杜甫传》中所说:“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了他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 公元765年,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渐渐荒芜。到唐末,诗人韦庄沿浣花溪畔寻得柱砥犹存的草堂遗址,为纪念杜甫,他重建了一间茅屋。成都杜甫草堂遗址由此得以被确认。从此以后,历代对草堂进行过十多次培修、重建,其中以明弘治十三年和清嘉庆十六年两次规模最大。这两次重建,奠定了后世草堂依中轴线对称的多重院落式布局的基础,并流传至今。 1正门 正门是杜甫草堂主体纪念建筑群中轴线上的第一重建筑。 正门前的照壁,粉壁青瓦、庄严肃穆,与外界形成一道屏障,给整个建筑群增添了几分含蓄和深邃之感。 正门匾额“草堂”二字是清代康熙皇帝的十七子、雍正皇帝的弟弟果亲王爱新觉罗·允礼所题。门两侧还悬挂有一副对联“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出自杜诗《怀锦水居止二首》。万里桥即今成都的南门大桥,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在此桥头送费祎出使东吴,因感于费祎此行联吴抗魏,任重道远,遂云“万里之行始于此”,桥由此得名。清代曾重修。古百花潭在浣花溪上游今龙爪堰一带,绝非今天百花潭公园一带的江面。杜甫所营建之茅屋,正好位于万里桥的西边,古百花潭的北边,两句诗十分精当地点明了当年草堂的地理方位,也与今天草堂的位置完全吻合。据此,可以肯定地说,我们今天身临其地的这座闻名海内外的杜甫草堂,就是在当年诗人故居的遗址上重建并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流经草堂正门的是风景秀丽的浣花溪。在唐代的时候,浣花溪江阔水深,能行大舟,两岸农田阡陌,风景宜人。杜甫诗句“窗含西岭

求杜甫草堂导游词

求杜甫草堂导游词 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游览杜甫草堂。 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靠亲友的帮助,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成都草堂”。 在这里,诗人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所作诗歌流传到现在的有240多首。由于成都远离战乱的中原,而草堂又地处郊野,因此诗人的生活比较安定,心绪也较为宁静,这就使他在草堂的诗歌创作大都具有田园风味,如《堂成》、《江村》、《春夜喜雨》等篇章都是如此。然而杜甫毕竟是一位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诗人,对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心与忧虑,使他始终不能忘怀现实。因此忧国忧民的诗歌作品,仍然是他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写成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恨别》、《病桔》-、《枯棕》等著名诗篇都是感人至深的现实主义不朽之作。正因为杜甫在成都的诗歌创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所以,后世把成都杜甫草堂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 1961年, * 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门 我们来到草堂的正门,就看见一条波光翻翻的河流从门前环流而过,这就是杜甫诗中多次提到的浣花溪。

说到“浣花溪”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呢。相传唐时溪边住着一位姓任的姑娘,貌美而心善。一天,她正在溪畔洗衣,走来一位浑身疮疥的和尚,行人都躲得远远的,唯有这位任姑娘不避让。于是那和尚脱下沾满脓血的架裟求她浣洗,任姑娘欣然接受。哪知架裟一入水,霎时满溪泛起莲花朵朵,再看那和尚,却早已不知去向。人们十分惊异,就把这条河命名为浣花溪了。 其实,浣花溪的得名与任氏无关。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因为当时沿溪居住者多以造纸为业,他们取溪水来制十色彩笺,“其色如花”,溪因此而得名。浣花溪在唐代江阔水深,能行大舟,溪畔风光秀丽,杜甫的一首《绝句》作了生动的描绘:“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成都西面为岷山山脉,古代空气澄净,能远眺雪山),门泊东吴万里船(浣花溪属长江水系,由此乘船出府河可直下东吴)。正门匾额“草堂”二字,是清代康熙皇帝的第十七子、雍正皇帝的弟弟果亲王所书。“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这副对联,是杜甫《怀锦水居止》诗中的句子,它点明了草堂的地理方位:“万里桥”就在现在的南门大桥,史载三国时蜀相诸葛亮送费韦出使东吴,在此设宴饯别,诸葛亮深感费韦此行路途遥远,联吴抗魏任务艰巨,故说道:“万里之行始于此。”桥因此而得名。草堂正在桥的西边;“百花潭”是浣花溪上游现名“龙爪堰”的地方,它的得名有人说是因为这里水浅滩急,翻涌起一片浪花好似百花开放;又有人说是因当时浣花溪畔花树繁茂,“二十里路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陆游诗)花飞花谢,满潭溢香。所以,草堂正在潭的北面。而不是成都

