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养生论文3000字

养生论文3000字

养生论文3000字

篇一:关于保健养生论文

陈文靖关于保健养生2021481106建康是人的基本权利,也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所谓的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健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主要脏器无疾病,身体形态发育良好,体形均匀,人体各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较强的身体活动能力和劳动能力;二是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强,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各种生理刺激以及致病因素对身体的作用。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人们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大,人们不再是单纯的追求物质上的东西,而是更加注重精神方面的追求。人们想要活得更长久,更健康,来享受这个社会的美好。于是人们开始关注保健养生了。

养生,所谓养,就是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

体质是健康的基石,人的体质决定抗病力,抗病力是发病与否的主导因素——内因,所以我们要千方百计地呵护体质,体质(抗病力)是“养”和“练”出来的,调养体质是预防和战胜疾病的根本,体质不同养生保健的方法不同,运用科学的方法调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明确了自己的体质类型,才可以进行有效的养生保健,所以辨明体质是养生保健的关键。

为此,我们想要保健的话就必须先拥有良好的体质。锻炼时必不可缺少的部分,缺少了运动,我们的生命会失去朝气。自古以来都是“生命在于运动”是永远的真理。,我们学校为了鼓励同学们多运动,拥有会让很多体育器材和宽敞的运动场。开设早操和晚跑的项目。体育课上开设太极拳,武术拳操,练功十八法等课程,就是为了让学生们加强体质锻炼,这也是保健养生的一种。

中医养生学在继承传统中医理论和古代哲学思想的基础上,从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出发,告诫人们要以正气为本,重在预防,持之以恒地用正确而科学的养生知识和方法调摄机体,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防病抗衰的能力,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更有关于养生防病、健康长寿的方法和理论的记载: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数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而去[2]。这也就是说,养生应效法自然界阴阳变化规律,恰当运用养生方法,合理的饮食起居,才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而去。首先任何学说均是在哲学方法指导下建立的,中医学是在中国哲学方法指导下建立的,其养生方法和理论,也同样如此。它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以其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首先阐明人与地球万物的关系。可以说中医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养生保健的基础。首先,必须明白,阴阳五行和阴阳五行学说是两个概念。阴阳五行是中国哲学方法的核心,是对地球万物宏观的表述。气血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条件,如果饮食起居不当,则气血生化失源,人体正气受损,而阴阳五行学说,则是与阴阳五行这个地球万物宏观相对的微观。因为地球万物均要随地球一同自转和公转,在这种旋转运动中,地球上的气候不断在变化,致使地球万物也因此变化而形成各自独立的阴阳五行属性。其次,我们要了解各种疾病的致病原因,主要包括六淫、疫气、七情、饮食起居不当、外伤等,中医将病因分为外感、内伤和不内外因。而这其中饮食起居又是最基础的致病原因,和其他致病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饮食不当,则会引起正气虚弱,六淫疠气等致病因素乘机侵入人体而引起各种疾病,而饮食起居不当也会引起各种疾病。

因为,我们保健养生也必须要注重饮食起居的问题。当代许多年轻人在这个竞争如此强大的社会里生存,甚至不分日夜的奋斗,饮食也只是草草了事。这对我们的身体是一种伤害。

所以注重饮食起居对保健养生也是不可忽视的。

饮食对养生保健的作用饮食对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故有“民以食为天”的古训,但它并不只是指吃饱肚子而已,还有更深层的含义。饮食除了要有吃饱饭的经济基础外,还指如何吃的好,吃的健康即食补。中医学本身就有“医食同源”的认识,食物虽然不是药物,但从阴阳五行学说的内容看,食物和药物有许多相同的作用,中医有许多偏方均是以食物为药来治病的,效果还相当好,这是对医食同源最好的证明。在中医上,根据五脏归属,肝属木,木在春季,酸入肝,故春季食酸对肝有益;心属火,火在夏季,苦入心,故夏季食苦对心有益;肺属金,金在秋季,辛入肺,故秋季食辛对肺有益;肾属水,水在冬季,咸入肾,故冬季食咸对肾有益:脾属土,土旺四季,甘入脾,故四季均可食甘以利脾脏。另外,就是五行中五色对人体健康的作用。由阴阳五行学说五色分主可知,青入肝,红入心,黄入脾,白入肺,黑入肾。由此,食物颜色对人体健康的功能也就不说自明了。中医学养生最注重养肾,但一般不主张吃药去补肾,而主张食补。有谓“药补不如食补?”“是药三分毒”就是这个道理。对五色的作用,民间还有许多偏方和简单易行的方法。

现今,人们往往忽略了起居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正作—忙,就更无暇顾及,等到得了大病,真是后悔莫及。根掘阴阳五行学说,起居同样与四季变化有关。《黄帝内经·素问·保命全形》中记载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

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同,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冬三月,此谓闭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同光,使志若伏若匿,这提示我们要顺从四时阴阳,调神养生,做到春季晚睡早起,夏季晚睡早起,秋季早睡早起,冬季早睡随太阳起。这里的早,是指早上5~7点,晚指晚上1 1~12点以前,随太阳起指冬季早上7点左右。起居的时间性,是与气有关系的。每日凌晨是大地阳气回升的时间,5~7点正是阳气最盛的时候,此时起床,外出散步或做些轻微的运动,就自然而然地补充了阳气;睡觉时间一般在晚上11点以前为好,因为1 1~1点是子时,这个时辰是养肾的时辰,此时睡觉正好补肾。现今许多人早上睡懒觉,晚上不睡觉,使得早上该补阳气时补不上,晚上该养肾气时养不了,造成肾虚证。起居不当不但对先天之本——肾有极大的影响,对肝也同样有影响,中医学有肝肾同源的认识,是非常正确的。不注意保护肝肾是引起很多疾病的主要原因,如糖尿病就是肝肾同时虚弱造成的。许多人工作时没有节律,该休息时不休息,使肝火上亢,轻者造成上火,如口腔溃疡,疲劳作战,这样首先对肾有损害,其次会口舌生疮,鼻脸牙龈肿胀等等,长此下去,就会造成肝虚。就中医学而言,糖尿病是肝肾两虚造成的。现今,中国糖尿病患者急剧增加。笔者认为,这与不懂或不知道中医学的养生方法有很大关系。正当的起居应该按照中医学的起居时间,如在中午再能有20~30min午睡,那是再好也不过了。当然,起居的内容还有如卧具软硬的要求,床的朝向,远离潮湿的居室等等,但起居的时间则是最重要的,不能忽视。以中医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解释了饮食起居在现代人们养生保健中的作用,这就要求人们了解最基本的中医理论,合理的安排饮食起居,重视饮食起居在养生保健中的重要作用,积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防制疾病的发生。

我们就会有健康高质量的生活。这也就达到了天下人共同的愿望————健康长寿!

尽管万物都会不断的改变,但是我们活在这个世上,就要好好珍惜这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生命。来到了这个世上,都要追求以最好的姿态,最好的面貌来奋斗,享受生命的每一处美好。所以保健养生是我们永不会改变的追求。

篇二:养生论文

食疗养生论文

【内容摘要】中医历来强调“药疗不如食疗”,所谓食疗即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食疗养生是根据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年龄、不同的体质、不同的疾病,在不同的季节选取具有一定保健作用或治疗作用的食物,通过科学合理的搭配和烹调加工,做成具有色、香、味、形、气、养的美味食品。这些食物既是美味佳肴,又能养生保健,防病治病,能吃出健康,益寿延年。

【关键字】:中医养生注意事项饮食疗法【正文】

从古至今,关于饮食的话题和食材的研究一向被人所津津乐道,也因此探究出了不少由饮食入手的养生之道。饮食搭配和调养得当,可以充分地补充我们日常活动所需的营养,提高我们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使我们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食疗又称食治,即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治愈疾病的一种方法。通常认为,食物是为人体提供生长发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可食性物质。也就是说,食物最主要的是营养作用。其实不然,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仅能营养,而且还能疗疾祛病。因此,食物本身就具有“养”和“疗”两方面的作用,而中医更重视食物在“养”和“治”方面的特性。现如

今,人们越来越崇尚健康天然的治疗方法,以食物为药物具有以下几大突出的优点:

一、食疗不会产生任何毒副作用,而药物治病则不然,长期使用往往会产生各种副作用和依赖性,而且还可能对人体的某些健康造成影响;

二、这些食物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之物,价格低廉,有的甚至不花分文,让我们在日常用餐中便可达到治病的目的,这又是昂贵的医药费所无法比拟的;

三、食物为药还具有无痛苦的优点,让人们在享受美食的过程中祛除病痛,避免了打针、吃药,甚至手术之苦。有此几大药物无法可比的优点,我们又怎能不以食物为药、以食疗治病呢?

