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2009年)

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2009年)

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2009年)
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2009年)

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

简要介绍五个方面情况:

I.基本情况(包括人文、地理和经济结构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II.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的主要发展成就;

III.当前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IV.几个阶段性发展目标;

V.下一步转变发展方式的总体思路和重点工作。

一、基本情况

吉林省简称“吉”,地处中国东北地区的中部,北邻黑龙江省,南连辽宁省,西接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部与朝鲜隔江相望。吉林省从先秦开始即纳入中央政权的行政区域管辖。1653年(清顺治十年),清政府设置宁古塔昂邦章京,是吉林省建置之始。吉林由满语“吉林乌拉”(沿江的意思)得名。1907年,正式建制称吉林省。目前,全省辖1个副省级城市、7个地级市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长白山管委会,60个县(市、区),省会长春市。

吉林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平均降水量为400-600毫米,以东部降水量最为丰沛。全省冬季平均气温在-11℃以下,夏季平均气温一般在23℃以上。全年无霜期一般为100-160天。全省地势呈现明显的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可分为东部山地和中西部平原两大地貌区。

吉林省在全国的位置可以用“三个2%”来形象地说明,即:全省国土面积18.7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大约2%(1.95%);人口(2008年末)2734.21万人,占全国的大约2%(2.06%);地区生产总值7203.18亿元,占全国的大约2%(2.15%)。

用几组数据来概括基本情况:

(一)一个中心

“一个中心”即:东北亚区域地理的几何中心。

吉林省正好处于由中国东北地区、朝鲜、韩国、日本、蒙古和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构成的东北亚区域的几何中心位置。

(二)两个基地

“两个基地”即: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商品粮生产基地。

吉林老工业基地是在“一五”时期,国家实施156项基本建设工程建立起来的,其中吉林12项,包括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吉林炭素厂、吉林铁合金厂、丰满电站等。这些工业都是当时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吉林省又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素有“黄金玉米带”和“大豆之乡”称誉,近几年粮食总产量基本稳定在500亿斤的阶段性水平,其中2008年达到568亿斤,为历史最高水平。吉林省以占全国 1/25 的耕地,为国家提供 1/10 的商品粮,全国每6斤玉米就有1斤是吉林生产的。

(三)三大优势

“三大优势”即:加工制造业优势、科教人才优势、资源和生态优势。

1、加工制造业发达。目前加工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占80%左右。一汽集团拥有重、中、轻、轿等六大系列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能力。长春客车厂是亚洲最大的轨道车辆生产基地,累计生产铁路客车、地铁车辆分别占全国的50%和85%以上。长春大成是亚洲规模最大、技术世界领先的玉米加工企业,加工能力300万吨,拥有世界规模最大的赖氨酸和化工醇生产能力。

2、科技教育实力雄厚。全省每万人拥有科学家、工程师和在校大学生人数均居全国第6位。全省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及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41人。拥有中科院长春光机物理所、应化所、地理所,卫生部长春生物制品所等一批国家重点科研机构,在汽车及轨道客车研发、光电子技术、新材料、科学仪器仪表、农业生物技术、中药和生物制药等领域具有比较强的科技优势。新中国第一炉光学玻璃、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等都是在吉林省诞生的。神州五号飞船所用的光学仪器很多都来自吉林省。拥有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等一批国内外知名高校。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以上,高出全国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吉林大学是我国目前办学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

3、资源和生态优势明显。吉林省自然资源丰富,现有活立木总蓄量86089万立方米,列全国第6位。长白山区素有“长白林海”之称,是中国六大林区之一。全省已探明储量矿产资源89种,油页岩、硅藻土、硅灰石、火山渣等11种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其中油页岩查明储量占全国的54%。吉林省生态环境优良,是全国第二个被国家批准的生态省试点省份。

(四)八大景观—“吉林八景”

吉林省自然、人文景观比较丰富。如长白山、高句丽古迹、查干湖冬捕、伪满皇宫及八大部、龙湾群、向海、拉法山红叶谷、吉林雾凇、净月潭、防川景区、望天鹅景区(即十五道沟)、北大湖滑雪场、汽车城区、长影及长影世纪城等,这些景观都是比较独特的。但由于开发和宣传不够,知之者不多。2009年3月份,省政府组织开展了吉林著名景观评选活动,公众对30个候选景区和景观进行投选,总票数达5300多万张,最终评选出八大景观,命名为“吉林八景”。它们分别是:

长白仰雪——长白山

深宫尘史——伪满皇宫

王城遗韵——高句丽古迹

寒江雪柳——松花湖(吉林)雾凇

净月神秀——净月潭

向海舞鹤——向海

冰湖腾鱼——查干湖冬捕

鸡鸣三疆——防川景区

(五)十大产业

吉林省产业门类齐全,产业特点明显。在“十一五”规划中,我省重点规划了十大产业,即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光电子信息、能源、冶金、建材、轻纺和装备制造业。其中,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为我省的支柱产业,生物医药和光电子信息为优势产业,能源、冶金、建材、轻纺和装备制造为特色产业。这里重点介绍三大支柱产业。

1、汽车产业。我省以一汽集团公司为核心,形成了集整车、各类专用车和汽车零部件研发、生产、贸易为一体,中重型卡车、中高级轿车、轻型车和微型车等较为齐全的汽车工业体系,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汽车制造基地。汽车产业占全省工业的比重超过1/3,占GDP的比重为10%左右。

2、石化产业。以中油吉林石化公司、吉林油田为核心,占全省工业的比重超过1/5,占GDP的比重为7%左右。吉化公司现有乙烯生产能力85万吨,每年可提供百余种近600万

吨的石油化工产品。

3、农产品加工产业。依托大成、皓月、德大等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已超过2000亿元,占全省工业的比重超过1/4,占GDP的比重为9%左右。

此外,生物医药、光电子信息两个优势产业在我省都有国家级的产业基地。能源产业中,我省的新能源优势明显,特别是风电,为国家六个千万千瓦风电基地之一,核电项目也将在“十二五”上马。

二、振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成就

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我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抓住机遇,着力解决长期积累的体制、机制和结构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实施国企改制、投资拉动、招商引资、扩权强县等一系列推动振兴发展的重大举措,全面增强发展的活力、动力和能力,改革开放实现新的突破,经济社会正在进入又好又快发展的轨道。可以说,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吉林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是我省历史上发展最快、活力最强、群众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发展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连续跃上五个台阶

2009年全省GDP总量达到7203.18亿元,增长13.3%(其中2006、2007、2008三个年份分别增长15%、16.1%、16%,增速均居全国前三位)。2004-2009年,全省经济总量跃上了3000亿元、4000亿元、5000亿元、6000亿元、7000亿元五个台阶,目前总量居全国第22位。

(二)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支柱优势产业发展壮大

2009年,一、二、三产业比重为13.6:48.5:37.9。

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2005年开始超过1000亿元,目前已成为继汽车、石化之后的第三大支柱产业,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民营经济总量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40%以上,比2003年提高10多个百分点。

(三)改革开放取得突破,经济活力明显增强

国企改革取得突破。从2005年开始,我省实施大规模国企改革,目前已基本完成国有工业企业改制,国有股本比重由80%下降到27%左右。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2006年省直51个厅局分两批向县(市)下放876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2008年又减少和下放305项,占行政审批总数的51%,减少和下放年审年检项目42项,占总数的67%;全部实行了省直管县的财政管理体制,公共财政逐步由供养型向民生型转变。

