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

目录

第一节金融全球化的演进

第二节金融全球化的表现

第三节金融全球化的影响

第四节金融全球化中的国际合作

重点问题

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与特征

金融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金融全球化的重要影响

金融全球化中的国际合作与协调。

第一节金融全球化的演进

一、金融全球化的概念

IMF::“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从广义上讲,全球化所产生的福利效应基本上同古典经济学所强调的专业化,以及通过贸易扩展市场所带来的效应相类似”。

金融全球化:世界各国(地区)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政策,在相互交往和协调的过程中相互渗透、扩张和融合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最终将使全球金融形成一个突破国别限制,拥有一致规则的统一体。

金融国际化包括外资银行在本地设立分支机构、放宽营业范围,本国银行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发展境外金融中心与外币拆放市场,以及资本项目的放开等。其中,反映金融国际化程度的关键是资本项目是否放开。由此可见,金融国际化是一个由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的宏观行为,行动主体主要是国家,是一种“各国走向一体化的趋势”。

金融一体化是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国际化发展的结果,也是金融全球化最重要的体现,主要是指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的相互贯通和全球性无国界金融市场的最终形成。

金融国际化和金融一体化所表述的概念,远没有金融全球化的含义那么宽广和彻底。

二、金融全球化的背景

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的发展

二战的结束释放了长期以来受到压抑的生产和消费欲

望,加上“马歇尔计划”对西欧国家战后重建的支持,弥补了战争物资需求量下降对经济的影响,为欧美国家

在战后20多年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空前巨大的动力,为

战后半个多世纪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奠定了基础。

全球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格局的转变,对国际贸易起

到了直接影响作用。①全球贸易增长远远超过全球生

产的增长,制造业产品成为全球贸易产品的主体。②

全球贸易显示出区域化趋势,各种形式的区域经济贸

易组织不断出现。③服务贸易超速增长。

新兴市场国家的大量出现,加剧了国际分工的日益深化,与此同时,世界各国的普遍工业化为大规模跨国投资创造了必要的产业基础,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年之后,全球直接投资增长开始超过全球生产和全球贸易的增长,显示出全球化趋势正在摆脱实体经济的约束,金融资本全球化开始渗入全球化浪潮的核心。外国直接投资比重的不断上升使资本输入国经济发展对外依存度愈来愈大,受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愈来愈明显。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私人部门,经济政策和计划的制定都不得不充分考虑外部变化的影响。

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科技进步影响

二战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继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电气化革命之后,经历了产业经济、科技经济,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全球通讯技术的发明使信息传递极为迅速,计算机系统已结成互联网,计算机使用效率大大提高,愈来愈多的人类知识财富可以被无障碍共

享,一个全新的网络虚拟社会正在形成,世界正在向全面数字化跃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金融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一系列高新技术的支持,使实证金融学逐渐成为目前国际上金融学术和应用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金融学、工程学等交叉学科知识构造出新型金融产品和金融技术,为日益多样化和全球化的金融市场提供不断翻新的交易产品。

三、金融全球化的动因

实体经济发展的要求

金融业在现代经济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但发展始终建立在实体经济稳步增长基础之上,是实体经济发展的结果和进一步增长的需要。二战后,全球经济经历了一个高速增长阶段,发达国家开始产业结构升级,国际分工体系出现重大转变,塑造了国际贸易格局,也塑造了全球金融格局。新的国际分工体系带来了两个直接结果,一是国际贸易规模急剧扩大,二是跨国公司迅速崛起,对服务业提出了国际化发展的要求。

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发达国家以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丰富的竞争经验占有绝对的优势,为了最大限度利用这种竞争优势,发达国家极力推动发展中国家消除投资壁垒,实行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将金融业变成进入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一个新的切入点,通过金融资本的大量输入来攫取高额回报。

金融自由化的推动

各国从不同方面努力实现金融活动的逐步自由化,主动拆除阻碍资金跨国流动的藩篱和障碍,使得各自独立运行的国内金融日益融合在全球金融化大潮之中。

在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主要是政府改变长期秉承的金融压抑政策,放松对金融资源分配的控制,积极采取措施促进金融深化和加速金融市场化发展。通过放松对金融业的管制,发展中国家吸引了大量国外资金流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开始逐步废除金融业发展的“禁区”,转而设立更符合市场运行的规

则,使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自主活力大大加强,活动范围迅速扩大。金融自由化为金融全球化提供了新的制度基础。在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环境下,研究金融问题必须立足金融全球化的统一大平台。

金融领域的结构性变化

国际货币体系的更替使国际金融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结构性变化,特别是金融创新活动提供了技术支持。国际金融市场外延不断扩展,除了外汇、货币、债券、股票和金融衍生品五大核心金融市场外,金融信息服务、国际金融租赁、国际资信评估等外围市场快速崛起。这些市场的快速发展并非原有业务的简单细分,而是金融技术发展和金融创新不断提高带来的跨越式发展,有助于消除金融全球化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障碍。国际金融市场与国内金融市场日益融合,日益活跃的金融创新活动使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之间的分水岭开始相互融合,这种相互融合使国际金融市场扩张得以建立在更为坚实的微观基础之上,也使国际金融市场开始向真正意义上的全球一体化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在地理上接近的国家之间,往往具有相似的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背景,容易形成相似或互补的产业结构,这些国家之间往往有较多的利益关系需要协调,较容易在一些重要的问题上达成妥协一致,表现出区域一体化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看似与全球化趋势相悖,是因为区域化的经济体之间有时会实行一些对内保护对外排斥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更大范围的经济融合。但事实上这种排斥只是暂时的,或是过渡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是辨证统一体,是其中一个不可避免的阶段。世界各国在资源禀赋、经济背景、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使它们不可能在一个过渡阶段下骤然实现一体化,这个过渡阶段的存在,只会使全球化的过程进行的更加稳健,所取得的成果更加巩固。

第二节金融全球化主要表现

一、金融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跨国发展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各国政府为增强本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先后不同程度的放松了对外国金融