当然,食疗是最好的偏方,食疗确实时防病治病有很好的功效,有不同于药物治疗的优点,但不等于食疗能包治百病、也不能因此代替药物治疗。如果病情急重.或者应用食疗后疾病不减轻,应该请医生指导。

1 食物疗法的历史

原始人类在与自然界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有些动、植物既可充饥又可保健疗疾,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认识并开始利用火。《礼含文嘉》中记载:“燧人氏钻木取火,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有异于禽兽。”可见火的发现是人类饮食营养养生保健的一次进步,具有深远的意义。随着陶器的出现和使用,食物的炮制不仅限于“火匕燔肉”和“石上燔谷”,烹调方法日益多样化,食物的味道也更加可口。商代的大臣伊尹改革了烹饪器具,并发明了羹和汤液等食品,开创了煮食和去渣喝汤的饮食方法。公元前5世纪的周代,出现了专门掌管饮食营养保健的“食医”。战国时期的《内经》是我国第一部

医学理论专著,《素问·五常政大论》主张:“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书中高度评价了食疗养生的作用,也是食疗养生理论的重大进步。东汉名医张仲景治疗外感病时服桂枝汤后要“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在服药期间还应禁忌生冷、粘腻、辛辣等食物,可见其对饮食养生及其辅助治疗作用的重视。隋唐时期有很多食疗专著问世,如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卷二十六专论食治,体现了“药治不如食治”的原则。此后《食疗本草》、《食性本草》等专著都系统记载了一些食物药及药膳方。宋代的《圣济总录》中专设食治一门,介绍各种疾病的食疗方法。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编撰的《饮膳正要》一书,继承食、养、医结合的传统,对健康人的饮食做了很多的论述,堪称我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收载了谷物、蔬菜、水果类药物300余种,动物类药物400余种.皆可供食疗使用。此外,卢和的《食物本草》、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及费伯雄的《费氏食养三种》等著作的出现,使食疗养生学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2 食疗的分类

2.1粥类

粥即用米加水煮制而成,如加入药物同煮便称作药粥,亦可将适量药汁兑入粥中供病人服用。它包括了食疗与药疗的双重效果。如干姜是中医用于温中散寒的药物,但无补养作用,只适用于里寒之症;粳米或糯米可以健脾益气,却没有散寒力量。若用干姜与米合煮粥服食,就成为具有温补脾胃,治疗脾胃虚寒的食治良方。又如用糯米煮成粥,在煎煮时加入适量葱、姜,煮熟后兑入一小杯醋,既能治疗感冒,又能防感冒。由于谷米煮粥,加入药特别是补益性的药粥,可以正

常当作早餐或点心食用,既可充饥,又作食治。粥类食品简便易行,在古今食疗中用的最多。

2.2羹类

羹又称汤,它是以肉、蛋、奶、海味等为主体原料,制成的较稠厚的汤液。可作为正餐,亦可作为佐餐食用。如百合银耳羹,用百合50克,银耳25克,冰糖50克,先将百合、莲子、银耳加水煮熟,用文火煨至汤汁稍粘,再加入冰糖,冷后即可食用。具有安神健脑之功,每晚睡前服,治失眠、多梦、焦虑、健忘。

2.3茶类

又称“代茶饮”,是指含有茶叶或不含茶叶的药物,经粉碎混合而成的粗末制品(有些药物不经粉碎亦可)。一般不用峻猛或过苦的药材。药茶用开水沏后或加水煮后,即可象日常饮茶一样频频饮之。如治疗风寒感冒的姜糖茶,即由生姜、红糖组成。又如菊花茶,即以中药菊花用水沏后频服,可治头晕、目眩,具有清热、明目之功。

2.4酒类

亦称“药酒”,即用中药与酒相结合的一种液体剂型,可用浸泡法或酿制法制备。中医认为,酒能通血脉,去寒气,行药势。常用的药酒有枸杞酒、人参酒、鹿茸酒、健美酒等。但这种药酒的缺点是不能饮酒的人或肝肾功能差的人不宜用。 3食疗之我见

通过这学期对中医养生的学习,我也对中医养生的饮食疗法有了自己的看法。

第一、饮食一定要“定时”,即三餐要有规律。规律的饮食能使脾胃更好地消化和吸收食物,供给身体所需的养分。在现在,有很多人在学习和工作中常常忽略早餐的重要性,或是畏寒索性睡过了早餐的时间,三餐的时间也比较随性,

无规律可言,长此以往会损害营养的吸收效率和消化的程度,对身体的损害是可观的。经常的饮食不规律会造成脾胃的消化功能降低而导致疾病。

第二、饮食一定要“定量”。我国历代养生学家都十分重视“饮食有节”。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告诫说:“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可过多;饱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多,则成痰。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则难消也;常欲令如饱中饥,饥中饱耳。”有的人见到自己喜欢的食物就多吃甚至吃到有撑的感觉的时候才停止或者在看到自己不喜欢的食物少吃甚至不吃,这样的偏食和过量饮食都是不对的。吃的太多会加重脾胃的负担,使脾胃超负荷地工作,使胃壁变薄,胃黏膜受到损伤。因为人体是一个平衡的整体,能量的贮存、转化、利用也要不断地在更新过程中保持平衡,适量的运动是维持这一平衡的必要条件。应该做到饱中有饥,饥中有饱。吃得太饱,加重胃肠负担,对消化不利,特别在临睡前尤为不宜,能量过剩,除造成身体肥胖外,还可导致多种疾病。

第三、饮食时一定要注意速度。吃东西时应当细嚼慢咽,不可嚼的过快,应充分发挥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从而减轻脾胃的负担,提高消化吸收的效率。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学习和工作再忙碌,我们也不应该牺牲饮食的时间来增加工作效率,只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反效果。有的人吃饭速度很快,而自身的脾胃虚弱就是这个原因。

第四、饮食时一定要“专致”。也就是说饮食时一定要一心一意,不可一心二用甚至一心多用。有的人吃饭时还在听别人说话或者和别人说话,这导致吃饭的时间加长、效率降低,有时甚至食物进到气管导致窒息。古人云:“食不言,寝不语”就是这个道理。有的人认为吃快点是为了节省时间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好

方法,其实这是不对的。饮食的过程中血液大量回流到消化道以促进吸收,脑部的血液供给就相应减少了。边饮食边工作,不仅此时的工作效率低,并且影响了肠胃的运作,可谓得不偿失。而且饮食时精神要愉快,勿抑郁,勿动怒,吃饭的时候,如争吵动怒,或内心郁塞,都会影响消化,导致各种疾病。孔子在《论语?乡党》中说:“食不语,寝不言”。平静愉快的情绪有利于消化功能正常进行,食前和食中保持这种情绪,对健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五、食疗时要因人而异。每个人的体质特征是不同的。而人的体质又可分为平和体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血虚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气郁体质、淤血体质和过敏体质。因此,我们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体质特征来制定相应的食物疗法。比如对一个阳虚体质来说,应当多吃一些温和的食物,以温补脾胃阳气。比如从肉类方面说,应多吃一些羊肉、猪肚、带鱼、鸡肉、虾。从蔬菜和水果方面来说,应多吃一些韭菜、洋葱、胡萝卜、生姜、荔枝、栗子、核桃、杏、核桃。此外,阳虚体质不宜多食生冷、苦寒之物,如田螺、螃蟹、西瓜、柿子、梨、黄瓜、苦瓜、丝瓜、冬瓜、芹菜、绿豆、蚕豆、绿茶、冷饮等等。通过对应体质的饮食搭配和注意,体质也会相应地产生好转。通过饮食调整自己的体质,让身体更加健康强壮是十分必要的,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材,就可以帮助我们调理到身体的最佳状态。

