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金融自由化

浅谈金融自由化

浅谈金融自由化
浅谈金融自由化

浅谈金融自由化

作者姓名:许鹏学号:415926613063

摘要:随着金融市场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到来,金融业的自由化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随之

而来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诠释了金融自由化的含义,分析了金融自由化的形成,

深入探讨金融自由化对金融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探讨金融发展影响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金融自由化浪潮席卷全球,成为西方发达国家金融创新的主流。许多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也效颦模仿,成为全球经济中的一种时尚。随着金融市场化与经济全球化发展,以金融自由化为主要手段的金融改革步伐必将要加快。

一、何为金融自由化

金融自由化(Financial Liberalization)即金融管制自由化,是“金融抑制”的对称。主要是指金融当局通过金融改革,放松或解除金融市场的各种管制措施,从而为金融市场交易提供一个更为宽松自由的管理环境,主要包括利率自由化、汇率自由化、银行业务自由化、金融市场自由化和资本流动自由化等。金融自由化理论主张改革金融制度,改革政府对金融的过度干预,放松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限制,增强国内的筹资功能以改变对外资的过度依赖,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管制使之市场化,从而使利率能反映资金供求,汇率能反映外汇供求,促进国内储蓄率的提高,让供求关系决定利率和汇率水平,使金融资产实际收益率上升,金融机构间竞争加剧、金融技术改进,当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在市场中积累起更多的经验和信息时,储蓄的规模和期限将变长,金融结构将合理化,金融效率得到提高。最终达到抑制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

二、金融自由化的形成

自从麦金农和肖在1973年提出了著名的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概念和理论体系以来,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发展已经成为发展经济学的重要领域。20世纪 80 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因循金融深化理论的思路,先后进行了金融自由化改革,形成了一场全球性的影响深远的金融制度变迁现象。

1.各国间金融管制的不平衡性

在国际银行业务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的趋势推动下,必然会促使各工业化国家,尤其是金融实力较雄厚的国家,更积极地开放本国金融市场,消除金融管制的不平衡性,争取

管制方式和程度的一致性,否则,管制过严的国家必然要丧失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原来即使是处于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国家也会因此而受到削弱。这种在金融管制不平衡中争取平衡增强竞争能力的动机,应该说是西方主要工业化国家推行金融管制自由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2.国内金融领域内金融管制的不平衡性

一方面,由于金融管制当局对国内各金融机构的管制存在诸多的不平衡,因此造成了各金融机构之间的不公平竞争,尤其是在金融创新盛行的年份,受到管制过严的银行部门必然要处于不利的地位,要么发生资金“脱媒”现象,要么银行机构也从事金融创新活动。另一方面,由于逐渐开放了国内市场,对外管制的壁垒日益减少,外国金融机构的进入给国内金融机构形成的竞争压力,也促使金融管制当局推进国内金融管制自由化。

3.金融管制自由化与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来世界经济、尤其是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战后,西方国家推行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导致20世纪70年代“滞胀”局面将的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不仅导致了金融产品创新,而且迫使金融管制当局在既成事实面前不得不放松金融管制,尤其是对存款机构的存款利率的管制。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凯恩斯理论的影响下,政府干预经济的程度愈来愈大

金融管制当局对金融领域的管制有增无减,也可以看做是这种思潮在金融领域的反映。但管制过严不仅使银行业的效率受到损害,竞争机制受到抑制,而且对经济的稳定增长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凯恩斯主义在西方失宠后,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潮泛起,他们强调减少政府干预,扩大市场机制作用。

三、金融自由化对金融发展的影响

1.金融自由化对金融发展的积极影响

(1)通过储蓄效应,增加社会的资金量

在金融自由化中,储蓄利率的上升,储蓄者资产选择范围的增加,人们储蓄倾向的增加,使国内私人储蓄对收入的比例将趋于上升。金融自由化还会影响国外部门的储蓄,汇率扭曲的纠正会使得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更为容易,同时使得资金的外逃减少,资金流入可能增加,增加社会资金量。

(2)通过投资效应,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在金融自由化的进程中,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引导着资源的配置。储蓄者的资产选择范围扩大以后,各种投资竞相争夺储蓄的支配权,从而为优化储蓄的分配提供了重要的保证。相反,在一个金融压制经济中,储蓄要么只能由储蓄者本人进行投资,要么是通过一个不受相对价格制约的狭窄通道流入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金融资源的使用效率大大降低。

(3)通过稳定效应,有利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

有序的金融自由化还有利于就业和产出的稳定增长,可能会减少经济、金融的波动,因为,通过采取适宜的金融自由化政策,国内储蓄流量和国际收支状况都可以得到改善,使经济对国际贸易、国际信贷等方面的波动就可以有较强的承受能力。同时,金融自由化带来的储蓄增加可以减少对通货膨胀和以通货膨胀税平衡财政预算的依赖,从而使稳定的货币政策成为可能。

(4)通过市场效应,提高金融业的效率

金融自由化推动金融全球化进程,实现货币与资本市场的无边界扩张,由于不同金融机构间业务范围的扩大和相互渗透,竞争越来越激烈,促进了金融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也缩短了金融活动时间,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金融效率。同时,金融自由化进程客观上使金融信息传递更加快速有效,对保持宏观金融环境的稳定和整个金融体系的有序运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有利于金融效率的提高。

(5)通过金融价格效应,推动金融业的发展

在金融自由化的进程中,金融信息更具有公开性,能够更好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形成更为有效的价格体系,也减少了产品间、银行间的资金流动障碍,从而使资源配置更接近最优化。因此,金融自由化改革对提高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效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金融自由化对金融发展的消极影响

(1)金融自由化会弱化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效应

金融自由化发展虽然促使国际金融市场互相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全球性市场,但金融一体化也会削弱各国货币政策自主性,这是因为“溢出效应”和“溢入效应”,使得国内货币政策往往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2)国家利率政策的调控作用可能会减弱