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吉林银行成功组建并完成国内增资扩股和省内九个市(州)的机构布局,东北地区中小企业再担保公司在我省成立,农业保险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

价格改革稳步推进。水、电、煤等资源要素价格机制不断完善,158家高耗能企业开始实行差别电价。

对外开放水平有了新的突破。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经国务院批准上升为国家战略,是目前为止我国唯一的沿边改革开放国家级战略。

(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2009年,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958.62亿元,人均突破2万元,达到发达省份水平。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8.7万公里,比2005年末增加3.68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035公里,比“十五”末增加492公里,规划中的12条高速公路全部开工建设;乡镇、行政村通水泥路率分别达到99.2%和81.4%,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长白山旅游机场正式通航,2010年长春龙嘉国际机场旅客年吞吐量预计达到450万人次。总投资650亿元的电力工程中,大唐辽源热电、长春第三热电等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华能长春四热、国电吉林热电等项

目相继开工建设,使我省千万千瓦工程有望提前实现;查干浩特、大通和大安风电项目建成投产,预计“十一五”末全省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60万千瓦,成为全国风电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老龙口水利枢纽、引嫩入白、哈达山水利枢纽等5项重大水利工程开工建设,结束了我省多年没有建设大型水利工程的历史。这些重大基础产业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为改善全省基础设施、壮大主导产业、促进结构优化,增强发展后劲进一步夯实了基础。

(五)社会民生极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条件明显改善。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006元和5450元,年均增长12.7%和13.6%,在全国率先实施城市棚户区、煤矿棚户区、林业棚户区、农村泥草房改造和城市廉租房建设“五路安居”工程,城市55万户、农村20多万户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社会保险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5大险种全部建立。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了全覆盖。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启动。

从以上几方面情况看,振兴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就,从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均实现翻番来说,相当于五年时间再造了一个吉林。

三、当前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经济发展阶段的初步判断

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发展规律有着不同的特点,我们称之为发展阶段性特征。

依照经济学家钱纳里的理论,我国各地区所处工业化阶段存在差别,但总体看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处于工业化中期,发展水平与现代化标准相比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与美国、日本、欧洲等一些发达国家比较,制造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仍较小。人均GDP3000美元左右、工业化中期就是我们当前的发展阶段水平。

注:括号中的数字为相应的工业化综合指数。

人均GDP代表着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富裕程度,经济学界一般把人均GDP作为划分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指标。世界经济发展历史表明,人均GDP1000—3000美元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经济发展存在着两种可能的趋势,一种可能是乘势而上,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另一种可能是不进则退,经济发展缓慢、波动甚至停滞。面对经济发展的这一重要关口,不同的国家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出现了不同的结果。

美、日、法国、联邦德国等发达国家及亚洲四小龙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后的经济高速腾飞、拉美国家达到这个水平之后的经济发展踏步不前,都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成功的范例。

从美、日、法国、联邦德国及亚洲四小龙等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轨迹看,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是一个战略新起点。美国、法国、联邦德国、日本分别在1942年、1953年、1957年,1966年先后登上这一台阶,在随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经济总体向好,实现了跨越发展,到2003年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四国的GDP分别达到109855、43018、24086、17543亿美元,居世界经济的前3位及第5位,分别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5%、12.3%、6.2%、4.9%。

1、美国的发展:1939年的二次世界大战推动了美国经济增长,1945年美国GDP比1940年增长了56%,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3%,期间的1942年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后的第3年二战结束,随后美国的经济发展虽然时起时落,经历了战后初期的恢复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以前的经济快速发展阶段、70年代初和80年代初“滞涨”时期及80年代以后连续增长时期,但始终是在充满矛盾和困难的道路上迂回前进,显示出发展活力,到2003年人均GDP达到37756美元,居世界第6位。跨越1000—3000美元阶段用了20年时间。

2、日本的发展:1950年日本的人均GDP仅为152美元,相当于美国当年人均GDP的5.3%,1953年GDP增长速度超过二战时期的最高水平,经济开始起飞,1961—1970年GDP、人均GDP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达到10.7%、9.6%,期间的1966年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此后经济继续保持了相当长时间的飞速发展,迅速崛起为经济巨人,到 2003年人均GDP达到33270美元,居世界第8位。跨越1000—3000美元阶段仅用了10年时间,其中跨越1000—2000美元阶段仅用了4年时间。

3、联邦德国的发展:1949年9月,由前德国西部的英、法、美三方占领区组成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作为战败国当时的经济处于瘫痪状态,1950年人均GDP仅为233美元,相当于美国当年人均GDP的8.1%。联邦德国通过采取包括加快技术引进和创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经济立法等手段刺激经济增长,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957年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1950—1980年GDP年均增长速度为5%,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其增长速度仅次于日本,居第2位。跨越1000—3000美元阶段仅用了13年时间。

4、法国的发展:二次大战使法国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1950年法国的人均GDP为288美元,相当于美国当年人均GDP的10.1%。法国通过动用政府干预经济,制定、实施各时期国家经济计划,使经济得到迅速恢复,经历了五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的快速发展阶段,一跃成为世界先进工业国,经济实力快速增长。期间1953年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跨越1000—3000美元阶段用了17年时间。

5、亚洲四小龙的发展: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在人均GDP 达到1000美元后较好地抓住了机遇,克服了风险,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在近几十年中经济均保持了年平均6%甚至7%以上速度的增长,而且仅用8—12年的时间实现了GDP的翻一番,其中一些国家和地区目前已步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行列。如:新加坡人均GDP目前人均GDP超过了2万美元。

上述国家人均GDP 达到1000美元后经济成功跨越发展既有个性特点、也有共性规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经验做法值得借鉴:

1、注重产业结构全面协调升级;

2、重视科学技术发展和技术引进与创新;

3、致力于缩小贫富差距和维护社会稳定;

4、重视能源发展战略并切实解决能源供应。

失败的范例。

20世纪80年代以后,先后有16个国家的人均GDP曾历史性地跃上1000美元门槛,但目前仍能成功地保持在1000美元以上的国家却只有7个,其余9个国家目前仍低于1000美元。拉丁美洲的巴西、阿根廷和墨西哥等国家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的关键阶段没能很好地抓住机遇,克服风险,经济发展缓慢、波动甚至停滞,年均经济增速在4%以下,而且用20甚至30多年的时间才实现GDP的翻一番。

拉美等国家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后经济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主要有三个方面教训:

1、贫富差距扩大导致社会问题突出,经济增长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2、过度依赖外国资本的发展,陷入了债务危机;

3、消费结构的升级没有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工业化的成败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以下四点启示:

第一,对技术进步的不懈追求是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根本所在;

第二,资源配置的结构性调整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也是经济增长的加速器;

第三,中间需求的扩张对工业增长起了十分重要的拉动作用;

第四,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现阶段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省经济发展在东北三省中变化是最大的,也是全国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但是由于基数小、基础弱,相对落后仍然是我省最基本的省情,发展中仍然面临着一些矛盾和问题。

1、经济总量较小。

虽然近几年发展速度较快,但经济总量仍然相对较小,GDP占全国的比重仅为2%左右,与发达省份相比差距还很大,在东三省中也是总量最小的。

2009年,全国各省GDP总量:

3万亿元以上(3个):广东、山东、江苏;

2~3万亿元(1个):浙江;

1~2万亿元(10个):北京、上海、河南、河北、湖南、湖北、辽宁、四川、福建、安徽。

2、产业结构不优。

2009年,我省一、二、三产业比重为13.6:48.5:37.9,与上表中所列发达省份三次产业比重相比明显存在结构不优的问题,特别是服务业发展相对较慢,现代服务业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缺少辐射带动作用。工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企业能源消耗较高,但产品附加值较低、产业链条较短。工业内部资源型、原料型产品所占比重较大。

同其他国家相比,我省结构方面的问题更为明显。

注:*为2003年数据

3、发展活力不足。

民营经济发展滞后。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低于全国水平,增加值、上缴税金及规模以上企业数仅为发达省份的10-20%。县域经济实力较差。县域经济总量刚接近全省的一半,较好的县(市)经济规模也仅相当于沿海发达省份一个中等镇。经济外向度低。我省外贸依存度为仅15%左右,大大低于60%左右的全国平均水平,与发达省份的差距更大。

4、增长方式粗放。

我们的经济增长仍是以大量消耗物质资源实现的。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GDP增长了10多倍,矿产资源的消耗增长40多倍。2006年,中国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约5.5%,可以说,5.5%的经济总量是用较高比例的能源和资源消耗换得的。

吉林省的情况更为突出,全省人均能源储量明显低于全国的平均值,煤炭储量仅占全国的0.2%左右,年开采量仅能满足省内需求量的50%;石油储量占全国的4.79%;天然气储量仅占全国的1.15%。而吉林省的工业结构又以重化工为主,能源消耗较高。2006年全省万元GDP综合能耗为1.59吨标准煤,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1.8%,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2.8吨标准煤,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0.7%。

5、经济效益不高。

近几年,我省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效益不高的状况依然存在。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占全国比重仅为1.5%左右。

地方级财政收入居全国偏下水平,占GDP的比重不到7%,而发达省份比重基本在9%以上,与辽宁、黑龙江、内蒙相比也偏低2-3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城镇居民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额由2003年的1467元扩大到2009年的3169元,五年差距扩大了1702元。

我省与部分省份工业利润及地方级财政收入比较

(2008年数据)

单位:亿元

四、几个阶段性发展目标

(一)“十一五”规划主要发展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6400亿元,增长12%以上;

地方财政收入400亿元,增长1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15500亿元,年均增长2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70亿元,增长12.8%;

外贸进出口总额110亿美元,增长11%;

单位GDP能耗1.22吨标煤,下降6.9%;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5000元,增长11.5%;

农民人均纯收入4350元,增长6%;

人口自然增长率2‰以下;

城镇登记失业率5%。

(二)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主要发展指标增速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左右;

地方财政收入400亿元,增长1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6%;

单位GDP能耗下降5.5%;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7增长10%;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

城镇登记失业率4.6%以内。

(三)省九次党代人确定的主要发展指标

2007年,吉林省第九次党代会根据当时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对未来五年发展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

到2011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0000亿元,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分别达到600亿元和12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国上游水平。

(四)“十二五”主要指标范围

(这些指标正在拟议中,尚未确定,简要介绍几个主要情况)

五、下一步转变发展方式的总体思路和重点工作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一项战略任务,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就是“三个转变”)。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都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行了研究部署。今年3月,中央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中央领导同志对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3月份,吉林省委也对此进行了专题研讨,明确了我省转变发展方式的总体思路和重点工作。

(一)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总体思路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举措。从吉林实际出发,必须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加快振兴、富民强省的总目标,切实突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转变方式、科学发展主题,着力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战略,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融合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逐步走向良性循环、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道路。

按照这一思路,推动我省发展方式转变,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准确判断形势,清醒把握“三个关键节点”。

吉林省正处在夯实基础、积蓄能量、调整结构,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节点;处在统筹城乡发展,振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想到支撑、相互融合、互动发展的关键节点;处在破除体制机制深层次矛盾,激发创新发展活力,加快形成经济内生增长机制的关键节点。

2、明确目标任务,切实突出“一个主题”。

就是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加快振兴、富民强省”总目标,切实突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转变方式、科学发展”主题。

3、正确处理“四个关系”,准确把握“三个方面工作要求”。

四个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

二是正确处理好总量与结构的关系;

三是正确处理好发展与民生的关系;

四是正确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

三个方面工作要求:

一是突出紧迫性;

二是立足长期性;

三是注重系统性。

4、突出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战略。

要坚持不懈依靠投资拉动扩大总量、优化结构、夯实基础。

要通过项目建设吸纳各类发展要素,提升产业层次、促进结构调整,以存量带增量、以资源促发展、以增量调结构。

要依靠自主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各类要素活力,使创新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不竭动力。

上述三个方面要统筹考虑,协同推动。

(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工作

1、着力优化经济结构

(1)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把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重要引擎,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协调发展机制。推动城乡规划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形成城乡经济社会现代化的格局。

突出发展县域经济,不断提升县域经济的整体实力和素质。

(2)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支持长春、吉林两个特大城市率先发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加快两市产业的深度融合、协调互动,加快两市产业升级和空间布局调整,提升相互间产业关联度,切实增强辐射带动功能。

支持各地依托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大力发展区域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实现错位发展。

(3)在努力扩大外需的同时着力扩大内需。

一是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根本措施,不断增强群众的消费能力;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增加即期消费的关键环节,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不断完善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拓展消费空间,改善消费结构,提高消费层次。

二是优化投资结构和项目选择。着眼于做大做强支柱优势产业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资源特色产业以及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下大气力谋划和推进基础设施、产业扩能、技术改造、节能环保、优化能源结构、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建设、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大项目、好项目。

(4)加快所有制结构调整。

把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民营经济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培育创业文化,强化政策扶持,完善服务体系,营造创业氛围,推动民营经济实现较快发展。

2、着力优化产业结构

着力改变一产不稳、二产不强、三产不足的状况,把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与农业资源深加工特别是建设新型产业基地结合起来,把促进工业由大变强与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结合起来,把发展服务业与提高一、二产业层次特别是产业链条前伸后延结合起来,把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与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结合起来,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融合发展。重点:

(1)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基地。

着力推动汽车、轨道客车、石化、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扩大产能、加强配套、融合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

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及制药、冶金、建材、纺织等优势产业,努力向高端、精品、集群配套、精深加工方向发展。

积极开发矿产资源、矿泉水、生物资源、农业资源等优势资源,尽快形成特色产业优势。

(2)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推动生物产业、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3)促进服务业实现跨越发展。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提高供给能力和水平,着力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

大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重点建设现代物流、服务外包、会展等3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动其集约发展。

加快餐饮、音乐、图书、健身、新媒体、心理咨询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

(4)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

整合旅游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壮大旅游企业,推动旅游业由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变,打造以长白山为主体的具有吉林特色的旅游品牌,把旅游业培育发展成为吉林省新的支柱产业。

(5)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通过“调结构”(增加低能耗、低排放产业比重,降低高能耗、高排放产业比重)、“抓改造”(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建机制”(完善价格、金融、财税等机制和政策)、“强责任”(强化政府主导和企业主体责任),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积极争取开展低碳经济试点省建设,走出一条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新路子。