第六、饮食要合乎时序,注意时令。顺应自然,天人相应,是中国传统养生理论支柱之一。元代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也论及饮食与四时、气候的关系,并对四时的主食提出了他的主张:春宜食麦,夏宜食绿豆、菽,秋宜食麻,冬宜食黍。由于四季气候存在着春温、夏热、暑湿且盛、秋凉而燥以及冬寒的特点,而人的生理、病理过程又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故要注意使食物的选择与之相适应。如在

阳气生发的春季,特别是少雪温盛、气候异常时,饮食应该清淡,不宜过食油腻烹煎动火之物,并应选食鸭梨、荸荠、桔子、甘蔗等果品为辅助,常食绿豆汤、绿豆芽等食物,取其清淡、甘凉,以免积热在里。在夏季,遇暑热兼湿之候,肤腠开泄、汗出也多,使人常易贪食生冷。寒冷之物太过则更伤脾胃。因此炎暑之季,切忌过食生冷与油腻厚味,宜食甘寒、利湿清暑少油之品,常可选食西瓜、冬瓜、白兰瓜等瓜果,常饮绿豆汤,并以灯心、竹叶、酸梅水、冰糖煎水代茶饮用,取其清热、解暑利湿、养阴益气之攻。秋气凉燥,当少食辛燥,选用蜂蜜、秋梨等柔润之物,山药、苡米等健脾补胃之品。冬季万物潜藏,天寒地冻,阴盛阳衰,进食胡桃、羊肉之类,自可补肾助阳,以迎来年。孔子也说:“不时不食。”调和饮食滋味,要合乎时序,注意时令,以饮食养生疗疾,也要顺应自然规律和调顺四时的原则。第七、注意五味平和,勿使过偏。《黄帝内经》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食物有甘、酸、苦、辛、咸五味,古人主张饮食的五味要配合得当。大凡古人调和食物,按五行归类,酸属春,苦属夏,辛属秋,咸属冬,所以,春、夏、秋、

篇三:养生与保健论文

养生与保健

保健与养生是紧密相随的,简单的说,养生:保养身体;保健:保护健康。养生保健:保养护理身体的健康,使人长寿。养生保健是一种综合的维持健康的行为,养生保健追求的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生命的长寿,还有身心的健康,生活质量的提高,人能活得更健康、快乐。

一、为什么要养生与保健?

健康是人的第一需要,健康是人生的最大财富。世界卫生组织在给健康的定义中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而且是体格、精神和社会交往的健康状态。

就是说健康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躯体健康。是指身体不单单没有疾病,而且还有生命质量的满意度。因为身体是我们生活的根本,健康的身体是长寿的先决条件;二是心理和行为健康。它包括认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很显然,吸烟、酗酒等不良行为是不健康行为;三是人类与其所生存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融洽与和谐,即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一)饮食不当危害健康

人的健康需要汲取饮食营养、行为营养、心理营养。饮食营养是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吃”的营养不是靠“大鱼大肉”实现,其实吃的好不等于营养好,不是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的俗语吗?如果不注意饮食平衡,暴饮暴食或偏食都有害健康。

(二)不运动影响健康

运动属于行为营养。人不运动身体发胖,增加脂肪。脂肪增加,毛细血管就会增长,从而增加了心脏的负担。如果过度安闲,长时间不从事体力和脑力活动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就会使人气血凝滞不畅,各脏腑组织机能减退,肌肉筋骨功能减弱,从而少食消瘦,或则发胖臃肿;或则思维迟缓,记忆力减退,动则心悸,气喘、出汗,“百病乃变化而生”。

(三)心理疾病侵扰健康

当今社会,各种竞争非常激烈,各种关系相当复杂,人们的生活节奏普遍加快,压力日益加大,有些人不适应这些,容易造成心态不好,精神压力大,引起

心理失衡,出现失眠,精神萎靡,心烦意乱等亚健康的表现,甚至可导致高血压、溃疡病、忧郁症等心身疾病。心理健康状态和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家庭、社会、事业都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二十一世纪,以人为本,科技、教育与健康将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健康成为现代人关注的热点,保健养生已成了公共的

话题,现实中不是流传这样一些话:“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人们已对自己的健康越来越重视、关注。如果我们不懂保健,天天处在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那么势必影响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而且还是生理的、心理和社会的一种完美的状态。人要获得健康,生活方式也极为重要,生活中各种精神的、物质的有害因素会时时侵扰你,每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生存环境、生存方式、生活态度。因此,必须建立起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保健养生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生命方式。保健养生最积极的意义就是如何让身心过得健康愉快又有价值(意义),使人觉得充实、乐观、从容。

二、如何进行养生与保健

养生与保健的方法很多,养生方法的选择和中医的辩证施治一样,每个人的正确方法可能都不尽相同。选择不适合自己的方法,结果会适得其反。因此,养生保健,必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同时,养生保健或者防病治病需要生活中全方面的调理,涉及饮食、起居、运动、心理、药物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不是靠一个功法、一个祖传秘方、一张食谱、一朝一夕就能有效,必须是长期的关注和坚持。有效的养生保健方法,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度运动、平衡心理等三个方面内容。此外还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等等

(一)合理膳食,平衡饮食

民以食为天。我们身体的营养主要靠“食”补充,需要每天科学的进餐,这是饮食营养。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饮食文化的国家,几千年的农耕文明使我们有几百种菜可以选择吃,所以中华民族形成了以谷物豆类为主,进食足量蔬菜,以动物性食物作为补充,兼食水果的中华民族传统膳食结构。这种膳食内涵丰富,营养均衡,保健养生功效明确,也保证了膳食的平衡。合理膳食可以使人不胖不瘦,胆固醇不高不低,血粘度不稠不稀。

(二)适度运动

运动是行为营养,是维持健康的非常重要的要素,我国古代养生家早已把运动作为延年益寿的一大法宝。现代人类学和医学证明,劳动创造了人类,人类的生命在于运动。

治病不如防病,防病不如健身,运动能健身又健脑:经常保持有规律的运动,可使气血调和,疏经活络,百脉通畅,脏腑机能优良,促进机体新陈代谢;运动可以使人有清新舒畅感,精力旺盛,思维敏捷,从而增进抵抗力,有利于消除精神紧张,焦虑,有助于改善睡眠;运动可以改善肺功能,增加血氧含量,有利于防治感冒和气管炎;运动能使胃肠道的分泌和蠕动功能增强,从而增进食欲,有助于消化;运动有利于防治肥胖症和糖尿病;运动对于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呼吸、肌肉、骨质都有改善功能,提高肌体的作用。

运动方式有许多:走路、跑步、上楼梯、登山,打太极拳、跳舞、打球,游泳、跳绳、练瑜伽等等。那么什么运动最好?步行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因为人类花了一百万年从猿到人,整个人的身体结构就为步行设计的。步行,是一种最简单的养生之法,可以不拘季节,随时可行。它运动量不大且简便易行,不受时

间、空间等条件限制:无论在乡间的田野小路上缓缓漫步,或是在城市林荫道上信步而游,那广阔的空间,绿色的环境,清新的空气,都会使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可谓散步又散心。

除了步行,还有项值得提倡的运动,就是太极拳。太极拳这个运动特殊,它是柔中有刚,阴阳结合。太极拳,最大的用途是有利于神经系统和平衡功能的改善。

运动贵在坚持,久必获益。不运动或者过量运动都不利健康,只有做到适量运动才能炼出健康。每个人的体质和爱好不同,所适应的运动方式不同,应选择自己喜爱的、适合自身特点的运动方式,这样人们才能在享受体育活动的乐趣的同时做到养生健体。

(三)平衡心理

俗话说“境由心生”。一个人要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社会,只要这个做到了,好多事都能解决。

良好的平衡心态是健康心理的基础。心理健康有三个标准: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世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世界,有一个健康和稳定的情绪,我们要努力克服虚荣、妒嫉、冲动等不良个性,培养诚实、开朗、勇敢、热心等良好个性;正视现实,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和积极适应社会环境;要陶冶性情,丰富业余爱好和精神生活,健康的业余爱好,可以保持愉快的心境。

总结;养生和保健就是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利用科学的方法,贯穿于日常生活的细节,进行持之以恒、全方面的调养,而达到保养生命、健康精神、增进

智慧、延长寿命的目的。健康的身体是我们有一个健康人生的基础,珍惜生命,首善健康!