金融自由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价格自由化,主要就是放弃利率管制,推行利率市场化,以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资源配置效率提高,是在完全市场条件即信息对称条件下实现的。在信息不对称的现实市场条件下,则造成处于信息优势的借款人可以获取机会利益。因此,一些新兴产业在发展初期阶段,利润低、风险大,借款人往往不愿对其投资,利率对产业发展的导向作用减弱。

(3)金融自由化不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反而会增大金融风险

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金融自由化导致的金融市场的自由竞争,金融市场比商品市场存在更大的市场失灵。当一个新兴产业出现时,人们难以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度量,一种金融工具创新以后人们更难以运用。新兴产业与新金融工具生命力的不确定性、金融机构对新领域介入程度的不确定性,都直接影响到金融体系的运行稳定。同时,放开利率、汇率,放松金融管制,使金融资产流动性更强,金融交易规模更大,这就极大地刺激了短期资本的投机,导致金融市场风险加大,对金融体系的稳定产生不利影响,甚至诱发金融危机。

(4)金融自由化加大市场主体参与金融交易的难度

在金融自由化进程中,大量的金融创新和复杂的金融交易技术操作,客观上剥夺了作为市场主体的客户对金融工具的选择权利,面对复杂的金融工具客户只能依靠银行的权威进行交易,从而提高了金融垄断地位,导致金融市场更加模糊;又由于金融市场趋利性提高,客户信心只能维系于银行交易,一旦金融机构从事高风险业务,客户对金融体系的心理预期迅速膨胀,既希望金融机构获得高利润,又希望降低风险成本,而一旦金融市场发生震荡,客户的信心立刻受挫,引起金融市场恐慌。

四、结语

总而言之,决不可将金融自由化理想化,把它假设成为在发达国家就是有百利而无一弊

的灵丹妙药。事实上,在任何时间,任何金融体系中,金融体系改革必然是利弊交织,决策者所能指望的只能是利大于弊,而不是一个有百利而无一弊的选择。十余年来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并行的全球性金融自由化进程也证明了这一论点。无论是在金融市场较发达的国家,还是在金融市场较不发达的国家,只有用积极的、审慎的态度客观地评估每一项具体措施的利弊,权衡利害,大胆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才是根本出路。

参考文献:

[1] 朱民 . 改变未来的金融危机[M].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2] 赫德森 . 金融帝国[M].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3] 黄金老 .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脆弱性[M]. 中国城市出版社,200l

[4] 李伟宝 . 美国的金融自由化与经济虚拟化[J]. 开放导报,2010;1

金融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是指金融业跨国发展,金融活动按全球同一规则运行,同质的金融资产价格趋于等同,巨额国际资本通过金融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运转,从而形成全球一体化的趋势。 金融全球化是指金融业跨国发展,金融活动按全球同一规则运行,同质的金融资产价格趋于等同,巨额国际资本通过金融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运转,从而形成全球一体化的趋势。 目录 编辑本段金融全球化 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在金融业务、金融政策等方面相互交往和协调、相互渗透和扩张、相互竞争和制约已发展到相当水平,进而使全球金融形成一个联系密切、不可分割的整体。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金融领域的跨国活动也在以汹涌澎湃之势迅猛发展。金融全球化不仅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成为最为敏感的一个环节。金融全球化促使资金在全世界范围内重新配置,一方面使欧美等国的金融中心得以蓬勃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获得了大量急需的经济发展启动资金。可以说,世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全球化的推动。 然而,金融全球化也有其另一面。从发达国家来看,1992年的西欧金融风暴迫使英国退出了欧洲货币体系。从发展中国家来看,1982年拉美债务危机,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对当地经济所造成的影响是全方位、多层面和深层次的,在全世界都引起了极大的震撼。 编辑本段影响 这一次又一次的金融危机促使人们不断反思,金融全球化究竟意味着什么?在这场全球化的较量中,孰喜?孰忧? 金融全球化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程度是很不相同的。在发达国家,资金的跨国流动也会带来风险,如上述的西欧金融风暴,还有1995年英国巴林银行的倒闭事件,但这些金融动荡的不利后果大多局限在某个金融领域。即便是1987年10月纽约股市的“黑色星期一”,美国经济的发展也没有因此受到严重挫伤。近年来西方金融市场充满活力,特别是纽约股市

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利与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实践报告 题目: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利与弊调查报告 班级:油画11 实践报告: 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利与弊 摘要:新技术革命的成果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物质基础。高新技术的产业化使许多原本并不存在的市场迅速浮现,同时也为各国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商业机会。全球性的非管制化与市场化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经济全球化的制度障碍。80年代初,整个世界进入了一个更加注重市场作用的非管制化时代,各国在取消贸易和资本流动管制方面迈出了相当显著的步子。国际金融市场的深化与创新,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技术条件。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不仅交易的制度环境日益宽松,且各种新型的金融工具与交易技术不断涌现。近10年来,发达国家投资基金的大规模海外扩,加速了国际资本流动,并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作为金融自由化的主要倡导和推动者,80年代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发挥了更加积极的作用。 为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进行课程社会实践的时候,我们小组选择了以调查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利与弊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活动最重要的特征和最突出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正在给全球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等诸多方面带来