3、着力推进城镇化进程

(1)认真搞好规划。

(2)优化空间布局。

四个层次:

长吉一体化

市州所在地区域中心城市

县城(城关镇)

中心镇

(3)优化产业布局。

把产业作为做大城市的首要任务,大力推动产业布局与空间布局的融合,依托自身比较优势,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强化产业支撑,防止出现“空心化”问题。

(4)强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城市道路等。增强吸纳项目落地和人口集聚的能力。

(5)完善综合交通体系。

(6)加强宜居环境建设。

(7)强化体制机制创新。

户籍制度,居住、就业、就医、就学等。

(8)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4、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增强区域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科教优势,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工程,加强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2)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100种重大新产品规模化生产;100户重点技术创新企业;成果转化和科技攻关“双十”项目。

(3)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主体、技术创新活动主体、创新成果应用主体。

(4)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切实把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5、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1)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突出抓好新增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工程,把粮食产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600亿斤阶段性水平)。实施畜牧水平业攻坚计划,发展壮大林业产业,加快发展园艺特产业,建设蔬菜和药材基地。

(2)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搞好产业布局规划,科学确定区域农业发展重点。

培育循环农业、节约型农业、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业和第二、第三产业,发挥农业多种功能。

推进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和农村流通现代化。

(3)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应用,加强农业技术体系建设。推进生态农业、节水农业、农机化、农业科技等示范区建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4)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

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体制的前提下,推动农村经营服务体系转变,为推进农业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提供信息、技术、金融等全方位服务。

6、着力发展文化产业

(1)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2)大力优化文化产业结构。

(3)努力打造吉林文化品牌。

7、着力深化改革开放

(1)大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

行政管理、国有企业、投资体制、价格、财税、金融等。

(2)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3)深入实施开放战略。

(4)大力推动长吉图开发开放。

8、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

(1)积极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

(2)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3)加快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4)积极稳妥地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5)继续深化社会事业领域改革。

(6)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7)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8)全力办好民生实事。

9、着力从干部和人才上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保证

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实施人才兴业战略等。

吉林省省级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

省省级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引导资金 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全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进一步规省省级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引导资金管理,最大限度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作用,根据《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吉政发[2014]10号)、《省省级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吉财预[2014]291号)和省级财政预算管理的有关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省省级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引导资金(以下简称引导资金),是由省级财政公共预算安排的,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引导资金从2014年起设立,期限五年。 第三条引导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应符合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政策、产业政策和我省的区域发展政策,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重点扶持、绩效优先的原则选择确定使用项目,充分体现财政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第四条引导资金扶持的对象:在省境依法设立的,符合《中华人民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的中型、小型、微型企业(以下简称“中小企业”)、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为中小企

业提供公共服务的服务机构。 第五条引导资金预算实行项目化管理。编制年度引导资金预算时,细化落实到具体项目的资金不低于引导资金总额的70%,预算执行中下达的部分不高于引导资金总额的30%。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六条省财政厅在引导资金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 (一)负责引导资金管理政策的研究制定,会同省工信厅建立健全引导资金具体管理制度办法; (二)负责引导资金的设立、调整和撤销等事项的审核工作,并按规定程序报省政府审批; (三)组织引导资金支出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审核批复引导资金预算; (四)组织开展引导资金绩效管理工作; (五)对引导资金支出实施财政监督; (六)组织引导资金执行期满或者被撤销后的清算、资金收回以及其他相关管理工作; (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七条省工信厅在引导资金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 (一)负责申请设立引导资金的前期论证和风险评估,并提出绩效目标;

吉林省经济发展现状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东北老工业基地,为新中国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完善的经济体制,以及改革开放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作出重大历史贡献,是中国工业的发源地。但是,1990年以来,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同时老工业基地的技术下降的越来越明显。企业设备老化,下降的竞争力,就业的矛盾,资源性城市如大庆等盛产石油的城市主导产业衰退,经济发展缓慢的问题愈演愈烈,同沿海发达城市的差距愈来愈明显,地区差距逐渐扩大。为了改变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促进国内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党中央先后实施西部大开发,复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等重大决策。吉林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作为中国“一五”期间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但是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东南沿海等地区由于地缘的优势,政策扶持的优势等迅速崛起。然而由于制度因素,吉林省在经济建设中渐渐丧失了它原有的优势。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洪流以及党中央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提议,吉林省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这其中包括国有企业的改制、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等等。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吉林省的经济正书写着新的篇章。众所周知,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一直是经济学上的一个难题。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的吉林,正是国内不发达省份的代表之一。研究吉林省经济发展的现状,探讨分析吉林省经济发展中的不足之处,并且寻找影响吉林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也通过分析主要因素寻找解决吉林省经济发展缓慢的对策,正是这篇论文的主要目的。与此同时,这些对策不仅仅可以给吉林省的经济发展提供建议意见,也为全省经济社会稳健发展提供宝贵建议,作为不发达省份的代表之一,吉林省经济发展中的现存问题及解决方案同时也为了全国其他不发达省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本文以经济发展理论为基础,以吉林省为例去分析吉林省经济发展的现状,根据分析来寻找影响吉林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运用计量经济学分析,用GDP、人均可支配收入,财政支出,财政收入,第一产业占比,人才技术等指标对吉林省经济发展做一个全面的分析,并对促进吉林省经济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使吉林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完成复兴经济的伟大梦想。 1.2国内外文献综述 刘树成,张连成,张平.(2007)所谓“经济周期波动在适度高位的平滑化”,它指经济在稳定增长和轻微波动的情况下,在较长时期内处于中等增长区间。这将经济周期从过去经历过大起大落的起伏轨迹变为波动起伏,峰谷差距小。轨

2018-对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研究-推荐word版 (3页)

2018-对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研究-推荐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对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研究 民营经济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突 出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吉发〔201X〕5 号文件提出要突出发展吉林省民营经济,该项举措对繁荣我省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1 吉林省民营经济现状 吉林省民营经济起步较晚,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难历程。近年来,通过吉林省委、省政府先后实行的两轮民营经济腾飞计划和中小企业成长 计划,我省的民营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1 民营企业实力不断增强根据吉林省统计局发布的《吉林省 201X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X 年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053.7 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51.1%;民营经济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08.2 亿元,增长 10.3%。全年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 3315.09 亿元,增长 9.8%,增幅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长水平 3.2个百分点;实 现利润 595.60 亿元,下降 6.9%。 1.2 民营企业贡献不断提高民营经济异军突起,今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 10%。201X 年前三个季度,吉林省民间投资达到 6193.59 亿元,同比增长19.5%,高于全部投资增速 2.6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 72%,较 201X 年年 末提高 2.5个百分点。随着恒大集团、统一集团、凯迪生物质发电等特色产业 项目在延边落地生根,延边州实现了由小规模、低产出向大规模、集群化和产 业化转变。白城市服务业实现提档升级。围绕一线八点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加强景区景点建设,嫩江湾、查干浩特成功晋级 4A 级景区。物流园区、电子 商务、云基地等项目进展顺利,白城市获批国家外贸出口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 基地。 2 吉林省民营经济存在的问题 虽然吉林省民营经济处于不断上升的发展态势,但与发达省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2.1 民营企业数量少、实力不强到 201X 年底,江苏、浙江、广东、上海和山 东五省市个体私营企业市场主体总数分别为:454.79 万户、305.66 万户、460.32万户、114.27 万户和 324.99 万户,而吉林省只有 101.7 万户,差距