中医养生论文之食疗篇

中医养生学 ——食疗之我见 【摘要】 民以食为天,饮食在维持生命、促进健康、延年益寿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古人在丰富的饮食实践的基础上,在不断的理论探索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饮食养生理论和文化,这些理论和文化对我们今天的饮食生活仍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祖国传统养生文化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诸多的因素,集中华民族数千年养生文化于一身,以独特的理论体系为基础,以丰富的临床经验为特点,在世界传统养生文化中举世无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保健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 中医饮食养生 【正文】 饮食,是人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赖以生存的营养与能量的主要途径,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与表现,是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的。“民以食为天”是众所公认的常理,“安谷则仓,绝谷则危”,饮食活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人们饮食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人气足、精充、神旺、健康长寿。围绕着这个目的,逐渐形成了中国式的传统饮食养生理论。自有烹饪以来,饮食与养生就紧密的联系起来,饮食养生理论是伴随中国烹饪的产生而产生的,随着烹饪的发展而发展,并逐步丰富与深化。饮食与养生也是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饮食的目的在于达到养生的需求,养生最主要的依赖在于饮食。二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中国烹饪饮食的变化和发展也始终是在哲学思想、养生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如儒家的崇尚礼乐,饮食时宜;道家的崇尚自然,饮食养生;阴阳家和医家的阴阳五行,四气五味;释家的禁欲修行,创导素食等等,这些有关饮食的哲理,对中国烹饪的影响是很深的,故中国有“医食同源”之说。但饮食养生不同于饮食疗疾,饮食养生是通过饮食调理达到长寿健康的目的,不是治“已病”,而是治“未病”。这种治“未病”之法就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养生之道。中国饮食养生文化

【关于营养与健康论文3000字范文】 营养师论文范文

【关于营养与健康论文3000字范文】营养师 论文范文 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需要食物提供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用以维持生理和生活的需要,保证人体的健康。下面是WTT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营养与健康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营养与健康论文3000字篇1 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饮食养生。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从“吃饱”向“吃好”转变,认为不仅要吃饱,还要兼顾营养,吃出健康和品味。对于一日三餐的要求也有了大幅的提高,食物的营养成分越来越精细。 但是现代人由于工作和时间长,一直坐着缺少运动,导致了越来越多肥胖症人群、亚健康人群、“三高”人群等的出现,所以,人们越来越关注合理的饮食。蔬菜,鱼、肉类,菌藻类食物都是保健菜的佳品。同时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合理地进行营养补充,有益于身心健康。只有注重怎样吃才能养生长寿,才能预防疾病的发生。 关键字: 饮食营养健康养生

青少年是一个优秀的群体,是国家的花朵,未来的栋梁、民族的希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他们在学习、生活、就业、情感、交际等方面受到强烈的冲击。面对机遇与挑战、选择与放弃、动力与压力、自我实现与社会适应等种种矛盾,他们得不到正确的指导,自己又不正确对待,便产生了一系列不良的生理、心里反应,引起消极的负面情绪和行为。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给予高度重视,引导他们去怎样健康生活,因此,我们要自己调节身心。拥有乐观、开朗的胸怀是很重要的,培养良好的兴趣和爱好,劳逸结合,工作量适度,同时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及抵抗力对于预防肥胖具有很好的作用。根据个人体质,选择散步、慢跑、做操、打球等活动。都是很好的体育项目。在合理饮食方面多食含钙、锌、磷、铁和蛋白质多的食物,如鱼、肉、蛋、奶、豆类,补充足够的维生素,注意粗细搭配。限食高热量和高脂肪食物,少吃盐及糖。 (一)生理特点: 青少年正处在青春期,身体代谢旺盛,骨骼、肌肉等器官、组织增长迅速,每天用脑时间最多,属于中偏重体力消耗。另外,每天都有一定的体育运动,所以体能消耗较多处于发育时期要即使补充营养。特别是对营养素和热能的需求。在热能方面,以中等体力劳动的l8~26岁,体重60kg的男生计算)每

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范文参考【5篇】

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范文参考【5篇】 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一: 论文题目:中医饮食养生 摘要:饮食养生文化源远流长,经过长期反复实践,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独特的理论体系。文章主要从三因制宜,五味调和、营养均衡,饮食有节、适寒温,顾护脾胃、清淡饮食,把握饮食宜忌及疾病禁忌等6个方面进行论述,并着重强调了疾病饮食禁忌属于中医饮食养生的一部分,应提高人们对其的认知度,以便让食养适应不同的群体,同时使人们对饮食养生有一个宏观上的认识,并以此来指导自己进行饮食保健。 关键词:中医;饮食养生;基本原则;疾病禁忌;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如何科学、合理的饮食,达到保养形体、延年益寿的目的,也是古往今来各医家不断探索的问题之一,经过反复的实践总结,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饮食养生,即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食物的性能,根据食物的性味归经及其功能作用,合理地调配膳食,从而保健强身、防老抗衰.中医饮食养生针对的不仅仅是健康人,其对亚将康及患病之人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将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论述。 三因制宜 1 因时制宜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顺养原则,是因为随着季节的交替,日月更迭,人的体质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养生保健时要顺应时气的变化特点,做到毋逆天时,勿失气宜【2】.饮食养生也应因遵循四时寒热温凉的变化,选取适当性味的食物,如《备急千金要方-食治》述: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夏"省苦增辛,以养肺气";, 长夏"省甘增咸,以养肾气";, 秋"省辛增酸,以养肝气";, 冬"省咸增苦,以养心气。当春之季,万物复苏,应减酸益甘以养脾气;夏令之时,气候炎热,机体阳气最为旺盛,宜减苦增辛以养肺气;长夏主湿,气候闷热,应减甘增咸以养肾气;当秋之际,万物生长平缓主收,气候干燥,应减辛增酸以养肝气;冬令之时,万物收藏,气候寒冷,应减咸增苦以养心气。以五脏应四时,根据五脏乘克关系,使五脏之气处于平衡状态,不至于太过或不及。2因地制宜 2因地制宜 《素问-异法方宜论》曾载:";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南方者,天地之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其民华食而脂肥";";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民乐野处而乳食";";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地域不同,气候、环境、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也存在差异,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特点也不尽相同,因此,食养也须参考地域差异。北方天气寒冷,其人体质壮实,饮食厚浊,在进补时可选羊肉、狗肉等大温大热之品;南方人,体质柔弱,宜选用鸡肉、猪肉等温补之品。西北地区,干燥多风,燥易伤肺,宜