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归因全球化的定义众说纷纭,而比较精确的定义是:全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因此,我们这个调查主要针对经济全球化对大学生的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对于大学生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从现实的发展情况来看,经济全球化确实为大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新的机遇,但也给大学生的发展带来许多负面效应。为了了解其中具体的影响及分析利弊情况,我们小组做了一个初步的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调查目的:了解经济全球化对大学生的正反两方面影响。 二、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三、调查容:本次调查了经济全球化对大学生的正反方面的影响。问卷公向大学生提出了10个问题。 四、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方式。 五、调查时间:2013年12月17日————2013年12月22日 六、调查结果分析: (一)经济全球化积极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1.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大学生的全球意识 92.70%的同学曾关注过环境、人口问题,78.10%的是资源问题;65.69%的是可持续发展问题,关注恐怖主义问题的比例不多但也有。尽管这四个问题关注度不同,但还是足以表明大学生的全球意识逐渐增强。这归因于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越来越明显和变得越来越重要,每一个国家的发展都必须把自己同整个世界密切联系起来。这要求人们重视全球问题,凸现全球意识、全球观念,为了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诸如可持续发展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恐怖主义等问题,各国政府和人民除了要遵循有关法律规外,都有义务遵循全人类共同的伦理规和道德准则,即全球伦理,因而促进了大学生的全球观念和全球伦理的形成。 2.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 82.48%的同学认为他们具有意识,88.32%选择了平等意识,超过70%同学都认为是法制意识和效益观念,可看出大学生的平等、、法制意识和效益观念不断得到发展。62.04%的同学认为中国现在最需要在大学教育方式创新,13.14%的同学觉得是市场经济体系和医疗改革,而11.68%选择了公务员选拔制度。从选择大学教育方式创新的比例可看出,现在的大学生十分关注身边的事物,创新意识很强。因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市场经济在全球围的扩,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特征就是经济发展信息化、市场化和自由化的趋势,是经济发展在世界围的市场化过程。毫无疑问,市场经济含着、平等、法制、效益观念和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大学生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这些主体观念和

浅谈经济全球化的利弊

浅谈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发展的利弊 摘要: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西方发达国家虽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但也面临着其带来的一系列新的社会经济问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发展利弊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世界各国都逐渐地被卷入全球经济大循环中。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技术、劳动力、自然资源和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按照更优方式的重新配置。强势国家因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市场而受益,弱势国家则可能丧失原来支配的资源和市场而被边缘化。【1】所以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有利的,它不仅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也给国际经济贸易理论创新带来了机遇;同时经济全球化也有一定问题,发展不平衡仍然存在。目前经济全球化引起世界更多国家的关注,下面是我对经济全球化的利弊的一些认识。 首先先以中国加入WTO后的变化为例。2002年中国加入WTO前进出口同比增幅仅7.5%,从2002年加入起中国外贸猛然提速。2002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21.8%,2003年增长37.1%,2004年1~10月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1.8%,预计全年外贸总额将突破1.1万亿美元大官,将超过日本成为仅词语美、德两国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国。2003年全球进出口商品贸易总额 为15.2万亿美元,其中美国为13%,德国为9%,中国不到6%,2004年中国将达7%左右。按照近3年的增长速度或稍低一点,在今后几年中,中国将在贸易总额上超过德国,在出口总额上超过美国,2010年后不久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这一预测是建立在中国 经济又很高的外贸依存度至上的,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将占GDP的70%,远远高出美国、日本、巴西、印度、俄罗斯等大国,日本对外贸易占GDP的最高年份之有36%。【2】再从电信市场来说,中国的电信企业重组,形成了新的电信竞争,老百姓也从中受益不少,五年前的电话初装费就是几千块,电话在家庭的普及率还不太高,现在一般农村家庭都可以装电话。移动电话的普及率在世界上也可以说是普及率较高的国家。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达到8.19亿户,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达到28.3%和33.9%;互联网上网 人数达1.23亿,其中宽带上网人数达到7700万。争取到2010年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0亿户,互联网用户达到2亿户。中国是世界上通信领域最大的市场,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服务最大的市场,并且逐渐超越美国,成为宽带用户最多的国家。【3】 由此可见,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全球化的根本动力,而且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包含中国在内的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然而我们都知道,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中国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中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也增多了中国需要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加剧了国际竞争,也增加了国际风险,并对国家主权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企业造成了严重冲击。【4】 毕竟经济全球化之后受到伤害的依然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就拿我们中国来说,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局长杨益在去年举行的第七届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上说,截至14年11月初,全球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了101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额超过116 亿美元,这是2002年以来,我国年度遭受贸易调查首次突破100起大关。除了显性的贸易保护外,发达国家开始利用技术、气候、碳关税等实施隐性贸易保护的意图也更加明显。【5】