机构在本国从事金融业务和设立分支机构的限制。

在金融机构国际化的同时,金融业务同步向国际化

发展,随着近年全球竞争的加剧和金融风险增加,

国际上许多大型金融机构都主动把扩大规模、扩展

业务、提高效益和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作为发展

新战略,突出的表现为跨国金融机构海外资产的迅

速扩展,促进了各国金融业务和机构的跨国发展。

资本的大规模跨国流动

目前,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取消了对资本交易支付的限制,为国际资本自由流动创造了有利条件。知识经济迅速崛起、国际分工日益细化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促使世界各国加大了对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投资力度,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要求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要对本国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作出相应调整,更加推动了资本在产业上进行大规模跨国界转移流动。

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发展

衍生金融产品的迅速发展是金融创新成果的最直接

体现,是金融全球化的主要表现之一。在金融全球

化过程中,衍生金融品交易规模从几可忽略,迅速

发展到占据国际金融市场交易的最主要份额,表现

出了惊人的扩张性。2006年底,全球衍生市场未

清偿总额为415.18万亿美元,是全球GDP的10倍。

其中利率远期、利率互换和利率期权为291.99万亿

美元;外汇的远期、互换和期权为40.18万亿美

元;还有与股权联系、商品以及信用合约交易。

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

先进的通讯和网络技术大大简化了国际间资金划拨和结算程序,使全球范围内的资金调拨瞬间完成。在地理上相互分离的金融市场被网络紧紧联在一起,国际金融市场在时空上保持着高度的连续性,称之为无缝市场。目前,在美国、欧洲和亚洲三大时区的金融中心,相同类型的金融市场,其运作方式、交易品种与手段基本趋于标准化,国际外汇市场可以进行全球不间断交易,国际股票市场和国际衍生金融品市场也接近这样的水平。在这个一体化的金融市场上,参与者既可以利用多种货币发行多种证券,在全球各地区金融市场进行全天交易,也可以用不同货币投资于全球各种证券,实现金融资产组合的国际化。这种便利是金融市场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进步,但另一方面,也增大了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和金融危机的传染性。

二、金融全球化的本质特征

金融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

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复杂的金融市场和中介机构网络,使资金的跨国流动和投资活动变得方便快捷,为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了条件,同时,现代科技与金融业的有效结合大大促进了货物贸易的发展。现代金融业的另一大功能是资金聚合作用,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残酷的竞争时有淘汰出局者,需要新的参与者不断补充。但是,经济规模的膨胀使最小规模的创业行为,也超出了大多数个体独立的经济承受能力,同

样,许多投资活动也要求有相当的资金实力才能实

现,如果没有金融体系将分散的资金聚合到一起,使小规模的资金最终能够支撑起大规模的经济活动,整个经济系统将无法正常运转。

国别货币向区域一体化发展

1999年欧元的正式诞生,标志着欧洲货币一体化的阶

段性成功,欧元大大方便了成员国在经济政策上基本

一致。区域货币一体化有不同的形式,欧元区的货币

一体化是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国家间,通过一系列多边

协议形成,美元化则发生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的

国家之间,形成更多的是一个强币对弱币的替代过程。

一国货币要发生美元化,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①

该国货币必须可自由兑换;②国内经济主体持有外国

货币;③国内经济主体持有的外国货币余额,可以随

着利率、汇率和通货膨胀率等重要经济变量而变化。

对当事国来说,美元化一方面有利于本国经济免受汇

率波动和通货膨胀冲击,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

另一方面为国外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传入本国提供了

一条渠道,加大了本国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可谓喜

忧参半。

金融规则的一体化和政策的趋同

为了适应经济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提高抗风险能力,世界各国在对国内金融体制进行改革的同时,加强了国际合作相互协调的力度。一些国际金融机构相继制定出一系列国际化的金融活动规则。

金融全球化导致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趋于采用更为开放更为自由化的金融政策,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就开始采取趋同的金融政策:①对国内金融体系放松政府管制,鼓励金融机构全能型混业经

营;②采取比较积极的货币政策,使各个层次的货币供给量稳定增长,金融资产规模不断扩张;③加速资本账户自由化,促进本国金融资本的输出;④采取浮动汇率制度,国际收支中的经常项目一般保持逆差,基本不予调整。

金融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是指金融业跨国发展,金融活动按全球同一规则运行,同质的金融资产价格趋于等同,巨额国际资本通过金融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运转,从而形成全球一体化的趋势。 金融全球化是指金融业跨国发展,金融活动按全球同一规则运行,同质的金融资产价格趋于等同,巨额国际资本通过金融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运转,从而形成全球一体化的趋势。 目录 编辑本段金融全球化 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在金融业务、金融政策等方面相互交往和协调、相互渗透和扩张、相互竞争和制约已发展到相当水平,进而使全球金融形成一个联系密切、不可分割的整体。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金融领域的跨国活动也在以汹涌澎湃之势迅猛发展。金融全球化不仅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成为最为敏感的一个环节。金融全球化促使资金在全世界范围内重新配置,一方面使欧美等国的金融中心得以蓬勃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获得了大量急需的经济发展启动资金。可以说,世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全球化的推动。 然而,金融全球化也有其另一面。从发达国家来看,1992年的西欧金融风暴迫使英国退出了欧洲货币体系。从发展中国家来看,1982年拉美债务危机,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对当地经济所造成的影响是全方位、多层面和深层次的,在全世界都引起了极大的震撼。 编辑本段影响 这一次又一次的金融危机促使人们不断反思,金融全球化究竟意味着什么?在这场全球化的较量中,孰喜?孰忧? 金融全球化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程度是很不相同的。在发达国家,资金的跨国流动也会带来风险,如上述的西欧金融风暴,还有1995年英国巴林银行的倒闭事件,但这些金融动荡的不利后果大多局限在某个金融领域。即便是1987年10月纽约股市的“黑色星期一”,美国经济的发展也没有因此受到严重挫伤。近年来西方金融市场充满活力,特别是纽约股市