体质与养生保健论文

体质与养生保健论文 篇一:中医养生 姓名:何进 学号:202101007067 班级:13制药工程2班 中医养生学论文 【摘要】 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讲,养生可分为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养护生命,享受生命。养生讲究辨证施用、三因(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注重辨别人们的体质特点,并根据体质特点、所处地理环境特点、发病季节的气候特点,辩证用药调理。本文阐述了不同体质的养成、变化和养生原则,从生活和药理保健出发,结合中医体质养生思想体系的内容,提出合适的养生改进措施,从而达到保持身体健康,机体功能正常的状态。 【关键词】气虚体质养生思想改进措施 【正文】 一、体质是先天禀赋加后天养成 所谓体质,是指在人的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物质代谢和性格心理方面,综合的、固有的一些特质。一方面,遗传因素是决定体质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后天生活环境对体质的形成与发展始终起着重要的制约用。另一方面,在个体体质的发展过程中,生活条件、饮食构成、地理环境、季节变化以及社会文化因素都可产生一定的制约性影响,有时甚至可起到决定性作用。遗传因素使个体体质具有明显的差异,而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又使某些人群的体质具有趋同性因此,养生要因人而异,有的放矢,体现个体差异,绝不能所有的人都按照相同的方法养生保健。就正常个人而言,不太可能是单纯的阳虚体质、气虚体质、痰湿体质阴虚体质等,更为常见的是各种体质间的间夹、混合。但是,每个人的体质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也具有一定范围内的动态可变性、正因为体质的相对可变、可调性,才使体质养生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通过调养,使体质向好的方面转化。体

养生论文3000字

养生论文3000字 篇一:关于保健养生论文 陈文靖关于保健养生2021481106建康是人的基本权利,也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所谓的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健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主要脏器无疾病,身体形态发育良好,体形均匀,人体各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较强的身体活动能力和劳动能力;二是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强,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各种生理刺激以及致病因素对身体的作用。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人们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大,人们不再是单纯的追求物质上的东西,而是更加注重精神方面的追求。人们想要活得更长久,更健康,来享受这个社会的美好。于是人们开始关注保健养生了。 养生,所谓养,就是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 体质是健康的基石,人的体质决定抗病力,抗病力是发病与否的主导因素——内因,所以我们要千方百计地呵护体质,体质(抗病力)是“养”和“练”出来的,调养体质是预防和战胜疾病的根本,体质不同养生保健的方法不同,运用科学的方法调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明确了自己的体质类型,才可以进行有效的养生保健,所以辨明体质是养生保健的关键。 为此,我们想要保健的话就必须先拥有良好的体质。锻炼时必不可缺少的部分,缺少了运动,我们的生命会失去朝气。自古以来都是“生命在于运动”是永远的真理。,我们学校为了鼓励同学们多运动,拥有会让很多体育器材和宽敞的运动场。开设早操和晚跑的项目。体育课上开设太极拳,武术拳操,练功十八法等课程,就是为了让学生们加强体质锻炼,这也是保健养生的一种。

中医养生学在继承传统中医理论和古代哲学思想的基础上,从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出发,告诫人们要以正气为本,重在预防,持之以恒地用正确而科学的养生知识和方法调摄机体,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防病抗衰的能力,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更有关于养生防病、健康长寿的方法和理论的记载: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数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而去[2]。这也就是说,养生应效法自然界阴阳变化规律,恰当运用养生方法,合理的饮食起居,才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而去。首先任何学说均是在哲学方法指导下建立的,中医学是在中国哲学方法指导下建立的,其养生方法和理论,也同样如此。它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以其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首先阐明人与地球万物的关系。可以说中医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养生保健的基础。首先,必须明白,阴阳五行和阴阳五行学说是两个概念。阴阳五行是中国哲学方法的核心,是对地球万物宏观的表述。气血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条件,如果饮食起居不当,则气血生化失源,人体正气受损,而阴阳五行学说,则是与阴阳五行这个地球万物宏观相对的微观。因为地球万物均要随地球一同自转和公转,在这种旋转运动中,地球上的气候不断在变化,致使地球万物也因此变化而形成各自独立的阴阳五行属性。其次,我们要了解各种疾病的致病原因,主要包括六淫、疫气、七情、饮食起居不当、外伤等,中医将病因分为外感、内伤和不内外因。而这其中饮食起居又是最基础的致病原因,和其他致病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饮食不当,则会引起正气虚弱,六淫疠气等致病因素乘机侵入人体而引起各种疾病,而饮食起居不当也会引起各种疾病。

养生保健药膳饮食的推广应用论文(共2篇)

养生保健药膳饮食的推广应用论文(共2 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1篇:养生保健药膳饮食的推广应用实践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社会养老成为必然趋势,怎样在老年公寓中开展养生保健工作特别是饮食保健成为老年公寓曰常工作的重中之重。福州市中医院2010年开展了科研课题《养生保健药膳在福州市老年公寓中的推广应用研究》,经过两年研究实践,总结经验,以望为将来在更多的老年公寓中开展药膳保健工作提供借鉴。 1养生保健药膳推广应用思路 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对老年人的保健工作已引起广泛的重视。老年保健的方面很多,重要的一条是药膳保健。饮食与老年人的健康关系密切,药膳保健对于老年人有着特殊的意义。如《养老奉亲书》里说:“若少年之人,真气壮,或失于饥饱,食于生冷,以根本强盛,未易为患;其高年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衰弱,全仰饮食,以资气血”,说明对于五脏、气血都已经虚弱的老年人,饮食调养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近年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住观念的改变,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老年人重要的养老场所,老年公寓也是开展老年人养生保健工作重要的场所。在老年公寓开展药膳保健工作,由公寓食堂进行统一的制作有利于药膳质量的保障,它具有集中性、可控性的特点。老年人动手能力差,特别是居住在老年公寓的老年人缺乏主动使用药膳的条件。因此,在居住在老年公寓老人中进行养生保健药膳的推广应用,研究适用于老年人及老年公寓易于操作的养生保健药膳,必将成为集公益性、慈善性为一体的关爱老人,关注弱势的一项工作,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降低社会的医疗支出,解决了老年人家庭的后顾之忧,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方面的优势,提高老年群体的健康水平,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2养生保健药膳推广应用实践 药膳调配原则《黄帝内经》认为配膳原则是“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由此说明,膳食必须包括谷类、果类、肉类和蔬菜,以使营养全面而均衡。对于老年人而言,除了饮食要有规律夕卜,在膳食调配方面,一

[有关于茶道养生的论文2篇]茶道养生

[有关于茶道养生的论文2篇]茶道养生茶文化与养生——修性养心 [摘要]茶自从被人类发现以来,它的应用及其无不与茶的营养、保健,乃至药性的密切,所以从古至今,茶与茶疗,一直是祖国医药学重要的组 成部分,是中华民族药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这却使人们渐渐淡忘了,茶 文化的精神实质本是药。中华茶文化是我国传统饮茶风习和品茗技艺的结晶,具有东方文化的深厚意蕴。而贯穿中华茶文化的精神主流受到传统哲 学思想影响,并与禅之兴起关系密切。历代相袭而不易。是中国的养生第 一要义。 [关键词]营养茶疗药学养生 第一章阐释茶文化的核心内容 1.1论茶文化界专家们对茶文化精神的归纳 若论茶文化的核心,必须先论茶道,因为茶道是茶艺的灵魂,是茶文 化的核心,是指导茶文化活动的最高原则。茶德也,即品茗之道简称,他 是茶道精神的概括。故此茶文化精神即为茶德! 1.2关于陈文华教授茶道精神静和雅的感想 中国的茶道精神一直没有统一和规范下来,给茶文化,茶道的普及推 广带来了诸多不便。茶道是茶艺的灵魂,是茶文化的核心,是指导茶文化 活动的最高原则。有了明确的茶道精神作为指导,中国茶文化事业就可以 永远沿着健康、文明的道路发展。所以茶德的规范话是很有必要的。 陈文华在《长江流域茶文化》中提出: 茶之魂---和;