金融自由化的利弊分析以及选择

金融自由化的利弊分析以及选择 进入21 世纪,这已经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而金融自由化这一新的名词逐渐被人们所了解,那么何为金融自由化?金融自由化又有何利与弊?以及中国的金融自由化发展如何?下面就让我们来一一探讨。 我们的世界已经融为了一个整体,文化、经济、政治等等或多或少都联系着世界各国及地区。金融自由化更是贯穿在世界的经济与金融发展之间。金融自由化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在70 年代,针对当时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金融市场不完全、资本市场严重扭曲和患有政府对金融的“干预综合症”,影响经济发展的状况首次提出的。金融自由化也称“金融深化”,是“金融抑制”的对称。金融自由化理论主张改革金融制度,改革政府对金融的过度干预,放松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限制,增强国内的筹资功能以改变对外资的过度依赖,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管制使之市场化,从而使利率能反映资金供求,汇率能反映外汇供求,促进国内储蓄率的提高,最终达到抑制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金融自由化经过两次划时代的革命以来,它的发展了经济增长;但另一方面,金融自由化加剧了金融脆弱性,金融脆弱性引发的危机促使经济衰退这是金融自由化的二重性。从而导出了经济自由化的利与弊。 金融自由化的有利点:第一,金融自由化无疑增强了金融市场的竞争性,提高了世界金融市场的效率,促进了世界银行业的发展。金融自由化对所有的金融市场参与者,无论是借款者还是贷款人,都既形成了压力也提供了机会,使他们有可能,也有必要降低成本或提高收益。第二,人们普遍认为在金融自由化的条件下,金融信息更具公开性,能够更为准确,更为迅速地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亦即资金的稀缺程度,形成更为有效的价格信号体系。尤为重要的是,金融自由化减少了产品间、银行间的资金流动障碍,从而使资源配置更为接近最优化。第三,金融自由化为金融企业提供了更多的盈利机会。一方面,金融自由化极大地推动了金融资本的形成,为金融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另一方面,分业管理制度的逐步解除为金融企业(尤其是商业银行)提供了更灵活的经营手段。第四,金融自由化,尤其是分业管理制度的逐步解除,为商业银行在盈利性与安全性之间的平衡选择提供了条件和手段。分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原本着眼于商业银行的安全性,然而在传统的分业管理制度下,由于商业银行一方面由于经营手段的匮乏,另一方面却面对国内外同业的竞争,安全性并未真正得到保障,银行破产倒闭现象依旧层出不穷。在分业管理制度逐步解除之后,商业银行的经营手段大量增加,从而有可能将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与低风险低收益的产品合理地搭配起来,使商业银行从原有的两难局面中解脱出来。第五,金融自由化推动了世界性的金融一体化,随着各国日益敞开本国金融市场的大门,资本流动的速度不断加快。如果不考虑时区划分,世界性金融市场应当说已经初具雏形。资本流动的自由化使资源配置能够在世界范围得到改善。 有利也有弊,金融自由化的弊端,第一,金融自由化在某些方面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同时,却在其他方面也有其降低金融市场效率的作用。例如.金融市场的一体化、数不胜数的金融创新构的出现降低了金融市场的透明度。银行客户面对极端复杂的衍生工具,只能听从银行的建议,从而使银行对提高效率的积极性下降。此外,金融市场容量的扩张给银行带一来了机会,同时也减弱了银行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压力。第二,银行致力于金融创新的动力明显下降。在实行严厉金融管制条件下,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被

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影响

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影响 【摘要】:技术的进步、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不断创新,形成了金融全球化的趋势。金融的全球化,带动了中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的同时,又对中国乃至世界各国的金融业产生负面影响,这不利于我国金融业的快速、稳步的发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金融全球化步伐是当务之急。本文在论述金融全球化的涵义与特点、分析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金融全球化对于中国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金融全球化的机遇,控制金融风险,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并根据这些归纳结果和中国金融发展的现状,分析了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影响并简要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字】:全球化;中国金融发展;正面效应;负面效应 金融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对我国金融乃至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与此同时国际金融监管体系并没有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而同步发展这就使国际金融的不稳定性日显突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危机频繁爆发使人们认识到全球金融一体化使金融监管面临着一系列的新挑战。 一、金融全球化的定义及特点 金融全球化是指金融主体所从事的金融活动超越国界,从局部地区性的传统业务活动发展为全球性的创新性的业务活动。其具体内容包括: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业务、金融资产和收益,以及金融政策与法律制度的全球化等方面。但对金融全球化的定义,国内外学术界不统一。其定义主要是从核心论、趋势论、过程论、一体化论等几种理论来表述。其实质反映了金融全球化是一种趋势和过程、是世界各国或地区金融活动趋于一体化。它具有广泛的内涵,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具体来说,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金融业跨国境发展而趋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是全球金融活动和风险发生机制日益紧密关联的一个客观历史过程。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展和深化的过程。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内在要求,同时又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将经济全球化推向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综观几十年国际金融发展的历史,金融全球化已成为其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它主要表现为这样几个特点: (一)发达国家及跨国金融机构是金融全球化的规则制定者和主要获益者 发达国家及跨国金融机构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是金融全球化的规则制定者和主要获益者。这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金融资本雄厚,金融体系成熟;调控手段完备,基础服务设施完善;以发达国家为基地的跨国金融机构规模庞大,金融创新层出不穷;与之对应,全球金融规则也主要来自发达国家,这些规则总体上有利于其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

浅谈经济全球化对经济的影响

浅谈经济全球化对经济的 影响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浅谈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浅谈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摘要】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带来机遇。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又给我国经济带来挑战。如今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发挥优势,规避风险,应对挑战,当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策略比较优势 经济全球化不仅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也给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波动和政治不稳定。近年来,墨西哥、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的金融危机及其政治动荡,就是有力的佐证。其代价之惨痛、教训之深刻,足当引以为鉴。经济全球化已经叩开中国的大门,在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之同时,也对我国社会政治稳定产生了威胁和影响。我们必须正视挑战,探索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社会政治稳定与发展的规律和对策。 一、经济全球化对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影响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和世界交往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作为一种客观的自然历史进程,不断地表现出日益“超越民族国家”的特性。但在实践中资本主义主导了经济全球化,试图按照其面目改造整个世界,使之完全走向“全球资本主义化”。这种双重性质决定了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同时具有推动与阻碍的双重影响。它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冲击,实质上就是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挑战。其格局总起来看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是挑战大于机遇。这不仅体现在它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挑战上,更集中地体现在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稳定与发展的挑战上。 首先,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挑战,直接地影响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其次,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形成了根本性的威胁。第三,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提出了挑战。总之,经济全球化已经把中国和世界联系成为

金融全球化与中国金融的应对策略(1)

金融全球化与中国金融的应对策略 在人类进入新千年之际,金融全球化的浪潮正席卷世界,形成引人注目的经济景观和潮流。作为一种趋势,金融全球化一方面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活力,另一方面,也对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形成严峻的挑战。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经济大国,金融业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此时,我们该如何进行金融体制的塑造,最大限度地利用金融全球化的机遇,并将金融风险控制到最小,是一个非常紧迫的现实问题。 一、金融全球化及其二元效应分析 (一)金融全球化的特点。 金融全球化是指金融主体所从事的金融活动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展和深化的过程。它主要表现为这样几个特点:第一,发达国家及跨国金融机构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主导地位。这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金融资本雄厚,金融体系成熟;调控手段完备,基础服务设施完善;以发达国家为基地的跨国金融机构规模庞大,金融创新层出不穷;与之对应,全球金融规则也主要来自发达国家,这些规则总体上有利于其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利益最大化。第二,信息技术的