2018年吉林省经济运行简况

2018年吉林省经济运行简况 一、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逐季回升 全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074.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5%。增速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提高2.3个、2.0个和0.5个百分点,逐季稳步回升。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长2.0%,第二产业增长4.0%,第三产业增长5.5%。 二、农业生产小幅回落 全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0%,增速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回落1.1个、1.0个和0.3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农业增长3.2%,林业下降8.4%,畜牧业增长2.5%,渔业下降4.2%。粮食产量达到726.6亿斤,稳定在700亿斤以上的较高水平。牛、家禽出栏量分别增长6.8%和5.2%,生猪、羊出栏量分别下降7.2%和5.8%。 三、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 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0%,增速比一季度、上半年分别提高3.8个和3.0个百分点,与前三季度持平。 八大重点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1.1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医药、能源、纺织行业分别增长14.5%、13.2%、20.7%、12.2%;石油化工、食品、信息、冶金建材产业分别下降0.7%、0.8%、2.5%、0.2%。从主要产品产量看,原油、中成药、化学纤维、钢材产量分别增长1.4%、9.3%、1.7%、36.7%。

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0.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9%;主营业务利润率为5.99%,比上年同期提高0.37个百分点。 四、服务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全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5%,增速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加快2.1个、1.9个和1.3个百分点,快于地区生产总值1.0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8%,比上年提高4.0个百分点,拉动全省GDP增长2.3个百分点。 从主要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3.3%,房地产业增长4.8%,金融业比上年下降1.4%。 五、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略有收窄 全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4.8%,增速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回落0.2个、0.4个和0.4个百分点。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4.8%,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9%。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增长4.6%,餐饮收入额增长6.5%。 六、固定资产投资小幅增长 全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1.6%,增速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提高10.2个、3.1个和0.7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12.5%;第二产业投资下降4.6%,其中工业投资下降3.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5.4%。从主要领域看,制造业投资比上年下降3.8%,基础设施投资下降9.2%,房地产投资增长29.2%。

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认识

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若干问题的看法 中国经济社会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家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非常关心,结合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思考,我就四个方面的问题谈一些看法。 第一个方面:房地产调控问题 中国房地产问题不是单纯的价格问题,而主要是结构问题。——李伟 房地产调控问题虽然如媒体所说的那样“八年七调”,但自去年“两会”以来,房地产调控仍是当前最为集中的热点问题。我认为,中国房地产问题不是单纯的价格问题,而主要是结构问题。解决中国房地产问题需要重点处理好两个问题,一是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关系问题,二是地方财权和事权的问题。这是解决中国房地产问题的关键所在。 如果说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走过了西方国家一百多年所走过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那么在住宅建设方面,如果要求中国用几年的时间就走完西方发达国家二百多年还未走完的历程,这是很不现实的。这就是我要讲的住房结构问题。 英国、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其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都把社会保障性用房和廉租房作为住宅建设的重要内容,并规定所占比例。新加坡在二十世纪60年代建国时就规定,90%的建设住房为政府廉租住房。上世纪90年代我陪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同志到新加坡考察时发现,尽管当时新加坡的廉租住房需求已下降,但他们仍在执行这项规定,直到上世纪末,这一规定才被取消,因为那时绝大部分新加坡公民都已得到政府租屋。英国在二十世纪40年代到1959年保持了70%的社会保障房、廉租房建设比例,1960—1979年期间保持了60%的建设比例,直到目前还保持着约20%的建设比例。香港现在则保持着50%的廉租房建设比例。美国现在每年建设350万套保障性住房,并规定只有收入低于17万美元的家庭才有资格购买社会保障性用房。奥巴马有一个很得力的非洲裔议员朋友,去年下台了,其中有一个问题就是购买了不该买的两套社会保障性用房。 而中国则过早地把社会保障性用房和廉租房的比例要求取消了。前几年,我们的社会保障性用房和廉租房占建设住宅的实际比例约为3%—5%,这个比例太低了。1998年党中央提出,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增长点,要建设以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为主体的中国房地产体系,比例是70%—80%;但后来发了一个促进中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文件,使情况发生变化,地方上当年就出现土地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的情况,2002年全国土地财政收入约为2400亿元,2003年涨到5400亿元,涨幅高达125%,到2009年为16000亿元,去年为27000亿元。因此,这就出现了一方面地方政府出让土地热情高涨,但另一方面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设比例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处阶段极不相适应的局面。举例说明,比如现在的高档奢侈品,一个包可以卖到十几万元,一件衬衫可以卖到3000—4000元,还有高档天价皮鞋、服装等等,老百姓对此没有多少意见,正是因为有几十元的包、一二十元的衬衫、不到100元的皮鞋、几十元的外衣……,他们的基本需求能够得到满足。衣食住行是老百姓最基本的需求,其中,衣食住更重要、更迫切。如果按照其收入水平,老百姓能够买得起经济适用房或租得起廉租房,那作为高档的商品化住宅卖到天价也无妨,老百姓还会有现在这种程度的不满吗?但是现在解决住房结构问题确实很难,最大的难点就是,上面提到2010年的土地批租收入达27000亿元,如果房价降到与我国人均GDP4000美元相适应的水平,将会使土地批租收入大幅度下降,地方政府建保障性用房和廉租房的资金缺口将大增,这对我国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产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关于地方事权和财权的划分问题。现在许多项目都要求地方财政配套,这使本就不宽裕的地方财政不堪重负。我认为,房地产调控问题将在比较长一段时间内是我国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短期内很难解决。它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

吉林省经济发展分析

吉林省经济发展分析 摘要:吉林省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分析吉林省经济发展的限制因素,立足于国家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背景,结合国家“十二五规划”,并根据吉林省自身的区域经济发展条件,为吉林省的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旨在提高吉林省的综合经济实力。 关键字:吉林省经济发展区位条件限制因素十二五规划 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中部,处于日本、俄罗斯、朝鲜、韩国、与中国东北部组成的东北亚的腹心地带。北接黑龙江省,南接辽宁省,西邻内蒙古自治区,东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部以图们江、为界,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东南部高,西北部低,中西部是广阔的平原。 近年来,吉林省的经济虽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相比较而言,发展仍可以说是滞后的,我国的东北三省中,吉林省经济综合指标相对较低,经济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较多。据网络资料显示,2009年中国各省份GDP排名如下表: 2009年全国各省份GDP排名

据资料显示,吉林省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在全国各省份的GDP综合排名中仅高于甘肃、云南、宁夏等少数省份。GDP综合指标相对较低,在全国的经济排名中相对落后,经济综合实力相对落后。 区位条件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优越的区位条件可以有利的推动经济的发展。吉林省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区位条件相对较差是一个重要原因。在我看来,吉林省经济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然地理条件的诸多限制性因素:吉林省的西部为半干旱半草原区,中部为吉林