茶之性---静; 茶之韵---雅。 和为茶之魂。《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 位焉,万物育焉。”中和,是儒家中庸思想的核心部分。老子《道德经》 中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 以为和。”和,又是道家思想的核心范畴。和在佛学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倡导世人和睦相处,和诚相爱。“无得贪惜,言色常和”。中国传统文化 的思想核心特征,对中国茶文化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遂形成了茶之灵魂。 静为茶之性。儒家以静为本,致良知,止于至善,是以虚静之态作为 人与自然万物通慧的途径。对于道家来说,静虚则明,明则通,“无欲则静”。佛学追求静虑,以达顿悟。空灵澄静,物我两忘。茶道精神的主要 特征,皆包括在“静”之内。禅茶一味,禅借茶以入静悟道,茶因禅而提 高审美意境。茶,草木之灵者,出自山源,具有精清、淡洁、雅静的品性,微寒、味醇的自然特性,饮后会使人更为安静,宁静、冷静、文静、闲静、雅静、肃静、寂静,因而被誉为“智慧的静穆”。 雅为茶之韵。茶可雅志。儒家称品茗活动为雅尚。中国茶艺之雅与儒、释、道之雅有相通之处。“使佳茗而饮非其人,犹汲泉以灌蒿莱,罪莫大焉。有其人而未识其趣,一饮而尽,不暇辨味,俗莫大焉。”在儒家看来,俗人是不懂品饮之道的,只有脱俗的雅士才可能成为茶人。在儒家修身齐 家治国平天下的做人做事理念中,雅是修身养性的目标。佛、道两家也求雅,但远不如儒家的执著和深刻。儒家通过“薰陶德化”去建立理想人格,

中医养生与保健论文2篇

中医养生与保健论文 中医养生与保健 第一篇:中医养生的原理与实践 中医养生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疗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华民族的日常生活和健康保健中。中医养生的核心理念是“防病于未发”,即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流动,以及恰当的饮食和运动方式,预防疾病发生,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本文将介绍中医养生的原理和实践方法。 中医养生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经络学说。阴阳学说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是在阴阳平衡的基础上进行的,阴阳失衡则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五行学说强调人体与自然界各种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人体的生理活动受五行的调动而变化。经络学说认为人体内有经络系统,通过调节经络的畅通和气血的流动,可以达到调整阴阳平衡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根据中医养生的理论指导,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实践方法来保持身体的健康。首先是调理饮食。中医养生强调饮食的平衡和适度,注重调节饮食的五味、热量和营养成分的摄入。不同的体质和季节需要不同的饮食方案,比如寒冷的冬天可以适当增加暖性食物的摄入,夏天则要注意清热解暑。 其次是合理运动。中医强调运动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和调节心理状态。不同的人体质和年龄需要不同种类和强度的运动,比如年轻人可

以进行激烈的有氧运动,而老年人则适宜选择轻松的气功或太极拳。 此外,中医养生还注重心理调节。心理因素对人体健康 的影响不可忽视,中医认为情绪不稳定和压力过大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影响身体的健康。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放松和调节心情的方法来保持身心的平衡,比如听音乐、读书、做瑜伽等。 总之,中医养生是一种重视防病和保健的方法,通过调 节饮食、运动和心理等方面的因素,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中医养生的原理和实践方法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健康保健指南,值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借鉴和践行。 第二篇:中医养生的具体实践与效果 中医养生作为一种民间传统保健方法,在中国有着悠久 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通过调整饮食、运动、心理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因素,中医养生既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同时还能预防和治疗一些常见病症。本文将介绍中医养生的具体实践与效果。 首先是调理饮食。根据中医理论,我们应该根据自身的 体质和季节的变化,合理选择食材和烹饪方式。比如,在夏季天气炎热时,我们可以多吃一些清热解暑的食物,如绿豆、西瓜、黄瓜等,以帮助身体降温。而在寒冷的冬季,我们可以多吃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如姜、蒜、辣椒等,以保持体温和御寒。 其次是适量运动。中医养生主张运动的原则是“动而不伤”,即合理选择运动方式和强度,避免运动过度或不足。根据个人的体质和年龄,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

中医药养生论文(8篇3000字论文)-中医养生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中医药养生论文(8篇3000字论文)-中医养生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养生作为中医学的支点之一,根于中华传统文化,随着中医药文化的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发展, 中医药养生理念不断地深入人心,。本文整理了8篇优秀的中医药养生论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的论文写作与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中医药养生论文(8篇3000字论文)之第一篇:基于健康管理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模式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民众对于养生保健的需求与日俱增,然而养生保健市场却呈现一片乱象,对中医保健技术挖掘不够,技术研究浅薄,技术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问题尤其突出。该文提出了将健康管理引入中医药养生保健的服务模式,有利于整合本产

业资源,完善政策法律环境,带来发展资金,改善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促进中医药养生保健业的发展。 关键词:中医药养生,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产业 中国古代即有圣人不知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上医治未病,中医治病,下医治已病等思想,都体现了现代健康管理的预防可控制健康危险因素的理念。健康管理可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度增长,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和生活习惯,提升健康水平,摆脱亚健康状态,与中医简、验、廉、效的特点有相似性,由此中医养生保健与健康管理的相互借鉴与融合便显得尤为重要。 1 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1 中医药健康产业份额少,服务单一 我国的医疗体系仅面对民众个体疾病发生后的应对,并且这

个体系还面临着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用于健康服务产业现有资产的80%为占人群总数20%的病患人群服务,占人群总数80%的亚健康和健康人群的健康服务,却仍处于萌芽阶段[1],以单一中医技术为主打的如按摩、足疗、药浴、中医经络养生研究所、古方养生会所、养颜养生馆、药膳会馆等此类服务机构并不能系统地满足民众对于健康的要求,整个中医养生保健行业缺少提供整体健康解决方案,满足消费者健康需求的机构。 1.2 中医药健康产业技术粗糙,定位模糊,发展方向不明确 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在整个行业中的定位往往过于模糊,多着眼于养生保健技术的简单拼凑,直接拿来主义导致该行业无法对技术有效地吸收转化升级,众商家同质化严重。归根结底,目前中医养生保健产业缺乏科学性的理论指导,对于消费者的需求缺少细致分析,市场细分不足,导致发展方向不明确,整个行业大而不强。 1.3 中医药健康产业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不完善

饮食养生论文3000字

饮食养生论文3000字 篇一:饮食养生论文 浅析饮食养生 【摘要】近年来,人们普遍饮食不节,饮食无规律,夜生活、宵夜一直为众人所喜好,殊不知这样的生活方式导致各种疾病的泛滥。究其原因,在于人们并未意识到饮食养生的重要性,事实上诸病皆生于饮食脾胃。只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采取饮食养生的方法,就可以达到预防疾病、甚至延年益寿的目的。 【关键词】饮食养生谨和五味三因制宜食饮有节重调脾胃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人民就有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如秦始皇海外求仙丹,以求自己可以长生。事实上,按照自然发展的规律,万物都必须经历生长壮老已的生命历程。生命终将有终结的一天,只不过存在寿命长短不同而已。虽然如此,预防疾病、延年益寿还是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而实现,这就是养生存在的必要性。李东垣曰:“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可见诸病皆生于脾胃饮食。《内经》有云:“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再看看现代人的饮食方式,出于各种主观和客观的原因,肥甘厚味酒一直是餐桌常见之品,由此也导致了湿热痰浊之证,像现代医学中的“三高”。由此可见饮食养生在养生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 1.谨和五味 中医理论认为,五味(酸苦甘辛咸)既可滋养五脏,过度又可损伤五脏,《内经》云:“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因此正确的饮食总原则是调和五味,不让五味太过。从五味的三因制宜角度去调节饮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 1.1五味宜因时制宜鉴于四时各有所主之气的偏盛,则宜谨而和之。春季阳气渐渐生发,万物复苏,天气由寒转暖。《内经》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故当顺应天时的变化,通过饮食调养阳气以保持身体健康,此时应该多吃一些生姜、葱、蒜等。春季为肝气旺盛之时,肝气旺就会乘脾土,酸生肝,甘生脾,故宜减酸增甘预防肝郁乘脾的脾胃虚弱证。夏季阳气最为旺盛,为阳中之太阳,易

女性中医养生论文(共2篇)