发展,为金融全球化提供了技术通道。当代发达的电子计算机技术为全球性金融活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电子货币的普及,网络银行和网上交易将突破国界在全球铺开,全球金融市场越来越被连接成为一个整体,金融市场的同质性进一步提高。第三,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适应新技术条件下竞争的需要,同时亦为规避限制性法规和风险,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在发达国家率先出现金融创新活动。这既包括制度的创新,又包括工具的创新,例如信用制度的创新、股权衍生工具的创新等等。在金融创新的推动下,一方面融资证券化趋势大大加强,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新的金融风险和不确定性。第四,金融资本规模不断扩大,短期游资与长期资本并存。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随着参与全球化的金融主体越来越多,全球金融资本不断扩大。在这其中,既有长期投资的资本,也有短期投机的资本。目前,在全球市场中出入的国际投机资本大约有7.2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每年GDP总和的20%。应该说,长期资本的投入有利于一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而短期游资的逐利和投机,则易引发一国的金融动荡。 (二)金融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产生的二元效应。 金融全球化在对各国经济和金融的影响中,同时具有正负两种效应。出于研究的需要,在这里我们着重分析它对发展中国家的双重影响。对发展中国家而言,金融全球化的正效应体现为:第一,金融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从国际市场引入外资。发展中国家由于自身发展比较落后,普遍面临着资金短缺的矛盾。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拓展,

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利弊分析

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利弊分析1997年12月13日金融服务贸易协议于1999年3月1日起生效,金融服务贸易协议要求各参加方对外开放银行、证券、保险和金融信息市场。1999年11月15日,中美双方签署了《中美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这一协议的签署将加快我国加入WTO的进程,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协议最终将适用于我国。 以中国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契机,我国打响了全面跨入市场经济体系的攻坚战。加快融入国际市场化经济体系而不是闭关自守,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如今,作为包括WTO在内三大国际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国,在享受权力、为自身发展赢得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的同时,我国也积极信守承诺,履行自己应当承担的义务与责任。而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对外开放更是首当其冲。 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遵循的是循序渐进、谨慎管理的原则,在取得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开放的地域,增加引进的机构和数量。[1]1997年初,中国人民银行首次批准9家外资银行在上海浦东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到2000年3月,在我国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已选32家,其中上海24家,深圳8家。保险市场的开放始于1992年上海引进外资保险公司的试点,截至刊1999年底,已有25家外资保险机构获准在中国营业。来自17个国家的外资保险公司代表处2l2家。不久前,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又批准了4家外资保险公司在华设立舟公司或台资寿险公司。证券市场的开放程度较低。外国证券公司可以在中国设立代表处,若干外资金融机构获得了上海和深圳证券所定数量的B股席位,可直接参与B 股交易,国外金融机构还参与了我国政府债券和部分企业的H股,N股的上市发行工作。 一、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有利方面 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是我国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长期来看,逐步扩大金融开放并最终融入全球金融体系,不仅可以使我国在吸引外资及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获得巨大收益,也有助于加快国内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 (一)有助于中国监管体系的完善和国际化接轨 加入WTO,是为中国金融业向市场化、国际化经营提供有力的改革推进剂,外来竞争将促进我国金融业和金融监管机构以巴塞尔协议为准绳的国际银

金融自由化

金融自由化 金融自由化 一、金融自由化的概念 金融自由化也称“金融深化”,是“金融抑制”的对称。金融自由化理论主张改革金融制度,改革政府对金融的过度干预,放松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限制,增强国内的筹资功能以改变对外资的过度依赖,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管制使之市场化,从而使利率能反映资金供求,汇率能反映外汇供求,促进国内储蓄率的提高,最终达到抑制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 二、金融自由化的核心内容 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价格自由化。即取消利率、汇率的限制,同时放宽本国资本和金融机构进入外国市场的限制,让金融商品的价格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2)、业务自由化。即允许各类金融机构交叉业务,公平竞争。 3)、市场自由化。即放松各类金融机构进入金融市场的限制,完善金融市场的融资工具和技术,尤其是扩大直接融资。 4)、资本流动自由化。即放宽外国资本、外国金融机构进入本国市场的限制。 三、金融自由化对金融市场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1)、金融自由化对金融市场的积极影响: 1、金融自由化无疑增强了金融市场的竞争性,提高了世界金融市场的效率,促进了世界银行业的发展。金融自由化对所有的金融市场参与者,无论是借款者还是贷款人,都既形成了压力也提供了机会,使他们有可能,也有必要降低成本或提高收益。 2、人们普遍认为在金融自由化的条件下,金融信息更具公开性,能够更为准确,更为迅速地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亦即资金的稀缺程度,形成更为有效的价格信号体系。尤为重要的是,金融自由化减少了产品间、银行间的资金流动障碍,从而使资源配置更为接近最优化。 3、金融自由化为金融企业提供了更多的盈利机会。一方面,金融自由化极大地推动了金融资本的形成,为金融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另一方面,分业管理制度的逐步解除为金融企业(尤其是商业银行)提供了更灵活的经营手段。 4、金融自由化,尤其是分业管理制度的逐步解除,为商业银行在盈利性与安全性之间的平衡选择提供了条件和手段。分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原本着眼于商业银行的安全性,然而在传统的分业管理制度下,由于商业银行一方面囿于经营手段的匮乏,另一方面却面对国内外同业的竞争,安全性并未真正得到保障,银行破产倒闭现象依旧层出不穷。在分业管理制度逐步解除之后,商业银行的经营手段大量增加,从而有可能将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与低风险低收益的产品合理地搭配起来,使商业银行从原有的两难局面中解脱出来。 5、金融自由化推动了世界性的金融一体化,随着各国日益敞开本国金融市场的大门,资本流动的速度不断加快。如果不考虑时区划分,世界性金融市场应当说已经初具雏形。资本流动的自由化使资源配置能够在世界范围得到改善。