省中部平原区,东部多为山地丘陵地带。近年来,西部半干旱半草原地区致力于生态恢复和生态的可持续建设;西部地区多为山地丘陵,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较大;因而,吉林省的农业发展的重任就落在了中部平原地区。吉林省是中国商品粮供给基地,农业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在提及商品粮供应基地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吉林省玉米产量的惊人成绩,但是,国家限制玉米出口政策使得吉林省的玉米优势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所有这些原因使得吉林省的经济发展不能依赖于农业,要从工业,服务业等行业入手,寻求经济发展的出路。 (二)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不明显:经济区位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对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就吉林省经济发展的区位来看,并没有十分优越的区位条件。 首先,从交通方面考虑,吉林省的交通体系并不是十分发达,并没有形成交通网络,附近的铁路多以普通铁路为主,高速铁路匮乏。省内的区际城市之间并没有形成高速公路网络。从吉林省整体来看,交通是不完整的,是不成体系的。交通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十分重要的条件,交通体系的欠发达将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其次,从区际的边际条件考虑,吉林省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我国的内陆省份。虽然它与俄罗斯接壤,与朝鲜隔江相望,但是区际条件并不优越,俄罗斯尚还可以,但是我们的焦点较多的还是落到了朝鲜的身上,朝鲜的政局不稳对于吉林省的经济发展也是十分不利的;吉林省不像东部沿海地区有着优越的临海区位优势,吉林省暂时还没有一个较为稳定的出海口,这对于经济来说,无疑又是一大障碍。因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贸易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发展对外贸易,缺乏出海口便是影响对外贸易发展的一大障碍。 再次,从吸引外来投资方面考虑,吉林省整体上来说,吸引外资的能力较差。招商引资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可以增加经济发展的周转资金,减少资本阻力,可以带动该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是吉林省没有像东部沿海或深圳等经济特区有着优越的招商引资条件。从整个省份来看,能够吸引外资的项目并不多,并且政府在对待外资方面的优惠政策也不是很多,这就为吸引外资造成一定的困难。 (三)市场体系不完善:完善的市场体系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市场体系完善,可以

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形势谈谈深化改革的意义

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形势,论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 内涵,途径和意义 创新型国家,是指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 的竞争优势,从而在国际社会中保持强大竞争力的国家。它主要与依靠自身丰富自然资源增加国家财富,以及主要依附发达国家资本、市场和技术的国家相区别 继钢铁、汽车、纺织、装备制造、船舶、电子信息、轻工和石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后,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定,有色金属产业和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于25日通过并正式公布,至 此,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已系数出炉,前后历时不到42天 国务院文件形式下发的近十页《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细则)也已经在钢铁业相关部门传阅,据权威人士透露,近期将会对外公布,同时,其余产业的振兴方案细则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短期内火速出炉十大产业规划,以及紧随其后即将陆续推出的细则方案,凸显了政府拉动产业的决心和执行力。”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魏杰表示,短期来看,这些规划有利于解决相关产业目前遇到的实际问题,缓冲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长远来看,将对中国产业技术升级改造、结构调整等产生深远的影响。 此次推出的振兴规划中,有色金属行业主要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技术改造、企业重组为重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国家将安排贷款贴息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抓紧建立国家收储机制,调整产品出口退税率结构。而物流业则主要从提高物流服务和扩大物流市场等方面着手,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和人才培养,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和上述两个振兴规划方案相似,纵览政府出台的十个振兴规划,政府着重强调的主要有四个方面。”魏杰指出,一是财税方面,通过调整税费为产业"减压";二是金融方面,通过扩大融资渠道和信贷规模来为产业"松绑";三是鼓励自主创新。25日会议中,除在今明两年中央和地方财政集中1000亿元投入发放专项研发资金外,在融资方面也将给予倾斜;四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鼓励兼并重组。 “上述四点,正是长久以来困扰我国产业发展的瓶颈。”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元平说,一直以来,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着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集中度低、产业竞争力不强、过分依赖外需、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 以有色金属行业为例,目前,国内规模以上铜冶炼企业有30多家,平均规模仅8万吨/年,而国外铜冶炼企业的一般规模达15万吨/年;国内电解铝企业有97家,平均规模仅14万吨/年,而国外平均规模在20万吨/年以上。 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崔大鹏认为,十个振兴规划产生的最大作用是将带动整个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即从“出口拉动”向“内需拉动”转变,从生产、流通、政策、标准等方面全面进行优化和升级。

吉林省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变迁分析

延 边 大 学 ( 二 〇 一四 年 4月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本科毕业设计 题 目:吉林省经济与环境变迁 学生姓名:马洪达 学 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 业:经济学 班 级:经济系 指导教师:李升哲 副教授 学校代码: 10184 学 号:2104030852

目录 第一章引言---------------------------------------------------------3 第二章对于两大问题的分析和情况概述---------------------------------3 2.1贫富差距的概述与分析------------------------------------------------------4 2.2吉林省贫富差距现状的分析--------------------------------------------------4 2.3国家对于贫富差距的应对方式------------------------------------------------------------------------5 2.4吉林省吉林市的环境变迁分析------------------------------------------------5 第三章如何解决两大瓶颈---------------------------------------------6 3.1 如何解决贫富差距过大------------------------------------------------------6 3.1.1劳动者素质提高----------------------------------------------------------6 3.1.2农业配置----------------------------------------------------------------6 3.2 如何处理环境污染问题------------------------------------------------------7 3.2.1农村污染问题现况--------------------------------------------------------7 3.2.2城市治理方法------------------------------------------------------------7 第四章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带给的启示-----------------------------------8 第五章总结--------------------------------------------------------10 第六章参考文献注释附录与谢辞--------------------------------------10

当前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报告

当前我省经济发展形势和重点工作 很高兴有机会向-------------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汇报一下当前我省经济发展形势和重点工作,下面准备从三方面介绍一些情况,谈一点初步认识和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以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为标志,我们大体可以把改革开放后的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分成两个阶段。振兴战略实施前,我省经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与发达地区尤其是沿海省份相比,发展速度不够快,一段时期甚至出现了主要指标的位次后移。从2003年开始启动实施振兴战略后,我省经济社会进入了加速发展的崭新时期,一系列制约吉林改革发展的难题逐步得以破解,老工业基地举步维艰的困难局面得以扭转,很多指标位次开始前移。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省经济是东北三省中发展变化最大的,也是全国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 2008年全省GDP实现6424亿元(人均GDP跨越3000美元大关),是2003年的2.4倍,连续四年跃上了3000亿元、4000亿元、5000亿元、6000亿元四个新台阶,五年年均增长14.2%,增速居全国前三位。GDP总量已超过了多年排在我省前面的天津,位居全国第21位。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有望不长时间超过挨排在我省前面的“四西”(分列第17-20位的广西、山