湖北省博物馆导游词五篇

湖北省博物馆导游词五篇 湖北省博物馆筹建于1953年,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风景区,占地面积81909平方米,建筑面积49611平方米,展厅面积13427平方米,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乐器陈列馆。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湖北省博物馆导游词五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在这里我对大家光临武汉市表示热烈的欢迎,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将由我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一定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 好,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去参观湖北省博物馆。 (如大家所想的一样,)湖北省博物馆是湖北省收藏、研究、展览历史和革命文物的中心,共收藏文物约70万件,其中有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等举世瞩目的珍品。当然,在这些文物里面,就其发掘的意义和价值而言,恐怕得首推目前展出的曾侯乙墓出土文物。 所谓曾,就是曾国,侯,就是诸侯国的国君,乙是他的名字,连起来讲,就是曾国国君乙的坟墓,其间出土的不仅有被世界第一小提琴手梅柳英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曾侯乙编钟,还有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漆棺、漆器、精美绝伦的青铜器、种类繁多的兵器、车马器、乐器以及玉器、金器和许多日常用品等。在我国古代史上,一次性出土文物数量之多,种类之齐全为国内所罕见。众多的出土文物反映了从墓葬制度到祭祀、宗教礼制、战争、科学技术以及日常生活等社会的

各个方面。它实际上反映的是当时的文化。因此,我们到湖北省博物馆,不仅仅是去参观几件出土文物,而更重要的是去追忆古老的中华文化。那么,曾侯乙墓反映的是一种什么文化呢?在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中国古代区域文化问题。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长江是中华民族的第二摇篮,它孕育了长江流域的巴蜀文化、楚文化和吴越文化,三种区域的文化中,以楚文化至为重要,而那时的楚文化只是综合了中原文化的末流和楚蛮文化的余绪,特色还不多,水平也不高,几乎是不足称道,一直到了春秋中期,才有了发展。我们知道,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大动荡、大转变时期,不仅学术上百家争鸣,而且战争频繁,群雄割据,诸侯争霸。楚国正是在这样一种时候不断扩张。与此同时,楚文化在不断的交流、吸收、融合之中,逐步形成了有异于中原周文化而具有自己特色的一种区域文化。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谈一谈曾侯乙墓和曾国。曾侯乙墓的发掘地点是在今湖北随州,距武汉市约165公里,从曾侯乙墓的出土文物来看,在礼制上它沿用了周的一套东西,但在许多器物上反映了强烈的楚文化特色,有的则是周、楚文化艺术特色的综合。因此,很难单纯的把曾侯乙墓归于楚文化还是周文化的范畴。学术界一般单称其为曾侯乙墓,而不称其为“周墓”或“楚墓”,有人干脆提出了曾文化的概念。既然曾侯乙墓既不属于周,又不属于楚,而又同时具有两者的特色,我们可否说它反映的是中国上古时期文化的主流中原周文化和南方楚文化呢?从这一点上看,曾侯乙墓发掘的意义不亚于甚至超过秦

如何介绍杜甫草堂范文

如何介绍杜甫草堂范文 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 介绍杜甫草堂的范文1 今天,爸爸带我去了杜甫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杜甫草堂。 一进大门,便是“诗史堂”,“啊!”诗史堂里面的东西可真多呀!我仔细欣赏着杜甫的作品,有《不见》、《赠李白》、《营屋》、《狂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村》、《壮游》、《望岳》、《春夜喜雨》……在这里,我了解到杜甫是河南巩县人,他在草堂生活了四年,一共作诗二百四十余首。 接着,我又到了陈列室,我看到了杜甫的家世,有:杜预、杜耽、杜顾、杜逊、杜灵君、杜乾光、杜渐、杜叔毗、杜依艺、杜审言、杜闲、杜甫。我还看到了杜甫的雕象,他长着长长的胡子,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大大的鼻子,不大不小的嘴巴,看起来还真有学者的味道,难怪人们称他为“诗圣”呢?

然后,我又来到了草堂,首先映入我的眼帘的就是一个大大的石碑,上面写着银光闪闪的四个大字――“少陵草堂”。旁边还 最后,我们游览了杜甫曾经住过的茅屋,在这里,我情不自 我屋上三重茅…… 介绍杜甫草堂的范文2 在那遥远的四川成都,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杜甫草堂,一直吸引着我。今年春天,我终于可以一睹它的风采了。 杜甫草堂的美景真是名不虚传。一进们,几棵高大的柳树像士兵似的站在门口,守卫着杜甫草堂。那翠绿翠绿的柳条,像是一道道绿色的飞流直下的瀑布,向下流去。微风一吹,柳条就会摇摆几下,我知道这是它在和我们打招呼呢。那小巧玲珑的柳叶,像是一只只明亮的眼睛,正好奇地看着我们呢!柳树下有两只黄鹂鸟,黄色的羽毛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其中一只身上有着许多黑色的小斑点,像穿了一件花衣裳,变得更神气了。你看!它扬起那高傲的头,不时的往草地远处眺望,好像和我一样也在欣赏风景。另一只黄鹂鸟则悄无声息地飞上树梢,用那优美的歌声吸引着我们的目光。黄鹂鸟,唱吧!小河为你伴奏;黄鹂鸟,唱吧!柳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