论西方发达国家金融自由化的改革

论西方发达国家金融自由化的改革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金融自由化的呼声也日益高涨起来。特别是199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之后,一个放松管制的金融自由化时代似乎已经开始。本文将就美国、英国、日本在金融自由化改革中所实施的措施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对西方发达国家金融自由化的改革进行评述。 关键词:金融自由化;措施比较;总体评述 一、金融自由化及其表现: 所谓金融自由化,是指80年代初西方国家普遍放松金融管制后出现的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充分经营、公平竞争的趋势。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1)价格自由化。(2)业务自由化。 (3)市场自由化。(4)资本流动自由化。金融自由化改革对增进金融市场效率,深化金融体制以满足现实经济高效运行的需求,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美国、英国、日本在金融自由化中采取的措施及比较: (一)、美国在金融自由化中的表现: 从70年代到80年代,美国的金融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美国的金融机构的生存基础一度遭到严重动摇。为避免全面金融危机的发生,建立健康而富有竞争力的金融体制,美国着手对金融业实施一系列的改革。 (1)减少金融业的经营风险。为稳定金融秩序,通过提高银行自有资本的比例,增强了银行应对不良贷款增加的能力,从而减少破产风险。 (2)增强金融业的竞争能力。第一,提高金融业经营效率;第二,放松了银行兼营其他金融业务的限制。1989年以后,美联储通过对《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第20条作更宽松的解释,使商业银行得以进入新证券发行市场,银行业证券化由此得以迅速发展。 (3)激活资本市场,恢复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为增强美国资本市场的竞争力,美国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美国资本市场的金融创新空间迅速增大,给各类风险喜好者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投资机会,美国资本市场的活力由此得到空前提高。 (二)、英国在金融自由化中的表现: 为大幅度提高英国金融市场的功能和效率,英国进行了一场规模宏大的金融改革,人们称之为“金融大爆炸”。这一时期,英国金融业改革的核心内容是金融服务业自由化: (1)取消经纪商和交易商两种职能不能互兼的规定,经纪人与出场代理人互相兼任,放开交易所会员资格的限制; (2)取消证券交易的最低固定佣金限制,实行证券交易代理手续费自由化; (3)废除各项金融投资管制,银行开始提供包括证券业务在内的综合性金融服务等。在监管方面,英格兰银行将监管银行业的职能移交给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局; (4)将确定基础利率和实现通胀目标的责任从政府转到英格兰银行,英格兰银行被赋予独立制定货币政策的权力; (5)将英格兰银行监管银行业的权力移交给金管局,形成不按机构监管而按功能监管的格局。 (三)、日本在金融自由化中的表现: 自90年代以来,日本金融业一直陷于严重的危机之中,金融机构破产风潮此起彼伏,于是日本政府提出了金融、财政、经济结构、社会保障、行政和教育六项改革措施,被人们称为日本的“金融大爆炸”。日本这次“金融大爆炸”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彻底解决不良债务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公司的不良债务的解决。第二,银行和信用组合的不良债务的解决。

金融全球化的影响

浅谈金融全球化的影响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进程,不仅给各国带来了经济腾飞的大好机会,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隐患。金融全球化也可以说是金融自由化和一体化,促进了资本的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同时也增加了全球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性。金融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要合理利用,面对金融全球化趋势,我们国家应该认真研究,未雨绸缪,加快改革发展,趋利避害,迎接挑战。 关键词:金融全球化积极影响负面影响 正文:

金融全球化是指金融业跨国发展,金融活动按全球同一规则运行,同质的金融资产价格趋于等同,巨额国际资本通过金融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运转,从而形成全球一体化的趋势。 现代经济飞速发展,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金融领域的跨国活动也在以汹涌澎湃之势迅猛发展。金融全球化不仅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成为最为敏感的一个环节。金融全球化促使资金在全世界范围内重新配置,一方面使欧美等国的金融中心得以蓬勃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获得了大量急需的经济发展启动资金。可以说,世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全球化的推动。 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与国际经济交往的日益密切是分不开的。这种趋势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产生这一趋势的原因主要有金融管制放松所带来的影响;现代电子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创新的影响;投资主体的变化等等。 众所周知,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金融全球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对世界各国利弊兼而有之,风险与机遇始终相伴。 金融全球化它具有积极的影响。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内在要求,同时又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将经济全球化推向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综观几十年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金融全球化从整体上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的发展,带来了众多的利益。 首先金融全球化促进资金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效配置。资金是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组成部分,它的不断发展以及资本跨国界流动的增加,使有限的资金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更合理的分配,在世界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起到了及时调剂资金余缺的作用。金融全球化促进资金在全世界范围内重新配置,一方面使欧美等国的金融中心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获得了大量急需的经济发展启动资金,带动了地区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增长。历史已经证明,国际资本流动带来的要素转移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金融全球化还促进了国际投资和贸易的迅速发展。金融全球化消除了国际资本流动的障碍,并且极大地压缩了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时空限制,使国际资本流动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瞬间完成,资金的迅速、方便调拨,资金交易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为投融