西、陕西、江西四省)。 2008年全省地方级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分别达到422.8亿元和45.2亿元,是2003年的2.7倍和2.9倍,年均增长20%以上,明显高于GDP的增长速度,说明我们的发展质量在不断提高,增长是有效益的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08亿元,是2003年的5.8倍,年均增幅连续四年居全国前列,人均投资突破2万元,达到发达省份水平。 经过几年的调整,我省的经济结构逐步趋于优化,三次产业比重为14.3:47.7:38,二产比重不断上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0%以上。农业生产在全国具有突出优势,2008年全省粮食产量达到568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粮食商品化率始终居全国首位。工业主导地位继续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2003年增加了近2倍,培育形成了具有我省鲜明特色的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以及医药、电子两大优势产业,产值已占到全省工业产值的近70%。 对外贸易和利用域外资进势头较好,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2008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133.4亿美元,增长29.5%。其中实现进出口总值47.7亿美元,增长23.7%;实现进口总值85.7亿美元,增长33.0%。在出口总值中,机电产品出口11.4亿美元,增长26.3%,占出口总值的比重为23.9%。全省实际利用外资30.1亿美元,增长32.5%;引进外省资金1200亿元,增长60%。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及面临的挑战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及面临的挑战 吕长森 在全党全国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按照集团公司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的安排,由党委书记、支部书记分别在不同的层面开展《党章》、党的方针政策及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等方面的讲课,这是提高党员素质、领会国家政策涵义、增强党性观念、激励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好形式。通过系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和大家交流学习的课题是“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及面临的挑战”,仅供党员同志们参考借鉴。 一、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大格局与我国的挑战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局部动荡和热点问题仍牵动着世界的神经。在大国政治中,美国的优势地位没有根本改变。其推行包括单边主义、先发制人和政权更迭在内的“新帝国主义三原则”,但称霸世界却越来越力不从心。通过控制能源、资源,经济渗透,不战而屈人之兵是美国在新形势下操控世界的重要手段。 1978-2009年,我国GDP年均增长近10%,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中国的快速发展,不仅为世界的发展,也为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世界多极化的要求和呼声日渐强烈,欧盟、中国、俄罗斯和一些国际组织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四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因这四国英文名称首字母组合与英文“砖块”相似,故称金砖“四国”,其中中国是“世界工厂”,印度是“世界办公室”,

巴西是“世界原料基地”,俄罗斯是“世界加油站”)。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过程中,目前处于一个对中国比较有利的发展时期。对于国际上的中国机遇论、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我们必须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冷静观察,沉着应对,韬光养晦(韬:隐藏,光:锋芒,养:修养,晦:昏暗、不足之处,意思是隐藏才能,不使外露)有所作为,不出头,不扛旗”的基本方针,抓住战略机遇期,乘势而上,加快发展(这也是外交策略)。 新中国成立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把“一穷二白”的国家变成今天如此强大的经济“帝国”,在自己民族史上留下了极为光彩的一笔。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平稳发展。2009年,我国GDP达到33.53万亿元(折5万亿美元,日本达5.07万亿美元,美国为14.27万亿美元,中国GDP占日本的96%,仅为美国的34.5%),经济总量从2000年的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三位,2010年第二季度已超过发达国家日本,赶超美国也不是很远(预计再过30年超美)。 什么是发达国家? 国际上通行的评判标准并非总量而是人均,2005年的标准是1万美元/人均GDP进发达国家。目前被定为发达国家的共有40多个国家,其它150多个国家统称为发展中国家;其中人均GDP不到765美元的49个国家称“最不发达国家”。 中国人对GDP有着特殊的情结,因为GDP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实力,而强国,则是中国人一百多年的梦想。《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一书记载,从17世纪末到19世纪初(明末1644年清初

吉林省省级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

吉林省省级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引导 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全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进一步规范吉林省省级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引导资金管理,最大限度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作用,根据《吉林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吉政发[2014]10号)、《吉林省省级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吉财预[2014]291号)和省级财政预算管理的有关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吉林省省级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引导资金(以下简称引导资金),是由省级财政公共预算安排的,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引导资金从2014年起设立,期限五年。 第三条引导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应符合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政策、产业政策和我省的区域发展政策,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重点扶持、绩效优先的原则选择确定使用项目,充分体现财政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第四条引导资金扶持的对象:在吉林省境内依法设立的,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的中型、小型、微型企业(以下简称“中小企业”)、省内中小企业信用担保

机构和为中小企业提供公共服务的服务机构。 第五条引导资金预算实行项目化管理。编制年度引导资金预算时,细化落实到具体项目的资金不低于引导资金总额的70%,预算执行中下达的部分不高于引导资金总额的30%。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六条省财政厅在引导资金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 (一)负责引导资金管理政策的研究制定,会同省工信厅建立健全引导资金具体管理制度办法; (二)负责引导资金的设立、调整和撤销等事项的审核工作,并按规定程序报省政府审批; (三)组织引导资金支出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审核批复引导资金预算; (四)组织开展引导资金绩效管理工作; (五)对引导资金支出实施财政监督; (六)组织引导资金执行期满或者被撤销后的清算、资金收回以及其他相关管理工作; (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七条省工信厅在引导资金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 (一)负责申请设立引导资金的前期论证和风险评估,

吉林省财政厅、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吉林省省级中小企

吉林省财政厅、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吉林省省级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布部门】吉林省财政厅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发布日期】2014.06.03 【实施日期】2014.06.0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吉林省财政厅、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吉林省省级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 引导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市(州)财政局、工信局,长白山管委会、梅河口、公主岭市财政局、经济局,县(市、区)财政局、经济局: 为了加强和规范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引导资金的管理,按照《吉林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吉林省省级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重新修订了《吉林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吉林省省级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 吉林省财政厅 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14年6月3日

附件: 吉林省省级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全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进一步规范吉林省省级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引导资金管理,最大限度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作用,根据《吉林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吉政发[2014]10号)、《吉林省省级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吉财预[2014]291号)和省级财政预算管理的有关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吉林省省级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引导资金(以下简称引导资金),是由省级财政公共预算安排的,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引导资金从2014年起设立,期限五年。 第三条引导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应符合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政策、产业政策和我省的区域发展政策,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重点扶持、绩效优先的原则选择确定使用项目,充分体现财政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第四条引导资金扶持的对象:在吉林省境内依法设立的,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的中型、小

2017年吉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吉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一、国民经济 经济总量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①2302.8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29.4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824.3亿元,增长0.7%;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249.1亿元,增长4.5%。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关系由上年的9.8:43:47.2调整为10:35.8:54.2,第三产业比重提升7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4969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8448.9美元。

财政收支 全年全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94.6亿元,下降8.4%;一般预算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105.0亿元,下降22.6%;一般预算财政支出401.2亿元,增长5.5%。 民营经济 全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766.2亿元,比上年增长8.6%;实 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093.8亿元,占GDP比重为47.5%;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119.8万人,同比下降2.9%。民营经济单位迅速增加,截至2017年末,民营企业户数达4.1万户,同比增长23.2%;工商注册登记个体工商户19.1万户,同比增长13.3%;民营“四上”企业达到2897户,同比增长2.4%,其中,新增民 营规上工业企业66户。 市场价格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3%。其中,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8.7%, 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上涨3.2%,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2.0%,生活用品及 服务类价格上涨1.7%,衣着类价格上涨1.5%,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上涨1.3%,居住类价格上涨0.2%,食品烟酒类价格下降1.4%。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1.7%。

2018年一季度吉林省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2018年一季度吉林省经济运行总体情况今年以来吉林省处于结构调整、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面临着一定的下行压力,但全省上下积极应对砥砺前行,宏观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态势。一季度,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659.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1.14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232.69亿元,增长1.2%;第三产业增加值1285.46亿元,增长3.4%。三次产业比重为5.3:46.4:48.3。 一、农业生产稳定 一季度,全省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42.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3.1%。其中,实现牧业增加值121.72亿元,同比增长5.0%。生猪出栏量同比下降4.0%,牛出栏量增长8.7%。 二、工业生产喜忧参半 一季度,全省实现工业增加值1194.78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 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4%;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民营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9%。 从重点产业看,全省八大重点产业六升二降。其中,汽车制造业、食品产业、医药产业、冶金建材产业、能源工业和纺织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1.4%、0.4%、4.7%、3.6%和1.8%;石油化工产业和信息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1%和7.9%。