女性中医养生论文(共2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1篇:女性中医养生的研究 围绝经期是指女性从接近绝经时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性变化时起至最终月经后1年内的期间。据报道,围绝经期年龄一般为45~55岁。围绝经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内分泌、躯体和心理方面的变化,对女性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大部分女性可表现为一系列性激素减少所引起的症状,如月经改变、汗出、潮热、面部烘热、阴道干涩、抑郁、情绪不稳、烦躁、失眠、头痛和血压波动等。中医认为,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女性到了青春期体内产生一种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作用的物质“天癸”。到围绝经期“天癸”将竭,肾精亏虚,机体阴阳平衡失调,生殖功能亦将衰竭,冲任失调,五脏失养,从而产生一系列病变。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所述:“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因此,在这一时期积极进行适当的养生保健,能有效缓解或

解除围绝经期的不适,对女性的身心健康有重要影响。中医养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因此,深入研究中医养生理论对缓解或解除女性围绝经期的不适具有重要意义。 1精神养生 精神养生,在中医文献中,又称“摄神”、“养神”、“调神”是通过调节人的精神情志等活动来保护和增强人的心理健康,达到形神统一、祛病延年的一种养生方法。围绝经期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容易发生焦虑、烦躁、悲观、失落等心理反应,甚至产生心理障碍《灵枢·邪客篇》中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故悲哀忧怒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喜怒不节……生乃不固”。女性在围绝经期是情绪变化最明显的时候,易怒、易忧郁,同时对围绝经期知识的匮乏,导致很多女性在面对围绝经期时会过于紧张、害怕,导致主观放大这种影响。因此,步入围绝经期的女性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正确理解这一生理过程,正确认识疾病的表现和各种功能性不适的感觉,解除顾虑,尽量避免或减少应激因素对躯体健康的影响,学会自我调节。同时应根据围绝经期女性的具体情况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如听音乐、栽种花草、书法、下棋等。还要学会自我宣泄,

中医养生:情志调摄与饮食养论文

中医养生:情志调摄与饮食养生的实践探讨 一、引言 中医养生是我国千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的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以保持生命健康活力。本文将围绕中医养生的两大核心方面——情志调摄与饮食养生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现代人的生活养生提供理论指导。 二、情志调摄与养生 情志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中医理论认为,情志的调和与五脏六腑的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五志怒喜思忧恐,这些都对人体健康产生深远影响。五脏六腑与五志的密切关系使得情志调摄在养生学中具有不可低估的微妙作用。 《内经》中提出了情志与五脏的关系,喜伤心,恐胜喜;怒伤肝,悲胜怒;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这一理论进一步强调了情志调摄在养生中的重要性。三、饮食养生 饮食养生是中医养生学的重要内容。根据体质调配饮食,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方法。平和质的饮食调理需要谨和五味,顺应四时阴阳变化,并酌量选食具有缓补阴阳作用的食物。 四季饮食调整是中医养生学的独特观点。春季饮食宜辛甘发散,不宜酸收;夏季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秋季少食辛味之品,适当多食一点酸味果蔬,滋阴润燥;冬季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以保护阳气。 此外,根据五脏六腑的需求,饮食还可以划分为红色、青色、黄色、白色和黑色食品。红色食品如红苹果、山楂、红枣等,青色食品如绿色蔬菜和水果等,黄色食品如南瓜、柑橘等,白色食品如牛奶、豆腐等,黑色食品如黑豆、黑芝麻等。这些食物各具营养价值,对于养生的效果显著。 四、结论 中医养生学的情志调摄与饮食养生理论,是千年传统文化智慧的结晶,对于现代人的生活养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深入研究这些理论,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更好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日益增加,中医养生学作为一种符合我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养生方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对中医养生学的情志调摄与饮食养生理论进行了初步探讨,希望能为现代人的养生生活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中医养生学是一门复杂的科学,本文仅为一种概述性的论述,具体的养生方法还需要根据个人体质、生活习惯和医生建议来进行调整。在追求健康生活的道路上,我们应充分利用中医养生学的丰富资源,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寻求最适合自己的养生方式。

浅谈中医养生知识大学生论文范文

浅谈中医养生知识大学生论文范文 现如今,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中医养生越来越成为热门话题。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医养生论文的范文,供大家参考。 中医养生论文篇1 浅谈中医养生伦理 【摘要】中医养生思想源远流长,自古有之,历经几千年的积淀,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养生方法,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 【关键词】中医;养生;伦理 中医养生思想源远流长,自古有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医养生思想是在中华传统文化大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传统文化的洗礼和熏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 1中医养生的伦理意蕴 1.1中医养生的内涵所谓“生”,是指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养生一词,源出自《管子》,乃保养生命以达长寿之意。养生就是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讲求天人之和,注重四时之变,保持阴阳平衡,实现培养生机、健康精神、延年益寿的目的,从而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达到“治未病”的境界。 养生是为了个人的健康和长寿,但健康和长寿从来就不单单是人体本身的问题,也不仅仅是每天摄入多少蛋白质这么简单的事情。也就是说养生不能仅仅囿于人体生物模式之下,其与外在客观条件密不可分。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养生理论就认识到了自然环境与健康长寿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吕氏春秋》中论述了水质与健康的关系:“轻水所多秃与瘿人,重水所多�与�人,甘水所多好与美人,辛水所多疽与痤人,苦水所多�与伛人。”[1]《黄帝内经》则提出了地理环境与健康长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认为优美的环境、适宜的水土有利于人的健康和长寿。

中医养生学论文

中医养生学论文 在本学期的公共选修课中,我很荣幸的选上了中医养生学的课程班,很感谢张老师在这段时间来对我们的教导,我觉得中医养生学是一门很容易学以致用的学科,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好处,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健康的生活。虽然这段时间来我们都很认真的学习,但是我相信中国几千年的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是无法在短期内学习完整的,所以在将来的生活中我也会多关注这方面的信息,多研究这门具有深刻中国文化特色和巨大实用价值的学科。以下是我这学期在中医养生学的学习中所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中医养生学的概论 养生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而中医养生学就是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和研究中国传统的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并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保健活动的实用科学。 养生学的原则如下: 1形神共养 2饮食调养 3修练形体 4顺应自然 5谨慎起居 6协调阴阳 7和调五脏

8疏通经络 9动静适宜. 中医养生学是从实践经验中总给出来的科学,是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经历了五千年亿万次实践,由实践上升为理论,又回到实践中去验证,如此循环往复不断丰富和发展,进而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内容上来看,中医养生学涉及到现代科学中预防医学、心理医学、行为科学、医学保健、天文气象学、地理医学、社会医学等多学科领域,实际上它是多学科领域的综合,是当代生命科学中的实用学科。中医养生学的主要特点如下: 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养生理论,都是以“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念为出发点,去认识人体生命活动及其与自然、社会的关系。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协调, 讲究体内气化升降,以及心理与生理的协调一致。 和谐适度的宗旨:养生保健必须整体协调,寓养生于日常生活之中,贯穿在衣、食、住、行、坐、卧之间,事事处处都有讲究。其中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和谐适度。 综合、辨证的调摄:人类健康长寿要针对人体的各个方面,采取多种调养方法,持之以恒地进行审因施养,才能达到目的。 适应范围广泛:养生保健实可与每个人的一生相始终。人每个年龄阶段,人在未病之时,患病之际,病愈之后,都有养生的必要。不仅如此,对不同体质、性别、地区的人也都有相应的养生措施。 二,中医养生学的发展 中医养生学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缩影之一,研究中医养生学之后,我发现中医养生学的发展史是和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紧密结合的,它是随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