金融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内在要求,同时又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将经济全球化推向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综观几十年国际金融发展的历史,金融全球化已成为其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金融全球化从整体上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的发展,带来了众多的利益。金融全球化之所以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名词,备受各界人士广泛关注,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现代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传导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与其相伴的蔓延效应使金融危机迅速扩散,产生巨大的波及和放大效应,国际金融动荡已成为一种常态。金融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对世界各国利弊兼而有之,机遇与风险相伴。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将全面融入金融全球化的进程之中。深入认识金融全球化、把握金融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应对金融全球化的新挑战,已经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金融全球化的含义与主要表现形式 (一)金融全球化的含义 “金融全球化”是近二十年来人们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名词,也是整个世界日益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究竟什么是金融全球化?迄今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尚无统一的定义。归纳起来,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看法主要有: 1.核心论 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求、也必然带来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认为正如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一样,金融全球化也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但金融全球化又有其自身规律和丰富内容。从金融本身的发展规律来看,推动金融全球化的主要动因是西方国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自由化、信息技术、融资证券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组成部分,但它同时又是相对独立于并在很大程度上背离实质经济的全球运动。与实质经济无关的国际资本流动大多属于投机性资本流动,它们不仅无助于反而有悖于实质交易和投资的运动,并往往成为实质经济的不稳定和破坏性因素。[2] 2.趋势论 金融全球化是一种趋势,是指因全球范围内金融管制放松和金融业开放加速而使国别资本得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的趋势;是资金或资本或金融服务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大量和自由流动,最终形成全球统一金融市场、统一货币体系的趋势。金融全球化是金融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和金融一体化紧密相关的,金融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和金融一体化从不同侧面推动了金融全球化。金融自由化是指一国国内金融管制的解除,包括利率自由化、银行自由化、金融市场自由化等;金融国际化包括各国银行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发展境外金融中心与外币拆放市场、资本项目的放开等等,反映其程度的关键是资本项目是否放开;金融一体化是指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相互贯通,并以国际金融中心为依托,通过信

金融全球化的作用与影响

讨论:如何全面与客观的认识金融全球化的作用与影响? 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在金融领域的表现,也具有“双刃剑”作用,能够产生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效应。 第一、金融全球化的积极作用。(1)通过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在全球化金融活动中,国际范围内有形资本形成的增加、人力资源的开发、技术知识的转移、生产能力的利用、市场的开拓和对外贸易的扩大,有力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同时,金融全球化强化了金融资本的流动性,推动了国际投资的发展,国际投资活动遍布全球。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大规模流动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全方位的促进作用。首先,单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再受制于国内储蓄和资金积累的限制,特别是国际直接投资所带来的技术扩散效应、示范效应和学习效应等功能极大地促进了东道国经济的发展。其次,金融全球化使各国资金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调剂余缺,从而可以实现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的优化配置,提高了配置和利用效率,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2)促进全球金融业自身效率的提高。首先,促进金融机构降低交易费用。金融全球化促进了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从而降低了流通费用。其次,提高金融资本的配置和运行效率。金融全球化使融资者可以在世界范围内选择成本最低的资本,投资者则选择利润最丰厚的项目,从而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最佳投资组合。第三,增强了金融机构的竞争能力和金融发展能力,金融机构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经营业务并开展竞争,金融创新的成果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普及推广,有利于提高全球金融业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推动各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完善和金融结构的合理调整。(3)加强了金融监管领域的国际协调与合作。金融全球化使各国经济利益息息相关,各国都认识到合作产生双赢;资本的自由流动、汇率和利率的市场化对世界各国金融管理体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势必将促进世界各国在金融监管领域的深入合作。未来的全球金融管理体制将在多边和双边机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第二、金融全球化的消极作用。(1)金融风险的增加。首先是金融机构的全球化使得经营风险大为增加。在当代各国和国际复杂动荡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环境下,跨国经营的金融机构置身于一个高风险的经营环境中,要承担来自于外部环境动荡造成的经营风险。同时内部经营管理的难度和风险都在加大,任何一个国外分支机构出问题,都会累及母行和其他分支机构。其次是在金融业务的全球化进程中,加大了原有的利率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经营风险。金融业务全球化还会形成新的国际电子风险和连带风险。第三,在金融市场全球化进程中,原有的市场风险随着市场的扩大而增加,特别是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金融市场上的风险随市场的全球化扩展而增强。(2)削弱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一国经济金融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国家制定的经济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在执行中出现有效性降低的情况。例如,当一国国内为抑制通货膨胀而采取紧缩货币政策,国内利率提高时,国内的银行和企业可方便地从国际货币市场获得低成本的资金,同时,国际游资也会因一国利率提高而大量涌进该国,从而使该国紧缩通货的效力受到削弱。(3)加快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传递,增加了国际金融体系的脆弱性。金融全球化使各国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各国经济相互融合,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这不仅使金融的时空界限被打破,也加速了金融风险在全球的传播,金融局部失衡蔓延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深,单个国家的金融危机可以迅速演化为地区性甚至是世界性的金融危机。