从企业效益情况看,1—2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80.84亿元,同比增长0.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38.01亿元,同比下降1.9%。 三、服务业发展对全省经济贡献提高 一季度,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快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2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3%,同比提高7.2个百分点,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62.7%。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79.59亿元,增长2.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71.96亿元,增长2.6%;房地产业增加值145.47亿元,增长4.9%;金融业增加值161.47亿元,下降3.7%。 四、固定资产投资下降,房地产市场销售旺盛 一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受气候影响同比下降8.6%。其中,民间投资下降14.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6.6%;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5.8%;第三产业投资下降3.6%。 一季度,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8.2%,其中住宅投资增长10.8%。商品房销售面积250.56万平方米,增长8.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2.4%。 五、消费增速有所放缓 一季度,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9.21亿元,同比增长5.0%,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4.5个百分点。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0%,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增长6.0%,商品零售增长4.9%。 六、对外贸易相对稳定

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分析与建议(一)

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分析与建议(一)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吉林省民营经济总体上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活力,但也存在融资环境差、法制环境差等问题。笔者就此提出了支持民营经济参与吉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民营经济;民营企业 一、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分析 (一)总体规模 就总体规模而言,从企业数量上看,吉林省民营企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与其他经济类型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单位规模相对偏小,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二)产业布局 民营企业在产业上的分布,可以反映民营经济的技术能力、发展实力、发展阶段。 从企业数量上看,吉林省民营企业的产业布局明显向第三产业倾斜。民营经济的产业结构较为低级化,进入大工业领域的企业比较少,相应的技术有机构成也较低,整体实力比较弱。与其他经济类型相比,民营经济就业结构体现出明显的劳动密集型特点,并有向第二产业聚集的特征。 (三)行业分布 从行业分布看,吉林省的个体、私营经济实力弱。大多分布于产业价

值链的下游环节,除制造业占有一定比重外,大部分集中于批发零售和餐饮业、社会服务业及其他服务业。这说明个私经济在安排就业上的能力不强。 (四)分析结论 综上所述,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吉林省民营经济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但与全国和东北地区其他省份相比,吉林省民营经济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吉林省应当在困境中争取主动,采取更加有利的措施,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支持民营经济参与吉林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 二、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 (一)融资环境差 影响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是融资渠道不畅。融资难一直是限制民营经济发展最致命的因素,造成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民营经济企业规模一般较小、资金实力较弱、市场开发能力不足、融资成本较高,所以融资相当困难。其次。国有金融机构在面临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资金需求时还是区别对待的。银行体系主要服务于国有企业,大部分民营企业缺少获得银行贷款的正规渠道,得不到良好的信贷支持。同时,民营企业发行债券、股票进行直接融资的环境并不宽松,因严重缺乏与资本市场沟通的能力,公司债券和外部股权融资极少,不能有效地从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此外,从政府融资服务来讲,专门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机构不健全,专门

吉林省gdp数据概览

总结安徽经济结构的特点。(①2001-2013年安徽经济总体增长趋势明显,保持了年均约13.7%的增长率。②从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在经济中的构成看,2008年以前居民消费占有较大比重,而2008年内以后,投资转强,成为经济结构中的主要成分。说明安徽省的经济结构以及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完成了由消费主导型向投资主导型的转变;此外,对外贸易始终保持着收支基本平衡的状态,可以说运行基本稳定。③安徽省经济中的消费结构符合恩格尔定理。) 4.同一小组的同学之间相互交换数据,对同一地区不同省份之间的经济结构进行比较,并找出各自的不同特点。(学生独立完成,小组长负责协调) 5.小组之间互换资料,比较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何差异,经济结构各有什么特点。(学生独立完成,小组长负责协调) 6.撰写分析报告,各省份的分析报告每人一份,同一地区和不同地区经济结构差异和特点的分析报告各小组一份。(小组长负责) 1. 2000年到2006年经济增长较为平缓。2006年到2014年经济增长趋势较为明显。 2.从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在经济中的构成看,资本形成总额2006年后超过消费支出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排头兵而与此相反的货物和

服务净流出则一路下滑出现了负增长。说明吉林省的经济结构以及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完成了由消费主导型向投资主导型的转变;此外,对外贸易在06年之后打破收支平衡的状态以进口商品引进服务为主,可以说运行不是太理想。。 从2000年到2014年CPI指数基本维持在100以上而且波动幅度较小说明吉林省的消费结构符合恩格尔定理。

通过计算得到贡献率计算表,分析贡献率表可知: 1. 吉林地区2000年以来资本对于该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影响较大,其中资本形成总额,该地区经济属于资本主导型经济增长。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我国经济形势正处在建国以来相对稳定、持续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效益开始改善的良好时期。我国经济增长模式正在经历明显的转变,根据数据表明“九五”期间比“八五”期间年平均GDP增长率有所下降,但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明显好于“八五”期间。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大量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正在发生明显转变,正在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改善型转变,不仅经济效益改善,而且环境生态效益开始改善。但是我们不能盲目追求高经济增长率,我们希望经济增长率是没有水分的、实实在在的、有经济效益的经济增长率。因此,从国际横向比较看,尽管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率呈减缓趋势,但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也是宏观经济比较稳定的国家之一,已经成为东亚地区经济增长和贸易增长的发动机与经济稳定的“稳定器”。由于受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与贸易衰退的影响,很多发达国家经济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只有中国和印度避免了这种情形。 虽然我国在稳步发展中,但是也存在了不少问题。首先,我国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经济结构调整,因此面临大规模、突发性的“下岗洪水”、“失业洪水”,这已成为了我国目前最突出的问题。因此,安抚好失业人群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面对大规模结构调整和失业,国家大量增加社会保障资金,支付结构改革成本,购买社会稳定。其次,“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三农”问题

的核心是广大农民的农业收入的绝对数大幅度下降,而农民无法大规模地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因此,扩大内需主要是要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而提高居民消费主要是提高广大农民的消费需求;要提高农民的消费需求,必须要提高农民人均收入水平;要提高农民人均收入,则必需提高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只有解放农民、投资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才有可能富裕农民。 我国有着很强的发展前景,首先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仍然巨大。我们既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又有比较充分的发展要素供给条件。居民消费结构由温饱型向小康型升级,创造了新的市场最终需求。城市化进程加快,使我国经济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其次,投资与消费关系应当逐步得到合理调整,人民群众将从经济增长中得到更多实惠。影响我国投资和消费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需要进一步拓展居民消费的空间。在投资和消费关系的合理变动中,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持续增长,恩格尔系数将进一步下降,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生活质量将进一步改善。第三,分阶段基本实现工业化,并使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这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两个重要目标,也是传统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换的鲜明标志。这两个目标一旦实现,将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重大里程碑。第四,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应当取得重大进展。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化和技术进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进一步转变,有可能具备比过去更为有利的体制条件和物质技术基础。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经过“十一五”期间乃至更长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