浅谈经济全球化的利弊

浅谈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发展的利弊 摘要: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西方发达国家虽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但也面临着其带来的一系列新的社会经济问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发展利弊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世界各国都逐渐地被卷入全球经济大循环中。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技术、劳动力、自然资源和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按照更优方式的重新配置。强势国家因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市场而受益,弱势国家则可能丧失原来支配的资源和市场而被边缘化。【1】所以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有利的,它不仅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也给国际经济贸易理论创新带来了机遇;同时经济全球化也有一定问题,发展不平衡仍然存在。目前经济全球化引起世界更多国家的关注,下面是我对经济全球化的利弊的一些认识。 首先先以中国加入WTO后的变化为例。2002年中国加入WTO前进出口同比增幅仅7.5%,从2002年加入起中国外贸猛然提速。2002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21.8%,2003年增长37.1%,2004年1~10月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1.8%,预计全年外贸总额将突破1.1万亿美元大官,将超过日本成为仅词语美、德两国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国。2003年全球进出口商品贸易总额 为15.2万亿美元,其中美国为13%,德国为9%,中国不到6%,2004年中国将达7%左右。按照近3年的增长速度或稍低一点,在今后几年中,中国将在贸易总额上超过德国,在出口总额上超过美国,2010年后不久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这一预测是建立在中国 经济又很高的外贸依存度至上的,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将占GDP的70%,远远高出美国、日本、巴西、印度、俄罗斯等大国,日本对外贸易占GDP的最高年份之有36%。【2】再从电信市场来说,中国的电信企业重组,形成了新的电信竞争,老百姓也从中受益不少,五年前的电话初装费就是几千块,电话在家庭的普及率还不太高,现在一般农村家庭都可以装电话。移动电话的普及率在世界上也可以说是普及率较高的国家。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达到8.19亿户,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达到28.3%和33.9%;互联网上网 人数达1.23亿,其中宽带上网人数达到7700万。争取到2010年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0亿户,互联网用户达到2亿户。中国是世界上通信领域最大的市场,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服务最大的市场,并且逐渐超越美国,成为宽带用户最多的国家。【3】 由此可见,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全球化的根本动力,而且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包含中国在内的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然而我们都知道,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中国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中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也增多了中国需要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加剧了国际竞争,也增加了国际风险,并对国家主权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企业造成了严重冲击。【4】 毕竟经济全球化之后受到伤害的依然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就拿我们中国来说,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局长杨益在去年举行的第七届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上说,截至14年11月初,全球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了101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额超过116 亿美元,这是2002年以来,我国年度遭受贸易调查首次突破100起大关。除了显性的贸易保护外,发达国家开始利用技术、气候、碳关税等实施隐性贸易保护的意图也更加明显。【5】

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影响

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影响 【摘要】:技术的进步、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不断创新,形成了金融全球化的趋势。金融的全球化,带动了中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的同时,又对中国乃至世界各国的金融业产生负面影响,这不利于我国金融业的快速、稳步的发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金融全球化步伐是当务之急。本文在论述金融全球化的涵义与特点、分析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金融全球化对于中国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金融全球化的机遇,控制金融风险,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并根据这些归纳结果和中国金融发展的现状,分析了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影响并简要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字】:全球化;中国金融发展;正面效应;负面效应 金融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对我国金融乃至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与此同时国际金融监管体系并没有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而同步发展这就使国际金融的不稳定性日显突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危机频繁爆发使人们认识到全球金融一体化使金融监管面临着一系列的新挑战。 一、金融全球化的定义及特点 金融全球化是指金融主体所从事的金融活动超越国界,从局部地区性的传统业务活动发展为全球性的创新性的业务活动。其具体内容包括: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业务、金融资产和收益,以及金融政策与法律制度的全球化等方面。但对金融全球化的定义,国内外学术界不统一。其定义主要是从核心论、趋势论、过程论、一体化论等几种理论来表述。其实质反映了金融全球化是一种趋势和过程、是世界各国或地区金融活动趋于一体化。它具有广泛的内涵,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具体来说,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金融业跨国境发展而趋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是全球金融活动和风险发生机制日益紧密关联的一个客观历史过程。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展和深化的过程。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内在要求,同时又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将经济全球化推向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综观几十年国际金融发展的历史,金融全球化已成为其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它主要表现为这样几个特点: (一)发达国家及跨国金融机构是金融全球化的规则制定者和主要获益者 发达国家及跨国金融机构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是金融全球化的规则制定者和主要获益者。这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金融资本雄厚,金融体系成熟;调控手段完备,基础服务设施完善;以发达国家为基地的跨国金融机构规模庞大,金融创新层出不穷;与之对应,全球金融规则也主要来自发达国家,这些规则总体上有利于其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

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第9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金融资本全球化与国际金融【圣才出品】

第21章金融资本全球化与国际金融 一、概念题 1.金融资本全球化 答:金融资本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放松金融管制,开放金融市场,使资本在世界各国、各地区的金融市场自由流动,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的过程。金融资本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组成部分,是经济全球化中最核心、最敏感的领域。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内在地推动了金融资本全球化的形成和发展。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消除了金融交易在国际间进行的一系列技术障碍和限制,使各国金融市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越来越短,国际资本和国内资本的流动几乎没有限制,为金融资本全球化提供了物质基础。金融资本全球化具体表现为:金融活动“游戏规则”的全球一致化;市场参与者的全球一体化;金融工具的全球化;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交易币种多样化;全球利率的趋同化。 2.金融工具 答:金融工具又称金融产品,传统的金融工具是指货币、利率、外汇、股票、债券等。金融衍生工具或金融衍生产品,是指以传统金融工具为基础所衍生出来的作为买卖对象的金融产品,包括货币衍生品(如货币期货、货币期权、远期外汇合约等)、利率衍生品(如利率期货、利率期权、远期利率协议等)、股权式衍生品(如股票期货、股票期权、股票指数期货、股票指数期权等)。金融交易的工具,从原生产品到它的衍生品,都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金融交易工具。 3.金融自由化 答:金融自由化是指货币金融管理当局通过金融改革,放松或解除金融市场的各种行政