金融自由化

金融自由化 一、金融自由化的概念: 金融自由化也称“金融深化”,是“金融抑制”的对称。金融自由化理论主张改革金融制度,改革政府对金融的过度干预,放松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限制,增强国内的筹资功能以改变对外资的过度依赖,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管制使之市场化,从而使利率能反映资金供求,汇率能反映外汇供求,促进国内储蓄率的提高,最终达到抑制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 二、金融自由化的表现: 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价格自由化。即取消利率、汇率的限制,同时放宽本国资本和金融机构进入外国市场的限制。让金融商品的价格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2)、业务自由化。即允许各类金融机构交叉业务,公平竞争。 (3)、市场自由化。即放松各类金融机构进入金融市场的限制,完善金融市场的融资工 具和技术。 (4)、资本流动自由化。即放宽外国资本、外国金融机构进入本国市场的限制。 三、产生金融自由化的原因: “金融自由化”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R.J.Mckinnon)和爱德华·肖(E.S.Show)在70年代,针对当时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金融市场不完全、资本市场严重扭曲和患有政府对金融的“干预综合症”,影响经济发展的状况首次提出的。他们严密地论证了金融深化与储蓄、就业与经济增长的正向关系,深刻地指出“金融压抑”(financial repression)的危害,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欠发达是因为存在着金融压抑现象,因此主张发展中国家以金融自由化的方式实现金融深化(finacial deepening),促进经济增长。金融自由化就是针对金融抑制这种现象,减少政府干预,确立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 四、金融自由化的影响: (1)、积极影响: 第一,金融自由化无疑增强了金融市场的竞争性,提高了世界金融市场的效率,促进了世界银行业的发展。金融自由化对所有的金融市场参与者,无论是借款者还是贷款人,都既形成了压力也提供了机会,使他们有可能,也有必要降低成本或提高收益。 第二,人们普遍认为在金融自由化的条件下,金融信息更具公开性,能够更为准确,更为迅速地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亦即资金的稀缺程度,形成更为有效的价格信号体系。尤为重要的是,金融自由化减少了产品间、银行间的资金流动障碍,从而使资源配置更为接近最优化。 第三,金融自由化为金融企业提供了更多的盈利机会。一方面,金融自由化极大地推动了金融资本的形成,为金融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另一方面,分业管理制度的逐步解除为金融企业(尤其是商业银行)提供了更灵活的经营手段。 第四,金融自由化,尤其是分业管理制度的逐步解除,为商业银行在盈利性与安全性之间的平衡选择提供了条件和手段。分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原本着眼于商业银行的安全性,然而在传统的分业管理制度下,由于商业银行一方面囿于经营手段的匮乏,另一方面却面对国内外同业的竞争,安全性并未真正得到保障,银行破产倒闭现象依旧层出不穷。在分业管理制度逐步解除之后,商业银行的经营手段大量增加,从而有可能将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与低风险低收益的产品合理地搭配起来,使商业银行从原有的两难局面中解脱出来。 第五,金融自由化推动了世界性的金融一体化,随着各国日益敞开本国金融市场的大门,资本流动的速度不断加快。如果不考虑时区划分,世界性金融市场应当说已经初具雏形。资本流动的自由化使资源配置能够在世界范围得到改善。

美国金融自由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金融自由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金融的本质是融通资金,美国的金融改革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对内,通过完善资金融通市场、规范资金融通主体行为来提升金融效率,促进金融为实体服务;对外,掌握全球货币发行权,通过货币工具提升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影响力。尽管美国金融改革经历时期长,其间也产生过多次对金融机构的冲击,甚至出现金融危机,但总体上来看,自由化改革的推进提升了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效率,既正面作用经济增长,也利好金融机构发展。在本文中,我们希望借鉴美国金融自由化的经验、金融市场变迁的历史和金融机构的分化经验,得到推进中国金融改革的些许启示,探究中国金融市场可能的变迁路径。 美国金融自由化历程回顾 总结美国20世纪初以来的金融自由化历程,有如下特点: 制度设计贯彻市场化原则。美国稳步推进利率制度、汇率制度、市场运行机制等市场化进程,最终实现了利率市场化、美元国际化和金融自由化。>>更多最新相关资讯请点击合时代进行浏览… 金融功能体现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原则。美国致力于提高金融作为资金融通中介的效率,体现金融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比如通过降低业务范围限制来顺畅企业融资行为,再比如通过美元国际化来实现美国作为全球货币发行国的经济利益。 注重培育金融市场和壮大金融机构。美国具有全球最大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金融业成为美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在改革路径上稳中求进。尽管美国的自由化改革不可避免地会冲击金融体系,甚至产生过金融机构大量倒闭的浪潮,但稳中求进的改革路径最终被认为是成功的金融自由化案例。 美国经历近百年的渐进式金融改革,始终以改革带来的最大经济利益为目标和原则,最终形成了利率市场化、浮动汇率制、美元国际化和资本流出入基本无限制的金融体系,金融发挥了高效的资源配置功能;同时金融业也成为美国经济支柱行业,金融保险业占GDP比重由1947年的2.4%提升至2011年的8.3%。 启示一:金融监管及货币政策——伞形监管,货币政策传导以利率为核心 监管体系:伞形结构,注重立法 在经历了制度改革、市场变迁、机构更替过程后,美国最终选择的是以美联储为核心的“双线多头”伞形金融监管结构,具体结构如下: 双线多头监管。“双线”是指监管包括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两条主线;“多头”是指有多个履行金融监管

金融全球化的弊端

金融全球化的弊端 姓名翁雪娥 学号09095007 班级0919

2011年9月1日 金融全球化弊端之个人见解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进程,不仅给各国带来了经济腾飞的大好机会,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隐患。金融全球化也可以说是金融自由化和一体化,促进了资本的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同时也增加了全球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性。本文着重对金融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及对处于经济转型中的国家所带来的一些影响分析。 关键字:金融、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弊端、金融自由化、金融一体化、金融系统、金融监管 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

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 在21世纪之前各国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经济金融全球化,但是如果不融入经济全球化就很难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但是很显然,全球化也并非免费的午餐,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开始因全球化面临更多全新的挑战。 首先是国际金融市场更加动荡、金融监管压力更大和金融体系更为脆弱。因为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在加快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同时,也增强了国际资本间的流动性,这必然会加剧各种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增加国际经济活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同样,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又促进了金融创新,在提高国际金融市场效率的同时,也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折射出金融监管的巨大压力和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美国次货危机的爆发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其次是削弱了各国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由于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无法控制货币总量和利率等关键性指标,各国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能力受到了很大影响。一旦金融市场失控,各国央行自然会感到“力不从心”。欧债危机恰恰反映了这一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