中医养生论文范文

中医养生论文 【摘要】中医药学经历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预防医学思想及有效的防治原则。《黄帝黄帝内经》中先民们就提出了“上工治未病”的养生防病谋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向好的发展,国民生活水平逐步进入小康。人们对养生保健的意识及需求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中医药以其先进朴素的中医系统理论及丰富易得无毒无害纯天然的各种中药资源,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和追捧。 【关键词】中医药预防保健 养生保健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之一,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中医对保健的研究积累了很多经验,两千多年前的《黄帝黄帝内经》开创了中医养生保健的先河,历朝历代的众多医、佛、道家亦对养生之道作过深刻而详细的发掘与论述,现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医养生理论。再结合丰富的中药资源,使中医养生保健更显得朴素而神秘。养生一词,最初出自《管子》,表达的是保养生命以达长寿的意思。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健康及长寿是人们一贯追求和向往的美好愿望,故此养生保健文化才得到了持续不断的丰富与发展,养生的理念遍布全世界[1]。中医药养生荟萃了我国人民经年积累的多种防病健身的方法,综合了儒、道、佛与诸子百家的精华,堪称我国之瑰宝。中医药养生学倡导: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与愈后防复,这一思想也是符合现代养生的潮流趋势、体显了绿色保

健的养生理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及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各种因个体因素、环境因素而滋生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亚健康疾病的发病率呈大幅上升之势。成为危害广大民众健康的主要杀手[2]。同时,医疗费用的恶性膨胀亦引起了严重的医疗危机,看病贵、看病难已成为我国最为热点的社会问题。这些因素导致了人们对养生保健充满空前的热情。我们对中医药养生保健理念作如下的总结: 1 治未病养生保健理念 在《黄帝内经》里最先提出“治未病”的应是《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其中有这样的描述:“圣人不治已病而治未病……”。不治已病而治未病,是治病方法中最为高剂的一种境界,也是中医养生理论精华之所在。治未病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即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其中未病先防更接近于养生的真正目的所在。这种防患于未然的思想对后世养生学的形成产生及其深远的影响。《黄帝内经》的论述奠定了中医养生的理论基础,初步创建了中医养生的理论雏形,后经众多医家的发展及补充,逐渐走向完善。这和21世纪我国医学目的调整方向是一致的,治未病成为了最符合时代发展趋势且具成本效应的医疗发展方式。我国的医改政策在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明确地提出了要积极推广治未病中医体系的建设[3]。 2 气血精气的调理养生保健理念

大学生营养与健康论文3000字范文

大学生营养与健康论文3000字范文 当前,营养缺乏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发育,产期下去会有危害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健康的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学生营养与健康论文3000字篇1 摘要大学生作为社会人群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正处在人生过程中一个重要年龄阶段,因生理、心理及学习任务繁重等特点,对营养的需求也是特殊的,因为营养是青春期学生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合理营养可促进他们生长发育良好,体质强壮健美,精神饱满,情绪乐观稳定;还可促使他们身心健康和预防某些严重疾病的发生。而不合理营养可致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大学生健康食谱营养 一、大学生营养状况 营养是维持生命与健康的物质基础。营养与体质状况也是反映一个国家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国民的身体素质对社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国民营养状况不仅是国家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样的道理,经济的发展也能促进营养与体质状况的改善。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文化、教育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膳食营养与体质状况也随之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大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学习任务繁重,他们的营养状况备受社会的关注。 近年来,饮食无规律成为形成大学生亚健康现状主要因素之一。大学生对饮食的重要性明显认识不足,而无规律的饮食是造成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期无规律的饮食,不仅会引起营养不良,影响睡眠质量,甚至会影响人体神经体液调节和内分泌调节,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大学生的饮食调配及体育锻炼后的营养补充 大学生处于青春期晚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界定,10~20岁为青春期,这是一个儿童到成年的转变时期,并以身体、心理和社会角色的转变为特征。

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范文参考【5篇】(4)

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范文参考【5篇】(4) 论文题目:《黄帝内经》养生方法探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日渐提高,逐渐意识到养生保健的重要性。《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着作,不仅对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和临床治疗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对于养生防病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现笔者对《内经》的养生方法作一简述。 1《内经》养生思想的形成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是天地之气的产物。因此说,人的养生保健也要做到与天地同步。中医养生保健思想形成于《内经》。唐-王冰撰《黄帝内经-素问序》说:";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11 这段话充分强调了《内经》对养生保健的贡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9 自然界的四时交替其实是阴阳变化作用的结果。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其变化的规律,养生保健也应遵循此规律,要取法于阴阳。《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1 以上论述,强调了养生防病的重要性。 养生主要通过修身养性、情志养生、饮食养生、生活起居养生、运动养生、房室养生等多个方面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2《内经》中常用的养生方法 2.1 修身养性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古人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养性在中医养生思想里面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修身养性可使人达到身心健康的境界。在现代养生保健中,人们不仅要重视身体健康,还要注重心理健康。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1 《内经》认为养生保健要做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乐天知命,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修身养性首先要做到心胸开阔,目光长远,不要计较眼前的利益得失,不患得患失。其次要学会坦然处事,遇事能够从容处置,不可忧心忡忡,瞻前顾后。另外,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随便因为一些小事而生气,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圈。 自然界存在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春夏阳气升发,秋冬阳气潜藏。人们在养生过程中,也应顺应自然界变化,调节脏腑的机能活动,注意保持机体阴阳平衡。养生防病的核心是调整阴阳平衡,达到";阴平阳秘"的和谐状态。而精、气、神是人体活动的基础,也是中医养生中最重要的方面。精充、气足、神旺为养生之基础【2】.只有精、气、神充足,才能使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和养生的目的。

中医养生论文范文

中医养生论文 摘要:老庄重身贵生的养生智慧为现代人内心世界的和谐提供了一个宁静的心灵港湾,对于现代人心理健康保健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当代大学生可以通过了解老庄的养生思想,加强自己的心理保健意识,不断提高心理失衡时的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实现自我完善。 关键词:老庄养生思想大学生心理健康 当代大学生是否缺失应有的生命意识教育,的确值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思。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老庄养生智慧高扬生命大旗、重视身心保健以达成心理的和谐,主张超脱名利之外、以独立逍遥的态度来面对挫折,从而实现对理想人生境界的追求,正是当代大学生加强自我心理保健树立生命意识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珍视生命,保持和谐健康的心灵世界 受社会上各方面思想的影响,大多数大学生认为成功是建立在物质功利基础上的功成名就,这使得大学生的成就感和成功观在多重文化渗透的今天失去了应有的平衡。特别是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毕业就意味着失业。社会的要求、家长的期盼就成了很多大学生的心理负担。严

峻的职业压力使得就业已经成为大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忧虑的问题。大量的失业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会对社会构成冲击。有研究认为,即使在基本生活尚有保障的情况下失业达到6个月,人们也会出现心理问题,再加上生活中的一些挫折困难或者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失业者就会产生巨大的压力感。特别是对于那些积极追求成功、急于实现自我价值的大学生来说,在追求人生成功的过程中,他们往往会失去宁静,失去耐心,出现空虚、孤独、痛苦、抑郁、绝望。种种原因导致大学生心理失衡,急于追求成功的心理让一些大学生的内心变得浮躁,压力越大,最后发泄出来的力量就越大,可能一言不和甚至一个眼神就可以成为愤怒的导火索,引发激烈的争吵,甚至造成暴力伤害。尤其对于积极营造成功人生的大学生来说,可以借鉴老庄的养生思想,重视自己的身心健康,珍视自己的身体生命,在不断努力攀登的路上。能不因身外之物、一己私利丧失人的自然真性,从物欲追求中回归到自然中陶冶情操,从物欲的世俗困扰中超脱出来,在困难挫折中求得心理平衡,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一份宁静、超然的心境,从而消除忧虑、烦恼和恐惧,并使心灵得到充分的和谐,维持心理的健康与平和。 老庄养生思想强调珍视生命的存在,反对心为形役,注重内在的精神生命及其境界,要求形神合一、不相分离。主张以超然物外而逍遥自得的心态,超越世俗对所谓物质名利、事业成功的追求,获得个人内心的平静,达成身心的和谐统一,使生命达到最大程度的和谐与自由。老子的重身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重视,而是将“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