管制措施,从而为金融市场交易提供一个更为宽松自由的管理环境。从国内来看,金融自由化可划分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以解除金融管制为特征的制度性创新和发展中国家的以消除金融抑制为特征的金融改革。从内容上看,金融自由化可划分为对内金融自由化与对外金融自由化,前者包括废除对利率、汇率及信贷资源配置的管制和对金融机构业务经营范围的限制,后者包括消除对国际间资本自由流动和外汇自由兑换的限制。金融自由化的核心思想是尽量发挥市场在配置金融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减少政府干预,提高金融效率。金融自由化的内容包括:利率自由化;业务经营自由化;市场准入自由化;资本流动自由化。 4.金融创新 答:金融创新是指金融业各种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或者是指金融机构和金融管理当局对金融机构设置、金融业务产品、金融工具及制度安排所进行的金融业创造性变革和开发活动。金融创新的主体是金融机构和金融管理当局,它们是所有金融创新活动的策划者、发动者。金融创新的目的不外乎两个方面:从微观金融机构看,是为了盈利,无论是逃避管制的创新、转嫁风险的创新,还是创造信用的创新,都离不开这个最终目的;从金融管理当局看,是为了提高整个金融业的宏观效益,通过金融监管制度的创新,既促进金融机构效率的提高,又确保稳定的金融运行秩序。金融创新的本质是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金融创新的表现形式是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融工具的创新以及金融制度的创新,它们都是金融要素重新组合的结果。金融创新始于20世纪70年代,它是与金融自由化同时进行的,是金融自由化的客观要求。金融创新的内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是指包括金融工具、金融市场、金融制度在内的整个金融体系的创新;狭义上仅指金融工具的创新。 5.国际金融市场 答:国际金融市场是指从事各种国际金融业务的场所渠道和领域,也就是由国际间资金

浅论经济金融全球化所带来的影响(一)

浅论经济金融全球化所带来的影响(一) 摘要:经济全球化不仅是市场规模的量的扩大和积累,更是各国经济的质的变化。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求、也必然带来金融全球化。仅仅从全球金融市场联为一体的角度,或者从国内金融机构走向国际、按国际惯例开展业务的角度来认识金融全球化是不全面的,金融全球化至少应包括货币的国际化、资本的国际化和各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国际化。经济、金融全球化是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但其间又充满着激烈的矛盾和斗争。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尤其是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 金融全球化是金融自由化和放宽金融管制的必然结果。它由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所主导,由跨国金融机构担任运行主角,其发展建立在金融各类市场融合的基础上,并紧密依托于多种科技化的创新。今后国际的金融体系将进一步自由化,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快,跨国金融机构业务综合化、网络化,金融业的竞争更趋激烈,威胁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的阴影依然在全球徘徊。 20世纪最后10年国内外理论界和决策者谈论得最多的话题之一是经济、金融全球化,诸如经济、金融全球化发生的原因,对各国和整个世界经济、金融带来的影响、机遇和挑战,以及面对这一形势各国和各微观经济主体应采取的对策,等等。在此基础上,人们又进一步预计在新世纪或新千年各国经济、金融必将进一步融合,甚至一体化。以上这些无疑是正确的;然而,我们认为,对经济、金融全球化还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 在分析经济金融全球化本质的基础上,对全球化与民族化、全球化与自主化、全球化与跨国公司、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和国际惯例、全球化与贫困化、全球化与第三世界等问题进行了多方面分析、揭露和论证,指出西方掩盖全球化本质的主流理论在国内泛滥,我们既要积极参与利用资本主义全球化,为我所用,发展民族经济,壮大自己;又要必须坚持民族化、自主化(国产化),这应该成为经济金融工作的指导思想,我国金融机构首要任务必须要扶持技术、品牌国产化,以赢得在全球化中取胜。 不少学者只宣传经济金融全球化、一体化、国际化等等,说全球化是一个自然的、不可逆转的历史过程,而忽视在全球化的同时,还存在民族化的另一种基本趋势。不能否认,推动当代世界经济快速发展是同资本主义发展到“全球化”最新阶段的巨大作用的结果。但与此同时,不能忽视世界是有众多的有主权的民族国家组成,资本所追求的全球性垄断与民族国家的主权之间,是相互尖锐对立的,它们所决定的“全球化”趋势与“民族化”趋势,是世界经济这一矛盾运动的两个方面,全球化趋势越强,民族化问题也随之越突出。因此,我们在重视研究、适应和利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同时,也必须要重视研究各国民族国家主权、民族经济金融的发展和经济金融的安全。我国是一个寻求经济金融现代化的发展中大国,我国参与经济金融全球化的目的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繁荣与富强,这是第一位的。因为,其一是任何一个大国都不会放弃对资源的控制,听任外国资本对本国资源的任意配组和利用。波兰的国有银行已被外国资本所控制,外国资本家将波兰银行筹集的资金调往国外,使波兰的企业得不到信贷扶持,这是一个令人清醒的前车之鉴。其二是在世界现实生活中,最大的福利单位仍然是民族国家,而不是全球,因为世界尚未大同。在参与世界经济金融竞争中,如果本国银行不重点扶持提高本国民族经济的竞争力,这是舍本逐末,颠倒了主次,最终会导致民族经济被淘汰出局,就不可避免地使本国人民的福利受到根本性的损害。西方发达国家大肆宣扬全

浅谈经济全球化对经济的影响

浅谈经济全球化对经济的 影响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浅谈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浅谈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摘要】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带来机遇。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又给我国经济带来挑战。如今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发挥优势,规避风险,应对挑战,当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策略比较优势 经济全球化不仅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也给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波动和政治不稳定。近年来,墨西哥、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的金融危机及其政治动荡,就是有力的佐证。其代价之惨痛、教训之深刻,足当引以为鉴。经济全球化已经叩开中国的大门,在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之同时,也对我国社会政治稳定产生了威胁和影响。我们必须正视挑战,探索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社会政治稳定与发展的规律和对策。 一、经济全球化对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影响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和世界交往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作为一种客观的自然历史进程,不断地表现出日益“超越民族国家”的特性。但在实践中资本主义主导了经济全球化,试图按照其面目改造整个世界,使之完全走向“全球资本主义化”。这种双重性质决定了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同时具有推动与阻碍的双重影响。它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冲击,实质上就是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挑战。其格局总起来看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是挑战大于机遇。这不仅体现在它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挑战上,更集中地体现在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稳定与发展的挑战上。 首先,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挑战,直接地影响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其次,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形成了根本性的威胁。第三,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提出了挑战。总之,经济全球化已经把中国和世界联系成为

金融全球化与中国金融的应对策略(1)

金融全球化与中国金融的应对策略 在人类进入新千年之际,金融全球化的浪潮正席卷世界,形成引人注目的经济景观和潮流。作为一种趋势,金融全球化一方面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活力,另一方面,也对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形成严峻的挑战。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经济大国,金融业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此时,我们该如何进行金融体制的塑造,最大限度地利用金融全球化的机遇,并将金融风险控制到最小,是一个非常紧迫的现实问题。 一、金融全球化及其二元效应分析 (一)金融全球化的特点。 金融全球化是指金融主体所从事的金融活动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展和深化的过程。它主要表现为这样几个特点:第一,发达国家及跨国金融机构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主导地位。这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金融资本雄厚,金融体系成熟;调控手段完备,基础服务设施完善;以发达国家为基地的跨国金融机构规模庞大,金融创新层出不穷;与之对应,全球金融规则也主要来自发达国家,这些规则总体上有利于其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利益最大化。第二,信息技术的

发展,为金融全球化提供了技术通道。当代发达的电子计算机技术为全球性金融活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电子货币的普及,网络银行和网上交易将突破国界在全球铺开,全球金融市场越来越被连接成为一个整体,金融市场的同质性进一步提高。第三,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适应新技术条件下竞争的需要,同时亦为规避限制性法规和风险,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在发达国家率先出现金融创新活动。这既包括制度的创新,又包括工具的创新,例如信用制度的创新、股权衍生工具的创新等等。在金融创新的推动下,一方面融资证券化趋势大大加强,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新的金融风险和不确定性。第四,金融资本规模不断扩大,短期游资与长期资本并存。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随着参与全球化的金融主体越来越多,全球金融资本不断扩大。在这其中,既有长期投资的资本,也有短期投机的资本。目前,在全球市场中出入的国际投机资本大约有7.2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每年GDP总和的20%。应该说,长期资本的投入有利于一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而短期游资的逐利和投机,则易引发一国的金融动荡。 (二)金融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产生的二元效应。 金融全球化在对各国经济和金融的影响中,同时具有正负两种效应。出于研究的需要,在这里我们着重分析它对发展中国家的双重影响。对发展中国家而言,金融全球化的正效应体现为:第一,金融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从国际市场引入外资。发展中国家由于自身发展比较落后,普遍面临着资金短缺的矛盾。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拓展,

金融全球化的影响

浅谈金融全球化的影响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进程,不仅给各国带来了经济腾飞的大好机会,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隐患。金融全球化也可以说是金融自由化和一体化,促进了资本的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同时也增加了全球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性。金融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要合理利用,面对金融全球化趋势,我们国家应该认真研究,未雨绸缪,加快改革发展,趋利避害,迎接挑战。 关键词:金融全球化积极影响负面影响 正文:

金融全球化是指金融业跨国发展,金融活动按全球同一规则运行,同质的金融资产价格趋于等同,巨额国际资本通过金融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运转,从而形成全球一体化的趋势。 现代经济飞速发展,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金融领域的跨国活动也在以汹涌澎湃之势迅猛发展。金融全球化不仅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成为最为敏感的一个环节。金融全球化促使资金在全世界范围内重新配置,一方面使欧美等国的金融中心得以蓬勃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获得了大量急需的经济发展启动资金。可以说,世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全球化的推动。 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与国际经济交往的日益密切是分不开的。这种趋势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产生这一趋势的原因主要有金融管制放松所带来的影响;现代电子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创新的影响;投资主体的变化等等。 众所周知,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金融全球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对世界各国利弊兼而有之,风险与机遇始终相伴。 金融全球化它具有积极的影响。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内在要求,同时又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将经济全球化推向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综观几十年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金融全球化从整体上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的发展,带来了众多的利益。 首先金融全球化促进资金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效配置。资金是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组成部分,它的不断发展以及资本跨国界流动的增加,使有限的资金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更合理的分配,在世界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起到了及时调剂资金余缺的作用。金融全球化促进资金在全世界范围内重新配置,一方面使欧美等国的金融中心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获得了大量急需的经济发展启动资金,带动了地区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增长。历史已经证明,国际资本流动带来的要素转移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金融全球化还促进了国际投资和贸易的迅速发展。金融全球化消除了国际资本流动的障碍,并且极大地压缩了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时空限制,使国际资本流动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瞬间完成,资金的迅速、方便调拨,资金交易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为投融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金融安全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金融安全 [摘要] 经济全球化正以不可遏制的趋势逐步推进,并 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构成如下威胁:(1)削弱一国经济主权,冲击国家金融监管的调控权力;(2)贸易条件日益恶化,国际支付能力下降,引发债务危机;(3)国际金融市场自由而开放,金融投机便捷而频繁。针对以上威胁,确保我国金融安全的措施建议如下:(1)迅速增强风险意识;(2)进一步加强中央银行的调控监管,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3)理顺政府与企业、银行的关系;(4)加强对外债的统一管理;(5)加强金融立法;(6)加快经济发展,不断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效益和素质。 经济全球化正以不可遏制的趋势逐步推进。1992年意大 利里拉和英国英镑受到冲击,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5年英国巴林银行投机失手造成银行倒闭,以及1997年开始的东南亚金融危机,都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之后发生的。这充分说明,在以金融资本国际化为突出特征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中,金融风险比过去任何历史时期都加大加重了,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存在着金融风险,只不过是发展中国家的风险更为

严重一点罢了。我国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能够免受波及,并不 表明我国金融行业就是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一叶稳如泰山的安全 之舟。据有关人士分析,我国之所以能避开金融危机的灾难,其 中有两个原因不可忽视,一是金融体系尚未完全开放,保护了不 甚健全的金融监管体系;二是银行拥有大量储蓄资金,抵销了银 行体制存在的严重问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然而,我国在经济 全球化浪潮中会不断走向开放,金融体系迟早会完全开放,这也 会导致居民投资观念发生根本性变化,投资选择自由度逐步加 大,因而直接影响我国银行体系运行。可见,在经济全球化趋势 日益加强的今天,如何建立和健全防范国际金融风险的机制,不 断提高抵御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已经成 为世界各国,尤其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亟须研究和解决的 课题。 一、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及其对金融安全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因素,在19世纪中晚期就已出现,当时经 济、贸易、投资甚至人员的跨国、跨地区活动就相当频繁。不过,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尔后的经济大萧条的出现,刚 刚兴起的经济全球化被迫中断。二战后,经济全球化重新发展, 特别是70年代初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带来了全球资本市场的新 生,从而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广泛而迅速的发展。 正在进行中的经济全球化已呈现出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

我对金融全球化的个人看法

个人对金融全球化的浅析 首先,我们在课上通过老师先是了解了金融全球化的具体表现,分别是: 1.金融机构的全球化。 2.资本流动的全球化。 3.金融市场的全球化。 4.金融监管的全球化。 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到了金融全球化的背景,发达国家在70年代初遭到了二次能源危机冲击,战后“黄金30年”结束,发达国家进入了“滞胀”阶段,重点是生产过剩,特别是制造业生产过剩,劳动生产率下降,资本利润率下降,资本贬值。可以说,金融全球化是由于资本的过剩积累促进而来的,成为了推动金融全球化的主要动力。 再者我想总结下促成金融全球化的条件,第一我认为是发达国家以及跨国金融机构处于其主导地位。具体变现在发达国家的金融资本雄厚,金融结构更加完善,而且跨国金融机构是以发达国家为基础的,为发达国家的金融全球化提供了更大的动力。第二,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金融全球化注入了强大力量。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网上银行等等的日趋成熟,使得资本在全球金

融市场上全面铺开。第三就是金融创新,例如,金融工具的创新,金融衍生品的创新,信用制度的创新。 众所周知的是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占有着金融全球化的主导地位,发达国家是金融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但是也不能说金融全球化对我国是只弊无利的事情,对发展中国家也是具有双重影响。 首先,通过金融全球化,我国可以吸收来自国际的资金。由于流入更多的资金,弥补了我国的资金缺口,加快了工业化进程,为我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以及人力资源。其次,金融全球化为我国带来了更多的金融运作经验,加步提高了我国的金融效率。但是,与此同时,也对我国有很多负面影响。我国的金融行业起步晚,相比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距离,所以带来了很多的机遇和挑战,且我国的金融创新缺乏,在各领域发展不均衡。中国金融业的监管存在突出问题。 李金德 201341161 金融学院

金融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内在要求,同时又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将经济全球化推向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综观几十年国际金融发展的历史,金融全球化已成为其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金融全球化从整体上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的发展,带来了众多的利益。金融全球化之所以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名词,备受各界人士广泛关注,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现代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传导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与其相伴的蔓延效应使金融危机迅速扩散,产生巨大的波及和放大效应,国际金融动荡已成为一种常态。金融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对世界各国利弊兼而有之,机遇与风险相伴。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将全面融入金融全球化的进程之中。深入认识金融全球化、把握金融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应对金融全球化的新挑战,已经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金融全球化的含义与主要表现形式 (一)金融全球化的含义 “金融全球化”是近二十年来人们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名词,也是整个世界日益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究竟什么是金融全球化?迄今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尚无统一的定义。归纳起来,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看法主要有: 1.核心论 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求、也必然带来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认为正如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一样,金融全球化也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但金融全球化又有其自身规律和丰富内容。从金融本身的发展规律来看,推动金融全球化的主要动因是西方国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自由化、信息技术、融资证券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组成部分,但它同时又是相对独立于并在很大程度上背离实质经济的全球运动。与实质经济无关的国际资本流动大多属于投机性资本流动,它们不仅无助于反而有悖于实质交易和投资的运动,并往往成为实质经济的不稳定和破坏性因素。[2] 2.趋势论 金融全球化是一种趋势,是指因全球范围内金融管制放松和金融业开放加速而使国别资本得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的趋势;是资金或资本或金融服务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大量和自由流动,最终形成全球统一金融市场、统一货币体系的趋势。金融全球化是金融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和金融一体化紧密相关的,金融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和金融一体化从不同侧面推动了金融全球化。金融自由化是指一国国内金融管制的解除,包括利率自由化、银行自由化、金融市场自由化等;金融国际化包括各国银行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发展境外金融中心与外币拆放市场、资本项目的放开等等,反映其程度的关键是资本项目是否放开;金融一体化是指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相互贯通,并以国际金融中心为依托,通过信

金融全球化的三大特征

金融全球化的三大特征 如今的跨国金融活动,是在相同的“游戏规则”下,采用相同的金融工具,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投资者和筹资者的过程。 如果说在过去,跨越国境的金融活动通常与各国的国内金融市场相对割裂开来,采取一种相对独立于各国金融体系的形式来进行,并同时受到本国管理法规和国际惯例两套并不完全一致的规则制约的话,那么,如今的跨国金融活动,则是在相同的“游戏规则”下,采用相同的金融工具,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投资者和筹资者的过程。“国际金融”和“国内金融”界限日益模糊的结果,金融便全球化了。 迄今为止,金融全球化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以下3个主要特征。 1.“无国籍”资本由兴而衰 欧洲美元的产生,使得资金的跨国流动真正全球化了。它从根本上破除了国际金融中心必须依附经济贸易中心和取资于国内资本供应的传统范式,从而引发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分散化进程,并导致“离岸金融中心”的产生。在这个世界的任何地方,只要它政治安定、管制较松、赋税较轻、风景优美、生活舒适,并拥有一定数量的合格金融从业人员,都可望成为离岸金融中心。据估计,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世界货币存量的50%通过离岸市场周转,世界私人财富约有1/5集中于离岸市场,1/5多的银行资产投资于离岸金融市场。 离岸金融市场是资本追求金融自由化的产物,因此,它以全球大多数国家(尤其是主要工业化国家)实施严格金融管制为前提。当各个国家纷纷放弃国内金融管制,从而使在岸金融市场与离岸金融市场的运作法则和经营条件逐渐接近或趋于一致时,离岸金融市场的作用就会逐渐消失或者大大降低,离岸和在岸的区别也逐渐拉平,离岸业务也就有可能回归为在岸业务。最重要的是,上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主要工业化国家对于存款准备金的要求普遍大大降低,从而使得刺激离岸金融发展的一大主要因素消失。与此同时,主要工业化国家通过财政改革大大降低了公司所得税率,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的50%左右下降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30%左右。其他如管理制度、优惠政策和法律环境等等原先导致资本向离岸中心流动的经济制度因素,也因金融自由化进程的深入而逐渐消失。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市场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使得那些拥有高度流动性、高效率的清算系统及大批熟练的金融从业人员的大的金融中心等产生了新的规模经济效益。这种规模经济的“重新发现”,大大降低了各国金融机构从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向离岸金融中心转移的可能性。

有关全球化的一些思考

有关全球化的一些思考 博士1班魏海涛13820232 一、全球化现象 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日益凸现的新现象,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 全球化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讲,从物质形态看,全球化是指货物与资本的越境流动,经历了跨国化、局部的国际化以及全球化这几个发展阶段。货物与资本的跨国流动是全球化的最初形态。在此过程中,出现了相应的地区性、国际性的经济管理组织与经济实体,以及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精神力量的跨国交流、碰撞、冲突与融合。 总的来看,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全球化”可概括为科技、经济、政治、法治、管理、组织、文化、思想观念、人际交往、国际关系十个方面的全球化。 什么是全球化? 全球化是个进程,指的是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流动冲破区域和国界的束缚,影响到地球上每个角落的生活。全球化还包括人员的跨国界流动。人的流动是物质和精神流动最高程度的综合。 抛开技术进步因素,全球化是资本的全球化,亦是关于资本之“主义”的全球化,即利润至上观的全球化——马克思在150年前就讨论了全球化的这个本质。除了战争时期,资本在全球范围里疯狂地追逐利润,每天24小时,从不疲倦。所以,到目前为止的全球化体现为市场经济体系在全世界的扩张。其他一切方面的全球化,包括国际化的共产主义运动,都从资本全球化衍生而来。若世界市场的扩张是必然的,全球化也是必然的。既然全球化影响到地球上每个角落的生活,人们当然希望拥有自己鲜明的立场。全球化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不同的事情在不同的空间和不同的时间里能产生不同的结果。这四类变量无限多。既然人们无法预知所有的变量,只好依赖意识形态决定自己的立场。 我们正在经历空前的全球化? “日不落”帝国时代的全球化比美利坚时代逊色吗?如果麦当劳、肯德基能体现全球化,中餐馆可是在上上个世纪就在世界各地登陆了,如今其普及程度远非美国快餐能比。我怀疑,今天的全球化被迅速膨胀的“新闻界”给夸张了。 眼下的全球化主要是通讯技术的飞速进步引起的,交通技术并没有飞跃的进步。自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以轮船、铁路、汽车和飞机为代表的交通技术出现了质的飞跃,人员和物资的国际交流呈几何级数增长。那个时候移民是容易的,入境管理并不严格,护照也可有可无。美洲就是在那个时代开始住满移民,中国人就是从那时开始改穿西式服装,改用西式笔墨,扛洋枪、住洋房、用洋火、使洋钉,以及下南洋、闯西洋、赴东洋。 即便是资本流动,旧时代恐怕也未必差得远。100年前就有很多中国人在外国人开办的银行里存钱、取钱、借钱。那时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资本输出被列宁看成传统帝国主义的主要特征之一。据说,今天的全球化体现为惊人规模的“金融资本”流动。每天全世界有1万多亿美元在世界金融市场上进行赌博投机,每年全球“热钱”高达400万亿美元。可那又能说明什么呢?当今的国际贸易量才8万亿美元。国际金融赌博能影响地球每个角落的生活?资本是经济的三要素之一,其根本意义在于促进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结合的效率。可是,用于国际赌博的“资本”促进多少效率呢?全球化的脊梁是工业和商业资本,不是“赌博资本”。 电力的使用,广播的兴起,电话的出现,新闻出版的普及,乃至后来的电视时代,上述任何一种通讯技术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金融安全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金融安全 [摘要] 经济全球化正以不可遏制的趋势逐步推进,并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构成如下威胁:(1)削弱一国经济主权,冲击国家金融监管的调控权力;(2)贸易条件日益恶化,国际支付能力下降,引发债务危机;(3)国际金融市场自由而开放,金融投机便捷而频繁。针对以上威胁,确保我国金融安全的措施建议如下:(1)迅速增强风险意识;(2)进一步加强中央银行的调控监管,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3)理顺政府与企业、银行的关系;(4)加强对外债的统一管理;(5)加强金融立法;(6)加快经济发展,不断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效益和素质。 经济全球化正以不可遏制的趋势逐步推进。1992年意大利里拉和英国英镑受到冲击,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5年英国巴林银行投机失手造成银行倒闭,以及1997年开始的东南亚金融危机,都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之后发生的。这充分说明,在以金融资本国际化为突出特征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中,金融风险比过去任何历史时期都加大加重了,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存在着金融风险,只不过是发展中国家的风险更为严重一点罢了。我国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能够免受波及,并不表明我国金融行业就是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一叶稳如泰山的安全之舟。据有关人士分析,我国之所以能避开金融危机的灾难,其中有两个原因不可忽视,一是金融体系尚未完全开放,保护了不甚健全的金融监管体系;二是银行拥有

大量储蓄资金,抵销了银行体制存在的严重问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然而,我国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会不断走向开放,金融体系迟早会完全开放,这也会导致居民投资观念发生根本性变化,投资选择自由度逐步加大,因而直接影响我国银行体系运行。可见,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的今天,如何建立和健全防范国际金融风险的机制,不断提高抵御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亟须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一、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及其对金融安全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因素,在19世纪中晚期就已出现,当时经济、贸易、投资甚至人员的跨国、跨地区活动就相当频繁。不过,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尔后的“经济大萧条”的出现,刚刚兴起的经济全球化被迫中断。二战后,经济全球化重新发展,特别是70年代初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带来了全球资本市场的新生,从而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广泛而迅速的发展。 正在进行中的经济全球化已呈现出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 第一、世界贸易重新展现自由化的新趋势。如果说过去贸易自由化主要是通过交易国双边协定来实现的话,那么,今天贸易自由化则是通过世界贸易组织等多边机构来进行的。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特别是信息科学技术促使全球范围内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网络的逐步形成,世界各国的国内市场被逐步联结成为统一的世界市场。加上被少数西方发达国家所控制的国际性组织,

金融全球化的作用与影响

讨论:如何全面与客观的认识金融全球化的作用与影响? 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在金融领域的表现,也具有“双刃剑”作用,能够产生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效应。 第一、金融全球化的积极作用。(1)通过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在全球化金融活动中,国际范围内有形资本形成的增加、人力资源的开发、技术知识的转移、生产能力的利用、市场的开拓和对外贸易的扩大,有力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同时,金融全球化强化了金融资本的流动性,推动了国际投资的发展,国际投资活动遍布全球。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大规模流动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全方位的促进作用。首先,单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再受制于国内储蓄和资金积累的限制,特别是国际直接投资所带来的技术扩散效应、示范效应和学习效应等功能极大地促进了东道国经济的发展。其次,金融全球化使各国资金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调剂余缺,从而可以实现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的优化配置,提高了配置和利用效率,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2)促进全球金融业自身效率的提高。首先,促进金融机构降低交易费用。金融全球化促进了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从而降低了流通费用。其次,提高金融资本的配置和运行效率。金融全球化使融资者可以在世界范围内选择成本最低的资本,投资者则选择利润最丰厚的项目,从而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最佳投资组合。第三,增强了金融机构的竞争能力和金融发展能力,金融机构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经营业务并开展竞争,金融创新的成果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普及推广,有利于提高全球金融业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推动各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完善和金融结构的合理调整。(3)加强了金融监管领域的国际协调与合作。金融全球化使各国经济利益息息相关,各国都认识到合作产生双赢;资本的自由流动、汇率和利率的市场化对世界各国金融管理体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势必将促进世界各国在金融监管领域的深入合作。未来的全球金融管理体制将在多边和双边机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第二、金融全球化的消极作用。(1)金融风险的增加。首先是金融机构的全球化使得经营风险大为增加。在当代各国和国际复杂动荡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环境下,跨国经营的金融机构置身于一个高风险的经营环境中,要承担来自于外部环境动荡造成的经营风险。同时内部经营管理的难度和风险都在加大,任何一个国外分支机构出问题,都会累及母行和其他分支机构。其次是在金融业务的全球化进程中,加大了原有的利率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经营风险。金融业务全球化还会形成新的国际电子风险和连带风险。第三,在金融市场全球化进程中,原有的市场风险随着市场的扩大而增加,特别是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金融市场上的风险随市场的全球化扩展而增强。(2)削弱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一国经济金融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国家制定的经济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在执行中出现有效性降低的情况。例如,当一国国内为抑制通货膨胀而采取紧缩货币政策,国内利率提高时,国内的银行和企业可方便地从国际货币市场获得低成本的资金,同时,国际游资也会因一国利率提高而大量涌进该国,从而使该国紧缩通货的效力受到削弱。(3)加快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传递,增加了国际金融体系的脆弱性。金融全球化使各国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各国经济相互融合,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这不仅使金融的时空界限被打破,也加速了金融风险在全球的传播,金融局部失衡蔓延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深,单个国家的金融危机可以迅速演化为地区性甚至是世界性的金融危机。

关于经济全球化问题的辩证思考

关于经济全球化问题的辩证思考 作者:蔡迎春…文章来源:中国基础教育21世纪点击数:3229 更新时间:2003-5-26 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客观趋势和无法回避的现实。特别是人类进入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不仅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也迎来了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新时代。对经济全球化,我们应坚持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作全面思考。 一、用联系的观点看待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形成和性质 经济全球化,一般说来,是指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出现的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跨国流动和配置的客观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中,国际分工与国际合作是两个最基本的经济因素。国际分工始于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和16、17世纪开始的家庭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过渡。随着18世纪的工业革命建立起机器大工业、国际社会开始出现了工业国和农业国的初步分工。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内部由于工业的发展,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和各个部门、单位之间的联系日益加深,最终形成了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以此为后盾,西方各国开始向世界其他地区拓展,将亚非拉国家纳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使它们变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从而导致了工业国和农业国的国际分工最终形成。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由于各国、各地区间的经济互补性越来越大,相互贸易和经济往来日益频繁、国际合作得到加强,逐步形成了以西方国家为中心的世界市场。19世纪末20世纪初,黄金作为世界货币地位的确立,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而进入20世纪后,资本主义国家为利用不发达国家廉价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获得高额利润,将剥削亚非拉积累起来的大量资本输出国外,形成了世界货币。从此,国际经济联系成为世界最经常发生的国际交往手段,世界在共同的需要下联结成了一个无所不包的经济体系。 尽管在二战以后,受政治因素的影响,曾一度形成以美国为首的以美元为中心、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为组织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以前苏联为首的以卢布为中心、以经互会为组织的苏东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并且双方互相对峙、互不往来。但这两个体系的对立和互不联系,本身就是脱离了二战以后随着生产和交换国际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世界经济已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这一现实,违背了国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最终,这一格局以80年代末经互会解散而解体,各国经济重新融入完整的世界经济体系。特别是人类在20世纪90年代迎来了以信息技术革命为特征的新的产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为国际经济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条件,也迎来了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新时代。 可见,生产力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形成的市场经济,开放性是其客观的要求和内在属性。它不仅要求在国内市场,而且要求在国际市场这一更大的空间内,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分配与自由流动,以达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